公司治理与企业制度设计作业定稿

2024-04-30

公司治理与企业制度设计作业定稿(共8篇)

篇1:公司治理与企业制度设计作业定稿

《公司治理与企业制度设计》作业:

选 题:

(1)如何理解企业制度。结合你所在单位或者你熟悉的单位,谈谈如何科学制定并有效执行好的企业制度。

(2)如何理解企业文化。结合你所在企业或者熟悉的企业,谈谈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作用,企业如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

通过对《公司治理与企业制度设计》这一门课程的学习,我对企业制度设计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本次的作业选题,建立在我对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的理解基础之上,从实际工作出发,一方面谈谈在可行的、规范有效的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另一方面谈谈我对做好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制度建设的个人观点。

第一部分 企业制度

第一、我对企业制度的理解。1.概念

企业制度是关于企业组织、运营、管理等一系列行为的规范和模式的总称。是对企业管理活动的制度安排,包括公司经营目的和观念,公司目标与战略,公司的管理组织以及各业务职能领域活动的规定。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共同须遵守的规定和准则的总称,企业管理制度的表现形式或组成包括企业组织机构设计、职能部门划分及职能分工、岗位工作说明,专业管理制度、工作或流程、管理表单等管理制度类文件。

2.企业制度的演化

23456-

篇2:公司治理与企业制度设计作业定稿

内容摘要: 货币资金是企业流动性最强、控制风险最高的资产,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它可以与任何财产物资、商品进行交换,于是就成了贪污盗窃的猎取目标,因此加强对企业货币资金的管理和控制,建立健全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确保经营管理活动合法而有效,企业货币资金业务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尤为关键。

关键词:企业管理

内部控制制度

货币资金

目录

一 货币资金业务内部控制的简述及特点……………………………………….….3

(一)货币资金业务的特点……………………………………………..………3 二

建立货币资金控制的意义………………………………………………………………..…3 三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环境……………………………………………….………..4

(一)管理决策者……………………………………………………………....4

(二)员工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4

(三)内部审计………………………………………………………………….4 四

货币资金业务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4

(一)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5

(二)正确使用分权、授权和稽核控制等方式……………………………….5

(三)实行永续盘存制度………………………………………………..…….6

(四)健全收付款凭证的管理制度…………………………………………...6 五 企业货币资金业务内部控制制度设计…………………………………………..7

(一)货币资金收入业务的内部控制………………………………………….7 1销售货物收入现金的内部控制………………………………………..7

(二)货币资金支出业务的内部控制………………………………………..8 1 发放工资支出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设计…………………………....9 2 借款支出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设计…………………………… …..10

(三)货币资金支出业务的监督检查制度……………………………….…10 1 对货币资金监督检查的内容………………………………………....11 六 总结

………………………………………………………………………...….12

正文:

一 货币资金业务内部控制的简述及特点

内部控制制度是由管理者所设立的,保证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各有关工作人员之间,在处理经济业务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种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包括:货币资金收支业务的内部控制;物资采购业务的内部控制;资产盘存业务的内部控制;产品销售业务的内部控制。其中,货币资金收支业务的内部控制设计是重中之重的,它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关键。

(一)货币资金业务的特点

设计货币资金业务内部控制制度就要先了解货币资金业务的特点,货币资金业务是指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的收支业务。1 业务数量大

由于单位在资金筹集、材料采购、费用支付、工资发放、对外投资、产品销售、税金上交、债权收回、负债偿还等经济活动中,都会发生的各种业务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且内容复杂。

2发生范围广

货币资金收付业务的发生范围,一般发生在某个部门或供、产、销某个环节,它可以发生在单位内部的各个职能部门,还可以发生在本单位与其他单位或个人之间。其范围之广,是其他任何种类的业务不可比拟的。

由于以上特点,货币资金收付业务就成为最容易发生差错和弊端的业务。如何堵塞漏洞、避免差错、防止弊端、保护货币资金的安全完整,是设计货币资金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解决好的问题。二 建立货币资金控制的意义

建立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对企业内部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强化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鉴于货币资金收支具有综合反映与控制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功能,并且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业绩。因此,企业必须对货币资金采用有效的制约措施,可行的控制制度对每一个货币资金审批环节建立动态的监控机制,有效的支持各货币资金开支审批权的正确行使,及时披露和制止一些滥用职权审批货币资金的行为。主要建立各项主要货币资金收支业务的内部控制基本程序及控制关键点,同时明确每个控制关键点必须由三个以上分设的 3 岗位(经办、审核、审批)互相制约地行使责任。这样,权限划分、额度制度与控制流程及岗位互相牵制作用的控制关键点相配合,就形成了一个较为严密有力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体系。

三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环境

所谓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环境是对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的因素的统称。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内部控制能否实施或实施的效果,影响着特定控制的有效性。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因素:

(一)管理决策者

管理决策者是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环境中的决定性因素,特别在推行企业领导个人负责制的情况下,管理决策者的领导风格、管理方式、知识水平、法制意识、道德观念都直接影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执行的效果。因此,管理决策者本人应加强自身约束。

(二)员工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

在内部控制每个环节中,各岗位都处于相互牵制和制约之中,如果任何一岗位的工作出现疏忽大意,均可以导致某项控制失效,比如,空白支票、印章应分别由不同的人保管,如果保管印章的会计警惕性不高,出门不关抽屉,将使保管空白支票的出纳有机可乘,由此造成出纳携款潜逃的案件也屡见不鲜。

(三)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企业自我评价的一种活动,内部审计可协助管理当局监督控制措施和程序的有效性,能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内部审计力度的强弱同样影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效果。

影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环境因素还很多,如组织作风、管理分配责任的方法等。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就必须改善其控制环境。企业应尽量建设货币资金控制环境,为它的完善、执行做好准备,打好基础。

货币资金业务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

企业货币资金业务内部控制的特点及意义决定了建设它要有明确原则,清晰思路,清楚了解建设它的基本要求,建设中始终要在此要求的基础上制定企业货币资金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这样才能保证此制度建立的实用性、合理性及合法性。建设企业货币资金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要求是:

(一)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相关的现金、银行管理制度

管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准绳是国务院颁布的《现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银行帐户管理办法》和《支付结算办法》等相关制度,这些制度也是设计货币资金收付业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准则。制度中要求:对于每日收取的现金应当及时送存银行,不得坐支;对于库存的现金应当规定限额;支用现金应当符合现金使用范围;超过现金结算限额时应当使用转账结算方式;采用何种结算方式应当符合银行结算办法的有关规定等。在设计企业货币资金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时也要严格遵守这些要求,以保证货币资金收支的合法合理性。

(二)正确使用分权、授权和稽核控制等方式

在建设企业货币资金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要正确使用分权、授权和稽核控制等方式

在使用分权、授权和稽核控制等方式中,要求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钱账分管

将货币资金业务的实际处理与记录工作分离,出纳管银钱收付,会计管账务记录。出纳员只能根据会计主管人员审核后的原始凭证和收、付款记账凭证办理收款和付款,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不得擅自收付现款。权责分开

由财会部门和业务经办部门分别管理货币资金收付业务的不同环节,权责分开,保证各种收入能够及时地足额地纳归财会部门,各种支出也能够从财会部门适度、有效、合法、合理地支付出去,形成各种业务的具体处理在有关部门,而货币资金的收支集中到财会部门这一“关口”的格局。

专人专管,各尽其职,一切货币资金的收支,除发生在外地或因特殊情况,由财会负责人授权有关人员代收、代付外,一律由出纳员集中办理,以免发生权责不清,款项不明现象。稽核与出纳职务分离

稽核员负责一切收付款业务及原始凭证的审核,发现问题,及时终止收付款,出纳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凭证办理款项收付,如发现不符合制度的情况,有权拒绝,并退给稽核员重新处理。任何单位的出纳员都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 5 管和总账及收入、费用、债权、债务等明细账的登记工作。

4银行印鉴章分管

单位的“财务专用章”由出纳掌管,银行印鉴章由财会主管掌管,采用分别掌管,相互牵制,不得由一人包办鉴章。

(三)实行永续盘存制度

实行永续盘存制度,强化对现金的清查盘点和对银行存款的账项核对这要求: 日清月结

出纳人员对库存现金必须日清月结,保证其实有数与现金日记账的结余数相符。

2定期、不定期盘点

会计部门应当定期、不定期地派人对库存现金盘点,检查实有数与现金日记账余额,与总账中“现金”账户的余额是否相符。如果发现盈亏,应及时查明原因,公正处理。

3定期与开户银行核对账目

定期与开户银行核对账目,至少每月一次,保证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中的余额相符,如有未达账项,应通过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加以验证。必须强调,与银行对账应当由非出纳人员进行,而不能让出纳员核对,以防掩盖真相、隐匿作弊行为。“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也应由非出纳人员进行。

(四)健全收付款凭证的管理制度 1 凭证管理

各种收据、发票等办理货币资金收支业务的凭证,应由财会部门统一管理,按顺序编号,领用时办理手续,用后的存根作废的凭证一律收回,按编号顺序核查后统一归档保管,以防私收、私支款项等弊端的发生。凭证审核

各种支付款项的凭证,应当由会计部门的有关人员审核签章,并经审核后,出纳员再行付款。

3支票的签发

支票的签发,除财务专用章外,还必须具有财会主管和出纳员的印章。签发空白支票时,必须注明收款单位、款项用途、签发日期以及最高限额内容,并严格控制数量,不得滥用。

此外,为了强化货币资金收支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还应不定期地调换出纳员职务,不要让某一人长期从事出纳工作,以防积久生弊。

企业货币资金业务内部控制制度设计

在设计企业货币资金业务内部控制主要是货币资金收入业务、货币资金支出业务两个方面,所以我们在设计其控制制度时也要从这两点着手,全面考虑两项业务的现实情况,保证其设计内容能够涉及到货币资金业务的各个层次,各个角度,下面我从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来介绍企业货币资金业务内部控制制度设计:

(一)货币资金收入业务的内部控制

货币资金收入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要严格按照货币资金业务内部控制基本要求设计外,主要还是要做好记录工作,以免现金收入业务因未被记录下来而出现漏洞,给舞弊者有可乘之机。一般情况下,企业内部收入主要是销售货物所得现金及回收欠款现金。

1销售货物收入现金的内部控制

销售货物收入现金的内部控制在货币资金业务内部控制中是非常重要的。在此环节中很容易造成贪污舞弊情况,如:1990年某农业站会计马某贪污公款案。其在担任会计期间,趁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混乱之机,借一些购买种子、化肥之名套取银行存款到农业站提取现金的时机,利用开票、收款、记账等工作之便,先后采取汇总收款收据时的小计金额,填制记账凭证时多填金额等手段做案20余起,贪污数万元,更有甚者,马某还采取虚增银行存款,然后转入自己在农业站的往来户头再支出现金手段贪污公款13000元。

这个实例就是典型的货币控制制度不完善造成的结果,也体现了货币资金控制制度建设中的重点。

(1)销售货物收入现金的内部控制建设

企业在销售货物时应尽量减少现金收入业务,尽可能采用银行转账结算 7 方式收取货款,这样就可以强化银行对货币资金收入的控制作用,使贪污的机率降到最小,但是现实中,有些小额销售,与个人交易等业务时,只能收到现金,这样就应将货币收入业务重点放在销售货物收入现金的控制。

在设计时,应考虑现金收入的整个环节,要使销售货物销货记录与现金收入记录分别控制,两方面数据核对畅通,这样既有效地防止了购货欺诈,又避免了发错货物,主要应设置“销货单”“提货单”“租赁通知单”三种单据控制方式,它是“凭证控制方式”在现金收入业务中的具体应用。当销售货物时,应由销售部门开具销货单,应由销售部门开具销货单和提货单,注明所销物品的名称、规格、数量单价、金额等内容,买方持销货单向财会部门交付现金,然后持出纳员盖“收讫”章后的销货单和财务部门填具的“提货通知单”向保管员提货。由于填制了销货单,使销售业务未收取现金、发出货物之前,就在销售部门留下了完整的记录,起到了事前控制的作用,也就保证了现金收入的严密性、合理性。也能有效的防止了购货欺诈,保证了商品发出的准确性。

当然以上方法只适用工业、商品批发企业,对于无法集中收款零售业或饮食业中,可以依据自身的现实情况,可采用“售价金额核算法”即营业员直接收取现金与库存商品明细账总售价对较,通过库存盘点倒挤出应收回现金量,也能达到内部控制效果。

另外,还有一种现金收入也是较常见的,那就是回收欠款时收到的现金。对于这种现金控制方式单位应尽量采取开户银行收取。若由出纳人员直接收取现金时,必须由出纳员开具事先印有连续编号的“现金收据”,采用复写方式,一式三张。在加盖财务专用章和出纳章以及交款人签章后,将其中一张给交款人作为交款凭证,一张送交会计部门作为记账依据,一张留作存根。为保证现金收据的替补性和完整性,会计部门应当对出纳交来的收据逐一核对,除核实有关内容是否真实、完整外,应重点检查其编号是否连续,如有短缺,应及时查明原因,即使是作废的收据,也应将三张收据加盖“作废”字样后一并送交会计部门检查后归档保管。如果有条件的话,现金收据最好由会计员开具,然后交给出纳员加盖公章和出纳章,同时收取现金。做到票据、印章、收费分管,进一步强化收入业务的内部控制。(二)货币资金支出业务的内部控制

货币资金支出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同样也要严格按照货币资金业务内部控制基本要求设计,它有其自己的特点,由于货币资金支出业务用途多样、业务内容繁杂、牵涉范围广、涉及人员多。加之货币资金已离开本单位,若发生损失更加不易挽回。因此,货币资金支出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 更应高度重视。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中明确要求,单位货币资金支付应遵循支付申请、支付审批、支付审核和办理支付程序。若通过银行支出货币资金时,要求采用银行规定的结算办法,填制银行统一的结算凭证,这样也可以受到银行的外部控制。支付凭证始终是支付过程中的纽带,所以支付凭证的控制也就成了货币资金支付的重点。要求做到:建立严密完善的结算凭证管理制度,妥善保管各种凭证,尤其是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严把各种凭证的使用关,出纳员开具支票时,财务主管应当审查批准,而不能让其独自办理;对已用和未用的凭证也要由非保管人员定期检查,定时与开户银行对账。发放工资支出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设计

支付货币资金业务中有一最重要的环节是工资发放的内部控制,它是单位支出现金数额较大的一项业务,特别是在企业里,随着经营机制的转换,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财务自主权的放开,工资的构成内容越来越复杂,发放范围越来越大,发出的数额越来越多,为了避免发生错误的概率,因此企业拥有一套严格控制制度,保证工资业务合法合理是至关重要的。

发放工资支出业务实施内部控制主要采取下列措施:

(1)严格划分劳资部门、财务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责,使工资发放业务由劳资管理员、工资计算员、和内部审计员分工协作完成。普便要求劳资部门负责审查并提供职工名单和考勤记录、工资标准等;财会部门负责计算工资额、编制工资发放表、若发放现金,则需由财务部门发放现金领用表,然后由内部审计部门审核各种资料;

(2)建立健全劳动用工和考勤制度,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内部控制:工资表上的人名须劳资部门审查,临时工须有合格的证明,以防虚设人名,冒领工资;调动工作和变更工资标准须有劳资部门的正式批准文件,以防多计工资总额侵吞余 9 额;离职人同时应及时从工资表中除去,以防继续领发工资等等。

(3)强化审查复核手续,由于工资的构成内容复杂,种类多,包括基本工资、职务工资、各种津贴、奖金以及浮动工资等,而计算手续又相当繁琐,不但要计算应发工资,还要计算代扣款项、实发工资等。所以,即使不发生作弊,出错也很难免,有条件的单位尽量使用信用好、稳定性强的人力资源及相对应的财务软件,若人工计算的话,就要求重复计算每一张工资表,至少计算两三遍,内部审计人员也应当经常性的审查其他人员的工作,每一张工资表也应经过劳资部门、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多环节的审查,这样才能把发放工资支付业务中的错误及作弊降到最低率。

若企业委托金融机构代发工资。做到“集体整存,个人零取”,是最简便的方法,可以减化上述许多操作环节,也可将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紧密结合起来,有效地防止工资业务中的差错和弊端。借款支出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设计

在日常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发生的借款业务也是很普便的,如出差借款和其他公务性借款。借款业务多是借用现金,因此,借款业务的控制实质上就是控制内部借现金业务的支出。在对其实施内部控制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借款人需要预支现金时,首先应填制“借款单”,并由所在部门负责人签字,然后交财务主管审核批准,再由出纳员依据审核手续齐备的“借款单”进行支付现金,并由领用现金人签字领取,做好相关记录,以备后查。

(2)会计部门应当根据“借款单”编制付款凭证,登记“其他应收款明细账”,发挥账薄控制的作用。待借款人出差归来或完成业务后,根据实际用款数长退短补,注销明细账上的有关记录。

(3)严格禁止非公务性借款行为,不得以便条作为借款手续,更不能搞口头承诺,君子协定等,一定要借款手续完备,单据齐全,无任何疑议后方可执行借款。

(三)货币资金支出业务的监督检查制度

严谨、规范、合理的监督检查制度是完善的货币资金控制制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连接整个内部控制制度的纽带,它贯穿着货币资金业务发生的始末,随时控制企业内部货币资金的走向,是保证企业货币资金正常、合法、有效使用 10 的基础,也是防止贪污作弊的最有力的武器。国家对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也做了明确的要求,要求企业单位应当建立对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检查制度,明确监督检查机构和人员的职责权限,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检查。通过检查,一方面可以促使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另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和完善。对货币资金监督检查的内容 主要包括

(1)货币资金业务相关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重点检查是否存在货币资金业务不相容职务混岗的现象,检查是否有规范的岗位职责及及操作流程,保证权责密切结合;

(2)货币资金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货币资金支出的授权批准手续是否健全、是否存在越权审批的行为,是否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3)支付款项印章的保管情况,重点检查是否存在办理付款业务所需的全部印章交由一人保管的现金及印章的使用记录情况等。

(4)票据的保管情况,重点检查票据的购买、领用、保管手续是否健全,票据保管是否存在漏洞。可以利用发票、收据编号的连续性,核对收到的货币资金与发票、收据金额是否一致,以确保收到的货币资金全部入账。现在票据种类繁多,给监督检查工作又增加了难度。如违规开具“大头小尾”、“小头大尾”发票,多给、不给客户餐饮发票,空白收据、发票到处可买,自制收据,收据不连号或无号,或以白条代替收据等。因此,对于发票、收据必须加强其印、收、发、存的管理,建账核算。在此基础上,利用这类发票的连续编号,设计一岗位,负责其存根联与人账的记账联定期或不定期抽查核对工作,及时发现其中的错误。

(5)账实盘点控制。账实盘点控制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对货币资金进行盘点,以确保企业资产安全的一种常见的控制方法,如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账实盘点按盘点的时间分为定期盘点与不定期盘点,但不定期盘点的控制效果通常比定期盘点好,不定期盘点的主要特点就是突击性强,会给货币资金相关岗位产生一种无形的、无时无刻、无不存在的压力。更有效的对货币资金业务进行检 11 查监督。

(6)另外,建立货币资金的预算制度也是很有效检查、监督手段。货币资金预算控制的主要手段是对货币资金的收支预测和货币资金预算的编制。通过较为详细和较为远期的货币资金的收支预测和货币资金预算的编制来规划出期望的收入和所需的现金支出,从事前对货币资金的来源和使用加以控制,对于超过预支的或预算中未涉及项目进行重点检查、监督,这样更能有效的控制货币资金业务进行。对于已形成的货币资金业务,也要做事后评价,在每一个会计期末,对本期发生的货币资金收付业务作出正确评价,若与预算产生差异,要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其合理性,对有疑议的货币资金业务要追查经手人,查明原因并做好相关记录,以备后查。若发现作弊行为,要及时上报有关部门领导,做出合理的处罚。

六 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迫切要求强化内部会计监督,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尤其是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建设既不是财务部门能够完成的,也是行政主管部门能够完成的。是需要企业中各个部门共同参与完成任务的。企业早日建成内部货币资金控制制度,才能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利益,促进企业经济健康发展。

总之,货币资金的管理是整个资金管理的重点,货币资金收支业务的内部控制是建立整个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建立健全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减少工作差错,加强工作人员责任心,维护财经纪律、经营秩序,防止或抑制营私舞弊行为发生,以及事后审计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参与文献:

[1] 论文选编制组。《会计理论与实务探索-论文选》第一版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4.3 [2] 程玉洁。《高校货币资金管理刍议。高师财务管理研究》(第6辑)。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 刘玉廷,《关于会计中国特色问题的思考》,会计研究,2000;8 [4] 闫敏。《内部控制的发展与在高校的实施》。教育财会研究,2003,4

篇3:公司治理与企业制度设计作业定稿

一、环境成本管理引入作业成本法概述

(一) 环境成本界定

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第15次会议文件《环境会计和财务报告的立场公告》中提出“环境成本是指, 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 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被要求采取的措施成本, 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从这一定义来看, 环境成本主要是由企业经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所引起的, 它以企业的环保责任为中心, 将企业对环境的负荷影响和预防、改善措施支出作为其主要的核算对象。

(二) 环境成本特点

环境成本有以下一些特点:一是支出呈上涨趋势。随着政府环境立法对企业的约束力不断增强, 公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且处理污染物的方法与技术日趋复杂, 这些因素使得企业的环境成本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二是费用发生时点不均衡。环境支出并非均衡地发生在产品生产过程中, 而往往具有突发性或一次性。三是潜在成本剧增。企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 其效果会逐渐显现出来, 并由企业付出相应的代价, 而且这种代价有扩大的趋势。四是计量困难。环境成本产生于生产过程中, 属于现实的、客观的成本, 但又常常以无形的、未来的、或有的形式表现出来, 计量非常困难。

(三) 引入作业成本法必要性

环境成本的特点表明环境成本的计算、控制等问题已经超出了传统成本核算范围。如何将环境成本从间接费用分离出来并加以确认和计量, 并准确分配给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就成了环境成本计算的关键。而作业成本法的提出就是为了改进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 为企业提供更多、更相关、更准确的成本信息。作业成本法具有成本计算和成本管理两大功能, 有利于揭示企业各环节发生的成本支出, 以满足企业经营控制的需要。因此, 在企业环境成本管理中引入作业成本法, 是一项现实的选择。

(四) 企业环境成本制度框架

从管理会计学角度来构建企业环境成本制度框架, 有利于为企业的环境决策提供准确的环境成本信息。企业的环境成本制度框架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即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体系和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体系。前者主要解决三个问题:即什么是企业环境成本, 企业环境成本如何量化, 企业环境成本如何分配。后者是一种全程综合控制, 由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阶段组成。

二、作业成本法下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体系

(一) 基本指导思想

作业成本法认为, 产品消耗作业, 作业消耗资源, 资源消耗成本。将这一理论应用于环境成本管理, 则有:产品消耗作业, 作业消耗资源, 资源消耗则影响环境。所以, 作业可以看成是产品与环境成本之间的桥梁, 其将与产品有关的生产要素转换成可能的环境污染。

(二) 一般核算流程

具体包括:

(1) 对企业的产品生产流程进行分析, 将产品从原材料采购经生产到废弃回收的整个过程划分为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 并对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环境成本进行归集。判断能否成为环境成本有两条重要标准:一是企业的作业或事项是否与环境保护活动有关;二是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作业或事项是否引起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这是依据环境成本的核算范围和特有属性决定的。

(2) 确认作业并按同质作业设置作业成本库, 以资源动因将上一步归集的环境成本分配到作业成本库。在此, 有可能两种环境成本共同构成一个作业成本库。作业是为了特定目的而消耗资源的活动或事项, 成本动因是识别一项活动能否作为作业单元的重要标准, 如果一项活动的成本动因是唯一的, 那么, 可以将其视为一项基本的作业单元, 能够确认为作业成本核算的对象。

(3) 确立作业成本动因。作业动因是各项作业被最终产品消耗的方式和原因, 是作业耗费与最终产品产出相沟通的中介。在这里要对造成环境成本的作业进行分析, 以选择适当的成本动因。如排污费可能与排放量、排放的有毒物含量、处理不同排放物的成本等有关, 选择标准是成本动因与产生的环境成本相关。

(4) 计算产品成本。企业的产品有多个, 则其所归集的环境成本就需要根据成本动因分配率分配到各个产品的作业成本中。

三、作业成本法下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体系

(一) 基本原理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企业环境成本综合控制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对企业环境成本的全程系统控制。在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体系中, 作业成本法贯穿始终, 作业分析与作业改进是对企业环境成本进行控制的重要手段。

(二) 一般控制流程

主要包括:

(1) 企业环境成本事前控制, 是指在企业发生环境作业前对影响环境成本的经济活动进行事前规划和审核, 确定标准物流成本。其主要任务是以作业成本法为基础, 制定企业环境作业成本预算。预算编制路径为:先确定预算年度预计产品 (服务) 销售量, 据此确定生产过程中所涉及各环境成本作业的预算作业需求量;根据资源动因率和其他相关条件确定单位作业费用率;再根据前两项资料计算汇总预算年度资源需求量, 完成费用的作业基础预算。事前控制要求综合考虑企业整个生产工艺流程, 把未来可能的环境成本支出纳入产品成本预算系统, 提出各种可行方案, 然后进行价值评估, 选出最佳方案, 以达到控制环境成本的目的。事前控制从根本上确定或改变环境成本的发生方式, 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管理控制方式。

(2) 企业环境成本事中控制, 是指在环境成本形成过程中, 对环境作业成本的监督。主要工作是:从技术经济方面来考虑产品成本问题, 跟踪产品的生产过程, 监督和控制环境成本的发生;记录、统计整理第一手成本数据资料, 为成本控制考核提供依据;对环境成本的发生过程进行分析, 努力发掘新的能够调整和改善环境成本水平的因素;协调各个成本责任中心的关系。在作业成本法下的企业环境成本事中控制是按照作业中心, 甚至是单项作业进行的, 有利于分析差异在哪个环节出现, 便于管理。

(3) 企业环境成本事后控制, 是指在环境成本形成之后, 对实际环境成本的核算、差异分析和绩效评价, 主要包括作业分析与作业改进。具体有三个方面工作:一是根据作业成本核算结果分析哪些作业是不必要或不增值的, 并将其删除;二是对关键增值作业进行重点分析;三是将作业成本与先进成本水平进行比较, 找出差距, 分析原因, 提出改进措施;四是从整个企业角度, 分析作业之间关系, 查找问题, 提出优化建议。

参考文献

[1]孟凡利:《环境会计研究》,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1]孟凡利:《环境会计研究》,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篇4:公司治理与企业制度设计作业定稿

摘 要:企业党建与公司治理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手段的管理制度,其中,公司治理主要侧重于公司的经济管理,而企业党建主要侧重于企业的政治管理,都是企业发展管理工作的核心,这两种管理制度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将企业党建与公司治理进行相互融合,实现和谐发展,是现阶段企业进行发展的主要内容,也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的重要标志。本文主要从促进企业和谐发展角度出发,来探讨企业党建和公司治理之间的发展关系,党建工作与公司治理工作是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关键,对现阶段企业的党建和公司治理工作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两种制度之间进行融合的制度创新措施,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企业党建;公司治理;和谐发展;制度创新

企业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主体,企业在管理、运营等方面都需要制定一定的管理制度,来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和管理,在企业管理体系中主要有企业党建和公司治理两个大方面的内容,都服务于企业发展的总目标。企业党建和公司治理两个系统中,都各自有各自的特点和运行形式,也在企业的机构设置方面和运营方面存在着矛盾和差异,要科学的解决这两者之间的矛盾,让两者的发展都为企业的总目标进行服务,共存于企业管理中,产生最优的企业管理效应,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

一、企业党建与公司治理进行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1.有利于企业党建与公司治理的协同发展

企业党建主要是指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将国家的相关政策和制度进行落实,注重企业基层干部的发展,对企业职工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指导,维护企业各方的根本利益,引导企业的发展方向。而公司治理的主要途径就是对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关系进行协调管理,维护各部门之间的基本利益均衡,注重对企业内部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监督制约的机制,促进企业的平稳发展。这两者的根本目标都是促进企业的发展,将两者进行有效的融合,可以促进两者的协同发展。

2.有利于丰富企业党建思想理论,促进发展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党建工作主要是将我国政党建设的相关理论作为党建工作开展的基础。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所制定的党建工作都会随之进行调整和变化的,这样不仅可以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还可以丰富党建理论知识,促进党建理论知识的发展。

3.有利于公司治理发展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目前,很多企业对公司治理工作认识不够深入,不能深入了解公司治理工作的重要性,随意的扩展企业的经营生产规模,增加了企业发展的负担。此外,在公司管理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党建工作让位与公司治理工作,不能充分的发挥出党建工作的重要作用,不利于企业治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二、企业党建与公司治理和谐发展的制度创新

1.企业党组织要参与到企业的重大问题决策过程中

企业党组织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对关于企业发展前景、发展战略方针等重大问题决策的过程中要参与到决策的过程中,并为决策提供指导。也要对企业的资金调用、人事聘用等方面进行决策参与,扩大党组织的思想政治影响范围。对企业的违法违纪领导阶层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严肃处理,注重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财政监督和廉政建设工作,一旦发现问题,要进行及时的调整,要严肃处理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违纪行为,为企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不断提高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整体素养

作为党组织团队的成员,不仅要熟练掌握各种政治、经济的方针政策方面的知识,还要掌握一些企业的发展业务的相关知识,需要不断优化各党组成员的文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党组成员的整体素养。有的党组成员没有参与到实际的企业决策过程中,可以利用书面等方式,向企业的高层提出相关的建议和决策想法,企业的管理阶层要进行认真阅读和参考,有的党组成员在参与决策的过程中,提供了错误的指导,就要进行及时的反思和自我批评,并进行纠正,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企业党建工作的整体工作水平,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

3.注重党建工作和人才建设工作

企业党建工作在企业的人事聘用等方面,要有一定的发言权,党组织成员可以对企业招聘的人员的思想政治方面进行考核,在人员岗位配置方面,党组织成员也要有一定的话语权,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招聘人才的质量。此外,企业党组织要能对企业人才需求量有个准确的把握,可以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企业人才需求数据库,为企业进行人才招聘工作提供服务,不断提高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水平,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4.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的竞争软实力

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具有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文化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内部凝聚力,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市场经济竞争软实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不断推进企业的文化发展战略,提高企业的文化竞争力,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文化精神,促进企业职工的积极发展,可以定期在企业内部组织企业文化节,进行文化建设宣传工作,让企业的文化渗透到企业管理的每个阶段和每个环节,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不断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

三、结语

企业党建与公司治理的根本发展目标要相一致,两者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并不是对立存在的,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要协调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将企业党建与公司治理两种制度共同服务于企业的发展,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发展既要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又要进行企业党组织建设工作,不断完善企业党建制度,积极鼓励党组织参与到企业重大问题决策过程中,注重人才队伍建设,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储备,有效的实现企业党建与公司治理两者之间的融合,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滢.企业党建与公司治理和谐发展的制度创新策略研究[J].企业导报,2016,(2).

[2]郝宇,赵庆勇.乡镇企业党建与公司治理和谐发展的创新[J].科技致富向导,2014,(33).

[3]曹培.中央企业党建与公司治理结构相适应机制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15:1-63.

篇5:噪声作业防护管理制度(定稿)

为搞好本单位噪声作业的安全防护工作,保障员工人身安健康和安全,使企业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1、本规定适用于本单位的所有员工和外来施工人员。

2、由职业健康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噪声作业防护管理制度的实施与监督。

3、企业应采取综合措施,不断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4、生产区域和作业场所的噪声要符合标准规定,超过标准要限期整改。

5、对易产生噪声的生产过程和设备,技术部门设计时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资料以及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措施,用低噪音的设备和工艺代替强声的设备和工艺,从声源上根治噪声。

6、当班工人每天对噪声进行日常监测,并做好记录,企业应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天至少进行一次检测,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并将检测和评价结果予以公布。

7、新、改、扩的工程建设项目以及技术改造和引进项目、及时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噪声控制,必须严格执行职业病危害“三同时”评查,没有评查或者评查不合适的一律不准施工和投产。

8、对于噪声超过标准规定的生产车间和作业场所,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限期达到标准要求。在无法彻底消除噪声的情况下,必须给员工发放个体防护用品,如耳塞、耳罩等,以减少或减轻对员工的听力损害。

9、企业应安排解除噪音的从业人员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篇6:粮库出入库作业管理制度(定稿)

一、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库区;严禁在库区内吸烟和用火;严禁把容易引起燃烧、爆炸的 物品进入库房;严禁在库房内住宿、会客及进行其他活动。

二、民爆器材进库时,库管员应按送交的品种、规格、数量与交库人员当面清点,确定无误后才能进库,并及时办理产品交库验收凭证,由双方核实签字,当天入库完毕。

三、爆炸物品出库时,应先核对《购买证》、提货票据是否真实、有效、检查提货车辆是否符合有关运输要求,是否有专职押运员随车押运,然后按提货票据所列品名、规格、数量发货,由押运员当场检查核对是否有误。

四、做好出库登记,登记出库日期、时间、提货车号、品名、规格、数量、编码等,并要求押运员在发货登记本上签名。

五、如发现手续不完整或出库凭证有差错或非专用运输车或无押运员随车押运的应拒绝发货,并报告单位领导。

六、严禁在库房内开箱拆包,需开箱拆包作业的应在防护士堤外进行。

七、暴雨及雷电等天气下,不准出入库。

八、仓库内使用的运输及工具应是不产生火花的金属工具。

九、严禁穿带钉子的鞋和化纤衣服进入库房;严禁将BB机、手机等通讯工具等入库房。

十、库区内的消防设施,通讯设备,报警和防雷装置应每季度检查一次。

十一、库房的温度应小于40,相对湿度大于70。每天应检查库房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并做好记录。库房内应该保持整洁,防潮和通风良好,杜绝鼠害。

篇7:实践作业观潮教学设计[定稿]

柏各庄镇中心小学

付小东

课标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课程改革与主题构建的宗旨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情感态度与正确价值观的导向。尤其生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也是不同的。

教材分析:

《观潮》是一篇文质兼优的写景文章。作者寓情于景,通过对农历八月十八日的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景观的描绘,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本文的教学,不但要使学生增长见识,学习作者的观察及表达方法,受到语文能力的训练,还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大多数淳朴、活泼、积极向上。这学年是他们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较强。但也有一小部分学生比较自私,团结协作精神差。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比较差,有些学生作业拖拉,字写得比较差。上课时,不爱动脑、动笔,需要不断督促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2.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正确概括段意。

3.动用电教手段,把学生带入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促进朗读。

4.结合课文理解“横贯”、“天下奇观”、“人声鼎沸”、“风号浪吼”、“涨”等词语及比喻句。

教学的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潮来时的壮丽景象是教材的重点部分,也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好这一段。

2.教学难点:

由于学生没有感性认识作基础,对文中的一些描述如:“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形成一道六米多高的白色城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等不易理解,易产生疑惑:这是怎样的一种景象?真是这样吗?因而对于作者基于真实,富于生动的表现方法也不易体会。因此只有让学生如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巨大威力,才能很好地理解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力。

教学策略:

1、课始,以“声”激情诱趣。

好的作品默默地看与朗朗地读又与有音乐烘托伴奏的朗诵,对人的感官的刺激作用,带给人的内心体验都是不同的。文章描绘了钱塘江大潮来前的风平浪静与潮来时的惊涛浪吼形成鲜明对比,尤其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潮水由远推近,有如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为了充分发挥作品的感染力,用雄浑有力的交响乐伴以激情昂然的朗诵,使学生入其境,动其情。准备一段由缓慢抒情到急促激越再到平缓渐弱的交响曲。

2、课中以“像”释疑解惑。

学生生活在繁华的城市,许多孩子没有到过海边,更无从目睹这样雄伟壮丽的大潮之景观。对于没有见过的事物,又无类似经历可以借鉴,不仅给理解课文带来障碍,也给展开想象造成困难。因此,需运用电教手段,声像同步,视听结合,创设情境,提供感知,发展情感,促进理解。根据课文内容,从《神州风采》里的“海宁观潮”一片中截取有关片断,按潮来时开始还是风平浪静到有声无“形”,然后“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渐近,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白浪翻滚,如同一道城墙”;更近,犹如“战马飞奔,坦克轰鸣”的顺序组接。录制两遍。

3、以“读”促思通文。

朗读是理解内容的基础,也是检查理解的手段,更是以文悟道的途径。《观潮》从声、形、色三方面描绘赞美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形象鲜明,富于感染力。有感情地诵读既有助于理解课文,又能更好地受到感染。

读,应求形式多样,不同的读法有不同的作用和效果,要根据不同段落的学习内容、训练任务、教学目的选择适当的读法。默读,利于思考;朗读,助于理解;齐读,训练面大;自由读,灵活主动;个别读,“以点带面”便于指导。

这堂课的教学,采用下列读法:

课始:教师范读激情;课中:自学时默读,理解中自由读,理解后感情朗读;课尾:个别读、齐读相结合。

4、优化课堂结构。

教学结构力求体现“教为主导、生为主体、学为基础、思为核心、„道‟贯其中”的整体优化结构型。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做到“三动”和“三个保证”。

三动:动脑思考;动口读说;动手画批。

三个保证:在学习的中心阶段,即高潮处,关键处,难点、重点处,保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读、去思、去议;保证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保证学生自始至终在课堂上过着愉快的精神生活。

教学用具:

幻灯片

视频短片

卡片

展板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释题,教师朗诵课文。

目的: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同时创设情境,激情入境,让作品感染学生,训练听、思、说能力。教学手段:用音乐伴朗诵。

用谈话法引出课题:同学们,你们到过江边吗?你们可知道,大江大海不仅有风平浪静的时候,有波涛汹涌的时候,还有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吸引力的作用,水面会发生定时涨落的现象,这就叫作“潮”。板书“潮”。

一位曾亲眼看见潮水涨落的人,把他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描绘了出来。板书“观”。范读课文。听读思考。下面请你们听一听他的描绘。请你们听的时候注意:他看到的是怎样的一次大潮?按照他描述的顺序,使你在头脑中出现了几个画面。教师在音乐的伴奏下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读后学生逐一回答问题。根据回答板书钱塘江大潮,天下奇观。追问:“天下奇观”的“观”当什么讲?什么叫“天下奇观”?

(二)理清文路,分段精读。

目的:知道作者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时间顺序写的,并按照这一顺序正确地给文章划分段落。理解各段主要内容,并能抓住要点准确概括段意。

步骤:

1.理清文路,划分段落。

请大家打开书,快速默读一遍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段? 2.分段细读,学习第一段。方法:默读。

要求:边默读边思考:作者在这一段里交代了什么?主要描写了什么? 学生应弄懂,交代了观潮的时间——农历八月十八日早晨;观潮地点——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描写了观潮人的心情——急切地等待;观潮的场面——人山人海;潮来前江面的景象——平静、雾蒙蒙。(这是主要的)要求学生抓住主要意思概括段意。学习第二段。

目的:理解作者由远及近,从声、形、色等方面描述了大潮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与力,激发学生赞美、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手段:录像

教学方法:质疑探索法、组织讨论法、总结归纳法和边议边读。教学形式:学生自学、小组议论、全班讨论三种教学形式相结合。①指名学生读第二段。

要求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的?又是从哪几方面来描述的? 读后引导学生依次讨论这两个问题。通过讨论明确:

a.作者是按照远—稍近—再近—更近的顺序写大潮中景象的。b.作者是从声音、形状、颜色这三方面来描述大潮的。

②启发质疑。

让学生提出初读时不懂的问题。③引导学生观看录像。

释疑解惑,帮助理解,边看边引导“图”“文”对号。④导入学生自学。

刚才你们看了钱塘江大潮的录像,现在再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把大潮那种惊心动魄、奇异壮观的景象生动、形象而又逼真地描述出来的,请你们仔细地阅读,很好地体会一下。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小组议论。⑤组织学生讨论。边讨论边自由读。需讨论明确下列问题:

a.大潮从远处出现,人们看到了什么?这是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 b.“横贯”是什么意思? c.“形成一道白色城墙”是什么景象?这样比,说明了什么? d.“千军万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是怎样的景象? 这里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比,表现出什么? e.大潮由远及近,从声音、形状上的发展是怎样的? f.刚听到大潮的声音时人们是什么心情?刚看到大潮的样子时,人们是什么心情?大潮越来越近时,人们闻其声、见其形后心情又怎样? ⑥理解后朗读。

指名学生读,其他学生看录像听读。再次感受大潮的美与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⑦概括段意。

谁能用一句话把潮来时声音、形状由远及近的发展表述出来。学习第三段。①指名学生读。

②理解“风号浪吼”、“涨”等词的意义。③抓住主要内容概括段意。④小结

如果你是一个观潮者,面对如此壮观的景象,你会感到怎样?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小结:是啊,同学们还曾记得吧,那神奇美丽的五彩池;雄伟壮丽的瀑布;四季如画的小兴安岭;还有这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这就是我们可爱祖国的山山水水,我们怎能不感到自豪,作者也正是把这种热爱与自豪之情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

(四)再读全文。

方式:指两名学生读第一、三段,全班齐读第二段。我的教学体会:

我很喜欢这篇课文,文字优美,用词大气,尤其是读起来气势磅礴,荡气回肠。文章写得如此之美,我们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来感受这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之美呢?在教学中我认为运用“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的教法比较恰当。

教学时,我按照初读----研读----熟读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钱塘江大潮景观之奇。但我发现学生对课文描写的景象比较陌生,一是由于对课文词语的陌生,二是由于对场面的陌生。于是我思考是直接给他们先看录相后讲,还是讲完后再看录相呢?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我决定先讲再看录相。

在讲析中,对词语的理解上我运用了对比法,如“闷雷滚动”对“山崩地裂”,“风平浪静”对“白浪翻滚”,让学生说感受,体验钱塘江大潮声音、气势的变化。还运用了画画法进行对比,如从“一条白线”到“万马奔腾”让学生在画笔下感受钱塘江大潮气势的不同。在对比中同学们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大胆说出了,画出了自己心中的钱塘江大潮。最后我再放录像,学生亲眼目睹了真正的钱塘江大潮,进一步验证了自己的感受,对课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篇8:首席财务官制度与现代企业治理

一、首席财务官在现代企业治理中的地位

企业治理 (Corporate Governance) 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 是现代企业的经营环境发展变化的结果。1976年美国学者Jensen和Meckling发表了《企业理论:经理行为、代理理论和所有权结构》一书, 掀起了企业治理研究的发端。

企业治理的核心是处理作为委托人的股东代表和利益相关人与作为代理人的经理人员之间的关系。可以说企业治理结构是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一种权力制衡机制。企业治理主要解决的是现代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所导致的代理人问题。企业的经营者属于经理人市场, 企业的所有者属于资本市场, 企业的代理问题就是通过资本市场、经理人市场及其他相关市场得到有效解决的。

在美国, 首席财务官的职责已经经历了一场变革, 传统的财务职能的首要地位已经弱化, 首席财务官在企业中的作用着重于为战略目标的制定、重大改革方案的评估提供决策的依据, 它已经从为首席执行官的决策提供数字背景转变为与首席执行官共同分担决策制定的合伙者。美国现已出台了新的法令, 要求所有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都要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同时签字, 这就意味着首席财务官和首席执行官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 国内有关方面在企业治理上只把注意力集中在首席执行官以及独立董事身上, 而忽略了首席财务官在企业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其职业管理和执业规范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目前我国总会计师和财务总监的现状是:“缺位”, 即相当一部分企业和单位没有按《会计法》设置总会计师领导职位;“空位”, 即相当多的单位只设副总会计师或者不让总会计师进入高管层面。上述情况造成的后果是, 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要么有责无权、唯命是从, 要么串谋合污、欺外瞒内, 要么同来同去、下岗走人。在这种情况下, 内部人控制和会计造假就显而易见了。

借鉴和吸收首席财务官制度的前提是首先要明确首席财务官在企业治理中的地位责任和功能作用。一个基本选择是, 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 特别是按《公司法》规范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 应区分经理执行层高级财务管理人员和董事决策层高级财务管理人员。经理执行层高级财务管理人员对董事层决策高级财务管理人员负责, 主要承担内部受托责任, 职能是负责企业内部管理控制;董事决策层高级财务管理人员对股东和董事会负责, 按照法定程序成为董事, 进入董事会, 主要承担外部受托责任, 职能是代表出资者实施企业外部资本控制。首席财务官制度框架如图1所示。

1. 经理层成员与董事会成员

在现代企业中, 首席财务官作为执行董事, 首先是董事会成员。因为无论是股东委派, 还是董事会任命, 首席财务官在企业治理中所特有的监督功能和参与决策功能, 都在客观上要求首席财务官进入董事会, 因为董事会在企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就是决策和监督。首席财务官在董事会中的地位应该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代表董事会对企业实施内部财务监控;二是作为执行董事参与公司决策。董事会对企业的财务监督至少应该包括两个层次:一是以财务独立董事 (非执行董事) ——董事会的专业委员会——审计委员会为核心的外部财务监督, 这种外部监督包括借助社会审计机构;二是以财务执行董事——首席财务官为核心的内部财务监督, 首先要求首席财务官本身是董事。同时, 任何一个机构或个人行使监督职能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其独立性, 因此, 首席财务官在人事关系上必须独立于包括首席执行官在内的经理层的其他成员, 由董事会直接任免, 对董事会或股东负责。

2. 对股东负责、对董事会负责与对首席执行官负责

作为首席财务官、经理层成员和董事会成员, 首席财务官实际上意味着三个层次的受托责任:第一, 对股东的受托责任, 即对股东负责, 因为首席财务官首先是作为代表股东的董事进入董事会而对股东负责, 这就意味着首席财务官与首席执行官都作为执行董事, 在重大决策方面享有平等的决策权利;第二, 对董事会的受托责任, 即对董事会负责, 首席财务官不同于其他经理层人员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其应该直接由董事会聘任, 而不是由首席执行官聘任, 因而与首席执行官一道对董事会负责, 但负责的内容不同:首席执行官统一负责对董事会战略和经营决策的执行, 而首席财务官则要负责对董事会财务决策 (很大程度上体现为预算和决算) 的执行和财务监督;第三, 对首席执行官的受托责任, 即对首席执行官负责, 出于效率的考虑, 董事会的经营决策的执行必须统一领导, 即统一由首席执行官负责, 因此, 首席财务官除了对董事会财务决策的统一执行和财务监督外的其他方面必须对首席执行官负责。

从理论上看, 股东把其投资企业的资本托付给了董事会, 有关资本投资的全部受托责任应由董事会向股东承担。而董事会又把资产的经营责任托付给了首席执行官, 同时把资产的财务监督和业绩评价责任托付给了首席财务官。在财务监督和业绩评价方面, 首席财务官直接对董事会负责, 不受首席执行官的制约, 这是一种监督制约机制, 可以增加首席财务官的独立性, 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股东和首席执行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及由此引起的首席执行官的道德风险, 使股东的权益得到较为有效的维护。但是, 首席财务官不是所有的管理都独立于首席执行官, 首席执行官既然是资产经营责任的受托者, 那么, 在资产的经营方面, 首席财务官就应该对首席执行官负责。这是一种效率机制, 可以提高执行董事会决议的效果和效率, 避免机会的流失。因此, 首席执行官统一负责对董事会经营决策的执行, 可以降低机会成本;而首席财务官统一负责对董事会财务决策的执行和财务监督的实施, 可以降低代理成本。从国内外大型企业的情况看, 虽然首席财务官由董事会直接任免的情况比较普遍, 但是, 由首席财务官统一负责对董事会财务决策的执行和财务监督的实施并且直接对董事会负责的情况却不是很普遍, 并且强调首席财务官对首席执行官负责有余, 而强调首席财务官对董事会负责不足。这就为形成内部人控制埋下了隐患, 也是首席财务官对首席执行官言听计从、不断出现会计作假丑闻的重要原因。

二、现代企业治理对首席财务官的要求

首席财务官意指公司首席财政官或财务总监, 是现代公司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顶尖管理职位之一, 是掌握着企业的神经系统 (财务信息) 和血液系统 (现金资源) 的灵魂人物。

发达国家的首席财务官制度是在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以及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下, 由企业所有者在企业内部所建立的, 以保障股东价值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 以专业人员、机构、制度和措施为依托所组成的财务监督与管理机制的总称。发达国家的首席财务官制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 首席财务官作为企业治理结构的重要环节, 有效地对企业财务活动实施外部监控。首席财务官直接受聘于董事会, 代表董事会对企业管理层实施外部的财务监控, 以规范和约束经营管理层的行为, 最大限度地保障出资者的权益。其工作主要对董事会负责, 进而对股东大会负责。与企业财务经理 (或称财务主管、财务负责人、主计长, 相当于“首席管理会计师”) 相比, 首席财务官的监督工作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有效性。企业财务经理受聘于首席执行官并对其负责, 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考虑经营者的利益而非股东的利益, 虽然也具有会计监督的职能, 但只是一种“内部人”的监控, 工作的独立性和有效性较差。在企业治理结构中, 首席财务官制度的安排是解决代理问题、克服“内部人控制”现象的重要途径。

第二, 首席财务官是受董事会委派的董事级高级财务管理人员, 是企业财务的最高管理者, 是企业财务资源调配的第一负责人。作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首席财务官, 管理和控制企业所有的会计、财务和审计职能, 并直接向董事会报告。会计职能主要包括税务管理、企业的内部及外部会计系统管理、企业的计划及管理控制系统的管理等职能;财务职能主要包括企业长期与短期的财务管理工作、融资与企业信用管理、投资管理、保险管理、资本预算等职能。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直接向首席财务官报送审计报告。作为执行董事的首席财务官, 还肩负着领导整个企业财务战略重任, 现代市场的竞争不仅是在人才、技术、营销等方面展开的竞争, 而且在财务运作层面上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首席财务官正成为以财务运筹为核心的战略管理者。

第三, 由于首席财务官被赋予极大的财务权力, 所以他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果公司涉嫌财务欺诈等违法行为, 首席财务官失察甚至参与或支持了这种违法活动 (即使是由董事会指使的) , 他也必须受到法律制裁。美国已通过相关法案, 要求达到一定规模的大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必须对公司定期财务报告进行个人书面认证, 以增强对他们的法律约束。

由于首席财务官制度是一种完全不同于总会计师和财务总监的新型体制。首席财务官在现代企业治理结构中是一个完全不同于传统总会计师和财务总监的角色。借鉴和吸收这种制度的前提首先是要明确首席财务官在企业治理中的地位责任和功能作用。

首席财务官在企业治理结构中堪称首席执行官与董事会之间的桥梁。审计委员会作为投资者的代言人监督首席财务官的工作, 其审查报告可以直接暴露首席财务官的工作表现与成绩失误。另一方面, 首席财务官作为内部人又熟知企业内部信息, 而这是审计委员会开展工作的重要基础, 为了在公司董事、内外部审计人员、首席财务官和财务管理人员之间建立通畅的交流渠道, 审计委员会必须与首席财务官合作, 所以两者是制衡与合作的关系。内部审计直接对审计委员会负责, 接受其指导监督, 同时向首席财务官报告工作。在国外较大的公司中, 首席财务官领导下的价值管理有三大典型职责:财务总监、司库与首席信息官。首席信息官主管公司的信息系统与业务流程, 对外财务报告与经营业绩评价, 对生成的信息和经营业绩评价结果向首席财务官汇报。财务总监主要承担内部受托责任, 负责企业的控制系统与计划管理, 并就企业的计划、预算、控制情况向首席财务官汇报。司库承担了企业资金的集约管理、资本运作管理及风险管理, 就企业的资金状况与资本管理向首席财务官汇报, 司库功能发挥作用的最高形态是由职能性的职位和部门发展为功能性的公司——财务/金融公司。

这种为了解决委托代理矛盾而设立的首席财务官制度是现代企业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经营者向着股东价值最大化的方向努力。

三、首席财务官在治理结构中的责任及角色定位

“经济越发展, 会计越重要”。新形势下的首席财务官, 首先要做好角色定位。调查显示, 现代首席财务官的职能重心正从业务处理和控制转为决策支持和全球战略发展, 首席财务官时刻关注的主题是增加实质性的股东价值。The Conference Board (1997) 受普华永道的委托, 对全球300名首席财务官进行调查, 74.8%的受访首席财务官认为他们主导了股东价值管理。

在公司内部, 首席财务官是公司业绩管理的主要负责人。首先, 公司的业绩管理目标必须符合股东的利益, 首席财务官将股东的预期精确地传递给公司高层。其次, 公司的业绩指标大多以财务指标为主, 首席财务官作为财务的最高负责人责无旁贷。再次, 公司越强调股东价值, 越需要建立一个基于统计和财务数据的框架体系, 首席财务官及财务部门可以迅速分析各指标之间的联系, 以及它们对股东价值的最终影响。最后一点, 同样重要的是, 公司的全球化程度越高, 越依赖于首席财务官及其触角——每一个经营单元都与财务有联系, 即推广业绩评价体系, 实时评价、分析经营进展。

业绩指标将股东价值转换为有形的数量目标, 但在公司内部如何将数量目标转换为可实施的战略呢?作为战略层面的核心成员, 首席财务官与其他管理者一起不断考虑:公司应强化哪些环节?公司应向哪些领域扩张?公司应采用何种购并方略?由于这些战略与业绩管理目标相联, 首席财务官不仅要参与制定这些战略, 还要推广这些战略。

由于首席财务官在公司战略中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首席财务官在美国成为与首席执行官或董事长并肩的高级职位。

普华永道财务及成本管理团队描绘了从战略管理到运营实践的首席财务官职能框架, 如图2所示。

财务问题本质上是企业治理结构问题。在规范信息披露、增强市场信心等建设公司诚信等问题上, 首席财务官会被要求也有必要发挥更重要的主导作用。实际上, 对应不断扩大的广义的企业治理问题的外延, 首席财务官及首席财务官制度的设计不仅要考虑股东与债权人的利益, 还应广泛考虑供应商、分销商、雇员、政府及社区公众的利益。基于以上分析, 笔者认为现代公司的首席财务官除了肩负着外部受托责任与内部受托责任以外, 还担负着社会诚信责任, 具体包括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及时透明披露等重大财务信息、监督经营过程中的违规行为等, 如图3所示。

从记分员、账房先生到守财人、监督者, 从评价、服务、管理者到商业合作伙伴、团队成员、领导者, 首席财务官的角色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为企业创造的价值逐渐增加这一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当价值管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主流思想后, 首席财务官的角色定位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如今, 衡量首席财务官的工作, 很重要的方面在于看他能在何种程度上使企业转变成一个优秀的价值管理公司, 使股票价值上升。

合格首席财务官的第一角色就是首席执行官的战略伙伴, 是企业战略的参与者, 参与公司战略的设计和执行, 整合配置资源, 为公司战略提供财务支持, 促使公司发展战略与投资者的期望相一致。决策支持所包含的范围甚广, 其核心内容主要是三个方面:为公司战略提供财务评价;为管理层及经营者提供经营预测的模型和工具;为管理层提供动态的预算、预测信息和实时的经营信息。对于现代企业而言, 经营战略与财务战略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企业战略的目标就是在公司控制权市场和资金市场上确定优势, 而首席财务官则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提出符合公司实际的、表达清楚的辅助性财务战略。首席财务官应将企业战略和财务责任融为一体, 成为沟通战略经营中心与企业投资者财务要求的桥梁。同时, 首席财务官应当全过程地参与公司价值创造战略的制定, 具有与首席执行官一起全方位培养企业价值管理的能力。

第一, 首席财务官能为公司战略带来产生重大影响的新的财务理念, 能够创建一个足以使公司实现战略目标和获得持续发展能力的财务支持系统。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 要始终树立“企业经营发展以营销为龙头, 企业管理运营, 以财务为核心”的理念, 发挥财务在经营管理中的统驭、平衡、控制和协调作用。

第二, 首席财务官是经营控制者。企业经营要按照既定的经营战略、经营方针来执行, 需要财务来进行监控、检查;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 要保持高效、良性运营, 需要有系统合理的内部控制予以保障。首席财务官在整个过程中都应直接参与, 身处经营活动的第一线。

第三, 首席财务官是绩效评价者。企业经营的所有信息最终都归集到财务, 反映在财务报告中。首席财务官要充分利用经济杠杆, 对经营指标进行合理量化, 化战略为具体行动。同时还要在进行事前、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的基础上, 对指标执行、经营绩效、资产运营效率进行有效的评价, 引导企业经营行为。用数字说话是首席财务官的职业要求, 为此, 首席财务官必须履行传统“账房先生”、“管家”的职能, 这一点是首席财务官职责中最不可缺失的内容。首席财务官需要准确完成企业的流动资金计划、预算、现金、外部报告和资本预算等。在《总会计师条例》中, 更加明确地指出:首席财务官要编制和执行预算、财务收支计划、信贷计划、拟订资金筹措和使用方案、开辟财源、有效地使用资金。

第四, 首席财务官是风险管理者。企业经营过程中会遇到宏观经济环境的系统风险、政策风险, 还会遇到市场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外汇风险和控制风险。只有财务才能从战略高度认识、防范和规避风险。

第五, 首席财务官是关系协调者。企业经营还会涉及到政府、工商、财政、税务、金融等部门, 与这些部门做好沟通协调, 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也是首席财务官义不容辞的职责。在经营管理中, 首席财务官还要利用自身参与战略制订、熟悉企业环境、了解公司资源和竞争优势的便利, 做好与公司内部部门、员工的沟通, 使既定的公司战略得以正确、通畅地执行。

四、结语

首席财务官的职能及其所承担的责任对首席财务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The Conference Board (1 9 9 7) 的研究表明, 由于未来首席财务官更注重公司战略与决策支持, 从而其能力也从过去的财务视角转向经营视角。注重经营及战略的首席财务官更强调问题的解决能力和创造性, 而注重财务的首席财务官则更强调财务会计及控制知识。对于变革时期的首席财务官, 思维能力、创造性、领导和团队建设能力、沟通能力等软性技能越来越重要了。

现代企业制度中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是首席财务官制度诞生的根源。在治理结构层次, 首席财务官受聘于董事会, 代表股东对经理层实施财务监督;在公司内部组织结构中, 作为公司管理层的重要成员, 主导公司的财务运作体系, 承担起战略与资源管理、理财和控制的职责。因此, 首席财务官既是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一环, 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成为一名新时期合格的首席财务官, 适应国际化的环境和竞争形势, 不仅要做好角色定位, 参与、关注战略的制定和执行, 协调好外部关系, 而且要注重国际视野的培养、自身素质的完善、知识能力的提升、职业判断的训练和职业操守的提高, 做到“内外兼修”, 在财务战略、公司融资、并购重组、绩效评价、风险管理、经营控制、管理沟通等领域成为行家里手。

上一篇:丰源煤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下一篇:县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