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放地下室方案

2024-05-02

人放地下室方案(共7篇)

篇1:人放地下室方案

人放地下室规范

7.3 配 电

7.3.1 每个防护单元应引接电力系统电源和内部电源。电源回路均应设置进线总开关和内、外电源的转换开关。

7.3.2 每个防护单元内的人防电源配电柜(箱)宜设置在清洁区内,并靠近负荷中心和便于操作维护处,可设在值班室或防化通信值班室内。

7.3.3 一级、二级和大容量的三级负荷宜采用放射式配电,室内的低压配电级数不宜超过三级。

7.3.4 防空地下室内的各种动力配电箱、照明箱、控制箱,不得在外墙、临空墙、防护密闭隔墙、密闭隔墙上嵌墙暗装。若必须设置时,应采取挂墙式明装。

7.3.5 防空地下室内的各种电气设备当采用集中控制或自动控制时,必须设置就地控制装置、就地解除集中控制和自动控制的装置。

7.3.6 对染毒区内需要检测和控制的设备,除应就地检测、控制外,还应在清洁区实现检测、控制。

7.3.7 设有清洁式、滤毒式、隔绝式三种通风方式的防空地下室,应在每个防护单元内设置三种通风方式信号装置系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三种通风方式信号控制箱宜设置在值班室或防化通信值班室内。灯光信号和音响应采用集中或自动控制; 在战时进风机室、排风机室、防化通信值班室、值班室、柴油发电机房、电站控制室、人员出入口(包括连通口)最里一道密闭门内侧和其它需要设置的地方,应设置显示三种通风方式的灯箱和音响装置,应采用红色灯光表示隔绝式,黄色灯光表示滤毒式、绿色灯光表示清洁式,并宜加注文字标识。

7.3.8 设有清洁式、滤毒式、隔绝式三种通风方式的防空地下室,每个防护单元战时人员主要出入口防护密闭门外侧,应设置有防护能力的音响信号按钮,音响信号应设置在值班室或防化通信值班室内。

7.3.9 中心医院、急救医院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7.5 照 明 7.5.1 照明光源宜采用各种高效节能荧光灯和白炽灯。并应满足照明场所的照度、显色性和防眩光等要求。

7.5.2 防空地下室平时和战时的照明均应有正常照明和应急照明;平时照明还应设值班照明,出入口处宜设过渡照明。

7.5.3平战结合的防空地下室平时照明,应按下列要求确定: 正常照明的照度,宜参照同类地面建筑照度标准确定。需长期坚持工作和对视觉要求较高的场所,可适当提高照度标准; 灯具及其布置,应与使用功能及建筑装修相协调; 3 值班照明宜利用正常照明中能单独控制的灯具或应急照明。

7.5.4 战时的应急照明宜利用平时的应急照明;战时的正常照明可与平时的部分正常照明或值班照明相结合。

7.5.5 应急照明应符合下列要求: 疏散照明应由疏散指示标志照明和疏散通道照明组成。疏散通道照明的地面最低照度值不低于5 lx; 安全照明的照度值不低于正常照明照度值的5%; 备用照明的照度值,(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收、发信机房、值班室、防化通信值班室、电站控制室、柴油发电机房、通道、配电室等场所)不低于正常照明照度值的10%。有特殊要求的房间,应满足最低工作需要的照度值; 战时应急照明的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小于该防空地下室的隔绝防护时间(见表5.2.4)。7.5.6 防空地下室口部的过渡照明宜采用自然光过渡,当采用自然过渡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用人工照明过渡。过渡照明应能满足晴天、阴天和夜间人员进出地下室的需要。7.5.7 防空地下室战时通用房间和战时医疗救护工程照明的照度标准值,可按表7.5.7—1和表7.5.7—2确定。

7.5.8 每个照明单相分支回路的电流不宜超过16A。

7.5.9 洗消间脱衣室和检查穿衣室内应设AC220V10A单相三孔带二孔防溅式插座各2个。

7.5.10 在滤毒室内每个过滤吸收器风口取样点附近距地面1.5m处,应设置AC220V1OA单相三孔插座1个。7.5.11 医疗救护工程、专业队队员掩蔽部、一等人员掩蔽所的防化通信值班室内应设置AC380V16A三相四孔插座、断路器各1个和AC220V10A单相三孔插座7个。7.5.12 二等人员掩蔽所的防化通信值班室内应设置AC380V16A三相四孔插座、断路器各1个和AC220V10A单相三孔插座5个。

7.5.13 防化器材储藏室应设置AC220V10A单相三孔插座1个。

7.5.14 灯具的选择宜选用重量较轻的线吊或链吊灯具和卡口灯头。当室内净高较低或平时使用需要而选用吸顶灯时,应在临战时加设防掉落保护网。7.5.15 通道、出入口、公用房间的照明与房间照明宜由不同回路供电。

7.5.16 从防护区内引到非防护区的照明电源回路,当防护区内和非防护区灯具共用一个电源回路时,应在防护密闭门内侧、临战封堵处内侧设置短路保护装置,或对非防护区的灯具设置单独回路供电。

7.5.17 战时主要出入口防护密闭门外直至地面的通道照明电源,宜由防护单元内人防电源柜(箱)供电,不宜只使用电力系统电源。

篇2:地下室基坑围护方案的分析确定

1 工程概况

新时代城市花园四周临近主要街道, 地上为7幢26层建筑, 地下室建筑面积为21545平方米。地下室几乎占据了整个红线内的土地面积。根据场地的高程和地质条件, 划分为南区和北区。北区地下室的设计深度为4.05m~7.53m;坑中坑开挖高差为0.93~2.73m。地下室基坑底边线距离建筑物边线为13.9m。北区东侧为住宅区 (砖混结构, 天然浅基础) , 其地下室基坑底边线紧贴该侧用地红线。南侧与南区地下室连通。基坑西侧为主要城市道路, 该侧地下室基坑开挖底边线紧贴用地红线, 用地红线外为新建道路人行道, 其下埋有雨水管线、污水管线和电缆管线等。南区地下室的设计深度为4.05m~6.7m;坑中坑开挖高差为2.13m。基坑北侧与北区块地下室连通;东侧为城市主要道路, 该侧地下室基坑开挖底边线超出用地红线。用地红线外为道路人行道, 并埋有雨水管线、污水管线和电缆管线等。基坑南、西侧亦为城市主要交通道路, 基坑开挖边线紧贴用地红线, 用地红线外地下亦埋有市政管线。综合本工程开挖深度、地址条件和周边环境情况, 按二级基坑考虑。

2 工程地质概况

根据地质报告, 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的土层分布依次为杂填土、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粉质粘土、粘土、全风化泥质灰岩:、中等风化~微风化灰岩共七层。根据地质报告反映, 本场地地下水主要有两类, 分别为存在浅部粉砂性土层中的空隙潜水和赋存于沙砾层中的空隙承压水。测得地下水稳定水位在地表下0.4m~1.8m之间, 水位受季节性影响, 年变幅度1.5m左右。

3 围护体系方案选择

3.1 要点分析。

综合场地地理位置、土质条件、基坑开挖深度和周围环境条件, 在方案的确定分析中, 考虑注意到了以下几点:3.1.1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的地基土主要为杂填土、粉质粘土、淤泥质土和粘土。场地内北区块有一定厚度淤泥质去分布, 南区块主要为硬塑状的粘土层, 地层变化较大。3.1.2基坑东面、西面紧贴市政道路, 道路下埋有较多市政管线。围护方案中要充分考虑到对周边道路及地下管线和建筑物进行保护;东侧地下室基础已经超出用地红线, 基坑开挖位于人行道上。3.1.3北区地下室东侧距离居民住宅区较近, 住宅区内建有1~4层砖混住宅楼, 基坑围护需对住宅楼进行保护。3.1.4地下室基础边距离周边用地红线近, 局部地段围护体要超出用地红线。3.1.5基坑的最大开挖深度为7.53m, 且周围的环境较为复杂。

3.2 支护选择。本着安全、经济、合理可行的

原则, 考虑采用以下围护结构形式:3.2.1排桩悬臂支护。北区块地下室基础边距离周边河道及居民住宅较近, 该部位土钉施工有一定的困难, 且土钉钉入居民楼下宜引起原住居民纠纷, 考虑到基坑底部土层性质尚好, 基坑开挖深度一般, 该侧主要采用钻孔灌注桩悬臂式支护结构。3.2.2排桩加土层锚杆。北区块地下室西侧基础边紧贴周边市政道路, 道路次啊埋有较多管线, 且该道路车辆较多, 动荷载较大, 基坑围护采用悬臂式支护位移会较大, 为减少基坑坡顶位移对道路通行的影响, 基坑壁采用钻孔灌注排桩结合土层锚杆进行支护, 可有效控制基坑开挖壁的位移量。3.2.3土钉墙支护。南区块地下室主要位于5层粘土内, 粘土的性质较好, 基坑开挖深度一般, 基坑壁的自稳定性较好, 该部位主要采用土钉墙进行支护。3.2.4放坡开挖。南区块东北角地下室基础边紧贴用地红线, 用地红线外为居民用地, 为避免土钉打入引起居民纠纷, 该侧采用放坡开挖, 坑壁设置竖向注浆锚管支护。3.2.5止水帷幕。场地开挖深度内局部分布有淤泥质土, 该层土呈流塑状, 蠕变性强;基坑开挖后, 桩间土可能会出现流土或渗水现象, 从而造成围护结构变形和基坑外围地面沉降过大。经过反复的经济比较分析, 考虑在排桩间设水泥搅拌桩防止桩间挤土和止水, 局部填土较厚部位采用素砼嵌桩进行止水止淤。

4 围护体系具体做法

4.1 围护钻孔灌注桩。

围护钻孔灌注桩桩径分600、700两种, 桩中心距分别为1000mm, 桩身砼强度为C25。

4.2 水泥搅拌桩施工。

水泥搅拌桩桩径为600mm围护桩桩间纵向搭接长度为150mm, 坑底加固水泥搅拌桩搭接100mm。设计桩长范围内采用四搅两喷提升工艺, 下沉、提升速度0.5m/min左右, 不得大于0.8m/min。桩身垂直度不得大于L/150 (L为桩长, 自沟槽面算起) , 成桩应均匀、连续、无缩颈和断层。特殊情况造成堵管应重新成桩。在施工过程中, 根据实际情况可在水泥中加入适量早强剂。搅拌桩施工间隔时间应不大于24小时, 否则认为已出现冷缝。

4.3 搅拌式锚管施工。

施工顺序:施工水泥搅拌桩、按设计要求开挖工作面、休整边坡、编钢筋网、搅拌式锚管施工、施工锚管的同时进行注浆、喷射砼面层、养护不少于三天、进行下一工作面开挖。基坑开挖和锚管施工应按要求自上而下分段分层间隔跳挖;在机械开挖后, 应辅以人工修整坡面, 严禁超挖, 在坡面喷射砼前, 应清除坡面虚土。锚管桩成孔直径为250mm, 钻杆采用48×3.25钢管, 丝扣连接, 前端封闭并焊接搅拌叶片。喷浆采用纯水泥浆, 水泥采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水灰比为0.55, 注浆泵压力控制在0.4~0.5MPa, 水泥掺量为25%, 采用一搅一喷成型。

4.4 土钉墙施工。

土钉采用48×3.0钢管, 施工时应将钢管前端封闭, 从基坑边壁2.5m开始沿长方向每隔0.5m设置直径8mm的出浆孔, 有出浆孔面积总和不宜超过锚管孔径面积的30%。出浆孔宜焊上倒刺, 防止钢管锚入时泥土堵住出浆孔。土钉注浆采用水泥浆, 水灰比为0.5, 注浆压力不小于0.5MPa。施工时水泥浆应搅拌均匀, 一次拌合的水泥浆应在初凝前用完。钢筋网用φ6.5, @200×200, 钢筋双向搭焊接, 锚固头采用双面焊接。喷射砼厚度为100mm。强度等级为C20, 在雨天施工时, 应加2~5%速凝剂。

4.5 基坑降 (排) 水系统作法。

基坑顶部设置贯通的300×400地面排水沟截流, 将地面雨水、施工废水集中沉淀后, 排入城市下水管网。坑内挖土时可采用临时明沟、集水坑方式排水, 坑内的临时明沟和集水坑不得在围护桩边设置, 基坑坡脚严禁积水。

5 基坑开挖主要施工要求

5.1 施工前应复核场地内外标高, 调查周边道路的管线或障碍物等资料。

5.2 围护桩的施工。

施工围护水泥搅拌桩及钻孔灌注桩时英确保桩身质量、桩身垂直度的控制平面定位和围护桩养护, 并设置有关监测项目。

5.3 钢筋砼喷射面层施工:

开挖第一层土方、铺设钢筋网片、喷射砼、达到养护时间后进行第二层土方开挖、铺设钢筋网片、喷射砼……重复上述工序直至开挖到基底标高。

5.4 土方开挖后土必须外运出去, 不得堆在坡顶30米范围内。

6 基坑工程现场监测及主要应急措施

6.1 基坑工程现场监测。

基坑围护体系随着开挖深度增加必然会产生侧向变位, 关键是侧向变位的发展趋势与控制, 一般围护体系的破坏都有预兆的, 因而进行严密的基坑开挖监测非常重要。其主要监测内容有:6.1.1土体深层水平位移, 即测斜。6.1.2地下水位观测。6.1.3基坑周边道路管线以及周边建筑物的沉降。上述监测内容应每天测试, 并及时将观测资料反馈, 如有异常应加密监测频率, 并对数据加以分析, 采取措施。

6.2 应急措施。

6.2.1现场要备有应急材料及设备, 如钢筋、钢管、水泥、喷浆机、砂袋、发电机及潜水泵等;6.2.2如地面出现裂缝, 应及时灌浆修补, 防止地表水渗入;6.2.3发现土体位移过大, 应马上停止挖土, 现场根据需要采取回填土等措施, 同时加密监测频率。6.2.4若出现漏水, 应马上查找水源并加以截断。6.2.5开挖至基底后, 若坑底土位移过大或降起过大, 则应调整挖土顺序, 如采用跳挖的方式开挖承台, 分块开挖, 同时加紧铺设垫层, 垫层中可适当配筋, 同时采用砂包反压。

篇3:地下室外墙裂缝处理方案的探讨

【关键词】地下室;外墙裂缝;处理方案;控制裂缝

目前在我国,几乎所有的高层建筑都在基础以上地表以下设计了一层或两层建筑结构,即地下室结构,以期获得更多的有效利用空间。但值得注意的是,地下室的设计使得整个高层建筑的荷载全部压在基础柱上,这就为基础持力层和柱的刚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但如此,地下室的施工设计能否达到技术要求的质量标准,对于整个建筑的稳定与安全也是有着极大影响的。为此,在设计地下室以及施工时,都必须要严格控制地下室的设计质量与施工质量。但就目前我国现有的地下室施工状况来看,很多地下室的混凝土墙体施工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裂缝病害,且裂缝较少的一般为使用时间较短的新建建筑,而裂缝较多的则为使用年限较长的建筑,由此可以看出,地下室墙体的裂缝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多而增多,使得墙体渗漏现象严重。为此,针对这种现象,必须要采取一定的防治与修补处理措施。

1.分析地下室外墙产生裂缝的原因

为了研究地下室外墙为何会产生裂缝,笔者对一批不同使用年限的地下室进行了实地勘查,从观察中可以看出,这些地下室墙体所产生的裂缝主要集中在墙柱与墙身相连接、两个外墙柱之间的中部、外墙的部分转角处等几个部位,且裂缝朝向均为竖向裂缝,而很少发现有横向的裂缝。在对这些裂缝进行了详细分析与研究后,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建筑施工经验,在你对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后,认为地下室外墙产生的裂缝并非结构性裂缝、也不是沉降裂缝,而是主要由混凝土收缩而形成的塑性变形裂缝。

所谓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产生,第一个方面,是由于混凝土本身产生收缩变形。第二个方面,是由于混凝土在温度变化之下产生的变形。混凝土本身产生的收缩变形主要是有以下几个方面构成:首先,混凝土在水泥与水的水化作用后产生的硬化收缩。其次,混凝土浇筑后4-15小时左右,水泥水化反应激烈,分子链逐渐形成,出现水份急剧蒸发现象,引起的失水收缩。第三,大气中二氧化碳与水泥的水化物发生反应碳化后引起的混凝土表面收缩变形。第四,混凝土在干燥和水湿环境变化时产生的干缩和湿胀现象。第五,混凝土在温度变化之下产生变形,主要是由于在温度上升或下降时产生线性膨胀或线性收缩。混凝土浇筑初期由于水化热的作用,混凝土处于升温阶段,处于塑性状态的混凝土基本不产生变形裂缝,但随着混凝土强度的不断提高,混凝土弹性模量上升,在温度的变化之下,收缩就显著增大。

2.混凝土裂缝产生后的危害性

在明确了地下室外墙产生裂缝的原因是因为混凝土的收缩而产生的以后,就需要认识到混凝土裂缝的危害性。首先我们从混凝土裂缝产生后的一般控制范围来讲,我们都知道钢筋混凝土结构一般情况下均带裂缝工作,也就是说其微观裂缝是由其力学性质决定的。通常情况下的温度裂缝,收缩裂缝以及其它一些裂缝某种程度不危及结构安全。根据《砼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的规定,室内潮湿环境下的砼结构的最大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mm。但在《砼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2590)中规定: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下的砼结构的最大裂缝宽度小于或等于0.3mm,仍属基本满足设计要求,不需加固处理。

在实际的建筑工程中,当裂缝宽度在0.1-0.2mm左右,水头压力不大时容易出现自愈现象,这是由于砼中存在石灰矿物质,当外界水分通过裂缝渗流时,与CaO反应生成Ca(OH)2,Ca(OH)2与空气中的CO2继续反应生成CaCO3,通过CaCO3的沉积从而堵塞裂缝,减缓渗漏,最终全部自封。但当裂缝宽度超过0.3mm时,由于水压作用,水流经裂缝时,将反应生成物Ca(OH)2和CaCO3冲走,而无法将其沉淀下来,不能堵塞裂缝,因而也就不能抑制裂缝漏水,随着时间的推移,渗水量越来越大,引起墙身钢筋锈蚀,危害结构安全,影响正常的使用功能,因此,我们在施工中要严格控制大于0.3mm的裂缝,做好预防和处理措施。

3.如何防止和控制裂缝的产生

由上文论述可知,混凝土裂缝在最初形成时并不会对建筑结构产生危害,但当混凝土的裂缝宽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加快建筑结构内部的侵蚀速度,这对于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来讲,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必须要对地下室的裂缝采取防治措施。笔者提出可以在施工中采取以下防治措施进行处理:

3.1合理增设嵌入砼外壁的砼柱,减小单片砼墙身的长度,通过减小砼墙身的单片长度可以减少因砼收缩而产生的裂缝宽度。

3.2在保证设计配筋率的情况下,调整钢筋的直径和间距,优先采用变形钢筋。配筋时减小钢筋直径,加大钢筋密度,一般情况下间距控制在150mm以内。另外,水平分布钢筋设置在竖向钢筋的外侧,在水平断面有较大变化的地方,增设了抗裂钢筋。

3.3设置后浇带,采用了比原设计等级高一级的微膨胀砼对后浇带进行封闭、封堵。浇筑前对砼的新旧结合面进行了凿毛、清洗和浇水湿润处理。

3.4施工时采用合理的浇筑方法。首先确保预拌砼的质量指标,同时加强现场监控力度,安排专人检测砼的坍落度。砼采用分层浇筑,泵送砼的厚度控制在500mm以内,确保砼振捣均匀密实。由于泵送砼流动性大,安排多人多点同时振捣,严格按皮数逐步上升。

3.5通过掺入外加剂改变砼的力学性能。在浇筑地下室砼时,掺入了JMⅢ高效抗渗抗裂剂,掺量为水泥用量的8%,通过掺入外加剂减少了硬化中硬化后多余游离水分的挥发,增强了砼的抗收缩裂缝的能力。

3.6加强墙身砼的养护。在墙身砼浇筑脱模后对墙身进行了及时的浇水养护,并且在墙身表面挂满草袋,保持草袋长期湿润不干燥,因为保持砼在硬化过程中的充分湿润,一方面能提高砼的强度,另一方面可以减少砼的干缩裂缝。

3.7地下室外墙防水层外侧增设保护墙体,防止回填土过程中破坏防水层,防护墙体完成后及时回填土,减小地下室外壁内外表面的温差,同时减少因温度和湿度变化引起的收缩应力。

4.发现裂缝后的处理

对于已经形成裂缝的地下室墙体,为了避免裂缝进一步扩大,影响到建筑结构性能,必须要对其进行修补加固处理。由于地下室外壁一般情况下要承受一定的水压,而且处在潮湿的环境中。其中裂缝宽度大于0.3mm时,必须进行修复处理。对于一般0.2mm以内的裂缝或毛细渗漏,仅作表面处理,一般采用渗透结晶型堵漏材料,涂刷于地下室外墙表面,通过其渗入砼内部产生反应达到提高其防水性的要求。对于宽度0.3mm及以上的,采用压力灌胶法进行修补,压力灌胶是将胶液灌入裂缝内部,充满整个缝隙,并且形成一定的强度,达到保证砼的整体性、耐久性和防水性。

5.结语

篇4:高层住宅地下室渗漏防治方案分析

关键词:地下室渗漏,存在问题,研究总结,优化,混凝土主体,防治措施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建筑技术的进步, 城市的高层住宅越来越多, 其地下室的层数不断增加, 受到现实地下室应用状况的影响, 其高层住宅的地下室外墙的渗漏情况是普遍存在的, 这就影响了用户的实际工作的开展, 导致其日常运作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状况。针对这一模块, 笔者就组织施工模块方案展开分析, 进行高层住宅地下室防渗方案的优化是必要的。

一、关于高层住宅地下室渗漏模块的分析

在高层住宅地下室防渗漏模块中, 影响其渗漏缺陷的因素是非常多的, 比如混凝土主体缺陷问题而导致的渗漏, 如果其地下室剪力墙不能进行良好的施工缝处理, 就可以导致缝隙的扩大, 就影响了后面工作的工作。并且在混凝土浇筑模块中, 如果其不具备较强的振捣性, 就容易形成一系列的施工冷缝, 也影响了混凝土渗漏情况的出现。穿墙管预埋套管留置、封口不规范造成渗漏。墙体变形缝的构造比较复杂, 施工难度大。采用中埋式止水带, 变形缝一边先施工止水带埋入状态较好, 再施工另一边时, 止水带与混凝土没有紧密结合甚至有空隙, 失去止水作用。

在施工过程中, 不合理的柔性防水层设置也导致了一系列的渗漏问题。比如不合格的防水材料、施工材料、送检材料等不合格, 会影响柔性防水层的正常开展, 导致其出现凸起等的状况, 不利于其防水施工操作环节的正常开展。搭接长度不够、接头处卷材粘结不密实, 有空鼓、张嘴及翘边等现象。变形缝处防水层拉裂、嵌缝材料揭开造成渗漏。对防水层保护不重视, 未能及时有效保护, 回填土内杂物未清理导致破坏防水层。

二、高层住宅地下室渗漏防治方案的优化

1为了提升高层住宅地下室的应用质量, 展开地下室防渗漏防治模块的优化是必要的。这需要针对混凝土的主体缺陷展开渗漏防治, 保证外围剪力墙水平施工缝的积极设置, 保证施工缝模块的优化。在支模应用过程中, 要选择好材料。以保证企口处混凝土的棱角不被破坏;在剪力墙模板合模前将接槎处的锯末、焊渣等杂物清理干净, 将混凝土表面浮浆剔凿干净, 并且在接槎的混凝土外表面粘贴双面胶条, 防止因流浆而烂根。

为了满足高层住宅地下室的应用需要, 进行后置止水条的选择是必要的, 进行正规合格产品的使用, 进行积极的检验, 验证合格后才可以进行应用。在施工模块中, 进行缓胀剂的涂刷是必要的, 这样可以提升混凝土浇筑的止水性。在固定模块中, 通过对水泥胶的粘贴, 保证其应用效益的提升。通过对钢钉的应用, 保证其固定的牢固性。通过其混凝土表面与钢钉的牢固性, 保证其紧密接触。在混凝土浇筑模块中, 也要做好积极的混凝土的接槎砂浆, 的应用, 满足混凝土的防渗浇筑模块的需要。防渗混凝土浇筑应采用高频振捣器振捣, 对于大的预埋洞口底部不易捣实处, 可在预埋洞底部开设浇筑振捣孔, 待其底部混凝土浇筑密实后再将孔封严, 制定合理浇筑方案, 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筑不会形成冷缝。加固模板的止水对拉螺杆最好采用工具式螺栓, 拆模时将工具式螺栓取下, 再以嵌缝材料及聚合物水泥砂浆将螺栓凹槽封堵严密。绑扎钢筋时除按设计规定留足保护层外, 保护层垫块应以相同配合比的细石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制成垫块或采用塑料垫块。

2在施工环节中, 固定垫块的铁丝不能进行外露, 需要利用铁丝或者铁钉进行固定, 保证模板的正常应用, 在该模块中, 严禁利用钢筋头来进行钢筋的垫放。在穿墙管应用过程中, 要保证电缆管、给排水管及其供暖管道的协调, 保证其进行地下室外墙的积极穿入。在应用模块中, 也要进行预埋止水套管的应用, 积极做好合模的准备工作。比如进行套管数量、位置等的分析。通过对管道安装模块的优化, 实现下序工作的开展。中埋式止水带在施工时, 必须埋设准确, 其中间空心圆环应与变形缝及结构厚度中心线重合, 固定时宜采用专用钢筋套, 尾部用铅丝拉紧。浇筑完一边混凝土剪力墙后, 宜先将另一边剪力墙变形缝内的模板先支好, 再绑扎钢筋, 这样便于固定止水带。对于埋深于地下水位十多米, 缝宽120 mm以上的工程应使用两种止水带, 如中埋止水带和外贴止水带相结合。

在渗漏防治模块应用过程中, 为了避免柔性防水层的缺陷, 进行防水材料的质量控制是必要的, 这需要积极做好相关的前期工作, 进行取样环节、检验等环节的优化, 保证其胶粘剂的有效应用, 进行卷材的材性环节的优化。积极做好混凝土的基层牢固工作。必须将凸出基层表面的异物铲除, 并将尘土、油渍、养护剂等清除干净;基层若高低不平或有蜂窝麻面, 应将松动石子剔除充分湿润, 再用掺加108胶的1B3水泥砂浆抹平;基层的阴角应做成均匀一致平整光滑的八字角或圆弧。

3在防水施工过程中, 进行技术交底的应用也是必要的, 这对于施工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具备良好的工作应用素质。在施工过程中, 要按照施工的顺序展开检查验收, 保证其检查的力度及其重点性, 保证附加层宽度的优化。在其长边短边的搭接模块中, 要按照施工规范的需要, 展开粘结剂的积极涂抹, 避免其露底情况的出现, 这不能进行凝胶的反复涂刷, 最终目的是进行铺贴模块的优化。接缝口应用与卷材相容的密封材料封严, 宽度不小于10mm。对已经出现空鼓的卷材防水层, 可将空鼓部位的卷材剪掉, 再加铺卷材, 按规定分层搭接, 粘补密实;卷材防水层已出现张嘴、翘边等不良现象时, 应撕开并清理干净, 根据形状将卷材剪口, 再重新铺实, 然后用附加卷材粘贴封严, 也要保证防水层验收工作及其防护工作模块的协调。

结语

高层住宅地下室渗漏防治方案的优化, 离不开地下室渗漏新型技术的应用, 离不开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的积极配合。

参考文献

[1]林芬.地下工程中防水设计及施工质量控制[J].福建建材, 2006 (02) .

[2]张海.地下工程结构自防水的设计探讨[J].山西建筑, 2009 (03) .

篇5:地下室外墙裂缝处理方案的探讨

【摘 要】伴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之下,城市建设的规模越发巨大,建筑对于地下室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目前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外墙施工过程中出现裂缝,导致地下室出现漏水的状况非常普遍,严重的影响到了建筑物的正常使用时间以及地下室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度。这种渗水的现象以及成为了一种地下室建筑中的一种质量通病,本篇文章通过结合某一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对地下室钢筋混凝土的外墙裂缝具体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裂缝情况;裂缝的成因;处理;效果检查

0.工程概况

某一综合建筑大厦工程, 总建筑面积25990。地下建筑面积5121.73,地下室顶板面积。±0.000 相当于绝对标高10.65m,室内外高差150。地下室形状是梯形58×69×68m,地下室深度不一样,东北部地下室外墙高度( 消防水池墙)7.15m 其他部位高度主要以4.85m,地上十四层,地下一层(带夹层)。总高度50m。工程结构主要是框架结构,地下室使用C30,抗渗等级:S6。

1.施工概况

地下室外墙和顶板混凝土07年8月9日一起浇筑, 以后浇带为界严格按施工方案分两次(东西两部分)浇筑完成,浇倒顺序、线路、方法正确,浇筑过程顺利,于07年8月11日浇筑完毕,9 月9日开始拆模。其间气温:最高40℃,最低26℃,。

2.裂缝情况

地下室外墙拆模后发现裂缝,第一次浇筑区域有7 条,第二次浇筑区域有5 条,裂缝位于两柱距之间的墙上,分布较为均匀,位于东北面消防水池墙裂缝偏多。裂缝间距在1-3m内,裂缝方向基本上垂直分布;裂缝长度:下部从地下室底板面约50-300mm起,上部直到外墙混凝土浇筑高度,全长1-3m,裂缝宽度采用放大镜观测大部分在0.2-1mm间,大部分为贯通裂缝。防水卷材贴好,回填土完毕后,再次检查时又出现2条裂缝渗水。

3.裂缝原因分析

由于本案例工程在结构裂缝产生之前,墙体结构紧靠自身的重量和墙体顶板承重力起着作用,外围还没有开始任何填土工程,只有通过神将观测结果还有工程地基可以发现有轻微、均匀的成像,才可以发现沉降发生在建筑的允许数据范围内。完全排除了沉降裂缝以及外力所起的影响。

混凝土产生非结构造成的裂缝的主要起因就是混凝土自身发生变形。而本案例工程中使用混凝土产生自身变形导至裂缝产的具体原因在以下几点:混凝土的本身是属于一种非均匀不连续的弹塑性建筑材料,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混凝土本身在凝固成形后内部一开始就存在缺陷,比如微小裂缝等,建筑运动过程中由于应力的变化作用导致混凝土凝固过程中又由于体积的变化而产生了收缩。本案例建筑在施工期间属于7月的炎热夏季,天气温度比较高,非常容易导致混凝土失水,收缩过度,从而导致了混凝土内部裂缝的形成,这也是地下室出现渗水和漏水的一个重要原。

在上述中,地下室的外墙收缩变形以及墙体受到的约束主要指的是水平方向性的。当然,在垂直的方向也会发生,但是由于地下室的墙体高度不大,混凝土在收缩变形方面的反应比较小,而且墙体上部也没有约束的作用力,仅仅为竖向配置的钢筋对其有着约束的力量,由于墙体变形以及约束比较小,所以并不会在水平的方向出现出现。

以上几点原因就是导致本案例工程的地下室和外墙的混凝土出现如所述的垂直裂缝的罪魁祸首。

4.裂缝的处理

地下室的外墙混凝土出现任何裂缝时就应该对其进行及时的修复,对裂缝所使用的修补材料主要有环氧树脂以及改性环氧树脂这两种,修补方法有3种,分布是:表面处理法、灌浆法、田中发。由于地下室的墙体产生裂缝是因为变形所导致的,这是非建筑结构性的裂缝,所以没有荷载力减弱的危险。但是地下室墙体产生裂缝任然会对地下室的防水、钢筋的健康度造成影响。所以,在地下室墙体发现裂缝之时就应该立即对其进行修复处理,以防裂缝进一步扩大,造成更大的影响。

4.1由于防水卷材还没有做,回填土尚未开始

对于地下室外墙外侧的裂缝,我们将裂缝内的原嵌缝材料清除,外墙外表面混凝土凿除深度20mm-30mm,用界面剂处理凿除后的混凝土表面,然后涂抹丙乳砂浆,以提高地下室外墙表面混凝土质。

4.2对于地下室再次产生的2条贯通裂缝,这个项目部的责任部门立马对其召开了技术研究分析裂缝所产生的原因以及应该立即采取的措施。

墙体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回填土的车辆在倒车时倒土过快、过猛,对建筑外墙有侧力的冲击作用以及对地下水也对于外墙有着力的作用,并且由于地下室受到地下水的压力作用,墙体中常见的渗漏有阴角裂缝漏水、变形缝漏水、墙面大面积慢渗等,因此在需要选择能够完全经受住水压力作用的凝固速度较快的堵漏剂对裂缝进行处理。裂缝处理的方案是:及时排出地下室外墙周边集水,使得地下水对地下室外墙产生较小的力作用。对于工程再次产生贯通裂缝,采用高压化学灌浆法较为合适。采用YJ—自动压力灌浆技术,具体做法如下:

施工工艺流程:裂缝检查→清洁裂缝→安设底座→封闭裂缝→浆液注入→拆除灌浆器→拆除底座→结束

(1)根据现场裂缝的检查情况确定具体施工方案;在施工前,对拟实施灌浆的裂缝宽度、长度、深度、走向进行认真的检查,并做好具体的标记。

(2)基层处理:采用钢刷将裂缝两侧表面的灰尘、浮渣清理干净,缝宽≤0.5mm。

(3)确定注入口及安设底座:灌浆底座的设置间距是根据裂缝大小、走向及结构形式而定,一般缝宽≥0.5mm者为15-25cm,一般缝宽≤0.5mm者为10-20mm。原则上缝窄因密,缝宽可稀,但每条裂缝至少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底座。底座的安设采用原子灰进行固定。对于贯通裂缝,应在墙两侧均安设灌浆底座,一侧灌浆时另一侧裂缝必须封闭。

(4)封闭裂缝:其目的在于使裂缝成为一个封闭的空腔。采用原子灰沿裂缝表面涂刮,封缝宽度以注浆时不能漏浆为原则。

(5)配制浆液:环氧树脂、塑化剂和稀释剂组成的主剂在试验室预先配制好。主剂和固化剂现场配制混合后必须搅拌均匀,待反应热量降低后方可注入软管。

(6)安设灌浆器:将配好的灌浆树脂注入软管中,把装有树脂的灌浆器旋紧于底座上。

(7)灌浆。

①确定树脂的注入量,可根据裂缝的宽度、深度、长度计算,根据经验,实际需要树脂约为理论计算量的1.3 倍以上。

②灌浆顺序应从裂缝下端依次向上灌注。

③灌浆时,邻近的底座必须用堵头封死,以防漏浆。

④灌浆压力稳定后应保持一定时间,以满足灌浆要求,保证灌浆质量。

5.结束语

篇6:浅议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方案

1.1 做好防水施工前施工现场的工作面及临水、临电准备;

清理施工面上的水泥碴、毛刺、油污、泥土等;提供施工脚手架、水、电、临时施工材料和机械存放的仓库。

1.2 准备好施工材料和施工机具、施工人员;

对分公司提供的工作面进行验收;清理工作面, 确保无潮湿和灰尘后方可施工。

2 防水施工工艺

基坑开挖-垫层施工-砌筑900 mm高卷材保护墙-基层处理-底板卷材铺贴-20厚1:2.5水泥砂浆保护层-底板混凝土施工-20厚1:2.5防水砂浆外墙基层清理-20厚1:2.5水泥砂浆找平层-外墙卷材附加层铺贴-外墙卷材铺贴-抹砂浆保护层-砌筑外墙卷材120保护墙-土方回填-后浇带混凝土浇筑

2.1 垫层施工

底板卷材基础施工基坑验槽后, 在地基上浇筑C15素混凝土垫层, 随打随抹随压光。然后, 在底板垫层的四周用防水砂浆先砌筑900mm高卷材保护砖墙, 砖墙最上3皮砖用石灰砂浆砌筑, 内墙面抹15mm厚1:2.5水泥砂浆并压光。先砌筑此段保护墙主要目的是将底板防水卷材引出, 保证卷材接头质量, 另外也兼做底板混凝土外侧。所有阴阳角均做成R=100mm圆弧, 以便于卷材粘结。

2.2 基层处理。

基层必须牢固, 无松动、起砂等缺陷。基层表面应平整洁净、均匀一致。必须将突出基层表面的异物、砂浆疙瘩等铲除, 并将尘土杂物清除干净, 最好用高压空气进行清理。阴阳角、管道根部等处更应仔细清理, 若有油污、铁锈等, 应以砂纸、钢丝刷、溶剂等予以清除干净。基层若高低不平或凹坑较大时, 应用掺加108胶的1:3水泥砂浆抹平。基层与变形缝或管道等相连接的阴角应做成均匀一致、平整光滑的折角或圆弧。基层应干燥, 含水率宜小于9%。排水口、地漏应低于基层;有套管的管道部位应高于基层表面不少于20mm。

2.3 防水卷材施工。

在基层清理干净后, 20厚1:2.5水泥砂浆找平层, 以增强卷材与基层的粘结力, 2h后方可铺贴卷材。卷材施工的一般要求, 卷材粘贴采取热熔粘结, 除底板平面卷材采用条粘法外, 其它部位都采用满粘法。卷材铺贴分两步施工, 首先铺贴止水带、后浇带、阴阳角, 900mm高保护墙以下部位等处附加层。采用上防内贴法。卷材搭接宽度长边不小于100mm、短边不小于150mm。相邻两幅卷材的接缝要错开300mm以上。卷材搭接缝应单独收边, 做法是用喷枪烘烤外露边缘, 再用专用抹子抹出平滑的45°斜角。后根据铺贴顺序、搭接宽度、卷材尺寸等弹好卷材铺贴线, 再进行大面铺贴。大面积满粘以“滚铺法”为佳, 先铺粘大面、后粘结搭接缝, 这种方法可以保证卷材铺贴质量, 用于卷材与基层及卷材搭接缝一次熔铺。待底板卷材施工完毕, 然后抹20mm厚1:2.5水泥砂浆保护层。同样在900mm高保护墙处卷材上也抹20mm厚1:2水泥砂浆保护层。

3 热熔法施工注意事项

热熔法同材性的关系。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各品种的改性基料成分有所不同, 因之软化点、熔融度及熔化速度亦不同。施工人员对所选卷材应进行探索试验, 调节火焰距离以及烘烤时间, 观察卷材底面热熔胶的熔融状态以及铺贴后卷材的粘贴强度, 积累经验后用于大面积施铺。

烘烤温度对卷材的影响。以液化石油气为热源的火焰喷枪, 当喷嘴全部开放时, 火焰的温度较高。在这样的高温下实施热熔法施工, 要求在对卷材材性了解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持枪烘烤技术。这里应特别强调一点, 即对热熔型卷材高温烘烤的瞬时性, 卷材的改性混合基料中的石油沥青已经过高温处理, 其沥青胶质对混合基料中的橡胶或树脂可起到保护作用, 因此瞬时高温不会影响卷材性能。

常温下, 正确施工的热熔型卷材防水层, 其粘结强度可大于0.5MPa, 可满足质量要求。但在低温下施工, 热熔胶冷却也快, 往往影响粘铺质量, 这就需要丰富的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术, 必要时可同时使用两把火焰喷枪进行加热操作, 以使热熔胶熔融均匀, 保证粘铺质量。

采用热熔施工, 在点火时以及在烘烤施工中, 火焰喷嘴严禁对着人。特别是立墙卷材热熔施工时, 更应注意施工安全, 亦应佩戴防护用品。

施工现场应清除易燃物及易燃材料, 并备有灭火器等消防器材。消防道路要畅通。汽油喷灯、火焰喷枪, 以及易燃品等, 下班后必须放入有人管理的指定仓库。

4 细部处理

4.1 变形缝处防水处理措施

变形缝处应增加卷材附加层, 附加层总宽度为600mm。变形缝两侧的混凝土应分两次浇筑。在施工时, 把止水带的中部夹于变形缝端模上, 同时沥青木丝板钉在端模上, 并把止水带的翼边用铅丝固定在底板钢筋上, 然后浇筑混凝土, 待混凝土强度达到一定强度后拆除端模板, 用铅丝将止水带另一翼边固定在底板钢筋上, 再浇筑另一侧混凝土。木丝板端用密封油膏填严。

4.2 地下室穿墙套管节点

对于热力管道穿过混凝土外墙, 可采用防水橡胶止水套管以适应因温度引起的管道涨缩变形。即先将带法兰的止水套管预埋在结构中, 在套管无法兰的一端沿管周剔凿, 用素灰嵌填。安装管道时, 把橡胶止水套套入穿墙管并安装在套管法兰上, 用螺栓箍紧, 再用铁卡将橡胶止水管套箍紧固在穿墙管道外皮, 然后从无法兰的一端用沥青麻丝等将套管与穿墙管之间的缝隙填嵌密实, 最后用掺加防水剂的水泥砂浆将管根四周分数次封闭严实。

4.3 地下室降水井防水

在地下室结构后浇带施工完毕后, 即可进行地下室内降水井的封闭。封闭前应将井内垃圾、泥浆等杂物清理干净;降水井钢管外壁的铁锈用钢丝刷清除干净;割除多余部分的钢管, 在钢管内灌注C30、S6微膨胀混凝土, 然后用法兰盘、螺栓、橡胶垫片封死钢管。降水井中的二次浇筑混凝土应是强度等级比所在区域地下室底板提高一级的膨胀混凝土, 且新旧混凝土接槎面应凿毛后清洗干净并充分湿润。

5 质量保证措施

5.1 地下室抗浮措施。

根据工程实践, 在建筑物未施工至足够重量时, 在地下水压力下, 会造成建筑物上浮, 导致地下室倾斜, 产生结构拉裂, 从而破坏结构自防水和卷材防水层, 造成地下室渗漏水。为此, 我们在建筑物重小于地下室周围埋设的降水井将地下水位降低到安全水位以下。降水井的设置见地下室开挖平面布置图。

5.2 卷材质量保证措施

5.2.1 铺贴卷材的基层应洁净、平整、坚实、牢固, 阴阳角呈圆弧形。

5.2.2 卷材防水层严禁在雨天、六级风以上的条件下施工。

5.2.3 卷材防水层所用基层处理剂、胶粘剂、密封材料等配套材料, 均应与铺贴的卷材材性相容。

5.2.4 卷材防水层所用原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证, 复验其主要物理性能必须符合规范规定。

5.2.5 施工人员必须持有防水专业上岗证书。

5.3 卷材搭接缝及收头处理

卷材搭接缝及收头是防水层密封质量的关键, 因此须以专用的接缝胶粘剂及密封膏进行处理, 此外, 地下工程卷材搭接缝必须做附加补强处理。具体做法如下:

卷材接缝搭接宽度为100mm。在粘贴卷材时, 先将搭接部分每隔50~100cm以胶粘剂临时固定, 大面积卷材铺好后即粘贴卷材搭接缝, 用丁基橡胶胶粘剂的A组分:B组分=1:1配合搅拌均匀, 再用油漆刷将配好的胶粘剂均匀涂刷在翻开的卷材接头的两个粘结面上, 然后干燥20~30min, 待手感不粘手时即可粘合, 从一端开始边压合边驱除空气, 使之无气泡及折皱存在, 最后再用手持小铁棍顺序用力滚压一遍, 然后再用丁基橡胶胶粘剂或其他专用胶粘剂沿卷材搭接缝骑缝粘贴一条宽120mm的卷材胶条, 用手持压辊滚压使其粘贴牢固, 卷材胶条两侧边用双组分聚氨酯密封膏或单组分氯磺化聚乙烯密封膏予以密封。在其他部分的卷材三层重叠之处必须以聚氨酯密封膏予以封闭。

参考文献

篇7:人放地下室方案

关键词:地下室;深基坑;支护方案;施工

高层建筑的迅速兴起,促进了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基坑支护规模的加大也直接导致了施工周期变长,施工难度加大,在环保要求逐渐提高的今天,合理的基坑支护技术是保障建筑物安全施工的关键,我们必须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来对待深基坑支护问题,确保地下结构施工和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因此,加强对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的认识和研究意义重大。

1 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

深基坑支护施工要综合考虑工程所在地的地理条件、工程类型、基坑开挖规模、周边环境、支护结构等因素,不仅要保证边坡的稳定,而且要满足变形控制要求,以确保基坑周围的建筑物、地下管线、道路等的安全。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流程一般包括:测量放样、第一层边坡开挖、人工修整、初喷射混凝土、钻孔、打设土钉、高压注浆、布钢筋网、复喷射混凝土、第二层边坡开挖(循环进行,至坑底)。基坑支护施工要注重支护结构的稳定,坑体变形,并根据周边环境条件,控制变形在一定的范围内,在整个施工流程中,需要对工程进行实时监测,随时掌握工程情况,确保安全并对后续工作提供决策指导。

2 工程概述

拟建工程场地位于龙湾行政中心区永宁西路与府东路交汇处南侧,东侧、南侧为拟建规划道路。本工程±0.000为5.00m,现有自然地面标高相当于-1.20,基础形式为钻孔灌注桩。设计开挖深度:本工程设两层地下室,地下二层底板顶标高-8.80m,主樓板厚1550mm,裙房板厚600mm,基坑周边承台高度1000mm、1300mm,垫层为100mm素混凝土找平,200mm块石垫层。基坑开挖深度为8.50m、8.70m(底板垫层底),9.20m、9.45m(裙房承台垫层底、主楼底板垫层底)。

3 深基坑支护方案

3.1 平面支撑体系

本工程地下室二层,根据本基坑的特点、实际施工条件及以往工程经验,围护结构采用上部土钉墙,下部钻孔桩加一道内支撑并在局部开挖较深处及临时展厅周边的主动区加打水泥搅拌桩墩的支护体系。

(1)围护结构采用单排?准800@1000、?准900@1100的简易钻孔灌注桩,施工时采用跳打方式,保证施工质量,不得出现缩径、夹泥、露筋、断桩等施工质量问题。围护桩伸入压顶梁内50mm。

(2)压顶梁断面尺寸为1100×900(h)mm,对撑断面为900×900(h)mm,八字撑断面为900×700mm(h),联系杆件为700×700(h)mm。支撑立柱不在支撑范围内时须加掖或加挑梁。压顶梁、支撑的混凝土等级均为C30,并添加适量膨胀剂。

(3)支撑立柱尽量利用工程桩作为支撑桩,支撑桩按工程桩要求施工,并保证该工程桩配筋率不小于支撑桩要求。

(4)土钉墙骨架钢筋采用?准14(HRB335),挂网钢筋采用?准6@250×250(HPB235),土钉墙面层喷射混凝土的强度相当于C20,面层厚度为100mm。

(5)水泥搅拌单桩的施工应采用搅拌头上下各二次的搅拌工艺;喷浆时下沉速度小于0.5m/min;水泥搅拌桩泵送压力为0.3MPa,泵送流量应恒定;本工程水泥搅拌桩应强度达到28d的龄期,方能进行基坑开挖。

3.2 基坑土方开挖

基坑开挖施工是整个地下工程施工的关键工序,土方开挖应注意以下几点:支护桩施工完成后,当支撑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进行土方的开挖。土方开挖严格按设计工况分层分区进行,并且要对称开挖,竖向分层的厚度根据基坑深度不同而不同,每次开挖的厚度不能超过1.0m。挖土以机械为主,人工为辅,底板底以下土体必须用人工开挖。机械挖土至设计标高后,立即进行人工修土和设垫层,并必须在12h内完成。用机械挖土时必须注意,挖土深度严禁超过设计标高,避免扰动开挖面以下的坑内土体原状结构,不得损坏工程桩、支护桩、立柱及支撑。基坑内挖出的土方及时外运,基坑四周卸土范围内不得堆载,否则会使支护结构变形过大,危及基坑安全。

4 施工监测

4.1 监测点埋设

基坑土体开挖施工期间加强对基坑支护结构、周围建筑物、工程桩、邻近道路及管线的观测,发现异常情况必须及时通知有关单位,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确保基坑内外的安全。

(1)深层土体位移观测。在基坑支护结构较薄弱和较重要部位,设置10个深层土体位移观测孔。测斜管埋深28~37m左右,并在土体开挖前10d埋设完成。

(2)支撑轴力监测。在支撑关键部位、轴力较大或内力集中部位设置钢筋应力计进行轴力监测,以掌握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撑轴力的变化。

(3)水平位移观测。在水平围梁、工程桩上设点进行水平位移观测,随时掌握监测对象的水平变位情况。其中在围梁上约每隔15m布置一个观测点;其余观测点位置根据实际情况另定。

(4)沉降观测。在立柱、支撑节点、围梁顶、基坑内外土体设点进行沉降观测,以掌握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撑体系竖向变位、基坑内土体隆起、基坑外土体沉陷等情况。

(5)桩身应力测试。选取两根长桩进行桩身应力测试,通过对桩身应力变化的全程监控,可以更好地指导施工。钢筋计的数量和位置监测单位可结合自身的经验进行确定。

4.2 监测结果分析

深层土体位移观测。在基坑支护结构外侧四周埋置13根测斜管,埋深约为30m;观测孔必须在土体开挖前15d埋设。监测情况:水平位移拆撑前最大45mm,拆撑后最大增加15mm。表明基坑的围护结构及支护系统施工较为成功,在基坑开挖时各监测项目实测值都在预测警戒值范围以内。

5 基坑土方开挖安全措施

(1)开工前要做好进场人员的安全三级教育和各级安全交底工作。根据本工程施工场地运土路线的特点,制订安全措施,组织职工贯彻落实,并定期开展安全活动。

(2)挖土机的把杆旋转区域严禁站立其他施工人员。

(3)当挖土司机视线不清时应配置专职指挥。

(4)作业区内应无人和障碍物,作业时挖掘机应保持水平位置,并将行走机构制动。

(5)作业时必须待臂杆停稳后再铲土,当铲杆未离开工作面时不得进行回驶、行走等动作。

(6)挖掘中如遇较大坚硬障碍物,须清除后可继续作业。

(7)在挖土施工时配备施工员、安全员在现场配合指挥,确保不超挖。

(8)基坑土方开挖必须严格按分层开挖、分层不宜过厚的施工方案进行。

6 结束语

深基坑支护是一个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同时它也是建筑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基坑支护施工的安全可靠,直接关系着高层建筑的安全性、稳定性和长久性。良好的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是整个工程施工顺利的前提与保证,是整个庞大工程的重要开端。只要我们加强管理,精心组织,不断地探索新的技术,就一定能把深基坑支护工程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王文华.高层建筑基坑支护施工质量管理[M].建筑科技出版社,2007(11).

[2]张雪松.建筑基坑支护工程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3).

上一篇:垄断行业改革问题研究下一篇:思想汇报:我的天堂,我的小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