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银行公会年度总结报告

2024-04-12

工商银行公会年度总结报告(精选6篇)

篇1:工商银行公会年度总结报告

工商银行保安的个人年度总结

几年来,工商银行××支行狠抓两个文明建设,多管齐下抓经营管理、抓优质服务、抓工作业绩、抓队伍建设、抓企业文化、抓素质教育,致力于繁荣侨乡经济建设,在兼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企业效益和自身效益的同时,拓宽了生存发展空间,营造了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氛围,工商银行年终工作总结。

××工行从“四个一流”入手,以创建青年文明号为动力,开辟了符合自身特点的改革和创新的道路,实现了经营管理的良性循环和更具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年创建以来,在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在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的积极参与下,创建工作不断深入,创建范围不断拓展,创建内容不断丰富,创建综合效益日益突出,创建青年文明号已成为全行青年职业道德教育和共青团组织参与两个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

近年来,支行被评为国家级金融系统先进单位一次,连续×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被评为省级先进单位×年次,被评为总行级先进集体xx次,获××市级先进集体荣誉××次,获得县级荣誉××次。十个服务窗口被评为“巾帼建岗示范窗口”。××年,××分理处获得××市级文明单位称号,支行现有省级青年文明号xx个,××市级青年文明号xx个,市级青年文明号xx个,获青年文明号单位在分理处以上机构中占××%。

(一)加强组织领导,始终保持青年文明号高水平运行

支行领导十分重视团的建设与创建青年文明号工作,始终把它摆上重要的工作日程,高度重视基层团组织建设和青年干部的培养,以团组织实行垂直领导成立工行××支行团委为契机,对团组织机构进行更切合实际的设计构建,形成了以工行团委为中心,辐射下属十个团支部的组织框架,由分管副行长亲自担任团委书记,加强了党团、政团之间的纵向联系,不失时机成立十个团支部并进行换届选举,补充新鲜血液,为优秀青年提供了发挥才干和自我锻炼的舞台,团组织充满了活力,加强了推力,提高了动力,凝聚了合力。

每一年度各团支部在团委工作计划的基础上拟定各自工作计划并上报支行团委,由团委负责监督落实,做到年有计划、月有重点、季有反愧半年小结、全年总结,再由团委向党政两级汇报。近年来,工行×××支行团委共下发各种文件通知××份次,对创建青年文明号、团的组织生活、团会团课、团费收缴、推优工作等进行规范布置并加大了监督力度。

在加强团委组织建设的同时,抓住机遇,加强对“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根据工作需要不断地充实调整青年文明号创建领导小组成员,每年度下达创建青年文明号工作规划,指导创建工作。××年我们对全辖各机构提出了“两个实现”的要求,即没有青年文明号的要实现授牌,已有青年文明号的要实现升级,将其列入考核范围。创建青年文明号领导小组注重青年文明号标准的不断提高,其考核标准和细则每隔一定时期都要修定补充一次,以提高“标杆”作用,激励进取,进一步深化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目前××支行xx个县级青年文明号有望升级,省级青年文明号--营业科也以瞄准目标,充实条件,准备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二)党政建设带动团建,围绕行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

支行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同时,非常重视共青团的配套建设,坚持配套抓、抓配套,为新时期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创建有利的条件,形成党建带团建,团建助党建的格局。我们把“三讲”、“三个代表”、“金融职业道德教育”纳入团的学习活动范畴。组织团员青年在团会团课上进行深入的学习讨论,组织研讨,撰写心得。注重党团联动,在党的活动中邀请团干与优秀团员参加,先后组织了闽西革命根据地行、安业民烈士墓宣誓、“三观教育”、“形势教育”讲座、毛泽东故居行等教育活动。

近年来,工行团委先后向党组织推荐了××名优秀团员青年入党。推优工作一方面为党组织推优选秀输送了人才,另一方面提高了团委的威信,营造了进取争优的良好竞争氛围。在党建的带领带动下,支行团组织的作用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第一、充分发挥了团组织的助手作用。

第二、充分发挥了团组织的后备军的作用。

第三、充分发挥了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

第四、充分发挥了共青团在青年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在党组织的带领下,党有号召,团有行动,把占员工总数近××%的团员青年紧紧团结带动起来,积极投身行处两个文明建设,围绕行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行处的凝聚力、战斗力大大提高,经济效益连年增长,充分体现了××支行在××工行系统的支柱作用。

篇2:工商银行公会年度总结报告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07 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和上海、香港两地证券交易所的要求,以建设国际一流金融企业为目标,全面引入COSO 内部控制框架,依据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建立了对本行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全方位覆盖、全过程控制,能够有效实施风险识别、计量、评估、监测和缓释的内部控制体系,并确保其持续、高效地发挥作用,促进了本行的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2007 年,本行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的要求,参照 COSO内部控制框架,借鉴国际大型商业银行的领先实践,结合本行发展特点开发建立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估体系和评估标准,以运营的效果与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法律法规的遵循性为目标,全面梳理了内部控制制度及相关管理办法,查找、分析了影响和阻碍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风险点及其对应的控制点,在此基础上,对本行的内部控制开展了全面的自我评估,并采用适当的抽样方法,选择总行本部及部分分支机构进行了现场测试。本次评估的范围基本覆盖了本行公司层面、流程层面及IT 层面的关键控制领域。

评估结果表明,2007 年,本行内部控制体系不断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有效性不断提高,未发现实质性漏洞和重大缺陷,一般缺陷可能导致的风险均在可控范围之内,对本行经营活动的质量和财务报告目标的实现尚不构成实质性影响。

一、控制环境

1.控制目标

本行致力于把工商银行建设成为全球最具盈利能力、最优秀、最受尊敬的国际一流现代金融企业,把可持续的公司价值增长和卓越的股东回报作为核心经营目标。

为确保上述目标的实现,本行按照监管要求和内部控制的需要,确立了“构建以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先进的内部控制文化为基础,以准确的风险识别和完备的监测评估体系为前提,以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严密的控制措施为核心,以严格的审计监督和客观的评价体系为保障,以强大的信息系统和通畅的沟通交流渠道为依托的内部控制体系,保证依法合规经营和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落实,业务记录、财务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及时、真实和完整,经营管理安全、高效,全行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得以全面实施和充分实现”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总体目标。

2.公司治理

本行将公司治理作为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工程,严格遵守上市地监管机构及交易所的监管规定,不断完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健全了决策科学、执行有力、监督有效的运行机制,以及分工合理、职责明确、相互制衡、报告关系清晰的组织架构。

修订并审议通过了新的《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章程》及《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三会”议事规则》,修订了五个专门委员会工作规则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工作制度》,制订了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持有及变动本行股份管理办法》、《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对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及其成员监督办法》、《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监督委员会工作规则》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外部监事工作制度》。

董事会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公司章程及授权方案的规定,勤勉履行职责,科学谨慎决策,规范行使职权,决策和监督职能得到强化。

监事会认真加强制度建设,积极探索实施监督检查的思路和方法,依法履行监督职责和义务,切实发挥了监督职能作用。

高级管理层严格按照董事会的授权主持全行的经营管理工作,认真组织实施董事会各项决议,并向董事会提出建议,有效履行了经营管理职责。

3.内部控制体系

本行认为加强内部控制是现代商业银行一个永恒的主题,为此,本行持续推进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2005年以来,本行制定了《中国工商银行内控体系建设三年规划》,明确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点和具体任务;制定了《中国工商银行内部控制规定》和信贷、资金、财务、会计、IT、中间业务及反洗钱等方面的制度,制定了 《中国工商银行内部控制评价办法》,从总体制度、具体制度和监督评价制度三个层面构建起了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2007 年,本行进一步健全了以董事会为决策层,各级机构的管理层为建设执行层,各级内控合规部门和垂直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为监督评价层的内部控制体系。各级内控合规部门在内部控制的组织、推动和协调,操作风险管理、合规管理和常规检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内部审计部门有效履行了监督评价全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有效性的职责。

为适应风险管理的要求,本行以风险控制为主线,本着横向按职责分离和相互制衡的原则,进一步合理划分各经营管理部门的职责分工;纵向按扁平化管理模式,加强各业务线的内部管理、监督检查及信息传递,并明晰内控合规、内部审计、法律和监察等部门的职责边界,形成了业务管理、合规检查和内部审计有序分工的内部控制三道防线及全流程、全方位覆盖各层级的内部控制监督体系。

本行的内部控制体系适应了内部控制的需要,也体现了监管机构的要求。

4.内部控制文化

本行视内部控制文化为企业的软实力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先导,董事会、高级管理层积极主导和推进内部控制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在全行努力培育“依法合规、审慎稳健、诚信尽责、创造价值”的内部控制核心价值观,倡导“管理靠制度、办事讲规矩、决策依程序”和“内控优先、制度先行”、“合规创造价值”的内部控制理念,全行员工的“内控人人有责意识、制度至上意识和执行意识”逐渐得到强化,统一的行为标准得到了广泛认同。全行员工主动参与各项内部控制活动,并坚持用内部控制制度约束自己的经营管理和操作行为,促进了全行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和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

5.人力资源政策

本行认真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以拓展员工晋升通道、构建岗位职级体系、完善绩效管理制度、革新薪酬管理机制为重点,成功实施了人力资源提升项目,初步构建了以岗位为基础的符合现代金融企业要求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本行引入经济增加值(EVA)和收益分享比例(GSR)理念,建立起以市场价值、岗位价值、知识能力和绩效贡献为基础的差异化薪酬分配机制;引入个人绩效合约、目标考核管理、行为能力评价工具与理念,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绩效评价机制和绩效管理流程,建立了“纵向可进退、横向可交流”的多通道职业发展新机制,实现了由单一的年度评优方式向以目标为导向、以绩效为依据的整体式绩效考核机制的转变。

本行重视人才培养和员工职业发展,坚持人才兴行战略,把职业培训作为提高员工素质、拓宽职业发展通道的有效途径,引入注册金融分析师、金融风险管理师、注册内部审计师、特许公认会计师等领域的国际权威资质认证培训,开展了重要专业岗位资格培训、一般岗位适应性培训和新入行员工岗前培训。2007 年,全行共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 3.8 万余期,累计受训员工达到 212 万人次,人均受训 10.36

天。

二、风险识别与评估

1.全面风险管理(ERM)框架

本行重新修订《中国工商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框架》,明确了风险管理组织架构、风险管理相关业务构成和各专业风险管理业务流程。在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管理等方面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新的制度和办法,健全了全面风险管理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场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使负责市场风险管理的部门与承担风险的业务经营部门保持了相对独立。

2.风险报告制度

本行建立了规范的风险报告制度。制定《中国工商银行风险报告制度》,从提交部门、审议机构和报告频率等方面,系统地规范了全行的风险报告行为,完成了《2006 年度新增公司客户风险报告》、《房地产信贷风险报告》等多项专题报告,基本实现了全面风险管理状况定期报告、重大风险及时报告的目标。投产全面风险管理信息平台——风险状况报告子系统,实现了全行各类风险信息的集中存储、展现、分析、挖掘和重要风险指标的集中监测。

3.信用风险评估

本行的信用风险评估体系适应了风险防范的需要。

——投产 BaselⅡ内部评级法(IRB)—非零售内部评级工程,达到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法初级法的要求,并已广泛应用于风险限额设定、贷款定价、经济资本计量和配置、风险拨备、绩效考核等风险管理的全过程。

——完成了 BaselⅡ内部评级法(IRB)—零售内部评级项目建设主体任务。

——投产押品价值评估系统,实现了押品价值全过程、全方位、全功能的评估信息化。

——启动国别风险评价工作,制定主权评级办法,开展了对 110

个国家的主权评级。

本行行业信贷政策覆盖了国家公布的“两高一剩”行业,使得本行能够结合环保和产业政策,对各行业的信贷政策进行深入分析,适时调整、完善客户和项目的准入与退出标准,及时发布预警提示,提升了本行对行业信贷风险的识别能力。

4.市场风险评估

本行的市场风险评估体系与本行目前的交易品种、交易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

本行制定实施《中国工商银行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划分管理办法》、《中国工商银行债券资产分类管理办法》,对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的划分管理进行制度上的规定。

通过建立交易账户市场风险限额管理指标,对资金交易业务市场风险进行控制。

完善优化 BIFT 系统、Kondor+系统、Summit 系统、BTS 系统和交易账户风险管理核心系统,实现了交易账户本外币债券市值每日评估和对发行人授信额度的刚性控制。

根据理财业务风险特点,运用久期、市值、VAR 值、PV01 值、杠杆比率、资产配置比例等风险指标及时评估和揭示了理财产品的风险。

5.操作风险评估

本行遵循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有关规定,制定了操作风险分类方法和指标体系,确立了八大类操作风险类型和34个操作风险监测指标,编制了《中国工商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手册》、《中国工商银行电子银行安全评估管理规定》和《中国工商银行操作风险损失事件统计管理试行办法》,建立了操作风险报告制度和监测分析制度。

通过跟踪操作风险发生的频率、影响程度,分析操作风险损失和监测指标变动情况,发现操作风险管理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进行风险提示,并提出管理建议,有效地促进了全行操作风险识别分析水平的提高。

6.关联交易风险评估

本行制定实施《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关联交易管理基本规范(试行)》,对关联方单位实行了名单制管理。董事会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已按照有关规定对本行的关联法人和关联自然人进行了确认,并确保对关联交易方的授信等业务具备风险识别能力。本年度未发现损害股东或公司利益的行为。

三、内部控制活动

本行依托较为科学、严密的内部控制体系,综合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控制方式,确保控制活动逐步实现对本行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全方位覆盖和全过程控制,对有效防范各类风险提供了安全屏障。

1.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在信贷管理方面,加强对客户融资风险总量的统一控制,规范公司信贷业务审查审批程序,完善了《中国工商银行公司法人客户统一授信管理办法》、《中国工商银行法人客户信贷资产质量十二级分类标准》等规章制度。

在财务会计方面,制定了新的《中国工商银行财务会计基本制度》、《中国工商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和《中国工商银行债券资产分类管理办法》;建立了以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RAROC)为核心的经营绩效考评体系;实施了分产品、分部门、分机构的预算管理。

在个人金融方面,制定了《中国工商银行个人金融业务操作规程》、《中国工商银行个人外汇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国工商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

在运行管理方面,制定了《中国工商银行业务核算事权划分管理办法》、《中国工商银行会计核算专用印章管理办法》和《中国工商银行客户对账管理办法》等制度。

为避免制度重叠、疏漏和执行偏差,本行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开展符合性、有效性和健全性测试,及时清理了过时和作废的制度,对分散在多个文件中的制度加以整合,对存在缺陷的制度进行了补充修订和完善。

本行组织编写了个人金融、电子银行、银行卡、会计结算、资产负债、国际业务、金融市场和票据等业务的《业务操作指南》和《中国工商银行违规积分管理规定(试行)》,基本涵盖了前台临柜业务的主要品种,形成了标准化的业务操作和执行监督规范。

根据各分行经营管理水平、风险控制能力、业务发展需要和当地经济金融市场条件,实行了差别化授权,并通过计算机系统的授权功能模块,对用户权限进行分级授权控制,实现了对授权权限的主动管理、事前防范和刚性约束。

在二级分行实行了运行督导员集中制,在支行和营业网点实施了总会计和营业经理委派制,促进了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在支行和营业网点的有效执行。

明确划分了各级机构之间、部门之间和岗位之间的职责,在不相容的岗位和部门之间建立了职责分离、横向与纵向相互监督制约的机制,并对关键岗位制定实施了定期轮岗和强制休假制度。

2.创新发展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本行倡导和树立“绿色信贷”理念,积极推进“绿色信贷”建设,致力于打造“绿色信贷”模范银行,出台了《关于推进“绿色信贷”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建设“绿色信贷银行”的战略任务及目标,并就建立绿色信贷长效机制作出了具体规定,严格落实责任制和问责制,环保“一票否决”成为信贷营销、调查、审查和贷后管理的一条必须严格执行的纪律,全行员工的绿色信贷意识得到明显增强。

在“绿色信贷”建设过程中,本行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环保政策及“节能减排”措施,控制和压缩“两高一剩”高风险行业融资,建立客户环保信息数据库,按环保风险轻重程度对客户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达不到国家能耗和排放等指标相关标准和可能对环境造成重大不利影响的项目均实行了“一票否决”。

本行及时修订涵盖公路、电力等 25个行业的信贷政策,扩大行业风险管理覆盖领域,探索行业限额管理方法,构建了动态管理的行业风险管理体系;改进和细化对房地产、集团关联客户和贷款大户的信贷管理,提高了风险控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本行积极开展压力测试工作,对房地产、铁路、公路、电力、制造业和汽车等行业在经济周期波动时的贷款质量变化情况进行测算,并根据计算结果制定了应对措施,提高了风险预警能力。

2007 年末,本行不良贷款余额下降至 1117.74 亿元,同比下降

259.71 亿元;不良贷款率降至 2.74%,同比下降 1.05个百分点。

本行修订交易账户市场风险管理制度,强化了对交易账户市场风险管理的政策指导。

加强授权管理,实施了对金融市场业务的授权控制。

定期开展市值评估和准备金提取工作,按照审慎原则及时、足额提取了次级债风险准备,有效控制了市场风险总量。

采取多种措施积极规避汇率风险,对 IPO 募集的外汇资金,及时完成了结汇交易;对于自营或代客外汇交易业务风险,则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交易水平,努力把外汇敞口控制在既定限额之内。

由于货币政策累积效应逐渐显现和资本市场发展速度较快,本行流动性波幅加大。为提高全行流动性管理水平,切实防范流动性风险,本行制定了《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并适时调整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引导资产负债业务的流动性结构调整。加强对资金流量、流向及频率的监测,密切跟踪新股发行节奏,及时调整全行流动性安排和同业融资策略,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本行遵循“集中控制、分工管理、专线报告、统一监测、严格问责、落实奖惩”的原则,加强了操作风险管理。建立操作风险报告制度,及时分析评估风险变化趋势,研究防控和缓释风险的措施,最大限度减少风险损失。

推行集中管理模式,加强风险集中控制:

——投产财务管理综合系统,实现了一级分行财务的集中管理,并提高了集中采购的审批与采购层次。

——实施资金集中配置,将一级(直属)分行下属机构的资金集中到一级(直属)分行统一管理。

——完善垂直集中的授信审批体系,在一级(直属)分行层面基本实现了授信业务的集中审查审批。

——增加信贷作业控制环节,实现了新办理信贷业务的实时集中监督。

——按照“集约高效运营、内控服务并重”原则建立统一的客户对账体系,对单位、个人和信用卡对账实行了统一管理。

——组建总行国际结算单证处理中心,逐步实现国际结算单据的集中审查处理。

——投产信用卡实时交易监控系统,实现了对各卡种交易的集中监控。

强化计算机系统控制,运用IT 技术,对信贷管理、票据交易等各类业务操作风险易发部位实行技术层面的硬性控制。

针对不同种类理财产品的特性,分别制定了一系列操作指引,严格规范业务操作流程。

完善操作风险分级监测预警体系,在总行监督中心、所有二级分行和网点推广风险监控系统,对包括对公业务、个人金融、银行卡等业务,涵盖网点、柜员操作、账户、账务核算、账务核对、特殊和重要交易等7 大类、40 个细类、70个明细点的风险进行监控,并可生成预警信息、检查结果等多种报表,实现了对操作风险的持续监测和及时揭示。

2007年,本行操作风险损失率为 0.09%,比上年降低了0.04个百分点。千人发案率为 0.06,比上年下降 0.01。

2007 年11 月 22 日,标准普尔将本行长期信用评级由“BBB+”上调到“A-”,评级展望保持“正面”,原因在于本行保持了较为谨慎和稳健的经营战略,对非信贷业务的专注以及由强大 IT 系统支持下的良好操作风险管理水平和内部控制。3.加强信息科技体系建设

本行完成生产中心主机同城备份工程建设,实现了同城加异地的完整灾备,达到了国际灾难备份标准SHARE 92定义的六级水平。

制定了信息系统的连续可用性计划(ITCP),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信息系统应急和灾备管理机制。

投产了海外机构综合业务处理(NOVA)系统。

实现了 8家海外机构核心信息系统的集中管理。

制定《中国工商银行数据有效期管理技术规范(试行)》等 5项规范,提高了全行信息科技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编制下发《中国工商银行信息科技专业检查指引(2007 版)(试行)》,组织开展了自查和评估工作。

4.着力提高应急管理能力

为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减少和降低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及负面影响,本行制定了《中国工商银行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内控管理事件、流动性事件、新闻危机事件、刑事治安事件等多个应急预案,并指导各级行制定辖内应急预案,形成了全行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针对目前本行经营管理、业务决策和数据处理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系统风险日益加大的现状,本行对计算机系统安全性的评估程序、方法进行了检讨,完善了系统软件产品评估方法,改进了应用版本投产前的测试程序,并制定了《中国工商银行核心应用系统单分区宕机业务应急方案》,梳理了应急管理流程,提高了科技应急能力。

5.积极履行反洗钱义务

本行认真履行金融机构反洗钱义务,制定了《中国工商银行反洗钱规定》和《中国工商银行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各级分行也制定了相应的规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反洗钱制度体系。

依照监管要求对全行反洗钱监控系统进行了优化升级,实现了全行大额和可疑交易数据由总行数据中心统一报送中国人民银行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提高了数据报送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本行内控合规部门负责全行的反洗钱工作,设立了针对公司业务、个人金融业务、国际业务与海外机构、电子银行业务和银行卡业务等五个专业反洗钱工作小组,在二级分行以上机构也相应设立了反洗钱工作领导小组和若干专业工作小组。

截至 2007 年底,二级分行(含)以上机构共配备反洗钱专职管理人员 53 人,兼职管理和确认人员 1272 人,基层网点共配备 40114 名兼职人员参与反洗钱工作。

四、监督评价与纠正

本行构建和完善了以监测预警机制为手段,多层级、多维度、多渠道共同监督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检查与监督工作体系,实现了对全行业务的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全面完成了本年度内部控制检查监督计划,符合监管规定和本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

1.决策监督层有效履行检查监督职责

董事会及其下设的各专门委员会定期召开各项会议,责成有关部门提交书面报告或以实地调研方式检查监督内部控制体系的运行情况;董事会按季听取管理层的经营分析汇报;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定期听取内部审计部门的审计报告和工作汇报,从总体上推动了全行内部控制体系的良性运行。

监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依法履行监督职责,听取本行定期报告的审核情况,听取财务收支、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的监督检查报告,并就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公司治理及经营管理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及时与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沟通。同时,开展了部分一级分行财务收支、信贷管理和风险控制情况的检查,及本行重要风险管理领域的非现场监测工作。

本行按照证监会及北京证监局的要求,对公司治理情况进行了自查与评估。监管部门复查后,对本行的公司治理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2.开展合规检查

本行不断加强对内部控制薄弱环节和风险易发部位开展合规检查,先后组织开展了信贷授权授信业务合规性检查、个人贷款业务重点检查及假按揭贷款排查、资产负债业务专项检查、操作风险专项检查和反洗钱工作专项检查等五项重点合规性检查。同时,对部分分行的案件防范工作和开展不正当交易行为自查自纠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

2007 年,本行立案查处的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分别比上年下降了

23%和70%,发案率继续保持在国内外同行业中的较低水平。

3.开展重要经营管理事项全面检查

本行按照上市公司管理标准和要求,开展了重要经营管理事项全面检查。本项检查涵盖全行主要业务和境内外所有分支机构,内容包含主要经营领域的关键岗位、关键环节和重要人员的制度建设与执行情况,共15 个大类 52 个专项,涉及总行 19 个专业部门,历经了分行自查、总行复查和重点抽查三个阶段。通过全方位检查和有效落实问题整改,消除风险隐患,弥补管理漏洞,促进了全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4.开展年度内部控制评价工作

本行修订一级(直属)分行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办法,在全行范围开展了年度内部控制评价工作。评价范围覆盖一级(直属)分行(含本级)下属所有机构,评价结果纳入当年经营绩效考评体系,并作为授权管理、经济资本配置等的重要依据,有效激发了各分支机构自觉加强内部控制的主动性。

5.内部审计独立开展内部控制监督检查

本行内部审计部门严格执行董事会批准的年度审计计划,有序完成了财务、信贷、信息科技、新产品、境外机构和高级管理人员离任审计等审计项目。审计发现和审计建议的层面逐步提升,对全行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给予了系统全面的支持。此外,本行还配合银监会开展了 4 项专项检查,落实了各项整改要求。

五、信息交流与反馈

1.健全信息交流与沟通机制

本行制定《中国工商银行重大信息内部报告管理办法(试行)》,对全行定性类重大信息、定量性重大信息进行科学界定,明确了报告的责任部门和报告路径。

依托全功能银行系统,发挥统计在线、CS2002 系统作用,通过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将各类经营数据、财务数据等以 T+1 报告模式传递到公司不同管理层级,信息沟通时效性和准确性得到了保证。

2.搭建信息交流与沟通平台

本行搭建了电子公文系统、电子邮件系统、“网讯”、业务园地和行长信箱等多个行内信息交流平台,确保总行各部门和各层级机构能够将决策层的战略、政策、制度及相关规定等信息及时传达给员工,同时也支持员工将业务经营、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各级管理层报告。

3.不断完善信息披露工作

本行严格执行监管要求,诚实尽职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修订了《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实现了信息披露工作的规范化,提高了公司治理的透明度。

六、内部控制缺陷及整改

通过对本行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本行认真总结分析了评估过程中发现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各项控制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见图例)。虽然这些缺陷对经营管理活动的质量和与会计报表编制有关的内部控制流程的健全性、有效性尚不构成实质性影响,但本行仍需对这些缺陷及其整改给予足够的重视。

1.信用风险预警功能还需加强。目前本行信贷管理系统风险预警模块中虽然有风险预警功能,但需进一步整合完善,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本行已于前不久进行了信用风险压力测试,在信用风险预警方面进行了改进。本行将在 2008 年继续整合、完善信贷管理系统中的信用风险预警功能,实现对客户信用风险的实时监测和预警,提高对信用风险的防范能力。

2.交易账户衍生产品的市值评估频率尚未达到逐日评估的要求。本行将加强系统建设,并随着系统升级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提高市值评估能力。3.本行财务报表的编制已实现了 T+1 自动生成,但采集财务报表附注基础信息仍采取手工方式,不仅影响完整的财务报告的编制效率,也容易导致数据出现差错。本行已立项开发财务报告管理系统,以进一步提升报表附注数据源的提取、核对功能,以提高财务报告编制的效率和质量。

4.全行的合规性检查工作尚未建立规范统一的规则,易影响合规检查工作的质量。本行将加快制定标准化、规范化的合规性检查操作流程,确定合规检查的执行标准、程序以及样本抽取原则等,以满足合规检查工作的需要。

5.《员工行为守则》尚未更新,可能影响内部控制环境的完整性。

《员工行为守则》的制定和修改均在本行股份制改造和上市之前,因此未涉及禁止内幕交易、处理利益冲突和惩罚措施等内容。这种缺失可能影响对员工行为引导和规范的全面性,不利于防范道德风险。因而需要定义银行可接受的商业行为、利益冲突和其他期望的道德标准,以便更符合上市地监管规定。对此,本行正在按照监管要求,抓紧修订《员工行为守则》,征求本行各级工会的意见,依法履行民主程序,并将建立适时更新和正式沟通机制。

七、2008 年度内部控制工作计划

2008 年,本行将围绕既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1.改进和完善与现代金融企业要求相适应的内部控制体系,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按照公司章程,组织好董事会、监事会及相关专业委员会换届工作,健全“三会”和高管层工作机制。

统筹推进个人金融业务流程改造第三阶段的工作,建立流程持续优化机制。

启动对公业务流程改造工作,对营销、评级、评估、授信、审批、贷后管理等信贷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整合。

继续深化资金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实现本外币资金的总行全额集中配置与管理。

强化内控合规部门在经营管理活动事前与事中的过程控制,理顺内控合规部门与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建立规范统一的合规性检查工作规则,提高各类检查效率和效果。

建立内部控制问题监督与纠正机制,建立违规行为台账及违规机构、个人违章记录查询系统,制定业务违规操作问责制,建立检查监督结果的集体审议制度,规范对重大违规违纪行为责任人的处理程序。

2.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与机制,提升对各类风险的识别、评估和预警能力

继续积极探索风险集中管理模式,建立一体化、规范化的风险管理流程,整合监控不同领域的风险信息。

完善信用风险监测预警机制、重大信用风险应急处理机制和操作风险损失事件统计制度,修订操作风险监测指标体系。

推动非零售业务内部评级法量化成果在风险管理全流程的应用,尽快实现零售业务内部评级法项目的投产。

启动操作风险高级计量法项目,研发异常交易监控系统,加快解决信用风险预警功能不强的问题。

3.增强科技引领和保障能力,健全计算机信息系统风险防范制度

继续推进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升级,加快新一代综合业务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完成核心系统架构设计,启动核心系统改造优化、客户信息整合和应用集成平台建设等项工作,加强对计算机系统运行的严密控制,根据业务部门需求对已经投产运行的计算机系统的控制功能进行扩大、整合、改造,最大程度地将内部控制的手段编入系统程序,实现计算机程序系统的刚性控制。

4.开展全方位和分层次审计活动,促进全行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

在内部控制有效性方面,继续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工作,有针对性地解决和纠正内部控制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内部控制自我评估体系框架和评估标准的自我更新与完善机制,研发内部控制自我评估信息系统,保证今后全行内部控制评估的长期需要。

在风险管理有效性方面,深入开展信贷管理、资金业务和新产品的创新审计,重点分析行业政策影响下不良贷款的形成问题,评估大额贷款的风险状况,审查资金业务的交易控制、产品定价和风险敞口管理情况,跟踪部分风险表现复杂、技术含量高、收入回报高的新产品风险控制状况。

在信息系统运营安全方面,继续加强对总行和四大中心的运营安全、软件开发与测试及信息安全等方面的风险控制审计,特别要关注个别事件和突发事件的影响,全面评估信息科技发展战略、治理架构、系统整体性能等。

在公司战略执行效率与效果方面,开展经营效益审计和财务管理审计,重点评价总行相关部门制定政策的合理性、有效性,评价总、分行经营绩效与财务资源配置的匹配性和有效性,促进全行改善管理、提高效益。

关注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推进效率,开展境外机构审计,重点分析评估总行对境外机构的业务支持和境内外机构建立协作发展有效机制的情况。

5.汲取国际上一些银行违规交易事件教训,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随着本行金融市场业务不断扩大,规模持续增加和产品的日益复杂,本行的风险管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本行将认真汲取国际上一些银行违规交易事件的教训,不断完善金融市场风险管理的制度和办法,加强对市场交易业务中操作风险的防范研究,在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风险控制的同时,加强交易流程、授权和限额控制的管理,重视交易员的职业道德和操守教育,防止违规行为的发生。

篇3:工商银行公会年度总结报告

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分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要素进行设计, 由此, 又可以将内部控制缺陷划分为五大类型: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内部环境类缺陷可从组织结构、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三方面来评价和认定;风险评估类缺陷表现为上市商业银行在对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计量时所采取的评估体系评估方法存在某些瑕疵或者是风险应对系统本身是不健全的, 由此给企业带来不良影响。控制活动类缺陷从授权审批制度、业绩评价制度、预算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几方面来评价和认定;信息与沟通类缺陷表现在企业对于信息的处理未遵循及时性、真实性、高效性和保密性原则;内部监督类缺陷包括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两方面。

本文选取工商银行2007年到2011年的年度报告和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作为样本, 以按照要素的缺陷分类为标准, 对工行五年来的内控缺陷披露做汇总分析。可以得到以下三个方面的结论:

一是从数量上看, 工行在2007年公布了5项缺陷, 2008年公布了6项缺陷, 2009年、2010年、2011年都没有披露缺陷。从总体上看, 工行对于缺陷的披露还是比较重视的。

二是从描述方式来看, 描述的语言还停留在理论的层面, 描述空洞, 没有实质性内容。比如, 2007年披露了3项控制活动缺陷, 其中第一项描述为:“信用风险预警功能还需加强。”这样的表述可以称之为放之四海而皆准, 没有针对性和具体性。不能揭露出现行预警功能已达到的效果以及具体操作流程和执行步骤中哪里出现了问题, 应该从哪方面加强。2008年披露的风险评估缺陷表述为:“本行理财业务发展较快, 但理财业务风险管理实施细则尚不够完善, 不利于理财产品风险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又如, 2010年内控评价报告只是简单的陈述为:“董事会已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内部控制进行了评价, 未发现存在内部控制设计或执行方面的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一般缺陷可能导致的风险均在可控范围之内, 并已经和正在认真落实整改, 对本行经营活动的质量和财务报告目标的实现不构成实质性影响。”

三是从缺陷整改举措的披露来看, 2007年和2008年都提出了对下一年的内部控制工作计划, 但是工作计划并不具体, 没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比如, 2008年提到的2009年的第一项计划是:“完善控制环境, 促进战略目标的实现。”在整条计划中只用到完善和强化这两个词眼, 提法泛泛。在2008年年报中披露的对2007年缺陷的整改内容也存在以上问题。但是, 在2009年报告中就连对2008年问题的整改都没有提到, 这是否说明以往存在的问题都得到了妥善的解决了呢?

四是单独从各年份来看, 2011年工行按照《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的要求编制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并且按照五部委的指引聘请了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对其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进行了审计, 会计师事务所对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2010年和2009年工行的内控评价报告只涉及到内部控制目标和内控评价结果两方面的内容, 形式单一、内容简单, 该年工行没有发布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但是公布了事务所出具的内控报告核实评价意见, 对其内控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做出了评价。2008年和2007年工行公布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从控制环境、风险识别和评估、内部控制活动、监督批评与纠正、信息反馈和交流五个方面全面阐述了内控实施的情况, 并且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及整改、下一年内控工作计划。

由以逐年分析不难看出2007年和2008年工行的内部控制披露工作做的较好, 这与2007年上交所发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不无关系。2011年虽然出具了审计报告但是该年份的内控评价报告也存在空洞性的问题, 报告流于形式化和美观化。

从上市商业银行总体来看, 上市商业银行都有响应财政部的号召, 按照《企业内部评价指引》的规范来进行内部控制审计, 加强外部监督对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合理保证这对于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健全和完善无疑是一个良好的趋势。但是, 从工商银行这个个案出发, 我们发现内部控制审计在我国的应用还不够深入, 公司董事会在考虑各方利益以及各方压力之下,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强化作用, 流于简单化和形式化。

摘要:银行业是一个快速变化的行业, 银行定期评估其内部控制并及时提出改进是保证其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上市商业银行, 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是检验其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是否有效的常见手段, 其中内控缺陷的披露尤为值得关注。本文以工行银行2007~2011年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为研究对象, 探究了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

关键词: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工商银行

参考文献

[1]翟旭, 李明, 杨丹, 叶建明.上市银行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披露现状研究——基于民生银行的案例分析[J].会计研究.2009.4.

[2]刘逢春, 迟国华, 占军华.工商银行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案例研究——基于2007~2009年的年报分析[J].会计之友, 2010 (11) 中.

篇4:工商银行公会年度总结报告

具体而言,2014年银行业理财市场呈现三大特点:一是理财规模平稳增长;二是理财资金继续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三是理财为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银行业理财市场的主要政策

2014年1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发布《关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有关事项的通知》,该通知对申请开设理财产品债券账户的管理人以及申请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开立债券账户的理财产品提供服务的托管人所具备的条件作出了明确规定,列出了申请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开立债券账户的理财产品应符合的条件;还规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开立债券账户的理财产品应以单只理财产品的名义开户,但理财产品由非本行的第三方托管人独立托管的,也可以理财产品系列或理财产品组合的名义开户。

2014年2月,银监会下发《关于2014年银行理财业务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理财业务监管机制,强化理财业务非现场监管,加强现场检查。加强对理财产品销售活动的行为监管,加大对理财业务监管法规的执行力度,积极鼓励银行理财业务探索新的产品和模式,更好地直接服务于实体经济;规定银行在发售普通个人客户理财产品时,需在宣传销售文本中公布所售产品在理财信息登记系统中的登记编码,投资者可依据该编码在中国理财网(www.chinawealth.com.cn)查询产品信息,未在理财信息登记系统登记的银行理财产品一律不得销售。

2014年7月10日,银监会发布《关于完善银行理财业务组织管理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银行按照单独核算、风险隔离、行为规范、归口管理等原则开展理财业务事业部制改革,设立专门的理财业务经营部门,负责集中统一经营管理理财业务;明确了理财事业部应具备的几个特征,以及银行开展理财业务经营应符合的监管要求。

2014年7月2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多措并举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的问题。8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强对影子银行、同业业务、理财业务等方面的管理,清理不必要的资金“通道”和“过桥”环节,各类理财产品的资金来源或运用原则上应当与实体经济直接对接。切实整治层层加价行为,减少监管套利,引导相关业务健康发展。

2014年9月11日,中国银监会、财政部、人民银行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指导商业银行改进绩效考评制度,设立存款偏离度指标,约束存款“冲时点”行为;规定银行不得通过理财产品倒存,即不得通过将理财产品发行和到期时间集中于每月下旬,于月末、季末时点将理财资金转为存款。

2014年12月,银监会就《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在梳理总结过去监管规定的基础上,对理财业务的监督管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修订完善,是指导银行理财业务的综合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推动银行理财产品向开放式、净值型产品转型,逐渐打破刚性兑付,鼓励银行理财采取直接投资方式,避免多重嵌套,缩短资金链条。

2014年12月30日,中央结算公司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理财登记工作的通知》,要求银行登记理财产品投资的各类资产管理计划的底层资产投资信息和月度理财业务汇总信息,进一步提高银行理财信息透明度;明确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销售高净值客户类理财产品时,需在销售文件中公布该产品在理财信息登记系统中的登记编码。

银行业理财产品存续情况

(一)总体情况

截至2014年末,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存续理财产品共计55012只,理财资金余额15.02万亿元,较2013年末增长4.78万亿元,增幅为46.68%。银行理财规模在各类资产管理业务中位居首位(见表1)。

(二)不同运作模式产品余额情况

从运作模式看,虽然封闭式理财产品仍占主要地位,但开放式理财产品增长迅速。截至2014年末,开放式理财产品存续3604只,资金余额5.24万亿元,占全市场的比例分别为6.55%和34.91%。开放式理财产品资金余额较2013年末增长3.56万亿元,增幅为210.51%,占市场的比例提高了18.43个百分点。

在全部开放式理财产品中,非净值型理财产品资金余额4.68万亿元,较2013年末增长3.15万亿元;净值型理财产品资金余额5607.5亿元,较2013年末增长4079.7亿元。

(三)不同机构类型产品余额情况

截至2014年末,国有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依然占据市场的主体地位,其理财资金余额为6.47万亿元,占全市场的43.06%,较2013年末增长1.42万亿元,占比下降6.25个百分点;其次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其理财资金余额5.67万亿元,占全市场的37.74%,较2013年末增长2.52万亿元,占比提高4.45个百分点(见表2)。

(四)不同投资者类型产品余额情况

截至2014年末,一般个人客户理财产品资金余额8.95万亿元,占全市场的59.58%,较2013年末下降4.58个百分点;机构客户专属产品资金余额4.44万亿元,占全市场的29.57%,较2013年末提高3.69个百分点;私人银行客户专属产品资金余额1.14万亿元,占全市场的7.60%,较2013年末提高1.40个百分点;银行同业专属产品的资金余额为0.49万亿元,占全市场的3.25%,较2013年末下降0.51个百分点(见表3)。

(五)不同收益类型产品余额情况

截至2014年末,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资金余额为10.09万亿元,占全市场的67.17%,较2013年末提高3.37个百分点;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资金余额为3.26万亿元,占全市场的21.69%,较2013年末下降3.42个百分点;保证收益类理财产品资金余额为1.67万亿元,占全市场的11.14%,较2013年末提高0.05个百分点。

(六)不同期限类型产品余额情况

从封闭式理财产品1来看,截至2014年末,3个月(含)以内的短期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3.51万亿元,占封闭式理财产品规模的35.87%;3个月以上的中长期理财产品余额为6.27万亿元,占比为64.13%。在3个月以上的中长期理财产品中,3至6个月(含)期理财产品存续余额2.66万亿元,占封闭式理财产品规模的27.22%,占比较2013年末提高4.53个百分点;6至12个月(含)期的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2.87万亿元,占比为29.34%,较2013年末提高2.46个百分点;1年期以上的理财产品存续余额7410.2亿元,占比为7.57%,较2013年末下降3.24个百分点(见图1)。

银行业理财产品发行募集情况

(一)总体情况

2014年银行业理财市场共发行理财产品180507只,平均每月发行产品15042只,累计募集资金113.97万亿元(包含开放式理财产品在2014年内所有开放周期内的累计申购金额),全年发行产品数和募集资金额分别比2013年提高25.31%和61.70%。从封闭式理财产品来看,全年共发行理财产品175220只,累计募集资金41.31万亿元,分别比2013年增加29.60%和23.06%。

(二)不同收益类型产品发行募集情况

2014年,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募集资金77.21万亿元,占全市场的67.75%,占比较2013年提高8.85个百分点;保证收益类理财产品和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的募集资金量分别为8.38万亿元和28.38万亿元,占比分别为7.35%和24.90%,分别比2013年下降2.36个和6.49个百分点(见图2)。

(三)不同期限类型产品发行募集情况

2014年封闭式理财产品累计募集资金41.31万亿元,加权平均期限为3.19个月,比2013年约增加0.16个月。其中期限在3个月(含)以内的理财产品募集资金28.78万亿元,占比为69.67%,低于2013年的73.67%;期限在3个月以上的理财产品募集资金12.53万亿元,占比为30.33%,高于2013年的26.33%(见表4)。

(四)不同风险等级产品发行募集情况

从产品风险等级来看,风险等级为“二级(中低)”及以下的理财产品募集资金总量为95.72万亿元,占比为83.99%,较2013年提高了8.11个百分点。风险等级为“四级(中高)”和“五级(高)”的理财产品募集资金为0.66万亿元,占比为0.58%,与2013年基本持平(见表5)。

(一)总体情况

截至2014年末,全部理财产品投资各类资产余额215.77万亿元,涉及11大类资产。从资产配置情况来看,债券及货币市场工具、银行存款、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是理财产品主要配置的三大类资产,共占理财产品投资余额的91.22%(见表6)。

(二)理财资金支持实体经济情况

1.总体情况

理财产品在给投资者创造收益的同时,也通过合理配置各类资产直接或间接地进入实体经济,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发展。统计数据显示,有10.71万亿元的理财资金通过配置债券、非标资产、权益类资产等方式投向了实体经济,占理财资金投资各类资产余额的67.92%。

2.理财资金投资实体经济的行业分布情况

从理财产品投向实体经济的行业分布情况来看,理财资金全年投资土木工程建筑业最多,全年累计投资2.12万亿元;其次为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以及农业,全年累计分别为1.33万亿元和1.03万亿元(见表7)。

3.理财资金投向重点监控行业和领域的情况

在监管部门的积极引导和监管下,理财资金投向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中重点监控行业和领域的资金量有所下降,其余额从年初的2406.6亿元降到年末的2125.4亿元,下降281.2亿元,降幅11.68%。具体来看,涉及“两高一剩”行业、商业房地产(保障房除外)和地方融资平台的非标资产规模都出现了一定的下降,分别较2013年末下降42.67%、16.85%和2.04%。

(三)理财资金投资各类资产情况

1.理财资金投资债券及货币市场工具情况

债券及货币市场工具作为一种标准化的固定收益资产,是理财产品重点配置的资产之一。截至2014年末,投资于债券及货币市场工具的资金量占投资总额的43.75%,其中,利率债投资额(包括国债、地方政府债、央票和政策性金融债)占理财投资总额的4.33%,信用债占25.45%。

进一步来看,理财产品所投资的信用债,整体信用风险相对较低,高信用评级的债券资产占主体。以2014年12月末的投资情况来看,47.27%为AAA债券,25.43%为AA+债券,24.23%为AA债券,这三类债券占全部有债项评级债券的95%以上,BBB级及以下债券持有额不足1%。

2.理财资金投资非标资产情况

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也是银行理财产品主要投资的资产之一。截至2014年末,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资金占投资总额的20.91%。其中,收/受益权3所占比重最大,占全部非标资产的34.97%(见表8)。

银行业理财产品收益情况

(一)理财产品客户收益兑付情况

1.总体情况

2014年,银行理财市场累计兑付客户收益7121.3亿元。其中,封闭式净值型、封闭式非净值型和开放式非净值型理财产品累计兑付客户收益6870.9亿元,较2013年末增长2384.2亿元,增幅53.14%。

2014年封闭式非净值型理财产品按募集资金额加权平均兑付客户年化收益率为5.06%,较2013年提高56个基点;封闭式净值型理财产品为5.07%,较2013年提高50个基点;开放式非净值型理财产品为3.89%,较2013年提高55个基点。全年终止到期的理财产品中有51只产品出现了亏损,占全部终止到期产品的0.03%,该比例较2013年略有下降;亏损理财产品本金的平均偿还率是85.95%。

2.不同投资者类型理财产品兑付客户收益情况

2014年,一般个人理财产品兑付客户收益4604.5亿元, 占全市场兑付客户收益的64.66%;机构专属理财产品兑付1753.9亿元,占24.63%;私人银行理财产品兑付477.7亿元,占6.71%;银行同业类理财产品兑付285.2亿元,占4%。

不同投资者类型理财产品的兑付客户收益率也有所区别。在封闭式非净值型理财产品中,私人银行理财产品加权平均兑付客户收益率最高,为5.75%;机构专属理财产品最低,为4.61%。在开放式非净值型理财产品中,私人银行理财产品加权平均兑付客户收益率最高,为4.43%;一般个人类理财产品最低,为3.80%。

3.不同期限理财产品兑付客户收益情况

不同期限理财产品兑付客户收益情况差别明显。在封闭式非净值型理财产品中,3至6个月(含)期理财产品按照募集资金额加权平均兑付客户年化收益率最高,为5.38%,兑付客户收益1287.6亿元;其次是1年期以上的理财产品加权平均兑付客户年化收益率为5.22%,兑付客户收益346.4亿元;3个月(含)以内理财产品最低,为4.98%,兑付客户收益为2248亿元。在封闭式净值型理财产品中,1年期以上的理财产品加权平均兑付客户年化收益率最高,为5.92%,兑付客户收益16.6亿元;3个月(含)以内理财产品最低,为4.91%,兑付客户收益为8.5亿元。

4.不同类型银行业金融机构理财产品兑付客户收益情况

2014年,国有商业银行兑付客户收益4017.9亿元,占市场兑付客户收益的56.42%;其次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兑付客户收益2161.5亿元,占比30.35%;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外资银行和其他机构兑付客户收益分别占7.47%、2.78%、1.88%和1.10%(见表9)。

从封闭式非净值型理财产品兑付客户收益率情况来看,2014年,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兑付客户收益率为5.37%,较2013年提高56个基点;城市商业银行为5.34%,较2013年提高60个基点;股份制商业银行为5.15%,较2013年提高56个基点;国有商业银行为5.01%,较2013年提高63个基点;外资银行为3.95%,较2013年提高11个基点。

(二)银行通过理财业务实现收益情况

2014年,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实现银行端收益4约908.2亿元。

1.不同运作模式理财产品银行端收益实现情况

2014年,封闭式非净值型理财产品实现银行端收益708.9亿元,占全部银行端收益的78.06%;开放式非净值型理财产品实现收益167.4亿元,占比18.43%;开放式净值型理财产品实现收益25.3亿元,占比2.79%;封闭式净值型理财产品实现收益6.6亿元,占比0.72%。

2.各投资者类型理财产品银行端收益实现情况

2014年,一般个人理财产品实现银行端收益551.8亿元,占全部银行端收益的60.76%;机构客户专属理财产品实现收益240.5亿元,占比26.48%;私人银行专属理财产品实现收益76.5亿元,占比8.42%;银行同业专属理财产品实现收益39.4亿元,占比4.34%。

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工作情况

截至2014年末,全国共有525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了理财业务,其中,2014年新增98家。在银监会的指导下,在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工作取得快速发展。

(一)不断推进理财信息登记系统建设

2014年,理财信息登记系统共进行了五次系统升级,完善17项系统功能。通过这几次升级,理财信息登记系统优化了资产要素登记、交易登记修改方式;扩大了银行客户端对资产信息、交易信息的修改权限;并能根据交易登记信息自动计算理财产品的持仓余额,增加了更多的用户操作提示,提升了银行报送问题系统自动检查的反馈效率与反馈精准度。

(二)完成理财信息登记系统直联接口需求设计

理财信息登记系统的直联接口建设工作是理财登记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不断推进理财登记建设工作的重要手段。2014年4月,《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直联数据接口需求书(初稿)》完成,并根据理财信息登记系统的要素增加情况对其进行完善。理财信息登记系统的直联接口建设进程稳步推进。

(三)组织形式多样的业务培训

2014年,针对监管部门及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共举办了11期理财信息登记系统操作培训班,来自监管部门及457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的1000多位用户参加了培训。

(四)优化中国理财网功能

作为全国银行业理财产品信息集中披露的门户网站,2014年,中国理财网不断优化网站栏目设计和网站查询功能,为理财投资者提供了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广大个人投资者可以随时查询个人所认购的理财产品信息。

(五)建立理财登记工作评价机制

为提高理财信息登记工作质量,保证信息的真实、完整、准确,根据理财登记业务模块数据逻辑关系和勾稽关系,建立了理财登记质量评价体系和理财登记月度核查机制,有效地提高了理财数据质量。

(六)进行日常监测

理财信息登记系统的大数据为理财市场的日常监测提供了支持,为监管部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银行业理财业务展望

展望2015年,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增速适度放缓、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创新驱动战略加速实施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在金融市场方面,伴随着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化进程,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不断深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将继续增强,新形势对银行理财业务发展也提出了新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加快银行理财业务转型

银行理财产品由预期收益率型向开放式净值型转化为大势所趋。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资本市场逐步回暖等外部环境,以及银行理财资金规模增大、产品短期化与资产长期化错配等行业背景下,银行理财产品面临的风险不容忽视,而预期收益率型产品形态不利于真正落实理财产品风险承担主体,也不利于充分揭示产品风险情况。因此,通过创设可申购、可赎回、收益浮动的开放式、净值型理财产品,银行可利用动态管理、组合投资的手段灵活配置各种金融资产,单一基础资产的风险得到分散,解决了实体经济需要长期资金但理财资金端需要流动性的矛盾,同时产品风险收益情况也可通过净值波动及时披露给投资者,如此将彻底打破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

(二)促进银行理财产品投资工具多元化,高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在“理财产品资金运用原则上应与实体经济直接对接”、“引导银行将理财业务规范为债权类直接融资业务”等政策导向下,银行作为集合了融资企业、资金和投资者等资源的金融服务中介,可利用其资源优势,实现投资工具的多元化,从而更加高效地支持实体经济:第一,投向债券等传统金融工具,直接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第二,适当参与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改善企业资产负债结构,适应实体经济发展需要;第三,创设理财产品投资工具(如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等),实现企业融资需求和社会投资资金的直接对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三)继续做好投资者教育

充分利用中国理财网提高银行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透明度,帮助投资者正确认识风险,做好舆论引导工作,优化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外部环境,打造“卖者有责,买者自负”的良好市场环境。

注:

1.由于开放式理财产品无确定期限,暂未进行具体分析。

2.资产余额是指理财资金配置的各类资产在2014年末按市值法或成本法计算的资产总值。

3.收/受益权是指交易双方通过订立合同,享受基础资产经过管理或者处理后的收/受益权利。

4.银行端收益是指在理财产品从开始发行销售到产品终止兑付过程中,银行实现的累计净收入,包括本行(含分支机构)自行托管产品而收取的托管费、本行(含分支机构)自行投资管理而收取的理财产品管理费、本行(含分支机构)自行销售产品而收取的销售手续费、超额留存收益、部分平盘价差收入等。

篇5:工商银行公会年度总结报告

从某些方面来说,工商银行IMS语音项目是失败的。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对失败,面对失败,善于总结,才能学习提高,所以总结这次工商银行的项目对我们的成长和进步至关重要,下面是我的详细的项目总结:

1.各部门对项目的感受

(一)工行客户的感知:

1.人员混杂,人来一波又一波,每次人不一样 2.设备调试时间长,调试了差不多一个星期。3.处理故障时间长

4.设备调试人员不够专业(工具没带、配置不熟悉,互相讨论等)5.故障不断 6.设备不稳定 7.功能不够完善

(二)移动公司人员的感知“

1.2.3.4.5.技术不专业(配置不熟悉,配置时间长,互相讨论,工具不全)工作态度(有人在调测过程中睡觉,衣服穿得很随意,谈吐随意)工作协调有问题(项目负责人多个,不知道找谁)

技术问答模棱两可,一会儿说行,下次说不行,口径不一致。

项目的把握不足(前期沟通说没问题,后期出现很多问题,为什么不在项目启动前提出?)6.故障频发 7.设备不够稳定

2.分析问题总结方法

从这些不好的、负面的客户感受可以分析、总结出我们在项目的整个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形象问题

我们的表现和穿着,在工行客户林经理眼中,和移动的那帮人没差别,或者他认为就是移动的人,而工行的员工恰恰对移动公司有天生的反感,这就给客户留下了不好的心理印象,给后续的工作带来的不便。解决方法:

规范着装、佩戴工牌、注意形象 在项目的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公司的形象,好的形象能让客户产生更多的信任和耐心。

(二)技术不足

很显然在工行客户和移动人员的反馈中都存在着设备调试时间长、故障处理不及时等技术问题,归根结底就是我们的技术能力不足,对设备、功能的不了解,当然这是我们的第一个项目,确实缺乏相关经验,但是不能当做失败的借口!解决方法:

加强学习,搭建模拟实验室,尽快熟悉设备和相关功能。

(三)统一的项目负责人

移动的相关人员的感知的反馈中,出现没有明确的项目接口人,技术问答模棱两可,一会儿说行,下次说不行,口径不一致、重复沟通等问题,给移动人员造成不好的影响同时也造成了沟通上的不便。解决方法:

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对于决策和技术类问题的回答确定专门的人统一回答,因为有时候一个草率的回答会毁掉一个项目,所以其他人员不经允许不得草率回答,可以把问题转述给负责人,同时也避免了重复沟通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四)有效的沟通

工行IMS语音项目存在被客户投诉现象,互相扯皮现象,这些问题总结起来就是沟通不顺畅或者沟通不够造成的。解决方法:

项目的启动前期就应该主动的、明确的提出项目的风险点,或者规避这些风险点,而不是等项目过程中出现问题了,那是就被动了,也于事无补了。

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了问题,首先内部进行沟通寻找解决方法,根据问题的大小、严重情况,进行酌情、酌时采取有效沟通手段,如一般小问题、需要较长时间来解决的问题,可以采取转移注意力、演示新技术等方法争取时间;对于严重问题,或者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应立刻果断的上报项目负责人,由项目负责人负责统筹规划,同时做好客户情绪安抚工作。

项目完结阶段(暂时未到),应做好扫尾工作,清理客户现场,通过有效沟通引导、指导客户进行简单的故障维护,已经留下联系方式等,便于后期维护。

(五)客户关系

工行IMS语音项目存在被投诉、小小问题就被捅到大领导处、沟通困难等原因,分析总结的原因就是客户关系不到位,没有正确的把握好客户关系,没有找对人。解决方法:

首先需要准确而清晰的了解项目的人际关系脉络,,梳理关系图谱,明确各个部门在项目的位置和角色,理解利益相关者,当出现问题的时候,就可以很快的定位出问题的源头在哪里,关键人物是谁,从而找到切入点。比如工行的例子,如图:

要想解决问题,就要找到问题的关键点。之所以被投诉,关键人物是工行的林铭光,只要把他搞定了,那么问题的根源就搞定了,投诉就不存在了,当然前提是工作要做好,保证现场能正常的使用,至于怎么和客户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需要领导多多指导,我也在不断的摸索之中。

(六)协作

在项目过程中还碰到了和福州移动方工作协调、责任划分不明确的问题,比如在NAT组网环境下,会出现号码不能正常呼出呼入的故障,当出现这些问题的时候,需要跨部门,或者整合所有资源,包括核心网、IMS平台、路由设备厂家、语音厂家的时候,工作协调出现了问题,有时候出了问题都不知道找哪个部门,效率极其低下,因此需要迫切的解决这个问题。解决方法:

首先还是需要梳理下这个项目涉及到的相关部门,建立关系图谱,理清每个部门的职责,每个部门的接口人是谁等信息,通过关系拓扑定位到问题出在哪里,找到对应的接口人,反馈相应的问题,这样解决问题准确高效。如下图

我的总结完毕,主要以分析自身原因为主,外边因素点到为止,不做详细分析。,以上观点仅代表我个人观点,有不妥或者错误之处请指正,谢谢。

篇6:银行年度考核个人总结报告

1、能力锻炼

因为从一个一窍不通的门外汉,成长为合格的服务人员,其中少不了经验和培训的打磨,一个是多听取前辈同事的见解和指教。再者自己要多熟悉工作的各项程序,首先是从觉悟上跟优秀的同事看起,在自己耽误实践的时候要多运用经验,反思前人的教训,不让自己也犯下同样的错误。再者要盯紧行业动态,能够以一个专业的形象来面对客户。

2、工作理念

你有一个怎么样的动机就会得到什么结果,若是每天的工作理念就是为了骗客户向自己付钱,那么你们的关系不会维持的太久。因为永不了多久客户的口袋就会被你给扫荡干净。而正确的理念是我如何帮助客户赚更多的钱,只有当客户手里钱够富裕的时候,他才会有能力来投资我们的产品,否则我们就是与邻为壑,断了自己未来的生存之道。

3、完成指标

上一篇:庆云维特新材料有限公司用款计划申请下一篇:中南大学信管考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