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高中新课改

2024-04-23

甘肃高中新课改(精选8篇)

篇1:甘肃高中新课改

甘肃高中新课改:分必修和选修采取学

分制

http://.cn2009年09月08日 10:47兰州晨报

明年秋季开学后,甘肃省将全面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这是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全省高中新课程试验样本工作会议上获悉的。为借鉴外省新课程改革的各种经验,省教育厅确定了50所省级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样本学校,9月5日,这50所学校校长已启程赴江苏、天津、深圳等省市挂职学习。

今年7月初,省政府原则同意甘肃省普通高中于2010年秋季进入新课程试验。新课改要求普通高中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和农忙假)11周。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采取学分制,将综合实践活动定为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学生每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应获得一定的学分,以防止过早偏科,有利于全面发展,实现多样化、选择性,让具有不同禀赋、爱好、兴趣的学生,形成具有个性化的课程修习计划。

截至目前,甘肃省普通高中共有480所,占学校总数的3.02%,学生数为618425人,占学生总数的11.5%。高中新课改实行后,将推动高考进一步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预计针对课改的高考改革将在2013年推行。

此次被列入全省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样本的学校共计50所,样本学校承担着先行研究、将针对新课改的课程资源、学生评价体系等14个课题进行探索式研究,为全面实施提供实践经验和示范作用。这50所样本学校的校长将于9月5日从兰州出发,分赴天津市、江苏省、深圳市普通高中挂职副校长。在挂职学习期间,他们将参与对方学校与新课程实验相关的管理工作,全方位了解和学习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管理、课程建设、信息化建设,以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方案及具体做法。(记者 魏娟 实习生 刘琰)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考频道 中考论坛 中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篇2:甘肃高中新课改

单位:甘肃省山丹县第一中学学科:语文姓名:梁超民 今年暑假期间,我参加了甘肃省新课改新教材培训。我想新课程教学实践首先要从新课程理念更新做起,因此关注更多的是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融入到课改实践中,从实践中总结新形势下的教学经验,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依据本次语文课程改革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我在理念方面主要有以下九个方面收获:

一、在教材编写上遵循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指导思想。

《新课标》要求:在义务教育语文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挥语文课在育人上的独特优势,使学生具有适应未来社会所需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为了更好更快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要做到尊重差异、发展个性、鼓励创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那么,教师在教学中也要牢牢抓住这个主导思想,语文教学的根本要落实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来。

二、这套新教材打破了以往的编排模式。

全套教科书分必修和选修两个系列。必修教科书按五个模块设计,每个模块为一册,共五册。每个模块学半学期,高一完成前四个模块,高二第一学期的前半段就要学完第五模块,也就是说必修课占高中三年的1.25学年。选修课教科书按:“诗歌与散文”“ 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编写,共15册。

三、为了适应这套新教材,转变观念仍是关键。

守正出新是这套教材最大的特点,“新”体现在鲜明的时代性,这要求广大语文教师也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必须更新观念,尤其是教材观。解决了教材观才能谈改善教学,才能谈有效教学。注重人文性、注重

能力的培养、编排体例新是新教材“新”的所在,我们要严格遵循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充分利用好课本、读本,吃透教材,宏观调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课本是点,读本是面,我们须下大力气备课本、备读本,把读本分门别类的和课本相对应,做到课本、读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阅读和写作分开是新教材的又一亮点。写作要遵循创作的规律,采用阶梯式的训练方法,进行系统的记叙文、议论文的训练,让学生一步一个阶梯的在作文之路上成长,而不是在高一、二就是文体不限的高考式作文训练。

四、语文教学要淡化“语文知识”和机械训练,突出言语实践活动

过去,我们的语文教学过于强调学科知识体系,逐渐形成了以“语文知识”

为中心的教学,而所谓“语文知识”,又大多停留于语法、修辞、逻辑、文学等表态的知识层面。以学科为体系、知识为中心,必然会追求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并导致对知识烦琐的分析和机械的训练,实践证明它容易使语文教学发生异化。以知识为中心,教师只需要传授,学生则从根本上丧失了成为教育主体的可能。因为这种教学只重视知识的本体价值而忽视知识的工具价值;只承认知识的重要而轻视或完全忽视经验和体验的重要;只重视掌握知识的结果而轻视掌握知识的过程。

语文教学不是不要知识的教学,语法知识、修辞知识、文学知识是语法学、修辞学、文艺学的基础知识,但并不必然构成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所以我们应该从言语技能培养的角度,或者说从语用学的角度重新审视语文课程的基础知识。对于实践性和人文性都很强的语文课程来说,实践和体验无疑是更重要的。而且,即使是真正的基础知识,掌握知识的目的也全在于应用,在于用知识去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智能,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去促进人的发展。叶圣陶先生主张“要让学生把知识化为自己的血肉,在生活中能随时运用”,“学习语文目的在运用,就要养成运用语言的好习惯”。因此,学习知识,语文课与其他课程有很大的不一样。其他课,比如物理、化学,学知识本身就是目的;而语文课,学知识的目的却指归在能力和素养上,语文知识本身是为语文能力和语言素养服务的。从实际工作方面来说,淡化语文知识,也有利于促使教师和学生把注意力放在语文能力上。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从形式上看,新课程的确淡化了训练,但从它强调“基本训练”和“科学训练”来看,新课程淡化的只是充斥于我们语文教学中的机械训练和重复训练。倡导“基本训练”和“科学训练”,预示着今后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将一改旧套,形成一种崭新的格局。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而人的语言的发展是人的一切发展的基础,因此毫无疑问,新课程必将把发展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置于中心的地位。

五、语文教学要关注传统,弘扬民族文化,强调人文精神的培养。

我们的语文课程改革是哲学上的“扬弃”,即需要继承和吸收传统中的精华,剔除其糟粕。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有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从字词的教学到阅读、写作教学,其基本经验在新课程中都有所反映。如汉字教学,传统做法是针对汉字的象形──表意特点进行的;新课程则强调“体现汉字的特点,做到形音义相结合”,把汉字“形”的位置置于最前面。而且,汉语拼音只被定位在“是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这是符合汉字识字规律的。又如阅读教学,传统经验是重感悟,故强调“熟读精思”;重积淀,故强调吟诵;重语文修养,故强调博览群书。这些宝贵的经验在新课程中反映得尤其充分。再如写作,传统经验提倡抒发性灵,故主张“先放后收”、“多就少改”;重文字凝炼、韵律和谐,故讲究炼字、炼句;重语言熏陶,故强调“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重整体思路,故强调谋篇立意。这些好的经验,新课程也都注意了吸收。总之,吸收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无论对于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还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塑造健全的作格,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六、抓住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广大语文教师应抓住契机,深化

语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采用形式各异的激励办法和开展各项活动。从课堂到课外,从一堂课到一个单元再到一册书,都要匠心独运的设计一定的检验学习效果、推动学习动力的办

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时代的进步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又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手段和更为广阔的空间,语文教师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扩大语文外延。

七、语文教学加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倡导研究性学习。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对于语文学习来说

似乎更为适宜。语文新课程的实施,势必加强综合实践活动,尤其是其中的研究性学习。这种活动有利于个性化的教学,有利于跨学科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会合作,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八、运用“拿来主义”,大胆取舍。

对于新教材我们也应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运用脑髓,自己拿来”,大胆取

舍。课本上的篇目可以不讲,读本上的篇目可以精讲。另外,为新教材配置的新教参的可操作性差了,而是提供了尽可能多的参考资料,面对那些纷繁的资料,我们也必须采用“拿来主义”。

九、语文课程评价要重视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以及价值观的综合评价

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证明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为了改善教学过

程,从而更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不仅对学生的认知,而且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综合评价;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相结合。新课程十分强调要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考试只是评价的方式之一。

把三个维度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虑,以“过程与方法”构建教材体系,要求在教

篇3:甘肃高中新课改

一、 新课程实验,备受政府重视

1.各级政府成立了专门的课改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组织、协调保障等工作,这保证了课改的政策支持。

2.政府资金投入到位。为了新课程实验的顺利推进,省财政每年投入专项经费600万元,各级财政也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对课改的经费投入,这保证了课改的资金支持。

3.重视师资培训。为了较好地施行新课程的各项标准,省教育厅、省课改办先后组织了几次大规模的新课程实验培训,效果较好。这保证了一线教师对课改的理解和支持。

4.加强交流。省教育厅多次组织省内、省外的课改交流,进行效果对比,使广大一线参与课改的教育工作者切实感受,以开阔眼界,树立信心。这保证了课改的效果显现。

二、《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研修 100 问》 解读专家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

本书主编为省教育厅主管新课程实验改革的领导,其多年从事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理论水平高,对政策解读能力强,指导了本书的编写,并对其中很多问题亲自进行把关,最终才使《100问》这本书达到了实践性、理论性与科研性的完美统一,对实际意义上的课改教学工作有了重要的参考作用。

三、《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研修 100 问》 解读科学性强、实践性强、通用性强

1.解读科学性强。本书对问题的解读完全是从教学实践出发的,它不仅仅是对生硬的政策的一点通读及解释,而是结合甘肃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甘肃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甘肃教育水平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政策所包含的东西,能科学地引导实际教学。

2. 解读实践性强。书中用了大量的教学和教学管理案例,对一些问题进行了论证,并对一些成功的教学案例进行了详细分析。例如,文中所选取的《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镇远中学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教师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普通高中的课程实验课堂教学评价实施方案》等,对教学活动及教学活动管理都有着很大的启发作用,完全可用于教育实践的参考。

3.解读通用性强。本书在解读标准的过程中对不同学校的不同情况是有所区分的,并有不同的方法提出,应该说本书适用于每一所进行新课程实验的普通高中。在书中,因区域、教学水平、学生情况不同都给予不同的解释,学校可以找到自己能参照的东西,进而运用到工作中。

四、《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研修 100 问》 编写结构合理,问题条理清晰、次序井然

通读《100问》全书,可以有一个很清晰的感觉,那就是在各类问题的安排和设置上,编者是有综合而科学合理的考虑的:首先,对问题的解读是从宏观的大问题开始的,这些对具体工作的指导只是一个方向性确立的问题,其价值和意义是相对的,所以书中只用了10个小问题,所占篇幅仅为30页,可以说是简略而大气的。其次,是新课程的结构与内容的问题,这部分只是解读新课程与以前课程标准的区别,所以也仅用了20页的篇幅,简略而又不失精当地解读过去。最后,就是全书的重点了,那就是新课程的管理、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及新课程的评价、对教师的要求等具体的却对教学活动相当重要的问题,在这一部分中,对涉及到的具体的教学细节的问题,编者用了大量的教学活动实践对新课程标准对照进行了详细解读,尤其注意细节的把握和挖掘,论述具体而不冗繁,条理较清晰,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这部分应该说是全书的重点,编者也用了近三分之二的篇幅,看似头轻脚重,从实际上说,却是非常合理的、次序井然的,而由此也可见编者的良苦用心。

篇4:甘肃高中新课改

张晓春是全国优秀教师,研究“新课改”颇有心得,在白银市实验中学全体老师的努力下,该校今年高考二本上线率突破历史记录,有大幅度提高。

张晓春解读称,2013年高考完全体现了“新课程”的精神,考察学生能力,提供众多材料,让学生筛选、分析、整理、选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虽然仍有部分考试内容照顾原先基本课程内容,但在考察能力这一点上已经体现的相当明显。”

據了解,2012年甘肃高考分数线第一批次理科为517分,文科为533分。而今年,本科第一批次理科录取为489分,文科为503分。均下降30分左右。

日前,有专家分析称,甘肃省高考分数线大幅度下降主要原因有两点,其一是甘肃省今年高考报名人数较去年减少1.2万余人,但招生计划增加1.7万余名计划;其二,今年是甘肃省新课改后的首次高考,由于题型发生变化,所以整体难度稍有增加。

张晓春说,归根到底,学生们的思维能力还没有被培养起来。他举例称,今年语文试题考记忆的只有三处,其他都是阅读能力考察,而学生们阅读不仔细,提笔就答,没有充分体现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因此分数偏低。

记者了解到,高考后,甘肃省内诸多学校围绕试题研讨,许多老师认为,高考作为教育的“风向标”指明,现行课程方式必须变革。

白银市实验中学是甘肃省首批“新课程实验样本学校”,经过时间、探索和创新,摸索出“四维课堂”教学模式。目前该模式也引起其他学校关注,互相学习探讨。

张晓春解释道,所谓四维课堂观察法,是指从学生学习、教师施教、课程性质、课堂文化四个维度关注课堂建设状况的课堂观察方法,其核心是促成学生自主学习、开拓思维,适应高考新模式。

学生李平说,现在的课堂形式与以前大为不同,老师不再采用题海战术,我们的学习时间也调整了结构,增加了预习的分量,上课时我们积极讨论,把自己讨论的成果展现在黑板上,阐述自己的思维模式,比起原先的“死读书”,我更喜欢现在这样自主学习。

教师张振鑫表示,对老师而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与“新课程”接轨迫在眉睫,“这要求我们对课堂有更高的掌控能力,不浪费时间,充分给予学生展示的舞台,自己退居‘引导’作用的平台。”张振鑫认为,“新课改”是对当下所有老师能力的一次挑战。

篇5:甘肃高中新课改

高中化学新课改下的实验教学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极为重视实验教学,将化学实验提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实验在地位、功能、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一、化学实验是实现高中化学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

“只重视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教学是片面的化学教育。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化学教学既要传授化学知识与技术,更应练习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应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正是体现了这一现代化学教育发展的思想,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置课程目标,而化学实验在课程目标中多处涉及。实验对于实现高中化学课程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观察记录现象、进行数据处理、获得实验结论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取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探究能力,还能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目标的化学实验主要由实验知识与技能、实验探究能力和实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构成:实验知识目标主要包括化学实验事实、有关化学实验仪器和药品方面的知识、化学实验安全知识等,实验技能目标是指基本操作技能、仪器和药品的选择和综合运用技能等三个方面。所谓实验探究能力是指学生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实验来探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规律的一种能力,主要包括发现和提出实验问题能力、猜想与假设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控制实验条件能力、收集证据能力、得出结论能力、反思与评价、讨论与交流能力;实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非常丰富,主要是熟悉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体验化学实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实事求是、完成实验、节约药品、爱护环境等。

二、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课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中学化学教学中有大量的化学实验内容,除了完整的学生实验课,在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概念理论教学、化学用语教学和化学计算等新授课中,以至各种类型的复习课和练习课中,都会出现化学实验。实验是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必修还是选修课程,都将化学实验作为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化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在实验情境中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的主要形式

美国国家科学标准认为,探究是科学家们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途径,也指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理解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高中化学新课程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化学教学中的科学探究主要有实验探究和调查讨论两种形式。所谓实验探究是通过实验来进行的一种探究活动,它以科学证据为基础,针对特定的“问题”,是一种融合逻辑和想象、综合运用化学科学知识与化学实验技能、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而展开的活动,是科学探究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化,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落实科学素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教学观的具体体现。

四、化学实验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学习情境

学习使用一种工具,不仅要了解相关的概念和规则,更重要的是要把握使用工具的场合和条件。研究表明,在日常情境中,许多学生在利用从正式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时常碰到问题,其原因是,源于正式学习的经验通常是脱离情境的。化学实验作为一种非凡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创设了有意义学习的情境。实验提供了师生、生生等多种交流合作的机会,能让学生在较为轻松、活泼的氛围中理解、探究化学现象,建构对化学科学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科学认知的发展,在班级学习者共同体中创建自己的科学观念。

五、实验是学生熟悉化学科学的重要媒体

篇6:高中数学新课改

一、教育观念的转变

不同的教育观念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传统的数学教学的特点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单向平面地讲授教科书的活动.“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是这种传授活动的金科玉律.在这种理念下,教师崇尚钻研教材,视处理好教材、教好教材为教学艺术,这种预先设计好的教学目标往往超越教学过程本身,脱离学生的现实.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学生很少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取知识,教学目标的预设性与学生主体发展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特点具有开放性、创造性、不确定性.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解放自己的思想,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方法,由数学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向课程决策者转变,创造性地开发数学教学资源,大胆地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彻底改变教学方法,多给学生发挥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数学规律、自己去推论数学结论,要善于创设数学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结论的探究过程,让学生成为“跳一跳摘桃子的人”,而不是“盛桃子的筐”,给他们讲得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尽量多些,学生自己能够自主解决的,教师决不和盘托出.

二、师生角色的转变

1.教师不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者、解惑者,而是知识的促进者、引导者;学生不是知识的接受者、复制者,而是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导”,就是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善于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点燃其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体会科学家走的路,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2.教师和学生之间不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对象性的主客体关系,而是一种主体间性的意义关系.师生之间的交往是作为主体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具有民主、平等的特性,通过相互作用、相互协商,建构学生多样化的主体活动,完成认知和发展的任务,从而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展.

三、情感互动的转变

教师必须注重加强教学的情感性设计,实现课堂教学民主化,建立平等、宽容、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教学而言,交往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张扬,创造性得到释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与学生一起分享理解,意味着角色定位的转移,是自己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实现自我的过程.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赏识、期待和鼓励是学生成长的最好动力,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勇于标新立异,给学生展示自我、探索创新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充分发展.

四、评价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要求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教师应改变以标准的智力测验和学生学科成绩作为考核重点的评价观,树立多种多样的评价观.教师要采用多种评价方法,通过多渠道、采用多种形式,多方面观察和评价.从静态的、单一的、终结性的评价转为动态的、多维的、发展性的、激励性的评价;从注重智力的评价转为注重多元能力的评价,使评价活动成为学生探索、体验的过程和教学相长的过程,产生更多的积极效应.例如:结合过程和结果评价学生,既能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学习,又能促进学生注重获取良好的学习效果;结合教师与学生评价及学生间相互评价,结合书面考试、口头表达、课堂提问、平时作业等评价形式,使学生能及时了解到自己的进步程度.完善的评价方式的运用就能促进学生自觉开展自主学习,与其他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学习上进行朋友式的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对生活充满乐趣,对学习的充满兴趣.

五、教学手段的转变

1.计算机运算速度快,具有发音、作图等功能,借助计算机进行比较抽象的概念、法则的教学,会收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函数的教学,计算机可以很快的描绘函数图像,反应函数的变化规律,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形象,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

2.增加了课堂信息的容量,放大了课堂教学的空间,延长了课堂教学时间,很好的解决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与教学时间不够的矛盾.

3.现代信息技术将改变教师的传统地位,更多的扮演监督者与辅导者的角色,引导、帮助、鼓励学生,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极为有力.

4.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利于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有效性,促进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统一,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

总之,作为一名新课改的实施者,我们应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发展之中,应该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从中得到启发,把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起来,让学生真正喜欢数学.

篇7:高中新学期新课改课程计划

高中新学期新课改课程计划范文一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课改工作要以“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思想指导,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教育改革的计划方针,联系市局的工作要求,加强教学研究,发扬全校教师团队合作探究的精神,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深化学校特色建设,努力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为创模范学校而不懈努力。

二、工作重点:

1、让教师和学生人人得到尽可能大的发展,个个得到尽可能多的关爱。

2、认真学习和领会新的课程标准,扎实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改进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建立校本的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增强教师教育对课程改革的促进作用。

4、改革评价制度要求,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学校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

三、工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优化课改管理。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大教育变革。它对于从根本上确立广大教师先进的、科学的教育思想,从根本上改进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而确保基础教育有重大突破,使面广量大的有个性、有创造力的、身心和谐发展的、能肩负起现代化建设重任的一批批人才茁壮成长。

1、本学期,学校将进一步建立、健全与课程改革相匹配的内部管理机制,激发教师参与各种校本培训的热情,努力营造课改良好氛围,不断推进我镇课改向纵深发展。

2、继续实施和完善已形成的以下几项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即听课评课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每周开课制度、学校领导随堂听课制度、“六认真”工作月检和即时检查制度、严格考试考核制度等。

3、建立行政蹲点制度,每个行政组成员都有一个蹲点年级或一所学校,以及时指导课改实验工作。每月组织课改组成员开会一次,具体了解各位教师的课改情况,把握全体的课改实况和进度,提出建设性意见。

4、对学校的课改实验情况及时向宣传媒体投递信息,搞好课改的宣传报道工作。并尝试从本学期开始由教导处每月办好一份课改小报,鼓励全体教师能把自己在课改实验工作中的经验、教训

等整理成文,共同探讨,共享经验,共同提高。

(二)、抓实校本培训,提升教学理念。

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不仅需要一支观念新、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更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自觉实践与热情参与。因此,本学期,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抓实校本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发动和鼓励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投身于教育改革实践中,为学校教育改革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积极组织教师参与上级部门组织的各项课改培训活动,并认真做好校级再培训活动。

2、教育改革,理念先行。要取得成功,转变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是最重要的。思想观念转变了,新的理念把握了,我们就有一种开阔的、深长的眼光,就会获得一种全新的犹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美好境界。本学期,理论学习是本学期我校校本培训的重

要内容之一。我们将在组织教师学习课改先进理论、教育思想上加大力度,拓宽学习渠道、加强学习指导、促进学习交流、收获学习心得。重点做到以下几点:

⑴、学习活动做到经常性。

课改理论学习活动的组织上要进行统一的安排,有全学期活动内容安排、有固定的学习时间保证、有专门的学习场所提供。做到理论学习活动有始有终、持之以恒。使学习形成制度化。具体安排:双周教研活动时前20分钟左右的时间专门用于课改理论学习及学习心得交流;每月一次“教科沙龙”活动半小时的专题理论学习及讨论;每月一次理论学习练习自测活动。

⑵、学习内容做到专题性。

在学习内容上将做到专题化、系列化,紧紧围绕课程改学习相关理论。每次学习做到有计划、有步骤,专题明确、内容充实。

⑶、学习方式做到多样性。

在学习方式上力求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定时讨论与随机交流活动相结合。一方面学校努力为教师创设多种理论学习的渠道,定时安排学习活动。另一方面,积极鼓励教师自主学习,尤其是动员青年骨干教师多读理论书籍,勤做读书笔记,畅谈读书心得。并把个人理论学习情况纳入对骨干教

⑴、优化集体备课。新教材的使用还是实验阶段,对于和学生一样也是初次接触新教材的老师来说,如果仅靠一个人的力量,则在备课思路、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方法使用等等方面,都很难达到胸有成竹,应用自如。因此,加强教师之间的集体备课力度,则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备课组建设,精选备课组长,单周以校为单位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双周则全辅导区集中,进行集体备课。

使合作备课的交流面更深更广,使集体备课更具实效性。其次改进操作方法,首先由备课组长精心挑选本学期的重点、难点课题,制订集体备课计划,确立中心发言人。每次集体备课先由中心发言人钻研教材,收集材料,精心设计教案,并作中心发言。然后组内成员交流意见,设想自己的教学方案。在此基础上分头上课,再课后集中反思。集体备课我们不追求大一统,而是让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独立备课能力。

⑵、深化校本教研,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①挂钩领导每周进课堂听课、评课、指导不少于两次,并及时给予评点、指导,及时了解课改动态。对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监控课改实验发展情况,一方面使领导与教师之间加强合作探讨,共同熟悉教材、检验教法,积累教学经验;另一方面,也能为课改工作出谋划策,促使全辅导区各校的课改工作朝着正确方向和预定目标发展。

②、教师与教师之间进行随机互评。结合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平行班教师,特别是在同一学校的教师之间随机进行听课、评课活动。一方面,可以检验集体备课教案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能促进教师之间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形成浓郁的研究氛围,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③、组织全校教师进行专题研评。课改组要根据期初确定的教研专题开展系列化的开课、评课活动。教导处要组织全校教师开展大型听课、评课研讨活动。另一方面,将南通市级立项课题研究与学校课程改革研究紧密结合,开展好课题研讨课听课、评课活动,为担任课题研究的老师开辟施展才能的舞台,使其成为课改路上的一群先锋者。

④、养成反思的习惯。课改实验老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对成功和教训进行理性思考,写成教育日记。要求做到:每双周—篇“学习与反思”,教育随笔每月1—2篇;每学期2—3篇教学案例,至少一篇教学论文。

本学期将面向社会、家长进行教学开放日活动。

2、开发校本课程,办出学校特色。

本学期,我校结合学生养成教育开发校本课程,努力营造浓厚的特色教学氛围;加强学生养成习惯的培养,加速编写养成教育教学系列材料。

(四)、尝试评价改革,促进师生成长。

1、评价目标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方面入手。因为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因素中智力因素只占20%,而非智力因素占80%,因此必须重视对学生在学习时所表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的评价。

2、评价主体多元化。对学生的评价,可以让学生、家长、同学、老师四者同时参与评价,对老师的评价,可以用自评、他人评、学生评、学校评四者相结合,至于比重如何,将在本学期作进一步的探讨。

3、评价方法多样化。对学生的评价重在真实、鼓励。可以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

法,对基础知识、解题能力等方面可以给予量化,而对解决问题的策略、实际操作、说话、朗读

等方面则可以给予定性评价,即可以用言语给予学生一定的评价,并重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四、工作安排:

一、二月份:

1、课改领导组部署本学期课改工作,确定工作重点;

2、制订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计划;

3、组织有关老师参加音、体、美、科学、品德与生活等学科培训;

4、各教研组制订好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5、召开一、二年级课改教师会议;

6、上报课改月报。

三月份:

1、课改年级现状调研;

2、课改专题重点:语文学科;

3、参加市第五次课程改革现场会暨第二届“课程改革与学校发展”校长论坛(主题:校本培训)

4、上报课改月报。

四月份:

1、参加南通市课改工作现场会;

2、教学开放日活动;

3、课改专题重点:数学学科;

4、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研讨;

5、上报课改月报。

五月份:

1、参加优课送教下乡活动暨教师主任评课比赛;

2、课改专题重点:其他学科(音、体、美、科学等学科);

3、邀请有关专家来校作课改专题讲座;

4、课改年级教学质量专项调研;

5、上报课改月报。

六月份:

1、学校形成各学科评价体系;

2、召开课改年级学生家长会;

3、上报课改月报。

七月份:

1、整理好课改专项台帐资料;

2、组织教师参加课程改革工作全员培训;

3、总结本学期课改工作,写好工作总结。

高中新学期新课改课程计划范文二

本学期我校新课改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课改的工作计划,同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积极探讨研究教学方法,扎扎实实地搞好课程改革工作,为打造出XXX模范学校而奋斗。现对我校新课改主要工作计划如下:

一、明确课改意义,营造学习氛围,加强组织领导。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大教育变革,它从根本上改变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使大批有个性有创造力,能肩负起课改重任的教师成为学科带头人。因此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课改的重大意义和本身价值。

1.学校领导与全体教师共同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校长挂帅参与课改计划制订。

2.学校明确建立领导兼课、备课、评课制度,与教研组挂钩制度,倡导校长和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同成长。

3.定期对各位教师的读书活动情况和读书笔记进行督查,使教师的学习从被动到主动,争取做到外塑形象,内提素质。

4.教研组制定具体课改工作计划。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钻研和掌握课程标准和教材,特别是运用信息技术,整合课程,改革陈旧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确定“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实验课题。具体开展前沿性子课题的研究工作,如:如何研究性学习,如何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如何评价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等等。

6.学校每月组织课改组成员进行一次研讨活动,具体了解各位老师的课改情况。

二、加强学习,提升教育理念。

教育改革,理念先行,要取得课改成功,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在加强教师教育理念学习中重点做到:

1.学理论文章,记心得笔记,充分利用学校及个人报刊杂志有关课改资料,精读细研,把精华摘录在笔记本上,作为研究的指南针。

2.抓校本培训,提长教育理念。本学期继续坚定不移地抓校本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素质,鼓励和发动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投身课改中。

3.走出去,请进来。学中求发展,借鉴中求创新,聘请教研室教研员,课中指导,现场报告,推广先进教学经验。继续组织部分教师认真参加县、中心校等部门组织开展的课改培训活动。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4.积极组织教师观看课改教学录像,课堂教学实录,结合教学实践,研究新教材,探讨、尝试新教法。

5.积极开展校际之间的听课活动,让老师们通过听课评议,看到自己的不足,彻底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

6.多层次开展“一帮多”、“手拉手”、“结对子”活动,做到共同提高,共同促进。

三、深入课堂研究,注重教学实践。

学校将以“教师课堂”为主阵地,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课堂动起来,这是构筑课堂互动式转变的着眼点,也是学校实施新课改的令旗,做到“六有”即学校有规划,教师有课题,学生有目标,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

1.要求课改的每一位教师都要树立科研兴校的理念,主动确立解决本校实际问题的科研课题,认真参与一校一题的科研活动,营造科研氛围。

2.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和安排集体备课,示范课,公开课,研究课,实验课等教学活动。

(1)、集体备课和重点放在探索教材教法,新课程教学设计,侧重体现有利于学生参与,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学生掌握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

(2)、公开课、示范课重点探究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如何实施,新理念在课堂中的应用与体会,发挥骨干教师先导作用,使好的教法在全校得以推广。

(3)、上实验课、研讨课,围绕确立的课题,在某环节、某方面作一些探讨,尝试,按步骤实施,力求有所突破。

(4)、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构筑信息平台,改造和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让不断更新的新知识丰富教师的大脑。把多媒体教学与课改相整合。

3.开展好本学期的评教、评学活动,要做到有课必评,有题必议,特别对实验课题要进行中期评估,调整和完善课改实验成绩方案,组织交流推广先进经验。

4.注重教学反思,深化教学反思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1)、在实践中反思,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对成功和失败进行理性思考,写成反思心得,每学期不少于10篇。

(2)、立足行动研究,把反思心得带入课堂。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投入教学工作,在教学中研究,对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评价修正和改进,在研究中教学实现“教研相长”。

四、总结评估课改工作。课改工作的评估,在课改中有着重要意义。理论不自于实践,但实践需要上长至理论,再回来指导实践。这是不断提升的工作总结,发现问题后的总结,再执行再总结,要贯穿在课改的始终,只有这样,才可以使课改工作产生质的飞跃。

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我校教师将在上级领导和专家的指导下,同心协力,开拓进取,努力让课改之花璀璨夺目,常开不败!

高中新学期新课改课程计划范文三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教育改革的指导方针,能有效实现教育公平和教育的均衡发展,紧紧围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工作主题,切实履行教研工作的“研究、指导、服务”职能。根据XXX教育局20XX年工作目标要求,结合我校教研工作实际,特拟订本学期课程改革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教研为中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教研工作方向,努力抓好课堂教学效果、教学常规管理监控工作;加强对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高的培训力度,促进校本教研工作的有效开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及教研队伍建设,提高研究、指导、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发展,使我校教育教学工作上一个台阶。

二、工作目标

以课改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促进课堂教学结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指导学校开展好校本研修工作,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以生定教,加强对课堂教学效率的要求,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以课堂教学追踪与“听推门课”相结合方式,有效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做好区级立项课题指导、追踪工作及成果推广工作,及时发现和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总结经验;做好提升教师综合能力的培训工作,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树立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面向基层,面向师生,深入实际,搞好教研,开创我区教研教改工作新局面。

三、工作要点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1.认真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基础教育新课程理论的学习,充分认识理论学习对教师素质提高、教育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提升四种能力:课堂教学的评价能力、有效教研活动的组织能力、命题及评价能力、课题研究能力。

2.完善理论学习的组织管理与检查,倡导全面学习与重点学习相结合,集体学习与自我学习相结合,外出学习与内部交流相结合,抓好落实,使理论学习真正成为教育教学实践的动力。

(二)确立质量为本的教研理念,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的服务质量

1.明确办学目标,向管理要质量

加强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检查,确立明确的办学目标,把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放在工作首位,抓好抓实学校的教育、教学和其它行政管理工作,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2.深入理解新课程,全面落实课程计划

督促、指导学校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开足开齐课程,指导学生进行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按照课改理念,加强课堂教学常规管理

认真执行《XXX县教学常规管理暂行规定》,抓好教师五课基本功(备课、上课、观课、说课、议课),规范教学基本行为,完善教学常规管理。认真指导学校开展学科研讨课交流活动。

4.深入课堂,向课堂要效益

督促学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理解、把握和实施好课程标准,落实好“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精心进行教学设计。让教师注重关爱学生、了解学生,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以生定教”,有针对性开展课堂教学,真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之目的。学校要严把四个关口,一是严把集体备课关。制订集体备课活动流程,加大对集体备课的过程督查。同时要抓好教师个人的二次备课及课后反思工作,突出个性化教学风格,杜绝网上粘贴教案,防止只备不用的现象发生。二是严把课堂教学关。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摸式,建立课堂教学监控机制。三是严把作业批改关。作业批改要认真,抓实学生的错题订正。四是严把辅导关。坚持“抓两头促中间”的辅导策略,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特长生的指导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实施过程、有记录、有检查,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5.以课改工作为中心,做好教育质量监控工作

(1)随着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的不断完善,我校将进一步加大对全校教学质量监控力度,逐步建立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指导、督促学校将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抓实,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总结,有据可查。

(2)认真组织做好单元检测、期末考试的相关工作。做好学科质量分析等工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整改意见。

6.加强毕业班管理,做好毕业生的思想工作

在指导、督促学校加大教育教学管理力度的基础上,健全和完善校级教研网络机制,充分发挥教研网络的作用,制定具体的教育教学管理方案及意见并落实。狠抓毕业班工作,学校要成立毕业班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明确目标,落实任务,责任到人,及时布置、安排毕业班相关工作。

(三)加强校本研修,将信息技术资源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全面提升教师课题教学的能力

1.加强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督促、指导学校抓好校本研修工作,让教师能自觉钻研课标,钻研教材,钻研教法,钻研学法,苦练教学技能基本功及组织开展好集体备课、听评课活动等校本研修活动。学校要组织教师们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进行认真的总结、反思,并通过“教师论坛”这个平台,相互交流。

2.发挥教研网络作用,促进教研的有的放矢

重视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与管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设备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拓宽教育领域,努力实现网上教研、网上论坛等形式的教学研讨方式,整体推进教学方式的现代化。

加强学科之间的沟通和整合,改变学科本位的教研倾向。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定期或不定期的教学交流活动,搭建多样化的教研平台,为学校有效开展教学服务。

3.坚持重心下移,有效进行教学视导。

(1)本学期将按计划,有安排,有步骤地开展教学视导工作,通过课堂教学追踪、听“推门课”及检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等多种方式,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

(2)继续开展校本教研、教师论坛、送课下乡等教研活动,引导教师把先进的理念转变为教学行为,力争使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方面有明显改观。

(3)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的各类教研活动。

(四)抓好教育科研工作,促进课程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

1.认真指导学校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坚持“问题即课题,教学即教研,成绩即成果”的研究原则,扫除教师对课题研究的畏难情绪,让广大教师真正感受到开展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实现教研与科研的整合。突出研究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教育科研要降低研究重心,规范科研管理,提高研究质量,倡导“问题即课题,教学即教研,成长即成果”的科研理念。教研员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科教师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做好课题研究工作。

4.组织开展师生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技能等评比活动,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5.组织师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的各类教研活动。

(五)抓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以“一德三新”(即师德教育、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内容,以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为重点,以“决战课堂、新教材大练兵”为抓手,以培训者、管理者、骨干教师培训为先导,以校本研修为主要形式,抓好中师生继续教育工作,切实提高XX区师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实际能力和水平。

高中新学期新课改课程计划范文四

今年我校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新教育思想与观念,大力实施素质教育,认真探索和转变教学方式与方法,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创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认真做好期末学业检测质量分析,发扬成绩,查找问题,明确今后努力方向。学校要认真做好期末学业检测质量分析,寻取自下而上的方法,对期末学业检测质量进行全面详细分析,对成绩优秀,敬业爱岗的教师进行表彰。学校领导要分好工,对薄弱学科加强跟踪督查工作,多听薄弱学科任课教师的随堂课,多了解他们备课情况,帮助他们找差距,求进步,真正发挥期末学业质量检测对课堂教学行为的调节作用,为今后教学提供后续服务,二、抓好教学管理,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

1、扎扎实实抓好教学常规的管理。

要认真落实省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小学教学工作常规》,抓好备课、上课、学生练习、作业批改、讲评、课外辅导、测验等环节的研究、指导和管理。在工作的针对性和细致度上下功夫,扎实有效地把教学常规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促进教学工作的精细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学校要进一步完善教学常规检查制度、考核评价制度,学习企业管理经验,建立日清日结或日清周结制度,抓好各项教学常规的落实,全力实施精细化管理。学校不仅要把对教师的教学常规管理和落实作为保证教学工作高效有序运行的大事来抓,还要把学生学习的常规作为一个重大的教学课题来研究。目前,不少学生还没有真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必须正

视学生学习过程中面上存在的问题,持之以恒,点滴做起,狠抓学生的学习常规。学校要将落实学习常规工作贯穿于学生整个学生成长过程当中。

2、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

充分认识教学质量是办学的根本,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学校要把好质量关,要采取有力举措,扎扎实实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在市教体局举行的“学生学科质量分析数据采集”中取得优异成绩。

3、切实落实镇教委集体备课方案

根据教委出台的我镇小学教师备课改革方案落实备课改革,力求在确保备课的实效性、针对性的基础上,减少教师的无效、低效劳动,切实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学校和教师要增强责任意识,坚决做到不备课不上课堂,学校要加大这方面检查力度,学校于期中、期末进行定期检查,每周对所有教师检查一次,找出问题,及时纠正。

4、加强辅优转困工作

进一步加强优秀生、边缘生辅导和学困生转化工作,学期初,学校、教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辅优转困工作计划。学校要早一点打算,早一点落实,教师们要多一点行动,少一点埋怨,多一点体贴,要本着“轻负担、高质量”的思路,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让学生想学,会学,乐学,促进学生整体发展。要认真组织好兴趣小组,从学校实际出发,精心组织,做到定目标、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

5.进一步加强体育、艺术及卫生工作

抓好体育与卫生工作,坚持每天的大课间活动,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组织参与好镇春季运动会,举办好20XX年六一汇演,要努力培养学生多样的艺术的素质。

三、重视教研工作,扎实开展教研活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1.积极开展课题研究,要结合实际,围绕高效课堂和有效策略,从总结经验和解决问题出发,确立课题,制定课题实施方案,进行实实在在研究,不走过场。在语文方面,要继续开展阅读自主探究课题的研究,数学方面要着重搞好口算能力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英语教学着力在兴趣培养和情境教学等有效策略上进行研究,进一步理清研究思路,明确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力争实现突破,形成模式,邀请市教研室领导对课题进行指导。

2.切实加强教师培训,搞好校本教研,提升教师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能力和水平。

学校要继续支持教师积极参加出国留学网组织的培训及本镇的学科教研活动,落实对新课程理念与操作要求的理解。加强集体备课,做到在实践中改进,在反思中总结,在交流中提高。大力提倡课后反思,促进教学研究水平和教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学校应进一步完善校本教研制度,扎扎实实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更多的为教师提供形式多样的学习和观摩的机会,特别是在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方面,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加强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开展校本研究,要从小处入手,着眼于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共性问题,不走过场,真正把教研的过程作为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

3.开展学生读书活动。要充分发挥图书角作用,通过捐赠、交换、学校图书等多种渠道为学生提供阅读图书,制定读书活动实施方案,学校将进行学生征文、演讲等比赛活动,推动读书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4、举行学生作文比赛、双语讲故事比赛、书法比赛等活动。

高中新学期新课改课程计划范文五

新的学年开始了,我校在秉承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本学年将继续继往开来,开展教学工作。在之前一年的一个学期里,教学成绩取得了一些的进步,这是值得我们肯定的。为了继续保持好这种良好的学习成绩和氛围,我们必须要围绕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打造这学期的学校教学,使我们学校的良好成绩保持下去,特制订本学期的学校教学工作计划:

一、重视各学科研究,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抓好现代化教学设施的管理和使用。加强多媒体教室的管理和使用,发挥现代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2、语文学科要重视学生阅读、朗读、习作、写字这四个维度的指导和培养。阅读强调学生的个性培养,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激发学生课内阅读及课外阅读的兴趣,完成新课程标准规定的课外阅读量。朗读的培养既要有时间的保证更要有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为习作打下基础。作文的指导,一要讲究方法,二要重视训练,尽量让学生多练多写。

本学期,中高年级在完成教材规定的课外阅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二年级学生开始写一句话或一段话。对学生的作业都要认真批阅,优秀的文章及时投稿,每班每月至少一篇。写字教学要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学生写字一要规范,二要整洁。

3、数学学科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基本体现新课标的数学教学理念,即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及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加强英语的教学研究。任课教师要善于学习,善于研究。本学期注重学生口语表达、课文背诵、单词书写等方面的训练,作业也要注意绿色评语,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

二、加强学习,端正思想,抓教师队伍建设。

1、成立信息技术小组。利用信息技术小组建立校园素材库,为教师提供课程必要的素材资源。并推广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促进教师自身业务技能的发展。

2、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提高理论水平。利用每双周的业务学习时间为主,采用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确保学习时间、内容、组织形式和学习效果,及时了解教改动态、信息,开阔视野。建立以“尊重、民主、平等、合作”为特点的新型师生关系,与新思想接轨,与先进同行,确保教学研究的前瞻性。

3、开展“出精品课”的课堂教学教研活动,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拓展师生交往空间,通过师生互动,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等多种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并以此为载体抓好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即:每周学习一篇课改理论或有关学习资料;每单元写一篇反思;每学期上一节研讨课;每学期主持一次教研活动。

4、过学校搭设平台,给机会(加强专业指导)、搭台子(提供教学平台及参赛机会)、压担子(要求开设观摩课及撰写一定量的论文),促进教师迅速成长,达到以点带面,促整体教师队伍专业水平的提高。

5、积极推进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设,结合课题研究,学科教研活动,以教学现场为载体,以个人反思、自我对话、同伴互助、本土化专业引领为主要形式,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同时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课改实验“老教师”的作用,加强对新教师进行传、帮、带工作。

6、鼓励教师撰写教学案例、教学随笔,以案例研究为突破口,推动教师积累经验,提高理论素养,争取在各项教学活动评选中再创佳绩。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以适应课改发展的需要。加快英语、信息技术、综合类课程等师资的培养步伐。

三、健全制度,转变方式,让教科研走向校本。

1、根据学科特点,深入开展教研活动。教研活动坚持少而精,专题性,研训一体原则,既有教研课的观摩研讨,又有专题性的理论学习。每次活动都要事先定内容,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确保活动不走过场。教研组长要深入到教研活动中去,加强活动指导,活动结束后要认真记载好活动档案,每学期结束后写出学期教研工作总结。

2、制定校本教研制度,确保校本教研扎实进行。

(1)业务学习制度。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参加业务学习,认真做好学习笔记;每学期认真解读一部教育专著或教学刊物,写出读书心得。

(2)听课制度。要求每位教师积极参与各类听课活动,除教研部门组织的校级听课活动以外,教师之间应加强互相听课制度,取人之长、补已之短。要求一学期教师听课不少于9节。

(3)说课评课制度。凡由学校组织的全校性的教研观摩课和教研组的开课,都必须认真组织好说课评课活动,要求执教教师写出说课稿,听课教师要认真评课,认真做好活动记录,以备学期结束检查,并填写听课意见反馈表,及时与上课老师反馈交流。(听课意见反馈表要求实事求是,认真对待)

(4)新教师过关课制度。组建新教师结队子活动,指导教师深入到日常课堂中,听新教师上课情况,下课后及时给予指导。本学期,为新老师提供学习的机会,让新教师上一节公开学习汇报课,开展学科教研活动,以提高新教师的教学能力。

篇8:甘肃高中新课改

一、提高认识, 科学规划, 以课题研究为载体, 抓好省级样本校建设

样本校建设是甘肃省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一项重要举措, 对于深入研究全省高中课改的一般规律, 有针对性地推动课改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 甘肃省在全面评估、科学规划的基础上, 覆盖14个市州建立了50所样本校, 作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引领示范试点和辐射带动的窗口, 为有效解决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科学落实国家课程方案, 推动实验工作向纵深发展, 探索出一条立足甘肃实际, 具有甘肃特色, 低成本、高效益的高中课改推进模式, 为进一步推进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积累经验、提供指导。省课改办组织省内外专家在深入研讨和准确把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实验) 》、各学科《课程标准》和《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等政策指导性文件的基础上, 科学规划, 积极组织, 于2009年8月启动了“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专项课题研究项目”, 以课题研究为载体, 在50个省级样本校开展了涉及“办学特色”、“教学模式”、“学分制管理”、“综合实践活动”、“高效课堂建设”等14个方面为内容的样本校专项课题, 每校一题。专项课题的谋划、内容和模块的安排力求摆脱传统课题的单一模式, 突出了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使样本校的研究和实践探索, 为科学有效地推进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提供依据。

通过课题研究, 充分调动了样本校广大教育教师从事教育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促进了一线教师深入挖掘新课程教学的热情, 转变了学科教师观念, 也解决了一些新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探索出了一些具有推广价值的研究成果, 使样本校在新课程实验中真正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如兰州大学附属中学《技术领域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的研究课题以本体论、方法论、价值论的三维视角, 立足技术课程资源开发、技术课程校本化、系列化, 探索出了技术课程的“五阶段”教学模式、“范例”教学模式、“主体”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模式, 对全省通用技术课程的开展和提升起到了示范推进作用 ;平凉市一中《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以“多元智力理论”为出发点, 初步构建了“多元化”、“发展性”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操作性的实践评价范例和体系, 对指导全省开展科学有效的课堂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推广价值。样本校专项课题的实施, 使课改理念有效地转化为学校的行动实践, 基于问题的解决, 成为学校推进课改的有效载体, 不仅能有效促进样本校自身发展, 而且为其他学校提供案例和示范, 对省域内整体协调推进课改发挥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二、构建课题研究四级联动机制, 搭建研究成果交流扩散新平台

科学有效的科研机制是保证科研项目优质高效完成的重要保障, 也是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重要措施。甘肃省在课改样本校专项课题研究中, 建立了以省课改办主管, 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专业指导, 各市州和县区教育局与教科所 (教研室) 监督与落实, 各样本校具体实施的四级联动机制, 形成政府主导、教研促动、学校主动地良好格局。规划、管理、监督、指导和实践, 全过程分工明确、任务具体, 相互衔接, 为高效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组织保障。

四级联动的新课程实验与课题研究机制, 有效理顺了各级教育部门之间的关系, 既体现了省课改办作为全省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顶层设计和指导规划职能, 明确了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具体领导和落实的责任, 也充分发挥了各教研机构开展研究指导的积极性, 使样本校开展新课程实验专项课题研究工作有了可靠的机制保障。四级联动机制的构建, 从体制上实现了一条龙的衔接、点与面的结合, 做到了系统内通力协作、全员参与, 各部门各司其职、任务明确, 校际间互通有无、交流借鉴, 为全省科学高效推进新课程实验工作起到了重要保障和运行基础。

三、注重研究成果的应用与转化, 凸显借鉴吸收中的特色化融合

教育科研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制约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而研究成果作为研究的结晶、总结和提炼, 只有在应用和转化中体现其价值。在甘肃省课改办领导下, 各级教育部门和各普通高中都十分重视专项课题研究成果的应用与转化, 采取了一系列应用与转化的途径和措施, 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样本校既是新课程实验的实践基地, 也是课题研究的先行学校, 它们的经验和研究成果的示范引领需要良好的展示的平台和交流的空间。为此, 甘肃省课改办联合省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以及各市州、县区教育局、教科所 (教研室) 、各样本校搭建了省级、地区间、区域内等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研讨平台, 定期开展研究成果交流扩散活动, 通过召开课题评审鉴定研讨会、高中校长论坛、现场观摩研讨活动等形式, 从不同方面、用不同形式展示课题研究成果, 做到了全省集中汇报展示、先进经验推广扩散, 地区间互通有无、相互借鉴, 区域内做到校际合作、取长补短。同时省课改办还通过甘肃省课改办网站、甘肃省基础教育科研网和《甘肃高中课改通讯》等多种渠道和平台, 宣传典型经验、推介研究成果, 开辟专门栏目答疑解惑, 为研究成果交流扩散创建了动态化平台。这些平台的搭建和运行, 使样本校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到了最大限度, 使课题研究成果的扩散达到了速度快, 覆盖面广。

如嘉峪关一中的《普通高中科普实践、心理健康、奥林匹克三项特色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结合新课程实验要求和该校多年来实践经验与校本特色, 提出了立足学生全面发展、有效整合各种资源, 形成特色。临洮中学的《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校本课程研究 (心理健康、临洮史话、方言) 》, 结合地方实际, 将心理健康特色和富有地域特点的史话、方言有机整合, 使校本研究充满活力。各普通高中在学习借鉴样本校研究成果和典型经验的同时, 立足本地区、本学校实际, 整合原有的办学亮点, 将各自的办学理念、传统特色融入到新课程实验改革中去, 在研究成果的应用和转化中力求统一指导下的特色落实, 做到了学习借鉴不盲从、实验改革出特色, 凸显样本校品质, 为全省普通高中特色化建设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课题研究是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 以专项课题研究促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改革的推进, 成为甘肃深化课改的重要举措, 也是甘肃高中课改样本校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样本校专项课题的实施, 极大地调动了学校和广大教师投身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现了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 涌现出了一些批优秀科研成果, 进一步强化了样本校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有力地推进了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科学有效实施。

摘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 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 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延伸。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是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府行为,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我省在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过程中, 在样本校示范引领和带动中以样本校课题研究为抓手, 通过构建实验研究四级联动新机制, 搭建研究成果交流扩散新平台、注重研究成果的应用与转化, 凸显借鉴吸收中的特色化融合等途径和手段, 为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提供了实践经验, 为全省整体稳妥地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新课程实验,课题研究,成果扩散,样本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E B/O L].http://www.edu.cn/zong_he_870/20100719/t20100719_497964.shtml2010-07-19.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309/200412/4672.html2001-06-08.

[3]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实验) 、各学科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4]朱幕菊, 刘兼, 康长运.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这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5]甘肃省政府办公厅.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EB/OL].http://www.12edu.com/zhaokao/zk/ssxx/gs/201005/448300.shtml2010-05-06.

[6]甘肃省课改办.关于印发《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跟踪研究及专业指导工作方案 (试行) 》的通知[EB/OL].http://www.gsedu.cn/gaozjy/gansskcsy/tongz gg/2011/02/24/1298534769633.html2011-02-24.

上一篇:文化卫生行业开业庆典对联贺词下一篇: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西亚》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