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思写作的五大方法

2024-05-21

雅思写作的五大方法(通用12篇)

篇1:雅思写作的五大方法

合肥昂立英语雅思分享

雅思听力练习五大方法

为同学们整理了有关雅思听力练习的小窍门,这些小窍门是需要同学们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应用,加以深化。在考试中能够运用这些技巧,帮助提高雅思听力考试!

第一 听英语气象报告:英语气象报告的速度虽快,但词汇简单固定,内容单纯,重复的可能性大,而且在生活中随时都可以印证,是雅思听力入门的好教材。

第二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英语广播: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hina Radio International)每天早上7:00–8:00,中午11:00–12:00各有一小时的英语节目。英语标准流利,内容广泛,但词汇较简单,语速亦适中。

第三 录音带或听力材料的MP3锻炼听说能力:选择与自己能力相适应的听力材料,不要急于求成,以免产生受挫心理。先反复聆听内容,起先只要抓住梗概,多听几次后,对细节的了解便越来越多。听力较差的人,可先阅读课文,然后再集中精力领会每段每句的意思。这样练习有助于培养倾听时注意力的集中,使您的听力迅速进步。切记不要一边看书一边听磁带。

第四 加速听力的进步:听惯了语速放慢的英语,在与外国人的实际交往中,就很难适应,甚至听不懂他们用正常语速讲的英语。故意放慢语速时,通常会把一句中每个词都清楚的读出来,但在正常的会话中会出现很多同化(assimilation),减弱(reduction),连音(liaison)的现象。所以,听语速正常的英语对于听力和会话极为重要。

第五 和大家一起学习:英语是用来交流的语言,对很刻苦的同学来说,语气闭门造车,不如走出家门,到外界去和大家一起说英语,很多大学都有英语角,最著名的当属北大三角地了,除此之外,报个好的口语班也是不错的选择,可以让你体会到和大家一起学习的乐趣。说的基础是听得懂,所以大家在口语提高的同时听力自然而然的就变好了。

以上这五个练习雅思听力的小窍门都是从最简单的材料入手,逐渐的循序渐进,逐渐的贴近雅思听力的考试难度,进而达到练习的目的。大家在自己的练习过程中也是如此,这样才能让自己更好的坚持下来。

篇2:雅思写作的五大方法

听力和口语一样,是要天天练,天天听的,不然就很轻易“生锈”。听力真题不用太早全做完,建议留几套题到考前三个星期做,让你保持在一个最好的状态。

到考试那天也要听,可以早一点进入考场带上耳机试听录音,让自己在考前达到一个较好的状态。

篇3:浅谈中药炮制的五大方法

1 修治

1.1 纯净处理

采用挑、拣、簸、筛、刮、刷等方法, 去掉灰屑、杂质及非药用部分, 使药物清洁纯净。如捡去合欢花中的枝、叶, 刷除枇杷叶、石韦叶背面的绒毛, 刮去厚朴、肉桂的粗皮等。

1.2 粉碎处理

采用捣、碾、镑、挫等方法, 使药物粉碎, 以符合制剂和其他炮制法的要求。如龙骨捣碎便于煎煮;川贝母捣粉便于吞服;羚羊角镑成薄片, 或挫成粉末等。

1.3 切制处理

采用切、铡的方法, 把药物切制成一定的规格, 便于进行其他炮制, 也利于干燥、贮藏和调剂时称量。根据药材的性质和医疗需要, 切片有很多规格, 如天麻、槟榔宜切薄片, 泽泻、白术宜切厚片, 黄芪、鸡血藤宜切斜片, 桑白皮、枇杷叶宜切丝, 白茅根、麻黄宜铡成段, 茯苓、葛根宜切块等。

2 水制

用水或其他液体辅料处理药物的方法。水制的目的主要是清洁、软化药材以便于切制和调整药性。

2.1 洗:

将药材放入清水中, 快速洗涤, 除去上浮杂物及下沉脏物, 及时捞出晒干备用。除少数易溶, 或不易干燥的花、叶、果及肉类药材外, 大多需淘洗。

2.2 淋:

将不宜浸泡的药材, 用少量清水浇洒喷淋, 使其清洁和软化。

2.3 泡:

将质地坚硬的药材, 在保证其药效的原则下, 放入水中浸泡一段时间, 使其变软。

2.4 润:

又称闷或伏。根据药材质地的软硬, 加工时的气温、工具, 用淋润、洗润、泡润、晾润、浸润、盖润、伏润、露润、包润、复润、双润等多种方法, 使清水或其他液体辅料徐徐入内, 在不损失或少损失药效的前提下, 使药材软化, 便于切制饮片, 如淋润荆芥, 泡润槟榔, 酒洗润当归, 姜汁浸润厚朴, 伏润天麻, 盖润大黄等。

2.5 漂:

将药物置宽水或长流水中浸渍一段时间, 并反复换水, 以去掉腥味、盐分及毒性成分的方法。如紫河车漂去腥味等。

2.6 水飞:

系借药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质分取药材极细粉末的方法。将不溶于水的药材粉碎后置乳钵或碾槽内加水共研, 大量生产则用球磨机研磨, 再加入多量的水, 搅拌, 较粗的粉粒则下沉, 细粗混悬于水中, 倾出, 粗粒再飞研, 倾出的混悬及沉淀后, 分出, 干燥即成极细粉末。此法所制粉末既细, 又减少了研磨中粉末的飞扬损失。常用于矿物类、贝甲类药物的制粉。

3 火制

用火加热处理药物的方法, 是使用最为广泛的炮制方法。

3.1 炒:

炒有炒黄、炒焦、炒炭等程度不同的清炒法。用文火炒至药物表面微黄称炒黄;用武火炒至药材表面焦黄或焦褐色, 内部颜色加深, 并有焦香气者称炒焦;用武火炒至药材表面焦黑, 部分炭化, 内部焦黄, 但仍保留有药材固有气味 (即存性) 者称炒炭。炒黄、炒焦使药物易于粉碎加工, 并缓和药性。种子类药物炒后则煎煮时有效成分易于溶出。炒炭能缓和药物的烈性、副作用, 或增强其收敛止血的功效。除清炒法外, 还可拌固体辅料如土、麸、米炒, 可减少药物的刺激性, 增强疗效, 如土炒白术麸炒积壳、米炒斑蝥等。与砂或滑石、蛤粉同炒的方法习称烫, 药物受热均匀酥脆, 易于煎出有效成分或便于服用。

3.2 炙:

是将药材与液体辅料拌炒, 使辅料逐渐渗入药材内部的炮制法。通常使用的液体辅料有蜜、酒、醋、姜汁、盐水、童便等。炙可以改变药性, 增强疗效或减少副作用。

3.3 煅:

将药材用猛火直接或间接煅烧, 使质地松脆, 易于粉碎, 充分发挥疗效。其中直接放炉火上或容器内而不密闭加热者, 称为明煅, 此法多用于矿物药或动物甲壳类药。将药材置于密闭容器内加热煅烧者, 称为密闭或焖煅法。适用于质地轻松、可炭化的药材, 如煅血余炭。

3.4 煨:

将药材包裹于湿面粉、湿纸中, 放入热火灰中加热, 或用草纸与饮片隔层分放加热的方法, 称为煨法。其中以面糊包裹者, 称为面裹煨;以湿草纸包裹者, 称纸裹煨, 以草纸分层隔开者, 称隔纸煨;将药材直接埋入火灰中, 使其高热发泡者, 称为直接煨。

3.5 烘焙:

将药材用微火加热, 使之干燥的方法叫烘焙。

4 水火共制

常见的水火共制包括蒸、煮、掸、淬等。

4.1 煮:

是用清水或液体辅料与药物共同加热的方法。

4.2 蒸:

是利用水蒸气或隔水加热药物的方法。不加辅料者, 称为清蒸;加辅料者, 称为辅料蒸。加热的时间视炮制的目的而定, 如改变药物性味功效者, 宜久蒸或反复蒸晒, 如蒸制熟地、何首乌;为使药材软化, 以便于切制者, 以变软透心为度, 如蒸茯苓、厚朴;为便于干燥或杀死虫卵, 以利于保存者, 加热蒸至“园气”, 即可取出晒干, 如蒸银杏。

4.3 掸:

是将药物快速放入沸水中短暂潦过, 立即取出的方法。常用于种子类药物的去皮和肉质多汁药物的干燥处理, 如掸杏仁、桃仁以去皮, 掸马齿苑、天门冬以便于晒干保存。

4.4 淬:

是将药物锻烧红后, 迅速投入冷水或液体辅料中, 使其酥脆的方法。淬后不仅易于粉碎, 且辅料被其吸收, 可发挥预期疗效。

5 其他制法

5.1 制霜:

种子类药材压榨去油或矿物药材重结晶后的制品, 称为霜。其相应的炮制方法称为制霜。前者如巴豆霜, 后者如西瓜霜。

5.2 发酵:

将药材与辅料拌和, 置一定的湿度和温度下, 利用霉菌使其发泡、生霉, 并改变原药的药性, 以生产新药的方法, 称为发酵。

5.3 发芽:

将具有发芽能力的种子药材用水浸泡后, 经常保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 使其萌发幼芽, 称为发芽。

参考文献

[1]刘汉清.中药炮制学[M].中国科技出版社.2000, 189

篇4:五大方法寻回初夜的激情

方法一:

了解你的身体。有的时候,我们之所以感到两性交融味同嚼蜡,是因为缺乏两性之间的亲密接触,性前戏做得不充分,或是你对自己的身体缺乏了解,对自身的性敏感带与感受力不了解,无法对伴侣说出你的性需求,以致当实际操作时很难达到令自己满意的感官愉悦程度。

方法二:

了解自己的性感受周期。一般来说,人体内荷尔蒙的分泌会影响性欲。人体内的春情荷尔蒙、黄体激素、睾丸激素的分泌异常偏低会降低性欲,造成子宫收缩异常,甚至改变对高潮的感受力。月经不规则、骨盆腔病痛会妨碍高潮,女性进入更年期之初也会因为内分泌失调而影响性欲。大脑内的不同化学物质也会影响性交时的满足感,很多时候,镇静剂、治过敏症的抗组织胺剂都可能减弱性欲和降低性能力。

方法三:

适当的性幻想可以增加你的性感受力。在两性生活中,浪漫的性幻想是创造完美性生活的最有效的武器。如果做爱时你的精神无法集中,脑海中充满了日常生活柴米油盐的琐事,那么无论如何你也无法让自己享受到高潮带来的愉悦快感。正确的方法是:在做爱前,首先要深呼吸,将注意力集中在自身和眼前的时刻,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对方的气息已浸透你的全身,淌过你的每一寸肌肤,全身心地感受对方的指尖与你的肌肤令人消魂的触感。上床前不妨洗个温水澡,按摩双脚,让自己放松,同时将自己想象成一个最热情的人,一个即将与自己的爱人共赴爱的盛宴的人。

方法四:

全身心地投入,才能让自己充满对激情的渴望。有专家认为,男性只要通过感官刺激就可以达到高潮,而女性却要借助身体、情绪、气氛等多方面的刺激才能感到欢愉,只有全身心投入并充满激情,才有可能获得美妙的性爱感受。声音和肢体语言是最直接有效的性爱交流方法。聪明的女人会在赞美对方的同时,巧妙地向对方传达她的性需求与快感,传达她的渴望。所以,床第之间,你需要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身体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充分交流彼此的渴望。

方法五:

让自己摆脱心理的阴影。有些女性因为受过性伤害而怕过性生活。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因为以前的感情和性爱挫折曾在心理上留下阴影而逃避性生活、否定自己对性爱的需求,将会生活在性恐惧的阴影下无法自拔。从科学的角度讲,性压抑可以暂时平衡忧虑,却无法彻底根除自己的心理阴影。正确的方法是:你必须正视自己,打开心结,充分调整自己,相信因感情产生的性爱是美好的,试着让自己从心理阴影中走出,慢慢地接受正常的性生活,从而让自己变成一个正常享受性快感的女人。

篇5:中考:作文写作的五大要素

从近几年全国各省市的中考作文试题来看,作文写作种类繁多,主要有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等。要想在中考作文中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熟悉各类作文的写作技巧,综观历年全国各地的中考满分作文就会发现,优秀作文一般都具备以下五个要素。只要你掌握了它们,就拥有了冲刺满分作文的能力:

1.审题精准。

2.立意独到。

3.形式新颖。

4.语言优美。

5.首尾精彩。

一、新课标的要求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写作目的和对象。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象和想象,丰富所要表达的内容。

5.写记叙文,要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要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要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体裁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总之,熟悉“新课标”的作文要求,做到仔细审题,明确方向,选取合适的角度切入点,以“我”的生活为源泉,拟定新颖的题目,用自己熟悉的语言风格去抒写自己的感情,一定会写出精彩的文章。二、预计浙江省中考作文具有以下走势

1.命题形式仍以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为主,选题作文进一步增加,材料作文出现扩张趋势,已有多地市出现材料作文。

2.命题突出生活性,回归日常主题。日常生活中蕴藏着生命最奇绝的波澜,人生的千姿百态都在日常时光里;困惑、迷惘、坚忍、刚强,都在日常生活中点滴汇聚。对生活的感悟,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所以,这样的作文很能反映考生对生活的认识和思考。

3.关注自我、关注社会的主流。从近几年的中考作文来看,命题重视个性,关注社会。这将是20中考作文的一个重要趋势。中考命题一方面会关注自我,另一方面要引导考生关注社会、时代,尤其要注意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对于自己,要善于反思,善于总结,注意个人学习、生活、成长方面的主要问题;对于社会,要把握当下出现的新问题、新变化,关注时政要闻和热点问题。

4.诚实真挚和健康向上是作文试题的思想基调。作文要求表达真挚的情感和积极向上的主题,这既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考试说明对中考作文的要求,同时也是近几年来中考作文试题所蕴含的思想基调。这种基调,是中考作文命题始终坚持的一个基本方向。预计年中考作文同样会坚持这种基调,即要求考生在作文中表达健康、积极的思想情感。在材料的选取上,仍然会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从自己熟悉的或亲身经历的生活中选材,融入诚实、守信、宽容的心理,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5.对感悟能力的考查将是作文命题的主要着力点。培养学生独特的感悟能力是新课标反复强调的内容,也是中考作文命题的考查重点。这里所说的感悟并非限于一般意义上的理解分析,更重要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个性化的思考。感悟能力强,便能积极面对生活、感悟生活、体验人生,还能提升作文的水平和层次,书写出真性情。从近三年的中考作文命题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地区都不约而同地关注了考生的生活感受和情感体验,只不过有的对此提出了明确要求,有的虽没有明确提出却是按照这一方向设计的,凸显了对考生感悟能力的重视。

6.人文关怀、人格精神将是试题要求的情感主旋律。人文关怀、人格精神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与国家“以人为本”的大政方针和新课标精神是一致的。综观近三年的中考作文试题,可以发现其中已融入自强不息、坚忍不拔、求实创新、积极进取、与时俱进等优良的人格精神,这也是作文命题贴近时代精神的体现,而且这种命题具有中国特色,已被社会(包括教师、考生、家长)所认同、接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成为中考作文的“共通点”。

7.在内容指向上,将会集中在生活情感类、自我成长类、校园青春类等话题上。名题精析

原题回放

请以“也是一堂语文课”为题,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2)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考题解析

本题没有提示语,是一个“裸题”,这样,能营造一个更为宽松的写作空间,有利于学生发挥特长、张扬个性。

“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此题彰显了“大语文观”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辩证多元地看待语文学习,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题目,具有较强的价值导向。

要写好本篇作文,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审题。首先,“也”是本题的题眼,应细细品读,“也”意味着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普通的语文课。它有两个维度:一是生活中的语文课,即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等,只要具有一定的语文学习价值都可以当成语文课;二是“语文课”,但这堂语文课必须要体现出与常规的语文课的不同。其次,这是“语文课”而不是其他课,一定要写出语文的特点,如获得了语文知识,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等语文素养方面的内容。另外,“一堂”也不能忽视,应体现出阶段性的过程,如:一次阅读,一段经历,一组镜头,一番观察等。

2.打开思路。在准确审题之后,不要匆忙下笔,还应该放飞思维,打开思路,如“生活中的语文课”,可以写背起行囊寻觅春天的踪迹;手不释卷,与诸子百家争鸣;走上街头,采集民风民俗;登山游玩,体悟语文知识;等等。再如“独特的语文课”,评议课堂上,大家各抒己见,互相辩论;老师别出心裁,出人意料;等等,从中选择你最熟悉的一点行文即可。

3.学会扣题。本题写作容易出现“生硬点题”的现象,行文结束了,只在结尾加上一句:这也是一堂语文课。点题应力求自然、妥帖,可以开头点示、中间提及,结尾呼应,也可以由此及彼,对比突出。

佳作赏析

也是一堂语文课

南京一考生

在人生旅途中,我也曾经历了无数次的评议课,但最让我难忘的却是那一堂……

苍穹的雨,一丝一丝地飘着,在微风中像满天飞舞的细沙。

只有我和他,慢慢地走在路上。我和他手里都有一把雨伞,可是谁也没有打开,任雨肆意地打在脸上,或许那样,我的心里会舒服一点。

[中考必备:作文写作的五大要素]

篇6:求职信写作常见的五大死穴

1、务必确保简历中包含有一份求职信。

很多求职者似乎都存在这样的观念,既然求职信属于可选项目,因而选择忽略掉就不是什么大问题。在某些所谓的潮流型新求职建议中,我甚至还发现了宣称求职信已 经过时,正确做法应该是仅仅提交一份简历的观点。这真是千错万错不能再错的情况!对于求职者来说,求职信是利用自己的语言告诉招聘经理为什么应当得到这次 机会来证明自己所具备能力以及热情的最佳选择。如果简历中没有包含求职信的话,招聘经理就需要去浏览具体内容,这将耗费掉不少时间来找出符合应聘者技能以 及经验情况的相关岗位。此外,如果先前所在公司或者行业与现在申请的公司岗位关联不大的话,应聘者者还需要利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具体解释说明。换句话说: 如果应聘者没有提供给我(招聘经理)一封求职信的话,简历就几乎可以肯定会直接进入到回收站中。

2、绝对不要流露出自高自大的态度。

具体到求职信的内容来说,所反映的重点应当是简历正文中不容易体现出来的个性特征。无论应聘者具备何等高超的技术,才华多么横溢,在被录用之后就要与老员工 一起共同工作。因此,双方之间是否能够共同合作就变得为非常重要的关键问题。实际上,为确保原先的老员工对于新应聘者不存在抵触情绪,很多公司都会确保他 们在录用决定中拥有一定的发言权。因此,应聘者绝对不应将求职信(正如我在最近经常看到的)变成自高自大的公开吹嘘或者针对先前所在公司的愤怒声讨,而是 需要将关注重点放在与工作相关的具体技能介绍上。举例来说,不要使用如下所示的愚蠢说法,“在公司给定的任何岗位上,我都可以表现得非常出色”。正确的做 法应该是放松自然一点,除非应聘者真的属于自高自大的类型,而这就意味着保持低调态度和缓。

3、不要漫无目的无视资格限制针对所有岗位都投递简历。

尽管这应该属于基本常识,但最近一段时间我依然经常遇到没有任何相关经验的求职者申请资深级别出版岗位的案例。举例来说,有名求职者申请的职位是我公司的资 深深撰稿人,但在求职信中,他仅仅注明了售货员以及呼叫中心话务员方面的经验。我明白,这种做法变得越来越普遍的根本原因是导致的最坏结果不过是没有能够 获得那份工作,此外也不会产生什么大的负面影响,但大家一定要记住发送这些毫无意义的简历也需要耗费时间的。因此,对于求职者来说,还是应当将关注重点放 在自己了解并却拥有相关资格的岗位上,并且一定要对求职信中的角色描述进行相应的调整。毕竟,如果我招聘的是一名撰稿人的话,就不会希望在求职信中看到有 盘点冰淇淋三明治之类经验的说明。

4、确保语法方面一定不会出现问题。

对于求职者来说,不应当求急求快匆忙发送求职信。在这里,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对具体内容的语法以及拼写情况进行认真而全面的检查。是的,这么做是非常有必要 的。包含的实际意义极为重大。此外,惊叹号也属于应当尽力避免使用的项目。我不知道其它人是怎么想的,但自己只要在求职信中看到一个惊叹号的话(“我非常 渴望得到这份工作!”),对于求职者的实际印象就会下降一个等级。如果我在一封求职信中看到两个或两个以上惊叹号的话,这位应聘者获得面试机会的可能性就 基本趋向于零了。

5、对于所申请岗位进行认真复核。

篇7:留学信写作五大原则

一般来讲,美国大学要求申请人提交三封推荐信,很多申请人在准备推荐信的时候,对推荐人的选择问题显得很迷茫,不知道该选什么样的人作为推荐人。对于推荐人的选择,笔者认为,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选择真正了解自己的推荐人。

如果我们试图通过他人来了解一个人的话,那么对这个越熟悉的人的话就越可信。同理,推荐信的作者只有在对申请人十分了解的前提下,才能对申请人做出合理客观的评价。很多申请人想当然的认为找名气越大的人做推荐人,推荐信的价值越高。试想,如果他和你不熟悉,那这封推荐信该怎么写呢?推荐人与被推荐人之间缺乏可信、可靠并且有说服力的关系,这样的推荐信写出来一看就知道是假的。因此,选择推荐人的第一要点就是你的推荐人一定要非常了解你,或者数你如何向录取委员会正名你的推荐人十分了解你。一般来说,与你接触时间越多的人越了解你最多。所以说,与其注重推荐人的头衔地位,不如认真的选择与你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人,一个有力的签名并不能弥补内容上的冷漠和逻辑上的.缺陷。

2、推荐人的身份背景是否与你所需要的相吻合。

录取委员会想通过推荐信了解到申请人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性格特点等,

所以,推荐人的背景一定要与申请人所申请的专业领域相关,与申请所需要的条件息息相关。如果一所学校希望看到申请人出众的学习能力,那么你实习单位的领导的推荐信就会逊色于授课老师的推荐信;一所学校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的话,你的实验课老师的推荐信就会比授课教授的推荐信有力。所以,选择身份合适的推荐人,十分重要。

3、推荐人的选择要注重多方面,不要重复选择同一类型的推荐人。

要知道,美国大学注重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之所以要申请人提交三封推荐信,也是为了能从多方面了解申请人的情况。所以,这个时候,在选择推荐人时要注意选择那些能突出你多方面能力的人。比如,选授课教授写推荐信来反映出自己的学习能力;选实验老师来突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等。而不要三封推荐信都选择让授课老师写,都证明你的学习能力。

4、推荐人是否愿意推荐以及推荐人的时间安排问题。

找到的推荐人最好愿意给你写推荐信,尤其推荐人是外国人的时候。只有推荐人非常愿意推荐你的时候,他才可能会认真挖掘你的亮点,这样的推荐信的作用可能会大一些。此外,推荐人是否有足够时间给你写推荐信或者网上提交推荐信表格,也是必须考虑到因素。有的老师非常忙,找他写推荐信的人也多,不要因此而耽误了推荐信表格的提交。

篇8:解题方法多样化的五大好处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要全面发展, 而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是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数学教学解题方法多样化正好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参与机会。例如, 在“两位数乘两位数”这节课中, 计算25×16, 教师可以请每个学生想出尽可能多的计算方法, 学生可能会给出这样一些计算结果:

25×4×4=100×4=400

25×2×8=50×8=400

25×8×2=200×2=400

……

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 发现自己的解题思路都是正确的, 而且有一些是别人没有想到的, 这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成就感, 这种成就感会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 他们会渴望做更多类似于这样的题目。这样的参与具有极大的主动性, 使学生的能力在这样的参与活动中得到提高和发展。

二、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不同的学生常常会想到不同的解题策略, 这种不同是由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知识水平的不同造成的。正是由于这种差异, 为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例如, 在教学9+8时,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以下几种方法来计算:

9+8=17, 9+8=10+8-1=17, 9+8=9+1+7=17, 9+8=5+4+5+3=17, 9+8=7+ (2+8) =17……

这样的教法让学生在小组和班级交流中有话可说, 学生不再是一个模仿者, 也不再依赖教师, 而是独立的探索者和求知者。这样教学, 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 为师生之间搭建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

三、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 激发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德纳曾指出:“每一个人都具有多种智慧, 其差异之一, 仅仅是某人这一方面的智慧占优势, 某人那一方面的智慧占优势。差异之二是某些智慧已被人显示, 某些智慧还没有被显示。”在教学中, 鼓励学生运用多样化的方法进行计算, 就可以使每个学生的智慧得以显示, 每个学生的潜能得以发挥。

例如, 六年级数学中有这样一道应用题:六 (二) 班有学生45人, 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4:5, 女生比男生少几人?教师鼓励学生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来解题,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最后归纳总结出以下十几种解题方法:

用算术方法解:

1.45÷ (4+5) =5 (人) , 5×5-5×4=5 (人)

2.45÷ (4+5) (5-4) =45÷9×1=5 (人)

3.4+5=9, 45×5/9-45×4/9=5 (人)

……

用方程方法解:

3.设每份为x, 那么男生人数为5x, 女生人数为4x,

……

四、有利于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 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传统的教育模式是教师“教”, 学生“学”, 而素质教育要求要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主体性越突出, 独立探索的机会就越多, 创造机会也就越多。在数学教学中, 鼓励解题方法多样化, 学生的活动是开放的,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这样的学习可以使他们的主体地位得到保障, 更有利于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灵感

篇9:突破化学计算的五大思维方法

一、“差量法”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妙用

1.“差量法”思维要求

(1)所谓“差量”就是指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某种物理量之和(始态量)与同一状态下生成物的相同物理量之和(终态量)的差,这种物理量可以是质量、物质的量、气体体积、气体压强、反应过程中的热效应等。

(2)计算依据: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与差量成正比。

(3)解题关键:一是明确产生差量的原因,并能根据方程式求出理论上的差值(理论差量)。二是结合题中的条件求出或表示出实际的差值(实际差量)。

2.示例应用解析

例116 mL由NO与NH3组成的混合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于400℃左右可发生反应:6NO+4NH3催化剂高温5N2+6H2O(g),达到平衡时在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变为17.5 mL,则原混合气体中NO与NH3的物质的量之比有四种情况:①5∶3、②3∶2、③4∶3、④9∶7。下列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由于已知反应前后气体的总体积,故可用差量法直接求解。

6NO+4NH3催化剂高温5N2+6H2O(g)ΔV(气体的体积差)

6 mL4 mL5 mL 6 mL1 mL(理论差量)

9 mL6mL1.5 mL(参加反应)

由此知共消耗15 mL气体,还剩余1 mL气体,假设剩余的气体全部是NO,则V(NO)∶V(NH3)=(9 mL+1 mL)∶6 mL=5∶3,假设剩余的气体全部是NH3,则V(NO)∶V(NH3)=9 mL∶(6 mL+1 mL)=9∶7,但因反应是可逆反应,剩余气体实际上是NO、NH3的混合气体,故V(NO)∶V(NH3)介于5∶3与9∶7之间,对照所给的数据知3∶2与4∶3在此区间内。答案C

应用1一定质量的碳和8 g氧气在密闭容器中于高温下反应,恢复到原来的温度,测得容器内的压强变为原来的1.4倍,则参加反应的碳的质量为 ( )。

A.2.4 g B.4.2 g C.6 g D.无法确定

解析 由化学方程式: C+O2高温CO2和2C+O2高温2CO可知,当产物全部是CO2时,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温度和体积不变时气体的压强不变;当产物全部是CO时,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大1倍,温度和体积不变时压强增大1倍,现在气体压强变为原来的1.4倍,故产物既有CO2,又有CO。n(O2)=8 g32 g·mol-1=0.25 mol,由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气体压强变为原来的1.4倍,气体的物质的量变为原来的1.4倍,即Δn(气体增量)=0.25 mol×(1.4-1)=0.1 mol。

2C+O2高温2COΔn(气体增量)

1 mol2 mol1 mol(气体理论增量)

0.1 mol(气体实际增量)

则生成CO消耗0.1 mol O2,消耗碳0.2mol。生成CO2消耗0.15 mol O2消耗碳0.15 mol。

C+O2高温CO2

故n(C)=0.2 mol+0.15 mol=0.35 mol,

m(C)=0.35 mol×12 g·mol-1=4.2 g

答案B

应用2为了检验某含有NaHCO3杂质的Na2CO3样品的纯度,现将w1 g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w2 g,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 )。

A.84w2-53w131w1B.84(w2-w2)31w1

C.73w2-42w131w1D.115w2-84w131w1

(请根据上面的示例解析自主解决。答案A)

3.归纳总结

解题的基本步骤

(1)找出引起差量的物质,表示出理论差量及相应反应物、生成物对应的物理量,要注意不同物质的物理量及单位间的对应关系;

(2)表示出实际差量并写在相应位置,注意应将理论差值与实际差值写在方程式最右侧,且单位必须一致;

(3)根据比例关系建立方程式并求出结果。

二、解答连续反应类计算题的捷径——“关系式法”

1.“关系式法”思维要求

多步连续反应计算的特征是多个反应连续发生,起始物与目标物之间存在一定的定量关系。解题时应先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依据方程式找出连续反应的过程中不同反应步骤之间反应物、生成物物质的量的关系,最后确定已知物和目标产物之间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列出计算式求解,从而简化运算过程。

2.示例应用解析

例2某实验小组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先称取w g石灰石样品,加入过量的浓度为6 mol·L-1的盐酸,使样品完全溶解,加热煮沸后,除去溶解的CO2。再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草酸铵[(NH4)2C2O4]溶液后,慢慢加入氨水降低溶液的酸度,则析出草酸钙沉淀:C2O2-4+Ca2+CaC2O4↓。过滤出CaC2O4后,用稀H2SO4溶解:CaC2O4+H2SO4H2C2O4+CaSO4, 再用蒸馏水稀释溶液至V0 mL,取出V1 mL,用a mol·L-1的酸性KMnO4溶液进行滴定,此时发生反应: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若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a mol·L-1的酸性KMnO4溶液V2mL,则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 )。

A.25aV0V2wV1%B.25aV1V2wV0

C.25aV1V0wV2D.25aV2w%

解析本题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有CaCO3+2HClCaCl2+H2O+CO2↑

C2O2-4+Ca2+CaC2O4↓

CaC2O4+H2SO4H2C2O4+CaSO4

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

由此得出相应的关系式:

5CaCO3~5Ca2+~5CaC2O4~5H2C2O4~2MnO-4

5 mol2 mol

n(CaCO3)a mol·L-1×V2×10-3 L

解得:n(CaCO3)=2.5aV2×10-3mol

则样品中

w(CaCO3)=2.5aV2×10-3×V0V1mol×100 g·mol-1w g×100%=25aV0V2wV1%。答案:A

应用3取一根镁条置于坩埚内点燃,得到氧化镁和氮化镁混合物的总质量为0.470 g。冷却后加入足量水,将反应产物加热蒸干并灼烧,得到的氧化镁质量为0.486 g。

(1)氮化镁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燃烧所得混合物中氮化镁的质量分数为。

解析(1)由题意知化学方程式为

Mg3N2+6H2O3Mg(OH)2+2NH3↑

(2)根据镁原子守恒,可得关系式:

Mg3N2~3MgOΔm

100 g120 g20 g

m(Mg3N2)0.486 g-0.470 g=0.016 g

则m(Mg3N2)=0.016 g×10020=0.08 g, 则所得混合物中氮化镁的质量分数为:

0.08 g0.470 g×100%≈17%

答案(1)Mg3N2+6H2O3Mg(OH)2+2NH3↑(2)17%

应用45.85 g NaCl固体与足量浓H2SO4和MnO2共热,逸出的气体又与过量H2发生爆炸反应,将爆炸后的气体溶于一定量水后再与足量锌作用,计算可得H2体积(标准状况)。答案1.12L)

3.归纳总结

解题关键:应用有关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或某原子守恒规律找出物质变化过程中已知量与待求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即找准关系式)。当然有关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必须写正确,否则关系式中的数量关系就会出现错误。

三、有关混合物类计算的“简化高手”——平均值法

1.“平均值法”的思维方法

所谓“平均值法”就是一种将数学平均原理应用于化学计算中的一种解题方法。它所依据的数学原理是:两个数Mr1和Mr2(Mr1大于Mr2)的算术平均值Mr一定介于两者之间。所以,只要求出平均值Mr,就可以判断Mr1和Mr2的取值范围,或根据M1和M2确定M的取值范围,再结合题给条件即可迅速求出正确答案。常见的平均值有:平均相对原子质量、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平均浓度、平均含量、平均摩尔质量、分子(物质)平均组成等。

2.示例应用解析

例3可能混有下列两种杂质的硫酸铵样品13.2 g,与过量NaOH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收集到标准状况下4.3 L气体,则样品中不可能混入的杂质是( )。

A.NH4HCO3NH4NO3

B.(NH4)2CO3NH4Cl

C.NH4ClNH4HCO3

D.NH4ClNH4NO3

解析13.2 g纯净的(NH4)2SO4与过量NaOH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时最多能生成标准状况下4.48 L气体,实际生成气体的体积为4.3 L<4.48 L,故杂质中能转化为NH3的氮元素含量低于(NH4)2SO4中的氮元素含量。(NH4)2SO4中的氮元素含量为14/66,NH4HCO3中的氮元素含量为14/79,NH4NO3中能转化为NH3的氮元素含量为14/80(注意NO-3中的氮元素不能转化为NH3),(NH4)2CO3中的氮元素含量为14/48,NH4Cl中的氮元素含量为14/53.5。B项中两种物质中的氮元素含量均比硫酸铵中的高,C、D两项中两种物质的氮元素含量一种比硫酸铵中的高,一种比硫酸铵中的低,A项中两种物质的氮元素含量均比硫酸铵的低,依平均值原理知,样品中不可能混入的杂质是(NH4)2CO3、NH4Cl。 答案B

应用5现有80 mL 0.2 mol·L-1的KOH溶液,将其和40 mL 0.5 mol·L-1的KOH溶液混合,(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不等于两溶液的体积之和),则所得混合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可能为( )。

A.0.3 mol·L-1B.0.35 mol·L-1

C.0.7 mol·L-1D.0.4 mol·L-1

解析两种KOH溶液的平均物质的量浓度为0.2+0.52=0.35 mol·L-1,而题中的低浓度的KOH所占体积大,故混合溶液的浓度会偏向0.2 mol·L-1,而小于0.35 mol·L-1。

答案 A

应用6把含有某一种氯化物杂质的MgCl2粉末95 g溶于水后,与足量AgNO3溶液反应,测得生成的AgCl 300 g,则该MgCl2中的杂质可能是( )。

A.NaClB.AlCl3C.KClD.CaCl2

答案B

3.归纳总结

平均值规律的两大应用

(1)介于关系:即平均值介于组分值之间(或介于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且可能与中间某一组分的值相等),即n(A)>n>n(B)[设n(B)

(2)趋向关系:平均值越接近某组分值,此组分在混合物中的含量越大。

四、终态分析法

1.“终态分析法”的思维方法

终态分析法是利用逆向思维方式,以与待求量相关的物质(离子、分子或原子)在终态的存在形式为解题的切入点,找出已知量与待求量之间的关系,不考虑中间变化过程的一种快捷有效的解题方法。

在一些多步反应或多种混合物的计算中,由于涉及到的反应繁多、数据不一或变化过程复杂,解题时如果逐一去分析这些反应或过程,按步就班的进行计算,往往会纠缠不清,导致思维混乱,不但费时费力,而且极易出错,甚至无法解答。但如果我们淡化中间过程,关注最终组成,利用守恒关系进行整体分析,就会简化思维。

2.示例应用解析

例4向一定量Fe、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250 mL 2 mol·L-1的HNO3溶液,反应完成后生成1.12 L NO(标准状况),再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1 mol·L-1 NaOH溶液,要使铁元素完全沉淀下来,所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最少是( )。

A.450 mL B.500 mL

C.400 mL D.不能确定

分析此题涉及多个反应,若全部写出化学方程式来计算显得十分繁琐,要使铁元素完全沉淀,但不能确定铁元素最终以Fe(OH)2或Fe(OH)3哪种形式存在,HNO3是否过量也不能确定,因而顺向求解比较困难。若忽略中间反应过程,运用终态分析法寻求守恒关系,即可迅速求解。

解析要使铁元素恰好完全沉淀,最后溶液必为NaNO3溶液,由原子守恒有n(NaOH)=n(NO-3)=n(HNO3)-n(NO),即0.25 L×2 mol·L-1-1.12 L22.4 L·mol-1=V(NaOH)×1 mol·L-1,所以V(NaOH)=0.45L=450 mL。

答案 A

应用7把a g铁铝合金粉末溶于足量盐酸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出沉淀,经洗涤、干燥、灼烧得到红棕色粉末的质量仍为a g,则原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

A.70% B.52.4% C.47.6%D.30%

解析把铁铝合金粉末溶于足量盐酸中,生成了Al3+和Fe2+,再加入过量NaOH溶液,Al3+转化为AlO-2留在溶液中;Fe2+生成Fe(OH)2沉淀。过滤后对沉淀进行灼烧得到红棕色粉末为被氧化和分解生成的Fe2O3。在此过程中涉及反应多且无具体数据,按常规方法计算容易出错。根据始态合金与终态Fe2O3的质量相等,而铁原子在整个反应过程中守恒,所以合金中铝的质量等于Fe2O3中氧的质量,则w(Fe)=112160×100%=70%,选A。

应用8有一在空气中暴露过的KOH固体,经分析知其含水2.8%,含K2CO3 37.3%,其余为KOH。现取1 g样品加入到25 mL 2 mol·L-1的盐酸中,多余盐酸用1.0 mol·L-1 KOH溶液33.9 mL恰好完全中和,蒸发中和后溶液可得到固体( )。

A.1 gB.3.725 gC.0.797 gD.2.836 g

(请同学们学习后自主解题。 答案B)

3.归纳总结

“终态分析法”是一种整体思维方法,可以概括为“抓住反应本质,巧妙跨越中态,借助守恒关系,利用终态列式”。因只考虑始态和终态,从而可大大简化解题过程,提高解题效率。

五、极限思维的妙用——“极值法”

1.“极值法”的思维方法

“极值法”是采用极限思维方式解决一些模糊问题的解题技巧。它是将题目假设为问题的两个极端,然后依据有关化学知识确定所需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值,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求得正确结论。

“极值法”可以将某些复杂的难以分析清楚的化学问题假设为极值问题,使解题过程简洁,解题思路清晰,把问题化繁为简,由难变易,从而提高解题速率。

2.示例应用解析

例5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2(g)+3Y2(g)2Z(g),X2、Y2和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2 mol·L-1、0.6 mol·L-1和0.4 mo l·L-1,当平衡时,下列数据肯定不对的是( )。

A.X2为0.4 mol·L-1,Y2为1.2 mol·L-1

B.Y2为1.0 mol·L-1

C.X2为0.3 mol·L-1,Z为0.2 mol·L-1

D.Z为0.7 mol·L-1

解析依题意知:

X2(g)+3Y2(g)2Z(g)

起始(mol·L-1)0.20.60.4

假设此可逆反应正向进行到底,则X2为0,Y2为0,Z为0.8 mol·L-1;假设此可逆反应逆向进行到底,则X2为0.4 mol·L-1,Y2为1.2 mo l·L-1。Z为0。A项中,相当于反应逆向进行到底,对于可逆反应是不可能的,故A项不对。B项中,0.6 mol·L-1

应用8向100 mL 1 mol·L-1的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SO2后,将所得的溶液蒸干得到5.8 g固体物质,则该固体的成分是( )。

A.Na2SO3 B.NaHSO3

篇10:初中英语作文写作五大步骤

检查后,将草稿誊写在纸上,请注意按结构分段,书写清晰。

下面列举一些在检查中可发现的错误:

1.We live more and more comfortable.

改正:comfortably(副词修饰动词)

2.we can get many informations by reading newspapers.

改正:much information

(不可数名词由much修饰)

3.There has many programs in TV.

改正:There are many programs on TV.

(There be句型和介词短语)

4.I think ride a bike can keep our health.

篇11:初中英语作文写作五大步骤

切忌与汉语提示的一一对应,使用所学表达方法将语义表达出来即可。

首先考虑句子结构(如主谓宾,主系表等)。

篇12:雅思学习应避免五大误区

出国再学语言也不晚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把自己的子女送到国外去读预科或者各类语言学校,有些人认为出国后再学语言也不迟。事实上,就算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学生的精力、青春是有限的,应该在国内学好语言,才能保证出国后尽快利用语言这门工具汲取知识。弗林德斯大学

误区2

一味背单词脱离语境

学生不能单纯背单词,词汇并非越多越好,学生应该注重读与写的双向能力。同时,雅思考试重在考查考生的真实阅读理解能力,所以只有结合文意与语境才能突破瓶颈。误区3

盲目做题贪多嚼不烂

平时准备要充分,打牢基础,注重举一反三,避免做过多的题浪费时间。复习旧题时,也要仔细推敲琢磨。建议做两至三套题,把精力放在把握雅思考试的方向性上。

误区4

死记硬背生套模版

在以往考试中,不乏大量因为生搬硬套被严重扣分的例子,口语考试可以背,但要灵活,考生一定要糅合自己的背景,不可生套模版,短语词汇是别人的但 idea必须是自己的。写作更是如此,雅思题目有时会在老题的基础上对关键词稍加修改,有些考生依然按背诵范文写作,与题目要求相去甚远,失分惨重。

误区5

盲目揣测

很多学生喜欢猜测口语话题,雅思考试具有稳定性,出现变动会在一年前通知,所以贸然猜测反而会给备考带来负担。考生应关心时事,注重平时的信息积累。

上一篇:安全演讲稿——平安并幸福着度过每一天下一篇:学校同家长安全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