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真正的他作文

2024-05-03

发现真正的他作文(共8篇)

篇1:发现真正的他作文

发现真正的他作文

每个人都有被别人误解,嘲笑的时刻。而我们应该不反驳别人,应该控制情绪。我们班也有一个这样的.人,他就是—代天成。

他是我们班最文静秀气的男生。他喜欢听一些缓慢优美的歌曲,同时他对人也很冷漠。记得军训第二天的时候,老师要他起来表演节目,他就唱了一首《忘情水》。但是他唱完之后,就有很多同学都说他,突然我们班的陈某某同学就说你唱的真不好听呀。从这以后,他就变得更加的冷漠了。

第三天的时候,所有的同学都瞧不起他,但他仍然参加活动。他每次参加的活动都会让人感受十分安静。像国王的大臣一样,从来都不笑,这种样子真的让人感觉像生病了。到了我玩一个项目的时候,突然,我的脚崴伤了。老师要人把我送到医疗室,他勇敢的举起了手,把我送去了医疗室。在那一刻,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他的热情和温暖。

之后,陆续有很多同学向他道歉,主动和他交朋友。那一次,我们看到了他开心的微笑。从此以后,他变成了一个非常热心肠的人,也拥有了很多好朋友。

假如老天早点给我一双慧眼,让我看清楚他的热情。或许他就会让更多人接受吧。

篇2:发现真正的他作文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并不是空谈,而是要去体验、去感受、去欣赏。有人说美是一处风景、一件物品、一句话、一首歌……我认为美是一种品质!

去年夏天,我们班又多了一位新成员,老师和蔼可亲地请他作自我介绍。男孩点点头,漫不经心地说道:“大家好,我叫陈君霖,希望……”“嗝”!一个响亮的嗝从他嘴里急促地蹦跳出来。全场哄堂大笑,就连老师也忍不住笑出声来,我,对他却没有一点好感。

接下来的几天,我依然对他没有好印象,甚至觉得他无法无天。他上课和老师顶嘴,下课拿扫把耍杂技,班级的扫把在他的魔掌下不知道牺牲了几把。更可恶的是,他居然把我的书本踩脏了!罪行不胜枚举!

直到那件事,我改变了对他的看法。

那是一个晴朗的午后,老师如往常一样让我叫陈君霖去他办公室订正作业。一路上,他并没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反倒开口吟唱:“咿呀儿,阳光多么耀眼,照得我的小心田呀,多呀多光明!”看他那一副吊儿郎当的嘴脸,我想训他一顿。没等我开口,他却一溜烟冲向操场边的大榕树下。我以为他又耍滑头跑去玩,便冲上前一把拧住他的.衣领,正要往办公室拖,却瞥见他蹲在一个正号啕大哭的小妹妹身旁。

他着急地对我说:“陈羽菲,快帮我一起扶起小妹妹!她膝盖磕破了,需要清洁上药。”我的心咯噔一下,被感动了,却不肯表现出来。我们一起小心翼翼地扶着小妹妹上楼,来到办公室,他急切地向老师要了红药水和棉签。老师让他先回去!他不肯顺从:“奶奶上次摔伤也是我上的药,我有经验!”老师拗不过他,只好答应了。

他让小妹妹坐在椅子上,自己却半跪着,把小妹妹的腿伸直架在自己腿上,抽出棉签,在伤口上轻轻来回滚动着,动作是那样熟练、细腻,我被他的细心所折服。

伤口处理完毕,他把小妹妹送回班级,还不忘叮咛她按时换药……听着他的唠叨声,望着他的背影,一种敬佩之情从我心底油然而生……

篇3:发现真正的他作文

《数学课程标准》中说: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片段】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的性质”教学中的环节。

(出示例5的情境图)

……

师:那我们可以把0.3和0.30用什么符号连接起来呢?学生齐声答同意。 (板书:0.3=0.30)

师:谁能解释0.3和0.30为什么会相等呢?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

生1:0.3是3角, 0.30也是3角, 所以这两个数相等。

生2:0.3是3个0.1, 0.30是30个0.01也可以看作3个0.1, 所以0.3=0.30。 (学生回答时配合了插图)

师用同样的方法教学“试一试”, 并板书:0.1=0.10=0.100

师:看黑板上这两个等式, 从左往右看, 你有什么发现?从右往左看, 你又有什么发现?

通过学生的发言, 归纳得出了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 小数的大小不变, 这就是小数的性质。

师出示小数的性质, 然后问学生:在小数的性质这句话中什么词语要特别注意。

老师的意图想让学生找到“末尾”一词语, 但是学生没有找出来, 老师便告诉学生要特别注意“末尾”一词。

接下来的教学环节就是运用小数的性质来解决例6的问题。让学生独立填一填, 有的学生就写成了3.05=3.5, 老师发现学生的这种情况后很惊讶, 并又把“末尾”一词进行了强调。

【原因分析】学生出现这样的错误, 问题不在学生, 而在老师的引导。细看这位老师的教学过程, 在出示小数的性质后, 让学生找一找什么词语值得注意, 学生没有找出来, 老师告诉了学生“末尾”一词要特别注意。这样的教学, 只是老师的一面之词, 老师一厢情愿地给了学生数学知识, 也不知学生是否接受并理解;学生之所以找不出“末尾”一词, 是因为老师在引导时只是让学生进行了观察, 却没有让学生进行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的活动, 没有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导致学生没有经历思维的过程, 也就没有逐步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没有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脱节了, 学生只有理性的知识却没有感性的经验, 所以在运用小数的性质时也就怪不得学生会出现3.05=3.5的情况了。

【对策】在探索小数的性质时, 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聚焦问题, 触发思考。通过例题和试一试的教学, 初步认识到小数的性质。这样的设计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 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让学生说一说0.3=0.30的理由,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了小数的性质。此时已把学生的思维引领到了一个触发点上, 学生有着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

第二层次:互动交流, 探究本源。老师可放手让学生模仿例题自主设计出这样相等的小数, 并要在小组内说明理由。如有小组学生举了这样的例子:0.4米=0.40米, 学生解释0.4米=4分米, 0.40米=40厘米=4分米, 所以0.4米=0.40米;还有其他学生举了很多实例……有了以上充分的准备,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设计出这样相等的小数,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了兴趣, 学生才有探索、操作、归纳等活动的参与。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发现, 能通过合作、探索、交流活动进一步认识小数的性质, 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第三层次:体验提升, 创造发现。出示讨论题:0.35和0.305是否相等?让每个学生参与到讨论中, 并各自摆出理由。有学生解释道:0.35可以看成是0.35米, 那么0.35米=35厘米;0.305也假设看成是0.305米, 那么0.305米=305毫米=30.5厘米, 所以0.35不等于0.305。也有学生是从小数的组成来解释0.35不等于0.305的……通过第二层次的活动, 学生有了感性的认识, 有了一定的体验。为了进一步加深对小数性质的认识, 组织学生讨论不愧是个好方法。学生在相互讨论中, 阐述各自不同的观点, 这些不同的观点在相互碰撞的过程中迸发出创造性维的火花。这样一种合作交流的过程可以让学生互相启发、互相激励, 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得到增强。

探索小数性质的过程, 经这么一改动, 就体现出学生“探索者”的主体地位, 老师是高明的组织者、引导者, 担负着课堂主导的职责,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主动探究。在这样的活动中, 学生通过“发现”、“创造”进一步加深对小数性质的认识。

【反思】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 “体验性学习”越来越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主要方式, 这也是新课程标准下的一种新型产物。《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又该如何让学生进行体验学习呢?

一、绝知此事须躬行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 理解最深, 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这让我想到一句话———“绝知此事须躬行”, 很多知识是通过人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来获取的, 这样的知识理解才够深刻、掌握才够牢固。就如上面改过的教学设计。这时学生对“末尾”一词体验得更深刻。无需老师提醒学生都有深刻的认识, 因为这是学生亲身经历自主探索而得来的, 这比任何其他途径得来的知识印象更深刻。

二、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体验是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 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 获得一些经验的过程。学生进行体验性学习, 不能成为形式上的操作工, 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学生不但要知道怎么做, 更应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教学中, 教师要结合问题情境, 组织学生交流各种不同的想法, 让学生体会不同的思路和不同的方法, 再引导他们观察、思考所写的等式有什么发现, 并让学生模仿或创造同类例子感受到小数性质的所在, 然后归纳并总结出小数的性质。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是主动的探索者, 教师起到了合理的引导作用。

三、顺理成章也即水到渠成

篇4:如何发现真正的培训需求

企业培训,为何总是“种瓜得豆”

凯明公司的产品畅销大江南北,是一家高速发展企业。老总很重视员工培训,他深知在变化莫测的市场中,培训是提升企业竞争优势不可或缺的法宝。因此,该企业的培训也开展得轰轰烈烈。但实际结果却让老总十分恼火,培训前满怀希望,培训时兴高采烈,培训后怨声载道。

针对这种境况,我们做了一番调查,发现凯明公司的培训存在三个“病症”:

培训赶时髦。老总只要知道其他企业在培训什么,或者正流行什么,就安排人力资源部组织培训,一年下来,员工对新名词掌握了不少,但是具体业务能力却没明显提升。

培训为救火。老总看到企业出了什么问题,就急忙进行救火式培训。如:产品质量下降了,赶紧进行质量意识培训;感觉员工干劲不足了,就进行心态培训。事实上,很多问题并不是培训所能解决的。没有触及问题根源而实施的培训,自然不能为企业解决实质问题。

培训太模糊。在上报课程时,培训组织者虽然知道培训的大体轮廓,如干部缺乏管理知识、工人缺乏技术等,但到底缺哪些技术,缺乏到什么程度,都不是很清楚。没有充分考察。核实就安排的培训课程,自然致使培训的效果成为“课上课下两重天”。

从凯明公司的培训困境里,我们分析:该企业的培训没有和企业的发展战略、岗位要求以及人员的具体需求相结合,明显与现实脱节。培训固然重要,但只有确切明白你要解决什么问题,以及了解到员工的真实需求,才能决定是否需要做培训,或者培训的内容是什么。

企业培训,如何刨出需求的根

从上面可以看出,该企业的培训明显缺乏针对性。那么,如何把企业培训做得更深入、更有效呢?

一、做好培训调研

提高培训效果的最佳方法就是找到员工的真实需求后再进行培训,那么就需要做好培训调研。培训调研主要通过访谈,辅之以问卷、资料查询等多种手段进行。另外,培训调研要求尽可能多的人参与其中,因为这样可以更准确、全面的了解信息,同时也让员工认识到这项工作的实际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调研培训需求的对象要以岗位任职者本人和上级主管为主,因为他们对岗位了解最深,岗位需要什么,缺少什么他们自己最清楚。

1.了解员工应知、应会是什么

开展培训需求的第一步是了解员工应该掌握什么。而了解员工应该掌握的知识,首先要从共性需求入手,即公司战略和岗位职责两个方面。

公司战略:根据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和年度发展重点,确认企业未来人力资源的质量和结构要求(如学历、资格、经验、知识和技能等),并对比现有人员行为与企业理想行为的差距,从而提出员工未来的培训方向,避免事到临头抱佛脚的窘况。

我们曾了解到凯明公司明年要进军新的领域,并与国外企业进行合资。而员工的外语知识、国际规则等方面的知识水平还远远不够,因此该公司就需要未雨绸缪、预先安排相应的培训。

岗位职责:岗位职责是每个人开展工作的基本依据,它的书面载体就是岗位说明书。岗位要求员工做什么,有什么样的任职条件及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是一个人能否胜任岗位所必不可少的条件。企业要根据员工的实际工作与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员工安排培训。

2.填写每个岗位的应知、应会表

鉴于个人很难把具体岗位的所有知识、技能都完整的说出来,因此可以采用群策群力的方法。对一个岗位,要求其上级领导、任职者本人、岗位设计专家等共同组成一个团队,大家按照公司战略和岗位职责的具体要求,把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列举出来并进行归类,然后按照它们的重要性、使用频繁程度等进行排序,再经过检查核对,就形成了完整的岗位应知、应会表。

3.了解员工主要欠缺什么

了解岗位人员共性的知识技能后,再对照这些知识技能,盘查每一位员工到底欠缺什么,欠缺到什么程度,这就是个性化的差距分析,企业可以通过以下两点来实施:

(1)通过应知、应会表分析员工不足

即通过应知、应会表来分析员工在岗位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差距。这需要上级和任职者逐条对照岗位应知、应会表,双方各提出任职者最欠缺、最需要提高的知识。最后经过对照分析,讨论确认,按照欠缺程度和重要性排序,就形成了员工在岗位技能方面的差距。

对有些侧重应用性的知识和操作性技能,需要人员进行现场操作、考试等评定;对有些强调服务性和协调性的部门,还需要关联部门和服务对象来判断其差距,而对通用性能力,如沟通能力等,需要相关人员多方位的评估来评判其差距。

(2)通过绩效差距分析员工欠缺

分析个人绩效差距的原因,也需要上下级的共同参与,其主要程序为:双方对比员工历年来的绩效评估分数和行为表现,确认员工的工作行为和绩效差距所存在的类别及真正原因,然后评估公司改善这些差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再分析员工对这些知识技能现有的掌握程度,最后讨论一下处理这些差距所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这其中,分析绩效不好的原因是关键步骤,事实证明,很多人绩效不高,很多时候并不是由于知识能力的欠缺,而是因为态度或其他原因所致。(如下图所示)

经过实际调查证明:在凯明公司,人员劳动效率不高的原因是因为收入不公平;而存在交货延迟的问题主要是流程不合理,各部门的协调也欠缺。这些源自企业内部的问题,并非单纯的培训所能改变,它需要公司重申及改善流程与薪酬制度。

二、对员工培训需求汇总排序

根据岗位技能和绩效得出的员工培训差距要进行整理分析,以确定员工真正的差距是什么,是知识、技能,还是认知态度等;差距是个别问题还是共性问题,是人员问题还是设备问题等,并把所有知识、技能列举出来,按照“优先次序、轻重缓急”的原则进行重要性和优先性排序,从而就形成了个人培训需求的大体框架。

1.对知识能力内容进行分类

首先需要对知识能力进行分类,这样更便于分析。根据行业特点和企业特点,我们把员工需要掌握的内容分为知识和能力两大类,大类下面还分小类,如知识可以分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等。

为便于人们了解其内涵,能够相互比较,我们对这几个类别也进行了定义,如:专业知识是指胜任本岗位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知识,一般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才能充分掌握。如业务人员的营销知识、财务人员的财务知识等;相关知识是为了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而需要了解上下游相关部门或相关领域的知识,如业务人员的生产知识、物流仓储知识等。如果业务人员能了解到生产知识、物流知识,就可以更有效的向客户介绍产品、安排订单和发货等。

2.把知识能力按照掌握程度进行分级

并不是所有的知识能力都需要培训,有的必须精通,有的知识大概了解就可以了。因此,我们还需要把知识能力进行等级划分。如把知识分为精通、掌握等几个等级,当然,对精通、掌握也需要进行明确的定义。

一般来说,对本岗位直接操作和运用的关键性知识,要求精通,比如技术人员,必须精通技术研发知识,销售人员必须精通销售知识。而对相关知识做到掌握就够了,如培训专员,如果掌握了招聘专员和绩效专员的知识,这样工作开展会更顺畅。对于部门主管来说,不需要样样都比下属精通,但需要掌握下属的工作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和监督下属工作。如营销部经理,他不需要精通具体的促销策划知识,但他对这项工作应该如何开展的主要流程、关键点要做到心中有数。

三、形成员工最终培训需求

培训需求表经过上下级签字确认后,就成为制定培训计划的主要来源。当然,培训需求表与培训计划并不完全画等号,在做培训计划时,还需要考虑弥补这些差距:最合适的培训手段有哪些,要了解培训是否最恰当、最经济的途径(如可否用招聘、外包、购买等其他方式解决)等。

对于员工必须精通的知识,可以根据员工需求的共性点,由公司统一培训;对于需要掌握的知识,可以由部门统一培训;对于需要了解的知识,由员工自行了解即可。而员工的个性培训需求可以由个人业余自学掌握,如学外语、考研等。而对专业性知识,如计算机软件知识,外包要比公司自己培训更有利。

篇5:如何发现真正的机会

总有一些东西将成功的创业者和仅仅做着尝试的芸芸大众分开, 而成功者和平庸者的差异就在于―他们使用了正确的方法来识别那些真正具有发展价值的机会,

都说创业难:缺少启动资金,快速发展难;没有品牌,打开市场难;吸引不来高素质人才,执行难……

即使在世界上最富创业精神的美国,所有新创企业中也有40%存活不到一年,2/3以上在其第五个生日之前死亡,仅有25%的新企业生存了8年。更令人震惊的是, 大多数创业者几乎没有盈利,一般来说, 即使让企业存续的创业者,也只获得了在他们以往的受雇生涯中所获得真实收入价值的65%.

成功不容易,只有那些影响初创企业发展的各种要素――人、战略、市场、竞争环境等等都达到一定条件才有可能创业成功。而失败很简单,众多的影响因素中有一项没有做好就有可能失败,大到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小到一份不完整的商业计划书。

本刊专访了百森商学院亚洲研究中心总监,主要从事企业家精神研究与教育的伍健民教授。伍教授认为真正的机会是由一些从不可少的要素组成的,而能掌握这些要素规律的企业家才有可能成功。

《商学院》: 中国这样一个大的市场,近年发展速度很快,看上去机会很多,但真正创业成功的人还是少数,有没有系统性和科学的方法或工具来帮助人们识别哪些是真正的机会?

伍健民: 是的,在中国真正成功抓住机会的人非常少。这其中有两个最主要的原因:首先, 只有很少数的企业家知道组成一个真正机会的要素是什么;其次,即使一些企业家在众多机会中识别出了真正的机会,他们中的很多人也不能掌控那些能够将机会转变为利润的特性。

根据多年我们对成功创业家的观察, 我们看到他们发掘并捕获的机会都来自于正在发生的不可避免的改变。而这种改变往往发生在以下一个或多个方面:消费者、竞争对手、行业价值链中的组织以及整个商业大环境。消费者是指创业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潜在购买, 者或使用者,包括企业和个人。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以后,35%的中国人的年龄将达到50岁以上,这一数字几乎是现在该年龄段人口的两倍。中国人口的老龄化,就是一个不可避免的机会,那些为25~40岁人设计的手机、汽车和房子,20年以后会变成什么样?传统的商业战略通常强调的是抢先移动战略(first mover advantage), 但是对于创业者来说更为重要的是抢先看到战略(the first to see)。

竞争对手的举动也可以成为创业者机会的来源和向导。

成功的竞争对手往往以很快的速度发展并变化,如果他们增长很快,那么他们的资产增长也很快,当他们资产的基数越来越大,他们就必须寻找更大的市场,发展更长的产品线来满足持续的资产回报率(ROA)增长的要求。换句话说,在这个时候,竞争者往往会忽略或放弃一些特定的市场,这些市场就是巨大的机会。

分销渠道中的变化,以及那些提供互补性产品和服务的公司也都是创业机会的主要来源。

敏锐而且有能力的销售代理、分销商或者零售商都是能最先抓住机会的前哨。回到我们前面讲过的成功的竞争对手,当他们快速增长时,他们所在行业链条上的组织的能力也必须随之增长,他们的供应商、渠道商和分销商等对于创业公司来说都是巨大的机会。

《商学院》: 成功的创业者有什么特点?需要什么样的素质?

伍健民: 在过去的20年,百森有很多关于成功创业者和创业企业的特性的研究和报告,

我们发现,那些能够成功地带领公司从生存状态过渡到成功状态的创业者有三个鲜明的特点:他们能深刻理解关于消费者需要的重要细节;他们能够说服重要的分销商和销售代理商为他们销售;最后他们正确地理解并拥有很好的现金流。简而言之,成功的创业者要有很好的营销、销售和现金流管理的能力来建立一个商业或运营模型,然后才能成功。

在初创企业起飞阶段,创业者所需的重要能力包括为增长制订正确的战略,同时还要有能力找到合适的职业经理人,并赋予他们足够的权力。战略制订和人力资源计划的能力在起飞阶段至关重要,有时候,创业者自己必须担负起职业CEO的角色。

一个创业者是否有将自己擅长的某些能力转换为其他能力的本事是他能从企业的创始人转型为职业经理人的重要条件。百森商学院经过大量的调查发现,上图中这些特征是成功的创业者所必需的素质。

《商学院》: 中国和美国的创业家有何不同,中国的创业家应该向美国的创业家学习什么?

伍健民: 成功创业家的性格特质包括六个方面:强烈的事业心和坚定的信心;领导才能;创造或者寻找机遇的执著;对于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承受力;创新能力;超越自我的动力。

没有任何研究从这六个方面对中国与美国的创业家进行过比较。但是,基于我与中国创业家们的多年接触,我认为在强烈的事业心和坚定的信心、领导才能及超越自我的动力这三个方面,中国和美国的企业家没有差别。

但是中国创业家缺乏另外三个特性,即创造或者寻找机遇的执著、对于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承受力及创新能力。

中美企业家还有一个重大不同是,在中国,几乎半数的创业活动属于生存型,也就是说,创业是因为没有更好的工作选择。而在美国, 只有10%的创业活动是生存型,90%属于机遇型――他们创业是因为洞察到巨大的市场需求以及高额的潜在回报。

中国创业家创业的目的是改善现状,而美国的创业家更具有冒险精神,他们为了高额回报更愿意也更有准备去承担风险、承受不确定性。这也许是因为在西方国家有良好的退出机制,而中国支持全面退出战略的技能和资源(如将企业出售、合并或者IPO等) 还不成熟。

此外,我们发现,中国创业企业在初创阶段和美国的创业企业差不多,但很少有中国的创业企业能够把企业做大。原因可能是,真正的企业家并不把个人财富作为衡量其成功的首要标准。真正的企业家(例如比尔。盖茨)总是追求改进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娱乐,并且与员工共享财富。成功的企业家往往成就一个企业,而不仅仅是开发一两个有利可图的产品。

成功的创业者所必需的素质

w能够清晰描述公司未来的愿景和达到该愿景所需要做的事情与资源

w能够激励团队成员面对挑战

w持续地找到方法对产品和服务进行持续改善

w创造一种人们富有激情并愿意提升的环境

w鼓励成员为他们自己的创新想法进行尝试

w当其他人还在犹豫不决时,大胆前进

w决策迅速,执行到位

w对学习新技能永远抱有极大热情

w当原计划的实施不能让人满意时,能迅速进行调整

w愿意倾听、吸收和接受其他人的好建议

w授予有能力的人足够的权力和责任

篇6:发现真正的他作文

1、真正爱你的男人是这样来爱你的:平时嘲笑你没胸没屁股,指着洋mm说:瞧瞧人家,那才叫长得够味,等你真的很认真的对他说:很多人都去隆胸,你也想去的时候。他会很生气地说:别傻,现在这样多好啊。

2、真正爱你的男人是这样来爱你的:吃饭的时候,把最好的都摆在你面前,看你狼吞虎咽的吃,先是很欣慰的笑笑,然后再生气的说:慢点慢点,没人跟你抢。然后再很生气的说:你太自私了,什么都是挑最好的先吃。再最后,还是把最好的都夹到你碗里。

3、真正爱你的男人是这样来爱你的:无论你做什么东西,他都说好吃。偶尔说一次:这个太咸了。尽管如此还是都吃掉了。直到有一次家里来客人,你做了一大桌的东西,客人说:你是不是平时很少做饭啊?你终于明白:其实你做的东西并不好吃。

4、真正爱你的男人是这样来爱你的:每次都跟你说,我们上馆子吃吧,自己做太累。你说:太贵,用这个钱可以买大虾自己做着吃。他会很高兴的说:还是我老婆最贤惠。

5、真正爱你的男人是这样来爱你的:你每次去接他,从来都是迟到,他很生气,说你不重视他,才会迟到。把你先骂一顿,然后再打开包包,满包包全是给你买的东西。

6、真正爱你的男人是这样来爱你的:催你早点睡,早点起。你跟他说:早上早点叫我起来。早上你却偏偏要赖床,他叫了几次你都不起,最后起来晚了,你还要怪他没好好叫你,

资料

他很无辜,说:我看你睡得那么香,不忍心叫你。

7、真正爱你的男人是这样来爱你的:总是把别的女人鄙一顿,张三太丑,李四太笨,王五太傻……只有我老婆最好,其实他这么做只是为了哄你开心而已。她们并没有他所鄙视的那么糟。这是等你真正懂事的时候才明白的道理。

8、真正爱你的男人是这样来爱你的:你一遇到困难,就想到他,并且总能从他那找到解决困难的答案。当你没困难的时候就总也想不到他,他却不怪你。

9、真正爱你的男人是这样来爱你的:给你钱花,你却说他把你宠坏了,失去了艰苦奋斗的`决心。不给你钱花,为了让你树立艰苦奋斗的决心的时候,你却说他对你不够好,自己吃山珍海味,却让她受苦。

10、真正爱你的男人是这样来爱你的:心里惦记着你,想来看你,你却说你很忙。为你着想,不来看你的时候,你又说他抛下你一个人不管,自己去逍遥。

篇7:怎样从人群中发现真正的优秀者

2、从不抱怨命运不好,并努力为了梦想而坚持努力的人,将来必有所成。

3、疯狂的人,富有激情的人,充满热情的人多能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4、敢在人群中发出与众不同的声音的人,敢得罪他人的人,必是有大本领的人。

5、固执的人多数时候要比随顺的人要强,狂妄的人也多数时候有过人之处。

6、走路比常人快稳健,腰杆比常人直的人,多有过人之处。

7、喜欢静静沉思的人,走在路上神情镇静稳定,不东张西望的人,脑袋里面定有他的想法。

8、当一大群人都反对他的时候,他还是依然坚持自己想法的人,定是干大事的人。

9、为了生存能够放下架子去摆地摊,擦皮鞋的人日后会有出息。

10、几乎听不到他说某某很厉害的人,不可以小视。那些整天在吹嘘别人羡慕别人成功的人,多是没出息的人。

11、不合群者,独来独往的人,必有过人之处。

12、受周围人嫉妒,非议的人大多具有能力。人们从来不会去嫉妒弱者,人们也不会去踹一只死狗。

13、找女/男朋友时,眼光很高的人也是有过人之处的,他们追求卓越完美。

14、能够客观的品评各种人物的人,定有他的洞察力。大多数人似乎觉得周围的人相差不大,这就是缺乏洞察力的表现。愤青中有大量的人会成为极为优秀的人,愤青虽然现在多是贬义,但是决不要以为愤青真的没出息。那些从来不愤的人,不要相信他会有多优秀。

15、有着强烈欲望,强烈渴求,强烈支配欲,表现欲的人不可以小看,这些是成功的开始。

16、激进的人日后一旦变得稳重,定会有大能力。

篇8:寻找汝窑的真正发现者

1987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以赵青云为领队,并由毛宝亮、赵文军等参加的汝窑发掘队,经考古钻探与试掘,在宝丰清凉寺村找到了汝窑址,并发掘出窑炉、作坊、灰坑等重要遗迹,还出土有窑具及瓷片,特别在一个小窖藏坑内,还发现有汝窑、钧窑、黑釉天目瓷及宋三彩的完整器20余件。这一重大发现,当即向省、市、县的领导作了汇报,赵青云还在晋江中国古陶瓷研究会87年年会上作了专题学术报告,并随身带去发掘出土的汝窑标本向大会展示,得到国内外与会专家的一致认可,受到学术界的极大关注。时任中国古陶瓷研究会的会长、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我国著名古陶瓷专家冯先铭先生在会场拍着赵青云先生的肩膀兴奋地说:“你太幸运了,中国宋代五大名窑,河南有汝、钧、官窑三处,而钧窑与汝窑都由您通过考古发掘,正式被发现,真了不起,北宋官窑何时发现,还等待您的胜利消息呢!”沉睡千年的北宋汝窑终于在宝丰清凉寺找到,在全世界引起了一片哗然,关于谁是汝窑的真正发现者,一时间成为考古界议论的话题。前后围绕窑址发现的相关因素和人物,都不同程度的以因变果,争相以已提供的单一线索和物证说自己是汝窑的发现者。更有甚者,近期出版的一些关于汝窑的书籍,不顾世人皆知的事实,只字不提曾经领队并参与汝窑的发掘具体负责人赵青云先生,而含糊抽象的概念提法让不知情的读者以为此书作者就是汝窑的真正发现者。目前不同媒体上流传着不同的版本,已给社会造成了极大混乱,而真正的事实只有一个,到底谁是汝窑的发现者,让我们共同来抽丝剥茧印证事实,以求还历史一个真面目。

一、汝窑窑址发现的始末

由于汝窑传世品稀有难得,历来就有“纵有家产万贯,不如汝瓷一件”,我国著名绘画大师李苦禅先生曾挥笔写道:“天下博物馆,无汝(瓷)者难称尽善尽美也。”更由于汝瓷弥足珍贵,其窑口历史文献记载不详,一直为古陶瓷研究界所困惑。寻访汝窑遗址及烧造技术,成为古陶瓷研究者和考古工作者的一大夙愿。汝窑遗址的发现颇费周折,前后历经半个世纪之久,我国三代古陶瓷专家和文物考古工作者为此付出了心血和汗水。20世纪初袁世凯的儿子袁克氏曾到汝州寻找汝窑窑址,未找到。之后蒋介石也派人寻找,也没找到。另据叶喆民《汝窑聚珍》一书中说:“据清凉寺老人讲,1929年—1931年曾有大批古董商人和官僚们到当地挖宝,在窑址区内深翻多次,出土过不少完整器物。”解放后汝窑更是令古陶瓷专家、学者苦苦寻求,虽然因“文化大革命”一度中断,但之后又展开了新一轮的寻找之路。

(一)第一代寻找窑址的是我国老一代专家陈万里、付振伦、孙瀛洲等古陶研究界的泰斗。他们从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寻找汝窑,足迹踏遍中原大地。在20世纪50年代,他们还亲临文献记载中的汝窑发源地河南汝州一带进行实地考察,并撰写了《汝窑之我见》等重要文章,对汝窑的烧造历史及汝窑窑址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与探讨,但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他们尚未解开汝窑历史之谜,便带着终身的遗憾离开了人世。1965年,陈万里先生在汝州寻找的第一处窑址是严和店汝窑遗址。据河南省文物考古所赵青云回忆说,陈先生来到这里发现了很多打碎的瓷器,他回去对比后,最后的结论是这里是在宋代烧制民用汝瓷的地方,不是烧汝官瓷的地方,与北京故宫博物院那些传世品比照,和宫廷御用汝瓷对照不起来。

(二)从新中国逐步成长起来的第二代、第三代古陶瓷专家及其文物考古工作者,从前辈们的《中国伟大的发明-瓷器》、《中国青瓷史略》、《禹州行》、《汝窑之我见》等遗著中,分享了前辈们对汝窑瓷器鉴定与鉴赏的研究成果,并接受了他们的遗愿,一方面沿着他们的足迹进行深入调查,同时又不断进取,开拓新思路,除进行野外地面调查,还通过科学地考古发掘加以印证,对于采集到的重要瓷片标本,与传世的汝官窑瓷器进行科学测试,从胎、釉配方及其化学成分的数据加以对比证实,在对河南全省范围内深入调查取样的基础上,经认真排比、筛选,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汝官窑的面目终于开始显露。1985年,中央工艺美院古陶瓷专家叶喆民教授在中国古陶瓷研究会郑州年会上提供的论文中披露了1977年他与我国著名古陶瓷专家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研究员冯先铭先生再次同去河南考察窑址时,曾在宝丰青龙寺(即清凉寺)堆积瓷片、窑具的河沟两岸,得到一片宋代天青釉瓷片(见图五),怀疑宝丰清凉寺窑址有可能是为北宋宫廷烧制御用汝瓷的窑口,从此引起了陶瓷界的广泛关注。后经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郭演仪先生化验,结果与周仁先生20年前化验北京故宫所藏汝窑盘的成分基本一致。

(三)中國著名古陶瓷专家,原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汪庆正眼睛也在盯着寻找古窑址。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钧窑和定窑的窑址所在地已经比较清楚了,官窑的问题解决了三分之一,汝窑窑址在哪里?哥窑的窑址在哪里?他也成了一个窑址的寻觅者。他知道一旦找到窑址,古陶瓷研究中的许多学术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在1986年的古陶瓷西安年会上,当会议结束王庆正准备乘机返沪时刻,宝丰县文化馆的邓城宝、王留现拿着此前在宝丰清凉寺村民在耕地时发现的两件完整天青釉裹足支烧汝窑小笔洗,请与会专家鉴定与鉴赏,当实物呈现在汪庆正先生面前,他非常激动。虽然汪先生以为笔洗釉色与传世汝窑略有差别,但是其他诸如总体胎色、造型、支钉等特点基本符合汝窑的特征。汪先生敏锐地感觉到汝窑很有可能就在发现笔洗地方的附近。关于此笔洗的发现也有两个版本:一是说80年代的清凉寺一村民在院内挖红薯窖时发现,被王留现600元收购后又被汪庆正6000元征集到上博:二是说村民在犁地时发现被王留现购买。汪庆正回上海之后,他马上派陶瓷研究部的两位同事先后两次前往现场调查,经他的同事范冬青、周丽丽两次调查,在连绵数十里的汝窑遗址上找到器物残片、窑具及用来做釉的玛瑙。终于发现了一些典型的汝窑瓷片标本,还发现了支烧具、匣缽、火照等窑具,从而也为后来汝窑遗址的考古钻探与试掘提供了有力的宝贵资料。

(四)1987年,由上海博物馆首先在上海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汝官窑址在河南宝丰清凉寺村发现,而后又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一本《汝窑的发现》。而此时还并未真正找到足以让考古界、史学界、陶瓷界信服的综合窑址证据。因此,说发现汝窑窑址还有点为时过早。

以当时时任河南考古研究所所长的安金槐先生及赵青云先生,根据叶喆民1985年郑州会议提出的方向线索,又依据邓城宝、王留现提供的实物标本,同时参考上博找到的窑具、瓷片,于1987年初,河南省文化厅文物局正式委派安金槐、赵青云等对宝丰清凉寺窑址进行了一次详细勘察。后经河南省文化厅文物局批准,于当年10月由赵青云负责领队,并亲自参与对该窑址进行了大面积钻探与考古试掘。但因受经费所限,仅选点试掘两个10X10米的探方共计200平方米,由于勘察周密、选点准确,仅在两个探方内,即发现两座窑炉、两座作坊、两个灰坑、一段排水沟等重要遗迹,并出土大量窑具和各类瓷片标本(见图六),特别是在一座作坊的西南角发现的一个直径不到一米的圆形储藏坑内,一次就出土较完整的汝瓷、黑釉天目瓷和宋三彩共二十余件,其中一对汝窑天青釉盘口折肩瓶(见图七)、天蓝釉刻花鹅颈瓶(见图八)、粉青釉刻莲花茶盏托(见图九)、天青釉笔洗、天青釉小口细颈瓶、天青釉裹足盘、豆青釉带握手的器盖等汝窑精品,皆为首次重大发现,它对各大博物馆珍藏的汝窑传世品的鉴定与鉴赏,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及可对比性。依据其造型与工艺特征充分表明,清凉寺窑应是为北宋宫廷烧制御用汝瓷的窑口,而且还在窑址附近发现了宋代人工开采的天然玛瑙矿,玛瑙是汝官窑器内配置釉料必备的重要物资条件。

1987年11月,由赵青云、邓城宝、王留现等携带部分发掘出土的瓷片标本,参加了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在福建晋江召开的年会,并由赵青云向大会作了专题报告,当即引起全体与会专家震惊,大家一致认为宝丰清凉寺为汝官窑无疑。后经初步整理,并报请河南省有关领导部门批准,于1988年元月由河南文物局邀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电视台、河南省和郑州市广播电台、电视台、平顶电视台以及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河南日报、河南科技报、郑州晚报、平顶山日报、中国文物报、华夏考古、中原文物等各大媒体和文物记者,在郑州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北宋五大名窑之首汝官窑窑址,在河南宝丰县清凉寺找到(见图十)。但这次的考古发现,仅是汝官窑初露端倪,重要窑址的确认,需要基于多次的调查研究和更充分的科学资料,而这次的考古钻探与试掘局限于面积小及出土的少量瓷片标本及窑具和窖藏坑内出土的数件完整精品,对窑址的地层叠压关系、烧造历史、产品类型和制造条件、工艺特征等都还尚缺乏足够的了解。1987年以前,在汝官窑窑址未明确以前,人们主要根据文献记载,博物馆的收藏品,多次对窑址调查的采集品和这次的考古钻探与试掘所出土瓷片窑具等相关资料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只能说是取得了可观的階段性成果。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也充分发挥了古陶瓷研究学术性组织的作用,在1985年、1986年、1987年分别召开了郑州、西安、晋江学术讨论会。三次年会,对汝窑及相关问题作了专题研讨,与会专家学者纷纷发表个人见解,会后出版了论文集。1987至2000年之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宝丰清凉寺窑址前后六次进行了考古发掘,特别是第六次的考古发掘,是一次最为成功的发掘。

2000年6-10月的第六次发掘是一次实质性的突破发掘,在发掘面积约475平方米的范围内,即发掘出15座窑炉、2座作坊、2处澄滤池、22个灰坑、2个釉料坑、1眼水井及釉料缸等配套设施,并出土大量汝官窑瓷片及窑具,获得很重要的地层关系,真正找到了让考古界、史学界、古陶瓷界真正接受信服的窑址综合证据链,从而正式揭开了汝官窑专业烧造区神秘的面纱,汝官窑的历史悬案得以彻底破解,汝官窑窑址寻找了多年之久才尘埃落定。此时才算真正意义的找到汝窑窑址(见图十一)、(见图十二),并能让世界考古界真正接受和经受住历史的检验,最终了却了上世纪以来三代人的心愿,神秘的汝官窑址让考古学家们找了半个多世纪。首先,以赵青云先生为领队的一批参与者终于没有辜负陈万里等前辈们的遗嘱,并同第二代古陶瓷专家冯先铭研究员、叶喆民教授等积极合作,又协同第三代古陶瓷专家及文物考古工作者,团结奋进,先后经六次规模不等的考古发掘,特别是后来由于新任所长的关心与支持,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终于对宝丰清凉寺汝窑的考古发掘、研究与探索,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对宝丰清凉寺汝窑的烧制历史、工艺特征及窑口性质,已不争自明,对汝窑之争论,应该画出一个既统一又完美的句号。对汝窑的相关学术问题,也在国内外学术界达成广泛共识,既是20世纪汝窑考古的重大发现,又在学术研究领域有了新的突破,这一重要成果,既可告慰先作古者,也是对多年勤奋进取积极参与者最好的回报。同时也圆了老一辈古陶瓷泰斗的梦,他们可以安息了。

二、应对汝窑窑址的发现者做出正确认定

上一篇:自我管理学下一篇:湖北住房和城乡建设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