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经济结构调整与城市建设管理

2024-04-09

0 经济结构调整与城市建设管理(通用8篇)

篇1:0 经济结构调整与城市建设管理

经济结构调整与城市建设管理

(加强城市建设管理,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城市是现代经济发展的载体。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一方面,经济发展为城市建设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和物质保证;另一方面,城市建设又为经济发展提供市场需求基础和要素集聚基地。实践表明,伴随经济发展的每一次跃升,城市发育都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同时,城市内在结构的每一次调整,也都会引发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空间,催生新的经济模式。国外城市在产业转型的过程中都非常重视城市建设对经济发展的这一引导作用, 比如德国鲁尔地区通过改进城市规划,加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改造和环境治理树立了良好的区域形象, 增强了对企业、资本和人才的吸引力,成功推进了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阳泉作为一座依托煤炭而兴建、发展起来的资源型城市,经过长期的高强度开发, 煤炭资源储备逐渐枯竭,经济转型势在必行。正确认识和充分发挥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对经济发展的引导作用,以城市建设为突破口推进资源型经济转型,不失为一个现实可行的选择。

一、合理规划城市布局,为经济转型提供发展空间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核心是产业转型,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中最基本的结构关系。资源型城市能否实现成功转型,取决于能否彻底改变资源产业一业独大的畸形结构,形成合理的、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多元产业格局。而合理的城市产业布局离不开科学的城市规划指引。城市规划决定着城市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布局,是城市发展的蓝

图,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从城市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城市规划通过规划城市的空间结构,为经济实体安排空间场所,指导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模式和结构调整,从而对城市经济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资源型城市大多缘矿而建, 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起初也只是着眼于为单一的矿产采掘业服务。城市规划理念滞后、功能单一,难以满足多元产业发展的需要。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时期,资源型城市必须按照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充分发挥城市规划对经济空间布局的协调作用,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合理安排区域功能,引导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规划城市空间布局,核心是调整和完善城市的主体功能区。从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看,主要措施包括:(1)重建城市中心区功能。实施“退二进三”战略,有规划有步骤地实施城区工业企业向城市外围搬迁改造,形成城市产业由内而外呈“三二一”的合理分布。这样不仅使工业企业从级差地租中得到改造资金,而且扩大了老城区的发展空间和综合功能,使商贸、金融、信息、中介等第三产业向城市核心区集聚,为第三产业发展发挥较大的空间集聚及空间支撑作用。(2)规划新的工业布局。与推进城市化进程相结合,把园区作为城市的新区来规划,在城市外围建设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是现代工业的产物,是符合城市发展方向的工业功能分区形式,不仅可以吸纳老城区外迁企业进驻,也可以通过招商引资,吸纳外来企业落户,成为集聚产业的新基地、工业化结合城市化的着

力点和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3)另辟政务新区,实施城市扩容提质战略。在老城外规划出政务新区, 可以有效地疏解老城区的环境容量和沉重压力,不仅有利于将老城区逐步转变为全市的中心商务区,释放城市聚集效应的潜能,而且有利于带动新城的快速发展。

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为经济转型提供物质条件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企业、单位和居民生产和生活的共同的物质基础,是物质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的的重要条件,也是产业转型的前提和保障。我国资源型城市发展的时间都相对较短,而且在以往“先生产, 后生活”思想的指导下,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生产发展,造成交通不便,信息不畅,投资环境差,在吸引资金和人才方面难以与发达城市竞争。另外由于多年的高强度开发, 造成对环境的严重破坏, 极大地限制了一批代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新兴产业的发展。这些都不利于区域竞争优势的形成。

现代城市发展的实践表明,基础设施是城市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载体,城市的现代化,首先是基础设施的现代化。资源型城市要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必须从基础设施建设抓起,大力提升城市的基础功能,增强新兴产业发展的承载力。具体而言,基础设施建设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发展的作用表现在:一是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城市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伴随经济转型,新兴产业必然要求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保障。诸如能源供应、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供水设施等经济性基础设施直接构成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此外,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设施通过提高居民的福利和生活质量, 进

而改善劳动力素质,间接地影响城市的生产过程。二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很强的需求导向作用。基础设施投资所具有的“乘数效应”能带来几倍于投资额的社会总需求,不仅可以增加就业和居民收入,缓解产业转型带来的压力,还能刺激生产和消费需求,引发更大的投资,促进产业转型。三是完备的基础设施体系可以扩大城市开放度,增强城市的比较优势和吸引力。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需要大量人、财、物的投入, 只依靠自身的积累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借助外部力量。譬如,通过改善交通、通讯设施,可以强化城市与外部区域的联系,改善城市的区位条件,从而增强城市的比较优势和吸引资金、技术和人才的能力。如德国鲁尔多特蒙德市产业转型的关键就是修筑从该市到卡塞尔的铁路, 由此加强了德国东部与西部的联络,从而使其成为铁路交通的十字路口,增添了全国批发贸易中心的新功能,也创造了吸引人才和外来投资的良好条件。实践表明,当城市基础设施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必将促进个体和群体部门的投资欲望,刺激城市企业和产业的发展,从而推进城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节约资源,保护生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现代城市发展的趋势和主题,也是提升城市品位、优化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我国资源型城市在经过长期的开发之后,普遍面临着资源枯竭、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等严峻问题,城市发展面临重大挑战。恢复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成为资源型城市实现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

就世界范围来看,在走过了“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之后,发达国家普遍制定了较严格的资源环境保护标准,率先迈出了创建生态城市的步伐。以德国为例,德国的城市规划把自然生态、经济生态和社会生态结合起来,充分尊重自然环境,大力推广节能减排,鼓励和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并以完善的法律体系保障城市生态规划的权威性和持续性。如在生态保护方面的立法就细化到每个环节,在伯恩市,未经批准砍伐一棵树都要罚款3万欧元。这些举措使德国在生态城市建设中走在世界前列。我国资源型城市在转型过程中,应立足本地实际,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坚持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并重,同时避免重蹈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重建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首先要把城市生态规划与城市发展规划紧密结合起来,在城市规划中体现生态关怀,并保持规划的稳定性和权威性。在德国,城市总体规划一经议会审定,15年至20年不变动,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违反。这一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其次,要把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产业生态化转型,推动产业升级,这是解决城市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途径。再次要倡导节能减排,鼓励低碳生活方式。充分调动市民参与城市生态建设的积极性,推广节能设施,提倡绿色出行。最后,要健全和完善环保制度。城市政府要从根本上转变“先污染后治理、先规模后效益、先建设后规划、先经济后生态”的发展阶段论思想,确立以环保优先为核心的发展理念和政策体制,健全生态环境管理长效机制,构建高效、廉洁、生态化的行政管理体系和科学、可

行、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篇2:0 经济结构调整与城市建设管理

(黔府发[2005]10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了规范和加强我省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发〔2003〕18号)和《建设部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的通知》(建住房〔2004〕77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严格执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经营的各项优惠政策〖HTSS〗

(一)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一律由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采取行政划拨方式供应。各地(州、市)、县(市、区)房地产(建设、房改)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当地发展改革、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城镇家庭住房水平、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编制经济适用住房年度建设计划,优先安排经济适用住房用地。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原则上应选择在城郊结合部。

(二)对涉及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经营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优惠政策。(1)减半征收房屋拆迁管理费、城市规划放线费、工程定额测定费、城市道路占用挖掘费、施工排水清污处理费、工程质量监督费、建筑合同鉴证费、工程承包合同鉴证费、建筑企业安全资格审查费、工程施工安全审查费、新菜地开发基金、产权交易手续费、征地管理费。耕地开垦费按低限标准收取,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优惠70%。防空地下室原则上易地修建,易地建设费减半征收。(2)设区城市的经济适用住房小区建设规模(以下简称小区建设规模)在5万平方米以上,其他县、市小区建设规模在3万平方米以上的,免征城镇基础设施配套费;设区城市小区建设规模在5万平方米以下,其他县、市小区建设规模在3万平方米以下的,减半征收城镇基础设施配套费(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收费依据、收费部门及优惠比例详见附表)。(3)按规划与小区建设同步配套的中小学,其建设征地拆迁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其他建设费用由地方人民政府承担。

(三)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免征经济适用住房不动产销售营业税,经济适用住房征地(拆迁)契税按《贵州省契税管理办法》规定实行免征或减半征收。

(四)各地、各部门应严格按上述规定的收费项目及标准收取各项税费,不得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或提高收费标准。上述优惠政策适用于经房改部门批准由单位职工集资修建的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项目。

二、强化经济适用住房开发建设管理

(五)经济适用住房及经济适用住房小区的规划布局应适应城镇化发展的需要,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配套建设、节约用地、标准适度、服务社会的原则。

(六)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开发建设原则上由各级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发展中心承担,也可采

取项目法人招标方式由具有相应资质、资本金和良好开发业绩、社会信誉的房地产开发企业

进行建设。

(七)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开发建设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和省有关规定进行。勘

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采购必须依法进行招标。

(八)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和质量安全标准,积极推广应用先

进、成熟、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确保工程质量、环境质量和功能质量。

开发建设单位对其开发建设的经济适用住房的工程质量负最终责任。勘察、设计、施工、监

理、材料设备供应等单位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或合同约定,承担相应的工程质量责任。

(九)经济适用住房户型以中小套型为主。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按照《建设部

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的通知》(建住房

〔2004〕77号)要求,根据本地区居民的收入和居住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经济适用住房的户型面积和各种户型的比例,并严格进行管理。

(十)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项目竣工后,应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进行项目竣工验收备

案。实行分期建设的,可分期验收。有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行为的项目不得进行竣工验

收。未按规定进行验收备案或验收不合格的建设项目,不得交付使用。

(十一)经济适用住房建成后一律实行物业管理。各级房地产(建设、房改)行政主管部

门要加强对物业管理企业的监督和管理,维护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从严控制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销售价格

(十二)经济适用住房的基准价格和浮动幅度,由具有定价权的政府价格行政主管部门会

同房地产(建设、房改)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后,向社会公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提价

或变相加价销售经济适用住房。

(十三)经济适用住房基准价格由开发成本、税金和利润三部分构成:(1)开发成本。

包括:①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用于征用土地和拆迁补偿等所支付的征地和拆迁安置补偿费。

②项目规划、工程勘察及建筑设计、施工通水、通电、通路及平整场地等前期工程费。③房

屋建筑安装工程费。包括房屋主体部份的土建(含桩基)工程费、水暖电气安装工程费及附

属设施、设备工程费。④在小区用地规划红线以内,与住房同步配套建设的住宅小区基础设

施建设费,以及按政府批准的小区规划要求建设的不能有偿转让的非营业性公共配套设施建

设费。⑤管理费。按照不超过上述1至4项费用之和的2%计算。⑥贷款利息。按照房地产

开发经营企业为住房建设筹措资金所发生的银行利息计算。⑦行政事业性收费。按照本意见

计收。(2)税金。除本意见明确优惠的以外,按照有关规定计收。(3)利润。按照不超

过开发成本1至7项费用之和的3%计算。

(十四)按照上述规定确定或审批的经济适用住房价格,为同一期工程的基准价格。分割

零售单套住房,应以基准价格为基础计算小区住宅区位、楼层、朝向差价。小区住宅区位、楼层、朝向差价按全部住房增减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确定。

(十五)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的上浮幅度,由具有定价权的各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在核定价

格时确定,下浮幅度不限。

四、严格经济适用住房销售和交易管理

(十六)经济适用住房的出售必须经地(州、市)、县(市、区)房地产(建设、房改)

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具体审查批准程序由各地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要求自行制定。

(十七)经济适用住房应优先出售给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中的无房户、住房困难户、市政工

程拆迁安置户和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后新参加工作的职工。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原则上

只能在户口所在地购买一套经济适用住房。

(十八)各地房地产(建设、房改)行政管理部门要根据本地区职工收入情况,制定可购

买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收入标准。收入标准原则上应控制在本地统计部门公布的城市职工年

平均工资的3至6倍以内。夫妻双方为机关工作人员或教师的家庭视同为该标准内的购买

对象。

(十九)各地房地产(建设、房改)行政主管部门应在规定时间内对申请人进行核查,并

对符合条件的购买对象及其现有住房情况和拟核准面积进行公示。经审查合格后,发给《经

济适用住房准购证》,并以此证作为办理权属登记的证明。获得《经济适用住房准购证》的家庭可在核准面积之内选购一套经济适用住房。具体申请审查程序由各地按照国家和省有关

要求自行制定。

(二十)开发建设单位在出售经济适用住房时,应向购房人提供经价格等相关部门核定的购房时所享受的“优惠项目及费用(含土地行政划拨优惠的土地出让金)清单”,出具《住宅

质量保证书》和《使用说明书》,并承担保修责任;在交付使用3个月内协助购房人办理

《房屋所有权证》并加盖“经济适用住房”印章,同时办理《国有土地使用证》。

市政工程拆迁私房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安置的,由拆迁人按本意见规定补交各项优惠费用

后,为被拆迁人办理商品房《房屋所有权证》及《国有土地使用证》。

(二十一)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面积原则上不得超过核准面积。核准面积标准由各地根据

国家及省有关规定制定。购买面积在核准面积以内的,按核准的经济适用住房价格购买;购

买面积超过核准面积的部分,不得享受政府优惠,应由购房人按“优惠项目及费用(含土地

行政划拨优惠的土地出让金)清单”补缴该部分所摊费用,并在办理《房屋所有权证》时注

明此部分为“商品住房”。补缴的费用由各地产权管理部门代收,设立专户管理,按原渠道划

归各有关部门按规定使用。

(二十二)经济适用住房购房人在取得《经济适用住房房屋所有权证》及《国有土地使用

证》5年,并持“优惠项目及费用(含土地行政划拨优惠的土地出让金)清单”向政府补缴原

优惠的全部各项收费后(对超过核准面积并在购房时已补缴所摊优惠费用的部分不再重复缴

纳),方可将其所购经济适用住房按市场价上市出售或出租。补缴的费用由各地产权管理部

门代收,设立专户管理,按原渠道划归各有关部门按规定使用。在补交政府优惠的各项费用

后上市交易的,出售方在同一城市不得再购买或租赁经济适用住房。

此前已经购买和签订买卖合同的经济适用住房,居住满5年后上市交易时,由购房人

按《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印发〈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土地出让金

和收益分配管理的若干规定〉的通知》(财综字〔1999〕113号)规定,交纳土地出让金

或相当于土地出让金的价款,交纳标准按购房时标定地价的10%确定;购房人交纳上述价

款后,按出让土地使用权的商品住宅办理产权登记。

(二十三)经济适用住房购买人居住不足5年确需出售或换购的,只能以届时同等地段的经济适用住房价格按以上规定和程序出售给取得购买经济适用住房资格的家庭。出售后,可

按有关程序另申请购买一套经济适用住房。

(二十四)经济适用住房上市交易时应按国家规定缴纳相关税费。原缴纳的住宅共用部位、公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的结余部分不予退还,随房屋产权同时过户。

五、明确职责,加强监管,依法查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二十五)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的指导、监督工作。各地

(州、市)、县(市、区)房地产(建设、房改)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辖区内经济适用

住房建设、销售和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含县级)发展改革、国土、价格等行政主管部门按

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经济适用住房在计划、土地供应、价格确定等方面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二十六)经济适用住房不得通过补交土地出让金的办法整体上市。对擅自改变经济适用

住房用地用途的,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二十七)对未经审查批准、擅自出售经济适用住房的开发建设单位,取消其经济适用住

房开发资质,并由房地产(建设、房改)、土地、价格等行政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二十八)对提供虚假收入情况的申请人,一经查出,取消其购房资格,并对出具虚假证

明的单位按有关规定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二十九)对擅自将已购经济适用住房出售的个人,由房地产(建设、房改)、价格等行

政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三十)对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贪污受贿的有关工作人员,由所在单位或

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贵州省人民政府

二00五年四月一日

附表:

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及优惠比例表

序号 收费项目收费依据优惠比例(%)收费部门1房屋拆

迁管理费计价费〔1997〕2500号50房屋拆迁管理部门 2城市规划

放线费黔价房调〔2002〕195号50规划测量部门 3工程定额测定费

黔府办发〔2001〕105号50建设管理部门 4城市道路占用挖掘费黔城城

通发〔1994〕092号 50建设管理部门 5施工排水清污处理费黔城城通发

〔1994〕092号 50市政部门 6工程质量监督费黔府办发〔2001〕105

号黔价房调〔2001〕370号50工程质量监督站 7

建筑合同鉴证费黔府办发〔2001〕105号50工商管理部门 8工程承

包合同鉴证费黔府办发〔2001〕105号50工商管理部门9防空地下室易地

建设费黔价费〔2003〕281号50城市人防部门 10建筑企业安全资格审查

费 黔价房调〔2002〕398号50劳动安全监督部门 11工程施工安全审查费

黔价房调〔2002〕398号50劳动安全监督部门 12新菜地开发基金各

地自行制定50各地蔬菜办 13产权交易手续费计价格

〔2002〕121号黔价房调〔2002〕57号50产权管

理部门14征地管理费黔价房调〔2001〕392号50国土资源管理部

门 15耕地开垦费黔价房调〔2001〕392号按低限标准收费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16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 国土资发〔2000〕124号黔财综字

〔2003〕2号70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17城镇基础设施配套费黔府函

〔1993〕176号设区城市小区建设规

县、市小区规模在3万平方米以模在5万平方米以上,其他上的实行免征设区城市小区建市小区规模在3万平方米以下的实行减半征收建设管理部门 设规模在5万平方米以下,其他县、发布部门:贵州省政府 发布日期:2005年04月01日 实施日期:2005年04月01日(地

篇3:0 经济结构调整与城市建设管理

城市空间结构包括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城市外部空间结构, 其中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主要寻求城市功能和城市形态的完善, 城市外部空间结构主要寻求地区之间城市关于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合作。在城市竞争已经成为地区竞争的标志的背景下, 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结构调整已经成为目前地区发展与转型的重要抓手。对于国内外发展形势进行分析, 在调整城市空间结构过程中, 不光要调整内部结构, 还要注重外部结构的调整。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与外部空间结构协调进行调整已经是任何城市在发展中必要的选择路径。根据城市化发展规律, 30%~70%是一个城市化快速推进的时期, 其中50%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30%~50%是城市化加速推进的时期, 50%~70%是城市化减速推进的时期。按照这一规律来看, 我国已经超过50%这个转折点, 这就意味着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 中国的城市建设将由过去的加速推进转变为减速推进;应该说快速的城市建设, 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持久动力, 但与此同时, 伴随着快速的城市经济的发展, 城市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第一,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出现各种矛盾。城市空间无序开发、城乡发展不平衡、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 公共服务建设滞后于城市建设, 土地、水、能源等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等等, 这些矛盾与问题严重制约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二, 城市外部空间环境迫使城市进行区域合作。为了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作为单体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自身的资源优势会不断丧失, 要主动寻求与周边城市的区域合作, 形成错位发展, 其中城市综合竞争力中的指标涉及很多方面, 外部竞争力也是一个方面。因此, 基于理论与现实的要求, 对于任何一个城市, 在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 除了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之外, 还要进行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

2 丹东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的历程分析

2.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从紧凑式走向组团式

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和谐社会, 区域合作日益加强、全球化不断推进, 丹东城市空间发展进入加速扩张时期。由于自身条件的影响, 丹东城市历史扩展过程中比较紧凑, 土地利用效率较高。随着各大项目的不断推进, 未来仍然需要土地指标做支撑, 而丹东可利用的土地指标有限, 因此, 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转变发展方式, 要求丹东在未来发展中, 空间布局要集约化, 要提高每寸土地的投资回报率。城市空间的调整从之前的紧凑式发展转变为组团式发展, 因此, 丹东市规划主要分为四大组团:一是丹东新区组团。该组团是未来丹东重点发展的组团, 主要划分为五大园区, 分别为口岸物流园区、商贸服务业园区、仪器仪表园区、环保产业园区、振兴产业园区, 目前发展比较成熟的产业是仪器仪表、依托港口的现代物流业等, 未来新区组团是一个新的增长点, 承接丹东老城区的产业与人口转移。二是东港组团。该组团依托港口发展临港产业, 形成临港产业体系, 主要划分为再生资源循环纺织园、装备制造园、临港产业园等, 重点发展的产业主要是装备制造、再生资源利用产业。三是前阳组团。主要划分为现代物流产业园、纺织工业园区、县区项目示范区、装备制造工业园等, 重点发展的产业是纺织服装, 在丹东市所占比重较大, 是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集散地。四是大孤山组团。主要划分为港口核心区、新型能源产业区、精密铸造园等, 重点发展海洋红港区, 依托港口优势发展临港产业以及精密铸造产业等, 其中海洋红港口成为丹东未来新的东北东部澄海通道, 发展的潜力很大。组团之间通过绿化和廊道体系分隔, 规划出三湾, 进而实现了沿江沿海整体城市功能的优化。

2.2 城市外部空间结构调整——从圈层蔓延走向轴向拓展

丹东的地理位置是“三沿” (沿边、沿江、沿海) , 如何将“三沿”区位价值转化为“两带”经济优势, 是各届领导关注的问题, 不管是辽宁沿海经济带还是东北东部经济带, 主要的是寻求区域合作, 重点发展沿江沿海经济带, 这是丹东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为此, 在丹东市委十届八次全会中提出一个战略举措是“西进东联”战略, 进而提高丹东的对外开放水平, 做大丹东的经济总量。应该说西进东联战略是顺应世界发展规律, 也是适应丹东发展的需求。通过合作的力量把自己做大做强, 进而加强与周边区域的经济合作。除了与大连、与东部城市合作之外, 还需要向北拓展, 因此, 丹东规划出三个经济区。以丹东市区、东港市区为核心, 包括五龙背、楼房、虎山、九连城、金山镇、同兴、前阳、汤池在内, 形成南部经济区的核心区。这一地区生产、生活、生态紧密联系, 发展过程中逐步实现产业及结构升级, 规划人口规模百万以上的带形城市, 成为第二、第三产业发达, 功能完善, 门类齐全, 分工协作的都市经济发展区。北部经济区包括以凤城为核心的市域乡镇。这一地区今后要以加强资源深度开发为重点, 发展煤炭、建材、机械等地方性工业的同时, 发展板栗、山楂、柞蚕、中药材、烟草等农业经济作物, 走工、农协调发展之路。东部经济区是以宽甸县属区域为范围 (不包括虎山镇) 。这一地区今后发展要充分利用生态环境和矿产资源优势, 发展硼石开采与加工为重点的硼化工业的及菱镁石、理石、石灰石开采加工的建材工业, 水电业, 旅游业, 形成东部特色产业区。

3 丹东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

3.1 首先要理念新:一切为了市民的幸福生活

顶层设计固然重要, 理念也重要。人们常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政策的设计, 应该是要从实际出发的, 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理念作为指导的话, 政策的设计很有可能是零散的, 各项政策之间是相互重复的。在建设大气秀美新丹东, 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的过程中, 要有科学准确的城市发展理念做支撑。对于目前丹东的发展现状, 不管是建设外在的“大气”, 还是内在的“秀美”, 未来丹东拉大城市空间, 做大城市骨架的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市民的幸福感, 只有将市民的幸福福祉与空间调整紧密联系, 才能更好地建设生态宜居的城市。

3.2 关键是内涵新:港城一体化重点推进

依托港口发展城市是世界各个港口城市发展中总结的规律, 港口和城市在发展中是一个共同体, 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城市为港口提供腹地需求, 港口为城市提供产业支撑, 所以任何一个港口城市不能剥离港口而发展。丹东港在城市空间调整中非常重要, 近几年丹东港口发展迅速, 带动丹东产业高度集聚, 临港产业发展成为集群, 使得城市空间向港口扩展, 城市沿江沿海发展在世界经济发展上是普遍规律, 因此, 充分利用港口资源, 发展临港产业是丹东未来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

3.3 重心是产业新:现代产业引领产业体系高端化

没有产业的城市就没有灵魂, 城市空间调整离不开产业支撑。目前, 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 丹东的工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同时工业结构得到了不断的调整, 呈现“两低一高”的特征, 分别是第一产业高于辽宁省平均水平, 第二、三产业低于辽宁省平均水平。因此, 调整经济结构首先要从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对于丹东的产业体系来讲, 产业要转型, “转什么”、“往哪里转”、“怎么转”?本文认为丹东产业转型要紧扣产业核心竞争力这个关键要素, 促进产业合理转型与城市内外部空间结构调整紧密结合, 进而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立, 比如现代化农业、现代物流业、养老产业、休闲旅游产业等产业体系, 进而为建设大气秀美新丹东提供完善的经济基础。

3.4 根本保障是制度新:区域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各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 都是盯着国家项目不放, 但是, 在开展区域合作方面, 很多相邻地区是竞争对手, 不是合作伙伴, 甚至在与周边城市开展区域合作方面存在相互排斥和恶性竞争等问题。因此, 丹东未来发展中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优势资源, 重视开展多层次的国内区域合作, 比如:与辽宁省内其他地区的有机联动;与东北其他省区的协同互动;与东部沿海地区的深合作。

参考文献

[1]许彦曦, 陈凤, 濮励杰.城市空间扩展与城市土地利用扩展的研究进展[J].经济地理, 2007 (3) .

[2]许学强, 周一星, 宁越敏.城市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篇4:0 经济结构调整与城市建设管理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设施园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综合的农业结构改革的基本方针,从中央到地方掀起了大抓农业,科教兴农的热潮,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像雨后春笋,全国遍地开花。设施园艺是我国农业领域一个重要的方面,蔬菜、花卉、果品是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农产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设施园艺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产品的附加值也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显著。党中央提出的“现代集约化种养技术”,这里面的“种”指的就是设施园艺,它与人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提高关系极为密切,长期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大抓“菜篮子”工程,就证明了这一点。

1.我国设施园艺业 发展 的大好形势

设施园艺涵盖了建筑、材料、机械、自动控制、品种、栽培、管理等多种学科和多种系统,因而科技含量高,所以设施园艺的发达程度,往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目前在推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建立的很多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主要内容也是在搞设施园艺工程,说明了设施园艺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五年,我国农业现代化高潮到来的大背景,使得我国的设施园艺事业得到迅速发展:

1.1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以节能为中心的设施园艺生产体系

北方广大地区大力推广与发展节能型日光温室,冬季不加温在北纬40°左右的高寒地区生产出喜温果菜,更高纬地区可生产耐寒蔬菜,基本消灭了冬春蔬菜淡季;南方大力推广塑料拱棚及遮阳网,降温防雨,克服了夏季蔬菜育苗的难题,解决了长期没有解决的蔬菜夏淡季。加上全国蔬菜大流通、大市场,全国各地蔬菜供应均衡稳定,丰富多彩,四季长青。

1.2设施园艺工程的总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具体表现在园艺设施逐步向大型化发展,小型简易类型比重下降约20%。通过了大型现代化温室及配套设施的引进,促进了我国温室产业的发展,使我国新型优化节能日光温室和国产连栋塑料温室得到进一步推广。由于设施结构设计建筑更加 科学 合理,使得设施内的光温水气环境得以优化,有利作物生长发育,为高产优质奠定了基础。例如我国日光温室黄瓜的最高亩产已达2.5万㎏/年,接近或达到设施园艺发达的荷兰、日本等国的水平。设施栽培作物种类日渐丰富,除蔬菜外,花卉也占有相当比重,果树设施栽培也正在迅速发展。

1.3随时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提出了“都市农业”的概念

都市农业的定位是在城市周边,与大都市的二产、三产密切结合,融合服务于大都市,保证都市多元化、高质量消费的需要,要做到可持续发展,且有利生态环境的优化,因此往往把设施园艺做为首选项目,将现代化的温室园艺与观光旅游结合起来,与向青少年进行农业科普教育结合起来,一举多得,拓展了设施园艺的功能。

1.4基层单位积极探索农业现代化

不少农业主管部门纷纷引进国外温室设备、专用品种、甚至专家,希望在自己管辖的范围内,建立起现化农业的样板。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引进的现代化温室已达170多公顷,其中1995年以后引进的,占总面积的83.4%。通过对国外高科技设施园艺技术的全面引进、消化、吸收,也全面提高了我国设施园艺的学科水平,效果显著。

1.5相关政策向农业倾斜,农业项目倍受关注

企业家们看到农业现代化的美好前景,把投资热点转向农业,多数也是从事设施园艺生产。投资力度之大,是以往罕见的,为设施园艺工程事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为相关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商机。

上述几方面充分反映出设施园艺在我国农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种植业部分)的必由之路。

2.设施园艺与我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设施园艺的产品主要为蔬菜、花卉和果品,当有市场需求时,其产品附加值明显高于传统农业。加之一些蔬菜、花卉生长周期短、气候适宜地区内可多茬栽培,所以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也相应提高。设施园艺是在人工设施内进行的园艺作物生产,可以提供反季节的鲜活产品,其价值比露地生产要高,所以是一条脱贫致富“短、平、快”的有效途径。我国日光温室面积,由八十年代初的1.06万亩,发展到如今的400多万亩。之所以发展这么快,不推自广,就是因为其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产投比与其它产业相比明显要高。

当前农村种植业经济结构调整,设施园艺成了首选项目,全国那么多的农业高科技示范区,几乎都在搞各种温室、大棚,种菜种花,内容雷同也就不足为怪了。党中央文件指出:应全面优化农作物品种,大力提高农产品质量;要求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开拓高附加价值产品等等,再一次使不少地区,把目标瞄准了设施园艺产业,设施园艺产品即使不出口,仅供应国内市场之需,其比较效益也比种粮、棉、油要显著得多。例如目前山东、河北、辽宁等省,以蔬菜作物为主体的设施园艺发展十分迅速,面积不断增加,对我国蔬菜周年均衡供应,发挥了巨大作用,不仅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也非常显著。

3.发展设施园艺应注意的问题

设施园艺属现代化农业范畴,科技含量高,涉及学科多,我国农业与发达国家比较,还有很大差距,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走适合我国国情的道路,为此应处理好几方面的关系。

3.1当前与长远的关系

适当建成一些超前的设施园艺园区示范不是不可以,但必需有经济实力和科技人才及经营管理人才做保证。而当前更重要的是,把我国以节能为主的设施园艺生产体系,如何提高一步,如何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如何大幅度提高产品的产量的品质。衡量设施园艺的水平高低,不能只注意设施的外观,做表面文章,而应脚踏实地,从当地群众生产的主要类型出发,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既要注意长远发展,更要注意当前如何提高,否则是欲速则不达。目前相当一部分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运转失灵甚至倒闭就是证明。

3.2宏观与微观的关系

我国幅员辽阔,无论气候特点、经济特点、市场消费与需求特点都千差万别,设施园艺的发展既要考虑自然条件是否适宜,同时也要具备经济基础和技术人才。越是现代化、大型化的设施园艺,要求综合实力强,投入运行后必需可持续发展,决不是一次性投入高一些就能成功,这应有清醒的认识。设施园艺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但不是全面;它是农业种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它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优势项目,但不是唯一。农林牧副渔各行各业都有优势可选,关键在于宏观上要需要,微观上要可行。

【参考文献】

[1]杨元妍.当前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调查分析[J].中州大学学报,2012(4):85-87.

[2]徐星.设施园艺对新农村建设的启示[J].农业与技术,2011(1):73-75.

篇5:专用汽车结构与设计作业0

1.冷藏保温汽车车厢的传热系数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

2.挂车信号装置包括?

3.副车架与车架的常用联接形式有哪些?

5.随车起重运输车按起重机相对汽车的位置分为哪几种?

6.气卸粉罐汽车由哪些装置组成?

7.自卸汽车举升机构分为哪两种?各有什么优缺点?

8.按车架形式挂车分为哪几种?

9.挂车制动系统的要求是什么?

10.洒水汽车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11.专用汽车工作装置的取力器有哪几种形式?各有什么特点?

12.高位自卸汽车稳定性计算包括那些方面的内容?

13、解释粉料的安息角

14.什么叫保温汽车?冷藏汽车?

15.粉罐汽车流化床(装置)的组成及作用?

16.罐式车呼吸阀的作用是什么?

17.加油汽车的功能是什么?

18.气卸散装粉罐汽车压缩空气的流量要满足那些方面的要求?

19.混凝土泵车的专业技术参数有那些?

20.冷藏保温汽车隔热车厢的功能?

21.冷藏保温汽车的分类?各有什么特点?

22.冷藏保温汽车按制冷装置的制冷方式分为哪几类?

23.冷藏保温汽车隔热车厢按总传热系数K分为哪两种?

24.硫酸液罐汽车按排液形式分哪两种?结构特点是什么?

25.硫酸液罐汽车气压排液系统的主要部件有哪些?

26.流态化装置中流态化元件的作用及要求?

27.液化石油气罐汽车紧急切断装置组成及作用?

28自卸汽车举升机构的结构型式有哪两种?各有什么作用?

29.后装压缩式垃圾汽车装载厢的组成及作用?

30.敞开式自卸式散装粮食运输车车厢与普通自卸汽车车箱相比什么特点:

31.散装饲料运输汽车螺旋输送卸料机构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32.栅栏式汽车液压升降式活动底板升降机构由哪些机构组成?

33.混凝土泵车定义及分类?

34.混凝土泵车布料装置的工作范围?各参数的意义是什么?

35.混凝土分配阀设计要求是什么?

36.汽车列车定义?有哪几种形式?

37.液化石油气罐汽车管道系统的设计要求

38.摆臂式自装卸汽车的液压系统采用了双向液压锁,其作用是什么?

39.栅栏式汽车设计要求

篇6:0 经济结构调整与城市建设管理

包装材料与结构不仅为产品的盛放、保护和运输提供服务,而且也为包装设计的存在提供了实体表面。在零售环境中,包装结构为产品的货架寿命和存在提供支持,并且通过可触摸的实体品质和保护性特征影响着该产品对消费者的最初吸引力。包装结构最终落在了终端用户的手中,并依照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完成各项实用任务,包括正确开启和关闭、分配内盛物,以及在某些情况下负责该产品的安全存放。因此,必须在每项包装设计工作开始的时候就认真考虑包装材料与结构,及其优缺点。

包装材料和包装结构关系到产品包装能否在产品的保护和运输中有效发挥作用,进而最终影响到消费者对该产品的满意程度,因此包装材料和包装结构的选取将是最为关键的工作。要选用哪些材料和哪种结构,有时要取决于市场上的现有资源,有时则要借鉴新技术和新发明。无论是哪种情况,包装设计的基础都是由各种结构设计因素决定的。

第一节

包装材料的运用

一、纸材料

现阶段,纸制品在包装领域中仍然占有很大比例,纸箱、纸盒、纸袋等仍然是许多产品的主流包装方式。纸材料的表面能够通过印刷及其他工艺达到各种丰富的表面效果,表现很灵活。

1.纸板

纸板可提供使用功能,且成本低廉并可回收利用。有了纸板的实用功能作为基础,就能进行结构设计的创新,即使是简单的折叠纸盒也会是一种出色的设计方案,因为其平整宽敞的表面本身就是为品牌标识展示准备的绝好场地。

在造纸行业,“纸板”一词泛指由木材纤维原浆或回收纸浆制成的纸张。纸板的重量或厚度必须与纸盒的尺寸大小和具体用途以及产品的盛放需求相配合。产品的尺寸和重量决定了包装的结构和强度。结构设计还取决于各种市场营销目标,即如何展现该品牌和品牌的特色。包装的功能也可以是盛放并保护内含的二级包装物,例如一个管式包装或包装瓶;或者一种内层结构,例如一个塑料托盘或者瓦楞套盒。

纸板是由多层纸张碾压加工而成的,可根据具体加工方法分为两大类一是长网纸板,是指以纤维原浆为主要原料,由3~4层纸材制成的纸板i二是圆网板纸,是指以各种回收纸浆纤维为原料,由7~9层纸材压合而成的纸板。

下面介绍几种最常用的纸板类型。

(1)单浆漂白硫酸盐纸。其漂白木材原浆含量最高,是最昂贵的纸板,通常覆有黏土涂层,从而具有高品质的白色印刷表面,主要用于食品、乳质品、化妆品和医药用品的包装。可参考图5.1~图5.3。

(2)单浆非漂白硫酸盐纸。其非漂白木材原浆含量最高。这种天然的牛皮纸有涂布和非涂布两种。这种纸材的强度最高,常用于饮料架、五金类产品和办公用品的包装。可参考图5.4~图5.6。

(3)再生纸材。这是一种由百分之百回收纸或回收纸板制成的多层纸材,有涂布和非涂布两种。非涂布纸板用于制作组合式纸罐或纤维纸筒。涂布纸板则用于干性食品(如饼干或糕点类)以及其他家用产品(如纸类产品或洗衣粉)的包装。可参考图5.7~图5.9。

(4)普通粗纸板。由废纸料制成,通常呈灰色或米色。可用于制作固定纸盒(通常为固定结构,外覆装饰纸或其他装饰材料,用于礼品,如香水或玻璃器皿的包装)。这种材料还被用于制作其他折叠纸箱、泡罩式包装的后面板、低端包装以及不会在货架显露出来的内部包装结构。通常情况下,普通粗纸板不适于直接印刷。

2.瓦楞纸板

瓦楞纸板又称容器用纸板,由纸板和波形纸芯胶合而成,如图5.10所示。单边瓦楞纸也称为单面瓦楞纸;双边或双面瓦楞纸的中心为一层波形纸,因此也称为单壁瓦楞纸。未挂面的瓦楞纸,即只有波形纸芯的瓦楞纸,常常用作易碎产品或物件的包装材料,并作为内部包装结构中支撑产品的部件。单壁、双壁和三壁瓦楞纸常用于制作外部包装,如运输纸箱和运输容器。纸芯波形较小的单面瓦楞纸可将纸芯朝外,用于高档包装设计,以获得独特的质地效果。经印刷处理的纸板可与瓦楞纸板胶合为一体,以此作为较重产品的基础包装,如各种器械、烹饪用具、电器、家庭用具或电子产品的包装。

3.折叠纸盒

折叠纸盒通常被设计为整件包装结构。纸板或瓦楞纸经压印、划痕、折叠、插片锁合或胶粘而成为包装结构。纸盒的图案线或称模切线包括确定其形状的轮廓线,以及定位每块面板及其各自胶合片的切割线和划痕线。这些线迹还可包括内部模切的其他具体线条以及用以增加该纸盒功能的半切割线。可参考图5.11和图5.12。

4.固定纸盒

固定纸盒是形状固定的包装结构,包括顶部和底部两部分,通常由厚重的纸板制成,并用装饰性挂面纸、挂面材料或其他装饰方法覆盖所有外表面和边角。通常用于化妆品、糖果、首饰或其他高档产品的包装,往往结构精巧、造型华丽,从而使产品的外观更加美丽诱人。外观具有装饰效果的固定纸盒常可以起到“增值”作用,因为人们常常在使用完产品后将这些纸盒保存下来留作他用。

如今,随着加工领域技术的开发应用,商家们已经可以推出边缘经过工整轧制的一件式和两件式折叠纸盒,这种折叠纸盒的外观效果与固定纸盒相似,但其造价却仅是固定纸盒的零头而已。可参考图5.13和图5.14。

5.纸筒

纸筒由纸板在圆筒上螺旋绕制而成,有各种重量规格和长度规格。一卷卫生纸或纸巾中央的纸简就是轻质纸筒中的一例。低档纸筒通常由未经装饰的普通纸板制成,而高档纸筒则常被用做化妆品、贴身内衣、时装配饰和奢侈品的特级包装,以及食品类和酒类馈赠礼品的包装盒。纸筒也可由多层材料制成,包括起保护作用的塑料、金属覆膜或者起阻隔作用的金属箔层,这种纸筒常被作为零食、粥类、浓缩果汁等的包装结构。可参考图5.15~图5.17。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纸筒加工商们正在寻找各种创新方法,例如开发出各种形状、新的模切技术或者新的整饰工艺,以便使它们的包装结构更加与众不同。

6.纸袋

纸袋是以纸制作而成的袋状软性容器,大多采用黏合与折叠结构,一般是三边封口,一端开口。它有多种形式,如手提式、信封式、方底式、筒式、阀式、M式、折叠式等。手提纸袋的包装结构既便于制作、携带、节省费用,又起到广告宣传作用。纸袋适用于纺织品、衣帽、小食品、小商品等的包装。很多企业、商场都有专门设计的包装纸袋,它们是流动的广告。可参考图5.18~图5.20。

7.纸浆模塑制品

纸浆的运用和纸张一样,有着久远的历史,与再生纸不同的是,纸浆不像纸张那样需要高质量的漂白表面,然而,它展示的却是极富质感的光洁和有肌理的外表。纸浆提供了一系列不含化学成分的包装概念,如蛋盒就是纸浆包装的著名象征。有些产品包装首选纸浆模塑制品,如手机的包装内盒,一方面能很好地适应手机的外形,起到保护商品的功能,另一方面由于它是利用回收纸制作而成的,因此成本低廉,符合环保要求。随着加工制作水平的不断提高,纸浆模塑产品的质量及外观视觉形象将越来越趋向完美。可参考图5.21和图5.22。

二、塑料

塑料的种类繁多、属性各异,可满足各种盛装需要。塑料有硬有软,有各种颜色的,有透明和不透明的,并可塑造成各种形状和尺寸。有了种类繁多的塑料和各种加工工艺的帮助,设计师们就能创造出各种新颖的包装形式。包装瓶以及其他形状的包装结构都可进行模内贴标,有多种颜色选择,适用于金属着色和添加金属效果,并能经过压印和各种装饰的工艺的处理,如丝网印刷和热烫箔处理。

硬质塑料结构可在盛装产品时保持其自有形状。瓶子、罐子、管子和桶盆状结构可有多种形状选择,并可根据客户需要进行加工定制,因此可作为储存包装。塑料包装结构适用于大多数产品门类,包括牛奶、黄油、微波炉用品、洗发香波、润肤露和洗碗液等。包含专有包装轮廓或包装形状的塑料包装设计非常容易辨认,从而成为一个产品门类的特征。

以包装管为例,塑料包装管在填充好产品之后,会加掀盖或螺丝盖,然后倒置过来将盖子做底部。随着塑料生产新方法、新式塑料盒加工工艺的出现,结构设计师们更可开发出底部轮廓颇为独特的新式塑料管包装。然而,由于其形状为上粗下细,由于品牌宣传和产品信息的展示区域也颇为有限,根据各种包装管生产工艺和印刷工艺的具体情况,设计的多样性也受到了限制,所以在包装管上进行平面设计的工作往往充满挑战,可在包装管成型之前或之后进行印刷处理。以塑料为原料的其他包装结构还包括折叠纸盒、托盘和套盒。可参考图5.23~图5.28。

另一种硬质塑料包装结构就是泡罩式包装。这种包装结构是经热加工成型而包裹在产品的前表面,从而使消费者能够通过透明塑料直接看到产品本身。泡罩通常会附着在一块起支撑作用的纸板上,这块纸板上会印有包装设计的各种平面效果。衔接式泡罩或称双泡罩包装(壳式包装)则是在产品的正反两面均包裹上泡罩,从而使消费者可以看到产品。也可将平面图案直接印制在这种塑料结构上。

典型的泡罩式包装都会在包装结构的顶部打孔,以便能够固定在零售商店里的挂钉上便于销售。玩具、大批量销售的化妆品和个人护理产品、非处方药、电池、电子产品和五金类产品等大多是通过泡罩式包装进行销售的。

以前的泡罩式包装很容易开启,容易有被偷盗的风险。如今的新式泡罩设计大大增加了开启难度,这就使产品免遭盗窃。可参考图5.29~图5.34。

三、玻璃

玻璃容器形态、大小和颜色各异,可被塑造成各种独特形状,可以设计成各种大小的开口,应用各种压印图案,还可通过其他修饰方法提升包装设计的整体效果。玻璃的化学稳定性使它成为易与某些食品、药品或其他不稳定产品发生反应的包装材料的替代品。

与纸板相似,玻璃作为一种普遍使用的包装设计材料而与塑料展开竞争。一方面,玻璃较重且易碎,会影响加工成本和运输成本,进而影响该种材料的成本效率和包装适合度。另一方面,由于其独特的视觉效果和质感,玻璃又令人觉得它是一种可靠而独特的高品质材料,商家们总是很乐意将玻璃作为包装容器的基本材质,因为玻璃不但有着卓越的外观效果,在产品保护方面也优点颇多。因此玻璃成为香水、化妆品、医药品、饮料及其他美容产品或奢侈品的首选包装材料。可参考图5.35~图5.48。

四、金属

金属包装以马口铁、铝和钢为原材料。生产金属的原材料种类繁多、数量丰富,从而使得这种包装材料的生产成本非常低廉。加工食品、喷雾、油漆、化学品和汽车用品是最常使用钢制包装罐和包装瓶的消费品。铝材常用于碳酸饮料、保健品和美容用品的包装。覆有铝箔的容器则往往用于烘烤食品、肉类食品的包装。可参考图5.49。

金属包装罐早在19世纪早期就已问世,后来用于军方的食物供给,随后传入美国,于是世界上第一个马口铁罐就诞生了。如今的金属包装罐重量很轻,而且常常涂有各种材料,以防止包装金属与产品发生反应。包装罐通常设计成两件式或三件式。两件式包装罐包括一个有底的圆筒结构和一个另外装配的顶部结构。这种包装罐没有边缘,因此更便于在整个圆筒表面进行印刷。碳酸饮料罐就是经印刷装饰的两件式包装罐的典型例子。三件式包装罐是各种包含单独装配的顶部和底部的圆筒结构。典型的三件式包装罐常附有纸质标贴,以便展示品牌标识和产品信息,例如灌装蔬菜和汤类食品,有些三件式包装罐的表面直接印有包装图案。三件式包装罐可隔绝空气,因此货架寿命更长久;与玻璃相似,这些包装罐不易与内装物发生化学反应:三件式包装罐强度高、占用空间少,且可回收利用。

金属为硬质材料,在产品包装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它的使用范围主要是罐装饮料、食品以及一些压缩喷雾类产品等。金属包装材料采用马口铁印铁材料和铝制材料等。金属印铁色彩设计分为平版胶印和卷筒马口铁直接印刷,国内外印铁企业主要采用平版胶印的技术。在通常情况下,印铁企业采用六色机和八色机比较多,能满足金属包装色彩的各种需求。金属包装色彩设计中经常使用的专色是金色、银色等,以加强色彩的对比和调和,获得强烈的色彩视觉冲击力。可参考图5.50~图5.59。

包装材料除了以上提到的外,还有其他一些传统材料和创新材料,例如木材、竹编材料、藤编材料、陶瓷或者新兴复合材料等。传统材质的包装色彩一般都依据材质的自然色彩再搭配与其产品相匹配的说明和品牌标志,它能赋予产品亲切、温馨的感觉。新兴复合材料常常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组合成的材料,既有很强的保护性能,又有良好的印刷和封闭性能,比单一材料性能优越,应用范围很广。可参考图5.60~图5.68。

第二节

包装结构设计 在包装设计中,对于三维结构的设计和开发工作本身就是一门独立学科,接受过工业设计、结构设计、产品设计的专业人员才能更好地从事该项工作。这些专业人员都会对某些特定材料非常了解,并可直接与加工商进行合作。结构设计师通常精通于纸板、塑料、金属、玻璃、木材或其他材料种类,他们需要考虑产品的用途、生产成本、营销和产品门类的特征等,才能进行高效率的设计工作。除了精通这些材料以及知道它们具有哪些特定功能之外,结构设计师还必须能够通过手绘或电脑操作制作草图并进行三维空间的设想。可参考图5.69。

一些工业设计师能够自己创造出包装设计的三维立体原型,而一些设计师则会将制模工作外包给模型制作商们。模型制作商和工业设计公司可能会精通于某些特定材料(塑料泡沫、木材、合成树脂、金属)以及一些行业门类(化妆品、食品、饮料和家庭用品),而且有些公司还提供一站式服务,即全程解决任何结构设计问题。

目前已经有了一种先进的快速成型的方法,它是一种自动化生产工具,通过三维打印机扫描电脑辅助设计演示图就能创造出三维设计原型。有了这种省时省力的原型制作工艺的帮助,设计师们就可在审核设计终稿之前对不止一种模型进行研究,从而大大增加了设计工作的灵活度和对三维模型的探索能力。

篇7:0 经济结构调整与城市建设管理

第一条 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和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拓展多元化人才培养途径,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毕业后的适应能力,我校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决定在校内外开展慕课课程建设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 慕课课程建设原则

第二条 慕课,即MOOCs,为英文“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缩写的音译,它基于全面开放共享知识的理念,全面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全球共享。在中国,慕课和“翻转课堂”是紧密联系的。“翻转课堂”是指让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把课堂的时间节省出来进行面对面的讨论和作业的辅导。

第三条 我校建设和引进的慕课课程,主要定位于通识教育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等优质课程。

第四条 我校慕课课程的建设,应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准备充分,保质保量;目标明确,设计创新;体现学校特色和学科优势,组织高水平师资,建设高质量、有特色的课程。

第五条 我校也将引进国内外优秀的慕课课程供学生学习。慕课课程建设与运行由教务处牵头成立“慕课课程教学委员会”,负责慕课课程的遴选、评估、将成熟的慕课课程纳入培养方案中、提供教学运行支撑和质量保障控制及退出。

第三章 慕课建设要求与设计标准

第六条 内容要求 课程内容既要精炼简洁、思路清晰,又应当能够涵盖课程相应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典型案例、综合应用、前沿专题、热点问题等内容,具有内容相对稳定性、基础性、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适应性和针对性等特征,严格遵守国家安全、保密和法律规定,适合网上公开使用。课程应以知识点为基础组织教学内容及其它环节,创意、优化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课程建设基本流程为:对原课程解构、拆解知识点→择取、凝练核心知识点→重新创意、设计、结构课程→拍摄制作→翻译、校对→课程上线。

第七条 团队要求 课程主持人应为学校专任教师,教学经验丰富,认真负责,治学严谨,特色鲜明,效果良好。每人只能主持一个项目。课程团队由主讲教师和助教组成,助教要负责资源整理及学生讨论管理。应不少于3人。鼓励建立跨校课程建设团队。

第八条 课时要求 建议凝练课程内容精华,课程设计周数不要过长,以约为4-10周为宜,每周授课时数设计在5-6节,每节平均10分钟左右,每门课程总时数控制在为4-10个小时,以便学生较易完成课程,累积学习成就感,进而保持学习兴趣。

第九条 视频制作要求 需将课程内容以知识点的形式切割成若干内容精简的小单元(小节),每一节视频以10分钟左右为宜,最长不要超过20分钟。视频规格采用MP4格式,确保一般的PC或移动终端都可以正常播放。

第十条 课程资源要求 课程资源要系统、完整、丰富,应包括按照知识点提供的视频、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进程、试题库、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案例库、专题讲座库、素材资源库等。为避免产权纠纷,课程教材与参考资料尽可能使用超链接的形式。教学测试建议采用视频嵌入式测试和阶段测试相结合的方式。

第十一条 课程讨论要求 慕课应该设计足够的、高质量的讨论主题,以引导学生讨论。在建设的过程中就要涉及好后续翻转授课的讨论内容或活动主题。

第四章 慕课建设办法

第十二条 学校每进行一次慕课建设及评选。入选课程列入学校校内慕课建设计划,并视其建设质量和授课情况推荐至校外共享。

第十三条 各院系结合实际课程情况,组织课程负责人填写《哈尔滨工程大学校内慕课选题推荐表》,签署意见上报教务处。

第十四条 学校组织专家组对上报慕课推荐材料进行评审后,初步确定学校慕课建设课程。学校公示评选结果,征求广大师生意见。学校组织专家对初步确定的学校慕课建设课程提出反馈意见,课程组根据专家反馈意见完善相关材料和具体建设计划后上报学校。第十五条 学校根据建设计划,与国内教育信息技术公司合作建设,配备技术人员为每门慕课的拍摄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慕课课程组要积极开展慕课建设工作,精心准备、按时到场、认真修改,保证慕课按时高质量拍摄、制作完成。

第十六条 学校慕课建设课程全部拍摄完毕后,学校组织专家进行全面审核并提出意见,将所有资源上传至,并准备开始翻转授课。

第五章 资助、奖励

第十七条 学校给予入选校内慕课建设计划的课程资助经费,用于课程的建设经费、网络维护及助教工资支付等。并将分段拨付经费,课程拍摄制作完毕拨付资助经费3万元,剩余资助经费待该课程每轮翻转式授课后拨付经费1万元。对于不进行翻转课堂授课的课程,建设完毕后不再予以资助。

第十八条 学校对建设完毕能够在校内翻转式授课的慕课,最终授予校级“精品慕课”荣誉称号并颁发证书;能够在国内各高校共享的慕课,给予 2万元奖励经费。

第十九条 如果慕课翻转授课情况不好,成绩低于同类课程平均分5分及以上,或在教学质量评价中获得较后排名,学校对慕课课程组不再予以资助。

第二十条 为校外引进的慕课担任助教的教师按照1:1计算工作量。

第六章 慕课教学方式

第二十一条 教师可以采用完全在线学习模式;也可以采用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学习模式。鼓励教师建设慕课后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第二十二条 慕课课程成绩由在线学习成绩及课末考试成绩组成;课末考试可以采用在线考试或线下考试的方式。

第二十三条 修读“慕课”课程的学生,必须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之一进行身份认证:(1)“在线” 模式:学生先直接在平台选课,平台将修课学生名单反馈给学校审核并认定。(2)“线下” 模式:学生在本校选课,由学校教务处审核后统一提交至平台。

第二十四条 学生可以在课程运行至三分之一前申请退课。退课方式可以采用上述“在线”或“线下”模式之一进行。退课造成的后果学生自己承担。

第七章 成绩管理与认定

第二十五条 学校承认校内开设慕课及学校引进慕课的有效成绩。

第二十六条 校外引进的慕课课程成绩由课末考试的组织方提供,成绩单电子版由慕课平台或开课学校汇总整理后报送我校,由我校助教登录成绩至教务系统。

第二十七条 校内开设的慕课课程参照正常授课模式,由慕课课程团队登录成绩至教务系统。

第二十八条 慕课课程缺考或考试不及格者不再安排补考,可以申请重修,也可申请只参加下一轮课末考试,对于后者,前一轮在线学习成绩仍然有效。

第二十九条 慕课考试作弊者,取消课程修读资格,成绩记零分,按我校有关纪律给予相应的处分。

第八章 收费标准及经费分配

第三十条 校内建设慕课的学习不再另行收费。

第三十一条 涉及学习外校学分认定的“慕课” 跨校选修课程实行收费学习模式:相关学费收入,用于支付开设学校与运行平台的管理、运行。在另行制定的慕课学费收费标准和缴费办法施行之前,暂免收费。

第九章 其他

第三十二条 对于相关的管理和和操作环节,制定实施细则。

篇8:城市经济与交通结构互动关系研究

从城市发展的角度分析, 随着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增长, 居民的出行目的趋向于多样化, 非通勤出行的比例将逐渐增加, 我国城市居民出行时间分布也将向纽约、伦敦等国际化大都市的模式发展, 早晚高峰依旧存在, 但其它时段的出行比例将有所增加。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 国民经济GDP中交通投资所占比例逐年攀升, 交通对于经济建设的影响力度越来越大。当前, 发达的科学技术不断推动交通工具快速更新换代, 使得城市居民的日常出行更加便捷, 行动范围不断扩大, 可选择的就业机会更多, 业余生活更加丰富, 所能享受的社会服务更多。但与此同时, 城市居民的社会活动越来越依赖于交通工具, 尤其对机动交通工具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交通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 经济发展与私人交通

目前, 城市居民日常出行通用的交通工具有自行车和机动车两类。其中一部分交通工具可能伴随社会经济发展而自发产生, 另外, 一部分交通工具需要依靠政府投资引导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

过去几十年来, 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城市机动化。城市机动化极大地促进了城市交通的发展, 并直接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但随着城市机动化的过度发展, 机动化带来的社会效益逐步下降, 而社会成本逐步显现, 包括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相关研究表明, 无论在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 经济水平都是影响汽车普及规模的主要决定性因素。并且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 购买小型私家车的居民越来越多。而从城市角度来看, 经济发展水平也可以解释80%以上的机动化水平变化。

从1980年以来, 我国城市经济保持稳定快速增长, 机动车保有量与GDP呈现同步增长的趋势, 且机动车总量的增长趋势基本上呈现刚性的发展态势。GDP与机动车保有量存在非常强的正相关关系, 表明二者之间的发展存在步调一致性, 即随着经济的发展, 私人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是不可避免的。而从增长速度来看, 私人机动车增长速度波动性较大。从80年代中期私人机动车开始逐步发展, 其数量越来越多。据统计, 私人机动车数量早在1998年就已突破机动车总数的一半, 发展到2005年, 私人机动车的数量占到机动车总数的62.9%, 截止到2009年底, 私人机动车的比例达到71.8%。

影响交通结构的因素来自各方各面, 笔者在交通弹性中引入经济学价格需求弹性, 再将弹性值T分为完全无弹性、缺乏弹性、单一弹性和富有弹性四种情况进行综合对比分析了, 得出以下结论:

(1) 完全无弹性:如果T值为零, 交通运输量不会随着国民经济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2) 缺乏弹性:如果0<T<1, 则交通运输量增长速度滞后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换而言之, 国民经济的变动对交通运输的影响程度不深刻; (3) 单一弹性:如果T值为1, 即国民经济和交通运输量同步变动; (4) 富有弹性:如果T值大于1, 说明交通运输量的变动超前于国民经济的变动。国民经济对交通运输量的影响程度较大。

私人机动车保有量经济弹性系数的波动情况可以发现私人机动车保有量经济弹性系数在经济增长期均表现为T>1, 城市私人机动车保有量增长率对GDP增长率较为敏感, 富有弹性。如图1所示, 私人机动车的增长很好的反映出了城市经济增长对机动车发展的推动作用。

2 经济发展与公共交通

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和逐渐高涨的消费需求推动了私人机动车的发展。而公共交通的发展趋势与私人机动车有很大差异。公共交通的发展重点在于解决可持续的问题, 这是政府和市民都要面对的问题。市政设施建设和服务往往属于无利或微利行业, 运营亏损和财政补贴现象很普遍。从根本上和长远来看, 政府主要还是保基本, 不可能包揽一切, 也不能做过多过高的承诺, 必须根据经济发展和财务状况来逐步改善现状。

有限的需求制约了公共交通的供给量, 也决定了公共交通客运量与GDP的相关性不可能超过私人机动车保有量与GDP的关联性。另一方面, 根据分阶段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 公共交通客运量与城市常住人口的相关性呈逐渐减弱的趋势, 这种趋势可能更多地是受到了公共交通供给的影响。

轨道交通的营运效率与交通拥堵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反而消费需求是影响其运营效率的主导因素。据不完全统计, 轨道交通在近些年平均列车满载率基本不变。北京平均列车满载率基本都是50%。1980年到1994年间, 地铁轨道交通客流量逐年增加, 运营效率一年高过一年, 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开设在繁华地段的1、2号地铁线。但1994年后, 地铁单车的营运效率开始下降, 客运量指标的完成情况差强人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点, 一是地铁机车供给量逐渐增多, 二是说明已有轨道交通线路的需求达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2000年后相继开通的13号线和八通线更是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日常出行, 使得总体需求与供给情况基本稳定。

根据弹性系数理论, 可以把城市公共交通客运经济弹性T定义为:

T=城市公共交通运量增长率/GDP增长率

由此可见,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 城市公共交通客运经济弹性虽有一定范围的波动, 但整体表现为弹性系数绝对值小于1, 也就是“缺乏弹性”。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速度无法与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相匹配, 致使现有交通设施和管理状况无法从容应对现代经济社会逐渐高涨的客运需求。

3 经济发展与交通结构的协调

尽管在交通设施建设与运行管理上不断增加投入, 但由于交通需求总量的急剧增长及需求构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城市交通总体形势依然非常严峻。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城市化和交通机动化三大发展进程依然是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外部条件, 而交通战略模式与政策的选择将是决定交通发展走势的内在决定性因素。

公交优先作为长远战略, 一个躲不开、绕不过的问题, 就是要保持可持续性。如果说刚开始推行时, 有必要更多地靠政府引导, 靠财政投入侧重倾斜、大量补贴, 那么到了现在, 再一味过度“输血”, 而不是将解决交通拥堵放在首位, 公共交通将来必然难以为继。因此, 可以根据当前的经济形势, 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优化交通结构:

(1) 改革公共交通的营运模式, 提高其自主发展能力, 使公共交通更多、更广泛的惠及全体民众。同时, 加强合理使用小型机动车的宣传和引导工作, 大力提倡公共交通出行方式, 以宏观手段合理调控日益恶化的交通结构;

(2) 突出交通先导政策。根据“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 积极推动东部发展带综合交通运输走廊建设, 构筑以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和交通枢纽为主体的交通支撑体系。

(3) 合理调整中心城路网体系, 充分发挥既有交通资源的作用, 通过加强管理和技术创新, 努力提高营运效率。大幅度提高现有道路的通行能力。加大路网密度, 完善路网“微循环”系统, 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合理确定中心城的土地开发强度与建设规模, 改善中心城区交通状况

参考文献

[1]毛保华等.城市综合交通结构演变的实证研究[M].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1-3.

[2]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2010北京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R].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 2010.

[3]崔红建, 马天山.基于交通需求下的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3.

上一篇:托福考试考生须知下一篇:换证企业质量管理人员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