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粒子」解释宇宙起源 英比科学家获诺奖

2024-04-17

「上帝粒子」解释宇宙起源 英比科学家获诺奖(通用1篇)

篇1:「上帝粒子」解释宇宙起源 英比科学家获诺奖

「上帝粒子」解释宇宙起源 英比科学家获诺奖

2013年诺贝尔物理奖授予发现「上帝粒子」的英国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Peter Higgs)和比

利时科学家弗朗索瓦.恩格勒(Francois Englert)。

2013年诺贝尔物理奖授予发现了「上帝粒子」的希格斯和恩格勒。上帝粒子据信是质量之源,粒子若没有质量会在宇宙中以光速前进,而无法产生生命。「上帝粒子」于1964年被提出,等待了50年,这个解释宇宙起源的一块关键拼图终于接合。

2013年10月8日,本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奖授予84岁的英国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Peter Higgs)教授和80岁的比利时科学家弗朗索瓦.恩格勒(Francois Englert)教授,表彰他们发现了「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的存在,这种粒子被认为是赋予物质质量的物质,为宇宙起源理论奠定重要基石。

粒子被认为是赋予物质质量的物质,为宇宙起源理论奠定重要基石。

物理学家认为,如果没有上帝粒子,宇宙中的所有粒子都将以光速运动。这么快的速度运行,粒子将无法结合到一起,就不会产生原子、分子、DNA、蛋白质,也就不会有生命,不会有人类,不会有其他任何物质,宇宙将会是一片虚无。希格斯玻色子组成了一个看不见的能量场,它让其他通过的粒子速度减慢并获得了质量。

英国《泰晤士报》去年评论说,这一发现的意义,如同人类当初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等一样重要。

上帝粒子理论解释了宇宙起源理论

希格斯粒子于1964年被提出,该理论认为宇宙在大爆炸之后便会进入冷却的阶段。这时候一个称之为「希格斯场」的力量形成,而且快速充斥整个宇宙。希格斯场由无数的希格斯玻色子组成,其他粒子在通过希格斯场时便会获得质量。目前人类所知道的是,自然界存在着四种基本交互作用力,这是万物之所以存在的根本理由,而四种交互作用力能够彼此牵引,便代表两者间具有质量;而中介者便称为玻色子。

科学家们认为,宇宙中本充满没有质量的粒子,直到一种能赋予粒子质量的场(希格斯场Higgs Field)介入。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就来自于这个看不见的场,这种场充满了所有的宇宙空间,即使在人类看来是空的宇宙中,这种场也仍然存在,特别是「物质粒子就通过与这种场的接触,才获得了质量,没有它,我们就不存在。」(诺贝尔评委)。

2013年10月8日,诺贝尔奖物理学奖颁奖会场上放映解释「上帝粒子」理论。

诺贝尔奖评委认为,上帝粒子理论很好的解释了宇宙的生成理论「标准粒子论」中欠缺的一环,并能够帮助科学家们更好的理解星系得以维系在一起的奥祕。

评委在授予两位科学家的颁奖证书中表示:「由于人类探测到了一种新基本粒子(上帝粒子)所以证实了希格斯机制的存在,而对这种机制的理论性发现有助于我们理解亚原子粒子的最初质量。」

上帝粒子从哪里来?

物理学家普遍认为,上帝粒子来源于宇宙大爆炸。事实上,宇宙大爆炸被认为是包括上帝粒子在内的一系列基本粒子的最初起源。

那么,上帝粒子如何使其他粒子产生质量?上帝粒子会形成遍布宇宙空间的希格斯场,一些粒子在希格斯场中运动,因受到阻力而变得凝滞,粒子由此获得质量。不同粒子受到的「阻力」不同,其所获得的质量也有差异。

「上帝粒子」这个名字,来自于诺贝尔奖获得者利昂.莱德曼(Leon Lederman)于1993年出版的介绍粒子物理学著作《上帝粒子:如果宇宙是答案,那么问题是什么?》(The God Particle: If the Universe is the Answer, What is the Question?),据悉,这种神祕的粒子在对撞机产生时可发出特殊的传输信号,但是被探测器捕捉到之前却会消失。

使用「上帝粒子」这个词汇,并不令人讶异。希格斯粒子是目前宇宙标准模型中最后一个尚未被证实存在的基本粒子,在现行的粒子物理学中,其他11种粒子都已经被证实,仅剩希格斯粒子为拼图的最后一块。

物理学家认为,如果希格斯粒子不存在(或无法被证明存在),则目前的宇宙物

理的模型理论便无法成形,必须砍掉重练;当时称这是「上帝粒子」,其实也表示:「发现它,就像证实上帝存在一样困难。」难以观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更遑论目睹。而如今,证实上帝粒子的存在,简言之就解释了「为何万物所有粒子都会能相互吸引且越来越重」,因为上帝给了质量。

「上帝粒子」理论

等待学术界认可 等了50年

恩格勒(左)与希格斯(右)这两位年过八旬的老教授为了「上帝粒子」理论得到学术界认可,等了足足50年。

两位年过八旬的老教授为了「上帝粒子」理论得到学术界认可等了足足50年,在这个过程中,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则在理论的旷野中摆弄着很多其他重大发现,建立了包含费粒子(夸克和轻子等)和玻粒子在内的标准粒子模型;瑞士日内瓦世界最大的对撞型粒子加速器──大型强子对撞机(Large Hadron Collider)的建成;以及科学家们对于大型强子对撞机的研究;当科学家们把这一块块拼板拼到一起时,最后终于证实了被称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

据悉,粒子物理学界一直在研究粒子的质量来源于何处,而当时还是爱丁堡一位年轻讲师的希格斯,于1964年与包括恩格勒在内的另外两个研究小组共六位科学家,率先提出这种希格斯玻色子(上帝粒子)假设,认为宇宙在大爆炸后的冷却过程中,有一种看不见的粒子(希格斯玻色子)为基本单位物质赋予了质量。

英国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Peter Higgs)早于1964年即与另外六位科学家,率先提出希格斯

玻色子(上帝粒子)假设。(AFP)

随后,科学界于1970年设计出了包括夸克和轻子在内的标准模型,却仍然无法解释为何有些粒子有质量,而类似于中子的另一些粒子无质量的现象。

2008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2012年7月4日,该中心在瑞士日内瓦召开发布会,宣布他们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中探测到了与希格斯玻色子特性一致的新粒子。2013年3月14日,欧洲核子研究组织发文证实先前探测到的新粒子是希格斯玻色子。

恩格勒教授则与比利时科学家布劳特教授(Robert Brout)一起领衔参与了对上帝粒子存在论的肯定,并率先撰文发表这一理论。因此,恩格勒、希格斯、及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共同获得2013年阿斯图里亚斯亲王科学技术奖。布劳特教授已于2011年去世,而诺贝尔奖只颁发给仍在世的科学家,布劳特教授在此次的诺贝尔奖中没有被提名。◇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帝粒子」解释宇宙起源 英比科学家获诺奖】相关文章:

从粒子到宇宙教案04-16

小粒子与大宇宙教案04-24

宇宙是基本粒子的混合体09-20

科学尽头是上帝范文06-13

母亲上帝至爱无边07-10

店主与上帝作文04-21

神啊,我的上帝04-23

上帝的食物童话04-30

上帝存在与否作文05-01

被上帝冷落作文05-02

上一篇:一主五化试点方案下一篇:齐天乐,齐天乐詹玉,齐天乐的意思,齐天乐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