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思想状况调查分析

2024-04-28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思想状况调查分析(精选8篇)

篇1: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思想状况调查分析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思想状况调查分析

内容摘要:笔者通过对入党积极分子思想状况问卷调查统计结果的分析, 充分肯定了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优点,同时指出了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工作的措施和意见。

一、报告内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主要优点和特点)

从本次问巻调查的统计结果看,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主流是进步的,思想政治素质在总体上是好的, 其优点与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多数入党积极分子关心时事政治和国内外大事

对时事政治和国内外大事的关注程度是考察一个人的政治热情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次问巻调查的统计结果表明,大多数入党积极分子对时事政治和国内外大事给予高度关注。一是对国际大事给予高度关注。例如:对“两会”的召开,有96.63%的入党积极分子表示关注;对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95.96%的入党积极分子表示关注;对国家出台扩大内需十大措施保持经济增长,有95.96%的入党积极分子表示关注。三是对国家的重大改革给予高度关注。例如:对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有87.88%的入党积极分子表示关注;对国家颁布和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有87.21%的入党积极分子表示关注。以上统计数据说明,大多数入党积极分子关心时事政治和国内外大事,表现出青年知识分子应有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热情。

(二)多数入党积极分子对中国共产党有正确的认识,对党和政府的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如何评价中国共产党,这是考察入党积极分子政治态度的一个重要标准。本次问巻调查的统计结果表明在对“当代中国不能搞多党轮流执政” 问题的回答中,选择“同意”的比例为87.88%;在对“党内虽然存在严重的腐败现象,但党的先锋队性质并没有改变”问题的回答中,选择“同意”的比例为80.81%。以上数据说明,多数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的性质、现状和作用等问题的认识是正确的。

如何评价党和政府的工作,这是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的认识的重要方面。本次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入党积极分子在对党和政府有关工作的评价中,滿意率比较高。例如:在对“抗击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问题的评价中,表示“非常滿意”和“比较滿意”的比例分别为77.44%和22.22%;在对“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问题的评价中,表示“非常滿意”和“比较滿意”的比例分别为82.83%和16.84%;这些数据表明,多数入党积极分子对党和政府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滿意度比较高。

(三)多数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动机正确

入党动机是否正确,这是考察入党积极分子是否符合党员条件的一个重要尺度。本次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有94.95%的入党积极分子认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我愿意成为其中的一员”,有89.56%的入党积极分子认同“入党以后可以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有85.86%的同学认同“入党以后可以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使自己得到更大的锻炼”。统计数据表明,多数入党积极分子抱着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动机追求入党,坚持把为社会、人民服务的社会价值目标与提高自素质以实现个人的价值目标统一起来,这一价值取向既符合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也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是值得肯定的。

(四)多数入党积极分子主动向党组织汇报思想

本次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在对“递交入党申请书以来,您向党组织递交思想汇报的情况?”问题的回答中,选择“没有交过”的第1页

比例为0,选择“交了一篇”的比例为11.45%,选择“交了两篇”的比例为3.03%,选择“交了三篇以上(含三篇)”的比例为85.19%这一统计数据,多数入党积极分子能够主动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具有比较强的组织观念。

二、报告分析(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入党积极分子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多数入党积极分子不重视党章和经典著作的阅读

认真阅读党章和经典著作,是入党积极分子加深对党的认识、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的重要途径。本次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在对“您阅读《中国共产党党章》的情况”问题的回答中,选择“看了三分之一”的比例为58.25%,选择“看了一半”的比例为8.08%,选择“看了一遍”的比例为30.64%,选择“看了两遍”的比例仅1.35%,选择“看了三遍以上(含三遍)”的比例为1.35%;在对“您阅读党的十七大报告的情况” 问题的回答中,选择“看了三分之一”的比例为42.42%,选择“看了一半”的比例为16.16%,选择“看了一遍”的比例为31.65%,选择“看了两遍以上”的比例仅9.09%。在对党的经典著作和文献的阅读上,统计数据显示,阅读过《共产党宣言》的比例为38.72%,阅读过《毛泽东选集》的比例为57.58%,阅读过《邓小平文选》的比例为45.79%,阅读过《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的比例为56.23%,阅读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比例为9.09%,阅读过《为人民服务》的比例为48.15%,阅读过《纪念白求恩》的比例为61.62%,阅读过《红岩》的比例为29.29%。这些统计数据表明,相当数量的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章和经典著作的阅读不够重视,理论学习还有待加强,理论素养还有待提高。

(二)部分入党积极分子对党和社会主义存在模糊认识

应当肯定,大多数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信仰是坚定的。然而,本次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也有部分入党积极分子对党和社会主义存在着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例如:在对“在当代中国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问题的回答中,有19.53%的人选择“不同意”,有16.16%的人选择“说不清”;在对“当代中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问题的回答中,有6.73%的人选择“不同意”,有13.47%的人选择“说不清”;在对“在当代中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能搞资本主义”问题的回答中,有12.12%的人选择“不同意”,有16.50%的人选择“说不清”;上述数据表明,部分入党积极分子对党、对社会主义存在模糊或者错误的认识。这些模糊或者错误的认识是与党员的先进性背道而驰的。如果这些模糊或者错误认识得不到克服和纠正,如果让这些帶有模糊或者错误认识的人入党,必然影响党的肌体和作用的发挥。

(三)部分入党积极分子入党动机呈现多元化与功利化倾向

应当肯定,多数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动机是正确的。但是,本次调查统计结果也显示,入党积极分子入党动机的多元化与功利化倾向较为明显也是一个客观事实。首先,部分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动机具有多元化和复合性,这主要表现为入党积极分子既有为人民服务的动机又有提升自身素质的动机。其次,部分入党积极分子的功利化倾向比较明显。这主要表现在:有57.58%的入党积极分子认为“党员这一称号就是一种无形的政治资本”,有50.17%的入党积极分子认为“入党以后可以增强就业竞争能力”,有47.14%的入党积极分子认为“入党以后有利于今后在工作单位上得到重用和提拔”。以上数据显示,有一半左右的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动机依然帶有功利主义的烙印。如何帮助这些同学端正入党动机应当成为教育培养工作的重点任务。

(四)部分入党积极分子学习不够勤奋,工作积极性有待提高

本次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在“您对自己学习勤奋程度的自我评价”中,选择“一般”的比例为45.79%,选择“不够勤奋”的比例为6.06%;在“您对自己工作积极性的自我评价”中,选择“一般”的比例为26.94%,选择“比较差”的比例为3.03%。这些数据说明,部分

入党积极分子学习的自觉性和工作的积极性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报告总结(加强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如何帮助入党积极分子克服上述存在问题,引导他们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笔者以为,应当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以党章为基本教材的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引导入党积极分子加深对党的了解和认识针对大学生人党积极分子不重视阅读党章和党的重要文献的状况,笔者以为,应当强化入党积极分子对以党章为基本教材的党的重要文献的学习,采取切实措施引导入党积极分子加深对党的了解和认识。党章对党的性质、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的、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党员的条件、党员的义务和权利、党的组织制度、党的纪律等都作了明确规定。把学习掌握党章和党的基本知识的状况作为党校培训结业考核的重要内容,对考试不及格的入党积极分子不发结业证书。

(二)强化以政治信仰为核心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入党积极分子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以政治信仰为核心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入党积极分子教育的核心内容,应贯穿于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教育的全过程。针对目前部分入党积极分子在对党和社会主义认识上出现的偏差。

(三)强化党的根本宗旨教育,引导入党积极分子端正入党动机

入党为公还是为私?这是检验是否符合党员条件的试金石。在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过程中,必须加强党的根本宗旨教育,着力帮助入党积极分子端正入党动机,明确入党为什么这一根本问題。要教育和引导入党积极分子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与党和国家利益的关系、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的关系、享受权利与履行义务的关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坚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自觉做到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中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四)落实专人培养工作制度,加强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

学生党支部应当落实和完善入党积极分子专人负责培养工作制度,将本支部党员具体负责培养本班级或本专业哪几位入党积极分子做好明确的分工,指定一到两名党员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人,定期与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个别谈话,了解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和表现,帮助入党积极分子提高思想认识,改正缺点和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

(五)严格党员标准,把好入党质量关

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培养发展大学生入党工作过程中,必须严格党员标准,把好入党质量关。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一个科学的考评体系,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客观的、全面的考察。考察的内容包括以下八个方面:一是入党动机;二是对党的认识;三是政治信仰和政治态度;四是学习态度与学习成绩;五是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工作能力和奉献精神;六是纪律与道德修养;七是骨干带头作用与群众威信;八是家庭背景及主要社会关系。考察的重点是政治信仰、政治觉悟和骨干带头作用。考察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一是看其书面思想汇报材料;二是通过个别谈话了解;三是通过平时观察;四是通过向同房、同组、同班同学及同事了解;五是通过召开有关会议听其发言;六是通过安排工作任务、压担子对其进行实际考验。

篇2: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思想状况调查分析

-------高职学院八期一期队

2011年十二月,我们八期一期队组织全期队全体学生进行了“当代大学生思想现状”的问卷调查。在问卷调查中,我们采用选择问答题的形式,在我们期队的198名学生中进行了调查。现将问卷调查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研究有关高职院校学生思想品质,道德品质和生活品质三个方面,探讨现代高职学生思想教育的新模式,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能接受到思想道德和生活品质方面的正面引导,从而树立正确和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问卷调查情况

调查对象:八期一期队全体学生

有效问卷:198份

性别:男生32.8%女生67.2%

三.主要调查结果

从调查结果中显示,一方面表现出我院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呈现积极、向上、健康的态势,学生比较关注时事,拥护党的领导和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人生态度比较积极,能够把个人价值实现与服务社会统一起来;另一方面也应看到,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信息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社会大环境也随着发生变化,其必然影响到当今高职学院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学生在许多方面还不能够很好的自主处理,缺乏判断力,在人生观和世界观方面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困惑。现将调查结果描述如下:

1.我们期队学生的思想主导方向是积极向上的,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坚持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路线,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思想,对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90.68%的同学对作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92.8%的同学认为爱国是每个公民最基本的义务。在国家需要时,选择积极应征入伍的同学占到67.4%。

2.问卷结果显示,有47.46%的同学认为假恶丑多于真善美,还有34.75%的同学表示好坏难辨,同学们对“老实人吃亏”的看法很不统一,完全赞成的比例是37.29%,比较不赞成的是21.19%,比较赞成的是22.88%,完全赞成的是16.84%。绝大多数同学把“诚信“视为做人最重要的品德。调查中,大多数同学(76.27%)认为应当大力提倡勤俭节约与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时有44.07%同学表示不会用正当的手段解决急需解决的问题。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道德的行为也必将受到惩罚,作为社会人,不应该抱有侥幸心理,也不应当拿生活作为违反社会公德的借口。

3.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通过网络和不良影视、书刊的传播,腐蚀者学生的心灵。有的学生因迷恋网络而荒废学业,导致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8.74%的人表示很少去网吧,对于颇受争议的网络,大多数学生明白网络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且能够认清,辨别和排斥来自这方面的不良行为和诱惑,正确对待网络带来的问题。如78.65%的学生认为网络对于自己的最大意义是可以查看信息,开拓视野。

高职学院八期一期队

篇3: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思想状况调查分析

通过调研, 可以看到我校学生党员队伍思想状况总体上保持着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但同时, 也反映出一些值得我们关注和深思的问题, 比如:

1.有些学生党员对共产主义信仰产生困惑, 对中国政治发展趋势感到迷茫。调查显示, 有16.2%的人对“私有化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表示认同;3.6%的人表示“社会主义、资本主义走向趋同”。这些数据说明:在基本政治理论观念等重大问题上, 一些学生党员认识模糊, 对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尺度缺乏明确认识。对于这种状况, 高校的党务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 必须在今后的党员教育中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

2.各种西方社会思潮影响学生党员的人生价值取向。在人生价值取向上, 调查显示, 12.7%的人认为,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发展, 个人主义价值观将趋于主导;在回答“人们的社会行为实际上是‘主观为自己, 客观为别人’的问题”上, 有7.5%的人表示认同, 还有3.6%的人认为“竞争可以不择手段”。这些数据说明, 受社会思潮影响, 一些学生党员的思想认识“趋于现实”, 出现了个人至上、金钱至上的错误价值取向。

3.党组织生活匮乏影响大学生党员理论学习长效性。在对目前我校党组织生活状况的调查中可以得知, 有2.8%的人一年中从未参加过组织生活, 有3.6%的人一年只参加过一次组织生活, 31.3%的认为组织生活的授课形式单一, 活动内容匮乏, 针对性不强, 直接影响了学生党员持续性的理论学习教育。

4.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直接导致大学生入党动机多元化。在入党动机问题上, 调查中回答“你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动机”时, 有35.3%的人认为“入党是一件光荣的事, 能体现个人的价值”, 54.7%的人选择“有利于就业和个人的前途”, 还有5.2%的人是认为“周围都要求入党, 我不入不好”。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学生党员在入党动机上呈现出个人主义、实用主义倾向, 甚至少数大学生把入党看作是实现个人利益的一种手段。

面对上述调查结果, 如何在大学生中进行入党教育, 加深学生对党组织的认识和热爱是基层党组织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1.搭建多方位教育平台, 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政治信仰教育。高校要把加强对大学生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核心内容, 引导大学生党员自觉开展理论学习, 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高校还要拓宽理论素质教育平台。

2.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学生党员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应包括:在入党方面, 健全入党积极分子考核的指标体系, 将党章考试成绩和学习成绩纳入考察重点;在党员管理方面, 建立全面的考评制度, 如民主评议、思想汇报制度等, 要制订严格的学习计划和考核制度, 使学习内化为学生党员的自觉行为;在党支部建设方面, 要创新组织生活会形式, 丰富组织生活内容, 激发学生党员参与热情。

3.深入生活, 用社会实践进行“现身教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当代大学生党员大多“从一而终”式从小学一直升学进入大学学习, 缺乏对现实社会的了解, 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缺乏深刻理解, 从而容易产生一些模糊认识、理想困惑等消极表现。高校要及时通过组织学生党员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用直观的事实让他们亲身体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 增强对国情和国际形势的了解, 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作风。

摘要:作者对绍兴文理学院252名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分析, 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 倡导搭建多方位教育平台, 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政治信仰教育;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学生党员管理制度;深入生活, 用社会实践进行“现身教育”。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

参考文献

[1].陆沪根.党校教育规律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篇4: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思想状况调查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 入党积极分子 思想政治状况 调查研究

一、调查研究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的对象为延边大学护理学的部分入党积极分子。本次调查研究共发放问卷203份,实际收回有效调查问卷200份。有效率为100%。被调查对象的男女比例为男生占5.1%;女生占94.9%。调查对象既有学生干部,也有普通学生,学生干部所占比例为35.7%;普通学生的比例为63.3%。调查的对象选取了不同批次、不同特色的入党积极分子,从而能够全面而客观地反映出各个层次的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状况,取样对象和数量基本保证可以代表我院入党积极分子情况,使得调查结果确保真实可靠。

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政治状况主流是良好的

(一)关注实事,有较高的政治鉴别力

大部分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思想觉悟很高,他们关心国家大事,政治辨别力强。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我院大学生思维较开阔,知识结构较完善,关注社会生活,对日本核泄漏事件表示高度关注。同时高度关注今年两会,64.3%学习了今年的两会并能说出热点话题。80.6%的大学生对国家大事比较关心。

(二)政治信仰坚定,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大部分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能够有正确的人生信仰,调查显示有86.7%的学生积极分子共产主义信仰坚定。90.9%认为大学生应有自己的人生追求,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有意识地加以贯彻落实。大多数大学生积极分子拥有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有93.9%的大学生认为吃苦磨练对今后有很大的益处。

二、存在的问题

(一)入党动机复杂多样,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

大部分被调查者的入党动机表现出积极的一面,根据调查发现,虽然主流思想表现积极向上,态度乐观,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较高。但我们也应看到实用主义入党动机占有一定的数量,例如68.4%的被调查者认为入党与未来从政思想有紧密联系、入党有利于更高发展等,这些不得不引起足够重视。

(二)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仍占有一席之地

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对当今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有一定的冲击,在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判断上,55.1%的积极分子对将入党作为利益的筹码表示理解,认为受社会现状的影响,有10.1%的大学生认同并支持;对于坚持集体利益的仅占57.1%;在对信仰的调查中,有86.7%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共产主义;选择拜金主义的占2%;选择宗教的占2%;没有明确的政治信仰的占9%,这说明虽然一部分学生积极争取入党,但对党的指导思想认识模糊,思想深处存在着信仰的迷茫。

(三)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有待进一步加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价值取也有了一定的变化,名利、享乐、拜金主义开始侵入大学生思想。65.3%的大学生认为应该及时享乐。在大学生违约一事上44.9%的大学生表示是用人单位的不负责行为。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代大学生存在急功近利,价值取向偏颇的现象。

三、存在问题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入党积极分子在能力培养、心理和情感等方面更需要党组织给予帮助

市场经济的发展让大学生的眼界开阔,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还没有经历复杂的社会环境,没有社会的磨练,从而人生观价值观尚处于初级阶段,导致入党动机跟随化,目标不明确,或多或少把入党看做利益的先决条件,为了今后发展而入党。

(二)党组织的教育培养力度不够,是入党积极分子产生思想政治问题的又一重要因素

入黨积极分子比例正逐年上涨,这并不意味着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状况也随量的增多而上升。学校应该在注重整体培养和管理的基础上,更应该注重个人在思想上的培养。同时不能只注重空洞的说教,而缺乏实践性教育形式的探索。

四、加强改进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教育的思路

(一)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线,引导积极分子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

理想信念是否坚定是入党动机能否纯正的前提和基础。当前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首先要引导他们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才能使理想信念从朴素的感情逐渐上升到科学的高度、理性的深度。理想信念只有建立在高度自觉的基础之上,才能经受住艰难困苦,才能抵御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的侵蚀,从而才能树立正确的入党动。

(二)利用学校教育平台,提高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学校作为教育基地的重要实施场所应发挥其教书育人,指导学生思想的重要作用。我院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从不同方面入手。积极开展知识理论学习,开展知识竞赛以及专业理论的实践活动。在不同程度上通过不同形式加大思想教育。充分利用开展多种方式的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同时我们加强党建组织的建设,发挥党建组织在学生中的积极引导作用。通过党建组织活动与学生思想紧密结合,增强实践的重要性,从而帮助大学生多方面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发展。

(三)建立高素质学生党员队伍,带动积极分子

新形势下,要想提高我院积极分子的思想建设,离不开党员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能力强的队伍对积极分子有很好的带动作用。要把提高自身素质作为首要,加强知识的学习,不仅要学党的理论知识,更应该学习哲学、法学、经济管理、社会科学等相关学科。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党建工作仍然面临很多挑战,党建工作仍需完善。入党积极分子思想状况的建设不容忽视。只有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组织上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开拓新思想新思路才能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

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

[2] 陈文博认清形势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 999 ,1 1

[3]翟英芬,张莉,刘勇,刘贤顺.关于加强研究生党员队伍建设问题的探讨[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8,(3):65-66.

[4] 龚彩云,何锦前. 基于经验模型的入党积极分子阶段性培养教育模式研究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8,2

[5] 曾雅丽,张健.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入党动机调查与分析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6

[6] 潘荣新,地方高校入党积极分子群体的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6

备注:

篇5: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思想状况调查分析

摘要:高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场所,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是否积极向上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想建设的成果。文章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着重研究分析了我校学生党员思想状况及相关问题,总结出影响学生党员思想的主客观因素,以期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一、我校学生党员状况

大学生是中华民族强大的希望,而大学生党员又是大学生中的佼佼者。高校是人才培养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要地,其中学生党员的发展、党支部的建立、党组织的建设又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我校特别重视党员的发展与培养,积极吸收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在党建工作中做到了保证大一学生中有党员,大二有党小组,高年级要有党支部,不断加强学生与党组织之间的联系,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亲近党、信任党,积极主动地向党组织靠拢。在大力发展学生党员的同时,思想建设成了党员建设中的主要内容。我校合校升本后2006年在校学生党员410人,到2012年学生党员人数达到1364人,其中预备党员806人,党员人数占在校人数的6%。对我校学生党员的思想状况调查显示,当前我校大部分学生党员的思想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也反映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大学生党员的思想问题及分析

影响学生党员思想的因素不仅仅只是错综复杂的客观环境因素,他们的主观方面反而占据着主导地位,主要表现如下:

(一)学生的自身因素

1.对党发展了解不够,入党动机不纯。问卷调查统计显示,超过50%学生入党的真正愿景是为了以后的工作,入党成了他们找到好工作的可靠筹码;有20%学生入党是为了能成为学生干部,在学校取得老师的重用,获得更多荣誉称号;有10%的学生仅仅是随大流,把它当成一种炫耀自己的资本,仅有20%的学生把入党当作为一件光荣、义务的事情。大学生的入党动机越来越多元化,主要是因为他们没能正确的认识党,对党的了解不够全面,不够深刻。显而易见多数不纯正的入党动机极大程度的影响着大学生党员的思想状况,他们对党的认识浅薄,极大影响着他们的入党动机。一个连党都不了解的人,怎么会产生真正的入党动机。

2.缺少对马列主义、毛邓三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的党的指导思想的学习。调查显示有超过1/2的学生党员没有完整地、系统地读过马列的经典著作,就算是读过,也只是通过班会、或者思修课程的学习,通常也是应付了事。缺乏对我党指导思想的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甚至有些人根本就不了解什么马列主义、毛邓三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额革命政党,尤其重视思想教育和建设,作为当代大学生,特别是大学生党员更应该熟读马列主义,更要了解我国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党的指导思想,并领悟其内涵。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善于用党的指导思想来客观地分析我国的国情,对事物的认识不全面,容易偏激。

3.自身道德观念不成熟,道德行为困惑低落。调查表明,我校大学生党员的道德观念总体是积极向上的,他们相信党,相信无产阶级理论。大部分学生党员能够起先锋模范作用,有较强的责任心。有近7成的学生在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冲突中选择了后者。有部分党员在道德观念中表现出不成熟,在道德行为方面表现出困惑低落的现象。在大学校园里,这些现象我们随处可见:大家一方面呼吁乐于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在公共场所面对老人摔倒,有人受伤时,又有多少人乐于伸出援助之手;又如一边宣扬着集体利益高于一切,却一边又为了奖学金,助学金,小小的荣誉称号与同学争的面红耳赤;再如诚信问题,都说诚信是中华民族世代传扬的美德,然而在考试时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不作弊、不剽窃。这些都是大学生党员与道德诚信严重脱节的现象,他们处在边缘阶段困惑时期,在利益面前迷茫了自我。

4.学生党员理想信念不坚定,觉悟性低。由于大学生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理想信念对于他们来说尤其不可或缺。在入党前,事情都是争着干,抢着做,凡事严格要求自己。而入党之后,入党前的教育就基本上抛之脑后,无法坚定自己的信念,甚至出现了盲目性,没有了主动性,渐渐丧失了党员该有积极进取精神。有的学生把入党作为某种捷径而不是责任感,不能以一个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能以一个党员的原则鞭策自己,在实践生活中,出现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等现象,利用党员的身份不断为自己谋取利益。在社会这个大熔炉里,有些人甚至开始经不住诱惑,在大风大浪中把持不住迷失了方向,有的学生党员甚至在学校里面就沾染了不良风气,开始出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

(二)外界环境因素

1.西方反共势力大肆宣传腐朽的价值观念。20世纪后期,苏联和东欧等国的突变使社会主义的事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使共产主义处于历史发展的低谷。同时,在战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资本主义出现了新特点并逐渐发展起来。少数党员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下,看不清国际形势,理想信念开始动摇,觉得我们达不到共产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的道路不明亮了。与此同时,西方也开始以各种手段诋毁共产主义,大肆宣扬腐朽的价值观,使得个别党员在这时失去了自己的理想信念。

2.经济体制改革引起认识偏差。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建设。在经济体制的变革中,社会结构也会出现变动,这些经济基础的变化也必然引起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改变。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面对的是信息透明化、共享化、全球化高速发展的社会,相比于父辈,当代大学生拥有更多的资源,更多寻找资源的方法。但在大量有用的信息涌来时,也会有许多垃圾与糟粕充斥其中,蒙蔽他们的双眼。大学生党员正处在身心发展的突发时期,一个小小的改动,都有可能引起大的变动。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下,既要面对利益选择和利益指向的考验,又要对付社会的变迁,很容易在道德上和信念上出现偏差的。3.高校党组织教育基础力量薄弱。目前,我校的党建工作正在不断地完善中,党组织的教育还处在薄弱阶段,特别是针对大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和培养脱节,这也是大部分高校存在的一个现状。随着高校规模的逐渐扩大,专门负责学校党务教育和宣传的老师却是供不应求。老师很难对每个积极分子进行严格的教育考察,忽视了学生入党后的思想教育工作。学校的培训结构基本上都是不合理的,专职党课培训的老师少之再少,大部分的授课老师都是学校各二级学院的党支部书记,要不就是辅导员,并且党课培训的内容都是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较少,教学方法单

一、教学环境也很枯燥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

4.入党选拔考评机制不完善。学校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考核主要是通过学习成绩这个主要的指标,大部分采用英语四六级、大学计算机等级过级率这就使得学习基础不好但是要求进步的一部分学生产生了不好的情绪,不能积极配合党员的各项工作。现在的大学生都是新时代的青年,具有的是青年党员的新特点,思想变化起伏也很大,学校不能坚持以人为本的体制来进行考核,对调动学生党员的积极性不起作用。大部分组织也只对积极分子进行考核,对预备党员和党员是进行的考核反而逐级放松,即便是考核也只是敷衍了事。

三、对加强大学生党员思想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入党前期的考察,注重学生党员的后期培养

对入党积极分子要进行严格的考察和严密的程序把关,吸收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壮大高校学生党员队伍,特别是注重对思想积极学生干部的培养。在积极发展党员的时候要坚持四早原则:早选苗、早发展、早教育、早培养,对于弄虚作假行为有给予严肃的处分。重发展轻教育的做法是欠妥的,发展与教育都是很重要的环节,特别是党员的后期教育培养工作。首先要规范入党后的教育制度,实行定时定点对学生党员进行培训;其次,学生党员是高校学生当中的佼佼者,要重视给学生党员放权,让他们接受的教育真正落到实践当中去,让他们真正为其他学生服务,这也是培养他们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要规范党员行为,宣传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思想;对党员教育的方式方法要不断创新,要将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同实际结合起来。

(二)深化对学生党员的理论教育,丰富组织生活

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没有先进的理论武装党,不可能是先进的党;没有先进的理论武装共产党,不可能发挥先进战士的作用。”可见理论教育是多么的重要,所以在入党前要注重对党员的思想理论启蒙工作教育。可以在积极分子中成立理论交流小组,小组成员间相互联系,共同交流思想,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深化体会,同时加强对其的自我教育,打好思想教育基础。通过系统的理论教育,具体落实分工,提高学生党员的思想认识和政治素质。同时,要积极开展组织生活,加深组织个体间的感情。例如开展民主生活交流会,公开言论,吸取好的思想、分享好的经验;可以成立党员谈心日,鼓励他们强化自我自律意识;鼓励学生党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纠正问题党员的错误并帮助其改正,同时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党员学生的头脑。

(三)加强党员师资教育建设,完善党员考评制度

要想培育出更优秀的大学生党员,就要有一支思想过硬能力超强的教师党员队伍,因此高校要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党员教师的比重,重点提升教师党员的综合素质。对大学生党员的要求高,对教师党员的要求就要更高。对于教师党员,除了要求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还要做到以自身的言行去感染和激励学生。所谓“德、智、体、美、劳”,德育排首,高校要想提高党员的思想状况就要把德育作为工作的重点,改变重智育轻德育的思路,努力探索新的发展路子。要切实落实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汇报、学业、群众影响力等综合考评,要建立一份完善的考评机制,同时认真听取老师、学生的意见,以公开、公平、公正的态度进行客观的考核评价。不仅要求学生在入党前积极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动态,在入党后也要求与党组织保持密切的关系。完善大学生党员的考评制度,方能保证大学生党员的总体素质,为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和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人才资源。

(四)拓宽党建教育阵地,改善党建的教育环境

篇6: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思想状况调查分析

一、调查目的为充分真实地了解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方面的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实效提供资料与依据,思政教研部通过抽样问卷调查的形式,抽取我院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对大学生进行了一次思想状况调查。调查范围涉及我院的11个系13级的大一新生,基本上反映了不同性别、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生情况。调查主要包括大学生的个人基本情况、思政观、学习观、生活观、恋爱观、就业观、道德观、学习干部观、课余活动观、网络观、理想观等内容。

二、新生思想状况分析

1.本人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有效问卷为435份,其中参加调查的学生中女生占总人数的比例约为59.8%,男生占总人数的比例约为40.2%。其中约有50.8%的学生户口所在地为农村。有71%的学生为汉族,并且有85.5%的学生为共青团员。由此可以看出我校大一新生对团的意识强烈,积极响应组织号召。

2.思政观

通过调查显示有61.8%的学生认为在大学入党是为了更好的进步。有27.8%的学生认为是受到了优秀的共产党员的影响。而且有53.6%的学生的政治信仰是共产主义,有27.1%的学生没有明确的政治信仰。只有5%的学生信仰其他宗教(如佛教,基督教等)。由此可以看出我校学生对党组织的热爱,间接的反应大家对国家的热爱。同学们认为班级主题班会、网络论坛教育、时事政策专题讲座、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校外实践活动对提高思想政治素质都比较有效。有28%的学生对思政课教师所讲内容的态度是完全相信,40%的学生的态度是相信大部分。有约10%的学生相信少部分或者完全不相信。有59%的同学认为思政课有很大的作用,有利于提升大学的思想政治素质及综合能力。有37.5%的学生认为思政课有一定作用。只有5%的学生认为思政课没什么作用。有85.9%的学生非常欢迎思政课老师走访寝室。只有7%的学生表示无所谓。由此可以看出思政老师在学生中受欢迎的程度。有73.8%的学生认为我院政治理论社团举办的各种活动丰富多彩,很有意义。但是仍有13.3%的学生认为活动没有意义,单调枯燥,缺乏创意。有八成的学生认为对思政课老师走访寝室的看法是积极向上的,只有少数二成学生觉得没什么用处。有大约32%的学生选择以认真学习、报效国家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由此可见在中国学习对于学生们的重要性,多数学生选择努力学习来改变自己提升自己。有大约20%的学生选择通过实践活动来表达爱国情怀(如:参加爱国活动,支持国货以及各种能渲染爱国情怀的活动)。有大约14%的学生选择通过做好自己该做的形式来表达爱国情怀。有13%的同学认为可以通过参军或入党来表达爱国情怀。还有10%的同学通过关注国家大事的形势来表达爱国情怀。由此可见大家表达对国家的热爱之情的方式有很多,突出了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祖国的热爱却有增无减的情形。

3.学习观

有81.6%的同学进入大学后,对学习的态度没有丝毫的懈怠。仍然以无论在哪个阶段,学习都是主旋律来要求自己,并且觉得学习关系到日后的就业并且更加努力,而且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想法甚是强烈。只有3%的同学认为大学是放松自我的时代,不用辛苦地再去学习,学习想法较弱。有65.9%的同学所学专业都是自己选择的喜欢的专业,有10%的学生所学专业是父母帮忙选的并不喜欢。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家长还是比较尊重学生意见的。除此之外有7%的学生是同学帮忙选的,9%的学生是随便选的。由此可以看出除去少数大部分学生还是比较重视自己选择的专业的。有66%的学生想要在大学期间争取每年都获得奖学金。有72.9%的学生认为能力比知识重要,在大学,在努力学习知识的同时一定也要注意能力培养。由此可看出大部分学生都很注重能力与知识的双丰收。有50%的学生进入大学的目的都跟就业有关。有26.9%的学生进入大学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未来生活的质量。有30%的学生不适应大学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有40.1%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学习,学习目标模糊。还有少数15%的学生不了解自己所学专业毕业后能干什么。有55.9%的学生希望在大学能全面发展,学习办公软件应用以及演讲主持技能还有专业技能。有80.9%的学生的学习态度积极向上。有73.3%的学生希望能在考试和学长的指导下合理地制定三年大学生涯学习规划。

4.生活观。

在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中,他们每月的生活费基本在500—1000元之间。有66%的同学认为大学生活最需要的就是出色的社交能力。大部分同学已经适应了大学的生活。有60%同学经常在家帮助父母干家务活。大部分同学认为穿着随意适合自己就好。有81%的同学认为大学生活与自己想象中的大学生活有差距。有一半的同学有过兼职的经历。大部分同学认为军训能磨练意志提高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有46.2%的同学认为军训叠被环节能锻炼自理能力,还有31.7%的同学认为要求过于严格。有52%的同学认为宿舍的相关检查过于严格过于细致。有44.8%的学生喜欢哥哥或姐姐型的老师,有30%的学生喜欢妈妈或阿姨型的老师。

5.恋爱观

在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中,有58.6%的学生并没有恋爱,并且有40.2%的学生渴望谈一次恋爱。此外他们选择男女朋友的条件是人品好、志趣相同、能力强。有50.1%的同学认为不能让失恋妨碍正常生活。有21.8%的同学以前没有与恋人结婚的打算,但是现在有。有43.2%的同学不能接受婚前性行为。

6.就业观

有60%的同学认为毕业后找工作可以是与专业有一定关联性的工作,不一定是绝对的对口。对于就业指导,大部分同学希望获得应聘技巧、用人单位信息、就业法律、政策专业指导以及求职心理指导等方面的信息。有67.7%的同学将会通过兼职或实习获取工作经验为毕业后的就业做铺垫。有50.6%的同学选择积极参加校内、外活动。有40.9%的同学选择认真学习就业指导课程。在求职过程中,大部分同学优先考虑的是薪酬与福利、个人发展空间以及地域等条件。同学们共同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学历及学习能力、社会实践经验、工作交际能力以及专业知识等问题。有61.8%的同学的就业态度是先从低层做起,逐步向目标奋斗。大多数同学共同认为一个船业发起人应该具备较好的组织能力、具有专业知识的背景。具备较好的沟通能力以及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

7.道德观

有48.3%的同学认为考试作弊是可耻的行为。有86%的同学认为即使下雪了也要去报告厅,有较强的责任感。有32.2%的同学会把公共教室里的垃圾拾起来。有81.8%的学生拾到钱包会主动寻找失主。有55.6%的同学认为在合班上课时扰乱课堂秩序的人是没修养的行为。有50%的同学选择同寝室的生病了将其送往医院的,但是仍有15%的同学选择视而不见,由此可见还是有少数同学行为自私。有42%的同学认为公民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有38%的同学认为老人跌倒了应该义不容辞的扶起来,然而还有31.5%的同学选择确定身边有证人再扶起老人。由此可见,老人碰瓷给同学们带来的危害。

8.学生干部观

大多数同学竞选学生干部的原因是想提高自己的能力、人际关系得到扩展、与同学们进行交流以及增加就业竞争能力。有58.1%的同学对导生的评价是认真负责很喜欢。大部分同学认为身边的学生干部表现出来的问题有缺乏服务意识、追求功利,心浮气躁以及组织纪律差。同学们所喜欢的学生干部的共同点是举止大方,领导风范、甘于奉献,责任心强、能力全面、体察民情。做学生干部后会在个人交际、统筹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上有更大的优势。85%的同学对我校迎新工作满意。有42%的同学认为学生干部上课时请假为老师工作的行为是正常的。

9.课余活动观

有30%的同学课余时间主要消耗在上网游戏上。由此可见部分同学对于网络游戏的沉迷。有50.3%的同学认为大学课余时间参加社团活动很好,能增进与他人之间的感情。有51%的同学不会刻意安排课余时间,由此可见很多同学不会很好的利用课余时间。有53.3%的同学认为学习和参加课外活动是一样重要的。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对课外活动还是充满了热情。63%的同学认为有必要成立专门的机构来知道学生安排课余生活。

10.网络观

73.5%的同学上网的设备是手机主要地点是教室或寝室,上网时长大概是1—2小时,上网主要是听歌或下载音乐以及聊天。有81.1%的同学有手机而且是智能机。面对网络上的不良信息有35.6%的同学选择了尽量避免浏览,还有44.6%的同学面对不良信息直选择了直接关闭。网络给我们带来了无限便利,但是也有很大的危害藏于其中。

11.理想观

有47.1%的同学很清楚自己想要干什么,并努力追求。但是仍有35.4%的同学仍在摸索当中需要一个好的指引。有56.6%目前最想做好的事是好好学习,有60%的同学最想做好的事是多交朋友,还有32%的同学目前想打工挣钱。大部分同学认为长辈的教诲和朋友的鼓励对自己的励志作用是最大的。有46.4%的同学对自己的专业及其前景只是比较了解,由此可见仍需对同学进行专业的详细介绍。大部分同学在选择工作是都考虑到的因素是能发挥自己的专长、经济收入多待遇好、有利于个人进一步发展升迁的以及人际关系融洽,工作环境好的。对于在大学期间最想实现的目标有54.2%的同学选择了获得一次奖学金,有49.1%的同学选择了担任学生干部,有61.3%的同学选择了学习好专业知识,有65.5%的同学选择了培养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有百分之55.1%的同学选择了加强自身修养,学会做人。

小结

篇7: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思想状况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5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106(2007)06-041-03

2006年4月份,北师大物理系团委围绕“大学生团员意识及思想状况”对所有院系进行了抽样调查,发放问卷192份,收回有效问卷168份,经过统计整理,选取了部分有代表性的数据,进行了具体分析。

一、调查数据分析

(一)压力分析

调查显示,4成学生最感苦恼的问题就是就业压力。这一结果并不意外,社会上的生存竞争早已为校园所熟知,共青团的工作应该围绕大学生最关心的问题来开展,学生的成长成才确实还需要我们开展很多工作。

过半数的同学因学习问题而苦恼,这种苦恼又分成两个极端:其中一半是学习压力大,另一半则找不到学习动力,后者更引人关注。不少大学生奋力杀进大学后,丧失了人生目标和前进动力,缺乏对自己的规划,他们不了解社会需要什么,自己欠缺什么,到头来会虚度宝贵的大学时光,那么这也相应的造成了就业压力大的后果。

心理和社会上的压力也相应带来了一些功利主义思想和行为。47%的同学认为考试作弊可耻,自己从不作弊;46%的同学认为成绩与评奖、保研等相关,作弊可以理解;还有7%的同学认为作弊“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也干过”!作弊只是诚信缺失的表现之一。现今的大学校园里,逃课现象屡见不鲜,论文抄袭司空见惯,助学贷款只贷不还„„这些现象已经使社会对大学生群体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大学生被誉为“天之骄子”,他们不仅应当是“知识精英”,还应当是“道德楷模”,他们将来要承担比一般人更多的社会责任,因此这样的诚信状况与其中显现出来的荣辱观非常可怕。这不禁让我想起美国中情局对华《十条诫令》中的内容:“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替他们制造对色情奔放的兴趣和机会,进而鼓励他们进行性的滥交。让他们不以肤浅、虚荣为羞耻。”“只要他们向往我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和教育的方式,就是成功的一半。”可见,大学生的荣辱观不仅涉及个人的荣辱成败,而且关系到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强盛。

(二)团组织建设与团员意识

从调查来看,我们的团支部建设,无论是组织建构还是干部配备,都是比较完善的。但是从工作方法和工作效果来看都非常一般,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和重视。同学们认为团支部应该主要在以下两方面加强工作:第一,从同学实际出发,多办有意义的活动;第二,在增强团员凝聚力、团员意识方面下功夫。这与我们日常的判断基本是一致的。

对团员意识的调查更加发人深省:

第一,大学生活中,6成以上同学的归属感主要来自于宿舍和班级,团组织的比例最低。这个结果表明:越紧密的团体越能够给人以归属感。尽管大学生参加的很多活动都是团组织主办的,但团组织却没有真正融入大学生的思想中去,并没有在他们的认同视野内。我们应该正视这个问题,并寻根究源。

第二,同学们认为团员意识的内容首要是履行义务,其次就是对团组织有认同感。尽管实际认同度不高,但同学们的认识都是非常到位的,这恰恰说明我们的工作没有到位。

目前共青团已有7000多万团员。广大团员对共青团的归属感和向心力,关系共青团组织的生命力和战斗力。配合我们党在全国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团组织也广泛开展了以先进性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团员意识教育,引导广大团员牢记自己是青年中的先进分子,增强他们作为共青团员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广大青年中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这种大规模的运动式的教育是必须的,但我们认为更不可或缺的则是渗透在我们青年团员学习生活中的日常教育。两种形式相互配合,效果才能最佳。其实,开展活动并不困难,操作性的事务居多。人是一个复杂体,观念的改变才是最难的。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对于加强团员意识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

(三)思想教育状况分析

思想教育比团员意识教育涵盖的范围更广。85%的同学认可思想教育对大学生的重要性,这对于思想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件很欣慰的事。同学们认为要开展有效的思想教育,最容易接受的形式就是“社会实践”,这也恰恰说明了受教育者对于脱节现状的一种无意识的“反抗”。因此,的确非常需要开发与创新喜闻乐见的思想教育形式,让思想教育渗透于所有的活动之中,而不是为教育而教育。

近7成的同学把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定位于道德观念。这说明我们的教育是有基础的,有必要的。胡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基本上涵盖了道德观念的内容。可见,现在大力提倡树立和践行“八荣八耻”,无论从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的角度来看都是很有必要的。

二、对“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再思考

对于上述众多现象,我们不能停留于此,而是必须找出现象的根源所在。我认为,很多问题都出在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的理解有偏差、误区。因此,厘清概念本身是一个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组织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在高校的党团思想政治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头等大事,是十分重要的教育目标和任务。

这个概念中需要注意的是,作为一种教育活动,它是一定的社会集团有目的地对人们施加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影响,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它是思想教育与政治教育相互交叉、渗透、综合并融为一体的社会实践活动。

具体来讲,我们在概念的理解和教育的过程中曾存在着一些误区:

其一,以政治教育取代思想教育。在革命战争时期,出于客观的要求和主观的需要,政治教育的确是我们教育内容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这种教育敌我分明、立竿见影、鼓舞人心、克敌制胜。但在和平建设时期,在我国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奋斗目标的21世纪,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把握住时代特色和学生需求,以思想教育、德育为重,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当然,这绝不意味着我们就放松了意识形态的教育,相反的,政治教育仍是我们教育的一部分,意识形态教育要始终贯穿其中,而且要实现一种“无意识”的形式和目标。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仍一味的以政治教育取代思想教育,会让受教育者产生逆反心理,不但实现不了教育目标,而且适得其反。思想政治教育“万能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无能论”都是错误的看法。

其二,以灌输取代教化。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上趋于采取较简单的方式方法,不是循序渐进的、引导性的、全方位渗透式的,而是突击的、强制的、缺乏有效载体的形式化的。这实质上是对“人”的简单化。在这个价值追求多元化的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不可能追求一刀切式的思想“大一统”,而是必须考虑人的个性,尊重人的差异,塑造人的灵魂。如果采取“驯服”而不是“教化”的思路,那么这种思想政治教育从一开始就注定是失败的。

三、关于如何有效提高“团员意识”教育的思考

调查显示,大学生们都非常肯定思想教育的重要性,为什么实施起来还是那么事倍功半呢?借鉴国外的有效做法,结合我们的实际,我们认为可以强化以下方法的运用,充分发挥各种潜性教育功能。潜性教育也称隐性教育,或叫无意识教育,它是相对课堂教育等显性教育而言的,实际上就是一种大教育观,强调充分运用社会环境和社会实践这个大课堂,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在实践中,我们感到以下作法效果比较好,可供参考。

第一,让隐蔽课程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

师生关系、教师对教学所持的态度、学校提倡的精神、校内的舆论导向、校园的文化建设等都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不亚于正式课程的影响。西方国家称之为“隐蔽课程”。以美国为例,他们一方面力求课堂学习与环境教育的目标一致,另一方面力求校园环境与社会环境一致。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既能从感情上认可和接受学校的教育思想,又能很好的适应社会,非常值得我们借鉴使用。

第二,灌输与渗透相结合,通过无意识教育增强效果。

无意识教育是指教育者按照预定的教育目标和内容,在教育者周围设置一定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环境,引导受教育者去感受和体味,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教育。

反观我们周围,会发现高校开展的很多活动与思想教育经常是脱节的!校园文化活动搞得轰轰烈烈,却没有有意识地或有效地在其中渗透我们的教育思想。另一方面,真正的思想教育却成了单纯的说教灌输和简单的学习讨论,脱离了生动活泼的载体,一搞出来就显得刻板教条、形式化、政治色彩浓厚!劳民伤财、实效甚微是我们最不愿看到的,但现实中很多时候却正是此种情况。因此,寻找能够渗透教育思想的适当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在新生入学时,通过安排优秀大学生见面会、知名校友讲述校史和校园文化讲座等方式传播大学精神,逐渐把学校的优秀文化传统沉淀到学生的思想深处,让学生真正以校为荣、以校为家;学生毕业时,举行隆重的结业典礼和学位授予仪式,让学生怀着对母校的感激和眷恋之情步入社会„„无意识教育要求教育工作者从细节做起,善于发现与引导,这也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引导大学生积极开展自我教育。

2004年8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对于我们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文件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其中指出:“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必须通过有效的方法。这一方法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有实用性、有实效性、有自律性、可操作性,另外还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从而达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比如说,可以提倡大学生在大学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一定要做的事情,如读一本好书、做一件好事、帮一名同学、考一个资格证书、写一个调查报告、做一次自我批评、孝敬一回父母、做一次全面总结等等,让他们在实践中懂得爱与责任、付出与尊重。可以将这十个“一”的内容转换成大学生的操行评定体系、党员学生干部的评估体系。

篇8: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与分析

1、通过自编问卷, 调查了大学生的消费观、学业观、恋爱观、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状况等5个方面的内容。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 回收958份, 回收率95.8%。

2、调查对象:我校大一 (2012级) 到大四学生 (2009级) 。

二、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结果及分析

1、消费观念不理性, 存在着一定的攀比心理

在对我校大学生消费观这一项的调查结果表明, 我校大学生平均每月的生活费主要集中在500~1000元 (33%) 和1000~1500元 (27%) 。每月的生活费的主要花销除日常的伙食外, 主要集中在交通通讯 (36.6%) , 购物 (29.2%) 和学习费用 (23.4%) 等几个方面。可以看到, 除伙食外, 大学生在通讯和购物上开销较大。可以看出如今的90后大学生们存在着一定享乐主义和攀比心理。相比之下学习上的支出被排在了后面, 可见现在的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存在着不成熟、不合理的地方。很多大学生舍得花几百元钱买名牌的服饰来装扮自己的外表, 却不舍得买几本书来投资自己的大脑, 然而相比外在的浮华装饰, 精神上的富足才是当代大学生最为欠缺的。在对消费这一项的调查中, 很多大学生们表现为不会理财, 花钱没有计划性常常没到月末生活费就已经透支或花光。可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及时看到这些问题, 树立大学生合理的消费观念、理财观念, 引导他们成熟, 理性地消费。

2、学习方面

(1) 学习目标不明确, 学习动力不足。调查结果显示44.6%的同学表明他们有明确的生活目标, 并为之不懈奋斗;但也有55.4%的同学表示他们没有或者不知道自己的目标。经常听到很多学生抱怨自己的大学是不知名, 专业不感兴趣, 在学习表现为学不进去, 上课提不起精神, 大量的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利用, 其实这些都源于他们对大学没有一个清晰的规划, 没有一个可行奋斗目标, 因此教师们帮助他们及时树立大学的奋斗目标显得尤为重要。

(2) 学习态度不端正, 对旷课现象多数同学表示出了理解或无所谓的态度。对于班级里经常旷课的学生, 41.8%的学生持“不应该, 是缺乏组织, 纪律性的表现, 影响老师讲课情绪, 负面影响大”的态度;32.8%的学生认为可以理解;25.4%的学生表明习惯了, 自己也有过旷课经历。由此可见, 有一些学生的学习态度是不端正的。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是最主要还是在于学生自身方面, 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 很多时间用于打牌、上网、玩游戏, 学习态度不端正, 完全处于放松状态, 失去了上进心和求知欲。有的学生由于所学专业不是第一志愿, 目前的专业与个人兴趣不符, 产生逆反心理, 逃避上课。还有的学生为了自身的就业和发展, 产生急功近利心理, 他们积极参加学生会或者社团组织, 当社团活动与上课发生冲突时, 他们宁愿选择逃课。老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心理多加疏导, 引导他们正确的学习态度。

3、“90”后大学生渴望交往, 注重人际关系, 但在人际交往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调查中有54.4%的学生感到缺少知心朋友, 会因自己无人倾诉而觉得“莫名空虚”和“无助”;56%的学生对自己人际关系感到很满意;有40%的同学感觉自己人际关系一般或者不满意。现在“90后”的大学生们大多数来自独生子女家庭, 在上大学之前很少有住校的经历, 缺乏集体生活的经验。加之如今的家庭模式使得他们多数以自我为中心, 更少顾及他人的感受, 因此在灾与人交往时难免会出现各种摩擦和问题。我国已故的著名心理卫生学家丁瓒先生曾经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 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引发的”。人际交往在大学生活中占有很大比例, 如何与他人融洽相处是他们必须学会的一课, 这也需要高校的教育工作者的帮助和指导。

4、恋爱问题上表现为恋爱观念多元化, 恋爱动机不端正, 对校园爱情的明天持消极态度

调查表明大学生在恋爱观上, 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点:在为什么谈恋爱这一问题上, 40%的学生表明是因为孤单, 希望找一个人来陪;22.4%的同学表明是生理的需要;20.8%的学生表明是被对方真正的吸引, 准备厮守一生;16.6%的同学表明是时尚, 大家都这么做。对于校园爱情的未来, 40%的同学表明只要双方努力, 将来会在一起。33.6%的同学表明社会太现实, 毕业各自飞。25.4%的同学表明无疾而终。调查中可以看到:目前“90后”大学生的恋爱观多元化, 恋爱动机不端正, 正如调查结果显示的, 很多大学生只是因为孤单, 寂寞、生理需要以及出于攀比, 从众的心理谈恋爱。耶鲁大学社会心理学家斯坦伯格提出了一个经典的爱情三角理论, 他认为所有的爱情体验都是由激情、亲密、和承诺三大要素所构成的, 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不能称其为爱情, 正如三点确立一个平面, 缺少任何一个点, 这个唯一的平面就不存在。而如今的很多大学生的恋爱更多的是激情和亲密, 承诺的成分没有或者很少, 因此现在的校园恋爱很难称之为爱情。也正是由于恋爱动机不明确, 态度不端正等心理, 很多校园爱情以失败告终, 也让很多同学对校园爱情的未来表现出悲观的看法。

5、“90”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突出, 心理健康状况值得重视

从调查中表明, 大学生目前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64.6%的学生表明自己经常或者偶尔有过心理方面的困扰;没有或者没想过这个问题的学生占35%。在生活中, 他们最常出现的三种情绪是茫然 (36.8%) 、郁闷 (33.8%) 和愉快 (24.4%) 。在睡眠质量上, 29%的学生表示会偶尔出现多梦、易醒、失眠的状况;20%的学生表示会经常出现多梦、易醒、失眠的状况。当遭遇失败, 无论程度如何, 65.4%的学生表明会引起他们内心的长久感受。69.6%的学生认为自己有压力, 而压力的来源主要是学习 (36.4%) 家庭经济困难 (36.4%) 和人际关系 (34.6%) 。在调查中学生们表示在遇到挫折或心情不好时选择的调节方式是向知心朋友诉苦 (35%) ;采用上网、吃饭、购物消遣方式或体育锻炼让自己心情好点 (35%) ;向父母寻求安慰 (20%) ;找班主任、辅导员老师倾诉 (10%) 。从调查结果来看, 现在大学生心理压力很大, 处于一种心理亚健康状态。在上大学之前, 他们的压力比较单一, 主要是升学。然而进入大学后, 他们感受到了以前从未有过的来自学业、经济、就业等各个方面的心理压力。“90后”大学生的生理年龄虽然比较成熟, 可是在心理年龄的发展上却滞后于生理年龄, 因此在面临大学里各种压力和挫折困难时, 他们就可能引发各种心理问题。在遇到心理困惑时, 很多同学不知道该如何去调节, 经常找不到合适的途径和方法。从调查中可以看到, 很多同学选择和朋友父母去倾诉, 或者在网上通过QQ空间、写微博、上网打游戏, 购物, 运动等方式去宣泄压力, 但是对他们来说最有帮助、最有效的途径——向辅导员老师或者心理老师寻求帮助却被排在了最后, 这个调查结果给高校思想与心理教育工作者以启示, 当学生有心理问题时, 他们想到的不是我们老师, 可见我们在平时的思想及心理教育工作中对学生的心理关注不够, 没有取得学生的信任和依赖, 因此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心, 关怀并给予及时的辅导已经迫在眉睫。

摘要:如今“90后”大学生已逐渐成为我国高等学校大学生的主体。本文通过自编问卷, 调查了大学生的消费观、学业观、恋爱观、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状况等5个方面的内容, 对“90后”大学生们的特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上一篇:教学德育总结下一篇:水中的倒影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