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茶馆

2024-05-14

高二语文茶馆(精选6篇)

篇1:高二语文茶馆

高二语文《茶馆》人教版

【同步教育信息】

一.本周教学内容:

《茶馆》

二.学习目的:

1.理解剧中所展示的特殊的矛盾冲突。2.分析王利发等人的形象特点。

3.品味准确、生动、幽默而富于个性化的语言。

三.学法指导:

《茶馆》是代表老舍先生最高成就的剧本。学习本剧要浏览题注,初步了解本剧的结构、内容和主题。在此基础上,精读课本,可采用“评点式”阅读法,边阅读边作旁注,分析剧本结构、语言和思想内容,揣摩人物台词,品味人物语言的个性特色,并结合历史知识,形成对当时社会现实的直观认识,以加深对剧本思想性的理解。

四.作者介绍:

老舍(1899-1968),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现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家,享有世界声誉的爱国主义作家,人民艺术家。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1951年获“人民艺术家”称号。“文革”开始后,受到残酷迫害,于1966年8月24日含恨自尽。他以小说、剧作和曲艺著称于世,在散文,诗歌、杂文方面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一生写下多部长篇小说,70多部(篇)中短篇小说,30多部剧作,近20部译著等。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剧本有《茶馆》《龙须沟》。他的其它重要作品还有长篇小说《牛天赐传》《离婚》《鼓书艺人》、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月牙儿》、话剧《方珍珠》等。

五.重点与难点:

1.怎样理解剧中人物的时代特征?

在《茶馆》第二幕中出现的人物近20个,他们中有世袭的茶馆老板,吃皇粮的旗人,穷苦的难民,职业特务,警察,流氓,相面的,拉纤的,说书的,等等。除主要人物王利发外,每个人物台词不多,但都极富典型性,共同体现出那个军阀混战时代的社会面貌。

王利发:他是一名在乱世中苦心经营、苦苦挣扎的商人,尽管他善于经营,善于改良,但仍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最终还是没有逃脱破产的命运。王利发的悲剧是旧社会广大市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常四爷:他在清朝时吃官家钱粮,但对腐朽的清政府极为不满,发出了“大清国要完了”的预言,因此遭逮捕;他参加过义和团,并且表示“什么时候洋人敢再动兵,我姓常的还准备跟他们打”;对曾抓过他的特务,他不服软;当王利发正愁关城门无法买菜时,他雪中送炭,送来了咸菜和鸡。总之,他正直、倔强、敢做敢当、乐于助人、富有正义感,他的形象反映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反抗。

松二爷:他是封建遗老遗少的典型。亡清前,他游手好闲,整天喝茶逗鸟;亡清后,他仍不自食其力,留恋清朝时的寄生生活。他的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制度的腐朽——造就了一批没有谋生能力的寄生虫。

刘麻子:他是个拐卖人口的地痞无赖,是黑暗社会的产物,他的形象表现了当时社会的病态和畸形。其它的如李

三、康顺子、康大力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苦群众,他们承受剥削,承受压迫,承受苦难。还有宋恩子、吴祥子等人,他们是惯于敲诈勒索、横行霸道的兵痞无赖。这些人物形象共同组成了那个弱肉强食的吃人社会。

2.《茶馆》一剧在戏剧结构和戏剧冲突上的特色。《茶馆》一剧的戏剧结构是独特的,称为“图卷戏”。作品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第二幕戏中出场的有台词的人物近20个,这么多的人没有特别的主次之分,每个人物都有一个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或相互交织,或平行发展,共同构成那个军阀混战的乱世图卷。

《茶馆》一剧的戏剧冲突也是独特的。剧中虽集中了三教九流的人物,但这些人物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具体的冲突,人物与茶馆的兴衰也没有多大关系。作者把矛盾的焦点指向那个黑暗的时代,人物与人物间的每一个小冲突实际上暗示了人民与时代的冲突。例如第二幕中李三的抱怨、巡警的勒索、难民的哀告都表现了时代的黑暗;刘麻子、唐铁嘴等社会尘渣,正体现了时代对人性的扭曲。这种“无事的悲剧”更能激起人们对旧时代的憎恨。

3.品味剧本准确、生动、幽默而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话剧是以人物台词作为揭示人物性格、反映时代特色的最主要的手段。本剧人物台词准确、生动、幽默,富有个性化。

例一:“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李三的台词借用谐音双关、反复的修辞手法,用幽默的语句对民国初年虽然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但人民痛苦依旧的现实进行讽刺,表达了劳动人民对黑暗世道的不满。

例二:“我看见您二位的灰大褂呀,就想起了前清的事儿!”

这句台词既写出了松二爷的怀旧情绪,也讽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例三:“你聪明,还能把那点意思闹成不好意思吗?”

吴祥子的这句话表面上和和气气,实际上用软刀子威胁王利发:如果你不给“那点意思”,就别怪我宋恩子、吴祥子不讲“面子”,不够意思。仅三言两语,就把这两个人物的本质特征揭示出来。

例四:“有不打仗的新闻吗?”

王利发的这句问话,看起来是句戏言,然而表现出的是人民对动荡时局的不满。

六.问题与方法

1.王利发在剧中具有什么地位?他是个怎样的形象?

王利发是贯穿全剧的人物,他亲历了裕泰茶馆的兴衰,接待了汇聚在茶馆中的三教九流,感受了时代的变迁。王利发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类人物典型。他精明干练,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对自己经营的茶馆进行改良,使得裕泰茶馆是北京大茶馆中“硕果仅存”的一个。他谨小慎微,委曲求全,为了不招惹是非,他改良后的茶馆保留着以前的“莫谈国事”的纸条;对巡警、大兵、特务的敲诈勒索,他忍气吞声,曲意逢迎;对于兵荒马乱的世道,对于各种邪恶势力的欺压,他虽有不满,但表达的语言却很含蓄。例如:当唐铁嘴说“感谢这个年月”的时候,他说“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语句中蕴含着他的愁苦和愤恨。同时,王利发又有圆滑世故和自私的特点,对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接待方式:对巡警的敲诈,他巧于应付;对房客崔久峰,能耐心地听他发牢骚,尽管不一定懂,他仍不时说一些逢迎的话;对于推销报纸的报童则一声恫吓;对李三的苦处、康顺子的处境和难民的哀告,他虽有同情,但没有帮助、施舍的举动。2.第二幕开头的舞台说明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舞台说明,也叫舞台提示,内容包括介绍人物活动的环境、介绍人物心理情绪、舞台动作等。《茶馆》第二幕开头的说明文字反映了1916年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连年内战、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裕泰”是北京城内大茶馆中硕果仅存的一家,可见军阀混战造成了街市冷落,经济萧条。“莫谈国事”的纸条被保留下来,且字写得更大,反映出社会动荡不安、人心惶恐的现实。墙上的时装美人——外国香烟公司的广告画,则暗示了帝国主义经济的侵入。

【模拟试题】

(答题时间:30分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袁盎者,楚人也,字丝。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

绛侯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自送之。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①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示以为反,征系请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

淮南厉王朝,杀辟阳侯,居处骄甚。袁盎谏曰:“诸侯大骄必生患,可適削地。”上弗用。淮南王益

②横。及棘蒲侯柴武太子谋反事觉,治,连淮南王,淮南王征,上因迁之蜀,轞车传送。袁盎时为中郎将,乃谏曰:“陛下素骄淮南王,弗稍禁,以至此,今又暴摧折之。淮南王为人刚,如有遇雾露,行道死,陛下竟为以天下之大弗能容,有杀弟之名,奈何?”上弗听,遂行之。

淮南王至雍病死,闻,上辍食,哭甚哀。盎入,顿首请罪。上曰:“以不用公言至此。”盎曰:“上自宽,此往事,岂可悔哉!且陛下有高世之行者三,此不足以毁名。”上曰:“吾高世行三者何事?”盎曰:“陛下居代③时,太后尝病,三年,陛下不交睫,不解衣,汤药非陛下口所尝弗进。夫曾参以布衣犹

④难之,今陛下亲以王者修之,过曾参孝远矣。夫诸吕用事,大臣专制,然陛下从代乘六乘传驰不测之渊,⑤⑥虽贲、育之勇不及陛下。陛下至代邸,西向让天子位者再,南面让天子位者三。夫许由一让,而陛下五以天下让,过许由四矣。且陛下迁淮南王,欲以苦其志,使改过,有司卫不谨,故病死。”于是上乃解,曰:“将奈何?”盎曰:“淮南王有三子,唯在陛下耳。”于是文帝立其三子皆为王。盎由此名重朝廷。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节选)

注:

① 请室:汉代囚禁官吏有罪者的牢狱。② 轞车:囚车。③ 代:国家名。

④ 曾参:字子舆,孔子弟子,以孝著称。提出“吾日三省吾身”、“慎终(慎终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虔诚地追念祖先),民德归厚”、“犯而不校”等主张。

⑤ 贲(bēn)、育:战国时勇士。《尸子》云:孟贲,水行不避蛟龙,陆行不避兕虎。《战国策》曰:夏育,叱呼骇三军。

⑥ 许由:相传尧要让与君位,他逃至箕山下,农耕而食;尧又请其为九州长官,他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听到。

1.对下列句子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朝罢趋出,意得甚 趋:通“促”,催促。B.方吕后时,诸吕用事 用事:造反,叛乱。C.绛侯得释,盎颇有力 有力:有功劳 D.今又暴摧折之 摧折:严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已而绛侯望袁盎曰 .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B.及绛侯免相之国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C.盎遂不谢 .素王恐其破壁,乃辞谢 .D.且陛下迁淮南王 .顷襄王怒而迁之 .3.对下列各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丞相如有骄主色——丞相如果对主上表现出骄矜的脸色。

B.刘氏不绝如带——刘氏的命脉和汉朝的命运像被捆绑在一起的带子紧紧相连。C.唯袁盎明绛侯无罪——只有袁盎说明绛侯是无罪的。

D.有司卫不谨,故病死——由于官吏护卫不够严谨,所以他才病死。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袁盎指称大义、能言善辩的一组是()① 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 ② 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 ③ 绛侯乃大与盎结交

④ 且陛下有高世之行者三,此不足以毁名 ⑤ 上弗听,遂行之 ⑥ 盎由此名重朝廷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①②④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盎认为绛侯是通常所说的功臣,不是国家的重臣。他认为国家的重臣能与主上祸福与共,存亡一体,而当绛侯掌握兵权时却不能匡扶救正。

B.袁盎认为臣下与主上不可缺失礼节,君主要有君主的威严,否则臣子就会骄矜无礼。皇上接受了他的建议,后来在上朝的时候,皇上显得较为威严,丞相也就比较敬畏了。

C.淮南王刘长进京朝见,杀了辟阳侯,举止骄横。袁盎劝谏皇上认为淮南王太骄横,必然会发生祸乱,应给予削减他的封地的处罚。

D.袁盎宽慰皇上有三样高出世人的行为。一是伺候得病的太后三年,孝顺超过曾参;二是朝内混乱时,冒险奔赴京师,勇猛赛过孟贲、夏育;到了代王官邸,一再让天子位,谦恭礼让许由不及。

试题答案

1.D

2.A

3.B

4.D

5.C

篇2:高二语文茶馆

《茶馆》(节选) 教学设计示例(二)

教学目的:

1.理解剧中所展示的主要矛盾冲突。

2.理解王利发等人的形象。

3.品味正确、生动、幽默而富于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重点: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导读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药》中的茶客→中国的茶文化→茶馆老板的辛酸→旧社会的茶馆的命运。

二.戏剧作者和他的作品:

老舍(1899~1968),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现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家,享有世界声誉的爱国主义作家,人民艺术家。他以小说、剧作和曲艺著称于世,在散文,诗歌、杂文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一生写下见多部长篇小说,70多部(篇)中短篇小说,30多部剧作,近20部译著等。其代表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剧本有《茶馆》《龙须沟》。老舍出生在北京一个贫民家庭里,19考入北京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受古典文学熏陶,开始用文言学习写诗和散文。19毕业后即任小学校长。1924年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中文讲师。陆续写出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3部具有讽刺、幽默、滑稽特色的长篇小说,提供了现代小说史上最早的讽刺性的长篇体制。1930年春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6年夏,老舍辞去教职,从事专业.写作。1946年与曹禺赴美讲学,写完了100万字的巨著《四世同堂》的最后一部及其他作品。1949年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1951年获“人民艺术家”称号。“文革”开始后,受到残酷迫害,于1966年8月24日含恨自尽。他的其他重要作品还有长篇小说《牛天赐传》《离婚》《鼓书艺人》、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月牙儿》、话剧《方珍珠》等。

三.第一、三幕剧情简介

第一幕:18,戊戌变法失败。一个初秋的上午,裕泰茶馆开始营业,掌柜王利发兴致勃勃地坐在柜台上。三三两两的旗人,遛够了鸟儿,走进茶馆来歇腿、喝茶。有两位茶客唱着京戏,另外几个围着桌子观赏瓦罐中的蟋蟀。茶馆中到处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年轻力壮、为人正直的常四爷偏要谈谈国事。他说他痛恨洋人,痛恨那些吃洋饭、讲洋话的人,也看不起二德子之流在营里当差的。他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两个特务吴恩子和宋祥子抓去,送进了监狱。相面骗人的唐铁嘴来讨碗茶喝,说媒拉纤的刘麻子也来了,要把康六15岁的女儿康顺子卖给70多岁的庞太监当老婆。主张实业救国的秦仲义走进来,说什么要办工厂,搞维新。顽固派的代表庞太监则杀气腾腾地说:“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这表明了当时政治的黑暗。

第三幕:抗日战争胜利,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兵在北京横行。这时的裕泰茶馆更加破败,只有“莫谈国事”的纸条写得更多,字也写得更大。这一幕中,几个主要人物都已老态龙钟并且有了子孙;老地痞流氓不见了,代替他们的是他们的下一代。这些小辈干起坏事来,比他们的父辈更加无耻。幕启,康妈妈正在商量去西山找康大力,由小刘麻子介绍来当女招待的小丁宝,也走进茶馆与老掌柜的攀谈。这个时候,黑暗势力更加猖撅,百姓生活更加困苦。小刘麻子向小唐铁嘴炫耀着他那一套拐骗妇女的`缺德.计划,被国民党党部雇用的打手小二德子跑到茶馆来抓人,庞四奶奶则来恐吓王利发,让他交出康顺子。普通百姓呢,包办满汉全席的有名厨师被迫到监狱去蒸窝头,出名的评书艺人一次挣不上三个杂合面饼子钱,常四爷的生活更加艰苦,秦仲义的工厂被抢走,王利发的茶馆也将被人霸占。对此,王利发已失去生活的信心,他让儿子、儿媳、孙女都跟着康妈妈到西山去逃命。这时,常四爷、秦仲义相继来到茶馆,找阔别多年的老掌柜谈心。他们互诉不幸,含着眼泪为自己撒起了纸钱。这时,茶馆里的灯光渐渐暗下去了,而大街上的阳光却渐渐明亮起来。

四.汉字词语积累: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

A.戊戌(xu)沏茶(qi)嗜好(shi)B.搭讪(shan)坤角(kun)淘汰(tai)

c.茶盅(zhong)造孽(nie)缧绁(shi)D.咂摸(za)神龛(kan)痞子(pi)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B)

A.割据 掌腰 老气横秋B.抱怨 舒服 硕果仅存C.寒酸 麻烦 兵慌马乱D.津帖 鞠躬 尽善尽美

3.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A.王利发真像个“圣之时者也”(圣人那个时代的人)

B.我卖菜呢!自食其力,不含糊(千真万确)

C.都叫你咂摸透了。(反复研究)

D.你的嘴呀比我的还花哨(能说会道)

五.理清戏剧冲突脉络:

课文分为十节:

第1节:开头―“忿忿地往后走”,写李三的抱怨。

第2节:“栓子的妈,他岁数大了点”―“我给三爷拿菜钱去”,写妻子的埋怨。

第3节:“一群男女难民在门外央告”―“难民散去”,写打发难民。

第4节:“怎样阿?六爷!”―“明天还不定是风是雨呢”,写军警的敲诈。

第5节:“您慢走”―“报童追唐铁嘴下”,写超级骗子唐铁嘴。

第6节:“自言自语”―“同松二爷下”,写“铁杆庄稼”的幻灭与怀念。

第7节:“这小子”―“同宋恩子下”,写“混世魔王”的敲诈。

第8节:“刘爷,茶喝够了吧”―“你们到底有多少块现大洋”,写刘麻子的生意。

第9节:“王利发和催九峰由后面慢慢走来”―“我只会念经,不会干别的”,写催九峰的绝望。

第10节:“宋恩子、吴祥子又回来了”―结束,写“逃兵”的下场。

六.从王利发的语言看他的性格:

①“哟!你这是什么话呀?咱们的买卖要是越作越好,能不给你长工钱吗?……Allright?”

(提示:既表现了当时社会经济的萧条,这表现了王利发自私的一面,从自己利益出发不“长工资”。)

②“您等等,……我感恩不尽!”

(提示:这表现了他委曲求全而又处世圆滑的一面。)

③“福气不小!……我准给你留着!”

(提示:这表现了他顺应奉承,却又不上当的处世技巧,真是处世绝招。)

④“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听着有点不搭调!”

(提示:这表现了他对自己处境的愁苦,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恨。)

⑤“我也那样!我觉得请安比鞠躬更过瘾!”

(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接待方式,此为处世精明之处。)

⑥“常四爷老是那么又倔又硬,别计较他!”

(为别人排解麻烦,这是他善良的一面。)

⑦“咱们可把话说开了,从今以后,你不能再在之这儿作你的生意,这儿现在改了良,文明啦!”

(提示:精明干练,谨小慎微。)

⑧“好吧,我慢慢给你打听着!你看,十多年前那回事,我到今天还没忘,想起来心里就不痛快!”

(提示:想把别人支开,因为有两张嘴吃饭,这又是自私的表现。)

⑨“那么,你几不想想主意,卖卖力气,别叫大家作亡奴?”

(提示:这并不表明他有了觉悟,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表现了他深谙处世之道。)

七.归纳王利发的形象:

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人物。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在黑暗的旧中国,尽管王利发善于应酬,善于经营,不断改良,却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十分含蓄。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仍然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

第二课时

一.重点品味王利发的性格。

二.分析其他人物形象:

1.常四爷的形象:

①常四爷是旗人,在满清时吃皇粮。但是他对腐败的清王朝不满,对洋人更加痛恨。第一幕中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抓起来,坐了一年的监狱。出狱后参加义和团,以后又凭力气靠卖菜为生。他正直,善良,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他不讳言他的不满,对抓过他的特务仍然很强硬,对正在发愁的王利发则雪中送炭。就是这样一个人,最后也穷困潦倒,绝望地喊出:“我爱咱们的中国呀,可是谁爱我呢?”这个形象代表了不甘受奴役的中国人,反映出旧中国人民的反抗情绪。

②个性语言:

“今儿个城外头乱乱哄哄,买不到菜;东抓西抓,抓到这么两只鸡,几斤老腌萝卜。听说你明天开张,也许用的着,特意给你送来了!”

“瞧着给,该给多少给多少!”

“是呀,您的眼力不错!戊戌年我就在这儿说了句‘大清国要完’,叫你二位给抓了走,坐了一年多的牢!”

“凭力气挣饭吃,我的身上更有劲了!”

“什么时候洋人敢再动兵,我姓常的还准备跟他们打打呢!”

2.松二爷的形象:

①松二爷也是个旗人,心眼好,但胆小怕事,懒散而无能。清朝灭亡前,他游手好闲,整日喝茶玩鸟。清亡后,“铁杆庄稼”没有了,但他仍然留恋过去的生活,不愿自食其力。他宁愿自己挨饿,也不让鸟儿饿着,一提到鸟就有了精神,最后终于饿死。这是一个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

②个性语言:

“怎么样?我想大哭一场!看见我这身衣裳没有?我还像个人吗?”

“我饿着,也不能叫鸟儿饿着!”

“我看见您二位的灰大褂呀,就想起前清的事儿!不能不请安!”

3.刘麻子、唐铁嘴等,这是一群地痞无赖,一个说媒拉纤、拐卖人口,一个是麻农相士,算命骗人。这样一类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畸形和病态。

篇3:欢迎光临“老程语文茶馆”

有一天, 我突然觉得, 应该在这种生活里加入工作因素, 毕竟我是语文老师啊。如果把我的学生写到博客里, 把学生的文章发到博客里, 想必是一件更有意义的事儿!

我马上注册了另一个新的博客, 取名“老程语文茶馆”。我喜欢学生喊我“老程”, 因为这样的称呼, 听上去多么亲切。取名“茶馆”, 则是想通过博客这样开放平等的形式, 与学生、家长, 抑或偶尔闯到博客里的陌生人, 敞开心扉地平等交流。我兴致勃勃地规划着博客的内容, 还在儿子的帮助下, 绘制了一幅漫画:一个矮胖的老师手执教鞭, 指向繁星点点的夜空。

小雯是一个胆小的姑娘, 在班上很少见她回答问题, 即使“一不小心”被老师点到, 也总是还没有等站起来就脸儿通红。我把她作为文章中的主人公写到了博客里。文章最后, 我引用童话《丑小鸭》里最后一句——“太阳照得很温暖, 很愉快。她扇动翅膀, 伸直细长的颈项, 从内心里发出一个快乐的声音:‘当我还是一只丑小鸭的时候, 做梦也没有想到我会有这么多的幸福!’”直到现在, 我还清楚记得这个小姑娘看到此篇博文后给我的惊喜。第二天上语文课时, 她居然高高地举起了手。还有, 过去小雯写字很乱, 而自从有那篇博文之后, 她交上的文章, 书写特别工整。我感受到学生变化所带来的力量, 那几天, 我一直沉浸在莫名的激动中。之后, 我每天都会选择班上的一名学生当主人公来写, 通过博文, 慢慢地改变着孩子的行为。

“老程语文茶馆”在学生的“拥戴”下延续着她的生命, 并不时迸溅出灿烂的浪花。两年来, 有几百篇学生的文章在这里发表, 并有十几位学生的文章从这里被报刊选用。“老程语文茶馆”极大地满足了孩子们的发表欲, 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热情, 渐渐地变成了我老程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园地。

不经意间, “茶馆”也成了我与家长交流、沟通的桥梁。

一次家长会后, 有一位署名“文学中年”的家长在“茶馆”里留言:“感动于这次家长会, 我知道了‘茶馆’……年轻时, 我也喜欢舞文弄墨, 现在的我有幸能和孩子一起来程老师的语文茶馆坐坐了。但看了孩子们的文章之后, 我却有一点不敢动笔了……”某天, 一位署名“老毛”的家长则用文学的笔调书写他的所感:“北方, 农村, 暗绿的麦苗匍匐于大地, 密集的根须深植于土壤, 静静地汲取着养分……到春风吹拂、冰雪消融, 麦苗靠了一冬的积蓄, 在雪水的滋润下迅速挺拔起身躯, 长成一片油绿!加上春、夏阳光的哺育, 到六月且看那金黄的麦穗举着自豪的麦芒向一脸骄傲的老农欢呼、致意……”

篇4:高二语文茶馆

关键词:茶馆式教学法;语文阅读;读议练讲

茶馆式教学法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读读、议议、练练、讲讲的一系列阅读环节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有利于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做好保障工作。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有意识地将茶馆式教学法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结合在一起,以确保学生在自主阅读、自主议论和练习中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同时,也为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有效地将茶馆式教学法与阅读教学结合在一起进行论述,以期帮助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

一、读读

读一读是茶馆式教学法的第一步,也是阅读的第一步。但是,读并不是简单地对文本进行“念”,而是要明确读的目的,思考文本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或者是寄予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等等,这样的“读”才有效果,才能促使学生在自主读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大幅度提高语文阅读质量。而且,在茶馆式教学法中“读”也是开展其他活动的基础,也是高效阅读课堂顺利实现的保障。

例如:在阅读《再塑生命》时,我选择了茶馆式阅读方式,首先,让学生围坐在一起,引导学生带着下面的问题进行自主阅读活动,即文本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组织学生带着目标进行自主阅读,并自己总结文本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读一读的质量,确保茶馆式教学法价值的最大化实现,而且为阅读质量的提高及文本价值的体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议议

议一议是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加强生生之间交流的重要方面。但是,需要说明的是,教师要给学生搭建议议的平台,要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和互相讨论中丰富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议一议的环境中更全面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同时,也为学生健全地发展做好保障工作。因此,在实际的议议环节,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为语文阅读质量的大幅度提高做好保障工作。

还以教学《再塑生命》为例,在读一读之后,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在阅读时的感想以及产生的疑问,比如:有学生提出:为什么沙利文老师能够开启海伦的心智?

还有学生提出:为什么说是“再塑生命”?是指沙利文老师给了海伦第二次生命吗?

更有学生提出:生命是什么?什么样的生命具有存在的意义?

……

对于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我们要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自主思考,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而且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也有重要作用,此外,还能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三、练练

练练环节是让学生进行文本阅读理解练习,引导学生在阅读后解决相关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技能,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都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还以阅读《再塑生命》为例,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对下面几个练习题进行了思考,即:

(1)沙利文是怎样逐步引导“我”认识抽象事物的?试以“爱”为例具体说明。

(2)试着对“我又获得了一种新的知识——大自然有时也会向她的儿女开战,在她那温柔美丽的外表下面还隐藏着利爪哩”这一句话进行解读,说一说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

组织学生在读、议结束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这些练习题进行思考、讨论,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文本中心思想,提升學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对学生综合应用表达能力的提高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讲讲

讲讲活动是茶馆式教学法的最后一步,是“点睛”的一部分,也是确保语文文本价值最大化实现的重要部分。所以,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要结合教材内容对文本的中心思想、人物的情感态度等进行点拨,以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

还以阅读《再塑生命》为例,结束了上述三个环节的学习之后,我针对本节课的中心思想以及“再塑生命”的深刻含义等进行点拨,以确保学生本次阅读效果的最大化实现。

总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茶馆式教学法的价值,要确保学生在自主高效的课堂中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同时也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做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朱照云.浅析茶馆式语文教学法[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0(1).

篇5:九年级语文茶馆教案

宋国斌

教学目标:

1、揣摩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把握人物性格。

2、在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础上了解戏剧主题。

教学重难点:把握人物形象,了解戏剧主题。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岁月如歌,在逝去的日子里,总会有些难忘的东西在我们的脑海中挥洒不去:李白的诗、韩愈的文、杜康的酒、齐白石的画、梅兰芳的京剧。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醇。老舍的《茶馆》就属于其中之一。现在据《茶馆》发表演出的时间已经将近50年了。但它仍然能带给我们极高的艺术享受。前几天,我们已经欣赏了电影《茶馆》,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茶馆》,去领略它的艺术魅力。

(投影显示课题)

二、学生表演《茶馆》片段。·

(投影显示表演者姓名)

三、人物形象分析:

《茶馆》中出现的人物众多,前后三幕中出场的共有30多个,我们不可能一一分析,这节课我们主要分析一下课文节选部分出现或涉及到的一些重要人物,包括:王利发、常四爷、松二爷、宋恩子、吴祥子、刘麻子、唐铁嘴及课文中提到的秦二爷几位。

(投影显示八位人物姓名,点击王利发人名进入相关链接)

(一)、王利发。

1、对不同人采取不同态度。

(1)、对难民、李三等人:“别耽误功夫!”“咱们的事,有功夫再研究!” 对难民强硬、冷漠,对李三虽同情,却有限度,表现他自私。

(2)、对大兵、警察、特务:“您圣明。”“你多给美言几句,我感恩不尽!”“老总们,实在对不起,还没开张,要不然,诸位住在这儿,一定欢迎!”“您甭看,准保都是靠得住的人!” 对他们的态度则是讨好,巧应付,怕得罪。表现王利发的圆滑世故。

(3)、对唐铁嘴之流:“你混得不错呀!穿上绸子啦!”“可是,我这儿已经住满了人,什么时候有了空房,我准给你留着!”

对唐铁嘴厌恶仍笑脸相迎,表现王利发的精于处世。

2、善于经营,不断改良。

“all right?”“yes,也有这么一说!” 体现王利发言语上的改良。

“西直门的德泰,……全先后脚儿关了门,只有咱们裕泰还开着,……” “大茶馆全关了,就是你有心路,能随机应变地改良!”

通过王淑芬和常四爷之口表现王利发善于改良,是茶馆业中的佼佼者。

3、对现实不满,含蓄表达:

“这年月还值得感谢!”“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 表现王利发的胆小怕事。

总结: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人物。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在黑暗的旧中国,尽管王利发善于应酬,善于经营,不断改良,却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他对此

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十分含蓄。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仍然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

(二)常四爷。

1、“我卖菜呢!自食其力,不含糊!……听说你明天开张,也许用得着,特意给你送来了!” 表现常四爷的自食其力,乐于助人。

2、“什么时候洋人敢再动兵,我姓常的还准备跟他们打打呢!……” 表现常四爷的爱国、敢作敢为。

3、“要是洋人给饭吃呢?”“盼着你们快快升官发财!” 表现常四爷的正直、倔强。

总结:旗人。正直,爱国;倔强,敢作敢为;自食其力,乐于助人。

(三)松二爷。

1、“看见我这身衣裳没有?我还像个人吗?”“可是到了民国,我挨了饿!”“我饿着,也不能叫鸟儿饿着!”

表现松二爷的游手好闲、懒散无能,不愿自食其力。

2、“我看见您两位的灰大褂,就想起前清的事儿!不能不请安!”“你说得对!嗻!四爷,走吧!” 表现松二爷的胆小怕事。

总结:旗人。胆小怕事,懒散无能,游手好闲,喝茶玩鸟,不愿自食其力。最终饿死。

(四)秦二爷。

民族资本家。一心实业救国,最终破产。

(五)刘麻子。

靠说媒拉纤、拐卖人口挣钱的地痞无赖。

(六)唐铁嘴。

“我感谢这个年月!”“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侍侯着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吗?” 算命看相的江湖骗子。无耻。

(七)宋恩子、吴祥子。

1、“王掌柜不愿意咱们看,王掌柜必会给咱们想办法!咱们得给王掌柜留点面子!”“对啦!坐下谈谈吧!你们是要命呢?还是要现大洋?”“别动!君子一言:把现大洋分给我们一半,保你们俩没事!咱们是自己人!”

表现宋、吴二人的贪婪、蛮横、霸道。

2、“有皇上的时候,我们给皇上效力,有袁大总统的时候,我们给袁大总统效力……”“谁给饭吃,咱们给谁效力!”

四、戏剧主题分析:

在茶馆中,老舍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这里面有广大市民的代表王利发,有不甘受奴役的中国人常四爷,有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松二爷,还有地痞无赖刘麻子、江湖骗子唐铁嘴、老牌特务宋恩子、吴祥子等等。老舍的目的应该不仅仅是将这些人物展示给我们看,他应该另有深意。先来听听剧中人物自己的话吧!(点击王利发、常四爷、唐铁嘴人名观看相关影片)也许,我们能从不同人物的不同结局中找到答案。这八个人,可以简单地分个类,上面四个,可以归入好人的范畴,下面四个,则应归入坏人的范畴。王利发悬梁自尽,常四爷落魄一生,松二爷惨遭饿死,秦二爷最终破产。好人遭了殃!刘麻子等人却在这个社会中如鱼得水,坏人猖狂无比!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常说“邪不压正”,可在《茶馆》中,邪却确确实实地压住了正,这其中的根源何在?看来老舍先生批判的矛头已经不仅仅是宋恩子、吴祥子等反面人物了。他要展示的实际上是整个旧时代的黑暗。

《茶馆》展现了三个可诅咒的时代: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晚清末年、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抗战胜利后解放战争爆发前夕的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描绘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三个黑暗、病态、荒诞的社会发展片断,揭示了旧社会的必然灭亡。

在《茶馆》中,不管是哪个时代,我们看到的始终是漆黑一片,难道就没有一点希望了吗?戏剧中是否给了我们希望? 明确:希望在于以康大力为代表的西山八路!

五、结束语、课后作业:

秦二爷走了,常四爷走了,王利发也走了,我们这堂课也该结束了。给大家布置个课后作业:比较《雷雨》、《茶馆》的戏剧结构及矛盾冲突。同学们再见!

文版教案系列:《茶馆》 教学设计2

张连生

《茶馆》【一】

教学目的:1.理解剧中所展示的主要矛盾冲突。

2.理解王利发等人的形象。

3.品味正确、生动、幽默而富于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重点: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方法:导读、分析、鉴赏。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药》中的茶客→中国的茶文化→茶馆老板的辛酸→旧社会的茶馆的命运。

二、.戏剧作者和他的作品:

老舍(1899~1968),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现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家,享有世界声誉的爱国主义作家,人民艺术家。他以小说、剧作和曲艺著称于世,在散文,诗歌、杂文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一生写下见多部长篇小说,70多部(篇)中短篇小说,30多部剧作,近20部译著等。其代表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剧本有《茶馆》《龙须沟》。老舍出生在北京一个贫民家庭里,1913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受古典文学熏陶,开始用文言学习写诗和散文。1917年毕业后即任小学校长。1924年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中文讲师。陆续写出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3部具有讽刺、幽默、滑稽特色的长篇小说,提供了现代小说史上最早的讽刺性的长篇体制。1930年春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6年夏,老舍辞去教职,从事专业写作。1946年与曹禺赴美讲学,写完了 100万字的巨著《四世同堂》的最后一部及其他作品。1949年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1951年获“人民艺术家”称号。“文革”开始后,受到残酷迫害,于1966年8月24日含恨自尽。他的其他重要作品还有长篇小说《牛天赐传》《离婚》《鼓书艺人》、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月牙儿》、话剧《方珍珠》等。

三、.第一、三幕剧情简介

第一幕: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一个初秋的上午,裕泰茶馆开始营业,掌柜王利发兴致勃勃地坐在柜台上。三三两两的旗人,遛够了鸟儿,走进茶馆来歇腿、喝茶。有两位茶客唱着京戏,另外几个围着桌子观赏瓦罐中的蟋蟀。茶馆中到处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年轻力壮、为人正直的常四爷偏要谈谈国事。他说他痛恨洋人,痛恨那些吃洋饭、讲洋话的人,也看不起二德子之流在营里当差的。他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两个特务吴恩子和宋祥子抓去,送进了监狱。相面骗人的唐铁嘴来讨碗茶喝,说媒拉纤的刘麻子也来了,要把康六15岁的女儿康顺子卖给70多岁的庞太监当老婆。主张实业救国的秦仲义走进来,说什么要办工厂,搞维新。顽固派的代表庞太监则杀气腾腾地说:“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 这表明了当时政治的黑暗。

第三幕:抗日战争胜利,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兵在北京横行。这时的裕泰茶馆更加破败,只有“莫谈国事”的纸条写得更多,字也写得更大。这一幕中,几个主要人物都已老态龙钟并且有了子孙;老地痞流氓不见了,代替他们的是他们的下一代。这些小辈干起坏事来,比他们的父辈更加无耻。幕启,康妈妈正在商量去西山找康大力,由小刘麻子介绍来当女招待的小丁宝,也走进茶馆与老掌柜的攀谈。这个时候,黑暗势力更加猖撅,百姓生活更加困苦。小刘麻子向小唐铁嘴炫耀着他那一套拐骗妇女的缺德计划,被国民党党部雇用的打手小二德子跑到茶馆来抓人,庞四奶奶则来恐吓王利发,让他交出康顺子。普通百姓呢,包办满汉全席的有名厨师被迫到监狱去蒸窝头,出名的评书艺人一次挣不上三个杂合面饼子钱,常四爷的生活更加艰苦,秦仲义的工厂被抢走,王利发的茶馆也将被人霸占。对此,王利发已失去生活的信心,他让儿子、儿媳、孙女都跟着康妈妈到西山去逃命。这时,常四爷、秦仲义相继来到茶馆,找阔别多年的老掌柜谈心。他们互诉不幸,含着眼泪为自己撒起了纸钱。这时,茶馆里的灯光渐渐暗下去了,而大街上的阳光却渐渐明亮起来。

四、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明确结构

《茶馆》【二】

教学目的:1.理解剧中所展示的主要矛盾冲突。

2.理解王利发等人的形象。

3.品味正确、生动、幽默而富于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重点: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方法:导读、分析、鉴赏。

教学过程:

一、.理清戏剧冲突脉络:

课文分为十节:

第1节:开头—“忿忿地往后走”,写李三的抱怨。

第2节:“栓子的妈,他岁数大了点”—“我给三爷拿菜钱去”,写妻子的埋怨。

第3节:“一群男女难民在门外央告”—“难民散去”,写打发难民。

第4节:“怎样阿?六爷!”—“明天还不定是风是雨呢”,写军警的敲诈。

第5节:“您慢走”—“报童追唐铁嘴下”,写超级骗子唐铁嘴。

第6节:“自言自语”—“同松二爷下”,写“铁杆庄稼”的幻灭与怀念。

第7节:“这小子”—“同宋恩子下”,写“混世魔王”的敲诈。

第8节:“刘爷,茶喝够了吧”—“你们到底有多少块现大洋”,写刘麻子的生意。

第9节:“王利发和催九峰由后面慢慢走来”—“我只会念经,不会干别的”,写催九峰的绝望。

第10节:“宋恩子、吴祥子又回来了”—结束,写“逃兵”的下场。

二、从王利发的语言看他的性格:

①“哟!你这是什么话呀?咱们的买卖要是越作越好,能不给你长工钱吗?……All right?”

(提示:既表现了当时社会经济的萧条,这表现了王利发自私的一面,从自己利益出发不“长工资”。)

②“您等等,……我感恩不尽!”

(提示:这表现了他委曲求全而又处世圆滑的一面。)

③“福气不小!……我准给你留着!”

(提示:这表现了他顺应奉承,却又不上当的处世技巧,真是处世绝招。)

④“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听着有点不搭调!”

(提示:这表现了他对自己处境的愁苦,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恨。)

⑤“我也那样!我觉得请安比鞠躬更过瘾!”

(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接待方式,此为处世精明之处。)

⑥“常四爷老是那么又倔又硬,别计较他!”

(为别人排解麻烦,这是他善良的一面。)

⑦“咱们可把话说开了,从今以后,你不能再在之这儿作你的生意,这儿现在改了良,文明啦!”(提示:精明干练,谨小慎微。)

⑧“好吧,我慢慢给你打听着!你看,十多年前那回事,我到今天还没忘,想起来心里就不痛快!”(提示:想把别人支开,因为有两张嘴吃饭,这又是自私的表现。)

⑨“那么,你几不想想主意,卖卖力气,别叫大家作亡奴?”

(提示:这并不表明他有了觉悟,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表现了他深谙处世之道。)

三、.归纳王利发的形象:

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人物。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在黑暗的旧中国,尽管王利发善于应酬,善于经营,不断改良,却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十分含蓄。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仍然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

四、.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一。

《茶馆》【三】

教学目的:1.理解剧中所展示的主要矛盾冲突。

2.理解王利发等人的形象。

3.品味正确、生动、幽默而富于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重点: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方法:导读、分析、鉴赏。

教学过程:

一、.分析其他人物形象:

1.常四爷的形象:

2.松二爷的形象:

3.刘麻子、唐铁嘴等,这是一群地痞无赖,一个说媒拉纤、拐卖人口,一个是麻农相士,算命骗人。这样一类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畸形和病态。

4.崔久峰:

“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者——“中国非亡国不可”的失败主义者。

5.吴祥子、宋恩子:

顺风倒的奸邪小人,靠坑害别人钻营偷生。

二、.从戏剧语言看时代:

思考——下面戏剧语言反映的是怎样的时代?

①“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也该剪了吧?”——满清覆灭。

②“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政局动荡。

③大兵:屌!谁要钞票?要现大洋!——通货膨胀。

④“告诉你,常四爷,要我们效力的都仗着洋人撑腰!没有洋枪洋炮,怎能够打起仗来呢?”——半殖民时代。

⑤“现在,人家总长次长,团长师长,要娶姨太太讲究要唱落子的坤角,戏班里的女名角,一花就三千五千现大洋!”——官僚生活腐化堕落。

三、讨论:从《茶馆》看茶园——精神文明建设之我见

四、作业布置:

分小组扮演一段《茶馆》中的戏剧情节,评比出最好的一组。

语文版教案系列:《茶馆》 教学设3

教材分析:三幕话剧<<茶馆>>是老舍剧作中成就最高的一部,在国际文坛上也享有盛誉。课文节选的是第二幕,说的是民国初年军阀混战的事。这一幕没有中心故事,只有一些零星的事件,再用茶馆老板王利发将它们穿起来。

教学目标:A、全文目标 :

1、理解<<茶馆>>独特的艺术结构,矛盾冲突;

2、把握节选部分众多人物的形象特点;

3、品味语言的个性化,动作化及幽默风格;

4、激发戏剧欣赏的兴趣,提高鉴赏能力。

B、课时目标:

1、理解作品的艺术结构特点及特殊的矛盾冲突 ;

2、精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之一:王利发。

教学重难点:“卷轴画式结构”、“人民与时代的冲突”。

教学设想:充分增强感性材料的积累,突破重难点;

将台词朗读与分析王利发这一形象结合起来。

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旧知导入。鲁迅小说<<药>>的第三部分“茶客谈药”情节中,茶馆是当时社会的缩影。老舍的戏剧《茶馆》更是突出地表现了这一特点。

二、感知:

1、有关作者:“人民艺术家”老舍。

2、检查预习:<<茶馆>>三幕分别反映了哪一时代?

3、引导通读课文,了解第二幕剧情:

(1)、问题引导:

第二幕出场人物众多。先后有哪些人物在“茶馆”里出现?他们来“茶馆”干什么?其中,哪些人物是在其他人物“表演”的过程中出现的?

(2)、学生阅读、思考、回答。

老师边引导回答边归纳剧情:

开场:王淑芬、李

三、王利发三人对话。

A、巡警摊派、勤索(穿插难民央告)

B、唐铁嘴租房被拒绝(穿插报童卖报)

C、常四爷、松二爷祝贺茶馆开张。

D、特务敲诈、勒索(穿插和常四爷交锋和刘麻子交锋)

E、康顺子来茶馆找工作

F、刘麻子和逃兵谈“买卖”(穿插崔久峰的悲观)

三、突破:

1、卷轴画式的结构:

这一幕出场的人物有30多个,有台词的就有20多个,但他们都是诉说着各自的故事,在“茶馆”一闪而过。所有的人物、情节,像一个个画面,这无数个画面组织起来,便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逐步展开。

2、精读片断,赏析人物:

(1)分角色朗读课文“一群男女难民在门外央告”到“我给你说说看,行不行可不保准确。

(提示:对难民,他口气生硬,毫无怜悯;对巡警等,他极力讨好,不敢半点得罪。读时要读出他不同的语气。)

3、评析王利发这一人物:

自私、圆滑、善于应酬;精明干练。但他仍然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最后(第三幕中)悬梁自尽。

4、推广:像这样悲惨命运的,剧中何止他王利发一人!他们悲惨的命运该怪谁?那些像唐铁嘴、刘麻子之类的社会渣滓又为什么能为所欲为?

3、“人民与旧时代冲突”:

老舍把矛盾的焦点直指那个黑暗的旧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的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

四、总结:作者虽没有直接写那个时代发生的重大事件,但那个时代的黑暗与罪恶又无处不在,这正是作者匠心独运的结果。

五、巩固:展示课内练习:判断文中人物矛盾、生活画面和所表现的社会现实的联系,做连线题。

六、拓展:课外练笔:试以“大茶馆,小社会”为题,写一篇文艺短评。

附:备课小结

<<茶馆>>没有中心故事,只是像一幅长卷;教学中若将其 展开,逐一品评,相信每一幅画面也皆有滋味,但可能会陷入琐屑繁冗的泥淖。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意在以“茶馆__社会”为主线,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与理解。

板书设计:

茶馆

“人民艺术家” 老舍

开场:三人对话

巡警摊派勤索(难忆央告)唐铁嘴租房被拒绝(报童卖报)常四爷、松二爷祝贺开张

特务敲诈勒索(和常四爷交锋)(和刘麻子交锋)

康顺子找工作

篇6:语文九上茶馆(节选)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茶馆》是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本文教学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基础,引导学生把握文中的主要事件及矛盾冲突,从中品味个性化的语言,及人物形象的塑造;了解作品丰富的人文内涵,认清旧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使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提高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法学法

本文人物多、事件繁,学生整体把握不易理出头绪。因此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注意突出重点,即从戏剧冲突中去理解《茶馆》表现的主题;通过分角色朗读来体味剧中精炼而又个性化的语言。加深对作品的理解,通过多媒体帮助学生获得直观的认识,学习过程中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真实的见解。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茶馆之风,风靡中华而历久不衰。应该说,芸芸众生聚集茶馆,是因为茶馆是一处最具平民性的公共娱乐场所。在茶馆中,文人墨客,清茶一杯,谈风论雅;芸芸众生,一杯在手,海阔天空。自古以来,它既是平民大众纵横议论之所:又是三教九流汇集之地。道听途说,市井传闻,谈天说地,家事国事,为八方信息汇集之地,是社会生活的缩影。人们坐在茶馆除得到美的享受,还能受到平民文化的熏陶而有利于人情练达。时至改革开放的今日,神州大地的茶馆、茶楼又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茶客日益增多,这再次说明了平民文化的旺盛生命力。同时,新时代的新的茶馆文化也正在形成、发展。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笔下的《茶馆》,去领略这大茶馆里的小社会。

二、作者简介

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老舍的相关资料,课堂上请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教师可结合第八册的附文《老舍自传》,明确有关要点:

l•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解放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1951年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t人民艺术

2•诺言:通俗,有“语言大师”之称。’

3•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话剧《茶馆》《龙须沟》。三、三幕话剧《茶馆》简介

1-学生根据预习说说对话剧《茶馆》剧情的了解。

2.教师介绍要点:

1957年发表并演出的《茶馆》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作品以旧北京城中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对茶馆及各类人物变迁的描写,反映了从清末、民国初年到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近五十年的社会面貌,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动荡、黑暗和罪恶,宣告旧中国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趋势。

第一幕,即本文节选部分。

第二幕,写的是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时期。这时裕泰茶馆渐趋衰落,茶馆主人王

利发积极迎合潮流实行改良,却仍然难以维持下去。这幕出场的人物有三十多个,有台词的近二十个,这些人物没有特别突出的主次之分,他们只是按照自己的轨迹生活着,而正直、善良的人们无法摆脱厄运,社会渣滓却横行霸道。

第三幕,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社会生活。剧中所有正直的人都陷于一种不可自拔的困境中。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的生命财产

随时受到威胁,王利发在茶馆被人霸占后悬梁自尽。作者怀着强烈的激情批评和诅咒了这样的社会,表明旧中国注定要灭亡的命运。剧中通过康大力等人投奔西山解放区的描写,暗示黑涪即将过去,光明即将到来。

本剧是旧社会的一曲葬歌,上演后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第二课时

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找出不懂的字词。

2.文中写了几个人物?你对文中哪几个人物印象较深?为什么?

3.写了哪些事件?

4.这些事件涉及到中国的哪些社会现实?作者写这些事有什么用意?

二、播放多媒体课件,看节选部分的影片,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三、学生质疑,小组交流思考第(一)题中的三个问题

四、提示

1.字词(结合课下注解理解)。

趿拉

珍馐

文绉绉

说媒拉纤

绫罗绸缎

兵荒马乱

比较:

砌 窑 缉

沏 窖 辑

2.请学生回答(一)2题。

要点:共写了26个人。

对于印象较深的人物,让学生讨论,各小组互相补充。答案可能五花八门,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观点,为下文的分析作准备。

要点:

a.马五爷施威——洋教势力强大

b、康六卖女——农村民不聊生

c.常四爷骂洋货——洋货倾销中国,民族工业受到冲击

d.鸽子之争——有钱人游手好闲

e.秦仲义梦想实业救国——想发展民族工业

f、秦庞交锋——戊戌变法

g、茶客对话——戊戌变法

h.常四爷被抓——暗探密布,社会黑暗、i.太监买妻——封建统治者荒淫无耻

分析:这种剪影式的描写,展现了清末社会的众生相,深刻地反映了帝国主义 的渗透、侵略和封建统治者的荒淫、腐败造成的农民破产、市民贫困和社会黑暗。这一切表明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

第三课时

一、体味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导入:老舍被誉为“语言大师”,按照他自己的看法,剧中的人物对话应该是“话到人到”、“开口就响”,“闻其声知其人,三言五语就勾出一个人物形象的轮廓来”。也就是每个人物都有符合自己地位、身份和思想的个性化语言。下面我们来分析文中的语言及从中所表现的人物特点。

1.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本,体味人物个性化的语言特点。(朗读前,教师帮助他们分配好角色。)

2.学生小组讨论、探究(要求结合人物的语言进行分析)。

3.班级交流。

(1)王利发:胆小怕事、安分守己、善于应酬、精明干练,不满现实又明哲保身,是个自私的商人。

表现在:a见谁都请安作揖。b.张贴“莫谈国事”的字条,怕惹是生非。

c.“这点小事用不着您(秦仲义)分心,您派管事的来一趟,我跟他商量,该长多少租钱,我一定照办”(巧妙地回答秦仲义的涨房租要求)

d、送茶水给地位低贱的算命先生唐铁嘴。

(辨析:“用不着相面,咱们既在江湖内,都是苦命人”,本句是否说明他有同情心?)

e.“这路事儿太多了,太多了!谁也管不了!”

分析:王利发的语言,非常符合一个茶馆掌柜的身份。他苦心经营裕泰茶馆,一向委曲求全、圆滑精明,顺应着三个时代的更迭,不断苦心“改良”,在激流险滩中拼命挣扎,以求生存。但是,到头来却是倾家荡产,落个悲惨的下场。王利发的悲剧命运,是近代中国社会小商人、小资产者生活和命运的真实写照,他的悲剧一生是对旧中国的血泪控诉。

(2)常四爷:爱国、正直、刚强,是一个有同情心的旗人。

表现在:

A、“反正打不起来!真要打的话,早到城外头去啦;到茶馆来干吗?”(不满富家人为一只鸽子而械斗。)

b.“连鼻烟也得从外洋来!这得往外流多少银子啊!”(痛心洋货倾销,国家的银子外流。)

c.“大清国要完啦!”(从卖女悲剧中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d.“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讥讽二德子,一针见血。)

e.“李三,要两个烂肉面,带她们到门外吃去!”(帮助卖女儿的村妇。)

f、“甭锁,我跑不了!”(被捕时毫无惧色。)

分析:常四爷的语言非常简洁,豪爽,还带有侠气,表现他的正直倔强,富有正义感,是《茶馆》中一个爱憎分明、光彩照人的形象。他仇恨洋人,参加过义和团运动。然而正是这样一位刚强了一世的爱国志士,最后也穷困潦倒。这是一个正直的中国人的悲剧。剧本通过这个人物,揭露了旧时代政治的腐败,反映了爱国有罪、报国无门的荒唐现实。

(3)秦仲义形象分析:胸怀大志,想实业救国的民族资本家。

A、“把本钱拢在一块儿,开工厂!”

b.“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

在听了学生的归纳后,教师先给予肯定,并分析:秦仲义庞太监的对话交锋,实际是成长中的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王朝的对垒。尽管他踌躇满志,胸怀大志,幻想实业救国,但最终也没有逃脱破产的命运。这个形象反映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民族资本家的命运,同时也证明了办实业拯救不了旧中国灭亡的命运。

(4)对其他人物的分析。

导人,其他人物尽管言语不多,但是他们说的每一句话,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确实如老舍所说,“三言五语就能勾出一个人物形象的轮廓来”。

a、马五爷:是一个信洋教、吃洋饭、有威有望的洋奴。

b.黄胖子:媚上欺下,助纣为虐的流氓头子。

c.松二爷:胆小怕事,懦弱无能的旗人。

d.刘麻子:说媒拉纤,拐卖人口的地痞。

二、体会文中精彩的潜台词

1.导入:潜台词,就是台词含蓄的意思,老舍说:“从一句话里面看一个世界。”就是说,从一句台词里听到弦外之音的艺术效果。

2.精彩片段赏析。

(1)请同学分角色朗读秦仲义与庞太监交锋的部分。

(2)小组合作探究选段中精彩的潜台词。

(3)小组交流。

(4)教师可做适当点拨。

①“这两天您心里安顿了吧?”——话中有话,戊戌变法使庞太监很不安顿,现在变法已被镇压。

②“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变法失败,保守派重新得势。

③“您比做官的还厉害呢!听说呀,好些财主都讲维新!”——威肋秦仲义,说他就是维新派。

④“我那点威风在您的面前可就施展不出来了!”——以退为进,反唇相讥。

⑤“咱们就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吧!”——暗中较劲。

秦仲义和庞太监的较量,实质上是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统治阶级新旧两大势力的较量。潜台词异常丰富,含义深刻。

(5)接着提问:除此以外,文中哪些地方的潜台词让人印象深刻?

答案:“你完啦!”——一语双关,暗示清王朝即将灭亡。

3•提问:本文的语言除了个性化,有精彩的潜台词外,还有什么特点?

要点:用了大量的北京口语,朴实、自然、亲切,充满了生活气息。举例略。

第四课时

一、分析本场剧的矛盾冲突

l•导入:本场戏与一般的戏剧不一样,它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线索,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人来带动情节的发展。(每一个在茶馆中出现的人物都有自己的一个故事,这些故事互相交织,或平行发展,共同构成茶馆这样一个大时代的缩影。)

2•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文中的矛盾冲突,并在班级交流。

多组矛盾冲突:

(1)达官贵人的空虚闲适——孤老头子的沦落街头

(2)老太监娶妻——农家卖女

(3)顽固派的代表庞太监——维新派的代表秦仲义

(4)假洋鬼子马五爷、二德子——爱国正直的常四爷

3•分析:文中多组矛盾冲突,归结起来就是统治者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冲突。文章正是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暴露了晚清社会的黑暗与腐朽,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命运。

二、课堂总结

《茶馆》描绘了一个五光十色的“茶馆世界’,老舍说:“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剧本以茶馆为舞台,对社会世态进行了展览性的描绘。全剧不是以一人一事为主要线索构成贯穿始终的情节,而是以人物带动故事,把众多人物的生活片断巧妙地同作品的主题罗织在一起,组成了时代的剪影,从更广阔的背景上反映了纷纭复杂的阶级关系和社会风貌,表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社会心理。读完本剧以后,你对本剧的矛盾冲突、人物形象、语言特色等等,如果还有自己独到的看法,请把你的见解发表出来吧!

三、知识拓展:结合课后练习题四进行

1.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

2.戊戌变法的经过和结局。

3.体会剧本是如何形象化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的。

四、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话剧《茶馆》。

2、请提炼自己对作品的感受、理解、认识,参阅相关资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关于《茶馆》的文章。可以是鉴赏评论文字,也可以是读后感,随想,等等。

第一幕:

上一篇:财险公司年终工作总结下一篇: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