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期末复习

2024-05-14

高二语文期末复习(精选6篇)

篇1:高二语文期末复习

高二语文期末复习方法策略

时近期末,新课结束,期末考试在即。那么,如何才能让复习更有序更高效?

一、做好期末复习准备工作

首先要明白复习的重要性。复习是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整理,消化吸收,查漏补缺,强化巩固。没有这一环,学过的知识往往显得零碎、散乱,很容易混淆,也很容易忘记;没有复习巩固这一环,学习往往就只停留在“知晓”与“明白”这个阶段,不能真正由“懂了”进入到“会了”“熟了”“通了”“活了”“快了”这些更高的层次,当然也就谈不上对知识的真正掌握与技能的熟练运用。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复习比上新课更为重要,因为新课是一个一个散的“知识点”,而复习往往要求形成“知识链”“知识树”“知识网”,要求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整合,形成综合的知识素养与更强的应考能力。

其次眼光要瞄准高考。知识的网,是一天一天织成的。再说,对本学期的所学进行一个有效的复习,应该成为整个高中六学期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亦即是说,复习不仅仅为期末的考试做准备,更要为毕业考试和高考做准备,一套试卷,考查的知识毕竟有限,所以我们在复习的时候一只眼要盯着期末考试,另一只眼还应瞄准高考。

再次,可以通过各种措施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复习的近期现实目标与高考长远目标有机结合。

二、期末复习的重点与要求

1、全册的字音字形。

侧重复习:常考常错。

复习建议:师生全册专项清理,重点搜捕,集中歼灭,注重循环,注重检查。

2、全册的文学常识。

侧重复习:本册涉及到的中外重要作家作品流派风格。

复习建议:最好能表解出来。可以利用教材前面的目录,也可以单独整理。特别要注意防止学生在识记时“张冠李戴”,特别是易混的知识点。

3、名句、名段、名篇的诵背与默写。

侧重复习:名句的准确理解与识记。

复习建议:坚持“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并且要记准确,最好能分析一下它何以是名句,“名”在何处;难点与易错处强化识记与默写训练;注意“二级名句”的识记。也就是稍偏一点的名句的识记;强调作答时不能“增”“删”“调”“换”,必须忠实于原句原文。

4、小说、散文阅读要义

侧重复习:小说人物形象分析、主旨探究、结构布局;散文情感主旨、句子语言含义作用等的分析、主旨探究。

复习建议:结合高考前各地高考模拟试题货高考题来把握试卷命题动态方向。

5、古诗词阅读理解(唐诗宋词)

侧重复习:

①如何理解诗词内容;

②把握意象意境,重点引导学生如何去分析“象”中之“意”与整体感受意境;

③分析诗歌抒什么情言什么志,并准确表达出来;

④分析诗歌中的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法,会识别、判断并会联系全诗分析其所用手法技巧的表达作用与效果;

⑤分析诗歌语言的准确与精妙,特别是炼字炼句之处,更当注意其表现力。复习建议:以教材中的名篇为例讲析,以课外或高考题进行训练,注意作答的规范与深入。

6、文言文阅读理解(虽为浅易文言文,但依然是薄弱点)

侧重复习:

①文言重点字词。要求:一词多义要确定在具体语言环境下的具体义项;古今异义要弄清在古代的意思;词类活用要弄清在具体语言环境下的活用的类型与意思;通假字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找出其通假的本字。

②重点文言句式。掌握五种句式: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特殊疑问句。要求会结合语境和相关的语言标志会识别,会翻译。

③文言翻译。要求一一落实重点字词(实词虚词),体现文言句式特点,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④文言断句。重在从内容上进行句读断句,注意联系有关的句式特点,注意识别古文中的专有名词,它们都有助于帮助我们断句。

复习建议:文言文阅读理解,一定要注意“整体把握,诸因互解”;要注意对教材名篇的分项梳理与归纳,并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可以联系一点课外的或高考文言文试题进行训练。

7、语言运用。

复习建议:题型千变万化,但都与语言的实际运用有关。强调三点:

①入格。不管是那种形式的语言运用题,一定要符合特定的要求。一是特定的应用文体的要求,如对联、贺信、一句话新闻、开场白、警示语、标语、口号、图文转换、仿句等等。二是要符合有关的作答要求,认真看清,建议勾划出来,并逐条遵照落实。

②得体。这是语言运用的核心所在。主要就是要符合特定的人物、身份、场合,符合特定的运用要求。

③显美。语言运用不应该只求答完就了事,要力求作答的精准雅美,充分展示自己的人品修养文采才华。

8、作文。在抓好常规训练的同时,侧重记叙文的写作指导。

复习建议:

①注意审题、点题、扣题;

②注意列提纲,至少要考虑中心、材料(详略、先后)、结构、手法、开头结尾等;

③注意书写与卷面。

4素材积累,范文模仿。○

篇2:高二语文期末复习

一、现代文阅读(共20分)

山峡中 艾 芜

江上横着铁链作成的索桥,巨蟒似的,现出顽强古怪的样子,终于渐渐吞蚀在夜色中了。

桥下凶恶的江水,在黑暗中奔腾着,咆哮着,发怒地冲打岩石,激起吓人的巨响。

两岸蛮野的山峰,好象也在伯着脚下的奔流,无法避开一样,都把头尽量地躲入疏星寥落的空际。

夏天的山中之夜,阴郁、寒冷、怕人。一群被世界抛弃的山贼趁着月色住进一座破败荒凉的神祠。

几个人坐着,伸手取暖的阴影映在周遭,混着咸肉的香味和着松柴的芬芳。从没头的土地菩萨侧边传来小黑牛痛苦无力的呻吟声。夜白飞不由得一阵阵怜惜,一声声叫骂。老头子却淡然平静,他觉得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呢,吃这行饭不怕挨打就是本钱。鬼冬哥连连讨好应和,老头子便越发来了兴致,埋怨起小黑牛的笨拙来了。江风大了,江水也大了,像要扫荡这一切,像诅咒我们的存在似的。

黑夜里,小黑牛痛苦地呓语“我不干了”,老头子皱起眉头。看来,他又要做什么决定了。野老鸭望着汹涌的江水,喃喃道:“该不会出事吧!”

这时,野猫子——一个油黑蛋脸的年轻姑娘连同笑声挤进这暗淡的世界里来了。黑暗、沉闷和忧郁,都悄悄地躲去。她手抱着一块木头人儿,一边同众人打趣,一边在老头子——她的父亲面前撒娇。木头人儿的真真假假,引得众人异常开心。

我不由得想起白天的事,我虽扮演一个不重要的角色,但竟也与野猫子作了一次农家夫妻,当了一回爸爸。早上,他们叫我装作农家小子,拿着一根长烟袋,野猫子扮成农家小媳妇,提着一只小竹篮,同到远山那边的市集里,假作去买东西。他们呢,两个三个地远远尾在我们的后面,也装作忙忙赶街的样子。野猫子果真厉害,机智从容,灵活多变,狡猾的小商贩哪里逃得出她的手心,一匹上好的布终于得手了。

半夜,纷乱的足声和嘈杂的低语,惊醒了我。我知道一定有什么瞒我的事在发生着了,就凝神听着。忽然听见夜白飞哀求的声音,在暗黑中颤抖地说着:“这太残酷了,太,太残酷了„„可怜他是„„”

尾声低小下去,听着的只是夜深打岸的江涛。接着老头子发出钢铁一样的高声,叱责着,小黑牛的呻吟一时间流向神祠之外。夜,愈发阴森凄郁,从壁缝望去,一个人形似的东西被丢进江里。原先就是怒吼着的江涛,却并没有因此激起一点另外的声息,只是一霎时在落下处,跳起了丈多高亮晶晶的水珠,然而也就马上消灭了。

我明白了,小黑牛已经在这世界上凭借着一只残酷的巨手,完结了他的悲惨的命运了。正像老头子说的“在这里,懦弱的人是不配活的”。但他往天那样老实而苦恼的农民样子,却还遗留在我的心里,搅得我一时无法安睡。回忆起小黑牛的往事,他躲开了张太爷的拳头,又免不了江流的吞食。难道穷苦人的生活本身,便原是悲痛而残酷的么?

他们回来了。大家都是默无一语地悄然睡下,显见得这件事的结局是不得已的,谁也不高兴做的。

次晨醒来,只剩下野猫子和我。她见我不时朝昨夜小黑牛睡的地方了望,便打探似地说道:

“小黑牛昨夜可真叫得凶,大家都吵来睡不着。”

“一早就抬他去医伤去了!„„他真是个该死的家伙,不是爸爸估着他,说着好话,他还不去呢!”

她比着手势,很出色地形容着,好像真有那么一回事一样。

我冷冷地告诉她昨夜的事全部看见了,野猫子顿时就变了脸色,凶狠地说:“爸爸说的好,懦弱的人,一辈子只有给人踏着过日子的,难道你也想学小黑牛?” 说完,捡起地上的刀随手很结实地一挥,刀身便没入树身三四寸,又毫不费力地拔了出来,看得我目瞪口呆。午后,从崖上转下来一小队人,正是老头子的对头。“糟了!我们的对头呀!”

野猫子恐慌起来,我却故意喜欢地说道:

“那么,是我的救星了!”

野猫子恨恨地看了我一眼,把嘴唇紧紧地闭着,两只嘴角朝下一弯,傲然地说: “我还怕么?我们原是作刀上过日子哪!迟早总有那么一天的。”

不过,最后我还是与她一起扮演了戏,真有点儿小夫妻的味道,哄得一队人过去了事。晚上,他们回来了,带着那么多的“财喜”,看清形,显然是完全胜利,但我却不能安睡下 1

去。

第二天醒来时,已快近午,只我一人独自留着。江涛显得单调些、寂寞些了。但看见躺在砖地上的灰堆,灰堆旁边的木人儿,与夹留在我书里的三块银元时,烟霭也似的遐思和怅惘,便在我岑寂的心上缕缕地升起来了。

1.文中反复出现对江边环境的描写,为什么?(6分)

2.小说中野猫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3.请分析“一个油黑蛋脸的年轻姑娘连同笑声挤进这暗淡的世界里来了”这句话的表达效果。(4分)

4.小说是如何对当时黑暗社会现实进行揭露和批判的?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要想通过取得更高的成就来获得幸福往往难以如愿,因为人们总是和自己身份相当的人进行比较来决定自己是否幸福。

B.香港旅游业内人士预计,即将来临的复活节假期,赴日旅行团将比往年减少一倍,约有30至40团,估计复活节档期的营业额会比去年同期减少3至4成。

C.随着智能手机技术升级换代的加速推进及市场竞争环境的急剧变化,手机市场龙头老大的位置也在快速易主,尤其是在中国市场更难寻找永远的王者。

D.这种发光中性笔由书写装置和发光装置组成,采用上圆盘型灯座和下圆盘型灯座的结构,大幅度提高了照明的范围和光线的强度。

2.下列句子中,传统礼貌用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3分)

A.谢谢你的来访,送君终有一别,我就不劳步远送了。B.这是件好事,有益于社区,我当然会玉成你办好的。

C.你远在他乡,以后不要寄奉什么物品,我们这里超市商场都有。D.作为父执,您是长辈,诚心诚意邀请您参加我店铺开张的晚宴。3.下列成语中,与漫画《始料不及》寓意相同的是()(3分)A.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B.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D.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高二语文期末复习7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①寓示人物生存环境的恶劣;②暗示着有不寻常的事情发生,为小黑牛的悲剧命运渲染了气氛;③烘托了文中各个人物的阴郁心情。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解析】主要是考查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作用”类的题目解答是最具套路化的,首先看语句所在的位置,接着一般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分析。内容上:小说多次对江边环境的描写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有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也有暗示人物命运的作用;结构上: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推动情节发展。

2.野猫子既有被罪恶社会所扭曲的“野性”的一面,又有不曾完全泯灭的“人性”的一面,是一个“人性”与“野性”统一的艺术形象。①刀上过日子,傲然对死亡,狡猾凶狠又机智从容,这体现了她的“野性”;②捧着木头人儿逗笑、和“我”假扮夫妻、放“我”一条生路,这体现了她的“人性”。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赏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

【解析】分析人物的形象,一定要从小说的情节和细节出发,要从人物的言行出发,实事求是,不夸大,不缩小,不歪曲,每一个特点都要有根据,切忌无根据的凭空想象。

3.这句话运用了夸张、拟人的修辞,一个“挤”字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空间的狭小、气氛的阴郁沉闷和野猫子的活泼开朗。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小说中重要句子的表达效果,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

【解析】赏析一句话而不是一段话,那一般就要看运用了什么修辞,再结合上下文点明其效果。

4.①小说描写了一群为生活所迫以盗窃为生的山贼的生活,他们原本是一群受社会压迫、失去了正当谋生手段的下层人物,因此不堪受人欺压,选择了反抗之路。但是,又由于找不到正确的出路,他 们只有铤而走险,过起了流浪和盗窃的生活。②畸形的生活使这伙人的心灵扭曲,性格变得复杂。他们是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产物,是一些性格被扭曲的畸形人物。作者正是通过这个人生社会的特殊角落控诉了旧社会的黑暗和丑恶,同时流露出对他们悲惨命运的同情和叹息。③小说表现山贼的生活,但没有将生活简单化,在展示这伙人性格冷酷一面的同时,还努力挖掘出他们性格中残留着的人性善良的一面,对扭曲了这些人心灵的残酷黑暗的社会予以了无情的批判。【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作品的深刻意蕴,能力层级为F(探究)。

【解析】小说一般来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回答这类题目,应该联系所学课文加以迁移,如《祝福》,祥林嫂改嫁为何要反抗?祥林嫂为什么要捐门槛?祥林嫂为什么会死?鲁镇的人为什么对她那样?这些问题的分析都与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现实分不开的。《山峡中》人物的命运、性格,也是那个时代造成的。

二、语言文字运用

1.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辨析与修改语病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

篇3:浅谈语文期末复习的有效性

要想提高语文期末复习的有效性,教师首先必须熟悉《语文课程标准》,把握好不同学段、各个年级学生语文学习各方面应达到的目标。这样不仅能在日常教学中有的放矢,期末复习时才能抓住关键,符合要求,避免复习时的“不到位”和“越位”。如双基方面,低年级要注意字、词、句的复习;中年级要注意句段的复习;高年级要注意段篇的复习。

二、钻研教材内容,把握知识重点

语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注重夯实双基,而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能力的训练都离不开教材中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所以,期末复习时,不能丢开教材,大搞题海战术,而应依托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挖掘蕴藏在教材中的知识重点。特别是应在整体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再按单元归纳整理出各单元的知识重点,然后把它们分解到各篇课文中去。例如,哪些字易读错,哪些词语易写错,哪些形近字不易辨析,哪些成语、古诗、名言警句要积累,哪些精彩语段必须背诵,哪个口语交际是什么主题,哪个习作属于什么类型,要训练学生哪方面的表达能力……它们又处在哪个单元,对应到哪篇课文中等。如果教师能梳理归纳出一个清晰明了的语文知识体系,那么在组织复习时就更有针对性、指向性,不至于铺天盖地练一通,到头多是无用功。

三、分析试卷风格,把握命题走向

目前,教学检测依然是考察学生学业水平的一种主要方式,各县(市、区)、各学校等在一定区域内在学期末都要组织统一的学业水平检测。这样的检测,难易程度、题量、效度、信度都趋于科学合理,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期末复习阶段,教师们都注意到了这点,但许多教师往往只把过去的期末检测卷当作模拟试卷让学生做做就完了,而忽视对试卷本身的分析研究。笔者认为,要提高期末复习的有效性,研究试卷大有裨益。要研究同一年级、同一学期至少近三年的检测卷,了解试卷的题目类型、分值比率、命题走向以及以往该年级该份试卷学生的检测结果,哪些地方是易错点、教学的盲点,哪些地方是重点和难点。通过对连续几年检测试卷的分析,组织复习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查缺补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分层设定目标,制定可行方案

篇4:高二语文期末复习

【原句】Yet two years had gone by and I was not that much worse.

已经两年过去了,我的情况并没有那样糟糕。

【精讲】Go by在句中意思相当于pass,是指“(时光)逝去”,by是副词,整个短语是不及物动词短语。

【拓展】

go in for 爱好

go with与……协调

go out 熄灭

go against违反,违背

go back to返回,追溯到

go off爆炸

go all out (to do) 全力以赴(去做)

go over走过去;仔细检查;复习

go after(a job, a prize) 追求(职位),争取(奖品)

go through with sth. 做完某事,完成

go on with继续

【精练】We'd better try to _______ with the experiment, I think. Now let's _______ with it.

A. go through; go onB. go on; go over

C. go over; go throughD. go on; go through

【解析】A。go through with sth.做完,完成;go on with继续。

『要点2』more than的用法(Unit 2)

【原句】Newspapers and other media do more than simply record what happens.

报纸和其他媒介并不只是简单记录发生的事情。

【精讲】本句中more than与动词连用,表示强调,意为“不只是,不仅仅是”,表示这个含义时,more than还可以与名词连用,如:

Modern science is more than a large amount of information.

Jason is more than a lecturer; he is a writer, too.

More than的其他用法;

1) More than与数词连用,意为“不止,多于,超过”,如:

I have known David for more than 20 years.

2) More than与形容词或分词连用,意为“非常,十分”,如:

In doing scientific experiments, one must be more than careful with the instruments.

3) more than和含有情态动词的句子连用,有否定意义,意为“是……难以……”或“超过了……所能”,如:

That's more than I can do.

Don't bite off more than you can chew.

4) More...than...相当于rather than,表示取舍。意为“与其说后者,倒不如说前者”,“是……而不是……”,这时more...than...后接两个对等成分,more后接形容词的原形,如:

Catherine is more diligent than intelligent.

This book seems to be more a manual than a text.

5) No more than意思是“仅仅,只不过,只是”,如:What he is saying is no more than a joke.

【精练】More than one student _______ sent abroad for further study recently.

A. has been B. have been C. was D. were

【解析】A。More than one意为“不止一个”,后接单数可数名词时,谓语动词用单数;后接复数名词时,谓语动词用复数。本题中more than后接的one student是单数,谓语动词用单数。同时句尾的recently,说明整个句子说的是到目前为止的情况,用现在完成时,选A。

『要点3』 would rather的用法 (Unit3)

【原句】Well, I must say I'd rather live in a traditional siheyuan.

我觉得我更喜欢住传统的四合院。

【精讲】Would rather在本句中意为“宁可,宁愿”,注意以下would rather的用法:

1) 后接从句,表示“宁愿、希望……”,从句要用虚拟语气:表示和现在或将来事实相反的虚拟,从句谓语动词用过去式;表示与过去事实相反的虚拟,从句谓语动词用过去完成式,如:

Danny's mother would rather that he was a girl.

2) 后面不接从句时,表示现在或将来的主观愿望与选择,结构为:would rather + (not) do;表示与过去事实相反的愿望,结构为:would rather + (not) have done,如:

I would rather not have worked there.

注意:would rather常与than连用,表示“宁愿……也不……”,表示现在或将来的情况,用动词原形;表示过去的情况,用过去完成式,如:

He would rather die than betray his motherland.

【精练】— Shall we go skating or stay at home?

— Which _______ do?

A. do you ratherB. would you rather

C. will you ratherD. should you rather

【解析】B。本题考查rather的用法,would rather+ do sth.,意为“宁愿”;本题为疑问句,would提前。

『要点4』 of + 名词的用法 (Unit3)

【原句】Old factory buildings have many halls and workshops of different sizes.

旧厂房有很多大厅和大大小小的车间。

【精讲】“of + 表示人或物属性的名词”,这一介词短语可以用来描述人或事物的属性,在句中作表语或后置定语。常用于这一短语的名词有:size、color、height、length、age、shape等,这些名词前可用形容词修饰,如:different、the same等。

介词of后面还可以接表达抽象意义的名词,如value、use、help、importance、significance等,相当于该名词相应的形容词。该名词前面可以用表程度的形容词加以修饰,如:little、no、great、much、some等。

【精练】

1. This book is _______(没用).

2. Both of them are _______(同岁).

3. This problem is _______(很有趣).

4. The dictionary is _______(很有价值).

Keys:

1. of no use2. of the same age

3. of great interest4. of much value

『要点5』 过去分词作状语的用法 (Unit4)

过去分词短语常可用作状语,修饰谓语,表示动作的原因、时间、条件、让步,伴随着的情况或动作发生的背景或情况。这类状语可位于句子前面、后面,偶尔在中间。

1) 表时间,相当于一个时间状语从句,有时过去分词前可加连词when或while来强调时间概念。

2) 表原因,相当于as、since、because等引导的原因状语从句。

3) 表条件,相当于if、unless等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有时过去分词前可以用if等词来强调条件,如:

If given(=if it had been given) more time, the work could have been done better. 如果多给些时间,这项工作会做得更好。

4) 表让步,相当于though、even if等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

5) 表方式或伴随情况,不能用状语从句替换,但可以改变成并列句。

【精练】 _______ in thought, he almost ran into the car in front of him.

A. LosingB. Having lost

C. Lost D. To lose

【解析】C。分析句子结构可知,前边部分作原因状语,同时,lost与主语存在逻辑上的被动关系,用过去分词。

『要点6』 名词性从句——同位语从句和主语从句(Unit5)

【精讲1】同位语考点

1) 常见的先行词有idea、belief、doubt、fact、hope、news、possibility、thought、promise、advise、suggest、proposal、demand、request、wish、word、message、information、truth、case、problem、question等。

2) 引导词一般为that、whether(在从句中不充当任何成分,但不可以省略),但how、when、where、why等连接副词也可引导同位语从句,并在从句中充当相应成分,如:

I have no idea when he will be back.

I have no impression how he went home, perhaps by bike.

【精练】

1. The news _______our team had won 150 gold metals excited us.

2. The news _______he told us excited all of us.

A. thatB. whichC. whatD. when

【解析】1. A2. B

这两个小题考查同位语从句与定语从句的区别。同位语从句用来说明先行词的内容,that在同位语从句中不作任何成分,但不可省略;而定语从句用来限制或修饰前面的先行词,that在定语从句中作宾语时在非正式文体和口语中可省略。由此可知,第1句是个同位语从句,第2句是个定语从句,what不引导定语从句,when表时间,两题均无此语境。

【精讲2】主语从句考点

1) What和that的选用:what和that都能够引导名词性从句,但是在名词性从句中,that只起连接作用,无词义,不充当句子成分;而what在名词性从句中既起连接作用,又充当主语、宾语或表语,意思是“所……的东西(事情)”。

2) Whether与if的选用:whether能引导主语从句,而if不能。

3) It与其他引导词:有时候为了避免头重脚轻,主语从句会移至句末,而用it作形式主语。

【精练】

1. _______we'll go camping tomorrow depends on the weather.

A. If B. WhetherC. ThatD. Where

2. _______this text can be used for listening has not been decided yet.

A. WhichB. If C. Whether D. As

3. I have never dined with you, sir; and I see no reason _______ .

A. how can I know B. how I ought to know

C. why shall I know D. why I should know

【解析】

1. B。分析句子结构可知,本题缺主语从句的引导词。If不可引导主语从句;that引导的从句表示肯定的含义;而如用where,“到哪里野营取决于天气”,不符合常理。故选B,是否外出野营要看天气。

2. C。分析句子结构可知,has not been decided是句子的谓语部分,所以前面部分是主语从句。If、which与as不可引导主语从句,排除。句意为“这篇课文能否用于听力还未定下来”。

篇5:高二语文期末复习模拟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1—4题。

梁思成力保北京城墙

邓琮琮、张建伟

1957年,“反右”运动正如火如荼,而雄伟壮丽的北京城墙也正在被热火朝天地拆除着。到处是毁墙的炮声,每一炮,都像在梁思成的心中炸响。他已经有了无望的感觉,但这位中国建筑业的泰斗还要为保卫北京城墙做最后拼搏。

有一天,梁思成进城去瞅了瞅,发现地安门已经没有了,广安门也消失了,听说正拆广渠门,急忙赶去,发现已经只剩下一个城台和一个门洞。

梁思成流泪了。他还记得,那是在1948年深冬的北平清华园,家里忽然来了位不速之客。3个月前,在南京北极阁,他刚刚当选为院士,一回到清华园,发现整个北平已经被-的军队围得像铁桶一样了。

眼下他确实有些担心。近在咫尺的古城已经被围了好几个月,城里的傅作义将军是战?是降?是和?一直没有一个准确的消息。-对这样一个瓮中之鳖究竟有多久的耐心呢?真要打起来,那一座座精美绝伦的古代建筑……他不愿往下想了。

这样一位对中国古典建筑情有独钟的建筑学家,要目睹五代之都在兵燹中毁于一旦,那种痛心疾首可想而知。他觉得,自己比被围在城里的傅作义将军还要度日如年。就这样天天在担忧之中煎熬着,直到有一天,一位不速之客叩响了他寓所的大门。

来人介绍了自己的身份,开门见山地说:“梁教授,我受人民解放军攻城部队的委托,前来向你请教。城里有哪些建筑和文物古迹需要保护,请你把它们的位置准确标在这张地图上,以便我军在攻城时避开。”高考资源网

梁思成先生不仅把北平重点文物的位置准确地标在北平军事地图上,而且拿出了带领学生们收集古建筑文献时记载的《全国建筑文物简目》,把它们一并交给了那位解放军干部,并对他进行了详细讲解。

他很感动,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他想:-人了不起啊!

很快,北平和平解放了。

这一次胜利,是良知的胜利。不论是-、傅作义,还是梁思成、康同壁,历史都会“大书一笔”。

但新中国成立后,保卫下来的北京旧城,却要在“保卫者”手中毁掉了。它在即将落下炸弹之前得到了保护,在攻城的炮弹尚未发射时得到了关怀,但却要在和平时期里彻底消失。

当时的梁思成,不仅是的建筑学家,而且是北京市的副市长,但他无法主宰北京城墙的命运。

1950年2月,梁思成和居住在南京、曾留学英国的建筑家陈占祥一起交了《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位置的建议》,即的“梁陈方案”。提出在旧城外的西侧另辟新区。这样,旧城留下,新建一个新中国的政治心脏,而一条便捷的东西干道连接新旧二城,如扁担一样担起中国的政治心脏和中国的城市博物馆。

“梁陈方案”立刻被否定。1957年,陈占祥被打成右派,而梁思成,幸亏彭真的“提前”保护,才免遭厄运。

新中国成立初期,当梁思成知道旧城作为一个整体,无论如何保护不成的时候,仍然发出最后的呐喊。他退而求其次,希望保住旧城的城墙和城楼。为此,他与毁城者进行了激烈的辩论。但这样的争辩很快就结束了。争速前进的历史和匆忙的决策,彻底淹没了梁先生的建议和童话般的憧憬。有一天,梁先生从城内开完会回到清华园,谈到了北京市负责人的话:“谁要是再反对拆城墙,是党内就开除他的党籍!”从此,反对的意见,美好的建议,都沉默了。

这一次,是科学和理性的败退。

于是,对梁思成的批判开始了。随后,北京城墙不幸地被拆毁了。

(选自《考试指南报》.11)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正确的两项是(4分)

A.1957年“反右”运动中,雄伟壮丽的北京城墙被大量拆除,作为中国建筑业的泰斗梁思成痛心疾首,可是爱莫能助。

B.1948年北京和平解放前夕,梁思成目睹了五代之都没有毁于战争的炮火中,他激动不已,为此流下了热泪。

C.1950年2月梁思成和陈占祥联合提出的《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位置的建议》被否定了,因此,陈占祥被打成右派。

D.1957年“反右”运动中,作为北京市副市长的梁思成受北京市市长彭真的保护才免厄运。这是官官相护。

E.1948年冬天,人民解放军攻城部队委托一名同志到梁思成家让他把京城里需要保护的建筑和文物古迹标出来。梁思成心中的石头才落了地。

2.文中说“这一次胜利,是良知的胜利”,又说“这一次,是科学和理性的败退”。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4分)

3.文章在材料组织和结构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简要分析。(4分)

4.梁思成是我国建筑学家,又是当时北京市副市长;可是在1957年的“反右”运

动中他本人和北京市城墙都遭到厄运。对此,你有什么启发?可结合现实简述。(4分)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周行逢,朗州武陵人。少无赖,不事家人生产,尝犯法,配发静江军卒。以骁勇,累迁裨校。王逵攻边镐,行逢别破益阳,杀唐兵二千余人,执其将李建期。当是时,隶朗州刘言麾下者指挥使十人,咸以知兵名,行逢能谋,张文表善战,潘叔嗣果敢,三人多相须成功,而行逢与王逵则又情款甚昵焉。及逵为武安节度使,拜行逢集州刺史,为逵行军司马。

显德元年,拜行逢武清军节度使,权知潭州军府事。潘叔嗣既杀逵,遣其客将李简率朗人迎行逢为帅。行逢入城,或请以潭州与叔嗣,行逢曰:“叔嗣杀主帅,罪当死,若与武安,是吾使之杀主公也。”召以为行军司马。叔嗣怒,称疾不至。乃阳以武安与之,召使至府受命。至则遣人执之立庭下,责之曰:“汝为小校,无大功,王逵用汝为团练使,一旦反杀主帅。吾未忍斩汝,乃敢拒吾命乎!”遂杀之。

行逢,故农家子,起微贱,知民间疾苦,励精为治,公而无私。婿唐德求补吏,行逢曰:“汝才不堪为吏。吾今私汝,则可矣;汝居官无状,吾不敢以法贷汝。”与之农具而遣之。辟署僚属,皆取廉介之士。约束简要,吏民便之。

又性勇敢,果于杀戮,将士恃功骄慢者,一以法绳之。大将十余人,谋为乱;行逢召宴诸将,酒半,呼壮士曳下斩之,一军皆畏服。民过无大小俱死,妻勋国夫人严氏谏曰:“人情有善恶,安得一概滥杀?”行逢怒曰:“此外事,妇人何知!”严氏不悦,诒(dài)曰:“家田佃户,以公颇贵,不力农,请往视之。”至则营居以老,岁时衣青裙押佃户送租入城,行逢行止之,不从,曰:“税,官物也,若主帅自免其家,何以率下?”一日行逢往就之,劳曰:“吾贵矣,夫人何自苦?”严氏曰:“公思做户长时乎?民租后时,常苦鞭抶,今贵矣,奈何忘陇亩间邪?”行逢命群妾强拥升肩舆,严氏卒无留意,因曰:“公用法太严而失人心所不欲留者仓卒祸起田野间易逃死尔。”行逢为之稍损。

(选自《春秋十国》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骁勇,累迁裨校迁:调动

B.吾今私汝,则可矣私:偏爱

C.辟署僚属,皆取廉介之士辟:征召

D.严氏不悦,诒曰诒:欺骗

6.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公用法太严而失人心所不欲留者仓卒祸起田野间易逃死尔

A.公用法太严而失人心/所不欲留者/仓卒祸起田野间/易逃死尔

B.公用法太严而失/人心所不欲留者/仓卒祸起田野间/易逃死尔

C.公用法太严而失人心/所不欲留者/仓卒祸起/田野间易逃死尔

D.公用法太严而失/人心所不欲留者/仓卒祸起/田野间易逃死尔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行逢出生于低微的农家,年轻时不务正业,曾因犯法被发配充军,后凭着勇敢和谋略成了当时有名的军事将领。

B.潘叔嗣和周行逢都曾经是王逵的部下,叔嗣杀了王逵后请行逢为主帅,后因不听从安排被行逢骗离驻地加以杀害。

C.周行逢为官公正无私,以清廉正直和有才能为标准选拔官吏,即使对自己的女婿也不例外,确实难得。

D.周行逢的妻子劝谏丈夫不要滥杀无辜,却遭责怪,后来又提醒他富贵后不要忘本,他接受了意见,对自己有所克制。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汝居官无状,吾不敢以法贷汝。(3分)

(2)将士恃功骄慢者,一以法绳之。(3分)

三、古代诗歌鉴赏(16分)

(一)比较阅读下列两首元诗,回答9、10题(8分)

墨梅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寒菊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9.两首诗在语言风格上有何不同?(4分)

10.这两首诗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4分)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11、12题(8分)

唐多令刘过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不?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注】刘过,南宋文学家,少怀志节,多次上书朝廷,屡陈恢复大计,鲜为朝廷所用。与陆游、辛弃疾等交游,后布衣终身。

11.“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一句,画面有何特点?从全词看,此句有什么作用?(4分)

12.下片“旧江山浑是新愁”是深化题旨之重笔,联系全词,说说作者抒发了哪些“愁”。(4分)

四、名句默写(10分)

13.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在天愿作比翼鸟,。,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2)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屈原《湘夫人》)

(3),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杜甫《蜀相》)

(4)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年年望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五、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马嵬(wéi)殊不知袅袅(niǎo)炊烟吞声踟躅

B.祠(cí)堂霰雪柏(bǎi)森森比肩连袂

C.千载(zài)坼裂聒(guō)噪夜雪初霁

D.谙(ān)熟谢公屐天台(tái)山清新俊逸

1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的国庆阅兵式上,中-方多款新型武器装备的展示,引发了西方军事专家捕风捉影的各式猜测。

B.山西省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产业洗牌机遇,断然终结“小煤矿”时代,改头换面地大步迈进“大煤炭经济时代”。

C.挪威诺贝尔委员会把诺贝尔-的桂冠戴在上任不到9个月的奥巴马头上,并声称他“让人们期望更美好的未来”。此举匪夷所思。

D.“北京当代十大建筑”评选结果揭晓,“鸟巢”、“水立方”、国家体育馆、首都博物馆、北京电视中心等新式建筑均脱颖而出。

16.下列句子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这些任务很艰巨,它要求承担者具有很高的政治理论水平,扎实的业务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胜任。

B.3月16日,中国北海舰队“哈尔滨”号引导法国舰艇离开青岛港向外海航行,拉开了中法海军联合军事演习。

C.中学生常常为写不出好文章而烦恼,其实,要写出好文章,最重要的是表达真情实感,切忌胡编乱造。

D.万丽娟背着哥哥和姐姐偷偷地把他们积攒多年的压岁钱捐给了山区的孩子,这一行为得到了父母的肯定。

17.虎年的春节快到了,请为你的亲友编写一条祝福的手机短信,要求用上一个有“虎”字的成语,并使用一种修辞格,不超过50字。(4分)

六、作文(50分)

18.读懂下面诗句的含义,任选一句作为话题(抄写在作文纸上)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1)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袁枚《马嵬》)

(2)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鲍照《拟行路难》)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篇6:高二语文期末复习

一、做好期末复习准备工作

首先要明白复习的重要性。复习是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整理、消化吸收、查漏补缺、强化巩固。在某种 程度上而言,复习比学习新课更为重要,因为新课是一个一个散的“知识点”,而复习往往要求形成“知识链”“知识树”“知识网”,要求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进 行整合,形成综合的知识素养与更强的应考能力。

其次眼光要瞄准高考。知识的网,是一天一天织成的。再说,对前三个学期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 复习,应该成为整个高三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复习不仅仅为期末的考试做准备,更要为毕业考试和高考做准备。一套试卷,考查的知识毕竟有限,所以 我们在复习的时候一只眼要盯着期末考试,另一只眼还应瞄准高考。

二、期末复习的重点与要求

根据高二考试范围要求,将重点考察以下几本教材内容:《中国经典文化研读》《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小说欣赏》。而《中国小说欣赏》在本期未曾配发,所以,课内知识的复习将以前三本为主。

1.《中国经典文化研读》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侧重复习:

①重点文言字词。要求:一词多义要确定在具体语言环境下的具体义项;古今异义要弄清在古代的意思;词类活用要弄清在具体语言环境下的活用的类型与意思;通假字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找出其通假的本字。

②重点文言句式。掌握五种句式: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特殊疑问句。要求会结合语境和相关的语言标志会识别,会翻译。

③文言翻译。要求一一落实重点字词(实词虚词),体现文言句式特点,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④文言断句。重在从内容上进行句读断句,注意联系有关的句式特点,注意识别古文中的专有名词,它们都有助于帮助我们断句。⑤注重名篇名句的默写。

复习建议:文言文阅读理解,一定要注意“整体把握,诸因互解”;要注意对教材名篇的分

咨询地址:捷登教育http://

项梳理与归纳,并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可以联系一点课外的或高考文言文试题进行训练。

2.《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侧重复习: ①积累字词短语。

②加强散文这种题材的赏析训练,把握此种文体的出题规律和答题方法。3.语言运用。复习建议:题型千变万化,但都与语言的实际运用有关。强调三点: ①入格。不管是那种形式的语言运用题,一定要符合特定的要求。一是特定的应用文体的要求,如对联、贺信、一句话新闻、开场白、警示语、标语、口号、图文转换、仿句等等。二是要符合有关的作答要求,认真看清,建议勾划出来,并逐条遵照落实。

②得体。这是语言运用的核心所在。主要就是要符合特定的人物、身份、场合,符合特定的运用要求。

③显美。语言运用不应该只求答完就了事,要力求作答的精准雅美,充分展示自己的人品修养文采才华。

4.作文。在抓好常规训练的同时,突出议论文的写作指导。复习建议:

①注意审题、点题、扣题;

②注意列提纲,至少要考虑中心、材料(详略、先后)、结构、手法、开头结尾等; ③注意书写与卷面 5.试题演练。

搜集几套期末模拟试题,准备在这最后复习阶段加强演练,使自己面对试卷心中有数。三.时间安排

早读以朗读背诵为主,晚自习加强考前阅读积累,课堂上复习上述提到要点,做题讲题,掌握规律。

总之,在期末复习阶段,我们要尽力争取考出自己理想的成绩。

上一篇: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下一篇:拓展练习59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