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考研之心得体会

2024-04-12

传播学考研之心得体会(通用6篇)

篇1:传播学考研之心得体会

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传播学考研之心得体会

一、选择篇

1.为什么选择考研

谈到考研,首先希望我们都能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选择。人生的时间是有限的,青春更是如此,所以请慎重对待自己的每一次的选择,对自己负责。今年来研究生扩招,从近处看,缓解就业压力,我们也更容易考上;从远处看,三年之后我们仍然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这是扩招带来的必然后果。所以现在攻读硕士学位,并不是说前途一片光明。从就业市场来看,媒体已经人才饱和,聘任制也使得从事媒体工作并非待遇丰厚。

当然,开场所传递的信息让人感觉有些消极,但现实如此,本不应该回避。之前谈这么多,就是想明确一点:我们在看专业书之前,请做慎重地考虑。考研绝不是一件小事,下面我想讲考研的意义。

⑴改变专业的一次重要选择。

很多人抱怨自己本科专业不好,自己不喜欢。可以说读研是改变专业的最佳机会,以后很难再有既提升学历又改变专业的机会了。所以,如果这次选择不合适,或者凑合着选,将对就业产生很大影响。如果选择合适,本科的“专业不适”也没什么关系了。

⑵改变学校的一次重要选择。

就新闻就业来讲,学校的地位影响很大,至少需要保证是211工程院校。所以本科“出身”不好可以通过读研来弥补。

⑶决定发展方向的一次重要选择。

研究生学习阶段可以决定将来是从事实务还是理论研究,特别对于理论研究,是深入学习的必经阶段。

⑷为工作铺路,挑选将来就业城市。

一般读研之后就是就业,如果在读研城市工作会在就业时减少麻烦,降低就业成本。除非将来回家工作,对这个问题可以淡看一些。

2.如何选专业和学校

下面谈挑选专业和学校。我觉得应先决定专业,后确定学校。下面仅谈及新闻传播专业范围内,我所了解的情况。

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我的观点是,学科层次越高,外延越广,所要复习的内容就越多。拿最简单的新闻学和传播学相比,传播学就会比新闻学涵盖的内容要多,起码新闻不会要求复习广告、公关理论。但传播学的视角就更开阔一些,高屋建瓴。总之,有利有弊。

选专业还是应主要考虑自己的兴趣,一来对就业有利,二来复习过程也不会那么枯燥。以我来说,我更喜欢以宏观的视角研究媒介现象,所以我选择传播学专业。

挑选学校:一般从以下方面考虑:学校的专业排名——一般上网一搜就能发现全国新闻传播专业排名情况。排学校的情况需要自己多去了解。好学校还是很多,也应该量力而行。

其实学校从排名上也看不出什么差别,可能我们会接下来考虑城市。我在挑选学校的时候,最难的就是面对这个问题,我一直考虑的是,我到底要去哪里。离家的距离、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在南方还是北方等等,制约因素又增添不少。城市的因素还包含就业环境,对学新闻的人来说,最好还是选择经济发达的城市。你读新闻史也能发现,发达的新闻业都在大城市。也只有经济发展快、信息变异程度高的地方才可能利于新闻业的发展。

所报学校的报录比——体现竞争的激烈程度;招生人数很关键,如果招10以下,对新闻传播这种超级热门专业来讲,如万人过独木桥一般恐怖,至少我是这么觉得的。而招生专业目录上的招生人数,是包含保送名额的,所以这一点要了解清楚。还可以看看真题和参考书目,只要看着不觉得压力特别大,一般就可以。

综上,要信息搜集全面,准确评估报考难度和自身实力,做一个全面的选择。

3.下面就谈信息搜集

⑴搜集渠道

网络——考研论坛是我使用最多的论坛。选择什么论坛也要看报考的学校。论坛上资料很全,历史遗留问题、普遍问题都会有解答,所以你能想到的问题,一般不会超出“大众水平”。所以你只要看别人的帖子,做一条会“潜水”的鱼就OK了。一般论坛上有所报学校的相关问题解答、真题、笔记、复习方法、答题技巧等等,虽然零散而无头目,但只要你有心,你绝对不会遗漏任何关键信息。

人际——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沟通。不要忽略考研过程中的信息搜集,在备考几个月过程中,人际上的交流比网络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因为你会不断产生新的问题,这个时候最好像老师、同学求助,同学之间的交流是很有效的。考研过程也会有一些补充信息,你越擅于交流,你就能获得比别人更多的信息。特别是多和其他专业的同学交流学习公共课的经验,获益多多啊。这个是我特别的经验之谈,除了从别人那里了解你不知道的信息,请记得主动提供你知道的信息。只有在互相帮助中,大家才能互推互进。你会发现,你不仅收获了知识,也收获了友谊与信任,这也是孤胆奋战中的一剂温热剂。要知道,没有谁比考研人更了解你的心情,大家总能在交流中唤起共鸣。另外,知识信息上的交流、情感上的交流都可以早些开始,它会成为学习中前进的动力。这一段我着墨如此之多,可见我是感触多深,而这一段常常被很多人忽略。

2页共2页

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⑵搜集内容

学校历年报录信息、招生专业目录(最好和往年比较一下)、真题、笔记、报考学校导师论文(不是所有老师的都有必要看,结合指定书目推敲)等。

另外可以利用网络联系报考学校的在读研究生,他们确实可以提供很实用的信息,寻找方式多样。

最后我想说的是,信息搜集的能力是作为一个新闻人的基本能力,应该具备和重视。

二、方法篇

1.学习过程和阶段安排(主要谈专业课复习):

一般在大三下学期大家都开始复习了,但是还很零散,都是背单词,看看专业书。很多人总是问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复习。我觉得大三下学期应该把心沉一下,看看书。但对多数人讲,真正开始应该还是暑假。复习到十月的时候你就会觉得考研实在是太漫长了,所以我也不建议太早非常投入,顺其自然吧。但是很重要的一点是,从真正有安排开始,整个复习过程要持续推进,节奏要均匀。七、八月:进入状态。人说暑假是考研复习的黄金时期,我比较认同。毕竟暑假没什么其他干扰。用暑假完成

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个总结笔记就是最后背的东西。这个过程可以延续到十二月,因为工程巨大。我觉得把所有重点内容一字不落地抄在B5的纸张上,一本书差不多20多张纸抄下来。这是总结提取的过程,要梳理又要手写,所以我说工程很大,很费力。有人会问,文科怎么这么烦,要背这么多东西,这还是研究生入学考试吗?我认为,任何一门学科离不开记忆,况且考研答题量很大,根本没时间思考,所以记忆越清楚,答得越顺手。也只有记忆得越好,才能证明你学得到位。请接受这种你认为死板的方法,我觉得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可以替代机械记忆。抄下来还有一个好处,你反复翻阅你抄下来的笔记,记忆深刻,甚至形成视觉残留,你可以回忆起相关考点在你笔记上的具体位置,相信大家考试了这么多年,这点常识总该有。

十二月:死记硬背,查漏补缺。这个过程真的很痛苦,但也没办法。这个时候还要查漏补缺。最好在这一段时间把当年的热点问题总结一下,一般是会考到的,至少要对热点进行提纲式的梳理。还有应该要在考前练一下笔,因为考试全是主观题。这段时间通过“看透”真题可以把握重点了,有些不考的内容可以慢慢从笔记上划掉。背诵就要求记忆准确。

一月:补充新知,最后冲刺。不要以为没几天了就可以放松,没有考完就不要放松,还应该在最后几天看点没有看过的论文。考前这十天看的内容其实在你的大脑皮层处于很浅的位置,印象很深刻,考试的时候如果发挥自己的观点,很多都来自这个时间看的新鲜内容。我当时就是这么想的,结果真的如我计划,很多考场里写的课外内容都出自一月份看的论文,特别是大题。这是把握自然规律的收获。

一般大家对时间上的把握不准,存疑较多。以上是结合自身复习过程而谈,因人而异,审慎阅读。

2.下面具体谈专业课,以传播学为主:

我觉得传播学粗略分的话,有传播理论、新闻理论、新闻业务、新闻史、广告公关理论等。

传播理论主要就是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再拓展就是五大研究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研究、效果研究)的问题,两大流派(经验和批判学派),研究方法。传播的几个层次——人内、人际、群体、组织、大众,涉及一些现实问题时也很重要。关于传播理论,推荐张国良《现代大众传播学》,视角独特也很有趣,另外要看一下网络传播学的理论,因为网络传播有自己的特点,还融合了人际和大众传播,又与社会意见表达有关联。

新闻理论李良荣《新闻学概论》,比较重要的是新闻价值,新闻真实性,区分新闻与宣传,报纸、广电、网络媒介特性,媒体的双重属性,媒介的功能,媒介与社会、政经文、受众的关系,舆论的特点,媒体的舆论监督的内涵等等。

新闻业务有几大块:采访、写作、编辑、评论、(媒介管理)。这几大块都有书对应。采访里面的重点是新闻敏感;写作要搞清各种文体是什么,每种文体写作特点是什么,推荐中传的《新闻写作》,不像其他写作书条条框框,另外重点掌握倒金字塔文体的实务操作,有时会考到;编辑主要是了解编辑工作的特点,编辑和记者的关系,媒介的定位,那些操作性的内容考得少;评论我重点讲一下,评论的书看不看都没什么关系,理论上知道评论的作用即可。一般考试都 4页共4页

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会有新闻评论的写作,给一段材料,材料不仅有新闻事实也有观点。平常复习要看《南方周末》,特别是评论版,了解如何立论、驳论,展开文章。《南方周末》我在十二月时还在看,十二月是最紧张的,我中午没再休息,坚持每天中午看半小时报纸。如果复习中不注意搜集一些新闻素材,保持一定的新闻敏感,对实务题会很难把握,而实务题分数很多。实务题要做好,关键在日积月累。媒介管理倒是没有什么特别的内容,考的可能性不大。

新闻史是考研复习中最难的、占用时间最长的一大块。中国新闻史跟着党走,主要靠记忆,记忆完了重点也就突出了。比如一些重要新闻人物、新闻事件、重要报纸、几次新闻改革,请注意搜集一下中国新闻改革的历程,新闻史书籍上都不算完整。新闻改革从56年开始,九十年代又有一些内容,这个话题很具有时代性,当下的新闻改革强调增强公众知情权和表达权,还有推进媒体的市场化改革,这是两个层面的内容,前者属意识形态领域,后者属经济领域。

外国新闻史与中新史不同,它主要是规律性的东西,应该从中学会把握新闻发展的规律,包括媒介形式的发展(新闻信-手抄小报和新闻书-周报-日报-广播电视-通讯社),新闻观念的改变导致新闻文体的变化(黄色新闻),媒介的垄断,媒体运行体制(最好额外找论文了解现在西欧公营体制商业化的内容)等等。重点记忆还有重要报纸、通讯社的沿革,了解几大电视网。外新史开始复习觉得很难,但耐心一点,复习透了,还是很好记忆的。推荐《中外新闻传播史》,它简化了很多一般书籍中冗长的叙述。

广告理论就因学校不同,侧重点就不同了,不是重点,可看一下期刊《国际广告》。

这里讲的重点是我现在能回忆起来的,理论的学习需要很长的时间消化,要想把握重点、吃透,就要下一些功夫,如果总是停留在完全靠死记硬背上,是难以拿高分的。我在考研准备中,一个学长曾说“读深、读透、读广”,我当时一直在体会这句话,现在也非常认同。新闻传播之所以难考,我觉得一是它涉及的内容太广,纵向的有史,理论有传播理论、新闻理论、广告,媒介的角度又有与网络有关的方方面面,业务也很杂,十二月份时我感觉传播学就是一个框,什么都可以往里装。除了看书还要联系现实,看新闻和评论,因为传播系统是社会系统特别重要的组成部分,和现实联系密切;二是考察综合能力,写作就是一个问题。坦白讲,一般很多人都回避这个问题。它不仅考察新闻敏感,还有写作能力、逻辑性、思考问题的能力。我之所以讲它的难度,是我从始至终就是这样感觉,我理解它相对其他专业难在哪里。

该拓展看的书我觉得个人有各自的选择,我只是推荐几本感觉特别受益的书。

专业期刊的阅读要注意,它确实可以增长见识,融汇知识,但是考研时间有限,要以指定参考书为主。专业期刊不是什么都有必要看,看一下别人对热点的分析即可,了解别人写作的套路。

还要关注一些新名词,新名词主要就是今年来出现较多的,而专业书籍又还较少涉及的,一般论文总是出现。比如民生新闻、公民评论、WEB2.0和WEB3.0、公共新闻、媒介碎片化、媒介事件等等,那些让大家感觉既熟悉又说不清的名词很容易入名词解释题。但是不是什么新概念都是重点,以上提到的都是学界广泛使用和认可的概念,千万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

5页共5页

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南方周末》的重要性我已经讲了,在此不再赘述。

3.真题

对真题的把握:

这是我特别想谈的内容,我将真题按题型和年份分别作为横纵坐标轴,将真题做成了的表格。我还没有见过有人用表格形式呈现真题,但是这样做确实便于分析比较,建议你一试。

吃透真题了,你就没什么问题了。真题谁都会看,要吃透需要首先吃透书本,所以等你吃透已经很晚了,但只要还没考试,说明复习得比较成功。要注意哪些题是反复考察的(这是A级别重点),哪些题只考一次(可以提供考查范围),哪些题书本没有(说明要延伸阅读,有时一道莫名奇妙的题背后就是一个学科分支),书上从没有考过的PASS掉没有问题。有人问万一今年考了怎么办,告诉你,就算有万一今年也不会考。那些理工科的学生特别喜欢用概率来评估一个事情,对于考试规律,他们更是笃信不疑。

4.公共课

政治的复习还是靠自己,现在的辅导班一方面是为了挣钱,另外辅导班之间竞争激烈,有时手段无所不用其极,所以教学质量不高。最好还是吃透书本,那些所谓的几千题也有误导作用,还是看看真题就好。

英语总是听到说要做真题,话说得太绝对。现在阅读难度变大,题目也更活,还是应该提高阅读水平,在做真题的基础上,多拓展阅读。

三、答题篇

专业课答题前辈总是说要有条理,对于任何专业都是适用的。答题字数都应该根据分值来,分值越高答得越多,用的时间越多。请一定在答前面的题时,抓紧每分每秒。

名词解释:一般都是专有名词、历史人物、事件、报纸等等,所以要对一些名词有真正的理解,有的时候名词解释答起来也像答大题,有好几个信息点。字数有前辈说60-70字差不多,我觉得答5-6行可以。有一点感触就是,答名解要快,不要慢慢悠悠,否则影响分值更大的论述题发挥。

简答题:一般都是书上的,名解和简答都要快速作答,没必要自作聪明,画蛇添足,把该写的写完就可以了,没什么深度思考的余地。

论述题:一般综合性比较强,又有死记硬背的旧知识,出题人又引申出一点新思考,往往要你将那些知识活学活用,联系实际作答。我们今年考了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和当代价值,梁启超的新闻思想是旧东西,可是当代价值是没有地方可寻的。所以要将新闻思想联系现实作答。

实务题:新闻评论题、文案写作、消息改写都有可能出现,当然还有编辑方面的考察都 6页共6页

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可能,因学校不同而不同。新闻评论注意层次段落清晰,起承转合自然,分段就要有内容的变化,老师肯定注意的是评论的整体结构。业务题都要注意标题要有新意,不要忽略和忘记。

四、生活篇

关于逃课:有的课能逃我觉得就逃吧,因为有的学校课太多,不逃对不起自己。试想,一旦有两节课插在后两节,上午就基本干不了什么事情,所以为了能完成一定任务,还是好好利用整个小半天时间。况且中午可以延续到十二点再去吃饭,上午的时间还是很充裕的。当然也不用觉得上课就耽误了复习,有的课我还是常去的,其实没有什么关系。

关于自习地点和时间:开学后一般大家去图书馆上自习,我的整个复习过程几乎全部在人文楼完成,因为全天开放,所以节省心力。开学后需要早一点排队占位,有的人是很疯狂的,六点多就去。我一直不理解

篇2:传播学考研之心得体会

一,选择篇

1,为什么选择考研

谈到考研,首先希望我们都能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选择。人生的时间是有限的,青春更是如此,所以请慎重对待自己的每一次的选择,对自己负责。今年来研究生扩招,从近处看,缓解就业压力,我们也更容易考上;从远处看,三年之后我们仍然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这是扩招带来的必然后果。所以现在攻读硕士学位,并不是说前途一片光明。从就业市场来看,媒体已经人才饱和,聘任制也使得从事媒体工作并非待遇丰厚。

当然,开场所传递的信息让人感觉有些消极,但现实如此,本不应该回避。之前谈这么多,就是想明确一点:我们在看专业书之前,请做慎重地考虑。考研绝不是一件小事,下面我想讲考研的意义。

⑴改变专业的一次重要选择。

很多人抱怨自己本科专业不好,自己不喜欢。可以说读研是改变专业的最佳机会,以后很难再有既提升学历又改变专业的机会了。所以,如果这次选择不合适,或者凑合着选,将对就业产生很大影响。如果选择合适,本科的“专业不适”也没什么关系了。

⑵改变学校的一次重要选择。

就新闻就业来讲,学校的地位影响很大,至少需要保证是211工程院校。所以本科“出身”不好可以通过读研来弥补。

⑶决定发展方向的一次重要选择。

研究生学习阶段可以决定将来是从事实务还是理论研究,特别对于理论研究,是深入学习的必经阶段。

⑷为工作铺路,挑选将来就业城市。

一般读研之后就是就业,如果在读研城市工作会在就业时减少麻烦,降低就业成本。除非将来回家工作,对这个问题可以淡看一些。

2,如何选专业和学校

下面谈挑选专业和学校。我觉得应先决定专业,后确定学校。下面仅谈及新闻传播专业范围内,我所了解的情况。

我的观点是,学科层次越高,外延越广,所要复习的内容就越多。拿最简单的新闻学和传播学相比,传播学就会比新闻学涵盖的内容要多,起码新闻不会要求复习广告、公关理论。但传播学的视角就更开阔一些,高屋建瓴。总之,有利有弊。

选专业还是应主要考虑自己的兴趣,一来对就业有利,二来复习过程也不会那么枯燥。以我来说,我更喜欢以宏观的视角研究媒介现象,所以我选择传播学专业。

挑选学校:一般从以下方面考虑:学校的专业排名——一般上网一搜就能发现全国新闻传播专业排名情况。排学校的情况需要自己多去了解。好学校还是很多,也应该量力而行。其实学校从排名上也看不出什么差别,可能我们会接下来考虑城市。我在挑选学校的时候,最难的就是面对这个问题,我一直考虑的是,我到底要去哪里。离家的距离、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在南方还是北方等等,制约因素又增添不少。城市的因素还包含就业环境,对学新闻的人来说,最好还是选择经济发达的城市。你读新闻史也能发现,发达的新闻业都在大城市。也只有经济发展快、信息变异程度高的地方才可能利于新闻业的发展。

所报学校的报录比——体现竞争的激烈程度;招生人数很关键,如果招10以下,对新闻传播这种超级热门专业来讲,如万人过独木桥一般恐怖,至少我是这么觉得的。而招生专业目录上的招生人数,是包含保送名额的,所以这一点要了解清楚。还可以看看真题和参考书目,只要看着不觉得压力特别大,一般就可以。

综上,要信息搜集全面,准确评估报考难度和自身实力,做一个全面的选择。

3,下面就谈信息搜集

⑴搜集渠道

网络——考研论坛是我使用最多的论坛。选择什么论坛也要看报考的学校。论坛上资料很全,历史遗留问题、普遍问题都会有解答,所以你能想到的问题,一般不会超出“大众水平”。所以你只要看别人的帖子,做一条会“潜水”的鱼就OK了。一般论坛上有所报学校的相关问题解答、真题、笔记、复习方法、答题技巧等等,虽然零散而无头目,但只要你有心,你绝对不会遗漏任何关键信息。

人际——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沟通。不要忽略考研过程中的信息搜集,在备考几个月过程中,人际上的交流比网络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因为你会不断产生新的问题,这个时候最好像老师、同学求助,同学之间的交流是很有效的。考研过程也会有一些补充信息,你越擅于交流,你就能获得比别人更多的信息。特别是多和其他专业的同学交流学习公共课的经验,获益多多啊。这个是我特别的经验之谈,除了从别人那里了解你不知道的信息,请记得主动提供你知道的信息。只有在互相帮助中,大家才能互推互进。你会发现,你不仅收获了知识,也收获了友谊与信任,这也是孤胆奋战中的一剂温热剂。要知道,没有谁比考研人更了解你的心情,大家总能在交流中唤起共鸣。另外,知识信息上的交流、情感上的交流都可以早些开始,它会成为学习中前进的动力。这一段我着墨如此之多,可见我是感触多深,而这一段常常被很多人忽略。⑵搜集内容

学校历年报录信息、招生专业目录(最好和往年比较一下)、真题、笔记、报考学校导师论文(不是所有老师的都有必要看,结合指定书目推敲)等。

另外可以利用网络联系报考学校的在读研究生,他们确实可以提供很实用的信息,寻找方式多样。

篇3:发展传播学之范式转换

一直以来, 研究大众传播与社会发展都是传播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 而如何利用媒体传播信息来促进社会发展就是发展传播学的中心议题之一。最早提出关于大众传播与社会发展课题的是西方学者, 之后发展成为大众传播学中的研究学派之一, 即发展传播学。发展传播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如何通过信息的传播和传播技术的改进来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1]就是关于如何在发展中国家进行传播的理论与实践。

从20世纪中期开始, 在以丹尼尔·勒纳 (Daniel Lerne r) 、威尔伯·施拉姆 (Wilbur Schram m) 等人为代表的一批学者的带领下, 逐渐形成了发展传播学理论中的主导范式 (Dominant Paradigm) , 这一范式认为, 欠发达地区的发展都是一个经历从落后走向现代化的转型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大众传媒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早期的研究主要反映了北美学者的旨趣, 研究者们都把西方模式定义为现代化的标准, 促进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就是西方式现代化的扩散过程。

此后, 发展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和观点很快被应用到第三世界国家的社会实践中, 但成效却不那么显著, 在各地的推广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一位研究非洲地区发展传播学实践的学者曾写道:“在运用现代大众传媒作为发展工具的几十年后, 非洲国家的一些数据表明在政治灵活性建设、国家团结领域、全民教育领域和新农业技术和农产品的传播领域取得的进展几乎是微乎其微的。”[2]在第三世界各国的实践过程中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失败, 这就说明了, 西方国家所倡导的现代化发展模式行不通的。

一系列的实践失败之后, 引来了学者们对主导范式的反思和批判, 部分学者认为发展不单是要摆脱贫穷落后, 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与他们的社会结构、国际关系、国民民俗等等都是密不可分的。由此, 发展传播学的范式开始发生转换, 一部分“将制约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原因归结于西方帝国主义的压迫, 帝国主义在经济、文化、政治、外交上的殖民主义限制了新兴独立国家的发展”, [3]形成了依附理论 (Depe nde ncy The ory) 的一派。另一分支开始强调当地民众在发展过程中的参与, 形成了参与范式 (Participatory Theory) , 这两种新范式逐渐成为发展传播学的主流范式, 形成了新范式 (New Paradigm) 。

参照Silvio Waisbord在Family Tree of Theories, Meth odologie s and Strate gie s in De ve lopm e nt Com m unication一文中提出的“family tree”的概念, 将发展传播学范式转换的概况描述为下文的理论树:

二、主导范式 (Dom inant Paradigm)

(一) 主导范式兴起的背景

发展传播学的主导范式源于1946年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四点”演说, 美国为了拉拢和控制新兴的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 决定帮助这些国家实现发展, 以免他们倒向以苏联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阵营中。[4]从某种程度上说, 主导范式实质上是冷战延伸的产物, 它的兴起是在东西两大政治集团开始相互对峙的历史背景下, 美国试图按照西方的理念来向发展中国家推广传播战略的一部分。

主导范式也常常被称作为传统范式 (Traditional Paradigm) , 如前图所示, 主导范式中衍生出来了现代化理论 (Modernization Theory) 和创新扩散理论 (Diffusion of Innovation The ory) 。

(二) 现代化理论 (Modernization Theory)

早期在发展传播学理论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现代化理论, 认为, 制约第三世界国家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先进文化与信息的缺失, 因此, 要改变欠发达国家的现状仅仅通过经济援助是不行的。现代化理论认为, 发展中国家要实现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的转变, 需要借助大众传播工具来传递新态度、新观念、新技术等, 通过改变目标受众的个人行为实现社会的发展。

发展传播学的理论奠基人之一丹尼尔·勒纳认为, 第三世界国家要从传统社会发展到现代社会, 大众传播媒体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在《传统社会的消逝:中东的现代化》 (1958年) 一书中指出, 世界各国的发展道路都是从传统社会发展到过渡型社会, 最后进入现代化社会的过程。他特别强调个人现代化的意义, 认为通过传播先进文化改变第三世界国家人们的思想观念, 进而带来他们行为的改变, 这是进入现代化社会的有效途径。[5]

施拉姆在《大众传媒与国家发展》 (1964年) 一书中提出, “大众媒介将直接促进世界贫穷地区的经济发展, 传统农耕社会的消极思想被摒弃, 而现代模式将会有效地传递给广大受众。”[6]

(三) 创新扩散理论 (Diffusion of Innovation Theory)

创新扩散理论最早是由埃弗雷特·罗杰斯 (Everett Roge rs) 提出的, 在《创新发明的推广》 (1962年) 一书中, 他把传播看作是社会变革的一项基本要素, 第三世界国家要改变落后的现状, 必须接受来自西方的新观念、新技术的影响而促进传统社会发生变革。他把社会变革的过程看作是创新和发明的传播推广的过程。[7]

在此之后, 罗杰斯详细阐释了“创新扩散”理论, 把个人接受创新技术、新观念、新思想的过程总结为五个阶段:认知、说服、决定、实施和确认, 并指出了在第一阶段大众传播媒介的重要作用, 而在此之后的阶段, 人际传播会产生不可忽略的作用, 由此衍生出了“舆论领袖”与“多级传播”的概念。

之后的研究者与实践者将创新扩散理论应用于国际机构在世界各地的实践项目中, 衍生出了创新扩散理论枝干的其他理论枝条, 如社会营销、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娱乐教育, 等等。

1. 社会营销 (S ocia l Ma rke ting)

19世纪七十年代, 社会营销理论开始成为发展传播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模式。社会营销策略关注如何通过营销手段和营销技巧达到传播干预效果的最大化, 它强调接收者行为的改变, 企图通过信息的传输对人们起到劝服的作用。

Andre as e n对社会营销的定义是“采纳商业化市场的运作技巧, 去影响特定的受众群体, 使之接受既定的传播课题, 达到提高他们的个人福利以及改善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的目的”。与扩散理论相似的是, 社会营销指出了个体在接受新事物时从知识了解到观念接受, 再到行为改变的一个过程。

随后, 社会营销策略被广泛应用到发展中国家的很多发展课题中, 比如安全套的使用、母乳喂养、防疫项目、农业改革等等。

2. 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 (He a lth P romotion a nd He a lth E-duca tion)

在20世纪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的美国, 健康促进被运用到解决慢性疾病、吸烟、肥胖等社会健康问题中, 之后被第三世界国家接受, 用来改善健康问题。研究者们认为, 个人行为是影响社会健康问题的关键因素, 要解决现有的健康问题, 就要通过向人们传输健康的生活观念以改变人们的不健康行为。他们主张通过传统的教育、社会营销、健康宣传等手段向人们传输健康的生活观念、生活方式, 以期改变个体的行为, 从而改变由个体组成的社会。

这种个体化的视角受到了广泛批判, 它忽视了社会环境对不健康行为的造就和鼓励作用。Minkler指出, “以个体为中心的健康促进模式忽视了健康行为发生的社会环境和在特定群体中会有相似的某种不健康行为的事实”。

之后在健康促进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对其进行了修正, 强调个人行为和社会行为应当结合起来, 健康促进的目的是创造和保持一个可以让人们做出健康选择的大环境。“健康促进的最终目的是造就一个支持健康行为的社会环境, 要实现这样的改变, 必须结合其他的策略, 实施的干预活动必须充分考虑接收者的需求和选择”[8] (Valente、Paredes&Poppe1998) , 可以借助社会营销手段更好地了解利益相关者的兴趣。

3. 娱乐教育 (Ente rta inme nt-e duca tion)

娱乐教育是另外一种“行为改变模式”的媒介信息传播策略, 最早是在20世纪七十年代被应用于墨西哥的实践项目中, 之后被推广到其他的第三世界国家。通过将娱乐与教育结合起来达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以娱乐的方式传播健康知识、发展信息、社会观念及实践经验,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推动社会变革。它是在斯坦福大学教授Albert 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基础上衍生出来的, 认为个体会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 然后学习并模仿, 特别是模仿大众媒介中的学习榜样。

“娱乐教育是为了丰富观众知识、创造积极态度、改变民众社会行为, 而进行的媒介信息传递过程” (Singhal and Roge rs 1999) 。[9]它关注的焦点是如何通过娱乐媒体 (比如肥皂剧、歌曲、卡通、喜剧、喜剧等) 来传递信息以达到影响和改变民众社会行为的目的。因此, 娱乐教育策略要求大众媒体传播的娱乐信息必须是安全、健康、实用的。

(四) 对主导范式的批判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主导范式都是发展传播学领域的主导理论, 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研究的推进, 主导范式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活动都不断受到批评。

从20世纪七十年代开始, 传播学的批判学派对早期发展传播学的主导范式进行了反思, 在早期的发展传播学的主导范式研究中, 研究者们都是从现代化理论确立的框架下来界定传播在发展中的角色, 他们都赞同“个人特质和社会结构是造成社会不发达的主要原因”的观点, 因此, 这个时期的研究关注的焦点是传播如何实现上述两个因素的改变, 他们希望通过信息的传播达到改变行动者的态度和行为的目的, 他们的研究也大都采用线性传播的模式。这一时期的研究过分地重视媒介干预所产生的作用, 而忽略了媒介传播的信息和大众的反馈;强调对个人行为的改变而忽略了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对传播干预的影响。除此之外, 他们企图把西方模式确定为发展中国家未来的发展目标, 经过实践证明, 所谓的西方模式不是进入现代化的唯一途径。

三、新范式 (New paradigm)

当研究者们发现, 照搬西方的发展模式带来的不是实质性的、全面的发展, 而是一种依附性发展, 社会变革的表象下还隐藏着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失序、政治腐败、经济发展与精神发展相背离等等一系列问题, 他们开始对不合理的国际经济和传播秩序作出尖锐的批评。研究者们开始关注“文化侵略”、“传播帝国主义”、“文化主权”等问题, 由此产生了以“依附理论”和“参与理论”为主体的发展传播学新范式。

(一) 依附理论 (Dependency Theory)

对于现代化理论的强有力的批判来自依附理论, 该理论认为, 发展最根本的阻碍因素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全球扩张造成的资源分配不平等。Hornik强调, 与现代化理论所不同的是, 依附理论强调不发达的问题更多的是政治问题, 而不是由于信息的缺乏。第三世界国家的不发达是因为西方国家的过度发达, 强大的经济势力和政治影响力导致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附, 特别是对美国的依附。

从根本上说, 不发达的问题是政治问题而不是信息的缺乏, 这是对主导范式的一个最根本的批判。要改变不发达的现状, 需要做的是去改变权利、资源分配不均等的社会结构, 解决不发达问题的关键是要改变那些由商业利益和国外利益控制的媒体的内部结构, 媒体应该服务于广大受众, 而不是作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工具。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动的关于新世界信息传播秩序的讨论中, 极力倡导第三世界国家政府控制媒体, 反对资本主义和国外团体以及利益集团的控制。

(二) 参与理论 (Participatory Theory)

参与传播理论产生于18世纪七十年代末, 八十年代在发展传播学研究领域居于主导地位。参与传播策略反对现代化理论中自上而下、种族中心主义、家长作风的传播策略, 提倡关注社会底层民众的意志, 重视大众传播中个人的作用。“参与传播赋予所有人被倾听、自我表达的权利, 在与之利益相关的决策中有话语权, 个体成为自身发展的主宰而非技术进步的客体。”[10]

参与传播的核心观点是:“传播不是信息自上而下的传递, 不是将西方的现代化移植到落后国家, 传播更多是和当地民众参与、分享及交流的过程, 这种建立在对话基础上的传播模式, 才可能使社会内部自发产生变革的动力, 只有社会内部具有变革动力, 才能带来长久的、持续的发展”。[11]

1. 社会动员 (S ocia l Mobiliza tion)

社会动员, 是指将各种可依靠、具有实践能力的社会盟友集合起来, 让公众更好地了解某个特定发展计划, 鼓动大家为了可持续发展和自我效能感的实现而参与到资源和服务的传输过程中去。一个成功的动员必须建立在参与者的共同利益和权力下放结构的基础之上, 参与者的共同利益越多, 社会动员的项目才可能维持得更久, 这一策略不需要参与者在既定的项目中放弃自己的利益, 只需要他们有意愿联合起来解决特定的问题。

社会动员提倡广泛的受众参与, 与传统的社会营销诉求于个人层面不同。在发展中国家当个体对改革项目不感兴趣时, 仅仅通过社会营销手段是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的, 被动员起来的人际传播可以易于被受众接受的方式传播新观念。社会动员是建立在自信、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不断增长的知识的基础上的, 它使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改革计划中来, 并变得更加主动。

2. 媒体宣传 (Me dia Advoca cy)

Wallack解释说:“媒介宣传指的是利用大众媒介推进社会公共政策实施的策略。”媒介宣传需要动员各类资源和团体去支持特定的议题和政策, 以期改变公众的观念和决策, 包括借助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方式传输信息。与娱乐教育策略一样, 媒介宣传认为大众媒体是健康信息的主要来源, 所以干预的主体必须是媒介。但是又不同于传统范式把个人作为干预的对象, 而是企图去干预社会环境, 改变社会的不公平。它反对社会营销的个人主义、行为主义策略, 把干预对象局限于公开的信息活动, 在健康议题上, 媒介宣传倡导社区层面的干预模式, 通过改善社会结构和社会政策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按照媒介宣传策略的观点, 活动不能仅仅是宣传, 因为这样效果不明显, 而且宣传会忽略造成不健康行为的社会因素。并不是说媒介宣传忽视了个体改变的重要性, 而是更加强调只有社会环境改变了个体才能改变。因为外部环境是影响健康行为的最重要因素, 所以干预策略应该更加关注环境而不是个人生活方式。

四、结语

经历了60多年的发展和演变, 发展传播学的理论范式逐渐地由自上而下的主导范式转变到草根式的以参与传播为主体的新范式。但是从主导范式到新范式的转变并不是一个替代的过程, 而是在传统范式的基础上进行批判、总结和修正, 相互融合发展的过程。因此, 发展传播学的范式转换是一个批判与修正的过程。

参考文献

[1][3][8][9]Silvio Waisbord.Family Tree of Theories, Method-ologies and Strategies in Development Communication, pre-pared for the R ockefeller Foundation, 2000.[1][3][8][9]Silvio Waisbord.Family Tree of Theories, Method-ologies and Strategies in Development Communication, pre-pared for the R ockefeller Foundation, 2000.

[2]Okigbo, C.1995.Media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 pro-logue in C.Okigbo, ed.Media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Nairobi:African Council for Communication Education, pp.2-24.[2]Okigbo, C.1995.Media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 pro-logue in C.Okigbo, ed.Media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Nairobi:African Council for Communication Education, pp.2-24.

[4]科林.斯巴克斯.全球化、社会发展与大众媒体[M].刘舸, 常怡如, 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22.[4]科林.斯巴克斯.全球化、社会发展与大众媒体[M].刘舸, 常怡如, 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22.

[5]Daniel Lerner.The Passing of Traditional Society:Mod-ernizing the Middle East, 1958.[5]Daniel Lerner.The Passing of Traditional Society:Mod-ernizing the Middle East, 1958.

[6]张娜.国外发展传播学理论与实践60年[J].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1 (1) .[6]张娜.国外发展传播学理论与实践60年[J].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1 (1) .

[7]埃弗雷特.罗杰斯.创新的扩散[M].辛欣, 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2.[7]埃弗雷特.罗杰斯.创新的扩散[M].辛欣, 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2.

[10]Jan Servaes.Development communication——for whomand for what?[EB/OL]. (2002-04-27) .http://www.unisa.ac.za/dept/press/comca/211/servaes.html.[10]Jan Servaes.Development communication——for whomand for what?[EB/OL]. (2002-04-27) .http://www.unisa.ac.za/dept/press/comca/211/servaes.html.

篇4:考研网站信息传播特点分析

摘 要 本文以网络媒体为例,从网络媒体考研信息的传播现状、网络媒体的作用、网络媒体对考研信息传播的影响描述了网络媒体在考研报道中的应用,分析了当前网络媒体考研报道的特点,结合现状,对网络媒体在考研报道方面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网络媒体 考研网站 传播

一、网络媒体考研信息传播现状

网络媒体作为一种全新媒体,已经被我们认知和接受,我们充分享受着由它带给我们的新鲜快捷的信息。具体到对考研信息的传播,网络媒体更是独显其魅力。从类型上分,大致有诸如考研加油站(www.kaoyan.com)此类的专门网站、也有搜狐考研专区(www.edu.sohu.com)这样的综合网站和山西教育网考研专版(http://www.sxjyt.edu.cn)这样权威性的专业网站。在下面两个部分,以这三类风格迥异的网站为例,阐述网络媒体在考研信息传播方面的优势和不足。

二、网络媒体在考研报道方面的优势

我国在过去传统考研教育时期,凡参加研究生考试,所得知有关信息大多是通过传统媒体:电视、报纸、文件。对于各学校等具体信息更少,如果所报考学校与自己住地不一,或许还必须长途跋涉,亲自到学校了解考研方面相关信息,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金钱,而且因此也发生了很多人干脆将时间完全花费到学习上,不去了解信息,从而导致考试失误的情况。随着网络媒体的应用,政府、学校、商业机构都已经开始拥有了自己的门户网站,并将最新的考研资讯发布到自己网站上。网络媒体能够给提供相对全面、快捷、准确的考研资讯,大大提高了考研学子们的效率,节省了时间。可以分别列举三方面例子:

1.政府门户网站:山西省教育厅的山西教育网(http://www.sxjyt.edu.cn/),这其中就包括有“山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这个网页(http://xwb.sxjyt.edu.cn/)。

2.專业门户网站:考研网(http://www.kaoyan.com),这也是目前全国所有参加研究生考试的学生关注最多的一个网站。它的主页面就分为:基本内容、考研调查、考研人心路、考研资讯、各科资料以及论坛。以下就详细论述“基本内容”板块之中的具体信息。

3.商业门户网站:搜狐(http://www.sohu.com/),目前国内五大商业门户网站之一,受众人数庞大。该网站中也有对考研教育方面介绍的专门网页(http://learning.sohu.com/kaoyan.shtml),该网页中包括“报考指南”、“政策资讯”、“复习备考”、“互动专区”四大模块。另外,这些网站还有搜索引擎和友情链接功能,能够让考研者更加迅速地查找资料,更方便快捷地了解相关的考研方面信息,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第一手资料。

从这些相关网站中,我们不难看出网络媒体的作用:方便性、全面性、高效性、人性化,实时性,无区域限制性、资源共享性,形态丰富性。从考研教育的角度,纵观社会的方方面面,网络媒体所发挥的作用不可估量,它能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提供最新方面的信息,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效率,节省人们的时间,并在一定程度上能节约社会资源,用少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完成同一个工作,并收到相同甚至更好的效果。

三、网络媒体在考研信息传播方面的负面影响

考研学子在充分享受了诸多各类考研网站给予的快捷便利的同时,也深深为网站中一些负面因素困扰,并有越演越烈之势。网站上收费系统的漏洞、网站内容的更新、对网站权威性的质疑、网站中信息库中的知识产权受到侵犯、在链接方面的不畅通以及信息污染等等,都是伴随着网站中为我们提供的各项服务而产生的。

(一)网站内容更新缓慢

1.在很多知名度欠高的小型专业考研网站中,有些消息的头版头条竟然还是2004年甚至更早的信息。在我们这个以秒来计算的社会,如果当用户看到是昨天的消息都会自觉不自觉的遗弃,更何况是若干年以前的信息。及时更新的信息对考研学子来说异常重要,在紧张复习过程中,大家都想最快的得到最新消息。

2.适合用户的需要。论述了时间的问题,下面就空间上的不当安排浅谈一下自己的见解。虽然现在大多专门考研网站都有各方面板块,但是这种安排往往倾向于商业化,任意点击一些考研网站即可看到,页面最显眼、最夺目的地方往往是辅导班的招生广告、形形色色的培训学校,而考研人最关心的对学习方法的介绍、难题的讨论却都在二级三级网页,需要一步一步的打开,只要用户想看这些内容,那么就一定逃不过商业广告的围追堵截。

(二)对网站权威性的质疑

主要针对一些影响力较小,受众范围较窄的考研网站,这些网站都有着共同的特征:经济至上,唯利是图。可以说,现在一些打着“考研信息传播网站”旗号的网站,抓住了考生求速成心理,招摇撞骗。传播学中有关受众研究的“魔弹论”、“皮下注射论”在当今社会已经完全失去了它存在的理论基础,浏览网页的考研学子不仅是信息接收者,更是信息反馈者,他们直接决定了自己对信息的筛选。

四、考研信息传播的未来发展

完全依托于网络的考研网站,如果没有网络的蓬勃发展,那么就没有考研网站如今的繁荣兴旺。新技术的应用在未来考研信息传播中的发展:网络媒体、远程教育、数字电视的出现,让考研信息的传播又增添了更多的渠道,使信息的传播范围更广,受众更多。这也是因为考研网站具备它们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信息量大、时效性强、交互性强以及个性化。它们的出现弥补了传统方式的很多缺陷,因此,也可以预见这种新技术在考研信息传播领域在未来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蕾.论网络传播的负面影响.传媒透视.2001(8).

[2]王伦.互联网能否拯救传统媒体.chinaByte.2001(1).

篇5:传播学考研之心得体会

考研网 2011-05-27 Google提供的广告

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生招生

香港名校 费用低 成功率高 留学首选 环宙帮你香港名校读研,不成功全额退款

瑞士人眼里的中国民工

中国的民工如今也成为了瑞士人关注 的对象,他们是如何看待民工的呢 www.swissinfo.ch

新闻传播学的历史相对年轻,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新闻学在德国和美国形成学科,20世纪40年代传播学在美国形成学科。新闻学在中国作为一门学科,以及中国新闻学教育的开端,通常以1918年10月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作为标志;而1978年7月复旦大学新闻系的刊物《外国新闻事业资料》首次公开介绍传播学,通常被视为中国传播学研究的起点。现在“新闻传播学”在中国列为一级学科,下设新闻学、传播学两个二级学科。

为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新闻传播学的考研情况,考研网小编特整理了个小汇总,包含书目推荐篇、试题分析篇、答题技巧篇、名校之旅篇、复试情况篇、试题篇五大部分。

更多关于新闻传播学的文章请进入考研网“新闻传播学”专题查看,参与讨论请进入考研论坛“新闻传播学”版面。

【书目推荐】

2010年人大新闻学院考研经验:参考书目推荐

01 《中国新闻传播史》 方汉奇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02 《世界新闻传播史》(第二版)陈力丹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

03 《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 [美]E?M?罗杰斯著/ 殷晓蓉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阅读全文】

2011年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招生目录书目汇总

【试题分析】

人大新闻学院2011年(学术型)考研试题分析

第一个是公民新闻,没记错的话是07年真题的原题重现,再一次证明了过去的题还可能再考的经典定律,所以重视以前的真题是不言自明的道理。复习中也注意到了,所以还好有点储备。这个题的背景可能是2010年中国自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美国曾经的公民新闻运动有可能在中国重现……【阅读全文】

【答题技巧】

分享:新闻传播学考研专业课答题方法总结

事实上,新闻传播专业的考试题量相对较大的,很多题目都是对宏观性问题的考查,涵盖面大,可能会出现胸有千言无从下笔,一旦下笔又收不住的感觉,在某些题目上耗时过多,会导致整体时间不够,影响分数。因此一定要根据题目分值控制字数和时间。名词解释字数应该控制在120字以内,简答题大约600字,而论述应该在1000字左右,可根据具体情况和个人风格酌情加减……【阅读全文】

华中师大老师解说新闻传播学考研的答题技巧

1、课后思考题就是论述题;

2、简答题、名词解释题与上课讲的内容相同,也可按照书上答,得满分也是可能的(只要答得好);

3、答题要精炼,抓住关键点和问题所在,不要赘述;

4、简答题,答要点后,稍作解释一、二句话即可……【阅读全文】

【名校之旅】

中国人民大学传播学2011年考研总攻略

传播理论重点看的是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这本书看透了传播学这块也没什么问题,我本科学了不少传播的知识,所以建议是如果没有接触过传播学的筒子们,可以以这本教程为重点,辐射开来看点其他的经典传播学教程,有时间的话可以看看外国的著作,但是那些著作通常需要花很长时间看懂,所以如果时间有限建议还是看国内比较权威的著作……【阅读全文】

考研心得体会:我的2011兰大新传之旅

一旦选择考研,就应尽早明确报考学校,很多同学经常在几个院校之间犹豫,甚至到十月份还在换学校,这种做法不可取。院校选择一定要与自己情况相结合考虑,比如我选择兰大。一方面是因为其地处C区,英语分数线相对其他重点院校较低,另一方面是因为兰大的专业课书籍与本科所学大致相似,在专业课方面很占优势……【阅读全文】

分享:南京师范大学新闻学专业考研经验谈

首先大家要了解考查的题型、范围和知识比例;其次,考生要了解考查重点;再次,一定要总结规律性的东西(比如总结事业发展的知识点容易考,2007年考广播事业80年代提出的对“自己走路”发展方针的理解)……【阅读全文】

三跨考生报考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复习经验

传播学教程:对于跨专业的学生来说,李彬的那本传播学引论还是需要看一看滴,很天马行空,但会开阔你的思路,提起你的兴趣。郭的书编写得很经典,很有逻辑性,在我看来,这本书就似乎是一本很完美的笔记,第四章和第七章以后的章节是考察重点,80%以上的题都是从这些章里出。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对重点章节做了两遍笔记之后,进行总-分-总式的背诵……【阅读全文】

过来人分享: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经验

篇6:2011年人大传播学考研心得

本帖最后由 lidan19890512 于 2011-5-26 20:19 编辑

实在是纠结于题目,不知道怎么说比较好,最终取了个烂俗无比但却一目了然的题目。大家将就着看。--。

已经将政审材料寄回去了,现在只等通知书过来了。考的是传播学,曾经在考研论坛获得很大的帮助,那就回馈一下嘿嘿。

会进来看这篇帖子的筒子们,想必已经确定了要考的学校和方向了,那么如何选择就不多说了,直入主题。

一、关于参考书的问题

人大这几年并没有指定的参考书目,所以一切以以前的参考书目为准,新闻学院所有专业的初试题目是一样的,所以当时买准备参考书的时候,我将所有专业的参考书都准备齐全了的,下面是所有专业的书目的汇总,至于具体的新闻与传播、传媒经济学等方向的参考书还是有一些差别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这个可以在人大研招院找到,具体如下:

01 中国新闻传播史 方汉奇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02 世界新闻传播史(第二版)陈力丹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

03 外国新闻传播史程曼丽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04 新闻理论教程 杨保军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05 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06 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第二版)陈力丹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

07 变革传媒——解析中国传媒转型问题 喻国明 华夏出版社 2005

08 新闻采访学(第二版)蓝鸿文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09 新闻写作教程 刘明华、徐泓、张征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新闻写作精要 高钢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5新闻编辑学 蔡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新闻理论十讲 陈力丹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新闻评论教程 马少华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传媒经济学 张辉锋 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6新闻理论新编 郑保卫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当时没买到当代新闻理论 就买的这本书 没有很大差别很不错的教材传媒变革力 喻国明 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7电子媒介新闻教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8、广告学教程 倪 宁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公共关系学 熊源伟 著 安徽人民出版社

ps:以上是所有专业综合之后的参考书,个人觉得准备必须齐全,但是看书的时候就可以有侧重点的看,不一定非要每本都很仔细的看。

二、如何看参考书

如上面所说,所有的书都准备齐全之后,就是如何学习的问题了。要学会选择,比如上面那些书,加起来就有20本(我当时还买了一本新闻传播学笔记与考研真题详解 中国石化出版社 2011 这本书很全面 概括了一些要点 而且脉络很清晰 对考人大的新闻传播挺有用的),但是要学会有侧重点的看。

我们可以将所有的参考书分为几类:新闻传播史、新闻理论、新闻实务、传播理论、传播实务、传媒经济学。

新闻史是不用说了,必不可少,不论考哪个专业都需要看的,史实是基础。所以中新史和世新史是必须重点背诵的。

新闻理论和传播理论都是重头,在理论考试中是必不可少的,这个根据自己的情况去选择以哪一本教程为重点。我当时是先将书目中所列出的几本新闻理论教程通看了一遍,然后将两本教程的内容结合起来自己做的笔记,然后之后就很轻松了,只需要看自己的笔记就好了,当然有时间的话多翻翻原著,还有很多例子以及老师们的论证都很不错。

传播理论重点看的是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这本书看透了传播学这块也没什么问题,我本科学了不少传播的知识,所以建议是如果没有接触过传播学的筒子们,可以以这本教程为重点,辐射开来看点其他的经典传播学教程,有时间的话可以看看外国的著作,但是那些著作通常需要花很长时间看懂,所以如果时间有限建议还是看国内比较权威的著作。

传媒经济学这块可能大家会有点陌生,不过如果本科学过经济学的娃儿,看喻国明老师写的那本书的话,应该就很轻松很嗨皮了,至于没学过的娃儿也没事,慢慢看,主要是相关的概念以及原理需要搞搞清楚,还有传媒变革力那几本书,都是需要看的,个人觉得那本传媒经济学是重点,另外两本可以浏览,当做小说看一看,因为很多都是调查报告之类。

新闻实务,其实我这一块比较薄弱,因为没有老师的指导,而我自己时间又很紧,基本上没有进行过实务的训练。首先是那几本书都要看的,采访、写作、评论等等,理论知识是基石,平时多看看报纸,学习学习别人的新闻评论是怎么写的,有时间自己多练习练习。应该也没有很大的问题。

传播实务是在复试的时候才考的,所以在准备初试的时候可以暂时不看,当然时间充裕的话,多看点总没有问题的。

三、初试

初试的准备,除了看那些参考书,还需要准备真题,将历年真题研究研究,就能了解考试的重点在哪儿,复习才会有方向。

初试的题目就不说了,考题里面都有了。

初试时要淡定一些,不管结果如何,好好考,尽全力就行了。

四、复试

关于复试的信息很少,也是我很想在这里跟大家说的内容。

如果通知了复试,很好,那么接下来就好好准备。我考的是传播学,所以从知道要参加复试之后的那段时间,一直在看传播实务,也就是公关和广告。这段时间很兴奋,也很不淡定,一直有一种看不进去书的感觉,好在自己本科学的就是广告和公关,所以知识都在那儿。说道这里,我觉得不管你多么兴奋,你在这段时间至少要把公关和广告的知识都弄懂,然后是新闻史新闻理论传播理论传媒经济学等等知识都要重温,切不可觉得自己分数不错,然后什么都不准备,很有可能惨败。总结一句话,就是做足准备,让别人没有放弃你的理由。

今年复试的具体流程是这样的:上午是英语笔试和专业笔试,紧接着中午12点半开始面试,面试包括英语面试和中文面试。传播学英语笔试两道题,一道是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英文评论,评论对象是国内外媒体对于311地震报道的情况;另外一道是根据一篇英文的新闻写成中文报道。这两道题都还比较考英语水准的,所以英语一定要好好的提升提升。

面试:进去之后先抽题目,有两次机会,第一次的题目觉得棘手的话可以换,但是第二次抽了就不允许换回第一次的题目了。然后有个小桌子,老师们齐刷刷的坐你面前,大概有8个老师(当时有点紧张,没仔细数,不过凭印象应该就有这么多,是谁跟我说只有三个老师的,明明有8个!),然后老师会让你先做个中文的自我介绍,接下来老师会让你回答你抽到的题目,然后老师根据情况会问你一些问题,当时老师就只问了我2个问题,其中一个还是追问的,差点以为老师对我印象不好,连问题都懒得问,还伤心了一阵子。不过其实这个不影响,因为没有因为问的问题少而被刷= =。所以只要自己淡定淡定在淡定,不要紧张的话都说不好,应该就没什么大问题了,会紧张那是肯定的。

接下来是英文面试,一分钟的自我介绍,到时间了会被打断的,所以只要准备一分钟就够了,不要拖拖踏踏的老不讲重点0.0,比如你获得上面奖项啊之类的必须赶紧摆出来,这是老师们想听的重点。接着也是你自己挑一个扑克牌,根绝上面的数字决定你的问题。我当时抽的是4,题目是citizen journalism,有个老师会用英文文你的,所以这时候英语听力要发挥其作用,千万别跑神了,当然要是十分不幸的跑神了,那就pardon吧,别不懂装懂。我当时都说的好简短,事后想起来觉得自己答得不够全面,悔恨了那么一阵,哈哈。

以上就是所有面试的过程了,还有很多很好玩的细节,那都是后话了。所以大家一定要加油,进入复试会很有意思的。

嗯,差不多就是这些了,如果大家有什么疑问欢迎提问,尽我所能给大家解答。

上一篇:凯德完小安全工作月报下一篇: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