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地传观后感

2024-04-19

甘地传观后感(精选13篇)

篇1:甘地传观后感

《甘地传》观后感

影片从1948年1月31日,印度为甘地举行盛大葬礼开始,然后回溯到1893年,青年律师甘地当时年仅24岁,他在英国受了四年高等教育。他在南非接受了一件诉讼案件,正坐在火车的头等车厢里,却因肤色而被驱出。这是甘地有生以来第一次尝到种族歧视的侮辱。从此他下定决心投身到为侨居在南非的八十万印度侨民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中。

印度不像中国,经过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等的洗礼,人民开始接受了西方的民主思想,逐渐解放了被封建礼教束缚的思想,为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础,从而开始那一代为了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自强自富的征途。身为中国人我们都知道那段历史的心酸,可是印度不同于我们,虽然都是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但是那个程度和同化的深度不一样,他们人民思想准备还处于以前的那种封建主义思想阶段,崇尚宗教主义,甘地“非暴力不合作”的理念是有前提条件的,比如英国政府爱面子、那时的媒体报道很自由等等。每一次成功都需要适合的背景环境,无论是“枪杆子里出政权”,还是“非暴力不合作”,只要真理用对了时机,就会有伟大的效果!只是,甘地用自我牺牲的方式来反对统治者的残暴,他太有勇气了!胜利永远属于有勇气和坚持不懈的人!

整个电影,都可以看到甘地非常付有勇气,沉静,执着,乐观,仁爱,这些都是来自与他的信仰和信念。对于这些价值的坚持,使得他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信仰者---不仅仅是念经,而是深信并身体力行。甘地,一生推行“拒绝暴力”与“不合作”运动。他颇有些像孔子,以仁来感化世人,也很像是佛家高僧,用禁欲和忍耐来唤醒一个民族。例如一个伟人重要的事情是为折了腿的小羊敷伤,例如一个伟人在拍打了孙辈一巴掌后转为爱抚,例如一个伟人在面对记者采访时的随和,例如一个伟人在面对仆人时的谦逊与感激,„„所有的细节,也许你并不会在意,但是导演正是像甘地所说的那样:“在无声中打动不可打动的事和人。”我们不是不可被打动的,但是这些潜移默化的打动使人更加感动.甘地回到印度时人们热情的欢迎抒发了印度人民对于甘地的崇敬,也可以说成是一种憧憬,这也侧面表达了多少爱传达出去,多少爱就会回馈回来。而在甘地多次上法庭、多次被捕入狱时,他的内心依然镇定和坚定,当然,这些都是因为真理的巨大战斗力。而这些在宗教面前同样受用,宗教只是人们信念的一种依托,永远是共通的,也再次借助甘地的话表达了这一主题:“我是回教、印度教、锡克教、基督教,我相信神,神都是希望和平的!”是啊,宗教的本质都不是挑起争端,而是向往天堂般美好的社会。

我彻底被震撼了!相信和大多数人一样,当我初次如此深刻地了解印度历史、了解伟大的圣雄甘地后,我的灵魂被深深地震撼着:就是这位矮小而又瘦弱的老头,为了印度的独立和自由、为了和平,终其一生而奋斗,这到底是什么精神?我想即使是用世界上最崇高和最美丽的语言来赞美他也不过分。就像片头葬礼上主持人所说的:这个盛大葬礼的死者,死时与他活着的时候一样,一个平民,没有任何财富,没有任何财产,也没有任何官衔。圣雄甘地,既不是军事将领,也不是地方首长,也没有任何科学成就可以夸耀,也不是一个名艺术家。然而世界各地人士,包括各政府代表及高官贵人,在此齐聚一堂,向这位绑着缠腰布的棕肤色小个子,致以最后敬意,因为正是他领导印度走向自由。诚如美国国务卿马

歇尔所说,圣雄甘地是人类良心的代言者,他使得谦虚及真理的力量能够战胜帝国。爱因斯坦则说,后代子孙将无法相信,世上曾经活生生的出现过这号人物······

在影片的结尾,甘地的话再次浮上屏幕:“当我绝望时,我会想起在历史上只有真理和爱能得胜。历史上有很多暴君和凶手,在短期内或许是所向无敌的,但是终究总是会失败。好好想一想,永远都是这样。” 甘地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所以即使是这部电影超过三个小时,我想我们也学习不完,正如我用短短千字无法描绘出我对圣雄甘地的所有敬佩和我被这位矮小而又瘦弱的老头带来的深深地震撼一样!

篇2:甘地传观后感

《甘地传》给我最深的印象是甘地对宗教的虔诚。而印度有着深厚的宗教传统,所以甘地绝食的举动可以感化那些陷于迷途之中的人民。他在中枪的一刹那,所说的“oh,my God”,让我的心灵产生震撼。虽然最后甘地死于极端分子的抢下,但是他的救世精神,他的牺牲精神,他的“非暴力不合作”的理念,使他留给世人的宝贵财富。

甘地比其他人更有远见还在于他对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问题上。当印度人喊着:“杀了吉诺”时,他没有选择不与吉诺合作。我认为那样做是为了不再激怒穆斯林。其实甘地一直希望只有一个大国:印度,有穆斯林,更有印度人。但吉诺为了自己的利益分割了印度。若甘地选择抗争吉诺,一定会激怒穆斯林,“为什么我们不能有国家?”又要打仗了,非暴力使他决定同意有巴基斯坦。他又通过绝食和对人们表现出的决心,缓和了印巴冲突。甘地若带领印度人民反抗巴基斯坦,可能印度人更认为他伟大。而他却为印度人实实在在的考虑,考虑世世代代的和平。其实他比反抗更伟大。

篇3:甘地传观后感

一、英国已在印度建立了现代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

英国1859年占领印度,在印度实 行残酷殖 民统治的同时,建立了一些现代民主制度的基本规则,如果没有英国民主制度所提供的基本规则,甘地领导的非暴力运动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下面是两则相关材料:

材料一殖民者在印度引进西方式民主政体的 一些因素,如逐步扩大立法会议,吸收印度人参与立法,让越来越多的印度人参与行政管理,通过选举实行多数党组织政府的省自治……

材料二一支训练有素的小型军队,负责执行管理印度庞大艰巨的任务,它由印度自愿民防队的两千名成员和指挥印度军队的一万名英国军官组成。一小撮英国人以六千名英国士兵和二十万土著士兵为后盾,统治一个三亿人口的大国,维持该国的社会秩序。

从这两则材料引导学生认识,甘地敏锐地看到了敌人是具有现代民主意识和民主制度较健全的国家,才使得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有了成功的可能。

二、印度当时独特的社会现实

印度当时有一百多个民族,数十种宗 教,讲数百种语言,各民族画地为牢。印度是一个种族混杂、宗 教信仰根深蒂固而复杂多样、种姓隔离的,被英国实行分而治之的殖民地国家。在这种情况下,单纯用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说教是很难把民众发动起来的。为了让学生能进一步了解印度的社会,笔者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两段材料:

材料三印度是一个宗教色彩很 浓的国家。当 时全国有99.57%的人有明确的宗教信仰,其中印度教徒83%,占绝对优势,穆斯林不到12%。两大教派之间互不通婚,印度教徒宁可渴死,也不愿到近在咫尺的穆斯林境内打水。

材料四印度种姓制度。据传婆罗 门是从梵 天空腔里出生;武士是从刹帝利臂膀出生;商人是从吠舍胯部出生;手工业者是从首陀罗脚底出生;最底层的无种姓者是“不可接触者”阶层,他们出生于地下,种姓世袭,种姓阶层不可与“不可接触者”一起进餐。

面对这种情况,甘地的非暴力学说以印度教神学和伦理观为基础,结合现实需要提出“坚持真理”的斗争方法。“真理是神”实际上起到 了把印度 各种各样 的宗教信仰“众神归一”的作用,把宗教的神与现实中的理想糅和在一起,唤起人们在真理的旗帜下不分种族、宗教、种姓而团结起来,在当时的印度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对广大的印度民众有极强的号召力和吸引力,是动员民众、组织民众、吸引民众参加反英斗争的有效思想武器。

三、甘地个人高尚的人格力量

甘地是世界禁欲主义的象征,他一生过着苦行僧一样的生活,与下层人民生活在一起,甘地高尚的人格魅力在民众中产生了巨大的力量。他个人拒绝名誉、地位,拒绝任何官职。他为国家民族争取了独立和自由,自己却最终以悲剧收场。笔者给学生展示了这样的材料:

材料五为争取祖国独立,他一生中曾17次绝食,18次进监狱,5次遇刺。他遭到同为印度教徒的“自己人”的暗杀,原因仅是因为他主张印度教和回教应该和平共处。他身中三枪,把一身鲜血洒在了他为之奋斗终生的印度土地上。他死后的所有遗产,经人清点,仅仅是以下几样物 件:木纺车一 部,拖鞋一双,三只小猴 雕像,一册《薄伽梵歌》,一只怀表,一个痰盂,一个金属洗脸盆。这些遗物加起来不值十美元。

———《甘地评传》

材料六“耶稣受苦的榜样是形成我对非暴力永恒信念的一个因素,这一信念支配着我的一切行动。”

———甘地

篇4:《甘地传》观后感

《甘地传》所描述的故事是从史实改编过来的。甘地在印度历史上确有其人,甘地是印度人民反抗英国统治的精神领袖,他发起和领导了声势浩大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以非暴力方式抵制英国统治和英国商品,手纺车运动便是其中的一项内容,旨在杜绝对英国纺织物的需求。甘地赢得了许许多多男女老少对他的爱戴和忠诚,包括各种宗教信仰的欧洲人以及几乎不同政治倾向的所有印度人。

影片中主要描述了甘地伟大的一生:影片从甘地被暗杀开始倒叙。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印度还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之下,年轻的律师甘地在南非旅行时,目睹了同胞所受的欺凌,决心为维护同胞的权利而斗争。回国后,甘地提倡非暴力政策,他让印度人自己纺织,拒绝购买英国人的衣服,他甚至让人民自己制造盐,以种种方式来寻求解放,并到全国旅行,甘地的不合作主义和非暴力斗争终于使英国殖民统治者移交了权力,赢得贫苦人民的信任和爱戴,然而他在印度独立后四天遭暗杀。

影片从主角恢弘的葬礼上切入,借主持人的口来粗犷地勾勒出甘地非凡的一生。随后镜头一闪回到五十五年前,在表现甘地这位最具“神性”的人物时,影片完全跳出刻意美化的窠臼,采用人性化的视角。影片的后半部分笔墨浓重地刻画了触目惊心的种族大仇杀,让观众与甘地一同在这场浩劫里反复倾轧、难以脱身,让仇恨的毒汁慢慢浸透我们原本宽容的心灵。

在视听语言方面,音乐随场景的变化而变化,符合情境。整个片子节奏有松有驰,基调统一,音画和谐,情节动荡感人。

影片中的主角甘地表演是可圈可点的。片中饰演甘地的是有着英国、东印度和南非的血统的本-金斯利。由于外形酷似甘地又具有印度人血统和气质,导演邀请他出演史诗传记片《甘地》。金斯利成功地将和蔼善良的甘地,宛如再生般地呈现于世人面前,把这位伟人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和其非暴力和平思想体现得出神入化。使甘地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愈加丰满起来,变得有血有肉了。金斯利凭借对甘地这一具挑战性的角色淋漓尽致的刻画,无可争议荣获奥斯卡影帝头衔。影片获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8项奥斯卡奖。

整个影片的镜头特点比较活,如推拉镜头用的比较多,也有跟镜头。角度常用俯仰,这样有利于观众看到演员有做动作时的一个空间位置关系和调度关系。整体来说,影片中的镜头符合了导演所要表现的效果的要求。从光线色彩方面来讲,光线很多用的是轮廓光与侧逆光。在色彩上,服装与环境的搭配颜色的搭配比较和谐。在当时动荡的时代里,演员的服饰大多是暗色调的,以黑白居多。

整个影片的节奏比较缓慢,只有后面一些争斗的画面节奏稍快点,符合观众观看的心理。影片也适时的加以背景音乐,更具感染力。在甘地的葬礼上,哀伤而又庄严的音乐,让人的心情也不由的跟着变化。

篇5:《甘地传》读后感

《甘地传》写得是印度国父甘地的传奇一生,作为印度的神一般的国父,他这一生的经历是什么?我们从中学习到的是什么?一起看看!

泰戈尔所封的“圣雄”,罗曼罗兰的挚友,托尔斯泰公开信中的印度人,丘吉尔的死对头,“一言不合”就绝食的干瘦老头,比原子弹还腻害的心灵武器——甘地。

他并不完美,为这自己的不完美所以更能明白人性,他是圣人,也是政治家,他懂手段,是个“机灵鬼”,但是这些天赋与能力,毅力与勇气,都用在他所坚持的理论与牵系的民众身上。理论甚至都是其次,祖国人民的幸福才是他用生命搏斗的最高梦想。

从纵欲到禁欲,从南非到印度,与英国殖民者的是是非非,一次次旅行说教,几番入狱在狱中度过的两千多个日夜,多少次,他的一生颠沛流离并充满传奇,经历了成功与辉煌,最终惨烈结局却并不是真的败了;他的一生直到结束,拥抱过最诚挚疯狂的爱戴与追逐,严抗过最尖酸冰冷的反抗与冷漠,这样一个富有人性为同胞战斗的`人,是上帝赐给印度的礼物,也是赐给全人类的礼物。

看过许多自传,甘地尤其令人震撼。也许因为他处于那样一个混乱的环境中。宗教,是这个世界上最接近真理最纯粹的东西,也极易在极端中产生狂热分子。被人过分追逐就极易过分排斥,每天都是在刀尖上跳舞。爱的背面就是恨。

篇6:观看甘地传影片的个人观后感

48小时之前,我观看了电影《甘地传》,久违了的感动再次涌上心头。这部史诗性传记大片叙述了圣雄甘地伟大的一生。

影片从甘地被暗杀开始倒叙。1893年印度还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之下,年轻的律师甘地在南非旅行时,被火车上的英国人指认出是印度阿三。尽管当时的甘地皮肤较白皙且富有涵养,一派绅士风度,但还是被残忍地踢下了火车。从此甘地亲眼目睹了其同胞(包括他自己)所受的种.种欺凌,决心为维护同胞的权利而斗争。“一定要反抗”——这是年轻的甘地唯一感到要做的。

首先,他和当地同为印度人的商人决定先要反抗不公平的法律。于是他们开始了烧毁大英帝国在南非发放的通行证。在第一次的演讲活动中,甘地就确定了他一生的运动方式“非暴力不合作”。尽管在烧通行证的时候,甘地遭到了毒打,但他仍然不停地将通行证放进烈火中,年轻的甘地在用他的实践证明着海明威的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在南非,甘地由于身为小有名气的律师得到了一些媒体的关注,他并借此结识了一些在他生命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记者朋友。受哲学家鲁斯金《给那最后的》一书启示,甘地在一块人迹罕至的地方创办凤凰村,奉行没有阶级压迫、种族歧视、人人自食其力的“乌托邦”理想。 其中包括感化自己13岁就开始缔结姻缘的妻子来洗刷厕所,而这本来是下人们应干的活。

1894年5月22日,甘地发起成立了南非印侨第一个政治团体——纳塔耳印度人大会。在一次大会中甘地说到:“我不会为任何主义而杀人。不论他们对我们做了什么,我们绝不还击,绝不杀人。他们将会把我们关起来,罚我们的钱,没收我们的财产,可是只要我们坚持,绝不能抢走我们的自尊。我要求你们去反抗,但是要对抗他们的愤怒,而不是挑起他们的愤怒。通过我们的所遭受的痛苦,他们会看清自己的不公正。这和攻击他们具有一样的杀伤力。但是我们不能输,他们可以折磨我,甚至杀了我,但他们得到了我的尸骨而不是我的屈服。”由于组织印侨工人罢工,甘地屡次被关进监狱,自此开始了他名不虚传的“大坐牢家”的生涯。

由于他不懈的斗争和合理的争辩,甘地先后多次被释放,遂于1915年再次回国。回国后甘地到处旅行,观察印度人民的生活。在印度他通过提倡非暴力政策赢得了贫苦人民的信任和爱戴。在一次国大党的演讲中他说:“除非我们和在烈日下劳动的人们一起同甘共苦,否则我们就不能代表印度,也不能以国家之名来对抗英国。”

面对持续不断地和英国警察的冲突,以及后来的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冲突,甘地悲叹道:“以眼还眼,只会使整个世界都盲目。”虽然屡遭挫折,他还是坚持用绝食等手段迫使英国政府同意印度独立。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发生冲突时,甘地再次绝食,使秩序得以恢复。但即使这样,狂热的印度教徒还是不能理解甘地,遂在一次集会中将甘地刺杀。

虽然甘地一再表示:“只要我一息尚存,我决不能同意分治印度。”但甘地死后的世界历史我们都已清楚,印度被分成了两个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战争不断,民族仇恨死灰不灭。而到了1971年东西巴基斯坦又被分为:今天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

篇7:甘地读后感

通过《甘地自传》的学习,坦白说书读得不多个人对于读书并没有十分兴趣,好似对于读书我更喜欢去操场上大汗淋漓的在球场上大干十回八回。然而怪的是一向对阅读并不有感的人却把《甘地自传》里外读了一遍,或许囫囵吞枣,亦或许对于在书中所获的感想可圈可点。现就对于这本自传的所思所想做以下感言。

引用一句王小波的话:人的愤怒,一切源于自身对事件的无能为力。甘地却把这种处境处理的非常微妙甚至可以说绝妙。每个人再碰到挫折或者绝望的困境的时候不要退缩,想想其他人的应对方法,百折不挠的解决困境,哪怕结果不是很好,但也不要让情况恶化。

对于甘地的一生比较印象深刻的是“禁欲”食欲和性欲。天呐,难以想象一个人如何能够把性欲和食欲看的如此之淡然。甘地13岁对于性显然有了比较早的 认识,性欲在于生活,生活也在于性。西方人常常把性比较早餐。可见性欲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多么重要,起码起到一个生理氛围协调的作用。至于甘地为何会固执的禁欲,我实在难以理解!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可见食物对于我们地球人重要性显然易见的。没有食物没有美食,没有卡路里,人活在还有毛意识。对于追求深层次的精神建筑。鄙人不敢苟同啊。是不是甘地在那个时候难以摄入美味,美食。所以才因此禁止食欲呢?天知道!

非暴力不合作。这一名言可以说是甘地的政治风向标。1920年国大党通过了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改变大战期间同英国合作的态度,宣布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采取渐进的方式来取得印度的自治。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评价

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经济上要求发展经济和政治上要求参与政权的愿望。

由于印度无产阶级还没有自己的革命政党,国大党掌握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权。

在人民反帝运动的推动下,国大党初步认识到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性,改变了以往同英国合作的立场,主张用和平和合法的手段,实现民族自治目标。

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打击英国的殖民统治。

在运动中,印度各阶层,不同宗教信仰的人民一起战斗,加强了团结,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国大党也在斗争中日渐壮大、成熟,为以后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基础。

但甘地的非暴力与不合作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一方面,用不合作来发动群众,反对英国殖民者,迫使殖民当局做出有利于资产阶级的让步;另一方面,又用非暴力来限制群众运动,防止社会改良转变为革命,把群众运动控制在资产阶级利益所能容许的范围内,因而在运动中表现出极大的局限性、妥协性。

不排除圣雄甘地的伟大仁怀精神和超凡脱俗的强大人性。但是若是拿这个作为我们抗战卡抗日期间,可见现在的我们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也许甘地很好,但是不是每个场景,每个事件都适合这种方法和解决途径。

甘地为了让印度同胞接受非暴力的斗争方式,曾经绝食数十天,骨瘦如柴的模样有些像释迦牟尼苦修时的一副坐像,甘地感动着印度人民,他在很多人心里就是神。英国统治者令警察和军人驱赶静坐的人群,一次枪杀的印度人比英军消耗的子弹数量还多。警察挥舞木棍驱赶静坐者,想不到这些人不躲不闪,不还手也不后退,一个个倒在棍棒之下,倒在血泊之中。警察和军人被这些静坐者必死的决心所震撼,再也端不动枪,舞不动棍棒,退了回去。甘地领导的非暴力运动终于迫使英国统治者承认了印度的独立。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以非暴力的方式迫使殖民统治者承认失败而取得民族独立的国家。甘地无疑是成功的。对于现代人的影响也是成功的。

一。如果没有认识他,我无法理解苦行僧的行为,他们离开自己的家庭和亲人,远离世事尘嚣,远离社会离群索居,要一个人在天地间沉默和独自冥想。

苦行者们都想着精神的解脱,犹如庄子笔下辞天下而不受的许由,犹如孔子笔下的朝闻夕死的闻道君子,犹如古希腊犬儒派视君主如无物的先哲们。现代社会科技发达,我想,这样的人或许早已消失了,那些苦行的人们已经成为了人类的记忆,遗留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但是现在,甘地出现了。一个现代社会的苦行者出现了,我才意识到,这个社会本无现代古代之区分,所有的历史都是一个整体。

翻阅了许多书,查阅了能够找到的甘地的所有资料,一切早已尘封的历史重被唤醒,我惊觉,精神的力量仍然牢牢地控制着一切,真理与美善威临着每个时代的人,在人类社会高高飘扬着。

二。全世界信奉宗教的人超过九十,仅仅不到百分之十的人相信无神论,比较起来,这百分之十算是人类中的另类了。

为什么这些人不信神呢?许多的人与我一样虽自命为无神论者,但自己心中对于神的有无并无答案。许多人会说,从科学的角度,神是不存在的吧,但是,任何一门科学都没有宣布而且也不可能宣布神的不存在。所以神的存在虽不能肯定,但也确实无法否定。因此高明的学者都如同孔子般说“不语怪力乱神”。我想,不凭借自己浅薄的智识来随意妄断自己并不知道的神的存在,这才是求学者应该有的真实态度。

一些人如同康德一样,宁可相信神的秩序,因此选择了理性生活。那些精神生活的追求者,神与道德的追随者在世界上广泛存在,他们每天做着必修的功课:祷告和沉思。在印度,在中国广袤的西部,亚洲的中部和西部,甚至在西方社会里,到处都有这样的苦行者恪守着他们终身的信仰,为他们所敬仰的神奉献着极大的热情和生命的力。

甘地曾在他的自传里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大约就在这个时候,布拉德劳去世了。他安葬在沃金坟场。我参加了他的葬礼,因为我以为每一个旅居在伦敦的印度人都会去参加。还有几个牧师也前往对他表示最后的敬意。我们送殡回来的时候,要在车站上等车。人群中有一个无神论者诘问其中的一个牧师说:

‘喂,先生,你相信有上帝吗?’

‘我相信’,那位善良的人低声说道。

‘你也同意地球的圆周是两万八千英里,是吗?’那位无神论者很自信地笑着说。

‘那当然’。

‘那么请你告诉我,你的上帝有多大?他究竟在哪里?’ ‘好的,只要我们理会,他就住在我们两人心中。’

‘得了,得了,别把我当孩子哄吧,’那位无神论者胜利地望着我们说。那位牧师谦逊地默不作声。

这一番话更增加了我对无神论的偏见。” 三。甘地最大的功绩是什么呢?

在我看来,不是因了他的努力,印度摆脱了英国人的殖民统治,获得了国家的独立,也不是因为他创立了甘地主义,创造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而是因为他是一个奇特的生命,人民的圣雄,盗火的普罗米修斯,而是因为他引导我们发现了一条通向真理的路,那就是徒步行走。

徒步行走意味着与大地的拥抱,意味着最真挚的爱。他的爱,通过这种方式源源不断地流进人们的身体里,成为大家的力量,成为一个社会的的力量,成为所有人精神的力强。

甘地说,“因为我发现在死亡之中永存着生命,在虚假之中永存着真理,在黑暗之中永存着光明。所以,我推断,神就是生命、真理和光明。神就是爱,是至高无上的善”。

“爱只有施舍,而无所求。爱只有宽恕,而从不怨恨和报复”。

“衡量爱的标准是苦行,而苦行就是自愿忍受痛苦”。

甘地一生极其简约朴树,他可以坐拥无数裸女坐怀不乱,单就这一份定力绝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简约主义,极简生活的缔约者,这些确实值得我们22世纪的人类去传承和弘扬,现在的社会上垃圾随处可见,铺张浪费现象严重恶化。我们是不是应该学一学甘地,做到简约而不平凡,世界会不会更美好一点呢?答案是一定的。说实话,圣雄甘地,真的很能够让人拜服,也有很多令人费解的地方,甘地只有一个,我们做不成第二个甘地,亦或者是第三个。但是简约,极简主义,我们会一直学习弘扬,传承。

李昱鑫 20141004381

篇8:甘地传观后感

在这个十一假期,我阅读了《甘地自传》。它讲述了一个腼腆内向,早年因学习困难而辍学,后因谋求生路远赴他国求学,归国后又就业困难,靠家人帮助才勉强执业的青年,终被称为“圣雄”,视为亿万人的“国父”的过程。

甘地出生在一个传统宗教的家庭中,虽然甘地从出生起便是个毗湿奴信徒,但他小时候并不信仰宗教,他只是一个生性内向腼腆,又成绩糟糕的平凡孩子,还做过一些离经叛道的事情。但在英国留学学习法律以及之后长久一段时期中,他开始了素食。甘地最初素食,是因为他的家族信奉的宗教要求人们素食。他少年时期出于自己的好奇和别人的怂恿,偷吃了几次荤食。外出求学时,为了让母亲相信他不会沾染宗教禁止的坏习惯,他发了誓言一定素食并且不近女色。自誓言之后,他确实没有吃过肉、蛋、奶等荤食,即使在他病危需要营养品时,也不曾违背他的誓言。

从他所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中,我们便可以看到这位领袖的伟大。“人作为动物是残暴的,而作为精神存在是非暴力的,他一8 旦在精神上觉醒就不能够再使用暴力”。这是甘地的认知,也是信念。他试图用自己的道德与善良,来感化每一个人,他孜孜不倦地想求世界和平,倡导人们怀着谦卑和感恩的心,而“不合作”,反对一切种族歧视,反对英帝国不合理的统治,这些来自于神性的道德,也来自于理性的思考。而且他不是高喊理论旗帜的学者,而是把想法融合在行动中的行动派。他联合纳达尔的印度同胞,他建立托尔斯泰农场,他创立自主粗布纺织,他对同胞的爱护体现在积极的行动中。

篇9:甘地影评

Gandihi,the title character, the prophet of non-violence who was central to liberating India from its British overlords.I was impressed by Gandhi’s belief deeply and he devoted his life and soul to the

non-violence campaigns.The stubborn old interpreted the sentence,my life is my message through his life.I admire his universal love and great love.

篇10:甘地名言

“To see the universal and all-pervading spirit of truth face to face one must be able to love the meanest of creatures as oneself. ”

“真理的精神遍布各地、处处皆有。但若想应对它,务必像爱护自我那样爱护地位最低微的人”。

摘自《甘地自传》

“I have not the shadow of a doubt that any man or woman can achieve what I have,if he or she would make the same effort and cultivate the same hope and faith. ”

“任何人只要作出和我一样的发奋,胸怀同样的期望和信心,就能做出我所做过的一切。对此,我是确信无疑的”。

莫汉达斯K?甘地

「对我而言,羔羊的性命和人类的性命一样地珍重。我可不愿意为了人类的身体而取走羔羊的性*命。我认为,越是无助的动物,人类越就应保护它,使它不受人类的残暴侵害」

「无论是任何时期、任何地方,我都不认为肉食对咱们来说是有必要的」

「我觉得,当心灵发展到了某个阶段的时候,咱们将不再为了满足食欲而残杀动物」

「一个国家伟不伟大、道德水准高不高能够从它对待动物的方式评断出来」

篇11:甘地经典语录摘抄

2、对真理之神的忠诚,胜过其他所有的忠诚。

3、软弱的人不懂得原谅。原谅是强大的表现。

4、无数的例子让我深信,上帝终将拯救那些动机纯正的人。

5、贫穷才是最糟糕的暴力。

6、国家都是由苦难中产生的。

7、我的人生就是我想要传达的信息。

8、最高的道德就是不断地为人服务,为人类的爱而工作。

9、女性的直观经常胜过男性为之骄傲的知识的自负。

10、幸福就是你的所想、所说和所做的和谐统一。

11、内心的热诚和真纯的愿望,往往是不可以实现的。

12、生由死而来。麦子为了萌芽,它的种子必须要死了才行。

13、女性的直观经常胜过男性*为之骄傲的知识的自负。

14、不使用暴力,是谦逊的极限。

15、在這個世界上,你必須成為你希望看到的改變。

16、手段的不纯洁,必然导致目的的不纯洁。

17、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令人敬仰,他所到之处即成圣地。

18、为什么我们还没获得自由?因为我们受的苦还不够。

19、欲变世界先变其身。

20、真正的非暴力,威力超过最强大的暴力。

21、祈祷不是要求,而是灵魂上的渴望。

22、有信心,即不知道有失望。

23、懦夫是不会有爱的,爱是勇者的特性。

24、再微小的实践也远胜于再繁多的说教。

25、懦夫没有能力去表现爱;爱是勇者的特权。

26、以眼还眼,世界只会更盲目。

27、人是思想的产物。心里想的是什么,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28、活体解剖是人对造物主及其杰作所犯的所有罪恶之中最黑暗的罪恶。

29、就是因为自己非常怕死,所以才会对别人的死亡流下眼泪。

30、一个民族的伟大之处和她道德的进步可以用他们如何对待动物来加以衡量。

31、不与邪恶合作是我们的义务,就如同我们必须要与正义合作一样。

32、我们必须学会尊敬别人,不是因为他们有着怎样的价值,而是因为他们是人。

33、地球上提供给我们的物质财富足以满足每个人的需求,但不足以满足每个人的贪欲。

34、如果我们能发展意志力,我们就会发现我们不再需要武装力量了。

35、要活就要像明天你就会死去一般活着。要学习就要好像你会永远活着一般学习。

36、谬误不会因为千百遍地传播就变成真理;同样,真理也不会因为无人所知就变成谬误。

37、地球所提供的足以满足每个人的需要,但不足以填满每个人的欲望。

38、一个国家伟不伟大、道德水准高不高可以从它对待动物的方式评断出来。

39、他们先是无视你,再来是嘲笑你,接着他们与你战斗,最后你赢了。

40、心若改变,态度就会改变;态度改变,习惯就改变;习惯改变,人生就会改变。

41、从内心深处发出的一声“不”,要好过于为了取悦甚至是为了避免麻烦而说出的一声“是”。

42、真理的精神遍布各地、处处皆有。但若想面对它,必须像爱护自己那样爱护地位最低微的人。

43、难道做父母的到头来只能作为一个旁观者,任凭子女自行其事,不予劝阻,不加指导吗?

44、我整个的心灵都在厌恶活体解剖,我认为所有沾染无辜鲜血的科学发现都是没有价值的。

45、时刻致力于思想、语言和行为的完全和谐。时刻致力于净化你的思想,这样一切就都会好起来的。

46、任何人只要作出和我一样的努力,胸怀同样的期望和信心,就能做出我所做过的一切。对此,我是确信无疑的。

47、我不仅要了解与被称之为人类的生灵之间的友谊和平等,而且还要了解与所有生灵之间的平等,甚至是与地上爬的动物。

48、最好的教育是以身作则。孩子们对谎言或虚伪非常敏感,极易察觉。如果他们尊重你、依赖你、他们就是在很小的时候也会同你合作。

49、当我绝望时,我会想起:在历史上,只有真理和爱能得胜,历史上有很多暴君和凶手,在短期内或许是所向无敌的,但是终究总是会失败。好好想一想,永远都是这样。

50、当一个人只有很有限的时间供自己支配时,他自然会花在最需要的地方。不管我怎么忙、怎么累、怎么不舒服,我总要抽出一些时间和我的儿子一块玩,一块读书。

51、我认为肉食对于人类通常生活所可能遇到的任何场合来说都是没有必要的。我认为肉食对我们人类来说是不适宜的。如果我们比动物高等的话,那么我们重复动物的行为就是错误的。

52、我今天再次重申我过去曾经坚持的观点,我认为一只羊生命的价值丝毫也不次于人的。我不愿意为了保养人身而去夺取一只羊的生命。我认为越是无助的生命就越需要人们的保护以远离那些野蛮的人。

53、就是在比较先进的国家里,承认孩子们的个性及其特殊权利也还是近来才有的事。这是通过长期的探索与失败才承认的。人们意识到,不承认它,不辅以必要的行动,就会产生重大的社会问题。

54、我们应该赋予子女勇气和自信,还要帮助他们加以发展,正如牛津大学巴利奥学院院长史密斯19给英国首相的信中所写的那样:“心胸开阔,目光敏锐,热爱真理,就能抵制无理诡辩,陈腐信仰,哗众取宠和伪善之言”。

篇12:甘地名言

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

欲变世界,先变其身

篇13:甘地经典演讲语录

现在我谈谈接下来的事情,即祈祷是人的生活的真正核心,它是宗教的最关键的组成部分.祈祷既是恳求,也是广泛意义上的内心与神的交流.在这两种情况中,最终的结果是一样的.即使祈祷是恳求的时侯,恳求应该是为了清洁和净化人的心灵,应该把心灵从无知和黑暗的包围中解脱出来.热切盼望唤醒自身神性的人必须仰仗祈祷.但祈祷不只是词或耳朵的运用,不只是空洞信条的重复.如果不能触动心灵,无论重复多少次“罗摩南玛”都是徒劳的.祈祷时,即使没有言词但心意到了,也胜过有言词却无心意.渴望神的心灵一定会得到清楚的回应.就像饥饿的人享受丰盛的食物,饥饿的心灵将享受真诚的祈祷.我告诉你,我和同伴们的一点经验,体验到祈祷魅力的人可以好些天不吃饭,但他们的祈祷不能有片刻的停止.因为没有祈祷就没有内心的平静.

我谈到了祈祷的必要性,我论述了祈祷的本质.我们生来就是要服务同胞的,除非我们充分意识这点,否则难以做到服务他人.在人的心胸里,黑暗和光明的力量永远激烈地斗争着.如果人不仰仗最后的寄托——祈祷,他就会成为黑暗力量的牺牲品.祈祷的人内心宁静,与世界和平相处.参与世俗事物的人,如果缺乏一颗祈祷的心,将会落入悲惨的境地,还会使众人不幸.祈祷除了对人死后状态的影响外,它对于今生今世,具有无法估量的价值.在我们日常行为中,祈祷是带来秩序井然、和平与宁静的唯一方法.我们这群阿希姆萨1的同路人,为了寻找真理和坚持真理来到这里,并声称相信祈祷的功效,但至今还没有把它当作至关重要的事情来关心.我们关注其它的事情,却没有关注祈祷.有一天,我从睡眠中醒来,意识到自己可悲地忽视了在这件事上的责任.因此我提议采取严格的纪律措施,以免出现更糟糕的情况.我希望我们更好地祈祷.因为这么做显而易见很重要.把最重要的事情做好,其它事情会自行其事.这就好比调整好正方形的一个角,其它的角会自动摆正.

祈祷不需要说话.它本身独立于任何感官的努力.我丝毫不怀疑祈祷是有效的净化内心情欲的方法.但它必须和极度的谦卑结合在一起.

因为我相信静默的祈祷经常比任何公开的行动更有力量,当我无助的时候,我不停地祈祷.我坚信纯洁无暇的祈祷绝不可能没有回应.

祈祷是为了记住神,为了净化心灵,并且即使保持静默时,一个人也能祈祷.

我以自己的见证说明,诚心诚意的祈祷无疑是人拥有的战胜胆怯和所有其它不良陈旧习惯的最有效的手段.

就像食物是身体的需要一样,祈祷是心灵的需要.没有食物,一个人可以活许多天——如麦克斯威尼(macswiney)绝食了70多天——但信仰神的人不能,也不应该片刻不祈祷.

真正的冥思除了专注目标外,要对一切关闭心灵的眼睛和耳朵,因而,祈祷时闭上眼睛有助于这种专注.人对神的认识自然是有限的.因此,假如这样的想法是纯洁的、并能令人向善的话,那么每个人必定认为神对他来说是最有感召力的.

我从来没有发现神拒绝回应.地平线是最黑暗的时候,也就是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时候,我在监狱里经受严峻的考验,我发现神近在身旁.我想不出生命中有任何的瞬间,我觉得神抛弃了我.

如果你想请神帮助你,你要赤裸裸地走向他,没有任何保留地接近他,不必惧怕,也不用怀疑他怎么会帮助像你这样堕落的人.神帮助过无数求助他的人,他会遗弃你吗?无论怎样,神不会有例外.你将发现你的每一个祈祷都有回应.甚至最不纯洁的祈祷也会得到回应.我是出自亲身体验说这些的,我经历过炼狱.首先你要寻找天上的王国,然后一切都会降临于你。

上一篇:末尾淘汰制管理办法下一篇:言听计从的近义词及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