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给文具分类》教案

2024-05-22

三年级科学《给文具分类》教案(精选12篇)

篇1:三年级科学《给文具分类》教案

三年级科学《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性不强,如何流畅地衔接各个环节是一个问题;而本课性质又是以复习为主,如何上出新意又是一问题。

上课当天,整堂课流畅、顺利地上了下来。让我特别满意的事,我在驾驭科学课堂时表现出来的自信,与生交流时流露出来的亲切,这些自然的课堂生成,让我觉得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展示出来的姿态进步了很多、从容了很多。

1.整节课的教学设计还是忠于教材,没有放开、没有上出新意来。

(1)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学以致用的环境来复习材料的用途。例如请学生设计一辆自行车,思考各个部分要用什么材料来做,为什么要用这种材料,此种材料的用途是什么。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理论联系实际。

(2)给学生一些物品,让他们小组合作分类,分完类之后说一说,为什么要这么分,按照什么标准来分,由学生自己总结材料的名称“木材、金属、塑料、黏土、纸”,而不是教师给出标准,让学生对应着分类。这样学生的思维发展会更有深度、活动的难度也会提升,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3)材料的物理性质,书本中介绍的是硬度、韧性、吸水性、在水中的沉浮特性。其实还有许多方法可以检验材料物理性质的方法,例如燃烧、用磁铁吸引等等。因为是复习拓展课,教师大可不必局限于课本。

(4)让孩子去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还可以这么设计,给学生3个涂黑材料,让孩子们想办法去检验,如看、闻、摸、刻划、弯折、滴水、燃烧、磁铁吸引、放入水中等方法,一方面是复习原有的物理性质,第二方面又培养了学生思考其他探究方法的能力。2.教师要用合理的语言去引导,有些太笼统的问题,孩子们反而回答不出来了。“今天学到了什么?”可以细化成三个小问题“收获到了什么知识、学习了什么方法、培养了什么情感态度”,即请学生总结出三位目标的实现情况。

3.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分类材料和材料的回收利用,两个环节。因为前面一块内容设计得过于浅显,孩子们很快就完成了教学活动,所以后一块回收利用的部分用时过多,其实10分钟的教学时间就够了。虽然我准备的“变废为宝”作品大欣赏很有意思,也很吸引眼球,但是也要把握好课的重心,不要有所偏向。

篇2:三年级科学《给文具分类》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给事物分类要按照一定的标准。

2、能把探究过程中学到的分类方法应用于生活。

(二)过程与方法

能用不同的标准对文具或其它事物进行分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愿意合作交流。

2、培养学生乐于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

二、教学重点

学会确定分类的标准。

三、教学难点

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对事物进行分类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到学校附近的文具店调查文具是怎样分类摆放的,并做好记录。学生准备好各种学习用具。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课前我们对学校周围的文具店进行了调查,同学们收集了好多的相关信息。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先交流一下你们的调查情况。

新课讲解:

一、给文具分类

1、自由分类

请各小组对带来的文具进行分类,看看能用几种方法,哪个小组分类的方法最多。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分的?用了多少种方法?还有哪些分法?

3、方法梳理

同学们说出了这么多种的分法,数没数具体有多少种? 师:分出的结果一样吗?

4、总结提升

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生活中处处有分类,它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二、科学与生活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分类?这样有什么好处吗?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分类?

三、拓展活动

篇3:小学三年级文具店教案

执教者:张菁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1、小数的含义。

2、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教学难点:小数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年级时学过人民币,我们一起来认一认,大屏幕出示各种钱币,并让生说钱币之间关系(1元=10角,1角=10分),那让我们带着钱一起去文具店看一看,师板书题目。

(二)识别小数,明确定义。

出示ppt文具店货架上的6种文具及其单价,让学生把标价上的数分成两类(整数类与小数类)。在此基础上,引入“小数”和“小数点”,继而引出这节课主要内容(板书知识性标题)ppt给出小数定义,像3.15, 16.66, 0.20这样的数叫做小数,每个小数都有一个“点”,这个点称之为“小数点”,生齐读加深印象。

(三)了解小数的写法与构成。

师板书用小数表示的标价,3.15, 16.66, 0.20,一边写一边让生观察小数点位置,生总结小数写法,师强调:小数点是个小圆点,写在整数部分的右下角。师再引导学生了解小数构成(小数点前面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后面是小数部分),师相机板书。

(四)掌握小数读法。

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小数,及它的写法与构成,那你能读出这些数吗?让生同桌讨论读法,指生汇报,读黑板上的三个小数,师板书,并追问16.66中整数部分读十六,小数部分读六十六还是六六,生说六六,大家预习的真到位,那谁能总结一下小数的读法,生尝试总结,整数部分按整数读法,小数部分直接读数,想读电话号码一样,师相机板书,并指生说小数读法。

(五)了解小数的实际意义,知道小数与实际意义之间的转化方法。那你知道这些小数代表的实际意义吗? 大屏幕出示3.15元 =()元()角()分

16.66元=()元()角()分

0.20元 =()元()角()分 让生拿出作业纸填写,生齐说答案,大屏幕出示:

3.15元 =(3)元(1)角(5)分

16.66元=(16)元(6)角(6)分

0.20元 =(0)元(2)角(0)分 师追问16.66中都有6,他们代表的意义相同吗?生答第一个6代表6元,第二个代表6角,第三个代表6分,师强调不同数位上代表不同的实际意义,师引导生发现总结规律,在元、角、分背景下小数的整数部分代表元,小数部分第一位代表角,小数部分第二位代表分,师板书,在3,16,0上边写元,在1,6,2上边写角,在5,6,0上边写分,目的是让生更直观掌握小数与实际意义之间的关系。

那反过来,给你具体的几元几角几分你能不能用小数表示呢?出示ppt(书80页想一想填一填),师引导写2元2角2分=(2.22)元,生在作业纸上独立完成后两题8角1分=(0.81)元,2元4分=(2.04)分,谁来总结一下给出几元几角几分用小数表示的方法?小组讨论,指生汇报,给出几元几角几分用小数表示的方法是几元的几就是整数部分,几角的几就是小数部分第一位,几分的几就是小数部分第二位。师提示给出几元几角几分用小数表示与给出小数表示实际意义是互逆的过程,本质的方法都是一样的。

师追问为什么是0.81元和2.04元?生结合实际意义答,其中0能不能不写,是什么作用,生总结0是占位的作用,不能不写。ppt出示,师强调0的作用。

(六)生活中的小数。

我们今天学习了小数,其实在生活中你早都遇见过它,想一想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小数,生自由说,ppt补充。并介绍小数是中国人最先表示,培养民族自豪感。

(七)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小数,谁来给同学们总结一下我们都学到了什么。生1:什么是小数,小数的写法,读法,生2:还有小数的构成,生3:小数与实际意义之间相互转化的方法,生4:生活中的小数。大家总结的真全面,你学会了吗?有没有什么疑问?生:学会了。师:那我们一起做些练习看看掌握的怎么样。

(八)课堂练习。

读法练习与书81页1,2,3题,详见ppt。

(九)布置作业。

篇4:三年级学写文具作文(作文教案)

一、目标预设

1、初步体会状物文章的写作要领: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

2、按习作要求仔细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文具。弄清它是用什么做的,形状怎样,上面有什么图案,它有什么用途。先说再写。

3、杂看、听、说、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把文具的特点和用法写清楚。

难点:观察要有顺序、注意细节,叙述要有条理、尽量生动有趣。

三、|教学准备

铅笔刨刀图片

四、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小朋友喜欢做游戏吗?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吧。

看老师画“﹏”,小朋友展开你想象的翅膀,说说这是什么?

2、下面我要把我的一位好朋友介绍给你们,我想你们一定都喜欢它,它是谁?仔细听——我的这位朋友个子不高,大概只有7—8厘米。她常穿一件雪白的连衣裙,她有一群兄弟姐妹,长相差不多,就是衣服不一样,有的穿着粉红的衣裳,有的穿着绿色的、黄色的、蓝色的衣裳。

她不仅是我的朋友,也是所有老师的朋友。虽然她不会说话,但为了帮助我工作,她和她的兄弟姐妹们都不惜自己的生命,最终化为了灰烬。

知道我的好朋友是谁?

3、好,我们准备上课。

一、谈话导入

1、(演示粉笔)你们看,粉笔是我工作的好伙伴,好帮手。小朋友,你们也有一群不会说话的学习伙伴,他们是谁呀?

2、他们还真是一个大家族呢!这个家族的名字叫——文具(师板书)

二、夸文具

1、文具有哪些?小朋友,这么多的文具,你最喜欢哪一种呀?拿出来给我们看看。

2、你为什么最喜欢它呀?

3、这些文具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小朋友都很喜爱它们。

三、学例文。

1、有一位小作家,他向我们介绍了一件他特别喜爱的文具,你能猜猜是什么?

2、究竟是什么呢?请你竖起小耳朵,仔细听,边听边想,这种文具是什么样的?小作者为什么特别喜爱它?

(师读例文,生倾听。)

3、听出来了吗?他喜爱的文具是——(板书:刨笔刀)听了他的介绍,你喜欢这种文具吗?

还记得它是什么样儿的?

4、瞧,是不是这样的?(出示图片)多可爱、多漂亮的文具盒呀!

那这位小作者是怎么介绍的呀?让我们再来仔细读读吧

要求:自己轻声读读,读后思考:你觉得他哪儿写得特别好。

5、小作者他先介绍了自己的外形,各部分的颜色,然后介绍了内部构造,最后说文具盒是小主人的好帮手,小主人特别喜欢他。

四、说文具。

1、小朋友,你会向别人介绍一种自己喜爱的文具吗?你会介绍些什么?

2、我们可以像小作者一样介绍文具的外形、颜色,还有许多漂亮的图案(板书:图画),再介绍它有什么作用。

你也可以像书上的这个小作者那样,帮助你心爱的文具作自我介绍,也可以像蒋老师介绍粉笔那样介绍你的学习小帮手、学习好伙伴。

3、来,拿出你心爱的文具,仔细欣赏一下,然后自己说说看。(师巡视)

4、好,现在谁来向大家介绍你心爱的文具?请生拿着文具上前说,要求其余学生仔细听。

5、再请一个小朋友来介绍,最好是以“我”的身份来介绍的。

五、写文具

1、现在就让我们又快又好地把心爱的伙伴写下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它,喜欢它。

2、指导写题目:在作业本上的第一行的中间写上它的题目,你准备写什么?

篇5:三年级科学《给文具分类》教案

——小数的初步认识

学习目标:

1.结合“文具店”的具体情境,借助元,角,分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会认、读、写简单小数。

2.能把几元几角几分的人名币的币值用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也能把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改成几元几角几分的形式。

3.感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每日一练

206×7 180×5 69×3

二、新授课

师:笑笑和淘气去文具店买东西,可是他们不认识文具的标价,我们一起来帮帮他们好吗? 出示主题图

师:你能说说每一种文具的价格是几元几角几分吗?同桌之间说一说(2分钟)师:把交流结果记录在学习单上

一、1 分别指名汇报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点前面是3,所以是3元,点后面是1,所以是1角,1后面是5,所以是5分

生2:点前面是0,所以是0元,点后面是5,所以是5角,5后面是0,所以是0分

生3:点前面是1,所以是1元,点后面是0,所以是0角,0后面是6,所以是6分

生4:点前面是6,所以是6元,点后面是6,所以是6角,6后面是6,所以是6分

师:这3个6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生:第一个6表示6元,第2个6表示6角,第3个6表示6分 师:数字虽然相同,但是位置不同,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总结:点之前是几就是几元,点后第一位是几就是几角,点后第二位是几就是几分)出示小数

师:文具店的标价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字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生:不一样,这个数有点

师:像这样都有一个点的数都是小数,小数中的点叫做小数点(板书:认识小数)

师:小数点把小数点分为两部分: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师:这4个数都是小数,你能试着读出它们吗?(指名回答)生:三点五

师:你是怎么读的?先读什么?再读什么? 生:先读整数部分,再读小数点,最后读小数部分 师:整数部分怎么读?小数部分怎么读? 生:整数部分按整数读,小数部分是几就是几 师:读给同桌听,并写在学习单上

一、2 师:谁愿意读?读对了大家和他一起读一遍

师:我把这4个数写在黑板上,大家看我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板书数字)师:同学们看清我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了吗? 生1:先写整数,再写小数点,最后写小数部分 生2:从左到右写

师:把这4个数记录在学习单上二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新朋友——生:小数 师:完成学习单三 巡视找1~2个展示

师:笑笑和淘气在整理钱币,我们一起来帮他们 师:第一幅是几元几角几分呢? 生1:2元2角2分 师:2元2角2分用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怎么表示呢? 生1:2.22元

师:你是如何写出来的?

生1:点前是元,点后第一位是角,第二位是分 师:完成学习单四

独立完成,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师:1角、1分是多少元呢? 练习:学习单五、六 出示小知识:你知道吗? 出示生活中的小数

师:你发现了什么?了解了什么?

师:你在生活中还在哪里见过什么样的小数? 师: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三、板书

认识小数

3.15 36.09 读作:三十六点零九 0.05 1.60 6.66

四、教学反思

1.课前导入可以用旧知引新知:1元=10角,1角=10分

2.问答式的课堂,教师说的有点多,孩子们发现的少,引导不够。3.课堂把控不太好,孩子们做题速度相差太多。4.板书有遗漏

篇6:三年级科学《给文具分类》教案

《买文具》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买文具”的问题情境提出问题,会解决除加、除减两步运算的实际问 题,进一步体会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买文具问题的过程,能够探索并掌握“先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能 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解决买文具问题的过程,能够探索并掌握“先算除法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

2.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验“先算除法,后算加减”解决两步运算问题的合理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正确解决实际问题,能够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2.进一步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 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会运用“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验“先算除法,后算加减”的合理性。

教学方法

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手段,采用问题探究、发现、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去探寻问题、发现问题、类比迁移、解决问题,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数学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快乐的在其中探求新知。

课前准备

课件、练习本、直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比比谁是口算小能手

32÷4

35÷7

48÷8

24÷6

6+4×7

5×8-11

12÷6+8 师:说说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顺序是什么? 2.谈话导入

师:你购买过哪些降价的文具,怎么算便宜了多少元? 生:说出自己购买减价文具付款时的不同经历。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文具超市逛一逛,选择更加物美价廉的文具,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买文具中的学问。(板书课题:买文具)

二、新课学习

1.了解信息,提出问题

师: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呢? 学生说出自己了解的数学信息,提出不同的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生:淘气买的钢笔比现在文具店里的钢笔每支贵多少元? 生:现在每支自动铅笔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2.解决问题,交流想法

师:要想求“淘气买的钢笔比现在文具店里的钢笔每支贵多少元?”必须知道哪些信息?从情境中选择哪些信息可以解决问题?

生:必须知道淘气原来和现在文具店里买每支钢笔的钱数,需要根据淘气买了2支钢笔花了16元和现在每支钢笔7元这些信息解决问题。

师:请你先来帮忙算一算,淘气买的钢笔比现在文具店里的钢笔每支贵多少元?温馨提示:先独立分析解决,可以借助学具帮助分析,再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伴交流。

学生尝试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再与伙伴合作探究。

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生:我们已经知道现在每支钢笔7元,需要先求出淘气上次买每支钢笔的价钱,也就是把16元平均分成2份,求其中的1份,用除法计算16÷2=8(元);再用原来每支钢笔的价钱减去现在每支钢笔7元,就是淘气买的钢笔比现在文具店里的钢笔每支贵的价钱,用减法计算8-7=1(元)

3.再次探究,类比迁移,解决问题 师:根据图意说说算式的意思,再计算。

师:笑笑也买了一些文具,你知道她买的是什么吗?请你观察“买文具”的情境图,独立思考:每步表示的意思,请用自己的语言把算式的含义表述清楚。学生根据图意清楚表述每个综合算式的意思。

生:买3支钢笔和4支自动铅笔,一共花了多少元。

生:现在每支自动铅笔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4.小游戏:猜一猜,说一说。

同桌根据情境图列出算式,互相猜一猜买的是什么文具,互相说说算式的意思。

三、结论总结

1. 沟通联系

师: 刚才我们解决购买文具的问题时是用什么方法求出关键问题的?

生: 都是先求出现在每支钢笔的钱数。也就是先求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所以先用除法计算;或者求出购买若干文具的钱数用乘法计算,然后再求总钱数或相差的钱数,分别用加法和减法计算。

2.总结运算顺序

师:说一说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师:今天在解决问题时,既有加减法,而且还有乘除法的两步式计算题时,我们发现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求出购物的钱数或每种商品的单价是前提,所以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尝试画图分析也能让我们在遇到较复杂的问题时迅速找出其中的关键问题。不参加运算的部分照抄,保证等号两边相等。(板书: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四、课堂练习

1.看图解决问题。

(1)整箱的酸奶每盒比单卖的便宜多少元?

(2)结合上面的情境说说下面算式的意思,并算一算。师:请大家读懂图意,再列式算一算,有困难的可以画图分析。学生独立思考,读懂图意,列出算式。

指名板书:14÷2+5=12(元)

5-12÷3=1(元)2.森林医生

24+40÷8

15-6×2

35÷5-4 =64÷8

=9×2

=7

=8

=18

=3 师:请大家仔细看清算式每一步的计算,把先算的部分用横线画出来,再把不正确的计算改正过来。

学生独立查找错误,确定运算顺序再改正过来。3.比一比谁是计算小能手,6分钟至少做4题。45÷5+14

9×7-30

45+15÷3 72÷9-8

20+6×6

15-48÷8 4.解决问题小能手

(1)每张风景图片比每张鲜花图片贵多少元?(2)一套风景图片和一套动物图片一共多少元?(3)请你再提出以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师:请大家读懂图意,想办法分析,列式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审题,先列出算式,再确定运算顺序计算。然后集体交流。

五、作业布置

必做题:

1.计算下面各题

30÷5+17

8×4-16

25+24÷8 8-36÷9

32+3×6

32+3×6 2.超市原来每个鼠标卖28元,打折后4个鼠标共卖80 元,每个鼠标便宜多少元? 选做题:

调查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也可以用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的方法解决,做好记录,与同学分享或做一张数学小报。

六、板书设计

买文具

(二)有加、减法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淘气买的钢笔比现在文具店里的钢笔每支贵多少元?

16÷2-7

=8-7

=1(元)

篇7:三年级科学《给文具分类》教案

学习目标:

1、结合“买文具”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含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2、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3、会用小数表示元、角、分,感受小数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小数的实际意义及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2、理解小数的实际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揭示课题

创设买文具的情境:同学们,新学期开始了,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去文具店买学习用品,好吗?

板书:买文具

元、角、分的知识大家都知道了,小数是什么呢?我们还不认识,这节课我们就借助元、角、分来认识小数,和小数交朋友,大家想不想交一个新的好朋友呀?

二、讲授新课

1、认知小数。

(1)和同桌的同学说一说。

(2)引导学生观察“书橱”里陈列的文具。让同桌互相说一说每一种文具的单价是几元几角几分。

这个“.”是小数点。这个点很重要,举例说明:售货员阿姨粗心地把笔记本标价牌上的小数点位置写错了,把3.50元写成了0.35元,会造成什么结果?写成35.0元呢?

2、小数的读法。

(2)教师范读。

板书:16.85   读作:十六点八五。

(5)读一读。

三、课堂活动

四、巩固练习新课标第一网

五、作业设计

1、找小数。

2  3.2  0.02  1.00 50  5.0  18.01  0.7  1.11

2、填空。 2元1角=     元     7元5角2分=     元   50元5角=     元   2元5角1分=     元    51元2分=     元   1角5分=     元

学 生 活 动

学生观察橱窗里陈列的文具。

(同桌交流,请个别学生汇报)

同桌互相说一说每种文具的单价是几元几角几分。

(3)学生独立动笔填写各种文具的价格。(课本2页,同桌互相核对,教师同意结果)

(4)认识这些小数。

(1)学生自己先试试读读。

(3)学生自己读。

(4)读一读。

0.02   0.31   0.50   2.4   10.33   8.05   20.00 4.135

1、课本第2页的“试一试”。

2、课本第3页的“练一练”的第3题

1、课内作业。(课本第3页的“练一练”的第1、2题。)

2、小黑板作业。

板书设计

像3.50,1.06,16.85,0.50,8.00……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16.85   读作:十六点八五。

8角=      元   5分=     元     3元5角=     元。

教学反思

1、 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是教学成功的前提保证。

2、 学生对小数的读法掌握比较好。

存在问题:

1、对于如6元5分=元有困难。

2、应强化小数的十位上有0的表示方法。措施: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教师的个别指导。

课题 2.  货 比 三 家 教时 一          1  (2)

学习目标:

1、结合“货比三家”的具体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比简单小数大小及与同伴交流的过程。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发展数感。

学习重点:

1、 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2、 理解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昨天我们通过去文具店买文具认识了小数。但是在买东西的时候,老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你想知道吗?同学观察主题图,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由这些发现你想到了什么?

师小结:我们要货比三家,选择比较便宜的来买。

(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两个小数的大小比较。出示课文插图。

2)引导观察,笑笑遇到了什么问题.我要买文具盒,该去哪个文具店?

你是怎么知道的?

“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

3)比较方法、过程。

通过比较整数部分来判断。(着重)

在小数大小比较中,整数(小数点左边的数)大的,这个小数就大;相反就小。

2、三个小数的大小比较。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说。

挑选两个问题解决。

4、说一说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引导学生发现比较小数的大小,小数点以前的部分谁小谁就小,如果小数点前面的一样大,再比较小数点后面的部分。

三、巩固练习

五、作业设计

比较4.9元与5.1元的大小

4.9元 < 5.1元

学 生 活 动

1、读一读:0.50元  0.02元   1.05元   2.3元    16.25元   6.00元

2、写一写:(1)零点二五  (2)零点零四

3、填一填:(1)1.02元=   元   分      (2)5.50元=   元   角

1)观察插图,说一说有那些文具,它们的价格各是多少?

(4)结果表示:4.9元 < 5.1元

(1)列出各店橡皮的价格:2.63元  2.36元  2.65元

(2)找出2.63、2.36、2.65中最小的数。X  k b1.com

课本第4页的“试一试”。

1、课内作业。(课本第5页的“练一练”的第1、2、3题。)

2、小黑板作业。

1、在〇里填上“>”、“<”或“=”。

2.65元〇1.88元    3.90元〇3.58元    6.05元〇6.10元

5.30元〇5.3元     7.05元〇7.50元    4.00元〇40.0元

2、计算。

25×5      81÷3      428×4    816÷3

板书设计

比较4.9元与5.1元的大小

4.9元 < 5.1元

橡皮的价格:2.63元  2.36元  2.65元

结果: 2.65元>2.63元>2.36元

教学反思

教学中学生又的“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是教学大小比较的前提。

篇8:三年级科学《给文具分类》教案

1、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结果。

3、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根据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学会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能根据具体内容按不同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统计。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教学准备:课件、气球卡片、白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引出分类

今天呀,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礼物,快看有多少件礼物?(播放幻灯片)

学生自由回答:数数的方法,先分再数的方法。

师:真棒!还有其他方法吗?

点名回答:先分再数的方法。

师:刚才呀,你们都是用XX分类的方法来数一数的。(板书分类)

(2)列举生活中的分类现象

师:其实呀,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的分类现象,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超市里各种商品的分类摆放,可以让我们更方便找东西;图书的分类可以更方便找书籍;垃圾的分类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环保、更美好。

二、探究新知

(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

师:现在你们想不想拆老师带来的第一件大礼物?

生:想。

师:好!我们一起来拆礼物。哇,原来第一个礼物盒里面装满了气球。你们能不能把这些气球分分类,怎么分呢?谁知道?

生:按形状分。(板书形状)

师:分别有?

生:葫芦形的、圆形的、爱心形的。

师:你真棒,还可以怎么分?

生:按颜色分,有黄色的、红色的、蓝色的。

师:你真聪明!

(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记录分类结果

师:刚才某某同学是按照颜色分请你们小组上黑板来分一分,某某同学按照形状分也请你们小组上黑板来分一分。我给下面每个小组都准备了这些气球,请你们小组合作,商量商量,选择你喜欢的分法,在小板上分一分。听明白我的要求了吗?

生:听明白了。

师:好,现在请小组长拿出学具袋,开始分一分。(3分)

师:好!同学们基本上都完成了。现在请组长把小板放到桌子左上角。刚才两组同学在黑板上分别按照形状、颜色把气球进行了分类。我们先看按形状分的,他把气球分成了几类?分别是?

生:分成了3类;分别是爱心形的、葫芦形的、圆形的。

师:现在靠你们眼力的时候到了。看谁的眼睛最厉害,能一眼看出哪种气球最多,哪种气球最少?

生:圆形气球最多有5个,葫芦形气球最少有3个。

师:你能上黑板指一指,告诉同学们你是从哪开始数的吗?

学生上黑板示范。

师:嗯,你真厉害!在统计中,我们一般是从下往上数的,从这里开始要在这画一条起点线,然后呢在底下做上标志,写上这一列气球的数量。

师:下面谁愿意上来,帮我们颜色分类的图形整理出来。

学生代表上黑板演示,其余学生点评。

师:刚才呀,如果你们不是按照从下往上摆的,请你在小板上修改修改。

学生修改

师:现在请你把修改好的小板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都改对了吗?

学生互相观看修改好的小板。

师:(口令:请坐好)现在请同学们学具放回学具袋,看哪个小组最快。(画小旗表扬快的小组)

师:大家看,这一堆气球,按照颜色分一共有多少个?按照颜色分呢?也有

生:12个;12个。

师:当我们分类的时候,虽然我们分的方法不同,但是气球的总数相同。

师:刚才我们不仅学会了分类,还学会了整理成图。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分类与整理(板书),一起来读一遍。

(3)初步感受“一个”和“一种”的区别

师:哎呀,我还有一个气球(绿色葫芦形气球)忘记放进去了,快帮我出出主意,这个气球应该放哪?谁愿意上来贴一贴。

学生上黑板板演。

师:他放对了吗?

生:放对了。

师:你为什么放这里?你们同意吗?

师:我还有一个更可爱的兔子气球,这可怎么办呀?谁来?

学生板演,预设贴在按颜色分中的红色。

师:如果我想按照形状分,应该放哪呀?

追问:你为什么不放在这三列当中呀?

小结:你看,都是增加一个气球,你们为什么一会增加一个数,一会增加一列呀?绿色葫芦气球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一个,但是兔子形气球原来没有,是新增加了一种。

三、巩固练习

(1)分小动物

师:大家想不想知道第二个礼物盒有什么?

生:想

师:看,请大声的告诉我。

生:热带鱼、海马、斑马、海豚、大象、鲨鱼、兔子、章鱼

师:可以怎么分成两类?

生:按照动物生活在水里,还是陆地来分。

师:火车火车谁来开?

师:请把掌声送给他们。请看生活在水里的动物有多少个?陆地上的呢?

身:5个;3个

(2)分水果卡片

师:第三个礼物盒有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哇,原来是~~一堆水果卡片。这些水果卡片可以怎么分呀?

生:按照水果的种类分;

师:还有不同分法的吗?

生:按照卡片的形状分。

师:其实呀!老师把水果卡片藏在了你的抽屉里,看看谁是幸运者,快找找。

学生纷纷寻找卡片。

师:好,要求来了。第一第二组的幸运者按照水果种类分,第三第四组的幸运者按照卡片的形状分,没有卡片的同学统计每种的数据。

师:准备好了吗?请第一第二组的同学排好队上来分一分。(排在上面后再说)下面的看他们是从哪开始贴的?

学生上黑板展示

师:刚才他们是从哪开始贴的?

生:从下往上贴的。

师:这里雪梨有~~,苹果有~~,桃子有~~

师:同学们真棒!请把掌声送给自己。现在请第三第四组的幸运者准备。

师:那我们要记住,在进行统计时,要从下往上。

(3)分扑克牌

师:剩下的礼物盒,哦,原来装的是扑克牌。

师:这里有6张神奇的扑克牌,请你认真观察它们的特点,可以怎么分?(停4秒)看哪位同学找到最多的分类方法,想到的,和同桌说一说(讨论2分钟左右)

学生汇报(汇报的过程中注意提醒学生先说标准,再说分法,最后统计整理数据)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们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回答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分类与整理,明白了整理数据的时候,要从下往上数。

五、课外活动

师:课后呀,请你用你学过的知识把自己的书桌上的物品分类整理一下。

六、板书设计:

分类与整理

篇9:三年级科学《给文具分类》教案

1、通过具体操作,掌握分类的方法,体会在同一标准下,分类的呈现方式不同,分类结果相同。

2、尝试运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数据的结果记录下来,感受图表的简洁。

3、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按规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完成简单的统计活动。

难点:体会在同一标准下,分类的呈现方式不同,分类结果相同。

三、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教材将本部分教学内容由原来的一年级上册调整到下册学习,并且在原来只单纯教学分类进行简单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增加了对数据的整理和用简单统计表表示结果的内容。这时候的学生经过了一学期的学习生活之后,对周围的一些实际现象或事物有了一些观察和思考的意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乐于观察、思维活跃的特性有利于更加深刻的理解本部分教学内容。

四、教材分析:

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分类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基础,又是发展儿童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历来的教科书分类都是安排在准备课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版)》将“分类”放在“统计与概率”领域,突出了分类与统计的密切关系。本单元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初步的分类方法。先让学生学会按一定标准分类,然后,让学生自己选择不同标准分类,并对分类结果作出简单的整理与分析。例1将分类的教学与计数(统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解决简单而又熟悉的实际问题“有这么多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引入,在给出了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后再分析计数的结果,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体现了分类与统计的密切联系,既让学生体会到了分类的含义、方法及目的,又使学生完整地体验到了统计的全过程。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些礼物,谁能一眼看出有几件礼物?”(课件出示礼物盒图)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蓝色三个粉色五个”“大的三个小的五个”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分类”。

(二)新授

“还有两位小朋友也给我们带来了礼物,我们来数数共有多少个气球”。

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

出示主题图片问:你能把这些气球分分类吗?可以怎么分?

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记录分类结果(学生操作过程中播放优雅的音乐,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

操作要求:“老师给每个同学都准备了跟气球一样的图片,下面就请同学们先按照形状分一分,看看每种气球各有几个,把你分的结果记录在纸上”。(可以摆一摆,写一写)

①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师:你分了几类?每类有几个?

②展示象形统计图的方法。师:刚才的同学分成一堆一堆的,你为什么要排成一列呢?生:整齐、清楚。师:你能一眼看出谁最多谁最少呢?师:你怎么知道的?生:这一排最长。(引出一一对应的摆放方式)

③师:看来这一行他是来记录葫芦形状的气球,我们在下面画上一个葫芦形,表示这一行记录的项目。有一个葫芦形气球就画一个。另外两行是记录心形和圆形的气球,我们也在下面表示出来,我们把这样的呈现方式叫做象形图。

④展示表格记录数据的方法师:这个同学记录方式你能看明白吗?师:桃心形状的气球有几个?师:他用一个数据来表示这一列的数量。(和图对应)3表示什么?你怎么知道的?师:为了更加清楚整齐,我把同学们记录的画上线。上面一行都是形状,下面一行都是个数,每一列又都表示这个形状的气球有几个,这样记录真清楚。

⑤探究单一标准,分类呈现方式不同,结果相同。

师:我们观察这三位学生的分类结果,葫芦形的有几个?圆形有几个?爱心形有几个?你发现了什么?

师总结:在同一标准下,分类呈现的方式不同,分类的结果是相同的。

⑥展示其它记录方法,让学生评价。(师鼓励)

⑦拓展:初步感受“一类”和“一个”的区别师:如果增加一个爱心形气球,这个表应该怎样改变?如果增加一个小兔子形状的气球呢?师:都是增加一个气球,怎么表格的改变不一样呢?引导学生发现第一次是爱心的增加一个,并没有增加种类,所以在爱心那列数上加1就可以了,而第二次增加的是一个新的形状,也就是增加了一类,所以在表格上要再添一列。

3.刚刚我们是按照形状来分的,还能怎么分呢?(颜色)

那现在我们快速按照颜色分一分

师总结: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不同,但是总数是相同的。

三、巩固练习

1、闯关游戏,给出标准找出不是的一个

2、课本练习七第二题

四、今天有什么收获?

篇10:三年级科学《给文具分类》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27页

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生在学会了按一定的标准分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由于学生已经学会了分类的基本方法,所以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学会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灵活性和可变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团结合作及数学表达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和灵活性。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经验少,但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思维活跃,本节课注重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为实施创新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学具:课件,学具。

重点难点:学会按不同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操作,掌握分类的方法,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

2、尝试运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数据的结果记录下来,感受图表的简洁。

3、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教学设计:

一、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咱们来猜个谜语:说它是辆车,可它不是车。风儿一吹来,脑袋转圈圈。(风车)

师:大风车转起来可真好看。有个小朋友用几个图形拼成了一个大风车。咱们一起来看一看,他是用哪些图形拼成的大风车呢?

生答略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分类”。(分类是按一定标准把一些事物分组。)

二、新授

(一)分类整理

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

出示:风车图片

问:我们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可以怎样分?(按形状分)

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记录分类结果。

下面就请同学们先按照形状分一分,看看每种形状各有几个,把你分的结果记录在纸上。(可以摆一摆,写一写)

○1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

师:你分了几类?每类有几个?

○2展示象形统计图的方法。

师:刚才的同学分成一堆一堆的,你为什么要排成一列呢?

生:整齐、清楚。

师:你能看出谁最多吗?

生:三角形最多。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这一排最长。(注意:一一对应)

○3展示表格记录数据的方法

师:这个同学记录方式你能看明白吗?

师:他用一个数据来表示这一列的数量。(和图对应)

2表示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师:为了更加清楚整齐,我把同学们记录的画上线。

上面一行都是形状,下面一行都是个数,每一列都表示这个形状有几个,这样记录真清楚。

④展示其它记录方法,让学生评价。

小结:同学们不仅能够按照形状把这些形状分为4类,而且自己设计图表把分类的结果表示出来,你们可真棒!

3、小结

师:现在我们来做下总结。刚才我们把风车用了哪些图形,每种形状有多少个,做了分类整理。你还记得我们是怎么做的吗?第一步是什么?然后做什么?

(二)拓展练习

1、师:现在我们再来看看风车图,还能用别的标准分类吗?你来试一试。

2、对比体会分类的标准

师:观察这两个表,都是在分这些形状,为什么分得的结果不一样?

生:因为两次分的标准不同,第一次是按形状分,第二次是按颜色分的。

师:那有什么是相同的呢?

生:总数不变。

小结:看来分类的时候,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但是不论怎么分,最后的总数都应该一样。

(三)生活中的应用

1、展示分类整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图片。(垃圾分类,超市摆放,图书馆图书……)

2、小结:分类的标准有很多,在生活中我们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分类标准。

三、练习

如果把咱们班的同学分为两类,可以怎样分呢?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分类与整理

篇11:三年级科学《给文具分类》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2、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能选择一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对分的物体进行简单的统计。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过程与方法

3、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判断和语言表达能力。

4、在整理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过程中体会整理与分类的方法。

5、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培养善于表达和倾听他人意见的学习品质。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习惯,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一些分类方法,让学生思考得出一些分类规律。

教学难点:体验分类标准多样化,会自定校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教具准备:水果图片、课件、黄花、蓝花和红花各3朵,铅笔若干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分类(总第17节)

教学内容:教科书27页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一些分类方法,让学生思考得出一些分类规律。教学难点:体验分类标准多样化,会自定校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教学过程:

导入:

(1)播放录像 商场物品近景镜头。(文具柜台第一层是文具盒;第二层是练习本;第三层是笔。一位售货员阿姨正在往柜台里分类摆放文具)

新授: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售货员把同类东西放在了一起。揭示概念:像售货员阿姨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板书课题)(2)猜一猜

继续观看录像从而猜测售货员阿姨拿的物品会放到哪一层,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把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探究:

多媒体出示例1情景图。图上的气球可真漂亮,小朋友们,你们能试着将这些气球分分类吗? 引导学生按气球的形状分类,分完之后,数一数,看每种形状的气球各有几个。

将学生的分类结果展示在大屏幕上,继续启发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分呢?

小朋友们真是太棒了,能想出这么多的分类方法。

巩固:

(1)摆一摆

出示商品柜台的图片,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相应物品分类摆放在柜台里。

明确分类的必要性——通过分类使每种物品看得更清楚了,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

课堂作业:(3)完成教材练习七第1、2题。拓展延伸:

(2)分一分自己的学具袋。

教师导语,说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组内互相交流是怎样分的,这些物体分别有多少?哪个最多?哪个最少?让学生体验分类的方法和统计的思想。

教师在巡视中指导,同时注意学生中分类的不同方法。

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放学后,你能用你学过的知识把自己房间也分类整理一下吗?

作业布置:

1、小状元

板书设计:

分类与整理

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教学后记: 本节课我是从生活引入,创设情境,使学生产重亲切感,激发学习兴趣。通过看录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通过让学生相互叙述,使学生在观察、思考、想象、交流中初步感知分类的方法。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

第2课时 分类统计(总第18节)

教学内容:教科书28页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更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分类统计的能力。

通过操作掌握分类的方法,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进一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重点: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分类方法,让学生思考得出一些分类的规律。教学难点:把同一些物品按不同分类方法进行分类统计,体会分类标准不同,结果也不相同。

教学过程:

导入:

课件出示大海图(海鸥、美丽的鱼、贝壳、虾……现在正有一群小朋友和他们的爸爸妈妈到海里去游泳了)让学生观察,发现其中的信息。

新授:

1、引导学生有序看图并提问题。

2、观察大屏幕,你们能根据刚才观察到的信息提出问题吗?

3、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思考。

4、板书问题:正在游泳的有多少人?海面上一共有多少只船?

探究:

解决第一个问题。

看第一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正在游泳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可以按性别、年龄……来分类。

巩固:

解决第二个问题。

解决第二个问题时,可不可以用你们刚才学过的分类统计法来解决呢?这些漂亮的船只可以怎样分类呢?你们可以两人一组或四人一组来一起分一分。

课堂作业:把这些游泳的人分类。(出示统计表)

一起看一看,表中的类别谁知道是什么意思?(学生不一定能说得很清楚,教师可总结说明是分类情况,也就是把这里的人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教师巡视指导,奖励填得好的学生。

拓展延伸:

1、举例说明,在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可以用到分类统计呢?

2、观察这些表格,从每种表格中可以读到什么信息?

小结:

上节课我们学了用一种方法分类,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按不同标准分类。分类时的关键是找到不同的地方。

作业布置:

2、小状元

板书设计:

分类统计

这种统计的方法就叫分类统计

教学后记:整节课学生通过交流不同的统计方法,体会分类统计的多样性。通过讨论交流的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这个环节我注重运用原理、寻找规律、抓住难点进行点拨指导,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分类统计的模型。

第3课时 练习七(总第19节)

教学内容:教科书P29、30、31、32.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掌握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分类。

2、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呈现分类结果。

3、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提出简单的问题。教学重点:

能熟练地选择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整理,用简单的统计表表示分类结果。

教学难点:

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本单元的学习结束了,你想说些什么?

1、学生交流讨论。

2、汇报。

(1)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2)用图表示的分类结果真清楚呀。(3)我会看统计图了。

(4)我会用统计表来表示统计结果了。

新授: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4题

(1)课件出示第4题图,提问:这里面有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2)学生独立完成第一个问题(按形状分一分、涂一涂)

探究:(1)如果把这些图形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

(2)根据上面结果,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巩固: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5题

(1)第一个问题至少有两和分法:按天上飞的和地上跑的,按两只脚和四只脚的分。学生独立完成。(2)让学生根据结果提出问题。课堂作业:完成31页第6题。

(1)引导学生看懂统计图,指生说一说。(2)学生独立完成统计表。(3)教师读题,学生口答。

(4)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口答。

拓展延伸:

1、完成31页第7题

(给定标准分类)

1、2小题可以学生独立完成。

3、4小题重点指导。

2、完成32页第8题

先自己整理书包,然后全班交流自己整理的方法。

小结:

今天我们对本单元进行了复习和练习。大多数同学对于分类与整理已经学会。希望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能应用本知识对家里的物品进行分类与整理

作业布置:

1、小状元

板书设计:

练习七

篇12:三年级科学《给文具分类》教案

1、通过动手搭三角形,进一步认识三角形。

2、能根据三角形边之间的关系将三角形进行分类。

3、知道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部分特征。

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能根据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将三角形分类。

2、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部分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我们先来欣赏一组图片,你能在这些图上找到什么?

2、关于三角形,你知道些什么?

3、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有关三角形的知识。

二、动手操作,归纳总结。

(一)搭一搭

1、小组合作搭三角形。

2、说说你搭的三角形选用了3根怎样的小棒?

学生交流,全班反馈。

3、质疑:为什么这三根小棒你不搭了?

学生感悟:两条边的长度之和要大于第三边,才能搭成一个三角形。

4、这么多的三角形,你们准备怎么给这些三角形分分类呢?

5、揭题:三角形的分类。

(二)分一分

1、小组讨论:如何将这些三角形进行分类?

2、全班交流反馈:说说你是怎么分类的?

①出示概念:我们把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②介绍等腰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三角形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腰,另外一条边叫做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两条腰所夹的角叫做这个等腰三角形顶角。腰与底边所夹的角叫做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

3、认识等边三角形

观察其余两组三角形,分别问:这些是等腰三角形吗?

介绍:像这样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4、揭示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关系。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但等腰三角形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5、介绍不等边三角形。

这些三条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我们称它不等边三角形。

6、小结:三角形按边分类可以分为两大类,等腰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中又包括等边三角形。

三、运用性质,巩固新知。

1、找一找。

在横线上写相应的序号。

① ②③ ④ ⑤

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2、猜一猜。

这是一个等腰三角形,请你猜猜另一条边的长度是多少?(如果是等边三角形呢?)

3cm5cm

3cm

5cm

cm

3、画一画。

画一个等腰三角形,并写出各部分的名称。

四、总结:

上一篇:与众不同的我 教案下一篇:质检科研电子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