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魂教案范文

2024-05-05

梅花魂教案范文(共8篇)

篇1:梅花魂教案范文

梅花魂

课前三分钟:

1、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搜集并背诵的有关描写梅花的古诗词。

2、齐读老师整理的经典古诗句。

一、导入新课

1、在我们背诵有关梅花的古诗词时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梅花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生。。

2、正因为梅花具有这么多优秀的品质,所以梅花自古以来一直是文人墨客赞颂的对象,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文中外祖父夸赞梅花的有关句子。

二、品读课文

(一)品味梅花

1、(屏幕出示)自读本段话,看外祖父夸赞的梅花具有怎样的品质?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能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吗?

2、梅花还具有怎样的品质?带着你的体会来读。顽强不屈、坚韧不拔、不屈不挠、自强不息

(二)品味中华儿女品格

1、文中外祖父除了赞颂梅花,还赞颂了谁?(中华儿女)

2、你觉得中华民族又怎样的精神?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3、再读片段:你发现梅花精神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有什么奥秘?对,很相似。那这种借梅花精神来比喻中华精神的写法就叫:借物喻人。

4、交流:课前搜集的能体现中华儿女的气节英雄事迹?请用一二句话概括。师:这是地震洪水来临之际,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老百姓的安危,他们无所畏惧的冲在了抗洪救灾第一线。

师:这是奥运会赛上上,我们的中华儿女为了祖国的荣誉,顽强拼搏夺取金牌的感人时刻。

师:这是在阅兵仪式上,我们的中华儿女用整齐划一的步伐、矫健的身姿告诉全世界,我们的祖国是强大的,我们的祖国正谱写着时代的新篇章。

5、同学们,交流了刚才中华儿女的英雄事迹,我想你们的内心是激动澎湃的,你们能用哪些词语来夸夸这些值得我们骄傲的中华儿女呢?

6、那此时你们有没有什么话想对这些中华儿女说呢?(指导朗读)

(三)、感受思乡情

1、生自主学习:我们的祖国有这么多优秀的中华儿女,他们为了祖国的荣誉、人民的安危顽强拼搏着、毅然奋斗着。你说一个在异国他乡漂泊多年,又有因种种原因无法回到祖国怀抱的老年人来说,他能不思念自己的祖国吗?能不思念这些让大家引以自豪的中华儿女吗?那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画出能体现外祖父思念祖国的有关片段。

2、小组交流。

3、小组展示。全班交流。

:第一次是教我读唐诗宋词的时候,读到思乡的诗句时,情不自禁的流泪,此刻祖父想到了什么?由此体会外祖父时刻牵挂祖国,心系祖国。并且在这里我会指导同学朗读,读出外祖父的伤感,忧郁之情。

:第二次,当我告诉外祖父就要回国的消息时,外祖父竟然呜呜的大哭起来,从开始看见外祖父哭,我傻傻地笑,而现在我似乎明白了些什么?让学生补充省略号的内容,想想此时我会想的什么?

:第三次在送别之时赠送我手帕时泪眼朦胧,这里对外祖父的外貌做了特写,让学生读描写外貌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学生想到外祖父老了,已无法达到回国的心愿,但他的心会随我一同回去,回到他魂牵梦绕的祖国。

4.再读三次落泪,感受外祖父思念情,并思考从这三次落泪中你发现了什么?

5、三次流泪分别是从触觉、听觉、视觉不同的角度来写的,这就避免了写作角度的单调。(练习说话)

三、回归主题

总结方法

再读外祖父的三次落泪。昨天我们初步感受了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之情,今天我们走进外祖父的内心深刻感悟了他珍爱梅花的原因。因为梅花就是祖国的象征啊,这说明他时刻眷恋着自己的祖国啊!让我们齐读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四..拓展练习

这节课我们通过梅花的精神感悟了中华儿女的品格,那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这篇文章,看与梅花共称为四君子之一的松树又具有哪些品格?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五:作业布置:语文生活的阅读加油站做完.

篇2:梅花魂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缕缕、幽芳、漂泊、唯独”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PPT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

1、背诵第五课《古诗词三首》

2、同学们背书背得这么流利,老师想要奖励同学们,请看(出示梅花图,学生观察)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4、质疑课题,理解“魂”,这里的“魂”是指精神。

二、初读课文,学生生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出示学习目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学习生字词(1)指名读、正音

(2)给生字组词,讲解形近字

(3)指导书写:魂、幽、葬、甚、梳、衰

3、复习巩固词语

(1)出示词语,学生认读(2)理解词语:秉性、眷恋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记叙了“我”回忆外祖父珍爱梅花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1、默读课文,想想作者回忆了外祖父生前的几件事?

2、指名汇报,适当引导并小结:(1)吟诗落泪(2)珍爱墨梅图

(3)因不能回国而痛哭(4)送墨梅图(5)送绣梅手绢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并组词

2、形近字组词

3、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正音、全班读

2、听写词语

3、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本文围绕着梅花讲了飘泊他乡的外祖父珍爱梅花、眷恋祖国的事,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外祖父的哪些事情,指名回答

二、学习课文:

1、吟诗落泪:

(1)外祖父其实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任务,作者小时候和外祖父一起吟诗,外祖父经常会读到一些句子的时候悄然落泪,他读到哪些句子的时候会落泪呢?

(2)学生汇报

(3)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课文中写到的这几句诗的意思的?(4)指导理解诗意: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我独自一个人在外地,每到过年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不回来呢?)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在空中随风飞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

说说从这些诗句你体会出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外祖父为何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

(6)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感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外祖父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

(7)小结:外祖父虽然离开祖国很多年,但是却从未停止过思念家乡、思念祖国,让我们再来朗读这段话,体会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2、珍爱墨梅图

(1)外祖父为何珍爱梅花?这说明什么?

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即“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珍爱梅花,是让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保持中国人的气节。这充分说明外祖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那么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外祖父特别珍爱墨梅图?用横线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静„„ 那么梅花的品格是什么?它象征着什么呢?

(4)引导学生理解:梅花的品格是坚韧不拔,遇到困难不屈服,它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气节,也就是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过渡:刚刚我们学习了关于外祖父的哪两件事,你的感受是?(外祖父思念祖国和家乡;非常喜爱墨梅图。)那么思念祖国和家乡与喜爱墨梅图有什么联系呢?

因为不能回国而痛哭

(1)我们将要回国,外祖父竟像小孩一样呜呜地哭起来,他哭什么?

4、把心爱的墨梅图赠送给我

(1)我弄脏墨梅图,外祖父为什么发脾气,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静?这些原因都在这里。

(2)梅花与中国人有什么相同之处,找出相应的句子。(3)中国人要有梅花的秉性是指什么?

(4)外祖父这么珍爱的梅花图他为什么要送给我呢?(5)感情朗读第13段,积累语言。

5、临行时,送我梅花手绢

(1)手绢上锈的仅仅是梅花吗?

(2)你从哪里看出外祖父强烈的想回国,这个细节动作在文中反复的出现了三次?

6、文中记录了外祖父三次哭,这说明了什么?

外祖父是多么渴望回国,可最终没能实现自己的愿望,所以他哭,他的眼泪里面包含的是对祖国的深深的眷恋之情。

三、领悟表达方法

1、齐读首尾段落,体会首尾照应的写法。

2、外祖父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是通过什么表达出来的:通过具体的事例,抓住人物的细节表现出来的。

四、课堂总结

学习完这篇课文,让我们了解到一个海外游子那颗深深眷恋祖国的心,还明白了外祖父送“我”梅花图是想让梅花图时刻提醒我永远做一个有气节的中国人,这也是外祖父情感的一种寄托。

五、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看拼音,写词语。

二、多音字组词

三、形近字组词

衰()

魂()

绸()

梳()

眷()

哀()

魄()

稠()

疏()

卷()

四、造句

篇3:《梅花魂》课堂实录及教学解说

一、入课读题

师:去年, 我在杭州看病一年。杭州是个好地方, 特产很多。绸缎是其中一种, 因其产在杭州, 所以也叫杭绸。杭绸有很多种颜色, 红色的叫红杭绸, 白色的就叫———

生:白杭绸。

师:这一年里, 每到节假日, 我心里就不是滋味, 就很想家。独在异乡为异客———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是的。有谁身在外地不想念自己的家乡呢?就像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中的外祖父, 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师: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梅花魂》。 (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魂”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该怎么读这三个字呢?

(生轻声齐读课题)

师:什么是“梅花魂”呢?我们来读读文章。要求:将课文读准、读通, 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教学解说:将“白杭绸”“思乡诗”“梅花魂”诸教学难点进行必要的介绍, 为课文学习做铺垫。】

二、学词说话

师:这篇课文中有12个要求会认的字, 14个要求会写的字。大家自己读一读, 再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生读)

师:我们来看这几个词, 自己先读一读。

(课件出示第一组词语, 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读好多音字、轻声字。)

玷污抹净稀罕

(课件出示第二组词语)

朵朵冷艳缕缕幽芳风欺雪压低头折节

漂泊他乡葬身异国华侨老人眷恋祖国

师:请一位同学来读第一组词。

(生读)

师:吐字清晰, 读音准确。读过课文的同学一定能用这几个词说一句话。

生1:朵朵冷艳的梅花散发着缕缕幽芳, 任凭风欺雪压也不会低头折节。

生2: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 愈是风欺雪压愈精神, 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也不肯低头折节。

师:说得真好!谁再来读读下一组词语?

(生读)

师:请一位同学也用一句话说一说。

生:一位华侨老人漂泊他乡又葬身异国, 却有着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师:这里的华侨老人指的是谁?

生 (齐) :作者的外祖父。

师:刚才出示的三个词还记得吗?那就连在一起读吧。

(生齐读)

【教学解说:本课四字词语较多, 通过词语朗读, 把学情检查、词语积累、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习词语运用诸环节整合, 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 一举多得。】

三、初读梳理

师:请大家读一读课文, 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指名读第1小节, 师相机指导“葬”字的书写。)

师:我们可以想一想, 外祖父葬身异国他乡, 作者心里该是什么滋味?

生:忧伤。

师:好, 你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这一小节。

(生再读)

师:读书一定要了解作者的心才会读出滋味。接着读第2小节。

(生读)

师:这一小节里有几句诗, 该怎样读?

生:读古诗时应该慢一点, 读出味道。

师:你真会读书。谁还想读一读?

(一生再读, 读“这时候, 我会拍着手笑起来:‘外公哭了!外公哭了!’”这句话时, 生笑着读。)

师:我看到你读到这里的时候, 是笑着读的。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呢?

生:书上是这样写的, 所以我要读出高兴的语气来。

师:你是个会读书的孩子, 有时候注意了文章中人物说话时的提示语, 就可以把人物的语言读得更有意思。

师:有一件事我有点不明白, 读古诗就读古诗吧, 为什么要哭呢?你能想到是为什么吗?

(生摇头)

师:拿起笔在这句话旁边写上“想不到”三个字。

(生批注)

(一生读第3小节)

师:读得非常连贯。但是, “是玷污得的吗?”这一句我第一次读也没读好。 (师范读) 你再来读读。

(生再读, 读得很连贯。)

师:有点感觉了。大家都来读一读。

(生齐读这一句)

师:外公那样疼爱“我”, 却因为“我”弄脏了一幅墨梅图而大发雷霆, 你们能想到吗?

生:想不到。

师:好, 又一个“想不到”, 也写在旁边。

(生批注)

师:我们接着读。下面的文章很有意思, 从第4到第11小节全是对话, 谁来和我一起读一读?

(师生分角色朗读)

师:人物对话是文章中精彩的部分, 能写好人物对话对一篇文章来说是锦上添花。但是, 要想读好可不容易, 你们同桌分角色读一读。

(同桌分角色读。师指名两生表演读。生齐读: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 “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师: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 呜呜呜”地哭了起来。同学们, 你们能想到吗?又一处“想不到”。再写上“想不到”三个字。

(生批注。一生读文章第12小节。)

师:外公把自己最珍贵的墨梅图在离别时送给了“我”, “我”想到了吗?

生:想不到。

师:好, 又一处“想不到”, 也写下来。

(生批注。师范读文章第13小节。)

师:我读得怎么样?

生:老师读得很有味道。

师:其实一开始我也读不好, 怎么办呢?我昨天读了一下午, 今天早晨起来又读, 才读成这样。你们要是多读几遍肯定比我读得好。你们再来读一读。

(生自由读余下的文章, 有些学生在临别送“我”梅花手绢处写上“想不到”。)

师:看大家读得多好, 字正腔圆、声音洪亮、正确清楚。

师:读完了课文, 我们来看一下, 到目前为止, 我们写下了几个“想不到“?

(学生梳理回答)

1.教我读古诗词落泪想不到

玷污墨梅图而发怒想不到

3.不能回国放声痛哭想不到

分别赠给我墨梅图想不到

5.临别送我梅花手绢想不到

师:是呀, 这篇文章就是按这样的顺序写下来的。

【教学解说:本环节设计是有意将了解学生读书情况、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叙述顺序、梳理文章层次诸环节整合到读书检查上, 让教学更集中、更有效。】

四、书写感知

师:谁能把这段话补充完整, 可以用刚才学过的词语, 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 (师出示, 生填写。)

每当我看到故乡 () 、 () 的梅花 , 就想起了 () 、 () 的外祖父。外祖父会因 () 而落泪;会因 () 而大发脾气;会因 () 而像小孩子一样痛哭。外祖父送我 () , 又送我 () , 我知道外祖父有一颗 () 的心。

(学生填完后教师课件出示)

每当我看到故乡 (朵朵冷艳) 、 (缕缕幽芳) 的梅花, 就想起了 (漂泊他乡) 、 (葬身异国) 的外祖父。外祖父会因 (教我读诗) 而落泪;会因 (弄脏墨梅图) 而大发脾气;会因 (不能回国) 而像小孩子一样痛哭。外祖父送我 (墨梅图) , 又送我 (梅花手绢) , 我知道外祖父有一颗 (眷恋祖国) 的心。

(教师相机在田字格里范写“缕”和“幽”字, 学生练写。)

师:这也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大家读一读, 记一记。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

【教学解说:本环节将写字教学和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相结合, 将学、练、知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第二课时

一、回顾入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梅花魂》, 这节课继续学习。 (课件出示)

每当我看到故乡 () 、 () 的梅花, 就想起了 () 、 () 的外祖父。外祖父会因 () 而落泪;会因 () 而大发脾气;会因 () 而像小孩子一样痛哭。外祖父送我 () , 又送我 () , 我知道外祖父有一颗 () 的心。

(全班齐读这段话。学生默写所填词语, 教师出示答案, 学生订正。)

【教学解说:复习导入, 检查字词和课文的感知情况, 既是对上节课学习内容的巩固和回顾, 也是本节课的教学起点。扎扎实实, 不走过场。】

二、再次梳理

师:多少年过去了, “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图和给“我”的手绢, 就想到, 这不只是花, 也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眷恋”是怀念、留恋的意思。同学们, 课文中到处都可以看到这颗眷恋祖国的“心”。大家读一读课文, 找一找, 画一画。

(生读课文并圈画)

生: (读课文第2小节) 我从这里看出这颗眷恋祖国的心。

师:怎么看出来的?

生1:一个人不爱国就不会读唐诗宋词落泪。

生2:唐诗宋词是中国才有的东西, 其他国家没有。外祖父教“我”读中国的唐诗宋词, 说明他很爱国。

师:说得好! (板书:读诗落泪)

生3:我读到“有生以来, 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 这清白的梅花, 是玷污得的吗?’训罢, 便用保险刀轻轻刮去污迹, 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我从“慢慢抹净”体会到外祖父的爱国之心。

师:说说看。

生3:因为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

师:所以外祖父爱梅花, 就是———

生:爱国。

(师板书:爱梅心切)

生4:我读到外祖父听到我们能够回国的消息时, “竟像小孩子一样, ‘呜呜呜’地哭了起来……”我感受到了外祖父眷恋祖国的心。

师:是的, 因不能回国, 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像小孩子一样痛哭起来。 (板书:闻讯痛哭)

生5:我读到“离别的前一天早上, 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 把我叫到书房里, 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我打开一看, 原来是那幅墨梅……”和“想不到泪眼蒙眬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 递给我一块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从这里看到了外祖父眷恋祖国的心。

师:是啊!外祖父送的不仅仅是梅花, 也是自己的那颗爱国之心。 (板书:送梅表心)

师:大家把这几个词写在课文中相应的位置, 如果不想用这几个词, 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教学解说:以“眷恋祖国之心”提纲挈领, 再次走进文本, 感受细节带给学生情感触动, 从而初步感受老华侨的爱国之心。本环节还有意将感知内容、概括表达、语言训练有机整合在一起, 在每一处教学节点上有效安排学习语言表达的机会。】

三、披文入情

(师课件出示)

这梅花, 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一个中国人, 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 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师:大家读一读这段话。

(生自由读文。指名读。)

师:读得不错, 铿锵有力, 落地有声。明白这段话的意思吗?你听懂他的话了吗?

生:“愈”是什么意思呀?

师:谁来告诉他?

生: (齐) “愈”是越的意思。

生:“最有灵魂”是什么意思?

师:谁来说说“灵魂”是什么意思呀?

生:魂是品格, 是精神。

生:魂是指一种气节。

师:还有不明白的吗?

生:“秉性”是什么意思?

生:“秉性”是本性的意思, 是指本来的性格。

师:那你们真的听懂了外祖父的这些话了吗?

(生无语)

师:是呀, 这段话我们读了好多遍, 还是不太明白外祖父说的是什么意思。

师:你们现在差不多10岁了吧, 那这位老人说了一段10岁孩子都听不太懂的话, 给一个5岁的孩子听, 她能听得懂吗?

生:听不懂。

师:那好, 现在你们拿起笔, 你用10岁孩子的理解, 把你读懂的写给5岁的莺儿听。注意, 要写出让5岁的莺儿能听懂的话, 写吧。

(生写后交流)

师:把你写好的读给莺儿听吧。

生1:我们要像梅花一样, 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中国人。

生2:中国人要有梅花的品质, 遇到困难也不肯低头折节。

师:好, 问题又来了。外祖父完全可以像你们那样说给外孙女听, 但是他为什么不说得简单一点, 却要这么说———

(出示:“这梅花……一个中国人, 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 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生再次齐读。)

师:请同学们看第27页的插图。面对一个5岁的孩子,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展开墨梅图, 说了这样一番10岁孩子也听不太懂的话。这是为什么呢?

生1:这个5岁的小女孩当时是听不懂, 但是, 她长大后就懂了。

生2:他也许是说给自己听的, 表达一位老人眷恋祖国的心。

师:说得真好!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作者陈慧瑛。 (出示)

陈慧瑛, 女, 海外归侨, 出生于新加坡, 祖籍福建厦门。

大学毕业后, 在教育界, 她兢兢业业工作, 多次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在新闻界, 她勇于开拓创新, 对业务精益求精, 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出了突出贡献, 先后被评为市、省、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 并于1985年被吸收加入中国共产党。

她一直从事侨务工作, 真心诚意、身体力行地为社会做了大量实事、好事, 为祖国引进大量侨台捐赠, 分别用于教育、医卫、文艺等公益事业, 获得社会各界好评……

师:这个小女孩就是陈慧瑛, 她生在新加坡, 长在新中国, 她后来真的听懂了外祖父的话———

(生再读外祖父的话)

师:这个小女孩大学毕业后, 在教育界, 兢兢业业工作, 多次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在新闻界, 她勇于开拓创新, 对业务精益求精, 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出了突出贡献, 先后被评为市、省、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 并于1985年被吸收加入中国共产党。看来, 她真的听懂了外祖父的话———

(生再次齐读外祖父的话)

师:陈慧瑛一直从事侨务工作, 真心诚意、身体力行地为社会做了大量实事、好事, 为祖国引进大量侨台捐赠, 分别用于教育、医卫、文艺等公益事业, 获得社会各界好评……她果真明白了外祖父的话———

(生又一次读外祖父的话)

师:言为心声, 这就是外祖父说过的话, 这就是一个老华侨的那颗中国心哪!

(擦掉其他板书, 在“梅花魂”下面板书“中国心”。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

师:今天的课就要结束了, 我希望大家记住“梅花魂”, 都有一颗中国心。下课。

篇4:《梅花魂》说课

关键词:小学语文;说课;梅花魂;环节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05-0079-0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本文将依此理念对《梅花魂》一课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梅花魂》是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陈慧瑛。课文由故乡的梅花又开放了,引出了对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的回忆,表达了海外游子对家乡的无限眷恋之情。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借物喻人,意蕴悠长,叙事抒情,色彩鲜明。本单元共安排四篇课文,文化主题是“月是故乡明”,训练重点是学习写景、叙事抒情。本文属精读课文,是整个单元的“例子”。

依据文本特点、单元目标及小学高段的阶段目标,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结合上下文,说说“缕缕幽芳、玷污、顶天立地、秉性、风欺雪压”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小标题概括往事,抓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的爱国情、思乡意。

3.找出并说说作者是如何借物喻人、叙事抒情及首尾呼应的,并和同学交流这样写的好处。

4.摘录、积累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其中,用小标题概括往事内容,抓关键词句体会思想感情,揣摩表达方式是教学的重点;而理解梅花的“魂”是教学的难点,因为我们的教学对象是10岁的孩子,生活阅历受限,不可能体会一位即将逝去的老人的内心感受。

二、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观在于在切实加强工具性训练的基础上,渗透人文和涵养人文。因此,语文教学应在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的同时,发展人、完善人。所以,处理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是教法学法设计的关键。

(一)教法

依据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思维规律,教学过程采用“整体——部分——整体”的思路进行。审题导入,明确学习目标:梅花的“魂”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表达梅花魂的?师生初读课文,感知文章大意,然后将学习导向重点,即精读感悟外祖父的件件往事,最后回归整体,总结写法。教学中,以读书指导为主要教法,通过多媒体、观察图画、语言描述等方法,创设情境,让大家爱读、读好。比如播放《思乡曲》,在哀婉的氛围中,使大家读出老人无法回归的伤悲;观察并说说课文插图、简介陈慧瑛、收听《我的中国心》,在震撼中,使大家读出梅花精神的铿锵有力。总之,这一切,让同学们沉浸其中,没有繁琐的分析,没有冗长的讲解,没有重音、停顿的指导,只有师、生、文、情感的共鸣,朗读发自内心,感情自然充沛了。

(二)学法

本课教学除巩固之前的借助上下文理解词语,抓课题质疑、随文标注等学习方法之外,重点采用如何叙事抒情及抓关键句体会思想感情的学习方法。其间,适时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达成目标。

三、说教学流程

本文教学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会读会写生字词,正确、流利读文,整体感知文意,说出作者回忆了外祖父生前的哪几件事;第二课时,有感情朗读课文,概括小标题,抓关键词句领悟梅花魂,学习写法。其中第二课时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分以下几步完成:

第一步,复习导入,认定目标

课件出示两组词:“朵朵冷艳 缕缕幽芳 风欺雪压 低头折节”;“漂泊他乡 葬身异国 华侨老人 眷恋祖国”,让学生读一读,将每组词语连起来各说一句话,于是“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愈是风欺雪压愈精神,不管受到怎样欺凌也不肯低头折节”指向了课文难点,“一位华侨老人漂泊他乡又葬身异国,却怀着一颗眷恋祖国的心”指向了文章内容。然后师生明确本节学习目标:外祖父眷恋祖国的心体现在哪里?此环节,改变单一训练模式,由词到句,将词语积累、文章感知、词语运用整合为一个整体,达到综合训练之目的。

第二步,精读感悟,解析花魂

学生自由读文,勾画标注,然后师、生、文对话,达成目标。过程如下:

1.品读“三哭”。第一次读诗落泪,对其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等三句古诗,师生齐读齐背,范读、指名读,读出老人的哀伤。对第二次归国不成,伤心落泪,第三次登船送别,泪眼朦胧部分,播放《思乡曲》,以读代讲,为学习重点内容节省时间。

2.品读“爱惜梅图”。导语过渡:外祖父因思念祖国而落泪,但年纪大了,他无法回到自己的祖国,只能将这种思乡之情寄托在梅花身上。外祖父又是如何爱惜梅花的呢?默读思考文章第三自然段,划出描写外祖父神情(拉下脸来)、动作(轻轻刮去、慢慢抹静)、语言(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的句子,说一说这样对表现人物的好处,以及将“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改为陈述句,将“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静”中的“慢慢”“轻轻”去掉,再读句子,通过变换形式培养语感。

3.解析花魂。导语过渡:外祖父为何这么爱梅花?课件出示外祖父介绍梅花的一段话。(1)解梅花魂。自由读,用“||”划分层次。师生交流,弄清结构:梅花精神——民族气节——殷切希望。(2)议梅花魂。观图,老人展开墨梅图,说了一段孩子根本听不懂的话,这是为什么呢?预设:莺儿长大了就懂了,或这其实是表白自己的心。陈慧瑛的成长历程又是怎样呢?简介作者,师导入:她生在新加坡,长在新中国,她后来真正听懂了外祖父的话,生再读。(3)观梅花魂。课件出示江姐受刑片段,配乐《红梅赞》,学生情感再一次被激起,于是师生齐读。(4)背梅花魂。师生齐背外祖父的话,情感达到高潮。(5)改“梅花魂”。学生反复读“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一句,师提示本句话哪两个字可以去掉。师生交谈,对比阅读,总结出“才好”可以去掉,这样更加增添语势,突出梅花魂,突出中华民族顶天立地的气节。

师生对话中,教师开始用四字词概括小标题,如“读诗落泪”、“爱惜墨梅”,而接下来让学生自己概括,学生也会有意识的用到四字词,如“闻讯痛哭”“颂梅赞梅”“泪眼送别”等,教师随机板书。

第三步,回归整体,学习写法

思考:文章开头结尾有何关系?作者是如何抒发外祖父思乡之情的?因为前面做了充分的读书铺垫,所以,此时水到渠成,学生很快理解了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此环节意在训练学生布局谋篇模式的积累,促使其阅读水平与习作水平的提升,体现高年段阅读教学的目标。

第四步,拓展文本,情感升华

假如你是莺儿,想象孤独的外祖父会怎样寄托思乡之情?在祖国日益繁荣富强的今天,你最想告诉外祖父和众多海外华侨的是什么呢?

写话练习:我仿佛看到孤独的外祖父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想告诉外祖父和所有的海外华侨,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课者在说教学流程过程中,写出板书提纲,以备说板书环节醒目、直观。)

四、说板书

有人说,一份好的板书就是一份微型教案。本节板书设计如下(侧身讲解),按教学思路,先是“梅花魂”居左,后是“读诗落泪”等五个小标题竖向排列居中,再是“首尾呼应”等写作手法居右,最后是“中国心”居“梅花魂”之下。整份板书内容简明,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美观大方。如下:

1.读诗落泪

2.珍爱梅图 首尾呼应

梅花魂 3.闻讯痛哭 借物喻人

(中国心) 4.赠送梅图 叙事抒情

篇5:梅花魂教案

栗山中学----秦嫩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读探究,合作交流文章写了哪几件事情表达外祖父的思乡之情,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

3、学习梅花的坚贞不屈,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及爱国情意。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个性化阅读,深入感悟梅花精神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教学过程: 一.导入

梅花是中国的名花,历来都被文人墨客所青睐,你能吟诵一些描写梅花的诗句吗?(学生吟诵诗句)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梅花魂》,感受《梅花魂》之所在。板书: 梅花魂

(此处是指一种精神、品质)二.字词闯关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出示生词,指名学生读、带读。

3.教师讲解“魂”“葬”等难写字的书写。三.品梅

请大家打开课本,边读边思考: 出示小组合作讨论目标:

(1)文中写到外祖父几次落泪!(3次)找出相关段落读读,想想他因何而落泪?你从中体会出外祖父怎样的情感?

(2)作者回忆了外祖父生前的几件事,哪一件最另你感动?

你能读出来感动来吗

(学生读完后相互讨论,教师巡视,点拨)

2、(处理合作讨论目标,重点理解第三个问题)出示句子

这梅花„„..愈秀气。

“愈”的意思是“越”,表示程度越来越深。“越是寒冷,越„„„”。能用一些词语来形容梅花吗?(坚强不屈 不畏严寒)带着这种不屈的语气齐读这段话。

3.是什么原因让外祖父如此衷爱梅花呢?我们一起来探究。

出示探究题:

(1)梅花与外祖父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2)题目中的“魂”是什么意思?“梅花魂”指什么?(3)文中的“梅花魂”指什么?标出有关语句。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教师指导点拨,小结,重点理解第三个问题)出示句子:几千年来,„„..他们就像梅花一样。

是的,同学们,几千年来我们中国历史上涌现出千千万万这样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人物,古有岳飞、文天祥,今有坚强不屈的解放军战士,你能说出几个这样的人物吗?(王二小、雨来)

4.外祖父不仅是在赞颂梅花,更是赞颂具有梅花精神的人,同时,他也希望莺儿(出示“一个中国人„„..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我们也应该谨记老人的教诲。(齐读“一个中国人„„..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四. 悟梅

让我们带着老人对梅花的赞誉,对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的赞誉,对莺儿和所有中国人的期望,齐读这段话。

课堂作业:缕缕梅花魂,悠悠爱国心,让我们永远铭记梅花魂。将《梅花魂》中让你感动的句子摘抄到作业本上。五.板书 6.梅花魂 读诗落泪、珍爱中国、不能回国伤心流泪、赠送墨梅图、送梅花手绢 潸然泪下

教学反思:

篇6:梅花魂教案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3、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激情导入,初读课文

1、播放一幅幅梅花图片,配《梅花三弄》背景音乐。

在乐声中,教师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梅花吗?梅花,主要有红、白两种颜色,花分五瓣,香味很浓。由于它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在万花凋零的初春时节开放,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此,梅花,历来是我国诗人、画家赞美的对象,你能背出一两句与梅花有关的诗句吗?

2、指名学生背一背课前收集的诗句:

师:正像诗人们赞美的一样,梅花不愧是花中君子。每当梅花盛开的时候,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总会使作家陈慧瑛想起飘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让我们来读一读她讲的故事。

3、齐读课题:

梅花有魂吗?这个“魂”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呢?请默读课文,看看通过自学,你能读懂哪些内容?在感受深的地方画一画、写一写,有不明白的地方记下来,稍后一起讨论。

4、学生默读、自学、画批。

二、了解大意,理清结构

1、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内容?教师相机板书:思念故乡、喜爱梅花

2、认读本课新词。

3、说说课文大意。(板书:外祖父)

4、课文是通过哪几件事向我们展现了一位有着浓浓爱梅情结的、思念故乡的老人的?请你再读读课文,找一找。

5、指名学生说一说,边说,边引导学生读好相关的内容。

6、学生交流、读书的过程中,教师提炼板书(或出示电子板书):

⑴读诗落泪。

⑵珍爱梅图。

⑶不能回国。

⑷赠送梅图。

⑸送梅花巾。

7、师小结:

《梅花魂》这篇课文,写了外祖父——一位华侨老人“思念故乡”、“喜爱梅花”,课文深情回忆了他读诗落泪、珍爱梅图、因不能回国而哭泣以及送墨梅图和梅花手绢给外孙女,并让她好好保存的几件感人的故事:

第1自然段:作者由梅花想到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第2~15自然段:回忆了5件具体的事。

第16自然段:作者从珍藏的梅花图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

篇7:梅花魂教案

1、会认13个生字,读记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

3、了解梅花的品性,理解外祖父爱梅花的原因,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梅花的品性,理解外祖父爱梅花的原因,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扣题质疑

1、同学们,说起梅花,大家一定非常熟悉。那么,通过以前的学习,梅花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呢?(相机引导学生交流咏梅的古诗、名句、名画、歌曲等。)

2、师小结:是啊,古往今来,多少人通过画梅、唱梅、写梅来歌颂梅花。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个与梅花有关的动人故事。(板书课题,齐读)

3、读了本课课题以后,你有没有产生什么疑问呢?(引导学生紧扣“魂”字自由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师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

4、小组内交流讨论,指名汇报。

(①常教“我”读唐诗宋词,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②“我”因弄脏墨梅图引得外祖父大发脾气。③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④在离别前把最珍贵的墨梅图送给“我”。⑤船快开时,又递给“我”绣着梅花的手绢。表达了外祖父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精读重点段落,体会情感

1、引导学生重点抓住第2自然段,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画出使外祖父伤心落泪的诗句,并仔细体会诗句的感情。

(2)思考:外祖父为何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

(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感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国他乡,不能回去,所以外祖父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

(3)你是怎样理解这几句诗的意思的?

(生说诗意)从这些诗句中你体会出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

(可以体会出外祖父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2、自学重点段第13自然段,学生分组朗读并讨论:

(1)梅花的品格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用横线在书上画出来。(梅花的品格是坚韧不拔,遇到困难不屈服。主要从“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这些词句中看出来的。)

(2)外祖父为何珍爱梅花?这说明什么?

(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即“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珍爱梅花,是让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保持中国人的气节。这充分说明外祖父深深地热爱自己的祖国。)

3、外祖父为什么要送梅花图、梅花手绢给“我”?

(外祖父把梅花图、梅花手绢送给“我”,是为了让“我”也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也说明外祖父要把他对祖国的眷恋之心让“我”带回祖国。)

4、“梅花魂”的内涵是什么?课文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

(“梅花魂”的内涵是:保持梅花的品格,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以“梅花魂”为题点明了中心。)

5、说说最后一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四、总结

1、本文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本文开头和结尾相照应,首尾连贯,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重点段落,再次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

[教学板书]

4、梅花魂

教诗词落泪

珍爱墨梅图

难归而痛哭

赠予墨梅图

码头送手绢中国心

[教学反思]

篇8:《梅花魂》教学建议

一、提示课题,唤醒积累,初知“梅花魂”

五年级学生对梅花,无论是颜色还是形态都比较熟悉,这是引导探究梅花内涵,感受人物情感的基础。可以在板书“梅花”后引导:喜欢梅花吗?能说说为什么吗?学生一般会从梅花色彩斑斓、姿态万千、香味浓郁、性格坚强等方面叙述,这就能促使他们整体感知梅花。接着进一步引导:梅花最值得我们赞美的是什么呢?能借助具体画面说明吗?学生一般都会把目光聚焦于梅花的坚强,通过其不畏严寒、不惧霜雪的形象描述,具体感受其坚强的品格。此时板书“魂”并追问:知道什么是魂吗?“梅花魂”指的是什么?借助字典理解。唤醒学生原有的经验积累,能促进难点的突破。学生对课题有了初步理解,就为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感悟创造了条件。

二、抓住细节,阅读品味,感悟“梅花魂”

外祖父借“梅花魂”赞美了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表现了他对祖国忠贞不渝的爱。其对故乡的思念,对祖国的热爱,都体现在细节描写上:三次流泪,凸现他浓浓的思乡情;两件珍品,流露他殷殷的惜梅意;一次长谈,突出他拳拳的爱国心。“思乡”、“惜梅”、“爱国”有机联系,相得益彰,集中表现了海外赤子的爱国情。为引导感悟“梅花魂”所表现的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可在引导自读,读通课文,把握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写得特别细的地方(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明白主要细节:三次流泪、两件珍品、一次长谈)。接着,引导学生抓住细节描写展开想象,仔细品味,体验表达,借助对“梅花魂”情感内涵的感悟,促进理解与表达能力的提高。

1.三次流泪——感受浓浓思乡情

课文写了外祖父的三次流泪:教读古诗的暗自落泪;提到回国时像小孩一样“呜呜呜”地哭了;上船送别时的泪眼蒙胧。场景不同,缘由各异,但情感一样,这就是对故乡、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思念。可引导学生联系情境,联想和想象,体验感受。

(1)第一次哭——在想象描述中感受。第一次是悄无声息的哭。外祖父“常常抱着我”,“一遍又一遍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那几句诗时就潸然泪下。这无声的泪水,表达了真切的情感。可让学生反复朗读,想象画面(教读古诗、潸然泪下、拍着手笑、摇头叹息),说出自己的体验感受,教师相机点拨,让学生明白:不厌其烦地教读古诗,为的是使“我”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借诗句表达对祖国的无限思念,表达漂泊他乡的愁绪;常常落泪,摇头叹息,表明离家之久、距家之遥、思乡之切,而又无可奈何。在此基础上,再回读诗句,理解诗意,产生共鸣,进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走进外祖父的内心世界,触摸浓浓的思乡情。最后引导学生想象,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如果你就是外祖父,读到这些诗,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看到这些画面你想说些什么?(可联系前边所学课文,想象并描述家乡绿意盎然的田野、疏疏朗朗的竹林、涓涓流淌的小河、弯弯曲曲的小路……祖国浩浩荡荡的长江、奔流不息的黄河、连绵起伏的群山、无边无际的草原……)借助画面的描述和心理的外化,体会外祖父在浓浓的思乡情中表达的对祖国的眷恋。

(2)第二次哭——在角色变更中感受。当“我”要求外祖父也回祖国去时,他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地哭了起来……可见久居海外的外祖父深深地思念祖国和故乡,不能回国是何等伤感。可这样引导: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外祖父,在外漂泊数十年,朝思暮想回故乡,如今自己的女儿、孙女就要离开自己回祖国去了,而你却因年事已高不能回国。此刻,你会想些什么呢?(恨自己,年事已高难回乡;怨山水,阻隔去路难回还;盼奇迹,生出双翅回乡去……)

(3)第三次哭——在真情对话中感受。送行时,似乎“一下子衰老了许多”的外祖父泪眼蒙胧,“递给我一块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可这样引导: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外祖父,看着自己的女儿、孙女已登上即将启程的轮船,而自己就要与他们天各一方,你赶上了船,拉着自己的女儿和孙女,有什么要叮咛呢?对即将起航的轮船,有什么要叙说呢?对远方的祖国,有什么要表达呢?……引导学生移情体验真情对话,尽情表达:对女儿、孙女,表达对他们的真诚羡慕和美好祝愿;对轮船,希望它能载着自己远渡重洋,回归故里;对祖国,为自己不能回国感到无限的惆怅,请祖国相信,祖国永远神圣地留存在自己心中。

2.两件珍品——感悟殷殷惜梅意

墨梅图和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是外祖父的两件珍品。在他心中,梅花是祖国的象征,也是中国人民的象征。可引导学生抓住细节,阅读体会;凭借语言,体会情感;依托情感,品味语言。教师相机点拨,促进感悟。

一是呵护的细节。对呵护墨梅图的细节,可让学生自由朗读,想象外祖父的神态、动作;借助朗读,再现情境,表达情感;抓住“轻轻刮去”“慢慢抹净”,体会墨梅图是外祖父的心肝宝贝,外祖父要除去污迹,又唯恐擦坏了墨梅图,只好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他像呵护襁褓中的婴儿那样呵护墨梅图。可见,他对墨梅图怀有深深的怜惜之情。

二是赠送的细节。赠送的细节,可联系当时的情景思考:既然外祖父那么珍爱两件珍品,为什么要送给“我”呢?既然赠送,为何不一起送,直到我登上轮船时才送第二件珍品呢?引导交流时适当点拨,使学生明白:把两件珍品赠送给“我”,一是表达对祖国的眷恋:让挚爱之物回到祖国,了却心愿,以表达自己对祖国母亲的思念和热爱;二是表达对孙女的期望:希望孙女把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和热爱捎回祖国,希望孙女像梅花一样做人;三是反映对珍品的留恋:两件珍品,赠送却有先后,反映了外祖父复杂的情感,体现了他对珍品无比的爱惜。女儿和外孙女走了,自己就要与她们天各一方,真想留一件珍品陪伴自己,以解心头的寂寞。但想到自己已风烛残年,真担心这件珍品不能回到祖国。因此,还是忍痛割爱送给了“我”。

3.一次长谈——体会拳拳爱国心

外祖父谈梅花,点出了梅花之“魂”,这是外祖父珍爱梅花的缘由。这段话,即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需认真引导,体会句子丰富的内涵,感受外公真挚的爱国之情。

一是形象拓展。可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想:你从这段话中体会到梅花的什么品格?体会到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读了这段话,你眼前出现了哪些人物形象?(让学生联系古与今的爱国英雄理解,像苏武、邓世昌、江姐、刘胡兰、钱学森等)——借个体形象体会民族精神。再这样追问:2008年1月,面对罕见的雪灾;2008年5月,面对特大地震灾害,我国人民表现怎样?与梅花相似吗?——借群体形象感受民族品格。这样,学生就会明白:外祖父如此珍爱梅花图和绣有血色梅花的手绢,原因在于梅花坚强不屈的品格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中国人民不畏艰难险阻的体现。

二是心理外化。为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亲近人物,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可让学生充当外祖父,接受老师或同学的采访,借助心理语言的外化,促进人物情感的外显:“为什么如此珍爱梅花图?”“既然如此珍爱,为什么又要把它连同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一道送给外孙女呢?”——通过采访,让学生知道:浓浓的梅花情,显现了外祖父殷殷故乡情,拳拳爱国心。

三、读写结合,延伸拓展,升华“梅花魂”

外祖父关于梅花的长谈和对梅花的挚爱,小时候的“我”或者浑然不知,或者感觉朦胧。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我”的感受越来越清晰,理解越来越深刻,这就给了学生延伸拓展的空间。在整体阅读、深入感悟后,可引导学生读写结合,延伸拓展:同学们,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我”渐渐从外祖父的两件珍品中感受到了他浓浓的思乡情结、真挚的爱国情感,以及对“我”的殷切希望。这一天,“我”又一次拿出外祖父的两件珍品,不禁浮想联翩,外祖父还在异国他乡,“我”要写一封信,表示“我”的问候,叙述“我”的感悟,表达“我”的感谢……如果你就是作者,想在信中写些什么呢?让学生以作者的口吻给外祖父写一封信。

作者单位

江苏省泰兴市襟江小学

上一篇:精选安徽著名景点导游词下一篇:祝福闺蜜的生日祝福语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