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岗位设置与聘用

2024-04-07

教师岗位设置与聘用(精选6篇)

篇1:教师岗位设置与聘用

附件2:

云南财经大学

教师岗位设置与聘用实施细则

(征求意见稿)

根据《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对云南财经大学岗位设置方案的核准意见》(云人社函[2009]392号)、《云南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云厅字〔2007〕13号)和《云南省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结构比例指导标准(试行)》(云人〔2008〕34号)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章 岗位设置原则

第一条 教师岗位指从事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且有相应能力水平要求的专业技术岗位。

第二条 教学科研与学科专业相结合的原则。教师岗位的设置根据教学、科研工作和学科专业建设的需要,保障其正常运行和发展。

第三条 重点支持和统筹兼顾的原则。通过科学设岗,积极支持重点学科建设,努力促进特色学科建设型切实保证优势学科持续发展。既要兼顾重点学科和一般学科的建设需要,又要兼顾基础学科和新兴学科的建设需要。既要兼顾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需要,又要兼顾基础公共教学和专业教学的需要。

第四条 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原则。设岗方案确定后,各单位的岗位数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不随人员的流动而变化。确因学 1 科发展或任务变化需要增减岗位时,可适当调整。

第五条 合理用人与结构优化的原则。通过岗位聘用,充分发挥岗位

第六条 第七条第八条 第九条

第十条 设置的调节和导向功能,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建立教师优胜劣汰、合理流动的竞争机制和灵活多样的用人机制。促进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科结构和教师队伍结构的整体优化

第二章 岗位分级分类与比例结构

各教学单位可根据教师在教学、科研等方面承担的主要职责,在副教授及其以下教师岗位中设置教学为主型岗位、教学科研型岗位和科研为主型岗位,并可依据基本岗位职责,制定不同的岗位职责。

我校教师岗位分为高级教师岗位、中级教师岗位、初级教师岗位三个层级共十一级岗位,即二级至十二级,最高等级为正教授二级。在上级核定的学校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限额内,学校适当提高高级教师岗位的结构比例。

高等学校教师一级岗位属国家专设岗位,其人员的确定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教师二级岗位属云南省专设岗位,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统一管理和使用,其岗位的设置和人员的确定按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有关规定执行。

校属各院(部)的各级教师岗位设置与比例结构原则上按照学校编制与岗位设置管理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 聘用的组织与实施

正高级教师岗位的聘用,由院(部)岗位聘用工作小组受理申请,对申请人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向学校专业技术岗位聘用委员会推荐;学校专业技术岗位聘用委员会按照 学校岗位设置与聘用办法组织审议,报学校岗位设置与聘用领导小组确定聘用人员名单。

第十一条 副高级及以下教师岗位的聘用,由院(部)岗位聘用工作第十二条

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 小组组织实施。各院(部)岗位聘用工作小组根据学校有关文件要求,制定院(部)教师岗位聘用实施方案,报学校岗位设置与聘用领导小组批准后根据学校下达的岗位结构比例(或职数定额)确定拟聘人员名单,报学校专业技术岗位聘用委员会审核确定聘用人员名单。学校根据各单位的教职工编制数、现有人员情况、学科层次和博士点建设等综合因素,对五级至十二级教师岗位分配到各单位(见附表一)。

学校岗位聘用申诉受理委员会,负责受理教师岗位聘用过程中的相关申诉。

第四章 职责和待遇

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确定学校教学科研任务等工作量。按照全校的岗位总量进行细化,制定学校教师岗位职责(见附表二),各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在学校教师岗位职责的基础上对本单位工作职责、目标任务予以细化,制定本单位教师岗位职责。

以按劳分配,兼顾公平,体现激励为原则,各级岗位受聘人员,其受聘期间的工资及其他福利待遇按国家及学校的有关规定执行。

对聘用人员实行定期考核、动态管理。考核分为考核和聘期考核,教师岗位聘期原则上为4年。考核办法及内容按《云南财经大学教职工考核暂行办法》和聘用合同有

第十六条 第十七条 第十八条

第十九条 第二十条 关约定执行。对本层级受聘高级岗位的人员,如聘期考核结果未达到称职者,则受聘者下一个聘期在同层级内降级聘任;受聘四级、七级、十级、十二级岗位人员,如聘期考核结果未达到称职者,则受聘者下一个聘期工资按其受聘岗位工资标准的70%发放。

第五章 教师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

教师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按照现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的有关规定执行。

受聘教师岗位的人员,应具备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学风、学术道德和合作精神,具备履行岗位职责所需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具有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和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

第六章 教师正高级岗位聘用条件

教授三级岗位是学校的重要岗位资源,应体现其在学校学科队伍建设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教授三级岗位的设置,是岗位设置的重要环节,要体现“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学术影响和良好的学术声誉”等要求。教授三级岗位的设置,应从学校教授队伍的现状出发,综合考虑教授的学术资历与学术贡献、学术地位等因素,起到激劢作用。

教授三级岗位的聘用条件:

1、在教授四级岗位任职满6年(首次进行教师岗位聘用时在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任职满8年),近6年或近两个聘期教授岗位聘期考核称职及以上者。

2、满足以下若干基本条件:履行学科建设与管理职责,在学科建设中发挥较大作用,工作成绩优异;在本学科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取得公认的学术成就,具有良好的学术声誉,在国内外同行中有较大的影响力;能组织、引领团队建设。

3、符合上述条件且下列条件之一者,视贡献大小、岗位重要程度,优先聘用教授三级岗位;工作业绩特别突出者,可适当减少教授四级岗位任职年限(首次进行教师岗位聘用时适当减少教师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任职年限):

重要教学、科研奖项:

(1)、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及以上),个人排名第1名;

(2)、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及以上),个人排名第1名;

(3)、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及以上),个人排名第1名;(4)、省级科研成果一等奖(及以上),个人排名第1名;(5)、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及以上),个人排名第1名;(6)、国家基础研究重大计划项目负责人;(7)、国家重大专项项目负责人;(8)、国家支撑计划项目负责人;(9)、省级重大项目负责人;

(10)、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负责人;(11)、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指导教师;(12)、国家精品课程主持人;

(13)、教育部教学改革重大项目负责人; 重要人才计划:(14)、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资奖劢计划(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获得者;

(15)、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16)、云南省中青年学术与技术带头人。重要学术任职:

(16)、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17)国家工程(实验)中心负责人;(18)、国家野外观察站负责人;

(19)、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负责人;(20)、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负责人;(21)、教育部创新团队负责人;

(22)、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负责人(23)、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24)、省级重点学科负责人; 重要学术兼职:

(25)、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6)、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副组长;

第二十一条 在教授四级岗位任职满15年(首次进行教师岗位聘用时在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任职满12年),近6年或近两个聘期教授岗位聘期考核业绩比较突出者,可直接聘用教授三级岗位。

第二十二条 首次进行教师岗位聘用时,先按上述条件遴选,再按以下项目制定聘任打分标准(见附表三),根据申报人员履现职以来所持有的项目逐项打分累加排序,在公布的岗位限额内由高分到低分确定聘用人选:

1、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前三名、一等奖排名 前四名、特等奖排名前五名者。

2、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三大奖)、教育部人文社科奖三等奖排名前三名、二等奖排名前四名、一等奖排名前五名者。

3、获得云南省科学技术奖(三大奖)三等奖排名前一名、二等奖排名前二名、一等奖排名前三名者。

4、获得云南省社科三等奖排名前一名、二等奖排名前一名、一等奖排名前二名者。

5、主持完成或主持国家级课题者。

6、主持完成或主持省部级课题者。

7、主持完成或主持横向课题30万元者。

8、在权威期刊或A类期刊发表论文者。

9、有SCI、CSSCI检索或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文章者。

第二十三条 教授四级岗位聘用条件:符合教师正高级岗位聘任的基本条件。

第七章 教师副高级岗位聘用条件

第二十四条 副教授五级岗位聘用条件:能系统掌握和熟练运用本岗位必需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能够领衔解决本岗位复杂的业务工作,在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工作期间成绩显著。承担比较重要的教学科研任务,主持或独立承担研究开发工作,发表较高水平的专业论文或著作。

1、在副教授六级岗位任职满6年(首次进行教师岗位聘用时在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任职满12年),近6年或近两个聘期副教授岗位聘期考核业绩特别突出者,可申请副 教授五级岗位。

2、为教学、科研、学科与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做出突出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七条 贡献的副教授,经院(部)岗位聘用工作小组审核、认定,可优先聘用副教授五级岗位,并可适当减少副教授六级岗位任职年限(首次进行教师岗位聘用时适当减少副高级岗位任职年限)。

副教授六级岗位聘用条件:能系统掌握和熟练、运用本岗位必需的专业理论和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有较丰富的工作经验,能够完成较复杂的教学科研工作,工作成绩比较显著,发表较高水平的专业论文或著作。

1、副教授七级岗位任职满6年(首次进行教师岗位聘用时在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任职满6年),近6年或近两个聘期副教授岗位聘期考核业绩比较突出者,可申请副教授六级岗位。

2、为教学、科研、学科与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做出突出贡献的副教授,可优先聘用副教授六级岗位,并可适当减少副教授七级岗位的任职年限(首次进行教师岗位聘用时适当减少副高级岗位任职年限)。

副教授七级岗位聘用条件:符合教师副高级岗位聘任的基本条件。

第八章 教师中级岗位聘用条件

讲师八级岗位聘用条件:能够系统掌握和熟练、运用本岗位必需的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在中级专业技术岗位期间取得较突出的工作成绩,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独立完成本岗位较为复杂的工作

任务。在讲师九级岗位任职满5年(首次进行教师岗位聘用时在中级专业技术岗位任职满10年)可申请讲师八级岗位。教学科研任务饱满,教学效果良好,近6年或近两个聘期讲师岗位聘期考核业绩比较突出。

第二十八条 讲师九级岗位聘用条件:能够熟练运用本岗位必需的专第二十九条

第三十条 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二条 第三十三条 业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能独立完成本岗位较为复杂的工作任务。在讲师十级岗位任职满3年(首次进行教师岗位聘用时在中级专业技术岗位任职满3年),可申请讲师九级岗位。讲师十级岗位聘用条件:符合教师中级岗位聘任的基本条件。

第九章 教师初级岗位聘用条件

助教十一级岗位聘用条件:能胜任相应工作,掌握本岗位必需的专业知识,能够独立完成本岗位业务工作。在助教十二级岗位任职满3年(首次进行教师岗位聘用时在教师初级岗位任职满3年),可申请助教十一级岗位。

助教十二级岗位聘用条件:符合教师初级岗位聘任的基本条件。

第十章 新进校教师的岗位聘用

新进校教师包括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录用应届毕业生、其他录用人员。

高层次人才的教师岗位聘用:

1、学校将全面考察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进校前在国内外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的经历、学术成就、学术影响

第三十四条 第三十五条 与学术资历等因素,经校内外同行专家评审,确定其聘用的岗位等级。

2、学校为学科与队伍建设特别需要的高层次人才设立特设岗位。特设岗位不受学校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学校特设岗位的设置须经教育厅审核、报人事厅核准后确定。特设岗位在完成工作任务后,根据规定的程序予以核销。

录用应届统招毕业生的教师岗位聘用:

1、获得博士学位的应届统招毕业生,自报到手续办理完毕之日起实行半年的试用期,执行试用期工资;试用期满,经考察能胜任和履行讲师职责的,可聘任讲师九级岗位。

2、获得硕士学位的应届统招毕业生,自报到手续办理完毕之日起实行半年的试用期,执行试用期工资;试用期满,经考察能胜任和履行助教十一级岗位职责的,可聘助教十一级岗位。

其他录用人员的教师岗位聘用。其他录用人员含外单位调入人员、录用博士后出站人员以及回国录用人员等。

1、其他录用人员按所具备的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基本条件、学术水平和能力聘用到相应层级的基本岗位:即教授四级岗位、副教授七级岗位、讲师十级岗位、助教十二级岗位。对在原工作单位已聘中级职务且具有博士学位的新录用人员或在原工作单位己聘初级职务具有硕士学位的新录用人员,可按试用期满的应届统招毕业生直接聘用相应教师岗位。

2、对少数有较大专业技术成就和贡献的录用人员,学校 第三十六条 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 第四十一条

在全面考察其进校前在国内外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的经历,综合考查其学术成就、学术影响、学术资历等因素,经校内外同行专家评审,可聘用较高等级的教师岗位。

3、博士后出站人员可聘讲师九级岗位,其在博士后流动站的工作时间计入讲师九级岗位的任职时间。

第十一章 其他

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2006 年教育部令第24号),一线专职辅导员纳入教师岗位系列,并可根据辅导员的条件,确定相应的职员职级。

若聘期内晋升了专业技术职务,且被聘用,则聘用到已晋升的专业技术职务最低等级,即晋升为教授的直接进入四级岗位、晋升为副教授的直接进入七级岗位、晋升为讲师的直接进入十级岗位。聘期内专业技术职务降低的,视具体情况,确定相应岗位。

学校严格规范管理,在核定的教师岗位数量、岗位等级内进行聘用。对超过岗位结构比例的单位,学校将在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及岗位聘用中予以限制。

对确有真才实学、成绩显著、贡献突出、岗位急需且符合破格条件的教师,可按照职称评聘政策经相关破格评审机构评审通过获得任职资格后聘用。

对担任院(部)和相关职能部门领导职务者,在聘用专业技术岗位时学校适当考虑其贡献大小、岗位重要程度、兼任行政管理工作的复杂性等因素。

本实施细则从2009年12月1日起执行,学校人事处负

责解释。

附表一:云南财经大学教师五级至十二级教师岗位分配表 附表二:云南财经大学教师岗位职责表

附表三:云南财经大学竞聘教授三级岗位科研成果评分标准表

篇2:教师岗位设置与聘用

徐州师范大学教师岗位设置与聘用实施细则

为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流动有序的教师队伍,根据《徐州师范大学岗位设置与聘用暂行办法》,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岗位设置

(一)设置原则

1.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相结合。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根据学科的水平、层次并结合各单位承担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任务确定教师岗位设置标准、方案和岗位职责,使各类岗位职责、任务及目标密切相关,保证学科建设的需要和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

2.个人发展与团队建设相结合。提倡和鼓励教师把个人目标和团队建设目标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既激励个人奋发进取,又激励学术团队提升整体学术水平的体制和机制。

3.工作业绩与资历贡献相结合。强化业绩导向,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激励机制,同时兼顾资历和历史贡献,鼓励以老带新,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4.重点支持和统筹兼顾相结合。在保证重点学科建设、重要教学科研任务需要的同时,对学校的基础学科,急需发展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进行重点扶持,同时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二)岗位总量与等级比例

根据主管部门批准的教师岗位总量,结合学校实际需要,综合确定全校教师岗位总数。

教师岗位根据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及其发展需要,结合师资队伍现状进行设置。1.在教授岗位中,二级、三级、四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总体控制目标为1:3:6。

2.在副教授岗位中,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总体控制目标为2:4:4。

3.讲师岗位中,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3:4:3。

4.助教岗位中,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5:5。各学院(单位)根据学校核定的教师岗位数和结构比例,结合学科发展规划,明确八级及以下岗位的岗位职责、聘用条件、聘用程序、考核内容等,报学校审批后执行。

二、岗位职责

教师岗位职责是指教师在某一级别岗位上应承担的专业工作任务、责任和义务,它是考核受聘人员的依据。不能履行相应教师岗位职责者不能被聘用到相应教师岗位。

(一)基本岗位职责

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遵纪守法,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恪守职业道德,维护学校荣誉,勇于创新,能够承担并完成受聘岗位工作。

(二)具体岗位职责 1.二级岗位

⑴讲授本学科专业核心课程,指导硕士研究生,指导青年教师,根据需要指导访问学者或留学生。

⑵正确把握本学科发展方向,提出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创造性的研究构想,带领本学科在其前沿领域赶超或保持国内外先进水平。

⑶组织本学科力量积极争取并主持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带领团队在本领域开展原创性、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和关键领域攻关。

⑷承担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等方面的组织管理工作及其他社会服务活动。

⑸负责本学科学术团队建设,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科发展需要,组建并带领一支学术团队开展教学科研工作。

2.三级岗位

⑴讲授本学科专业核心课程,指导硕士研究生,指导青年教师,根据需要指导访问学者或留学生。

⑵正确把握学术或专业发展方向,提出具有前瞻性、创造性的研究构想。

⑶积极争取并主持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在本领域开展原创性、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和关键领域攻关;以我校为第一署名单位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或出版论著。

⑷承担或参与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及其他社会服务活动。

⑸积极带领或参与学术团队开展教学、科研工作。3.四级岗位

⑴讲授本学科专业核心课程,指导硕士研究生,根据需要指导访问学者或留学生。

⑵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科学与技术前沿,积极争取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

⑶在本领域开展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和关键领域攻关,以我校为第一署名单位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或出版论著。

⑷承担或参与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及其他社会服务活动。

⑸积极开展团队建设。4.五级岗位

⑴讲授本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或专业程,指导本科生,根据需要指导硕士研究生。

⑵开展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积极争取省部级科研项目。

⑶积极参与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把握学科发展方向,能在本领域开展原创性及重大理论问题研究。

⑷以我校为第一署名单位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或出版论著。

⑸承担或参与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及其他社会服务活动,积极参与团队建设。

5.六级岗位

⑴讲授本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或专业程,指导本科生,根据需要指导硕士研究生。

⑵开展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积极争取主持或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

⑶积极参与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把握学科发展方向,能在本学科领域开展原创性及重大理论问题研究,⑷以我校为第一署名单位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论著。

⑸承担或参与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及其他社会服务活动。

6.七级岗位

⑴讲授本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或专业程,指导本科生。⑵开展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积极争取主持或参与厅局级科研项目。

⑶积极参与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把握学科发展方向,能在本学科领域开展原创性研究。

⑷以我校为第一署名单位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论著。

⑸承担或参与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及其他社会服务活动。

八级及以下岗位的岗位职责由各学院(单位)根据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实际需要及岗位工作性质、特点制定。岗位职责中应明确聘用期内需完成的学术成果的质量和数量要求及其他工作任务,报学校审批通过后执行。

三、聘用条件

(一)二级岗位

二级岗位主要用于培养、引进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原则上设在教学科研岗位,符合下列基本任职条件之一的,可申报正高二级岗位。

1.国家、省级优秀人才类 ⑴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⑵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 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⑸国家级高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

⑹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层次人选(中青年首席科学家); 2. 国家、省级重要奖励类

⑴国家级科技三大奖获二等以上奖励的主要完成人,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主要完成人;

⑵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二等以上奖励的主要完成人,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的主要完成人,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的主要完成人;

⑶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得者的主要完成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的主要完成人;

⑷国家文化艺术领域最高成就奖获得者的主要完成人; 3.国家重大项目主持人、学科(基地)、团队负责人类 ⑴“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⑵“863计划”重点(重大)项目主持人; 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首席专家; 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主持人; ⑸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主持人; ⑹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负责人; ⑺国家级教学团队带头人; ⑻国家级创新团队带头人。4.科研项目、成果类

受聘教授岗位以来,主持过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或相当及以上级别项目,或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或青年项目,其中,近三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或省部级重大项目或相当及以上级别项目1项。受聘教授岗位以来,教学、科研成果满足下列条件中的至少一条:

⑴在本学科SCI的2区以上期刊或《中国社会科学》发表论文2篇以上(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下同),或在本学科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发表论文8篇以上,同时有5篇以上被SCI(SCIE)、EI、CSSCI等检索收录。

⑵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三等奖及以上(前3名);或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国家教学成果奖;或获得中国高校人文社科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等省部级科研成果一等奖的前两名或二等奖的主持人。

⑶累计获得横向科研项目经费1000万以上(按到学校帐户计算,下同)。

5.其他类

⑴在本学科领域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在国内外同行中有较大学术影响并取得公认的学术成就的海外引进人才。

⑵在学科建设中起带头作用,为学科建设做出重大贡献或特别突 6 出业绩的学科带头人。

⑶在Nature、Science上发表论文的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二)三级岗位

1.受聘教授岗位9年以上,受聘教授岗位期间,年终考核均在称职以上,完成学校和所在学院安排的教学、科研任务,教学工作量饱满,教学效果良好,取得较为突出的科研业绩,在课程、专业、学科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可以推荐教授三级岗位。

2.受聘教授岗位7年以上,受聘教授岗位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一条;或受聘教授岗位4年以上,受聘教授岗位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二条,可以推荐教授三级岗位。推荐名额超过学校控制指标的,从申报者中好中选优。

⑴作为主要参加人(总前三名且校内第一名)参加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或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作为项目第一负责人获得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或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资助。⑵在本学科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发表论文6篇以上,其中至少3篇被SCI(SCIE)、EI、CSSCI等检索收录。

⑶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三等及以上奖的主持人或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及以上奖的主持人。

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省级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省级以上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⑸国家级特色专业负责人、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省品牌特色专业负责人、省级教学团队负责人、省级科研创新团队负责人、省级文科基地负责人、省级重点实验室负责人、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入选者、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人选(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江苏省“青 7 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或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入选者。

3.学校急需的优秀人才、特殊人才或为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的教师可以根据需要由校长提名,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委员会讨论通过后,聘任教授三级岗位。

(三)四级岗位

受聘教授岗位期间,年终考核称职以上,教学工作量饱满,教学效果好,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积极撰写高水平学术论文、论著,为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做出贡献。

(四)五级岗位

1.受聘副教授岗位11年以上,受聘副教授岗位期间,年终考核称职以上,完成学校和所在学院安排的教学、科研任务,教学工作量饱满,教学效果良好,有一定的科研业绩,在课程、专业、学科建设中做出较为突出的贡献,可以推荐副教授五级岗位。

2.受聘副教授8年以上,且受副聘期间具备以下条件之一,可以推荐副教授五级岗位。超过学校控制指标时,从申报者中好中选优。

⑴主持省厅级或参与省部级及以上级别科研项目; ⑵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

⑶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江苏省“青蓝工程”或“六大人才高峰”;

⑷获得省厅级三等以上的教学成果奖或科技进步奖; ⑸省级优秀硕士(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论文的指导教师; ⑹省厅级其他奖励和表彰。

(五)六级岗位

1.受聘副教授5年以上,受聘副教授岗位期间,年终考核称职以上,完成学校和所在学院安排的教学、科研任务,教学工作量饱满,教学效果良好,有一定的科研业绩,在课程、专业、学科建设中做出 8 一定的贡献,可以推荐副教授六级岗位;

2.受聘副教授2年以上,受聘副教授岗位以来,具备以下条件之一,可以推荐副教授六级岗位。超过学校控制指标时,从申报者中好中选优。

⑴主持过2项厅省或1项省部级及以上级别的项目;

⑵在本学科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篇以上,其中至少2篇被SCI(SCIE)、EI、CSSCI等检索收录;

⑶获得省部级三等以上的教学成果奖或科技进步奖;

⑷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或江苏省“青蓝工程”。

(六)七级岗位

受聘副教授岗位期间,年终考核称职以上,完成教学工作量,参与科研项目,在本学科领域发表过核心刊物论文。

(七)其他岗位

八级至十二级岗位由学院根据学校规定的岗位数和岗位等级比例自行制定聘任条件,报经校岗位设置与聘用工作小组通过后实行。

四、聘任程序

(一)公布岗位、岗位职责及其聘任条件;

(二)应聘者提交申请;

(三)对应聘者进行资格审查;

(四)学院(单位)聘任组织提出八级以下岗位拟聘人选并予以公示;

(五)学校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委员会审定七级以上岗位的聘任人选,审核学院(单位)上报的八级以下岗位的拟聘人员名单;

(六)公示拟聘人选;

(七)公布聘任名单,签订聘任合同。

五、聘任期限

(一)教师岗位聘任期限为三年。聘任周期结束后,须重新参加 9 教师岗位聘任;聘期内工作岗位类别变化和新入校人员按相应职务的基础级别岗位当月聘任,引进人才按学校确定的岗位直接聘任,聘期到学校规定聘任周期结束为止。

(二)聘任初级岗位人员不超过两个聘期;聘任中级岗位人员不超过三个聘期。

(三)聘用期未满,达到国家规定退休年龄的受聘人员,按有关规定办理退休手续。

六、聘任与考核

(一)教师职务晋升聘任每年进行一次,且只能晋升至高一级教师职务中的基础级岗位(四级、七级、十级、十二级)。

(二)校党政机关“双肩挑”岗位兼任处级领导职务人员聘任教师岗位的,不占所在学院(单位)教师岗位,由个人向学院(单位)提出应聘申请,学院(单位)向学校提出推荐意见。

(三)由非教师岗位转聘教师岗位的,先转入相应教师职务的基础级别岗位,且必须符合教师上岗的有关规定。

(四)给学校的声誉造成重大不良影响,或者使学校蒙受重大经济损失的教师,视其情节,低聘或解聘其现有教师岗位,且2—4年内不得参加高一级教师岗位的聘任。

(五)出现教学事故,被校教务部门通报处理的,或教学综合考评结果为差的教师,低聘或解聘其现有教师岗位或2—4年内不得参加高一级教师岗位聘任。

(六)在聘任过程中弄虚作假、或违背聘任程序的,一经查实即为无效聘任,并追究相应责任。

(七)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估体系,考核应以教师岗位职责为基础,重实绩、重贡献、重学术道德、重团队精神,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考核合格予以续聘,考核不合格不再聘任原岗位。

(八)学院聘任在教师岗位同时兼任处级领导职务的人员,执行 10 专业技术工资序列,对其岗位应完成的学科建设、专业建设、队伍建设等基本职责和作量化要求的成果进行考核,对基本教学科研工作量减半考核,其管理工作按目标任务进行考核。

(九)专职辅导员按学校有关学生辅导员考核办法进行考核。

七、聘任组织

(一)成立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委员会,其主要职责为: 1.负责全校教师及其他专业技术岗位的聘任工作; 2.评定二至七级岗位拟聘人选;

3.审核学院(单位)教师八级以下岗位拟聘人员。

(二)各学院(单位)成立以党委(总支)书记、院长或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教师岗位设置与聘用组织,负责本单位教师岗位的设置与聘用工作。

八、其他

(一)根据教育部规定,专职辅导员(包括学生政治辅导员、学院团委书记、学院党委副书记)纳入教师岗位序列,并可根据条件确定相应的职员职级。其岗位职责、推荐条件、考核内容等由校党委学生工作部参照本细则内容单独制定。

(二)新入校教师的聘用

1.新入校教师按所具备的专业技术职务、学术水平和能力聘用到相应教师岗位。

2.博士后工作期满出站,未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可聘用到教师八级岗位。

3.新参加工作具有博士学位的毕业生,执行专业技术职务九级岗位工资。

4.新参加工作具有硕士学位的毕业生,执行专业技术职务十二级岗位工资。

5.新参加工作的大学本科及以下毕业生,实行一年见习期,并执 11 行见习期工资,见习期满后,按所聘岗位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

附件2:

徐州师范大学其他专业技术岗位设置与聘用实施细则

为进一步调动教师外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保障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徐州师范大学岗位设置与聘用暂行办法》,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岗位设置

(一)设置范围

其他专业技术岗位指从事教师工作以外的其他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主要包括工程实验、图书档案、编辑出版、会计审计、医疗卫生、幼儿园教师等专业技术岗位。

1.重点实验室、重点研究基地、学院实验室、研究所、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信息网络中心、金工实训中心、后勤管理处、基建处等单位设置工程实验岗位。

2.图书馆、档案馆(含人事处人事档案)、博物馆等单位设置图书档案岗位。

3.学报编辑部、高教研究所、宣传部校报编辑部等单位设置编辑出版岗位。

4.计划财务处、审计处等单位设置会计审计岗位。5.校医院设置医疗卫生岗位。6.幼儿园设置幼儿教师岗位。

(二)设置原则

1.提高质量、服务教学。以岗位设置与聘用为基础,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提供服务保障。

2.总量控制、分类管理。学校在上级部门核准的其他专业技术岗 位总量、结构比例范围内,制定其他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实施细则。学校根据其他专业技术工作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对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3.按需设岗、优化结构。根据学校整体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科学合理设置其他专业技术岗位,优化队伍结构,促进其他专业技术队伍全面协调发展。

4.保证重点,兼顾一般。岗位设置要统筹兼顾、重点倾斜,要有利于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有利于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

(三)设置方法

根据其他专业技术岗位的分布特点,按工程实验、图书档案、编辑出版、会计审计、医疗卫生和幼儿园教师等类别进行岗位设置,其中七级及以上岗位由学校依据教育厅的有关规定进行总体调控,八级及以下岗位由学校核定到单位,由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具体设置。

岗位数由学校在上级批准的控制数内,根据发展需要和实际情况逐年核定。

(四)岗位等级与结构比例

其他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正高级岗位、副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和初级岗位,其中图书档案、编辑出版类可设置正高级岗位。

正高级岗位设三、四级,副高级岗位设五、六、七级,中级岗位设八、九、十级,初级岗位设十一、十二级。正高级岗位中三级和四级岗位的控制比例为1:4 ;副高级岗位中五级、六级、七级岗位的控制比例为1.5:3.5:5 ;中级岗位中八级、九级、十级岗位的控制比例为3:4:3;初级岗位中十一级、十二级岗位的控制比例为5:5。

首次聘用时核定的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和初级岗位的比例以现有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职务结构比例为依据,现有高级职务已超过控制比例的岗位类别,以实际比例为准。

二、岗位职责

(一)基本职责 1.正高级岗位

⑴掌握国内外的本专业发展动态,对专业发展进行规划、设计,并组织实施,取得标志性成果;

⑵主持工作研究和学术交流,解决关键性技术问题,在本学科(行业)权威性刊物上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或出版著作;

⑶对本单位的改革与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⑷指导副高和中级技术人员,完成岗位工作量。2.副高级岗位

⑴了解国内外本专业发展动态,参与专业规划并协助实施,取得建设性成果;

⑵作为技术骨干积极开展工作研究和学术交流,解决工作中的技术难题,在本学科(行业)核心性刊物上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或编写技术指导书;

⑶指导和培养中级以下技术人员,完成岗位工作量。3.中级岗位

⑴积极参与专业规划的实施,取得较好的成果;

⑵积极开展工作研究,解决工作中的技术问题,在本学科(行业)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或参与编写技术指导书;

⑶指导初级技术人员,完成岗位工作量。4.初级岗位

⑴积极开展工作研究,处理工作中的技术问题; ⑵完成岗位工作量。

(二)具体岗位职责由各用人单位根据岗位性质和承担的任务制定,报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委员会备案。没有明确职责的,不能参加岗位分级,只能聘用到相应专业技术岗位的最低等级。

三、聘用条件

(一)基本条件 1.三级岗位

在正高级岗位上任职10年以上,在相关的专业领域取得突出的学术成果,为学校改革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承担重要的岗位职责,并发挥重要作用,可以推荐三级岗位。推荐名额超过学校控制指标的,从申报者中好中选优。

2.四级岗位

在正高级岗位上任职,并较好地完成了本岗位工作任务。3.五级岗位

在副高级岗位上任职12年以上,在相关的专业领域取得较高的研究成果,为学校改革和发展做出较大贡献,承担重要的岗位职责,并发挥重要作用,可以推荐五级岗位。推荐名额超过学校控制指标的,从申报者中好中选优。

4.六级岗位

在副高级岗位上任职7年以上,在相关的专业领域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出色完成本职岗位工作,可以推荐六级岗位。推荐名额超过学校控制指标的,从申报者中好中选优。

5.七级岗位

在副高级岗位上任职,并较好地完成了本岗位工作任务。6.八级岗位

在中级岗位上任职12年以上,专业技术工作任务饱满,服务质量好,业绩比较突出。

7.九级岗位

在中级岗位上任职6年以上,能较好地完成相应的专业技术工作任务。

8.十级岗位

在中级岗位上任职,并较好地完成了本岗位工作任务。

9.十一级岗位

在初级岗位上任职3年以上,或具有硕士学位在初级岗位上任职,较好地完成了本岗位工作任务。

10.十二级岗位

在初级岗位上任职,较好地完成了本岗位工作任务。

(二)业务条件

业务条件包括工作能力、工作业绩、学术水平,由聘任组织根据工作特性制订具体细则,报学校专业技术聘任委员会通过后执行。

四、聘任程序

(一)公布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岗位职责及其聘任条件;

(二)应聘者提交申请;

(三)用人单位进行基本条件审查;

(四)各单位提出八级以下拟聘人选,并推荐七级以上拟聘人选;

(五)学校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委员会确定七级以上拟聘人选,审核八级以下拟聘人选;

(六)公示拟聘人选;

(七)公布聘任名单,签订聘任合同。

五、聘期与考核

(一)其他专业技术岗位的聘聘任期限为3年。其他专业技术职务晋级聘任或新进人员聘任的聘期从聘任之日起至聘任周期结束之日止。聘任周期结束后须重新参加聘任。

(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聘任每年进行一次,且只能晋升至高一级其他专业技术职务中的基础级岗位(四级、七级、十级、十二级)。

(三)出现重大工作失误,或给学校的声誉造成重大不良影响,或使学校蒙受重大经济损失的人员,视其情节,低聘或解聘其现有岗位,且3—6年内不得参加高一级岗位的聘任。

(四)在聘任过程中弄虚作假或违背聘任程序的,一经查实即为无效聘任,并追究相应的责任。

(五)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估体系,考核应以其他专业技术岗位职责为基础,重实绩、重贡献、重服务,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考核合格予以续聘,考核不合格不再聘任原岗位。

(六)在其他专业技术岗位上兼任处级领导职务的人员,其所在岗位量化要求的学术成果参照同级岗位“双肩挑”人员考核;管理工作按照目标任务进行考核。

学校严格控制各单位人员其他专业技术职务比例及岗位聘任比例,对超过岗位结构比例的,学校将在专业技术评聘及岗位聘用时予以控制。

六、聘任组织

(一)学校成立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委员会,负责七级及以上其他专业技术岗位的聘任,审核用人单位八级及以下岗位的拟聘人选。

(二)各单位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聘任组织,推荐七级及以上应聘人选,提出八级及以下岗位的拟聘人选。

附件3:

徐州师范大学管理岗位设置与聘用实施细则

为建立健全我校党政管理岗位设置和聘用制度,实现干部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精干高效的职业化、专业化管理干部队伍,根据《徐州师范大学岗位设置与聘用暂行办法》,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岗位设置

(一)设置范围 1.学校党政机关; 2.学院、直属业务单位;

3.后勤集团、资产经营公司、汉园宾馆;

4.在管理岗位设置具有专业技术水平条件要求的“双肩挑”岗位。“双肩挑”以五级以上岗位为主,同时,在教务处、科技处(社科处)、研究生处、学科办、人事处、国际合作交流处的六级岗位根据需要设置“双肩挑”岗位。

(二)设置原则

1.科学合理,按需设岗。从服务学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的需要出发,对管理岗位统筹规划与科学设置。

2.总量控制,保证重点。在保证学校管理工作正常、有序进行的前提下,严格控制学校管理岗位总量。

3.优化结构,精干高效。对管理岗位进行合理资源配置,培养一支精干高效、高素质、高水平、专业化的管理队伍,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

4.动态调整,逐步到位。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和“制度入轨、平稳过渡”的精神,整体规划,合理调整,逐步到位。

(三)岗位等级

1.管理岗位设置八个岗位等级,即三至十级职员岗位。厅级正职(含正厅级调研员和享受正厅级待遇)、厅级副职(含副厅级调研员和享受副厅级待遇)、处级正职(含正处级调研员和享受正处级待遇)、处级副职(含副处级调研员和享受副处级待遇)、科级正职(含主任科员)、科级副职(含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分别对应三到十级岗位。

2.管理岗位分为高级职员岗位、中级职员岗位和初级职员岗位。高级职员岗位分为4个等级,分别对应三至六级职员岗位;中级职员岗位分为2个等级,分别对应七级、八级职员岗位;初级职员岗位分为2个等级,分别对应九级、十级职员岗位。

3.管理岗位总数控制在事业编制数的18%以内。高级职员岗位数不超过管理岗位总数的35%,其中四级以上岗位数按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领导职数确定,五级、六级岗位的比例按1:2设置。中级职员岗位数量占管理岗位总量的比例控制在50%左右。初级职员岗位数量占管理岗位总量的比例为15%左右。

首次聘任,以现有管理岗位数以及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进行岗位设置。

二、岗位聘任

(一)聘任范围

我校事业编制具有干部身份人员和现聘任在管理岗位的工人身份人员可以应聘管理岗位。

(二)聘任办法

1.已聘任处级、科级领导职务人员直接对应相应的职员岗位,集中进行职员职级聘任。

2.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四级及以上岗位由学校研究报教育厅审核;五级及以下岗位由学校聘任。

3.专职辅导员(包括学生政治辅导员、学院团委书记、学院党委副书记)可确定相应的职员职级。

(三)岗位职责 1.基本职责

(1)四级及以上岗位:主持或者分管学校某些方面的管理工作,或者独立承担某些方面的专门性管理工作;负责制定分管工作的发展规划与主要工作措施,拟定相关的重要文件,领导分管单位中层干部的工作。

(2)

五、六级岗位:主持或者分管部门、学院、直属业务单位等二级单位的管理工作,或者独立承担某一方面的专门性管理工作;负责拟定或独立起草本职管理工作中重要的公文或者文稿;指导七级以下岗位人员的工作。

(3)

七、八级岗位:主持科、室的管理工作,或者负责某一方面的专门性管理工作;独立起草本职管理工作中比较重要的公文或者文稿;指导九级以下岗位人员的工作。

(4)

九、十级岗位:承办具体的行政事务性工作,起草本职管理工作中一般性公文或者文稿。

2.具体岗位职责由学校和单位根据岗位性质和目标任务确定。

(四)推荐条件

管理岗位的基本要求: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熟悉高等教育法规和政策,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热爱本职工作,责任意识强,办事公正,作风正派,身心健康。

1.基本条件

聘任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其中聘任六级及以上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1)三级职员岗位 担任正厅级职务。

21(2)四级职员岗位 担任副厅级职务。(3)五级职员岗位 担任正处级职务。(4)六级职员岗位 担任副处级职务。(5)七级职员岗位 担任正科级职务;(6)八级职员岗位 担任副科级职务;(7)九级职员岗位 ①研究生毕业;

②大学本科生毕业在管理岗位上工作满1年以上;

③大学专科毕业生在管理岗位上工作3年以上(已执行九级职员岗位工资的人员可不受此条件限制);

(8)十级职员岗位 ①大学本科毕业生;

②大学专科毕业暂不具备九级职员岗位条件的人员(已执行十级职员岗位工资的人员可不受此条件限制)

2.聘任“双肩挑”岗位的人员应具有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五)聘任程序

1.四级及以上岗位按照教育厅的规定执行。2.五级及以下岗位的聘任程序:

(1)公布聘任岗位、岗位职责、推荐条件;(2)应聘者提出申请;

(3)党委组织部对应聘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并组织必要的考察;(4)各级聘任组织和单位确定拟聘人选;

22(5)公示拟聘人选;

(6)公布聘任结果,签订聘任合同。

三、聘任组织

学校成立管理岗位聘任委员会,负责管理岗位实施细则的起草及管理岗位的聘任工作。

四、岗位考核

(一)管理岗位职员五级及以下职员聘期一般为三年。聘期届满须对管理岗位职员任职情况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可以续聘原岗位或竞聘高一级岗位。

四级及以上管理岗位职员的考核由上级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规定进行。

(二)出现失职、渎职或出现重大工作失误,或给学校的声誉造成重大不良影响,或使学校蒙受重大经济损失的人员,视其情节,低聘或解聘其现有岗位。在聘任过程中弄虚作假,一经查实即为无效聘任,并追究相应的责任。

(三)聘任“双肩挑”岗位人员、直属业务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兼任处级领导职务的人员,执行专业技术工资序列,任期内聘任专业技术四、七级岗位的以管理工作为主进行考核;聘任专业技术其他高级岗位的人员,对其岗位应完成的学科建设、专业建设、队伍建设等基本职责和学术成果进行考核。

(四)学院聘任在教师岗位同时兼任处级领导职务的人员,执行专业技术工资序列,对其岗位应完成的学科建设、专业建设、队伍建设等基本职责和学术成果进行考核,对基本教学科研工作量减半考核,其管理工作按目标任务进行考核。

附件4:

徐州师范大学工勤技能岗位设置与聘用实施细则

为建立健全我校工勤技能岗位设置和聘用制度,实现按需设岗、竞聘上岗、工作考核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建设一支技能强、素质好的工勤队伍,提高服务保障水平,根据《徐州师范大学岗位设置与聘用暂行办法》,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岗位设置

工勤技能岗位的设置与聘用坚持科学合理、优化结构、精干高效的原则,以增强运转效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提升服务水平为目标,实行严格控制、按需设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运行机制。

(一)岗位等级

工勤技能岗位包括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其中技术工岗位分为五个等级,即技术工一至五级岗位,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分别对应一至五级岗位。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

(二)设置方法

根据教育厅核准的工勤技能岗位总量和学校实际情况,综合确定全校工勤技能岗位总量,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核实各单位工勤技能岗位数。

技术工三级以上岗位按35%的比例设置,其中一级、二级岗位占5%。

岗位实行动态管理,首次聘任以现有工勤技能岗位数和等级核定,以后根据学校事业发展进行审核与调整。

工勤技能人员应做到职岗相符,学校将进一步规范技术工人的技术等级考评工作。

二、岗位聘任

(一)聘任范围

我校事业编制具有工人身份人员可以应聘工勤技能岗位。

(二)岗位职责

由各单位根据具体岗位任务和技能要求制定。

(三)任职条件

1.一级、二级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五年,并分别通过高级技师、技师技术等级考评。

2.三级、四级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五年,并分别通过高级工、中级工技术等级考评。

3.学徒(培训生)学习期满和新聘工勤技能人员见习、试用期满,并通过初级工技术等级考核,可确定为五级岗位。

具体条件由各单位根据岗位任务和技能要求制定。

(四)聘任程序

1.各单位公布岗位、岗位职责及其聘任条件; 2.个人申请,填写应聘申请表; 3.单位组织聘任,确定拟聘人选;

4.学校工勤技能岗位聘任委员会审核拟聘人选; 5.公示拟聘人选;

6.公布聘任结果,签订聘任合同。

三、聘任组织

(一)学校成立工勤技能岗位聘任委员会,负责工勤技能岗位实施细则的起草及管理岗位的聘任工作。

(二)后勤集团、图书馆等工人较多的单位成立以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岗位设置与聘用组织,负责本单位工勤技能岗位的设置与聘用工作。

四、岗位考核

工勤技能岗位的考核以岗位职责为依据,聘期考核结果作为解聘、续聘的依据。

五、其他

在首次聘任以后,因企业改制、自然减员等原因形成的空缺岗位应予以核销;因考工晋级需增设岗位的,由学校统一调控。

主题词:人事制度

设岗

聘用

办法

通知

徐州师范大学校长办公室

篇3:教师岗位设置与聘用

“双师”是一个衡量职业院校师资水平的概念。这个概念, 从最早提出到现今为止已有将近二十年, 在此期间的相关文件有二十多个, “双师”的内涵也发生了几次变化。

九十年代中期, “双师”把教师定位在既是理论知识的传播者, 又是实践技能的示范者这一双重角色。进入二十世纪, 有关“双师”的文件, 除了强调教师个体的双重角色之外, 还在群体意义上, 指出高职高专院校专兼教师, 特别是实践能力强的兼职教师的比例要增大。而到了2004年教育部出台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 (试行) 》 (以下简称《方案》) 中, 对“双师素质”教师的内涵, 在任职资格、企业一线工作经历、应用技术研究成果等几个方面, 做了明确的界定。之后在2010年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 (以下简称《纲要》) 中, 从制度层面, 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及管理问题, 指明了方向。在2011年, 作为落实《纲要》的重要举措, 教育部、财政部共同颁布了《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 通过教师培训项目、支持教师企业实践、开发教师培养标准等几个具体措施, 来逐渐实现《纲要》提出有关“双师”的目标。

二、高职院校在建设双师师资队伍时碰到的问题

在梳理了“双师”内涵演变后, 发现双师内涵界定已逐步清晰, 双师如何培养, 国家有关部门也出台了相关的落地政策。而高职院校在构建双师队伍时, 常常碰到两个问题。

1.教师个体能力短板。高职院校教师的流入, 一部分是应届毕业生, 一部分是同类型院校, 同行业间流动 (包含退休返聘教师) , 还有一部分是社会相关企业, 跨行业间的流动。在教师个人能力上, 因个人教育水平和工作经历的差异, 同行业间流动, 个人能力的短板大多出现在专业实践能力上, 而跨行业间流动, 个人能力的短板大多出现在师范理论和高职教育认识。如何根据个人能力短板来制订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 有效落实《意见》的文件精神, 是构建双师队伍的一道难题。

2.高职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 没有发挥引导作用。目前, 高职教师的评聘标准是参考高校教师的, 如能加入企业一线工作经历或应用技术研究成果等方面的要求, 体现《方案》中“双师”的内涵, 则对“双师”人才的培养, 起到切实有力的引导作用。

三、教师岗位设置

教师岗位设置与双师队伍的构建, 是密切联系的。教师的岗位设置, 应该从教师的专业发展的角度来考虑。教师专业发展有三大支点—教书育人、技术研究、社会服务。传统的教师岗位设置, 是为了满足教学任务, 把教师作为教学资源来考虑的。而这仅体现了教书育人, 是不全面的。另一方面, 高职院校及其上级管理部门, 应该积极践行《纲要》和《意见》的文件精神, 对教师个体安排系统的学习任务, 帮助其尽快实现技术研究和社会服务。

为此, 教师岗位设置应该采用“两条腿走路”。除了教学任务外, 还应有学习任务。而学习任务的内容, 应视个体情况差异, 可以是师范理论学习任务, 或者是企业挂职锻炼任务。学习任务的管理, 也可以仿效教学任务, 进行量化。

四、教师聘用管理

在教师聘用管理上, 可借鉴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工具或方法, 结合教育行业的特点进行提升。在教师的选拔阶段, 要根据教师能力素质模型, 对待聘人员的能力 (尤其是能力短板) 有清楚的认识。在聘用时, 要把个人能力短板对应的学习任务契约化。在人才培育上, 管理部门要为教师提供广阔的学习平台和尽可能畅通的学习渠道。这会牵涉两个问题:一是互通有无, 教师的学习平台建设, 不可能仅凭一校之力完成, 需要周边地区的同类型院校相互支持、资源共享, 而学习成果如何在学习资源共享的基础上, 实现相互认可, 也是值得探讨摸索的;二是让利于师, 学习任务的完成, 势必会减少教师 (尤其是青年教师) 所能承担的教学任务, 从这个意义上说, 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 两者共存于同一个体上时, 是有矛盾的。要解决这个矛盾, 一方面管理部门要尽可能错峰安排时间, 更重要的是学校管理者和办学者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支持, 扩大专兼教师编制, 以满足教学任务的暂时需要。随着双师型师资队伍的逐步完善, 这个矛盾自然化解, 并会发挥品牌效应, 帮助高职院校提高内涵, 实现更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EB/OL]. (2004-04-19) [2015-10-23].http://www.110.com/fagui/law_137155.html.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EB/OL]. (2010-07-29) [2015-10-23].http://baike.baidu.com/link?url=v7h3Cv Inrrkh_XBfl Js ZUyvsu Z2Mi NEQt SM4s9v Qxf Y Q9G9-Ud Vi Sya RNi D1i XViy4_zmo396o_n BEICb UO7nq.

[3]教育部, 财政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EB/OL]. (2011-11-08) [2015-10-23].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960/201112/xxgk_128045.html.

篇4:教师岗位设置与聘用

【关键词】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人员聘用;工作体会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74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35-01

事业单位实行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新的人事制度的重要内容,是继推行人员聘用制度后又一重大改革,也是实现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保证。通过建立岗位管理制度和人员聘用制度,创新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整合人才资源,凝聚优秀人才,按照岗位设置科学、运行管理规范、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改革方向,建立适合本单位各类人员特点的岗位管理制度,逐步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调动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医院事业的发展。现将我院在岗位设置及人员聘用工作中的做法与体会总结如下。

1 岗位设置主要做法

1.1 成立聘用组织机构 为了扎实有效地推进我院的人事聘用工作,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地顺利实施,成立了岗位聘任领导小组,由领导班子成员任组长,职能科长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人事科),作为聘用工作的日常办事部门,负责落实本单位人员聘用方案的组织实施。同时,成立了专业技术考评委员会和岗位聘任监督小组,负责专业技术起点岗位和内部等级的评审工作及对聘用工作实施全过程监督,负责公示异议的受理。

1.2 制定聘用实施方案 人员聘用制度是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关系到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和医院发展及稳定的问题。因此,在动员学习,宣传发动的基础上,根据事业单位设置管理的有关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岗位设置方案和聘用岗位的标准,经职代会讨论通过后,报送主管局审核、上报市人社局审批。

1.3 组织岗位聘用实施

1.3.1 公布拟聘岗位 向全体职工公告本单位拟聘用岗位的数量、岗位职责、聘用条件、聘用办法、待遇和其他有关事项。

1.3.2 个人申请,公开报名 应聘人员根据岗位设置条件申报符合要求的岗位,填写岗位应聘申请表,并提交聘任岗位相关的材料。

1.3.3 科室推荐,资格审查 应聘人员由所在科室出具推荐意见,单位岗位聘用领导小组依据岗位聘用的资格条件,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审查。

1.3.4 实施竞聘 经资格审查后符合岗位条件人员,由高级岗位到低级岗位依次进行测评、赋分等,最后确定拟聘人选。

1.3.5 决定聘用并公示 由院技术委员会从拟聘用人选中确定聘用人员上报院长办公会,经办公会研究决定后向全院职工公示。公示无异议后由院长聘任。

1.4 全员签订聘用合同 经主管局、人社局核准同意后签订聘用合同。单位与受聘人员在平等、协商、自愿的前提下,达成一致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和责任后,签订聘用合同。

2 岗位聘用工作体会

2.1 领导重视 岗位设置及聘用工作不但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且矛盾错综复杂。如果没有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坚强的组织保障,聘用工作是寸步难行的。医院建设能否稳步发展,医院职工是否有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医院领导作为医院管理的核心,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为此,我院院长、书记亲自挂帅,统一思想,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

2.2 公开透明 将岗位设置文件精神、政策宣传到位。组织职工利用周例会时间学习各项规章、条例;细致、耐心地做好解惑答疑,使职工充分认识岗位设置的重要性和长远意义。广泛听取广大职工的意见、建议,积极采纳职工提出的合理建议,为制定医院岗位聘用实施方案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2.3 公平合理 在岗位聘用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根据医院实际及人员结构情况,制定了相关的岗位聘用标准,使职工对自已的岗位有更清晰的认识和了解,从差距中找原因,确定今后的目标,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

2.4 科学民主 我院在制定方案上,征求各方建议,形成一致意见后,经领导小组讨论并通过。详细、周密的条例使职工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已的岗位等级。经个人审报,领导小组审批公示后,在没有任何疑义的情况下完成上报工作。

2.5 重点倾斜 在进行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设置时,适当向一线倾斜。特别是向临床一线科室、临床一线岗位及重点特色专科倾斜,保证临床业务的顺利开展,为医院人才规划和各个学科的发展奠定基础。从而激发各类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医院人才队伍建设步入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

篇5:教师岗位设置与聘用

盐城工学院第二轮教师岗位设置、聘用与考核

实施细则

(讨论稿)

为全面提升我校师资队伍建设整体水平,加快我校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步伐,深化我校人事制度改革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根据《江苏省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和《盐城工学院第二轮岗位设置、聘用与考核管理办法》,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岗位设置要求

(一)岗位设置范围

学校为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设置相应级别的教师岗位,分为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型和科研为主型。

(二)岗位数量

根据省主管部门核准的岗位总量和学校实际工作需要,我校设置教师岗位1139个,占全校岗位总量65.7%,其中:教授岗位137个,占12%;副教授岗位342个,占30%;讲师岗位615个,占54%;助教岗位45个,占4%。

(三)岗位名称

教师岗位分12个等级,包括教授岗位、副教授岗位、讲师岗位和助教岗位,教授、副教授岗位为高级岗位,讲师为中级岗位,助教为初级岗位。教授岗位分为一、二、三、四级岗位;副教授岗位分为五、六、七级岗位;讲师岗位分为八、九、十级岗位;助教岗位分为十一和十二级岗位。

(四)岗位结构比例 1.岗位等级比例

二级至四级之间的结构控制比例为1:3:6;五级至七级之间的结构控制比例为2:4:4;八级至十级之间的结构控制比例为3:4:3;十一级至十二级之间的结构控制比例为5:5。

2.岗位结构比例实行差别设置 教师高级岗位中,正高与副高的岗位比例为1:2.5。各教学单位高级岗位比例设置原则如下:

①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和国家特色专业(建设),高级岗位比例为50%,其中正高级岗位比例为高级岗位数的35%。

②省重点学科(建设)和省级重点实验室,高级岗位比例为45%,其中正高级岗位比例为高级岗位数的30%。

③校重点学科,高级岗位比例为40%,其中正高级岗位比例为高级岗位数的28%。

④一般学科或专业,高级岗位比例为35%,其中正高级岗位比例为高级岗位数的20%。

⑤教学部高级岗位比例为30%,其中正高级岗位比例为高级岗位数的15—20%。

二、岗位分类要求

(一)教学为主岗

1.上岗条件:符合下列要求之一者可以申报教学为主岗。(1)教学部的教师。

(2)教学院的教师,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也可以申报教学为主岗:

①省级以上教育教改研究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前4名); ②省级以上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得者(前4名);

③校级以上教学名师、教学团队带头人、重点教研项目主持人。(3)教学院认为确有必要,确实适合申报教学岗的人员。2.岗位设置与比例:教师二、三、五级岗位不设教学为主岗。教学为主岗的设置比例由各教学单位自行确定,但原则上不得超过下述比例:承担省级重点学科建设任务的学院,该类岗位数不超过所在单位教师岗位总数的15%;承担校级重点学科建设任务的学院,该类岗位数不超过所在单位教师岗位总数的20%;未承担重点学科建设任务的学院不超过所在单位教师岗位总数的25%。

(二)教学科研岗

原则上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或讲师以上职称者可以申报教学科研 岗。

岗位设置与比例:教学科研岗的设置比例由各教学单位自行确定,但教学院比例不低于所在单位教师编制总数的70%。

(三)科研为主岗

1.上岗条件:符合下列要求之一者可以申报科研为主岗。(1)省级以上科研平台(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中具有博士学位或副教授以上职称者;

(2)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或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者;(3)重点建设学科的学科带头人;

(4)学校因学科建设需要而引进或选拔产生的高层次人才。2.岗位设置与比例:科研为主岗在专职科研单位和教学单位设置。省级研究平台的设置比例不限。教学单位原则上不得超过下述比例:承担省级重点学科建设任务的教学单位,其比例不高于所在单位教师岗位总数的15%;承担校级重点学科建设任务的教学单位,其比例不高于所在单位教师岗位总数的10%;不承担重点学科建设任务的教学单位原则上不设科研为主岗。

三、岗位申报条件

(一)二级岗位 按省教育厅的规定执行。

(二)三级岗位

1.取得教授任职资格,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①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省级劳动模范、省级教学名师、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②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省级重点学科(建设)负责人、省级科研平台负责人、省级教学团队负责人、省级人才培养试验区负责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负责人、省级以上重点专业负责人;

③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省级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选、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省“六大人才高峰”C类以上项目资助人选;

④受聘博士生导师并实际指导博士研究生; ⑤首轮聘期内取得标志性成果1项以上。

2.受聘教授岗位以来,取得省教育厅规定的教授二级岗位推荐条件中的业绩,但未能通过评审者。

3.优秀人才、特殊人才或为学校发展、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可以根据需要由校长提名,经学校岗位设置、聘用与考核管理工作委员会讨论通过后,聘用至三级岗位。

(三)四级岗位

取得教授任职资格,首轮聘期考核合格且完成规定岗位任务。

(四)五级岗位

取得副教授任职资格,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①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②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或省级精品教材第一主编; ③受聘硕士生导师并实际指导硕士研究生;

④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选、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省“六大人才高峰”D类项目资助人选;

⑤首轮聘期内取得标志性成果1项以上。

(五)六级岗位

取得副教授任职资格,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①校级精品课程负责人或校级精品教材第一主编; ②校级学术骨干培养对象;

③首轮聘期内已经受聘教师六级岗位,聘期考核合格且完成规定的岗位任务;

④首轮聘期内,主持市(厅)级科研项目1项,或获得市(厅)级科研成果二等以上奖励1次(前3名),或发表列入一类工作量的高水平论文1篇以上,或横向到账经费5万元以上,或出版学术专著1部以上,或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指导教师,或省级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团队成员)。

(六)七级岗位

取得副教授任职资格,首轮聘期考核合格且完成规定的岗位任务。各教学单位依据教师中级八至十级、教师初级十一至十二级岗位比例及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量核定各级岗位数,在综合考虑学术基础、教学科研业绩等因素的基础上,研究制订本单位教师中、初级岗位具体申报条件,并报人事处备案。

四、岗位职责要求

教师岗位职责是指教师在某一级别岗位上所应承担的专业工作范围、责任、权限和义务,它是考核受聘人员的依据。不能履行相应教师岗位职责者或未能签订岗位聘用合同书的人员,不得被聘用到相应的教师岗位。

(一)二级岗位 1.教学科研岗

(1)聘期内完成额定教学工作量的50%,并指导青年教师1名以上;

(2)聘期内完成科研工作量(理工科300分,文科200分),同时完成下列6项中的2项:

①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成果二等以上奖励1次(不计排名);

②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

③主持横向项目,且实际到账经费50万元以上; ④取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件以上(排名第1); ⑤发表列入一类工作量的高水平学术论文5篇以上; ⑥新获批省级以上重点科研平台负责人。2.科研为主岗

(1)聘期内完成额定教学工作量的20%,并指导青年教师1名以上;

(2)聘期内完成科研工作量400分,同时完成下列6项中的2项:

①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成果奖励:国家级奖(不计排名),省(部)级一等奖前3名,省(部)级二等奖前2名,省(部)级三等奖第1名; ②主持国家级科研资助项目1项;

③主持横向项目,且实际到账经费60万元以上; ④取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件以上(排名第1); ⑤发表列入一类工作量的高水平学术论文6篇以上; ⑥新获批省级以上重点科研平台负责人。

(二)三级岗位 1.教学科研岗

(1)聘期内完成额定教学工作量的50%,并指导青年教师1名以上;

(2)聘期内完成规定的科研工作量(理工科150分,文科100分),同时完成下列6项中的2项:

①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成果三等以上奖励1次(不计排名);

②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

③主持横向项目,且实际到账经费40万元以上; ④取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件以上(排名第1); ⑤发表列入一类工作量的高水平学术论文4篇以上; ⑥新获批省级以上重点科研平台负责人。2.科研为主岗

(1)聘期内完成额定教学工作量的20%,并指导青年教师1名以上;

(2)聘期内完成科研工作量200分,同时完成下列6项中的2项:

①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成果奖励:国家级奖(不计排名),省(部)级一等奖前4名,省(部)级二等奖前3名,省(部)级三等奖前2名;

②主持国家级科研资助项目1项;

③主持横向项目,且实际到账经费50万元以上; ④取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件以上(排名第1); ⑤发表列入一类工作量的高水平学术论文5篇以上; ⑥新获批省级以上重点科研平台负责人。(三)四级岗位 1.教学为主岗

(1)聘期内完成额定教学工作量的130%,并指导青年教师1名以上;

(2)聘期内完成下列6项中的1项:

①主编教材1部,或发表学术论文3篇以上,其中至少1篇在教育教学类核心期刊上发表;

②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次(前4名),或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前2名),或省级精品教材主编(前2名);或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前2名),或校级精品课程负责人(第1名),或校级精品教材主编(第1名);

③承担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践教育中心)建设任务(前2名);

④主要参与省教育教改项目1项(前2名);

⑤获得或直接指导学生获得由政府主办的国家级各类学科竞赛三等奖(前2名),或省级各类学科竞赛一等奖(第1名);

⑥指导学生获得省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或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

2.教学科研岗

(1)聘期内完成额定的教学工作量,并指导青年教师1名以上;(2)聘期内完成规定的科研工作量(理工科80分,文科60分),同时完成下列6项中的1项:

①发表列入一类工作量的高水平学术论文1篇以上或核心期刊论文3篇以上,或出版学术专著(教材)1部以上;

②承担省级科研项目1项(前2名)或主持市(厅)级科研资助项目1项;

③主持横向项目,且实际到账经费10万元以上; ④取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件以上(排名第1);

⑤获得市(厅)级科研成果奖励:一等奖前2名,二等奖第1名; ⑥新获批省级以上重点科研平台负责人。3.科研为主岗

(1)聘期内完成额定教学工作量的20%,并指导青年教师1名以上;

(2)聘期内完成科研工作量150分,同时取得标志性成果不少于1项。

(四)五级岗位 1.教学科研岗

(1)聘期内完成额定的教学工作量,并指导青年教师1名以上;(2)聘期内完成规定的科研工作量(理工科120分,文科80分),同时完成下列8项中的2项:

①获得教学、科研成果奖励:省(部)级三等奖(不计排名)或市(厅)级一等奖(第1名);

②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或省级重点科研项目1项; ③主持横向项目,且实际到账经费30万元以上; ④取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件以上(排名第1);

⑤发表列入一类工作量的高水平学术论文3篇以上,或在权威出版社出版高水平学术专著1部以上;

⑥国家或省公派出国(境)留学半年以上; ⑦入选为省级以上人才工程培养对象; ⑧新获批省级以上重点科研平台负责人。2.科研为主岗

(1)聘期内完成额定教学工作量的30%,并指导青年教师1名以上;

(2)聘期内完成科研工作量200分,同时完成下列6项中的2项:

①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成果奖励:国家级奖(不计排名),省(部)级一等奖前5名,省(部)级二等奖前3名,省(部)级三等奖前2名;

②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 ③主持横向项目,且实际到账经费40万元以上; ④取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件以上(排名第1);

⑤发表列入一类工作量的高水平学术论文4篇以上,或在权威出版社出版高水平学术专著1部以上;

⑥新获批省级以上重点科研平台负责人。(五)六级岗位 1.教学为主岗

(1)聘期内完成额定教学工作量的130%,并指导青年教师1名以上;

(2)聘期内完成下列5项中的1项:

①主编教材1部,或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其中至少1篇在教育教学类核心期刊发表;

②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不计排名),或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前3名,二等奖第1名,或校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前2名),或校级精品教材主编(前2名);

③承担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践教育中心)的建设任务(前3名);

④获得或直接指导学生获得由政府主办的省级各类学科竞赛一等奖(前3名)或二等奖(第1名);

⑤指导学生获得省级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2项。2.教学科研岗

(1)聘期内完成额定的教学工作量,并指导青年教师1名以上;(2)聘期内完成规定的科研工作量(理工科70分,文科50分),同时完成下列8项中的2项:

①发表列入一类工作量的高水平学术论文1篇以上或核心期刊论文2篇以上,或出版学术专著(教材)1部以上;

②承担省级科研项目1项(前3名)或主持市(厅)级科研资助项目1项;

③主持横向项目,且实际到账经费10万元以上; ④取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件以上(排名第1); ⑤获得市(厅)级科研成果奖励:一等奖前3名,二等奖前2名,三等奖第1名;

⑥国家或省公派出国(境)留学半年以上; ⑦入选为省级以上人才工程培养对象; ⑧新获批市(厅)级以上科研平台负责人。3.科研为主岗

(1)聘期内完成额定教学工作量的30%,并指导青年教师1名以上;

(2)聘期内完成科研工作量120分,同时取得标志性成果不少于1项。

(六)七级岗位 1.教学为主岗

(1)聘期内完成额定教学工作量的130%,并指导青年教师1名以上;

(2)聘期内完成下列5项中的1项: ①主编教材1部,或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

②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前3名),或校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前3名),或校级精品教材主编(前3名);

③承担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践教育中心)的建设任务(前4名)

④获得或直接指导学生获得由政府主办的省级各类学科竞赛三等奖(第1名);

⑤主持校级教研项目1项或指导学生获得省级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1项。

2.教学科研岗

(1)聘期内完成额定的教学工作量,并指导青年教师1名以上;(2)聘期内完成规定的科研工作量(理工科60分,文科40分),同时完成下列8项中的1项:

①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篇以上,或出版学术专著(教材)1部以上; ②承担市(厅)级科研项目1项(前3名); ③主持横向项目,且实际到账经费5万元以上; ④取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件以上(排名第1);

⑤获得市(厅)级科研成果奖励:一等奖前5名,二等奖前3名,三等奖前2名;

⑥国家或省公派出国(境)留学半年以上; ⑦入选为省级以上人才工程培养对象; ⑧新获批市(厅)级以上科研平台负责人。3.科研为主岗

(1)聘期内完成额定教学工作量的30%,并指导青年教师1名以上;

(2)聘期内完成科研工作量100分,同时完成下列6项中的2项:

①发表列入一类工作量的高水平学术论文1篇以上或核心期刊论文2篇以上,或出版学术专著1部以上;

②主持市(厅)级科研资助项目1项;

③主持横向项目,且实际到账经费10万元以上;

④获得市(厅)级科研成果奖励:一等奖前2名,二等奖第1名; ⑤取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件以上(排名第1); ⑥新获批市(厅)级以上科研平台负责人。

各教学单位可根据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实际,对上述岗位职责的内容再作调整和补充,但原则上不得低于上述要求。八级以下岗位的岗位职责由各教学单位自行制定。岗位职责中应明确聘期内所需完成的学术成果的质量和数量要求及其他工作任务,报学校岗位设置、聘用与考核管理工作委员会审核通过后执行。

五、岗位聘用程序

(一)公布岗位

各教学单位公布由学校核定的各级教师岗位数量、岗位名称、岗位职责(考核要求)、申报条件、聘期及相应待遇等事项。

(二)个人申请 各级教师岗位拟聘人员向业务归口的教学单位提交《岗位聘用申请表》以及其他有关材料。

(三)资格审查与岗位评审

1.各教学单位在岗位指标范围内对教师八级以下岗位的申报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和择优聘用,并在本部门内公示无异议后将聘用结果报学校岗位设置、聘用与考核管理工作委员会审核备案。

2.各教学单位在岗位指标范围内对教师七级以上岗位的申报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和推荐,并将推荐结果及相关材料报学校岗位设置、聘用与考核管理工作委员会审定。

3.学校岗位设置、聘用与考核管理工作委员会对各教学单位的推荐人选进行审定,确定拟聘人员名单。

(四)公示

学校对教师七级以上岗位的拟聘人员名单进行公示。

(五)决定聘用与签订合同

学校公布教师各级岗位的聘用人员名单,受聘人员与业务归口的教学单位签订岗位聘用合同书。

六、岗位聘期管理

(一)教师岗位聘用期限原则上为三年(教师二级岗位的聘用期限为六年),聘期结束后,需重新参加下一轮岗位聘用(聘期内退休人员聘用到退休时间)。

(二)聘期内由非教师岗位转聘教师岗位的,先转入相应的教师职务的基础级别岗位(须符合教师上岗的有关规定),同时签订基础级别岗位的聘用合同书,并及时报人事处备案;聘期内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执行所聘用专业技术职务的基础级别岗位工资,重新签订基础级别岗位的聘用合同书,并及时报人事处备案;聘期内新进人员按其具备的学历、学位、专业技术职务、学术水平和能力聘用到相应的专业技术岗位,聘期到学校规定的聘用周期结束为止。

(三)聘用过程中弄虚作假或违背聘用程序的,一经查实即为无效聘用,并追究有关责任。

(四)聘期内凡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给学校声誉造成不良 影响的,或使学校蒙受重大经济损失的教师,视其情节低聘或解聘其现有教师岗位,且2至4年内不得参加高一级教师岗位的竞聘。

七、岗位聘期考核

(一)考核办法

1.学校岗位设置、聘用与考核管理工作委员会全面负责各级各类岗位的考核工作。各教学单位应成立由党政领导、教职工代表组成的聘期考核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的岗位聘期考核事宜。

2.各教学单位依据聘用人员的岗位职责所签订的《盐城工学院岗位聘用合同书》对教师各级岗位人员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报人事处审核备案;人事处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对教师岗位人员的考核结果进行复审,并将复审结果报学校岗位设置、聘用与考核管理工作委员会审定。

3.聘期内如发生工作岗位变动,主要以岗位工资的兑现情况作为新岗位的认定依据。变动前按照原岗位合同书的规定要求考核,变动后按照现岗位合同书的规定要求考核;聘期内如发生职称、职务变动,按照前后不同岗位的履职要求分段累加计算。

(二)考核结果的认定

考核结果分为四档: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优秀:超额完成岗位聘用合同书中所规定的各项要求,聘用在三级、五级岗位的人员完成的标志性成果不少于3项;其他岗位人员如为科研型则标志性成果不少于2项,如为教学型或教学科研型则标志性成果不少于1项。

合格:完成岗位聘用合同书中所规定的各项要求。

基本合格:完成岗位职责中的教学工作量和科研工作量要求,但未能同时完成并列条件者;完成岗位职责中的教学工作量,但科研工作量仅达规定要求的70%以上者;聘期内出现1次二级教学事故或2次三级教学事故者;其他经学校岗位设置、聘用与考核管理工作委员会认定为基本合格的情况。

不合格:未能完成岗位职责中的教学工作量者;完成岗位职责中的教学工作量,但科研工作量未达规定要求的70%以上者;聘期内有 2年以上年度考核结果为“基本合格”,或有1年以上年度考核结果为“不合格”者;聘期内出现1次一级教学事故或2次二级教学事故者;聘期内违反教师职业道德和学术规范,给学校声誉造成不良影响,或使学校蒙受重大经济损失者;其他经学校岗位设置、聘用与考核管理工作委员会认定为不合格的情况。

(三)考核结果的使用

聘期考核结果为“优秀”者,在第三轮岗位聘用中,可直接续聘现等级岗位或在竞聘高一级岗位时给予优先聘用,并奖励3个月的绩效工资;聘期考核结果为“合格”者,在第三轮岗位聘用中,可以申请续聘现等级岗位或竞聘高一级岗位;聘期考核结果为“基本合格”者,在第三轮岗位聘用中,可以申请竞聘现等级及以下岗位,但从聘期考核结果审核备案后的次月起扣回上一聘期3个月的绩效工资;聘期考核结果为“不合格”者,在第三轮岗位聘用中只能申请比现聘岗位级别低的岗位,并从聘期考核结果审核备案后的次月起扣回上一聘期6个月的绩效工资。

八、有关说明

(一)各教学单位应结合本单位的学科发展规划,具体制定本单位的教师岗位设置与聘用工作方案,明确岗位数量、岗位名称、岗位职责(考核要求)、申报条件、聘用程序、聘期及相应待遇等,报学校岗位设置、聘用与考核管理工作委员会审核后实施。

(二)学校党政机关“双肩挑”兼任处级以上领导职务人员聘用教师岗位的,不占其所在教学单位的教师岗位数,但需由个人向所在教学单位提出应聘申请并签订岗位聘用合同书。

执行专业技术工资序列的“双肩挑”人员,聘用在教师四、七级岗位的,以管理工作为主进行考核,但教学工作量不少于教师岗位要求的20%,科研工作量按教师岗位要求减免1/3;聘用在专业技术其他高级岗位的人员,科研成果考核要求不降,教学工作量不少于教师岗位要求的20%。

(三)各教学单位不具有教师系列职称的人员如申请教师岗位,则纳入教师岗位管理,但在聘期内必须转评教师系列职称,这一要求 列入此类人员的聘期岗位职责(考核条件)。

(四)聘用在教学为主岗位的教师聘期内所需完成的教学工作量为额定教学工作量的130%,只有超出130%的部分才能发放超课时酬金。

(五)首轮聘期内聘用在高级别岗位(非基础级别岗位)的教师,如聘期内未能完全规定的岗位任务,在本轮岗位聘用中只能申请比原聘岗位级别低的岗位。

(六)申报条件和岗位职责是各级人员岗位聘用的重要依据,拟聘人员只有符合申报条件并且承诺履行相应岗位的岗位职责(签订《盐城工学院岗位聘用合同书》),方能视为有效聘用。教师签订后的《盐城工学院岗位聘用合同书》应在部门范围内予以公布。

(七)标志性成果是指: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成果奖励1项;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1项;累计纵横向到账经费50万元以上;发表列入一类工作量的高水平学术论文(理工科3篇以上,文科2篇以上);取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件;在权威出版社出版高水平学术专著1部以上。其中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励仅指教育教学成果奖,省(部)级以上成果奖励的排名仅指前3名。同一成果作为标志性成果使用只能计算1次。

(八)申报条件中未能明确的教、科研成果及奖励的时间要求为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表彰荣誉获得的时间不作具体要求。岗位职责中未能明确的论著成果均指第一作者(著者、主编)。

篇6:教师岗位设置与聘用

第一章 教师岗位设置

第一条 根据《贵州大学人员聘用管理试行办法》制订本细则。本细则所称教师岗位是指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承担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职责,并具有相应能力水平要求的专业技术职务岗位。

第二条

教师岗位设置的原则

(一)按需设岗,岗位与职责对应。要根据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以实际承担的教学、科研等工作任务为依据,做到有利于学科发展和学术梯队的建设,有利于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人才强校战略总体目标的实现,按照教育部对高等学校教师岗位设置和评估指标要求,结合学校实际需要设置教师岗位。

(二)宏观调控、分类指导、分级管理。在学校总的岗位数内,根据各教学单位的规模、任务,对岗位实行总量、结构比例和等级控制,既保证重点学科及学位点建设对教师职务岗位数量与结构的要求,又兼顾公共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需要。

第三条 各教学科研单位,按照学校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等级,结合本单位工作需要,自主设置具体工作岗位。

第四条 岗位类别设置

学校在教学科研机构中设置教师岗位,对教师岗位实行分类管理,根据教师在教学、科研等方面所侧重承担的主要职责,在教师高级岗位中设置教学为主型岗位、教学科研型岗位和科研为主型岗位。

(一)教学为主型教师岗位的主要职责是教学,聘用、考核的主要指标以教学为主、科研为辅。

(二)教学科研型教师岗位是学校教师队伍的主体,聘用、考核的指标教学与科研并重。

(三)科研为主型教师岗位的主要职责是科学研究,聘用和考核的主要指标以科研为主、教学为辅。

第五条 岗位等级设置(一)教师岗位等级设十二级,具体设置为:高级岗位分7个等级,其中正高级岗位分为一至四级,副高级岗位分为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2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二级。

(二)教师岗位名称及对应岗位等级

1、正高级教师岗位名称为教授一级岗位、教授二级岗位、教授三级岗位、教授四级岗位,分别对应一至四级专业技术岗位;

2、副高级教师岗位名称为副教授一级岗位、副教授二级岗位、副教授三级岗位,分别对应五至七级专业技术岗位;

3、中级教师岗位名称为讲师一级岗位、讲师二级岗位、讲师三级岗位,分别对应八至十级专业技术岗位;

4、初级教师岗位名称为助教一级岗位、助教二级岗位,分别对应十一、十二级专业技术岗位;

(三)教师特设岗位:教师特设岗位主要是为聘用急需的高层次人才而设立的,是非常设岗位。

教师特设岗位不受学校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在完成工作任务后,按管理权限予以核销。

第六条 岗位数量

(一)根据人事部、教育部《高等学校岗位设置指导意见》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相关规定,按折合学生数:教师=16:1确定全校教师总数(其中职业技术教育和继续教育类折合学生数:教师=18:1)。

(二)各教学科研单位的教师编制数 单位的教师编制数

=承担本单位学生教学工作量计算的教师数+公共课教师数+以科研工作量核定的教师数+学校根据需要增设的教师数 以教学工作量计算的教师数

=本单位折合学生数/该学科生师比×90%×(1—非本单位开设课程占本单位课程的学时比)不同专业的生师比核定为:文史哲经管法类专业为18∶1,理工农专业类为16∶1,外语类为14∶1,艺术、体育类专业为11∶1。

公共课教师编制数=该教学单位的实际授课时数/教师课时基本定额。公共课教师课时基本定额由学校根据需要确定。

省级以上重点学科、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新建专业根据需要适当增加编制。

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人才、国家杰出专业人才不占基层单位编制。第七条 岗位等级的结构比例

(一)全校教师岗位的教师岗位结构比例

1、高级、中级、初级的结构比例为5:4.5:0.5,其中正高级占高级岗位的35%,副高级占65%。

2、教授二级岗位、教授三级岗位、教授四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1.5:3.5:5;副教授一级岗位,副教授二级岗位,副教授三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3:4:3;讲师一级岗位,讲师二级岗位,讲师三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3.5:4.5:2;助教一级岗位,助教二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6:4。

(二)各教学单位的教师岗位结构比例

1、教师岗位中的高级、中级、初级的基本结构比例为4.5:5:0.5,其中正高级占高级岗位的30%,副高级占70%。

2、高级岗位基本结构:教授二级岗位、教授三级岗位、教授四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1:3:6;副教授一级岗位,副教授二级岗位,副教授三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2:4:4。

3、对省(部)级以上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社科基地所在单位和人均科研工作任务量超过全校平均水平一倍以上的单位,根据需要适当增加高级岗位比例。

第二章 岗位条件

第八条 教师岗位的基本条件

(一)遵守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教书育人,敬业爱岗,为人师表。(二)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具备岗位所需的教育教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三)具备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和高等学校教师资格(新教师按学校安排参加培训,在规定时间内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四)任现职以来考核均达到“合格”以上等次,并符合《关于开展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审核工作的通知》(黔人通[2002]50号)的规定,三年一度聘期任职资格审核合格的。

5、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首次竞聘含大普)。

6、教授、副教授除应当具备以上基本任职条件外,还应当对本学科具有系统而坚实的基础理论和比较丰富的教学、科学研究经验,教学成绩显著,论文或者著作达到较高水平或者有突出的教学、科学研究成果。

第九条 教师岗位的任职条件(一)教授岗位的任职条件

1、教授一级岗位的任职条件,按国家有关文件执行。

2、竞聘教授二级岗位应在教授三级岗位上任职五年以上(对少数业绩特别突出的,首次竞聘时可在专业技术四级岗位任职十年以上),是本学科学术团队的主要负责人,任现职以来,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含国家重大项目子课题),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在管理期内的省管核心专家;(2)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3)“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一、二层次人才;(4)在管理期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省管重点专家;

(5)任现职以来,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或等同奖项)第1、2名,或二等奖(或等同奖项)第1名;

(6)近五年以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或国家级的其他重大科研课题或工程项目2项,或主持省(部)级重点课题2项,按期完成后,应通过相应组织鉴定,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并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7)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在国际、国内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省内同行公认的一流人才。

3、竞聘教授三级岗位应在教授四级岗位(首次竞聘时可为专业技术四级岗位)上任职五年以上,任现职以来,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或国家级教改项目一项,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3)博士点负责人或国家级教学名师;

(4)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三等奖(或等同奖项)第1名;

(5)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或国家级精品课程主持人、省级重点实验室主任;

(6)任现职以来,主持完成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课题以及重大工程项目的;或近三年以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1项,或主持省(部)级重点课题1项,按期完成后,应通过相应组织鉴定,达到国内领先,并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或近三年年均横向课题经费到学校帐户150万元以上(人文社科折减2/3);

(7)贡献突出,在本学科领域有较高学术造诣,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人员。

4、教授四级岗位按《贵州大学教师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推荐条件(试行)》的规定执行。

(二)副教授岗位的任职条件

1、竞聘副教授一级岗位应在副教授二级岗位上任职五年(首次竞聘时可在七级岗位上任职十年)以上,任现职以来,主持地、厅级科研项目或省级教改项目或横向项目一项,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校级重点课程负责人或校级精品课程主持人或硕士生导师。(2)任现职以来,获地、厅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或等同奖项)第1、2名;(3)任现职以来,业绩突出,起骨干带头作用,在本专业领域学术造诣较高的,考核优秀三次以上;

(4)任现职以来,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完成后通过相应组织鉴定,获得较高评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或近三年年均横向课题经费到学校帐户50万元以上(人文社科折减2/3);

2、竞聘副教授二级岗位应在副教授三级岗位(首次竞聘时为专业技术七级岗位)上任职五年以上,任现职以来,主持地、厅级科研项目或省级教改项目一项,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任现职以来,获地、厅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或等同奖项)第1、2名;

(3)任现职以来,业绩较为突出,考核优秀二次以上;

(4)任现职以来,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1项,完成后通过相应组织鉴定,获得较高评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或近三年年均横向课题经费到学校帐户25万元以上(人文社科折减2/3);

3、副教授三级岗位按《贵州大学教师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推荐条件(试行)》的规定执行。

(三)讲师岗位的任职条件

1、竞聘讲师一级岗位应在讲师二级岗位上任职三年(首次竞聘时可在专业技术岗位十级上任职五年)以上,任现职以来,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参加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项或地、厅级科研项目2项并完成工作;(2)获地、厅级科技成果奖前2名;

(3)系统讲授2门以上课程,教学效果良好;(4)获校级以上教学成果奖。

2、竞聘讲师二级岗位应在讲师三级岗位上任职3年(首次竞聘时可在专业技术岗位十级上任职3年)以上,任现职以来,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参加地、厅级科研课题1项,并完成相应工作;(2)获校级优秀科研成果、优秀教学成果奖第1、2名;(3)系统讲授1门以上课程,教学效果良好。

3、讲师三级岗位的任职条件,按《贵州大学教师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推荐条件(试行)》的规定执行。

(四)助教岗位的任职条件

1、竞聘助教一级岗位应在助教二级岗位上任职3年(首次竞聘时可在专业技术岗位十二级上任职3年)以上,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参加科研项目1项以上并完成相应工作;

(2)系统完成助教岗位的各项任务,并能在主讲教师的指导下讲授1门课程。

2、助教二级岗位的任职条件,完成助教岗位的各项工作任务。

(五)艺术类教师的任职条件见附件五,艺术类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辅导员)的任职条件见附件六。

第十条 首次聘用的直聘条件

符合基本任职条件的教师达到以下条件可以直聘:

(一)教授岗位的直聘条件

1、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长江学者和省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不受任职年限的限制,由专业技术四级岗位直接聘入教授二级岗位;

2、符合教授二级岗位学术和业绩任职条件的,不受任职年限的限制,可以由专业技术四级岗位直接聘入教授三级岗位。

(二)副教授岗位的直聘条件

1、符合教授二级岗位规定的(1)至(7)条之

一、教授三级岗位规定的(1)至(6)条之

一、以及任副教授15年以上并在考核中获得3次优秀以上等次的,不受任职年限的限制,可以直接聘入副教授一级岗位;

2、符合副教授一级岗位的学术和业绩任职条件的,不受任职年限的限制,可以直接聘入副教授二级岗位;

3、被我校聘用的博士,根据个人条件,符合哪一级副教授岗位条件的,不受任职年限的限制,可以直接聘入那一级副教授岗位。

(三)讲师岗位的直聘条件

1、符合副教授三级岗位以上的学术和业绩条件的,不受任职年限的限制,可以直接聘入讲师一级岗位;

2、符合讲师一级岗位任职的学术和业绩条件的,不受任职年限的限制,可以直接聘入讲师二级岗位。

3、被我校聘用的博士,根据个人条件,不符合副教授岗位条件的,不受任职年限的限制,直接聘入讲师一级岗位。

4、被我校聘用的硕士,根据个人条件,不受任职年限的限制,符合哪一级讲师岗位的学术和业绩条件,直接聘入那一级讲师岗位。

(四)助教岗位的直聘条件

符合讲师三级岗位以上的学术和业绩条件的,不受任职年限的限制,直接聘入助教一级岗位;

第三章 岗位聘用

第十一条 对聘用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对教师的聘用,要在核定的岗位总量和结构比例内进行,逐步建立和完善教师职务评聘与岗位聘用相结合的用人制度。

(二)对教师的聘用,应在岗位有空缺的条件下,按照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基本原则进行。

(三)首次聘任时,具有其他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和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的可以参加同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岗位聘任。同等条件下,学校在编人员优先聘任。

第十二条 聘用工作的方法、步骤、程序、组织领导等,按《贵州大学人员聘用办法(试行)》的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聘用期限。一个聘期为三年。根据岗位的空岗情况及教师个人专业技术职务和其他条件的变化,每年可进行一次聘期内岗位微调,聘期内岗位微调仍然采用竞争上岗的方式。岗位职数已聘满的,不再进行微调,聘期到时再进行下一轮聘用。

第十四条 教师岗位申报审批程序

(一)教授一级岗位的聘用,按人事部《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二)教授二级岗位:个人申报,学院(部、中心等教学单位)初审,学校确认,省教育厅审核,省人事厅核准。

(三)教授三级岗位、副教授一、二级岗位:个人申报,学院(部、中心等教学单位)初审,学校确认,省教育厅核准,省人事厅备案。(四)教授四级岗位、副教授三级岗位及以下的教师岗位:个人申报,学院(部、中心等教学单位)初审,学校核准。

第十六条 教师岗位原则上一人一岗,担任管理岗位工作的人员,参加竞聘教师岗位,由其所从事学科的教学单位按规定聘用。

第十七条 学校引进在教师岗位上的高层次人才的聘用,根据本人的学历、经历、资格、学术水平和工作业绩等,直接聘用在副教授三级以上岗位上。

第四章 岗位职责

第十八条 各教学科研单位在本章规定的基本职责(见附件一、二、三、四)的基础上,根据本单位承担的教学科研任务,在编制和岗位限额内设置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型、科研为主型岗位,并制订岗位职责。

第十九条 艺术类教师的岗位基本职责见附件五,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辅导员)的岗位基本职责见附件六。

第五章 岗位考核

第二十条 岗位考核主要是对教师上岗后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岗位职责中所包含的全部内容。

第二十一条 岗位考核的方式和时间要求

(一)聘期考核,即聘期结束时的综合考核。主要考核教师在本聘期完成岗位职责规定的工作情况,考核安排在聘期满前二个月之内进行。

(二)考核。主要考核教师当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与省人事厅规定的考核工作结合进行。

(三)平时考核,根据工作需要,由学校随机进行单项或多项检查,时间随机安排。

(四)在实施各种考核前,由人事处提出考核方案报学校批准执行。第二十二条 考核结果的使用(一)作为下一个聘期聘用的依据。

上一篇:养乌龟作文下一篇:冯唐随笔 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