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芬:人生唯一的难关是自己

2024-04-08

张德芬:人生唯一的难关是自己(共13篇)

篇1:张德芬:人生唯一的难关是自己

我抱怨爱人每次见客户谈生意总是过于用力,耗费不少能量,但反观自己,每次演讲也是恨不得挖心掏肺地让听众听一次就能改变人生。我们有什么资格批判别人呢?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其实我们看不顺眼的人事物都是一面镜子,映照着自己内在不愿意去看见和承认的部分。

人生没有什么难关可以击倒我们,我们唯一过不去的关是自己

我们自以为可以操控我们的生活,做出自由的选择,但实际上,我们是一部自动化制约模式下的机器,很多时候身不由己。痛苦之身在我们的身体里面,是自成一家 的一个能量场,有它自己的生命力。它以痛苦为食,如果你不喂养它想要的食物的话,它就会制造一些事端来产生它所需要的情绪来维生。我们总会有某种特定的遭 遇,是因为我们需要这样的遭遇而产生的情绪:我们对这种情绪上了瘾,或是需要从这种情绪当中学会独立自主的功课。

如果我们能够放松,觉得当下的情绪完全没有问题,不编造故事去滋养它,那么情绪很快就会过去。我们之所以做不到,不是不能,而是惯性使然,总是要将负面情绪去之而后快。知道自己的惯性,愿意放松去接纳它,它就不会作祟。

另外,当情绪来临时,我们需要让这些压抑、隐藏多年的能量爆发出来(用哭泣或捶打枕头的方式),用不批判、不抗拒的态度,在全然的爱和接纳中去经历它,

这 样的受苦,是你走出人生模式、茁壮成长的契机。通常,我们会以为我们情绪上的抗拒和反对,可以改变我们不想要的事实,但事实是,我们的抗拒就像是拿脑袋在 撞墙,真的是“徒劳无功”,而且对事情的后续发展一点儿帮助都没有。

造成问题的不是我们眼前的现象,而是我们的观念

心室识解构的洪老师在课堂上说:“人类唯一的问题,就是认为眼前所呈现的现象是问题,不知道造成问题的是 我们的观念,而不是眼前的现象!”我觉得,不把现 象看成问题并不表示我们不处理它,只是不带着负面能量去处理。人生本来就是一个让我们不断探索的奥秘,而不是一连串有待解决的问题!

如果我们能彻底了解到自己认同的那些东西,其实不是我们的,不属于我们,我们就有可能从向外境追逐的噩梦中醒来。由内而生的喜悦不同于外在追逐的快乐,它 由内向外绽放,从你内心深处油然而生。你一旦拥有了它,外界是夺不走的。而快乐是取决于外在的东西,一旦那个令你快乐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乐也就 随之消失了。

读到这一段话,很印心,每天提醒自己,成为真实而自然的:

“只有当你回到内在,找到自己的中心时,你才能够真实且自然的活。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成功,那就是找到你自己的中心,并且让那个中心引领你。然后会有一种光亮从这个中心散发出来,从你身上散发出来,而你会变成一个自然的人类——就是佛。”

职场,人生的阵地

逆流顺流,人生的歌

篇2:张德芬:人生唯一的难关是自己

5.痛苦是来自于你对事物的解释。

《遇见未知的自己》

6.我们的思想总是在过去和未来,但我们的身体和呼吸却永远是在当下的。

篇3:张德芬:人生唯一的难关是自己

狗校“毕业生”功夫不一般

“挑两篮鲜花送给美丽的小姐!”随着一声指令,宠物犬立起前支,口含挑篮将鲜花送给了客人。在深圳市翔鹏宠物警犬训练学校,这里的宠物犬可是学会了多种本领:走秀、打伞、投篮、拒食、滑板、踢足球、接飞碟、扑咬等等。这些本事的传授者就是我们要说的主人公,他叫赵先军。2010年9月28日,中央电视台《乡约》栏目对他的创业故事进行了播报。

“在我们这儿训练过的狗狗都要发给毕业证书,如果是初级的话属于高中毕业,如果是中级的话属于本科毕业,如果是高级的话属于博士毕业,狗要达到博士毕业,至少要半年的时间。”说话间,赵先军牵出了一只德国牧羊犬,这只犬来历可不小,曾获得过国际服从犬金奖。基本的服从是国际犬业通用的比赛项目之一。只见赵先军一个手势,这只犬就趴下了;再一个手势,它就坐起来了。最为重要的一项是,没在主人指令的情况下,陌生人给的东西再好吃它也坚决不吃。

这很稀奇了吧!“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翔鹏宠物犬训练学校里的狗们就是不信这一套!能取得这些业绩,“总教头”赵先军可是花了不少心血!

部队基地奠定训犬绝招

说起与狗结下的“不解之缘”,赵先军饱含深情地说:“对狗的挚爱始于少年时代,一只土狗曾陪伴我这个乡村少年度过了一段贫穷而孤苦的时光。”

赵先军1976年出生在山东省曹县朱洪庙乡刘西村的一户普通农家里,小时因家境贫寒,村里的孩子都不愿和他一起玩,他感到特别孤单无助。恰好家里养了一只土狗,赵先军就与这只土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每天上学,狗狗送他到村口,而每当放学,这只狗早早地就在村口等着他,风雨无阻。

在清贫的乡村,赵先军经常带着狗狗跑到田野上忘情地玩耍,是狗狗给他带来了无尽的欢乐。1992年11月,赵先军当兵离乡,那只狗和送行的人群一起将他送出了村庄。当兵期间,为了给考上高中的妹妹筹集学费,妈妈将那只养了多年的土狗卖给了别人,让赵先军心里难过了很久很久。

好在部队服役期间,与狗的缘分仍在继续。5个月的新兵军训结束后,他被安排到战斗队。那时基地犬只繁殖过多,赵先军与另外7名新兵不仅要参加日常军事训练,还承担起每人喂养一只大丹犬的任务。负责喂狗的赵先军心有不甘,开始向训犬的老兵们偷师学艺,在精心喂养这只大丹犬的同时,一边煞费苦心地对它进行秘密训练。功夫不负有心人!三个多月后,赵先军喂的那只大丹犬被他训导成一条有如德牧(俗称黑背)一样的优秀警犬,既会扑咬,又会追踪,还会鉴别气味和跳过高难度障碍———而大丹犬通常只是被用来负责看护的普通防暴犬。这一大丹犬的训导奇迹在基地引起轰动,新兵赵先军的不凡身手也令部队首长刮目相看,从此对他着意栽培。1994年3月,经部队推荐和考核选拔,赵先军与另外9人从400名战士中脱颖而出,被送往中国刑警学院警犬技术专业接受培训。

专业背景加上久经历练,赵先军掌握了一套训犬绝招。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他总结出了“奖罚适当、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因犬制宜、区别对待”的“赵氏训导法”,对每条受训犬只都倾注心血和汗水,效果显著。

训狗事业曾让他伤痕累累

2003年,从部队复员回到农村老家后,赵先军与相恋多年的女友结婚了。成家后,一个极其苦恼的事摆在他的面前,他在农村失业了。因为他在部队所学,在农村根本用不上。无奈之下,他来到了曾经当后的地方深圳,他感觉深圳是年轻人创业的好天地。

可是,到深圳他该干些什么呢?多番求职后,他来到一家劳动局下属的一个机构,专门帮忙人们办理钳工、电脑工等上岗证书,办张证600元钱。那时候收入不高,他天天睡在仓库里,每天吃三元钱的盒饭,实在饿了,就灌个水饱。半年多后,这项工作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少钱,他不得不深思:跑业务这个职业适不适合我啊?

在跑业务的过程中,他经常路过宠物店,还有宠物医院,发现这儿门庭若市,抱着小狗的,牵着大狗的,还有开车到门口的都有,作为警犬基地出身的他,于是萌生了创办一家宠物训练学校的想法。他东凑西凑了几千元钱,租了一个门面,印了一盒名片到处发。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却不见一个顾客上门。这时,一个台湾人告诉他说,我的狗你先帮我免费训三个星期,如果符合我的要求,我们再谈价钱。这是一只台湾高山猎犬,身价三四万元钱。为了能让这只狗做到随行不用牵绳子、看到别的狗不攻击和坐在原地至少半个小时不动,赵先军每天花上两个小时到他指定的地方去培训。三个星期后,他成功地演示给狗主人看,这时他领到了第一单生意的收入2000元钱。收到这笔钱时,赵先军哭了,因为这是他靠自己的本事在深圳挣到属于自己的第一笔钱。

慢慢地,他的名声有了,生意也开始兴隆。没想到的是,2006年他收养了一只病狗,因为没有及时处理好,这只狗打针吃药都不见效,后来发烧死了,并传染了其他狗。他自己养的狗死了十多只,客人放在培训学校的德牧、金毛、挪威、哈士奇等宠物狗死了8只。狗死后,狗主人不要钱,找上门来砸狗场的、砸车的都有,说的话让赵先军很难接受,有一种让他一夜消失的感觉。最后,他找了许多人说和,赔了几十万才算平息了事件。

这件事后,当时的负面影响特别大,一切比重头开始时还难。赵先军只好不断地给客户打电话,做解释,然后去宠物店、宠物医院,向老板承诺:我赵先军吃不上饭了,也得让狗活着,除非我赵先军人头落地了,否则,我都会把事情办好!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摸索,赵先军的技艺走向成熟。2007年,原劳动保障部举办的首届训导师评比中,他获得全场总冠军。

同年,他通过国际宠物协会的考核,成为目前唯一获得国际训犬师证书的中国人。

为了全面提高训狗的技艺,他不断参加各种培训、考试、比赛,训犬技术更趋完善,他所调教的各种犬只屡屡在各类比赛中摘金夺银;他的杰出表现曾在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珠江电视台、南方电视台、深圳电视台等频频爆光,众多报刊也对他进行过采访报道;此外,他还曾“触过电”,在影星舒淇、林嘉欣主演的电影《怪物》中参加演出,取得了不凡的成绩。

狗有“教养”须练“底功”

据赵先军介绍,在美国、加拿大、德国、新加坡等一些发达国家,训狗知识相当普及,训狗意识已深入社会深入人心,成为一种社会公共知识。

有实例为证。在深圳从事贸易的新加坡商人黎先生是翔鹏宠物警犬训练学校的一位忠实客户,他在宝安龙华锦绣江南购有一套住房,还养了一只通体黑亮的拉布拉多犬。每隔一两个月,他都要返回新加坡总公司一趟。而每次离开,他都会把自己那只不足一岁的拉布拉多爱犬送到翔鹏宠物警犬训练学校接受训练。黎先生告诉记者,爱犬接受训练非常必要。在新加坡,家庭爱犬送往专门机构接受训练非常普及。另一位忠实客户德国商人卡尔先生,一开始豢养一只斑点狗,他自己先对小狗进行了卧、等待等基本动作的训练,随后又将小狗送到“翔鹏”接受了为期40天的训练。卡尔说,他本人在德国时,就曾接受过为期一周的训犬短期培训,所以可以完成对小狗进行基本动作的初步训练。在德国犬类培训学校很普及,几乎每个偏远小镇上都有。

而在美国,家庭养狗已是极普通的一种生活方式。美国人和狗的关系很亲密,把狗当成家庭的成员,他们觉得狗既是朋友又像自己的孩子。

“一条有教养的犬可以比得上一个温文尔雅的老先生。”德国文豪歌德《浮士德》中的名言,经常被专业训练宠物犬只的人士所标榜和引用。作为深圳宠物培训业界的资深专业人士,赵先军表示,在深圳,宠物犬只接受专业训练的意识,在人们的心目中还相当淡薄。宠物犬只在主人随心所欲的放养中养成了乱咬、乱扑、乱叫等不良习惯,影响邻里亲朋;而有些养宠物的人还存在着混乱倒错的爱宠意识,唯宠物犬只为尊,与宠物同衾共眠,至爱亲情皆抛到脑后。赵先军强调,只有通过正规的专业训练,才能有效矫正主人倒错的爱宠理念,才能有效矫正犬只恣意妄为的不良习惯。训犬意识的社会普及,无疑是文明养犬的必要前提。深圳在宠物犬只培训这一层面,还远没有与国际接轨。

懂得训狗才是真正的养狗

赵先军强调,每一个流浪狗在大街上走来走去,都是一个定时炸弹,它随时都可以爆发,它随时都可以攻击到你,你就是狂犬病的携带者,有可能,世界上没有一个药可以根治狂犬病的。因此,在赵先军心目中,收养并训练流浪狗,不只是一件让人赏心悦目的事,而是一件功德无量、造福社会的大善事。赵先军收到流浪狗后,首先要给狗做检疫,给它冲凉,给它经过一个短暂的培训,然后再让它回归于社会,让人重新爱它,重新喜欢它,以狗养狗,给一个简单的费用。有些流浪狗经过训养后参加各种比赛还获过大奖。由此,赵先军希望养狗人,首先要懂狗,要爱狗,给狗一个好的生活,让狗能学到东西,才去养这个狗,不要因为狗有一点儿不良习惯,就把它往大街上一扔,丢掉了,对养狗人来说,对狗来说,对社会来说都是一种负担。因此,他呼吁全社会应切实关注城市流浪狗的问题,防患于未然,还市民群众一个和谐安全的生存空间。

曾经把狗当作玩具的赵先军,最终却让这“玩具”成了他事业的基石。赵先军利用这基石找到了一个别样的市场,找到了改变命运的商机。在深圳这片可以做梦的土地上,有多少人带着梦来又失望地离去,又有多少人坚持着自己的梦直到梦圆的那一天。显然,赵先军是一名能够坚持的勇者。

篇4:张德芬:我的人生只要高潮

自己选择从云端去到谷底

德芬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那个男人,爱情便一发不可收拾。他大她10岁,有段不幸福的婚姻。德芬顶着所有人反对,不顾一切地去爱。她25岁结婚。他却对她忽冷忽热,以为生个儿子会保住他的爱,但却一直不能怀孕。她试过各种方法,看遍中西医,就是没结果。在街上看到孕妇,她常会委屈得落泪。结婚两年,他开始彻夜不归,家对他的吸引力抵不上外面的街机游戏。她努力,但依旧不被爱。

“我那时条件太好,个性难免骄纵,是不服男人管也不屑管男人的年纪,我还没有学会做一个内心温柔宽容的妻子,是我治不住他。”27岁她离婚,为了疗伤辞职去留学。前夫富有,对她却不大方。离婚前,德芬懒得向他伸手要钱,自己拿薪水贴补家用。之后,她更没有拿到一毛钱的赡养费,因为他不肯离婚,德芬拿钱换自由。

德芬一直都是一个有勇气的人,前夫离婚时最后说了一句话,“张德芬,要结婚的是你,要离婚的也是你,你真是个伟大的女人。”

“那为什么辞掉女主播的工作呢?”德芬淡笑,之后解释:我的职位虽光鲜亮丽,很多人想要,但那时台湾只有三家电视台,那会的新闻主播太难做了。我不喜欢那个光鲜亮丽,我也不喜欢一出去碰到人家说,你就是电视台上播新闻的主播啊,真漂亮,你播得真好,我们全家人都爱看。我觉得很虚浮。我不喜欢这个虚名浮利的东西。

申请学校的时候,她要出示台币一百万(约合20多万人民币)的存款证明,她拿不出来,父亲为她向朋友借了钱。

朋友说她从云端跌落谷底,其实是她自己选择从云端去到谷底。“我心疼自己,再疯狂Shopping也无法弥补我的心伤,我想独自过一段日子。沉静时,会反省曾经的自己,一路心高气傲,从不顾及别人的感受。”

生命中最寒冷的一个冬天

德芬还记得19年前,距离纽约西北5小时车程的Syracuse,称为“雪城”,每年一半时间都被掩盖在苍茫大雪之下。Syracuse的雪纷纷飘落,在路灯映照下翩翩起舞。她将双手举过头顶,开心得像个孩子。“那个冬天是我人生中最苦的日子,却第一次见到雪。那天真冷啊,但我却觉得那是上天眷顾我。台北没有雪,我总是那么幸运。”

几个月来噩梦一直萦绕着:失眠,来到陌生国度后,一个人整夜发呆;失落,独自办理琐碎的入学手续,而之前她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排队;想家,没有朋友可以倾吐心声;困顿,每周20美金的零花钱,连一个3美元的垃圾桶都舍不得买;打开衣橱,看到一件曾经花180美金买来的牛仔外衣,惟一的念头是拿去变现;被嫉妒,常常被人以眼角斜睨——离婚的前女主播有什么了不起!

几个月前,她还在地球另一端过着另一种人生:22岁考进人人羡慕的台视新闻部做记者;25岁成为台湾地区知名的美女主播;登上各类杂志的封面和报纸的头条,面对25万人演讲,蒋经国讲完,便是她的发言……那时她还是一个梳着飒爽短发的泼辣女子,吃了罚单,就睁大眼睛问警察:你不知道我是谁吗?然后拂袖而去;生病去医院,医生亲自迎接,带她饶过长长的队伍,去看最好的科室;走在大街上,一定有人认出她来,“你好漂亮,新闻播得真好,我们全家天天都看你……”住着台北市仁爱路名人巷的豪宅,开着Volvo,丈夫富有权贵……在之前的20多年里,她一直生活在云端之上。

那年德芬27岁,常常情不自禁地哭,“那是我生命中最寒冷的一个冬天。后来渐渐明白,经过冷才知道暖的滋味,人生中如果没有一段低落的日子,怎么懂得对已失去的尊重和对已得到的珍惜?”

先嫁错人,再找到“真王子”

半年后,她到加州大学读MBA,在当地华语电视台兼职报新闻,渐渐在华人圈里有了口碑。

曾经让她心碎的爱情,并没有让她失去信心。她娇嗔地说,我当时跟女伴这样说——等他出现我要骂他一顿:你怎么现在才来?关于理想的对象,她列了一个长清单:这个男人要爱我,爱小孩,要是大公司的管理层,要有海外背景,最好英语说得比我好,要非常nice,诚实,不可以欺骗我,人要正直,要陪我去买菜,喜欢做家事,有童心,喜欢旅游,喜欢艺术,喜欢看电影,他要陪我看卡通片,喜欢看书……

那时德芬已经过了30,在女人害怕嫁不出去的年纪,她竟然列出满满一张纸苛刻的条件,所有人听了都觉得她在做梦。第一次见到他时,德芬穿着长裙,带着芒果干。看到他,便递给他一块,他们就这样相识。他是同事的大学同学,美籍华人,在香港机场见到她。他便如青葱少年般堕入情网——相识不到3个月,专程飞到台湾找她,直至与她携手走进了礼堂。“我真喜欢这样的自己,在感情上从不委屈。我想如果时间倒转,我还会一样选择。年少轻狂的我,也只有先嫁给错的人,才能找到真王子。”

难得的是,他是90%符合清单的男人,还附送惊喜,比如:热爱美食。“在我家,是先生用意大利面和法国菜栓住了太太的胃。”德芬大笑,毫不介意眼边的皱纹,清单上什么都有写,惟独忘记了——高大、英俊,而他偏偏缺了这些。

后来他们一家四口(一儿一女)坐在新加坡植物园的草地上野餐时,德芬突然想起来,在遇到老公之前,这个全家在亮丽的阳光下,坐在绿色草地上野餐的画面,就常常出现在她的脑海中。

德芬说,心想事成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她一直觉得,我们的人生是我们相信而来的。你相信你会变成什么样子你就会变成什么样子,真心想要一个东西的时候,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你达到你想要的。

成就在IBM的晋升神话

38岁时,她拥有别人艳羡的一切:疼她的老公,儿女双全,住豪华别墅,有3个佣人,一个司机。她却出人意料地抛下一切,跑去一家跨国公司从助理做起。薪水很低,编制外,仅1年合约。“我做过自己的专业媒体,创过业,还给别人打过工,惟一缺少的经历就是进入大公司工作,我就是好奇那种职场女性的状态。”

为什么不继续做电视媒体呢?德芬留完学回到台湾,正遇上媒体解禁,3家电视台变成100多家,每一家电视台都找她去做新闻,她婉拒。“做电视的日子曾把我托得很高,也把我摔得最重。我经历过它的大起大落,它对我还有什么吸引力呢!”

德芬回到内地开了一家培训公司,当时国内的培训机构稀缺,她与IBM、HP这类大公司合作。后来,她一直做到一家大型房地产公司的营销总监,日子忙碌而充实。但德芬想在大公司崭露头角,但她已不是刚刚毕业的新人,又没有足够的资历直接作管理,高不成低不就。以类似秘书的职位进去,是当时最好的方法。她将曾经的光芒隐藏起来,以最低调的姿态进了IBM,那时她连最基本的客户端都不知道是什么。

她努力去作,似乎那不只是一份工:世界各地都有IBM客户,电子信箱保持连线,不管多困,凌晨两三点都要爬起登陆信箱收发信件;满世界的跑,永远倒不完的时差,上午还在东半球的电脑前敲报告,半夜就要赶到西半球列席会议……要学习的东西永远比同事们更多,MP3里不是流行歌曲,而是电脑知识讲义;即便出去做头发的两个小时,她也要手捧笔记作记录,让旁人误会她正在攻读一项学位。先生心疼她,抱怨她只是一名特助,却比身为某公司总裁的自己更忙碌。半年后,公司要派人到吉隆坡为客户做产品简报,没有工程师愿意去,她并不隶属于技术部门,却毛遂自荐,然后每天搬一堆书回家看至深夜。吉隆坡之战令人刮目相看,半年前那个电脑盲讲起技术竟然也可以头头是道,有理有据。

从前那个自己就是整条流水线的德芬,泰然做了IBM流水线中的螺丝钉,但她打定主意作最关键的那一颗,“同事需要帮助的时候,一定会向我求助。之前的老同事股票狂跌破产,我借钱他,不还也无所谓,因为他是拿来埋葬病逝的父亲,我应该伸出援手,又帮他找工作。我遇到的贵人不多,但是我曾经是很多朋友的贵人,我的工作资历一般,工作能力一般,但是我想,靠人格赢来的信任比能力更重要,而机会往往因为信任产生。”她就这样无心插柳地在IBM开辟出另一块高地。一年之后,她的薪水翻了一倍,成为正式的经理。又过一年,德芬晋升为亚太地区行销经理,成就了晋升神话。

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

可她又开始不开心。“这份工作在别人眼里已经享有了最大的自由,可以在家办公,自行安排日程。每天早上起来牙也不刷,就开始对着电脑,三餐在家随便解决,随时在电脑旁边等老板随时叫你。我忽然发现所谓的自由,其实是24小时被绑在工作上,被绑在电脑和电话会议上。”她的不快乐甚至变成抑郁,每天醒来不想下床,觉得做什么都没意思,甚至觉得只有死才能解脱。

在40岁“高龄”时,她再次辞职。“我没法通过换一个工作再让自己快乐。以前我和所有人一样,以为我要好婚姻,小孩,高薪。可是,这些都有一个尽头,当时的我就是那种空虚感。”

从40岁开始,她决定寻求内在的力量。辞职,随丈夫搬回北京,报名参加心灵课程,她变成了一个忙碌的课虫,以致丈夫心生怨言,“我跟他说,如果你阻止我,你会发现有天早上我拿行李出走了。”

她说自己就这样成为了家庭主妇。“以我的个性,家庭主妇简直是种侮辱。但那时我就是没头衔,没工作,没身份认同,没社会贡献,可我能感到越来越清晰的自我。像一个荷花池需要30天的时间长满,而到了28天的时候荷叶只长到整个池塘的1/4,但是再等待两天,荷叶就铺满整个池塘了。”她拿着4年苦修心灵课程的成果《遇见未知的自己》,找到出版社,却屡屡被拒,“小说不像小说,心理学不像心理学,又不是知名作家的作品。”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出版社,不料刚出版即大卖10万册。一年之后,她又出版了《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被誉为——华语世界首席心灵畅销作家,而这个头衔,依旧不是她要的。?她要的只是心灵的自由,一如她的生活,从来都由自己作主。“我只想活得开心、自在,并且让所有想开心自在的人都能和我一样,找到自己的道路。”

《优雅》对话张德芬:

(以下“G”代表《GRACE优雅》杂志,“张“代表张德芬)

G:在如此喧闹、纷繁复杂的世界,你怎样让自己达到一种身心健康和心态的平和?

张:必须要把某些时间留给自己调节身心。比如说身,你一定要做一些锻炼。我自己最好的锻炼就是瑜伽,那个时候脑子尽量不要想什么事情,只关注我的身体,那种状态就是一种静心、冥想。身体不能每天都在办公室里。另一方面,你得和家人相处好,再花一点时间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比方说,你欣赏一下大自然,你看天边的云彩多么美,你看那个小BABY的微笑多么可爱,你看那对老人牵着手过马路真好,就是心里头对周围产生一种欣赏以及感恩的感觉,就可以提升你自己内在的灵性。

G:很多白领背负着沉重的心理压力,有什么好的减压办法?

张:减压要看压力是从何而来的,大部分压力是自己给的。发生事情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去看待。大部分人的开心都要仰赖外在,我们不要依赖别人的肯定去生活,要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一个自足、开心的方式。当你做到自得其乐时,外在的生活不可能不好。

G:我们如何面对在生活中失去自我的状况?

张:必须回头看自己到底要什么,真正想要得到快乐,就得把眼光从外收回到自己身上来,觉察到自己的思想,到底有没有活出真正的自己,还是只是在迎应社会、家庭的要求。

G:在你眼里,什么样的女人最有魅力?

篇5:张德芬:人生唯一的难关是自己

看见它,接纳它,然后放下对它的需要。

《遇见未知的自己》

篇6:张德芬:人生唯一的难关是自己

10.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

《遇见未知的自己》

11.什么样的人最有魅力?我愈来愈觉得,答案就是,内心有力量的人。什么叫做“有内在力量”?就是遇到困难,碰上痛苦时,能够坦然与自己的负面情绪相处。困难大家都有,痛苦每个人也不缺,只要是人,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但内在力量强大的人可以不受苦。

篇7:张德芬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文中开始对主人公:“你是谁?”的拷问,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是的,除去我们的社会身份。你拥有的房子,车子,地位等等,你又是谁?你只是纯粹的你,其实并没有这么多附加的东西,你只是你而已。文中其实引用了很多的观点,这些观点如果你能一一搞明白,你的身心会更进一步,比如其中提到的吸引力法则,有一句经典:当你真心渴望某样东西时,全宇宙都会帮助你!(链接为对这句话的详细解读,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借本文章再次推荐大家看看,吸引力法则。

全在一个悟字。看过与没有看过,其实并不能决定什么,改变什么。关键是个人的天分与悟性有多少。该书相对比较唯心,但是如果你能深入透彻的`看,中间再夹杂一点自己的感悟,你会觉得受益匪浅,相信我。国人缺少信仰,如果能用这些修心的东西来改变自己或者说维持自己不走歪路,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然书中是有不少地方显得太过诡异,这些不妨碍我们汲取书中的价值,古人云: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因为其中个别地方,就说该书一无是处。

跳出小我,其实就是说,凡事不要总是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要追逐本心,真我。

文中关于能量争夺战的描述也很有意思,好的能量和负面能量一样,都有很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仔细感悟,虽然没有文中这么玄乎,但大概意思就是这样的。

还有潜意识,胜肽,等等观点,都是很有意思的,这里就不一一提及,总的来说,推荐大家看看,修身养性,透彻感悟。?

★ 张德芬《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

★ 励志书籍推荐:张德芬《重遇未知的自己》

★ 我的教育心得(二)张德润

★ 德的读后感

★ 德兰修女读后感

★ 卡尔弥德读后感

★ 小兵张嘎读后感

★ 张心怡:关雎读后感

★ 小兵张嘎读后感200

篇8:张德芬:人生唯一的难关是自己

全方位地认识自我

人对自己到底了解多少呢?心理学家乔瑟夫·勒夫 (Joseph Luft) 和哈里·英汉姆 (Harry Ingham) 提出了一个“周哈里窗”的模型, 根据我们对自己的了解、不了解和别人对我们的了解、不了解四种情况, 将一个人的认知分成四个部分。 (见右上图)

左上角那一扇称为“开放我” (open self) , 这个部分指的是“我们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部分, 比如我们的长相、身高、体重以及某些属于公开性的统计资料, 如学历、性别、籍贯等等, 还包括一些个性成分, 如能力、爱好、特长等。“开放我”的大小取决于自我心灵开放的程度、个性张扬的力度、人际交往的广度以及其他人对你的关注度等。“开放我”是一个人最基本的信息, 是了解和评价自我的基本依据。

右上角的那一扇窗称为“盲目我” (blind self) , 这个部分指的是“我们自己不知道而别人了解”的部分。所谓当事者迷旁观者清, 这部分内容可以是一些很突出的心理特征, 比如有人轻易承诺他人但转眼间就忘得干干净净, 也可以是一些不经意的小动作或行为习惯, 如果别人不告诉你, 你本人觉察不到。“盲目我”的大小与自我反省能力有关, 内省越强盲点越少。

左下角那一扇窗称为“隐藏我” (hidden self) , 这个部分指的是“我们自己知道而别人不知道”的部分。比如一些童年往事、痛苦辛酸的经验、身体上的隐疾等等, 这些东西我们可能不愿意让别人知道。适度的内敛和自我隐藏是正常的心理需要, 但是“隐藏我”太多, “开放我”就显得太少, 无法与外界进行真实有效地交流与融合。

右下角那一扇窗称为“未知我” (unknow self) , 这个部分指的是“我们自己不知道而别人也不知道”的部分。比如我们不知道二十年后的自己会是怎样的。这个部分通常指的是某些尚待开发的能力和特性。

了解和探索自我

我们天天说“我”“我的”, 却很少认真思考“我”的这四个部分。所谓“认识自我”不仅仅要认识“开放我”, 展示或暴露出一些“隐藏我”, 还要去了解别人心目中的我, 探讨未来的我。这四个部分都是“我”的一部分。该如何了解“我”呢?

最容易被了解的是“开放我”。因为我自己知道, 别人也知道。比如, 我1.8米, 个子很高;我有点胖;我的数学成绩全年级第一, 我知道我数学好, 大家也知道我数学好。

“隐藏我”, 即有些事情别人都不知道, 只有我知道。原因之一, 我的缺点不想告诉别人, 这个很正常, 可以继续隐藏。另一个是优点, 很多时候我们说不清也道不明, 莫名其妙就做得很好。对于这部分, 可以通过一些测评或成就事件来展示。比如霍兰德职业性向测试, 假如你测试的结果是CRI, 说明你兼具事务型、实际型和研究型的特质。另外, 通过一些故事和传记, 我们会慢慢地意识到一个人所隐藏的很多神奇的能力和力量。当你跟别人诉说你的成就事件时, “隐藏我”就会慢慢变成“开放我”。

了解“盲目我”, 可以主动地、真诚地邀请别人给你反馈。看看别人眼中的你是怎样的, 与自己心目中的你有什么差别。

要了解“未知我”比较难, 只有不断地尝试新事物, 才知道这东西是不是适合你。

如果你把这个模型想明白, 就能很清晰地解答很多问题。

1.我为什么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

你觉得自己有才, 而别人不觉得。“隐藏我”和“开放我”不一致。很简单, 多做一些实事, 或者用一些成就故事和测评主动地让大家了解你。

2.为什么别人眼中的我和自我评价不一样?

“盲目我”和“开放我”不一致。这时候, 需要主动地、更多地寻求反馈。不多听听别人的评价, 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自我评价是否客观。每个人都倾向于让自己更加好。

3.我就是特别不想探索自己。

自我探索可能会发现自身一些不好的信息, 从而动摇自己的信仰。当你发现自身不好的信息时, 或许会让你因面对不喜欢的事而引起不良情绪;但长远来说, 你不深刻地了解自己, 就无法很好地改变自己。所以如果你希望未来的生活变得更好, 那么不管会发现自己的优点还是缺点, 都建议你尽早地开始自我探索。因为那些负面的东西, 不会因为你不愿正视它而自行消失;相反, 或许正因为你不愿正视它而使其潜滋暗长, 越发膨胀起来, 成为自己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

4.我好像没有成就事件。

这里所指的成就事件, 不是说得到全校的荣誉或考了全年级第一这样的社会公认的成就, 而是自己认为有所进步, 就可视作成就。比如害羞的同学第一次主动和老师打招呼, 比如这次考试比上次又有了进步。

提升和打开自己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 “未知我”远远大于“开放我”, 也就是说, 你可能成为的样子比你今天成为的样子要大很多倍。

所以, 我们的任务就是不断地把“开放我”扩展得越来越大, 慢慢地把可能的我探索出来。

第一, 把我不知道的东西不断变成我知道的。一方面, 不断学习新知识;另一方面, 通过反馈, 不断把别人知道的我的东西变成我自己知道的。

第二, 不断把别人不知道的我的东西告诉给更多的人。这样, 别人就能更加清楚地了解我, 知道我的价值。

第三, 在以上两个前提下不断地尝试新事物, 探索那些不知道的自我。

随着这些做法的深入, “开放我”就会越来越大, 人生的掌控区会越来越宽阔, 你可以做很多你原来做不到的、不知道的事情, 也会有更多的人给你机会。

篇9:张德芬 遇到心想事成的自己

张德芬曾经与北京有过短暂的分别,那是1999年,丈夫因为工作调动,举家迁至新加坡。彼时,张德芬已在北京生活5年,爱上了北京郁郁勃勃的活力,纵有万千不舍,又不得不哭着离开,以至于有大半年时间不敢去想北京。敏感、脆弱,是她曾经的性格,就像现在她家里的非洲紫罗兰,虽然高雅、圣洁地开放,但是略显单薄的躯体总在忧郁地寻觅着理想的归宿。

在新加坡,张德芬担任IBM公司大中华区营销总监,事业顺风顺水,家庭幸福美满,她却患上了抑郁症。“每天醒来不想下床,觉得做什么都没意思,总觉得只有死才能解脱。”现在看回去,那时纸上谈兵的营销活动是不快乐的根源,因为她是一个people person(人缘好的人)。她开始了反思,台大企管系毕业, 美国UCLA获得MBA学位,名企高薪工作,为什么自己各方面条件那么好,却总是不快乐?自己要的究竟是什么?于是,她辞掉了所有工作,开始探索人生的意义和让自己快乐的秘方。

沉潜的力量无与伦比。张德芬开始博览群书,参练瑜伽,体悟灵修,学习静坐,改变饮食习惯、生活习惯,渐渐地让身体安静了下来,并逐步祛除了困扰她许久的负面情绪。“面对自己的情绪,如果我们可以去觉知它,而不是去放纵、压抑和否认它,那么,这种情绪就会成为我们发现自己那些未知天赋的引导员。因为,情绪的本质就是能量。”张德芬突然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心情也变得无比宁静。她再也不会庸庸碌碌盲目地追逐外在的事物,而是明晰了自己为何来这世上走一遭,踏实地朝着目标前行。

就在张德芬敞开心扉的时候,北京也向世界敞开了她的大门。北京申奥成功,张德芬在电视上看到人们热烈欢庆的景象,暗暗发誓自己一定要回来。冥冥中似已注定张德芬与北京的缘分,不久,她丈夫将事业重心移至北京。心想事成。

“当你真心想做一件事时,全世界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你”。保罗·科埃略的这句名言,是潜修后的张德芬一直笃信的,也在她身上得到了应验。张德芬第一本书《遇见未知的自己》,本来只是她的灵修心得,拿来与大家分享,她丝毫不以名利为意,因此这本书甚至连营销活动都没有,可是它却取得了出奇的成功,雄踞两岸三地各大畅销书排行榜。之后,她接连推出的身心灵著作,本本热卖。张德芬说,大家喜欢读她的书,固然是因为它简单易懂,容易让人对号入座看到自己生活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更由于“吸引力法则”: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能量组合而成的,而能量就是一种振动频率,每样东西都有它不同的振动频率,振动频率相同的东西,会互相吸引而且引起共鸣。所以,你总是得到你花费精力和集中注意力的东西,不管你想不想要。“上帝为世上的每个人写出了他应该走的路,你只要读懂他为你所写的就行了。”张德芬找到了这条路,她也找到了幸福。

与她具有相同频率的北京,亦可作如是观。17年前那个冬天,她初次来到北京,虽然倾慕古色古香的文化,但感觉这里灰暗、萧索,少了些温暖、包容;而今,当这里的人民唱起“北京欢迎你”的时候,你分明能感受到一种蓬勃向上的气势,一种海纳百川的胸怀。张德芬说:“北京从十几年前一个灰暗的、土气的旧城,到今天成为一个国际级的世界大都会,它的进步繁荣,让我也有荣焉。在这里居住有非常‘爽’的感觉,因为它常常在改变,真是一天一个样,住在这里这么久,你感觉得到城市的脉动,永远是那么充满希望!”

认识张德芬的人说,无论身处顺境逆境,总是能从她身上看到希望。她活得很本真,从不隐藏自己,不论是恐惧、担忧、怯懦,还是爱,都不怕被别人看到,因为她能觉知到这些并愿意顺其自然,并能对别人的痛苦感同身受,这皆源于她那敏感和慈悲的心。和她相处,你能收获心灵的丰富与平静,从而心想事成。

《淑媛》:台湾与内地的读者相比,有哪些不同?

张德芬:台湾在灵修方面发展得比较早,而且没有尺度的限制,所以我的书在台湾并没有造成像内地这样的轰动效果。内地的读者非常单纯,他们的心灵像一张白纸,很容易轻信别人,而且会有盲目崇拜的倾向。我也常常告诉灵修的追寻者,不要盲目崇拜上师和那些所谓有神通的人。真正好的老师,是教你如何找到自己的内在力量,与最真实的自己相遇。

《淑媛》:与台湾相比,内地的生活有哪些特点?比较喜欢北京的哪些方面?

张德芬:我希望此生都不要离开这片土地。我常常到各个国家旅行,不管去哪里,我都觉得还是内地好。台湾的生活是非常的舒适、精致,文化艺术气息很浓厚,人非常的有教养,素质很好。但是我还是喜欢内地生活的那种有冲劲、有朝气的感觉,喜欢北京的泱泱大气。

《淑媛》:你崇尚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

张德芬:我是宅女一枚,生活平凡、低调,无论谁站在我面前,我都坚持做我自己。我每天花很多的时间照顾自己的身体,因为它是爱自己的重要一步。也许我在灵修界有点影响,许多人愿意请我帮忙,我也乐在其中,虽然它们无法为我带来经济上的利益,但可以使我获得心灵上的宁静与安详。看书,旅行,上灵修课,几乎可以算是我生活的全部。总的来说,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当你真心想做一件事时,全世界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你’。保罗·科埃略的这句名言,是潜修后的张德芬笃信的,也在她身上得到了应验。

《遇见未知的自己》里面有一句流传最火的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

链接

张怡筠

篇10:张德芬《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张德芬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人生一辈子,每个人都在追求,金钱,权力,健康,快乐……总结起来不外乎是爱,喜悦,和平。有所追求就有所受桎梏,可能是别人追加的,也可能是自己加置的,说到底关键在于自己的心态。在失落中找回真我,找回真正的自己,走出迷雾,才能在谷底惊见阳光。

生活中许多事情会让我们愤懑,痛苦,伤心,不能自已。高中三年拼搏没考上大学,好朋友在背后戳了自己一刀,自己的亲人离世而走等等,这些事发生了就是发生了,自己心里多么心如刀绞别人不会知道,就是知道了承受得还只有自己。

“臣服”。破解情绪障碍之道,最重要的就是臣服。对已发生的事臣服,事实就是最大,因为已发生的事情是不会改变的。如果你不去接受它,就好像拿头在撞一面墙,而希望把他撞开。因此在这种时候自己能做的就是只有臣服,从心底接受他,并想着去解决它,不要让情绪蒙蔽自己。臣服的好处就是,当你接纳了当下,不徒然浪费力气去抗争的时候,事情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你才发现原来的挣扎真的是白费力气。正所谓期望越小失望越少,而惊喜反而会更多。而且,正因为你把注意力充分关注于眼前的事物上,有的时候你会发现更好的解决之道,帮助你脱离眼前的困境,而不至于让情绪左右自己。

臣服已发生的事,找回失落的自己。人往往是在外物的诱惑下,蒙蔽了自己的内心,迷失自我。()拨开情绪的迷雾,才能找到事情的根本,情绪只是一种发泄,真正需要我们做的是找回自己,重新走上正确的路。成功者之所以会成功是因为他们从自我情绪中走了出来,找到了前进的`路,失败者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一直在情绪的蒙蔽下徘徊不前。

篇11:张德芬:人生唯一的难关是自己

销量过百万的《遇见未知的自己》作者张德芬,集多年潜心研究身心灵成长经验的精华,告诉现代都市人如何找回迷失的自己,找到不快乐的根源,重获最初的快乐。在本书中,张德芬将与我们分享她追求身心灵和谐的人生智慧,帮助我们探索真我的本质,学习如何爱自己,如何为自己的快乐和人生负起全责,如何拥抱生活中的阴影,如何让自己、家人及朋友过得更幸福!

内容简介

《重遇未知的自己:爱上生命中的不完美》内容简介:为什么我们越长大,越孤单,越不安,越不快乐?因为我们在追求快乐的过程中,离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远了!华语首席身心灵畅销书作家,销量过百万的《遇见未知的自己》作者张德芬,集多年潜心研究身心灵成长经验的精华,告诉现代都市人如何找回迷失的自己,找到不快乐的根源,重获最初的快乐。在本书中,张德芬将与我们分享她追求身心灵和谐的人生智慧,帮助我们探索真我的本质,学习如何爱自己,如何为自己的快乐和人生负起全责,如何拥抱生活中的阴影,如何让自己、家人及朋友过得更幸福!

编辑推荐

《重遇未知的自己:爱上生命中的不完美》是张德芬最新力作!继百万畅销书《遇见未知的自己》后,张德芬最用心的一部作品,直抵内心深处的成长感悟,读懂未知的自己,温暖、纯净的原创精美插图,感动每个都市灵魂。

作者简介

张德芬,被誉为华语首席身心灵畅销书作家。研修身心灵成长励志多年,并取得了中国国家心理咨询师的执照。著有身心灵畅销书《遇见未知的自己》《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和《活出全新的自己》,同时翻译有德国心灵导师艾克哈特·托尔的作品《新世界:灵性的觉醒》和加拿大知见心理学领袖克里斯多福·孟的《找回你的生命礼物》。1962年生于台湾,台大企管系毕业,在美国UCLA取得MBA学位。开始,辞去国际知名公司高薪工作,专心研修瑜伽以及新时代的各类心灵课程。自1994年开始定居北京,取得中国国家心理咨询师的执照。

张德芬以其深入浅出的笔触描绘揭示出困扰人们的烦恼痛苦的深层的原因,被冠为华语世界首席心灵畅销书作家,深受人们欢迎,很多人因为阅读德芬的书,有了生活的态度的积极转变。

五年多来,学习了各种不同的心灵成长以及心理治疗方法,并且博览中英文有关著作,透过时时刻刻活在当下以及观察自己的修炼,得到了许多灵性及个人成长方面的心得体悟。取得了中国国家心理咨询师的执照。现在最关心的是“人类意识的进化与提升”,为地球美好的未来贡献一己之力。目前与家人长期定居北京。

篇12:张德芬:人生唯一的难关是自己

与未知的自己相遇

若菱是家外企公司的软件产品营销经理,生活在北京,开着凌志跑车,丈夫志明又高又帅,两人是清华的同学,后同去美国深造,三十多岁即拥有不错的职位。按道理说,这样的生活,该是令许多人艳羡的。但是在《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中,若菱的出场,是开着跑车飞驰在山路上,心里想着“活着好累,不如死个痛快”! 她刚和老公吵了架,像每次一样冲出家门。她生活得并不快乐。

车在半路熄了火,手机又没电了,若菱情绪低落到谷底。她循着光,来到一间燃着柴火的小屋里,见到一位白袍老人。在老人的帮助下,经历了婚姻变故、朋友欺骗、部门重组之后,很多的人生课题和智慧也随之展开。若菱慢慢学习,如何重新认识真实的自我,如何走出自己的人生模式,如何和身体、情绪、思想联结……最终实现心想事成,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故事结尾,白袍老人看到若菱获得内心的力量,欣然离开,外出云游。临行前在信中送给若菱一句话:“记住,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地反映你的内在。当外境有任何东西触动你的时候,记得要往内看……”

张德芬说,当她写到结尾处,女主角若菱借改善内在改变了她外部的世界,“就像春蚕破茧而出,迎风飞扬”时,自己都忍不住落泪。若菱的故事,映射了张德芬二十几年来在寻找内在快乐的路上跋涉的心路历程。

在2002年,这本书出版的四年之前,张德芬和书中的若菱一样,是新加坡某国际知名大公司亚太地区一个重要软件部的营销经理。她以新手的身份达到这个职位,仅用了一年的时间,薪水涨了一倍。但是这份工作以她的抑郁症告终。

再往前推一年,她住在北京郊区的别墅中,丈夫是华裔商人,一个新好男人,育有一男一女两个可爱的孩子,她拥有自己的一家培训公司。她仍然不快乐,她以为不快乐的原因,是她没有在一家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大公司工作。

再十年前的1987年,当时25岁的张德芬在台湾电视公司播完午间新闻,顶着一脸的浓妆,开着豪华Volvo进口轿车,准备回到位于台北市仁爱路名人巷的豪宅中,与她的名人夫婿共进午餐。在车上等红绿灯的时候,她不经意地看到了后视镜中的自己,吓了一跳!“那是一张年轻姣好的面容,秀丽的五官,在浓妆下衬托得更加出色,可是却愁容满面,我是那么地不快乐!”那时,她以为,她的不快乐源于她没有找到一个新好男人,没有生个一男半女。

……

十几年的时间,她一直在寻找真正的快乐。当她拥有了想要的一切外在生活,却以忧郁症告终,这是25岁时的她不曾想见的。于是2002年底,张德芬辞去新加坡的工作,举家迁回北京。她的目光由外在世界转向自己的内心,开始了内在探索的旅程。

面对内心的痛苦与阴暗,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

张德芬参加了大陆、台湾、香港、澳门、新加坡以及美国等地的各种心灵成长课程,读了100多本中英文的心灵丛书,每日静坐冥想,勤练瑜伽。“这段向内探寻的旅程,帮助我回顾既往,看到自己如何在先天、后天的种种条件下,随着命运的牵引,个人业力的钳制,以及如何被自己潜意识里面隐藏着的自动化反应模式所制约,而开展出来一个精彩、丰富、神奇又坎坷的前半生,而在这其中,我却一直都是一个不快乐的人。”

四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出版了身心灵小说《遇见未知的自己》。

这本书至今6年依然畅销,它把张德芬带入另一段奇妙的人生之旅。后来,她又一口气出版了《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和《活出全新的自己》。

张德芬开始被冠以“华语世界首席身心灵畅销书作家”的称誉,由此她再次经历了一个汲汲以求的过程,她自掏腰包请北京的十几家媒体记者吃饭为新书宣传,每天关注网上的排名和读者的反馈,有问必回。

张德芬从追逐的顶点慢慢放下,从生活的谷底“爬出”,获得更大的力量。再次面对自己,张德芬发现无论上了多少灵修课程,读了多少书,如果不能去面对自己的阴影和痛苦,都无法获得真正的成长,而只能是虚伪。“太多人拿灵修当成标榜自己的工具,其实没有真正地深入内心去疗伤。接纳自己所有的面向,你才能体会到自由的喜悦。”2011年,她出版《重遇未知的自己》,记录下自“遇见”以来,又一个四年的心路历程,面对并爱上自己生命中的不完美。

张德芬将自己作家的身份,看成是“无心插柳”,内心充满感恩:“这个转变是因为我很知足感恩,我感觉那些灵性的讯息是老天要传达给大家的,只是借由我做管道。为什么是我而不是别人?我何其幸运。有生之年,我要好好享受老天的恩赐,能帮助别人就帮助(但不是以拯救者的姿态),能享受生命就享受。还有,我生命中的一些打击也让我弯下腰来,谦卑地做人。”

Q&A 《芒果画报》对话张德芬:

放松后,智慧油然而生

《芒果画报》:您有两本书的书名,提到“未知的自己”,“重遇”相比四年前的“遇见”,对自己未知的面有哪些全新的探索?

张德芬:出版了《遇见未知的自己》之后,我发现每个人都有很多不同层面的“未知的自己”,在这几年当中,我又遇到很多自己不同的面向,也看到了自己更多的不完美,相较于热情读者给我贴上的完美标签,更是一个对照。我挣扎了很久,常常感到羞愧和不配得,最后坦然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这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值得玩味分享。

另外就是,40岁以前我是在外在的物质世界里追求,40岁后开始探索内在世界,但是也还是在收集名师、课程和好书,也是“有”的境界;50岁以后,渐渐感受到“无”的境界,一切为空,从“空”里面来看这世间的“有”,又是另外一种风情。

《芒果画报》:在您成为“身心灵畅销书作家”后,您是如何面对并放下再次而来的名利的追逐的?

张德芬:当初写作《遇见未知的自己》是发自初心,很单纯地想跟大家分享我的一些学习心得。一开始的时候我非常在意自己的书是否畅销,是否为大家接受,所以做了很多努力来宣传这本书,甚至也有一阵子迷失在名利的贪念和小我的自满之中。

后来这本书大红,我的心态又改变了,觉得自己不值得众人这样的喜爱和关注,感到很羞愧,想要躲起来。经过了几年的内在修炼、自我省思,现在的我,变得很坦然,也很随缘。我只做自己喜欢的事,不勉强自己,也不看别人的脸色。只是很恬淡地过日子,对虚浮的名利没有什么兴趣。

要做到这点其实很容易,我们之所以会在乎别人的想法,做出自己不想做的事去讨好或顺应别人,都源自于内在的不舒服感受,无论那是愧疚感,想要别人喜欢你、接纳你的需求,或是害怕别人不接受我们的恐惧,只要你愿意跟这些不舒服的感受在一起(做你自己最好的盟友),你就可以自在地生活,不会被恐惧和罪恶感操控。如果生活中我遇到不喜欢的人、事、物,我都会想,这些是来教我学会什么功课的?这样慢慢地,我终于学会爱自己,做自己的忠实好友,非常开心!

追逐名利的过程往往会让我们不能享受梦中的好玩剧情,让喜剧变成了悲剧。所以,不要太执着名利,这会让我们这出人生大戏变得更有趣味。在梦醒时分,我们也不会惋惜自己白活了一生。

《芒果画报》:您觉得什么是真正的智慧?如何能获得智慧?

张德芬:我觉得碰到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时,能做到接纳它,面对它,处理它,放下它,这就是真正的智慧。放下自己愈多就愈能得到智慧。

我们就是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因为真正悟道的贤圣都知道,“无我”是最终极的真相和真理。“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金刚经》如是说。愈是不能吃亏的人,其实愈不快乐。愈是想要用自己的能力、手段去操控事情的人,也是愈紧绷愈不快乐的。宇宙有多大,我们却妄想控制一切,要事情按照我们想要的方式,在我们决定的时间点之内发生,可能吗?!

还有就是对自己的成就、身份感到光荣、骄傲的人。其实这类人是最自卑的,就是因为感觉自己不够好,不够有成就,不够完美,所以不断地在生活、工作等各方面去证明自己。我不是说不应该好好、用心地做事。做事是因为你享受它,而不是为了赢得别人的掌声或是关注。这两者能量的表现是差很多的。

篇13:张德芬:我和自己的关系愈来愈好

我们的问题,来自和父母未完成的课题

近几年来,我一直在“整理、疏通”自己的所有关系:父母、亲密、亲子,当然,最重要的是和自己的关系。关系是每个人的课题,也是每个人的烦恼来源,最值得深入探究的。在关系的修复和探索中,我真的觉得我们所有现在的问题,无论是关系也好,金钱、事业、健康等也好,都是来自于我们和父母之间未完成的课题。所以,我们要修复好和父母之间的关系,这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修复的过程不简单,同时也不是全然顺从的过程,需要每个人自己去体会。但大致的指导原则都写在《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这本书中。

对自己的了解和疗愈是一层一层深入的。就在我自以为和父母关系修得不错的同时(已经写完了《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这本书),我和母亲有一场严重的冲突。接下来我看到了我的改变:不像以前那样会懊恼、后悔、责备自己,也不勉强自己去跟她道歉或修好,而是就让自己内在的那个创痛不断流血,拥抱自己那个受伤的内在小孩。

在一个课程中,我带着疗愈这一块的意愿去上课,结果就疗愈了我多年来和母亲的复杂情结。我一直想要拯救她,一直想要获得她的全然认同,可是我自己并不认同她。我看到了拯救她是荒谬的,因为她是我的母亲,比我大,是我生命能量的源头,我有什么资格去拯救她?而对于她能够全然接纳我、爱我,我看到了这是不可能的,并不是说她不爱我,不珍惜我的杰出成就,而是她就是那样的人。我再完美都没用,我也不需要再完美,我可以安安心心地做我自己,也让她去做她自己。这样一来我们的关系就改变了。我现在不去特意讨好她,但是我爱她的心没有改变,也接受她的唠叨、批判,不再当一回事了。

我和自己的关系也愈来愈好,但会好到什么程度不知道,它是一个不断累进的过程。我愈来愈了解自己,愈来愈能接受一切外在的发生,因为我知道总有一个“我”会陪伴着我自己。我对自己愈来愈宽容,不像以前那样地严厉、要求完美。我每天都像照镜子一样地回观自己的起心动念,时时提醒自己当下内在的状态。

珍视自己的价值

人生没有什么真正的价值,我可以说得天花乱坠,但是,人生价值是我们每个人自己判断的。你觉得值就值了,不觉得值,给你再好的戏码都没用。好好善用我们手上的资源,无论是时间、青春、面貌、财富、才华、关系等,都好好珍惜运用,才不枉此生。

最近读到这一句话,很印心:“只有你的快乐和幸福不附属于任何人或物的时候,你才是自由的。否则无论你被关在监狱里,还是走在大街上,你依然是自己的囚犯。”所以,对我而言,最重要的价值就是知道自己的价值,你的存在就是最完美的了,不需要其它任何东西来支持、衬托、证明你。

无论如何,观念都是我们赋予它力量的,我自己的看法就是,能为我所用,对我有益处的观念,我就可以继承、接受,但也是暂时借用。从身心灵的角度,所有观念都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相”也包括了观念。真正修得好的人,不会再被观念所束缚,否则永远都不是自由解脱的人。没有什么事情是我们真正能掌控的,放下一定不要什么或是一定要什么的坚持,就是本份地做自己该做的事,尤其是去做自己最喜欢做的事,那么生活就会用最好的方式来报答你。真正的幸福不在于外在的情境,而在于我们和这个世界是否能够和平共处。

我理想的生活状态是,可以不为金钱繁忙、不做自己不喜欢的事、不去应付不想见的人、自己自得其乐,和大自然为伍,淡泊平静。

最近看到一个孩子,他非常的愿意给予。坐在桌上分苹果,他给在座的每一个人一片苹果,最后一个发现不够分了,他从自己嘴里掏出来那片苹果给人。够可爱吧?像这样的孩子就是天生富足的,他永远不会匮乏。如果心里匮乏,再怎么样都无法享受富足。财富是一种能量,也是一种态度。

最近有一个美国的富翁,捐了好几亿美元给慈善机构就自杀了。据说他生前节俭成性。他不是一个不付出的人,但是他是一个无法享受自己丰足的人。这可能源自于小时候父母对他的管教,让他觉得自己是没有价值、不配得的,所以即使有钱也舍不得花在自己身上。我们想要过丰足的生活,一定要去检视我们对财富、金钱的观点,观点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它躲藏在潜意识底下的时候它才能操控你。一旦你把它带到表意识上,并且带着最大的意愿去修正它,最终就能改变。

上一篇: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下一篇:生门纪录片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