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鞋的夫妇散文

2024-04-09

修鞋的夫妇散文(共10篇)

篇1:修鞋的夫妇散文

修鞋的夫妇散文

生活条件好了,修鞋的人少了,修鞋的摊子也少了。正是如此,高中门口的修鞋店生意倒是不错,摊位前面常常摆放着一双双要修的各类鞋子。

说是一个修鞋店,其实是简陋无比的一个小摊位。店主是对夫妻俩,他们在临街路旁的一个空隙处搭建了一间低矮的小平房,最多有十来个平米,只能支一张床和一张桌子,桌子对面放着一个焊接的上下铺小铁床,上面堆满杂物。挨着小屋,又搭了能容一个人弯腰进出的帐篷做厨房。男的六十多岁,饥黄瘦弱,面目和善,脸上布满了密集的褶皱,粗糙的手上裂纹如沟壑般狭长深邃,指头上缠满了布条、沾满了油污;女人眼小个矮倒很干净利索,手指明显变型,鼻梁上长满雀斑,齐肩的头发稀疏干枯。

夫妻俩手艺不错,价格也合理。修鞋的次数多了,便和修鞋的女人熟稔了起来,即使不修鞋路过那里,女人只要看见我,也会喜呵呵地喊声妹子,打声招呼。

每天天刚蒙蒙亮,女人就起来做饭,男人便开始出摊。只要不是暴风雨雪天气,他们都是端着大碗在门口吃饭。女人洗刷完毕,男人早已在门口放好两个木板凳,摆好修鞋架,打开工具袋,开始修鞋了。女人默默走过来坐在男人旁边,也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一个长方形的木头盒子里装满了各式各样的零碎物件:橡胶皮、小钉子、小铁锤、锉刀、剪刀、搭扣、胶水、线头……旁边是一大堆款式各异、质地不一、变了形或未变形、修好或待修的鞋子。工具袋虽然破破烂烂,可那三双给顾客穿的拖鞋和一把修好鞋擦鞋的细毛刷经常是干干净净的。

他们的人缘极好,男人很言谈,风趣幽默,女人也时不时接上一句,常引得顾客笑声朗朗。所以,人们都愿意到他这里来修鞋、闲聊。他们的活儿总是干不完,就没有看见他们闲着的时候。只要一坐下去,除了中午吃碗面条之外,一干就是一天,累得直不起腰。

我总是热心地介绍亲戚朋友去他们那里修鞋,自己去修鞋时也很惬意和女人攀谈,有时还把我的衣服送给女人,一来二去,成了女人信赖的客户,我也对女人有了更深的了解。

“大姐,大哥大你几岁吧?”我笑着说。

“你眼力准啊。”,女人脸红羞涩,“妹子,不怕你笑话,我们的结合是孽缘呀。我们是邓县人,他原本是我的姐夫,还是个民办教师,高中毕业,学教的很好。我家里穷没有上过几天学,对有知识、能说会道的他崇拜得五体投地,我姐内向,而我直率泼辣,爱说爱笑。一到姐姐家,我总像个小孩一样缠着他问这问那……慢慢地爱上了他,他也喜欢我这性格,于是,在一个夜晚,我们私奔了……。”

“哎呀,你可真中,那你姐咋办呀”

“当然,我们这样做,不说街坊邻居指责、嘲笑,亲戚、父母更是难以容忍,我也无脸见他们。好在姐姐后来又嫁了人,生了两个孩子,日子过得很不错。唾沫能淹死人,村里是呆不住了,只好外出打工过日子,我们去过很多地方,可都是难以糊口。最后,还是来到内乡,靠修鞋总算是有了个安乐窝。”

“大哥,学教不成了,家也不能呆了,后悔不?”我试探着问一直低头做活的男主人。

“说实话,对他姐真有点内疚,虽然没有孩子,但他姐人也不错,可感情这东西……虽说我们这些年历尽艰辛,受够磨难,但我不后悔,我很喜欢她----活泼、善良、贤惠、能吃苦、会体贴人……”男人笑眯眯地看着女人,满眼充满爱意。听着女人的夸奖,女人红着双眼温情地看着男人。

不被看好的婚姻虽然伤了亲人的心,可他们携手相依的恩爱让人羡慕,他们患难与共的真情令人感动,他们那颗知足、感恩的心令人启悟。

“内乡人好啊,热心、宽容地接纳了我们,热心人还打招呼,让我们在此处盖了一间小屋,别看着一间小屋,可帮了我们大忙了。”女人一脸的感激与欣慰。

女人告诉我,他们来内乡已经二十多年了,早已习惯了这里的生活。两个孩子还进了内乡二小、红学、一中最好的学校念书,如今,儿子和女儿一个上了大学,一个读了大专,都在外地打工,都能自食其力了。

一个陌生的地方能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了这对名不正言不顺的陌生夫妻,可见那个地方是和谐的;一个陌生的人能被一个陌生的地方所接纳,并得以帮助,可见那个人是幸运的。我想,我们对那修鞋的夫妻来说,应该就是这样一种境况吧!

他们的生活虽然只是温饱,可他们经常救济比自己更可怜的人。他们不只是态度好,收费低,而且鞋修得牢固结实。上线五元,换底七元,上根两元……童叟无欺。遇上贫困的人,他们不要钱;遇上讨价还价的,她们就将就些;遇上有钱人不让找零钱的,他们坚决回绝。

深秋的一个下午,我去取鞋,碰巧一个乡下妇女一扭一歪地走来,说是进城赶集,不巧左脚的鞋子裂了一大截。女人忙接过鞋一针一针缝了起来,可在付钱的时候那个妇女发现钱包不知啥时丢了,急得两眼红茫茫的。一问,才知道那妇女家离县城六十多里路,不但修鞋的钱付不出,就连回家的路费也没有了。看着她着急的样子,男主人从内衣口袋摸出四张五元钞票递过去说:“大妹子,够买车票不?以后出门当心点。”那女人难为情地说:“大哥,这怎么能行?修鞋不收钱,哪能再要你的钱?”男主人爽朗地笑着说:“人出门在外,谁都会有个难处,遇上了就帮个小忙,别再推辞了。” 那女人收下钱激动地说:“您们真是个好人,下次进城一定把钱还给你。”夫妻俩相视一笑说:“你快赶路吧!”

刹那间,无限感慨涌上心头。在繁忙而嘈杂的生活洪流之中,谁又会注意这对夫妻呢?但在他们身上闪现着久助人之美,他们卑微而不失自尊,艰辛而不失温暖、穷困而不失善良……

女人说:“人呀,要多做善事去感恩,我们干手工活,出点力没有啥,只要看到人们对我们的.活儿满意就知足了”。

多么纯朴而实在的话语,修鞋的功夫,人们学一阵子就掌握了,而做人的艺术,却是一辈子都学不完啊!

二十年里,这对夫妻不知修过多少双鞋子,一针一线,一锤一挑,都是那么娴熟,如魔术表演。无论男女老少,再破的鞋子在他们的手里都完好如初,再硬的鞋底她都能自如地穿线。客户们拿起修好的鞋子,左摸右看,蹬脚试穿,满意而去。

我心里暗暗地感叹:他们的日子固然艰辛,但在千千万万的农民工中,眼前这对修鞋的夫妻还是幸运的,虽然他们不像其他的农民工,如一只只远行的候鸟,能一年一度返乡离乡,但在异乡他们总算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在自己的怀抱里能看着一双儿女一天天长大成人。

为了生活,无论什么行业,谁不是在一天天奔波劳累?可不同的是,付出与收获有的相当,有的不相当,就如眼前这对整天忙碌修鞋的夫妻。好在他们那么忙,没有时间去想。虽然普通甚至卑微,但憨厚、纯朴的他们,内心深处却装满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因为他们拥着好心态,好心情,忙而充实,忙而快乐,忙而知足,忙而自得,令人尊重,令人起敬!

篇2:修鞋的夫妇散文

鞋修得多了,便和修鞋的女人熟稔了起来。

像人们正常上班一样,每天早晨,她都准时地来到街边的那棵松树下,轻轻地放下木板凳,摆上修鞋用的架子,然后熟练地打开工具袋,一天的工作准备就绪了。她的工具袋破破烂烂,可有两样东西干干净净:一双给顾客穿的棉拖鞋,一把修好鞋后用来擦鞋的细毛刷。

不知是她的技术好,还是她的人缘佳,一般情况下都是客等她而不是她等客。只要她一坐下去,找她修鞋的人就走了上来,她一干就是一天,除了中午吃个便当之外,她总是忙得停不下手,累得直不起腰。

家人每每要修鞋子,大多让我代劳,反正顺路,顺便可以和那女人搭搭讪,我倒是挺乐意。我想,人与人之间只要有交流的愿望,即便没有语言也可以达到某种程度的沟通。就这样,我有机会知道了那修鞋的女人的情况。

女人告诉我,她来自四川广安,到海丰已经十多年了,早已习惯了这里的生活,甚至基本的海丰话都会说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能以博大的胸怀去接纳一个陌生的人,可见那个地方是宽和的;一个陌生的人能被一个陌生的地方所接纳,可见那个人是随和的。我想,对那修鞋的女人来说,应该就是这样一种境况吧!

上线六元,换底八元,擦油两元……她童叟无欺,遇上讨价还价的,她就将就些;遇到大方的顾客不用找零钱的,她也是高兴地接纳。她说:“人都是感情动物,无所谓聪明无所谓愚笨,不斤斤计较,也就过去了。我们干手工活的,多少都愿意赚。”她的话,纯朴而实在,却是生活的哲学。她每天的生意都那么好,似乎总有修不完的鞋。相反,她对面的同行却门可罗雀,常常是眼巴巴地看着她忙得不可开交。难道,是她的技术好,还是她不锱铢必较?修鞋的功夫,聪明的人也许学一阵子就掌握了,而做人的艺术,却是一辈子都学不够的啊!

这个修鞋的女人不知修过多少双鞋子,一针一线,一锤一挑,她都是那么娴熟,她一个活儿一个活儿的接,一双鞋子一双鞋子的修,连头都顾不得抬一抬。无论男女老少,再破的鞋子在她手里都修复如初,再硬的.鞋底她都能自如地穿线,那个功夫,简直就是魔术表演。顾客往往从头到尾把鞋子看了一遍,用手去拉扯了一番,才把它穿在脚上,顺便蹬一蹬地,再欣赏了一会儿才收回眼睛,然后付了钱满意地走了。我一般是傍晚下班后才去修鞋的,因而常常成了她那一天的最后一个顾客。这样,我和她的闲聊便多了起来,对她的了解自然也多些。

在千千万万的农民工中,眼前这个修鞋的女人是幸运的。她告诉我,她的丈夫在做建筑工,一个儿子在读大学,而且还是名牌大学呢!家乡还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父亲,日子过得相当不易。我仔细地看了看她的手,那是一双扎满了布条、沾满了油污而且变了形的手;我看了看她的脸,竟然辨不出她的脸是长满了斑点还是蒙上了尘土,黑得比她略带褐色的眼珠还黑;我又看了看她的头发,竟然白的、灰的、黑的、褐的、黄的、红的都有,简直就像五色线。我心里暗暗地感叹:生活、生活,这就是生活!为了生活,没有谁不用奔波劳累,不同的是,有人付出的与收获相当,有人付出的少收获的多,又有人付出的多收获的少,好在眼前这个修鞋的女人没有想得那么多。她那么忙,哪会有时间去想得那么多呢!一个忙得没有时间去想得那么多的人,一定是快乐的吧!因为,她没有时间不快乐呢!

生命不能用来叹气,生活不能老拿来相比。人最难得的事,其实还是要拥有好心情。心情好,不必在乎身在何处,就像这个修鞋的女人,辛苦而快乐的日子使她过得异常自得。他们虽然很普通甚至卑微,但他们的内心深处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令人敬重。人啊!只要自得,就没有谁能够妨碍到他的幸福。

傍晚,一阵急雨落下,行人脚步加快。一个女顾客跑过来修鞋,她只好撑起雨伞,借着路灯的光小心翼翼地修着。收摊了,她弯着腰用一把刷子仔仔细细地把脚下的地面扫干净。白天摆摊的地方空荡荡的,一点痕迹也没留下。

(选自《美文精选》版,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文章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一个陌生的地方能以博大的胸怀去接纳一个陌生的人,可见那个地方是宽和的”,修鞋的女人能在城市立足,说明了城市的宽和,这也是文章着力表现的内容。

B.文章将修鞋的女人与对面的同行作对比,鲜明地突出了两人在做人的艺术方面的差异,也揭示了修鞋的女人生意特别好的主要原因。

C.修鞋的女人生活非常艰辛,但作者却说她是幸运的,因为和其他农民工相比,她和丈夫都有事做,儿子在上重点大学,生活有了一点希望。

D.文章用平实质朴的文字,表现了修鞋的女人艰辛的生活,突出了她成功的为人处世的艺术,这种平和、不计较的态度使她能在辛苦的日子里过得自得。

E.文章通过对修鞋女人外貌的描写,表现了修鞋的女人因操劳而苍老的形象,从而表现了她的生活不易,但她并没有为此叹气,而是对生活充满热爱。

(2)文章对修鞋女人的描写,看似很随意,其实很有技巧。试分析作者主要用了什么方法来表现主人公的。(6分)

(3)如果删掉最后一段,文章的主题也能得到较好的表现,但作者还是保留了这一段文字。请你说说最后一段的作用。(6分)

(4)作者看到修鞋的女人苍老的形象,由衷地发出感慨:“生活,生活,这就是生活!”联系文本,谈谈你对生活的认识。(8分)

答案

(1)(5分)答D给3分,答E给2分,答C给1分,答A、B不给分。(A项,“城市的宽和”不是文章着力表现的内容;B项,这里并没有鲜明地突出两人做人的艺术方面的差异。C 项,“生活有了一点希望”有误,应是“生活充满希望”。)

(2)(6分)(1)正面描写:①语言描写---她说的关于顾客给修鞋钱的话表现其纯朴实在;②外貌描写——对她的手、脸、头发的描写,突出其生活的艰辛;③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如写她修鞋的动作表现其勤劳能干。(3分)(2)侧面描写:写修好鞋子后顾客先是认真检查,然后是很满意地离开,侧面表现修鞋的女人修鞋技术好。(3分)

(3)(6分)①从内容上,更能表现修鞋的女人生活的艰辛。(2分)②烘托人物形象,再次突出修鞋的女人对顾客的热情;修鞋的女人离开时认真打扫卫生,显示了她纯朴厚道的精神,这也是她人性中普通而富有光彩的一点。(2分)③突出主题,歌颂了普通人的纯朴厚道的精神及他们对生活的热爱。(2分)

篇3:修鞋的故事

人物:[按出场顺序]

甲, 男, 四十多岁, 修鞋师傅。

乙, 女, 二十多岁, 解放军战士。

丙, 女, 三十多岁, 市民。

【幕启。舞台中央有一路边修鞋摊, 甲坐在摊旁看报, 腿上盖着一件旧毛毯, 他前面摆着修鞋工具和一个马扎。

【乙肩挎军用挎包, 飒爽英姿来到修鞋摊前。

乙:师傅, 您这会儿手里有活儿吗?

甲:[放下报纸]修鞋呀?[习惯地看看乙的脚]

乙:[明白了对方的意思]不是我穿的这双, [拍拍挎包]在这呢。

甲:[点点头, 示意一下马扎]请坐吧。

【乙刚要上前, 丙咋呼着快步上场走过来。

丙:[边走边嚷嚷]修鞋的修鞋的, [来到修鞋摊前不管不顾抻过马扎就坐下]快点快点, 给我修修鞋。[从脚上脱下一只鞋]

甲:[对女]您得先等等, 这位解放军同志先来的, 我得先紧着人家。

女:[嘴一撇]她一个小当兵的着什么急呀, 等会儿等会儿呗, 我还有事呢。

乙:[对甲]师傅, 既然她忙, 那就先给她修吧, 我等一会。

丙:你看看, 关键时候还是人民解放军。[把鞋递给修鞋师傅, 指点着]这开线了, 好修不?

甲:[边说边把鞋放在修鞋机上]小毛病, 没问题。

丙:我这可是一千二一双的名牌, 你得小心点。

修:放心, 错不了, 修完了和新的一样。

【甲开始修鞋, 丙闲着没事跟乙搭讪。

丙:姐们儿, 在哪当兵啊?

乙:[正规]话务连。

丙:行, 一看就知道受过军事训练, [对甲]透着一股精神劲儿。

甲:[边干活边说]那是啊, 人民解放军, 个顶个都是好样的。

丙:[对乙]我可是火眼金睛, 一看就知道你是一个老兵。不用说, 在部队表现不错, 准还立过功。

乙:在重大任务时, 立过两次三等功。乙:

丙:呵不起, 小战士, 大功臣。丙:

乙:不, 在连队比我干得好的战友多啦, 我得好好向她们学习。

甲:行, 谦虚使人进步, 好样的。[边说边从修鞋机上取下鞋, 对丙]

修好啦。

丙:[接过鞋后, 一边看鞋一边说]这么快就修好了, 多少钱哪?

甲:三块钱。

丙:[瞪眼]啥?这么个小活儿你就敢要三块钱, 劫道哪?[在说话的同时穿上鞋, 站起来使劲踩踩地, 觉得还满意, 不容甲说话, 从兜里掏出一块钱]就一块, [把钱扔给甲]多了没有。[转身就走, 下场。]

甲:哎……[拿起钱, 看看丙的背影, 无奈摇摇头收起钱, 对乙]您的鞋呢?

【乙从挎包里拿出一只鞋。

甲:[看了一眼乙手中对鞋]欸?这鞋不是部队上发的。

乙:我从小在农村长大, 老家有这么一个风俗, 儿女出远门儿, 父母都要送一双鞋, 意思是啊……

甲:[紧接乙的话茬]走正路, 盼着儿女一步一个脚印儿朝前走。

乙:对。[奇怪]哎?老师傅, 您是怎么知道的?[边说边把鞋递给甲]

甲:[笑, 接过鞋]我不但知道这个, 我还知道等儿女回家的时候, 也要穿这双鞋, 意思是儿女没忘父母恩。对不?

乙:对, 对!哎, 我们老家的风俗, 您是怎么知道的?。

甲:当然知道, 我是个修鞋的, 长年累月, 走南闯北, 哪的风土人情也瞒不了我。[看看鞋]这双鞋在部队一直没穿吧?

乙:那可不, 军人都是统一着装, 所以, 我把它放在箱子里好几年。昨天指导员通知我准备复员离队, 要回家了, 我就想起了这双鞋。谁想找出来一看, 发现上头有个小口儿, [指鞋]就在这, 您给修修。

甲:没问题, 没问题, [琢磨怎么修鞋]

乙:我想好了, 当我穿上这双鞋走进家门的时候, 我爸我妈见了准高兴。

甲:[在和乙说话的同时, 把鞋放在修鞋机器上开始修鞋]儿女不忘父母恩, 肯定高兴!

【丙匆匆上场, 满脸愠色。

丙:修鞋的修鞋的, [来到修鞋摊前, 一把抻过马扎坐下, 脱下鞋]你看你干这活儿。

甲:[放下乙的鞋, 拿过丙的鞋仔细检查]没毛病啊?

丙:没毛病?你看看里头, 怎么有那么长一个线头儿啊?

甲:[恍然大悟]啊, 您说这个线头儿。都得留这么一段, 留着它结实。

丙:留着它结实不行啊, 磨破了袜子你赔呀?磨坏了脚你赔呀?你赔得起吗?

甲:那怎么办哪?甲:

丙:怎?剪下去呗!丙:

甲:剪容易秃噜。甲:

丙:秃我再找你!丙:

甲:这......[息事宁人]得得得, 我剪我剪。

【甲用剪刀剪下线头, 丙拿过鞋穿上。

丙:这不挺好吗?要我说, 你就是想偷工减料。哼![站起身, 走下场]

乙:师傅, 这干服务性行业可真是不容易呀。

甲:咳, 只要是凭辛苦挣钱, 没容易的。[对乙指指马扎]请坐吧。[继续修乙的鞋]复员回家, 打算干点啥呀?

乙:我村兵, 回家种地去。我爸在嫩江平原包了一个农场, 眼下正缺帮手呢。乙:

甲:听你这口气, 你们老爷子也不是一般人哪?

乙:没啥不一般的, 就是一个脸朝黄土背朝天.汗珠子掉地下摔八瓣儿的农民, 年青的时候当过几年兵。

甲:也兵?甲:

乙:啊。

甲:这么说, 你们家可是连着出了两代革命军人的革命家庭啊!

乙:那可不, 光荣军属的牌子在我们家门框上挂了两次。东北人讲话儿, 老光荣啦。

甲:老爷子是哪年的兵啊?

乙:七六年, 刚一参军就赶上了唐山大地震, 他还参加抗震救灾了呢。

甲:你爸参加过唐山大地震的抗震救灾?

乙:我爸不光参加过唐山大地震的抗震救灾, 还参加了山西黄河口决堤抢险和内蒙古大雪灾救援呢。

甲:[感慨地]解放军真是老百姓最亲的人哪。这些年, 哪里有老百姓受灾受难, 哪里就有解放军官兵的救援, 他们冒着生命危险, 受伤的, 流血牺牲的……人民子弟兵这五个字, 已经刻在咱老百姓的心里啦!

乙:是啊, 我爸在部队的时候受过伤, 现在岁数大了, 身体又有病。我早就想好了, 这次复员回家, 要好好孝敬一辈子。

甲:对对对, 你想得对呀。

【丙快步上场, 还是一张不高兴的脸。

丙:修鞋的修鞋的, [她来到修鞋摊前, 乙起身把马扎让给她。她坐下脱了刚修的那只鞋, 扔到甲面前]这是怎么回事啊?

甲:[放下手里的活儿, 拿起丙的鞋]又怎么了啊?

丙:怎么了?你还好意思问, 你看看鞋的这边。

甲:[仔细看后发现问题]呦, 怎么有点开线哪?

丙:你问我, 我还问你哪?

甲:这可不是我弄坏的。

丙:谁也没说是你, 心虚什么哪呀?

甲:那您是什么意思啊?

丙:什么意思, 刚才你给我修鞋的时候干什么去啦?两只眼睛长着是喘气的?

甲:你......[忍气吞声]好好好, 这事怨我, 您别生气。等我把手里这活儿忙完, 马上给您修。

丙:还等什么呀?先给我干。

甲:[面露难色]这可不好办, 您看, [指修鞋机上乙的鞋]这鞋刚缝了一半儿, 如果马上干您这活儿, 就得把线剪断。我刚才的活儿白干了不说, 人家解放军同志的鞋也受损失。

丙:[不耐烦]行了行了, 别说了, 先给她干不就完了吗?[从甲手里拿回自己的鞋]我宰相肚里能撑船, 不跟你一般见识。[见甲看着自己, 瞪眼大声]还傻看着我干吗?快干活啊你倒是!

【甲赶紧低头继续缝乙的鞋。

丙:[穿上鞋, 不满意地自言自语]这叫什么事啊, 修一只鞋让我跑了三趟。

乙:[对女]大姐, 您别生气, 师傅也是不容易。

丙:谁容易啊?我容易呀。我都下岗好几年了, 天天东奔西跑找工作, 到今天也没找出个四五到六儿来, 就靠那俩生活保证金, 惨不惨?想起这些我就心烦。

[对甲]快点, 我还有一堆事呢。

甲:好了好了, [从修鞋机上拿下鞋, 剪断线]完事了。

[递给乙]

乙:[接过鞋放进挎包]谢谢师傅, 多少钱哪?

甲:[拍拍盖着腿的旧毛毯上的土]不要钱。

乙.丙:[惊讶, 异口同声]啥?不要钱?

甲:为解放军修鞋, 我不收钱。

乙:不行不行, 您付出了劳动, 应该得到报酬。再说, 我们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呀。[边说边从衣兜掏出五块钱]

甲:[摆摆手]你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我也有我的规矩, 啥也别说了, 你的钱我不能收。

丙:嘿!今天可真是开眼了, 白给人修鞋不要钱。[对甲]你干脆来一个好人做到底, 把我那一块钱也退给我得了。

甲:[对丙, 不客气]这里的事你不懂, 别跟着掺合。

丙:什么叫掺合啊?你可别把我当冤大头。都是一样来修鞋的, 为什么只收我的钱不收她的钱。嗷, 看不起我是不?跟下岗的过不去是不?!告诉你, 今天这事你必须给我说清楚!

乙:师傅, 你给我修好了鞋, 就应该收我的钱, 为什么不收啊?

甲:别问为什么了, 你该忙啥就忙啥去吧。

乙:我......[把五块钱往甲手中一拍]谢谢您了。[转身就走]

甲:[大声]站住!

【已经走出几步的乙停住脚步, 转过身。

【甲掀开盖在腿上的旧毛毯放在一边, 露出了身下坐着的自制残疾人用车, 他把乙那五块钱放在腿上, 然后弯腰拾起旁边两根木棍, 用力撑着车慢慢驶向乙, 乙急迎过去。

乙:师傅, 您这是?

甲:我是残疾人。[把钱还给乙]

【丙呆呆看着眼前这一切。

乙:师傅, 既然您这么不容易, 为什么还不收我的钱呢?

甲:[叹了一口气]唉!你问到这了, 我就跟你说说。[对丙]你不是也想听吗?告诉你, 我不收钱, 那是因为解放军的官兵救过我的命啊!

【乙与丙惊愕, 远处传来动情的歌声。

甲:听, 这是我家乡的歌。一听到它, 就让我想起过去。我的老家在内蒙赤峰, 那年大地震, 我的房子塌了, 一根水泥梁正砸在腿上, 当时就啥也不知道了。是解放军官兵在废墟中救了我。一根根钢筋一块块水泥, 为了不让我再受伤, 他们只能用双手, 用流着鲜血的双手刨啊搬哪, 还有两个战士被突然倒塌的墙给砸伤了。是他们, 是解放军给了我这条命啊![哽咽后慢缓过情绪]我一直住在解放军的医院里, 后来出院了, 又是解放军官兵捐钱, 帮我弄了这么一个摊儿。这里的一针一线一锥一剪, 都是解放军给我的。自打开始干活儿的第一天起, 我就给自己立下规矩, 只要是解放军同志来修鞋, 我都不收钱。

[对乙]刚才你说你父亲参加过抢险救灾, 我心里就咯噔一下子。我知道我的命不是你父亲救的, 但我的命是和你父亲一样的解放军救的呀。我是一个修鞋的, 大道理我掰赤不清楚, 可我懂得感恩哪!

【丙满脸惭愧, 走过去拿起旧毛毯给甲重新盖在腿上。

【乙满怀深情慢慢走近甲, 把手中的钱塞给对方后非常郑重地向对方敬军礼。甲探身要把手中的钱再次还给乙;丙抬起头看着乙和甲......三人动作在瞬间凝固似塑像。

【歌声延续......

篇4:修鞋的夫妇

那个修鞋摊就在路边茂密的金凤树下,母亲退休前几年就有这个修鞋摊了,摆了近十年吧。修鞋的中年夫妇衣着整洁,男人瘦小苍白,沉默寡言,偶尔一两句话也是用方言低声跟妻子商量什么,很少和顾客搭讪。女人倒是高大壮实,脸色红扑扑的,总是笑呵呵地接过顾客的鞋,琢磨一下怎么修,就快手快脚干起来。男人埋头干下手活,价钱由女人说了算,夫妇俩配合得很默契。因为价格公道,手艺好,许多附近的街坊都愿意帮衬,生意不错。

以前,我和母亲一起去修鞋,总会遇上三五个人轮候着,便把鞋放在摊位上叮嘱夫妇俩几句,过一会再去拿。趁这个空档,母亲常会带我去广场边的牛肉档,美美地吃上一碗香喷喷的牛肉丸米果条,或在隔壁买甜豆腐花,那是我们的“老地方”,父亲和弟弟从未去过,成为母女间小小的秘密,幸福的回忆。每次心满意足地吃完回去,鞋准能修好,还擦得亮亮的。被日子磨熨得柔软的鞋总比新鞋来得合脚,有了感情吧,心底便有一种重拾旧情的欣喜。修鞋夫妇再忙碌,也总是笑吟吟地跟你道别,像很陶醉于这小小营生,使人不由得羡慕。

去年,我的藤包带子断了。那是我去泰国时一眼看中的,咖啡色和浅麦色的藤条交叉编织,桃木扣子,大大的很拙朴,夏天用时显得很清爽,因了喜欢,所以千里迢迢带回来。可惜藤条太脆,带子不耐用。好心疼,不知如何补救,忽然想到修鞋夫妇也许有办法。送去后,女人让我留下藤包,她琢磨个好法子尽量弄牢固,叫我隔天去拿。

忙碌几天后我才想起这事。见到我,女人笑着说:“阿姐,前几天我就把藤包修好了,你没来,今天却忘了带来,等我回家去取。”拉把小布凳让我坐,匆匆走了。

等着无聊,我跟她男人拉起家常。她男人边补鞋,边用蹩脚的普通话告诉我,他们是杭州人,他原是鞋厂的行政干部,她是生产班长,前些年同时下岗。当时两个男孩还在读大学,经济拮据,一咬牙南下。人到中年工作难找,凭老手艺摆起修鞋摊。每天从清晨摆到日落才收工,晚上带上还没修完的鞋回出租屋继续做,一针一线地忙碌,生意日见红火。现在,大孩子已大学毕业,分配到当地海事局工作,刚结婚;小孩子今年将毕业,生活正慢慢好起来呢。

说着,女人满头大汗取了包回来。看着烈日下汗流浃背的夫妇俩,我说:“孩子都毕业了,也该松口气,回家享享福了!”女人叹息道:“老大结婚买房我们拿出所有的积蓄,他工资低还要付按揭,生活挺紧张。小的只是大专学历,在杭州找工不易,去上海更竞争不过人家,还想继续考本科呢。再说以后小的成家不也得花钱吗?趁现在我们还干得动就多攒点钱,等有了孙子再回家帮着带吧。这里太热,我们不适应,终归是要回家乡的。”

男人欲言又止,看着疲惫的妻子,眼里满是怜惜。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我的心一酸,眼前浮现母亲鬓角的白发。退休后再返聘,母亲这两年苍老多了,我婚后也没再和她去“老地方”吃过点心。儿女多么粗心,总是看不见父母的辛劳和他们眼中的寂寞!我的眼睛有些湿润,赶紧低头佯装看藤包。藤包的带子已用咖啡色皮料精致地包着,在包身接口处牢牢缝好,颜色那么和谐,平添了一丝洋气。多整齐的针线啊,如父母细密的心思,我喜爱地摩挲着。

昨天,当我拎着母亲的鞋赶到那里,原来的修鞋摊空荡荡的,夫妇俩不见了。我的心也空荡荡的。他们搬走了吗?还是终于回老家了?但愿被儿子们接回家享福去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篇5:修鞋的老爷爷作文

每次踫到补鞋老人,我在心里都充满了疑问:都这个时代了,谁还来补鞋啊,赚不到钱的。

一个冬天的傍晚,我走在回家的路上,脚忽然踢到了一块石头,本来有些松动的鞋底彻底罢工了,掉了一只下来。刺骨的冰凉感只往我鞋里钻,脚底板冷得很。我冷得瑟瑟发抖。寒从脚上起,原来穿得不多的我蜷缩成一团了,离家还有这么远,这还怎么走啊。我无助地环顾四周,又看见了那位老爷爷。我犹豫了一下,有了个好主意。可我今天身上没带钱,但是我还是想到老爷爷那试试,下次再带钱给他。走到爷爷跟前,我主动说明了情况,爷爷热情地招呼我坐在小板凳上,并接过了我脱下来的那只坏鞋。爷爷从工具箱里拿出锉子、胶水等工具,然后就忙了起来,那满是茧子的大手异常灵活。

我打量着老爷爷,他瘦得像芦苇杆,身上只披了一件夹克衫,我摸了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冰凉,这个弱不禁风的老人不冷吗?

好了。老人把鞋递给了我,这时我注意到老人家的掌心和虎口处都贴着创可贴,让人特别心疼。我满是感谢:爷爷下次我再带钱给您,太感谢了!不用了,小朋友,爷爷在这里摆鞋摊也不光是为了挣钱,只是想着闲不住,便来做点事情。你一个小朋友,修鞋的钱不用了。

听了这话,我愣了,曾经我还讥笑过老爷爷,而今来看是我太不懂事了。爷爷很善良了。我穿上爷爷补的鞋,新修好的鞋底平整厚实,很温暖。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心想:多好的爷爷啊,无私奉献,我要向他致敬。

篇6:修鞋的老爷爷作文

到了南门门口,刚出华滨新村,我一眼就望见了那两尊长年屹立在道路两旁的石狮子。就在石狮子的不远处,我还看到了一个小木箱。那个木箱已经很破旧了。有一个老爷爷,他身穿一件深棕色的大皮袄,腿上还披了一个厚重棉被,就搬了个马扎坐在了那木箱的后面,想必他一定是妈妈所说的那个修鞋的老爷爷吧。我抬头问妈妈:“妈妈,妈妈,咱们是在那个老爷爷那儿修鞋吗?”“当然了,每次要修鞋的话,我都去他那儿,不仅是因为他修得好,并且价格也不贵,更重要的是,那人挺可怜的。”“为什么说他可怜啊?”“因为他老婆早就出意外死了,他们家就只剩下他自己了。一个人养家糊口,多不容易啊!”妈妈回答道。我听后,心情也挺沉重的。

我拉着妈妈走了过去。那个老爷爷正好也不忙。妈妈对修鞋的老爷爷说明了那双鞋的“情况”后,就和我一起去买菜了。

大约过了半个多小时,我们再次找到了那个修鞋的老爷爷。哎呦!我们去的还真是时候,那个老爷爷刚好把鞋修完。妈妈接过修好的鞋来看了看,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随后她拿出钱包,掏了一元钱要给那个老爷爷。可谁知那个老爷爷看见了以后,对妈妈说:“哎呀,不就几毛钱的事吗?算了,算了!”“那可不行,鞋修得这么好,怎么能不给钱呢?”“哎呀,算了,算了!下次吧,下次一起付喽!”那个老爷爷急得都快从马扎上跳起来了。“不行,不行!几毛钱也是钱啊!”在经过一番激烈的“争执”后,妈妈硬是把钱塞到了老爷爷的手里。开始老爷爷还是不想收,可看到妈妈如此“强悍”,老爷爷只好收下了。他把那一元钱放到了一个小盒子里,又找出七毛钱递给了妈妈。

这一幕实在是太令我感动啦!因为那个老爷爷不仅为大家做好事,而且他连别人给他的报酬都不愿意收。

篇7:修鞋的老爷爷小学作文

一天,我的书包带断了。中午,我去修书包。

我好不容易在人民电影院门口找到了皮革制品的摊子,摆摊子的是位老爷爷,开头他给我的印象并不好,他个子矮,背驼,鼻腔还不断发出“哧哧”的鼻塞音。

我走近摊子,正埋头为顾客补皮鞋的老爷爷抬起他那黑黝黝的脸,微笑着拿出一张小凳子对我说:“坐,站着累呀。”说着又低下头去补鞋子。

我坐下来,打量起摊子,这摊子并不大,摆着一些陈旧的补鞋的工具,一些线团,碎布和几双要补的皮鞋。

“小朋友,你要补什么?”一个略带沙哑的声音转移了我的视线。

我回过神来忙说:“我要补书包带。”

说着,我把书包递了过去,老爷爷接过书包看了看,找出一块碎布,接在带断处,然后放到一个旧机器下面,用手摇着一个木头把子,摇了一会儿转了一个方向,就这样补了一圈又一圈,终于把断处接好了。

老爷爷剪断了线头,又看了一看,发现书包底下有一处脱线了,就准备给我缝上去。

这时候,我想起了现在社会上有少数个体摊贩敲诈顾客钱财的.事,我忙说:“哦,不,不用了。”

老爷爷奇怪地问:“为什么?”

我只好红着脸说:“我……我的钱不够了。”(当时我的钱的确不够)

老爷爷和蔼地说:“钱差点不要紧,脱线不缝上,书本一装进去一挤,书包会坏得更快的。”不容我再说什么,他们就用自己那双结满了硬茧的手把书包翻过来,从旁边的碎皮堆里找出一个新线团,用镊子挑出线头,然后打开缝纫皮革机的一块小盖板,钳出机器里的一个线圈,原来线已经用完了。他把新线圈换进去,安好盖板,开始认真地补了起来。补好后,他又仔细地端详了一番才满意地递给了我。

这时候,我的疑虑、误解全消了,感激地说:“老爷爷,明天我拿钱来给你。”

他说:“不用了,你读好书就行了。”

第二天,因为学习紧张,我没空去找他。等我有了空闲再去时,那位老爷爷已不见了,一个阿姨告诉我,他几天没来了。

篇8:修鞋的女人

不知是她的技术好,还是她的人缘佳,只要她一坐下去,找她修鞋的人就走了上来,她一干就是一天,除了中午吃个便当之外,总是忙得停不下手。

家人每每要修鞋子,大多让我代劳,反正顺 路,顺便可以和那修鞋的女人交流,我倒是挺乐意。女人告诉我,她来自四川广安,到海丰已经十多年了,早已习惯了这里的生活。一个陌生的地方能以博大的胸怀去接纳一个陌生的人,可见那个地方是宽和的;一个陌生的人能被一个陌生的地方所接纳,可见那个人是随和的。我想,对那修鞋的女人来说,应该就是这样一种境况吧!

上线六元,换底八元……她童叟无欺,遇上讨价还价的,她就将就些;遇到大方的顾客不用找零钱的,她也是高兴地接纳。她说:“人都是感情动物,无所谓聪明无所谓愚笨,不斤斤计较,也就过去了。我们干手工活的,多少都愿意赚。”她的话,纯朴而实在,却是生活的哲学。她每天的生意都那么好,似乎总有修不完的鞋。相反,她对面的同行却门可罗雀。难道,是她的技术好,还是她不锱铢必较?修鞋的功夫,聪明的人也许学一阵子就掌握了,而做人的艺术,却是一辈子都学不够的啊!

这个修鞋的女人不知修过多少双鞋子,一针一线,一锤一挑,她都是那么娴熟,她一个活儿一个活儿地接,一双鞋子一双鞋子地修,连头都顾不得抬一抬。无论男女老少,再破的鞋子在她手里都修复如初,再硬的鞋底她都能自如地穿线,那个功夫,简直就是魔术表演。我一般是傍晚下班后才去修鞋的,因而常常成了她那一天的最后一个顾客。这样,我对她的了解自然也多些。

在千千万万的农民工中,眼前这个修鞋的女人是幸运的。她告诉我,她的丈夫在做建筑工,一个儿子在读大学,而且还是名牌大学呢!家乡还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父亲,日子过得相当不易。我仔细地看了看她的手,那是一双扎满了布条、沾满了油污而且变了形的手;我看了看她的脸,竟然辨不出她的脸是长满了斑点还是蒙上了尘土,黑得比她略带褐色的眼珠还黑;我又看了看她的头发,竟然白的、灰的、黑的、褐的、黄的、红的都有,简直就像五色线。我心里暗暗地感叹:生活、生活,这就是生活!为了生活,没有谁不用奔波劳累,不同的是,有人付出的与收获相当,有人付出的少收获的多,又有人付出的多收获的少,好在眼前这个修鞋的女人没有想得那么多。她那么忙,哪会有时间去想得那么多呢!一个忙得没有时间去想得那么多的人,一定是快乐的吧!因为,她没有时间不快乐呢!

人最难得的事,其实还是要拥有好心情。心情好,不必在乎身在何处,就像这个修鞋的女人,辛苦而快乐的日子使她过得异常自得。他们虽然很普通甚至卑微,但他们的内心深处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令人敬重。

(有删改)

文章中的画线句子,作者通过对人物的手、脸、头发进行刻画,描绘出了一个勤劳的妇女形象,同时也揭示了她生活的艰辛。虽然生活艰辛,但她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对顾客充满了真诚。外貌描写更能凸显人物身上的品质,同时,我们从中也读出了作者对她的敬佩之情。

当然,想要刻画好一个人物,除了外貌描写,我们还要关注动作、语言等,它们都是文章不可缺少的“零部件”,只有让它们发挥适当的作用,才能将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让笔下的人物“活”起来。

(插画:王冬梅)

篇9:修鞋的老人

记得那是一个寒冷的傍晚,我提着自己那双断了底儿的运动鞋,准备去老爷爷那儿修理一下。一路上我不停地抱怨着:“现在的鞋真是中看不中用,买了才一个多月,这底儿就坏了……”

来到老爷爷的摊前,他正在收摊,我抱着一丝希望,走上前对老爷爷恳求说:“老爷爷,我的鞋底儿断了,您能不能给我修一下?”老爷爷看了看鞋子,说:“这个不太好修,要不你先放我这儿,我晚上回家以后再给你修,怎么样?”我犹豫了:万一他把鞋拿跑了,不给我怎么办?但是,看他憨厚诚恳的样子,又不像是坏人。见我有些不放心,老爷爷笑呵呵地说:“放心吧,明天早晨一定给你拿来,保证给你修好!”我点了点头,回家去了。

第二天清晨,我早早地跑到老爷爷平时摆摊的地方。咦!往常总是老爷爷坐个小凳子,一旁放着些皮革、针、线和缝鞋的机器,可今天怎么就老爷爷一个人提着我的鞋在那儿?老爷爷还满脸忧伤。一问我才知道,老爷爷昨晚回到家,正碰上老伴儿犯心脏病,他忙把老伴儿送进医院,到现在老伴儿还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呢。但为了履行他对我的承诺,老爷爷忍着巨大的悲痛抽闲把鞋给我修好了……

我看着修好的运动鞋,陷入了沉思……(指导教师 张国瑞)

【提示】

1.开篇运用了肖像描写。通过对老人外貌的描写,我们可以对老人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也可以看出修鞋老人被生活所迫,日夜操劳,但精神犹在。

2.用词准确。“我”送鞋去修的时候,老人正准备收摊,要不“恳求”恐怕就修不成了,表现了“我”真实的心理活动,符合当时的情况。

3.这是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真实地展现了“我”当时矛盾的心理,符合人物年龄身份特征。

4.一是使文章叙述起来不平淡、呆板;二是设置悬念,为事情的发展埋下伏笔。

5.体现了修鞋老人诚信守诺的性格特点。

6好。因为这樣结尾能引发读者思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7.本文叙述了一次修鞋的经过,小作者运用外貌描写和肖像描写塑造了一位饱经沧桑、诚信守诺的老人形象。本文结构合理,详略得当,凸显了老爷爷诚信守诺的品质。此外,本文的心理描写也很到位。

篇10:修鞋的老爷爷

弄坏的鞋子到了他的手上,就像枪到了老兵手上一般。他用眼瞄瞄,用手摸摸,时而“咚咚咚咚”敲打一番,时而“嗒嗒嗒嗒”缝上几下,再把鞋子倒过来侧过去,检查一番,然后才交给顾客,顺手接过顾客递来的几毛钱,说一声“慢走啊”,便又低下头开始忙活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重复着这样的每一天。房价涨了,物价涨了,可他收取的修鞋费却始终是那个价,还是那么几毛钱。

一次,我跟妈妈去老爷爷那儿修鞋,妈妈在一边等,我坐在旁边的椅子上却闲不下来,一会儿拿榔头敲敲,一会儿拿剪刀剪剪。玩了一会儿,觉得不好玩,我又看见旁边的缝纫机,就找了一块厚厚的皮子,放了进去,右手将轮子用力一转,“咔嚓”一声,机器不动了,坏了!我低着头等待着破口大骂。

老爷爷放下手中的活儿,转了两下缝纫机的轮子,机器还是没有动静,老爷爷长长地叹了口气,微笑地对着我说:“小家伙,你闯祸了,机器要修了,这下我可没法干活了。”

“老伯,孩子调皮,真对不起!”妈妈边说边掏钱,“我赔你吧,你赚钱很辛苦的。

老爷爷的宽容大度,让我逃过了妈妈的一顿臭骂。

老爷爷是完全有理由向我妈妈要几十元钱的,但他却分文未收。从老爷爷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那就是一种宽容的精神,一种播散善良的精神,这是人最高贵的品质。

老爷爷那善意的微笑,被我一直珍藏在心里。

点睛之笔

小作者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塑造了一位敬业、精业、诚信、宽容的修鞋老人的形象。与人为善,播散善良,传承美德,这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让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这笔宝贵的财富吧!

上一篇:小学家长会制度下一篇:物业服务企业考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