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新一代领导人

2024-05-08

国家新一代领导人(通用6篇)

篇1:国家新一代领导人

新一届国家领导人

 ·国家主席:习近平国家副主席:李源潮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 人大副委员长名单>> ·国务院总理: 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篪 郭声琨 王勇 秘书长:杨晶 ·全国政协主席:·国家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军委副主席:范长龙 许其亮 ·最高法院院长:周强 最高检察院院长:曹建明

篇2:国家新一代领导人

【习近平简历】

习近平,1953年6月生,陕西富平人,1969年~1975年,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知青、党支部书记。197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2013年3月14日,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据新华社

张德江:历任四省市“一把手”

【张德江简历】

张德江,男,汉族,1946年11月生,辽宁台安人,1968年~1970年,吉林省汪清县罗子沟公社太平大队知青,1971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朝鲜金日成综合大学经济系毕业,大学学历。2013年3月14日,当选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走近张德江

历任四省市“一把手”

2012年3月,张德江受命来到重庆兼任市委书记,这是张德江第四次在地方担任“一把手”。此前,从1995年开始的13年间,张德江历任吉林、浙江、广东三省的省委书记。利比亚撤侨的总指挥

2011年2月,利比亚局势急剧恶化。为确保海外中国公民的生命安全,进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撤侨行动。

这场“国家行动”的总指挥就是张德江。

综合新华社、人民网

李源潮:最喜欢两门课的国家副主席

【李源潮简历】

李源潮,男,汉族,1950年11月生,江苏涟水人,1968年~1972年,江苏省大丰县上海农场职工,1978年3月入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中央政治局委员。2013年3月14日,当选国家副主席。

■ 走近李源潮

曾用名“李援朝”

与政治局委员中其他几位插队知青不同,李源潮是农场知青,首批5000多名“老知青”中的一员,当时还用“李援朝”这个名字。如今在上海知青纪念馆展览室,馆藏资料中就有当年李源潮所在知青点的考核记录等。

最喜欢两门课——数学分析和概率论

李源潮说:“我最喜欢两门课,一是数学分析。数学分析是最有用的学问,所有你能够感觉到的问题,用数学分析一分析,很多事情难的就变成容易的了。二是概率论,是门最奇妙的学问。”

综合新华社、人民网

新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产生

委员长

张德江

副委员长

李建国

王胜俊

陈昌智

严隽琪

王晨

沈跃跃

吉炳轩

张平

向巴平措

艾力更·依明巴海

万鄂湘

张宝文

陈竺

秘书长

王晨

【十位新当选副委员长的现任职务】最高法院院长王胜俊、国新办主任王晨、中组部副部长沈跃跃、黑龙江省委书记吉炳轩、发改委主任张平、西藏人大常委会主任向巴平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艾力更·依明巴海、民革中央主席万鄂湘、民盟中央主席张宝文、卫生部部长陈竺。新华网

历届国家主席副主席

(国家主席的设置开始于1954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届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1949年9月~1954年9月

主席毛泽东

副主席 朱德、刘少奇、宋庆龄(女)、李济深、张澜、高岗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1954年9月~1959年4月(第一届全国人大期间)

主席毛泽东

副主席朱德

1959年4月~1966年

(第二届、第三届全国人大期间)

主席 刘少奇

副主席 宋庆龄(女)、董必武

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

1981年5月16日决定(第五届全国人大期间)

主席

宋庆龄(女)

1983年6月~1988年4月(第六届全国人大期间)

主席 李先念

副主席 乌兰夫

1988年4月~1993年3月(第七届全国人大期间)

主席杨尚昆

副主席王震

1993年3月~1998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大期间)

主席江泽民

副主席荣毅仁

1998年3月~2003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大期间)

主席江泽民

副主席胡锦涛

2003年3月~2008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大期间)

主席胡锦涛

副主席曾庆红

2008年3月~2013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期间)

主席胡锦涛

副主席习近平

2013年3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期间)

主席习近平

副主席李源潮

据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关于“国家主席”,你了解多少?

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年满45周岁的中国公民,可以被选为国家主席、副主席。国家主席也是国家机构之一。

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的决定,公布法律,任免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授予国

家的勋章和荣誉称号,发布特赦令,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派遣和召回驻外全权代表,批准和废除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据人民日报

历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1954年9月~1959年4月)刘少奇

第二、三、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1959年4月~1978年3月)朱德

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1978年3月~1983年6月)叶剑英

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1983年6月~1988年4月)彭真

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1988年4月~1993年3月)万里

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1993年3月~1998年3月)乔石

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1998年3月~2003年3月)李鹏

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2003年3月~2013年3月)吴邦国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篇3:新一届领导人初始经历感言

基层经历对提高从政者的执政能力和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南北朝时有人说,人生如食甘蔗,先从不甜部位食起,才能“渐入佳境”。从政者青年时期,有过在最基层工作、从事艰苦工作和劳动的经历,有利于了解社会和民生,对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磨炼一个人的意志,砥砺节操,对于一生的成长和进步有着重要作用,对于铸就一个人吃苦耐劳的坚强性格和抵御困难风险的气质很有益处。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孟轲列举一连串上古舜、傅说、胶鬲、管仲、百里奚,孙叔敖6位首领、宰辅皆出身于基层第一线,都从事过体力劳动,如“畎亩”(类似农村知青),“版筑”(建筑工)和“市”, 有的是在边远地区 (“海和“鱼盐”) 的艰苦环境中。孟子由此得出历史性的结论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作出先苦后甜的、带有规律性的著名论断。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修养》中重点引述了孟子的这一结论。尤为引人关注的是,孟子由此发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千古经典名言。古今无数事实表明,有过在基层吃苦受累的经历,对于未来将承担“大任”的人知晓民情、社情和国情,树立正确的忧患安乐理念,提高治国理政能力大有裨益。秦初政治家韩非极力主张,“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即高官应来自基层。今日有知识的青年人初始工作和生活在基层,密切接触基层百姓,有利于了解百姓所思所盼所想,知晓百姓心声、呼声,知晓民间疾苦,对于以后步入政界,树立爱民亲民观念,心系苍生,筑牢宗旨意识根基,倍加珍惜物力财力,将是一笔无价的财富。人们都看到,一大批当年的知青在各级领导岗位上建功立业,功绩卓著。

无数古今事例昭示世人,从政者有没有在基层和艰苦锻炼的经历,结局迥异。成功和失败的例子都不胜枚举。反面典型的代表者是晋代亡国之君晋惠帝,当听到下属关于大批百姓饿毙时,竟然惊讶不解地说:“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呀!”古今像他这种对基层了解等于零的亡国之君和败家之子多如牛毛,令人震悚。

篇4:《新一代领导者》

《时代》2016年6月刊

一个特立独行的奥运会体操运动员、一位青少年攀岩运动员、一位在不同文化之间建立桥梁的难民。作为下一代的领导者,《时代》杂志筛选出了10位来自全球的年轻人,他们正在致力于改变世界。女性台前幕后的新典范:Saoirse Ronan在2015年11月获得第19届好莱坞电影奖新人奖。

《全球科技事件》

《彭博新闻周刊》2016年6月刊

克莱蒙斯(Horace Clemmons)住在阿拉巴马的丛林里,试图在古巴建立拖拉机。谷歌(Google)的联合创始人、亿万富翁佩奇(Larry Page)闲暇时间试图做出能飞的汽车。他们的差别太多了:美国南方腹地(美国最具南方特点、最保守的一片地区)、美国西海岸,但是他们都对世界充满好奇心,为了证明自己的疑问,他们都有无畏的野心,这也是全球科技达人共同的特点。

《你不知道的恶魔》

《外交政策》2016年6月刊

对于间谍来说,文森泽蒂(David Vincenzetti)是一位销售员,对于暴君来说,他是一位救世主。这位意大利男人是如何建立黑客帝国的呢?“阿拉伯之春”(Arab Spring)期间在摩洛哥创建的倡导民主的网站“公民记者组织Mamfakinch”的编辑兼联合创始人Almiraat是他所在国家最直言不讳的政治异见者,他也习惯了收到各种神秘邮件。摩洛哥的活动家们要想表达反政府的政治异见,通常就要面临监禁,或者丢掉工作,甚至丢掉生命。

《管理24小时的职场生活》

《哈佛商业评论》2016年6月刊

“随叫随到”的工作文化存在很多隐患,本文提供应对它的方案。时间至上的企业不胜枚举,从硅谷到华尔街,从伦敦到香港都是如此。经理们习惯于让手下超负荷工作,在工作时间之外联系他们,在临近下班前一分钟布置新工作。为了满足这些需求,雇员们早出晚归,通宵作业,周末加班,电子设备24小时待命。那些无法做到,也不愿意如此的人们常常受到惩罚。

《真实的CSI》

《国家地理》2016年7月刊

探秘解决犯罪的最新科技。许多司法鉴定方式没有电视剧演的那样可信。当法院的司法鉴定证据存在夸张成分时,一些无辜的人会因此入狱,或者面临更糟糕的境况。DNA表现型分析相对来说是新近出现的司法鉴定科学。许多批评者认为该技术用处不大。由此产生的人脸合成技术基于基因推测,而不是照片。人类外貌的很多方面并没有对应的DNA编码,比如是否有胡子或者染过发

《特朗普的大脑》

《大西洋月刊 》2016年6月刊

篇5:国家新一代领导人

二○一○年五月

“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年度网上公示的申报课题分属以下五个项目:

项目1:LTE及LTE-Advanced研发和产业化

项目2:移动互联网及业务应用研发

项目3:新型无线技术

项目4:宽带无线接入与短距离互联研发和产业化

项目5:物联网及泛在网

项目1 LTE及LTE-Advanced研发和产业化

项目目标:

本项目“十二五”期间的目标是:实现LTE产业化及规模应用;开展LTE-Advanced关键技术、标准化及整体产业链的研发和产业化。具体包括:

1)LTE研发和产业化:完成TD-LTE的多频多模芯片、终端、系统和仪表设备等产业链各环节的产业化,解决产品开发及实际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实现规模应用。

2)LTE-Advanced标准化、研发和产业化:积极参与3GPP LTE增强型技术的标准化工作,拥有一定数量的基本专利,对关键技术进行研发,形成完整产业链,研制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建立技术试验环境,建设2~3个规模试验网。

3)TD-SCDMA及其增强型优化和提升:支持一致性测试仪表开发和完善、开发新的业务应用等。

2011年本项目主要考虑安排基带芯片、仪表等产业链薄弱环节中还需支持的课题以及高铁等特殊环境下的研发课题。

课题1-1 TD-LTE面向商用多模终端基带芯片研发

课题说明:终端基带芯片是TD-LTE产业链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我国比较薄弱的环节。由于难度大、国际竞争压力大,时间紧迫,所以应立即启动,并确保足够投入。

研究目标:开发面向商用的支持TD-LTE和TD-SCDMA/GSM的多模终端基带芯片,TD-LTE能够满足3GPP R8、R9和国内相关规范的要求, TD-SCDMA支持3GPP R7版本。

考核指标:提供1000片面向商用的多模芯片给终端厂家,用于运营商牵头的规模试验。完成面向商用芯片的研发。所提供芯片应能够满足3GPP R7、R8、R9和国内标准主要指标要求。向TD-LTE终端设备厂商提供面向商用的基带芯片。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 支持TD-LTE和TD-SCDMA/GSM多模;

– 下行支持2×2 MIMO方式;

– 下行支持单/双流波束赋形解调;

– 下行支持64QAM、16QAM、QPSK和BPSK调制方式;

– 支持可变速率带宽,包括5MHz, 10MHz, 15MHz和20MHz;

– 支持非对称时隙配置;

– 半导体工艺线宽:65nm及以下。

完成芯片优化工作,重点是芯片的性能、稳定性和功耗指标能达到面向商用要求。

申报单位须提供具体说明:与国际、国内相关标准的符合程度;芯片的主要功能及框架;芯片的制造工艺和竞争力;申请发明专利数。

实施期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3,其中地方财政投入资金应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的100%。

申报方式:企业牵头,联合高校和科研单位。

课题1-2 TD-LTE射频一致性测试仪表

课题说明:本课题主要是针对TD-LTE基站和终端特点及相关新技术和实际测试需求,研究TD-LTE基站和终端的射频测试方法。在此基础上,开发模块化的TD-LTE基站和终端射频测试系统,填补目前TD-LTE射频测试系统的空白,推动基站和终端性能进一步提高。

研究目标:开发TD-LTE基站和终端射频一致性测试仪表。研究TD-LTE基站和终端的无线收发技术特点;研究TD-LTE基站和终端的射频特性;研究TD-LTE基站和终端的射频测试方法;研究构建TD-LTE、TD-SCDMA互操作系统和终端的射频要求及测试方法;构建TD-LTE射频测试方案,开发TD-LTE基站和终端射频测试系统。

考核指标:自主开发TD-LTE基站和终端射频测试系统;自主开发射频开关箱和完整测试软件,实现TD-LTE与TD-SCDMA互操作条件下的射频测试功能。满足3GPP R10发布的版本所列射频测试用例实现自动化的测试用例;测试系统模块化,根据实际测试需求可灵活配置,能够完成相关标准中要求的90%以上TD-LTE基站和终端的射频指标测试;发表论文5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

实施期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4:1。

申报方式:鼓励有射频开发经验的实验室及仪表厂家牵头申报。

课题1-3 LTE 网络接口(S1/X2接口)一致性协议分析仪

课题说明:本课题主要是针对LTE S1/X2接口进行协议一致性测试的需求,研究更方便、更简洁的测试工具对LTE的核心网设备和无线网设备进行测试。有针对性地解决LTE设备在接口一致性方面进行功能性验证的难题,推动设备的接口实现一致性。

研究目标:开发LTE S1/X2接口一致性协议分析仪,研究面向核心网设备测试需要的无线网设备的模拟程序,能够直接通过测试工具向核心网发送S1接口协议消息;研究面向无线网设备测试需要的核心网设备的模拟程序,能够直接通过测试工具向无线网设备发送S1接口协议消息;研究面向无线网设备的另一无线网设备的模拟程序,能够直接通过测试工具向无线网设备发送X2接口的协议消息等。

考核指标:开发LTE S1/X2接口协议一致性测试工具,应支持S1接口协议和X2接口协议的遍历,支持面向核心网设备的测试程序和面向无线网设备的测试程序。支持协议功能性的遍历测试,支持协议消息的反复压力测试。支持模拟用户建立业务需要的所有S1接口协议测试,支持模拟多用户建立多承载需要的S1接口的协议测试。支持协议错误的异常测试。支持模拟用户建立需要的无线网设备之间X2接口协议测试,支持模拟多个无线网设备需要的X2接口协议测试。

实施期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3:1。

申报方式:鼓励产学研联合申请。

课题1-4 TD-LTE基站基带与射频模块间接口(Ir接口)仿真及监测工具开发

课题说明:本课题主要是针对TD-LTE Ir接口标准化需求,研究TD-LTE Ir接口标准协议。在此基础上,开发TD-LTE Ir接口仿真及监测工具,可以作为各射频拉远单元RRU(Radio Remote Unit)产品的Ir协议一致性测试工具。有助于进一步完善Ir接口协议并推动Ir接口标准化进程。

研究目标:研究TD-LTE Ir接口标准协议,并提供符合行业标准的仿真及监测工具。

考核指标:开发TD-LTE Ir接口仿真及监测工具,实现对射频拉远单元的Ir协议一致性测试;支持对射频拉远单元频点、载波数量、功率、时隙、码道等参数进行配置;支持对射频拉远单元进行心跳查询、告警监控;支持对Ir接口进行光功率查询、传输误码率查询。

实施期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3:1。

申报方式:鼓励产学研联合申请。

课题1-5 TD-LTE家庭基站及网关研发

课题说明:本课题主要是针对TD-LTE室内覆盖的特点、相关新技术、实际网络建设以及业务应用的需求,研究TD-LTE家庭基站和网关的相关标准、技术、组网和业务应用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开发TD-LTE家庭基站和网关产品, 完善TD-LTE的产品体系,有针对性地解决未来TD-LTE网络覆盖中存在的难点和特定需求,推动TD-LTE整体网络性能的提高,满足未来对于业务融合和业务创新的需求。

研究目标:研究家庭基站和网关的相关标准;研究基于家庭基站的网络架构、回传网实现方案;研究家庭基站和室外宏基站以及室内分布系统的混合组网方案、干扰抑制、切换;研究家庭基站和WLAN等的异系统共存干扰分析;研究基于家庭基站进行三网融合的接入融合、传输融合、业务融合方案;开发家庭基站和家庭基站网关产品。

考核指标:提供100套家庭基站设备,2套家庭基站网关设备。

开发家庭基站和家庭基站网关产品,所提供设备应能够满足3GPP R8,R9和国内CCSA标准主要指标要求,达到预商用要求。

主要技术指标包括:

– 支持TD-LTE的频段:2.3GHz,2.5GHz;

– 支持灵活的带宽配置,包括5MHz, 10MHz, 15MHz,20MHz;

– 支持TD-LTE规定的上下行速率;支持TD-LTE规定的小区平均频谱利用率;支持TD-LTE规定的时延要求;

– 支持1个单极化天线、1+1双极化天线;

– 下行支持2×2 MIMO方式;上行支持2天线分集接收、2×2多用户MIMO方式;

– 支持基站同步、即插即用、SON、节电模式(下行自动关断等)、IPsec等功能;

– 支持多种传输接口(ADSL/LAN/xPON等);

– 稳定性、可靠性、操作维护性能等面向预商业应用。

同时,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的具体说明:TD-LTE 家庭基站和网关设备能实现的功能和业务;主要技术指标;与标准的符合程度;产品特点及产业化能力;申请发明专利数。

实施期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3。本课题拟采用中央财政后补助。

申报方式:企业牵头承担,联合高校、研究单位参与。

课题1-6 基于TD-LTE的高速铁路宽带通信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验证

课题说明:为了满足高铁旅客对于数据通信和数字娱乐的通信要求,本课题在高铁机厢内支持多种无线通信技术制式,机厢到路边的外部系统采取TD-LTE技术。本课题对TD-LTE技术支持高速铁路的宽带通信系统进行研究,并最终形成应用示范,为旅客提供宽带接入信息化服务。

研究目标:基于TD-LTE开展面向高速铁路应用的宽带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研发、可行性方案设计、样机系统研发,并结合高铁的建设与行业应用单位联合开展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突破高速铁路环境下的宽带通信系统核心关键技术,设计可实施的系统方案,完成高铁车载通信设备、基站设备以及网络设备的样机开发,并联合行业应用单位开展铁路的示范应用,并积极推进相关的标准和提案,申请发明专利。

主要技术指标包括:

– 完成高速铁路环境下(>350km/小时)的核心关键技术研究和突破,包括高速铁路的信道建模、高速移动环境下的谱效率提升技术、高移动性的资源管理,切换技术以及信令的设计和优化。

– 基于TD-LTE完成可行的端到端的系统方案设计以及样机系统的开发,车载设备满足铁道部相关规范。

– 业务上,支持高铁机车内的2G/3G 语音与数据业务,WiFi上网,视频监控等业务。

– 与行业应用单位联合建设试验线路,开展示范应用,试验线路不低于60km。

同时,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的具体建议:与标准的符合程度;产业化能力;申请发明专利数。

实施期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2。本课题拟采用中央财政后补助。

申报方式: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结合,需行业应用单位参与。

项目2 移动互联网及业务应用研发

项目目标:

本项目“十二五”期间的目标是:开展移动互联网应用层、网络层及终端层三个层面的技术创新,带动移动互联网产品和业务创新,推动移动互联网健康高速成长,特别是终端基础平台、业务基础平台的研发和整合;促进和形成两个基础:移动互联网的安全可信体系和新型IT基础技术与资源基础;突破产业薄弱环节,带动移动互联网行业的整体发展。

2011年本项目的总体目标是重点开展移动互联网总体架构与关键技术的研究工作,同时在“十一五”已部署课题的基础上,研究IPv6在移动互联网的引入与过渡机制,以及数据融合网络、终端关键技术、开放业务平台、内容安全技术、移动互联网创新业务的应用示范等关键环节,为移动互联网与业务应用搭建基础性的网络与应用框架。

课题2-1 移动互联网总体架构研究

课题说明:移动互联网是移动网络与互联网融合的产物,并伴随着移动网络和互联网融合的扩大和深入,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具移动特性的、更深入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安全可控的网络与服务体系。移动互联网借助移动通信网络与互联网,为用户提供具有移动性的互联网体验,同时伴随着融合的深入,移动互联网将逐渐呈现出固定互联网不同的特质,产生更加丰富多彩的业务和应用。本课题主要是针对移动互联网的网络和业务应用特点,研究移动互联网的总体目标架构,包括网络各个层面能力和功能划分、存在的问题、关键技术以及和现在网络的演进关系;从安全、IT基础新技术、IPv6等角度研究移动互联网网络,推动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发展。

研究目标:研究移动互联网业务和应用的分类和发展趋势;研究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发展趋势;研究移动互联网的总体目标架构,移动互联网网络分层、功能划分;以典型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实现方案为切入研究影响移动互联网网络的关键技术;研究适于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基础网络(如SAE+)与业务网络架构;研究移动互联网网络演进;研究云计算等IT新技术在移动互联网中的应用及关键技术;研究移动互联网的安全体系;研究IPv6在移动互联网的实现;研究现有网络向支持IPv6的移动互联网的演进。

考核指标:

1)提交移动互联网业务和发展趋势的报告;

2)提出移动互联网的目标架构、移动互联网网络架构、功能模型的研究报告;

3)提交典型移动互联网网络各个层面的关键技术、组网方案及演进报告;

4)提交移动互联网的安全体系架构和功能分布研究报告;

5)提交云计算等IT技术在移动互联网中应用的关键技术研究报告;

6)研究IPv6在移动互联网的实现;研究现有网络向支持IPv6的移动互联网的演进。

7)标准提案20篇;

8)申请发明专利10项。

实施期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2:1。

申报方式: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请。

课题2-2 面向移动互联网的业务能力开放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

课题说明:结合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需求,研究面向移动互联网的业务能力开放关键技术,通过研发开放、可控的业务能力开放平台,向第三方开发者提供安全的互联网、通信、IT等能力服务,并且在实现通信业务能力开放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通信业务与互联网等异构网络之间的业务融合与应用混搭的技术方案,借助Web2.0技术快速发展的契机,将2G/3G/ IMS通信网络和业务能力融入到Web2.0的生态环境。移动互联网应用开放引擎还将通过提供完善便捷的业务生成和运行环境,鼓励第三方进行移动互联网应用创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为用户快速提供多样化的业务产品,通过应用的丰富促进移动互联网以及相关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研究目标:重点研究业务能力开放平台的体系架构和关键技术;研究业务能力开放平台与云计算平台结合的关键技术;研究能力适配、服务提供和封装、API集成等能力开放关键技术;研究与完善适合互联网的通信能力开放技术,如位置,语音、视频、IVR、会议、消息、呈现状态、群组管理、点击拨号等;研究能力开放的运营、计费、信息安全、认证与鉴权、能力发布、能力调用等技术方案;研究面向移动互联网的、安全的业务智能运行环境;研究并开发高效、易用的开发部署环境,降低开发者开发门槛;研发移动互联网应用开放引擎系统。

考核指标:完成业务能力开放平台的体系架构及关键技术研究报告;申请专利10项,提交标准化立项 2项及标准文稿10篇,提出相关行业标准建议;研发业务能力开放平台,并进行应用示范;开发用于实现通信网与互联网业务融合和混搭的运营平台。

实施期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

经费比例: 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2:1。本课题拟采用中央财政后补助。

申报方式: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请。

课题2-3 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应用中间件开发

课题说明:本课题主要针对下一代移动互联网终端应用环境特点,研究下一代移动互联网终端应用和服务个性化的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开发跨终端平台的移动互联网应用运行环境系统,有针对性地解决目前移动互联网终端应用中存在的难点,推动移动互联网终端应用环境能力及应用安全保护能力进一步提高,便于业务的部署和更新,提供一致的用户体验。

研究目标:设计跨不同智能终端平台的移动互联网应用运行环境系统架构,实现通过Web技术访问终端及网络能力的机制;研究虚拟桌面及虚拟计算机技术,实现终端应用环境调用云计算平台能力的技术;研究移动互联网终端应用安全解决方案;研究跨平台的图形显示技术,实现应用对显示设备及输入设备的自适应;研究基于嵌入式终端设备的中间件体系结构,为上层应用提供统一的应用开发和运行环境,实现对不同硬件资源的屏蔽;研究支持物联网应用的接口和传感器技术。

考核指标:开发跨不同智能终端平台的移动互联网Mobile Widget应用运行环境,提供通过Web技术访问终端及网络能力的接口及实现基于Web Service设备业务能力发现的协议;开发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终端运行环境,实现对业务平台能力的调用与展现,并支持 IPv6移动互联网应用;实现移动互联网应用访问控制等安全机制;实现跨平台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图形库;实现移动互联网应用对显示设备及输入设备的自适应;开发基于嵌入式终端设备的中间件平台;开发支持物联网应用的接口或特殊传感器。发表论文1篇,申请发明专利5项。

实施期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2:1。

申报方式: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请。

课题2-4 移动互联网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研究

课题说明:一直以来,互联网信息安全的问题都是业内外关注的焦点,而移动互联网的信息安全也是移动互联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本课题主要关注的目标是移动互联网安全的关键问题,研究移动互联网安全的整体架构和安全部署,研究移动互联网可能存在的流量攻击、不健康内容等问题,通过安全设计、安全部署保证移动互联网安全,并通过监控和内容过滤的技术手段,保障相关内容的安全与健康。

研究目标:研究移动互联网安全总体架构,设计移动互联网中安全能力;通过安全算法、安全协议保证移动互联网基础安全;研究移动互联网网络监控技术,提高对异常流量、攻击流量的防控能力;研究内容过滤技术,提高对非法内容的管控力度,特别是针对使用P2P及加密方式传播的不良内容的识别、获取、分析、控制技术,并开展内容安全管理配套机制研究;研发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监管试验系统,开展试验验证。

考核指标:提出移动互联网安全总体架构,安全协议、安全能力部署;特别针对移动互联网中的内容,提出移动互联网安全监控技术架构;提交移动互联网管控溯源技术研究报告;研究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关键技术,研发试验系统并进行试验验证;设计完善的流量监控及内容安全监管机制;发表论文5篇,申请发明专利5项,完成国际标准化文稿10篇。

实施期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2。

申报方式: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请。

项目3 无线新技术

项目目标:

本项目“十二五”期间的目标是:基本突破IMT-Advanced标准化及其未来演进的关键技术问题,力争将更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放入标准中,在宽带无线移动领域国际主流标准中我国的基本专利占有比例达到8%;面向IMT-Advanced的后续演进进行超前技术研发,把系统容量再改善2-3倍,为未来标准化做技术储备。2011年本项目拟安排的课题包括:IMT-Advanced多天线演进与增强技术研发、IMT-Advanced自组网(SON)关键技术研发、面向IMT-Advanced新型基带处理共性技术研究。

课题 3-1 IMT-Advanced多天线增强技术研发

课题说明: 多天线技术在IMT-Advanced标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而如何针对多天线的不同信道场景、不同放置场景和不同使用场景进行优化还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本课题将突破上述技术难点,进一步稳固我国在多天线研究上的领先地位,形成知识产权和国际标准。

研究目标:本课题面向标准的后续演进开展多天线共性技术研究,重点研究多用户MIMO、协作波束成形、协作波束切换、分布式预编码、基于环境感知的MIMO模式切换等,形成较为完整的多天线技术方案,向3GPP或IEEE标准化组织提交标准化提案。完成关键技术的开发与试验设备研制,进行技术演示验证。

考核指标:提出适用于3GPP或IEEE标准的后续演进多天线技术解决方案,相对于2×2的天线系统,系统平均频谱效率提高一倍,小区边缘用户(5%CDF)频谱效率提升一倍以上。向IMT-Advanced推进组提交标准化文稿数量,及预期接受文稿数量;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文稿数量和预期采纳率;申请发明专利数。

实施期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2:1。

申报方式:鼓励产学研联合申请。

课题 3-2 IMT-Advanced自组网(SON)关键技术研发

课题说明:多种技术体制共存使得网络变得更加复杂,在IMT-Advanced中采用自组织网来解决由于大量无线参数和复杂数据配置使网络优化成本大幅提高的问题。本课题将对自组织网中的自配置、自优化和自治愈等关键技术开展研究,支持IMT-Advanced的后续标准化工作。

研究目标:实现对IMT-Advanced系统自组织网的自配置、自优化和自治愈,突破操作维护过程中的自配置和自治愈,以及随机接入过程中的系统干扰、容量和能耗自优化等关键技术;掌握IMT-Advanced系统自组织网络的自配置、自优化和自治愈方法,形成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

考核指标:提出IMT-Advanced系统自组织网所需的自配置、自优化和自治愈的完整解决方案,形成适合IMT-Advanced自组织网特点的自配置、自优化和自治愈流程,结合上述方案和流程提出IMT-Advanced系统和网络的标准建议不少于10篇;完成关键技术的仿真和硬件验证。形成该领域的发明专利不少于10件。

实施期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2:1。

申报方式:鼓励产学研联合申请。

课题 3-3 面向IMT-Advanced新型基带处理共性技术研究

课题说明:当前基站和终端中分别采用“DSP+FPGA(”基站)或ASIC(终端)基带方案一般只含数量有限的高性能DSP及众多的硬件加速单元,相比软件定义无线电的基带(软基带)处理技术具有灵活性差、升级成本高等劣势。为了从根本上突破运算瓶颈并更好地支持软基带处理,系统基带设计采用低成本、大规模并行处理(MPP)的多核DSP信号处理架构,终端基带设计采用具备矢量处理DSP核的方式进行并行运算。随着OFDM、MIMO和CoMP等新技术的引入以及无线标准版本更新速度的加快,有必要研究开发支持大规模并行处理的多核数字信号处理架构(简称MPP-DSP架构),并形成工具化的基带辅助设计系统和基带整体设计方案,以灵活地适应未来新技术发展,并满足低成本、平滑升级和快速产业化的需求。

研究目标:基于低成本MPP-DSP信号处理架构以及基带矢量处理器的并行处理微架构,研究各类经典基带处理算法(如FTT/IFFT等)及基本模块(如维特比译码器、数字滤波器、数控振荡器等)的并行化,(包括多核并行和单核中的多运算单元并行)实现方案,并高效支持MU-MIMO、CoMP等先进技术的算法实现;实现各类物理帧结构的可编程设计及快速成帧、解帧处理,研究L1和L2之间快速灵活的传输信道封包、解包处理,支持L1与L2及L1与L3之间的层间通信;提出较为完备的、可适配于现有通信制式(如GSM/WCDMA/TD/LTE等)并支持未来平滑升级的基带处理系统设计方案,针对各类基带处理需求,提取共性设计指标(如处理能力、存储空间、矢量处理效率、DSP核间通信流量等),并开发基带自动化设计辅助工具,以最终实现基带信号处理的自动化资源配置、算法协调及任务调度。

考核指标:开发基带公共算法库和基带自动化设计辅助工具,应支持基带处理的自动化资源配置、算法选择和算法并行处理协调、多核的任务调度和能耗估计等;提出支持多标准、具备平滑升级能力和可扩展能力的基带整体方案,设计并实现基于低成本MPP-DSP平台以及基于矢量处理器的基带处理方案,具备支持IMT-Advanced等多标准的基带软处理能力;发表论文5篇,申请发明专利4项。

实施期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1。

申报方式: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请。

项目4 宽带无线接入与短距离互联研发和产业化

项目目标:

短距离无线互联在“十二五”期间的总体目标:利用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构建高速无线网络,开发系列化基于超宽带芯片技术的短距离高速无线通信设备和产品,实现高性能、高可靠性、低成本的量产目标,满足商用和相应的服务要求。具体包括:

开展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系统应用集成研究和示范,初步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为产业化发展打下基础;进行不同传输速率和应用场景下的关键技术基础芯片开发和技术标准研究与制订;开展60GHz频段的超宽带关键技术、芯片和系统开发研究,为新频段开发利用打下基础。

2011年在短距离无线互联方面将开展的工作如下:结合“十一五”期间对超宽带芯片的研发成果,开展基于“载波体制的高速视频显示无线传输系统研发和示范”以及“基于脉冲体制的多媒体终端高速数据无线传输系统研发和示范”。

课题4-1 基于载波体制的高速视频显示无线传输系统研发和示范

课题说明:本课题是在“十一五”载波体制超宽带高速无线通信芯片研发的基础上,建立该芯片的应用示范系统和标准。在应用示范系统的选择上,充分考虑到载波体制超宽带技术高速率的特点和优势,突出其在视频传输上的应用价值。主要以电视机、显示器和投影仪的视频无线连接为应用背景,研制高速视频显示设备的无线传输系统,制定相应的协议标准和技术规范,为产品开发和产业化奠定基础。

研究目标:以电视机、显示器和投影仪等显示设备的视频信号传输应用为目标,开发与主流产品视频传输速率相匹配的载波体制超宽带高速无线通信芯片组,实现显示设备与媒体设备之间视频信号的无线传输。完成相应的嵌入式或即插即用的模块式解决方案;研究与相应设备的接口适配技术、模块接口,提出相应技术规范和标准;搭建相应的应用示范系统。

考核指标:开发载波体制超宽带高速无线通信芯片组并选择一种典型的视频显示设备进行应用示范,实现显示设备与媒体之间视频信号的点对点无线连接。采用自主开发的芯片组,传输距离不小于5米,传输速率不低于500Mbps,芯片组功耗不大于3W,频谱使用和辐射功率符合国家规定。提出超宽带视频显示传输协议标准和技术规范,包括超宽带传输模块与设备的数字接口和超宽带传输模块间的空中接口。

实施期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1。

申报方式: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请。

课题4-2 基于脉冲体制的多媒体终端高速数据无线传输系统研发和示范

课题说明:本课题是在“十一五”脉冲体制超宽带高速无线通信芯片研发的基础上,建立该芯片的应用示范系统和标准。在应用示范系统的选择上,充分考虑到脉冲体制超宽带技术低功耗、低复杂度的特点和优势,突出其在多媒体终端高速数据交换上的应用价值。主要以PDA和多媒体手机为代表的手持式多媒体终端为应用背景,研制高速无线数据交换应用示范系统,制定相应的协议标准和技术规范,为产品开发和产业化奠定基础。

研究目标:以PDA和多媒体手机等手持式多媒体终端的高速数据交换应用为目标,开发高速率、低功耗的脉冲体制超宽带高速无线通信芯片组。完成相应的嵌入式或即插即用的模块式解决方案;研究与相应设备的接口适配技术、模块接口,提出相应技术规范和标准;搭建相应的应用示范系统。

考核指标:开发脉冲体制超宽带高速无线通信芯片组并选择一种典型的多媒体终端设备进行应用示范,实现终端设备与主机或其他终端设备之间的点对点无线连接。采用自主开发的芯片组,传输距离不小于50厘米,传输速率不低于200Mbps,芯片组功耗不大于500mw,频谱使用和辐射功率符合国家规定。提出超宽带多媒体终端的高速数据交换的协议标准和技术规范,包括超宽带传输模块与设备的数字接口和超宽带传输模块间的空中接口。

实施期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1。

申报方式: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请。

项目5 物联网及泛在网

项目目标:

本项目“十二五”期间的目标是:以重点行业应用带动信息汇聚阶段关键设备研发和产业化及信息化服务规模应用,包括无线传感器节点核心芯片、传感节点设备及网关等设备、中间件及协议栈、应用系统与平台、相关网络设备及管理系统等。建立并完善物联网和泛在网的网络与信息融合架构及技术体系,开展协同融合阶段的智能感知、高效传输、灵活组网、泛在网络融合、信息处理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展物联网设备研发、试点规模示范系统建设;大力推动物联网和泛在网技术体系在国内、外的标准化工作,在部分领域成为国际标准的主导力量。

2011年,在泛在网方面,本项目安排了“泛在网络下多终端协同的网络控制平台及关键技术”课题,重点对网络侧的控制平台架构及关键技术和机制开展研究;在传感器网络方面,安排了“信息汇聚传感器网络综合测试与验证评估环境”。

课题5-1 信息汇聚传感器网络综合测试与验证评估环境

课题说明:“十一五”期间,传感器网络围绕信息汇聚阶段特点,已部署了总体、关键技术、标准、设备、芯片、应用验证等系列重要课题,同时,随着国际、国家标准制定、产业应用等工作的快速推进,亟需建立统一的传感器网络综合测试与验证评估环境,以有效地整合和测试、验证评估现有课题资源和成果,支撑统一架构、技术体系、标准芯片、系列设备、解决方案等的推广,为各行业应用示范系统的大规模推广和统一物物互联平台建设提供综合测试、验证和服务。

研究目标:结合传感器网络测试的共性需求和典型应用特征,攻克传感器网系统验证、性能测量分析、故障诊断等关键技术,在微观层面提出典型指标的测量技术,在宏观层面设计网络整体性能评估策略,建立支撑传感器网络专项课题相关资源和成果综合测试与验证评估的系统平台,为传感器网络“共性平台+应用子集”产业化模式的大规模推广提供重要基础,推动形成规范的产业链,形成产业集聚。

考核指标: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的具体建议

综合测试、验证评估平台的具体建设目标,包括数量、类型、规模、功能、服务能力等;建立支持重大专项已有成果集成、测试和验证的平台,包括:集成标准化课题已研制测试设备,建立支持8项以上传感器网络国家标准、2项以上传感器网络行业标准的测试评估平台;建立支持低功耗传感器网络、中高速传感器网络系统、设备、模块、芯片、中间件、关键技术等的综合测试评估平台;建立支持传感器网络和移动网络结合的综合测试评估平台;建立支持智能电网、环境监测、防入侵、地震监控等应用子集设备和系统的综合测试评估平台。

实施期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2,其中地方财政投入资金应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的100%。

申报方式: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请。

课题5-2 支持机器到机器(M2M)的3G/LTE无线网络关键技术研究及标准化

课题说明:本课题主要是针对面向3GPPs的M2M通信的特点和要求,结合3G/LTE网络特点和技术,研究在3G/LTE蜂窝网络中支持M2M通信的关键技术,提高3G/LTE蜂窝网络支持M2M通信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推动相关关键技术的标准化工作。

研究目标:研究3G/LTE蜂窝网络中M2M通信的应用场景和业务特征。基于M2M通信应用场景和业务特征,结合3G/LTE通信机制,研究支持M2M通信的3G/LTE蜂窝网络系统结构;研究支持M2M通信的3G/LTE蜂窝网络接入控制方案;研究支持M2M通信的3G/LTE蜂窝网络移动性管理机制;研究支持M2M通信的3G/LTE蜂窝网络承载控制技术;研究支持M2M通信的3G/LTE蜂窝网络高效资源调度机制和负荷控制方案;研究支持M2M通信的3G/LTE蜂窝网络终端的成本降低方法。

考核指标:提出支持M2M通信的3G/LTE蜂窝网络完整优化设计方案。包括系统结构优化方案、接入控制方案、承载控制技术、移动性管理机制、高效资源调度机制和负荷控制方案。针对3G/LTE系统,对相关方案和技术进行评估和验证,向国内、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技术文稿。提交文稿数5篇,申请发明专利数5项。

实施期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2:1。

申报方式:鼓励产学研联合申请。

课题 5-3 泛在网络下多终端协同的网络控制平台及关键技术

课题说明: 泛在网络将出现用户由多个终端设备协同为其提供信息服务的场景,这些终端设备将可能跨异构的通信业务网络,包括蜂窝移动网、Internet网、家庭网、固定电信网、广播电视网,甚至是物联网。为了有效管理异构网络中的终端以及相关网络资源,并保证业务连续性,将对多终端协同的网络控制机制进行研究和开发部署。而该机制将面临多宿主接口、多流并发传输、群移动性、终端重构性、能力受限性等特征带来的挑战,需要突破相关的关键技术。本课题将对网络侧的控制平台架构及关键技术和机制开展研究。

研究目标:在多终端环境资源模型构建基础上,研究网络侧面向终端群的控制架构和技术、业务触发与适配技术、基于跨层上下文的终端聚合与重构控制技术,多流多宿主下网络传输控制技术,以及群移动性场景下的移动性管理和业务连续性技术。

考核指标:设计多终端协同的网络控制平台架构,设计其关键机制并推动标准化。实现网络控制平台,支持多宿主多流并发场景下的高效传输控制,支持对网络、应用环境变化的多终端重构机制,支持群移动性,并支持重构及移动过程中的业务连续性,实现网络环境真实通信业务,对多终端协同进行验证。申请国际(内)专利不少于5项,提交标准化提案3项。

实施期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2:1。

篇6:对新一界领导人的期待

习近平:2013年3月14日,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李克强:2013-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党组书记,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主

任,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主任,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长。

不是说其他的领导人就不重要,是因为老百姓不懂政治,只知道这两个人对我们乃至整个国家都是至关重要的。

当今的中国,是繁荣昌盛,是在高速的发展,包括经济、科技、军事等各个领域;正因为如此,内忧外患更加的令人担忧;

外有周边国家虎视眈眈,特别是日本,直接对我国领土下手,而美国更是害怕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进出口贸易的逐年增长,人民币在国际上的主导地位不断的上升,等等,这些都注定了中国不会在一个无干扰的国际环境中稳定的成长;

而在国内,各项法律法规需要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是在不断的提高,可是若大的中国,还有许多的地方,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官员的腐败,不良的社会风气;房价的不断上涨,中国的普通老百姓,一辈子,就是为了一套房子在活,甚至,连个房子都没有;贫富两级分划严重;人民教师的个人素质越来越低,误人子弟,虐待学生,祖国的花朵正在被无情的摧残,所谓的为人师表,正在断送中国的未来;自然灾害的不断发生;

上一篇:大学生学雷锋主题活动方案书下一篇:2020线上教学思考观后感_线上教学心得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