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有本事的新一代

2023-05-30

第一篇:做一名有本事的新一代

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

成就大业,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

一定程度上说,国家的强盛,有赖于人的奋斗;军队的强大,有赖于军人的担当。

一个有建树的政党、一支有作为的军队,为了把伟大理想付诸现实,总是适应时代发展和形势任务需要,与时俱进地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

习近平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适应强军目标要求,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这是习主席向全军发出的伟大号召,反映了强军兴军的必然要求,回答了新形势下培养什么样的军人、怎样培养新一代革命军人的时代课题,实现了我们党培养合格革命军人目标要求的与时俱进,体现了党和人民对广大官兵的期望重托,为培养堪当强军重任的革命军人提供了根本遵循。做新一代革命军人,也是当代中国军人献身强军实践、勇担历史重任的庄严宣示。

(一)

军人要有军人的样子。不同的时代,对军人有不同的要求。一代军人有一代军人的风采,一代军人有一代军人的样子。

“但使龙城飞将在”“安得猛士守四方”,反映了守疆卫国对能征善战将士的呼唤。“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折射出古代将士的理想、抱负、血性、豪情。

不同于中外历史上任何一支军队,我军作为党绝对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革命军人始终是人民的子弟兵,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展示出非凡的时代风采,立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

时移世异,风云激荡。新的时代对培养合格革命军人提出新的要求。习主席关于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的重要指示,奏响了人民军队铸魂育人的时代乐章。

——习主席提出培养新一代革命军人,是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作出的战略思考。

强国强军,国之大略。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走到“关键一跃”的历史阶段,我军处在从大国军队向强国军队跨越的新起点上。我们越发展壮大,遇到的挑战和风险就会越大;越接近民族复兴梦想,越需要建设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描绘了建设大国军队、强国军队、一流军队的壮丽蓝图,展示了新形势下人民军队强军兴军的意志、抱负和追求。

强军目标决定育人目标,育人目标支撑强军目标。“强军兴军,要在得人”。军队的样子是军人样子的聚合体,军人强则军队强。大国军人有大国军人的魂魄、风骨;强国军队有强国军队的使命、担当。建设强大人民军队,关键是“得”堪当历史重任的新一代革命军人。

从“红旗卷起农奴戟”“横扫千军如卷席”到“百万雄师过大江”,昨天的革命军人曾用自己的豪情和热血,撑起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伟业,今天也必然要求新一代军人用自己的赤诚和奉献,托起强国强军的梦想。梦想成真的基础性力量是新一代的革命军人。当代中国军人尤其是青年官兵,既是强国强军的筑梦人,又是继往开来的接班人。没有大批的合格革命军人,就没有听党指挥的军魂永固,就没有能打胜仗的能力支撑,就没有优良作风的可靠保障。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集中反映了强军目标对官兵素质能力的时代要求,体现了习主席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深邃长远的战略考量,这是新形势下人民军队强军兴军的百年大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根基永固的千秋大业。 ——习主席提出培养新一代革命军人,是对我们党铸魂育人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从一定意义上说,人民军队的发展史,就是按照党的要求“立人”的历史,就是一代又一代革命军人在党的领导下英勇奋斗的历史。每当时代发生变化、党和军队确立新的奋斗目标或提出新的重大任务时,我们党都会提出相应的育人目标和要求。这种目标和要求都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都见证了人民军队阔步前行的历史足迹。

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根据人民军队的鲜明特征,提出“德才兼备”“智勇双全”“红专统一”等一系列标准要求。

面对改革开放新时期新任务,邓小平同志明确要求把官兵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革命军人。

着眼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打得赢、不变质,江泽民同志提出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要求。

着眼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胡锦涛同志强调把官兵培养成为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新时代革命军人。

习主席关于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培养合格革命军人的内在规律,是对新形势下我军铸魂育人目标的新概括、新定位,与我们党培养合格革命军人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党建军治军思想。

——习主席提出培养新一代革命军人,是人民军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在前列的内在要求。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旗帜。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革命军人身上的投射和呈现。培养新一代革命军人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内在统一的,它既体现了核心价值观对军人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军培育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和实践抓手。

强军必先强心,强心重在铸魂。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军事文化的精髓要义,承载着军人立身、立志、立德、立业的价值表达和价值引领。习主席提出培养新一代革命军人,为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注入了新的思想内涵。作为新形势下军队建设的铸魂育人工程,培养新一代革命军人是对官兵素质由内而外的升级塑造。自觉做到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就能永葆红色基因不变、革命气节不移、英雄豪气不减、精武强能不懈,以崭新的风貌挺立时代潮头。

翻开我军历史画卷,从革命战争年代的舍生忘死,到和平建设与改革开放时期的无私奉献,革命军人始终自觉践行我党我军价值理念。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苏宁、李向群、杨业功„„一个个家喻户晓的英模人物,生动诠释了一个民族的共同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追求,高扬着时代的精神主旋律,体现着社会价值风向标,引领人们对社会主流价值的认同和信仰。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军涌现出刘珪、郭毅力、黎介寿、海军某潜艇基地、空军试飞员群体等一批享誉军内外的先进典型。2014年岁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新一代革命军人”新闻人物评选揭晓,满广志、谭清泉、海军372潜艇官兵等一批上榜英模人物及英雄群体,在甲午这个烙着沉痛民族记忆的特殊年份,用忠诚之魂、精武之能、本色之真,再次生动展示了新一代革命军人的价值追求和时代风采。

培养新一代革命军人,不仅对人民军队和革命军人自身核心价值观建设具有重大而长远的作用,而且将对全社会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具有巨大辐射和引领作用。

——习主席提出培养新一代革命军人,是对解决军队建设重大现实问题的时代回应。

冷战时期,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提出,用和平的办法促使社会主义苏联演变,“不知不觉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把人们塑造成我们需要的样子”。这种演变与反演变的“暗战”、不见硝烟的较量,至今一刻也没有停歇。随着在苏东、西亚、北非的频频得手,一些西方国家明里暗里加紧实施网上“文化冷战”和“政治转基因”工程,妄图对我军官兵拔根去魂,把军队从党的旗帜下拉出去。在这种暗流涌动的情势下,忠诚之“魂”能不能铸得牢,信念之“根”能不能扎得稳?意识形态和政治安全领域面临的挑战,一次又一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

和平是军人最大的勋章。如果承平日久,军队和军人也可能在和平积弊中“生锈”:一些军人的血性容易因“温水煮青蛙”而渐渐消磨,甚至变成了“病虎”“蔫狼”。

一个沉重的课题发人深思:当今社会思想文化多元多样多变,各种价值观念交流交融交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沉渣泛起,我们还能不能保持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红色基因能不能血脉相承?

一个时代的叩问令人警醒:30多年无战事,缺少风雨历练的年轻一代官兵,还有没有老一辈军人那种刺刀见红、敢于亮剑的勇气?有没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

一个严峻的现实催人奋起:目前,“两个差距很大”“两个能力不够”仍是横亘在强军征程上的“腊子口”“泸定桥”。我们还能不能续写“小米加步枪”打败“飞机加大炮”的奇迹?能不能坚守住信息化战争中的“上甘岭”?

历史反复证明,灵魂的病变是最危险的病变,本事的不足是最致命的不足,血性的缺失是最可怕的缺失,品德的滑坡是最严重的滑坡。

回答解决好这些重大现实问题,清除军队肌体上的沉疴痼疾,需要对军人进行精神重塑和素质跃升。面对国家安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面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的新态势,面对长期相对和平环境和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带来的新课题,面对军事斗争准备艰巨繁重的新任务,只有按照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要求,灵魂上“补钙”,本事上“升级”,血性上“淬火”,品德上“提纯”,防范“政治生态恶化”“血脉基因异化”“革命本色蜕化”的现实危险,以塑造“大写的人”、培养“健康的心”,立起新一代革命军人的好样子,才能做到政治靠得住,风浪击不垮,战场打得赢,肩负起强军兴军的历史使命。

有本事——强军进程中官兵必备的素质本领,核心要义是习主席强调的素质过硬、能打胜仗。就是要始终牢记我军的根本职能,把打仗作为主业、专业和事业,掌握必备的现代军事、科技知识,练就过硬的作战能力,有效履行使命任务,成为能打胜仗的“刀尖子”。新一代革命军人有本事,突出表现在能力素质的“含真量”“含金量”“含新量”上,体现为积极适应现代战争基本形态和作战样式演变,通过真抓实训、真考实拉、真打实备练真本事、硬功夫,摒弃形式主义的花拳绣腿,与时俱进提升能打胜仗的实际能力,确保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立足岗位长本事

争做四有新军人

李赛北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立足岗位长本事,争做四有新军人” 。

一代军人有一代军人的风貌,一代军人有一代军人的担当。习主 席提出“着力培养有灵魂、 有本事、 有血性、

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 ,

从理想抱负、素质本领、精神特质和道德情操四个维度,立体勾画出 当代革命军人应有的样子,赋予大国军人应有的责任担当,我们要坚 决响应习主席号召,学习践行强军目标,做新一代革命军人。

有本事,是强军进程中必备的素质本领,其核心要义就是习主席 强调的素质过硬,能打胜仗。

能打胜仗的能力标准是随着战争实践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过去能 打仗不等于现在能打仗。当前,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加速演变,军队 转型持续推进, 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如果官兵本领不及时“升级换代” “ 扩

容改造” ,

就不能适应时代的新要求和战场的新变化。信息化战争是体

系与体系的对抗,每个战位、每名官兵都是制胜的关键节点。任何一 名官兵素质上的短板,都可能导致体系作战能力的下降,甚至导致未 来战场的失败。更何况,我们在长本领,对手也在长本领。要想在战 场取得胜势,最根本的办法就是比对手学得更快、练得更好。因此, 新一代革命军人应时刻怀着“本领恐慌” ,

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提素质、长本事呢?习主席在一次讲话中曾 经引用过《中庸》中的一句话,是讲学习方法的,我在这里分享给大 家,“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博学,就是说学 习要广泛涉猎;审问,就是说要有针对性地提问请教;慎思,就是说 要周全地思考;明辨,就是说要有清晰的判断力;笃行,就是说要用 学习得来的知识和思想来指导实践。

每名官兵有奋斗有担当,强军兴军就有希望有力量, “物有甘苦,

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争做新一代革命军人,是知行合一的 过程,我们每名官兵应把个人理想抱负融入强军实践,把本职岗位作 为践行强军目标的最佳平台,人人当先锋,个个做标杆。

肖劲光大将在他 82 岁高龄时曾赋诗曰: “从来养兵为征战, 卫士戍

疆老少安,宜将剑戟多砥砺,不教神州起烽烟”强军兴军的号角已经吹 响,深化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军队建设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 起点上,

面临着难得的机遇“窗口期” ,

全军官兵要心头装着国家的安危,

眼睛盯着明天的战争,肩上扛着军人的责任,砥砺前行,戮力同心, 奏响强军兴军的主旋律和最强音,不负一身戎装,不负军旅时光,不 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要周全地思考;明辨,就是说要有清晰的判断力;笃行,就是说要用

“学习践行强军目标、做新一代革命军人”主题教育活动教育要点(第二专题:有本事) 作者:转自中国军网 发布时间:2015/3/16 点击量:4616 有本事,是强军兴军进程中我军官兵应当具备的素质本领,是对新一代革命军人的能力要求。广大官兵要把有本事作为立身做人、履职尽责的核心,精武强能、真打实备,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一、有本事就是要素质过硬、能打胜仗

(一)掌握必备的现代军事、科技知识。当前,战争基本形态加速向信息化战争演变,部队技术构成日益复杂、知识密集程度不断提高。作为新一代革命军人,如果不了解现代军事、科技知识,对现代战争是什么样子、未来仗怎么打、武器装备有什么性能等知之不多,就算不上素质过硬,更别提能打仗打胜仗了。

毛主席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现代战争往往牵涉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陆海空天电网多维战场融为一体,要求军人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掌握更加宽厚的军事知识。我们必须了解现代军事理论,认识现代战争的本质要求、特点规律,特别是要熟悉了解信息化战争的作战样式、一体化联合作战的基本要求等。必须掌握岗位急需、履行职责必备的知识,熟悉干好工作必需的基础理论,了解完成本职工作需要的相关知识,切实把应知应会的知识理解透、掌握好。必须了解世界新军事革命态势和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进程,了解军事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动向,为进一步做好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科学技术是军事发展中最活跃、最具革命性的因素,每一次重大科技进步和创新都会引起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的深刻变革。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迫切要求军人具备相应的科技素养特别是信息化素养。如果还是信息知识的"门外汉"、信息时代的落伍者,就无法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我们必须紧跟科技进步发展潮流,密切关注军事科技发展走向,了解掌握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等信息化知识,了解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运用,提高对信息化作战的感知和适应能力,努力当未来战争的"明白人"。

领导干部是强军兴军的中坚和骨干,是打赢未来战争的关键因素。过去的指挥员驳壳枪一举就是冲啊,现在信息化作战可不一样了,要求比过去多得多。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掌握基层官兵必备的军事、科技知识,而且要熟悉掌握信息化战争的特点规律、本质要求和制胜机理,进一步树牢信息主导、体系支撑、精兵作战、联合制胜的观念。还要学习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社会、国际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面,厚实知识储备,积蓄指挥打仗的底气资格。

(二)练就过硬的作战能力。武艺练不精,不是合格兵。作为新一代革命军人,有本事最起码的是军官胜任本级指挥,士兵胜任本职岗位,具备精湛的技战术素养,能打仗、打胜仗。

信息化条件下,武器装备的系统性、联动性、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每个战位、每名官兵都是制胜的关键节点。现在,有的部队没有新装备心中盼,来了新装备不会用,直接影响许多武器系统效能的充分发挥,这种状况亟待改变。必须熟悉了解手中武器装备的基本性能,熟练掌握操作使用流程和维护保养方法,精通技术战术运用,实现人与武器的最佳结合,做到装备玩得转、信息联得通、系统用得精、枪炮打得准。

现代战争是体系和体系的对抗,作战组织和管理日趋标准化、流程化、精细化。革命战争年代,我们打仗是靠"小米加步枪",普通老百姓稍加训练,举着大刀、端起枪就能打冲锋,现在如果官兵战术素养不高,就难以实现单兵间的相互配合、难以发挥武器的最大效能、难以完成上级的战斗意图。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战术训练,掌握战斗的基本原则、战斗行动的方式方法以及各种保障措施等,切实强化战术素养、提高战术水平。现代战争空前残酷激烈,对官兵的身体和心理提出了严峻考验,必须加强体能训练和心理训练,始终保持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对各级指挥员来说,有本事很重要的就是有过硬的作战指挥能力。必须熟悉本级指挥的内容、程序、方法,精通联合作战指挥信息系统的运用,熟悉了解所属部队以及配属单位的武器装备和技战术水平。同时,还要具有战略思维、信息素养、应对能力、谋划水平,能够进行战场态势分析、军兵种协同、特殊情况处置,实施及时高效指挥。

(三)能够有效完成使命任务。革命军人有本事,说一千道一万,就是把肩负的使命履行好、把交给的任务完成好。这既是有本事的具体体现,也是对本领是否过硬的实际检验。

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打仗是军人的主业。军人的第一身份是战斗员,第一职责是备战打仗。当今世界国际局势保持总体稳定缓和的基本态势,但天下并不太平,铸剑为犁仍然是人们的一个美好愿望。如果战场上打不赢,是要产生严重政治后果的。一旦发生战事,广大官兵必须闻令而动、听令而行,顽强作战、英勇杀敌,冲得上、打得赢。

军事斗争准备是军队的基本实践活动,是维护和平、遏制危机、打赢战争的重要保证。军事斗争准备越充分,在战略上就越主动,越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宁可备而不战,不可无备而战。军事演习、抢险救灾、维稳处突、护航维和等重大任务日益增多,对和平时期军队履行职能使命提出更高要求。广大官兵必须勇于挑重担、扛大梁,当先锋、打头阵,危急关头站得出来、豁得出去,对上级赋予的任务能够克服困难、坚决完成。

二、有本事是践行强军目标必备的核心能力

(一)有本事是坚持战斗力标准的内在要求。坚持战斗力标准是军队建设的根本尺度和不二法则,提高战斗力是军队各项建设和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战斗力是由人、武器装备以及人与武器装备的结合方式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其中人是战斗力中最核心最能动的要素,人的素质高低、本领大小直接决定着战斗力的水平。打赢信息化战争对战斗力各要素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迫切需要每名官兵的思想观念、工作标准、精神状态、能力素质、工作作风实现一个大的提升。同时,革命军人有本事,才能破解影响制约战斗力建设的矛盾问题,真正把战斗力标准贯彻落实到部队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

(二)有本事是应对现实安全威胁的紧迫要求。当前,我国周边特别是海上方向安全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大,国家安全面临的现实和潜在威胁增多,维护国家统

一、领土主权、海洋权益和发展利益的任务更加艰巨。各种敌对势力加紧进行渗透、破坏、颠覆活动,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增加了新的难度。随着我国国家利益快速向海外扩展和延伸,海外利益安全问题凸显。面对各种现实安全威胁,必须具有过硬的素质本领,才能坚决完成各项军事斗争任务,有效履行军队使命任务。

(三)有本事是解决"两个能力不够"问题的现实要求。我军素以能征善战著称于世,但能打胜仗的能力标准是随着战争实践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以前能打胜仗不等于现在能打胜仗。当前,我军现代化水平与国家安全需求相比差距还很大,与世界先进军事水平相比差距还很大,打现代化战争能力不够、各级干部指挥现代化战争能力不够的问题依然很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这就要求每名官兵强化"本领恐慌"意识,对照差距补短板,瞄准强敌练硬功,勇于创新求突破,不断提高驾驭现代战争的能力,锤炼信息化条件下遂行作战任务的能力。

三、按照有本事要求学知强能

(一)在学习思考中提高。学习是革命军人强本事、长才干的基本途径。要深化学习力就是战斗力,就是军队活力和生命力的认识,紧跟理论创新学,瞄着科技前沿学,立足本职岗位学,真正把那些打仗所需、岗位急需的专业理论、技术方法、应用知识学到手,打牢履职尽责的知识基础。各级领导干部要先学一步、学深一些,着力提高政治素养、理论素养、战略素养、军事素养和科技素养,强化战略思维、历史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要深入学习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准确领会中央对国际战略形势和国家安全环境的科学判断,深刻理解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新的内涵,深刻把握战争准备基点的新变化。要加强作战问题研究,深入研究任务、研究对手、研究战场,真正把现代战争制胜机理、作战任务、作战对手、作战环境搞透,把部队遂行作战任务的作战指导、战法运用、指挥协同、综合保障等重大问题搞清,提高领导部队建设和指挥打仗的素质本领。

(二)在军事实践中砥砺。军事训练和重大军事任务,为革命军人强本事、长才干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要积极投身实战化军事训练,坚持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训练,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打仗需要什么就苦练什么,把科目训全、内容训实、时间训够、质量训好。要积极投身重大军事任务实践,主动冲在前、挑重担,做到每执行一次重大任务,能力素质就得到一次提升。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牢强军先强将、练兵先练官的意识,主动从自身抓起严起,从装备入手、技术切入,带头练指挥练谋略练协同,把训练大纲规定的练精,把作战急需的练强,把自身短缺的练好,做到平时能组织部队练精兵、战时能指挥部队打胜仗。

(三)在攻坚克难中强化。解决问题、战胜困难,是检验能力素质的试金石,也是提高能力素质的磨刀石。要积极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勇于克服和解决训练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在应对复杂局面、处理棘手问题中练本领、长才干。强军征程中必然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要不等不靠、不躲不绕,主动寻找创新点、突破口,积极参与民主练兵、训练改革、技术创新,努力在推进工作创新中更新观念、提高能力。领导干部要针对困扰部队建设的老大难问题、制约战斗力生成的瓶颈问题、影响官兵能力素质提升的关键问题,找准问题症结,破到问题深处,拿出真招实策。

军人要有本事

李湘东

在人民海军成立66周年的日子里,清华大学校园内刮起了一股“海军旋风”。海军航空母舰舰长张峥、“航母战斗机英雄试飞员”戴明盟,毕业于清华的海军陆战队某旅护航特战队副队长李振华等3名海军精英,向清华学子报告他们的从军经历,壮美人生。清华学子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中国军人特有的过硬的素质,感受到了中国军人的国际范儿般的英姿风采。海军官兵文武兼备的过人本事,无不令清华学子们惊叹、敬佩、点赞。

人们一提起军人,往往想到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只会喊口令,只会走正步,只会摸爬滚打、操枪练炮,似乎与知识和科技挂不上号。如果你现在还是用这种眼光来看待当代军人,那就大错特错了。今天的中国军营,聚集着一批批青年才俊,官兵的知识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军官自不待言,没有本科学历是很难挂上一杠三星的。特别是近年来大学生不断走进士兵队伍,已成为士兵的主体。在当今史无前例的军事变革推动下,知识化、信息化、智能化正全方位溶入军人之身,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成为军人的追求和标志。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军队的特性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在冷兵器时代,要求军人身强体壮,弓马娴熟,与之对应的是体能型军队。机械化时代要求军人熟练掌握和操纵各种武器,与之对应的是技能型军队。信息化时代要求军人是知识型、智能型的。今天,高科技知识在军事领域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对军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当一名合格军人,没有真才实学,没有真本事决然不行。

军人要有本事,这种本事聚焦在能力素质的含金量上,体现在能打仗打胜仗的练兵场,展示在强军报国的理想抱负和价值追求中。军人要有本事,必须要有强健的体魄、良好的气质、丰富的知识和强烈的责任心。军人要有本事,必须具备每临大事从容镇定的气度;处变不惊,破解各种难题的气质;在艰苦环境中挑战极限,战胜自我的能力。

军人的本事集中到一点,就是素质过硬、能打胜仗。这是军人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一名优秀军人必须掌握必备的现代军事、科技知识,要了解现代军事理论,认识现代战争本质要求、特点规律,特别要注重掌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运用,熟知信息化战争的作战样式,熟练掌握信息对抗、精确制导武器和电子战装备等。只有练就过硬的作战能力,做到装备玩得转、信息联得通、系统用得精、导弹、火炮打得准,才能随时作好军事斗争准备,随时奉命出征,随时履行使命,随时在戍边卫国中建功立业。

现代战争是知识战争、智力战争,官兵的知识水平和学历层次无疑十分重要。但是课本上的知识不等于战场上的知识;文凭上的荣誉不等于战场上的荣耀。要提高军人的本事,要在善于学习思考上下功夫,着力提高官兵的政治素养、理论素养、战略素养、军事素养、科技素养;要努力强化官兵的战略思维、历史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把现代战争的制胜机理,作战任务、作战对手、作战环境搞深搞透。要在军事实践中砥砺。把训练大纲规定的练精,把作战急需的练强,把自身短板练好。要在破解难题中强化。解决问题、战胜困难是提高能力,增强本事的磨刀石,面对强军兴军征程上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到不等不靠、不躲不绕,主动寻找突破口,找准制胜点,在攻坚克难中强能力、强素质、强本事。

军委主席习近平强调:“要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习主席为当代每个官兵的军旅人生规划了明确的目标指向。如果把每个官兵比做一把钢刀,“本事”就是那刀口的精钢,“血性”就是那闪着寒光的锋刃,“灵魂”和“品德”则决定刀锋所向。有“本事”是基石,是关键。只有不断加钢淬火,精钢才会更纯,更具锋刃,更有杀伤力。当代军人只有具备真本事,才能锻造精兵强将;才能能谋善战,决战决胜;才能攻无不克、所向披靡;才能圆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任何复杂艰巨的任务。

第二篇:做一名有智慧的教师

——读《做有智慧的教师》后感 记得这样一句话:“知识,只能让人看见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智慧却能让人从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从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教育,是与人打交道的一项职业,除了需要专业知识,更需要智慧相伴。而教育智慧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加以体现,是教师对于教育工作规律性的把握、创造性的驾驭和深刻的洞悉、敏锐反应以及灵活机制应对的综合能力。

如此可见,教育呼唤教育智慧。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有智慧的教师呢?

一、智慧来自健康阳光的心态

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好的心态是关键。有了平和的心态,才能有冷静的大脑;有了积极的心态,才能调动大脑创造的活力;有了辩证的心态,才能避免自己的思维陷入极端主义的陷阱。有了健康的心态,才能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大家都知道,我们教师每天在进行着“备、教、批、辅、考”的工程,平凡与繁琐的日常事务让我们的工作更细微化,更具体化,也更程序化。在每天重复的劳动中,我们在感受着平凡者的平凡事。要想把平凡的事做得很出色,我觉得教师要有三颗心:宽和的平常心,幼稚的儿童心,纯朴的博爱心。平常心是留给自己的,儿童心是给孩子们的,博爱心则是参与社会的。 作为一名教师,无论身在何处,只要拥有一颗健康阳光的心态,都能感受到生活的五彩缤纷,在平凡中显露出智慧。

我们的工作是忙碌的,但又是快乐的。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份职业,就意味着奉献。正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所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是天经地义的、不用说出的自觉行动,如:送给学生一个明媚的笑容,一个轻抚肩膀的手势,一个暗示的眼神,一席推心置腹的谈话如此等等,一抬手一投足都会带给学生莫大的鼓舞。面对学生,如同在照镜子,当你露出笑容时,学生也受宠若惊,变成一只只可人的小鸟。

二、智慧来自知识的日积月累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做一个有智慧的老师,成功没有捷径,成功来自于学习,成功更来自于实践。我觉得经常浏览有益的网页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我每天都上凤凰语文论坛,论坛上有好多的知名人士,他们对教育教学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智慧,经常与他们一起探讨、交流,你会觉得里面都有很多浪里淘沙得来的精粹,会让你每天都有不同的收获。经常阅读老师们的教育教学博客,如同跟许多高尚的人在谈话,无疑是一种蓬勃向上的享受;倘佯于大师的教育博文,如同走进无穷无尽的教育宝库,思想意识会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劳动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要时常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我们只有阅读、阅读、再阅读,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才有深厚的底蕴。走到课堂上才会驾轻就熟,游刃有余。 朱光潜先生说:任何一种学问的书籍现在都可装满一图书馆,其中真正绝对不可不读的基本著作往往不过数十部甚至于数部,那就是经过岁月淘洗过的经典。如何使经典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朱先生给我们很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一是反复地切磋琢磨,对经典进行研习、“啃读”,即将蚕吃桑叶那样一点一点地将经典啃下来。二是学以致用,使知识成为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工具或利器。三是通过不断地学习与实践,使生命保持在一种空灵开放的状态。如此日积月累,满腹经纶,知识储备丰厚了,遇到问题就能巧妙处理,闪现出教育智慧。

三、智慧来自对教育行为的不断反思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这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揭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教师要获得教育智慧,需要有探究的思想和习惯。遇事要先问“为什么”,研究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学习、实践、反思、写作。这是教师成长的必由路径。学习的最重要途径是读书。要使阅读变成习惯和享受,不断积累,不断丰富知识结构。践行是关键,做了才有发言权。要在课程开发、课题研究、课堂教学、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积极实践,并视为锻炼和提高的机会。反思是智慧型教师最关键的思维特质之一,同样的事件中,智慧型教师的反思更为深刻和持久。写作不为张扬,而是为了盘点和内敛,为了更清醒的前行。所以坚持记读书笔记、写教育日记、教学反思等对于我们的专业成长是非常好的。因为,坚持反思是智慧生成的重要阶梯。

现在,新课改倡导“学校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的理念。教学要与教研相结合。如果能参加上级教科研部门组织的实验课题,能定期得到领导专家的指导,对于我们的专业成长是非常好的。但大多数农村乡镇教师一般没有这种机会,而且缺乏资料。如果永远不参与教研,如同小熊掰棒子,做得的很多而提升很少。我觉得教研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在现有的条件下,应该把教研看小,只要我们把每天的教育活动都进行计划实施并及时反思总结,就能出成果。这些年来,我除了坚持记读书笔记,政治理论学习外,还坚持写教育教学随笔。

四、智慧来自与他人的精诚协作

常言道:两人智慧胜一人,众人拾柴火焰高。佐滕学教授认为:“21世纪的学校是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所谓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是指不仅学生们相互学习、成长,作为教育专家的教师也相互学习、提高,家长和市民也参与学习,共同发展。许多研究发现,教师一起密切沟通,休息时的相互交谈、备课时的疑难问题商讨、公开课的观摩与评价,都是教师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作为市班主任工作能手,我知道: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意浓。我相信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日常工作中,我除了自己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不懈探索外,还积极主动扶植青年教师,与他们结对子。除了坚持每学期至少为青年教师举办一次班主任工作讲座,悉心传授教学经验外,还常走进他们的课堂,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探讨和研究。我的课堂随时开放,这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也是给自己随时学习的机会。因而我总是毫无怨言认真地对待每个问题,有时竟为一个教育的疑难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在与同行们的相互切磋交流下,我们可以取长补短,产生智慧碰撞。

总之,智慧型教师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每一位教师要有阳光般的心态,自身要勤于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还要勤于学习,善于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学会与人合作。“智慧型教师”应成为我们教师不断追求、自觉探索的目标。

第三篇:做一名有理想的校长

中小学校长之家

新加坡国家教委首次为新任校长颁发委任状,在委任状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在你的手中是许许多多正在成长中的生命,每一个都如此不同,每一个都如此重要,全都对未来抱着憧憬和梦想。他们都依赖你的指引、塑造及培养,才能成为更好的个人和有用的公民------”看到这段话,想必在做的每一位校长,都顿时觉得肩上的责任又增添了几分。原来一个校长身上,都肩负着成百上千个家庭的全部希望!那么,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担负起社会、家长赋予我们的责任,让学校真正成为师生成长的乐园,从而在工作中体验到教育的幸福呢?作为一名刚走向校长岗位的我来说,没有更多的经验与大家分享,仅以一年的校长工作经历,与大家交流一下自己一些浅薄的看法,敬请批评指正。

一、校长要做学校价值思想体系的缔造者。

名校之所以成为名校,谈的最多的成功经验就是:学校必须有个明确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北京十二中张校长说:优秀校长的核心标准:是有科学的办学思想;办学思想应具有:时代性和超前性、实践性和理论性、具有稳定性和发展性、同一性和多样性。北京育才学校校长王建宗说:办学思路要清晰。有专家说:办学目标是为校长确定一个“好教育”的概念框架。学校发展又是校长智慧的体现。它是不能移植的。“好的战略很少意味着做与别人相同的事情”。由此可见,办学目标确定的重要性和智慧性。作为一名校长,要做好学校价值思想体系的缔造者,要带领全体师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总结提炼出属于自己的核心价值思想体系。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确立了“激活农村初中学生成长源动力”的办学理念。就是要通过我们的教育,让更多的农村初中孩子,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激活他们成长的动力,造福当地百姓,服务千百家庭。这是我们全体教师共同努力的方向,极大的激发了我们前行的动力,已经成为我们的精神统领。

我校作为一所普通中学,近几年立足现实,不断开拓,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目前,广大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明显增强,教师整体素质也明显提升,爱岗敬业,专业成长的愿望强烈,学生的养成教育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校生讲文明,懂礼仪,爱学习,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学校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学校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广大师生积淀而成的优良传统与作风,已经对学校思想的认同,已经成为我们今后发展的优势以及宝贵财富。

二、校长要做学校发展动力资源的整合者。

校长是一所学校发展的灵魂。校长管理学校不能唱“独角戏”,要善于激发、整合学校发展的各种动力资源。

1.借力“1751”工程,为我校发展助力。我校作为山东省普通中小学“1751”改革创新工程项目学校,为我们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给我们学校、我们的老师们提供了更多发展的机会。加入这个团队以来,我们学校积极参与各项活动,无论是挂职培训,还是同课异构,我们都做到全力以赴,精益求精。在每一次推进会中,我们都认真参与材料的撰写,积极参与研讨,认真反思总结,表现活跃。在“1751”工程的助力下,我们在学校自主发展、内涵提升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这是我们今后发展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必将珍惜机会,以更加积极的心态与状态去参与此项工程的各项活动,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2.人才管理出真知,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

校长的管理要立足于人才资源的科学运用,要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为此,我校开展了大量的工作。

首先,我们锻造了一支高素质的人才管理团队。团队以服务学校发展、服务教师成长为宗旨,在帮助别人成长的同时实现自我的提升。为了让我们的管理做到精细,我们学校每一位管理者都有一个基层调查表,内容包括上周工作回顾、下周工作安排、发现的好人好事、工作感悟、写给校长的话、校长批示等。基层调查表在每周五上午由各管理者结合部门工作填写,然后提交校长室批阅,下周一中层例会,再由每位管理者解读自己的调查表。这一过程,既是梳理工作的过程,也是相互传达工作重点与任务的过程。有了这个调查表,就让我们的工作有了计划性与前瞻性,便于学校统筹安排各项工作,避免了工作的无序、撞车或者疏漏。目前,我们这一基层调查表运行良好,让我们的管理者养成了及时反思与总结的习惯,也让我们的管理更加精细化。

其次,我们要为每一位老师的成长铺路。如何让教师对学校产生信赖感?如何让教师对工作拥有幸福感?我想这是我们校长每天都在思考的课题。我觉得,实现以上美好的期望的秘诀就是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让学校成为老师们成长的平台。我校一直以来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我们也关注老师的生存状态、生活状况,尽最大多能,想老师们所想,急老师们所急,时刻站在老师们的立场思考问题,老师们的职业幸福感增强。

(1)教师团体心理辅导,抚慰老师们的教育心灵。在每一学期开始的前几天,我校都会集中全体老师收看教师团体心理辅导系列讲座之知识。这些讲座涵盖了教师职业认同、职业信仰与职业规划等知识,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为老师们传达出了积极健康的信息,唤起了全体教职工的自我发展意识。活动的开展,让老师们扫清了职业倦怠感,新学期,确定目标,立刻行动,相信自己,坚持不懈。同时,我校还会给在教育教学、班级管理、教育科研、专业发展等方面表现出色的老师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做专题报告,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与先进做法。我们认为,这既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对于报告人来讲,更是一个自我提升的机会,对于他们的成长,影响将是深远的。

(2)加大外出培训力度,给老师们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我校作为山东省“1751”改革创新工程项目学校,积极争取各种学习机会,尽最大可能选派教师挂职培训。今年春天,我校选派了30余名教师,奔赴我们的对接学校——青岛实验初中,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挂职学习培训活动。培训采取一对一模式进行,从课堂教学、到备课、到教研活动、到学生工作,老师们全程参与,白天听课评课,晚上老师们认真撰写培训日志,编写培训简报,力争第二天早上发到学校,让老师们在第一时间分享到外出培训所得。青岛挂职培训,集中展示了我校教师勤于学习,善于请教的精神,极大的促进了老师们专业素养的提升。我校将培训日志编写成了两本集子,提交给了青岛实验初中、1751工程组,各位领导都感动于我们的用心与学习的认真。我们的收获不仅限于此,最关键的是我们形成了一个好的风气:外出学习,一定要珍惜机遇,认真参与,及时撰写培训日志,分享给别人,也是提升自己。后期,我校先后选派老师,前往平度实验中学、临淄实验治学等学校学习,让更多的老师呼吸到更加新鲜的空气,让更多的老师成长的更快,成为我们的共识。

(3)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继续壮大名师队伍。学校先后选派多名骨干教师,应邀到各兄弟学校进行专题讲座或者专业成长论坛,为他们提供了成长的空间。我校还承办了阳信县教体局三名工程的现场会,全面展示了我校在教师成长方面的一些做法,老师们的教育博客建设、成长反思得到了到会老师的认同,给领导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展现在全县三名人选面前的,不仅仅是一些材料,更为重要的是集中展示了我们全体老师们干事创业,奋勇争先的精神风貌。人人要求成长,要求进步的良好风气,已经在我校形成。而这种风气,这种成长的意思,就是一种珍贵的文化资源。

(4)着眼于年轻教师的成长,为学校教师队伍培养第二梯队。新教师是学校的新鲜血液,是宝贵的资源,他们的可塑性注定影响着学校教师队伍的明天。本学期,我们成立了新教师成长工作室,将刚参加的工作的几名新老师作为我们的培养对象,工作室将从课堂教学、教科研能力、教学基本功等方面,对新教师进行全程的跟踪培养,促使新教师实现健康快速成长。

除此之外,我们每学期都无偿为各学科组的老师们订阅教育杂志,给老师们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开阔了老师们的视野,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老师们感受到了学校在为他们的成长铺路搭桥,从而凝聚了人心,我想这才是更为珍贵的发展资源。

3.为学立德,树人为先。

看一所学校的办学成效,重点要看学生的成长。我们学校把育人放在工作的首位,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全品格的养成,从而确立了为学先立德,树人为先的育人观念。

(1)将文明礼仪教育精细化。文明礼仪教育是我校的一项特色课题,目前已经呈现出高效运转、由监管到服务意识的转变。纪检部、礼仪部认真负责,学生的文明礼仪已经实现了由约束到自觉。学生文明就餐,一言一行合乎规范,出口礼貌用语,这个氛围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是全体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学校每学期都会开展“十佳青少年”评选活动。活动的评选标准包括助人为乐、尊老爱亲、诚实守信以及良好习惯等方面,由学生推荐、任课老师投票、年级部审核产生获奖者。学校将评选出的“十佳青少年”制作成宣传图片,上面配有学生的个人照片和先进事迹简介,学校为他们撰写了颁奖词,悬挂在教学楼走廊的上方进行宣传,在校园内起到宣传典型、学习典型的效果。

(2)倡导人人读书,积极构建书香香园。积极构建书香校园也是我校长期以来坚持的工作,我校定期举办读书报告会。通过主题演讲的形式,让学生畅谈读书的心得体会,读书的方法,读书对同学们的触动,读书对同学们意志品质、精神世界的提升,读书给同学们带来的变化等。我们学校最近还出台了学生的阅读考级制度,根据初中三年中学生必背篇目的要求,在每个学期都对在校生进行集中的阅读等级考试。考试通过的同学,将获得相应的等级认证,直至等级考试全部结束。学校这样做,就是以此激发广大同学,热爱民族经典,学习、传承经典文化。

(3)军训,献给新生的开学第一课。我校历来重视新生的入学教育,军训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每年的军训工作,我校都聘请县武装部的精干力量,组成教官队伍,进行集中军训。军训是初中生活的开始,是新生的第一课,不仅提升了同学们的身体素质,磨练了意志,更培养了学生的纪律意识、团体合作意识和班级凝聚力,对迈好初中第一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4)网络电视台,我们的文化传播使者。我校创设了自己的网络电视台,目前已经编辑上传了6期。每一期都是学生自己搜集整理素材与资源,自己编辑稿件,自己录制并上传到网络空间。每一期的内容都涵盖了我校近期开展的重大活动,名师访谈,学生学习经验交流等。网络电视台的创办,集中宣传了我校的文化活动,将我们学校推到了网络的前沿,既可以让别人了解我校,也可以让我们结识更多的朋友。

(5)离校教育,我们再送学生一程。我校坚持“教孩子三年,想孩子十年,关注孩子一生”的育人理念。如何让我们的学校教育影响到孩子的一生,也是我们一直思考的课题。本学期,我们精心组织了一次初三学生的毕业典礼,将其作为我校离校教育的一项组成部分。典礼上,学生赠送学校、恩师礼物,表达对老师的感恩之情,畅谈自己的理想;老师们总结评价每一位学生,勉励学生在更高的学府、更新的天地里,认真走好每一步。师生真情话别,生生交流友谊,消解了误会,只留下了温暖与动力。感人的画面,动人的氛围,让学生终生难忘。我们给学生创造这次机会,就是想让他们明白,这里是他们的母校,是他们成长的家园。这里将是他们力量的源泉,是他们的精神依靠。无论成绩如何,母校因为他们而骄傲。这样,学生就会永远感恩母校,以良好的精神状态与迎接新的挑战。教育,放在人的发展上,才有意义。

4.借助科研的力量,坚持科研兴校。

校长要坚定不移的依托教育科研的资源,通过教科研,提升教师素质与学校管理水平。

(1)我校重视教科研工作,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于教育科研,学校在此方面大开绿灯,积极支持。本学期有一项国家级课题《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通过鉴定,一项省级课题《诗意语文阅读教学研究》通过鉴定。多名教师的科研成果获得省级奖励。教育科研促进了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我校涌现出了省级专家王立新老师,在今年的暑期远程研修中,我校有四名教师担任辅导教师,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各学科优质课评选中,我校有十二名教师获奖,有两位老师代表县参加市级优质课评选并获奖。

(2)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打造个性课堂。我校重视个性教学方法的打造,追求精彩高效的课堂。今年我们率先在语文组推进了特色教学法的打造。语文组的每位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特长,构建了自己的教学法。学校选出了五位教师作为“首批课改先锋培养人选”,通过“教学法初建、说课、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撰写教学法研究分析报告”等达标活动,验证模式的合理性、可操作性。本次活动的开展,首开我校课堂教学法构建的先河,对于拓展我校课程资源,提升教师素质与专业素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必将极大推进我校教育改革的进程。新学期,我校已经从各个学科铺开此项工作,有了语文组的成功尝试,我们有信心将此项工作做好。

(3)我们积极开发学校的课程资源,编制了自己的校本教材。我们的心理健康辅导体系、综合实践教学法以及专用教材,都是我们重视教育科研的成果。

(4)加强了集体备课,将集体备课落到了实处。集体备课一直是我校长期坚持的一项教学改革活动,目的是发挥学科集体的优势,集中广大教师的智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今年,我校利用暑期时间,召集语文、数学、英语等9个学科的备课组长、教研组长、三名教师、业务领导30人,进行了集体备课活动。要求先备课,后制作课件,课件和教案一致,且要有实效性、实用性。老师们充分利用自己的积累、网络优秀资源,教参、听课的优秀案例等各种材料,反复揣摩,认真推敲,优中选优,备课成员相互交流,相互切磋,反复筛选打磨,直至满意为主。本次备课有教研组长为业务组长,负责分工、严把质量关,包组领导负责审核、协调、签字。此次活动,充分发挥了业务骨干教师的引领、率先垂范作用,为开学做足了准备,并让老师们节省出世间,研究课堂、教学和学生,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我相信,这对于我校备课质量的提升,课堂效率的提高,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5)教学常规月,扎实做好个性文章。在常规月中,我们在将常规工作做好做细的同时,力求做的富有个性。建立了我们自己的教学日记,建立了学生的纠错本。除此之外,我们还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了改革,从作业形式与作业内容上都有了自己的个性设计,得到了领导及学生的欢迎。我校的作业改革还代表县参加市交流。

5.校长要致力于教师凝聚力的研究工作。衡量一所学校,还要看教师团队是否和谐,是否做到人心思上。我校教师团队有着优良的工作作风,干劲十足,时刻以学校的大局为重,这让我尤为感到骄傲与感动。

(1)无论是县读书竞赛还是县教师基本功比赛,我校教师人人积极准备,牢记我代表学校,我要为学校争光的信念。正是有了这样的信念,我校教师的各项活动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今年的暑期研修中,老师们积极参与,认真研修,站在了为自己充电,为学校添彩的高度全程参与。研修中,老师们互帮互助,积极参与研讨,相互启发,精益求精。有了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有了这种大局意识,我们的暑期研修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很多教师的作业被推荐为优秀作业,两位教师的资源被推荐为省课程资源。

(2)老师们对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表现出了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夜间值班,按时到岗,认真履行职责,维持秩序,巡逻安全,一丝不苟。在暑期护校中,义务砍伐因台风影响而倾倒的树木,消除安全隐患,及时恢复通电。在植树、修路、文化创建工作中,老师们表现出的自觉精神、奉献精神,都是教师人心凝聚的体现。

(3)特色活动,让我们的心走得更近。元旦联欢,学校以茶话会的形式,与老师们一起联欢,交流思想,分享学校发展喜悦,共谋学校明天的蓝图。创新表彰会,让更多的师生体验成功。我们学校尊重师生成长的需要,鼓励老师们积极体验成功。新学期的表彰会,我们创新了形式,设臵了红地毯通道,采用师生走红地毯的方式,让师生接受全校师生的掌声与祝福。我们给获奖老师们一个响亮的称呼:有的是青年才俊,有的是课改先锋,有的是首席班主任,让老师们都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更加激发了广大教师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三、校长要做学校发展增长点的探寻者。

我们学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我们也有很多的不足与困惑。主要表现在:

1.学校内涵发展的增长点在哪里?我们以前的发展轨迹,基本上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强调了落实,强调了坚持。但是,我们对学校今后的内涵发展,还没有探寻到一个增长点。或者说,我们今后将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2.如何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创设更好的平台?我校的名师队伍还很单薄,没有真正形成一个团队性的工作体制,其作用还未得到充分的发挥。我们的困惑是除了读书、培训、帮扶等这些常规的方式外,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能促进老师们的专业成长?有没有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

3.学校特色发展,路在何方?作为一所乡镇中学,受到条件的制约,很多有特色的想法我们无法付诸实践。所以,在现有的基础上,能不能找到特色发展的道路,打造属于我们的特色品牌,无论是校本教材方面还是综合实践方面的,这是我们思考的课题。

四、校长要做学校愿景的勾画者。

我们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做一个有理想的校长。所谓有理想的校长,就是要在心中有一个美好的愿景,校长要做这个愿景的勾画者。今后,我们学校的发展,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力求有所突破:

1.成立名师工作室,创建工作体系,有步骤、有计划的开展工作,发挥名师的带动作用,在促进教师成长的同时,壮大名师团队,让我校的教师都成为各级各类名师。

2.继续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让老师们教有所乐,享受教书育人的幸福。让我们的学生在校储备知识,培养能力,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把我们的校园打造成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

五、结束语。

教育学者朱永新先生在其著作《新教育之梦》中提出了理想校长的形象:一是能够清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与使命,具有奉献精神和人文关怀;二是珍惜学校的名誉胜过自己的眼睛和自己的生命;三是不断追求自己人生理想和办学理念,具有独特的办学风格;四是具有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具有极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五是善于协调上下左右的关系,能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以促进学校发展;六是十分重视教育科学研究,并能成为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出色的组织者和身体力行的者;七是能够给教师创造一个辉煌的舞台,善于让每一位教师走向成功;八是能够使学校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教育专家的著作给我们校长的角色提出了更新的目标,也是我今后为之奋斗的方向。我会继续努力工作,勇于探索,借力“1751”改革创新工程,不断提升学校的管理内涵,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做一名有智慧的教师

做一名有智慧的教师 ——《成为有智慧的教师》读后感

我是一名从教十几年的“老”教师,可我觉得现在的学生是越来越很难教,给学生上课好像都要斗智斗勇,不但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听讲,还要让学生在课后也能随着老师的思维去思考、去领悟。要做到这一点可是真不容易,那就要求老师必须是极富智慧的。所以在过去的这个寒假里,我仔细拜读了肖川教授的《成为有智慧的教师》一书。希望自己尝试着做个有智慧的教师。在没有阅读《成为有智慧的教师》一书前,我以为,只要教师有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上起课来轻轻松松的就是有智慧。可为什么在实际教学中却不是这样呢?

细细看完了这本书,我真的是受益匪浅。书中这样说道:“术”有千万,道最重要”。肖川教授也认为“行动,理念胜于方法”。

改变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我们首先应该改变的。肖川教授认为教师的所有教学活动都要成为学生得以自学的辅导力量,促进学生的学习,组织学生有规划地自己学习,帮助学生顺利地进行自主学习。教师要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我们要做学生的好导师,做民主、平等的合作者。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教师都成了课堂的主宰者,课堂是根据教师的需求而展开教师成了牵着学生走的牧羊人。但是我们都知道,依靠学生思维、活动来完成的教学,更具有意义。教师的作用就像在点燃火把,激发和引导。教育教学的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生本教育的原则。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也是我们亲密合作、共同探究的好伙伴。作为教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我们的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我们的教学要依靠学生。我们要把自己的教学设计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活动设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经验组织开展学习活动。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唠叨,不是广告,不是摸得着的物件,而是心灵交流影响的震撼。教师一张真诚的笑脸,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动的话语,一个出自师者本能的动作,都是一种真诚而动人的交流,都会在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站在三尺讲台这上,面对着学生,我们的责任更多的是爱。正因为责任,教师关爱学生的成长,时刻用爱召唤着学生,带着学生走向明天。热情是有感染力的,它能使课堂活跃,还能促进理解。热情的教师生气勃勃,善于运用有效的方式鼓励学生参与,使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教师的智情,来源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之情,讲台是教师展示才华的舞台,教师要用智情激发潜能,使自己的生命在课堂上焕发出亮丽的光彩。

总之,智慧型教师是要不断学习,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独特的智慧,。通过对此书的阅读,我懂得了“智慧型教师”的追求应该是永无止境的,我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做一个受学生欢迎和爱戴,创造出教育人生更高附加性价值的优秀教师,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以此为鉴,并以此为乐。

第五篇:做一名有爱心的老师

如何做一名好老师? ——用爱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作为一名老师、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我们每天面对的无非就是处理学生矛盾,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后进生的转化等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必让深奥的教育理论告诉我们该怎么做,我们只需用最真诚的语言,最真挚的行动,用最真实的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中去知道怎么做。我想这就是成为一位好老师,一位名师的最根本的原因,也是作为老师的不平凡之处。

是的,每一位老师都希望自己成为学生、家长、社会公认的好老师,都希望自己成为学生崇拜的人,都希望成为学生家长和社会普遍尊重的人,然而在现实中我们总会遇到学生成绩不理想、顶撞老师、家长不理解老师、社会对教师职业的不认同等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从走上教师岗位那天起就困扰着我们。

我深刻认识到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走进学生心灵深处的一把金钥匙;是解决诸多教育问题的一把金钥匙;是打开优秀教师之门的金钥匙。那么,教师如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一、爱心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

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这一点很容易理解,但又很难真正地坐到。许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把真实的自己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而板着脸庞,为了维护课堂秩序也曾做出像李镇西老师一样“杀鸡给猴看”这样可笑的行为,但李老师现在不做了,而我们或许还在做。我们总会习惯用简单的指责、批评去面对学生的错误,例如罚站、甚至挖苦讽刺,而这些愚蠢的行为带来的结果适得其反。

因此,面对学生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时,我们应该做到温和,因为温和的人总是容易被别人接受;我们应该带着爱心,因为君子爱人,人恒爱之。只有我们关爱学生,学生才能爱我们,师生之间才能形成一种和谐、真诚和温馨的氛围。

二、尊重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石

“师爱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教师尽量(只能做到尽量)不要伤害学生心灵中最敏感的地方——人的自尊感。”《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明确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是啊!爱心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而尊重是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体现。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做到对学生的尊重呢?我想学生和老师一样,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可能犯错误,如果没有学生犯错误,就很难设想该怎么进行教育。我们老师不能对学生的一点过错就抓住不放,穷追不舍。采取约束式的、惩罚式的方式来教育学生,这样不仅影响到师生之间的交往,也会影响到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对待学生错误,老师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采取宽容的态度,做好疏导工作。有时侯宽容引起的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爱,才能燃起他们进步的火花,也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由衷的爱和尊重。

三、教师个人魅力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

学生对老师的尊重或崇拜是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体现,如何让学生尊重自己?这应该是我们做一天老师就要思考一天的问题。

与学生成为好朋友,多年以后学生与你依旧保持着真挚的友谊。在我个人觉得,这是一种很特别而又稀有的现象,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去追求,因为这至少说明你的教育给学生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教师个人的魅力(人格魅力、专业魅力、思想魅力)吸引了学生,学生才更喜欢这位老师的课,才更愿意与老师拉近心灵的距离。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差距越近,我们达到的教育效果就会越好。

因此,要成为一名好老师,我们必须先从改变自身做起。新时代的教育要求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还是指导学生领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不再只是教科书的执行者和传达者,更多的是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与学生一起交流的合作者。教师要摈弃错误、陈旧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杜绝叱责和体罚学生,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要用自己的热情和睿智去启迪、诱导他们,用自己的爱心和童心去叩开他们的心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诲和批评。同时,作为教师更应不断的加强学习和研究,扩展视野,有目的培养自己的智慧才干,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能力,同时还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学会自我情绪的控制,挖掘自己的热情、真诚、宽容、负责、豁达等优秀品质,逐渐把自己培养成为富有个性魅力、令学生喜爱的优秀教师。

最后,引用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关于做好老师的“四个要有”(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做好老师,要有扎实的学识;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砥砺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

上一篇:在研讨班上的发言材料下一篇: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