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读书的评价语

2024-04-07

有关读书的评价语(精选11篇)

篇1:有关读书的评价语

1. 从小不动,长大无用。

2. 人不学习少知识,会成为次品;人不锻炼缺健康,成为废品。

3. 运动运动,病魔难碰。

4. 体育之效,在于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

5. 全面小康靠劳动,全民健康要运动。

6. 一日健身,百日受惠;一人健身,泽及子孙。

7. 遇病吃药,一时之效;锻炼身体,长久之道。

8. 身体健康者常年轻。——马尔夫特

9. 从锻炼角度看,躺着不如坐着,坐着不如站着,站着不如走着。——卢梭

10. 走路对脑力劳动者,特别是对创造性的人来说,是一种生理活动的最好方式。——哈拉里德

11. 体育工作很重要问题就是要增强人民体质,这是一个国家富强、文明的标志。

12. 全民健身,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__

13. 健康不是一切,但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吴阶平

14.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体育于吾人占第一之位置。体育之效,在于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体育者,人类自养生之道,是身体平均发达,而有规则次序之可言者也。德志皆寄予体,无体是无德志也。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15. 丝不织不成网,体不练不强壮。

篇2:有关读书的评价语

2. 人是动物,不动成废物。

3. 多一分运动,少一分病痛。

4. 若要长命百岁,先要千锤百炼。

5. 丰收靠勤劳,身强靠锻炼。

6. 人生要走万里路,迈好强身第一步。

7. 少壮不锻炼,老来徒伤悲。

8. 黑发不知锻炼好,白首定悔健身迟。

9. 我运动我健康,我锻炼我长寿。

10. 生命由天赋,寿命靠人为。

11. 筋骨衰老七病八痛,关键在于多多运动。

12. 与其为病痛暗自垂泪,不如运动为生命添彩。

13. 健身能长寿,不容再等候。

14. 生命在运动中延续,健康在健身中加固。

篇3:有关读书的评价语

一忌习惯性夸奖———少用模式化语言。课堂评价语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或行为活动作出评点的一种语言形式。品德教学中教师评价语应关注学生在态度、行为方式、行为方法诸方面的表现, 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 切忌习惯性夸奖。因为习惯性夸奖并不一定都能达到正面评价的效果, 中国近现代教育家陈鹤琴曾说:“鼓励法也不可用得太滥, 一滥恐失其效用。”品德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更加注重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 课堂中不乏一些简单随意的甚至是千篇一律的赞扬, 不加辨别而盲目地一味叫好, 造成评价语言缺乏准确性、生动性、幽默性和独创性, 从而否定了教学的本真意义。

在低年级的品德与生活课堂上, “棒!棒!你真棒!”等模式化的语言不绝于耳, 这种夸奖往往是外在热热闹闹, 而内在平平淡淡, 动口与动心相脱节, 难以促动学生的内心, 最终使夸奖流于形式。甚至, 这种模式化且反复出现的空话套话有时也是一种冷暴力, 让学生对表扬变得麻木, 还在潜意识中杀伤了人与人交往中的那份自然与真诚。因为学生只有在真实的接受和欣赏中才会有所感悟, 才会理解与感受生活中的付出与回报。

教师的评价语要尊重学生, 用好学生的资源。课堂上老师经常会说:“用掌声表扬他们。”学生们则掌声一片, 老师接着说:“对这位发言的同学, 老师也要你们用更热烈的掌声表扬他。”然而, 老师却没有鼓掌。这种成人视角的评价在品德课堂上并不少见, 往往难以与学生建立平等自由的对话系统, 更难以让学生产生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心理趋向, 难以达到激励学生努力做得更好的作用。

二忌重复性点评———慎用平行式话语。在品德课堂中, 有很多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仅仅是简单地说声“好”或者大声地重复学生的答语, 这样的评价只是简单的是非点评, 仅限于与学生同一层面上的应对, 而没有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思维发展等方面起到引导、启发的作用。例如, 孙老师在执教二年级《向别人学习》这课时, 生说:“还有我们班的××同学很活泼, 爱画画。”这时老师很自然地大声重复道:“很活泼, 爱画画。”生则接着说:“还有……”这种重复性点评在不少老师的课堂上可以轻松找到, 因为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有这样的行为发生。这种下意识行为是一种较随意的师生交往和沟通, 这种毫无价值的平行式的评价语应尽早从课堂上消失。

对于学生的回答, 教师可以拎出学生发言的主线, 删繁就简地进行评价, 一方面帮助学生准确概括, 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其他学生更清晰地倾听。像上面的课例中, 孙老师可以这样评价:“性格开朗, 还有爱好特长, 肯定是一个阳光向上的孩子!”这样的评价不仅给学生创造出一个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的良好空间, 还使其他学生懂得欣赏别人, 从中得到启发。这样植根学生生活实际的课堂评价用语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忌盲目性应对———勿行偏主题的交流。课堂上学生的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要把学生引到“什么地方去”?怎样把学生引到“那个地方”?需要教师善于抓住突发事件, 捕捉教育契机, 使品德教育有的放矢, 其间教师的评价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游老师在执教二年级《宝贵的水》一课时, 在开课部分提出:“你还想了解哪些关于水的问题?”生1:“水是怎么来的?”生2:“水是下雨来的, 天上的云被气压撞裂开了……”师及时进行了补充。生3:“海是怎么形成的?”生4进行了回答, 师再次进行了补充。生5:“水为什么是蓝色的?”生6:“是太阳光照射的……”生7:“雨水是怎样形成的?”生8答, 师补充。生9:“海啸是怎么形成的?”生10答, 师补充。在这个环节, 教师的评价语完全跟着学生的思维跑了, 没有起到及时引导的作用, 反而像一节科学探究课了。教师要为“落地的”教学设计找到共振点, 但忌盲目性应对, 更要把握教学活动的起点和目的, 勿用偏离主题的交流。否则交流互动表面看似有趣, 实则浪费了课堂上宝贵的时间。

二年级《爱惜每一张纸》一课中黄老师问:“我们身边有哪些浪费纸的行为?”其中一生答:“买墙纸是浪费行为。”对此回答教师并无反应, 算是笼统地一并认可了。这个看似没有偏离主题的交流, 却在教师的盲目应对中失去了良好的教育契机。对于学生片面而偏颇的观点, 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墙纸是用来美化生活的, 买墙纸算不算浪费呢?等等。如果教师的评价语, 能够引发学生自觉地将自己的思想、行为与态度调整到与教师的教育要求相一致, 达到师生智力活动同步, 思想认识与行为方式同步。那么, 教师的评价语不仅仅是有效的, 更为课堂教育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在品德教学中, 教师的评价语除了要忌讳以上三点外, 更要注重以下“三宜”。

一、宜针对性回应———巧用个性化鼓励

师生交流往往会产生出很多不同的化学反应, 因为对话本身是蕴含情感的。教师的评价语应促进学生的感悟和体验, 让良好的品德培养在师生的交往互动中埋下种子。湖北省特级教师孙民执教的《孙中山与辛亥革命》一课, 就有多处十分具有个人风格的教师评价语。

孙老师:“我来自武昌, 今天从武昌到汉口光华路小学, 特地做了个路输, 大家一起来看看。你们发现这些地方和哪些历史人物和事件有关?”

生1:“中山大道和孙中山有关。”

师:“我太期盼你这个答案了。”

此处孙老师针对之前学生们还很茫然无语的氛围, 及时对这个学生给予了肯定, 也真诚地表达了教师的期盼, 更是对全班同学的鼓励!

生2:“解放公园和全国解放有关。”

师:“说得多好呀!握个手。”

此处的师生互动不仅拉近了陌生师生的关系, 还表达了教师对学生由衷的赞扬和真诚的感谢。

师:“……去年武汉市隆重纪念了辛亥革命100周年。你们都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了吗?你们都参与了什么?”

生1:“我们写了辛亥革命的征文。”

师:“写了征文的举手 (几乎全班同学举手) 。你们怎么都这么谦虚呢?刚才怎么都不说呢, 要跟我保密。还有没有?……”

师:“……我听说你们还办了小报。你们怎么不告诉我呢?”

此时的孙老师犹如同学们的好朋友, 在进行亲密友好的谈心。老师幽默风趣的话语激起了学生们诉说的愿望!

师:“你叫什么名字?”

生1:“李佳琪”

师:“好!我一定把李佳琪这种专业性的评论带给我们武昌的同学, 好不好?”

这样独一无二的评价在此处真是恰到好处, 既与前面的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了, 又将学生的回答像宝贝一样地要带回去, 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多么的光荣呀!可以想象学生的心里是何等的美滋滋。

师:“说得好不好?他就像一个历史学家, 他用他朴素的话来说, 这就是历史研究问题的方法。他把相隔了38年的两件事件联系起来了, 是不是像他说的更快更好呢?确实就像他说的, 辛亥革命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再一次地祝贺你!你看, 这就是我们研究历史, 除了往前看, 还要往后看, 这就是历史地研究问题的方法。”

此时孙老师的评价语不仅深刻, 还具有独创性。用学生的回答来传递学习方法, 拿教室中活生生的实例告诉学生怎样研究历史, 将复杂的问题浅显明了地顺势而教!这样及时把握和利用课堂动态生成因素, 巧妙地运用个性化的评价语, 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评判, 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浓厚兴趣, 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正如第斯多惠所言:“教育就是激发, 没有激发便没有发展, 天资也就停滞不前。”

二、宜有效性提升———善于立竿见影拓宽

教师的评价语要在巧设问题、适度点拨的基础上, 将师生的思维对话引向深入和精彩, 达到提升拓展的效果。杨老师在执教四年级下册《宽以待人》中, 师问:“为什么玛莎把救你的事刻在石头上, 把仇怨写在沙滩上?反过来可以吗?”生答:“反过来不好。”师追问:“是真的忘记了恩情吗?结果会怎样?”这里教师的追问不仅是在活化细节、活化故事, 更是帮助学生展开与过往生活的对话。这样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体验与故事中的人物融合, 才能激发学生对有道德的生活的敬畏。

宗老师在执教二年级《爱惜每一张纸》一课中, 师问:“知道森林是做什么的?”

生1:“绿化环境、空气。”

师:“森林被称为‘天然氧吧’。”

生2:“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

师:“因为它可以放出好多好多的氧气。”

生3:“可以净化二氧化碳。”

生4:“森林可以挡风沙。”

师:“所以我们叫它‘绿色长城’。”

“教育过程的核心在于为受教育者提供帮助和对话的机会。”这里教师的评价语及时地对学生零散的思维进行了提升。在教师将之总结为“天然氧吧”后打开了学生的思路, 因此马上有学生回应“地球之肺”, 这时教师又及时地进行了解释, “因为它可以放出好多好多的氧气”, 自然地引导学生思考森林的作用, 同时在学生的答语“树可以挡风沙”上又及时点评———所以我们叫它“绿色长城”。如此, 达到了水到渠成、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正是教师作为教学的引领者, 通过有效的教师评价语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样的过程让品德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让班级充满了生长的气息。

三、宜主动性引导———由点及面深挖

杜威关于“教育的态度错误”言说认为———把结论当作终极目标, 而没有挖掘深层意义。知识是为了人的生活, 是人类的工具。教师的评价语要善于引导学生由描述性或解释性意义向更深层意义思考———文化意义与价值。

张老师在执教四年级《汽车多了的烦恼》一课时, 师问:“平时汽车排放的尾气, 你有什么感受?”……师追问:“仅仅是让我们感到不舒服吗?你们觉得尾气还给我们带来什么?”生:“雾霾。”师:“你们还记得去年的那次雾霾吗?雾霾天气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

很显然, 张老师的评价语在对学生进行主动地引导, 一步步由点及面走近学生的日常生活, 在贴近生活的真实情境中互动, 赋予往事第二次生命, 深挖学生曾经的参与、曾经的经历和曾经的体验, 让本来空白的学生最终有所感悟。正如杜威所说:“我相信———一切教育都是通过个人参与人类的社会意识而进行的。”

篇4:有关小学语文新课程的思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程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对教师的认识是教学中的主体,是知识的传授者,是课程的开发者,是教学策略的实施者。《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师的定位是“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就是说课堂教学教师不是唯一的主宰,教师不仅是知识的转播者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启蒙者,不仅是课程的开发者也是促进学生开发课程的引导者,不仅是教学策略的实施者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这样的定位就是把学生看成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提出“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教师角色的转变必然带来教学过程意义上的真正改革,那么现代的课堂教学是什么样呢?语文教学应是师生平等对话、双向交往、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以尊重、理解、相信学生为前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到全面的发展。

二、教学方式的转变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主动的探究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课标》中提出语文教学“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而提出的有效的教学策略。其目的就是要改变原有单一、被动、僵化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进行学习。

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是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主体,是“教学之本”。教学重心要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现在我们的教育中将引起的转变是重心的转移,这一变革、一种革命,是哥白尼在天文学中从地球中心转移到太阳中心一类的革命。在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教育措施要围绕他们组织起来。”多年来,我们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但教师还没有全面的解放思想,那种主宰式的教学痕迹依然存在。教学要实现学生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教师就必须彻底的转变教学观念,教师要放下“架子”,放弃权威,与学生平等对话,相互合作,共同交流。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生活的独特体验。

语文教学要淡化教师的讲,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教师的讲,主要是引导,引导的方法主要是点拨。在课文的关键之处、联结之处、过渡连接之处,以表达的精彩之处,教师要善于“画龙点睛”“指点迷津”使学生举一反三。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指变过去掌握结论式的学习为探究性学习、反思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应放手让学生去尝试错误。没有经过挫折的成功,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

三、课程观念的转变

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是此次课改的重点之一。过去我们对语文的理解偏重于工具性和思想性,忽视了人文性这一特点。语文是母语的教学,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无处没有语文的存在,一个人不是等学了语文才会用语文,从社会的环境之中对语文早以有了沉淀和积累,所以语文有其它的特殊性,语文是一个大课程。强调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是从语文的自身的特点来考虑的。

四、评价观念的转变

过去对语文课程的评价偏重于语文知识、能力的评价,相对忽视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这和以前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是有关的,以前对语文过分强调了工具性和思想性,而对人文性重视不够。《课标》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那么什么是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至少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人文素养等。有了这样的认识就不难理解语文评价观的转变了。

那么如何改进语文课程的评价呢?

1、评价内容要综合化。《课标》强调“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的评价手段。应避免语文评价的繁琐化。”可见,评价内容要综合化,是从发展角度提出的,也是评价“课程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角度达成状况的必然要求。

2、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评价建议”强调“形成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如,关于学生平时表现和兴趣的潜能记录、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结、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等。”

3、评价过程要民主化。“评价建议”强调“事实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家长要把评价对象当作一个平等合作的伙伴来对待。克服传统评价把评价对象及其他一切有关的人都排除在外,造成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产生紧张对立的现象。

4、评价结果要激励化。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而不是鉴别、选拔学生。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评价结果逐项细读,对照反思,全面了解自身的素质发展状况、发展水平、发展差异,找到继续发展的方向,提出改进的措施,从而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改进的功能。

篇5:有关植树的宣传语

1、追求绿色时尚,走向绿色文明。

2、众人爱绿护绿,地球常绿永恒。

3、治水先治山,治山先栽树。

4、植树造林,青山永不老; 种草栽花,赤县更增光。

5、植树造林,平衡自然生态; 开源增产,促进社会文明。

6、眼前富,挑粪土;长远富,多栽树。

7、杨柳抽芽始于人,万物萌发源于春。

8、要得聚宝盆,荒山变绿林。

9、要想富,多栽树。

10、植树造林,绿化甬江大地;栽花种草,装点雄镇家园。

11、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

12、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植下一棵树,收获万点绿。

13、一棵两棵三棵,棵棵皆成栋梁材

14、栽树忙一天,利益得百年。

15、爱林、造林,促进国土绿化,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植树节快乐!!

16、造林即造福,栽树即栽富。

17、珍爱绿色,珍爱我们共有的家园。

18、植树把林造,抗旱又防涝。

19、植树不只是312,而应该是365。

20、如果你在今天植了一棵树,两年后的今天它可实现你一个愿望还按什么按?难道用一只拇指也能植树?

21、若要地增产,山山撑绿伞。

22、撒下一点绿色,收获一片绿意。

23、三分造,七分管,成林有保险。

24、树木是阻挡风沙的卫士,如果不想让世界成为沙漠,那么就植树吧!

25、树木棵棵种,绿荫点点阴。

26、实施森林工程, 建设森林重庆。

27、生态立市,绿化兴市。

28、生命在于绿色,希望在于绿色。

29、山上没有树,庄稼保不住。

30、森林走进城市,城市拥抱森林。

31、森林工程泽被后世,青春行动开创未来。

32、树木树人,同系千秋大业; 爱家爱国,常昭一片丹心。

33、双木成林美环境,三木成森净空气。

34、双木成林染尽山河,独苗虽绿怎抵风沙。

35、水是生命之源,树是水的卫士。

36、植树造林,平衡自然生态;开源增产,促进社会文明。

37、保树盖荒山,不愁吃和穿。

38、山上没有树,庄稼保不住。

39、村有千棵杨,不用打柴郎。

40、大力植树造林,禁止滥砍滥伐。

41、多一份关爱,多一份呵护,从我做起,爱护景区一草一木。

42、若要地增产,山山撑绿伞。

43、冬天栽树树正眠,开春发芽长得欢。

44、清明时节雨纷纷,植树造林正当劲。

45、植树造林,青山永不老;种草栽花,赤县更增光。

46、干榆湿柳水白杨,桃杏栽在山坡上。

47、植树造林,绿化神州大地;栽花种草,点缀锦绣江山。

48、高山松村核桃沟,溪河两岸栽杨柳。

49、植树造林,创造新天地;移风易俗,改变旧干坤。

50、年年义务植树,无山不翠;岁岁绿化造林,有岭皆春。

51、要想富,多栽树。

52、多一份关爱,多一份呵护,从我做起,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

53、造林即造福,栽树即栽富。

54、眼前富,挑粪土;长远富,多栽树。

55、要得聚宝盆,荒山变绿林。

56、保树盖荒山,不愁吃和穿。

57、穷山恶水,青山绿水。

58、无灾人养树,有灾树养人。

59、若要地增产,山山撑绿伞。

篇6:有关环保的温馨提示语

1、用眼触摸,用心感受

2、只有行为美,草儿才常青。

3、小草有生命,足下请留情。

4、盼望江山绿,请爱一株苗。

5、绿带来生命,花带来色彩。

6、珍惜一草一木,热爱美好家园。

7、珍爱树木即珍脚踏实地家园,浪费水土即浪费生命。:

8、路旁草坪迎客笑,万民共育容更矫。

9、今日不种树,哪来明日林。

10、小草在休息,大家莫打扰。

11、毁坏绿地不文明,保护环境美家园。

12、花在微笑草睡觉,手脚留神别打扰。

13、依依绿草,踏之何忍。

14、人美、街美、城市美,靠你、靠我、靠大家。

15、多一分绿色,添一分清新。

16、柔弱小树,扎根土中,请您怜爱,绿荫报君。

17、生命之源,来自绿色

18、绿色象征着生命

19、生命在绿色中盎然

20、请勿摘折践踏花草,留给大家共同欣赏

21、洒一片绿,播一份情

22、如果您珍惜生命,就请爱护花草

23、人人动手植花育草,变街巷为锦簇花园

24、治风治沙改善环境,种树种草绿化北京。

25、珍惜每一朵鲜花,爱护每一片青草。

26、绿色使您赏心悦目。

27、人人爱护绿地,绿地回报清新。

28、人人维护绿地,绿地维护人人。

29、我给您一片绿,您给我生存的余地。

30、我是寸寸纤细草,请您走路绕一绕。

31、我能吸进二氧化碳出新鲜氧气,请您允许我为人类净化美化大自然。

32、我需要二氧化碳您需要氧,互相交换大气污染就降。

33、爱是内心世界的绿洲,爱您是环境您的内心就是美丽的。

34、青情芳草,迎风飞舞,弱小生命,生意盎然。

35、茵茵绿草,踏之可惜。

36、小草也是您的朋友

37、绿色屏障挡风沙,植树造林靠大家。

38、小草也有生命,请您脚下留情。

39、公共绿地齐爱护,美化龙乡石油城。

40、已有阳光大道,何必另辟蹊径。

41、赏花、爱花、护花,人人心中开花。

42、小草在休息,请别打扰,树木在生长,请多关照。

43、育苗、护苗才见参天大树,滥砍、滥伐只见青天白日。

44、爱护花草树木,人人有责

45、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46、争当绿色文明使者,塑造人文环境新景观。

47、追求绿色文明,减少环境污染。

48、爱护绿地、讲究卫生、美化居住环境。

49、小草有生命,请您勿践蹋。

50、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关爱绿地,从脚做起。

51、绿色代表生命,请关心它,爱护它。

52、人类、植物是一家,我们协物共爱它。

53、保护一片绿色,珍惜人类净土。

54、小草绿树你我他,我们同住一个家。

55、伸一双手,护一片绿,还一片蓝天。

56、你用爱心浇灌我,我有绿色拥护你。

57、只要用心去创造,天涯何处无芳草。

58、留下真情,永驻绿色,绿满人间。

59、讲社会公德,伸出你的双手为环保尽一份力量。

60、为保环境美,请爱一片绿。

61、关注生态环境,爱护共同家园。

62、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

63、小草也有生命,人人爱护草坪。

64、当我们看到街心花园中那郁郁葱葱的草坪时,您是否想过其中的每一个生命都需要我们的呵护,请你脚下留情,不要践踏这些弱小生命。

65、图下一片绿色,留下一片希望。

66、保留树木的生存空间,就是保留我们的生活空间。

篇7:有关中考的励志语段

有关中考的励志语段精选

1.九载拼搏,一朝同梦;百日会战,三天定夺。

2.要成功,先发疯,下定决心往前冲!

3.拧成一股绳,搏尽一份力,狠下一条心,共圆一个梦。

4.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在坚持。

5.我中考我自信我成功!不做地下虫云中龙。

6.奋战百日,三载拼搏终有回报!决胜中考,父母期待定成现实!

7.人生难得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

8.拼搏进取,一切皆有可能!我们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9.锣鼓共鸣,百花齐放养兵千日,用在一时

10.把汗水变成珍珠,把梦想变成现实!

11.人活着要呼吸。呼者,出一口气;吸者,争一口气。

12.最困难之时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日

13.效苏秦之刺股折桂还需苦战,学陶侃之惜时付出必有回报

14.面对抉择,不彷徨;面对决战,不惧怕!

15.初三不再有,劝君珍惜之!一年之经历,终身之财富

有关中考的励志语段经典

1.加油!我们的时间利用率应达到:NBA第四场最后一分钟!

2.决战中考,改变命运。屡挫屡战,笑傲群雄。

3.提高自己中考,决胜中考,改变人生。

4.拼一分高一分,一分成就终生。

5.拼一载春秋,搏一生无悔。

6.宁可战死,不可吓死。今朝不搏,更待何时?

7.背水一战,冲刺中考。

8.忘时,忘物,忘我。诚实,朴实,踏实。

9.遇难心不慌,遇易心更细霸气中考励志句子句霸气中考励志句子句。

10.站在新起点,迎接新挑战,创造新成绩。

11.道路坎坷,挡不住前进的脚步;一路艰辛,浇不灭必胜的信心!用信心擦亮自己,用成功擦亮校名。

12.让奋斗的过程变得更美丽,让努力的结果变得更灿烂。师生共同努力,成就六月辉煌。沉着冷静,13.珍惜机遇,挑战自我,战胜自我;遵规守纪,沉着冷静,力创佳绩。

14.龙腾虎跃朝气蓬勃,你追我赶誓夺第一

15.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有关中考的励志语段推荐

1.亮出你的理想,抓住升学时机;拼出你的实力,品尝成功喜悦。

2.每天都是一个起点,每天都有一点进步,每天都有一点收获!

3.眼泪不是我们的答案,拼搏才是我们的选择。

4.静下来,铸我实力;拼上去,亮我风采。

5.精神成就事业,态度决定一切。

6.不放过每一点疏漏,不放弃每一分希望。

7.雄关漫道,谁与争勇;烈火熊炉,我自称雄。

8.生命之中最快乐的是拼搏,而非成功,生命之中最痛苦的是懒散,而非失败!

9.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未必;九分耕耘,会有收获,一定!

10.历春夏以苦为乐恒心架起通天路;搏中考梦想成真勇气推开智慧门

11.开启中考成功之门,钥匙有三!其一:勤奋的精神;其二:科学的方法;其三:良好的心态!

12.信心来自于实力,实力来自于勤奋!

13.抢时间,抓基础,树自信,勤演练,誓拼搏!

14.狠抓基础是成功的基础,持之以恒是胜利的保证!

15.霸气盈胸,高山有顶我为峰;豪情壮志,乾坤朗朗我称雄。

16.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的眼神。

17.力争上游,龙腾虎跃朝气蓬勃;壮志凌云,你追我赶誓夺第一。

18.不苦不累,初三无味;不拼不搏,等于白活。

19.不论在何时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不论在何时,重要的是之后就不要悔恨。

篇8:有关读书的评价语

《鞋匠的儿子》 (苏教版六年级课文) 以生动的事例叙述了两度当选为美国总统的林肯, 虽然出身贫寒, 但面对态度傲慢、自恃上流社会的所谓“优越的人”的嘲讽, 凭智慧与宽容捍卫了尊严, 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爱戴。一位老师通过精心设计评价语, 有效指导学生阅读, 可谓别具匠心, 令人深受启迪。

一、评价语, 给予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将速读方法的指导渗透在课堂评价语中, 没有生硬灌输, 只有潜移默化地引导, 让学生在接受老师评价的过程中学会如何速读, 成为一大亮点。

《鞋匠的儿子》 (第一课时)

上课伊始, 老师出示一个表格, 列出林肯的主要生平简介。

师:速读表格, 从这个人的经历中, 你看出了什么?

生: (速读第一张表格)

师:你是怎么看的?

生:我一目十行, 看得很快。

师:说得好!速读就是要加快阅读速读。

生:我先看里面的数字, 然后看后面的人物经历。

师:分类读, 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

生:我读得很快, 先大概地看一下, 再选择感兴趣的读一读。

师:先略读, 整体了解文字信息, 再有重点的细读, 这样速读更有把握!接下来, 用刚才的方法, 读第二张表格

生: (接着速读第二张表格)

师:通过刚才的速读, 你看出这个人有着怎样的经历?

生:他一生坎坷, 经历了很多失败。

师:你能把刚才读到的内容进行概括处理, 真了不起!

生:他曾3次参选总统, 都以失败告终, 但他依然不气馁, 最终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我很佩服他。

师:你不但说出了读到的, 而且说出了自己想到的, 很有深度。

出示表格内容后, 老师并没有明示该如何速读, 而是先让学生尝试速读第一张表格, 而后点评学生的速读方法, 使“如何速读”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渐清晰起来。“说得好!速读就是要加快阅读速读。”“先略读, 整体了解文字信息, 再有重点的细读, 这样速读更有把握!”这样的评价语既是对交流发言的学生鼓励和肯定, 又是对其余学生的指导, 比直接提出要求, 更符合学生认识规律, 易于接受。

二、评价语, 拓展学生阅读想象空间

阅读课, 经常需要学生在头脑中再现文字呈现的内容, 想象文字的留白。教师评价语在启发学生想象、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时给予了有效的帮助与点拨。

《鞋匠的儿子》 (第二课时)

师:同学们, 当林肯站在演讲台上, 参议员是怎样羞辱林肯的?

生:朗读“林肯先生, 在你开始演讲之前, 我希望你记住, 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

师:真够傲慢的!所有的参议员都大笑起来, 局面对林肯很不利。同学们, 如果是普通人遭受到这样的羞辱和难堪, 会有怎样的反应呢?

生1:换作普通人, 很可能会满脸通红, 尴尬不语, 不知所措。

师:软弱型的, 这样的后果会怎样?

生:羞辱或许会变本加厉, 局面对他更不利。

生2:那就冲下演讲台和他暴打一顿, 是他先羞辱我的!

师:冲动型的, 做事情不考虑后果。还有哪种情况会发生呢?

生3:也许会怀恨在心:“你今天当中让我难堪, 等我在总统的位置上坐稳了, 就有你好看的!”

师:小肚鸡肠型, 耿耿于怀, 从此政坛上就多了一对冤家。那林肯是什么样的处理办法?

生:他冷静、机智。

生:他非常的宽容。

师:你从文中哪些句子读出林肯有着宽容的态度?

生:读文“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

怎样让学生体会林肯具有宽容的态度?直接从文中句子切入太过直接, 学生很难走进伟人的内心世界。老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 引导学生想象, 如果是普通人会有哪些情况发生?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 一一作了小结性评价, 将学生想象出的场景准确地分为“软弱型”“冲动型”“小鸡肚肠型”。学生的想象在老师的评价语中得到概括和提升。“软弱型的, 这样的后果会怎样?”老师顺势利导, 继续激发学生想象不可收场的后果。紧接着, 老师又引导学生与文中林肯的表现作出对比, 朗读体会到林肯的确有非同一般的智慧与气度。老师的评价语简洁和准确, 既肯定了学生合情合理地想象, 又引导学生与文本对比阅读, 这样的冲击与落差, 凸显了林肯沉着冷静、宽容大度的光辉形象。

三、评价语, 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

林肯这位伟大的总统, 演讲时机智冷静, 情感真挚, 大段大段的演讲词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情感内涵。学生体验到什么样呢?

《鞋匠的儿子》 (第二课时)

师:这位鞋匠的儿子用自己宽容的态度, 震撼了整个参议院。请大家默读林肯的三段演讲。你体会到了他对父亲怎样的感情?

生1:他非常怀念自己的父亲。

师:你体会到了林肯和父亲的父子情深。

生2:通过默读, 我体会到了林肯因父亲而感到骄傲。他不认为父亲的职业令他丢脸, 相反, 他以此为荣。

师:你抓住了重点阅读, 这也是林肯平等思想的体现。

生3:林肯很感激自己的父亲。

师:请说说你独特的见解。

生:“虽然我不是伟大的鞋匠, 但我从小就跟父亲学到了做鞋子的艺术。”这句话告诉了我, 林肯很感谢父亲对自己的的影响, 对自己的教导。

师:你的体会很深入, 也很细腻。林肯含蓄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对父亲的感激, 心存感恩!

在林肯的演讲词中, 处处流淌着真挚的情感, 那么这情感学生能够体会多少、领悟多深?学生各抒己见, 有主流的, 也有隐藏在细微之处, 难以体会的, 但只要符合人物的身份, 符合人物所处的环境, 合情合理, 老师都给予了肯定的评价。

“你体会到了林肯和父亲的父子情深”与“你抓住了重点阅读, 这也是林肯平等思想的体现”都是显而易见的, 学生比较能否体会的。领悟能力较强的学生提出“感恩”, 老师立即抓住这思维的火花, 让学生谈谈独到的见解, 并且肯定学生“你的体会很深入, 也很细腻”。同样的文本, 学生阅读体验和效果是存在差异的, 无论是朗读还是体验, 教师都应该在保证科学性合理性的前提下, 充分尊重差异, 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 及时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评价, 学生阅读兴趣得以激发, 阅读的信心增强。这样, 阅读课才会百花齐放, 精彩纷呈。

四、评价语, 引领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

语文的“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学生的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教师在评价学生讨论“为什么说林肯的父亲是一个伟大的鞋匠?”时, 就将“伟大”的内涵诠释深刻, 让学生进一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鞋匠的儿子》 (第二课时)

师:在参议员的眼中, 鞋匠是个卑微的职业, 而林肯却认为父亲是一位伟大的鞋匠。为什么说林肯的父亲是一个伟大的鞋匠?

生1:做鞋子的技术非常好, 无人能比。

师:有着高超的做鞋技术!

生2:不仅能够做好鞋, 而且能为人们修好鞋。

师:是啊, 如果需要修理或改善, 一定能够帮忙!这就是对每一双鞋子负责, 对每一双脚负责!这样的鞋匠是伟大的!作为林肯的父亲, 他的伟大之处仅仅在于此吗?

生: (思考片刻)

生3:我觉得他的伟大之处还在于, 他还培养了林肯这么优秀的儿子, 让儿子为他而感到骄傲!

师:父亲的伟大还在于, 他将这样的宝贵品质影响了林肯, 让他从中受到了启发, 从做鞋子的艺术学会了做总统的艺术, 受益终身!人不仅可以使自己伟大, 而且可以使别人崇高。

通过“伟大”来理解鞋匠这个原本卑微却很崇高的职业精神, 来感受林肯父亲无私奉献, 认真负责的态度, 从而领悟“做鞋子的艺术”的真谛, 这是课堂到高潮处的一个难点环节。“伟大”这个词语, 对于学生来说熟悉而空洞, “什么样的鞋匠才能算是一个伟大的鞋匠?”顺着这个问题, 学生展开讨论思考。教师评价语如剥洋葱一般, 层层深入, 指向中心。原来, 父亲的伟大不仅在于他鞋子做得好, 而且在于他对林肯的积极影响。最后老师揭示了“伟大”的更深刻内涵, 用“伟大”的品质去影响身边的人。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深度也体现于此, 感受人物优秀品质, 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篇9:有关小学语文新课导入艺术的探讨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语文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儿童的心灵,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为其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语文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上课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引导学生饱含热情的学习课文知识,整个课堂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在很大程度上有效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新课导入不仅是课堂教学的需要,更是一种艺术。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了解,精心设计新课导入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导入新课的特点和要求

1.新课导入要有启发性

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都很有限,教师在导入新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启发学生,使学生进入新课的思维环境中。因此,良好的新课导入对培养学生的定向思维有重要意义。比如,在讲《爬山虎的脚》一课时,可以这样设计课堂导入,先在黑板上写一个“脚”字,然后问学生“哪些动物有脚,它们的脚长在哪儿,能起到什么作用……”这些一连串的问题有效的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这时学生就开始认真思考,然后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爬山虎发给学生,并让学生找出爬山虎的脚,说出其颜色,并了解爬山虎的脚有什么特点,待学生观察完后会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这样就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能有效促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对于开启学生的思维有重要作用。

2.新课导入必须简洁,并富有趣味性

新课导入只是一节课的开始,必须简洁有效才能节约课堂时间,新课导入必须要经过精心设计,用最少的话语和最短的时间巧妙的把学生引导到课堂内容中,缩短学生与教材的之间的距离。比如,在讲《海上日出》时,教师可以用这样的开场白作为新课教学的开始,“大自然具有很多奇妙的景象,有的清新明丽,充满朝气,有的非常壮观,又充满伤感,接下来要学习的是《海上日出》,让我们跟随着巴金的描写来领略海上日出这一壮丽的景观。”这种简洁明了的开场,能有效促使学生打开课文,跟随教师的思路去听课。

另外,新课导入还必须附有趣味性才能引起小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比如,在讲《落花生》一课时,先给学生猜一个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学生回答出正确答案,再由谜底引入课文《落花生》,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课堂情绪,还能很自然的过渡到课堂的中心。

3.新课导入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课堂教学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需要耗费一些时间,但由于课时有限,很多情况下,学生的情绪刚被调动就到了下课的时间了,而新课导入如果能让学生参与进来,就能有效提高该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在新课导入这一重要环节,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机会和参与时间,激发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课堂一开始就能进入状态。

二、导入新课的有效方法

1.从生活实例中导入新课

教师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生活的环境,充分挖掘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素材,把学生身边的例子作为新课导入,能有效引起学生的共鸣,活跃学生的思维。比如,在讲《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教师可以拿出真实的壁虎,或通过多媒体放一些的画面及视频,然后再拿出一只断了尾巴的小壁虎,教师引导问:“这只壁虎与其他的有什么不同吗?”学生会惊奇的发现这只壁虎断了尾巴……教师马上引导,当小壁虎断了尾巴后会怎样呢?接着引入课文,学生会迫不及待的阅读课文。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般来说,课文中描写的情境会与学生的平时生活相差很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一个与课文相符的情境,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状态,情境导入有利于拉近学生与课文之间的距离,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比如,在讲《海底世界》时,很多小学生没有见过海底世界到底什么样,因此,会很难想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海底世界的视频,一边介绍“这就是海底世界,有鱼、海草、贝壳、海星……色彩斑斓,同学们想不想了解神奇的海底世界呢?”一方面是多媒体播放的优美情境,另一方面是教师的诱惑,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从而促使学生主动的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来。

3.结合小学生特点,合理利用游戏导入新课

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很难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游戏导入法正符合了小学生的心态,对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科学设计游戏,加强游戏与课堂内容的联系,借助游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比如,在讲《蝙蝠和雷达》一课时就可以借助游戏导入,在同桌之间展开,把其中一个学生的眼睛蒙住,让他给同桌贴鼻子,但实践证明很少能贴对位置。这时教师就加以引导,同学们贴错位置是因为眼睛被蒙住了,什么也看不见,但是为什么蝙蝠在黑夜里却能自如地飞翔呢?飞机为什么在黑夜里能安全飞行呢?同学们想知道答案吗?此时,学生的兴趣完全被调动,教师就可以直接进入课文的教学。

三、结语

总之,良好的新课导入能有效增加师生之间的感情,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对引入新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课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必须根据课堂内容的实际需要来选择合适的导入法,才能有效拉开课堂的序幕。新课导入的目的是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求知欲,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必须花费精力精心设计新课导入模式,充分发挥新课导入艺术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杜振杰,黄新德.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探析[J].教育革新,2011,(1).

[2]金立平.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J].西北职教,2009,(2).

篇10:有关中考的励志语段

2. 要成功,先发疯,下定决心往前冲!

3. 拧成一股绳,搏尽一份力,狠下一条心,共圆一个梦。

4. 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在坚持。

5. 我中考我自信我成功!不做地下虫云中龙。

6. 奋战百日,三载拼搏终有回报!决胜中考,父母期待定成现实!

7. 人生难得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

8. 拼搏进取,一切皆有可能!我们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9. 锣鼓共鸣,百花齐放养兵千日,用在一时

10. 把汗水变成珍珠,把梦想变成现实!

11. 人活着要呼吸。呼者,出一口气;吸者,争一口气。

12. 最困难之时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日

13. 效苏秦之刺股折桂还需苦战,学陶侃之惜时付出必有回报

14. 面对抉择,不彷徨;面对决战,不惧怕!

篇11:有关“和谐”话题的抒情语段

和谐是鸟儿那坚硬的翅膀的,没有了它,人类再也无法飞翔;和谐是汽车那提供动力的发动机;没有了它,人类再也无法奔驰;和谐是帆船那种伸展的白矾;没有了它,人类再也无法冲浪。所以,我们要携手让和谐永存,保卫我们美丽的家园。

那美丽的鲜花,因为有了绿叶的依偎,才显得清纯和鲜润;那蓝蓝的天空,因为有了白云的打扫,才显得静穆和安详;那宽广的大地,因为有了万物的拥吻,才显得和平和馨香。而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社会,甚至一个国家,不也是因为互相依存,互相映衬,互相促进,一起共同发展,才呈现出那五彩斑斓的和谐吗?和谐犹如一幅画,好似一首歌曲。和谐产生美丽,和谐生发了力量。有一种美,给生命带来温暖,和谐之美——无时无刻与我们现在,只是没有人留意到,而我却在无意中有所发现。我相信大家都听过这句话:“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友谊是一种和谐的平等。”

人是自然的主宰,和谐的人伦光辉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田间耕作的农民、车间忙碌的工人、医院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学堂讲授知识的人类工程师……不同的岗位,不同的价值,但正是这些不同的价值凝聚成一种力量——整个社会得以和谐运转。和谐是父母一辈子操劳而累弯的脊柱所形成的一道弧线,像彩虹桥一样美丽;和谐是教师为传播文明呕心沥血所滴落的汗水,像露珠一样晶莹;和谐是战士为保卫祖国洒下的一腔热血,像晚霞一样艳丽……和谐是宽容,和谐是理解,和谐在人类文明中处处闪耀着光芒。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绝妙图画。其实世界处处都需要“和谐”。和谐是关爱体贴,和谐是宽容礼让,和谐是科学利用,和谐是协调发展……事物之间配合得适当而匀称的情形称为“和谐”:于是一首乐曲,音符组合得当为音调和谐;一幅画卷,色彩调配得当为颜色和谐;一对夫妻,相敬如宾为琴瑟和谐……

美妙的音乐是和谐的;驰名的画作是和谐的;美好的自然是和谐的。同样的,当一位少先队员主动起身为他人让座时,车厢里充满着和谐;当一个年轻人扶着盲人过马路时,街道上充满着和谐;当一位老人困难地弯下腰,将公园路边的香蕉皮扔进垃圾桶时,公园里充满着和谐。

上一篇:大二学期个人总结下一篇:固本强基打造过硬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