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教育类期刊汇总表

2024-05-07

普通教育类期刊汇总表(共6篇)

篇1:普通教育类期刊汇总表

教育类总类核心期刊表(16种)

教育研究;教育评论;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研究与实验;外国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教育与经济;外国教育资料;中国教育学刊;上海教育科研;人民教育;教育科学;山东教育科研;现代教育论丛;教育探索;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

学前教育类核心期刊表(4种)

学前教育研究;学前教育;早期教育;幼儿教育。

初等/中等教育类核心期刊表(22种)

课程、教材、教法;普教研究;学科教育;上海教育;北京教育;天津教育;中小学教育;班主任;数学通报;数学通讯;高中数理化;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中小学外语通讯;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物理教学;化学教学;历史教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地理教学参考;生

物学教学;外国中小学教育。

高等教育类核心期刊表(14种)

中国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研究(武汉);教育发展研究;中国高教研究;辽宁高等教育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高等师范教育研究;江苏高教;高校理论战线;高教探索;黑龙江高教研究;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各类教育核心期刊表(11种)

中国成人教育;父母必读;中国电化教育;现代远距离教育;教育与职业;上海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中国电大教育;电化教育研究;农村成人教育;中国特殊教育。

2004CSSCI来源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期刊

教育学(30种)

?/P> 高等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课程·教材·教法 中国大学教学 比较教育研究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

教育科学 江苏高教

中国高等教育 中国电化教育 上海教育科研 教育研究与实验教育与经济

中国特殊教育 全球教育展望

开放教育研究 教育发展研究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教育信息化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中国教育学刊 外国中小学教育 外语电化教学 电化教育研究 高等理科教育 外国教育研究 教育评论

?/P> ?/P>

?/P>

?/P>

部分期刊杂志报刊通讯方式

1、《中国高教研究》,北京西单大木仓胡同35号,100816。cher1234@263.net

2、《中国高等教育》,北京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100088。gdjy@edumail.com.cn

3、《中国教育学刊》,北京西单大木仓胡同35号,100816。zjyx@chinajournal.net.cn

4、《学科教育》,北师大英东楼八层教育科学研究所《学科教育》编辑部,100875。

5、《现代大学教育》,湖南长沙岳麓山中南大学,410083。Fax:0731-8876856 MUEbjb@mail.csu.edu.cn

6、《现代教育技术》,xdjyjs@mail.tsinghua.edu.cn

7、《高教文摘》,南京理工大学高教所,210094。

8、《素质教育大参考》,上海永福路123号,200031。 100081

中国远程教育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88号现代城A座2604 chinadisedu@chinadisedu 100022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东路1号

assd@chinajournal.net.cn 241000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

350007

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268号 Dswkxb@nenu.edu.cn 130024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重庆市沙坪坝区 400047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 wkxb@bnu.edu.cn 100875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广西桂林市育才路15号 Gxss@chinajournal.net.cn 541004

贵州师范大学

(社会科学版)

贵州省贵阳市宝山北路116 gzsdxb@sohu.com 550001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 xbjk@xb.ecnu.edu.cn 200062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湖南长沙岳麓山 hunnu@edu.cn 410081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内蒙古师范大学

nmjx@chinajournal.net.cn 010022

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浙江省宁波市宁波大学 xbjkb@nbu.edu.cn 315211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辽宁省褡裢市黄河路850号 lsxb@lnnu.edu.cn 116029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广东省广州市石牌 xb03@scnu.edu.cn 510631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桂子山

430079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河南省新乡市建设路

HNSK@chinajournal.net.cn 453002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江西师范大学

Jxsdb8031_cn@sina.com 330027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东路265号 jiaoyub@mail.hebtu.edu.cn 050016

南京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江苏省南京市宁海路122号 wkxb@njnu.edu.cn 210097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青海省西宁市五四西路36号 xuebao@qhnu.edu.cn 810008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上海市桂林路100号 教育类 作者: 220.114.21.* xuebao@shtu.edu.cn 200234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吉林省四平市师大路8号 SLXS@chinajournal.net.cn 136000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山西省临汾市

xbc@dns.sxtu.edu.cn 041004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四川省成都市狮子山路3号

610068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

250014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 xuebao@snnu.edu.cn 710062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北京市西三环北路105号

100037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黄河北大街253号 Ssxb206@tom.com 110034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基础教育版)

天津市和平区甘肃路40号

300020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新疆乌鲁木齐市新医路19号 sdxb1980@vip.sina.com 830054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天津市南开区复康路25号 TJJK@chinajournal.com.cn 300191

西北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甘肃省兰州市西北师范大学 sdxb@nwnu.edu.cn 730070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重庆市北碚区 wkxb@swnu.edu.cn 400715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四川省南充市西华师范大学

637002

西南教育论丛

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 xnjylc@sohu.com 400715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江苏省扬州市和平路57号 xuebao@xznu.edu.cn 221009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北京市朝阳区望京中环南路1号 100102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浙江省金华市浙江师范大学 zjsdxbskb@sohu.com 321004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327号 ahjy-xb@sohu.com 230061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北京市西城区德外什坊街2号 bjjx@chinajouranal.net.cn 100011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重庆南岸区四公里街253号 xb@cqec.net.cn 400067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贵州省瑞金南路124号 liugongmao@yahoo.com.cn 550003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兴路133

150080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湖北省黄石市沈家营

435002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职业教育版)

河南省新乡市新延路 zhiyejiaoyuban@371.net 453003

呼兰师专学报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师专

150500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浙江省杭州市文一路222号 hsyxuebao@hztc.edu.cn 310012

江西教育学院

江西省南昌市学院路68号 xuebao8309741@yahoo.com.cn 330029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江西省南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330013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江苏省南京市北京西路77号 JSJB@chinajournal.net 210013

柳州师专学报

广西柳州市柳北区

545004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

江苏省南通市教育路39号 ntxuebao@nttc.edu.cn 226007

篇2:普通教育类期刊汇总表

A.国内岩土工程期刊

1.岩土工程学报

http:// 2.《地质学报》 :http:// 3.《地球科学》 :http:// 4.《地学前缘》 :http:// 5.《岩石学报》 :http:// 6.《沉积学报》 :http:// 7.《地球化学》 :http:// 8.《矿床地质》 :http:// 9.《地质科学》 :http:// 10.《第四纪研究》: http:// 11.《地球学报》: http:// 12.《矿物学报》: http:// 13.《地质地球化学》:http:// 14.《地质科技情报》: http:// 15.《地质与勘探》: http:// 16.《现代地质》: http:// 17.《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http:// 18.《地球科学进展》: http:// 19.《中国区域地质》: http:// 20.《高校地质学报》: http:// 21.《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http:// 22.《地层学杂志》: http:// 23.《古生物学报》: http:// 24.《矿物岩石》 :http:// 25.《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http:// 26.《岩石矿物学杂志》: http:// 27.《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http:// 28.《中国岩溶》:http://

篇3:普通教育类期刊汇总表

在本学科高排名的期刊杂志上发表文章,对学者学术声望的提升、职位的晋升和薪资的增长都有着重要作用[1]。 当前,世界各国政府对大学和学者的科研资助纷纷采用基于绩效拨款制度[2],并把在高排名学术期刊发表文章作为重要的绩效考核指标,这进一步强化和巩固了高排名学术期刊的地位。每一名科研工作者,都面临着在高排名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挑战。 与此同时,学术期刊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环境。 面对逐年增加的投稿量和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学术文章,为确保刊载文章的质量,期刊必须在稿件审阅上做出更多努力,付出更高的成本代价,甚至可能导致审稿周期的延长[3]。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背景下,探讨高排名学术期刊已有的刊文特点及偏好模式,既有助于科研工作者提高论文投递效率,也有助于期刊主办方有的放矢提升论文筛选效率,对于改善论文与期刊的双边匹配有着重要意义。

在学术界,对期刊影响力的主要评价指标是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其衡量的是过去两年刊载论文的影响力———平均被引次数。 可见,期刊影响因子与论文质量是相互依存的。由于对学术论文本身影响力和质量的评价存在较高的专业性和复杂性,文章发表杂志的排名高低成为了衡量学术文章本身、学者和所在研究机构优秀程度的一个替代性指标[4]。 这一指标的合理性基于这样的事实:期刊影响因子与论文质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5,6]。 优秀的研究论文必然有其普遍性的显示特征。 考察期刊刊载论文的偏好,尤其是在论文特征性变量上的偏好差异,有助于我们理解期刊影响力差异的来源。

现有研究针对顶级期刊刊发的大量论文显性特征的探讨,揭示出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的发文偏好以及影响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从论文主题内容、篇幅、作者来源、合作性等指标进行分析成为这类研究的重要趋势[7]。 研究的主要发现有:第一,顶级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更长的篇幅[8]。 这是由于:优秀的学术论文需要论证充分、内容翔实,因此必然会具有更为复杂的技术过程,这需要更长的篇幅才能完成。第二,顶级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更多高水平的活跃作者。对国际顶级教育类期刊的研究证实:高水平的活跃作者数与期刊质量成正相关关系[9,10]。 第三,顶级期刊发表的文章获得更多的基金资助。基金资助同样是影响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 被学术基金资助所做的研究,因其研究内容一般受到专业认可, 研究过程中受到专业评估,更有可能产生优秀的论文[11]。第四,顶级期刊发表的论文具有更多的合作。对经济学类文章的最新研究表明, 目前顶级经济学期刊的作者均值为2.3 人,合作性论文的占比逐年提高[8]。 对1997—2005 年SCI,SSCI等检索的420 余万篇文献的研究表明, 跨学科合作、跨学校合作是重要的趋势。 合作论文的影响因子高于不合作, 强强合作论文引用率高于强校单干,强弱合作的论文引用率不低于强校单干[12]。合作人数对论文质量的影响呈现边际递减的效果[13]。对于国内论文的研究同样证实了合作与论文被引频次的正向相关关系[14]。

我国是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高等教育学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学科。 那么,我国教育类顶级期刊在刊载高等教育类论文时的偏好是什么?关于这一问题的分析并不鲜见,部分回应了国际主流的研究发现。 现有研究的主要工作是:通过内容分析揭示研究热点和知识图谱[15]、归纳研究主题及范式[16]、发现引文文献的网络结构[17]、描述论文合作状况[18]、基于发文状况评价地区科研竞争力[19]与作者[20]等。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揭示其共性特征之上,而对期刊间刊文差异性的探讨, 大多仅是采用描述性统计的方式,对于其模式性的揭示与期刊影响力差异的解释性探讨较为鲜见。

本文以中文顶级教育期刊的发文偏好模式为主题进行研究, 以2015 年18 家教育顶级期刊刊载的3421 篇高等教育类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①,采用统计方法、复杂网络和计量回归方法,聚焦于不同期刊发文偏好模式的归纳及期刊影响力与发文偏好模式的关联性分析。

二、我国教育期刊的影响力现状及期刊转型

教育学期刊的影响力与其他主流社会科学学科相比明显较低。 根据汤森路透集团的期刊引用报告(JCR),2014 年SSCI中社会科学共有56 种类目,教育及教育研究类(EDUCAITION&EDUCATIONAL RESEARCH)期刊的期刊数排序为第2 位,文章数排序位第4 位,但影响因子仅排序为48(0.92),中值影响因子排序为40(0.74)②,这说明教育类的研究论文数量虽多,但质量普遍不高。 我国教育类期刊同样存在这一问题。基于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的数据,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共分为37 个大类,教育类期刊数排名第1,但从2014 年刊发的平均影响因子来看,教育类期刊仅为0.54,排名第16。

基于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评价报告”的数据,我们发现顶级教育类期刊的影响因子基本呈现出上升趋势(见图1)。 同时,基于中国知网的个刊影响力统计分析数据库, 我们将影响因子最高的6 家期刊③作为一组(高IF期刊),6 家综合性期刊④作为一组(综合性期刊),与18 家期刊进行比较。从折线图可以看出,自2009 年起,各类期刊的影响因子均呈现上升趋势,且趋势性差异不大。 而根据各个期刊历年影响因子的统计也表明,各个期刊的上升趋势和相对排位均变化不大, 说明18 家教育顶级期刊的内部差异性表现较为稳定。

与期刊影响力普遍提升相伴相生的是期刊办刊特点的变化。 随着社会科学研究范式向实证化转变,我国教育期刊的风格出现了转型。反映为期刊刊载论文的研究方法上更加重视规范化。 同时,一些杂志变更了名称,以更加适应期刊竞争的需要。 根据我们的统计,CNKI期刊数据库社会科学II—高等教育分类下共有128 家期刊,其中有49 家期刊进行过更名,更名率达到38.3%。 高等教育类期刊更名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去专业化和去地域化两点,体现了多数高等教育类期刊向着综合化的方向转型。 在我们选取的18 家期刊中,共有8 家期刊曾进行过更名。 期刊综合化的转型需要付出一定的认知成本, 但从经济学角度看,这恰恰是一种信号传递的作用,有助于吸引更多样化和更优秀的论文稿件。 从以上的背景出发,我们将考察综合化期刊与纯教育期刊的刊文偏好差别,并验证其与影响因子的关系。

资料来源:中文科技期刊评价报告,http://lib.cqvip.com/evaluation/index.aspx。

三、研究设计

基于国际上利用影响因子评价学术期刊的普适性,本文采用影响因子(IF)来作为评价中文教育类期刊的影响力的指标。 IF具体数值来自CNKI的“复合影响因子”。基于已有的国际国内研究,本文选取了两大类指标作为杂志刊载文章的特征性指标。第一类是论文的显性特征指标,包含作者状况(来源学校、来源地区、职称等)、作者间情况(是否合作、合作类型)和基金资助状况。 第二类是论文的内在特征指标,包含论文研究领域和研究范式。 从这两类指标中,加总计算每一家期刊的若干评价性指标,计算出这些指标与期刊影响力的关联程度并进行显著性检验。

基于前文所述的关于国际顶级期刊刊文特征的研究结论,我们给出如下研究假设并试图进行检验。

假设1:从作者状况而言,影响因子越高的期刊,其活跃作者的出现频率越高, 反映为知名院校发文、高职称作者发文比例更高。

假设2:从研究评价而言,影响因子越高的期刊,刊载论文质量越高,反映为获得基金资助比例越高。

假设3:从研究过程而言,影响因子越高的期刊,其刊载论文的研究复杂程度越高,反映为:合作比例越高,且实证主义的研究范式运用越多。

为了揭示期刊的刊文特征模式,我们还将采用复杂网络分析的方法进行模式识别。分析主要对不同期刊发文来源院校网络以及合作论文网络进行分析。在合作网络中,我们对合作中的学科交叉、地域交叉、跨职称合作以及校际合作四类进行模式总结。 另外,我们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探讨上述指标对杂志影响力的联合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影响因子反映的是期刊过去两年的论文平均质量,而研究数据则是当年的数据。 对回归可行性的解释是:正是由于期刊之间排序关系存在相对稳定性,则可以把期刊的偏好差异看作是随时间稳定的数值,从而探讨期刊偏好的差异对期刊影响因子差异的影响。

四、中文顶级教育期刊刊文偏好描述

(一)对文章显性特征的偏好

本文统计了论文第一作者情况以及文章所获基金资助情况,统计如表2 所示。总体而言,影响因子越高的期刊, 发文越偏向高水平大学和高级职称的作者,越偏向国家级基金资助的课题论文。 其中,《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刊发的高等教育论文中,超过80%来自“985 工程”高校,国家级基金论文占比超过1/3,是两项指标最高的期刊。

关于期刊影响力与期刊发文显性特征的关系,我们给出如下的相关性分析(见表2)。 分析发现,正高职称发文比例和国家基金比例的高低,与期刊影响因子成显著的正向关联,相关系数均超过0.6,见表3。这验证了上述假设1、2。散点图如图2所示。我们还发现,发文数量与期刊影响因子成显著的负向关联。

注:因《中国高等教育》作者信息不标注职称,故未给出统计结果。

(二)对文章来源多样性的偏好

各期刊在刊发文章的选择面上有所不同。刊发文章的来源越广泛, 反映期刊在选择文章上的范围越宽, 其影响的覆盖范围越广。 在高IF组的6 家期刊中, 每10 篇论文来源学校数最多的期刊是 《教育研究》和《中国高教研究》,最少的则是《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从地区影响力来看,高IF组期刊中,《教育研究》和《中国高教研究》的论文来源地市数最多,超过3 个城市。《中国高等教育》和《中国大学教学》来自非教育学院系的发文占比最高,见表4。

通过表5 的相关性分析发现,稿件来源的院校、地区、学科越是集中,则杂志的影响因子越高。

(三)对院校的偏好网络

本部分分析各个期刊刊文的院校偏好。在此选取发文大于10 篇的院校共76 所,以占据某期刊发文量1%以上为阈值,见图3。 院校偏好网络的分析发现: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院校成为重要的供稿节点。高IF组6家期刊的共同特点是,对重要供稿节点院校的链接比较紧密。而较低影响因子的期刊则表现出供稿节点虽多但与重要供稿节点链接松散的特点。超过某一期刊发文量6%的供稿中,除各杂志偏好的首位发文院校外,另外存在的重要偏好关系是:《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北京师范大学(22.2%)、华东师范大学(7.4%),《大学教育科学》:湖南师范大学(15.9%)、厦门大学(8.9%),《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清华大学(7.6%)、上海交通大学(6.8%)、华中科技大学(6.5%),《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对(6.8%),《教育研究》:厦门大学(6.8%),《江苏高教》:南京师范大学(6.0%)。

注:*p<0.1,**p<0.05,***p<0.01。

(四)发文的作者合作网络

合作是学术生产的重要特点。本部分考察各期刊发文中第一作者与第二作者间合作网络。

1. 各期刊刊文合作状况的统计描述。 通过分析发现(见表6),18 家教育顶级期刊中,合作发文比例最低为38.0%(《江苏高教》),最高为73.0%(《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在合作发文的论文中,仅有2 家期刊的平均合作作者数超过3 人,其余都在2~3 人之间。合作中,校内合作为绝对主流,占比在70%以上。 跨省合作比例不高,跨学科合作比例差异巨大。

注:标号1-18依次对应影响因子从高到低的期刊。具体期刊为:1.《教育研究》;2.《北京大学教育评论》;3.《高等教育研究》;4.《高等工程教育研究》;5.《清华大学教育研究》;6.《中国高教研究》;7.《中国大学教学》;8.《教育发展研究》;9.《复旦教育论坛》;10.《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1.《高教探索》;12.《中国高等教育》;13.《现代大学教育》;14.《江苏高教》;15.《现代教育管理》;16.《高教发展与评估》;17.《黑龙江高教研究》;18.《大学教育科学》。

进一步的分析发现,期刊影响因子与合作文章所占比例的相关性仅为0.07,相关程度很低。 这未能证实研究假设3 关于合作部分的论断。 这一发现说明:与国际期刊和国内主流学科期刊相比,在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内,合作未能有效促进研究质量的提升。

2. 合作网络中的学科交叉模式。 18 种期刊呈现出3 种典型的学科交叉特征结构模式。 模式一:“星型模式”。 其特征是以教育学为中心节点,与其他学科产生联系。 这种形式的期刊有1,2,3,6,13,16①。 高IF组6 大期刊中的4 家期刊属于这种模式。 模式二:“团簇模式”。 其特征是多个学科紧密合作, 形成一个连通分支。 这种形式的期刊有4,5,7,8,10,11,14,15,17,18。 该模式是占比最高的模式。 模式三:“多分支模式”。 其特征是形成多个学科合作群。这种形式的期刊有9 和12,详见图4。

3. 合作网络中的地域合作模式。 这里考虑跨省合作的论文。 地域合作模式可以细分为三种模式,见图5。

注:1.(a)表示星形模式,以《教育研究》为例;(b)表示团簇模式,以《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为例,(c)表示多分支模式,以《复旦教育论坛》为例。2.节点颜色表明该学科节点的度(degree),即预支相连的学科数。度越高颜色越深;连线的粗细表明权重大小,即关联强度。

注:1.(a)表示单中心模式,以《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为例;(b)表示多中心模式,以《中国高教研究》为例,(c)表示无中心模式,以《大学教育科学》为例。2.节点颜色表明该地区节点的度(degree),度越高颜色越深,即与之相连的省份越多。连线的粗细表明权重大小,即连接的强度。

模式一:单中心模式。 合作研究的论文以某个省份为中心,该省份与其他省份的合作占所有合作中的绝大部分。 此模式包括期刊1,8,9,10,16。 其中《教育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以北京为中心;《教育发展研究》《复旦教育论坛》以浙江为中心,《高教发展与评估》以山东为中心。

模式二:多中心模式。有多个合作中心,包括期刊3,4,6,7,11,12,13,14,15,17。 多中心模式是期刊发表合作类型文章的主流模式。其中《高等教育研究》以北京、上海和江苏为中心;《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以北京和湖北为中心;《中国高教研究》以北京和浙江为中心;《高教探索》以北京、上海、江苏和广东为中心;《中国高等教育》 以北京和湖北为中心;《现代大学教育》以湖北和江苏为中心;《江苏高教》以江苏和浙江为中心;《现代教育管理》以北京、福建、广东、吉林和辽宁为中心;《黑龙江高教研究》以江苏和浙江为中心。

模式三:无中心模式。即找不到明显的合作中心,包括期刊2,5,7,18。

4. 职称合作模式。 18 家期刊的职称合作模式基本相同,均以正高、副高、中级、博士生和硕士生为作者主体,他们之间的合作最为普遍,其中《中国高教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黑龙江高教研究》中具有行政职务的作者合作也较为活跃。 (见图6)

注:1.(a)以《教育研究》为例;(b)以《中国高教研究》为例。2.节点颜色表明该职称的度(degree),即与之相连的节点数,度越高颜色越深。连线的粗细表明权重大小。

5. 校际合作模式。 在校际合作模式上,各期刊均以省内高校间合作为主,也都存在一些和外省高校合作活跃的院校。 如《教育研究》中,上海、北京、浙江的高校之间以及其与外省高校的合作较多。 《中国高教研究》中,合作高校众多,尤以北京和浙江高校为主,见图7。

(五)期刊对论文研究领域与研究范式的偏好

论文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范式是论文重要的内在特性指标。 根据周光礼和谢清的分类[16],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可分为四类:体制与结构、组织与管理、知识与课程、教学与研究,高等教育研究范式可分为四类:人本主义范式、结构主义范式、实证主义范式、经验主义范式。在此,我们仅挑选了平均占比最大的领域(组织与管理领域)和范式(结构主义范式),以及与期刊影响因子关联程度最为密切的领域(体制与结构领域,皮尔逊相关系数0.424,P<0.1)和范式(实证主义范式,皮尔逊相关系数0.453,P<0.1)进行展示,统计结果见表7。值得指出的是,实证主义研究范式与期刊影响因子有显著正向关联,这证实了研究假设3中关于研究范式的论断。

注:1.(a)以《教育研究》为例;(b)以《中国高教研究》为例。2.节点颜色表明院校地区,同一颜色表明同一地区。连线的粗细表明权重大小,即连接强度。

各个期刊的差异化竞争产生了不同的期刊风格,使得各期刊发挥比较优势,产生不同的偏好结构。 在此,我们定义期刊在某一研究领域(或范式)的特色值:特色值=该期刊在某一领域(或范式)的发文比例/18 家期刊在该领域(或范式)的平均发文比例。

若该比值大于1,则说明该期刊在此领域(或范式)上有格外偏好;反之若小于1,则说明该城市在此领域无明显偏好。我们将各分项特色值大于1 的数据进行作图,结果见图8。 我们发现,排名前6 名的期刊,有5家偏重在实证主义,其中《北京大学教育评论》最为明显。而IF最高的前3名的期刊《教育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高等教育研究》均在体制与结构领域上有格外偏好。

注:1.标号1~18对应的期刊与图3标注相同。2.有连线表明该期刊在某领域(范式)有超出平均值以上的偏好,连线的粗细表明权重大小。

(六)综合类期刊与纯高教类期刊的偏好差异

本部分比较综合类期刊与纯高教类期刊的差别,分类标准见本文第二部分。 统计发现:纯高教类期刊平均影响因子为1.200, 综合类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为1.672。二者在影响因子的差别,是否与其关键变量的差别有关呢?

从表8 可见,“985 工程”高校发文和国家级基金发文在两类期刊上占比有明显差别(卡方检验对应的P值<0.01),综合类期刊数值较高。 而据前文所述,这两项指标正是期刊影响因子的重要关联变量。

对于文章内在类特征:研究领域与研究范式的分析发现, 两类期刊有明显差别(卡方检验对应的P值<0.01)。 综合类期刊在研究领域上更关注体制与结构、组织与管理,而纯高教类期刊更关注知识与课程、教学与结构。 研究范式上,综合类期刊更多刊发实证主义和结构主义文章,而纯高教类期刊更多刊发经验主义文章(见表9)。 研究领域和范式的差别,也是带来影响因子差别的重要因素。

五、回归分析

第四部分证实了如下结论:文章显性特征、来源多样性特征、内在因素特征对期刊的影响因子有较强的相关关系。本部分对于期刊影响因子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探讨期刊影响因子关联因素的联合作用。

对变量的进一步研究发现,与影响因子有较强关联的部分变量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性,因此,在回归的自变量选择中应尽量避免将它们同时放入方程。如实证研究与获得国家级基金有较强相关性(相关系数0.728, P<0.01),综合类期刊与实证研究范式比率有较强相关性(相关系数0.650,P<0.01)。 综合考虑各类变量之后,我们挑出正高级职称率、每10 篇论文来源学校数、实证主义研究范式占比以及论文合作比例四个变量作为回归的自变量纳入回归方程,希望验证论文合作比例是否在多元回归中具有显著效果。需要说明的是:《中国高等教育》所刊文章作者正高级职称数据缺失。 基本回归结果见表10。

注:***p<0.01,**p<0.05,*p<0.1。

从回归结果中可以看到,无论是利用期刊影响因子还是影响因子的对数作为因变量,回归的结果都显示出稳定性。 正高级职称率的影响强大而显著,正高级职称发文率每提升0.01,期刊的影响因子提升0.02左右。 实证主义范式的加大,会对期刊影响因子的提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合作对期刊影响因子具有正向作用,但效果始终不显著。

六、结论与讨论

本文通过对我国18 家顶级教育期刊的刊文分析,得到了如下研究发现:影响因子越高的期刊,发文越偏向高水平大学和高级职称的作者,越偏向国家级基金资助的课题论文。稿件来源院校、地区、学科越是集中,则期刊的影响因子越高。 合作发文占比与期刊影响因子无明显关联。合作发文中,学科交叉呈现“星型结构模式”“团簇结构模式”和“多分支结构模式”三种模式,金字塔最顶端的期刊多倾向于以教育学为核心的“星型模式”;地域合作模式呈现单中心模式、多中心模式、无中心模式三种模式,多中心模式是主流。期刊对实证研究范式的偏好程度与期刊影响因子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综合类期刊与高教类期刊在研究范式和研究领域上存在着较大差异。 回归分析表明:正高级职称比率、实证主义研究范式率、综合性期刊能够对期刊的影响因子起到正向作用。

以上结论既回应了已有的关于文献计量的研究,诸如基金作用、活跃作者作用等。然而,本文的结论与既有研究结论最大的不同点是:合作在高等教育领域对文章质量的作用并不明显。 这一结论的出现,极有可能是因为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发育不足,研究复杂度相对较低,从而使得合作比例偏低,合作研究的作用尚未显现。同时,另一个让人意外的发现是:在当前环境下,固守教育学本学科,以本学科的科研院系为主要依托、减少对于稿件多样性的偏好,反而有助于期刊影响因子的提升。 这一发现值得反思。 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作为开放的领域,如何吸引更多学科的研究人员加入进来,激发学科内部的活力,或许成为下一阶段发展本学科的重要议题。

对于办刊者,我们认为,若要提升期刊质量,需走综合化道路,选稿时更加注重文章作者层次和基金层次、选取实证类研究文章或可以成为有效的筛选策略和提升杂志影响力的手段;对于研究者,我们建议多做实证性研究,并努力提升职称,多获取课题,这样有助于在更高级别的刊物上获得发表。

摘要:影响因子是评价学术期刊影响力的重要指标。期刊影响因子大小与其刊载文章的质量密切相关。对2015年18家教育类中文期刊不同类型期刊的研究发现:综合类期刊与纯高教类期刊在论文研究范式和研究领域的偏好上存在明显差异。对刊文合作网络的研究发现:学科合作结构模式主要分为“星型模式”“团簇模式”和“多分支模式”三种,影响因子最高的6种期刊大多倾向于教育学科为核心的“星型模式”;地域合作模式呈现出单中心模式、多中心模式、无中心模式三种模式。对期刊影响因子关联因素的研究发现:论文的显性特征,如作者的院校层级、作者职称和论文所受的基金资助状况与期刊影响因子呈显著正向关联。实证研究范式的发文比例与期刊影响因子显著正相关。论文的合作性特征对期刊影响因子的影响作用不明显。本研究的结论对理解我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内期刊影响力差异的来源,改善论文与期刊的双边匹配质量有着积极意义。

篇4:教育类综合期刊如何发挥引导作用

一、服务教育大局,服务教育改革发展

《新教育》杂志是海南省唯一的教育类综合期刊,是当地教育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教育期刊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要为教育的改革发展鼓和呼,教育期刊要树立阵地意识,树立大局意识,切实增强服务大局意识,紧紧围绕教育中心工作进行办刊,才能发挥出教育专业媒体应有的作用,推进教育的改革发展。

自2001年秋季起,海口市作为国家级课改实验区开始课改实验;2004年起,海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实施课改实验,当年秋季海南正式启动高中课改实验。在实施课改实验的进程中,许多一线的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把握不准,对教材理解不透,难以适应新课程,一些教师对课改产生了困惑,甚至有教师发出了“不知道怎样上课了”的感叹。为了帮助广大的一线教师进一步廓清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实施课改的信心,从2004年开始,《新教育》开设了“对话”栏目,这个栏目以面对面交流为主要形式,让一线的教师和专家深入地交流讨论。如针对一些教师对课改理念认识不清、信心不足,举办“新课程与教师成长”的对话;为了研究研训中的不足和改进的方法,举办“校本研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网络教研如何开展”“校本研训——集体备课研究”等对话;针对“不知道怎样上课了”的感叹,举办“什么是一堂好课” “小数教学——困惑与对策”“艺术新课改——困惑与对策”等对话;为帮助教师顺利应对 “高中基础会考”“学分认定”等改革新举措,举办了“基础会考——如何应对”“化学科目学分如何认定”等10多场次专家教师面对面对话活动。参与对话的教师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往往都是一线教师面临的共同问题,具有很强的典型性。我们将“对话”探讨的典型问题和解决之道,形成文字刊发在《新教育》上,让全省的教师共享,这对消除广大教师对课改的一些困惑,提高教师对课改的认识,增强教师实践课程改革的信心,扫除教师实施新课改道路上的障碍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体现了《新教育》服务教育改革发展的精神。

二、关注并回应热点、难点问题

教育期刊是党和国家在教育领域的喉舌和重要的宣传阵地,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是教育期刊的应有之义,但教育期刊也要敢于关注教育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并能对其做出解答和响应,才能切实起到引领和指导的作用。

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有效途径。教师培训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教师培训也经过了全员培训、计算培训等多轮、多种形式的培训,各级政府为教师培训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但也存在过于注重理论学习、培训内容脱离实际、培训方式单一、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培训观念落后、参训者内驱力不强、对培训认识不足等问题。教师喜欢什么样的培训?什么样的培训才能切实帮助教师提高技能?如何提高参训教师的热情?如何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这些问题是教育行政部门、培训机构和培训专家以及广大教师所关注的,也是教师培训工作中的难点、重点问题。为了摸清这些问题,为有关部门做好教师培训提供有益的参考。2009年5月起,在社领导的支持下,笔者开展了为期半年多的教师培训专题调研。调研过程中采访了省教育厅相关处室的领导,省市(县)教育研究培训机构的领导和专家;市县教育局主管教师培训的领导,中小学校的校长;向城乡学校的教师发放了调查问卷。最后,将调研收集到的部分典型问题请有关专家分析和解答,提出对策建议。调研的结果《教师培训,如何更上一层楼》以问答的形式在《新教育》上刊发,为进一步做好教师培训工作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参考,也得到了有关领导、专家的认可和重视。

作为负有指导性质的教育专业媒体,《新教育》立足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以主流教育专业媒体勇于担当的精神,敢于关注本地区的教育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敢于对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呼应,切实发挥了主流教育媒体的阵地意识和引领作用。

三、重视典型人物宣传、典型经验的传播,引导社会舆论

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上的各种急功近利的思想、一些不良作风也在浸扰着校园,如令人诟病多时、却屡禁不绝的教师有偿补课问题;一些教师出工不出力,应付敷衍,不思进取,教师队伍中出现的“庸、懒、散、奢、乱”等不良风气。《新教育》作为海南省唯一的综合类教育期刊,是本地区教育领域的宣传阵地,也是本区域内教育主流媒体,理应担当起激浊扬清、引导社会思潮的责任。在办刊中,坚持正面宣传,大力宣传海南本土的先进经验、典型人物,用先进人物的事迹影响和鼓舞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如由总编辑郭文超采写的两篇人物通讯:《情洒五指山——记海南省工业学校教师陶海林》《大爱情怀——记海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郭力华》在《新教育》发表在省内外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情洒五指山——记海南省工业学校教师陶海林》讲述了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海南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的海南省工业学校教师陶海林扎根山区职业教育事业,不计报酬的奉献精神。《大爱情怀——记海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郭力华》,讲述了海南师范大学生物系教授郭力华爱岗敬业、精益求精,面对癌症病情一步步恶化,始终坚守讲台的事迹,充分表现了她对党的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上述两位教师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无私奉献、执着于平凡的岗位和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体现了一个人民教师的本色和崇高的精神品格,体现了一个人民教师的大爱情怀和工作理想。他们崇高的精神品格和道德风范,正是教育行业应该大力宣传与弘扬的主流思想。《新教育》在办刊中注意挖掘本地的先进人物、典型经验,大力宣传,宏扬正气,让先进人物的思想鼓舞人、激励人,充分发挥了教育主流媒体对社会思潮的引导作用。这对引导广大教职工和教育行政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恪尽职守,为人师表,献身教育,不断开创海南教育改革与发展新局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加强策划选题的专业性,以专业性提高引领作用

教育期刊的读者主要是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这个属性注定教育期刊应始终树立立足教育,服务教育的办刊思想,在办刊过程中反映教育主题。作为有指导性的综合类教育刊物,要体现为教育服务的办刊思想,提高刊物的指导性和引领作用。加强选题策划的专业性,是重要的保证手段。

首先,选题策划要注意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教育形势的发展,要紧紧围绕政府教育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教育期刊的编辑,要时刻关注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发展形势,注意研究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并对教育发展的态势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有较深的领会和准确的把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编发出的文章,既不偏离教育形势的发展又有一定高度。这几年来,《新教育》杂志紧紧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均衡发展、规范化办学等这些党和政府的教育中心工作来办刊,从教师队伍建设、教育理念更新、课堂有效教学、课程标准和课程理念解读等方面组织了大量的稿件,为广大教师答疑解惑,为海南顺利推进课程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要注意选题策划的针对性。每一本期刊都有其办刊宗旨和方向,都是针对特定的读者对象。《新教育》以“引领课程改革 服务教师成长”为其办刊的落脚点,这就决定了《新教育》在办刊过程中更加关注学校的课堂教学,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如撰写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近几年,海南省教育行政部门也把撰写教学设计作为职称评定的重要考核项目,但占海南教师多数的乡镇中小学教师撰写教学设计能力薄弱。针对这种情况,《新教育》编排了一批由省市教研员、特级教师等优秀教师撰写和点评的教学设计,为中小学教师写好教学设计、上好课提供了高质量的参考。

第三,要注意选题策划的贴近性。要贴近海南教育,贴近海南教师,贴近海南实际,引领才更有实效。这点我们可以从北师大版教材得到启示。刚实施新课改时,海南的许多学校(尤其是小学)采用了北师大版教材,这套教材将“更高、更快、更强”的理念贯注于教育领域,试图为打造新一代合格公民做充足的准备,但实践证明这套教材不适合在海南使用。外部的专家学者,可为海南的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开阔视野等方面提供有益的帮助,但要切实引领广大的海南教师的专业成长,更需要海南本土的专家、教师的长期努力,因为他们更了解海南教育的发展现状、教师的专业能力水平、学校的条件以及学生能力水平。因此,《新教育》在办刊中更加突出贴近性,注重贴近海南教育实际。贴近海南教师:为其提供理论性、指导性的文章,主要约请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的教研员、特级教师等专家、行家撰写,因为他们主要研究海南教育的问题,他们的观点、方法也易为海南的教师所接受;贴近海南的课堂:针对教学常规难落实、教学设计案例撰写能力薄弱、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等问题,组织编发了大量的优秀教学设计、教学案例,为教师撰写教学设计提供借鉴;贴近海南经验:“市县教育栏目”刊发《快意雄风海上来》《“教育扶贫移民”“学前免费教育”——昌江县创新办学模式的尝试》等介绍海南各市县教育改革发展经验举措的文章,促进海南各市县深入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如昌江的“教育扶贫移民”经验是省领导在昌江调研时发现并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重视,成为海南重要的教育扶贫模式——思源学校建设的直接经验来源。

教育期刊是党和国家的喉舌,发出的是国家关于教育方面的声音;也是广大教师交流先进经验和成果的有效平台。教育期刊要树立阵地意识,加强教育舆论阵地建设,在办刊中体现教育期刊的专业性,体现教育主流媒体的引领作用,促进教师的素养和专业水平得到最快的提升。

篇5:教育类核心期刊

1.教育研究2.比较教育研究3.全球教育展望4.北京大学教育评论5.教育理论与实践6.教师教育研究7.外国教育研究8.清华大学教育研究9.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0.教育与经济11.中国教育学刊12.教育科学13.当代教育科学14.中国电化教育15.教育学报16.电化教育科研17.教育探索18.中国远程教育19.教育评论2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1.开放教育研究22.教育导刊23.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3.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4.江西教育科研(改名为:教育学术月刊)G61 学前教 育、幼儿教育 1.学前教育研究 G62/63 初等/ 中等教育

1.课程、教材、教法2.人民教育3.教学与管理4.上海教育科研5.教育科学 研究6.教育研究与实验.理论版(改名为:教育研究与实验)7.教学月刊.中学版8.外国中小教育9.中小学管理 G623.2/633.3 初等/中等教育(语文)

1.中学语文教学2.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G623.3/633.4 初等/中等教育(外语)

1.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中小学外语教学

G623.4/633.5 初等/中等教育(历史地理)

1.历史教学2.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G623.5/633.6 初等/中等教育(数学)

1.数学教育学报2.数学通报 633.2初等/中 等教育(政治)

1.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思想政治课教学

633.7初等/中 等教育(物理)

1.物理教学2.中学物理 633.8初等/中 等教育(化学)

1.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化学教育 8

633.91初等/中 等教育(生物)1.生物学教学 G64 高等教育

1.高等教育研究(武汉)2.教育发展研究3.中国高等教育4.学位与研究生 教育5.江苏高教6.中国高教研究7.现代大学教育8.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9.高教探索10.黑龙江高教研究11.复旦教育论坛12.中国大学教学13.辽宁 教育研究14.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G7 各类教育

1.中国特殊教育2.民族教育研究3.职业技术教育4.中国成人教育5.教育

与职业6.职教论坛7.成人教育8.中国素质教育研究9.继续教育研究10.教 育科学博览11.继续教育12.教育学文摘13.中国特殊教育 G8 体育

1.体育科学2.中国体育科技3.体育与科学4.北京体育大学学报5.体育学

篇6:非法教育类期刊名录[范文]

教育界 CN79-1229/Z

中国教育研究与实践 CN-HK-4311 全国教育优秀论文摘 CN-1035R

中国教育教学研究杂志 CN18-4258/H CN26-1035/I4 CN35-1239HK/G CN26-1035R CN-4258/H 亚洲教育 CN(HK)NR4251/02

教育科技探索与实践 CN(HK)-NR4352/46/03 CN(HK)4251/171/02 中国现代教育论坛 CN39-7859HK/G 中国教育(高教版)CN.NR37-02 中国新教育 CN(HK)NR4332/56/03 当代教师 CN(HK)25/11/03 教育科研论坛 CN.NR 183/03 教育新发展 CN(HK)NR 184/02

中国教育改革与研究 CN.H39-7869/G

中国当代教育研究 CN38-3150HK/G CN(H)39-7869/G CN03-1202 CN03-1202/G CN03-1202/HK 中国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CN38-3153HK/G 教育新导向 CN23-1340/GD

中国当代教育杂志 CN(HK)NR4069/194/01 当代素质教育 CN03-3313/G 教育管理与科研 CN142-03/G4 教学理论与方法 CN23-1240/N

中华素质教育杂志 CN(HK)67-4359/R

中华创新教育 CN98-4362/G4 CN98-4359/G4 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 CN(HK)NR4180/105/02 中国教育理论杂志 CN(HK)NR4137/53/02 中国教育研究 CN39-7848/G4

当代南方教育论坛 CN35-1515HK/G CNHK0315 CN35-1515HK/GJ CN43-8319H/G CN98-0315/G4 CN98-0315/R

中国教育与经济论坛 CN43-8861/R

教育纵横 CN(HK)NR 4540/264/03 CN43-8816/R 中国现代教育研究 CN56-082HK

中国教育改革与研究杂志 CN(H)39-7869/G CN65-082HK CN.H39-7869/G 中国教育纵横杂志 CN(HK)NR4159/87/02 中国创新教育 CN(HK)NR3327/003/01 当代教育 CN(HK)NR 4064/190/01

中国教育家杂志 CN44-1406/Q CN11-4525/N 中华百年教育 CN98-1031/G4

今日教育 CN(HK)NR4263/186/02 CN(HK)4263/186/02 中国教育与教学杂志 CN54-9887/HK

中国教育教学杂志 CN18-4258/H CN13-4412/H 中华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杂志 CN16-1690/NR 中国教学纵横杂志 CN(HK)NR4159/87/02 中国现代教育教学杂志 CN03-0173/G 中华现代全科 CN29-3227/R 中国人文科学研究 CN03-1204 中国研究生杂志 CN03-1029/HK 中国图书馆学 CN1073-168

其中部分非法刊物或非国内正式刊物(即收钱刊物}及刊号(NR、HK)更详细内容一览

1.《中国教育改革杂志》 世界华文传播媒体协会教育核心期刊 中国文化信息协会、世界华文传播媒体协会、香港现代教育研究会主办 香港新闻出版社、香港教育出版社出版 刊号:ISSN1727-7159 NR4331/51/03 地址:香港、深圳

2.《中国当代教育杂志》 国际性教育类学术期刊 文化部中国文化信息协会和香港现代教育研究会主办 刊号:ISSN1682-7317 CN(HK)NR4069/194/01 地址“河北省秦皇岛。

3. 《中国教育改革与研究》 教育类国际核心期刊 世界现代教育研究会、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主办 北京天顺祥科技中心教育科学研究所协办 刊号:ISSN1727-5121 CN(H)39-7863/G 地址:北京市昌平

4.《中国现代教学论坛》 地址:河北省秦皇岛

5.《中国基础教育》 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香港现代教育研究会主办 香港教育出版社出版 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综合性教育期刊 地址:香港、深圳

6.《中国新教育》 世界华文大众传播媒体协会、香港现代教育研究会主办 香港教育出版社出版 刊号:ISSN1727/7167 NR4332/56/03 地址:香港、深圳

7.《成功教育》 中华成功教育研究会、中华教育发展基金会主办 国际性、综合性教育期刊 刊号:ISSN1609-9257 CN(HK)-4188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

8.《中国现代教育论坛》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主办 北京百川创想教育科学研究所协办 教育类国际核心学术期刊 刊号:ISSN1727-4141 CN39-7859HK/G 地址:北京昌平

9.《中华创新教育》 中华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协会、中国香港联合商务机构、中华教育发展基金会主办 中华国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出版发行 刊号:ISSN1726-636X CN(HK)70-4362/R 地址:北京

10.《中国教育》 中国教育研究院主办 中国煤炭经济学院东亚研究中心协办 中国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 刊号:ISSN1681-1615 CN。NR37-02 地址:烟台

11.《中国教育教学研究杂志》 有北京、广州多个版本 北京的一家为香港刊号 号称“国际中文核心期刊”

12.《当代教育》杂志 香港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主办 综合性国际刊物 国际刊号:ISSN1607-2065 CN(HK)NR4064/190/01 地址:山东新世纪资讯发展中心代理 济南市环山路108号

13.《教育科研论坛》杂志 综合性教育科学学术期刊 香港教育出版社出版 世界华文大众传播媒体协会主办 刊号:ISSN1728-8169 CN.NR183/03 地址:北京

14.《今日教育》杂志 亚太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亚太国际教育研究会主办 综合性教育期刊 刊号:ISSN1728-3639 CN(HK)NR4263/186/02 地址:香港 联系地址:海南省海口市

15.《中国教育理论杂志》 中国文化信息协会和香港现代教育研究会主办 华文教育类期刊 刊号:ISSN1683-3767 CN(HK)NR4137/53/02 地址:香港 联系地址:北京五芳园

16.《教育论坛月刊》 香港国际教育交流中心泰国华文民校协会新加坡中学华文教师会主办 刊号:ISSN1728-077X CN(HK)NR4432/143/03 地址:山东济南 联系地址:北京五芳园

17.《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 香港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主办 学术联盟:山东教育学会等 刊号:ISSN1684-288X CN(HK)NR4180/105/02 地址:香港 联系地址:山东济南

18.《教育新发展》 中华文化协会主办 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刊号:ISSN1792-8474 CN(HK)NR184/02 地址:香港 联系地址:广州

上一篇:“心与心的交流”大学主题班会活动策划书下一篇:8年级上英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