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部部门职能

2024-04-08

生活部部门职能(精选14篇)

篇1:生活部部门职能

生活部部门职能

部门介绍:

生活部是一个充满阳光的部门,正是“阳光”两个字给部门的工作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同时在告诉各位同学,充满阳光的生活部时刻都在关注着你们的生活点滴,生活部就在你的身边!生活部一直都在构建同学们和学校主管部门的桥梁,及时反映同学们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向同学们提供日常生活的服务为己任。在多年的工作经历中生活部一直秉承创建“温馨寝室,和谐校园”为宗旨,尽我们所能来丰富大学生活。生活部一直在努力为您服务!

生活部是我石油工程系学生会的一个重要部门.其主要职责如下工作职责:

(一)完善和制定必要的卫生规章制度,检查监督执行情况,配合学校有关部门,搞好教室、寝室、校园及个人卫生管理,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评比;

(二)公共维权,主要对食堂、校医院、图书馆、学校商店等公共服务点进行监督,收集同学们在这些方面遇到的问题,并反映给相关部门,协助解决;

(三)负责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如兼职信息)并即时向各相关部门提供有用信息,向分院同学反馈信息;

(四)指导、监督各班生活委员的工作,负责各项活动的发票报销。

(五)围绕同学们的生活、健康、卫生等主题组织各种活动。

(六)深入同学之中收集各种合理化建议及意见并及时反映给有关部门,关注同学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情况,为同学服务,维护同学权益,尽可能解决同学的困难。

(七)促进学院的卫生环境的清洁、整洁,加强学生生活管理,反映校园生活意见和建议,采取措施,开展自我服务工作。

(八)根据研究生会安排拟订工作计划和具体方案,期末做好本部的工作总结。

(九)广泛组织学生参加各项公益劳动,建设和美化校园。

(十)做好学校及研究生会大型活动的后勤保障工作。

生活部主要成员及联系方式:

篇2:生活部部门职能

生活部

部门职能

生活部作为院学生会不可或缺的部门,它一直有着平凡而艰巨的任务。它秉着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宗旨,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志在为同学们创造一个安全、卫生、满意的校园生活环境,我们具体职责有:

1、坚持每周一次的宿舍卫生检查,并对优秀宿舍发放流动红旗进行奖励。

2、定期组织各班生活委员开会,从中获取同学们衣、食、住、行中的问题,并协助同学解决。

3、生活部创设腾讯微博(QQ:2258300265)平台,并会将优秀宿舍照片及宿舍卫生情况及时公布。

生活部人员介绍:部长,副部长,干事

部长主要职责:

1、积极贯彻执行学院和学生会决议,保质保量的完成检查宿舍的工作。

2、结合本部特点,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定期向主席团汇报部门工作,活动结束后及时上交活动总结。

3、定期召开部门工作会议,针对本部进行阶段性的工作总结。

4、负责作好本部部员的思想教育工作以培养其实际工作能力。

5、定时与老师沟通交流,获得及时有用的信息,从而根据相关信息对部门工作或者活动进行更改。

6、利用网络等平台获取相关的最新信息,从而更新部门的活动,办出更加有新意、更出彩的活动。

副部长主要职责:

张钰:

1、协助部长开展工作,在部门中直接对部长负责,部长不在时,应从充分发挥副部长作用,主持本部工作,2、指导部门成员工作,培养其独立工作能力。

3、指导并整理部门相关ppt、策划的完成。周丽娜:

1、例会 会议时做好部门会议记录。

2、及时发现并指出工作中的不足并指出。

3、作好本部经费预算及报帐等工作。干事职责:

篇3:商务部门担当抗灾职能

★引导开发和销售各种灾害自救产品

被动的救援满足不了应对灾害的需要。目前我国灾害管理体制重政府,轻社会,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比较薄弱。在日本,北方居民的汽车后备厢里,少不了轮胎防滑链。水、方便食品等生活必需品往往与手电筒、收音机等防灾产品打包在一起,被做成救援包。一般情况下,急救包里的食品可以供居民使用3天。

防灾救灾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仅有政府唱主角是不够的。商务部门作为联系生产和消费的重要部门,应该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尽快了解居民对灾害预防与对应的需要,引导上游企业生产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防灾产品,并尽快推向市场,提高居民的自救能力。在灾害容易发生的地区和季节,商务部门还要提供便民服务。充足的商品储备既可以减少居民出行意外,又可以有效避免居民灾后抢购。

★建立中央与地方两级应急物资储备体系

目前全国虽已设立天津、沈阳、哈尔滨、合肥、郑州、武汉、长沙、南宁、成都和西安等10个中央级救灾储备物资代储点,但是这些储备库不仅在数量上不能完全满足救灾需要,而且由于大多距离灾区较远,远水解不了近渴。因此,我国迫切需要加大中央和地方两级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建设力度。应急物资可采取实物储备与合同储备相结合的方式。合同储备是指由有关部门提前与提供主要救灾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的企业签订采购供应合同,一旦灾害发生,供应企业可迅速提供优质低价的救灾和急需物资。

★建立灵活高效的物资调配体系

日本的防灾应对体系强调把地域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首先,根据假定受灾人数确定灾害应对物资的需求数量,并根据已有储备、流通库存调配数量,以及民间企业与居民的储备量确定当前的供给数量;其次,日本还根据灾害规模和受助情况,采取不同的应对级别。中国应在商务领导下建立两级应急物资调度体系:一是应急中心本部;二是加盟的物流中心或物流企业。中心本部是整个应对保供体系的枢纽,是平时的业务指导机构和灾时的指挥协调机构,各加盟的物流企业在应急中心本部的指挥下,具体负责有关物资的筹措和及时、有效的配送。

★对灾后商业设施重建采取资金扶持

篇4:结合部门职能 抓好帮扶工作

在省农委组织的“千名处长进千村”活动中,省农业环境保护与农村能源管理总站帮扶对象是东丰县那丹伯镇石顶子村。该村位于全镇西侧,共有6个自然屯,农户226户,人口813人,党员20人。整个村所处丘陵地带,幅员面积9平方公里,耕地259公顷,森林121公顷。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5055元,低于全镇人均收入1331元。全村以传统黄牛、生猪养殖和种植粮食为主,产业结构不合理,群眾增收困难。

为把帮扶工作真正抓出成效,站领导班子统一思想,决心举全站之力落实好任务,实施好帮扶项目建设。在选派姜福民副站长到村任职的同时,潘希波站长亲自率领班子成员和全体科长到石顶村进行了对接,并与村、镇领导进行了座谈,就如何开展好“三帮扶”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由于思想观念陈旧,生产技术落后,使村屯环境遭到极大破坏,存在严重的脏、乱、差问题。为改善全村生产生活条件,该站结合工作职能,从农村环境建设入手,引进新能源技术,开展了农村沼气工程示范建设,现已为两个农户安装了沼气罐,引导农民转变用能方式,使该村逐渐达到新农村建设标准。为帮助农民树立现代农业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组织了20名村民代表参观了农博会,开阔了眼界,增强了改变村屯落后面貌的意识。同时,组织本地农业专家,围绕种植业、养殖业、沼气工程和蔬菜生产的需要,举办了100名农民技术培训班,增强了重点农户的致富能力和带富能力。下一步,该站计划近期完成编制石顶子村三年发展规划;选派部分青年农民到长春市农业学校学习;积极扶持合作化经营,帮助该村申办成立地瓜种植、养猪合作社,打造石顶村种养业品牌;为村部配备两台电脑,建立信息平台,为了解外面农业技术信息、促进农产品流通奠定基础。(省农委人事处供稿)

篇5:技术品质部部门职能

技术品质部部门职能

技术品质部是公司技术质量方面的职能部门 1.负责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试制.样机测试及定型;2.组织产品开发中的各类技术评审和编写产品文件;3.进行工艺设计,制定工艺流程.工艺卡.重要质控点,处理现场出现的技术问题;4.对物料样品和供方进行评审;5.对批量和重要的不合格品进行评审;6.参加公司的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降成本等方面的评估;7.资料情报信息管理和对外情报信息联系.参加行业活动和重要学术活动;8.指导售后服务部的工作,根据售后服务部反馈的产品质量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改进和提升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9.负责制订修订、审核(审批)、宣传贯彻、监督执行出厂产品、零部件原材料、工装设备、工位器具、计量器具企业标准和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等技术文件;

10.监控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组织内审和管理评审,主持修改质量管理体系三层文件,持续改进公司质量管理体系;11.负责对公司产品的安全性进行评审,并负责公司产品的认证工作;12.负责对公司产品质量全程监控,包括零部件原材料,生产过程,成品;13.负责对公司计量仪器仪表的管理工作;14.搜集国内外空调业的最新动态,掌握当前的市场信息;

電器有限公司技術品質部

第 2 頁 共 6 頁

15.管理试验测试室,样品室;

16.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协调外协厂的工作和技术联系, 17.设计工艺装备,生产装备;18.指导生产过程,解决生产技术问题;

電器有限公司技術品質部

第 3 頁 共 6 頁

技术品质部岗位职责

一.技术品质部部长

技术品质部部长属总经理领导,主持技术品质部的全面工件,负责公司新产品的开发、研制,以及零部件质量、产品质量工作,协调技术品质部内部管理以及技术品质部与其它部门的关系;组织部内人员进行必要的业务学习,提高专业技术水平;1.负责编制公司新产品开发计划,计划任务书,开发进度计划;2.监督质检人员对实现产品过程的严格检验;3.将开发计划分解至各职能科室或人员,敦促.检查实施进度与质量;4.审核或批准新产品的工作图.工艺文件.相关技术文件,明细表等;5.审核或批准新的质量标准.检验标准.工作标准;6.组织样机试制及样机评审;组织小批试制及评审;.7.监督有关人员对试验室.样品室的管理工作;8.分配部门员工工作、并进行指挥调度、绩效考核、做出奖惩;9.制定技术品质部有关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各类管理制度;

二.设计技术人员

1.执行技术品质部部长制定的各项新产品开发任务;2.对开发的新产品从图样设计.文件编制.样机制作.小批试制的全方位负责,保质保量完成开发进度计划和开发质量计划;3.组织协调其它项目人员的设计开发任务,检查开发进度计划和质量

電器有限公司技術品質部

第 4 頁 共 6 頁

计划的实施情况;4.及时处理设计开发过程出现的问题,对出现的技术难题协调研究解决;

三.工艺技术人员

1.负责组织实施公司的工艺文件要求,参加工艺纪律检查,及时解决现场出现的生产技术方面的问题;2.负责公司的新产品的工艺工作,对新产品的工艺进行分析和审查,并编制新的工艺文件,作业文件;3.设计工艺工装和生产工装;

四.电器技术人员

1.负责公司的在产产品以及新产品的电器技术研发和技术管理工作,协调公司电器技术方面的与外协单位的关系;2.完成公司新产品的电路设计,在新产品开发中,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特别是安全标准,做好试验,确保电路电器可靠,安全;3.对重要的电器元器件进行质量评审;4.负责公司产品的各种认证工作;

五.CAD技术人员及技术数据管理员

1.绘制公司产品的各项图纸;2.绘制公司生产工装设备的制作图纸;3.管理和维护计算机网络系统,对各种应用资料进行统一管理,负责指

電器有限公司技術品質部

第 5 頁 共 6 頁

导及安装各类操作软件和应用软件,维护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转;4.负责公司技术文件资料,质量、工艺文件资料,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外来文件、外公司资料的保存、发放和管理工作;5.负责有关空调行业的各类信息的收集和整理;

六.试验测试室技术人员

1.负责试验测试室的管理,做好测试室的安全工作,维护好测试仪器;2.完成各类产品的测试工作,出具测试报告,提出改进建议;

3.管理好样品室的样品;七.零部件原材料质量检验人员

1.对所有进入公司的零部件原材料进行检验,合格品方可入库.不合格品不放行入库;2.根据零部件原材料技术要求,制修订零部件原材料检验规程标准,报上级审核;3.及时向有关部门报送检验报告,按时向技术品质部部长报送质量统计报表;4.管理好检验仪器仪表,及时向有关部门送检即将到期的计量仪器仪表;八.生产过程质量检验人员

1.根据公司的技术质量文件、工艺标准,对生产现场,生产过程进行监督检验;2.对生产班组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依据公司质量管理文件责令其返工、纠正、报废、停产,并提出质量奖罚建议;

電器有限公司技術品質部

第 6 頁 共 6 頁

3.及时解决巡查中发现的工艺技术问题,每日统计技术质量报表 ,按时向技术品质部部长报送;4.及时根据售后服务部的反馈资料协调技术品质部、生产部、售后服务部一起研究改变、提升生产工艺,以防止以后再出现同样的质量问题,不断地提升公司产品质量;九.成品质量检验人员

1.根据公司的技术质量文件、技术标准、工艺标准对生产现场、成品仓库的产品进行监督检验;2.对批量不合格的产品,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3.决定批次产品是否可以正式入库销售;4.每日统计技术质量报表 ,按时向技术品质部部长报送;

篇6:品管部部门职能

组织定位

1、直接隶属总经理领导,设部长一名;

2、建立质量控制方案以及质量检验标准,监控产品全程质量,做好质检数据的统计分析,协助跟踪产品的质量情况并提供改善意见,计量器具的规范管理; 部门职能

1、制订与实施质量方针、目标,质量检验标准、产品信息反馈、统计数据流程;

2、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执行与督导;督促、检查质量策划方案的执行;

3、质量成本的分析和报告;质量成本标准及目标的建立;质量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4、组织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对提高产品质量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进行跟踪验证;

5、编制质量培训计划;协助人事部共同组织实施质量培训计划;

6、对质量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和考核;

7、组织实施来料检验和试验、工序检验和试验、最终检验和试验工作,执行产品检验控制程序;

8、建立健全质量控制点;参与对供方材料的质量评价工作,参与重大合同评审;协同处理质量投诉;

9、首件检验、巡检、成品检验、外协质量检验,确定与检验记录检验器具的使用与保管;

10、质量问题分析、报告;收集质量信息和数据,制订质量改进计划,并组织实施;对质量改进措施进行跟踪、评价和考核,报告并推广改进成果;

11、组织实施质量档案的制作和归档工作;

12、组织实施对体系、产品、过程的持续改进;

13、建立和完善质量奖励、责任处罚、质量缺陷成本内/外部损失考评等质量管

理制度,并按制度实施日常管理。

部门权利

1、对质量事故依程序和制度提请处罚的权利;

2、对严重及批量性问题要求停止生产的权利

3、各种产品检验记录权;

4、要求相关部门配合相关工作的权利;

5、重大质量事故的建议权;一般质量问题的否决权

6、制定检验规程权力;质量改善的提案权;

7、检测量具的管理权;

8、工艺改进的建议权;

9、本部门的考核权;

篇7:素质拓展部部门职能拟定

素质拓展部主要以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为核心,从两个方面提高同学们的个人文化修养以及综合素质能力。

素质拓展部现有部长一名,副部长一名,干事八名。现将本部职能做一下规划;

(一)工作职能(英汉全方面素质拓展)1.辩论协会

主要负责组织新生辩论赛和校园辩论赛等,并且推选优秀辩手参加校辩或是校级以上的辩论赛。2.外语协会

主要负责组织我院的特色活动-英语演讲比赛,电影配音大赛等一系列听说读写译与本专业有关的活动,全方位提高我院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还会组织我院学生展开各类素质拓展活动并且组织配合学校下发的各类活动。配合其他部门完成工作。

(二)部长职能

1.认真做好例会会议记录,及时准确的将会议内容传达给副部长及干事。安排工作。

2.每周组织部门例会,对本部门存在的不足加以改正。并让每位干事做周工作总结,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

3.在完成本部工作的同时,配合其他部门保质保量完成活动。

4.关心每一位干事的学习及生活,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三)干事职能

1.认真完成部长及副部长安排的每一项工作,争取及时准确的做到上传下达。2.在部门例会时,认真做好会议记录,并且及时做每周的工作总结,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改正,为自己的部门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篇8:行政职能部门的绩效管理

对绩效管理的解读

绩效管理是指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围绕被管理者的岗位职责应如何正确履行所涉及的相关目标、标准、行为、调整、考评范畴达成共识和保障效果的过程。绩效管理至少应包含:

1.就目标及如何达到目标需要达成共识。这里有两个要素不能忽略, 一是岗位目标等绩效内容的预设, 二是与被管理者之间持续地有效沟通。

2.绩效管理是一种过程导向的方法。通过绩效管理, 管理者可运用各种有效的手段来掌控职能人员的行为过程, 使他们不偏离或最大限度地指向目标。

行政职能部门绩效管理的新理念

所谓新理念就是要转换思维方式, 从而调整或改变长期以来行政职能部门做事导向方式。这种导向方式有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时间导向的特征, 即在规定的、固定的时间框架内做事。由于考勤成为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 因此可能会出现“不迟到、不早退、不干活”的现象。二是职责导向的特征, 即在规定的、机械的职责框架内做事。由于不出事成为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 因此可能会出现“此事与我无关”的现象。三是领导导向的特征, 即按照领导的指派做事。由于服从安排成为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 因此可能会出现“没有对错, 只有大小”的现象。

行政职能部门绩效管理的新理念要求行政职能部门一切活动的宗旨必须以实现组织目标为核心。这些理念至少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服务为本的理念。服务为本的理念包含三个维度:一是为什么要服务。行政职能部门的工作定位为服务, 是因其在一个组织部门结构和业务流程中的位置和作用所决定的。一般来讲, 任何一个组织都有其主要的业务, 直接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工作构成了这个组织的一条主要流程或价值链。而行政职能部门则是从治理结构、政策规则等角度为这条价值链提供指导、支持、保障和协调, 实际上就是提供服务。简单说, 行政职能部门的工作就是尽力保障组织价值链的流程合理、运行顺畅, 这是“服务为本”理念的重要内容。二是为谁服务。行政职能部门要落实“服务为本”的理念, 就要明确自己的“顾客”是谁。行政职能部门服务的“顾客”大致包括三个层面:组织层面———表现为组织实体及代表组织意志的领导集体;部门层面———尤其是直线部门;个体层面———涉及从领导个体到人员个体。三是如何为这些“顾客”服务。其所遵循的原则应是服务于组织发展目标, 不能脱离组织主营业务的过程实际, 了解不同“顾客”的不同需求, 满足“顾客需求”。以此原则为前提, 如何高效率、高质量地为“顾客”服务就要把握五个要素:倾听“顾客”呼声, 如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回应顾客诉求, 如前瞻性地了解“顾客”需求并主动提出应对策略;提供“顾客”选择, 如在服务方式上给予“顾客”充分的选择权;鼓励“顾客”参与, 如部门目标或计划的制定可吸收“顾客”一起参加;实现“顾客”评价, 如服务绩效的优劣主要由“顾客”作出评价。

2.结果为本的理念。“结果导向”理念的基本含义是关注组织目标的实现, 着眼于行政职能工作的实际效果。之所以要强调“结果导向”, 针对的是在传统行政职能部门管理实践中“规则导向”的倾向。“规则导向”及其所伴随的过程为本取向的控制机制, 一直以来被认为是行政职能部门的主要手段。实际上, 这种现象背后的理论依据就是“规则” (正式文件) , 而规则的存在有利于保证组织活动的客观性和工作人员行为的“事本主义”倾向, 即非人格化。由此可见, “规则导向”往往意味着人们以严密、机械、古板的方式来应对目益丰富多变的实际情境。当然特别需要指出的是, 规则是有积极作用的, 因为行政职能部门担心程序胜于担心结果。结果有时难以预测, 而程序往往是立竿见影的。当规则变得比结果更重要时, 行政职能部门的绩效便会发生扭曲, 评估行政职能部门及其工作的绩效主要标准不是看他们的行为对组织目标的贡献, 而是看他们能否严格遵守规则。反之, 行政职能部门有时也会用“这是规定”之类的托辞来消极应对“顾客”的需求。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确立“结果为本”的理念, 而不是单纯采取完善规则的方法。也就是说, 在横向关系上, 制定新的规则来解释、匹配或纠正其它规则;在纵向关系上, 下级会制定更细的规则来贯彻上级的规则。规则过多过细的结果之一就是低效、浪费和消极服从。因此, 以“结果为本”取代“过程为本”, 并结合“服务为本”的理念, 就可促使行政职能部门关注使命和组织目标的实现, 就会形成积极、灵活和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方式的氛围, 就可强调行政职能部门应着眼于自身行为的实际效果。

行政职能部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绩效评价是绩效管理成功与否的生命, 它本身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 涉及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评价主体的选择、评价程序的确定和具体的评价过程操作等环节, 但其核心部分和环节应是评价指标体系。因为在整个绩效评价体系中, 指标体系无疑起着纲领性作用。设计行政职能部门绩效评价指标应遵循以下原则:

1.服从组织目标的原则。我们常常说要“做正确的事”, 对行政职能部门来讲, “正确的事”就是与组织目标匹配的事, 就是能促进组织目标实现的事。在实施目标管理中, 组织中各部门都有相应的经分解后的目标, 行政职能部门除了一部分自身的直接目标外, 如何通过为其它部门服务以帮助他们完成部门目标, 实际上也是在为组织目标作贡献。在设计绩效评价指标中应充分反映这一思想。

2.有用性原则。评价指标所体现的内涵必须是具有针对性的, 是对服务对象有用的, 是可以帮助他们增值的, 而不仅仅是追求形式上的东西;评价指标所体现的内涵必须是切实可行的, 要力求规范、通俗易懂、便于获得、便于测算, 能量化的量化, 不能量化的细化, 还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指标的转化。

3.透明度原则。在设计绩效评价指标中要做到人人知晓、人人明白, 在执行过程中没有随意性, 为绩效评价收集的数据、事件等要真实可靠。其实要真正履行透明度原则, 最好是在设计绩效评价指标过程中, 让当事人参与。

4.动态性原则。设计绩效评价指标应善于进行纵横比较。纵向比较, 就是既要考虑客观背景, 也要考虑组织现状, 主要应体现阶段性和进步性;横向比较, 就是考虑行政职能部门与其它直线部门的差异性。动态性原则还包括了根据实际情况适时适度修正评价指标的意思。

篇9:组织职能和部门化

组织分工

古立克认为,分工是组织的基础,也是组织的原因。关于分工的基本原理,古立克的论文没有超越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的论证。与斯密不同并有所发展的是,古立克对分工的限制作了进一步展开论证。他认为,分工要受到三个限制。一是与工作时间、工作量相关的限制。假如分工仅仅考虑技术因素而不考虑时间因素,就有可能出现不得不在一定的工作时间内从事两项工作,这势必会冲减分工的效用。二是与工作技术、习惯相关的限制。例如,在一个教堂内,把打扫教堂卫生和承办丧事这两件看起来性质不同的工作硬性分开是不恰当的,因为按照习惯,教堂司事同时承办丧事。三是身体的限制,分工不能超出身体的范围而变成器官的分工。古立克对此调侃说,你不能让奶牛进行前半身吃草后半身挤奶的分工,表面看起来似乎很有效,但那不过是纸上谈兵,实地一验证肯定失败。分工是否恰当,用现实操作加以检验,马上就很清楚。

只要有分工,就必须有协调,古立克把这称为不言而喻的道理。如果说,斯密提出了分工的基本原理,泰罗侧重于分工如何提高效率,那么,古立克则强调分工中的协调问题。他认为,协调不是自发的,而必须是依赖理智的、有生气的、持久的和有组织的努力。协调包括通过组织的权力结构方式和通过思想支配方式两种途径实现。这两种途径是互相配合的。在协调中,特别要关注时间因素和习惯因素。“人是一种习惯性动物。”在时间充足时,习惯是协调的基础;在时间不足时,习惯是协调的障碍。

在组织协调方面,古立克以丰富的经验,讨论了控制幅度、单一首长、层级关系等问题。关于控制幅度,他在格兰库纳斯严密的逻辑推论基础上,强调了控制幅度的现实差别中所包含的经验问题,总结出实际的控制幅度受职能因素(涉及到技术的复杂程度)、时间因素(涉及到组织的稳定性)和空间因素(涉及到成员之间的距离)影响。所以,恰当的控制幅度不能一概而论,必须考虑各种因素的权衡。在统一指挥问题上,古立克反对泰罗的职能工长制,又对法约尔的原则做了扩展。他强调,统一指挥指的是那些受指挥的人,而不是发布命令进行指挥的人。正是这一见解,他敏锐地抓住了“一仆二主”的问题实质。分工的本质,是形成工作的同质性。因此,古立克认为,如果分工单元在工作、技术和目的上没有同质性,必然会产生摩擦与低效;一个以一定的专业化为基础的单位,决不能由一个外行来进行技术指导。例如,政府的药品管理是为了保护消费者利益,以药厂利益为主导的部门必然管不好;医院让卫生部门来直接管理,效果肯定不佳。由此,他弥补了斯密从经济角度论证分工的不足,也批评了泰罗分工思想的纯粹技术考量缺陷,把社会因素、政治因素和人员因素引入组织分工理论。对于管理活动中越来越重要的专家,古立克也有自己的看法。他指出专家固然重要,但绝不能越界,在某一领域里具有专业权威性的“官服”,越过这一领域就会变成化装舞会上的“假面”。从协调角度看,组织的权力链究竟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注意的是,自上而下不能以高层的模式化而牺牲个人的热情和效率,自下而上不能以发展个人的有效性而牺牲协调的愿望和前提。

特别要指出的是,古立克对专业化管理和专家治国的矛盾已经有了很深刻的认识。在科学管理的冲击和推广下,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专业化是大势所趋,然而,古立克发现,在专业化过程中,必须防范专家治国有可能产生的潜在危险。他强调,我们面对的是在越来越小的领域中知道的东西越来越多的专家。受过高级训练的专业人士,在知识广博的领域中,往往会产生一种无所不能的感觉,他们的特殊技术能力可以在狭小的范围内大显身手,然而同时也会把自己那个狭小领域当做整个世界,这就会带来严重的问题。例如,专家提出的预算,很可能只考虑了某一狭隘的利益,但他们会觉得这就是“公共利益”,而把钱花在别的地方就是“纯粹的浪费”。如果有人批评他们,会被他们视为出于“无知和嫉妒”。他们对公民解释传播自己的立场,在他们看来就是“公共教育”,而其他人对公民解释传播自己的立场,他们就会指责说这是进行“政治宣传”。根据古立克的调查和研究,他发现,一项依靠专家集团制定的政策,大约会在今后的30年内都会处在这一专家集团的领导和支配之下,这就有可能产生公共利益的社会性偏差。更严重的是,专家并不一定是有意这样做,而是一种专业习惯。在这里,古立克已经敏锐地观察到了几十年后阿吉里斯提出的“熟练性无能”问题。对此,古立克提出建议说,必须以民主政治来矫正和防范专家的偏失,社会确实需要专家也越来越离不开专家,但专家不能越界,专家不能替民众做主,而只能为民众服务。专家的位置是“鞋底”而不是“鞋面”,只有老百姓才是关于自身利益问题的最终裁决人,古立克由此强调民主政治在政府管理中的地位,并对二战以来的经验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POSDCORB

古立克的管理七职能说影响巨大,几乎所有稍微正规一点的管理学书籍中都会出现。这一理论建立在法约尔管理五要素思想的基础上。古立克认为,高层管理者的工作,归纳概括起来,就是计划(Planning)、组织(Organizing)、人事(Staffing)、指挥(Directing)、协调(Coordinating)、报告(Reporting)、预算(Budgeting)七个方面,由此组成一个缩略词POSDCORB。

(1)计划。就是为了实现企业所设定的目标,制定出所要做的事情的纲要,以及如何做的方法。

(2)组织。就是为了实现企业所设定的目标,建立权力的正式结构,以便对各个工作部门加以安排、规定和协调。

(3)人事。就是有关人员的吸收和训练,以及有利的工作条件的维持等所有人事方面的职能。

(4)指挥。就是包括以下各项的一种连续工作:做出决策,以各种特殊的和一般的命令和指示使之具体化,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发挥作用。

(5)协调。就是使工作各个部分相互联系起来,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职能。

(6)报告。就是使那些经理人员应对之负责的人得到有关正在进行的情况报告,并使自己及其下属通过记录、调查和检查得到有关的信息。

(7)预算。它包括所有以财务计划、会计和控制形式出现的预算。

同法约尔相比,古立克把人事从组织职能中独立出来,单独作为一项职能,以强调管理活动中人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他的思想中人本管理的一些端倪;报告也被古立克作为一项单独职能,反映出他对管理中信息联系的独特看法;比较特殊的是,他用预算来强调控制的重点,这可能与他更多地倾向于公共管理有关。预算和报告作为管理职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古立克在财务管理和绩效管理方面的长处。这种职能划分,同法约尔的五要素相比,体现出管理活动更为紧密的逻辑关系。尽管后来有不少学者又对此进行了修正,使管理职能的讨论至今尚无定论,但古立克无疑是管理职能理论发展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

坦率地说,在古立克的长文中,关于POSDCORB,实际上只占很小篇幅。他的思想贡献,并不是简单地提出了七职能,而是对组织结构与职能的关系、组织运行的实际状况和理论概括的关系进行了富有启发性的讨论。在古立克的思想中,明显存在着一个矛盾,从他对管理活动的具体分析和论证来说,他更感兴趣也更为强调的是来自实践的经验总结。然而,他对管理学科发展的追求和造福于人类的现实责任感,又使他不得不进行建构性的理论探讨。所以,七职能说固然是古立克思想的代表,但他那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思想感悟火花,以及在这种感悟后的进一步经验概括和理论说明,才是最引人入胜的地方。只有那些在现实中千锤百炼、反复揣摩,并由此对管理产生自己独有心得的人,才可以体会到古立克的这种特色。

分部化原则

古立克在管理理论上的的贡献,除了他对管理过程的描述之外,还有他提出的部门划分理论。他认为,POSDCORB是对高层领导人的职能划分,而不是组织结构的单元划分。作为组织,需要归并组织活动,使组织的构成单元同质化,更重要的是保持组织的整体性。为此,古立克提出了“一致性原则”作为部门划分的指导思想,即要求组织将类似的活动归并于同一部门和同一个人领导,以免引起摩擦和效率低下。

古立克认为,有四种主要的组织活动归并方法。

(1)按目的或职能划分,即根据所提供的服务归类,例如教育、健康和福利。

(2)按所应用的程序划分,即根据所运用的技术和方法归类,例如人事和会计。

(3)按所处理或所服务的人或物划分,例如农民、老兵、穷人或自然资源。

(4)按提供服务的地点和场所划分,即做出行为的位置。

按照古立克的方案,具体选择哪种部门划分方法,要看是否能最好地服务于组织目标。不同的组织层次,组织发展的不同阶段,技术手段的发展变化,组织的规模大小,以及特定组织的特定条件,都会影响到分部化的标准。仅仅以层级而言,如果上一层级是按地理位置划分的,那么很有可能下一层级按职能划分更恰当(当然,不排除下一层级仍然按地理位置划分),再下一层级则按技术手段或者专用设备划分更合理,选择的依据,只能是组织管理的实际需要。部门划分可以是“上下对口”的,也可能是完全不对应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取得最大效能,为社会提供最好的服务。这一分部化理论,至今仍然没有被后人超越。

在一定意义上,古立克的组织理论,可以看做是一种组织设计理论。POSDCORB是按照管理过程进行设计,分部化是按照组织目标进行设计。这两种设计,要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条途径,既要保证具体单元的同质性,更要保证组织的整体性。更重要的是,所有的设计方案,都要拿到实践中去检验。

篇10:品证部部门职能说明书

名称: 品质管理部

职责说明: 品质管理部工作职责:

1、公司(包括分公司)质量工作的总体规划、策划和实施监督。

2、质量标准的制定。

3、检验技术的设计和改善。

4、客户投诉处理和客户关系维护。

A、负责客户投诉的接受;

B、协助各部们、分公司对投诉问题的原因分析和对策的确定。

C、对口客户确定改善方案和结果进行反馈。

D、客户投诉问题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对反复发生的同类问题制定进一步的改善行动及预防措施。

5、公司管理体系的总体规划及管理实施。

6、产品认证工作的管理和实施。

7、负责对供应商的质量管理:辅导供应商的质量保证能力改善;负责对供应商质量保证能力的评价;组织召开供应商质量通报沟通会议。

8、主导对来料不良的处理。

9、对不良问题的汇总分析及后续改善行动的实施。

A、收集汇总各部们、分公司的不良问题;

B、汇总各部们、分公司的质量数据形成周报、月报;

C、对质量报表进行分析,制定改善行动方案。

10、参与各部们、分公司重大不良问题个案的分析和处理。

11、不良处理、报废、不良费用的最终审批及争议问题的协调处理和最终判定。

12、负责各部们、分公司对检验标准执行情况的检查。

13、负责对检验人员的培训和资质评估。

14、负责产品外送检验工作。

15、负责检测工具、计量器具等设备仪器的台帐建立、维护、保养和定期检定管理工作,负责新产品检验设备的设计和制作。

16、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试制产品、工艺、材料变更产品的质量检测,做好产品质量统计分析以及质量信息的管理工作。

17、负责公司管理手册、管理规定、程序文件等三层工作指引文件有效实施。

18、负责公司全面质量管理推进工作。

19、负责本部门的劳动安全、消防以及责任环境卫生等工作。

20、做好本部门员工的人才规划、培训、考核、纪律管理等。

篇11:素质拓展部部门职能及工作计划

一 部门职能

素质拓展部是以提高广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提高广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着力点,在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技能培训方面引导和帮助广大学生完善职能结构,全面成长成才。使学生干部素质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学生会各项工作高效运作。举办丰富多彩的利于学生提高人文素质修养的读书日、征文比赛、五四成人礼等活动,同时开展主持人、礼仪、朗诵、辩论赛等专业素质较高的培训活动,协助各部门活动开展过程中的素质拓展活动和游戏。

二 工作计划

本着“积极锻炼 提高素质”的工作理念,积极倡导广大学生文明做人,不断提高个人素质,为使素质拓展部工作更顺利的展开,现将工作计划拟定如下:

(一)内部建设

干事招新工作

⑴ 根据学生会要求及部门需要,经过公平、公正、严格的面试等程序,选拔出九名各方面素质较高的新干事,组建一个优秀的团队。

⑵ 由部长###向代理干事对学生会运作、规章制度及我部门职责和工作作详细介绍,让大家对学生会及我部门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并对各干事个人素质作进一步的要求。

请假制度

①每次部门会议和学生会全体成员会议,不能参加的需向部长或副部长以短信的形式请假。请假内容包括请假时间和原因。

②部门活动每位干事无特殊原因,必须参加。请假理由不合理的,不予批准。

(二)活动

1招募系内拉拉队

活动背景:十月下旬院级运动会,篮球赛等活动

活动目的:充分体现我系的精神面貌,丰富大学生活,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与风采,同时服务于我系开展的活动。

活动对象:大一大二女生

主办单位:###团总支

承办单位:###学生会

时间:十月中旬

2组建爱心志愿小组

活动背景:学生会与###社区志愿者组织的联系以及系举办的各项活动的需要。

活动目的:丰富我系学生人生阅历,在实践中学习生活、了解社会、增长才干,在奉献中收获感动,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活动对象:大一大二全体学生

活动时间:十月下旬开始

主办单位:团总支

承办单位:学生会

3系内演讲月

活动目的:为丰富学生会广大干事的课余文化生活,锻炼学生的胆量,敢于在人前发言,提高学生自信心、心理素质以及社交能力,拟开展针对于我系学生会干事的演讲活动。

活动对象:学生会全体干事

活动时间:十一月上旬

活动地点:待定

主办单位:团总支

承办单位:学生会

4组织参加院系举办的运动会

目的:为提高系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我部门将配合我系组织参与院运动会。

另外:

组织礼仪、主持人等培训

组织参加以“爱满天下”为主题的第十六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的各项活动。协助其他部门开展各项活动。

篇12:生活部职能及简介

简介:校学生会生活部以“关注细微生活,服务全校师生”为宗旨,及时反馈并解决师生生活中的困难,为同学与学校相关部门提供一个平等沟通与交流的平台,并为丰富校园文化的许多大型活动提供外联支持。我们始终坚持着“走进学生中间,为大家办实事”的工作原则,服务同学。我们坚信,生活是一种态度,留心处处皆生活,只要用心发现,就能创造快乐生活。生活部,爱在心在,感动生活。职能:

1、外联工作;

2、学生干部自律自查;

3、西部计划,辽西北计划;

4、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

5、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认证;

6、为同学们提供维权帮助;

篇13:教育装备部门的职能定位思考

一、不同时期教育装备部门职能概况

1. 完全计划经济时期

1958年, 为改变教育底子薄, 办学条件差的状况, 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部和商业部联合发出通知, 要求商业部门将学校教学仪器设备的供应工作移交给教育部门, 教育部首先成立“教育部教学仪器供应社”, 各省市相应的成立教学仪器供应社、站。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省一级装备部门不能满足学校对教学仪器的需要, 各省地市、县也随之成立教学仪器供应站。教学仪器供应社的主要职能定位为配备、供应教学仪器, 其模式为教育行政部门划拨经费, 教育部仪器供应社分配教学仪器, 仪器供应社向学校调拨仪器。供应社供应仪器的对象, 主要以中小学为主, 部分省市承担高校的供配任务。在仪器配置较多之后, 参与管理仪器。统购统销是仪器供应的主要特点, 供应社不能自行采购仪器, 其职能单纯而简单, 概括为“统计、分配、调拨和管理”。当时, 供应社与行政单位一样, 所有经费来源由教育经费划拨, 没有创收任务。在物质匮乏时期, 仪器供应社尽管职能缺乏灵活性和独立性, 但是适应了当时社会要求, 满足了教育行政部门的需要, 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 中介作用得到充分, 支持了教育的发展。

2.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

改革开放后, 电化教育和实验教学工作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 各种全国性电化教育工作会议、实验教学工作会议频频召开, 教育装备事业获得快速发展。普及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 学校对教学仪器需求巨大, 各种教学仪器校办工厂大量出现, 仪器设备品种、数量也得到了丰富。为顺应加强仪器设备生产、管理与监督的要求, 在机构设置上, 教育部成立了生产供应管理局 (后更名为条件装备司) , 各省市仪器供应社挂生产设备供应处牌子。教育装备部门承担着仪器质量检查、标准制定、价格审核、生产许可证发放、产品推销, 新产品研制开发、中小学实验教学的管理、实验教师的培训工作, 此阶段奠定了教育装备部门“建、配、管、用”基本职能定位。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正是计划经济开始过渡到市场经济时期, 且国家机构改革也逐步在推进, 实现政府部门与事业单位分开, 鼓励事业单位创收。教育装备部门既享受着向学校计划调拨行政权利, 又可获得参与办企业、开公司的双重收益。改革开放至教育部条件装备司撤销之前, 教育装备工作获得国家层面的行政政策的重点扶持, 也享有计划调配权和全额财政拨款经费支持, 也可参与近似垄断性质的生产和供应, 因此教育装备事业业务范围获得拓展、工作职能明确而具体、经费来源充裕, 整体而言, 此阶段是教育装备工作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双重机会之下, 教育装备工作内容能很好的贯彻执行自上而下的政策要求, 能服务好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发展策略, 也能满足学校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目标的实验教学需要, 但装备部门的工作内容有政策性、工作方式非独立性、工作职能阶段性的特点。

3. 市场经济时期

市场经济的确立, 与之相适应的是公共财政制度改革。公共财政制度是不以营利为目的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 于是教学仪器计划调拨和盈利性的采买的模式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教育装备部门失去了市场保障。1998年教育部将原国家教委条件装备司撤销, 只在基教等司局里设置一个行政职能的教育技术装备处。原省市教育行政部门中的教育技术装备处也随之撤销, 只保留事业单位性质的教育技术装备部, 从此教育技术装备部门在国家行政管理层面也失去了部门和政策保障, 步入自求生存和发展的道路。于是, 各省市教育装备部门跟随着市场经济的大潮探索着自己的发展道路。10多年来, 各省市教育装备部门在抱怨、怀疑、犹豫和思考中不断地探索自己的发展。新一轮教育改革似乎为教育装备部门带来生机, 从近几年来看, 作为改善教育的办学条件,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教育装备工作, 依然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不能缺少的成分。在现有的教育制度和财政体制之下, 仍然需要有单位来承担政府和学校之间的中介, 也需要有部门来监管教育装备工作, 但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已经完全不同于前两个阶段, 如何定位自己的职能, 如何提供更好的服务, 是教育装备部门必须尽早确立的内容。

二、影响教育装备部门职能定位的因素分析

1. 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因素决定了教育装备部门的工作内容和发展方向

教育装备部门是事业单位, 为社会公益目的服务, 为教育提供公共服务, 没有行政机关固定的行政权力, 也不是企业以营利为主要目的, 其职能受到举办主体在不同时期的政策发展的需要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从建国初装备部门的成立, 到上世纪70年代末电化教学的兴起, 再到80年代实验教学的开展, 以及现在的课程改革的实施, 教育装备部门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一直都在随之而改变, 教育政策层面的因素一直改变着教育装备的发展。

2. 教育公共产品的财政制度, 决定教育装备的分配模式

多年来, 教育装备的业务范围一直围绕“物”展开, 执行行政部门的政策意图以“物”作为媒介, 实施计划、采买、配置、管理, 这种公共产品的分配完全依靠政府的财政制度。教育装备部门主要的业务三种实施模式计划调拨、自行采买和政府采购, 决定于不同时期的财政制度。

3. 服务对象的需要是装备部门职能定位最稳定的决定因素

从教育装备职能历史概况来看, 一直缺少独立性和主动性。在特定的时期这种职能形式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 但一旦失去政策层面的支持, 就该审时度势, 在可能的政策允许范围内, 研究服务对象需要, 把对象的需要作为主要业务发展方向。装备部门直接的服务对象是学校, 间接服务对象是行政主管部门。为直接对象服务, 就是为间接对象服务, 目标一致, 方式不同。

4. 装备部门自身的能力是职能定位的最直接影响因素

按照哲学观点, 事物的发展总受到内因和外因影响, 但内因决定外因, 内因是根本原因, 内因第一, 外因第二。自身能力包括人才、管理、决策、执行、审时度势、上下协调、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等等因素, 这是一个既复杂也简单的问题。

三、新环境下教育装备部门职能定位

1. 新形势下“建、配、管、用”定位不足的分析

教育装备无论是作为一个行业, 还是作为一个专业方向, 几十年来一直都有大众认可而固定的工作职能或工作范围, 就是装备人耳熟能详的“建、配、管、用”, 后来又加“研”、“评”、“考”、“培”等等用词。“建”就是建设, “配”就是配备或者配置, “管”就是管理、“用”就是使用。《汉语大词典》释义, “建设”指创建新事业或增加新设施;“配备”指调配、分配, “配置”指配备布置, 在此“配备”比“配置”准确;“管理”就是料理、治理;“使用”就是使人员、器物、资金等为某种目的服务。在现阶段分析“建、配、管、用”的职能, 已经不太适应解决教育装备所处的困境和发展的需要。首先, 承载主体不一致。“建、配、管、用”都是以物 (教学仪器) 作为对象, 四个功能的主体并不都是教育装备部门, “建、配、管”是由教育装备部门承载, 但“用”的主体是教师、是学生, 装备部门的职能应是采取措施促使教师、学生使用, 是属于管理的范畴, 而非使用。主体不一致, 造成概念的混淆和责任的扩大。其次, “建、配、管、用”以物作为对象, 局限或者缩小了教育装备部门真正的服务对象, 没有体现为行政部门的服务职能要求。教育装备部门的直接服务对象是学校、间接服务对象是教育行政单位。第三, 现阶段装备部门无法独立、主动地实施“建、配、管、用”所包含的职能。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由教育行政部门预算控制和政策导向, 教育装备部门实际无法独立和主动实现“建和配”, 只是承担完成任务的职能。“用”由于主体非教育装备部门, 受到学校管理者和其他因素的制约。第四, 新环境下其他应承担的职能要求, “建、配、管、用”未包含。教育装备部门作为行政单位、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中介, 若以“物” (教学仪器) 为媒介, 需要有监督企业和指导学校配置的职能。

2. 新环境下教育装备部门的职能定位

教育装备作为辅助行政、为教育提供公共服务的非营利性机构, 其职能范围有其特点和条件, 需要围绕举办主体的政策和教育发展的整体方向, 需要明确最直接的服务对象需求, 调整和确定自身的职能范围。依据教育装备部门所处的位置和几十年的发展历程, 笔者提出自己对教育装备部门职能的一些看法:

(1) 协助规划

教育装备部门无论是作为公益类还是辅助行政类事业单位, 都需要把行政部门作为服务对象, 协助教育行政部门做好全省或全市教育装备整体规划, 提出教育财政经费在办学条件领域的分配方向和投入方向。因此装备部门需要统计所有教育部门的各种装备数据, 为行政决策提供依据;分析各区域装备的需求和发展趋势, 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2) 协助建配

教育装备的建设和配置, 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决策, 教育装备部门协助完成的。办学条件标准是行政意志办学的规范, 需要根据整体发展水平和学校的实际需求制定, 直接体现为学校服务。协助建配包括制定符合全市或全省经济条件的办学条件标准, 依据学校需求组织制定市场无法采买的教学资源, 按照投入方向承担大宗设备的采买和配备。

(3) 参与督导

教育装备工作是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把教育装备工作纳入教育的整体环节, 有利于教育的良性发展。无论是从经费投入还是教育装备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手段来看, 教育装备都对整个教育产生极大的影响。教育督导不能缺少装备领域的行家, 参与教育的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参与督导有利于提高教育装备采购质量, 有利于整体发展。因此装备部门需要加强教学仪器的质量监控, 实时掌握学校办学条件, 为参与督导提供数据支持。

(4) 坚持管理

教育装备的管理内容非常丰富, 管理工作是几十年来教育装备的主要业务工作之一, 也是服务间接对象和直接对象有力手段。管理的内容包括资产管理、人员管理、使用管理、行业协会管理、新产品的技术鉴定等。资产管理是保证建配后的装备完整性、有效性和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人员管理是提高队伍业务素养和专业技术能力, 使用管理是采取措施提高装备的使用效益等。

(5) 组织研究

加强研究工作是掌握装备发展方向、跟随政策导向的条件, 也是装备部门克服工作被动性和受政策影响的关键。研究的内容包括研究教育的政策发展方向, 研究直接对象和间接对象的需求, 研究自身的业务发展能力, 研究行业发展方向, 研究管理制度的创新等等。

篇14:职能部门需要非专业化

职能部门的设置必须在管理和效率上寻求平衡。职能部门的工作做得越极致,越专业,越可能会造成企业效益的下降。所以,不论职能部门设置得怎样五彩缤纷,都不应该冲淡企业提高效率这个主题。

你一定碰到过这样的情况:企业到了一定规模,就会使用越来越多的专业管理人员,比如,会计师、审计师、人力资源经理、市场分析人员、电脑工程师等。随着专业管理人员的增多,企业里的职能部门也越来越多。会计师多了,就应该成立财务部;审计师多了,就要有审计部;有的上市公司甚至还有董事会秘书办公室。

可是随着各种职能部门的建立,企业对专业管理人员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专业管理人员越来越多,企业职能部门的分工就越来越细,于是,专业管理人员和职能部门就像企业机体中一对互相刺激的孪生肿瘤般越长越大。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大企业身上,很多雄心勃勃要把企业做大的中小企业,在职能部门的设置上也向大企业看齐,一个不足两三百人的公司,就设立了财务部、审计部、人事部、总经办、行政部等,五脏俱全。

然而让管理者们始料不及的是,这个人数越来越多,素质越来越高的专业管理队伍并不是想象中那样管用,企业效率无声无息地浪费在这个非常“健全和科学”的职能部门的组织结构图里。

这时,CEO开始感到精力不集中,不仅要花很多时间看职能部门制造出来的各种报告,还要经常处理第一线同这些职能部门,以及职能部门之间的矛盾。刚开始,这些新成立的职能部门在同第一线打交道时还很客气,不久就变成第一线的上级了。因为CEO去第一线的机会越来越少,CEO开始有意无意地通过职能部门对企业第线发号施令。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大企业病:专业管理人员和职能部门的数量过多,企业越来越依赖于有权无责的幕僚——专业管理人员来管理。

我们经常听到有些企业老板说:“一强调职能部门的作用,第一线就管死了;职能部门作用一减弱,下面就乱来。”其实,这个问题并不是那种非此即彼的两难选择,而是要在两个极端的中间状态进行平衡——保持第一线必要活力的同时,发挥职能部门适当的管理作用。

鉴于此,我们对这个问题研究的着眼点就从管理的内容(职能部门的功能)转到管理的平衡上(如何设置职能部门),总结出职能部门需要非专业化的六条原则。

“剪指甲”原则

要经常有意识地检查职能部门是不是过多,专业管理工作是不是过于“专业”。如果是,就要像定期剪指甲一样把多余部分剪掉!

想掌握平衡,首先需要了解平衡对象的性质。那么,专业管理人员和职能部门为什么会有上面提到的互相促进的扩张本能呢?

其实,任何一个部门都是一个有机体的组织,有自己的本能。企业的职能部门尽管具有管理和服务的功能,但其实质是依附于创造效率的第一线部门(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等)而存在的,具有寄生性质。像生物界所有寄生物一样,当不需要靠本身能力觅食时,必然有无限制的滋生本能。

比如:企业成立市场调研部,就等于把市场调研日常化,于是就要有专职市场研究人员——问卷设计、访谈、电脑录入等。而且调研工作做得越专业,就需要越多的专业人员。然而由于它们不是直接创造价值的部门,没有硬性指标考核它们的贡献(生产多少件产品,完成多少次维修,销售多少数量)。当企业对职能部门的工作好坏没有明确标准和目标时,它们就会不知不觉地把它们的专业标准当成工作标准——做了多少次市调,多大样本量,多少回归分析,统计准确度如何等。

可是企业真的需要这样专业的市场调查吗?也许在份份厚厚的市场调查报告里,就只有那么几个数字对决策有用,而那几个数字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需要进行如此专业的市调就可得出。

如果任这些职能部门和专业管理人员把他们的工作做到极致,恰恰会造成企业效益的下降。所以,要想提高企业的效率,管理者就必须像定期剪指甲一样把多余部分剪掉!

当你再面对某个职能部门要求增加人员的申请时,我们的经验是不妨先审查它的工作,看看它定期提供的各种报告,是不是含有大量的表格和数字?如果有,我相信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是其它部门和上级所需要的。这时候你就应清楚地告诉这个部门经理:“你的问题不是要增加人手,而是应简化工作!”

少设“专职警察”原则

应该把专门监督和检查别人工作的部门和人员压到最低,最理想的状态是企业中没有专职“警察”!

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审计部门。现在很多公司都有内部审计部或专职的审计人员。这些公司看起来让人感到很正规;是呀,谁做事都有疏忽的时候,更何况还有禁不住诱惑做坏事的员工,如果有专门的审计部门就可能把这些漏洞尽量堵上。

其实,很多管理者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保证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和安全应该是财务人员的基本责任,他们有很大部分工作就是审计,而且是事先的审计!他们为什么不能自审或互相审计?

有人可能会说:因为财务人员本身是责任人,出了问题可能会掩盖或互相包庇。事实上,那些发生财务人员监守自盗或包庇别人的企业,往往是其基本管理出了大问题——体制不合理,制度不健全。在这样的企业中,我们不能假设审计人员的职业操守和道德水平就比财务人员高,独立的审计部门照样可以包庇责任人,这就如同用一个坏警察监督另一个坏警察。

毋庸置疑,任何企业都需要监管,但不能把监督当成管理。因为监管手段最多能保证企业不出事,但决不可能提高企业效益!

那些试图用监管的方式解决基本管理问题的企业,如同用止痛药治心脏病!当一个企业过分强调审计和监督工作时,其实往往表明它对基本管理问题已束手无策。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企业的审计和监查部门越来越庞大,可是漏洞却越来越多,管理者整天像坐在火山口上一样。

因此,当你的企业再有人负责任地提出要设立独立监管部门(审计、质检、安全监督等),或要增加审批程序时(比如:原来办公用品采购只需行政经理批准就行,现在为加强监管需再加一个副总审批),请千万记住:管理问题的答案和原因一样,永远不是那样显而易见,企业不能随便吃止痛药;专职的监管部门能不设立,就不设立;审批程序能简化,就不应复杂:专职“警察”越少越好!

“兼职一线”原则

为了使职能部门理解一线部门的责任压力,除了专业管理工作之外,职能部门还应担负具体管理的责任。

任何企业都不应该只管人,不管事;只管钱,不管物;只有权力,没有责任的部门和个人。这种看似明显的错误却经常出现在职能部门的设置中。

这是因为现代企业按专业分工而设定的职能部门(人力资源专业、会计专业、金融专业、电脑专

业),越来越容易成为只有权力没有责任的幕僚机构。公司经营出了问题,第一责任人永远是一线部门(研发、生产和销售部门),很少有人会指责是人力资源部门招聘的员工素质低,培训不够,更没有人会指责财务部门。然而,当第一线提出要增加人手,增加预算,改变销售佣金和回款政策时,没有人力资源部和财务部的首肯是根本不可能的。

因此,为了使职能部门尽可能同第一线的责任部门有共同的语言,唯一的办法是尽可能让它们也变成“责任”部门——有共同的压力。

比如人力资源部门不仅要负责人员招聘、定级和培训l等本身的专业工作,还应该负责工资、奖金、补助和医疗保险的审核、发放和转账等同人力资源有关的财务工作;更理想的情况是还能让人力资源部负责一部分行政工作,比如办公室的保安、清洁和接待工作。尽管向负责培训的人员汇报的可能只有两个接待员和一个茶水服务员,但我敢保证后者给前者带来的难题,一点不会比他的专业少。于是,人力资源部在选择培训的老师和课程时就更能切合实际。

为什么职能部门一定要尽可能理解第一线?因为企业为顾客真正创造价值的部门其实是研发、生产和销售这些第一线的部门,所有职能部门在性质上只是第一线的服务部门。因此,职能部门要想更好地提供服务,就不仅要知道它们的服务对象——第一线的需求,还要知道它们的冷暖。

我在实践这一原则时还得到一个意外的好处:职能部门的数量会减少。于是,管理者在简化了的组织结构图上可以多增加向他直接汇报的第一线部门的数量!这个改变非同小可,它意味着组织趋于扁平了!

“外行领导内行”原则

在设置职能部门时,应该尽量采用事业部的原则——按照工作内容,而不是按职业分工设立职能部门,把专业人员尽可能混用起来。

现代社会按职业分工训练出各种专业人员(会计、统计、电脑应用人员等),于是企业就想当然把这些专业人员也按他们的职业划分为不同的职能部门。比如,把会计都集中到财务部工作,由财务经理负责分配工作和管理,有的会计负责工资核算,有的负责成本核算,有的负责应收款等。

企业为什么习惯于按照职业原则设立职能部门?

源于一个假设:内行领导内行。同一个职业的人放到一个部门,由一个有同样职业背景的人才能更好地领导这些专业人员。

但这个假设没有排除外行不能领导内行。其实专业人员,不论是工程师,还是会计师,大部分时间所做的事都是一个外行所能理解的工作。比如,房地产公司的工程部就应配置会计,因为工程预决算是财务部和工程部产生矛盾的焦点,也是开发商同承建商最容易扯皮的地方。如果能给工程总监配置一个财务助手,必然会大大提高工程结算的效率,因为预算、概算和核算都必须按工程进度进行,尽管表面看是会计工作,其实更多涉及的是工程工作。

因此,关键的问题不是谁能更好地领导专业人员,而是外行和内行谁能更好地领导专业人员服务于企业!

如果评价专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内行肯定是权威;但如果评价哪个专业人员对企业更有用,真正管理过企业的人往往有一套与专业评价不同的标准。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专业水平精湛的人,往往发现那些专业水平一般的竞争对手在企业中更如鱼得水。其实,原因简单至极:企业是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不是训练和考核会计师、工程师、律师、电脑人员等的职业协会。

看到此,学过管理专业的人可能恍然大悟:你这不是说要按事业部的原则设立职能部门吗?对,这就是为什么事业部的体制优于职能制的根本原因——事业部比职能制具有更好的工作整合功能,专业人员在事业部体制下容易变得综合。比如:会计在工程部里,一定比在财务部里,更能切合实际地核算工程进度,这不仅是耳濡目染,更是利益和目的不同,因为非专业的顶头上司决定他的奖金。

“手脑一体”原则

设置职能部门时,千万切忌:有的部门只动脑——做计划,定策略;有的部门只动手——执行!职能分工宁可过粗,不要过细;职能部门宁可少,不可多。

企业另一个需要避免的,就是不要把工作分析的原则用在职能部门分工上。

这个错误的典型例子是有些企业在销售部门之外,设立营销或市场部。本质上,营销和销售是一个完整的工作——卖东西。只不过,当管理研究者分析卖东西这个工作时,才会把它分解为市场调查、营销策划、广告投放、渠道建设等子工作。通过分解研究,人们发现营销是制定政策,销售是执行政策,前半段工作似乎更重要。

于是,被理论研究所误导的管理者们,在现实中真的把完整卖东西的工作分解开,矛盾也就被人为地制造出来。

销售部门不是抱怨营销部门的产品定价太高,就是投诉广告效果不好或产品包装设计不醒目;而营销部门则往往抱怨销售部门员工素质低,销售佣金政策有问题等,以至于销售业绩总是达不到营销目标。

其实,企业和人样,手和脑不能分开!好的营销方案必须来自于实战。商场上从不承认爱因斯坦和牛顿那样抽象的聪明脑袋!

因为,要想高效地完成任何事情都需要事先计划一下,比如洗碗,是先洗盘子,还是先洗碗?先用洗洁精,还是后用?如果把完整的工作分开,动脑的人就只有空想,不会从动手中得到实用的灵感;动手的人也就变成了没有激情的工具。杰克·韦尔奇、比尔·盖茨这些伟大战略的始作俑者首先都是一流的动手专家——研发、生产和销售人员!

不仅如此,手脑分开会陡然增加管理者的协调工作。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企业运作出现任何问题,都要找好几个部门来解决,可是主持会议的人往往发现:开会的大部分时间不是在解决问题,而是在协调部门之间的关系。

怎么才能让企业的手脑尽量不分?

一个百试百灵的办法是:让职能部门的“好想法”在运行前,必须得到第一线的认可。于是,一个意料之中的现象必然发生:职能部门的专业人员在办公室里呆的时间越来越少——跑到第线去了。既然如此,这样的办公室自然就该取消,因为任何人都应该在他工作时间最长的地方任职才对呀!

强制“杂交培训”原则

为什么职能部门之间经常发生鸡同鸭讲和“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现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职能部门的专业人员过于注重本身专业,以至于忽视对其它专业知识的掌握,因此,对职能部门中的专业人员需要进行强制的“非专业”培训。

现在许多企业对专业人员的培训往往注重他们的本专业,比如:公司请财务专家给财务人员培训I,请人力资源老师为人事干部讲课:甚至有的公司为取得学位和专业证书的人报销学费,提高工资。

人本来有利己考虑,加上组织的鼓励,专业人员就变得越来越专业。很多企业也以员工的专业素质代表竞争力。我就经常听到企业说自己有多少注册会计师,有多少研究生,有多少美国电子工程师协会认可的工程师等。我们曾见过一个质量频频出问题的啤酒厂的董事长,他竞炫耀他们厂有中国最多的国家级品酒专家。

其实,企业不论雇用什么专业的人,他们专业的目的都必须服从企业的目的——为顾客提供产品和服务,而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专业水平。这就涉及到不同专业部门的配合,我的经验是这不仅需要共同的目标、明确的分工、制度和命令,还需要对其他专业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至少要超过普通人的一知半解。

这就是现实中,我们经常发现好的总工程师往往像半个成本会计,优秀的财务主管谈起工程管理令行内人也点头称道,一流的销售人员能同技术人员商讨产品改进的技术问题。可是,人们往往把这种优秀的“杂交”现象归结为特殊或自然的结果——这些人聪明和用心,或者在企业呆的时间长——熏出来了。于是,“杂交”优势的人变成可遇不可求的少数,企业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不协调变成了正常。

其实,专业人员这种“杂交”能力,是能够被企业有意识地训练出来的,优秀的企业也必须这样强制地训练它的专业人员。

像丰田公司,不论什么专业、什么学历,以及应聘到哪个部门(即使是生产线的装配人员)都必须有一段在销售第一线实习的经历。只有这样,员工才理解企业是一个牵一发动全身的整体,同时也能掌握其他相关专业的必要知识。

为什么要强制?因为专业人员的自尊往往使他们不愿意跨越专业之间的鸿沟。

所以,根据这个原则,企业在为职能部门提拔、招聘、培训专业人员时,就不应再以专业资格的高低作为唯一标准,而应以是否具有本企业、本行业和其他相关专业的能力作为主要考核标准之一。

上一篇:铭刻心底的一件事下一篇:上安全教育平台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