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教育感想

2024-05-11

文明教育感想(通用14篇)

篇1:文明教育感想

文明教育感想

09经管一班09073130梁付蓉

当今,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精神文明的建设,提倡以“以德治国”。我院也

掀起了一股“讲文明”的热潮。

评比“文明宿舍”、“各专业技能大赛”、“思想教育讲座”“五个行动”

等活动以及专设“安全教育和形势与政策”课先后在我院如火如荼地展开,同学

们也积极参与,热情很高。校园里各式各样的活动吸引了不少同学的目光,大家

都踊跃地报名,想方设法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

精神文明建设是衡量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标准,它反映了一个国家、人民的精神面貌和文明程度。精神文明建设是对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对思

想道德的进一步加强,它是一种理念:能规范群众的行为,能建立一种合理、稳

定的社会秩序,为我国进行物质文明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促使我国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加顺利、健康地进行。

但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和配合。我们肩负着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这项重任,就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当文明人,做文明事。因为,习惯是忘不掉的,它是一种稳定的甚至是自动化的行为,比如,做作

业,一旦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就会自然而然地,可以说是自动化地按时完成,不

需要别人的提醒和督促,更不会拖拉了;再如,有些男生原来睡前洗脚是一定要

爸爸妈妈提醒的,不提醒就不洗,在茅小生活了一段时间以后,即使回到家没人

提醒也会洗,因为已经养成了睡前洗脚的良好习惯。

可见,良好的习惯有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和有效地掌握文化知识,因为它使

我们自觉地去做有价值的事情。一般地说,优秀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

活习惯,不论何时何地都能自觉地做该做的事,远离不该做的事。

那么哪些是良好习惯呢?学校每周都有一项重点常规养成训练,比如,佩戴校徽、上课不迟到不早退、穿戴整洁、物归原处、学会倾听、认真作业、按时就寝等等,都是我们应该养成的好习惯。只有养成了这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才是真正优秀的学生。

我院举行文明修生活动实际就是为了找出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为我校改制升

本做好更充分的准备,也是为了让同学们进行反思,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通过这次文明修生的活动也有了更新的认识:现在为21世纪,要培养新型

人才,何为人才?“人”和“才”的组合为“人才”,既成人又成才是人才.有德无才谓之庸,有才无德谓之韧,德才兼备谓之贤.专业学习主要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文明修身主主要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文明修身和专业学习同样重要,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同样重要.构建和谐社会,创设文明校园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共同责任,只有有文明的个人才会有文明的班级,团体,才会有文明的校园,才会有文明和谐的社会.自身道德修养包括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两个方面,我们应该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锻炼,自我实践等行为活动.那么如何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呢?通过俩周的实践活动,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第一,应通过不断学习和教育强化自身的思想基础.人非生而知之者,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提高自己分辨是非的能力,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积极向上的书籍和刊物会让爱世界,爱社会,爱和平,爱他人成为人们的共同向往和追求,才能积聚爱的力量,才能使爱的暖流不停的流淌奔腾,滋润人间,才能消融嫉妒,怨恨,仇视,才能化解隔阂,冷漠与不满,才能营造更多的和谐氛围,使我们的学校和社会更加走向文明.第二,在实践中强化自身的道德修养.强化道德修养需要从书本中汲取知识,更需要积极投身到实践中去锻炼,也只有如此,才能培养与时代相适应的道德情感,意志和信念,形成相适应的道德语言,行为和习惯,才能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更好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培养自己的一身浩然正气,才敢于向破坏文明校园的不和谐因素挑战.第三,在不断强化自身的素质过程中提升思想道德境界.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关键在于在各种环境下能够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重就是尊重自己的人格,注意自己的言行,珍惜自己的名誉,待人处事端庄厚重,念念不忘自己的身份,不轻浮,不流俗;不自大也不自卑.自省就是要严于解剖自己,进行经常性的自我批评,扬长避短,勇于承认并及时改正错误;自警就是经常地警示告诫自己,不说有损自己及学校声誉,形象得的话,不做有损学校及社会形象的事.自励就是敢于肯定自己的优点和成绩,鼓励自己奋发向上,使自己的思想品质和道德境界不断提高

文明修身,我们需要的是坚持.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其实,文

明的修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不是没有,关键看自己有没有坚持到底的信念.许多同学都能做到,但是能坚持的就寥寥无几了.文明修身不能浅尝辄止,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严格要求自己,从而真正提高自己的修养.有了坚持到底的决心,陋习才会慢慢改掉;有了坚持到底的决心,良好的生活习

惯才能得以形成;有了坚持到底的决心,才能将学生文明修身进行到底!所以,我想只有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提高了,他才会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人.因此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创设文明校园开始,从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做起!离不开所有人的努力与支持.不仅包括班委和团委还有班上所有成员,我相信我们还是会坚持下去的,会继续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做到`做好“文明修身”!为了我们共同的和谐文明校园,一起加油啊!

篇2:文明教育感想

一个好的习惯可以造就一个人,一个坏的习惯则能毁掉一个人。现在的大学生是二十一世纪建设社会主义的生力军,我们现在的思想品德、道德行为状况如何,不仅是当前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而且对未来社会风貌、民族精神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最重要的是这次活动促进了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依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提出“安全与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总体目标,促进我们形成了正确的道德观念,产生了正确的行为态度;培养了良好的道德行为能力及正确的行为评价能力;培养了自觉、自制、自理、自立的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规范、知规范、守规范,真正使《规范》内容“深入人心”。

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而又细致的塑造灵魂、培养人的社会工程,贯穿于教育、训练、养成的全过程。我们的每一种美德或良好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而是一个长期的培养和教育过程,因此决非一朝一夕能形成的,而需要长期精雕细刻。我们将继续努力,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去认识,科学地,有步骤地走好每一个阶段,促使自己的行为以强制变为自制,从他律变以自律,逐步养成自觉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今后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应用心理学一班

篇3:现代素质教育感想

1 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何谓素质教育?何为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就是以培养人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必然要求推进创新教育。

1.1 推进创新教育, 才能抓住素质教育中的主要矛盾

众所周知, 素质不仅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 而且也内在地包括创新素质。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对象, 素质教育的内容、重点等是不完全一样的。在人的整个素质中, 什么素质是最重要的呢?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说: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 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江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 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创新, 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中央国务院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也明确要求:高校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 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显然, 人的整个素质中, 创新素质是极其重要的。这就决定了素质教育中, 创新教育应当是主要矛盾, 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从实际情况看, 抓好创新教育, 对整个素质教育是有推动促进作用的。一方面, 创新教育本身就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抓创新教育, 也就是在抓素质教育。另一方面, 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中其它组成部分也有相互作用。它不仅对智力培养、创造力开发具有直接作用, 对人的思想道德、身心素质等的培养也起促进作用, 对人的积极心态的形成, 对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 都有重要作用。

1.2 重视创新教育, 才能解决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人类进步这么快, 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人类发明了教育。通过教育, 个体的人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他的整个群体在历史长河中所积累、所创造的珍贵的经验和智慧, 并不断创新发展, 从而使人类一代胜过一代。我们在推进素质教育时, 应当重点抓好创新教育。要把创新教育的实施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

2 推进创新教育的主要构想

创新教育是个系统工程, 涉及教育体制、教育管理等诸多方面。高校如何推进创新教育, 笔者以为, 目前还是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2.1 解放思想观念创新

思想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创新教育首先必须解放思想。为此, 学校和教师要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为学生全面自由和谐发展提供服务。

(1) 要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学生始终是成长成才的主体, 其他人员只能是积极引导、帮助而不能代替他们成长成才。这必然要求学校要真正以学生为中心, 表现在学生拥有较多选择权, 包括专业的选择与确定, 导师的选择与确定, 学习内容的选择与确定等等。

(2) 要真正树立师生平等合作的观念。师生在人格上本身就该是平等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是如此。学生交费上学, 学校给学生提供各种服务包括教学服务, 实际上都要收取一定费用, 因而学校与学生既有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也有平等的民事主体关系。作为受雇于学校的教师, 在提供给学生服务的同时, 当然要努力做到师生平等。

(3) 要真正树立教研的观念。首先教师必须加大科学研究包括教育科学的研究力度。因为教师自身能研究创新, 才能带领学生研究创新。其次教师要加大对教育对象即对学生的研究。因为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书更在于育人。第三, 教师要加强对教学过程尤其是创造性教学过程的研究。怎样教, 怎样学, 怎样创造性地教学, 实在是一门重要的科学。

2.2 重视建构模式创新

当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学生的知识是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的, 教师的讲授表面上好像是在传递知识, 实际上只是在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这种理论是有相当道理的。我们应当重视这一理论, 用它来为培养创新人才服务。表现在人才培养模式上, 特别要重视模式创新。

(1) 要把培养目标定在培养创新人才上。在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 传统意义上的专门人才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学生只有在学会学习、学会应用的同时, 学会探索、学会创新, 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2) 要在学习内容中贯穿创新教育要求。一要淘汰过时落后的课程及教学内容, 增设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前沿内容, 如信息科学、环境保护等内容;二要开设系列创新教育课程, 如创造学原理、创造心理学、创造技法、科技方法论等;三要开设综合性、交叉性、实践性、创造性强的实验、实践及研讨类课程。真正使创新教育贯穿整个教育之中。

(3) 要在教材编写上突出创新。既要努力“面向未来”, 把学科最前沿的内容融入教材, 还要实现结论与方法的结合, 历史与逻辑的结合, 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在方法论上下功夫,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3 大胆实践过程创新

课堂教学始终是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大胆实践, 推进教学过程的创新。

(1) 要少讲精讲。只有少讲精讲, 才能使学生有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只有少讲精讲, 才能使学生思维有深度。

(2) 要鼓励讨论。教师一定要以和学生一起讨论的姿态, 以宽容和民主的心态, 鼓励学生大胆思考, 积极讨论甚至辩论。这种讨论既包括学生之间的讨论, 也包括师生之间的相互讨论。

(3) 要创造性地教学。在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启发他们的思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培养他们的个性。

2.4 营造环境文化创新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学校要营造创新的环境氛围, 通过文化创新使大家感受创新, 增强创新意识, 培育创新精神。

一要加大创新的宣传报道, 让人人感受到创新的重要、紧迫, 同时也让大家明白实际上人人都能创新, 树立创新的信心, 以积极的心态去创新。二要通过多种途径、形式、渠道推进创新。

总之, 凡是有利于创新素质形成的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方式方法等, 我们都要积极实行。中国人不乏聪明才智, 只要大家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 解放思想, 大胆实践, 就一定能找出许多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办法来, 就一定会使大批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也就有力地推动了高校素质教育的实施。

摘要:本文论述了素质教育的重点在创新教育。在此基础上, 又从多方面探讨了高校如何进一步推进创新教育。

篇4:西藏生教育感想

一、摸清班底,分析问题

接管高二级西藏生管理工作之后,我用了整整一周时间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摸底、整理分析。我发现,高二级西藏生人数虽然只有67人,但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文化习俗、语言交流上差异较大,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具体情况如下:

1. 散插带来的问题。67名学生分插在15个理科班和7个文科班里,每个班多的5人,少的才1人。他们的学习、生活和住宿都得跟班,只有女生相对集中在一起。由于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不同,他们在短期内融进汉族生的学习生活圈子有一定难度。这种分散插班的形式也给我的管理带来许多困难。

2. 地区差异带来的问题。全班67名学生来自西藏几十个县(市),藏族、回族、门巴族、珞巴族、怒族、纳西族等十几个民族,宗教信仰不同,多而复杂,思想文化意识差异较大。

3. 家庭背景带来的问题。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家庭背景,单亲的、父母离异的、从小跟着爷爷辈长大的,或者随亲戚成长的都有,他们各自独特、曲折、复杂的成长经历,形成了相应的个性和品质。他们汇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群体,给因材施教带来很大的压力。

4. 距离带来的问题。西藏与中山相距几千公里,世界屋脊与平原,内陆与沿海,经济落后与发达,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学校与家之间距离遥远,导致学生一年都没和家人见面,甚至两年没见过父母,只能通过手机两端联系。

二、针对问题,寻找方法

中山市实验中学培养西藏生已有十多年,积累了不少教育教学经验,但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学生个体,总会带来新的问题,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寻找最佳的教育与管理方法。

1. 树立榜样,明确目标。目标是一个人前进的方向,学生有了学习目标才有学习的动力。所以,在第一堂班会课上,我就用本校考上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西藏生的录取通知书,鼓励他们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努力学习,奋力拼搏,达到自己的理想目标。

2. 奖励优秀,激发动力。每个人都希望被赞美,这在心理学意义上源自于个体渴望被尊重、被认可的精神需求。一旦这种精神需求被满足,人就会充满自信和动力。所以每次月考后,我都请来年级部和西藏部领导,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总结他们的成绩和进步,对考试成绩优秀和进步较快的同学进行奖励,发放奖状和奖金,并拍照留念,在校园网上公示。他们从中得到很好的激励,进而更加努力学习。经过两次月考的总结表彰,学生的学习状态逐渐步入正轨,学习气氛越来越浓,拼搏进取之心日益彰显。他们在期末考试都取得好成绩,学校满意,家长更为高兴。

3. 整合力量,构建教育合力。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要让学生成长成才,必须整合所有的教育力量。西藏生分散在不同的班级,而班主任直接管理学生,对学生情况最了解,他们的教育力量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所以我利用每周的周日班主任会议时间,向相关班主任讲述一些西藏生的情况,说明这些情况的利弊,向他们介绍处理这些情况的有效方法。此外,根据每个学生的特殊情况,构建有效的家校沟通渠道,借助家校联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有机地整合各种教育力量,诸如班主任、年级管理人员、校领导、教师、家长(亲人)等等,对西藏生进行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西藏生受表扬和表彰的人数大大增加。

4. 藏汉结对,超越自我。因为地域、文化、思想观念差异较大,西藏生与汉族生几乎是来自两个不同的世界,但他们要一起生活、共同相处,学习相同的文化与技术。为此,我们鼓励每个西藏生交结汉族生朋友,即藏汉结对。我们每个学期检查一次,了解他们是否交到汉族好朋友,如果发现问题则及时纠正。当有些西藏生在交结汉族生朋友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我们会适时给予适当的帮助,给他们信心和力量。西藏生有了汉族生好朋友,就有了好的生活和学习同伴,生活在异地就像在家乡一样,有了更多安全感和舒适感,也就能更好地适应生活和学习。

5. 随乡入俗,自主发展。西藏生的家乡在高原,世界屋脊,气候干凉,空气洁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形成了独特的风俗习惯,但来到亚热带沿海地区平原的中山,就很可能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中山气候湿热,特别是夏天,人在户外活动通常是汗流浃背。因此,西藏生来到中山,就不得不改变原来的生活习惯,随乡入俗。这对西藏生来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自我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反复强调,经常提醒,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让他们融入当地的生活之中,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当然,西藏生大都能歌善舞,直率豪爽,这些优良品质,我们要着力发扬光大,为他们提供自我展现的平台,例如,每周五的文化广场都可以看到他们尽情展示才艺的身影。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学会“点赞”,“点”即对西藏生生活、工作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点迷津,引导向善,让他们判断是非曲直、明白事理;“赞”即对在学习、生活、工作中表现突出或者有进步的西藏生大加赞赏,让他们以后做得更出色。由于我们的管理和教育全面而中肯,西藏生进步的幅度大大提高。他们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很少再发生,作业完成情况良好;思想品德日益长进,从保安和舍监反馈信息显示,同学们都能按时回校,按时就寝;学习成绩进步明显,与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对比,除了一个学生因住院治病没参加考试之外,其他同学都考完所有应考科目,成绩远远超出学校预计的目标。其中李欣仪以612分总分排年级第一、全市第84名;全部67人中有44人在年级排名中有进步,其中不少学生进步60名以上。

(作者单位:广东中山市实验中学)

篇5:文明修身感想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要过去了。回顾一下过去,刚来到学校报到的那一天还历历在目,怪不得人们常说日月如梭!在担任班干部的这一学期里,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可以说是收获颇丰,在学院的领导下,我们积极组织了“中秋主题班会”在这次活动中让我们都感受到家的温馨,让我们同样感受到远离家乡我们永远是像在家里一样,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感受到了那股无形的力量无处不在,在支持着我们共同努力发展。

“零距离是否等于凝聚力主题班会”,让我们真正理解了团队的精神力量。通过队员的分工、协作,我们共同克服了文明修身期间遇到的种种困难。一个个体的力量再大,也离不开集体的支撑;一个人的力量再渺小,集体也离不开他的支撑。我们就是这样一个团体,相互扶持、共同努力,获得了最终的好成绩。通过几个月朝夕相处,我们不仅仅优化了团队意识,对于彼此也更加了解,更加信任。同时得到同学们的积极响应,老师的鼓励。

我们也组织了“感恩主题活动”如算算亲情帐、给家里打电话或者发短信,写感恩信。这些定格的活动,使同学们瞬间找到了失落的感恩之心。他们逐渐明白原来平淡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爱的哲理。同学们在反刍生活的同时,还把父母为培育子女成长所支付的一切费用罗列出来。在算算、想想的过程中,同学们感受到自己平时视而不见的却是一笔笔多么昂贵的财富!而这一笔笔财富又蕴含了父母多少深切的爱!感触万分之余,感动之心溢于言表。感恩无处不在,你今天

帮助了别人,人家也会感激你,同学们积极响应帮助他人,友好相处,和睦共处,互帮互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形成独立自理自立的良好品德。

宿舍是一个大集体,几个人生活在同一个空间里面,但是各自的生活习性都不相同,这就需要大家个良好的学习和休息环境。这期间我们组织了“宿舍PPT大比赛”自然同学们都还有很多都需要学习,当然,宿舍的融洽和谐关系归属于我们每一个宿友。在学校的宿舍卫生评比中我们宿舍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并且还积极参加了学校宿舍文化设计活动。在学校自己动手做力所能及的事,锻炼自己的能力。文明是我们时刻提在自己嘴上的话题,围绕“文明”我们组织了“文明形象大使选拔赛”通过这次选拔同学们得到了锻炼自己的能力,使得同学们增加了对文明的理解,同时也学会了礼仪,礼仪无处不在,他代表着我们一个人的素养。全班同学积极响应文明礼仪,遇到老师要问号,在公交车上主动为老、弱、孕者让座等。

篇6:文明劝导活动感想

为创建文明城市,有许多城市都在开展文明劝导活动。我们***市的文明劝导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八月二十八号和八月二十九号我们***志愿者参加了****街道处的文明劝导志愿活动。

能够参加此次活动对我来说是很荣幸的。每一个人都希望为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即使这份贡献很渺小,但也有它的一份作用,只要每个人都尽了一份力,那就是一股巨大的能量!

第一天,我们坐车来到**,虽然是早上,但路上行人已很多,而且,太阳也早已出来工作了。我们分配好任务就开始工作了。我在一个十字路口维持交通秩序。十字路口车流量比较大,所以维持起秩序是有点困难。有困难也不能退缩,因为站在这里就有一份责任,所以,要努力工作。文明劝导,要劝导行人走斑马线,劝导行人、车辆不闯红灯,劝导路人在公共场所不要吸烟、不要打赤膊、不随地乱丢垃圾等行为。虽然是早上,但太阳一丝不苟的工作着。即使天气很热,但我也要像太阳一样敬业,散发自己的一点光与热,温暖周围的行人。下午,天气更热,站着不动都会出汗。但我们依然兢兢业业的执勤。第一天的工作还是很顺利的,行人基本上都遵守交通规则,有的人违反了交通规则,你上去劝阻他们是很容易的接受,不会对你充耳不闻,不理不睬。他们有的看到你在那里站着都会对你投以尊敬的目光,我的心里就会很自豪!

第二天,我们准时出发。这次我来到一个路口,相对昨天的十字路口,车流量减少了很多。虽然工作压力减小了,但我丝毫不懈怠。今天天气依然很热,清水街道处的工作人员考虑到这点,让我们隔一段时间换下班。有时,有人会向我问路,我对这个地方不熟,所以,旁边的路人也会很热心的帮助,大家互帮互助,多么和谐。今天,只有上午的工作。工作结束后,我们集体留念。确实,这是一个值得留念的活动。

篇7:文明感想

文明,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营养品,文明,为我们带来了快乐,幸福与安康。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快捷,这也使许多人忽略了文明。他们随地扔垃圾,随地吐痰,乱践踏花草等等,导致我们现在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差,全球气温逐渐变暖。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要是我们不好好珍惜,迟早有一天地球会毁灭,人类将会走上一条不归路。那么,为什么人们不喜欢注重文明呢,第一中国人民缺少文明的知识,从小的生长坏境导致了他们的行为习惯,他们看见自己的父母随地扔垃圾便会有样学样,导致了这个习惯伴随了他们的一生。所以,父母应该从小树立好文明的好榜样。第二中国人“懒”得去文明,明明前面就有垃圾桶了,非要把垃圾扔在地上,害的环卫工人又要多操心。以上种种的行为都能让我们清楚的知道我们的文明远远不够外国人做得好。

所以,为了树立好的风气,为中国争光,应该先从文明做起,从小培养好文明的习惯,不会“懒”得去文明,而是主动去成为一个文明的人。我们的地球还需要留给我们的世世代代的子子孙孙,如果我们现在不保护好环境,我们将会在垃圾堆里生活,呼吸不到一口新鲜的空气。

这是一种行为上的文明,还有一种是精神上的文明。现在的人们随便用粗言秽语去攻击别人,这是一种十分伤害人的行为,嘴上的文明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你不懂的去尊重别人,别人也不会去尊重你。所以,说话的时候请不要带脏字,文明说话,好好想想别人的感受。打架也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随便去攻击别人,本来就是不对的,要做一个文明的人,有什么事情应该寻求正确的方式去解决,打架是没用的,只会让双方怒气更深。

篇8:文明教育感想

因笔者曾是安徽省高校技术物资委员会的秘书,负责日常工作,并组团参加每年两次的全国高仪展。在安徽省成立高校技术物资委员会时,就有一个设想,要办一个技术物资的学术期刊,目的是强化技术物资委员会的学术内涵,提升技术物资队伍人员的素质,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实验、管理和改革提供一个研讨、学习、交流的平台,为学校建设和发展献计献策。现在看来,这正是笔者与贵刊的认知基础,也是笔者与《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的缘分!为什么这样说,其实从创刊到现在,笔者与杂志执行主编一次面都未见过,只是通过电话或邮件交流。多年来,我们保持着读编往来,沟通、理解、信赖、合作,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

随着时间的推移,了解的加深,合作的密切,笔者对杂志的刊名也有了新的理解:

中国:是全国范围的;现代:高科技、新技术、网络;教育:中国的所有教育,早教、幼教、小学、中学、高职、大学、研究生等等;装备:教育教学内容需要的硬件和环境,实现的手段与方法。

教育的理念是应贯穿始终的,转变传统的教育认识,勇敢创新,发散思维,统筹协调,这样办杂志,才能内容丰富多彩,栏目设置合理,适应不同需求,信息量大,知识面广,读者、作者多,投稿文章多,企业合作多,杂志才有鲜活的生命。杂志经过十年的改革创新,发展成今天包括基教、职教、高教学校,文章内容有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新技术应用、实验教学和教学管理等方方面面。充分证明改革、创新是成功的,改革、创新给杂志注入了活力。

十年过去了,展望未来。杂志要与时俱进,时时刻刻求变、求新、求创。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培养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我们要不断探索、研究教育改革的新思路、办学的新理念。最近,温家宝总理连续五次调研文教卫系统,谈论教育改革大事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把教育改革提升到影响国家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位置上。教育改革到今天,已不是经费投入的问题了,而是如何投入?如何管理?所以相关的队伍建设问题,都直接关系到投入能否发挥效益,办学是否能够达到培养人才的目标。我们的教育模式应该如何改革,才能适应国情,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求,是我们杂志社应密切关注的。

篇9:学校体育教育之感想

关键词:学校; 体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2-156-001

目前社会上某些人对素质教育有一些看法,认为搞素质教育就要否定以前的教育模式,就不能考试,要平均发展,要重视课外活动,课堂就无所谓了,不能让学生有任何负担。素质教育是中小学内部的事等等。这些观点是片面的,是不正确的,我们要坚决避免进入这个误区。

一、学校体育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个性教育

要搞好学校体育素质教育,首先必须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形成积极的进步个性。这对于学校体育而言,本身就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及的优势。因为体育教学有其独特的教学过程和环境,即形式上是身体练习为主,方法上是以示范掌握为主,负荷上是以生理负荷为主,在组织上是以分组掌握单练为主,在场所上是以运动场馆为主。在上述的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学生的个性表现是显性的,而且有开放的和热烈的特点,易于观察,便于引导。大家知道体育是一门传习的学科,要求师生有相当量的身体练习,而不像其他学科看一看,听一听,写一写。因此这种传习的方法易给老师的教育带来有利的条件,使教育能根据学生的显性表现,因势利导,在宽松的教学气氛中,在充分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促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二、学校体育素质教育要重视学生学力成长

学力就是“学知上达到的程度”,有显性的学力和隐性学力组成。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形成的不是真正的学力,应试教育只注意显性学力,即知识、理解和技能。它的学力观存在着种种弊端,如:体育学科不变的规律体系与学生对体育的直观感悟之间失去平衡,竞技运动的能力发展与个人身体、道德之间失去平衡;教学活动偏向少数尖子生,忽视了大部分学生,人为地加剧了学生学力发展的的不平衡;占据中心地位的是课程教学等等。而素质教育则关注显性学力和隐性学力的统一,体现了一种“发展性学力观”,也就是说,它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理解与技能,也关注学生的思考力、判断力、表现力,以及兴趣、动机、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因此,体育不仅仅在于增强体质,还有个性、品质的训练,学力的成长。当前,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从某种意义上说,首先必须完成学力观的转变。

三、学校体育教育要转变教学模式和改进教学方法

1.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的是“教师、教材、课堂”三个中心,沿袭式和灌输式教育,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和锻炼习惯的养成,这就造成了传统的体育教学过分追求运动竞技的成分,追求运动技能学习的精确度、速度、高度、远度,教学过程总是从讲解动作要领和示范动作开始,然后再进行辅助练习、分解练习,最后进行完整练习和反复练习直至掌握动作要领。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忽视了对知识的理解,忽视了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等,学生在学习中难以体验到运动的乐趣。传统体育教学只注重传授技术而没有考虑学生是否能接受,是否是他们兴趣的需要,是一种“灌输式”的指导者的角色。

2.现代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学”,而不是“教”,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注重学生素质的提高。一是强调学生的创新性。现代体育教学方法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出发点,这是现代体育教学方法最重要的特征。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现代教育必须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浓厚的创新意识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欲望,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从各个方面去发展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不断获得成功的过程中,养成研究问题的习惯,奠定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二是强调师生互动。教学过程不能局限于传统的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活动,教学应是一种互动的过程,提倡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有利于充分开发与利用体育教学中的人力资源,减轻师生的负担,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现代体育教学方法肯定教师的指导作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活动和学生的活动是互相联系、互相配合的。四是强调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性。教学包涵了教与学两个方面,教学方法理论应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只有重视学生的学,教才能有针对性,才有实际意义。现代教学方法侧重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对学生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学习内容的安排与计划、学习方法的选择与运用给予必要的指导与建议。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与之相适应的体育教学方法也有了极大改进。体育教学方法更加突出了师生双边协调活动,桥梁纽带作用更加明显,它的内涵更加丰富,对学生接受信息和传递信息要求越来越高,强调将感知、思维与实践三个环节紧密结合。通过体育教学方法的不断完善及运用,体育教学将更加强调高效性,保证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学习活动。

篇10:中世纪文明感想

提起中世纪,就不能不涉及基督教。经过中世纪初期的动荡,政权更替、文化取代多有发生,神学则借此时机发扬壮大。在这段时期,基督教的光辉笼罩了欧洲,甚至渗透进包括文学、艺术、音乐在内的一切艺术形式,成为中世纪文化的标志性特点。神学的壮大限制乃至扼杀了世俗文化与科学的发展,却也因其特殊性催生出这一时代独有的文化,如对后世影响深远的骑士文学,形成了独特的繁荣。与其说《中世纪文明》是在书写中世纪欧洲的发展,不如将之视为一部基督教文明的发展史。教义从根本上影响了人们的观念,也引导了这一时期的历史走向,如定义侵略异教徒为合法,导致基督教徒热衷于征服异教的民族而对方则回以剧烈的反抗。全书引用大量史料,全面地展现出中世纪的辉煌画卷。通过本书的阅读可以更好地解读基督教文明。

篇11:道德文明实践周感想

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往往忽视了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建设的巨大推动作用。所以,正确认识精神文明建设对于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对于推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校开展的“道德文明实践周”正是加强学生精神文明建设,提升道德修养的活动。精神文明的建设不能局限于课堂,活动要求安排实践课,同学们走出课室,在校内“做一件好事”,“纠一次违规”,”抄一句箴言“,写一篇体会,参加一次讨论。最后,回到课堂,有老师组织讨论,总结。

当前,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建设状况是良好的,但在少数大学生身上也出现诚信缺失,金钱至上,弄虚作假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既有社会,学校,家庭的各种因素的影响,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如心态浮躁,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意识淡薄,辨别是非能力差等。而且校园内还存在不少有违道德文明的现象,如:乱丢垃圾、迟到旷课、乱吐口香糖、留异性在宿舍过夜、破坏花草树木、、休息时间大声喧哗、玩电脑游戏等影响别人休息、偷窃行为、说粗口脏话、作弊行为、插队、占位、浪费水电、乱张贴等等,一个被称为“礼仪之邦”的国家却容忍了诸如此类多不胜数的不文明不道德行为,这在世界看来是“不拘小节”,还是“名不其实”?因此重塑大学生形象很有必要。

我认为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活动,在参加活动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道德素养,激发了大家参与道德实践的热情,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让知识和理论走出书本和课堂,快速转化为现实行动。大学时期是人生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对一生的影响很大。因而,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做一个知荣辱,讲道德的人,继承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十分重要。

道德文明,是面对路人迷茫的眼神,给予一个热心的指引;是载物重重的三轮车在上坡时,给予一下有力的推动;是听课听讲座时不随意交谈,自觉将手机调为振动;是离开公共场所前,默默地把垃圾废物收拾好带走。道德文明,需要我们正确对待,身体力行,它并不远,它其实可敬亦可亲。

篇12:道德文明周的感想

——关于道德文明周的感想

道德文明,不是虚无缥缈,如同空中楼阁水中月那般不能接近,让人漠视。道德文明,也不是高高在上,如同尚方宝剑那般使人敬而生畏。道德文明源于生活,构成了身边的一点一滴。

道德文明,要求远高于法律,可往往由于道德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以及道德文明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它的强制性必定远远低于法律。所以,我们看到有人选择在道德面前缄默,甚至漠视了道德的存在。当某某明星被爆出“诈娟门”,我们看见了诚信的缺失。当什么“艳照门”“秒杀门”,一系列门事件暴露在公众的视线之下时,我们何曾不痛心于道德的缺失。道德文明,不是泛泛而谈之资,不是嘴边的空口白话。道德文明不能因为缺少监督而遭到漠视甚至蔑视。当有人践踏在道德之上时,我所看见的只是他背后漆黑和空洞的阴影。

道德文明,不是尚方宝剑那样让人生怯,也不是一些人披着道德外衣借题发挥的武器。虐猫事件的始作俑者其丑恶行为固然令人发指,这种践踏道德底线,践踏生命的行径的确人人得而诛之。但是,随之而生的人肉搜索愈演愈烈,广大网友已然假想自己化身为道德卫士,手持尚方宝剑,俨然一副替天行道的模样。当人们不断以泄露事件的中心人物的真实信息,进而群起而攻地指责当事人时,我们可曾想过,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我们是否真的做对了呢?

亚运会刚刚闭幕,那些分布在大小街头,地铁站,公交站,会馆的志愿者们的身影,他们热情的指引和帮助,不知是否给我们,给外国友人留下丝丝感动。那电视荧幕上,微笑姐如一的亲切微笑,那些礼仪小姐们枯燥的训练只为带给所有人更好的服务,展示给人们美好的形象时,我们也是否该做些什么,去为国家的道德文明形象贡献些什么呢?

篇13:从生态文明看生态文明教育

简言之, 生态文明就是要人类在自然界活动时积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努力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1]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工业文明进行理性反思的产物, 是人们对社会生产理论和实践进行反思的结果, 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以及二者在生态层次上的统一。在当代, 生态文明的发展状况开始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 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生态文明的内涵:

1、生态文明倡导一种价值观念的转变

生态文明的提出, 使人类开始意识到自己并不是自然的主宰, 而是自然的一部分, 人类的价值观并不能仅仅以人本身为最终目标, 人类的利益和幸福不能逾越自然所允许的范围。生态文明以“人是自然的一员”为哲学依据, 谋求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关系, 力图在增值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 人类自身是生态文明的主体, 不是消极地向自然回归, 而是人类积极地与自然实现和谐。

2、生态文明倡导爱自然就是爱自身

正由于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自然界是人的元机的身体, 人类与自然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 以损害自然界的生物种群来满足人类元节制的需求, 只能导致整个生态环境资源的破坏和枯竭, 最终危害人类自身。生态文明要求人类重新认识自身与自然的关系。

3、生态文明要求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伦理道德的首要准则

生态文明的伦理道德是以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系统正常运转, 保护自然生态的良好状态为准则。人类其他的一切行为, 首先必须以服从这一道德准则为前提, 要求增强对于生态环境的道德意识, 使人们认识到生态道德是人类道德的重要方面。

4、生态文明追求环境与发展的统一

生态文明要求人们积极改善环境与发展之间的不协调关系, 使生产方式向着“生态化”的新形式发展, 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实现环境与发展的统一, 实现社会、自然与人类的永续发展。

二、生态道德及教育的迫切性

生态道德是对生态伦理的道德认识和评价, 是在生态伦理和生态价值的影响下, 在个体社会成员内心中形成的主观意识, 是实现生态伦理的纽带和关键, 其内涵包括:人类要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可持续发展观念和生态律己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 生态伦理学日益受到重视, 以生态道德为核心的新的文化理念正迅速传播。

三、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措施

1、加强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的世界观教育

保护自然, 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 实际上就是保护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 而生态危机实质上就是人类生存危机, 是对人类破坏生态系统的反馈性惩罚。高校要从生存的高度, 大力开展对大学生的生态意识教育, 更新思想观念, 使大学生确立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的世界观。

2、加强生态文明道德观的培养

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 关键是着力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道德观。所谓生态文明道德观, 即在谋求人类发展的同时, 要保持社会生态和自然生态的协调发展, 要保持人与自然的平衡、协调和统一的观念, 包括生态文明的哲学观、价值观、伦理观、社会生态发展观及绿色科技观等。生态文明道德观对大学生整个思想道德品质培养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着力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道德观, 主要应抓好生态文明的哲学观、价值观、伦理观的教育。

3、加强环境教育

要通过环境教育, 达到以下基本要求:提高大学生的环境意识并唤醒他们的生态伦理良知, 培养其健全发展的自然性;引导大学生强化全球意识和“地球家园意识”, 不仅使他们学会关心自然、社会和他人, 也使他们学会负责, 具有“道德感”和“义务感”;引导大学生通过参与环境建设实践, 使他们的责任感和人生观产生质的飞跃, 并完善其人格, 为综合发展奠定基础;引导大学生树立环境法律意识, 包括环境法制观念、环境权利意识和平等意识, 使他们从环境他律转到环境自律, 最终养成环境自律精神。

4、大力开展生态文化建设活动

生态文化建设不仅是先进文化的具体体现, 也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 必须要大力开展生态文化建设活动。一是要抓好大学生生态知识的普及工作。要利用校园宣传、网络服务、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党团活动等形式, 开展各种生动具体的生态知识普及活动, 使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 学到有关生态方面的知识, 懂得生态发展的规律, 提高对生态发展的认知。二是充分利用高校科研优势, 创造先进的生态文化。要组织相关科研人员和教师加强对生态文明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使大学生不仅能直接分享生态文明方面的研究成果, 而且使他们切身感受社会对生态文化的认同程度, 有利于生态文明观的形成。三是建设学校良好的生态文明环境。从生态系统观的角度来看, 一个学校就是一个生态子系统, 在学校中建立起相互尊重的人伦关系, 爱树惜草的良好传统, 陶冶人文精神的校园景观, 形成良好的氛围和德育养成环境, 对大学生来说, 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品德教育。

参考文献

[1]刘俊伟,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初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1998年 (6)

[2]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单行本)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5年

篇14:学校教育的几点感想

一、科学管理

学校是学生和教师共同生活的地方。在这里,生命的活力是相互给予的,他们彼此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勃勃地来到学校,成为学校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使学校管理工作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学校管理的核心是“人”,管理的目的是激励人、促进人、发展人,充分尊重人的主体性、个性,调动并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学校的生活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使他们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最终实现学生、教师全面和谐的发展,实现学校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突出重点,全面和谐发展

1.安全工作是前提

安全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作为校长必须将安全工作放在首位,使全体师生在学校的学习和工作具有安全感,全体师生才能静下心来工作与学习,校长也才能静下心来思管理、谋发展。

2.队伍建设是关键

由于人的因素是学校各项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所以教职工队伍建设是学校工作的关键因素。学校是教师生长的地方,是教师生命活动、个性彰显、专业成长、自我实现的地方。校长必须把促进教师成长作为管理学校的主导思想,并通过教师的成长来促进学生的成长。

3.课堂教学是中心

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主阵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因此,校长要想办法帮助教师建立与本学科相适应的课堂教学常规,研究制订本学科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加强以“促进师生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为重点的新课改的实践与研讨,落实解决好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问题、“双基”落实与学生学会做人的问题、学生学习习惯培养问题和科学适量的练习问题,对常规检查中发现的优秀做法,大张旗鼓地表彰和推广,对存在的问题,坚持通报批评并帮助想办法加以解决。

4.教育科研是先导

教育科研是学校工作的先导,它能帮助教师了解教育的前沿动态,掌握教育教学的规律,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益。作为校长要正确定位教育科研在小学教育中的意义,让老师经历科研的过程,掌握科研的方法,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教师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具体工作中重点抓好校本研修和课题研究。

5.教育质量是生命

质量是师生的生命,是学校永恒的主旋律,是所有工作的归宿。作为校长,要树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正确的质量观:就学校工作而言,指各方面工作的全面和谐发展;就教师工作而言,要树立学生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即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基础学科的学习,也要重视学生非基础学科的学习,更要关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健康体魄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同时还要帮助家长树立学生全面发展的质量观,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童年生活的快乐与

自信。

6.后勤工作是保障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说明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校长要精心选好总务主任;严格执行财经制度,对学校的资金进行规范管理,计划使用,发挥最大效益;严格学校财产管理,物尽其用,为教育教学提供充分保证,杜绝浪费现象;要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尽量体现安全性、科学性和美观性。

三、因地制宜,做细做精出特色

在学校各项工作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上,怎样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是每一个校长都必须思考的问题。特色项目是基础,认真落实课时安排、师资力量、加强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训练成绩、改善学生心理品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和谐发展。怎样使这样一所年轻学校在教学质量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立于不败之地,把学校办得让老百姓满意,一直是我长期思考的问题,经过与学校班子成员研讨,我们一致认为只有团队的竞争力才是学校发展的可持续的竞争力。

四、开拓发展新空间

学校管理不仅要调动校内的各要素,作为校长还必须想办法整合校内外的教育资源,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合力作用,为学生的成长创设环境,为教师的成长创造机遇,为学校的发展开拓空间。首先要充分整合家长资源,家长群体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学校要充分信任他们,依靠他们,定期开放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让他们了解学校,支持学校,同时要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以更好地改进学校工作。和相关单位和部门建立友好互动关系,认真听取和咨询有关意见,为学生的拓展性学习、实践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创造条件。充分整合兄弟学校的资源,坚持与各层级的学校广泛建立学习、互动的关系,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拓展教职工的视野,为他们的成长搭建更加广阔的平台。

学校管理是科学,科学探究无止境。只要我们遵循规律,坚持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管理理念,脚踏实地地落实各项管理工作,就一定能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效能,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不断地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刘铁芳.好的学校教育[J].上海少先队研究,2015(3).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Q2015_228]。

上一篇:央视寻找最美教师获奖人下一篇:信息网络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