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勘查工程专业

2024-04-24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精选9篇)

篇1:资源勘查工程专业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

专业简介

学科:工学

门类:地矿类

专业名称:资源勘查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综合分析研究区域地质与矿产地质特征、矿产分布规律及工业价值,进行资源评价与矿产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因为供小于求的大气候,该专业就业状况良好。因为资源勘察在工业化过程中处于先导的地位,择业时也可选择交通、电力、冶金、机械、水利等工程专业相关行业。专业排名

专业信息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地质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地质调查与勘探的室内、外工作方法,具有对矿床地质、矿床分布规律等综合分析和研究的初步能力,能在资源勘查、开发(开采)与管理等领域从事固体、液体、气体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在学习数学、物理、化学、外语、计算机等基础课程的基础上,主要学习基础地质、应用地质和现代资源勘查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资源地质调查和找矿勘查室内外工作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综合分析研究区域地质与矿产地质特征、矿产分布规律及工业价值,进行资源评价与矿产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本专业在培养方向上可以在矿产资源勘查、矿产资源评价与管理等方面有所侧重。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掌握基础地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掌握进行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普查勘探的室内外工作方法;

◆具有对区域地质、矿床地质、成矿地质条件、矿产分布规律等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的初步能力; ◆具有对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等现代化勘探方法的结果进行地质解释和运用的初步能力,具有对资源环境作出评价和规划的初步能力;

◆具有矿产资源经济分析、综合评价和管理的初步能力;

◆熟悉国家有关矿产资源及环境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了解现代地质学的理论前沿及现代资源勘查技术的发展动态;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主干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主要课程:矿物岩石学、古生物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矿床学、能源地质学、资源勘探学、应用地球物理、应用地球化学、资源管理与评价等。

实践教学:包括认识实习、地质填图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安排34周。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相近专业:地质学、勘察技术与工程。

原专业名:地质矿产勘查、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查、应用地球化学(部分)。综合介绍资源、环境、人口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制约因素。其中,资源处于基础地位。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作为一个稳定的农业资源型社会,中国很早就开始了对水土、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然而近代以来,中国却在资源勘探和利用领域大大落伍了。现在尽管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整体上还处于从农业资源型社会向工业资源型社会转变的阶段,今后20年到50年内,大量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必定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任务。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对资源需求的增长,而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史,资源开发利用在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煤炭时代、石油时代,以及未来的稀土时代,人类历史上社会生产力的每一次巨大进步,都伴随着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的巨大飞跃。因此,能否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是一个国家能否掌握发展机遇、实现经济腾飞的关键所在。

于是一门新兴的应用型专业——资源勘查工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她属于地矿类工科,是国家重点扶

持专业之一,主要在资源科学基础研究上,从生态学、经济学、工程学的观点出发,探索实现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和有效管理的最佳途径。她研究的对象十分广泛,包括国土资源、矿产地质、环境地质以及岩土工程,同时运用地质科学理论,综合采用各种勘查技术方法和手段,如物理探测、化学探测、航空遥感等进行资源和环境勘查。

随着人类对资源需求的日益增多,资源勘查工作者的任务也在逐渐扩大,对资源勘查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掌握数学、地球物理、水力学、地质学等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外,还要学习一系列现代勘查技术,如太空遥感技术、计算机图像技术、现代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等等,同时还有机会亲自到全国重点工业基地实地寻找矿产,或者进行城乡建设的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勘察和研究。另外,由于资源问题和社会、经济、环境等等密切相关,资源勘查工程又是一门地质、技术、经济交叉的综合性专业,她必须遵循经济规律,追求勘查活动的经济效益。因此现在开设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院校还普遍开设了经济学和法学等基础课程,致力于培养具有全面勘查知识和社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从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走向来看,目前地矿行业里掌握高科技勘查技术的人才十分紧缺,如果对它有兴趣,可以从事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评价、营销和管理;对环境水质有兴趣的,可以进入研究机构从事资源开发的环境效应研究,也可以从事旅游资源的开发、设计、管理和决策;还可以进入建筑勘查系统、水利工程系统以及国土调查部门工作。比如参与国土资源部最近开始实施的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方案,包括数字国土工程、地质灾害预警工程、国家地质与生态填图计划、资源勘查与开发技术发展工程等等,就迫切需要大批具有扎实地质知识的资源勘查专业人才。

从整个人类发展史来看,资源与国家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在21世纪,谁拥有了资源,谁就是强者。中国要想成为21世纪的强者,必然要重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资源勘查工程也必将成为一门不可或缺的专业。专业教育发展史资源勘察工程专业是资源勘察理论在工程上的应用而成立的专业。国际上最早于19世纪初成立于英国剑桥大学,之后英国女皇大学、希里斯托尔大学、德国明斯特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苏联秋明工学院、莫斯科地质勘察学院等一批国际著名高校也相继成立该专业。西蒙内斯教授、马可教授是该专业的重要人物,为资源勘察工程专业的理论研究和探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该专业最早于1909年成立于北京大学,以后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山大学等全国著名高校也相继成立该专业,李四光教授是资源勘察工程专业的先躯和奠基人,成为我国资源勘察工程专业研究发展的主将。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百废待兴。多年的战争使中国社会满目疮痍,一片狼藉。社会时代的要求是中国必须成为工业大国和强国。为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呼唤,中国政府对资源勘察工程专业的设置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前苏联专家指导下,1953年资源勘察工程专业在中国石油大学重新成立,办学条件水平和招生规模得以规范和发展。以后中国地质大学等全国著名高校也成为这一时期发展资源勘察工程专业的重要高校。全国每年招生量大约维持在1000人左右,多年来涌现出了一大批重要人物,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有力地促进了我国资源勘察工程专业和社会主义工业化事业的大踏步发展。其中重要人物包括中国地质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於祟文教授、赵鹏大院士,中国矿业大学韩德馨院士等一大批优秀人物。在这一时期提出的“地质作用与时空结构是地质现象的本质和核心”的理论论点,并以耗散结构理论为基础建立的新的地球化学理论体系与方法论,应用于区域地球化学和矿床地球化学研究,开辟了地球化学学科发展的新方向。研究“成矿作用与非线性动力学”,提示了成矿作用的驱动力,进行的速率和机制及其时间演化和空间分布,开拓了矿床成因理论和矿床规律研究的新领域。所有这些理论为我国资源勘察工程专业的理论研究和学术水平的提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文革”期间,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学院师资大量疏散,仪器设备和图书大量损失,所有这些使资源勘察工程专业的高等教育链条濒临中断,人才断档现象极其严重。广大资源勘察工程专业人士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于1971年开始招收新生,在大**中培养本专科生6000余人。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著名高校成为这一时期的弄潮儿,包括於崇文院士、赵鹏大院士、杨起院士、韩德馨院士在内的资源勘查工作者辛勤耕耘,取得了一大批来之不易的研究成果。在地球化学找矿、矿床地球化学、区域成矿方面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

国际上以英国剑桥大学,女皇大学、前苏联莫斯科地质勘察学院等世界著名高校为代表,积极进行教育体制改革,以市场为导向展开人才教育培养,以人才培养为主。同时在理论研究上利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先进技术,改善实验条件,增强专业研究的国际交流,坚持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兼备的方案,使资源勘察工程专业人才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市场社会适应能力。我国在粉碎林彪、“四人帮”后,积极推进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坚持教育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变人才培养的资源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的过渡,包括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在内的全国著名高校,积极扩大招生人数,改革办学模式,加强对外学术交流,调整学科布局,拓宽专业方向,着力将资源勘察工程专业办成宽口径的先进专业。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调整课程结构,推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推进关键岗位聘任制。在一系列改革政策的指引下,现在该专业年招生人数已达10000余人。不

仅包括於崇文院士、赵鹏大院士、杨起院士、韩德馨院士等在内的重要人物继续活跃在资源勘察工程专业研究领域,又涌现出一大批年青骨干。每年该专业的万余名毕业生学成分配到祖国四面八方,为我国资源勘察工程事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

目前国际上资源勘察工程专业积极进行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大量引入先进技术在该专业领域内的研究和应用,积极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方向。在矿床勘察理论研究、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矿产勘察中教学模型及应用、矿产技术经济评价、在采矿中的应用问题等诸多方面使资源勘察工程专业研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经济特征。

资源勘察工程专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作为国民经济的龙头行业,我国历来对此极为重视。由于我国人均资源少的现实国情,大胆对资源勘察工程专业进行改革,采取优先优惠发展的战略。目前资源勘察工程专业既面临诸多挑战,又面临许多发展机遇。改革开放在我国正逐步展开,国际化、全球化的知识经济的总体要求使长期困扰我国资源勘察行业的效率低、成本高、经济效益差的状况正日趋严重。我国加入WTO,使本就相对落后的资源勘察工程行业又不得不面临来自国际上先进水平和技术的挑战,这个挑战是我国任何有志于资源勘察工程专业的人士所不得不面对的。但同时这种来自国际上的竞争压力和先进技术的交流又客观上对我国该专业学术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程度上的促进作用。我们现在必须做好承受全球一体化这种趋势的压力,彻底地从思想高度上认识到必须在这场竞争中埋头苦干以求取得主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在资源勘察工程专业的发展道路上,机遇与挑战并存,艰险与希望同在的趋势已显露无疑。怎样拓宽方向并与先进技术紧密结合是最终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就业状况及趋势资源勘察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方向和服务领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可分配到煤田地质局、石油总公司、大专院校、海洋地质研究中心、核工业部的科研院研究所和计算中心、野外地质大队等。冶金部、化工部、农林部及水电部的有关科研院所。各省市的石油,管理局、煤炭工业厅、地研局、矿管局及其所属科研单位等。可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少数可以从事生产工作,编辑和情报工作等。我国目前在该领域的学生培养水平,相当于发达国家同类学生的水平。目前该领域人才需求情况是严重的供小于求。由于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各项政策还不完善,再加上长期以来人们对其认识上有严重的误区,使报考该专业的人才减少,都是造成供小于求的原因所在,这还需有关部门的进一步工作来加以解决。

我国目前的改革开放正处于攻坚阶段,经济体制的改革正在有层次大范围的展开和深化,国企改革是其中的重中之重。精简机构,将长期以来科研院所的事业性质向企业性质过渡,归根结底在于全面推向市场,公平竞争,真正意义上地实现优胜劣汰,提高我国资源勘察工程研究水平,加快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速度。这一方面要求有关人士切实从思想上认识到这一点,切实转变观念,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总体要求和国际先进水平的总体要求相适应。目前资源勘察工程专业人士积极面对这种的要求,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多年来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人才和一大批科研成果。其中包括中国石油大学的葛家理、朗兆新教授,中国地质大学的张本仁教授、宋鸿村教授等一大批重要人物。在试井分析、油井井下诊断技术,采油方式优选,油藏数值模拟,油气田开发智能工程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另外,“渤海湾含油气盆地沉积和地质构造对油气控制条件的研究”中原油田沉积相及成岩生作用的研究,“应用地震信息开展地质综合解释方法研究”及“岩相古地理研究”等重要成果,有力地促进了我国资源勘察工程专业事业的发展。

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注意事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尽量找和本专业较对口的专业或和本专业相关的专业工作,否则将会导致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其次要注意该工作是否有得利于自己的发展和是否适合自己的兴趣。因为和国际水平接轨无论对本人对国家均是极其重要的。最后,要注意工资待遇问题。自己所得收入标志着对社会奉献的多少,二者是成正比的。其他方面还很多,要多向自己的师长、家长及有关人士认真探讨。切忌不可赶时髦,追潮流的盲动做法。

据采访相关人士获悉,该专业就业状况和收入状况相当乐观。因为供小于求的大气候,该专业就业状况良好。据湖北科技大学一位95届毕业生所讲,月工资达2000元左右,当然工作也比较辛苦。

和资源勘察工程专业有关的行业涉及诸多行业和部门。包括交通、电力、冶金、机械、水利等诸多部门,因为资源勘察在工业化过程中处于先导的地位。现在我国在某些行业已经具备了国际先进水平,已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了一定的地位,因此,尽管资源勘察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碰到一些挑战,总体形势还是好的。

毕业后主要是到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能源与资源、国家机关、跨国能源公司等部门从事有关的科研、教学和高级管理工作。

篇2:资源勘查工程专业

主干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主要课程:矿物岩石学、古生物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矿床学、能源地质学、资源勘探学、应用地球物理、应用地球化学、资源管理与评价等。

专业概况:

教学实践

包括认识实习、地质填图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安排34周。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地质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地质调查与勘探的室内、外工作方法,具有对矿床地质、矿床分布规律等综合分析和研究的初步能力,能在资源勘查、开发(开采)与管理等领域从事固体、液体、气体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在学习数学、物理、化学、外语、计算机等基础课程的基础上,主要学习基础地质、应用地质和现代资源勘查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资源地质调查和找矿勘查室内外工作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综合分析研究区域地质与矿产地质特征、矿产分布规律及工业价值,进行资源评价与矿产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本专业在培养方向上可以在矿产资源勘查、矿产资源评价与管理等方面有所侧重。

就业方向

1.掌握基础地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进行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普查勘探的室内外工作方法;

3.具有对区域地质、矿床地质、成矿地质条件、矿产分布规律等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的初步能力;具有对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等现代化勘探方法的结果进行地质解释和运用的初步能力;具有对资源环境作出评价和规划的初步能力;具有矿产资源经济分析、综合评价和管理的初步能力;

4.熟悉国家有关矿产资源及环境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现代地质学的理论前沿及现代资源勘查技术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

开设院校:

按高校热度排序

[吉林]吉林大学 [四川]成都理工大学

[安徽]合肥工业大学 [陕西]西北大学

[山西]太原理工大学 [湖北]武汉工程大学

[福建]福州大学 [四川]西南石油大学

[云南]昆明理工大学 [河北]石家庄经济学院

[贵州]贵州大学 [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黑龙江]大庆石油学院 [广西]桂林工学院

[黑龙江]黑龙江科技学院[ 青海]青海大学

[新疆]新疆大学 [西藏]西藏大学

[江西]东华理工学院 [山东]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篇3:资源勘查工程专业

在石油工业领域, 地球物理测井被形象的比喻为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眼睛”, 是不可或缺的主干技术。此外, 在煤田和其他许多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以及水文、地质、环境工程范围内, 地球物理测井业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2、3]。目前, 长江大学需要学习该课程的专业包括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工程、石油工程、地球化学、软件工程和录井技术与工程专业等。

地球物理测井是应用专门的测井仪器测量井剖面的各种地球物理参数并对这些参数进行分析和处理, 用于对地层特征进行分析、确定油气层的各种物理参数的一门科学, 其主要是通过测量井剖面地层的各种物理参数, 以解决地质勘探、地质工程及油田开发等方面的问题。根据测量物理量的不同, 地球物理测井可以主要分为三种测井方法: (1) 以岩石导电性及电化学特性为基础的电法测井; (2) 以岩石的声学性为基础的声波测井; (3) 以岩石的原子物理和核物理性质为基础的放射性测井。该课程以地层电、声和放射性特性及其他常用测井方法的理论基础、测量原理、解释方法和应用技术为讲授内容, 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球物理测井原理和解释方法去解决有关石油勘探开发问题的能力为目标, 为今后的有关专业课程学习和今后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测井课程教学现状

长江大学 (原北京石油工业专科学校) 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创校开始就开设了地球物理测井课程, 该课程一直是长江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 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 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1. 测井方法众多, 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综合知识背景。

地球物理测井是多学科交叉渗透性较强的学科, 以声波、电法和放射性测井等三大类及其他的测井方法为主多达十几大类 (图1) , 且每一大类又演化出多种子方法。以电法测井中的侧向测井为例, 又可分为三侧向、七侧向、双侧向测井等。整个知识体系涵盖了石油工程、石油地质、物理学、电子学、信息科学等基础学科, 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综合知识背景, 才能更好的理解掌握本课程的学习内容。

2. 教学内容陈旧, 难以匹配知识体系的更新速度。

随着计算机、电子、机械和通讯等基础应用技术进步, 根据数据采集系统特点, 测井技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从模拟测井、数字测井、数控测井到现在的成像测井、网络测井。随着油气勘探开发面向对象复杂性的日益加大, 出现了一些新的测井技术[5,6,7], 如核磁成像测、声电成像、阵列感应、阵列声波测井等方法, 而目前地球物理测井主要仍以传统的经典内容为主, 知识体系更新滞后的现象严重, 教学内容难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3. 偏重理论教学, 实际应用不足。

偏重理论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对于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 学习内容与解决实际地质问题间联系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

4. 考试内容更新较慢、成绩评定方式单一。

考试知识点变化较少, 占课程成绩比例较大, 容易形成学生上课懈怠, 考前“突击”的局面, 教学效果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

三、测井课程教学实践探讨

基于上述地球物理测井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结合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特点, 就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方面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整合教学内容, 从油气勘探开发现状引入新的测井技术。

在强化经典教学内容基础上, 从油气勘探开发所面临的问题出发, 讨论传统测井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足之处, 结合新技术现场应用效果实例, 分析其较传统测井技术的优势, 激发学生学习对测井新技术的兴趣。以电法测井中的侧向测井为例, 以侧向测井聚焦原理出发点, 逐步降解三侧向、七侧向和双侧向测井演化过程, 适当简化各自原理冗余部分, 重点把握不同侧向测井异同点, 再结合孔隙裂缝性储层特征, 引入电阻率成像测井应用实例, 展示其在油气勘探应用中的成果, 最后对电阻率成像测井处理参数的基本原理加以分析, 开阔学生的知识背景视野, 在拓展教学内容的同时, 完善相应知识体系的架构。

2. 改进教学方式, 提高学生吸收知识的主观能动性。

单纯的板书教学所呈现的信息量不足, 课堂气氛较为沉闷, 教学效率较低;多媒体教学形式生动, 手段多种多样, 能够提供文字、图片、动和声音等方面的信息, 充分激活学生的多重观感, 但同时也需要学生思维高度集中, 易出现疲劳感。因此, 以多媒体教学为基础, 对重点掌握知识加以板书强化, 并在多媒体中展示书本以外的测井方法应用实例分析, 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后, 以不同形式鼓励学生学会“看图说话”, 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 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并对及时出现的问题重点分析讲解,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其中, 板书内容主要是测井的基本原理、处理方法、解释方法等, 这是地球物理测井课程的基础部分, 应该尽可能详细逐步讲解, 板书部分有利于学生按照教师板书内容的思路, 逐渐完成知识点体系的构建, 使学生能够更深入的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及难点部分;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既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示各种测井方法的基本原理, 获取地层岩石物理化学参数的过程及实际测井中遇到的问题等抽象知识点, 更便于学生接受, 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授课效率, 充分调动多种感官作用, 考虑到听课效率及知识点分布特征, 多媒体难以完全代替板书方式, 而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加强教学质量。

3. 改进成绩评定方式, 更新考试内容。

传统的成绩评定方式一般是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以7:3或8:2的比例进行综合成绩认定, 整体考试成绩比例较高。笔者认为可以适当调高平时成绩所占综合成绩评定的比例, 因为就整体教学效果而言, 学生平时的学习质量与学习效果应该是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而考试成绩只是平时学习效果的检验。因此, 提高平时成绩比例, 让学生更重视平时课上的学习效率, 可以避免学生出现上课懈怠, 考前“突击”的局面, 更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使学生真正掌握地球物理测井这门课程的知识点, 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 做到考试真正考察学生的长期记忆而不是短期记忆。另外, 对于平时成绩认定的方式也应该多样化, 包括上课纪律、考勤情况、完成作业情况和上课回答问题情况等, 其中可以适当加强上课回答问题所在平时成绩的权重, 特别是对于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 应多加强师生互动环节, 既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又能起到带头示范作用,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于考试成绩部分, 应该加强考试内容的更新速度, 根据教学目标, 建立考试试题库, 保证每年的题库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一定的更新, 在遵循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应多侧重应用方面的考察, 适当把对仪器的辨识及操作, 程序中参数确定原则及软件的应用等方面也可纳入考试的范畴中, 从而全面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结语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地球物理测井技术在不断进步和发展, 而《地球物理测井》课程的教学思路也不能停滞不前。地球物理测井教学工作者们理应紧跟发展脚步, 把握时代脉搏, 不断更新完善该学科知识体系并丰富课堂的教学手段, 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为培养符合新世纪要求的技术人才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及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 地球物理测井方法技术也得到较快的发展, 如何使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则是我们的主要教学任务[1]。本文根据《地球物理测井》课程特点及测井技术发展趋势, 结合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特点, 就本课程的教学实践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以期促进并提高《地球物理测井》课程的教学质量, 从而适应现今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测井课程,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尉中良, 邹长春.地球物理测井[M].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5.

[2]张超谟, 高楚桥.《测井数据处理与综合解释》课程的实践教学[J].石油教育, 1999, 82 (3) .

[3]宋宏伟.地球物理测井系列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J].教育改革, 2010, (6) .

[4]徐敬岭.《地球物理测井》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 2013, (30) .

[5]丁次乾.矿产地球物理[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2002.

[6]张华, 龚育龄, 邓红珍.《地球物理测井》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8 (4) .

篇4:资源勘查工程专业

关键词:地球科学概论 实验教学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3(b)-0199-01

《地球科学概论》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其特点是内容多、涉及面广。作为本专业的入门课程,将为以后的地质学专业核心课程—— 沉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球物理测井、石油天然气地质学、油气田勘探等提供必要的地质基础知识。因此,《地球科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好坏,直接影响到资源勘查工程專业的人才培养的成败。

在《地球科学概论》教学过程中,实验课是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由于地球科学所研究的对象具有空间跨度大、时间跨度长、地质过程十分复杂的特征,而且学生又是第一次接触。因此,在30多学时的理论课程学习中,学生总感觉课程内容多,知识点繁杂,而且内容枯燥、难于理解和掌握,知识体系多半是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所以,部分内容需要通过实验课把学生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理解认识阶段。由此可见,《地球科学概论》实验课程教学对于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根据多年的实验教学经验,谈谈地球科学概论实验教学的改革实践和探索。

1 改变教学模式,培养主动性学习

“灌输式”实验教学模式是一种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实验教学方式,即对每个实验内容、每块实验标本、实验描述内容等都先由老师详细讲解,学生做记录,然后再由学生对照记录内容做观察描述,完成实验报告,这实际上还是一种被动式教学方式。尽管学生自己也进行了观察描述,训练了动手能力,但由于受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式的影响,学生所作的工作只是在老师讲解基础上的有限的补充。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我们采用了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通过讨论、探索获取知识,培养主动性思维能力。实践证明,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方法在实验、实习教学中效果显著[1-2]。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互动的机会,鼓励学生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例如在《地球科学概论》“常见矿物的识别”实验中,教师首先把几个没有标签的矿物放在学生面前,提出第一个问题,如何把这些矿物分类?依据是什么?学生们会根据颜色、形态、解理、光泽等提出不同的分类方案。第一次分类结束后,教师马上提出第二个问题,对划分出的每一类,如何根据矿物不同性质,进行二次分类?这样依次进行,直到把所有的矿物都分开。当分类问题完全解决了,学生对矿物的基本光学、力学性质也有了深刻的理解。通过主动性思维,牢固地掌握了诸如解理、断口、条痕等枯燥的概念。

2 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实验教学中把学生分组,并对每组学生实验课中的表现进行评分,将评分结果加到学生实验成绩中。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们的竞争意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实验课程中增加生动性,例如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敲击实验给学生展示解理和断口的区别。

3 培养学生对比观察能力,在对比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自然界各种事物之间都存在着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特性,地质问题也是如此。为了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认识,对比观察和描述十分重要[3]。实验中可对比的内容非常多,如沉积岩与岩浆岩、变质岩特征的对比;岩石结构和构造的对比;石英矿物和长石矿物的对比、解理和断口的对比等等。通过对比,学生既掌握了相似事物间的区别和联系,又理解了地质学中的一些专业词汇。所以,对比观察能力的培养对加深知识的理解有很重要的作用。

4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自己动手能力

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实事求是的态度是一切科学工作者所必备的素质。实验中首先教育他们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地质现象是复杂的,可以说任何一种地质现象在自然界中都不会被完全复制。针对具体的地质内容,描述的结果也不会完全相同。因此,在实验课中首先要教育学生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注重培养他们对标本的直观认识能力,教育学生在每一节实验课应该了解实验目的,做出详细的描述、画出准确的素描图。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得出结论,完成实验报告。在实验中应该让学生知道,观察事物是科学方法中提取大量事实的第一步,也是我们要进行任何创造和超越的第一步,我们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大家观察到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观察这个活动本身对自身能力的锻炼。教师对矿物、岩石观察过程中的差异性提出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导同学讨论观察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可以提示看到的不同现象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但是具体到是哪些原因,应该由学生通过多次观察得出结论,而不是教师在黑板上把各种条件罗列出,再提供给学生实验。实验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在操作实验中的熟练程度、准确程度,更应该重视学生在实验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面所述只是我们在地球科学概论实验课程教学的点滴尝试和探索,与蓬勃发展的地球科学学科相比,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任重道远。如何把纷繁复杂的地质内容,鲜活、生动地呈现于学生面前,学生又能通过课程学习灵活、系统、牢固的掌握地质学的一般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为学习后续地质课程及从事勘查技术与工程方面的生产和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地质理论基础始终教学中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栾光忠,冯秀丽.野外地质实习中的启发式教学[J].中国地质教育,2002(2):48-49.

[2]张达.北戴河地质认识实习教学方法浅析[J].中国地质教育,2005(2):72-74.

篇5:资源勘查工程专业

———记勘测学院资源09级河南生产实习队

2012年7月,在我院王志华院长和张洪武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资源09级实习队一行23人踏上了开往河南的列车,前往河南省舞钢市进行为期25天的生产实习。这近一个月的实习生活,使我感触颇多,受益匪浅。

一、时不我待丰富阅历争朝夕

河南有色金属矿产局第四地质大队承担着舞阳地区深部铁矿整装勘查等多个重点项目,队里有许多地质方面的资深专家,在这里,我们不仅学到了更多的专业知识,了解了野外地质填图,钻探编录的基本工作方法,把在学校所学的书本知识更好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专业技能得到了提升,更重要的是,那些老一辈地质工作者的认真、善良还有敬业精神深深感染着我,并激励我继续为地质事业而努力奋斗,争取像他们一样,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地质工作者。

二、互帮互助克服艰险铸辉煌

在野外地质填图过程中,我们总共被分为十个小组,每组两人,在野外工作中,我们每个人心中想的是“我们是一个团队”,每位队友之间都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山路的艰险,丛林的繁茂,有时在悬崖峭壁上,前面甚至没有路,大家都没有被吓倒,都脚踏实地地走出来了,手被刺破了,滑倒了,从没有一个人因此后退。此外,我们坚持集体出发集体归来,遵守带队老师制定的规章制度,坚持做到保质保量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培养我们团结协作的精神的同时进一步体现了我们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大学四年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同学们之间很难在内心深处达成共鸣。这次实习让我们相信人生也许仅此一次,毕竟实习完后,很多人就不会在那么有交集了。我很珍惜这些共同努力的日子,我每天都觉得过得非常充实、愉快和温馨。感觉有一股家的气息缠绕在我身边,温暖着我,鼓励着我,是我人生中一段美好的回忆。我很庆幸能够成为这次实习团队中的一员,正是因为我们二十三个人的共同努力,我们才圆满的完成了此次实习任务。

篇6:资源勘查工程专业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班级学风建设的几点浅见

本文结合班主任的带班经验,谈对大学班级学风建设的几点认识.其一,班风是良好学风形成的前提.其二,树立专业意识,明确学习目标是良好学风形成的关键.开学伊始的专业介绍是学生消除专业误解,潜心学习的`关键;狠抓基础课学习是今后学生能否适应当代科学发展潮流的关键;名家论坛、学术报告和校友座谈是引导学生从事专业工作的指路明灯.

作 者:孙华山 赵立军 SUN Hua-shan ZHAO Li-jun  作者单位:孙华山,SUN Hua-shan(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武汉,430074)

赵立军,ZHAO Li-jun(中国地质大学,图书馆,武汉,430074)

刊 名:中国地质教育  SCI英文刊名:CHINESE GEOLOGICAL EDUCATION 年,卷(期):2005 14(4) 分类号:G643.1 关键词:资源勘查工程   学风建设   班风建设   大学班级  

篇7:资源勘查工程简历表格

性    别:女 出生日期:1984-08-03民    族:汉 户    籍:中国 山西省身    高:161cm 婚姻状况:未婚体    重:51kg 政治面貌:其它学 历:本科 毕业时间:-07-01毕业院校:太原理工大学 身 份 证:专 业:地质类 资源勘查工程 现有职称:暂无第二专业:无  现住地点:山西省

求职意向

应聘职位类型:

其它专业人员求职类型:全职
月薪要求:面议具体职位一:资源勘查工程
具体职位二:具体职位三:
具体职位四:具体职位五:
希望工作地区:山西省 太原其他工作地区:其他

相关工作经历及特长

人才类型:

应届毕业生相关工作时间:0年
外语语种:英语外语水平:
其它外语语种:其它外语水平:
普通话水平:标准计算机能力:良好

教育/培训经历

9月---7月    太原理工大学    资源勘查工程

工作经验

在校期间参加社会实践以及实习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专业知识比较丰富。工作态度端正,认真负责,有上进心。

工作技能

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以及实践能力,能妥善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职业目标

欲求资源勘查工程相关职位

自我介绍

工作态度端正,认真细致,专业技能完善,具有良好的大局观和处理事物的能力.

联系方式

篇8:资源勘查工程专业

一、现阶段提高资源勘查专业学生GIS应用能力的关键性问题

资源勘查专业学生的GIS学习以具体应用为目的, 所学GIS技术应尽可能服务于所学专业。因而这就要求学生既掌握基础理论, 又要求学会利用GIS进行应用分析, 为资源勘探开发决策提供依据。因此, 需要对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GIS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有针对性的筛选, 在GIS教学中要体现其专业要求, 根据专业自身特点和具体要求合理调整其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 从而培养学生GIS的应用能力, 学会用GIS的手段分析解决资源勘查领域的专业问题。具体包括: (1)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GIS课程学习以具体应用为目的, 所学GIS技术应尽可能服务于所学专业。因此, 通过GIS教学让学生了解GIS概念和基本原理, 熟悉GIS软件的操作和应用, 学会用GIS的手段分析解决资源勘查领域的专业问题。因此首先要解决的第一关键问题即是在GIS教学中要体现其专业要求, 强调GIS在资源勘查领域的应用, 根据专业自身特点和具体要求合理调整其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 (2) 目前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GIS课程设置很少顾及课程之间的相关性, 为了确保教学效果, 开课时间的选取、实践与理论课时比例的合理安排都显得很重要。因此, 要解决的第二关键问题就是合理安排GIS开课学期, 使学生能够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 从而能够找到GIS技术在本专业应用的突破口, 同时对难点问题更容易理解接受。 (3) GIS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良好的应用能力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够真正掌握和理解。因此如何进行GIS的实践教学是要解决的第三个关键问题。

通过以上研究内容, 进行GIS教学培养方案的调整, 通过这样的调整, 学生所学的不再是孤立的GIS知识, 而是与专业结合、解决专业领域问题的GIS综合知识。这样有助于培养目前社会急需的具有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进而提升我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优势。

二、改革并制定GIS教学培养方案

(一) 现有GIS教学形式总结

系统总结整理我校以及其他院校过去在GIS教学上采用的形式, 目的在于确定现有形式的优缺点、确定哪些可直接沿用、哪些需要经过并且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后才能实现培养目标, 以充分利用我们现有的教学经验, 而将主要精力与时间全部用于探索改进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进行方式方法的改进。

(二) 改革并制定GIS教学培养方案

改革并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提高资源勘查工程专业GIS应用能力的教学培养方案”, 用于当前的GIS教学, 保证专业培养目标实现。教学形式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三种。教学体系设置 (见下页表1) :

(三) 实施新的培养方案并不断改进

在我校煤矿定向生和统招生中, 采用新的GIS教学培养方案, 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师的实际科研项目, 并且实施过程中根据效果情况再不断加以改进, 使学生均能在大学学习到专业的GIS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 在毕业后可以最大限度地为社会服务, 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大大地提高就业质量, 保证人才培养模式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适应。图1为学生应用MAPGIS软件参与教师的煤炭资源储量核查项目实际获得的数据成果图。从学生的分配任务完成情况看, 改进后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切实提高了学生的GIS实际应用能力。

三、结语

GIS作为独立学科被引入到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成为一门基础课, 是适应行业客观需求, 如何在有限的学时结合专业特点组织安排课程体系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GIS并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 将是我们不断探索的课题, 据此, 相应的教学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等都应该以课程定位为基础进行设定。当然, 要使GIS课程教学与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能够更加密切地结合, 从而体现出更强的专业特色, 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开展包括总结教学经验、改革教学方法、调整课程内容等在内的相关教学研究, 使教学体系最优化, 才能收到最佳教学效果, 让GIS在资源勘查专业发展中起到坚实的支持作用。

摘要:结合我校资源勘查专业现阶段GIS课程教学情况, 探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GIS应用能力的培养方法, 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等方式, 全面育人, 进行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的改革。通过教学和教师科研课题相结合的途径, 培养学生的创新应用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 探索培养GIS实用型人才的道路。

关键词:GIS能力培养,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李朝奎, 王利东.不同学科背景下GIS专业建设的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 (4) :93-95.

[2]刘邢巍, 宋利杰.基于SketchUp与ArcGIS的山东邹城北宿镇三维GIS系统构建[J].矿山测量, 2013, (3) :52-54.

[3]张夏林, 张晓军, 李章林, 等“.GIS技术及其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课程案例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 2011, (3) :27-30.

[4]李芳玉.地质工程专业GIS课程教学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 2011, (2) :87-89.

篇9:资源勘查工程专业

关键词:矿床学;矿石学;教学联系;资源勘查工程

P61-4;G642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和物质基础,矿产资源的供给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矿产资源的可持续保障始终处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资源勘查工程是我国地质类院校培养从事地质矿产基础研究、矿产资源调查-勘查-评价及管理等方面工作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专业,矿床学和矿石学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两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矿床学是研究矿床在地壳中的形成条件、成因和分布规律的科学[1]。该课程以矿床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各类矿床的地质特征、形成条件和过程,查明矿床的成因;在弄清矿床演化特征的基础上,查明不同类型矿床在地壳的分布规律,进而为找矿勘查提供理论指导。矿石学也称为矿相学,是以矿石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基础地质科学[2]。矿石学通过研究矿石的矿物组成、结構构造、共生关系及生成顺序等,揭示矿石和矿石矿物的形成条件及形成机制,为深入理解成矿作用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矿产勘查、矿石选冶等提供有用信息。从整体来看,矿床学侧重于对形成矿床的各个地质要素的分析和归纳,而矿石学侧重于利用反光显微镜对矿石中各类矿物(尤其是矿石矿物)的鉴定及矿石组构的研究。笔者在从事矿床学和矿石学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谈起某个矿床类型的矿化特征时头头是道,但在识别矿石中的具体矿物时出现明显错误;有些学生能够熟练利用显微镜鉴定矿石光片中的矿物组成,但拿到矿石手标本时却找不到对应的矿物。显然,相对宏观的矿床学和相对微观的矿石学之间缺乏一个很好的教学对接。笔者试图从矿床学和矿石学教学过程及实验室建设方面提出建议,以期加强二者之间的教学联系。

一、加强矿床学与矿石学课程教学联系的几点建议

1.矿床学教学过程中增加矿石和矿物的内容

矿床学课程主体内容是依照矿床的成因分类对每个矿床类型进行详细的介绍,这些成因大类主要包括岩浆矿床、伟晶岩矿床、热液矿床、风化矿床、沉积矿床、变质矿床;每一个成因大类又可包含数个矿床小类,例如岩浆矿床包括分结矿床、熔离矿床、爆发矿床、凝结矿床四类。不同类型的矿床,其矿石的主要矿物一般存在较大差异;同一种矿物出现在两个不同类型的矿床中,其形态特征和微量元素组成也可能有比较大的差异。例如,热液脉型金矿床中的黄铁矿一般呈自形粒状,而卡林型金矿床中的黄铁矿常出现草莓状;草莓状黄铁矿往往比自形粒状黄铁矿更富集微量元素。鉴于此,矿床学教学过程中在讲述某一类型矿床的地质特征时,应该适当增加矿石、矿物学的内容,着重展示主要矿物的镜下照片及典型特征。这样同学们不仅可以从宏观上掌握该类型矿床的矿体特征,也能从微观上了解矿石和矿物特征。此外,在矿床学实习课程中,在同学们初步观察后,教师要对手标本中出现的主要矿物进行系统的讲解,并辅以对应的镜下鉴定照片。

2.矿石学教学过程中强化对矿石手标本的介绍和描述

现阶段矿石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主要是借助反光显微镜来学习矿物的物理性质(反射率、反射色、双反射及发射多色性、均质性及非均质性、内反射、显微硬度),并基于物理性质开展矿物鉴定。此外,在矿物鉴定的基础上,研究矿石的组构及矿物生成顺序。矿石学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同学们在学习完某一章节的理论知识后,随即在实验室利用显微镜观察矿物来巩固所学知识。矿石学实习课程使用的对象是教学光片,这些光片一般直径为2.5cm,不能够提供全面的矿石手标本信息。矿石学课程中矿石构造部分,应该用肉眼来观察矿石手标本中矿物集合体的特征。但现有的矿石学课程并没有全套的教学标本供学生们来使用,缺乏直观的教学实践体验。针对这一现状,建议收集常见金属矿物标本和具有典型矿石构造的标本,完善矿石学实习资料库。在矿石学课程最后的综合作业部分,可尝试选取典型矿床的一套矿石手标本,在制片室为学生示范切割标本、磨制矿石光片的整个流程,并提供矿石标本和对应光片给学生观察,实现标本肉眼观察和光片镜下观察的无缝对接。

3.建立矿床学-矿石学联合样品库和数据库

笔者所在学校的矿床学和矿石学实验室属于国家固体矿产勘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目前两个实验室各有侧重。矿床学实验室以矿床为基本对象,按照矿床成因类型收集了数十个矿床的典型标本。这些标本以矿石为主,也涉及矿区内的地层、岩浆岩等相关地质体;矿石学实验室则以矿物为主要对象,配备了矿床中常见金属和非金属矿物的光片,也有关于矿石结构和矿物生成顺序的光片。建议利用现有实验室样品情况,对矿床学实验室每个矿床选取典型标本进行系统制样,分门别类制作教学光片,建立矿床学-矿石学联合样品库。对矿床学教学样品进行系统描述,包括样品颜色、主要矿物组成、矿石构造等信息;对教学光片进行系统镜下观察并拍照,鉴定主要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描述矿物共生关系及矿石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将手标本和对应光片的信息数字化,建立矿床学-矿石学联合数据库。联合样品库和数据库不仅能够为矿床学和矿石学授课教师提供详实而丰富的教学实物和数据素材,也为学生提供了全面而系统学习资料,从而实现了矿床学和矿石学教学过程的精准衔接。

二、结束语

针对目前地质类院校矿床学和矿石学教学联系较为薄弱的现状,本文从矿床学教学过程、矿石学教学过程以及矿床学-矿石学联合标本库-数据库建设三个方面给出具体建议,有助于强化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的矿床学和矿石学基础,为国家培养理论研究和实践基础扎实的矿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翟裕生,姚书振,蔡克勤. 《矿床学》[B]. 地质出版社,2011:413.

[2]王苹. 《矿石学教程》[B].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8:244.

上一篇:甸子小学清明节活动方案下一篇:小班生活小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