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物探勘查规范

2024-05-08

工程物探勘查规范(共10篇)

篇1:工程物探勘查规范

浅谈工程地质勘查物探方法的论文

摘要:在工程地质的勘查过程中,当前比较常用的方法有探井、钻探、物探以及槽探等,其中,物探技术由于具有可靠、直观的特点而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所以,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应当根据场地情况选择合理的探测方法。在该课题研究中,就如何将工程物探技术更加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工程领域中,提高工程物探技术探测方法以及数据处理的精度进行简要的分析,希望可以提供一个有效的借鉴。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查;工程物探方法;应用

1资源勘查与物探方法的简单阐述

对于矿产资源而言,其形成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在多年的地质作用下逐渐形成的。在矿产资源的形成过程中,主要有三种形式,即液态、气态以及固态,并且这些状态的物质也是地表或者是地壳中的原生富集物。所以,一般情况下矿产资源主要集中于地表或是地壳,一旦形成,受到地质的长期作用,从而展现出液态、气态以及物态三种性质,并且可以利用现有的技术对矿产资源进行勘探与开采,其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但是,由于矿产资源的形成过程是比较漫长,并且再生的速度极为缓慢,在被开发之后要再生的话是艰难的,所以,就需要对当前已开发的矿产资源加以珍惜,以免由于过度消耗而造成资源匮乏。

2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2.1瑞雷波法

在瑞雷波法中,可以将其分成瞬态瑞雷波法与稳态瑞雷波法。但是由于稳态瑞雷波法所使用的设备比较笨重,而且花费的成本也比较高,所以在应用方面比较难以推广。而瞬态瑞雷波法具有速度快、使用简便以及分辨率高的优点,在岩土工程勘察以及环境灾害的调查与评估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瞬态雷波测试中,利用一个与地面垂直的冲击震源发出信号,再使用两个或者是多个检波器从震源开始的地方,沿着与测线垂直的方向布置直线,并且对一定频率范围当中瑞利波信号进行详细的记录,对有效信息进行提取,然后再利用专门的软件进行正演或是反演。一般情况下,瑞雷波法常用于层状岩土体的识别与探测当中。

2.2地质雷达

地质雷达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轻便以及分辨率较高,所以在文物考古、地质勘探以及公路质量检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对于地质雷达而言,其分辨率与探测深度与设备的参数以及电磁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等岩土层物理性质有关。当前,在双天线地质雷达中,主要有两种观测方式,即宽角法与剖面法。其中,宽角法观测就是将其中的一个天线进行固定,而另一个天线则沿着测线进行移动,对地下不同层面的反射波的双层走时进行记录,从而将地下介质的电性参数与电磁波传播速度求取。而剖面法就是接收天线以及发射天线对间隔沿测线进行固定并同步移动,移动一步就会得到一个有效的记录,地质雷达度地下探测的时间剖面图像就可以通过整条测线来进行记录,通过这种记录方式能够将测线下方的地下物变化情况准确的反映出来。

2.4瞬变电磁测深法

在电法勘探中,瞬变电磁测深法(TEM)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它对所采集的数据加以利用,对各个测点在不同深处的视电阻率进行求取,然后形成视电阻率的剖面图,从而对视电阻率异常加以利用,对地下目的物的几何形态加以定位与分辨。在瞬变电磁测深法中,其不仅具有电磁法的高分辨率、强穿透高阻层能力之外,还具有受地形影响小、方便耦合等特点,并且在用人工源随机干扰的话,具有成像清晰直观明了、探测效率高的优点。此外,在一些比较狭窄的地方,其他的物探方法不利用工作的顺利开展,而利用瞬变电磁法则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瞬变电磁测深法(TEM)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它对所采集的数据加以利用,对各个测点在不同深处的.视电阻率进行求取,然后形成视电阻率的剖面图,从而对视电阻率异常加以利用,对地下目的物的几何形态加以定位与分辨。在瞬变电磁测深法中,其不仅具有电磁法的高分辨率、强穿透高阻层能力之外,还具有受地形影响小、方便耦合等特点,并且在用人工源随机干扰的话,具有成像清晰直观明了、探测效率高的优点。此外,在一些比较狭窄的地方,其他的物探方法不利用工作的顺利开展,而利用瞬变电磁法则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在相关的实践中表明,在实际的勘查过程中,如果单纯的使用一种勘探手段的话,所取得的勘查效果往往就不够好,所以应当对多种方法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保证工程的勘探效果。

篇2:工程物探勘查规范

在浙江绩丰岩土听到讲师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说设计要经过多次审查,以便在技术、经济上能满足工程建设单位无休止的要求,施工要经过全过程的监理、质检、业主的监督,而作为基本建设程序之先的勘察,似乎无人关注勘察质量。一般项目的勘察报告是设计把关,一票否决;重大项目的勘察报告,也应按“法定程序”组织审查。但始终没有明确。只要经过验槽和竣工验收,勘察就算过了。目前的勘察市场令人堪忧,竞争残酷,鱼龙混杂。

篇3:工程物探勘查规范

关键词:工程勘查,物探技术,应用,分析

1拟建场址地质概况

1.1勘查目的任务

某工程项目属于工业厂房类型, 占地面积大约为40平方米, 地形由南向北逐渐的提高, 标高高度在200-230米之间。初步对场地的覆盖层的厚度查明, 查清洞穴中分布的断裂特征, 是本次勘查的主要任务, 通过勘查从而能给建筑场地提供可靠的依据。

1.2地质地球物理特征

(1) 场区地质特征。经勘查, 发现场区中都被第四系的冲击层进行覆盖, 其覆盖的厚度大约在7-20米之间, 其中, 上部分主要是粉质黏土居多, (含有耕植土) , 下部为砂卵石以及沙层居多, 厚度为5-10米, 在砂卵石中有砂金, 同时发现, 场地下呈现显露以及隐覆的空洞, 多数是无规律、呈现塔防状态, 因此, 在勘察设计的过程中遇上了更多的困难。此外, 下覆基础的岩石多数是砾岩与红色粉砂岩。

(2) 地球物理特征。在对场区的断面模型进行确定的过程中, 起断面的模型主要是粉质土-砂乱石土-粉砂岩以及砂砾岩, 通过物性的调查, 该地区的视电规模的祖率特性如表1所示。 (1) 由表1可知, 第四全新系统和白玺系地下层之间, 存在一个数量级的视阻率差异, 这两者都有非常明显的电性界面, 通过使用是点率的探测法, 他能够将四系厚度以及基础岩石的起伏面圈出; (2) 按照表1体现, 残留的采金空洞的表象比较高, 它在一定的程度上和砂卵石以及下覆盖的粉砂岩有明显的电型界面; (3) 根据表1可知, 充水裂隙特性四低电阻, 它与砂砾岩有显著的差异性存在。

2勘查方法技术

按照勘查的主要任务以及地球物理的主要特性, 本次在进行勘查的过程中, 采用的是联合的检测方式进行, 既是采用电阻率探测法以及剖面发与探测法进行。

2.1联合剖面法

在探查的过程中, 主要针对采金洞与基岩中的断层的裂隙带进行探查。同时, 根据现场的探测目标的大小与形态进行试验。在实践过程中, 采用的测量的装置是AO (BO) , 起极距为120mm, MN=20mm, 点距为10m, 无穷极为:OC>5AO。测线的方向, 一般情况下采用的是垂直的预测目标方向, 也就是111°到291° (线距20m) 。此外, 还设定了4条方向测线, 分别为21°-201°。针对获取的数据是在计算机上进行处理以及绘制, 通过研究集合最红编制联合剖面曲线平面图, 具体参照 (图1、图2) 。

2.2电测深法

本次探查的目的在于将第四系的覆盖厚度与基岩起伏的形态探查。就地球物理的特征中我们可知, 第四系各岩土层和下覆白玺系砂砾岩中有很大的差异性存在。在探测的过程中, 使用电测探能够有效解决覆盖厚度方面的问题。

在对现场勘查的过程中, 发现产地属于比较平坦, 并且覆盖的厚度是<20m, 因此, 采用四级的对称电测深装置对其进行探测, 该设置供电极距 (AB) 220m, 111°-291°是测线方向, 测点距为40m。另外, 数据处理以及成图为:数据的提取→各个深点的提取以及格式化→同剖面的数据转变→反演→结果输出→在【Auto CAD2000】中进行视电阻率测深面积的制作。

3勘查成果

(1) 结合联合剖面以及电测深的资料显示, 场区中有2个砂金古采空区域。其中第一个区域是在5/4/3的线中, 分别的长、宽、为:60mm/30mm, 走向为:NE22°左右, 埋深为3-10m之间。详细参考图1。而二区主要是在场区的东南角的位置, 长与宽为:100m/40m, 走向为NE30°, 深埋则3-7m。根据推断分析依据:二区位于场区东南角, 长大于100m, 宽度大于40m (东南超出场地, 未见边界) 。 (1) 在联合面中, ρs A~ρs B这几点有同步高阻特点存在, 它们之前的阳值基本上处于150~300Ω·m之间, 两侧属于对应状态, 详情见图1所示。 (2) 通过电测深的成果, 能明确的反映出了第四系厚度的属于加厚区, 它的厚度为10-18m, 属于砂卵加厚石层区, 该区域有利于砂金矿的富集, 属于砂金的特定目标区域。

(2) 结合资料显示, 场区中有断层裂隙带存在。在该断裂的裂带上有异常的症状存在, 既:2、3、4点线上有比较明显的低阻正交点存在。详情见图1所示。在图中, ρs A与ρs B这两点之间存在正交点。按照物性的特征, 这些存在的现象通常都是随着基岩的断裂的裂隙导致的, 根据以上亮点的不对称的曲线的斜度特征所示, 他们的断面层比较倾向于西北方向, 倾斜的角度为50°左右。断层之间的走向为NE20°左右, 起延长断线大于750m, 属于小规模。

(3) 基本查明了第四系土层厚度和基岩起伏面特征。按照电测深曲线的类型, 同时根据定量解释制定出了场区总的厚度图形。在该场区中有两种线型, 第一种是G型, 第二种属于HK型。G型的曲线属于两层的地质的断面。, 其曲线的前支属于低阻, 其阻值为:35~50Ω·m, 同时, 它的电阻率与第四系粉质黏土与砂卵石相当, 因此, 按照推理确定其为第四系冲击层。按照推理G型曲线能够将第四系和基岩接触的电断面特征体现。根据显示, 四层地断面的特征由KH型曲线能够显示, 同时, 曲线的前支属于低阻层, 因此, 起应该属于第四系粉质黏土以及砂卵石土;而第二支曲线能够表现出起角度程35°上升, 因此, 根据实际的状况能够确定其解释的值>2000Ω·m的高阻, 并且, 起厚度<10m, 由此可以推断出该采金空洞属于坍落洞。第三只曲线, 按照显示推断其为下降曲线, 低定量的解释阻值通常情况下会在80-120Ω·m左右, 并且厚度往往<5m, 因此可以推断其为含水砂卵石土;而曲线的末端呈35°左右的曲线上升, 起阻值>1000Ω·m, 并且厚度显示非常大, 由此可知起应该属于下覆白垩系砂砾岩。因此, 这种类型的曲线的前三层属于第四层系的冲积层, 而第四系和下覆基岩的分界点由H特征点表示。所以, 按照对电测深曲线的正、反的计算, 通过各项计算能够将第四系的厚度测算出来, 最终能够完成平面图, 由此可知, 在该场地中存在两个基岩凹陷地段, 此外, 其他的地段显示比较正常、平整。

4结语

总而言之, 在本次的工程地质勘查的过程中, 采用联合剖面与对称四级电测深的方法, 能够有效的将场地中的覆盖厚度以及基岩欺负面的特征测出, 能够在我们在拟建工程的过程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 我们在实践过程中, 应该有效的引进新技术, 并且能够使其联合运用, 从而保证工作能够高效、科学、精准的完成。

参考文献

[1]赵魁.浅析工程造价管理在物探项目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 2015 (02) .

[2]李万钦.物探技术在多年冻土探测中的作用研究[J].河南科技, 2014 (04) .

篇4:物探技术在工程地质勘查中的应用

关键词:工程地质:物探;应用

“物探法”其全称为地球物理勘查,在建国以来,物探法在开发我国能源、环境保护、工程建设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工程建设技术飞速发展,人们对于能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日益重视,为了尽可能满足我国的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最近几年来,物探法在资源勘查、环境保护、工程建设中不论是在勘查技术的改良、仪器设备的更新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如对工程场地滑坡的空间预测和滑动面的确定;对隧道前方的构造带的勘查;对地下采空区和地下空洞的确定。为此,国外,尤其是日本、欧美等国对工程物探研究非常重视,投入了大量资金。日本在二十年前用于岩土工程的工程物探就占了物探总投资的74%,且逐年递增。在欧美等国亦占很大比重。加之物探技术效率高,成本低,获取信息多,能适应工程建设的需要,从而促进了物探在工程地质领域中的深入发展,还可以确保对区域勘查对象的损伤程度。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社会上对于工程勘探的需求提高,现阶段物探技术已经是更为合理科学的勘探方法,给工程勘探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1物探技术的意义、特点与优势

1.1物探技术的意义。无论是文献记载还是实践证明,物探技术在实际的地质勘查工作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促进地质勘查工作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意义。该技术在对地质灾害进行勘测时,具有很高的准确度,对地质灾害的预防工作十分到位,非常有效的预防并减少了地质灾害造成的威胁,并对地质灾害发生后的重建工作提供了安全的保障,减少了意外伤亡的发生。另外,在实际的科学防护措施工作中,通过物探技术可以及时的对意外状况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保障了公共安全。这一点给予了决策者极大的信心,可以说是吃下了定心丸也不为过。因此,合理的使用物探技术,可以极大的提高工程勘探工作的安全系数,促进工程勘查工作顺利有序的开展。

1.2物探技术的特点。在进行地质勘查工作时,一般来说探测的深度比较小,正常情况下,探测的深度均是第四纪土壤,在地质构造中,属于浅表层,也就是说,地质勘查的深度最大不超过百米,一般也就是几十米上下;在地质勘测中,物探技术有着精度比较高的特点。现阶段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工程建筑项目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工程地质勘测的重要性也更加凸显,同时人们对于勘测工程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高层或者超高层建筑的不断兴建,使得这一标准更加严苛,工程建设部门认为城市工程建设中的物探方法应该具有较高精度,甚至可以将误差控制在厘米的范围之内:工程地质勘查的施工作业半径较小。物探法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需求,最大程度加速经济发展,物探工作包括地质勘察、工程测试很多方面,由于技术的先进性,这些内容都可以预定时间内完成,并且工作质量也可以有效保障。尤其是针对一些抢险项目,勘测工作必须要在几个小时内完成,这个时候物探技术的作用就充分的被体现出来了。

1.3物探技术的优势。首要的便是在水域进行勘察的时候,根据工程物探的方法对水下底层的变化状况进行探测,这样可以将钻探的工作量降到很低,从中便可以节约成本;第二就是通过运用工程物探的方法对基岩面起伏的情况进行了解,因此将钻孔的工作进行正确、合理的布置:第三就是运用物探的方法对较为复杂的岩溶的分布情况进行探测,钻探还能根据物探的靈活布置,如果两者相结合的话就可以对区域内所有的岩溶分布的状况完全掌握了。

2物探技术的应用

2.1大地电磁测深。该方法主要是利用天然交变电磁场作为场源,称作被动场源电磁测探法。它是我国20世纪60年代研究,1980年前后在矿产勘查方面开始应用的。在探测过程中,可以具有较大的探测深度,没有受到高阻层的屏蔽,并且具有较强的良导介质分辨能力。可探测至上地幔,探测的深度较大并不受高阻层的屏蔽,对于良导介质的分辨能力更强,工作成本相对较低,野外装备较为轻便。对地震预报、勘探油气、地热田的调查以及对地球的岩石圈深部结构研究等都有重要的作用。由于它对地下低阻层异常的敏感,所以能够在金属矿物勘探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2.2航空及地面甚低频电磁法。从二十世纪中后期开始,我国就从国外引入了航空以及地面低频电磁法的物探技术。该技术应用于良导层的断裂破碎及腐蚀带圈定方面,找寻具备较低电阻率的岩脉和矿脉,对含矿构造进行追踪,圈定矿化范围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效果。在使用该种物探技术中,所采用的设备也较为轻便,能够在野外拥有较为简单的观测方法,并快速处理资料。但是必须注意对地形、电缆等人文干扰或是异常情况进行识别和改正。因为在该技术中,是使用巧kHz、30kHz的频率电磁波作为场源,对陆空地下的电磁场空间进行了很大程度上的测量,并对浅层的电性局部异常情况进行了解。具有较浅的探测深度,并对异常信息具有较弱的反应效果。因此该方法主要是使用在浅覆盖区或者是用于外围剖面及扫面工作中。

结束语:地质勘测中物探技术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方面,通过上述分析,对物探法中的各个不同的探测原理及方法的掌握,有助于我们正确使用物探结果参数,从而提高对于各种物探方法下的工程地质认识。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工作时,要对区域的地质资料做好详尽的分析,合理选择出最适合的物探技术,确保能发挥物探技术的最大优势,提高勘查工作的精度以及可靠度,从而达到最好效果,促进勘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篇5:地质勘查规范

我国的矿产资源勘查规范从1959年首次制定至今,有三次大的修改和重新制定颁布。现行的矿产资源勘查规范是以1999年发布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标)为主要依据编制的,包括了规范总则和17个分矿种规范。《矿业权评估指南》要求矿业权评估,特别是探矿权评估中的分析、判断、评述和测算时,选用作为依据的规范必须是评估基准日时现行的、有效的和最新版本的。现行的矿产资源勘查规范是2002-2003年发布实施的,具体包括: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国标,GB/T13908-2002)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行标,DZ/T0033-2002)1《铀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199-2002)

2《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00-2002)

3《钨、锡、汞、锑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01-2002)

4《铝土矿、冶镁菱镁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02-2002)5《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03-2002)

6《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04-2002)

7《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05-2002)

8《高岭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06-2002)

9《玻璃硅质原料、饰面石材、石膏、温石棉、硅灰石、滑石、石墨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07-2002)

《滑石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7-2002)

10《砂矿(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08-2002)

11《磷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09-2002)

12《硫铁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10-2002)

13《重晶石、毒重石、萤石、硼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11-2002)14《盐湖和盐类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12-2002)

15《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13-2002)16《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14-2002)17《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15-2002)

篇6:水文地质勘查报告规范

一、序言(前言)

二、自然地理概况

三、地质概况

四、水文地质

五、水量评价

六、水质评价

七、结论及建议

八、附图、附表,附件 Ⅱ矿区水文地质勘察报告提纲

一、工作概况

二、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三、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四、矿坑涌水量预测

五、矿区工程地质

六、供水水源方向

七、结论与建议

八、附图、附表、附件 Ⅲ勘察报告编写注意事项

I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提纲

报告应根据勘察任务要求,在详细阐述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进行水 量、水质评价,作出科学的结论并重点论证水源开采后是否引起环境地质 问题,对水源方案要进行经济技术对比。各勘察阶段内容有所不同,但一 般情况下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序言(前言)1说明勘察工程的委托单位、工作范围,勘察阶段、需水量和水质要 求、勘察工作依据的技术标准等。

2说明地下水开采现状、污水排放和污染情况及以后水源开发利用规 划。

3叙述本区的水文地质研究程度和已有资料利用情况,本次勘察需要 解决的问题。

4简述本次勘察过程,投入的主要工作量、设备及人员情况,所取得 的成果及其质量评述。

二、自然地理概况

1地形、地貌概述本区的地表形态,相对高差,各地貌单元的成圉 类型、分布特征、分布范围和基本特征。

2水系、水文,简述勘察区的水系和主要河流名称、位置、发源地、汇水面积、河流形态及河床渗透、冻结情况,枯、洪水期的水位、流量变 化情况,断流天数,洪水淹没范围,开发利用及水质污染情况等。说明最近水文站的地点和观测期限。

3气象简述勘察区的气候类型、所属气候区,降水量、蒸发量、气 温等多年平均值和历年最高、最低值(列表)及土壤冻结深度等。本章应着重说明上进因素与地下水的关系。三,地质概况

1地层:简述地层顺序,接触关系及出露情况,岩性、产状、岩层厚 度,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

2地质构造:简述勘察区主要构造类型、特征,分布及其与地下水赋 存和运动的关系。四,水文地质

1叙述含水层(带)分布和埋藏规律,岩性、厚度、渗透性和富水性、各含水层之问水力联系及地表水体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

2简述地下水类型及补给,迳流和排泄条件,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3简述地下水化学类型、物理性质、细菌含量,放射性元素及其变化 规律。

4在具有大量开采地下水历史的地区,应详细叙述地下水开采现状和 污染情况,根据地下水长期观测资料和地下水开采调查资料,说明市政水 源地、工业自备井和农业井开采量。说明地下水的补给和消耗情况,地下 水降落漏斗的分布范围,漏斗中心水位下降率和水质变化情况,以及所引 起的环境地质问题查明其原因,分析其发展趋势,并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五,水量评价

主要阐述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原则和方法,参数确定的依据,计算地下 水的补给量、储存量,并按拟建水源地的开采方案和取水构筑物的形式计

算允许开采量,论证其保证程度,预测其发展趋势。六,水质评价

根据已查明的地下水水质按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及其它水质 要求,进行评价和预测。七,结论及建议

1概括阐述本区水文地质条件。2提出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结论意见。

3提出取水构筑物的类型、数量及抽水设备类型、规格的建议。4提出地下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建议。

5根据本次勘察存在的问题,对争后勘察工作提出建议。八,附图、附表、附件 1平面图 a实际材料图; b地质地貌图;

c综合水文地质图(或供水水文地质图);

d地下水水化学图;

e地下水污染程度图(××离子等值线图); f地下水等水位线图(或等压线图); g含水层等厚度线图(或埋藏深度图); h地下水开采现状图(开采利用规划图); i数值法计算剖分图;

j地下水资源评价图(地下水资源分布图);

k地下水开采强度图; l地下水位预测图; 2剖面图及其它图表; a水文地质剖面图; b综合地质柱状图; c钻孔柱状图; d抽水试验综合成果图; e长期观测地下水动态曲线图; f勘察试验综合成果统计表; g井泉调查统计表; h地下水开采量统计表; i地下水污染调查统计表; j水质分析资料汇总表;

k长期观测地下水动态资料汇总表; l颗粒分析资料汇总表; m历年河流水文观测资料汇总表; n历年气象观测资料汇总表; 3附件 a技术委托书;

b与工程有关的会议纪要和技术联系单 Ⅱ矿区水文地质勘察报告提纲 1工作的主要日的和任务。

2前人工作情况和主要成果。

3本次工作的时间、过程、完成的工作量。4工作方法和各项工作的质量评述。

二、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1区域地形地貌、气候、地表水特征及其对矿床充水的影响程度。2区域岩石、构造含水性、地下水类型、水力性质、地下水的分布

埋藏、富水性特征对矿床充水的影响。

3区域隔水层、阻水断层的分布、产状、厚度及隔水程度。4水文地质分区的原则和依据,各水文地质分区的特征,边界条件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三、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1矿区在区域水文地质单元中的位置,最低侵蚀基准面的标高,洪水 淹没界线范围,首期开采地段(或第一二开采水平)及储量计算最低边界 的标高。

2矿区各含水层的岩性、厚度、分布,产状、埋藏条件,单位涌水量、渗透系数或导水系数、贮水系数、给水度,裂隙或岩溶的发育程度、分布

规律,地下水的水位(水压)、水质、水温,以及补结径流、排泄条件,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各隔水层的岩性、厚度、分布、产状、埋

藏条件,稳定性及隔水程度,确定矿床充水主要含水层、含水构造的依据及其

与矿体之间的关系。

3构造破碎带的规模,产状,分布及水文地质特征,评述对束来开采 的影响程度。

4地表水的特征_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动态变化,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

力联系程度。

5矿床充水主要因素,进水方式。

6根据生产矿井的调查访问和观测资料,说明生产矿井的位置,开采 的擐大深度及标高,开采面积、产量、充水来源、排水量历年来发生突水

事故的情况,并分析突水事故的原因,叙述老窿的分布范围、标高、开采

深度、积水情况、地面塌陷分布的范围以及对开采的影响。四,矿坑涌水量预测

1阐述矿坑(或露天采场)的充水水源及边界条件。2论述计算公式选择和参数确定的依据。

3列出可供设计利用的,首期开采地段(或第一开采水平)的正常和 最大的矿坑涌水量,并估算下一开采水平的矿坑涌水量。评连矿坑涌

水量

预测的结果。五,矿区工程地质

1矿区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地质构造,岩石建造类型,工程地质岩组、风化,岩溶及其它物理地质现象,水文地质特征等基本因素,论述工程地

质条件,阐述工程地质分区,分段或分带的特征。

2矿床开采的工程地质评价对矿床顶底板,主要井巷围岩的稳固性

或露天采矿场边坡稳定性及其它影响矿床开采的物理,地质、工程地质作用进行评价。预测中可能出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和可能出现的地段,提

出维护和改善岩体稳定性的建议。

3处于地震活动区的勘探矿区,应阐述历史地震发生的情况及矿区的

地震烈度。六,供水水源方向

1指出可能作为供水的水源地,概述其水文地质特征。2初步评价供水水源地的水量,水质及其变化。3提出进一步工作的意见。七,结论与建议

1论述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类型。2评价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程度。

3对开采的防水、治水、排供结合、综合利用、防止污染等提出意见。

4提出矿区主要工程地质司题及防治措施的意见,指出矿坑排水流干

后可能产生的地面塌陷的分布和范围。5提出进一步工作的意见。

八、附图、附表、附件 l_附图

a区域水文地质图,b矿区水文地质图,c矿区水文地质剖面图; d坑道水文地质图,e抽水试验综合成果图;

f地下水动态与降水量关系曲线图; g矿坑涌水量预测图,h主要含水层等水位(压)线图(视具体情况亦可与水文地质图合并 i岩溶发育程度图,j矿区工程地质图及剖面图(或与水文地质图合并); k工程地质钻孔综台柱状图,工程地质山地工程素描图,l井巷工程地质剖面图或露天采矿场边坡工程地质剖面图,m照片、素描图及插图。

根据矿区的实际情况与需要尚可编制实际材料图,水文地质柱状对比

图,工程地质柱状对比图,第四纪地质图和地貌图等。2附表

a钻孔静止水位一览表; b钻孔抽水试验成果表;

c钻孔漏水、涌水及遇溶洞情况一览表 d地下水、地表水动态及气象资料综合表; e溶洞分布情况统计表;

f风化带,构造破碎带及含水层厚度统计表,g矿坑涌水量计算表,h老窿、生产矿井、民井、泉的调查资料综合表; i水质分析表;

j岩(土)试验成果汇总表,k各种工程地质观测资料汇总表。3附件 a技术委托书;

b与工程有关的会议纪要和技术联系单。Ⅲ勘察报告编写注意事项

一、勘察报告应在项综合分析全部勘察资料的基础上编写

报告内容应该有论据,有分析、有建议,力求简明扼要,文字通顺

条理分明,除7定性的分析以外,应尽量有定量的分析。凡能采用图表来

表示者,应尽量采用图表形式。凡各种重要地质、水文地质现象,均应采

用各种插图加以说明,以减少文字叙述。

二、报告的文字组成及一般要求

报告由封面、扉页、正文等组成。正文是报告的核心,叙述要清楚

层次要清晰,文字要简练,名词术语要统一。

l_名词术语、符号,量纲均应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2计量单位一律用法定计量单位。

3报告章节统一编号。正文可用章,节,以下用

一、(一),1、(1)也可章用1,节用1.1,小节用1.1.1,后用

一、(一)、1,(1)。

4标点符号要按出版总署公布的“标点符号使用法”准确使用。5表格表序号可写在表右上面,按章或节编写,如表3卜1表示第

3章第1节第1个表。

6插图:图序号写在图的下面,按章、节编号,如图2卜1表示第二

章第1节第1张插图。

三、报告提纲的使用原则

1上述两种报告提纲为大型水文地质勘察工程的报告提纲,中、小型

工程可根据具体情况予以删减。

2如目工作需要或技术委托书要求,可编写专门技术报告,如物探报

篇7:物探方法在工程地质勘查中的应用

1 模拟建场址地质概况

1.1 勘查目的任务

某新建大型工业厂房工程, 占地约40hm2。第四纪浮土覆盖, 野生植被不发育;地形由西向东逐渐抬高, 标高在200m~225m之间。本次勘查的目的任务是:初步查明场地覆盖层厚度, 洞穴分布及断裂分布特征, 为场地建筑的适宜性作出评价。

1.2 地质地球物理特征

1.2.1 场区地质特征

场区均被第四系 (Q4) 冲积层覆盖, 总厚约6~18m。上部主为粉质粘土 (含耕植土) , 下为5~10m的砂层和砂卵石土层, 砂卵石层中含有砂金, 场地内留下了显露和隐覆的古采金空洞, 大多垮塌或半充填, 分布无规律, 给工程勘察和设计带来了困难。

下覆基岩为白垩系下统 (K1) 红色粉砂岩和砾岩。

1.2.2 地球物理特征

场区地质断面模型为:粉质粘土———砂卵石土 (采金空洞) ———粉砂岩———砂砾岩, 经物性调查。

(1) 第四第全新统与下覆自垩系地层存在一个数量级的视阻率差异二者存在较明显的电性界面, 利用视电阻率探测法, 可圈出第四系厚度及基岩起伏面。

(2) 残留采金空洞表现为高电阻特性, 其与砂卵石土与下覆红色粉砂岩有明显的电性界面、电剖面中的高阻异常为采金空洞的表征。

(3) 充水裂隙为低电阻特征, 其与完整围岩 (砂砾岩) 存在显著的电性差异。

2 勘查方法技术

根据勘查目的任务及场区地球物理特征, 本次勘查采用电阻率探测法中的联合剖面法和测深法。

2.1 联合剖面法

主要探查采金洞和基岩中的断层裂隙带。根据探测目标的大小和形态及现场试验, 测量装置为AO (BO) 极距120m, MN=20m, 点距10m, 无穷远极。C>5AO。

测线方向基本垂直预测目标的走向, 即111°~291° (线距20m) 。除此设计了4条21°~201°方向的测线。

2.2 电测深法

目的主要探查第四系覆盖层厚度及基岩起伏形态。从地球物理特征中可知, 第四系各岩性土层与下覆自垩系砂砾岩电性差异较大, 采用电测深可以解决覆盖层厚度问题。

场地较平坦, 且覆盖层厚度小于20m, 为此选用四极对称电测深装置, 最大供电极距 (AB) 220m, 测线方向为111°~291°, 测点距40m。

3 勘查成果

3.1 根据联合剖面和电测深资料, 场区内存在两个砂金古采空区。

一区位于5、4、3线间, 长约60m, 宽约30m, 走向NE22°左右, 埋深3~10m。。

二区位于场区东南角, 长大于100m, 宽度大于40m (东南超出场地, 未见边界。走向NE30度, 埋深3~8m) 。

推断分析依据:

(1) 联合剖面p As~p Bs出现同步高阻的特点, 其阻值多在150~300Ω·m间, 两侧为相对的低阻区块。

(2) 电测深成果反映了第四系厚度加厚区, 其厚度10~18m, 为砂卵石层加厚区, 有利于砂金矿的富集, 是砂金的目标区。

(3) 地面调查两处均有古老的人工堆积土, 据访问,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有采金活动。

3.2 根据联合剖面资料分析, 场区内存在一条断层裂隙带。

该断裂带异常特征是, 在2、3、4、5及9、10线上, 有明显的低阻正交点。p As与p Bs出现低阻正交点, 根据物性特征, 在基岩中出现的线性低阻应是断裂裂隙所致, 根据p As与p Bs的不对称性及p Bs曲线斜度特征, 断层面倾向北西西, 倾角45~50度的张性正断层。断层走向NE20度左右, 断续延长约750m左右, 规模较小。

3.3 基本查明了第四系土层厚度和基岩起伏面特征

根据电测深曲线类型并经定量解释, 构制了场区第四系等厚度图。

场区内电测深曲线类型有两种, 即G型和HK型。

G型曲线为两层地质断面, 曲线的前支为低阻, 阻值为35~50Ω·m, 其视电阻率相当第四系粉质粘土和砂卵石土 (含水) , 故推断为第四系冲积层。尾支为高阻层, 曲线呈30~40度角度上升, 经定量解释, 视电阻率1000Ω·m以上, 应为下覆白垩系砂砾岩。因此G型曲线反映了第四系与基岩接触的地电断面特征。

KH型曲线反映了四层地电断面特征, 曲线的前支为低阻层, 应为第四系粉质粘土和砂卵石土;第二支曲线呈35度以上的角度上升, 定量解释其阻值大于2000Ω·m的高阻, 且厚度小于10m, 推断为采金空洞或塌落洞, 第三支曲线为下降曲线, 定量解释阻值多在80~120Ω·m间, 且厚度多小于5m, 推断为第四系砂卵石土 (含水) ;曲线末支呈35°左右的上升曲线, 阻大干1000Ω·m, 且厚度大, 应为下覆白垩系砂砾岩。

结束语

篇8:物探方法在工程地质勘查中的应用

关键词:地球物理探测技术 工程地质 勘察方法

中图分类号:P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a)-0115-01

对工程进行地质勘查是现代工程建设的前提。目前主要的勘探方法有钻探、槽探、探井和物探等,近几年来,由于物探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进,使得它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物探技术不仅经济、快速,而且拥有良好的效果。在探测对象时,并没有损害对象,因此物探技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且不断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以及不断创新的各种反演方法,使得物探技术具有更高的探测精度、更广的探测范围、更清晰的解释方向,对未来表现出良好的前景。在工程、环境、灾害地质勘查中常常运用物探技术,该技术受到更多人们的重视。

1 地球物理探测技术

1.1 概念

在地球的内部及其周围,存在着一定物理作用的物质空间,该空间形成了一定的地球物理场。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简称物探技术,主要是采用专门的仪器及设备,对地球物理场的分布及其变化特征进行观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环境地质及工程地质中的问题。

1.2 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的工作原理

人-地系统的公共空间主要是以各向异性的物质空间存在的。在地球物理探测技术中,其工作所依据的原理是:通过专门的设备对探测目标题发射相应的信号,并使用专门的接受装置接收在介质体中被异常面返回的信号。利用信号在介质体中呈现的传播特征,对其分析、辨别。并利用存在的资料对介质体的结构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判断。比如探地雷达技术。

所谓的探地雷达技术,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对地下介质的分布情况进行相应分析确定的广谱电磁技术。主要是以地球物理探测对象为前提,通过据实际探测目的布置测线L,探地雷达利用发射装置发射高频宽带电磁波,用接收装置接收来自地下介质界面的反射波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其路径、电磁场强度与波形将随所通过介质的电性质及几何形态而变化。通过接收波的传播时间、幅度、波形和存在的已知资料,可以对地质情况进行很大程度上的勘察,在防灾、减灾等方案的制定上提供了很有效的资料。

2 地质物探现用勘察方法及其应用

目前主要是使用六种方法对地球物理进行探查,这些方法为勘察工作提供了很多的帮助。分别是重力、电法、磁法、地震、地温、放射性六种方法。近几年来,物探技术广泛运用在众多生产行业中,比如矿产资源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和地质灾害、考古等方面的勘查。而且在勘查、寻找能源矿产、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及地下水等方面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2.1 大地电磁测探

该方法主要是利用天然交变电磁场作为场源,称作被动场源电磁测探法。在探测过程中,可以具有较大的探测深度,没有受到高阻层的屏蔽,并且具有较强的良导介质分辨能力。在运作成本中,也是具有较低的数值,而且拥有轻便的野外装备。在地震预报、勘探油气、调查地热田中,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金属矿物勘探的成功进行。

2.2 航空及地面甚低频电磁法。

在20世纪80年代初,从国外引进了航空及地面甚低频电磁法的物探勘测方法。该方法主要是运用在良导层的断裂破碎及腐蚀带圈定方面,对较低电阻率的岩脉及矿脉进行一定的寻找,并追踪含矿构造,很好的圈定矿化范围。在使用该种物探技术中,所采用的设备也较为轻便,能够在野外拥有较为简单的观测方法,并快速处理资料。当然在地形、电缆等人文干扰及异常情况的发生中,要格外注意该方法的使用,要进行相应的识别和纠正。因为在该技术中,是使用巧kHz、30kHz的频率电磁波作为场源,对陆空地下的电磁场空间进行了很大程度上的测量,并对浅层的电性局部异常情况进行了解。具有较浅的探测深度,并对异常信息具有较弱的反应效果。因此该方法主要是使用在浅覆盖区或者是用于外围剖面及扫面工作中。

2.3 地震层析成像

在20世纪80年代,在金属矿的勘察工作中,发展了地震层析成像技术。该技术主要是采用X射线理论,利用地震波数据对地下结构的物理属性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反演,能够很好的剖析数据,并绘制相应的图像。

2.4 瞬变电磁场

瞬变电磁场主要是以电磁场感应理论为勘测基础,研究分析目标感应出的涡流场而形成的二次电磁场变化。并预测相应的空间形态,能够实现一定的探测目的。使用该方法对寻找高导电性的矿体有很重要的作用。

2.5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

在20世纪80年代广泛应用了以主动场源频率域为电磁勘测依据的技术,该技术具有2km以上的勘测深度,能够在探寻深层地质构造及隐伏矿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测量时,只要使用移动接收机就可以测探相应的面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成本。

2.6 连续电导率剖面测量系统。

因为天然信号存在不足的频段,需要人工频段进行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利用连续电导率剖面测量系统对其天然信号进行补充。而且可以拥有较高分辨率的电阻,从而成像。

3 物探技术的重要意义

从多项成功的工程实例中发现,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在地质工程勘察中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它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对典型的地质灾害进行相应的监测、预报、防灾、减灾,提供了较为关键的指導作用,保证了自然灾害后的能够进行一定的重建工作、土木工程能够顺利实施,并对灾害防护工程的出现及资源开采过程中的工程灾害提供重大的工程意义。而且物探技术可以提高决策者在地学工程实施科学防护措施中拥有一定的信心,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在最大限度内保证超前预警系统的质量,建立公共安全保障体系,维护公共生存空间的安全。只有正确使用物探技术,才能够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并保证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安全系数。

4 结语

各种物探技术的使用都要有一定的物理前提,其地质、地球的物理条件及边界条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勘察结果。物探技术人员执行地质勘查时,要首先做好资料分析的工作,通过对多种物探技术的合理选择,在最大程度上发挥物探技术的先进作用,并保证各种方法进行相互的补充,提高其技术的精度及可靠性。尽一切可能实现勘察的最佳效果。通过相应的实践表明,在工程地质勘查中,单纯利用一种勘探手段,往往不能取得良好的勘查效果,而将多种勘探手段有机地综合利用,却往往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收获。

参考文献

[1]王正常,孟利,王学文.浅谈物探技术在地质勘查中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6).

[2]曲为责,赵振华,孔祥栋.物探技术综述及综合物探探讨[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1(3).

篇9:物探技术在地热勘查中的应用

1 物探方法的分类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复杂多样, 到目前为止, 可分为航空物探、钻井物探、测井和地面物探。测井是应用地球物理方法来研究钻孔地质剖面, 解决地下地质技术问题的一门技术, 包括视电阻率、侧向、自然电位、自然伽玛、密度、声波、中子、产状、井径、井斜、井温、水文流量、核磁共振、微测井、伽玛能谱、压力、感应、成像测井等几十种方法。地震法是指通过对地震波在地壳内的传播规律来探测地下结构, 查明有用矿藏。这种方法的精度相对较高, 处理手段多样化, 而且速度较快。地震技术在近几年内发展迅速, 逐渐演变成系统化的体系。地震法主要包括反射波法、透射波法、折射波法地震, 有二维、三维地震, 有高分辨率、微地震, 有浅层、深部地震等。电法是以研究地下各种岩层电性的差异为依据, 寻找和勘探矿藏、探测地下水、解释地质构造等, 有电测深法、自然电场法、充电法、电测剖面法、瞬变电磁法、电偶源频率测深法、电磁测深法 (频率、大地) 、感应法及高密度电法等。

重力和磁法除传统方法外, 还有高分辨率、高精度重力和磁法物探方法。重力资料多用于区域构造单元的划分、断裂构造空间展布的确定及盆地基底起伏及其性质的研究工作。利用磁法可探测矿藏, 确定隐伏岩浆岩体的分布、厚度及与断裂带的关系, 确定水热蚀变带位置。

遥感可得到卫星图像或航空图像, 通过对不同种类、不同比例尺、不同时相的航空航天遥感图像 (如MSS卫片、TM卫片、SPOT卫片、侧视雷达片、国土卫星彩红外片、航空像片等) 进行地质解译, 判断地貌、地层、地质构造, 寻找矿藏和探索水文地质条件, 还可判断地面泉点、泉群和地热溢出带。

2 地热物探评价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在地热勘探中, 由于不同的热田地质条件、热储结构、成因类型、地热液体的化学成分等不同, 物探方法的实施就要结合各个地区的特点, 选择合理的、有效的物探方法。

3 在地热勘查中对物探方法组合的应用

3.1 研究区的地球物理参数模型

参考某研究区的工作成果和其他资料, 统计热储层及盖层的综合物性参数, 综合分析热储层及盖层的地球物理特征, 得到研究区地球物理模型参数曲线。从中可以看出:

新近系砂岩孔隙型热储该热储层波速平均值为2021m/s, 而其上覆第四系波速值一般<1300m/s, 两者间波速差异明显;热储层电阻率值为5~8Ω·m, 与上覆第四系电阻率值差异较小;密度值与上覆第四系低密度层亦有明显差异;磁性与新生界第四系差异较明显。

基岩碳酸盐岩溶裂隙型热储该热储层波速平均值为2681~2732m/s, 为高速层, 与上覆地层波速差异十分明显;电阻率值一般>100Ω·m, 为高阻层, 与上覆地层电阻率差异明显;密度平均值为2.68g/cm3, 为高密度层, 与上覆地层有明显的密度差异;该热储层为弱磁性层, 与上覆中生界白垩系、侏罗系的火成岩地层磁性差异较明显, 与新生界磁性略有差异, 与其他地层磁性差异不大。

3.2 物探方法组合的意义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是一种合理有效的技术。地球物理勘查技术一般在地热资源预可行性勘查和可行性勘查阶段进行, 其勘察的范围由相关结构单元和地热钻井井位来确定。地球物理勘查技术主要是通过对不同物测方法对同一个地区进行测量, 包括平面测量和垂向测量两部分, 在野外进行试验并且结合资料总计分析, 来了解地质体平面和垂向的主要特征。

平面测量一般是测量天然物理场, 如重力、磁法和电法, 其接收的是稳定的场值, 在一个测点上只有一个数值, 一般要有地面上多个观测点 (一个区域) 才能反映出物理场的分布特征。在一条线上的观测值组成剖面曲线, 由多条平行的剖面可以组成平面数据。测深方法如人工地震、电法和面波测深等, 一般要建立一个变化的人工场 (或天然场) , 在原地布一个接收系统来了解地下不同深度的物理量, 即得到一条垂向剖面。

地热物探工作需要多种方法组合完成, 特别是要根据地质任务合理选择不同方法 (平面测量和垂向测深方法) 进行组合。具体方法的选择要考虑目的层的物理前提, 即目的层与其他层的物性差异, 这个差异要足够大, 能反映到物理场中被仪器观测到。

在坳陷区, 由于盖层沉积较厚, 主要物探异常形态一般表现为重力低、电阻率低和波速低的平缓曲线变化。大地电磁测深电阻率曲线一般为KQH型。第四系为高阻层, 新近系相对古近系为高阻层, 古近系为低阻层, 下伏基岩为高阻层。对应厚度很大的新近系、古近系低阻层, 电阻率曲线反映为一宽缓的低阻段, 此特征对赋存于坳陷区的新近系砂岩孔隙型热储层具有普遍代表性。

在隆起区, 主要物探异常形态一般为重力高、电阻率高和波速高等特点。磁力场一般表现为低缓的正磁场, 由于地热田 (异常区) 常与构造及火山活动或岩浆岩的侵入有关, 此类岩石一般具有较强的磁性, 据此, 可以利用磁法勘探追索与热流体通道有关的断裂构造和火成岩体。大地电磁测深电阻率曲线一般为KH型。第四系为高阻层, 新近系为低阻层, 下伏基岩为高阻层。与坳陷区的大地电磁测深电阻率曲线明显不同, 由于隆起区的新近系低阻层变薄, 电阻率曲线反映为一范围较窄的低阻段, 之后迅速上升进入高阻层, 此特征对基岩的碳酸盐岩溶———裂隙型热储层具有普遍代表性。

地球物理勘查工作的任务是初步查明: (1) 圈定地热异常范围和热储的空间分布特征; (2) 确定基底起伏及隐伏断裂的空间展布; (3) 确定勘查区的地层结构, 热储层的埋藏深度。鉴于这些地质任务, 参考研究区的工作成果和其他资料, 对比分析各种方法在不同地热田的应用效果, 结合地热田地球物理特征, 建立本区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组合。

结束语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物测技术不断发展创新。如今, 综合物测方法已经基本取代了单一物测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我们要对研究区的地球物理参数模型进行研究, 探索物探方法组合的意义。我们要不断发展物测技术, 使综合物探方法在今后地热资源勘查中得到更多的应用, 从而推动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金永念, 张登明, 刘志平.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地热勘查中的应用[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6, 33 (1) .[1]金永念, 张登明, 刘志平.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地热勘查中的应用[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6, 33 (1) .

[2]段佳松.综合物探调查评价深圳市地下水资源[J].物探与化探, 1999, 23 (5) .[2]段佳松.综合物探调查评价深圳市地下水资源[J].物探与化探, 1999, 23 (5) .

篇10:工程物探勘查规范

【摘 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尤其是在城市工程和条件复杂的环境中,开创出来的物探技术是利用多种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对地质体进行探测,这项技术在工程地质勘察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结合在工程实际施工中的勘察分析进行论述,因为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各种情况,在工程中物探技术的发展,解放了倍增的工作压力。物探成果是地质研究的理论依据,对其正确使用必将能提高地质工作效率和精度,为生产和科研带来可观效益。

【关键词】工程地质;工程勘查;物探应用

1.物探方法和工程勘察的相互关系

在实际工程中,物探工作在环境建设、资源开发、工程等方面进行开展,各种仪器装备的配备也极大的促进了物探工作的进步。物探工作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它的发展为我国的环境、工程和资源的有效利用,起到了引领作用。以前旧的勘察方式极大的制约了工程的进度和开展。旧的传统勘探方式也只是钻探取土、标准贯入试验、双桥静力触探等。这些落后的方法具有片面性和单一性,不能满足现有的工程需求,往往一个工程需要多种收单协作完成。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工程建设也日益加快,与此同时对工程地质勘察的要求亦越来越高。工程地质勘察是整个工程最基本的工作,是工程开展顺利与否的先决条件,在某种意义上说地质工作和物探相互弥补、相互依存,他们是地质勘探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弥补了传统勘探的不足之处。旧有的地质工作就是在工程点,钻取土样,依据数据汇总归纳。因此,对数据的准确性起到了制约,而物探工作借助仪器大量加密观测网进行间接观测,弥补的常规手段的不足,提高了地质结论的可靠性。

2.工程物探工作开展的特点

2.1工程探测的深度小

在实际工程中探测设计中由于地址问题多,且属于浅层问题,在进行地球物理探测的时候,一般深度在地表几米至几十米不等,最大的深度在百米以上。

2.2探测的精度比较高

对于城市和高速铁路勘查等工程具有比较高的勘察精度,在平面和勘察深度上的误差非常小,几乎达到几厘米。

2.3工程施工的场地狭小

工程地球物探工作时工程看产、测试的主要部分,常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有时要求在几天到十几天不等就要完成测试工作,尤其是工程抢险工程项目中。

3.工程勘察中物探方法原理

3.1电法勘探

电测深法测定观测点深度方向以下视抵抗率变化规律研究,在地下的深度的岩石的分布状况的一种方法。研究覆盖层的厚度和岩质的变化情况等广泛的应用。最近发展的高密度电阻率法都市工学煤矿开采遗址勘探,得到浅的导电性信息活跃的方法,地质结构分开,地下管线探测路岩盘融化和煤矿老塘探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不同的电阻率的水平的岩层,最有利的条件太水平和倾角层,倾角巨大岩石,解译工作也难。所以这个方法采用的前提条件:测定目的层和周围的物质存在明显的东西必须的差异,通过一定的电极装置测视抵抗率异常分布定律,达到认识地底质身体电气结构的目的。实际遇到的地层不均质是同性,所得的体积电阻率非真的抵抗率,村庄质体的综合反映,把这个视体积电阻率。供电电极间距不同,可得到深度的视体积电阻率,通过视体积电阻率的分布定律,可以理解物质的变化。

3.2勘探中的电剖面法

实际工程中的电气勘查断面法和电测深法是本质不同,研究的人工电场地下的分布定律的基础,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这和电断面法配合,研究基岩面起伏的法则,断裂带分布等较为明显的效果。主要对称四极法及联合断面法等。电法勘探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沉积岩。电法探索中,岩石层电性的差异电法工作的物理的前提(即抵抗率差异)。影响抵抗率(主要是离子导电)的主要原因是岩石含水情况,同时还决定是水溶液的矿化度,水溶液的存在状态。如果水岩石上分散和连接方式,电阻率的影响少,相互连接状态岩层抵抗率大幅降低。所以同一含水场合,矿化度不同抵抗率也不同,甚至差异很大。另外,小小的岩石抵抗率高的孔隙度(岩盘和几乎变质岩),并且孔隙度很大,渗透性小岩石(各种泥岩)那个抵抗率低的。

3.3地震的勘探

地震勘探主要是反射波法及折射波法。是反射波和折射波时间场沿着航向方向的时空分布定律的观测确定地下反射面和折射界面深度和结构形状和性质。地震勘探相比其他物理勘探方法是,高精度,解释成果单一的,不过,成本相对较高。我们所看到的地球物理勘探断面是一种经过给予校正后的地质内涵的反射波和折射波时间剖面(实质是不同的地質体的反射波和折射波速度差)。

3.4勘探中的重力法

重力测量被妨碍小,高精度,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辅助手段之一,地表附近探测地层不均一性,空洞,小型地质密度异常身体和人工结构的地下遗迹等方面得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在工作中应注意天气的事,考虑地形和振动的影响。

3.5钻孔彩色电视全孔壁成像技术

钻孔彩色电视伞孔墙壁成像系统直接观察钻孔墙壁 360 度范围图像的新技术,人们的视线直接延伸到钻孔到达的地下岩等地质身体内部准确了解地下隐蔽工程的内部结构极为有效的手段,提供的测试。这个成果的关键技术主要有:360°孔墙壁成像的实现,干涉白癜风的消除,密封结构设计,图像处理软件系统的研究和开发等。

4.物探方法发展展望

4.1物探技术方法发展

鉴于工程涉及的地质与检测问题,探测技术将会进一步提高,多波理论会得到进一步应用,可利用的物理波场的频谱范围会越来越宽,电磁波谱可利用的范围由纯直流扩到雷达波,弹性波谱由瑞雷波向超声波频率扩展。陆地声纳法、地震映像法、高密度电阻率法、大地电磁电导率剖面法等探测数据快速连续自动采集技术将会日益活跃。

4.2物探仪器设备的发展

复杂的地质勘测环境条件要求仪器设备具有良好的防尘、防震、防潮等性能,要求增强其智能化程度、具有捕捉较大动态范围的长远信号能力,仪器将会由单一化的专用仪器向多功能化发展,促进各种探测方法相互渗透和综合应用。

5.结束语

对于地形复杂及岩溶裂隙较发育的灰岩地区,在调查岩体内部的构造发育情况时,电磁波 CT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与地震波 CT 相比,它能更好地反映充填粘土的溶洞,具有更突出的应用效果。在近郊的山区工程地质勘察中,高密度电法、激电测深法等直流电法受环境电磁的干扰较小,与其它方法相比,能更好地适应复杂的地形变化,是解决山区工程勘察任务的有效手段。工程物探方法在实施之前首先要明确工程地质勘察任务,然后有目标性地结合工程场地的地球物理场差异、工程环境等因素选择合适、可行的工程物探方法。同时,不同的工程环境需要对应不同的物探采集参数,因此首先要进行试验,确定有效的物探方法和参数,然后方能进行合理的物探工作。随着工程建设的飞速发展和资源的不断开发,工程地质勘察逐渐走向复杂化,传统的勘察手段会表现出越来越多的局限性,而物探技术将凭借自身的优势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物探方法的应用过程中,也应当正视物探方法本身的局限性,即物探方法在进行地质解释时存在的多解性。因此在解决复杂的工程地质问题时,应当采用多种物探方法互相补充,同时将物探方法与传统勘察手段相结合,通过综合对比分析、相互验证和补充来提高地质解释的准度和精度。 [科]

【参考文献】

[1]李广升.工程地质勘察现状及发展[J].民营科技,2009(08).

上一篇:电工类实习报告集合下一篇:安全生产工作日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