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教师之根本

2024-05-10

师德——教师之根本(精选8篇)

篇1:师德——教师之根本

师德——教师之根本

我曾经听到一个常年工作在教学一线、真心爱学生、深刻懂得学生的教师说过:你是一个好教师吗?听听学生们怎么说吧!的确,对任何一位教师来说,最好的回报就是得到学生的真心拥戴。

讲台是是教师之根本,师德最重要的舞台。教师用心关注着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总是抽课余时间和他们谈心,询问他们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惑,然后讲很多自身的经历给他们听,尽量帮助他们克服困难,重新进入学习状态。当看到学生取得进步的喜悦,当看到学生对知识理解恍然大悟的神情,当看到学生欣喜地朝自己走来,作为教师都会感到一种由衷的快乐。艾青的一句诗很能说明这一切: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教师行风,指得应该就是教师职业风范。教育系统的行风建设,不仅事关教师形象,涉及校风、学风和教风建设,事关学校形象,而且事关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事关千家万户的子女培养、子女成才,是关系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大问题。促进教育行风建设的关键在于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只有切实加强教育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才能保证教育行风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实现教育行风的根本性转变。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教师是一面旗帜,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是一块路标,信其道,则循其步。若是在师德方面有所缺陷,我们讲的道理再透,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树、无源之水、无雨之云、无光之灯!喊破嗓子都不如做出样子,要学生毫不迟疑、毫不犹豫地跟着你走,师德就是吸铁石,它的魅力是无声的,它的效力是无形的,但它的功力是无穷的。

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师对学生的爱更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学生的真诚。这种爱是无私的,它要毫无保留的献给所有学生;这种爱是深沉的,它蕴涵在为所有学生所做的每一件事当中;这种爱是神圣的,它能凝成水乳交融的情谊。当我登上那讲台,不,应当是舞台,我似乎觉得两侧的帷幕正缓缓地拉开。最富有生气的戏剧就要开始了。最令我兴奋的是这戏剧拥有一群忠于自己的角色的演员——我的学生们!这戏剧也许是世间最长的了,为此,我愿做一名合格的导演。我渴望导出充满时代气息的戏剧来: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是它的主调;理解,友爱,开拓,创新应当是它的主要内容;爱着这个集体和被这个集体爱着是它的主要故事。作为导演我将要精心设计出生动的情节,典型的角色,迷人的故事奉献给所有的演员。我也心甘情愿地做一名配角,尽我的力量为主角服务、效劳。不仅如此,我还要做一名最虔诚的观众,为演员们真诚的演出微笑,流泪,鼓掌,欢呼。早在中学课文里就学过韩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一名句。如今自己做了教师,才知道这句话读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以己之昏昏,岂能启人之昭昭?网络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并驾齐驱为教育赋予了全新的内涵,“育人”已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传授知识,而是要教在今天,想在明天,以明日建设者的素质要求,做好今日的教育教学工作。作为教师,我觉得应以研究者的心态去对待教育活动,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去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学生是师德最重要的载体,是教师的生命。有人说差三岁就是一个代沟,如此算来,我和我的学生之间已经横着多个代沟了。但我坚信,代沟是可以跨越的,根本之道就是沟通。这沟通不仅仅在课堂,更是在课外延伸。作为一名教师,我很愿意成为同学们的大朋友、大姐姐,去倾听他们的内心世界。和学生交往就是平等的尊重和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个学生的心门,因为我知道,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扇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教育是对生命情怀的倾诉与关注的过程,是知识的构建与生成的过程,是师生的世界彼此融合升华的过程。

人们常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形容教师,可是我认为当代教师比春蚕更有智慧,比红烛更有价值。春蚕为了吐丝耗尽了自己的生命,而教师在奉献的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人生。红烛为了光明牺牲了自己,而教师在学生成才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职业理想。这就是教师的品德,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这就是教师的精神,愿为基石,甘当人梯;这更是教师的价值,撒播希望,收获成功。

学高为师,道高为范。师德不是靠讲出来的,行风建设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靠内心世界的丰富、文化底蕴的提升、人格素养的完善。世界上只有一种东西是越分越多的,那就是爱。我爱故我在,只要心中有爱,爱我们的学生、爱我们的学校、爱我们的教育事业,我们才会更有价值地活着。为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让我们携手并肩,不迷茫,不彷徨,风雨兼程,勇往直前吧!

篇2:师德——教师之根本

——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心得体会

教育是温暖的,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最近,学校组织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学习后让我对教师职业道德又有进一步的认识,我明白了加强师德建设工作是时代的需要,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因此,我深深地觉得爱生是师德之根本,热爱学生是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联系自身从教经历,我深有体会。

一、教师的爱体现在付出。

每当提到爱的付出,我就会想起韦唯唱的一首歌《爱的奉献》。做为一名教师就要有奉献的精神,“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只有洒下爱的甘泉,才能绽开出绚丽的花朵,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一名教师爱的奉献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时时刻刻都体现在日常与孩子们的交流之中。从教8年来,我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教育教学上,让我感到最难做的就是了解学生,实现师生和谐。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们的智力发展、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由此可见,爱是需要大量付出的,我们教师要花大部分的时间去了解每一个学生,去与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让他们觉得老师是他们的良师益友。

这让我想起2007年秋季学期,我带的班级中新转入了六名学生,其中有一名女生,特别不受班里同学的欢迎,有时还发现同学们嘲笑她。对此我决心要对这个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之后我找到了班里的一些学生和班干进行交流。经过几天的了解,我知道了她不受欢迎的原因是因为她学习成绩不好,考试都是个位数,写的字无法辨认,更重要的是她不注意穿着

打扮,衣服不整洁。我们班的同学又是很爱干净的班集体。因此,她的一举一动常遭到同学们的排斥。经过进一步深入地与该女生交流,我发现她连最基本的汉语拼音都不懂,六年级了,从汉语拼音补起,一个字“难”。回头想了又想,如果此时我的放弃会害了这个孩子。从此我想尽各种办法让同学们帮助她,利用课余时间对她进行学习辅导。在生活方面耐心的教她如何穿着整理衣服,如何梳理好头发。每一次的谈心和辅导,我发现孩子那双火热的眼睛对我充满了感激。孩子不会表达她对我的爱,但一棒热乎乎的玉米从她的手里递到我的手里时,我感受到了她给我的爱也是那样的热乎乎。今年小学毕业考,她语文科考得了67分,对她来说是多么可喜的成绩,学校的教师都觉得不可思议,但我深深的明白,这个分数的背后深藏着多少爱的付出,是爱让这名学生找到了前进方向。

二、有爱心有知识的教师才是“好老师”。

高尔基曾说过:“爱孩子,那是母鸡都会做的事,如何教育孩子才是一件大事。”在学生心目中,具有爱心和具有知识,才是“好老师”。因此,从事教育事业,要求的不仅要掌握好从教学科的知识,因为学生从你的身上要得到的不仅仅是这些,我们需要给学生的是无限的。

一些家长常跟我说,孩子回家不爱吃菜和肉,爱挑食。为此我上网学习了相关营养学的知识,又将这些知识头头是道的跟学生上了一节营养课,很多学生一下子恍然大悟,后来我发现家长们对我说,孩子们只听老师的话,不爱挑食了。

电脑是我的爱好,通过自学我会一些简单的动画制作。在一次班会课我,我将自己制作的动画(有班里同学的相片和名字)展示给同学们看,全班都拍手叫好,好多同学还上前来询问我如何才能做出来。这时,我一下子觉得我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是那样的高大。

教师的学识,可以让学生更加崇敬教师,为学生多想一想,会使学生自觉地尊重教师的劳动,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老师合作,向老师袒露自己的思想。今后的教学中,教师更加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将教育的立足点放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上,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着想,这样才能称得上一个好老师。

三、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尊重学生。

在新课程改革全面铺开的今天,教师的主要理念是“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关爱学生是师生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

班上有一名男生叫小苏,平时不关心学习,个性倔强、态度傲慢,不听劝说,纪律差,每天淘气惹事生非,光是告他状的一天就有许多起。有一次他还被别人教唆去偷东西。为了他,我多少次苦口婆心的讲明道理,然而却没有换来他一些地改变。通过了解,他家庭很困难,因此我用自己的行动为了他做了许多的事,如买作业本、申请困难补助,丝毫没有揭开他做坏事的伤疤。在后来的日子里,他渐渐地亲近了我,而且也慢慢地改变了一些坏习惯。一次“我自愿为班级体服务”的主题班会中,他自愿选择为班级管理纪律,我高兴极了,虽然同学们有些不乐意,但我还是很支持他。在管理中我一点一滴地教他,慢慢地学会了如何管理班级。起初,他自己还有一点管不住自己,在我的耐心疏导下,他明白了要想管好别人,首先要管住自己。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班里很多同学都在我面前表扬小苏管理班级很负责,他真的彻底地改变了,同学们看到了,我也看到了。

尊重学生就是把学生当作和自己一样有尊严、有追求、有独特个性的生命个体,建立新型的现代师生关系,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角色转换,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中摆脱出来,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欣赏,懂得赞美,善于交流,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鼓励者。

四、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的本职。爱孩子的感情是书本上学不到的,与学生共同学习、玩耍,成为学生的朋友,学生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和老师说,对学生充满爱心和对学生保持人格上的平等。关心学生的冷暖体察学生的心理,通过各种渠道,加深师生的感情沟通,通过师生心灵上的交流、撞击和感情交融,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教育首先是一种保护,保护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幼小的心灵。课堂上,先与学生进行沟通,问问他们想听什么,怎么讲才能调动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表扬,真诚地赏识他们,利用教育细节影响学生。

篇3:求真务实:高校师德建设的根本

高校教师作为先进文化的持有者、倡导者、引领者, 需要对各种良莠不齐的思想文化进行体验甄别, 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求真务实”是其应具备的基本素质。19世纪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也说过:“记住你管教的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3] “求真务实”的师德不仅是自己探求真理与时俱进的需要, 更是社会赋予的神圣教育职责所在。高校教师“求真务实”的师德状况直接关系到学校德育工作成效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高校师德建设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必须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 充分认识新时期强化“求真务实”的师德观的重要意义, 针对建设实践中存在的诸多认识偏差和操作误区, 多措并举, 扎实推进高校“求真务实”的师德建设。

一、以“人本”为核心, 增强“求真务实”师德教育的实效性

师德教育应该是一个帮助教师建立理想追求、职业追求的过程, 一个对真、善、美感悟的过程, 一个心灵净化和濡染的过程。高校在推进师德教育上要“求真务实”, 应高度重视师德建设工作, 不论是对师资的引进, 还是对在职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都要高标准, 严要求。在日常的师德教育中要“求真务实”, 如对新教师可以以“敬业爱生”为主题, 强化岗前培训; 对老教师要以“争做德艺双馨, 能高效、高质地促进学生发展”为主题, 把师德教育贯穿到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4] 。要把教师的专业发展、职业化的进程和师德水平的在职锤炼和提高结合起来。实践是人们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础, 师德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因此, 师德建设要“求真务实”, 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在师德教育活动中, 切忌说空话、讲大话、玩概念、走形式, 应该采用教师们乐于接受的真人现身说法、案例分析、学生评价、教育忌语忌行的收集和分析、家长和社会的反馈等形式, 突出正面引导和激励, 特别是对青年教师更应如此。

二、以教师自我塑造为重点, 锤炼“求真务实”的师德品格

高校“求真务实”的师德建设目的就是促进高校教师树立崇高的教育理想和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 形成科学严谨治学的工作态度, 养成德性仁明和诲人不倦的模范品格, 塑造德高望重的教师形象。育人先育己, 教育者先受教育。“师德修养主要依靠教师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觉悟, 教师只有提高了自我修养、自我调适能力, 才能把职业道德由认识转化为情感、意识、信念, 进而转化为自觉的行为。” (吉贻祥, 2006) 高校教师只有在实践中注重自我学习、自我监督、自我反思、自我调控, 才能时时处处注重修身立德、提高自我形象, 进而实现价值上的成就感和情感上的归属感。“求真务实”, 就是要求教师敢于坚持真理, 实事求是, 诚实守信, 按教育规律办事, 不做假、不玩飘, 勤奋严谨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求真务实”是教师为人师表的前提, 是教师良好人格的重要表现。“求真务实”表现在育人上, 就是要言必有信, 说实话, 说真话, 办实事, 做表率。表现在教学上, 就是认真备课, 追求真知, 讲求实效, 弘扬科学精神, 严守学术道德。表现在科研上, 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与严谨的治学态度, 恪守学术道德, 坚决抵制弄虚作假行为。表现在同事关系上, 就是真诚待人, 善于合作, 相互尊重, 有团队精神。

三、以完善师德系统管理机制为保障, 推进“求真务实”的师德建设水平

高校“求真务实”的师德建设要靠强有力的师德系统管理机制为保障。我们必须转变观念, 从制度上解决当前高校存在的师德失范问题及其引发的其他深层问题, 实现高校的和谐发展。具体说来, 高校应将“求真务实”的师德建设贯穿于学校教育管理的始终, 进一步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健全和完善自身的教学考核机制与学术评价机制, 严格规范教学纪律与学术奖惩制度, 把端正教学态度、严肃学术学风纳入学校校风建设的整体工作之中, 融入教学与科研工作之中;要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认定与聘用制度, 健全“求真务实”的师德综合评定制度;要建立与完善高校“求真务实”的师德建设的激励机制, 运用各种方式方法, 深入教师之中进行调查研究, 建立标准明确、公平合理、操作性强的奖惩机制, 严肃考核奖惩纪律, 树立师德师风考核奖惩制度的威信[5] 。

四、以优良师德氛围营造为条件, 培育“求真务实”的师德建设环境

“求真务实”师德建设是一项社会工程, 既需要教师长期自觉地学习、追求和自律的觉悟的提高, 更需要良好环境的培育与熏陶, 即得到社会、家长、学生和媒体的关注和支持。优良的师德环境与教师对“求真务实”的师德追求的良性互动, 可以有力地促进教师师德素养的提高, 促进师德规范内化为教师的认识, 外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但“求真务实”的师德建设不能只依靠教师的自觉性, 还必须进行有效的监督, 还要和社会的职业道德、诚信教育评比等有机结合起来, 多做正面宣传, 发挥激励和监督的作用, 推出更多有时代特征、敬业爱生、用心教育、潜心创造、师生共同成长的师德楷模, 努力营造“严谨笃学、潜心钻研”学术氛围, “平等、民主、和谐”的管理氛围和“尊重教师、关爱教师、优待教师”的人文氛围, 充分调动与激发广大高校教师爱岗敬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努力形成“想干事、干实事、宜干事”的良好环境, 造就大批潜心科研、专注教学的“求真务实”的教师, 进而实现师资队伍的稳定和学校的发展。

五、以向研究型教师角色转换为目标, 争创“求真务实”之风

“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关键在教师。”[6]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做教师的人, 必须天天学习, 天天进行再教育, 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7] “厚德博学, 为人师表”是对一个高校教师综合素质高度的概括。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学习研究和工作能力, 成为研究型的教师。研究型的学习与工作对每一个教师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挑战, 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变师道尊严型为亲和友善型, 变“教书匠”型为“工程师”型, 变知识传递型为知识诱导型, 变知识专科型为知识渊博型, 变安于现状型为主动进取型。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 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教学离不开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作支撑, 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 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学重结论更应重研究与实践过程, 教学关注学科更应关注人,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绪生活、情感体验以及他们的创新人格养成。

摘要:“求真务实”是高校师德建设的根本。强化高校“求真务实”的师德观, 必须多措并举, 即:以“人本”为核心, 增强“求真务实”师德教育的实效性;以教师自我塑造为重点, 锤炼“求真务实”的师德品格;以完善师德系统管理机制为保障, 推进“求真务实”的师德建设水平;以优良师德氛围营造为条件, 培育“求真务实”的师德建设环境;以向研究型教师角色转换为目标, 争创“求真务实”之风。

关键词:高校,求真务实,师德

参考文献

[1]李宝富, 周昕.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综合素质主要构成与分析[J].中国职工教育, 2009, (10) .

[2]李元华.用陶行知教育思想助推学校跨越发展[J].中国农村教育, 2011, (5) .

[3]斯宾塞.教育论[M].胡毅, 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62.

[4]吴丽琼.高等学校教育工会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作用的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0, (6) .

[5]崔胜利.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D].中北大学, 2010, (4) :34.

[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108.

篇4:“传道”乃教师之根本

“道”古时指圣贤之道,“传道”即指教师向学生传授做人处事的道理。“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出自韩愈的《师说》。教师的三大职能之一——“传道”,位列首位,韩愈把是否有道作为选择教师的根本标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说明了“传道”的重要性。通过“传道”,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德行,让学生产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有“道”的学生,无论他的才能大和小,他也会对社会对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无“道”的学生,对社会对国家做出的却可能是破坏。企业家牛根生先生的关于用人的著名观点是“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德无才是坚决不用。”这一观点在现代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二、“传道”的重要意义

一位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后来成为美国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一位新教师来到学校,他都会交给新教师一封信,信中写道:“亲爱的老师,我亲眼看到人类不应该看到的情景: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看到这一切,我怀疑: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长为有人性的人。”

没有人性的人,没有道德的人,你能指望他给世界留下什么呢?

笔者曾见过多次关于学生家长到校群殴教师的事件。听闻后,无比震惊,同样身为教师的自己,也感受到生存权利遭受到威胁。发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对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的缺失、心理疏导的缺失。从根本上说,学生到“道”的修炼比“智”的培养更重要。因此治标必先治本,学生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造成这一事件的最本质原因。

2008年10月4日,山西朔州二中发生学生杀害教师的疯狂血案,这个自称是“倒数第一、差生、坏学生,一块臭肉坏了一锅汤”,认为“我的人生毁在了老师手上”的李明,最终选择了“杀老师”这样的极端举动,亲手把自己的人生置于了万劫不复的深渊。这是写在一张活页纸上的寥寥三百余字的日记,日期是2008年9月18日,最上面写着“死亡笔记”四个字。日记中这个16岁的学生称:“我已经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我活着像一个死人,世界是黑暗的,我只是一个毫不起眼的‘细胞’。”在日记中,李明发泄着对初中时教他的两位老师的不满,声称“做鬼”也要杀他。“不光是老师,父母也不尊重我,同学也是,他们歧视我……我也不会去尊重他们,我的心灵渐渐扭曲。我采用了这种最极(端)的方法。我不会去后悔,从我这个想法一出,我就知道了我选择了一条不归路,一条通向死亡的道路,我希望我用这种方式可以唤醒人们对学生的态度,认识社会,认识国家,认识到老师的混蛋,让教育业可以改变。”

血的教训告诉我们,教师传道是教师的根本,是教师的首要职责。

三、“传道”的新内涵

古时“传道”主要是由先生向学生传授圣贤之道,向学生单方面的灌输做人的道理。现代教育理论赋予“传道”应该有更深刻的内涵。

(一)“传道”是言传身教

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向学生播撒爱的种子,让爱的种子生根发芽。长出感恩的绿叶,开出诚信的花儿,结下爱国的果实。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

(二)“传道”是以身作则

笔者有一次在和一位男同事聊天的时候,男同事抽完烟后将烟头随手丢在地上,旁边正路过一个学生,那个学生走到同事的面前,没说一句话,默默的弯下身子,捡起来同事脚边的烟头,丢到了垃圾桶里边,同事的脸霎时红了,我的内心也受到深深的振动。多优秀的学生啊,我们却感 到无比的自惭形秽。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它不是用语言就能做到的,还需要言行合一。心里随时提醒和告诫自己,带给学生的信息应该是真诚而不是虚假,应该是 美德而不是陋习,应该是科学而不是谬误,这样才不愧为教师这个简单、朴实和永恒的称号。

(三)“传道”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曾有幸听了西南大学易连云教授关于“回归生活世界的德育”专题讲座,易教授认为,德育无处不在,它不是专门的一门课程,它是贯穿在学生生活当中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就是德育的最高境界。易教授举了一个案例,一位老师看到一位学生随地扔垃圾然后大声训斥学生,结果引来了学生的强烈不满和顶撞,易教授反问,“为什么这位老师不亲自走到学生面前弯下腰亲自把垃圾捡了呢?”他这样不用费任何唇舌之苦,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也不会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

笔者有一位朋友同样听了易教授的报告,在和她一起交流的时候,她说:“现在每天我都要捡很多垃圾,不过我班上的学生比以前更爱劳动了,教室的地拖得更加光亮了。”或者这就是身教重于言传的魅力所在吧。

(四)“传道”需要防微杜渐

哲学上有两个著名的命题:一粒谷子能否变成一堆谷子;拔一根头发能否变成一个秃子。这就是谷堆定理和秃子定理。我们知道一粒谷子不会变成一堆谷子,拔一根头发也不会变成一个秃子。但谷子一粒粒堆积就会变成一堆谷子,一根根头发拔下去就会变成一个秃子。

一个学生犯了一次小错,他可能不会就变成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但是如果小错得不到改正,一次次犯下去,小错可能就会铸成追悔莫及的大罪。

篇5:师德是教师之魂

踏上教育这块神圣的土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我一直在思索:怎样才能做好一名幼儿教师,怎样才能做一名好的幼儿教师?在幼儿教师的师德规范里我找到了答案:热爱孩子并尊重孩子,是幼儿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一个幼儿教师只有热爱幼儿,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幼儿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孩子;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

首先,是对幼儿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我认为即然我选择了幼儿教师这个职业,就应当热爱自己的事业。竭尽所能,把这事业当成最光辉的事业,使之理想化、神圣化,为了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其次,是对孩子无私的爱。教师要热爱孩子。“爱生如爱子”是师德的一个重要体现。从中我深深的懂得:只有热爱幼儿,尊重幼儿,真正从生活和学习等各方面去关心他们,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深入到孩子中去,关注他们的举动,观察他们的言行,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很好的为幼儿服务,这样就在他们中树立了威信。我们哪个老师不想让每个孩子好起来,我们教师辛勤劳动,满腔热情地把自己的所知所解与孩子们一起分享,用自己的心血精心哺育下一代,希望他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热爱孩子就意味着尊重,要让每个孩子都能抬起头来走路,要认真考虑自己对孩子的每一个意见,每一个做法,无论如何都不能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得角落--人得自尊心。我觉得热爱幼儿要面向全体,尤其是个别性格特殊的幼儿,能容纳他们的天真,能容纳他们的错误,这种爱才是博大而深沉的!多表扬,多给他们戴一些高帽子,少批评,即使批评也尽量不在全班幼儿面前批评。让爱的暖流也能流进他们的心田。让他们也感受到生活也有阳光。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对于幼儿生理和心理的正常发展来说,准备一个适宜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适宜的环境,实际上是为幼儿开拓了一条自然的生活道路。”在现代社会,人们也日益关注到环境对学前儿童教育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环境是儿童最好的、最自然的启蒙老师;能对儿童的情感起到激发和鼓励的作用,形成积极和主动的行为方式;适宜的环境能吸引儿童去探索、思考,去参与实践,从而启动智慧之门;还能引导孩子在自然、自主的状态下形成各种良好的习惯。因此,“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促使孩子全面发展。”是我们幼儿园教育的一大目标。

对于托班的孩子来说,他们最早接触、最熟悉的环境就是家庭。由于年龄小,对家人非常依赖,因而从家庭中走出,来到陌生的园所,会有一个害怕--焦虑--稳定--适应的过程。作为老师如何帮助孩子们消除与家人的分离焦虑,渐渐地适应幼儿园呢?我们的做法是:从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出发,营造安全、温馨、动态的家庭式环境,让孩子快乐地生活。

一、让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中轻松地玩耍

1、设置合理、童趣的场景

2、提供轻巧、柔性的玩具

3、准备舒适、便利的服装

幼儿园托班环境创设初探

省直机关第一幼儿园

谢蕾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对于幼儿生理和心理的正常发展来说,准备一个适宜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适宜的环境,实际上是为幼儿开拓了一条自然的生活道路。”在现代社会,人们也日益关注到环境对学前儿童教育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环境是儿童最好的、最自然的启蒙老师;能对儿童的情感起到激发和鼓励的作用,形成积极和主动的行为方式;适宜的环境能吸引儿童去探索、思考,去参与实践,从而启动智慧之门;还能引导孩子在自然、自主的状态下形成各种良好的习惯。因此,“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促使孩子全面发展。”是我们幼儿园教育的一大目标。

对于托班的孩子来说,他们最早接触、最熟悉的环境就是家庭。由于年龄小,对家人非常依赖,因而从家庭中走出,来到陌生的园所,会有一个害怕--焦虑--稳定--适应的过程。作为老师如何帮助孩子们消除与家人的分离焦虑,渐渐地适应幼儿园呢?我们的做法是:从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出发,营造安全、温馨、动态的家庭式环境,让孩子快乐地生活。

一、让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中轻松地玩耍

1、设置合理、童趣的场景

2、提供轻巧、柔性的玩具

3、准备舒适、便利的服装

二、让孩子在温馨的环境中愉快地生活

1、家庭式的摆设和氛围,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模仿和摆弄。

2、母亲、玩伴的双重角色,鼓励孩子“学会生活”

三、让孩子在动态的环境中自主地游戏

1、不断地调整区域环境,减少对幼儿的干扰和影响。

2、随时调整和增添材料,满足孩子兴趣和需要。

幼儿在安全、温馨、动态的环境中和谐、愉快地成长着,作为托班老师,我们将不断研究、探索,创设与幼儿发展、需要相适宜的环境,促进幼儿最大限度地发展。

不要剥夺孩子动手的机会

现在的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只可惜太多的家长却因为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而在有意无意中剥夺了孩子许多成长的机会。比如,生活中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孩子吃的橘子、鸡蛋、苹果、核桃等等,都是父母事先去了皮的,为的是孩子吃起来容易,更不会遇到什么危险。可是不知道这些父母有没有意识到,他们在为孩子提供这些方便的同时,不仅剥夺了孩子亲手实践的机会,而且剥夺了孩子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甚至会因此养成孩子害怕挫折、不思进取的不良品性,从而耽误孩子的一生。

提高警惕保障幼儿的身心健康

幼儿年龄小,安全意识很差,并且缺乏生活经验,见了新鲜事物敢于冒险,所以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心,把握好幼儿安全这一关,要及时预防随时发生的危险。根据从教以来的管理经验,我总结出必须做到三勤,即:口勤、眼勤、手勤。口勤就是反复跟幼儿讲解,时刻提醒,把安全事时刻挂在嘴边;眼勤就是把每个孩子的一言一行都在你的视线以内,才能杜绝一些危险事故的发生;手勤就是发现身边有危险的东西,及时处理掉,不存在危险隐患。这样才能让孩子们玩的开心、踏实;家长们才能满意、放心;我们的各项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初探幼儿园社会活动教学的方法 1.实践练习法 2.调查法 3.参观法 4.表演法 5.讲解法 6.谈话法 7.讨论法。

8.价值澄清法

9.移情训练法

10.观察学习法 11.角色扮演法

一、合理的创设区域活动的空间位置

二、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收集区域活动材料

三、根据主题的开展,创设互动性的区域活动

四、区域材料的投放要体现多层性、多样性

五、区域活动中,幼儿需要老师的隐性指导

六、区域活动后讲评的重要价值

在幼儿园有效师生互动中出现的问题

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效的师幼互动存在着教师不够尊重幼儿,信任幼儿,不给幼儿一个宽松的互动空间的问题。特别在绘画活动中,评价幼儿作品时,谁接近老师的范例,这就是好作品,扼杀了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

篇6:​教师师德修养之我见

教师师德修养之我见

师德修养对于每一个教师而言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品质,作为一个好的体育教师应具有敬业精神.体育教师的无私奉献,表现在工作上应该是认真不怕苦,教师的言行要起到表率的作用.一、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

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这是各界人士、家长及学生的共同要求,也是任何人对自己的工作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一个人如果不热爱自己的工作,他不好这项工作,更谈不上在这项工作中有好的成绩.著名教育家吴天石先生曾引用过一位苏老师的小诗:“人家说我是支蜡烛,这是赞许不是侮辱.如果真能为别人的心灵照亮,我宁愿熬尽心血,滴尽汗珠.人家说我是只渡船,这是嘉奖不是侮辱.如果真能把人们渡上坦途,我宁愿碾平波涛,终身摆渡.”苏老师的话道出对自己本职工作的热爱和重视.二、要热爱自己的学生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有全面掌握和运用教材的能力,要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地去分解难点,突出重点,要特别注意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重主导作用.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才能教好学生,才能对学生的任何事情感兴趣,才能全身心地把精力用到自己的学生身上,这是一个教师,也是一个人做好一件事情的先决条件,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对学生的爱不等于严厉批评,不是脸上整天没有一丝笑容,犯错误了就罚他们跑十圈、二十圈,而是要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真情去感染他们、融化他们,他们才能和你成为好朋友,没有逆反心理.三、要为人师表,不断进取

篇7:山区教师师德建设之我见

一、目前我县山区教师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县山区教师队伍的师德状况,主流是好的。然而,也存在不少消极现象,主要表现在:

(1)缺乏坚定正确的思想。

(2)不重视良好师表形象的塑造。

(3)学习不够。

(4)认识不足。

(5)对山区教育缺乏信心。

二、加强山区教师师德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1、加强学习教育是搞好师德建设的基础。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以及胡锦涛总书记的“七一”讲话精神来武装全体教师。要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教育法》,学校党政工团要齐抓共管,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吸引教师参加师德教育活动,特别是广泛开展教书育人活动。

2、明确基础教育的性质和意义是山区教师师德建设的目的。师德表现为教师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表现为教师崇高的品质修养;表现为正确的功利观。所以,一个称职的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做好引导人、塑造人的工作。

3、健全的激励机制是师德建设的催化剂。学校要创造良好的条件,提供广阔的舞台,充分感受到教书育人工作的乐趣,从而把加强师德修养变为广大山区教师自觉自愿的内在需要。

对山区教师进行政策的倾斜,为山区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创造条件,同时,依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鼓励山区教师认真教书,踏实做人。

“用待遇留人”和“用感情留人”也是两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学校一方面要在生活上关心教师,另一方面,还要继续提高山区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发动广大教师,特别是德、能、勤、绩突出的教师应以不同的形式参与学校的管理和重大问题的决策,激发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并通过表彰先进、树立典型从情感上给他们以激励。让山区教师学有榜样,干有劲头。

4、科学的管理体系是师德建设的保障。要加强管理,完善制度。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师德标准,学生有学生的“一日常规”,教师也应该有教师的“一日常规”。要把师德评价纳入教师岗位职务考核体系,统一进行。在教师职称晋升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等。

篇8:师德,教师之精魂

关键词:教师;师德;建设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师说》。这句话简明扼要地阐释了教师的重要作用以及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简单而言,传道,就是教导学生道理、道德,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授业,就是传授学生学业、技能,帮助学生掌握从业创业的基本技能;解惑,就是为学生点拨迷津、解除疑惑、打开心结,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心理。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该时刻谨记自己肩负的特殊职责与神圣使命,应该适应时代的要求,提高自身的师德素养,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从古至今,号召广大教师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师的声音从未消停过。一方面,师德师风已经形成于教师行业、渗透在教师言行之中,成为一种优良传统。师德师风建设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另一方面,师德师风建设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培养目标,成为影响学生成长成才的无形力量。教师应该将师德师风建设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真正实现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真正做到:传正道、授精业、解困惑。

一、传正道,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道,是道理、道德、道义。正道,就是一个社会公认的、每个人都应当明白的道理,都应当遵守的道德,都应当信守的道义。传正道,说明教师不仅要教人知识,还要教人做人。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过:“教师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设计者。”这就是要求教师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的品行,用自己的优良品格和真心诚意去塑造学生的灵魂。

传道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和鲜明的时代感。社会的发展变化,赋予传道不同的内涵。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05年教师节前会见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颁奖大会代表和北京市优秀教师师德报告会主讲教师代表时曾说:“现在我们讲传道,就是要给学生传授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使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就是符合中国具体国情的“传道”的现代含义。

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人民教师,首先要深刻理解传道的含义,具备高尚的情操,遵循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具备与之相适应的品质、情操和道德观,也就是说要有优良的“师德”。只有师德优良的教师,才能做到为人师表。当前,必须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正如山东省淄博市一位农村教师所说:“一个知识有缺陷的人可以用道德来弥补,而一个道德有缺陷的人无法用知识来弥补,教师师德的缺失对学生的影响远远胜过知识缺陷的影响。”因此,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当自觉遵守《教育法》、《教师法》和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时刻铭记、自觉做到爱国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师只有自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才能在教育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只有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使命,热爱教育事业,甘于奉献,乐于耕耘,才能把正道弘扬得更广更远;只有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才能教育学生形成高尚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教育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二、授精业,做社会进步的引路人

业,乃学业、职业、事业。不同的时代,教师所授的业不同。封建社会的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往往是四书五经,是为了应付科举考试。即使是现代社会,在多数人的脑海里,依然存在着“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意识,升学依然是大多数人读书的目的,不少教师也因此被升学率的指挥棒赶着走。这些现象可悲而不可忽视。教育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教师是阶梯的缔造者。一个人口将近14亿的泱泱大国,要蜕变成为现代化的高度文明的国家,教师的作用是无可比拟的。作为教师,尤其是中职学校的教师,不能简单地只传授知识、学业,更要的是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打拼事业,即从传授知识、技能为主,转变为以培养和发展职业能力为主,除了把基本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外,还要以学生日后走出社会为落脚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一大批能就业、会创业的学生。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当具有深厚、扎实的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形成自己的教育观和方法论。俗话说得好:“若要给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水之积也不厚,负大舟也无力。”教师只有自觉学习,努力掌握各学科前沿知识和研究成果,掌握现代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才能跟上科学进步和时代前进的步伐,才能“授人以鱼”的同时“授人以渔”,才能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而要达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把教师当作自己一生的事业孜孜追求和不懈努力。就像首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获得者、73岁的北京大学教授姜伯驹院士,从教57年始终坚守“学生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的信念,一直坚持在本科讲坛上,讲义年年修改,亲自批改学生作业。他说:“只有这样,才能从中找出共性问题,真正了解学生的弱项究竟在什么地方,再来调整改进教学内容。”正是这种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科学家精神和道德力量,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学生的学术道路和人生修养,培养出了著名数学家王诗宬院士、北大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尤承业等一大批优秀的人才。

站在三尺讲台,手持两尺教鞭,坚守一种信念,我们教师就是这样将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传授给学生。课堂,就成了呈现“师德”的最直观的平台;教书,就成了“师德”的最直接载体。因此,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一个教师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机构,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才能发掘学生的潜能,启迪学生的智慧,造就一批又一批杰出的人才,才是真正的教书育人,才是真正的“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三、解困惑,做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

教师除了传道、授业外,还要解惑。惑,是疑惑、困惑。教师这一名份承载了非常多的责任,既要付出汗水和心血,又要奉献爱心和智慧。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这个物质极为丰富的年代,在这个日益纷繁复杂的社会,年轻一代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产生诸多困惑,甚至面对很多诱惑,迷茫、冲动、叛逆等时常影响学生的成长。他们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帮助、支持和疏导,就会走弯路,很有可能会误入歧途。他们需要的不仅是良师,还需要益友,需要给予他们爱心和耐心,引导他们健康、顺利成长。为此,教师应当做到:

(一)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教书育人的核心,它强调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在教育活动中,以人为本就是要解放人的思想,尊重人的行为,塑造人的品格。以学生为中心就是以人为本内化到教学活动体系中的具体表现。教师应该从细节做起,关爱自己的学生,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偏不倚,对学生提出的学习上、生活上、情感上的疑惑,都应耐心解答,并且因材施教,给予正确指导。

(二)具备一颗博爱的心。

师爱,是师德的真谛。陶先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人生的最大目的还是博爱。”由此可见,教师应该用爱和智慧来搭建师生沟通的桥梁。年轻的心常常充满着矛盾,一方面渴望得到理解和关注,另一方面却抗拒被人的亲近和安慰。然而教师的责任心却能转化成耐心和恒心,提醒着我们要默默关怀着孩子们,他们何时需要我们,我们就何时走到他们身边。亲其师,信其道。身为教育工作者,只有对学生源于内心的关怀,才能达到学生的心灵深处,才能滋养着学生茁壮成长。否则,就不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就会成为下一个“范跑跑”、“杨不管”。

(三)淡泊名利。

不管你在那一个时代,选择了教书这个行业,都意味着一生要与清贫为伍。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很难保全纯洁的教师队伍,一个竞争残酷的世界更容易滋生功利心从而让人不择手段,我们不能要求教师把清贫当作清高。但是,清贫,绝对不是教师丧失自己人格、丧失师道尊严,做出违背师德之事的借口!教师有什么样的教育观、道德观,就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所有热爱着教育事业和热爱着学生的人都知道,对学生坚持不懈的付出是不求回报的,只求学生明明白白做事,堂堂正正做人。世有淡泊名利的老师,然后才有淡泊名利的学生。“董钱钱”、“ipad老师”之流,理应受到全社会的唾骂与抛弃。

古语有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传道授业解惑”中建设师德师风,在师德师风建设的基础上“传道授业解惑”,使每一个教师都自觉成为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典范和楷模,让每一个教师都真真正正传好道、认认真真授好业、无微不至解好惑,我们的教师就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梯”的光荣称号!

上一篇:检修工自我评价下一篇:力量初中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