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政策研究072

2024-05-11

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政策研究072(精选6篇)

篇1: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政策研究072

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政策研究

【摘要】为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近年来,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基本公共服务,逐渐成为政府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改善公共服务质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的概念入手,明晰了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和主体,梳理了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借鉴国内外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的经验做法,从财政政策层面就如何推进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政府购买 基本公共服务 财政政策

建立健全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动政府管理创新、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育社会中介组织、促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十二五”时期我国要“改革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引入竞争机制,扩大购买服务,实现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对政府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提出了明确要求。2011年6月,国务院将“强化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责任,明确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标准及各级政府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改革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推动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样化”纳入2011年深 1

化经济体制改革20项重点工作,进一步加快了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的进程。

一、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

(一)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的定义

公共服务,是指政府为满足国民共同需求而提供的,使社会成员公共受益的各项服务。按照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来划分,公共服务可区分“基本”和“非基本”两类性质的服务。目前,对基本公共服务的内涵并没有明确界定。一种观点认为,基本公共服务是指直接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依据是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把教育、卫生、文化、就业再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社会治安等列为基本公共服务。另一种观点认为,基于我国对基本公共服务的社会需要和财政供给能力,不能笼统地将教育、卫生、文化、科学、社会保障等列入基本公共服务,只能将其中的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基础科学研究、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社会救济等,归属于基本公共服务范畴。本文认为,基本公共服务,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共识基础上,由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总体水平来提供、旨在保障个人生存权和发展权所需要的最基本社会条件的公共服务。其内涵包括以下三点:第一,基本公共服务是公共服务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第二,基本公共服务属于公共产品,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第三,基本公共服务的 2

范围和标准是动态的,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保障能力的提高,其范围和标准应相应进行调整。本文指的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就是政府将某些设定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通过建立契约关系的方式交由有资质的社会组织生产出公共产品,并根据服务数量和质量支付相应服务费用的做法。简言之,就是政府提供资金,企业、社会组织和事业单位等供应主体生产,通过契约关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目标的机制。

(二)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的优越性

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将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职能与生产过程分开,在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服务质量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等方面带来新的变化。其优越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有利于推动政府职能转变。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主要借助特定的政府行政或者事业单位来实施,政府既是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也是基本公共服务的生产者。在实行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的模式下,政府可以将部分原来由自己生产的基本公共服务交由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进行生产,逐步从生产基本公共服务领域退出,而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公共服务政策的决策和监督等方面,并推进政府实现由“养人办事”到“办事养人”的职能转变。

二是有利于改善服务质量效率。在政府将基本公共服务提供者和生产者集于一身的情况下,由于缺乏竞争对手和竞争压力,容易导致基本公共服务的劣质与低效。而通过竞争获得基本公共服务生产资质的社会组织,大多是公共服务的 3

专业生产者,由于身处市场之中,对于城乡居民所需的公共服务有畅通的信息渠道,提高了服务的灵活性。为应对市场竞争,社会组织往往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员工队伍素质,凭借领先的专业技术提供高质量的公共产品。同时,社会组织所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一般都有多种类型和模式供政府部门选择,政府可以根据城乡居民的需求,提供多样化、差异化的服务。

三是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是在确保服务数量和质量的前提下,选择购买费用较低的社会组织生产公共服务。由于社会组织比政府部门具有更强的成本意识,与政府直接投资增设机构、扩大人员,追加经费生产基本公共服务的传统模式相比,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可以有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四是有利于推进社会管理改革。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把部分基本公共服务交给由社会组织进行生产,社会组织在参与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同时可获得相应的政策支持和一定的经济收益,有利于保进自身的发展。同时,合理界定基本公共服务内容、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也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并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三)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和主体

一是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总体水平,现阶段,基本公共服务大致包括以下四类服务:一是基本生存服务,包括公共就业服务、社会救助、4

社会保险等;二是基本发展服务,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中的公益性领域;三是基本环境服务,包括公共交通、公共通信、公用设施和环境保护等;四是基本安全服务,包括公共安全、消费安全和国防安全等。

2010年2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由政府保障的基本公共服务,也要深化改革、提高绩效。在服务提供上,应该更多地利用社会资源,建立购买服务的机制。要逐步做到凡适合面向市场购买的基本公共服务,都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不适合或不具备条件购买服务的,再由政府直接提供。根据温家宝总理的讲话精神,本文认为上述四类基本公共服务中,除基础教育、国防安全、公共安全和消防安全等基本公共服务应继续由政府直接提供外,其余各项基本公共服务可根据具体情况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

二是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的主体。基本公共服务属于公共产品,保基本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各级政府即为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的主体,须为城乡居民获得基本公共服务的充足性和质量承担最终责任。把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落到实处,在明确责任主体的同时,应进一步明晰政府的职能定位与职权划分。首先,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要求政府从基本公共服务的唯一“提供者”转变为“购买者”、“监督者”。其次,要明确各级政府间的基本公共服务的事权划分。从宏观上考虑,中央政府应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出发,应将义务教育、农村劳动力培训、城乡基本公共 5

卫生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纳入中央统一购买范围,同时建立健全购买基本公共服务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购买基本公共服务流程。地方政府主要承担社区矫正、职业教育培训、特殊教育等地方性基本公共服务购买职责,并对生产者进行监督管理。其他如社会救助、社会保险、食品安全等基本公共服务,应由中央与地方政府采取分担方式承担。

二、我国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已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如采取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的方式收集人口普查基础数据和相关信息;面向社会组织和个人购买基本公共卫生和社会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等等。但这些政策都尚停留在指导层面,可操作性不强;探索活动也仅限于个别服务项目,涉及面较窄。广东、上海等地虽然率先制定了政府购买单项基本公共服务的指导意见、实施办法和考核评估方法等,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其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均有待完善提高。当前,我国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购买服务项目不明确,资金规模待扩大。首先,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不明确。除面向社会组织和个人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社会养老服务等个别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外,政府相关部门既未明确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和标准,也未对基层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提出相应要求,导致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仍处于自发试点阶段。其次,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的资金渠道不畅,目前已开展政府购 6

买基本公共服务试点的地方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基本公共服务的资金也只是政府用于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经费的一部分,本应用于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彩票公益金等非税收入资金,则尚未纳入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范围。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资金渠道单

一、总量偏小,难以满足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的需要。

(二)相关政策之间不协调,资金渠道待整合。目前,相关部门的基本公共服务目标及资金存在交叉现象。例如新型农民培训由农业主管部门管理,而农民工技能培训则是由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管理;以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公共服务为例,教育部门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管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是就业的主管部门,两个部门都在做同一项工作。这种基本公共服务目标及资金的交叉形成多头管理,最终会导致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效率的降低,从而降低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服务主体发育不充分,供方市场待培育。社会组织是世界各国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之一。由于历史及体制原因,我国社会组织的发育尚不充分,导致政府在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时选择有限。从政府方面看,主要是培育扶持社会组织发展的法规政策不够健全,措施手段不够完善。2008年,我国全国性社会团体政府资助收入占总收入的13%左右,低于世界39国政府资助占社会组织收入36%的平均水平。同时,政府购买服务多是针对一时一事的暂时性政策,缺乏支持社会组织长远发展的配套政策和相关支持措施,不 7

利于社会组织健康发展。从社会组织方面看,主要是社会组织发展水平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机构规模小,组织能力弱,资金紧张、人才不足,服务水平普遍不高。

(四)服务绩效管理不到位,资金效益待提高。一是绩效管理制度缺失。由于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尚处于试点阶段,虽然有少数基导政府出台了政府购买单项基本公共服务的实施意见,但在购买基本公共服务的绩效方面缺乏量化考核,加上实践经验不足,导致政府购买服务的绩效考核工作亟待改进,服务质量难以保证。二是效率评价体系尚未建立。一定数量的财政资金是否购买了尽可能多的基本公共服务。或者购买一定数量的基本公共服务所使用的财政资金是否最少,没有合理的评价指标进行衡量。

三、国内外提供公共服务的政策特点

(一)外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主要形式及启示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纷纷开启了以“新公共管理”为导向的政府行政改革。英国实施了公共服务决策与执行分开的“执行局”改革,推行公共服务承诺的“公民宪章”运动,以及对公共服务市场进行检验的“为质量而竞争”运动;美国引入竞争机制,推动以顾客为中心的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其他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推行了全面的公共服务市场化运动。尽管各国的具体措施不尽相同,但其共同特点是通过在公共服务领域引入市场机制,以竞争获取公共服务的最佳供给方式。目前,西方国家购买公共服务的主要模式有以下四种:

1、合同出租。是指政府决定某种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标准,将公共服务转包出去,由私营部门或非营利部门与政府签订提供公共服务的供给合同,而政府则用财政资金购买承包商生产的公共服务,并依据合同对承包商的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合同出租在英国和美国发展最为典型。在美国,合同出租被广泛运用于各级政府中,据统计,美国至少有200多种公共服务是由承包商承接生产的。垃圾收集、救护服务、咨询服务、数据处理、路灯维修、街道维护等,都纳入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范围。

2、公私合作。公私合作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合同出租,与合同出租不同的是,政府不需要购买私营部门提供的服务,而是以政府特许或其他形式吸引中标的私营部门参与提供某项公共服务,并允许承包商有投资收益权。公私合作主要适用于投入大、公益性高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如交通建设、市政建设、污水处理等,采取的主要形式包括BOT、BTO、TOT等模式,公私合作的优势在于既可通过对社会资源的有限利用提高公共服务的生产能力,又能借助价格机制显示真实的社会需求。

3、使用者部分付费。这一模式要求服务消费者在使用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时,必须向政府支付部分成本费用。按照“谁享用,谁付费”的原则,对公共服务收取适当的使用付费,其目的在于通过付费把价格机制引入到公共服务中来。与合同出租模式下政府出资购买第三方提供的公共服务所不同的是,在使用者付费形式下,服务的生产者一般是政 9

府,享受服务的消费者直接向政府购买服务,如垃圾处理、健康与社区服务、休闲与文化体育等,付费制可以克服免费提供公共服务所导致的对资源的不合理配臵和浪费。

4、补贴制度。即政府对于需要鼓励的收费公共服务进行补贴。补贴通常以补助和凭单两种方式实施。补助是一种政府给予生产者的补贴,补助形式可能是提供一定的资金,也可能是提供税收优惠、低息贷款或贷款担保。补助降低了特定服务价格,使消费者可以在市场上购买更多的服务,而不会超出实际购买能力。在实行补助的情况下,政府选择特定生产者提供补助,生产者可以是营利的也可以是非营利组织。

西方国家公共服务改革有效改善公共服务的质量,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给我国政府改革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带来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重新认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必须对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和标准负责、为公共服务买单,对公共服务的结果进行监督和评估。因此,政府的主要责任虽然不再是提供某项具体公共服务的生产,但在确定服务供应范围和标准、资金来源、服务质量的条款,建立绩效评价标准等方面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2、推动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样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仅依靠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显然已不能满足消费主体多元化、需求形式多元化的现实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行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改革。首先应根据公共服务的性质,明 10

确界定公共服务的供给性质和形式。除国防安全、公共安全和消防安全等继续由政府直接生产,对于一般基本公共服务则可交由社会组织生产。同时,应探索多元化的公共服务购买形式,努力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

3、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当政府集公共服务提供职能和生产职能于一身时,天然垄断地位使得其缺乏竞争对手和竞争压力,从而容易导致资金使用低效,机构人员膨胀,有限的公共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同时,与社会组织等公共服务提供者相比,政府并非是万能专家,这也容易导致政府直接生产公共服务的劣质与低效。因此,必须引入竞争机制,节省成本费用,为城乡居世提供多样化、差异化的服务。

4、加大对社会组织的投入。政府资助是社会组织发展经费的主要渠道之一,对社会组织的培育需要政府的扶持,按照约翰.霍普金斯非营利比较项目的研究,在39个有可靠数据支持的国家中,2009年社会组织收入中收费收入占50%,政府资助占36%,慈善捐赠占15%。

(二)国内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的形式及启示 我国内地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始于上海。早在1995年,上海浦东新区就开始探索政府购买新型公共服务。2003年以来,上海、北京、无锡、广东、浙江等地政府陆续开始探索向社会组织购买基本公共服务。目前,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已覆盖养老服务、医疗服务、残疾人服务、社区服务等诸多方面。总体上说,目前我国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基本公共服务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合同制。基本做法是:由政府与社会组织签订服务合同,社会组织按合同规定生产特定的基本公共产品,政府根据合同约定向社会组织支付费用。如各地开展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民工技能培训等,多是采取这种方式。政府采取这种做法,目的是希望通过利用社会组织的专业技术和人力资源优势,实现有效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目的。

2、直接资助制。基本做法是:政府对承担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和民办机构给予以一定的资助,资助形式包括经费资助、实物资助和优惠政策扶持等。如我省铜陵、芜湖等地,对社会组织举办的养老服务机构除给予税费优惠,建成后按床位数和补助定额给予一次性补助,并按实际供养人数和定额补助运行经费等,就属于这种资助形式。

3、项目申请制。基本做法是:购买者设计特定目标的专项项目,面向社会公共招标,由承接者根据项目要求提供服务;或者由社会组织根据需求,主动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要求申请立项,经过评审后,以项目方式予以资金支持。如北京市宣武区广外街道针对社区居民最急需、最迫切、最希望解决的问题,设立项目申请专项资金,成立项目申请管理委员会。如北京市广外街道所辖居委会、学校、幼儿园、群众团体均可将社区居民集中反映的问题列为项目,书面向街道项目管理委员会提出申请。街道项目管理委员会建立了项目评审专家库和评审团库,负责对申请的项目逐个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立项的建议,经规定程序审核通过后,由街道项目管理委员会实施监督等。

各地购买基本公共服务的探索实践,给我们推进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一是要明确责任主体。从实际情况看,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的责任主体应是市、区两级政府。其中市级政府部门主要负责对公共服务进行宏观指导,政策制定,监督管理;区级政府部门按照公共服务实际需求、社会服务工作水平,政府财政保障能力等因素,具体负责组织实施。二是要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财政部门要会同公共服务主管部门确定政府购买服务的项目、编制预算,负责落实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所需经费,以及政府购买基本服务资金使用监管和开展绩效评价。三是要健全购买服务的绩效考核机制。制定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的绩效管理实施办法,对实施绩效管理的范围及原则、绩效考核主体、绩效考核标准、绩效考核方法、绩效考核的实施程序,以及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等作出明确的规定。通过完善绩效考核工作,确保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四、推进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政策建议 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对于各级政府而言,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既是一个全新的职能,又是一项新生事物,在实施过程中难免遇上一些困难和问题,公共财政作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基础,需要借鉴国内外经验,不断完善相关财政政策,推进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购买。

(一)加大政府投入,切实保障基本公共服务资金

一是政府新增财力要加大投入力度。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关条例或制度,规范购买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和标准,明确资金渠道及投入,利用新增财力加大对购买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

二是优化财政资金支出结构。统筹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社会政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政府用于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同时,将彩票公益金等非税收入中用于公共服务的支出纳入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支出预算。

三是加大支持社会组织发展投入。设立相关专项资金大力支持社会组织能力建设,确保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的健康发展。

(二)创新投入方式,拓宽基本公共服务投资渠道 除了政府财政资金投入外,要引导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拓宽基本公共服务投资渠道。

一是政府贴息。对社会组织举办的规模较大、前景较好、市场急需的公共服务设施(如养老服务项目),财政部门可通过贴息方式予以支持。

二是以奖代补。对社会组织举办用于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设施由当地财政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支持社会组织的发展。

三是信用担保。政府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支持社会组织发展的信用担保政策,支持社会组织的发展和正常运营。

(三)运用综合手段,促进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

一是运用财税政策支持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政府可在财政税收方面为社会组织提供优惠政策或免税政策,对企业和个人的捐赠支出,按规定准予税前扣除。

二是运用金融政策支持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对社会组织举办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如养老机构、幼儿教育等)建设、购臵相关设备等,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放宽贷款条件,提供优惠利率等,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基本公共服务产品的生产。

三是给予合理的收费政支持策。对于不同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按照有偿服务、成本收费和减免收费等不同标准,建立一个多层次的收费体系,使社会组织在保障其福利性、公益性的同时,形成良性的自我发展机制。

(四)完善体制机制,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 一是统筹推进购买服务。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特别是东西部和城乡发展水平差异巨大,短期间建立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基本公共服务的普适性机制较为困难。因此,建立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机制,需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中央财政在保障自身购买基本公共服务经费的同时,应通过建立专项转移支付制度,支持基层政府做好购买基本公共服务经费保障工作。

二是规范转移支付制度。首先,中央应规范专项转移支付的配套政策,减少地方配套,并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重,提高地方政府保障能力。对地方政府转移支付的确定和用途,通过法律形式予以约束和规定。其次,在实施省直 15

管县财政体制下,省级财政部门充分考虑到县(市、区)之间的财力差异,在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前提下,根据服务人口,基本公共服务范围、标准等因素科学分配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确保县级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的财力保障。

(五)强化资金监管,确保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一是建立问责机制。保证基本公共服务的质量、水平、效益,必须建立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职能缺乏服务责任追究制度,将基本公共服务绩效与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主体及相关责任人工作职责挂钩,确保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的健康进行。

二是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各级财政部门应加强对政府购买资金使用的监督。随着金财工程的全面投入使用,财政资金流程主要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进行,确保财政资金流程的安全可靠与高效。

三是建立绩效管理机制。各级财政部门应建立公共服务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多元化评估机制,同时要将基本公共服务绩效管理与资金分配、政府责任目标考核等工作机制相联系,切实提高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的效益。

参考文献:

1、贾西津、苏明等,中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终期

报告,亚行对华技术援助项目TA4790-PRC:改革支持和能力建设,2009

2、财政部财政科研所,中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财政研究,2010年第1期

3、曾映明,美国公共服务运行机制及启示,特区实践与理论,2011年第1期

4、吴亦明,香港的社会工作及其运行机制,社会学研究 2002年第1期

5、徐焕,我国公共服务体制改革研究,南都学坛,2009年第6期

6、王浦劬,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供公共服务研究,2009

7、周正,发达国家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及其借鉴与启示

篇2: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政策研究072

服务合同

(合同号:2015第号)

道里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以下简称甲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

(以下简称乙方)

为健全基层卫生服务网络,增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的服务意识,提高社区/乡镇卫生机构服务效率,实现全面落实公共卫生任务,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的公共卫生服务的目标,我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道里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实施方案(2015年版)》等文件要求,开展政府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道里区人民政府是本合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购买方,政府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组织者(道里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是本合同双方。经双方协商,制定本合同:

一、合同履行期限

本合同有效期为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

二、合同双方职责

(一)道里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是本合同甲方,也是本合同政府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组织者,负责组织实施本辖区内政府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负责人是本合同乙方,也是本合同政府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方,负责依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中规定的服务项目为辖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三)甲方依法履行监管职能,乙方对所辖辖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础卫生信息负责,自愿接受甲方作出的指定性任务安排并作出承诺,按要求及时完成甲方安排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

若乙方对因能力不足不能及时完成任务,甲方有权将其任务调整到其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方;乙方因其它原因不能及时完成任务的,应及时向甲方报告,甲方予以协调处理。

(四)2015年目标任务:

乙方目前辖区服务人口

人:其中应管理65岁以上老年人

人;高血压患者

人;Ⅱ型糖尿病患者

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

人;育龄妇女

人;孕产妇

人;0-6岁儿童

人。

乙方承诺:截至本12月31日止,乙方完成如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目标,即完成健康人群建档率达

%;老年人健康管理

人,健康管理率达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

人,健康管理率达

%;Ⅱ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

人,健康管理率达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

人,健康管理率达

%。同时保证全年各时期新生儿访视率达95%以上,儿童健康管理率达95%以上,儿童系统管理

率均达91.5%以上,孕妇早建册率达94%以上,产后访视率达95%以上,孕产妇健康管理率均达95%以上。

三、合同双方奖惩

(一)乙方必须根据甲方统一要求提供完整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甲方对乙方提供服务的数量、完整性、真实性及群众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考核,并在考核结果的基础上,结合本乙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目标完成情况给予乙方经费补助。

(二)对乙方在履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出现违法违规行为,一经查实,甲方可随时终止本合同,取消乙方服务提供资格,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对乙方虚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量、骗取财政资金等行为,一经查实,甲方视情节轻重,扣除乙方虚构所得经费,并对乙方进行相应额度5-10倍处罚,并将此项作为医疗机构许可证评审的扣分项目;情节严重且造成恶劣影响者,乙方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绩效考核的该项工作取消得分;触犯法律的,甲方将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二)乙方对本单位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医务工作者实行绩效考核制度,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向家庭医生团队及如有特殊情况,乙方补充如下:

妇幼保健团队等一线工作人员倾斜,乙方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挪用政府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严禁贪污、拖欠、克扣补助经费。如有违反,一经查实,给予乙方相应金额5-10倍处罚;情节严重且造成恶劣影响者,乙方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绩效考核的该项工作取消得分,并给予党纪和政纪处分;触犯法律的,甲方将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三)对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不能履行督导考核职能、弄虚作假、玩忽职守的,对责任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给予党纪和政纪处分。

四、争议解决

对本合同出现的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可申请道里区人民政府进行协调。

五、其他事项

(一)本合同一式二份,一份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负责人自行保存、一份由区卫生局备案。

(二)未尽事宜双方共同协商解决或依据相关文件精神办理。

甲方:

(公章)

乙方

(公章)

****年**月**日

篇3: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政策研究072

一、分析框架:政治系统理论

政治行为主义代表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政治系统模型是公共政策分析中最具解释力且最具有普适性的模型,把政策主体假设为政治系统,政策过程假定为“输入—决策—输出—反馈”这一系统运行过程。即政治系统在外部环境影响下对系统提出要求,并运用社会资源对要求予以支持,构成施加于政治系统压力的主要来源;政治系统则通过输出决策来应对,由此产生公共政策作用于政治系统的环境,外部环境又会产生反馈,政治系统据此做出新的反应,在动态过程中实现对社会价值的权威分配。本文根据政治系统运行的基本过程建立分析框架。

二、理论应用:政治系统理论视角下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政策

政治系统边界以外的社会环境对系统产生直接影响,还通过影响政治系统成员的利益诉求间接作用于政治系统,向政治系统输入要求和支持信息,政治系统进行反应,输出公共政策,并在政策实施过程中进行政策反馈,从而使得政治系统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基于政治系统理论视角,具体到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亦是如此。

(一)输入过程:社会环境和政治系统成员的要求和支持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已经十分严峻,化兼具“发展速度快”“养老准备不充分”等特点,受社会环境和传统养老意愿的影响,“居家养老”成为主流养老方式,以社区为依托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作为对家庭养老功能的补充应运而生。然而,社会化养老服务处于新生发展阶段,前期由政府作为养老服务的直接提供者,产生了一系列“政府失灵”问题。同时,政府职能的转变为NGO组织提供了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日益增多的非营利组织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作为试点城市,南京市涌现了以“心贴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代表的多家非营利社会养老服务组织,为实施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政策提供了可能性和支持。以上诸多因素相互影响,成为南京市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政策输出的主要推动力。

(二)决策与输出过程: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

基于以上信息,南京市出台《南京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施办法》《南京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通过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推进非营利社会组织参与居家养老服务供给,引入市场机制提高养老服务资源的利用效率。政策明确规定具有南京户籍且常住的五类人群,如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城镇“三无”人员、农村“五保”人员;低保及低保边缘的老人;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70周岁及以上的计生特扶老人;百岁老人,可以申请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在政策实施方面,南京市主要在个中心城区的街道社区进行试点,致力于建立服务网络全覆盖,包括服务管理网络和服务实体组织。服务管理网络主要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政府购买民间组织服务的载体,是对区街道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进行具体指导、服务审批、监控、评估;服务实体组织主要吸纳本市失业人员,为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和精神慰藉等服务。各级政府采取购买服务、资金补助、提供场所等扶持措施,引导和鼓励NGO组织和家政服务企业参与其中。

(三)反馈过程: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政策评价

1. 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政策取得的成效。

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满足了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居家老人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层次性。社会组织以需求为导向,低成本为群众提供多样化、专业化的服务;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加快了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进程,在政府职能寻求转变的大环境下,南京市政府的这项政策正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集中体现。南京市政府放权给非营利组织,以非营利组织为依托,实施服务职能,扮演养老服务的规划者、购买者、监督者角色,提高了运行效率,使公众享受到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好处,是值得完善与推广的公共服务供给方式。

2. 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政策存在的问题。

在问题认定方面,当前南京市的非营利组织定位不够清晰,绝大多数非营利组织是由政府扶持开展,接受政府主导,这决定了部分民间组织无法完全脱离政府组织,缺少自力更生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导致政府缺少职能委托的对象,影响居家养老服务的模式推广;在政策执行方面,购买程序不规范,社会组织被动运作。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具体形式和具体内容均由政府单方决定,社会组织现无法平等地参与到其中。另一方面,政府在选择服务委托对象时,在信息公开等方面有待加强;在政策评估方面,缺乏制度化的监督和评估机制。政府更多的是做规划拨资金,却极少对养老服务工作的开展进行经常性和制度性的监督和检查评估,或多流于形式。

三、结论及建议

(一)大力发展社会力量,提升非营利组织的影响力

鉴于当前非营利组织存在资金短缺、发展缓慢等问题,企业与慈善组织等社会力量的参与是改善这种状况的重要途径,通过公益创投或支持服务项目等方式来促进其发展,慈善组织给予非营利机构更多资金支持,减少对政府的行政依赖,同时借助媒体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对其的认知度。

(二)完善购买政策,引导形成多渠道投入机制

政府应将居家养老服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逐年调整,并动员和吸纳民间资本投资居家养老服务产业。此外,对于积极履行家庭养老义务的家庭,政府应大力支持,在经济上给予一定优惠。政府还需制定完善的法规,促进购买服务的顺利实施。

(三)建立健全服务监督机制

鉴于政府购买非营利组织服务存在的风险性,应建立多方监督机制,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实行资金使用公示制度,构建合理的服务反馈和申诉机制;协助非营利组织建立财务与信息公开制度;建立服务质量回访制度,发挥民众的监督作用。

(四)强化培训实现为老服务的专业化和规范化

目前,南京市绝大多数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只能为老年人提供一些基本的助餐助洁服务,在康复、心理、文化等方面涉及较少。因此,居家养老服务提供组织应设立专业岗位,引进大量经过专门训练的专业服务人员,强化对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护理水平以提升老人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军.公共政策视阈下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2014,(5):16-23.

[2]常敏,朱明芬.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机制比较及其优化研究[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3,(6):53-62.

篇4:《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政策解读

【关键词】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政策;解读

一、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政策及背景

2013年9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指导意见》规定,“十三五”期间基本形成统一规范高效的公共服务购买平台和机制,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建立基本完善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体会议强调,推广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凡是属于公共事务性服务,原则全部都要采用市场竞争购买机制,通过订立合同、委托社会力量等方式向社会购买服务。在国家着力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职能转变的大背景下,党中央和国务院积极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使“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 从地方初步探索上升到国家统一决策。中央政府把“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府和企业分开和政府和社会分开”作为新一轮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在不断推广普及。

作为一个服务型政府,其首先需要承担责任的就是保障国家安全、解决民生基本问题、实现社会公平公正、达到扶困救弱目的。政府要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是对社会资源有效整合,使社会组织成为服务的具体执行者,进而更好地倾听民声、服务于民。

社会组织承接政府公共服务项目,首先,能够为组织提供相对稳定的资金来源,有效地丰富社会组织的筹资来源,也符合国务院提出的双创精神;同时,社会组织为了从竞争中脱颖而出、顺利获得政府的资金,需要不断进行内部完善,保证其提供优质、专业、高效服务的能力;另外,政府对社会组织的服务情况进行监督,从而促进社会组织活动更加阳光化、规范化。

“一般来讲,就是要在社会活动中尽可能的减少政府干预市场的职能,政府由过去管的大而全转变为小而少,真正实现小政府大社会。充分的发挥市场和社会各组织的自我调节抚平作用。经过搞个真正使政府权力变小,社会组织权力变大。政府不干涉的事统统由企业、市民与社会组织来干,即由“大社会”来解决,发挥企业、市民与社会作用。

二、政府购买服务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谁来买

明确谁来购买,即明确购买服务的主体。购买主体要严格按照去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规定,即各级行政机关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和参公的事业单位,资金由财政负担的群团也可通过购买服务方式提供公共服务。

2.向谁买

购买服务的承接主体包括依法在民政部门登记成立或经国务院批准免于登记的社会组织,依法在工商管理或行业主管部门登记成立的企业、机构等社会力量。同时,鼓励事业单位参与提供公共服务。

当前,我国社会组织力量相对薄弱,急需支持和培育。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社会组织不可或缺。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在推进政府购买服务过程中,要积极培育发展社会组织,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加大对社会组织的培育扶持和财政支持力度。

3.买什么

明确哪些服务可以买、哪些不能买,是顺利开展政府购买服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政府购买服务实践的难点所在。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向社会购买。而财政部已初步确定将农业部、教育部等19个中央部门纳入2014年度政府购买服务工作计划,涉及艾滋病防治、失能老人养老服务等近30个项目。

解决好“买什么”问题,需合理确定购买范围并明确购买目录。当前我国正处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期,且全国的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和各部门应该因地制宜研究制定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目录,并及时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动态调整。目录中还应明确购买服务的禁止性要求。”既要改革政府简政放权,即减少政府对社会性事务进行大包大揽,同时也要保证各级政府正确履行相应的职能,防止政府盲目推卸责任,即不适合由社会组织承接公共服务。

4.怎么买

首先要明确资金来源。应明确政府购买服务只是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和财政资金使用方式的改进,不是新增一块财政资金,要在既有财政预算中统筹安排。为确保政府购买服务工作不走偏、不变样、可持续,购买流程科学合理,应坚持政府购买服务资金从购买主体部门预算安排中解决的原则,根据批准的部门预算,由各部门安排购买服务计划,并报财政部门后实施。这样,既不改变现有预算体系,也不会增加预算审核难度,干扰预算正常编制,还可以有效打消一些部门以为新增资金的”误解”。

政府购买服务今后受益范围将多为人民群众,应适当放宽条件,创新购买方式,在购买方式上给地方、部门和市场主体更大的自由度和空间。

参考文献:

篇5: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政策研究072

[提要]近年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逐渐成为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重点之一。本文结合广西开展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支出绩效评价实践体会,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公共服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7月24日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政府强调服务型职能,逐渐转型为公共服务型政府。2013年7月31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部署。会议明确,由符合要求、具备较好信誉的社会组织承接部分适合政府部门通过市场化方式购买的公共服务事项。由于引入竞争机制,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可以提高政府办事透明度,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效率。为提高财政资金的配置效用、保障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及提高政府购买服务财政支出使用和管理的透明度,需要对购买服务支出资金进行绩效评价。因此,加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支出绩效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支出绩效评价综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政府逐步缩紧对经济直接干涉的范围,逐步将原本紧握在手中的领域让渡给市场;确立市场经济制度改革目标之后,宏观经济的调控手段逐步以间接方式为主,标志着政府经济职能从“全能型”向“调控型”转变,政府购买服务就成为我国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选择。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实质是政府出资,让营利或非营利组织参与到公共服务提供中来,其特点:一是政府出资;二是营利或非营利组织负责实施公共服务的具体事项。近年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日渐广泛应用在社会基本公共服务的多个领域,并呈现出地域化、规模化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绩效评价,是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实施主体或社会工作主管部门,依据一定的评价原则、评价指标和标准、评价方法,对政府购买服务合同的履行、服务项目目标达成度、社会效益、受益群体满意度等方面所进行的客观、科学、公正的评价。政府购买服务绩效评价的主体,既可以由政府专门组织设立的考评小组负责具体实施,也可引入第三方进行具体的绩效评价。

我国对于政府购买服务相关问题的研究与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围绕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学术界就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内涵与本质属性、理论依据、过程、实践与经验教训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绩效研究方面,目前学术界研究成果少,总体上是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的方法来评价购买公共服务的绩效。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是魏中龙从政府投入、服务供给机构投入、接受服务群众满意等三个方面构建政府购买服务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应用SOM神经网络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效率评价模型”。从而,构成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绩效评价。但是,其实践应用效果需要进一步探索。

绩效评价的核心是强调资金监管目标与结果合理应用的关系,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工具,它是一种以结果有效为目的的管理理念。绩效评价应用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支出是加强财政资金使用效用的重要方式。目前,我们亟待结合实际建立一套能够科学考核资金使用效果的评价方法和体系,对财政支出进行综合评定,推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提高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支出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西不断深化财政支出管理体制改革,拟定和实施了包括政府招标采购等办法在内的一系列改革措施,组织专家学者参与广西财政支出在购买公共服务方面的试点考评工作。

在总结绩效评价工作基础上,广西创新绩效评价模式,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绩效评价工作通过招标形式,公开向社会力量考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工作,借助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力量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的绩效评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由于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管理过程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广西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支出绩效评价还存在一些问题,从相关研究资料和广西购买公共服务项目绩效评价实践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科学的绩效评价指引尚未出台。开展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支出绩效评价,应当具有相应的政策依据。但是,目前国内尚未有统一的规范性文件。财政部于2011年4月印发《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财预[2011]285号),该办法主要针对财政支出进行绩效评价。2014年4月,为指导评估机构执行财政支出(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业务,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制定了《财政支出(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操作指引(试行)》。但是,由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支出有其特殊性,按照以上“两个办法”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支出进行绩效评价不能更好地突出其业务特点,其评价不够科学合理。

就广西而言,针对政府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工作已颁布了《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暂行办法》,但是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绩效评价工作的规范性文件也一直未出台,缺乏科学的绩效评价指引。广西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政府组织的绩效评价主体也缺乏一套构建于严格的分析数据前提下的科学、系统的指标体系框架。政府按照现有研究成果设计的购买服务支出绩效评价指标,由于受到知识结构、偏好和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评价指标不够科学、不够完整。例如,评价支出将规范性作为主体,忽略了效益评价;对目标进行评价时,偏向于项目本身,而对综合分析项目内外因素的重视度不够;评价指标设计重支出分配轻支出后绩效。从而,造成了相关部门在实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绩效评价过程中无章可循,不利于有效地推动绩效评价工作。

(二)缺少专业的绩效评价机构。绩效评价工作一般是通过不同的业务管理机构各自实施,不同的机构在绩效评价上的方法、指标与组织程序均有较大区别,难以构成全面的、统一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没有专业性的绩效评价部门,造成这一绩效评价工作缺乏统一负责的主体与重要载体,从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无法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高效机制。

就广西绩效评价实践看,广西政府尽管已经用公平招标的方式引入中介服务机构等专业团队完成绩效评价工作,但是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规范不完善、创新性不强等原因,绩效评价成果可靠性存在一定缺陷。因此,直接引入独立性强的绩效评价专家组有助于提高评价成果的可靠程度。

(三)事前规划和事中监管机制尚未形成。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比较成熟的省市,普遍存在以结果为导向,缺乏建立“事前规划-事中监管-事后评价”三者相联系的整体绩效评价机制。目前,广西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支出绩效评价也是以结果作为实践方向,缺乏较为充分的事前规划与过程监管。这种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评价通常仅是在事后对此类外购服务资金的使用效果及使用财政资金能否满足有关法规政策进行评价,难以挽回已产生的危害和损失。对于绩效评价而言,应事前便制定绩效目标,自始至终积极监督绩效目标的实现情况,同时按项目进展情况及时调整策略,保障服务外包的支出效果能够尽量实现既定目标,事后对绩效评价结果予以反馈。针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的事前调研工作可以使广西政府对项目有较好的预见性,避免项目资源调控不当、后续项目开展进度缓慢等现象。

(四)责任追究机制尚未构建。在目前的绩效考核机制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体系不全面,未能发挥绩效评价在预算制定、推行与监督中的作用,其评价结果仅用来建档储存,或作为有关部门加强新上项目管理的借鉴或参考。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支出项目所存在问题以及对执行项目的过程中各个突出位置的责任人不具备直接约束力,这不仅制约了这一绩效评价工作所体现的权威性,而且影响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绩效评价工作的深化与发展。

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支出绩效评价对策建议

由于政府逐渐关注服务公众的质量和效果,绩效评价管理制度建设逐步驶入正轨,广西应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力度,尤其是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支出方面,应尽早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范式,加强绩效评价,不断提高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支出效率。

(一)制定绩效评价目标。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的目标是为了加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的自主监管,改进项目执行的弱势环节,提高政府部门和项目执行单位的管理水平。同时,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绩效评价方法体系,推进绩效评价工作的制度建设:一是通过绩效评价,加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的自主监督和管理,及时总结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的实施经验,发现项目在执行和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以提高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的管理水平和执行绩效;二是通过实施绩效评价,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的绩效评价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逐步深入完善与丰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绩效评价方法体系,推动绩效评价工作的制度建设;三是通过绩效评价,加强评价人员队伍建设,提高评价人员业务水平。

(二)出台科学的绩效评价指引。为了进一步加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应该结合广西实际,参照国际相关绩效评价操作指南和2014年4月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印发的《财政支出(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操作指引(试行)》,制定符合广西实际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绩效评价操作指引或实施办法,规范广西开展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绩效评价工作。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的关键是构建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可以有效地衡量政府所购公共服务的过程和结果是否经济和有效。广西应结合项目特点,按照相关性、效率、效果和可持续性等准则,遵循公正性、规范性、独立性、可靠性、目标导向性、参与性等原则要求,参照2014年4月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印发的《财政支出(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操作指引(试行)》,设置由项目决策、项目管理、项目效果、项目可持续性等一级指标构成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具体的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及其评价标准应充分考虑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支出的特点。同时,需要政府和绩效评价专家积极配合,构建绩效评价资料数据库,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数据的积累,促进绩效评价标准在实践中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

(三)构建相对独立的第三方评价运行机制。在政府、服务提供方、服务受益方和第三方部门机构等评价主体当中,后两者有着相对较大的比重。例如,广西政府部门正是通过公开招标寻求第三方机构协助完成相关项目的绩效评价工作。第三方机构既可以是专业性社会组织,也可以是全部由专家组成的评价委员会,但是要与另三类评价主体相对独立,不能有利益关系,尽可能不受政府或其他因素影响而失去评价公正性。第三方机构开展工作具有独立性,按照相应的程序与标准,针对公共服务的投入、运行及其绩效,对服务对象的满意度与提供方的产品服务质量等实施评价。具体而言,在实施评价工作前,针对服务提供的社会组织的能力、资质、业绩、信誉等做出论证,在项目的推行过程中与相关机构进行全程监督与跟踪,促进项目进度的保障和质量的提升,完成项目之后还应该将评价结果及时对社会公布。其评价结果为今后社会组织承接项目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四)注重绩效评价的设计和实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支出绩效评价过程包括设计和实施两个主要阶段。在绩效评价设计阶段,政府部门和绩效评价专家在对项目绩效评价目标准确界定的基础上,对项目的有关资料进行收集与分析,制定绩效评价指标的结构和框架,设计详细的绩效评价实施计划和方案。在绩效评价实施阶段,绩效评价小组结合指标所需证据及其来源的特点,选择电话访问、座谈会、实地考察及调查问卷等方式开展绩效评价。绩效评价小组对收集到的大量证据进行了归纳整理、交叉验证,提出错误信息,确定用于绩效分析和评价的依据,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指标进行客观评价和评级,在此基础上,初步确定绩效评价意见。最后,评价小组在听取利益相关者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完成最终绩效评价结果报告。

(五)建立健全绩效评价管理机制。广西政府应不断规范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支出绩效评价项目的管理制度,提高项目管理效率和执行效率,加强绩效评价工作准备和实施的指导和监督。一是加强政府部门的管理协调。广西政府部门在积极组织和协调项目工作,分别成立由分管领导负责的项目小组,对项目准备和实施提供指导,监督项目进度;二是设置合理的项目组织机构。针对项目的准备和实施工作,建立由自治区、市项目办和项目实施单位等部门组成的多级管理机构。完整的管理机构可以很好地协调和管理项目实施进度,组织和监督招标采购,确保项目实施进度和项目质量;三是完善管理制度建设。为了加强项目管理,各级项目办应制定包括采购管理、财政管理、工程管理、合同管理等在内的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

主要参考文献:

篇6: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政策研究072

1.卫生总费用规模增长较快,占GDP 比重呈上升趋势。在我国,卫生总费用由政府预算卫生支出、社会卫生支出和个人现金卫生支出三部分构成。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卫生总费用持续大幅增长。其中个人卫生支出规模增长较快。与此同时,卫生总费用占GDP 的比重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但与其他国家相比,略高于尼日利亚、埃及、罗马尼亚和俄罗斯,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显不足。

2. 政府预算卫生支出的增速总体上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速。在公共卫生这一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领域里,政府应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公共卫生支出增加的幅度应至少不低于财政总支出的增长速度。但是虽然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大体上保持一定增长幅度,但其增长速度一直明显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只在个别年份有例外。

3. 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和GDP 的比重下降。国家卫生事业费投入的总量虽然在不断增长,但其在财政支出中所占比重却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卫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较低,直接导致了政府对既有的公共卫生投入不足,医疗卫生设施非常薄弱,严重影响了公共卫生设施功能的发挥。

各级政府预算医疗卫生公共支出的差异

1.各级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较低。从卫生总费用构成看,各级政府预算卫生支出所占比重一直最低

2.政府预算卫生支出省级地区之间的差异较大。新的财政体制明确将确保卫生支出划归为地方政府的职责。但是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财政收入水平也极不平衡,而且缺乏有效的均等化转移支付体制,这都使得我国地区之间政府卫生投入水平存在很大差异。

3.中央财政在卫生事业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偏低。理论上,政府有责任为所有公民提供大致相同的基本公共服务,财政对卫生事业的支出不应存在太大的地区差距。我国的卫生事业费主要来自地方财政而不是中央财政。这种格局就决定了各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水平直接影响着我国卫生事业的均衡发展。

三、医疗卫生公共支出的城乡差距

1.城市和农村居民医疗卫生费用相差悬殊。城市和农村的卫生费用以及人均卫生费用都呈现出增长的态势,但城乡医疗卫生费用相差很大。农村卫生费用增长的绝对额和速度都远远低于城市,农村地区卫生服务的供给严重不足。

上一篇:通识研修培训心得体会下一篇:优良学风班级创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