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引领发展

2024-04-26

科学引领发展(共8篇)

篇1:科学引领发展

科学规划

引领发展

学校发展规划是指导学校未来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重塑学校发展力的重要路径,将会把学校引向一个更高的目标。而充分彰显文化和谐是学校规划的本质要求,也是学校发展目标之根本。下面结合江苏省镇江市石桥中心小学五年发展规划,略陈管见。

一、精准分析校情

客观、全面、准确地分析校情是做好学校规划的第一步。石桥小学是一所教学质量有待提高的典型的小规模乡村学校,现代化先进学校的创建给学校带来了发展契机,淳朴的民风与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校发展营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源远流长的东乡文化,为学校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地域文化资源。学校东临儒里古镇,西望古居华山,四周万顷良田环绕,历史厚重,人文荟萃。江南古镇儒里,自古就有勤学苦练、负薪苦读之文化基因。千年古居华山,传颂着凄美感人的“华山畿”爱情故事以及久远的饮食文化与农耕历史,为石桥增添了神秘色彩,也为学校教育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二、明确办学理念

爱是教育的基石。践行温暖教育,烙印成长记忆,为学生点亮一盏希望之灯,体验一段快乐历程,留下一页美好回忆,是学校的教育追求和美好愿景。为此,学校以“做温暖的教育”为办学理念,并通过“三宽四心五多”来践行这一理念。

“三宽”指温暖的学校文化。即宽松,基于和谐民主的人际氛围;宽容,基于包容理解的文化理念;宽仁,基于宽厚仁爱的传统美德。

“四心”指温暖的教师品质。即爱心,存仁爱之心,达大爱之境,是教师必备的教育情怀;真心,存真诚之心,达笃实之境,是教师勤恳的工作态度;公心,存事业之心,达崇教之境,是教师高远的人生追求;慧心,存智慧之心,达奉献之境,是教师优秀的教育素养。

“五多”指温暖的学习生活。即多维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多元课程,满足学生多样需求;多趣课堂,激活学生学习潜能;多彩课间,营造健康快乐校园;多味乡情,体验东乡特色文化。

三、确定发展目标

1.办学目标

学校要在五年内发展成为一所精致化、生活化的新乡村小学。

精致化。一是学校管理趋于精细,以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为抓手,实现管理的科学、民主、开放。二是教学质量走向精品,以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为载体,整体提升学校课程品质与教学质量。三是校园文化呈现精炼,以课程支撑文化丰富内涵,构建基于农耕文化为内核的校本课程体系,凸显乡土特色、象棋特色、书画特色等。

生活化。生活即教育,要让校园成为学生成长的快乐家园。一是建设生活化校园,打造“四园一中心”的学校环境文化。二是打造趣味化课堂,增强教学吸引力。三是丰富个性化课间,实施校园快乐体育,体验乡村传统游戏,开发现代益智游戏,搭建社团展示平台,感受本土多味乡情,丰富学生的课间活动。

2.培养目标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薄弱学校偏重课本知识,忽视个性特长的情况,学校以培养健康、有爱、智慧的学生为目标。健康体现在身心健康,既有强健的体魄,又有健康的心理,自信向上;有爱体现在乐施博爱,既能真诚待人,又有包容品质,助人向善;智慧体现在善学多能,既要有广博的知识,又善于创造,志向高远。学校鼓励和督促学生在正常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基于个人天赋和兴趣培养特长,为农村学生未来融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实施特色发展

一是正确的特色定位。学校特色是彰显学校文化的重要标志。小规模的农村学校不具备在项目上形成特色的客观条件,但并不影响学校特色课程的建设。石桥小学地处农村,既有几千年传统农耕文化的积淀,又有得天独厚的新区万顷良田的现代农业资源。为此,未来五年,学校将着力于彰显乡土文化,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开发运用阡陌系列校本课程,与学科课程整合,建构凸显乡土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及相应的管理与评价机制。同时,积极利用东乡历史资源、地域自然资源、社区文化资源,丰富学校课程内容,开展多味乡情体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拓展资源平台与信息路径;加强区域校际交流,定期举办“石小乡土文化节”,通过展示与交流,促进学校特色的发展。

二是鲜明的物型文化。学校环境建设不是简单地表现在设施设备上,而是应该更注重物型文化的打造,建构充分彰显学校文化内涵、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有利于师生发展的环境课程。石桥小学在规模不大的校园里,重点规划了“四园一中心”,即棋园、书园、阡陌园、乡情园、乡土文化体验探究中心,使之成为学校个性化课程建设的重要载体,让课程有“根”。

三是相生的校本课程。丰富的校园物型文化是相生个性化课程的重要载体,相应的个性化课程也成为校园物型文化的重要支撑,两者相得益彰,和谐共生。如书园与学生阅读课程、诗词楹联课程、书法等课程相生相应;棋园与棋类课程相生相应;阡陌园和农耕文化体验中心与农耕探究课程、农耕文化体验课程、农耕谚语解读课程、农作物与节气课程、微型农耕器具制作课程相生相应;乡情园与古韵石桥等东乡乡土文化课程相生相应。这些个性化课程不仅丰富了学校文化内涵,更让校园文化有“根”。

四是规范的研制过程。学校发展规划是校长引领下教师团队的集体智慧,而不是领导班子基于主观想象的策划,因此过程的规范性十分重要。一般应抓好以下环节:一是客观、全面、精准地分析校情;二是基于规律提炼办学理念;三是基于校情定位办学目标;四是基于发展确立重点项目;五是基于目标分制计划。为确保规划的高质量和合法性,要经过专家引领、调查研究、问计于民、权威论证、大会通过等过程。

五是高度的规划认同。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是为了从根本上科学引领,有效实施,达成目标。学校规划的主体是全体教职工。因此,除了在研制过程中广泛征求意见,吸纳群众智慧,更要通过组织对规划文本的学习宣传,让全体教职工了解规划,憧憬未来,激发教职工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此外,还要得到教育主管部门和社区的支持。只有对规划形成高度认同,才能真正营生文化和谐,最终化蓝图为现实。

(责任编辑 郭向和)

篇2:科学引领发展

[摘要] 当前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因结构不合理,老龄化倾向严重等诸多原因,较大程度上存在着“三无”的职业倦怠(即:无所求,无所惧,无所谓),其专业发展绝非个人内需。这种现状与新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要求形成了较大反差。如何解决这一事关“人”的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摆在学校管理者面前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我们的体会是:唤醒职业倦怠,诱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动机;引导发现潜能,帮助教师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提供“必需”保障,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坚持事实求是的基本原则,把握以人为本,尊重教师的基本理念,多做实事,多做指导,持之以恒地引领教师走向专业发展之路,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指数,更能有效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专业发展 科学 引领

当前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老龄化倾向严重,这是不争的实事,更可怕的是这支队伍的职业倦怠感逐渐加重,不利于人的发展。其主要表现有三:无所求:90%左右的小学教师职称问题已解决,再晋升的可能性太小。无所惧:由于教育体制中的人事制度改革以稳定为核心,所有的制度均不能触及到教师的切身利益,从业岗位很稳固,只要不违法乱纪,无所畏惧。无所谓:正因为无所求,无所惧,所以工作好坏无所谓,准点上下班完成基本的工作任务就很不错了。有无专业发展的必要和必需,不是教师关心的首要问题。业余时间读书的少,研究票股的多。岗位培训进修报到的多,用心用功的少。如此诸多的问题均不利于教师的发展,尤其是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在这样的形势和情况下,如何科学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校教育的科学发展就成为学校管理者不得不重视的严峻现实问题。笔者仅自己的实践与体会,谈谈这方面的具体想法和做法。

一、唤醒职业倦怠,诱发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动性

1、以人为本,解除教师的精神枷锁。

从古至今,人们往往以“神”的标准,冠以“蜡烛说,春蚕说,太阳说等”神的光环,把教师比作天使,无所不能。让一般教师可望而不及,对教师发展的要求不能恰到好处地定位在人的最近发展区。所以,只有把教师从神坛上请下来,把教师当作普通人看待,给予人的尊重和满足。因此,我校职业道德的首要标准是人不是神,其最高标准就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六条要求,其最低标准就是魏书生关于人的三个说明。

1、“人”是长短结合体,人要自知知明,扬长避短,取长补短。

2、“人”是人与人的相互支撑体,要和谐相处,团结协作。

3、人会走上坡路和下坡路,但要正确看到自己把握自己,将自己的人生价值最大化。这是我们常抓不懈的师德主题。

2、角色互换,教师社会角色的重要性。

作为学校管理者,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想方设法落实教师的待遇往往成为校长的首选,其实,这样的做法有效但没有后劲,带来的激情也是短暂的。唯有让教师真真正正认识到自己社会角色的重要性,才能促进教师的发展。

我们特别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力戒空调说教,重现身说法、实话实说、榜样启迪、典型引路。让教师互换角色说实话最有效,最能让教师认清自己的社会角色定位。如要求教师写政治心得笔记:我希望我的孩子遇到一群什么样的教师?假如我是四小的一名小学生等等,这是教师人人必须做好的两道题,并由此生发开去,让教师进行自我反省,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将心比心,认识到自己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新一代的人才质量。并择优选登教师心得于校内醒目处,以此来激励全体教师,接受学生、家长的监督。

3、榜样感召,诱发教师的发展潜能。

如何才能真正诱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动机和欲望呢?我们的回答是:以师德建设为阵地,以榜样感召为动力。我的体会是师德教育决不可少,它不仅是团体建设的需要,更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发动机。我们主要抓了两个层面的榜样感召。第一个层面是遴选全国范围内的老中青杰出的优秀教师代表,以叶圣陶、陶行知、魏书生、窦桂梅、孙双金等教师的成长发展事迹为蓝本,充分探讨、学习、领悟他们的感人经历和务实崇高的人生价值观,深入开展学习榜样教师的系列活动,让他们产生“不得不提高”的念头;第二个层面就是在校内树立榜样,因为身边的榜样最可学。我个人以培养青年教师长见,来四小后就精心培养了两名教师代表,一名是全县“十佳”青年教师刘淑红,一名是全县“十佳”班主任洪爱华,这两条“鲢鱼”产生良好的蝶蝶效应,他们的现身说法实话实说,他们的行动引领,让全体教师产生“我也能发展”的心理驱动力。

4、舆论引导,提升教师自身形象。

用正确的舆论引导,用恰当的方式警示是我们开展师德教育创新的依据。正面引导具有强化功能,公开承诺具有警示和警醒作用。为了提高激情强度和激发教师的潜能,我亲自撰写了教师宣言(我是四小教师。我以热爱学生为天职,以培养人才为己任。爱岗敬业,遵守规范,把满腔的爱心献给人民的教育事业。今天,四小以我为荣!明天,我以四小为荣!),一年多来,始终坚持每周一国旗下教师的宣誓制度,强化了教师的敬业文化,自觉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潜能。,我们总结提炼了师德师魂八种精神“尊严至上的人本精神、责任第一的忘我精神、永不自满的好学精神、无须鞭策主动精神、不怕困难的挑战精神、精益求精的争先精神、服从组织的团队精神、说到做到的诚信精神”。这八种精神把每个教师的尊严推到了极至,时刻激励和自省教师的职业行为。

二、引导挖掘潜能,帮助教师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同样适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管理。教师中往往流行一句口头禅:“年纪大,还是年轻人上吧。”其实,这是一句托辞,在这句托辞下许多中年教师甚至青年教师丢失了许多发展良机。作为学校管理者,如何引导教师发现挖掘自己的潜质,并帮助他们科学规划发展蓝图呢?

1、认识自身专业优势,寻找自己的发展层级。

人各有长短,人不可能没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大多只是没有发展到极至而已。我们要求在政治笔记里写一篇我的成长回忆录,让教师真情描绘人性的闪光点和闪光面,校长结合教师档案带着激情和感动写下中肯的批语,虽然这种作法有点书生气,这确实是把教师引向积极的有力举措!人都爱赞美,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教师在正确的导向下,对照学校颁发的教师层次发展目标,(校、县、市、省、国家级),让教师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发展层级,形成群体发展金字塔。如青年教师刘淑红,就公开了自己的发展目标,10年内要当上省特级教师,因此,她的发展速度很快。

2、科学规划跟踪指导,重在行动研究。

从我校教师发展层级来看,老年老师倾向于经验总结,中青年教师倾向于教育科研。无论哪个层次的发展目标,都必须立足课堂,重于实践,不能停留在口头和桌面上。

为了让教师的发展规划和成长目标不成为一句空话,我们侧重于立足课堂,解决问题,让教师在短期内能看到自己真正在发展。我们以校本教研的小课题研究为切入点,将教师的长短期规划具体化、课堂化。一是帮助教师科学确定研究课题,让课题小化,具体化,实用化,具有可操作性;二是学校主要班子成员自由选择跟踪指导对象,深入课堂研究探讨,互相质疑,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三是定期展示成果与评比。包括资料成果、文字成果(论文)、课堂现场,学生表现等。一学期一次等级评比并记入教师的发展档案,这种数据评价让每一位教师都感受到短期发展的有效性,增强长期发展的信心和适当的发展动力。

三、提供必需保障,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

马斯洛的需要五层次论指出,人的生理及安全需要是最低层次,自我实践是最高层次。为了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力求为教师提供以下需要保障。

1、提供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确保教师愉悦的心情。

管理者即服务者,校长的第一职责就是想办法让教师愉快地工作,让孩子快乐的成长。校舍新旧无所谓,但干净整洁是必需,改善办公条件,力求冬暖夏凉是首选;生活好歹无所谓,但确保饭香菜热是必需,努力改善教师的就餐质量是首选;福利待遇多少无所谓,但确保公正公平是首选。努力改善教师福利,公正公平对待每一个教师是校长的必修课,是教师发展的心理基础。

2、提供充分的信息资源,确保教师发展的资源支持。

教师的专业发展,课题研究,终身学习都离不开资源支持。每年为教师订阅相对应的专业期刊,购买必需的图书资料(含电子类),是教师管理首先考虑的问题。虽然没有条件为每个教师购买电脑等先进办公设备,但为教师们提供全国优教师的个人资料和联系方式,是我们努力要做的事情,我们将魏书生、孙双全、窦桂梅等优秀教师的联系方式告诉教师,让教师大胆地与名师对话,求得名师的支持与指点,这种便捷的答疑解惑的方法,最能激励教师。我校青年教师刘淑红就与市教科所武建荣老师建立了长久的联系,专业发展特别快。

3、提供多彩的舞台,确保教师的发展可持续。

教师的劳动具有创造性、艰苦性和长期性。让教师得到认可和尊重,就无疑是在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加油喝彩。为教师提供多彩的舞台,不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一是鼓励教师大胆创新和改革,满足教师的创造欲。尽力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宽松的环境,不被束缚手脚,如我校青年教师开展的“创新反思式”备课改革,就造就了一批年轻人,教育局通报表扬,兄弟学校来参观学习,县电视台的个人专访,极大地激发了青年教师的改革热情。

二是带领中青年教师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满足教师的成功欲。课题研究一度成为过街老鼠,但我认为,真正做好课题研究就可以提高教师发展。如我校的“留守儿童”研究,深入社会,深入家庭,让家长感动,让学生受益,省、市、县级的肯定和奖励,极大的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发展积极性,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所学所得,应用校本研究中更显实效。中老年教师善于经验总结,我们就出台了一项与别校不同的奖励政策,即凡发表和获奖的作品,我们按级别给予重奖,哪怕是县级的“一句话”新闻报道,都给50—200元的奖励,四年来,我校教师发表和获奖的论文多达近百篇。

篇3:文化创新引领兴化科学发展

一、以文化创新形成共同价值取向

更新思想观念、推动思想解放, 形成有利于企业科学发展的共同价值取向, 是企业文化创新的首要目的。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和电煤价格大幅上涨影响, 兴化生产经营工作一度受阻。面对经营困局, 兴化集团领导班子立足源头分析, 深刻认识到必须优化工艺降低成本、扩大规模降低消耗、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以解决制约公司生产经营工作的瓶颈。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必须进行文化创新与变革, 变“高产思维”为“价值思维”, 把“创造可持续价值”作为行动准则, 以全新理念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为此, 兴化党委决定开展以“价值思维”为主题的企业文化创新。借助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契机, 2009年初, 兴化集团开展了“节能降耗、扩大规模、调整结构, 科学发展上水平”大讨论, 着力破除“高产思维”定势, 强化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创新意识、风险意识、服务意识, 达成了树立“价值思维”理念的共识, 有效地促进了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认识大提高。继而深入开展了“价值思维”理念的学习宣贯, 干部员工对“价值思维”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认识到经济效益是企业的生命线, 并且要能够“创造可持续价值”, 持续地“造血”和“育人”。公司上下形成了新的共同价值取向, “创造可持续价值”的理念成为了决策依据和判断标准。所谓“创造可持续价值”理念, 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永续经营为追求, 围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一条主线”, 推进企业与员工“两个可持续发展”, 创造经济、社会和人文“三大价值”, 坚持有利于科学发展、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和谐稳定、有利于树立良好形象“四条标准”, 达到规模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企业发展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适应、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相支撑、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相协调“四项要求”。在此基础上, 兴化集团明确了“创造更大的经济、社会、人文价值”的公司使命, 提出了“打造价值兴化、绿色兴化、创新兴化、幸福兴化, 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化工集团”的公司愿景, 确立了“自强求变、厚德求进”的公司精神、“诚信、求真、和谐、创新”的核心价值观和“管理最优化、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理念。作为兴化的文化宣言、基本方略和行动总纲, 此理念迅速得到了广泛认同, 成为了干部员工的共同价值体系。

二、以文化创新促进公司战略转型

促进战略转型、调整优化结构, 是兴化集团文化创新的根本任务。按照关于建设“大型企业”的公司定位和发展愿景, 兴化集团明确了由追求规模向结构调整转变、由基础化工企业向综合化工集团转变、由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的转型方向, “硝铵为主体、军品为基础、延伸产业链”的发展战略, 并据此制定了“十二五”发展规划, 由此开启了向综合化工集团转型的进程。按照“一调整、两优化”的结构调整原则, 兴化集团以发展煤化工为重点加快调整产业结构, 以提高天然气利用率为重点加快优化原料结构, 以综合配套为重点加快优化区域布局, 同时果断停止了天然气直烧的高能耗项目。在发展路径上, 推进节能减排, 优化配置内部资源;实施项目战略, 加快推进煤化工建设;依托自身的化工资源, 延伸产业链, 向有机化工领域发展;拓宽国内外市场, 提高主导产品的覆盖率。定位准确、方向明确、路径清晰的发展理念有力地引领了公司战略转型的进程。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合成氨生产系统, 实现了安全、高产、清洁运行, 2009年到2012年合成氨产量不断刷新历史记录, 2012年有望完成25万吨;煤化工项目建设创出同行业最快速度, 投料生产第一年超额完成氨醇生产任务, 为煤化工项目建设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相继建设的甲胺项目、硝酸盐项目、35万吨合成氨扩改项目、己二酸项目将会凭借煤化工的建设经验, 以较快的速度、较高的质量投入生产运行, 实现双百亿元化工园区已不是梦想。文化创新催生了价值创造, 先进文化逐渐向先进生产力转化。

三、以文化创新催生企业创造活力

推动创新、提升管理, 是兴化集团文化创新的重要着力点。按照“管理最优化、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理念, 兴化集团推行“精细化”管理, 着力完善管理体制、优化管理流程、规范管理行为。公司高层带领各职能部门和生产单位负责人, 到渭化、陕化、榆炼等企业调研, 借鉴兄弟企业的经验, 以全新的管理理念, 集中开展“管理创新”活动。一年来, 兴化集团创新管理体制, 完善三级管控体系, 明确管理界面, 提高管理效率;创新管理机制, 以价值为导向进行绩效考核, 以业绩为导向合理分配薪酬, 以能力为导向培养和引进人才;创新经营理念, 推进项目建设、技术研发、生产运行、设备管理、党群工作一体化“大考核”, 效益全过程贯穿、工作全要素管控、风险全方位防范;推进技术创新, 深化对标管理, 以一流企业创建为抓手优化经济技术指标;建塑安全文化, 强化主体责任, 巩固安全基础, 推进本质安全, 被国家安监总局表彰为“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坚持价值导向、鼓励创新精神、追求管理最优的企业文化激发了创造活力, 构建简明有效、协调有力、运转有序的管控体系, 追求效率更高、指标更优、效益更佳成为企业管理行为的基本指向, 精益化、专业化、制度化、人本化的“四化”管理体系基本形成。2012年, 兴化集团吨氨耗天然气降低到835立方米, 综合能耗吨氨降低到1133公斤标煤;化工吨氨、醇耗煤1866公斤, 吨蒸汽耗煤133公斤, 取得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四、以文化创新凝聚全员奋斗力量

崇尚“阳光和谐”, 坚持以人为本, 促进企业与员工协调发展, 是兴化集团文化创新的基本取向。兴化集团把创造人文价值作为三大使命之一, 把打造“幸福兴化”作为公司愿景的组成部分, 以美好的愿景激励员工, 靠事业的发展培养员工, 用身边的典型教育员工, 把发展的成果惠及员工。为此, 兴化集团强化愿景激励, 连续编发了企业文化宣教提纲和读本, 自强求变、厚德求进, 万众一心创建世界一流成为员工的共同追求;畅通职业通道, 实施员工素质提升工程, 开展大规模员工培训, 打造化工、钳工、分析工、电工、仪表工“五大人才集群”, 着力培育生产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技能操作“三支人才队伍”, 公开筛选出有突出贡献的技术人员, 落实相关薪酬待遇, 为员工提供自我提升的机会和施展才能的舞台;注重典型示范, 评选了岗位技术能手, 举办“成才之路”经验交流会, 倡导“立足本职、岗位成才”的良好风气;推进成果共享, 重视员工价值, 注重人文关怀, 关注员工身体和心理健康, 关爱帮扶困难员工, 努力提高员工“幸福指数”, 如为职工赠送生日蛋糕、为职工体检、为职工修建健身场所、开展职工子女金秋助学活动, 增强了企业的感召力。阳光和谐、以人为本的文化, 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员工与企业同生共长、协调共进, 成为推动公司发展的根本力量。

五、以文化创新塑造优秀企业形象

创造社会价值、履行社会责任, 做到企业发展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适应, 是兴化集团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兴化集团强化企业公民意识, 依法经营、清洁发展、关爱社会、诚信履责, 赢得了广泛认可。按照打造“绿色兴化”的发展原则, 兴化集团推进节能减排、加强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近年来, 工业用水实现零排放、工艺排放物回收有效成分后回用于生产系统、生活排放水综和治理后达标排放, 做到清洁生产。兴化集团恪守“诚信”的价值观, 严守法规、公平竞争, 与合作伙伴共赢发展;着力加强廉洁文化建设, 践行“大纪检”理念, 严格审计监督, 促进规范运作, 有效防范了经营风险。在自身发展的同时, 兴化集团积极回馈社会, 向兴平地方财政上缴税费逐年递增, 达到当地税费的50℅;工业排放物的有效治理, 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 幸福指数明显提高。让当地政府、居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做法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兴化文化所具有的责任、清洁、规范、人本等特质, 初步塑造了公司良好的品牌形象。

篇4:文化引领 科学发展

陕西国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践行“公司健康发展 员工幸福成长”企业文化理念,全力促进公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投身于陕西地方经济和和谐社会建设,谱写了陕西国寿发展的崭新篇章!

诚信服务—近年来,陕西国寿不断深化诚信服务建设,努力转变服务方式,深化服务价值,提升服务能力,创新服务方式,竭诚为广大客户提供及时完善的服务保障。全省系统2011年共为71.4万客户支付赔款和生存、满期给付金等总计高达35.5亿元;公司先后为我省铁路、电信、电力、航天、石油、煤炭、新闻等多领域大型企业,提供了养老、意外、医疗、投资等多方位的综合员工福利保险计划和企业年金的基金管理服务;公司“95519”一站式客户服务专线拥有呼叫中心行业最高级别3CS五星级认证资格;公司连续5年举办“6·16”客户节,先后开展了国寿“1+N”、赠发“国寿鹤卡”、服务质量年、服务伴你行、全省少儿绘画展和“牵手”系列活动等多項增值服务。并长期开展“诚信我为先”等主题活动,致力于与客户实现共赢。

品牌卓越—近年来,陕西国寿的服务与品牌备受社会各界认可,先后被省发改委、省经促会、省消协、省社科联和各大省级媒体评为陕西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先进单位”、“十大创新企业”、“十大经济推动力企业”,最受信赖保险公司、诚信品牌保险公司、最具竞争力保险公司,以及“改革开放30年陕西红旗先锋单位”、“共和国60年陕西经济发展功勋单位”、西安晚报“2010年度陕西理财总评榜”—“陕西地区最佳服务保险公司”称号,以及省消协授予的“全省保险行业服务消费者满意度调查先进单位”称号,并摘得华商网2010年度第二届“百万网友最信赖金融品牌—最具社会责任保险公司”大奖。

2007年来,由于支持陕西地方经济成绩显著,陕西国寿三次获得了省政府授予的“陕西省优秀金融单位”殊荣。

勇担责任—近年来,陕西国寿始终秉持“撒播爱心、造福社会”的价值理念,勇担社会责任,积极探索建立自身成长与社会贡献兼具的商业模式,在完善地方社会保障体系、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尤其在社会公益方面,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积极参与

因各种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引起的贫灾救助活动。近年来,公司先后在延安捐建了两所 “中国人寿长征小学”;在汉中宁强和宝鸡陈仓地震灾区援建了两所国寿博爱学校;2011年7月顺利保障了在西安举办的第三届“中国人寿爱心夏令营”活动,国寿志愿者们与50名来自汶川、舟曲、玉树地震灾区的孤儿“大手拉小手”畅游了古城及西安世园会;在2011年10月20日中国人寿62周年司庆日,开展了认养洋县朱鹮、捐资华阳古镇的公益活动。

自中国人寿2009年10月成功中标成为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全球惟一保险合作伙伴后,在集团、总部的正确领导下,陕西国寿精心落实各项业务承保和服务保障工作,进园驻点开展了咨询理赔 “一站式”服务,开通了95519电话专线世园绿色通道,并于2011年6月在西安世园会隆重举办了“中国人寿企业宣传周暨‘牵手国寿 绿动中国’客户服务节”活动,同时开展了“绿色心语”网络征集、“绿色大灌篮”网上互动等大型绿色公益活动。

2011年12月,公司被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西安市人民政府联合授予“2011西安世园会金融服务工作特别贡献奖”。

篇5:科学引领发展

学习引领发展

——学习科学发展观有感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是我党为更好地实现十七大提出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而吹响的团结奋斗的进军号角,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部署。

自XX年8月以来,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参加了学校组织开展的一系列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期间通过对《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一书的学习,了解到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其中特别指出,“科学发展观之所以科学,因为它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即又好又快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不计代价的发展、竭泽而渔式的发展。落实这一基本要求,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就是要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就是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国家的发展需遵循这样的基本要求和规律,对于个体的发展而言也是同理。我们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这些年在对课改理念的不断学习中,应该领悟到唯有通过教师自身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引领学生全面发展。这样的发展同样应该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而教师要实现这样的发展,根本途径就是自身的不断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谈谈个人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从知识结构上来讲,我们不仅应该学有所专,识有所长,更应该具有广博的知识。我们不应该局限于自己的所教的专业,而忽略其他相关知识的接触。一般情况下,我的学习主要从这三方面开始:

1、多多浏览,广闻博采

首先,及时掌握时事热点,利用网络来获取各类知识和信息就成为大家的共识。就我自己而言,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浏览新闻,十分钟时间就可以把主要的国内外大事有所了解,这不仅为课堂教学和学校管理提供了鲜活的教学资料,同时有用的信息在电脑中分类存放,可备日后之用。

其次要学习教育理论。现在的教育理论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如何学习?我的体会是:弄清最基本的(不犯原则性错误),关注最热门的(才能在当今的教育潮流中不至于落伍。

2、阅读经典,吸取精髓

凯勒说过:“一本好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作为教师,需要经常性阅读一些中外教育家的经典著作,相对而言,浏览网页和期刊是一种较为快餐式的阅读,想要真正把握和理解一些名家的教育教学思想,需要静下心来认真地研读他们的专著。《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爱的教育》(亚米契斯著,夏丐尊译)、《中国教育改造》(陶行知)等,这些都是很好的书籍。

3、学习同行的经验 有这样一个教学情景: 师:“三人行,必有吾师。”

生:“老师,当我遇到的是一个坏人,我也要以他为老师吗?” 师:……(思考片刻)

师:“对啊,当我们遇到的是一个坏人或者不及我们的人,我们可以以他为镜,告诫自己不能像他那样,这也是一种学习呀!”

这个片段是教学中的一个场景,我深刻感觉到老师的智慧。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之间听课,备课、磨课,交流中我们之间有时会产生很多观点的碰撞、有时会有灵感的闪现,我觉得这是一种带有幸福感的快乐。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观察和研究得越多,我们就越能学会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析和自我教育,也就会越来越接近自己教学的理想状态。除此之外,向同行学习最好的机会就是教研组的听课活动,工作以来,我一直很看重这样的活动,听、评课的过程中,促进教学理念在交流、碰撞中得到升华;教研能力在学习、思考中得到加强;教学的技能技巧在评课中得到改进;业务水平在不知不觉中提高。

篇6:科学发展引领西藏民主法治建设

提供制度保障

作者:次仁罗布 发布时间: 2012年09月05日 08:53

从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从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理念的提出,到民主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十年间,我区在民主法治道路上前行的脚步坚定不移。

回望十年,我区民主法治建设的脉络清晰可见:科学发展引领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民主法治建设又为实现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人民当家做主,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每年春暖花开的季节,来自我区各地的人民代表都会齐聚拉萨,参加一年一度的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人大代表们依法行使着自己的民主权利,一项项建立在国家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框架内的地方性法规和条例、决议、决定,经由他们的手表决出台。

在今日的西藏乡村,经常可以看到选举的热烈场面。无论是选村委会成员还是选乡人大代表,选民们都能从自己切身利益和长远发展加以考虑,能带领大家致富的能人特别受群众欢迎。在当下的西藏,占总人口80%以上的广大农牧民当家做主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他们已经懂得如何使用民主选举的权利。

不光在农牧区,城市社区居民也能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据有关部门调查表明,城市社区居民对社区居民委员会领导选举持积极参与的态度,超过九成选民参加了投票。如今的城市居委会按照社区居民自治章程来规范工作,努力增强居民当家做主意识,实现“社区的事大家管”。

不仅在农牧区和城市社区,十年间,全区各级政府及部门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为主线,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有效提高了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加强地方立法,为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作为民族自治区,自治区人大还拥有根据当地特殊情况变通国家法律的“特权”。

十年里,我区立法机关从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地方立法职权,重点开展与国家法律相配套的实施性立法,着力推进体现地方特色的自主性立法,积极探索创新实践的先行先试性立法,为地方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了法制保障。

在去年召开的全区人大工作会议上获悉,截止到2011年7月,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地方性法规共283件。

本届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共39件,其中已经审议通过28件法规,批准拉萨市5件法规。这些法规内容涵盖了自治区经济、政治、教育、科学、文化、卫生、资源、环境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以2011年1月1日施行的《西藏自治区旅游条例》为例,该《条例》充分结合了自治区的特点,将高原特色生态旅游、西藏文化旅游等纳入法规,突出了西藏的特点。《西藏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突出了对高原独有的高寒湿地的保护,针对西藏生态脆弱、不可再生的特点,对制定保护措施及保护方案等作了有利于高寒湿地保护的规定。

自治区人大法制委员会负责人介绍,在立法工作中,我区始终遵循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立法权限,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无论在实践性立法方面,还是在自主性立法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为自治区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实的法制基础。深入开展普法,法制意识普遍增强

十年间,我们更欣喜地看到,群众依法维护和行使自己合法权利已深入人心。

为了田地里的那些秧苗,村民间你堵我拆、你截我放的情景,多少年来总是一次次上演、没完没了地重复。然而,2009年10月达孜县雪乡村民普穷把堵了自己田地入水口的邻居达娃告上了法庭,要求对方赔偿因缺水干旱导致的庄稼歉收。这在雪村还是头一遭。最后经达孜县人民法院裁定,达娃向普穷支付了150元赔偿费。150元,这笔看似不值一提的数目背后,却是我区群众知法、懂法和用法的一个缩影。

篇7:科学引领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纪检事业发展的行动指南。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坚持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必须彻底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监管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监管的突出问题,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纪检工作的各个方面。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指出:“纪检监察机关肩负着反腐倡廉重任,肩负着党和人民重托。纪检监察干部应该具有坚强党性和良好作风,敢于同各种不正之风和违法乱纪行为作坚决斗争,做到忠于职守。各级党委要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领导,支持纪检监察机关工作,推动落实反腐倡廉各项任务。”这一精辟论述,对纪检监察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党员领导干部,笔者认为,在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进程中,必须以科学发展引领纪检监察工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我们所追求的发展,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从纪检监察的角度来讲,就是要把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作为纪检监察工作根本性价值取向,在服务发展、推动发展、保障发展上有所作为。要始终把发展作为根本性价值取向,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更加自觉地服务发展、推动发展和保障发展。要围绕服务发展,谋划好工作思路。发展是中心,是大局,是反腐倡廉建设的生命线,纪检监察机关无论是工作wmjy.net.cn转载请注明出处!任务的确定、工作重点的把握、工作方法的选择,还是工作精力的投放都要围绕这个中心,服务这个大局,紧贴这条生命线。要围绕推动发展,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责任,纪检监察机关要主动介入,协助党委和政府搞好服务环境建设。要围绕保障发展,解决阻碍发展的突出问题。要把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主体性价值取向,在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推动干部成长上担当重任。把以人为本定义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与我们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和主体性价值取向一脉相承。纪检监察机关要wmjy.net.cn转载请注明出处!充分理解以人为本的深刻内涵,确立人在全部工作和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在工作中更加自觉、更加充分、更加生动地体现这一主体性价值取向。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高度关注民生,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就是要坚持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最大限度地教育和挽救干部,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就是要充分尊重和保障纪检监察对象的人格、人身和其它合法权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对历史和未来的高度负责。纪检监察工作要把这一基本要求作为恒久性价值取向,在推动长远发展、永续发展阶段上发挥作用。在经济领域以解决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问题为主要内容,在政治领域以决策民主化为主要内容,在文化领域以廉政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在社会领域以解决人民群众反应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主要内容,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纪检监察工作要把推动均衡发展、全面发展作为重要的价值取向,为实现统筹发展保驾护航。在统筹城乡发展中,要加强对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动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中央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农村经融体制、教育体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情况的监督检查,保障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在统筹区域发展中,要加大对惠民政策落实的检查力度,严肃查处各种截留、挪用、贪污扶持资金的违纪违法行为,保证中央关于统筹区域发展政策的落实。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中,在着力抓好经济领域反腐败的同时,还要加大社会领域反腐败的力度,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在统筹人与自然的发展中,要高度重视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问题,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同时,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毫不动摇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取信于民,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保证。

篇8:用科学发展观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一、教师专业发展是“第一要义”

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是教师专业不断发展、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和学校内涵稳步发展的有机整合。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 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关键因素和“第一要义”。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 就难以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内涵发展;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育改革发展的高质量就难以保障;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 就谈不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必须注意引导教师遵循教师职业道德和教师专业伦理规范, 弘扬优良教风, 关爱学生, 严谨笃学, 淡泊名利, 自尊自律, 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 全心全意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必须注意引导教师主动改变固有的认知元素, 以阳光的心态学习新知识、实践新措施、掌握新本领, 在成为所教学科领域富有专长的教学能手的基础上, 切实解决教育观念、知识结构陈旧或运用先进教育技术手段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必须注意引导教师积极改变自己不良的人格特征和灰暗心理, 克服和破解教师职业倦怠。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许燕教授连续调查了来自全国各地共6 000多名中小学教师的心理状况, 发现大约20%的教师受到“职业枯竭”的困扰, 16%的教师处于较高的心理枯竭水平。[1]而且近年来, 这一状况并没有得到好转。按这个比例推算, 全国1 000万中小学教师中就有一百多万中小学教师处于职业倦怠的痛苦之中。克服和破解教师职业倦怠需要社会的支持、学校的关心、个人的努力, 其中, 组织对教师高看一等、厚爱一层是活力源泉, 教师合理、有序的流动是一剂良方, 内在驱动力则是教师对职业的理解与忠诚、对诱惑的从容与淡定、对责任的清晰与自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还必须注意促使教师牢固树立教育理想, 把教育作为终身奋斗的事业。崇高的理想是一个人心中的太阳, 没有理想的人, 即使很有才华, 也不会走得很远。

教师专业发展目标, 应该是“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真心喜欢教育、善于研究教育、乐于献身教育的人民教育家, 是振兴我国教育事业的希望所在。因为, “教育家”尊重、敬畏教育的价值和规律, 能够始终站在教育改革前沿, 引领教育改革潮流, 敢于坚持不懈地宣传自己的教育主张, 使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认同、接纳并以此指导教育实践, 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教育家之所以能够成为教育家, 固然是他们自身禀赋和努力的结果, 但从更大的视野来看, 教育家的产生更是社会和时代风云际会的结果。全社会要共同创造有利条件, 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 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 形成教学亮点、特色、品牌, 培植有利于“教育家”成长的合适的土壤。

二、教师专业发展要“以人为本”

每一位教师都是充满鲜活个性的生命体, 都有着理想追求, 都期待着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面对教师追求的价值取向, 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从个性多样化的统一看发展的“和”, 而不是统一规格的“同”。要充分尊重教师, 最大限度地激发人力资源, 让教师在充满阳光的环境里, 专心谋事而无需分心谋人, 师德与师能的卓越品质得到锻造。

坚持以人为本,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必须营造和谐的环境, 克服社会“无作为”现象。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动态的、纵贯整个职业生涯的历程, 其间既有高潮也有低谷。教师陷入低谷是一种规律性体现, 但不能听之任之, 如果适时地给予适当的协助, 教师则可能进入“更新生涯阶段”而重新追求专业发展。无疑, 这是教师应该追求的积极的发展过程。一个国家重视不重视教育, 首要的是看教师的社会地位。各地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既要与教师谈“苏霍姆林斯基” (精神追求) , 又要给教师“天津童子鸡” (物质待遇) 。与教师谈“苏霍姆林斯基”就是要强调精神之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促使广大教师爱教育、爱学生, 涌动教育激情, 给教师“天津童子鸡”就是要依法落实各项政策, 逐步推行“教育公务员”制度, 切实保护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 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 让教师有尊严地工作和生活。教育管理者特别是校长要善于以自己的心路历程和成长轨迹去了解教师、尊重教师, 将任务、要求与教师的态度、情感、利益的需要结合起来, 用其所长, 避其所短, 补其不足, 尽其所能。既要当好司号员, 为教师助威, 又要当好指导员, 给教师“诊脉”;既要当好运动员, 与教师赛跑, 又要当好教练员, 给教师支招, 打造优秀团队。

坚持以人为本,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必须发挥主体作用, 克服教师“被发展”现象。在夏天, 当我们用放大镜将阳光聚集到一点时可以将纸张点燃, 但是, 如果用平面镜或者凹透镜在同等条件下却不能将哪怕是极易燃烧的东西点燃。为什么同样的光通量, 凹透镜无所作为, 凸透镜却能引发大火?关键在于镜子本身具有不同的功能。教师专业发展的效果和层次如何, 环境只是外因, 关键还在于教师主体作用的发挥。一名注重专业发展的教师, 必定勤于学习实践, 善于总结反思, 敢于创先争优。何谓“创先争优”?别人还未做, 我在做, 是为“先”;别人也在做, 我做得更好, 是为“优”。

坚持以人为本,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必须改善教师待遇, 克服心理“不平衡”现象。尤其是针对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这个当前教育系统的敏感问题, 学校的管理者必须从埋怨和牢骚中走出来, 审时度势, 重新认识什么是绩效, 如何对教师有一个科学的评价。必须进一步完善具有可操作性的绩效考核办法, 依法规、依程序、依情理, 既不能“平均分”, 也不让绩效异化为单纯对分数的追逐。教育行政部门要确保在同一县级行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之间绩效工资大体平衡, 在此基础上适当向农村倾斜, 促进教师资源合理配置, 促进教师素质整体提升, 促进学校形成良好风气,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加强对高中学校教师津贴发放的调研, 合理确定标准。要让绩效工资发放成为发挥教师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的有力杠杆。

三、教师专业发展要“全面协调可持续”

在大自然中, 土壤服务于植物, 持续不断地供给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各种养料, 不仅把爱给了花, 给了树, 也同样给了草。教师职业如同土壤服务于植物, “有教无类”。教师要做到对“无类”教育对象进行“因材施教”, 就必须在其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注意品德、学识、体质等方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要求我们把教师专业发展看成包括教师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发展的双向互动过程, 包括职前专业培养和职后专业培训的连续一体过程, 包括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智慧积累的有机结合过程。

教师“全面协调可持续”的专业发展, 要求教师生活在道德之中。“人民教师有两层深刻的含义, 第一是为人民服务的教师, 第二是让人民满意的教师。”要做到这两点, 人民教师不仅要做“经师”, 更要做“人师”。可以说, 人民教师生活的过程就是道德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对自己, 要时刻恪守教师职业道德, 对学生, 要时刻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 不做有违道德的事, 不做有损学生利益的事。时刻用自身良好的形象引导学生把他们的道德认知内化为情感意志, 外化为行为习惯, 创造道德的生活和生活的道德, 充分体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观念。

教师“全面协调可持续”的专业发展, 要求教师生活在学习之中。太阳照亮世界, 知识照亮人心。学习是知识的源泉、自信的动力、能力的助推器, 只有学之勤、学之渊, 才能知之广、思之深、谋之远。加强教师培训不仅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举措, 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和愿望。教师培训工作, 要注意克服理论与实践“两张皮”、专家讲教师听的“单传”以及教师“少感动、少感悟、少运用”现象, 要注意加强“案例培训”和校本培训, 要注意发挥教师参与培训的主动性、积极性、实效性。对于一名教师来说, 能“走出去”固然好, 但首先要把自己身边的有关书籍、材料读遍读懂, 对自己所在的学校和学生有所研究, 否则, 走出去也只能看看热闹, 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能“请进来”固然好, 但首先要把自己和周围的同事们的成败得失琢磨透, 借鉴过来, 否则, 难免“灯下黑”。人民教师应将学习生活化, 以书本为师, 认真向书本学习, 以书本的博大精深充实自己;以他人为师, 虚心向他人学习, 以他人的聪明智慧营养自己;以实践为师, 积极从实践中学习, 以教育教学实践的丰富多彩提高自己。从而让浓郁的书香弥漫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让学生在学习中幸福成长。

教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要求教师生活在乐观豁达的心态之中。教育家魏书生说:“埋怨环境不好, 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 常常是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 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 常常是我们方法太少。”试想, 一个整日怨天忧人的教师, 怎么能培养坚强乐观的学生?一个整天唉声叹气的教师, 怎么能指望学生在人生旅途中勇往直前?一个教好教坏无所谓的教师, 怎么能赢得学生的尊敬?人世间, 生活千姿百态, 既然选择了教师的职业, 就要过教师的生活。学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 教师是一个十分注重精神享受的群体。学校教育要关注教师的生存状况和人格尊严, 让人文关怀真正落到实处, 构建和谐校园。其实, 只要平和而不浮躁、豁达而不郁闷, 教师的生活是蛮有滋味的。

四、教师专业发展要“统筹兼顾”

在教师专业发展中, 既要确立自主发展的意识, 又要避免“闭门造车”的极端倾向。一名专业化的现代教师, 必然具有多元化的知识和思想结构。教师除了掌握本体性、条件性知识外, 更需要在工作和学习中不断吸取各种各类的知识和文化, 在博大的中国文化和精深的西方文化中做到统筹兼顾, 逐渐练就更加丰厚的教育底蕴。

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必须“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 对农村边远地区实行倾斜政策”“通过体制机制创新, 加大义务教育阶段校长和教师的培训、交流力度”“鼓励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任职、任教”。让教师在不同的学校, 面对不同的学生, 因人施教, 为人师表, 体现教育“大爱”。教师要有这样的气度, 能“上”能“下”。教育行政部门要有这样的力度, 把区域内校长、教师的合理交流当做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抓手, 当做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 坚决克服“不愿、不敢、不会”现象的发生。

一名现代教师, 不只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 言传身教的育人品质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基。这种根基, 简言之, 就是“敬、静、专、乐”。所谓“敬”, 就是对教育事业怀揣崇敬之情, 做到甘于平凡, 甘于清贫, 甘做学生进步的阶梯, 处逆境志不移, 遇挫折气不馁, 主动把环境的压力转化成发展的动力, 积极把教育的成绩转化为发展的源泉。所谓“静”, 就是在工作过程中保持一颗宁静的心灵, 做到不让灵魂流浪, 不让思想漂泊, 不让理智迷失, 静下心来教书, 潜下心来育人。所谓“专”, 就是要专一而执著地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做到不动摇, 不懈怠, 不折腾。所谓“乐”, 就是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 做到平平常常、轻轻松松、高高兴兴。

办好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可以不断促使广大教师以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 加强师德修养, 钻研教学业务, 不断开拓创新, 扎实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上一篇:我们这里的中央街写景作文下一篇:四年级下册平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