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改革

2024-05-24

“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改革(精选5篇)

篇1:“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改革

“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

教学改革方案

一、专业教学改革的社会背景和行业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高职高专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2000年教育部发出《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了高职高专教育事业的建设、改革与发展的方针和任务后,高职高专教育有了显著的提高和稳步的发展。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科学技术迅猛进步,社会各方面对各类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但我国高等工程的传统专业教学模式是以学科体系为基础,理论偏深、偏多,专业训练和工程实际能力培养不足,不能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高职高专教育必须克服这些弊端。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各级各类人才,对于发展国民经济,提高生产科技水平,增强综合国力,培养大量高质量的工程技术应用性人才至关重要。关于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高职高专教育区别于本科教育及其它层次的工程教育,这是高职高专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实现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办出高职高专的特色,才能使高职高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高专毕业生必须具备全面的素质和工程应用能力,这也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人才市场对于工程技术应用人才的普遍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独立的企业法人聘用工程技术人才,为追求效益,要求受聘人具备“上手快”、有“顶岗”工作能力,虽有专业知识基础但需要较多时日才能形成工作能力的人员渐受冷落。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由过去的允许“储备培养”变为今天的“即时任用”,高职高

专的教学必须适应这个变化。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工业,具有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的特点,需要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动手操作能力。当前电力紧缺给电力工业带来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也要求发电企业要安全、高效、清洁生产。为适应这些要求,当前新建火力发电机组的参数和容量不断提高,机组的自动化水平也越来越高,对机组的运行、维护、安装、检修等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高专的热能动力装置专业是一个技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主要服务企业是火力发电厂。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实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发电企业对机组运行的安全和经济性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受聘人具备基本功扎实、“上手快”。为了适应这种新形势和新要求,必须改变以往的培养模式,增强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能力,实行“双证书”制度。

二、专业的社会需求预测

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是教育的根本宗旨。电力教育必需与电力工业的改革和发展相适应。2004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4.42亿千瓦,年发电量达到21870亿千瓦时,均处于世界第二位。全国各主要电网已形成500千伏或330千伏的骨干网架。我国电网已进入了远距离、超高压、跨大区输电的新阶段。随着电网规模的扩大,单机容量也相应提高,300MW、600MW 及以上机组已成为主力机组。

根据电力发展“十一五”规划:未来5年,中国电力工业预计新增装机容量约2.15亿至2.45亿千瓦。从优化能源结构来看,将有序开发水电,着重加快核电和天然气建设速度。根据规划,到“十一五”末,中国的火电装机将达4.773亿至5.033亿千瓦。在新增装机容量中,火电机组依然保持在80%以上,并且有大量供热机组的出现,这就为热能动力装置专业开创了广阔的前景。

随着电力工业迅猛发展的势头对电力高等技术人才需求就更加迫切,据初步预测,到2010年全国电力行业需求本科生3万人,高职高专毕业生4.35万人。该专业与火力发电厂有直接关系,专业特色突出,近几年就业形势良好。但因就业面窄,所以电源建设形势对学生就业影响很大。为防范就业风险,此次教学改革中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毕业生职业技能,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根据专科学生的培养层次,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是提高在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最佳切入点,所以我们决定改变以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在毕业生中推行的“双证书”制度,改变毕业生“理论知识强、应用能力弱”的局面,全面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

三、专业改革的目标和指导思想

1.专业改革的目标。

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目标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突出技术应用能力,优化专业课程设置,争取在2-3年的时间内,逐步在毕业生中推行“双证书”制度,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完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建设电厂热力设备模型室、电厂仿真实训室;课程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建设1 门院级精品课程,完成2门主干课程的建设;大幅提高教师队伍的“双师型”教师比例;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发表一批高水平论文;用5年左右的时间,把我校热能动力装置专业建设成为在西北地区同类高校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品牌专业。

2.专业改革的指导思想。

专业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根据教育部(2000)2号文、(2004)1号文精神,结合我国国情,坚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综合素质培养为主体,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教育质量为保障”的培养模式,借鉴“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CBE)” 教育理论的思路和DACUM 系统方法,结合我国国情,进行“热能动力装置”专业的教学改革。

四、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及方案

1.成立专业教学改革指导委员会,进行专业工作分析。

组成专业教学改革指导委员会成员的条件是,长期从事本专业技术或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技术水平高,对岗位职责、任务能深入分析,能正确表述从事本专业工作所必需的专业应用能力,善于和同行合作。专业教学改革指导委员会首先分析确定本专业的工作范围,然后提出本专业生产一线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应具备的能力目标,即知识、能力及素质的要求。对于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专业教学改革指导委员会认为主要培养以下能力:较全面的火力发电厂系统分析能力;较强机组的运行能力;具有一定的事故处理能力;具备热力设备及辅机的试验能力;较强的热力设备安装及检修能力;一定的现场组织管理及节能分析能力。由此可见,本专业为一岗位型专业,毕业生应能适应发电厂运行、安装、检修岗位的需求。根据以上内容,确定本专业培养的能力目标,这是考虑课程和教学安排的宏观依据。

2.进行教学分析,建立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工程素质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我系组织专门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进行教学分析,将能力目标转换为教学目标。课程的设置和开发是根据岗位职责进行任务分析。对每一任务分析结果,即要达到的水平和能实现的各项要求(步骤、技能和知识等)进行分析组合,形成教学单元或模块,这些单元一般相当于教材中的一章内容,要有明确的起点和终点,然后再将相近的教学单元或模块,根据教学规律,按顺序合并组成一门课程或一个教学环节。这样通过课程的开发即将能力目标转换成为教学目标。因此,每门课程都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每一节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从而建立起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基础的新的课程内容体系。在形成课程的过程中,还考虑了本专业生产一线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应具有能力的起点水平。考虑的原则和根据是本地区技术发展的要求;各项任务的实用程度;完成各项任务时要求达到的水平;各项任务使用频率和难度等。对属于起点水平的要求,必须纳入课程中。

我们认为,受教育者技术应用能力的形成是一种“知识”和“训练”的综合体。所以在课程和教学环节设置时,可以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构成一门课程或一个教学环节,也可以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别设置课程,这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我校的教改方案中,有理论教学课程,也有实践教学课程,如热工基础和风机水泵的特性实验、电厂化学实验、电厂生产实习等。

制定教学计划时主要考虑如下一些原则:

(1)遵循教育规律和人的认识规律,根据能力目标要求突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进行全面、合理的安排,力求教学计划整体优化。

(2)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处理好德、智、体之间的关系,保证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

(3)采用学分制,课程设置分为必修和选修课。

(4)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训练的教学课程,保证学生按能力目标的要求形成技术应用能力。

(5)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遵循培养学生应用新技术、新设备的能力。例如地热利用技术等前沿课程。

(6)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还遵循培养学生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能力等工具课

程的培养。

3.进行成绩考核方式的改革。

根据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学生成绩考核也要做相应改革,体现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要求,成绩考核的要点是:

以教学目标为考核内容,力求按照工程环境和技术标准的条件考核学生。采用平时表现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成绩。期末考试采用多种形式如书面答卷、口试并结合实际操作等。

总之,本着建设好专业,谋求新的发展,适应新的形势要求的宗旨,我们将再接再厉,争取使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得到更好更大的发展。

年月

篇2:“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改革

院系: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涯 规个 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世界各国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各个领域的竞争也趋于全球化。中国加入WTO以后,每一个中国人都立即融入信息时代,享受丰富的资源,但更多的是面临严峻的挑战。新的时代更需要新型的人才,而大学生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就必须接受新的观念,以新的方式锻炼自己。在中国这个人口众多的国度里,人才的竞争显得异常激烈,尤其是高校扩招以后,大学生的就业都成了问题。由此可见要想在大学毕业后就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大学三年的学习生活就必须有一个好的规划。由此,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就清晰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一、自我分析

1、我的性格

我觉得我自己性格不太开朗,但是也不是很内向,跟熟的人在一起时总是能交流得很好,但是一旦不认识或是刚认识不久的人在一起,就表现得很含蓄,不善于和同学沟通,不过我感觉我脾气很好,不会轻易与别人发生矛盾,而且做事认真负责,虽然有时候会有懒惰情绪,但是总体上来说做事还是能做得比较好的。

2、我的兴趣

自己性格活泼开朗,善于和同学交流,课外活动最喜欢和同学打羽毛球,去阅览室看杂志,小说之类的,平时和同学在一起聊天,学习吗,自我感觉还好,期末考试的成绩自己还算满意吧

3、自我优势优点盘点

(1)积极主动,勤奋向上,只要我认为应该做的事,不管有多少麻烦都要去做,但却厌烦去做我认为毫无意义的事情。

(2)实事求是,有目标有想法,追求具体和明确的事情,喜欢做实际的考虑。

(3)与人交往时比较谦逊、有同情心,对朋友忠实友好,有奉献精神,喜欢关心他人并提供实际的帮助。

(4)做事有很强的原则性,学习生活比较有条理,愿意承担责任。

4、自我劣势缺点盘点

(1)信心不足,不敢去尝试一些新事物;对失败和没有把握的事感到紧张和压力。

(2)脾气有时温和,有时暴躁,不过当情绪波动的时候我会努力克制自己,在公众场合不敢展现自己。

(3)做事情有时拖拖拉拉,做一些决定的时候拿不定主意。

5、职业取向

我所学的专业是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主要就是锅炉运行和汽机维修。确定自己的职业定位,我想职业性向自己可能更倾向于实际性向、企业性向,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客观的实实在在的社会中,我们必须去讲实际从实际出发这才是你成功最根本的,社会性向你的生活离不开社会,你只有才能适应社会受到社会的欢迎,要有拼搏敢于创造精神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我会先做一名技术员,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做一名技师,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企业管理性人才,为企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6、分析总评

所谓知己知彼,通过上面较为客观的自我分析,我认为,最基本的我清楚了我现在学的这个专业还算是通往我理想职业的专业,也比较符合我自身的个性。

二、社会环境分析

1、家庭环境分析:我是来自…..,父母在本地工作,生活淳朴,对于我的学习给予了很大的希望,我一定不能辜负他们,我一定要找个适合的工作,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

2、学校环境分析:我就读的是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她是一所集电力,动力,经贸,机电,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一体的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是培养电力建设,生产和管理人才的摇篮和基地。学校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商城路东段,与著名商代遗址和郑州古城隍庙毗邻,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占地面积十余万平方米。分为教学区,学生宿舍区及三个职工家属区,教学及生活设施完善,校园学术文化分为浓郁,是青年学子求学成才的理想学府。

我就读的是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动力工程系的专业,该专业培养掌握电厂生产和建设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毕业后从事火(热)力发电厂运行,检修,安装,调试,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

3、社会环境分析:我国现在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迅速,社会不断进步,科技不断发展。进一步的改革开放更将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而我们就处在这个大环境中。我们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的学生应具体分析本专业所处的环境,热动专业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很有前途的产业,国家对电力行业的学生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这就为我们以后能找到适合自己专业岗位提供了条件所以我们国家大量培养一批又一批技术人员,许多人走上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从自我条件看,自己接受热动专业学习,能掌握有关的知识,为自己以后走向自己的工作岗位打下了基础,现在热动就业范围广,缺口较大,而且岗位白蓝都可以从事。

三、未来职业的规划

1、选择职业目标和路径:根据自己学习的专业,和已确定的自己的职业发展领域,确定自己何时内部发展何时重新选择及发展通路。职业类型:工程技术型和人事管理型。本人喜欢独立思考和人际交往,做事谨慎细致认真。职业选择时,主要注意力是工作的实际技术和人际的交往。如果提升,我愿到全面管理的位置,做一个人事管理型的专业人才。个人职业路径:一线操作员-技术维修技术员-车间组长—车间主任—人事管理员-人事管理主任—人事管理部长。既然有了目标,我就会朝着这个目标去奋斗,去拼搏,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达到人生职业目标。

2、制定行动计划和策略:首先本阶段认真学好专业知识,为自己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理论基础,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多锻炼自己为人处事的能力,做为班里的学习委员,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为同学做好表率作用在学习中和以后的工作中维持自己对本职业的兴趣爱好,多和一些这方面专业工作者探讨。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在学习中不断的充实

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获取更为好的专业技能。第二走向工作岗位从最基本的做起,学习一些工作经验,虚心请教,总结工作教训,为自己以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来适应日以激烈的社会人才的竞争。在着其中就需要我们从现在就开始认真的了解社会,参与竞争。第三步凭着自己的经验教训在岗位上打拼。

3、与时俱进,灵活调整:由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组织环境、个人成长曲线等变化以及各种不可预测因素的影响,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为了更好地主动把握人生,主动适应、利用各种变化,我们需要定期评估、反馈、调整、优化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包括拟定备选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都是非常必要的。

四、未来职业的总规划

围绕可能的职业发展通路,本人特对未来二十年作初步规划如下:

2011——2012年 争取每学期都能拿奖学金,但最重要的是在大二学期过计算机二级考试和英语四级考试,并且在校要好好表现,争取早日入党,多看与专业相关的知识,扩展自己专业方面的知识而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所授。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及条件优势,认真学好专业知识,培养学习、工作、生活能力,学会独立生活的能力,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2012——2013年 熟悉适应期:在校园内就规划好自己的以后的职业道路,然后到了公司就利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去熟悉工作,然后做到游刃有余。

完成主要内容:

(1)知识结构:努力自学管理学方面的知识,为自己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2)个人发展、人际关系:在这一时期,主要做好职业生涯的基础工作,与同事友好相处,获得领导的认同,打好基础。

(3)生活习惯、兴趣爱好:适当交际的环境下,尽量形成较有规律的良好个人习惯,并参加体育活动,如跑步、打篮球等。途径:制定生活时间表,约束自己更好执行。

2014——2020年 稳步发展期:在此五年左右的时间里,努力奋斗,使自己在本单位、本岗位上业务精湛,并小有成就。

2020——2031年 事业有成期:此为职业生涯发展的黄金时期,应抓好这一阶段,努力争取各种机会去提升自己,使本人发展到个人事业的顶峰。

完成主要内容:

(1)学历、知识结构:重点加强知识的更新,熟练掌握本专业领域技术技能,并成为技术权威,并具有较强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途径:加强学术交流,虚心向年青人学习新技术。

(2)个人发展、人际关系:成为单位的中流砥柱或中层领导,注意管理方法的学习总结,加强对年青人的指导帮助,带动新一代快速成长。

五、总结

在人生的每一个漂流中,可能会远离我们的人生坐标。问题在于,我们应该学会在远离目标的时候,去创造条件,接近目标。所谓创造条件,本身就是一种进取,一种求索,一种心向即定目标的执着,一种坚忍不拔的追求。

人的一生是漫长的,更是变动的。国家政策的调整,外在条件的变化,家境的变迁,突发事件的出现,都会使我们的境遇变得困难起来。在艰难困苦面前,我们要以乐观豁达的心情直面人生;以坚忍不拔的毅力支撑自我;以正确的价值取向占据灵魂。把艰难困苦当成是一种磨练,一种积淀和一种成熟。

如果说高考是万人过独木桥,那么大学生就业就像是在浩瀚无边的沙漠中寻找绿洲,机会到处都有,看你怎么把握。我想,只要我们把个人选择与社会需要相结合,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在拥有实力的同时加倍努力,不断学习新事物,做到思路清晰,行动一致,没有什么不可以。

篇3:“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改革

关键词:热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

一、项目的现状及意义

随着电力的发展,电网规模和单机容量迅速提高,机组的自动化水平也越来越高,发电企业要清洁、高效、安全的生产,对机组的安装、运行、维护、检修等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电力生产人员具备较高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理论水平。

高职高专的热能动力装置专业是一个技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主要服务企业是电力建设公司、火力发电厂、核能及新能源发电企业等。该专业主要有两个发展方向:发电机组运行方向和发电机组热力设备安装与检修方向,主要为火力发电企业培养安装、运行、维护、检修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现在发电企业中主要生产岗位人员多为本科生和专科生,而专科生因为基本功扎实、“上手快”倍受发电企业欢迎,只要保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专科学生在发电企业主要岗位就业机会仍然很大。但由于发电厂运行、安装与检修岗位要求高技术人员,专科生仍将是在大型电站就业的最低学历。所以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及专业群仍应培养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人才培养档次只能提高,不能降低。

为了适应这种新形势和新要求,“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要进行深化,增强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能力,实行“双证书”制度。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职业岗位需求,基于工作过程开发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建立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的课程体系。增强本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水平,提高专业的社会知名度和行业知名度。

二、项目具体改革内容及解决的关键问题

1.本项目的具体改革内容是:改革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课程体系,突出技术应用能力,优化专业课程设置,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完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建成火力发电仿真培训基地,完善并向学生开放技能鉴定室,深化“双证书”制度,提高职业资格证书含金量;课程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师资力量显著增强,涌现一批名师,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科研教研工作取得突破;把我校热能动力装置专业建设成为在全国同类高校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品牌专业。

2.本项目改革过程中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制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等。借助企业办学的(学校隶属国网公司)平台,围绕热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校企合作、课岗结合”的“一条主线、二个课堂、三项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核心专业课程中大体实现了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3个“一致”:生产现场与仿真实训设备一致,生产过程与学习过程一致,企业评价与课程评价一致,形成了“课—岗—证”融通的“双证书”保障机制。

三、项目的具体实施

项目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建设思路,力争通过2年的建设,建成有突出电力行业特征的专业教学优势和特色、较强人才培养水平的品牌专业。2014年8月完成了建设项目的实施方案与全面规划,建立了项目实施保障制度,确定了项目建设组成员与任务分解,各项任务全面按照计划开始推进。2015年5月对建设情况进行检查、总结,修订了项目建设方案,按计划继续推进各项建设任务。2016年5月按时完成所有建设内容,并对整个建设情况进行总结。主要完成的建设内容有:①建立了深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②基于工作过程开发构建了课程体系。③校企共建了专业核心课程。④在核心专业课程中全面推行了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充分利用了网络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加强了核心专业课程的教学资源库建设,改造了传统教学模式;紧贴现场实际,将企业技能竞赛项目和评价方法引入学校,每年定期开展学生发电机组仿真技能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⑤经过几年的建设,2015年1月,本专业即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教学团队获得省级建设团队的荣誉称号。⑥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创造了真实与仿真实训环境。近两年加大火电厂仿真培训中心投入力度,建成5套不同型号的火力发电机组仿真机,满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对火电仿真培训基地的基本要求;新建汽轮机状态检修实训室,使本专业发电设备检修实训提高一个层次;调动企业积极性,形成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机制;加强了实训基地内涵建设。⑦产学研深度合作,不断增强技术开发与服务功能;大力开展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工作;积极开展与省内外同行的交流活动。

四、项目的成果和效果

1.主要成果。①完善“校企合作、课岗结合”的“一条主线、二个课堂、三项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电力行业考核体系与职业能力培训,围绕行业“双证书”制度,基于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建设工学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开发立体化教材,实施工学结合的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内和企业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②取得一批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成果。项目完成后,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应取得一批成果。届时将完成开发工学结合的项目制专业核心课程8门,建成网络课程6门。在网络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优化整合教学资源,构建数字化教学体系、评价标准和管理机制,建设共享型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教学资源库。在教材建设方面,完成出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3部、项目制电力规划教材5部。③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通过建立团队合作的机制,强化教学基层组织建设,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教师队伍的结构优化、整体水平的提高,引领带动整体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实现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通过外出进修培训、下基层顶岗锻炼、培训学习、参与实训基地建设、对外技术服务以及获取相应电力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等多种措施,形成一支知识结构合理、技能水平高、具备承担较高水平技术研发能力的师资队伍,带动专业教学和整个教师队伍的发展,建成一支适应高职教育发展要求的高水平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教学团队。④建成国内一流水平的高职高专热动类专业教学基地。项目完成后,将建成拥有5套不同类型火力发电仿真机的仿真培训基地,推进热力设备安装与检修实训项目开发,建成一批融教学、培训、技术服务和职业技能鉴定四位一体的专业化实习(实训)基地,满足以火电厂运行与检修技术为重点的专业群教学、科研需要,成为国内一流水平的高职高专热动类专业教学培训基地。

2.项目实施(应用)范围。本项目在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及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核能方向实施,也可供动力工程系其他专业如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参考。

3.项目受益学生数。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或其他如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学生,每年预计300人

五、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为进一步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形成专业教学的特色和优势,建成培养目标明确、培养模式先进、人才定位准确、教学资源丰富、办学条件优良、教学团队优秀的特色专业,为同类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届时将形成以下明显特色。

1.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与创新。“工学结合”构建了具有鲜明电力行业特色的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工作过程导向解构和重构了理实一体的课程体系,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环境建设保证了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校企合作,保证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使校企双向合作更加紧密。

2.课程体系构建的特色与创新。课程体系完整,课程建设在同类高校中居于领先地位;突出职业能力培养,针对“汽轮机运行值班员”等岗位要求进行训练,使学生在校内就取得中级工证书;课程体系反映最新技术、设备,如将核电汽轮机设备、运行等引入教学,满足生产实践需要。

篇4:“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改革

关键词:高职教学;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实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电力方面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因此,电力行业一定要加快发展的速度,和我国的经济市场形成形式上的统一。另外,电力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发的强烈,而且对电力方面的人才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为了能够充分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高职一定要以培养综合型的技术人才为基础,完善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的课程体系,对其进行合理的设计,通过实践的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对高职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和实践进行了分析。

一、高职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中仿真平台的概述

高职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的课程设计是在1000MW仿真平台的基础上进行实施的,该仿真平台是由北京的一个海电厂开发的,开始运行是在2011年。而且,对于该平台系统中模拟的锅炉来说,是由上海锅炉厂制造的,型号为SG3091/27.56-M54X,并且是具有平衡通风、固态排渣以及一次再热等特点的塔式结构的锅炉[1]。另外,在仿真实验中真的有一种真实的感受,模拟的全部是真实的场景,还有教练员站和操作员站。在仿真系统中还有DCS系统和DEH系统等,能够实现15位培训员的共同操作,而且不仅能够一个人单独操作,也可以多个人以分组的形式操作。仿真系统中采用的是和实际机组一比一的形式来进行仿真模拟的,具有各种各样的功能,比如就地操作、模拟故障以及模型冻结和解冻等,而且还能实现1000MW机组的启停工作。对于该仿真系统来说,还能模拟实际运行过程中的故障和异常,并且完成相关的动作。另外,操作员还能设定故障的难易程度以及故障的变化情况,从而给学生一种真实的模拟场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高职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和实践

(一)高职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课程的内容设计

对于高职电厂热能动力专职专业的课程设计来说,通常情况下时间是一周,主要针对的对象是高职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快要毕业的学生,因为他们在上学期间已经对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还进行了仿真的学习,在这种环境下非常适合进行课程体系的设计[2]。

在进行高职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内容的设计时,主要是以案例教学为主的,最关键的是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训练结合在一起。另外,在进行内容的设计时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基础,设计出和学生学习相适应的教学内容。而高职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案例教学法的使用,教师可以通过典型案例来帮助学生解决火电机组在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且给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和方法。教师在讲解典型的案例时,同时可以在仿真系统上进行故障的模拟,让学生对故障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对其中的参数重点关注,比如轴向位移、机组负荷以及汽轮机转速等。学生在分析故障时可以通过前期理论知识的掌握,对故障出现的原因进行了解,并且找到处理故障最适合的方法。

第二,课程内容的设计不仅是独立存在的,而且它们之间还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进行独立思考的同时也要适当的进行小组合作,从而一同完成任务。这时教师可以使用提出任务、分解任务以及实施任务的教学方法,实现锻炼学生能力的目标。其中,每名学生都要做一个模拟RB工程的情况,可以是引风机、给水泵以及送风机等,详细的如表1所示。另外,还要记录其中的锅炉故障和汽轮机故障,总共是5分钟,详细的时间间隔如表2所示。之后可以进行相关趋势图的绘制,按照趋势图对故障进行分析,学会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

第三,在整个的设计环节中,都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而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在进行实际的操作时,学生要敢于动手,并且结合之前所学过的理论知识对可能发生的故障进行分析,并且给出详细的解决方法,具体的应用到实践过程中,然后再将理论知识和实践锻炼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充分掌握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的相关内容。另外,通过这种方式的内容设计,不仅能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绘制图画的能力。

(二)高职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考核方式

在进行高职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考核时,因为这属于实训类的课程,主要可以从三方面进行考核,分别是平时的成绩、上机成绩以及课程设计报告,而课程设计报告是通过平时的出勤情况、仿真系统的操作情况以及故障的处理情况来进行综合考虑的。对于上机考核来说,主要是采取抽签的方式,对某个特定的故障进行分析和处理,通常情况下时间是15分钟,最后由教师来评价学生的完成情况,给出相应的成绩[3]。课程设计报告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详细介绍仿真平台;第二,对设备对象进行介绍;第三,每个同学要对所设计的RB工况以及故障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处理,从而实现实践的操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课程体系的设计是确保人才质量的关键内容,因此,高职一定要做好课程设计的工作。再加上市场对电力人才需求的增大,高职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进行了课程体系的改革,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全面的设计,而且还创建了以岗位为基础的实践课程,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和发展非常有帮助。

参考文献:

[1]杨巧云. 高职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课程体系开发[J]. 教育现代化,2015,12:201-204.

[2]刘敏丽. 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 中国电力教育,2013,23:27-28.

篇5:“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改革

1.1 员工素质低, 操作不规范

电厂工作人员素质水平的提高远远跟不上电厂的建设和发展, 使许多关键的岗位没有专业的技术性人才, 这种不规范的操作技能, 难免会影响到电厂的发电率和热能动力装置的工作效率, 还有可能会导致其装置的损坏, 使电厂工作无法有序进行。

1.2 缺乏管理意识, 制度不健全

大多数的发电厂对其设备装置的维护和保养工作没有专门的操作流程和严格的监督、检查制度, 对日常维修工作也是敷衍了事, 从管理阶层的思想意识里就对这样的维护工作不重视, 这就致使热能动力装置在出现故障后, 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 使一些小问题慢慢转化成为大故障, 造成电厂的损失。比如说一些小零件的老化, 一些小设备的加油制度等等都没有规范的制度加以约束, 再加上员工没有责任心和执行力, 最终会拖了电厂工作的后腿。

1.3 对大型热能动力维护保养不到位

发电厂的热能动力装置除了配电柜等等以外, 最重要的设备应该就是锅炉了, 所以对于锅炉的维护、保养和检测工作一定要加强, 因为它是电厂发电的基础设施, 不加以保养, 就很难保证其工作效率, 大家都知道, 锅炉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水垢, 而这些水垢得不到定期的、彻底的清理, 就会造成锅炉管道的堵塞, 不仅影响到它的热效率和热能的转化, 还会造成极大的锅炉安全事故的发生, 所以对重要热能动力的保养工作一定要尽心尽职尽责尽力。

2 解决问题的策略分析

2.1 加强对热能动力装置的检测工作

对于一些大型的热能动力装置需要制定严格的维护、保养工作流程, 这样一方面可以随时掌握这些动力装置的工作状态, 另一方面还可以加强工人对设备的保养力度, 使动力装置在良性环境中进行工作, 降低装置故障率的发生。

2.2 制定科学保养的管理机制

只有制定严格的维护和检测机制才能保证日常检修等等工作的正常进行, 也才能对这些热能动力装置起到真正的保护作用, 比如说, 要制定出配电柜、锅炉等等热能动力装置的保养时间周期, 并对其保养内容做出明确的规定, 还要定期的进行监督和检查, 防止锅炉的堵塞、线路的老化等等小问题带来的大事故, 影响电厂的生产。所以, 对于热能动力装置的维护与检测必须要制定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 让员工明确自己的岗位责任制, 在最大限度上保护动力装置的正常运行, 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理, 把事故处理在萌芽状态, 保证电厂各项电力装置的稳定、高效工作, 为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加强职工的培训与学习

对于电厂员工的综合素质一定要提高, 因为职工的思想意识、操作水平和专业技能直接关系到热能动力装置的使用效果及寿命, 要定期的对他们进行培训与学习, 不仅要对其操作技术进行系统化的指导, 还要加强他们的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培养, 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他们的自觉性和责任心, 为各项装置的正常工作服务。

结束语

热能动力装置是电厂稳定生产的重要保证, 在现代化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 对电力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 各项工程建设的用电量也越来越大, 所以电厂热能动力装置的维护与检测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加强其检查、检测、维护与保养力度, 制定严格的操作管理制度, 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才能使这些动力装置更好的为电厂的正常工作服务, 为国家的各项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国内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尤其是电力方面的使用和发展更是突飞猛进, 而且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是其它各行各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新形势,电厂热能,动力装置

参考文献

[1]傅培力.火力发电中热能动力装置的维护及检测分析[J].能源与节能, 2015, 01:24-25+60.

上一篇:庆建党97周年主持词下一篇:学校里正能量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