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九年级思想品德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2024-04-23

2016九年级思想品德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精选6篇)

篇1:2016九年级思想品德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课:

1、什么是责任?责任是怎么产生的?

责任是一个人应该做和不应该做的事情,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中的相互承诺。

2、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是什么?

①回报:既包括物质方面也包括精神方面。要说回报,更重要的是无形的财富,如良好的自我感觉,他人的赞许,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等。

②承担责任不仅意味着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还有可能因为做的不好而受到责备,甚至受到处罚。

3、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和意义?

(1)表现:用全理全法的方式及时纠正自己的过失,为自己的一次约定守时,终身信守诚实,自尊自信、自立自强,都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

(2)意义:①谁对自己不负责,谁就要对这种不负责任所造成的后果负责,②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能享有真正的自尊,也才有资格、有信心、有能力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责任。③如果不能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对自己责任,就永远无法长大成人。

4、怎样才能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①慎重许诺,信守承诺,坚决履行诺言。

②承认错误,纠正过失,并承担错误造成的后果。

③对于可以选择和不能自我选择的责任,都要以积级的态度去承担,不言代价与回报。

④一旦做出选择,就应该义无反顾的担当起我们应负的责任。

5、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什么?

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我国为什么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①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 ②科技水平、民族文化素质不够高 ③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结论: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我国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8、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8、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简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9、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依据和根本目的是什么?

根本依据: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基本的国情。根本目的(出发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10、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政治基石。

改革开放是强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进步与发展的活力源泉。

11、什么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就是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12、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

13、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经验是什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的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4、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是什么?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

15、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及重要意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16、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特点是什么?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17、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18、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党和政府制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

19、发展两岸关系、实现国家统一的政治基础和前提是什么?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20、我们如何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21、如何正确理解我国的对外开放? ①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对所有国家开放。

②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开放,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要开放。

22、我国人口方面的基本国情是什么?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3、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是什么?

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众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一般特点: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例失衡。

24、人口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人口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25、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6、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27、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①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②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③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8、我国资源方面的基本国情是什么?(我国资源方面的现状是什么?)①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人均少、开发难

②资源开发利用不科学、不合理,浪费、损失严重。

29、资源、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资源、环境问题的实质也是发展问题。30、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其基本要求?

含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基本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31、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32、科技的作用是什么?

①当今世界,科技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②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

33、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实质是什么?

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34、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是什么?

科技创新能力已经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中,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

33、我国正在实施的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 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资源环境

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35、中华文化的特点: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36、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原因是什么?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7、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是什么?

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随时代的发展其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38、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什么?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9、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的具体表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改革开放以来: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抗震救灾精神。

40、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1、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什么?它的职能有哪些?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大的职能:最高立法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最高决定权。

42、党和国家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什么?其意义是什么? 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要求。

43、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及意义 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重要意义: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执法必严是依法治国的关键,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

44、依法治国对政府机关和公民的要求分别是什么? 对政府的要求:依法行政。

对公民的要求:人人都要自觉学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45、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是什么? 政府依法行政。

46、宪法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宪法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47、我国的根本制度是什么? 社会主义制度。

48、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本质可分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两部分:)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根本目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49、宪法为什么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①从内容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社会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普通法律只规定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

②从法律效力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③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看,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结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50、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主要有哪些?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结社、集会、出版、游行、示威的权利;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的权利。

51、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的渠道有哪些?

①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或地方人大常委会反映 ②可以采用书信、电邮、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 ③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进行监督。

52、公民应该怎样正确行使权利?(行使政治权利应该注意的问题)

①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 ②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 ③投诉和举报时,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张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

53、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三步走战略是什么?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54、如何理解公有制经济?

(1)成份: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和集体成份

(2)地位: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3)作用:在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中发挥主体作用。

55、如何理解国有经济:

(1)含义:国有经济就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

(2)地位: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设备,积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担负着关系国计民生的产品的重要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的重要任务

结论: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3)作用:国有经济对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的作用。

56、如何理解集体经济?

(1)含义: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

(2)地位:它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共同致富的原则

(3)作用:集体经济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财富和国家税收,对发挥公有制的主体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57、如何理解非公有制经济?

(1)成份: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2)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对充分调动务方面的积极性,加快发展生产具有

重要的作用。

(4)国家对非公有制的政策:鼓励、支持、引导

5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它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59、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是怎样的?

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格局,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6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决定的?

基本分配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决定因素:这种分配制度是由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

61、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什么?

确立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62、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有哪些?

一是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二是要坚持共同富裕。63、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主要有哪些?

(1)在我们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蔚然成风(2)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64、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65、什么是先进文化(先进文化的含义)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66、为什么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怎样把握这一方向?

(1)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也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要本保证。(2)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是要必须坚持“马列毛邓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67、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包括哪些内容?

两方面内容:一是思想道德建设,二是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68、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在先进文化中的地位是什么? 思想道德建设: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69、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就,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70、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7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72、我们的最高理解是什么? 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7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 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74、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1)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2)实现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75、怎样正确理解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

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76、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的目标是什么?

本世纪的前二十年,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的时期,到2020年,争取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77、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78、如何建设和谐社会?

(1)建设和谐社会是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任务,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2)需要脚踏实地的艰苦奋斗,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3)既着眼于长远,又立足于当前,人人有责任,人人有行动 79、艰苦奋斗精神集中表现为什么? 创业精神。80、21世纪对人才提出了哪些要求?(1)要具备创新精神(2)要有团队意识

(3)要有合作精神和意识

(4)要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篇2:2016九年级思想品德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

1.中华民族的发展史都是什么的历史?

中华民族发展史不仅是一部民族文明的创造史,也是一部民族精神的生长史,更是一部民族发展的探索史。

2.怎样认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

(1)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是由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

(2)中华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是世界上最强盛,最先进的文明之一,它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为人类的文明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3)中华文明具有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历经沧桑,饱受磨难,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特点。3.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历经百年沧桑的原因是什么?结果如何?

由于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以及国家的闭关自守导致国家落后。也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

结果: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近代中华儿女进行了哪些可歌可泣的抗争?这些抗争说明了什么问题?

(1)可歌可泣的抗争:虎门销烟、三元里抗英、甲午海战、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2)这些抗争体现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有着顽强信念和不屈精神的民族。说明了为捍卫国家独立、维护民族尊严,近代中华儿女藐视强敌,甘赴国难,浴血奋战,宁死不屈,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抗争。

5.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国的脊梁”指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6.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正是由于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而且生生不息、延绵不绝,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7.什么是爱国主义?它的表现如何?

含义: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于自己祖国挚爱的深厚情感。

表现: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和深切的眷恋,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强烈企盼,对祖国繁荣昌盛的坚定信念,对祖国主权和尊严的坚决捍卫,对卖国求荣的无比鄙视,对爱国志士的无比崇敬等。8.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具体表现是什么?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五四精神、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了铁人精神,雷锋精神、航天精神、抗洪精神、抗非精神、奥运精神等精神。9.我国对外交往的原则和政策分别是什么?

外交原则:睦邻友好、和平共处

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0.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打败了封建军阀、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⑵新中国成立初期,西方世界对我国实行全面封锁,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1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

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的发展观。

12.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各种运动失败得出的结论和失败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结论: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失败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①没有先进的、正确的理论指导②没有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正确道路。

13.历史给了我们哪些昭示?(历史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①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③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够实现我国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④落后就要挨打;⑤树立忧患意识,立志振兴中华。

14.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为什么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①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得出的必然结论;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15.为什么青少年要树立忧患意识?

(1)历史的经验教训已经证明:忧患可以兴国,安逸可能亡国。

(2)当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技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3)和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高科技领域,综合国力等方面依然处于劣势。

16.树立忧患意识,振兴中华,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为实现时代赋予的使命,青少年应该怎样做?/青少年应怎样承担振兴中华的责任?

篇3:2016九年级思想品德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笔者通过对两本教材的比对, 发现其知识性的内在联系与差异之处。

一、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国家的根本任务和基本路线内容的比对

九全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第一框《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详细分析了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内涵和时间范围, 并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立足基本国情, 面对主要矛盾, 国家的根本任务是,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第二框《党的基本路线》详细阐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涵, 强调分析了其核心内容“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及内在关系, 总结指出:“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就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经济生活》在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的第一框第二目“大力发展生产力”对上述知识进行了运用和深入分析, 更加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指出并分析:为了解决主要矛盾, “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是我们国家的根本任务。为此, 一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聚精会神搞建设, 一心一意谋发展”, “为了发展生产力, 必须通过改革, 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 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要通过改革, 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 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比对

九全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包含对外开放、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三大基本国策, 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等内容, 与《经济生活》联系密切。

1. 对外开放与经济全球化

九全第四课第一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中首先分析了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提出:“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 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同时指出:“必须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同时, 又必须打开国门搞建设, 把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 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

《经济生活》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首先分析了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表现及影响, 提出:“我们应抓住机遇, 积极参与, 趋利避害, 防范风险, 勇敢地迎接挑战。”强调指出:“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了一个新层次。”“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 不是盲目排外, 而是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

2.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科学发展观

九全第四课第三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揭示了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要求:“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提出了具体目标:“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 推动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经济生活》在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的第二框《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中指出:“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接下来在分析科学发展观内涵时指出:“可持续发展, 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三、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和消费知识的比对

九全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分为三框, 分别是《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学会合理消费》, 《经济生活》中均有内容与之相对应。

1. 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对于该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 两册书都进行了表述。

九全第七课第一框第一目“感受身边的变化”介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内容和实现情况。第二目“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经济制度”首先明确了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构成:“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公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然后详细分析了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含义、特征、地位等, 指出:“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集体经济体现着共同富裕的原则”, 而“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多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结指出,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经济生活》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第二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分为两目:“公有制为主体”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分别分析了两大经济成分各自的构成、地位与作用等, 对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分析与九全相关内容的表述有较大的相似性, 且均以图表资料的形式明确了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与九全相应内容的差异之处表现在在本框中增加了以下内容: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含义、地位;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及其主体地位的体现;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的含义、特点和作用等。九全中提到的两个“毫不动摇”在本框分开用在两目各自的小结中。

2. 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

九全第七课第二框分为两目, 第一目“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中指出:与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 “我们还必须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提出:“在分配中, 既要提倡奉献精神, 又要落实分配制度;既要反对平均主义, 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但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只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形成示范效应, 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后富者, 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第二目“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中提出:“在我们社会,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蔚然成风, 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 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也将充分涌流。”

《经济生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分为两框, 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也分为两目:第一目“按劳分配为主体”首先指出并多角度分析了“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然后详细分析了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实行按劳分配的决定因素和意义, 强调指出:“由于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在公有制经济中就业的劳动者占多数, 因此, 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居主体地位。”第二目“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主要分析了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并着重阐述了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 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这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 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以造福于人民”。第二框《兼顾效率与公平》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体现“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的原则, 并对该原则从三个角度进行了阐述:“兼顾效率与公平, 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带动其他地区和个人致富,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兼顾效率与公平, 既要反对平均主义, 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 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 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兼顾效率与公平, 必须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

3. 合理消费

九全第七课第三框《学会合理消费》引导学生感受消费的发展变化, 关注社会经济生活, 学会合理消费, 如可以先作出预算, 避免非理性消费, 不盲目攀比、不浪费金钱, 用环保的眼光选购商品, 等等。在“相关链接”中介绍了绿色消费的含义、举措。最后提倡:“物质生活水平提高, 应该有适度的消费, 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要节俭。在满足基本的物质消费需求后, 我们更应该注重自己的精神上的需求, 在消费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经济生活》的第三课《多彩的消费》分为两框: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首先分析了影响消费的因素, “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 然后对消费类型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 引出消费结构和恩格尔系数的概念;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分析了影响消费行为的消费心理, 做理性的消费者应践行正确的原则: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在绿色消费原则中介绍了绿色消费的主旨、核心等内容。

九全第七课在第三框《学会合理消费》中提出:“还可以适当了解一些关于银行、债券、股票等方面的知识。”《经济生活》在第六课《投资的选择》中专门介绍了这些知识。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比对

九全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的第一框《我们的共同理想》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并指出:“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需要“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 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 关注世界共同的问题, 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经济生活》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分为两框, 分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和《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本课总结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已取得的成就, 明确了现在达到的小康的总体水平, 提出了经济建设方面的几项目标及具体举措, 并强调:“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就能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能更加卓有成效地推向前进。”

篇4:2016九年级思想品德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1. pronunciation n. 发音,发音法; pronounce v. 发……音

2. differently adv. 不同地,有区别地; different adj. 不同的; difference n. 不同; be differentfrom ... 与……不同

3. frustrate v. 使沮丧,使失望; frustrating adj. 令人沮丧的,令人失望的; frustrated adj. 感到灰心丧气的

4. quickly adv. 快地,迅速地; more quickly 更 快地; most quickly 最迅速地; 反义词: slowly; quick adj. 快的; 迅速的

5. excited adj. 激动的,兴奋的; be / get excited at / about sth. 对……感到兴奋; exciting adj. 令人兴奋的

6. spoken adj. 口语的,口说的,口头的; spoken English 英语口语; an English speakingcountry 说英语的国家

7. mistake n. 错误,过失,误解; by mistake 错 误地; make a mistake 犯错误; v. 弄错; 出错; mistake sb. for sb. 把某人误认为某人

8. realize v. 实现;意识到,明白; 近义词: understand

9. afraid adj. 怕的,害怕的; be afraid of + n. / pron. 害怕……; be afraid to do sth. 害怕做某事

10. complete adj. 完整的,完全的; v. 完成; 近义词:finish

11. secret n. 秘密, 诀窍; adj. 秘密的; secretary n. 秘书

12. trouble n. 困难,苦恼,忧虑; be in trouble 处于困境之中;ask / look for trouble 自讨苦吃; get into trouble 陷入困境; make trouble 闹事; have trouble in doing sth. 做某事有困难

13. soft adj. 软的; 反义词: hard 坚硬的

14. deal v. 处理, 应付; deal with = do with 处 理,料理

15. regard v. 将……视为; regard sb. as ... 把 某人视为……; as regards 关于,至于

16. duty n. 责任,义务; on duty 值日

17. easily adv. 容易地, 简单地; easy adj. 简单的, 容易的

短语小结:

1. make vocabulary lists 列词汇表

2. by listening to tapes 通过听磁带的方式

3. study by working with a group 通过参加学习小组进行学习

4. practice doing sth. 练习做某事

5. improve ones speaking skills 提高说的技 能

6. too ... to ...太……而不能……

7. specific suggestions 明确的建议

8. add to 增加; add ... to 把……加到……;add on 附加,加上; add together 加起来; add up to 总共, 总计

9.not ... at all 根本不……; 一点也不……

10. have fun doing sth. 做某事很开心

11. get the pronunciation right 把单词正确发 音

12. first of all 首先

13. laugh at 嘲笑……; 因……而发笑

14. later on 后来

15. take notes 做笔记

16. enjoy doing sth. 喜欢做某事

17. impress sb. with sth. 将某事铭刻在某人的记忆里(= impress sth. on / upon sb. = impress sth. on / upon ones mind)

18. make up 组成, 构成

19. be angry with sb. 生某人的气

20. try ones best to do sth. 尽力做某事

21. look up (在词典或参考书中)查阅(词或 资料)

句子精讲:

1. This week we asked students at New Star High School about the best ways to learn more English. 这个星期我们询问了新星中学的学生们掌握更多英语的最好方法。

【精讲】 the way to ...后接表地点的名词时意为“去……的路”;后接动词原形时意为“做……的方式”。要特别注意的是该词组中的介词to不能误用of。类似结构的词组还有:the ticket to the movie 这场电影的入场券;the key to the door 这扇门的钥匙;the answer to this question 这个问题的答案等。

2. I dont know how to use commas.我不知道怎样使用逗号。

【精讲】句中的how to use commas由“特殊疑问词 + 动词不定式短语”构成 (这种结构习惯上被称为动词不定式的复合结构),在句中充当know的宾语,意思上相当于I dont know how I should use commas. 含有动词不定式复合结构的句子通常可以改为宾语从句。

3. You said you couldnt understand people who talked fast. 你说你听不懂那些讲话太快的人。

【精讲】 该句中的who talked fast充当people的定语,是一个定语从句,people是先行词,who是引导词。定语从句的引导词有that, which, who, what, where, why等,根据先行词的性质和在从句中充当的成分选用。

4. I dont have a partner to practice with. 我没有互相练习说英语的同伴。

【精讲】 当动词不定式充当定语修饰名词或代词时,不定式和被修饰词之间有一种逻辑上的动宾关系,若这种情况下动词不定式中的动词是不及物动词,需在其后加上必要的介词构成及物动词短语。例如,所例举的课文原句中的practice是不及物动词,它和 a partner 构成动宾关系时,需在practice之后加上介词with。

5. Perhaps we have seen young children playing together. 也许我们看见小孩们在一起玩。

【精讲】1) 在主动句中,see之后可接动词原形和v-ing两种形式,构成词组see sb. do sth. 和see sb. doing sth.。前者意为“看到某人做了某事”或“看到某人常做某事”; 后者意为“看到某人正在做某事”。

2)在被动句中,see之后接动词不定式to不能省略。

6. If you dont know how to spell new words, look them up in a dictionary.如果你不知如何拼读新单词,要在词典中查找它们。

【精讲】 look up, turn on, turn off, pick up, put away等“动词+副词”结构的词组后接代词作宾语时,充当宾语的代词要放在这些词组中的动词和副词之间。

7. And unless we deal with our problem, we can easily become unhappy. 除非我们处理好我们的麻烦事,否则我们很容易变得不高兴。

【精讲】 if和unless等连词用来引导条件状语从句。学习条件状从句一定要注意主从句的时态的呼应:如果主句是祈使句或是所叙述动作还未发生,从句要用一般现在时表示动作将要发生。

8. They might feel they have too much work to do sometimes. 他们可能有时会感到有太多的事要做。

【精讲】 too much和 much too两个词形似意迥。too much的中心词是much,表示“太多”,修饰不可数名词;much too的中心词是 too, 表示“太”,修饰形容词。

语法在线:

1. how 引导的特殊疑问句。

2. by + doing sth. 表示通过某种方法或手段做某事。

3. 现在完成时的用法。

4. 动名词短语作主语的用法。

能力迁移:

1. 谈论怎样学习。

2. 了解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及最佳的学习方法。

篇5:2016九年级思想品德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一带一路”

1.“一带一路”建设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

(1)我国坚极融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2)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中国的发展也需要世界;(3)中国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积入世界经济的发展;(4)中国的对外开放是对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开放,是全方位的开放;(5)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2.结合“一带一路”牵动“西部快车”、聚合经济新功能、倒逼政府转型这三大历史性转变,请你谈谈“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意义。

(1)经济意义:①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加快区域融合;②有利于加快西部大开发进程;③有利于对区域内贸易和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④有利于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促进共同富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政治方面:①有利于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②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③有利于更好地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④有利于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

(3)文化与精神方面:①有利于加强我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提高中华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②有利于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③有利于建设文化强国,提升国家软实力;④有利于加强我国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3.我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国家或政府的做法)(1)在对外开放的同时,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有机结合;(2)既要积极敞开国门搞建设,又要注意维护国家安全;(3)要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4)要加强互联互通,密切人文交流,深入推进各国之间的了解。4.作为中学生,我们能为“一带一路”建设做些什么?

(1)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让世界了解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2)努力学习,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投入到“一带一路”建设打好基础;(3)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和国际交往能力,维护国家的尊严、荣誉和利益;(4)主动了解中西部省市的风土人情和发展状况,为“一带一路”建设献计献策。

二、互联互通,共享共治—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凝聚全球力量

(一)我国举行世界互联网大会有何重要现实意义?

(1)有利于进一步促进经全球化,扩大中国的对外开放,增进中国与世界的互联互通。(2)有利于凝聚共识、相互学习、彼此促进,推进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交流与合作。(3)有利于增进各国之间的了解与互信,广泛传播正能量,共筑世界梦。

(4)有利于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促进世界和平,展现我国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5)有利于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二)世界互联网大会将永久落户我国乌镇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国家、社会和公民具体应该怎么做?

国家:完善网络立法工作,依法打击各种网络违法行为,净化网络环境;重视发展高科技;提升国家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社会:倡导网络文明公约,增强公民的网络安全意识,加大社会监督力度,大力营造文明守法、安全诚信的网络环境。

公民: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依法规范自己的言行,文明、合法上网。

(四)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青少年应怎样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1)以健康的心态把网络作为生活的补充,享受网络交往的诸多益处。(2)注意浏览与学习有关的信息,学会“信息节食”,学会抵御不良诱惑。

(3)善于利用网络技术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做一些对他人和社会有用的事情。

三、铭记历史 勿忘国耻

1.我们应该继承先烈的哪些优秀品质?

(1)不畏强敌,敢于牺牲的精神;(2)无私奉献,热爱祖国的精神;(3)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利益、尊严和主权完整、领土完整的强烈爱国情感;(4)自强不息,勇于拼搏的精神。

2.我国为什么要隆重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1)有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2)有助于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有助于铭记先烈事迹,增强人们的爱国情感,不忘国耻,铭记历史;(4)有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

3.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说明了什么?

(1)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2)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3)我国政府有维护主权及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4)我国具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支撑。4.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向革命先烈学习,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1)要树立远大的理想,热爱祖国,增强爱国情感;(2)学习上要勤奋刻苦,不怕困难,乐于探究,践行终身学习理念,培养创新意识;(3)生活上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自尊自信、自立自强;(4)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行者、实践者、推动者;(5)关心集体和社会,热心公益,自觉维护国家尊严、荣誉和利益。

5.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举行表明了什么? ①表明了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②警醒人们牢记历史,尊重生命,珍爱和平;

③勿忘国耻,落后就要挨打,激励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6.开展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有何意义?(1)有利于提醒国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2)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3)有利于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维护二战后国际秩序,也展示了中国人民维护亚洲和平、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

四、全力打造“阅兵蓝

1.为什么要让“阅兵蓝”常态化为“北京蓝”?

(1)空气污染已经直接威胁到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2)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3)让“阅兵蓝”保持下去,符合我国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把我国建设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将“阅兵蓝”变成常态化的“北京蓝”有何重要意义?(1)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权。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有利于为提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3)有利于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4)有利于把我国建设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3.要让“阅兵蓝”成为天空常态,请你提出合理化建议(1)国家:制定和完善治理雾霾的法律法规,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对治理雾霾的政策扶植和资金投入;加大对燃油车辆、垃圾处理等的规范管理;加强植被保护。

(2)社会:加大对改善空气质量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加大对高排放、高污染企业的处罚和整改力度。(3)公民:增强低碳环保意识,积极践行低碳生活;从一点一滴做起,如学会垃圾分类处理、不焚烧秸秆、绿色出行等。材料二相关设问

4.《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正式施行有什么重要意义? ①有利于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严惩破坏与污染环境的行为;

②有利于增强企业及公民的环保意识,使其自觉行动起来共同保护环境; ③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

五、严格立法顺民意

1.“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完善人民法院的司法责任制,确保法官依法独立公正履行审判职责”,对此你有什么感悟?(1)说明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法律体现人民的意志,努力维护广大人民的合法权益。

(2)我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2.为了确保司法部门做到公正司法,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①严格遵循法律,依法办事,依法行政;

②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严格执法,不徇私情; ③强化对司法执法的监督力度,确保司法的公正性; ④公开司法程序和过程,增强执法过程的透明度。

3.以立法形式正式规定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目的是什么?(1)在全社会加强宪法宣传教育,使人们树立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意识。(2)进一步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

(3)更好地发挥宪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4)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不断提升广大干部的宪法意识和法律素质。4.我国实行宪法宣誓制度有什么意义?(1)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实施依宪治国。(2)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3)有利于增强国家工作人员的宪法观念,激励和教育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遵守宪法。(4)有利于宣传我国的宪法知识,增强公民对宪法知识的了解和认识,有利于维护宪法的权威。

5.《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草案)》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意义有哪些?(1)有利于促进司法公正,保障公民合法权利。(2)有利于人民更好地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3)有利于政府依法行政,切实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六、脱贫攻坚

1.党和政府大力实施扶贫攻坚工程,坚持共享发展,表明了什么?

①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②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③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④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2.为让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我们应该怎样做?

(1)政府:①要加大投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大力发展经济,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②大力发展教育卫生事业,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③加强普法教育,提高人民遵纪守法的意识;④对贫困地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障 碍;⑤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等等。(2)社会:社会各界人士应积极奉献爱心,改变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开展各种形式的互 助活动,传承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

3.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实施和推进脱贫攻坚工程?

(1)有利于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2)有利于加快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早日实现共同富裕。

(3)有利于发展更高水平的、比较全面的、发展比较平衡的小康社会,加快实现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新目标的步伐。

(4)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正义。

(5)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有什么重要意义?

(1)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和保护,有利于解决贫困地区留守儿童问题和社会养老问题,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后顾之忧。

(2)有利于维护和保障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的各种合法权益,实现贫困地区老人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3)有利于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正义,加快贫困地区和谐社会建设。5.贫困地区的政府应如何实施脱贫攻坚工程?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④不断深化改革,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⑤加强扶贫开发制度建设,真正使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从中受益,得到实惠;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的支持力度,推动贫困地区的发展。6.请你对关爱留守儿童和少年提几条合理建议

(1)政府:建立留守儿童和少年成长档案,加强对留守儿童和少年的引导与管理;安排教师做留守儿童和少年的“爱心家长”,经常与留守儿童和少年谈心,帮助留守儿童和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2)学校:成立爱心小组,让学生结组帮扶;组织和引导留守儿童和少年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文化活动,丰富他们的课外文化生活;减免留守儿童和少年的各种费用。7.作为青少年学生我们能为脱贫攻坚做些什么?

(1)树立远大人生理想,立志成才,以实际行动为农村脱贫做贡献。

(2)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储备专业知识和技能。(3)积极宣传党的“三农”政策和脱贫攻坚政策,为农村脱贫攻坚建言献策。

七、全面二孩

1.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原因有哪些? ①生育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②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养老问题突出;③劳动力过剩向短缺转折;④失独老人(家庭)现状堪忧;⑤男女比例失衡。

2.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有什么重要意义?

①有利于优化人口结构,增加劳动力供给,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②有利于扩大国内需求和经济平稳增长,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③有利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④有利于更好地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 策,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3.有人认为:“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就意味着取消了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请你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计划生育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还将面临着人口多的基本国情,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将客观存在,还应坚持计划生育这一国策。同时,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是依据当前人口形势对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调整和完善,这要求我们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引导家庭负责任、有计划地安排生育,调控人口总量、提升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促进家庭幸福和人口均衡发展。4.如何落实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①要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做好政策的衔接;②要加强生殖健康、妇幼健康、托儿所幼儿园等公共服务的供给;③要帮助有特殊困难的计划生育家庭,要便民、利民,做好服务工作,把这件惠民生、利长远、合民心、顺民意的好事办好。5.你认为如何做才能让“两孩政策”成为发展的动力?

(1)政府:大力宣传“两孩政策”的深刻内涵,帮助人们真正体会人口政策的意义,提高人们对计划生育政策的理解程度。

(2)公民:根据家庭经济实际状况,认真考虑家庭生养条件,有选择性地控制二孩生育,避免滥生养、低效生养,实现优生优育,提高人口质量。

八.中英文化交流

1.开展中英文化交流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①面对不同的文化,应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差异,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长处; ②尊重、珍惜和保护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③对于外来文化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④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搭起中外文化的桥梁;⑤尊重不同文化与习俗,以平等态度与其他民族的人民友好交往。

2.全英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年会开幕说明了什么?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②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性持续推进,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应当相互借鉴、沟通和交流,呈现出多元和谐的发展局面。

3.习近平主席欣赏了中美两国学生演唱的中英文歌曲、并赠送中国古典书籍,这启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不同文化?

(1)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2)尊重、珍惜和保护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

(3)善于学习其他国家和民族文化的优点、长处,取其精华、弃其糟粕。4.为“宣介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青少年应该怎么做?(1)树立平等、开放、参与意识,积极参与中外文化交流活动。

(2)努力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3)积极宣传优秀的文化,吸收先进外来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4)在与外宾交往时做到不卑不亢,以礼相待,用实际行动展示中华文明的风采。

九、冬奥会

1.我国成功申办冬奥会和亚运会的原因是什么?

①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②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③社会主义制度 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④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2 成功申办冬奥会和亚运会有什么重大意义?

(1)成功申办冬奥会有利于提升我国国家形象,增强我国的软实力,从而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更加巩固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地位,对民族复兴和“中国梦”的实现产生重大的作用。

(2)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提高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3)为提高我国体育水平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通过举办冬奥会,可使青少年更为直观感受到体育的魅力,近距离地与奥运冠军及其他优秀的运动员进行接触,激发对于体育的激情与梦想,深切地感受到运动的魅力。

(4)冬奥会的成功申办将会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强劲动力,有利于体育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可以通过发展体育事业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体育和经济的共同发展。

十、未成年人保护与网络犯罪防范

1.近年来,有关部门不断加大预防和惩治性侵儿童的工作力度,有什么重要的现实意义?(1)体现了党和国家关心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有利于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社会保护,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体现了我国坚持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有利于严厉打击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3)标志着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在未成年人保护的协作配合方面又取得了新的进展,有利于全面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2.一系列女童性侵事件的发生,对我们未成年人有什么警示?

(1)社会是复杂的,危害我们合法权益的因素长期存在。保持高度警惕是避免侵害的前提。(2)对女生来说,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文明的行为举止、得体的衣着打扮,是保护自我的防护衣。

(3)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是保护自我的有效武器。(4)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5)必须加强自我保护,还应该积极争取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的保护。3.为让女童远离侵害,我们应该如何做?(1)国家: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2)执法部门:要严格执法、依法严惩侵权行为。

(3)媒体:要加大维护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和人格尊严权的宣传力度。(4)家长和老师:引导教育未成年人,依法规范自身的教育行为。

(5)青少年: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受到非法侵害后,未成年人要学会依法维权。4.58.4%的中国青少年网民对互联网非常依赖或比较依赖,这给我们什么启示?(1)我们应把网络作为生活的有益补充,不能一味地依赖或沉迷于网络。(2)增强自控能力,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学会“信息节食”,善于利用网络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3)要认识到网络交往具有虚拟性、间接性和隐蔽性,提高辨别觉察能力,学会做网络的主人,健康文明地使用网络。

5.为了尽量避免网络对我们的伤害,我们(青少年)应如何享受健康的网络生活?(1)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健康上网、绿色上网。(2)认识到网络的两面性,用其所长,避其所短。

(3)遵守法律、网络规则和道德规范,依法使用网络,发现危害网络安全的行为及时举报。(4)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辨别觉察能力,学会自我保护等。6.为了进一步避免青少年遭遇网络侵害,请你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1)国家:司法机关应依法惩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做到违法必究,宣传部门应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发展网络先进文化等。

(2)社会:互联网主管部门应依法加强监管,依法关停非法网站,推进网络法治化管理,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3)学校:加强对未成年人进行网络道德、网络安全、网络文明教育,增强未成年人对网 络低俗内容及其它不良诱惑的抵御能力;开设校园网;上好计算机课,让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学生不进非法网站,不进入营业性网吧。(4)家长:引导孩子正确上网,指导利用健康网络;控制子女上网时间;培养子女自控能力。7.请你分析校园暴力出现的原因

①家庭:家庭教育不到位,过度溺爱,导致学生骄横、任性等不良心理;②学校:只重视成绩,忽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对学生的不良行为缺乏教育和管理;③社会:不良之风、网络负面信息影响学生的是非观;④司法部门:法制教育缺失,惩戒不严等。8.为避免连续发生校园暴力事件,除了学生学习《在校学生自我保护手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外,国家和社会还应怎样做?

①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②司法机关要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③社会要积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④学校、家庭要各尽其职,切实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十一、“习马会”

1.两岸领导人直接对话有什么意义?

①有利于两岸双方增进互信,加强经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②有利于巩固两岸发展的共同政治基础,进一步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③有利于激发两岸同胞携手合作,同心协力,共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习马会”得到了国家社会、海外华侨华人的广泛称赞。多份民调显示,台湾主流民意跟大陆一样,都肯定两岸领导人的会面。这说明了什么?(变问式:为什么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统一?)

①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②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③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

④海内外中华儿女紧密团结、共同奋斗,祖国完全统一就一定能实现。3.解决台湾问题,我们党和政府的态度是什么?

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绝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4.习近平指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基、希望在青年。我们中学生应怎样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①自觉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②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对台方针、原则和立场。③积极参与和推进两岸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④尊重台湾地区人民的风俗习惯,与台湾同胞友好相处。⑤坚决同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论和行为作斗争。

十二、消费安全

1.新《食品安全法》的实施,有什么重要意义?

(1)能够为食品安全工作有序开展提供法律依据,做到有法可依。

(2)有利于引导、规范食品企业守法经营,促进我国食品工业健康发展。

(3)有利于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权,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旅游中的“宰客”事件有哪些危害? 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损害了其他合法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正当权益;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了旅游城市的形象;败坏社会风气,产生信任危机,破坏了社会稳定,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3.旅游过程中频繁出现“宰客”事件说明了什么? ①我国的旅游市场亟待规范;②生活中还有很多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事件;③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有法不依的现象;④人们的诚信意识、思想道德水平还有待提高。4.有关部门严厉查处旅游中的“宰客”行为有何意义? ①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②有利于维护法律的尊严权威,保障社会公平正义;③有利于推动诚信社会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5.为避免“宰客”事件再次发生,请你提几点合理化的建议

(1)政府:加强市场监管,加大执法力度,依法规范市场经济秩序。(2)经营者:诚信经营、守法经营,增强法律意识,遵守相关法律法规。(3)媒体:加强舆论监督,及时曝光涉事企业。

(4)消费者:增强维权意识;掌握维权的途径和方法;增强选择和判断能力。6.“僵尸肉”背后折射出了什么问题?

①部分行业利欲熏心,缺乏职业道德;②部分从业者,缺乏道德原则和法律意识;③社会道德滑坡,诚信缺失;④法制建设任重而道远;⑤国家质量监管部门监管不力。7.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表明了什么? ①我国现阶段食品安全形势严峻,影响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②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权的高度重视;③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④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等。8.为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我们应该如何做?

(1)国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加强对食品安全的有效监管;健全与强化行政问责制度,严格惩处责任人的违法行为;加强对全社会的诚信教育,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和行业自律体系建设,完善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

(2)社会:加强舆论监督力度,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以保证公民的知情权。(3)生产者(经营者):要树立社会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和法制意识,依法生产(经营),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恪守职业道德,切实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篇6:2016九年级思想品德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国思语文

陋室铭知识点归纳

一.主题:《陋室铭》通过对所居住的“陋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二.作品作者简介:作者:刘禹锡,唐代著名诗人,字梦得。选自《全唐文》。三.题目解释: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四.重点字词解释

(1)在:在乎、在于,动词。(2)名:名词作动词,著名。

(3)灵:名词作动词,灵异,神奇,也有灵气的意思。

(4)斯:指示代词,这。是: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子。(5)惟:只有,只要,唯独。

(6)惟吾德馨: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觉得有什么简陋的了)。德馨:品德高尚。馨(xīn):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惟:只。吾:我,这里指作者,陋室的主人。

〔7〕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长到。入:映入。

(8)鸿儒:即大儒,学识渊博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9)白丁:原指没有官职的人,平民百姓,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10)调(tiáo)素琴:调,弹奏;素琴,没有任何装饰的琴。(11)金经:泛指佛经。

(12)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这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3)乱耳:扰乱耳朵。乱,扰乱。(14)案牍(dú):官府的公文。

(15)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劳,使动用法,使„„劳累。

(16)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呢?之,助词,无实义,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全句意为“有何陋”。

五.文末提出“何陋之有”,即陋室不陋,请说明理由:

人品高尚(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景色宜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幽雅、恬静)

来人不俗(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生活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六.写作特色

(1)托物言志的写法(2)反向立意的构思

(3)对仗工整,押韵(4)采用类比的手法,让文章更生动(5)立意新颖,不落俗套(6)用典,引用名人语录。(增强了文章说理的可信性和说服力)(7)山水起兴

七、韵脚:名、灵、馨、青、丁、经、形、亭。押的韵是:ing 八.古今异义:

在:古义(在乎,动词)今义(表示某物在某地,介词)

馨:古义(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今义(芳香)

调:古义(调弄)今义(调动)

形:古义(身体)今义(形状)

词类活用: 文章恰好,人品本然

国思语文

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变得有名。有龙则灵,形容词作动词,变成灵异的水。

苔痕上阶绿,上,名词作动词,长到。绿,名词作动词,变绿。

无丝竹之乱耳,乱,形容词作动词,使„„扰乱。

无案牍之劳形,劳,形容词作动词,使„„劳累。

九.一词多义:

1.之:

①用于主谓之间,不译:无丝竹之乱耳 ②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何陋之有

2.往来:

①表示交往的人:往来无白丁 ②表示来来往往的人: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3.是:

①判断词,是:斯是陋室 ②这个、那个:当是时(《口技》)

4.名:

①著名:有仙则名 ②名词作动词: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十.内容理解

⒈表现陋室环境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⒉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⒊表现陋室主人高雅生活的句子:调素琴,阅金经。⒋提挈全文大意的词:德馨。⒌拿“陋室”与古代贤人“名人”相类比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⒍点明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⒎本文开头起兴,以虚衬实的句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⒏本文写法:托物言志 ⒐作者情感: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⒑本文对偶句: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③、调素琴,阅金经。④、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⑤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1、《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2、《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3、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14、《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15、《陋室铭》一文中,作者在结尾提到古代贤士,并且引孔子的话,表现出了他的高尚

情趣。提到古代贤士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16、《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十一、选择简答题。

六、课文分析

1、这篇短文可分为几个层次?每层的大意是什么? 回答: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山不在高一惟吾德馨”;第二层:“苔痕上阶绿一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南阳诸葛庐一孔子云:何陋之有?” 文章恰好,人品本然

国思语文

概括各层大意。前六句,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中间八句,描写陋室的特点。(自然环境优美、来往人物不俗、生活情趣的高雅)最后三句,点明陋室不陋。

2、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山水写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回答:(1)从山水写起,目的引出陋室,暗示陋室不陋,点明文章的主旨。(2)采用比兴的修辞手法,构思新颖,使文章显得起伏多姿,对陋室起到渲染烘托的效果。

3、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陋室不陋?

回答:从陋室的自然环境优美、室中往来人物不俗、陋室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三方面来写陋室不陋。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上”“入”的妙处。

回答: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让人感觉陋室环境的春意正浓,生机盎然。渲染了环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修辞+内容+情感)

5、作者在本文提到诸葛亮和杨子云有何作用?

回答:作者以古代贤人自比,表明自己也有古代贤人的志趣和抱负,暗示了陋室不陋。

6、作者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言外之意? 回答:孔子说的这句话见于《论语》,原句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只引用孔子答话的后半句,省略前半句,语意却在前句,言外之意,自己就是君子,品德高尚、安贫乐道,所住的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

7、体会文中对偶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回答:本文对偶句: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③调素琴,阅金经。④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⑤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表达效果:使句子整齐,音调和谐,节奏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了音乐美。

8、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回答: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开头“惟吾德馨”相照应。有力地表现了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9、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回答: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

10、本文的写作手法:托物言志 表达的情感:不慕荣利,安贫乐道。

11、“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功颂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人们经常用“座右铭”来激励鞭策自己。请你从平时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则有关学习方面的“座右铭”。示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①: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示例②: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从中可以看出士人重视“无友不如己者”的儒家交友之道,多少反映了作者孤芳自赏、清高独傲的思想倾向。

3、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答题要求:内容上扣住“交朋友”的话题,从正、反面谈皆可,要结合文段内容;语言表达清楚流畅。例一:我认为对象的选择是需要慎之又慎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选择那些可以给予我们帮助的朋友,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例二:交朋友应交有品位、有追求的人,与这样的人相处自己便能不断受到好的影响而不断提高。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就如商一定会在贤于自己的朋友的影响下成长一样。例三:要保持君文章恰好,人品本然

国思语文

子本色,除了自身的修养之外,朋友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所谓“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多与“善人”、“鸿儒”交往,有助于修身养性。

4.作者提到“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用意:

作者借这南阳的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及诸葛亮与杨雄为自己同道的意思,也表明了作者以这二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

5、文章写“孔子云:何陋之有?”的目的是什么?

此处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前文“惟吾德馨”遥相呼应。证明“陋室”“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突出表明了作者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

6、文章开头的手法及作用?

文章开头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以不高、不深衬“陋”,以“仙”、“龙”衬托“德”,以“名”、“灵”衬托“馨”,暗示陋室不陋。陋室因主人的“德馨”而“馨”,这是陋室生辉的光点所在。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7、作者从哪几方面说明自己的陋室不陋,用何手法?有何作用?

描写陋室的环境优美,烘托陋室不陋;写室中往来人物不俗,来衬托陋室不陋;写主人生活情趣高雅,衬托陋室不陋。总之,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目的在于表明“惟吾德馨”,暗示陋室不陋。为下文“何陋之有”的结论提供了事实论据。

22.爱莲说知识点归纳

一、文学常识

⑴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北宋哲学家、理学家。谥号“元公”,有《太极图说》、《通书》、《周元公集》。《爱莲说》是他托物言志的一篇名文。他被公认为理学的重要创始人,他提出的“太极”和“无极”等哲学范畴和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⑵本文体裁是“说”,说,是一种文体。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用来抒发感情,还可以叙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⑶骈句,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意思相对,叫做骈句。骈句和排比句以外,统称散句。⑷《爱莲说》的写作特点是:托物言志,立意高远,巧妙运用衬托和比喻;骈散相间 ⑸《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以菊花正衬,以牡丹作为莲的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菊比喻隐逸者;牡丹比喻 富贵者;莲比喻君子。

⑹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坚贞节操思想感情。

二、重点字词读音注音

甚蕃(fán)淤泥(yū)濯(zhuó)清涟(lián)枝蔓(màn)亵玩(xiâ)隐逸(yì)颐(yí)噫文章恰好,人品本然

国思语文

(yī)

三、解释重点实词

蕃(多)陶渊明独爱菊(惟独)世人盛爱牡丹(非常)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沾染污秽)濯(洗涤)清涟(清水)而不妖(美丽而不端庄)不蔓(生枝蔓)不枝(长枝节)香远益(更加)清(清香)亭亭(耸立的样子)净植(立)可远观而不可亵(亲近而不庄重)玩焉(助词)余(我)谓(认为)菊花之君子(品德高尚的人)者也 陶后鲜(少)有闻 宜(应当)乎众(多)矣

四、成语与名句。

①出淤泥而不染:从污泥中生出来,却不沾染污泥。比喻在污泥的环境里能保持纯洁,不受影响。

②不蔓不枝:比喻言谈或文章简洁明快,不拖泥带水。

五、写作手法:

一是巧用比喻,把菊花比为“隐士”,把牡丹比作“富贵人”,把莲花比喻成“君子”。二是用衬托的写法突出主题。全文三次用菊花、牡丹衬托莲花。第一次衬托表明自己的喜爱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表现莲花的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衬托慨叹世上没有几个人和自己的爱好相同。

六、结合文意,自拟对联

⑴周氏爱莲比君子 陶公喜菊胜群芳 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七、课文内容。

⑴ 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高洁);“中通外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正直);“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美名远扬;“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廉行,仪态端正,令人敬重(清高)。⑵ 文写作顺序是先总后分,含蓄地说明,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体现。⑶ 者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各方面,赋予莲花以美好的品格。

⑷晋陶渊明独爱菊,结合所学,写出一句其描写菊花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们曾学过《桃花源记》

⑸文中重在使用衬托的手法:众多可爱的花是一般衬托,菊和牡丹是重点衬托,菊是正衬,牡丹是反衬。

⑹作者以莲花自况,表现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婉曲的批判了崇尚富贵、追名逐利的世风。⑺文章前后照应,“予独爱莲”和“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照应,“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和“世人盛爱牡丹”一句照应,“宜乎众矣”的“众”和“独”一词形成反照应。⑻在文中找出一句骈句(对偶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⑼本文的线索是以“爱莲”这一主观感情为线索。文章恰好,人品本然

国思语文

⑽短文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衬托莲花的高洁可爱。⑾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二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的目的是:引人注意和思考,突出作者的写作目的。

⑿第二段文字从句子的用途看,采用了陈述句、反问句、疑问句。从修辞手法看,采用了排比、反问、比喻修辞手法。

⒀文中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品格高尚的人。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在莲的形象上寄予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情操。⒁文中有一对反义词是:蕃和鲜。

⒂第一段的表达方式以描写为主,第二段的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议论,文中“谓” 能集中体现出来。抒情,文中“噫”作了提示。

⒃《爱莲说》主要采用的表达方式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作用是开篇记叙引题,写世态炎凉;继而描写,突出形象;卒章议论,在于赞美。抒情贯穿全篇,意在明志。⒄“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从字面的角度而言,是说爱牡丹的多而爱莲者少,作者的言外之意是爱慕富贵的人多,这句话讽刺的社会世态是作者的知己少

⒅牡丹,作者把它比作富贵人,对于世人都贪慕富贵,作者流露出的又是“鄙视”的情感。而莲,作者则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对莲的“赞美”的情感.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是对偶和比喻。

八、主题思想。

①本文通过对莲可贵品格的赞美,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既不愿象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象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九《爱莲说》分段:

第一段,写“我”爱莲的原因和莲的美好的品格。

第二段,表明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十、用原文回答问题

⑴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⑵全文的中心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⑷ 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⑷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⑸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⑹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⑺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⑻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⑼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⑽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⑾《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文章恰好,人品本然

国思语文

染,濯清涟而不妖。

⑿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⒀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⒁人们甚爱牡丹的原因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⒂同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微斯人,吾谁与归”意境相同一句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⒃鲁迅青年时期在〈莲蓬人〉中写道: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它的立意和语言受益于〈爱莲说〉中的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⒄隐寓趋炎附势之风极盛的语句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十一、问答题

1、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

答:因为菊花在秋天开放,不与百花争艳,是花中的隐士,而陶渊明也是一位隐士,菊与陶渊明的品格相似。

2、“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这句话揭示了什么问题? 答:揭示了自唐朝以来,崇尚富贵,追名逐利的社会风气。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答: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4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5、《爱莲说》一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旨在托物言志。文中牡丹、莲花各比喻生活中的什么人?你怎样看待拜金主义者信奉“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牡丹之爱”? 答:“牡丹”比喻富贵的人。“莲花”比喻品德高尚的人。看法:对有些拜金主义者的贪图富贵追名逐利行为表示鄙夷和厌恶,他们的“有钱能使鬼推磨”是造成世风日衰的祸根,这种“牡丹之爱”要受到批评和否定。

6、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两个“独”字,有什么作用?

答:喜爱哪一种花,表明人们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气节。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表明了自己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7、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么?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

答:隐士。不愿意,因为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却不赞赏,“惋惜”

8、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莲“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不可亵玩”的特征所代表的可贵品质。

答:莲花代表的可贵品质是:质朴、高洁,胸怀豁达,品行无邪;不拘繁文苟礼,美德广布四方,独立自主,威严不可亵渎。

9、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答: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的品德。文章恰好,人品本然

国思语文

10、“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予独爱莲”的“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

答:表达了作者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独”字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

13、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答: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1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15、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答:叹惋菊花,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超然物外,处世态度未免有些消极。

鄙薄牡丹:追名逐利,攀附富贵,未免有些庸俗。

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立身污浊尘世却能永葆高洁本色,十分难得。

16、请为第2段文字作个评注。

答:作者将菊花、牡丹和莲花一一人格化,赋予他们不同的道德情操,借花喻人,通过人们对这三种花的不同态度,讥讽了崇尚富贵、追名逐利的社会风气。展现了作者品性的高洁。

17、“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从这句话能看出什么问题?

答:揭示了陶渊明以后的社会风气,对社会不满的隐士少了,与世同流合污的人多了。18 本文的语言运用上有何特色?这样有什么好处? 答:骈散结合.使人读起来铿锵有力,顿挫有致.十二、拓展延伸发挥题:

1、你喜欢哪种花?请简要说明喜欢的原因。答:荷花,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为历代文人所喜爱;梅花,你傲立雪中的高洁,坚忍不拔的毅力,卓尔不群的品格,深深的感动着我,激励着我.2.作者认为“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说说理由。

答: 不同意,我认为牡丹才是花中君子,它不为恶势力屈服,虽遭贬,仍不改其志,按照自身的规律开花。嬴得花中美誉。

5.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后有哪些收获呢?

答:从中我们懂得了莲花高洁脱俗、正直纯真的品格。写作上明白了作者托莲花抒情言志的写法。此外,这篇文章比喻、拟人、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陈述、疑问、感叹句式的变化,记叙、议论、抒情的有机结合,文字的洗练而又一字不可易等,都值得我们借鉴。6.《爱莲说》中渗透着几种人生观?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人生观。

答: 三种:1隐逸的人生观;2贪图富贵的人生观;3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观。谈自己的人生观,只要积极向上,联系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上一篇:云之旅的散文下一篇:长路漫漫作文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