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提切利《春》优秀教案

2024-05-01

波提切利《春》优秀教案(精选4篇)

篇1:波提切利《春》优秀教案

维纳斯的诞生

波提利切是意大利佛罗伦萨画派的杰出代表,受当时意大利文艺复兴思潮的影响,他的作品多以宗教题材为主,还包括了许多以古希腊神话为主要题材的作品。最具有代表性的应是《维纳斯的诞生》和《春》。

《维纳斯的诞生》这幅画是为当时佛罗伦萨统治者美第奇的一个远亲绘制的,取材于订画者的诗文。

画中的女神如此娇柔而精致,只有被海风吹散的金色长发微微遮挡着她洁白的胴体。西风之神拥抱着花神芙罗拉,在空中吹动气流,将由巨大的贝壳承载着的维纳斯缓缓送到塞浦路斯岛的海边,空中飘洒着藏有金蕊的玫瑰花和青春的气息。她稍稍沉下精巧的下颚,流露出一丝害羞的神色。美丽的金发随风飘舞,为她增添了无限妩媚的神情,眼神中却透着初生婴儿似的迷惘,任何人见了都无法抗拒她的魅力。季节女神霍拉正要为她披上华丽的锦衣,上面绣着佛罗伦萨地区春天才会盛开的花朵。

这幅画构图简洁单纯,以裸体的维纳斯女神为中心,但并不会让人产生淫念,反而会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对维纳斯纯洁的欣赏。波提切利除了注重写实之外,还利用柔美的线条表现维纳斯婀娜中带着端庄,苗条中带着丰满的体态。整个画面显得那样恬静幽美。画家为了造型的优美而牺牲了部分自然的形体,如过低的左肩,但与整个蔚蓝的海天一色的背景相互映衬地十分和谐。

我们在画中可以看到,维纳斯女神的体态略显娇弱无力,无暇顾及迎接她的季节女神,眼神中怀着些许的惆怅,迷茫。这其实或多或少也反映了波提切利对当时现实生活的茫然。基督教在中世纪时把古代神话当成“异教”来严格禁止。在其传统中,赤裸的人体被视为亵渎而避免出现,画家被要求尽量用服饰遮挡人物的身体。然而在文艺复兴时期,提倡个性解放,鼓励人们摆脱宗教的束缚。古代神话开始在意大利形成一股新的潮流,美第奇也喜欢聘请画师来重现古代的神话。因此,面对如此的矛盾,波提切利不知该如何抉择。画中的维纳斯虽然刚出生,但已经是亭亭玉立的少女,永不会衰老。这和当时在佛罗伦萨流行的一种新柏拉图主义的哲学思潮有关。它认为,美是不可能逐步完善或从非美中产生,美只能是自我完成,即美是不生不灭的永恒。因此波提切利利用爱与美的化身——阿芙洛狄特来解释他的这个观点。

谢谢波提切利,让我们这些忙碌的都市人重新感受到,美是一种体验。抛弃它所代表的崇高,我们获得的是最初的,纯真的快感,愉悦的,心醉神迷的感觉。

篇2:波提切利《春》优秀教案

“每一个细节都是波提切利深思熟虑之后迸发出来的灵感之花……波提切利的绘画技巧在这个时期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他所创作的每一幅画作中, 人物形象丰满, 神态自然, 比例协调, 举止优雅。流畅、和谐、优美的线条造型, 完美的装饰效果, 就连最精湛的艺术家都会感到望尘莫及, 而且, 至今仍无人能够超越。1”

《维纳斯的诞生》的艺术价值和意义远不止上述及类似的评价, 因为它可以使每一位欣赏者从心底生出如沐春光, 美好的生命在悄悄绽放的幸福感与自豪感, 对天地造物充满感恩的情怀。而且, 在波提切利所有的作品中, 唯有这幅画能够使人产生这般丰富而又难以琢磨的神秘感受。深层原因, 是画中到处弥漫着的希腊艺术精神中的悦动光芒, 以及希腊爱琴海文明之背景的完美重现。总之, 他触及到了希腊精神的深处, 实现了跨越千年时空的连结。下面就让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波提切利都在哪些方面与希腊艺术精神实现了连结?他又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些?

一、通过《维纳斯的诞生》的形式分析来探寻波提切利同希腊艺术精神的连结

试着从艺术光照、色彩魅力、风之节奏这三个主要方面来对《维纳斯的诞生》的艺术形式进行意象式分析, 来搭建起波提切利与希腊艺术之间的精神纽带。

1. 艺术光照的连结

《维纳斯的诞生》中所营造出来的光是明朗、通透的, 只形成稀薄的投影, 没有光与影的强烈争斗, 那些较重的色相也只是生命体本身的属性色彩, 而不是它物遮挡所留下的浓重阴影, 这种光照姑且称之为“白昼之光”——不是那种迫使人无处躲藏、消解人性的煞白。这也是希腊海岸的光照, 充分的阳光在海面水气的折射下, 更加的透亮, 照亮了每一个角落, 没有暗影, 一切邪恶与危险都已被全部赶离, 留下的是宁静与安全, 因此它是充满了“善”的普世之光。“白昼之光”也是一种将生命引入“永恒”的光芒, 因为它已经超越了具体时空的限制和约定, 没有了尘垢的遮挡, 正如康定斯基所言:“白色之光引起进化、升华”。这是只有在大海的广阔视域中才能养成的心境之光, 也正是孕育希腊艺术的爱琴海文化特有的环境优势。

地中海式气候注定了希腊的光照是温润、通透的, 甚至是可以弯曲的, 充满了韧性和弹力。留意一下古典希腊那些既简洁又变化微妙的人体雕刻和建筑柱式, 您一定能领略这些光照的神奇特性:华美雕像的每一寸肌肤似乎都是由这种光细心磨砂出来的。而能与希腊文明相比肩的埃及文明的光照, 则由于地处赤道和热带沙漠式气候, 规定了它是坚硬、干裂的, 并带有极强的鞭策性, 似乎那直插云天的金字塔与方尖碑都是被这光照直接切割而成的杰作。同时, 波提切利的“白昼之光”还应属于自然之光, 而非他身处时代的基督教传统信仰中所赋予的唯心抽象的精神之光——那是来自于天上, 从教堂顶部和玻璃窗降下, 代表着万能之源的上帝之光;而四野几乎黑暗一片, 唯有仰头膜拜才能渴求全能的神赐下这“救世”的光照。

令人惊叹的是, 在文化的机缘中, 波提切利参悟了造物主的这一神奇造化, 看到了希腊艺术中透射的“白昼之光”, 并坚定的将这道兼具柔韧与润泽的光照铺洒于《维纳斯的诞生》的每一处时空之中。它是何等伟大的光照力量啊!没有强迫、没有惊惧, 只有内心的清明。照亮的是一个人与万物融为一体的意象世界;一个本然的生活世界, 是充满了意味和纯真的世界。

2. 色彩魅力的连结

海蓝色系同橙黄色系之间形成绚烂的补色对比, 是自然界里最单纯透彻、最为经典的色彩关系:一切都是实在的, 可以被观察、被触摸、被联想的;充满了生命的热情和力度, 像极了大海和朝阳的关系, 正是它们共同孕育出了七彩的生命。女神们的金色长发和浅黄色的玉体同身后广阔的碧海、蓝天形成的正是这种鲜明的色彩效果。这种响亮而深广的色彩关系, 使生命的尊贵得到最光辉的展现, 透着明媚和空灵 (这也是同样对生命充满了真挚情感的19世纪荷兰画家梵高喜欢采用的色彩关系) 。这些都是哺育出希腊文明的爱琴海所能给予希腊艺术的最受天地眷顾的美好条件, 举一个直接的视觉证据 (可实验证实) , 只有把希腊雕刻置于深邃的海蓝色背景中, 才最能凸显出他们那高贵而单纯的神采, 也即是说希腊雕刻艺术只有在明媚的阳光照耀和碧海蓝天的映衬下才是最美的。事实上, 整个希腊文明的展开都是以大海为背景的, 每一件希腊艺术品、每一部希腊神话的背后都映衬着大海的魅影。

这种色彩关系透露出的是充实、勃发的生命意志力——典型的希腊艺术精神意志力。波提切利已经充分的领略到了这般神奇的魅力, 在《维纳斯的诞生》中完美的展示了这一鲜活的色彩力量。

3. 风之节奏的连结

画中营造的情境还有一个明确而统一的风向和既定的风速。风向很好找到, 来自左上方两位风神的口中, 维纳斯的正侧面恰好迎着风, 这应是最适宜人的安全风向。波提切利天才般的把握住了风在塑造生命节奏中的价值与魅力:风是运载物质体和生命信息的重要媒介之一, 它的运行节奏直接引导了生命体的运动节奏和存在的仪态。这当中最关键的要素还是风的速度——太慢便无力抚动人的肤发和衣饰, 显现不出生命体应有的灵动;太急则会让人自顾不暇, 失去生命体应有的自尊形态。画中波提切利则将风速做了最为恰到好处的把握:让人体和衣饰被微风抚弄, 从而呈现出生命的活泼与灵动的同时, 又不失矜持与高贵。这当是生命体最愿意领略和享受的风之节奏吧。

在《维纳斯的诞生》中“吹出”的正是希腊爱琴海岸的轻轻海风, 它包裹着温润的水汽和海藻的腥香, 不停的推送着海水滚向岸边, 打磨着岩壁与沙石;抚弄着每一片枝叶。多么让人沉醉的生命节奏啊——领人逐梦、眷恋存在的美妙。这是属于“善”的律动, 蕴含着无尽的升腾之力和悦动感, 是典型的希腊化意志力。风正在用这样的节奏把画中的仙人们轻轻地吹起:飞驰而来的风神与女神那近乎凌空的姿态、飘舞的长发、逸扬的衣饰都是何等的轻盈与活泼!

这种风速节奏的实现主要依靠的是波提切利绘画线条的描绘节奏。作为公认的线条绘画大师, 他的线条波动感是与希腊瓶画的情感节奏一脉相连的——是充满了感染力的悦动线条, 蕴含着一股跃跃欲试的青春般的萌动和欣喜。而且这种节奏又与作品的 (“诞生”) 主题达成了完美的契合, 都是希腊精神的完美显现。

二、通过艺术文化背景和艺术家的能力来阐释波提切利与希腊艺术精神之间的连结

为什么波提切利能在历经千年的中世纪基督教信仰严控之后还能成功的建立起这种连结呢?这当中需要历史与文化的机缘, 更缺不了艺术家个人的特殊气质和卓越的艺术创造力。

1. 历史与文化的机缘

波提切利时代的意大利佛罗伦萨城“在有才能、有胆识的洛伦佐·德·美第奇的统治下, 文艺之繁荣已达到顶峰, 整个社会极富文化气息, 学术自由、思想活跃……2”在当时的佛罗伦萨, 人们非常崇尚古希腊文化。洛伦佐所组织的美第奇皇家文化圈曾风靡一时, 圈里的诗人和人文主义者对古希腊文化更是挚爱有加。其中“波提切利自己就是美第奇圈子里的人, 15世纪70年代洛伦佐把他介绍给波里蒂安, 这是一位人文主义者, 也是诗人, 在美第奇家族举行节庆赛会的时候到场应酬, 吟诗作赋, 临场助兴。3”

事实上, “当这些博学多才的人文主义者在一起研究诗文时, 波提切利经常在一旁认真地倾听, 他还把人文主义者所迷恋的古希腊神话故事绘制成精美的画作。4”而且依据普遍的分析, 《维纳斯的诞生》的题材正选自波里蒂安的诗歌《吉奥斯特纳》, 而且维纳斯的造型从体态和手势来看明显有模仿古典希腊卡庇托利维纳斯的痕迹。

2. 波提切利个人的独特气质和创造性能力

首先, 波提切利天性敏感, 喜欢接受新鲜事物。这份敏感使他极易体验到微妙的生命气息, 对身边的事物和百态人生时刻留心观察, 在心中勾画出一幅幅生动的图景。加上身处与希腊相似的地理环境, 使他更容易走进希腊人用神话营造出来的亦真亦幻的精神世界。同时, 喜欢接受新鲜事物的他, 对于当时社会文化上的新动向、审美上的新趣味都极为好奇和关注, 所以很快的就被卷到这场人文主义的尚古热潮;希腊文化的强大魅力令其倾心与神往, 激发了他无限的创作热情。

其次, 他的这种极富灵性的气质得以展现, 还要依赖其超强的创造性能力——艺术综合能力:创造性地综合基督教信仰与异教神思想、传统艺术样式与新鲜尝试的风格样式的能力。在创作《维纳斯的诞生》时, 他的这种能力得到充分施展, 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总之, 波提切利凭借艺术家的敏感天性和独有的创造能力, 在复兴希腊文艺的这片思想沃土之上开出了如此感动世人的美伦之花。

三、引申与反思

《维纳斯的诞生》在波提切利的整个艺术人生之中的可谓巅峰之作, 近乎完满的艺术臻境, 也成了他艺术精神上的一个临界点——界点的一端是对人的自信和喜悦 (即“人性”的力量) , 另一端是对神的敬畏和生而为人的忧伤 (“神性”的力量) , 这两种力量时刻都在牵拉与缠绕着他。而此画恰好是这两股力量缠斗达到一个绝妙的平衡点后所迸发的智慧之果。之前的波提切利正在逐渐从“神性”的一端滑向“人性”的一端, 从他早年的一系列基督教和神话题材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向希腊人文主义精神的靠近。之后的他却再也没有画过基督教之外的任何题材, 从这种难得的平衡处被快速地拉回了敬畏“神性”的一端, 思想被基督教的传统精神逐渐的压制。引发其精神转向的导火索正是那位基督教信仰原教旨主义者萨沃纳罗拉的近乎摧腐拉朽式的狂热说教, 使得波提切利对基督信仰的热情又被重新点燃了。

精神上的回摆, 证明波提切利的艺术根系还是牢牢地深植于基督教艺术传统之中的, 他的作品从始至终一直都保留有基督信仰的艺术语汇。首先, 他的新风格是与当时已经被社会认同的写实主义主流相背离的, 比如:优雅而细长的人物形象及其美丽的理想面貌;人物服饰和景物的浓密装饰性;堪比教堂玻璃窗彩画的艳丽色彩, 这些“另类”的表现所蕴藏着的正是晚期哥特式艺术的余韵。其次, 波提切利人物神情中的“忧郁”气质与基督教精神中的“庄严的哀伤”有很多同质的成分, 皆根源于宗教上的罪感。

可见, 艺术精神对于艺术家创作的重要意义, 它是如此的复杂而难以把控, 也最是微妙, 稍不留意就会失衡;却又是艺术家修养与素质的核心, 练就高境界的必经之路。幸运的是, 在《维纳斯的诞生》中, 大师波提切利将各种看似冲撞的情感和精神力量达到了微妙的平衡, 撞开了那道多少先贤在时刻回望的精神家园的大门。这是诗一般让人沉醉的状态和境界, 一个神圣化的可见世界, 艺术和艺术家的终极意义在这一刻得以澄明。

注释

11.[英]朱利亚·马利, 张春颖译.《波提切利画传》.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049-052.

22 .同上, 第019-020页.

33.[英国]罗萨·玛利亚·莱茨, 钱乘旦译.《剑桥艺术史:文艺复兴艺术》.译林出版社, 2009:62.

篇3:波提切利的艺术影响

波提切利的声望之所以上升,终于能够走出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拉斐尔与米开朗琪罗)的阴影,部分原因是他的作品从私人收藏的沉睡中被重新发现。卡斯特罗美第奇别墅收藏的《春》以及《维纳斯的诞生》,在1815年才首度公开展出,而人们对波提切利作品重新燃起兴趣,应是在拿破仑时代。在安格尔所绘的一幅教皇庇护二世在西斯廷礼拜堂内的画作中,背景依稀可见波提切利所绘制的《摩西组画》片段。同样,法国诗人西奥(Alexis-Francois Rio)也在他的著作《基督教艺术》中赞美过波提切利。

最欣赏波提切利者,或许是前拉斐尔派的画家。1848年,这群人在伦敦,经由霍尔曼·亨特(Holman Hunt)与罗塞提(Rossetti)等人提议而结成兄弟会。后来加入的人包括伯恩-琼斯(Edward Burne-Jones)与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同时罗斯金(John Ruskin)则以艺评家的身份支持这个团体。尤其是后来加入的伯恩-琼斯等人,很早便发现了波提切利画作的迷人之处。最好的证据便是伯恩-琼斯在1859年前往意大利旅行时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里面包含《西蒙妮塔·韦斯普奇肖像》(当时此作藏于佛罗伦萨的美第奇·里卡尔第宫)的素描,同时还有《维纳斯的诞生》的局部习作图。

对波提切利的热情(以及对15世纪后半叶佛罗伦萨绘画流畅线条的热情),直接反映在前拉斐尔派的画作中。此类作品充满象征意义,看似神秘的画面中的迷人人物,均以细致的线条和颜色绘成。诸如沃特·佩特(Walter Pater)、年轻的查尔斯·斯温伯恩(Charles Swinburne),都是通过前拉斐尔派的画作而对波提切利着迷的。佩特的文章《桑德罗·波提切利》在1870年刊出,而后他在1873年出版的《文艺复兴历史研究》中详细阐述了某种维多利亚式的波提切利观点。在波提切利的故乡,主要是因为画家萨托里欧通过撰写关于罗塞提的文章,并且在自己的画作中直接提到波提切利的作品,才让前拉斐尔派在意大利逐渐出名。

在新艺术的年代,仍然主要通过英国艺术家来培养人们对波提切利的兴趣,例如王尔德最爱的艺术家比亚兹莱。新艺术受到前拉斐尔学派的影响,采用波提切利及同代艺术家偏爱的流动线条。

对新艺术而言,素描的流动性代表了生命力量的流动,掌握着生命力量的肇始之时。波提切利笔下维纳斯那流动的衣带,成了新艺术的先声。确实如此,新艺术许多装饰主题都可追溯到波提切利那里,例如以植物形態作为装饰、对具体事物的注意让他们开始变形,更重要的是线条的优雅让现代的设计观直接继承了波提切利的风格。毕竟波提切利自己也乐于装饰简单的日常事物—家具、嫁妆箱与布道袍—这样的影响也出现在美术工艺运动之中。

篇4:波提切利和《湘夫人》

一起来观赏

第一次得见波提切利的经典之作《维纳斯的诞生》,怦然心动,让人想起沈从文的那句“美丽总是愁人的”。

这是一幅蛋彩画,整幅画如笼着一层薄薄的雾霭,女神维纳斯站在巨大的贝壳上,从海中浮水而出,金发飘拂,风神、花神迎送于左右。古罗马作家阿普列尤斯(Lucius Apaleius)在《变形记》中对维纳斯的诞生曾如是描述:“渐渐地我看到一个闪光的全身形象跃出海面,我愿用人类所有的语言来描绘她的倩姿美貌……首先是她那头发,丰茂繁密,微微卷曲,柔顺地散落在她那神性的美颈上,舒畅地飘拂着。”

画中的维纳斯虽是裸体,却圣洁动人,似有中国宋代水月观音的笔意,而画家内心的迷惘,透过维纳斯那“梦”一样如水的眼眸,隐约似有触见,迷迷离离,然而似乎又让人感受得到意大利海边的微风、阳光与细雨。对于这个世界,维纳斯——或者说是波提切利,并无激情,有的只是怅惘与悲悯之情。

看久了,这幅画有时几不忍直视,让人读得出一种初心之美——真正的美其实永远指向永恒。

正如波提切利热衷的新柏拉图主义,认为美不可能从逐步完善或从非美中产生,美的根源在于彼岸,美只能是自我完成。

你注意到线条了吗?

无论是从气韵抑或所表达的画家的情怀,相比达·芬奇或米开朗琪罗等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家,波提切利给人的感觉与东方之美或中国绘画的气韵相通处似乎更多,尤其是人物的优雅动作和具有韵律感的线条。他的画作更加注重意境、气韵甚至是中国画家最热爱的线条,即使对于裸体的表达,也不完全在意比例,比如脖子与手,甚至略略有些夸张——显然,波提切利注重的是超越肉体的精神性。

对比来看看

画中线条的流畅与感性,莫名让人想起纯以白描线条胜出的元代张渥《九歌图》,尤其是其中的《湘夫人》,甚至可以说,这样的线条即是精神性的,线条的纯度与质感似乎可以感触得到波提切利作画时的精神状态——一种对人间极美的珍视与转瞬即逝的淡淡忧伤。

这正是与中国画气韵的最相通之处。《女史箴图》的飘逸风神恰恰是大多数西方画作所缺失的。

细细来思考

如从历史背景上追寻相通处的原因,或许也在于二者都是从一个黑暗的时代进入一个发现人、关注人的时代,一个追求个性自由,也即真正发现人文主义精神的时代真正降临,而无论是顾恺之画作、右军父子的书法所凝固的“晋人之美”,还是千年后的欧洲“文艺复兴”诸多巨匠,莫不如此。

在这样历史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波提切利,凭着其天分、对希腊精神的把握与新柏拉图主义糅入的东方神秘主义,或许都是他淡淡怅惘风格的渊源所在。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波提切利《春》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春优秀教案设计04-17

初中语文《春》优秀教案设计04-29

《玉楼春》教案04-18

春朗读教案04-30

江南春教案05-05

江南春教案范文05-20

春公开课教案04-08

春优秀初二作文04-10

初一语文 《春》教案04-25

春(特级教师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29

上一篇:出身并不能决定一切作文800字下一篇:刻公章申请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