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挨打》教学设计

2024-05-15

《宝玉挨打》教学设计(共6篇)

篇1:《宝玉挨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2.通过小说激烈矛盾冲突中的人物不同反应的分析,认识其性格的不同点. 教学过程:

1.<红楼梦>简介

2.<红楼梦>产生的历史背景

小结:<红楼梦>的产生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由极盛转向极衰,所以这部作品的诞生有其历史的必然,它的主题"四大家族的兴 衰"也与这个背景吻合。

3.理清人物关系<贾政,贾宝玉在家族中的地位> 导入:《红楼梦》当中最重要的三次大变故是什么 4.宝玉挨打的原因:

直接原因:流荡优伶,表赠私物,荒疏学业,淫辱母婢。根本原因: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5.宝玉挨打各人反应如何?表现了怎样的性格特征?这些反应合理吗?贾母

痛惜

至高无上的统治者 王夫人

哀痛

维护自身利益的母亲 宝钗

规劝

符合封建规范的大家闺秀

黛玉

关心

志同道合的知音6. 印发小说第40回中一段,让学生体味其中个人的行为,性格特点极其合理性。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捡

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

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

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

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

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儿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在这个场面中,表现最娇嫩和最放肆的是谁?如果宝钗在这,她会如何表现?

由这个场景分析,可以看出宝玉和黛玉在这个家族中的特殊地位,他们俩才是真正的知音,是这个封建大家族的叛逆。总结: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可以深刻地领会恩格斯关于"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理论,即"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甚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

篇2:《宝玉挨打》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本课涉及的人物较多,小说背景较复杂,作者在表现这些人和事的过程中所调动的手段很丰富,表现得也非常充分。因此,本课教学强调小说情节设计的独特性及人物性格的刻画。

本课主要采用剥落法体会作品情节层层铺垫,推举高潮的设计;采用问题探究式学习方式,在具体场景中对人物进行比较分析,透视人物复杂性格,昭示人物关系与矛盾。

教学目标

1.了解“宝玉挨打”一节在《红楼梦》中的地位——这是全书上半部的高潮,是两种思想观念的一次大冲撞。

2.理清全文思路,体会作品情节设计方面的特色。

3.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透视人物性格,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抓住宝玉挨打这一中心事件,体会作者一波三折的情节设计思路是本文的重点。2.理解人物性格是本文的难点。

教学方法

1.第一课时以导读为主,对小说赏读的一般规律进行阐释,指导学生遵循规律,理出全文线索。

2.第二课时以讨论为主,教师应提出恰当准确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讨论中可进行点拨式赏析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创设探讨氛围,提高学生赏析审美能力。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 导入语

有人这样评价《红楼梦》:开篇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由此可见其艺术魅力。我们已经在《林黛玉进贾府》一课中领略了他在人物塑造方面的高超之处。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一下《红楼梦》上半部的高潮——《宝玉挨打》,看看集众宠于一身的宝玉为什么挨打?谁打了他?众人的反应如何?

二 梳理情节安排

“宝玉挨打”,小说原回目作“手足耽耽小动口舌 不肖种种大承笞挞”。(课件出示。手足,兄弟;不孝,不成器,没出息;笞挞,责打)请同学们先默读课文,结合课文情节,具体谈谈对这个回目的理解。(明确:宝玉挨打是因为贾环的坏话,因为他有种种“不孝的”行为。)2 宝玉挨打前的有什么神情变化?

(参考:宝玉见贾雨村是“思欲愁闷”;回来听到金钏儿含羞赌气自尽是“心中早又五内摧伤;见到母亲是“进来被王夫人数落教训”;出门后是“茫然不知何往”“低头感叹”;与父亲“撞了个满怀”、“倒抽了一口气”、“垂手一旁站着”、“惶悚”; 忠顺府索人,起先隐藏事实,后被揭穿,“轰去魂魄”、“口瞪目呆”;宝玉听见父亲吩咐,知“多吉少凶”,找人报信又不能,“急的跺脚”,被逼出门去挨打。)3 贾政打宝玉前有什么神情变化?

(参考:贾政责说宝玉见贾雨村精神不振时“原本无气”;但与之“撞个满怀”后看到他垂头丧气,“不似往日”,语无伦次,“倒生了三分气”;忠顺府索人,使贾政“又惊又气”“目瞪口歪”;贾环告状,如火上浇油,多次“喝令”,“大逆不道”使贾政神色“面如金纸”“眼都红紫了”。)对照宝玉与贾政的神情变化,归纳引发宝玉挨打的事件?

(参考:①宝玉陪贾雨村,“半天才出来”,“全无慷慨挥洒谈吐”,使贾政责怪之,这是宝玉挨打的导因。②宝玉因悲金钏儿之死,“不似往日”,又与贾政撞个满怀,他的惶悚让贾政“倒生了三分气”,这是宝玉挨打的导因。③忠顺王府索人,状告宝玉引逗琪官,使贾政认为宝玉“不读书”还“做出无法无天”的事情,气恼不堪,这是宝玉挨打的诱因;④贾环诬告宝玉强奸金钏未遂,金钏儿含羞“赌气投井”,贾政发怒,这是宝玉挨打的直接发因。)

三 情节巧妙,必然中的偶然

问题:是否发现其中存在偶然事件?有什么作用?

(参考:宝玉被喝禁在厅上,他料到挨打势在必然,连忙托人给贾母、王夫人报信。假想,如果贾母、王夫人此时得信,掀起的巨浪便会一下子平息,读者被吊起的胃口也会顿时放下。相反,高明的作者不但不如此做,反而利用偶然性的因素再来触发:机灵贴身的小厮焙茗不见踪影,好不容易遇到一个老妈子偏又是个聋子。偶然性的因素为必然性的结果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把挨打事件推向高潮。)

四 板书

宝玉挨打的原因:

1,2:宝玉因悲金钏之死,陪客葳葳蕤蕤(导因)3:忠顺府告宝玉引逗琪官之状(诱因)

4: 贾环诬告宝玉强奸金钏未遂。(直接原因)五 延伸阅读,拓展探究

“宝玉挨打”后众人的反应如何?在全书中起到什么作用?请同学们课后阅读《红楼梦》第三十二,三十四回两目,然后写下自己的想法。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红楼梦》里的人物众多,事件纷杂,曹雪芹用了一种“经济”的写法,借一个事件,把众多的人卷进来,在同一场景中“逼现”每个人的性格,通过不同人物的行为言语及相互烘托与对比,使人物立体而丰满,今天我们就对“宝玉挨打”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形象及一些关系作一一探讨。

二、浅层接触:学生感悟“宝玉”、“贾政”、“王夫人”“贾母”的形象(参考:宝玉――性情乖张,粉脂味重,喜欢和女孩子混在一起,是贾府的中心人物。贾政――是贾府里的大家长。王夫人――是很疼爱儿子的母亲,等等,贾母——贾府的“老祖宗”,是这一家庭拥有最高地位的贵族老太太。只要是基于学生的感悟都可。)

三、深层分析:在本文的具体场景中体味人物深层形象

(一)宝玉的人物形象

问题1:宝玉会见时贾雨村是怎样的情形?他与金钏儿、琪官又是怎样的关系?说明了什么问题?

(参考:“方才雨村来了要见你,叫你那半天才出来;既出来了,全无一点慷慨挥洒谈吐,仍是葳葳蕤蕤。与金钏儿是在王夫人房间与之打闹,听说金钏儿赌气自杀,他“心中早又五内摧伤”;他与身份低微的戏子琪官互换礼物,都说明毫无贵贱之分,他懒于和士大夫接谈,但和那些出身寒微的人却结成了倾心之交。)问题2:宝玉为何总会受到父亲的责骂与挨打??你认为他应该挨打吗?

(参考:宝玉的厌恶读书,不与权贵结交,没有主仆贵贱之分,因而不符合贾政的封建正统思想,所以挨打。宝玉被责骂与挨打,实质是两种思想观念、两种人格类型的矛盾冲突的必然之事,是封建秩序、封建道德与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的叛逆人格的矛盾,是僵化了的“理学”与充满生命活力的“情性”的冲突,反映了曹雪芹对中国虚伪道学礼法的批判揭露,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评估。因而他的顽劣,是对封建思想的叛道经离,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他的挨打是当然之事。)

小说中多处写到父子冲突的思想观念。比如:(课件展示)

如表现贾政的:

“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第9回

“你可好生用心习学,再不守分安常,你可仔细着!”

——第23回

“自今日为始,不许再做诗做对的了。单要学习八股文章,限你一年,若毫无长进,你也不用念书了,我也不愿有你这样的儿子了。”——第81回

表现宝玉的:

“还想什么念书,我最讨厌这些道学话,更可笑的是八股文章,拿他诓功名混饭吃也罢了,还要说代圣贤立言,好些的,不过拿些经书凑搭凑搭还罢了,更有一种可笑的,肚子里原没有什么,东扯西扯,弄得牛鬼蛇神,还自以为博奥。”

——第16回

(二)贾政的人物形象

问题1:贾府与忠顺府是什么关系?为什么会见到长史官“心存疑惑”、“暗暗思忖”?听到宝玉与琪官之事,为何“气得目瞪口呆”?

(参考:忠顺府是王府,贾府与之不来往,暗示他与之不属于一个政治集团,两者是相对立的。而此时他的内事务总官来访,却是来索要王府的“甚合心意”的戏子,这暗指以“戏子琪官”为导火索开展的集团之间的政治斗争。且宝玉卷入其中,戏子琪官又是如此地位低下之人,二人却互换礼物,更是让他感到政治斗争的压力与儿子不肖,因而忿怒。)问题

3、贾政是个怎样的人?他对宝玉的打骂是否可以理解为爱子心切?

(参考:可以让学生自我总结,但是要让学生认识到他是封建社会秩序和道德的化身,打子孝母,都是因为他恪守封建等级制度,体现了坚决维护封建礼教的坚定性.)

(三)王夫人的人物形象

问题:王夫人的哭是她保护宝玉的法宝,在贾政面前是否生效?她护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参考:王夫人的用眼泪保护宝玉,不仅打动了贾政,唤回了贾政心中的温情,救下了宝玉,也哭出了自己的心事:保护宝玉实际上也是保证王夫人在嫡庶之争上取得胜利的关键,同时也表现出贾府中的嫡庶之争的矛盾。)

(四)贾母的人物形象

问题1:贾母听闻宝玉挨打有何反映?

(参考:贾母“喘吁吁”跑来,“冷笑”、“不觉滚下泪来”、“抱着哭个不了”。)问题2:贾母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如何逼贾政就范的?

(参考:贾母是贾府的“老祖宗”,是这一家庭拥有最高地位的贵族老太太。她利用贾政的封建社会思想所谓“事亲为大”、“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等观念逼他就范,如她先嚷着“先打死我,再打死他”;责备贾政:“我说一句话,你就禁不起,你那样下死手的板子,宝玉就禁得起了?”并抬出贾政的父亲当年教训贾政的做法,训斥贾政的教导无方,使贾政就范:“从此以后再不打他了。”;但贾母仍步步紧逼,以“我和你太太宝玉立刻回南京去!”相逼他就范,直至贾政“苦苦叩求认罪”。这都集中体现了老太太对孙儿发自内心的疼爱,使宝玉摆脱了父亲的毒打,甚至取得了这次冲突的最终胜利。)

四 人物关系昭示小说主题

问题:通过贾政与宝玉的父子关系反映了哪方面的冲突?

(参考:宝玉父子冲突是一种共振现象,包括思想冲突、文化冲突、人格冲突、权力冲突、父子冲突、正庶冲突等多种。此题主要是让学生从人物形象中归纳总结)

五 作业

1、读第三十四回,看看宝钗与黛玉探望宝玉时的心理和行为有哪些不同,为什么?由此试析二者人物形象。

2、选取《红楼梦》中的某一情节,试作一则分析评论

六 小结

对于《红楼梦》鲁迅先生曾这样评价过:

《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 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在我的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证成多所爱者当大苦恼,因为世上,不幸人多。惟憎人者,幸灾乐祸,于一生中,得小欢喜少有罣碍。然而憎人却不过是爱人者的败亡的逃路,与宝王之终于出家,同一小器。希望同学们有时间好好读读《红楼梦》,看看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看到什么。

参考书目

篇3:《宝玉挨打》教学设计

一、从宝玉挨打的起因审视其父子关系

贾政为什么要打宝玉?是审视贾政与贾宝玉关系实质的关键。宝玉挨打起因是多方面的。书中把其起因概括为“在外流荡优伶, 表赠私物, 在家荒疏学业, 淫辱母婢”。从事情的发展来看起因有三:一是贾宝玉会客贾雨村时的表现令贾政大失所望;二是宝玉与忠顺王府做小旦的琪官交厚得罪了忠顺王府;三是贾环在贾政面前告的黑状。

最后, 传统艺术也具有经济价值。“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很多外国人来中国旅游就是为了看看中国的传统文化, 领略传统艺术魅力, 他们对中国的京剧武打、川剧变脸、杂技等项目赞不绝口, 无形中传统文化就为国家创造了经济价值。而且还有很多人从事着与传统艺术的制作、创作、表演等相关的职业, 他们是靠传统艺术谋生的, 如果不能创造经济价值, 从事的人会越来越少, 更多传统艺术会面临失传的危险, 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极大损失。当然, 艺术并不应该以追求经济价值与经济利益为终极目的, 否则艺术就丧失了其最初存在的目的与价值。

三、传统艺术的发展方向

很多传统艺术都是产生于几百年甚至上千之前, 当时的社会、经济背景与现在差别很大。如果要完全保持原来的样子而不做出调整, 可能很多传统艺术已经不能适应现今社会的审美需求。适者生存的原则不仅适用于自然界, 也适用于文化产业。4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尹鸿在谈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时说道:“我们需要的是将传统变成现代的一面镜子, 一种参照, 让传统与今天对话, 否则, 传统元素不仅不能征服其他国家、地区与民族的观众, 也难以征服中国观众。”

女子十二乐坊虽然演奏的是二胡等传统乐器, 却在表演上采取现代的、有感染力的方式, 使得她们不仅在国内, 也在国外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而电影《卧虎藏龙》的成功也是由于采取好莱坞式的拍摄、剪辑方式。同时, 许多国外文化产品进入中国时, 也会有意识加入中国元素, 适应中国市场需要。像电影《功夫熊猫》在国内很受欢迎, 因为它把时代背景设定在古代的中国, 又采用了中国特有的动物——熊猫作为故事的主角, 还将很多简单的词语 (像角色的名字等) 直接用中文而不是英语说出, 这都是它可以在中国成功的重要因素。江苏省昆剧院的院长柯军老师主演的新概念昆曲《1428》就是运用传统艺术昆曲的形式表现当下发生的事情, 而近几年台湾当红的流行歌手周杰伦, 他出的每一张专辑里都会有一首融入中国传统的“中国风”的歌曲, 像青花

首先看第一条原因。贾雨村来访, 要见宝玉, 宝玉半天才出来, “既出来了, 全无一点慷慨挥洒谈吐, 仍是葳葳蕤蕤”。宝玉怠慢了客人, 而贾政训斥宝玉时, 宝玉的反映却是“此时一心总为金钏儿感伤, 恨不得此时也身亡命殒, 跟了金钏儿去。如今见了他父亲说这些话, 究竟不曾听见, 只是怔呵呵的站着。”“贾政见他惶悚, 应对不似往日, 原本无气的, 这一来倒生了三分气。”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 贾政生气仅仅是一般作父亲的正常心理和反映。如果不生气, 那才奇怪。将贾政生宝玉的气, 硬提到封建与反封建的高度, 实在是有悖曹雪芹的原意。可是不少红学评论总是强调宝玉怠慢贾雨村之流, 反映了宝玉不屑走封建仕途的思想, 这是“反封建”的表现, 而贾政对此已积怒已久, 宝玉挨打是封建与反封建冲突的必然结果。其实, 宝玉最喜的是在内帷厮混, 最厌的是峨冠礼服贺吊往还等事。他曾说:“我见了女儿就清爽, 见了男子就觉得浊臭逼人。”而宝玉交厚的男子都是面容清秀的俊俏小生, 如秦钟 (秦可卿之弟) 、北静王 (封建统治集体成员) 、蒋玉菡 (优伶) 之流, 这是少年宝玉的心性和审美取向使然, 和反不反封建风马牛不相及。难道说他和北静王交厚, 就是热衷仕途之道?我们还可以设想一下, 假如瓷、东风破、千里之外等, 这也是这么多年他的歌一直很受欢迎的原因之一。还有易中天、于丹, 他们用朴素直白的现代语言把较难理解的中国古典文化讲解的通俗易懂, 正是这个原因是他们取得了今天的辉煌成就。

因此, 传统艺术要适应社会必须在继承中有所发展与改变, 使自身具有时代因素, 被更多的大众所接受, 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与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哲学大辞典编样委员会.哲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2.

[2].王端廷.从现代到后现代——西方艺术论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3].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0.

[4].诸葛铠.裂变中的传承[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7.[5].薛以平.艺术传统与变革[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4.

[6].汪丹.中国吉祥图形的解析与创新[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2007.

注释

1. 摘自哲学大辞典编样委员会, 《哲学大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版, 第576页

2. 该处引于《辞海》

3. 王端廷, 《救人还要靠老庄——中国传统艺术价值的再认识》, 摘

自《从现代到后现代——西方艺术论说》, 2005年9月第1版, 第201页

4. 王宏建, 《艺术概论》,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0年1月第2版, 第78页

5. 诸葛铠, 《适者生存:中国传统手工艺的蜕变与再生》, 摘自《裂变中的传承》, 2007年4月第1版, 第60页

此刻来的是真正反封建的顾炎武、孙中山、鲁迅等人, 宝玉会热情接待, 与其大谈革命吗?

其次看第二条原因, 这是宝玉挨打最主要的原因。忠顺亲王府长史官来贾府向宝玉讨人, 而且是王爷宠幸的戏子琪官 (即蒋玉菡) 。宝玉与琪官相交甚厚, 了解琪官的行踪。因而得罪了与贾家素不亲善忠顺王府, 这会给贾家带来麻烦, 甚至是埋下祸根。我们且看书中的表述:一方面是忠顺王府有备而来, 且把姿态摆得很低, 却软中带硬, 逼得贾政毫无退路。

“下官此来, 并非擅造潭府, 皆因奉王命而来, 有一件事相求。看王爷面上, 敢烦老大人作主, 不但王爷知情, 且连下官辈亦感谢不尽。”贾政听了这话, 抓不住头脑, 忙陪笑起身问道:“大人既奉王命而来, 不知有何见谕, 望大人宣明, 学生好遵谕承办。”那长史官便冷笑道:“也不必承办, 只用大人一句话就完了。我们府里有一个做小旦的琪官, 一向好好在府里, 如今竟三五日不见回去, 各处去找, 又摸不着他的道路, 因此各处访察。这一城内, 十停人倒有八停人都说, 他近日和衔玉的那位令郎相与甚厚。……故此求老大人转谕令郎, 请将琪官放回, 一则可慰王爷谆谆奉恳, 二则下官辈也可免操劳求觅之苦。”说毕, 忙打一躬。

另一方面是宝玉当面百般抵赖不成只好如实招供的表现:

宝玉听了唬了一跳, 忙回道:“实在不知此事。究竟连琪官两个字不知为何物, 岂更又加引逗二字!”说着便哭了。贾政未及开言, 只见那长史官冷笑道:“公子也不必掩饰。或隐藏在家, 或知其下落, 早说了出来, 我们也少受些辛苦, 岂不念公子之德?”宝玉连说不知, “恐是讹传, 也未见得。”那长史官冷笑道:“现有据证, 何必还赖?必定当着老大人说了出来, 公子岂不吃亏?既云不知此人, 那红汗巾子怎么到了公子腰里?”宝玉听了这话, 不觉轰去魂魄, 目瞪口呆, 心下自思:“这话他如何得知!他既连这样机密事都知道了, 大约别的瞒他不过, 不如打发他去了, 免的再说出别的事来。”因说道:“大人既知他的底细, 如何连他置买房舍这样大事倒不晓得了?听得说他如今在东郊离城二十里有个什么紫檀堡, 他在那里置了几亩田地几间房舍。想是在那里也未可知。”那长史官听了, 笑道:“这样说, 一定是在那里。我且去找一回, 若有了便罢, 若没有, 还要来请教。”说着, 便忙忙的走了。

试想面对此等情景, 深知其中厉害的贾政, 怎能不大发光火, 气得目瞪口歪?就算是如今, 再不封建的家长们, 难道会支持鼓励自己的孩子出去招惹祸事?另外, 从文中看宝玉与琪官还有许多不宜公开的事情和暧昧关系, 这也反封建也毫无关系。而身为家长的贾政对此管一管倒是应该的。

再次看第三条原因。贾环在已经暴怒的贾政面前告了什么黑状呢?“宝玉哥哥前日在太太屋里, 拉着太太的丫头金钏儿强奸不遂, 打了一顿。那金钏儿便赌气投井死了。”听了贾环这番话, 贾政气得“面如金纸”, 因此发狠要将宝玉打死。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有几个家长能容忍自己的孩子“强奸未遂, 害人致死”的恶行?又有几个家长能做到在这种“火冒三丈”的时候还冷静地分析、明察秋毫?如果说父母教育孩子, 必要时惩罚一下, 那也要“上纲上线”的话。那么, 如今那些做了错事而被家长打骂的孩子都是“社会主义叛逆者”了?因此, 从宝玉挨打的原因上看, 贾政打宝玉是在暴怒的情况下管教孩子的正常反映, 并不是“两种敌对力量狭路相逢的生死斗争”。

二、从宝玉挨打的过程审视其父子关系

贾政打宝玉, 贾政是事件的主导者和实施者。在这个过程中, 贾政的“三气、三打、三哭”把他和宝玉的关系体现得淋漓尽致。其中“气”是“打”的铺垫, “打”是“气”的发泄, “哭”是情的表露。

先看贾政的“三气”。一“气”, 贾雨村来访, 而宝玉在客人面前却惶悚, 应对不似往日, 于是贾政便生了三分气。因为在贾政看来, 平时宝玉待人接物是可以自如应对的, 而今天的宝玉在客人面前却葳葳蕤蕤, 一脸的思欲愁闷之色, 使贾政大失所望, 贾政焉能不生气?二“气”, 当贾政听忠顺府长史官说宝玉引逗忠顺王爷驾前承奉的琪官时, 便“又惊又气”, 直气得“目瞪口歪”。因为贾政心中早已存了三分气, 如今, 宝玉结交戏子, 惹恼素日并无来往的忠顺王爷将要祸及自己, 岂能不气?三“气”, 正当贾政要审问宝玉之时, 贾环趁机添油加醋, 诬告宝玉淫辱母婢致死, 如何不气?至此, 贾政忍无可忍, 直气得“面如金纸”, 终于由“气”发展到“打”。

曹雪芹写贾政之“气”, 不是一下子就大发雷霆之怒, 而是层层渲染, 步步升级, 在这个升级的过程中, 不仅揭示了宝玉挨打的原因, 而且完成了对贾政这个望子成龙、恨铁不成钢的父亲形象的刻画。

再看贾政的“三打”。直接写打宝玉的文字, 在原著里只有短短的两自然段, 虽着墨不多, 但却写得曲折有致, 打的程度也是逐步升级。一“打”, 先由小厮们打了十来下, 想那小厮, 不过是奴才, 如今却要去打府中的爷, 而这个爷不是别人, 是贾府老太太心尖上的人, 虽是老爷发话, 谁敢真打, 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可是贾政早已是急怒攻心, 失去了理智, 哪容小厮应付。于是发展到二“打”, 抢过板子, 咬着牙狠命盖了三四十下。三“打”, 贾政见王夫人来, 那板子越发下去的又狠又快。这时, 板子里含着对王夫人的怨, 怨王夫人、贾母平时对宝玉的溺爱, 这时见王夫人又来护持, 由怨生恨, 因此板子才会下得又狠又快。尽管贾政一再扬言:“堵起嘴来, 着实打死!”“不如趁今日一发勒死了, 以绝将来之患!”尽管贾政抢过板子, 咬着牙狠命盖了三四十下, 板子越发下去的又狠又快, 但是在其狂怒的情形下, 还保持了一丝清醒, 他的板子并没劈头盖脸的打, 而都打在宝玉屁股及以下部位。 (王夫人“禁不住解下汗巾看, 由臀至胫, 或青或紫, 或整或破, 竟无一点好处。”) 由此可以看出, 贾政打宝玉依然没有超出正常父子亲情的范畴, 只不过希望“棍棒底下出孝子”罢了。而不像某些红学评论说的“一个代表着终将灭亡却力求巩固的旧统治力量, 一个蒸蒸着刚要出土而力求萌长的新生幼芽。这不是父子二人, 而是新旧两代你死我活的搏斗。”如果真是这样, 贾政往宝玉要害处不须几下, 即可断送宝玉性命。

再看贾政的“三哭”。“男儿有泪不轻弹, 只是未到伤心时。”宝玉挨打的过程中, 贾政随着事态的发展而三次痛哭。贾政一“哭”是在“三气”之后, 那贾政喘吁吁直挺挺坐在椅子上, 满面泪痕, 一叠声“拿宝玉!拿大棍!拿索子捆上!把各门都关上!有人传信往里头去, 立刻打死!”这次哭是伤心绝望的哭。因为宝玉是贾政光宗耀祖的希望和寄托, 但宝玉的所作所为连贾政的最低要求也达不到, 还惹是生非。用贾政的话说就是“你在家不读书也罢了, 怎么又做出这些无法无天的事来!”这怎能不令贾政伤心欲绝?封建社会也罢, 资本主义社会也罢, 社会主义社会也罢, 做家长的望子成龙、光宗耀祖的心愿大体是没有错的, 不能因为贾政管教宝玉, 就给其父子关系冠以封建与反封建的关系。贾政的二“哭”是在听了王夫人哭诉之后。贾政听了此话, 不觉长叹一声, 向椅上坐了, 泪如雨下。贾政的这次痛哭感情更为复杂。这哭中既有对妻子心情的理解, 也有对妻子袒护孩子的怨愤, 还有自己欲管教儿子而不能的委屈。贾政的三“哭”是听了王夫人哭着贾珠的名字, 儿媳李纨禁不住放声哭了后, “那泪珠更似滚瓜一般滚了下来。”可以说这一哭, 哭回了父亲的温情。从贾政的哭里我们能领悟到, 曹雪芹写贾政是丰满的、感性的、真实的、多侧面的、多层次的, 而决不是用干巴巴的封建二字能概括的了的。

综上所述, 在解读《红楼梦》人物形象和关系时, 我们应当在文本解读的基础上, 把它放到曹雪芹的那个时代和社会, 用辨证的、历史的眼光客观全面地分析评价。多一些人性的理解, 少一些阶级的批判, 那样, 我们也许会和真正的《红楼梦》更近一些。

参考文献

[1].蔡义江等红楼梦六家谈【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003.4

[2].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3

[3].周五纯重论“宝玉挨打”【J】南京师大学报, 1996年第3期

篇4:说宝玉挨打

关键词:宝玉;兴趣;毁灭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0-246-02

幼师语文教材《阅读和写作》第四册《宝玉挨打》,论原因,起自《红楼梦》第三十回。直接原因是所谓宝玉“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一是他与忠顺亲王府家戏班里做小旦的琪官(蒋玉菡)相好,并且得到了他赠予的红汗巾子;二是指他与王夫人的大丫鬟金钏悄悄说了几句调情话,被王夫人撞见,她照着金钏的脸上就是一巴掌,骂金钏“下作小娼妇,好好的爷们儿,都叫你教坏了”,将金钏撵走,致使她含羞跳井自杀。至于间接原因(实际上是主要原因),是贾政与贾宝玉父子之间一向的冲突,即封建的所谓正统思想与叛逆性格的冲突,不过至此更加强烈、激化罢了。

宝玉该不该挨打,从表面上看,该!但认真探讨下去,宝玉不该挨打,该挨打的是他的父亲——贾政,他的奶奶——贾母。

贾宝玉是很有才能的,其表现如下:

《红楼梦》第十八回写道:“……只因当日这贾妃未入宫时,自幼亦系贾母教养。后来添了宝玉,贾妃乃长姊,宝玉为幼弟,贾妃念母年将迈,始得此弟,是以独爱怜之。且同侍贾母,刻不相离。那宝玉未入学之先,三四岁时,已得元妃口传授了几本书,识了数千字在腹内。”

二百多年前,中国教育尚不发达,而婴幼儿的宝玉就识了数千字,且记在大脑(腹内)之中。由此可见贾妃教育有方,更显得宝玉资质非常。

俗话说,渊远才能流长,基实自然楼高。到十二三岁时,宝玉的才能就更令人称道,更令人刮目相看了。

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伦乐宝玉呈才藻》为读者作了明证。

宝玉题写的对额、五律,概括恰切准确,寓意高雅深邃,写景独到,对仗工整,惜墨如金。读后颊齿生香,久久难忘。若没有厚实的功底,非同寻常的天赋,对于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来说,即使把他打死,也不会打出这麽高的水平来。

宝玉才分既高,又生长在“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杨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按一般规律来说是应该成材的。可它不但没有成材,反而沦落为疯疯傻傻的僧道,这不能不让人扼腕而叹,皱眉深思。叹息他的沦落,深思他不成材的原因。

兴趣,是人类创造力的源泉。

人们对天空有兴趣,才会用望远镜去观察天际。用宇宙飞船去星际遨游,用无线电信号进行星球对话,进而去发现宇宙的全部奥秘。人们对足下的土地感兴趣,才会建起无数宏伟壮观的建筑,创造了金字塔、万里长城这样的伟绩。人们对生活感兴趣,才会去发掘生活的美,去讴歌生活,留下众多不朽的诗篇。

缺乏兴趣,就是缺乏对生活的热情,样样不感兴趣,生存就毫无意义。兴趣只有得到自由地發展,才能变为终生不渝的志趣。这种志趣能够激发人全部的力量去斗争,去创造,从而使生活变得更加瑰丽多彩。

《红楼梦》告诉我们,贾宝玉幼、少时期的兴趣,主要在诗词歌赋。如果家长鼓励、支持,那麽他将来一定会是诗歌圣手,词赋翘楚。可他的父亲——贾政,一心要他走仕途经济,光宗耀祖的道路。因此对贾宝玉的爱好、兴趣深恶痛绝,以至于见了宝玉不是恶心、醋心,就是没眼相看。

人的兴趣有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两种。直接兴趣是由客观事物或学习活动本身所引起的,如喜欢绘画、喜欢阅读等;间接兴趣是由学习活动的目的、任务或学习活动的结果所引起的,如得到教师的表扬、家长的奖励等。因此,直接兴趣指向学习活动本身,而间接兴趣则指向学习过程的结果。对少年儿童来说,相对强烈、对比鲜明、不断变化或有新异性的刺激往往容易引起他们的直接兴趣,而对活动的目的与任务或活动结果的意义与价值的理解则往往能够激发他们的间接兴趣。少年儿童在学习兴趣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正如我们在实际中所见,有的学习兴趣主要来自于写字、做算术题、唱歌等活动形式本身;有的学习兴趣则主要来自于参加这些活动之后取得好的成绩得到教师的表扬、家长的奖励、能有光明的前途等。在学习活动中,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可以相互转化。当少年儿童遇到简单的、容易的、生动有趣的知识时,便会产生直接兴趣;一旦遇到复杂的、困难的、枯燥乏味的知识时,便需要间接兴趣来维持学习活动。当儿童对掌握某种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了充分的认识时,就会对学习这种知识产生间接兴趣,从而激励自己努力学习那些自己本无兴趣的东西。当少年儿童通过顽强的学习,克服了学习中的困难,便又会对这种知识产生直接兴趣。并取得良好的成效。

贾政既然想要贾宝玉走仕途经济,光宗耀祖的道路,就要对其苦口婆心,循循诱导,使其充分认识到仕途经济,光宗耀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产生间接兴趣,以学习那些对宝玉来说本无兴趣的东西。可贾政不但没有这样做,反而不分青红皂白,对他全盘否定。在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中,宝玉题额恰切,题对语雅意远。

对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来说,这实在是令人欣喜,难能可贵的。做父亲的不好意思在众人面前褒扬自己的儿子便罢了,可也不应该把他说得一无是处(不好的是不好的,好的也是不好的),整的灰头土脸。平时见了宝玉,贾政对他也是非训即斥,冷嘲热讽,没有一点好脸色。致使宝玉见了他,犹如老鼠见了猫。甚至一听说他父亲叫他,就吓得不得了。

在这样的专制父亲的淫威之下,甭说“间接兴趣”了,就是再顽强的“直接兴趣”也要被扼杀掉。因为一个处于懵懂阶段的十二三岁的孩子,如果自己的兴趣得不到老师尤其是家长的鼓励、奖赏,抑或说最起码的肯定,那麽,他对自己的兴趣就会产生怀疑、动摇;在没有新的兴趣的替代下,他就会自我否定,破罐破摔,乃至自暴自弃。

如果说贾政是“棒杀”宝玉才能的罪魁;毫无疑问贾母是“捧杀”宝玉才能的祸首。

贾宝玉是贾母的掌上明珠,是贾母的心肝宝贝。贾母对宝玉是含在嘴里怕化了,吐出嘴外怕飞了。她除了对宝玉生活上千般呵护,万般疼爱以外;在品德教育,人格塑造,知识传授上,可以说是毫无作为。

第二十回《魇魔法叔嫂逢五鬼 通灵玉蒙蔽遇双真》:至第四日早,宝玉忽睁开眼向贾母说道:“从今以后,我可不在你家了,快打发我走吧。”贾母听见这话,如同摘了心肝一般。赵姨娘在旁劝道:“老太太也不必过于悲痛:哥儿已是不中用了,不如把哥儿的衣服穿好,让他早些回去,也省他受些苦;只管舍不得他,这口气不断,他在那里,也受罪不安——”这些话没说完,被贾母照脸啐了一口唾沫,骂道:“烂了舌头的混账老婆!怎么见得不中用了?你愿意他死了,有什么好处?你别做梦!他死了我只合你们要命!都是你们素日挑唆着,逼他念书写字,把胆子唬破了,见了他老子就像个‘避猫鼠儿’一样。都不是你们这起小妇挑唆的!这会子逼死了他,你们就随了心了!——我饶那一个!”一面哭,一面骂。

本来是赵姨娘因嫡庶矛盾,而用金钱买通马道婆施魔法,才造成了宝玉的癫狂迷乱,胡言乱语。贾母却不追本溯源,查明真相,反而一味地地认为:“都是你们素日挑唆着,逼他念书写字”所致。因此,宝玉若死了,“我只合你们要命” !由此可见,贾母对宝玉的爱,是多麽地糊涂,多麽地荒唐啊!

总之,在宝玉的成长过程中,贾政失之于过严,贾母失之于过宽。过严,导致宝玉无所适从,灰心丧气,破罐破摔;过宽,导致宝玉无拘无束,随心所欲,无法无天。说到了是他们不按教育规律——尊重孩子的兴趣办事,最终,造成了贾宝玉的毁灭。

篇5:《宝玉挨打》课堂实录

1、了解引发宝玉挨打的事件有哪些?并由此探究宝玉挨打的真正原因。

2、了解《红楼梦》经常借一件事或一个场面把很多人卷进来,再逼迫每个人一一表态,通过不同人物的言行及人物间的相互烘托与对比,使得每个人物都显得立体而丰满的非常“经济”的写法。

3、通过探究性阅读,提高同学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和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①能围绕专题搜集、整理相关材料;②能针对专题提出自己的某种见解;

③能利用工具书、参考书解决阅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课型:专题式探究性阅读课,教师的任务是定向、示范、答疑、检查、评价。

课前准备:布置预习,要求同学整体感知课文,将对于主题、人物形象或作品特色等各方面不太懂的地方提出来,教师从学生交上来的问题中有针对性的选出几条作为探究性学习的重点题目,确定探究性教学的大致方向。

教学过程:

一:导语,发布总动员令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围绕课前大家所提出的一些比较集中的问题来对《宝玉挨打》这篇课文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今天这节探究性学习课,在座的每位同学都是主角,你们要将“思”和“学”紧密结合起来,开动你们非常聪明的脑袋瓜去思考问题,并勇敢地站出来回答问题,不必受任何传统观点的束缚,只要你探究出来的观点有能够支撑的论据,你就是正确的,你就是了不起的。

简评:这样的开场白容易激发兴趣、鼓励思考。这才有利于这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

二:探究性问题(1):思考引发宝玉挨打的事件有哪些?

师:且让我们进入探究性问题(1),宝玉挨打是本文所写中心事件,那就请大家归纳一下引发宝玉挨打的事件有哪些呢?

生:有三点:1:冷落封建官僚贾雨村,

2:结交戏子,

3:淫辱母婢。

师:这也正是一般评价性文章中常采用的观点,看来同学们课前已经看了不少资料了,但是我们今天要的是凸现自我,是研究性学习,是扬弃,不是迷信,不是照搬。有哪位同学有自己独特的想法的?

简评:肯定这位同学课前已经做了阅读工作,接着再次强调本节课进行的探究性学习需要的是自己的思考,自己的观点,鼓励同学积极思考,大胆发言。

生:老师,我觉得他的第一点理由不对,因为书上明确交代贾政在知道宝玉冷落封建官僚贾雨村后“原本无气”,只是后来宝玉与他“撞个满怀”,无法回答他的问话,却只是“愣呵呵地”“惶悚地”站着,垂头丧气:这些才是引发贾政怒火的原因。

生:我赞成这个观点,另外我觉得第二点也欠完整,应该改为:忠顺府告状,说宝玉与戏子来往,互赠私物;第三点应该改为:贾环诬陷宝玉淫辱婢女,导致婢女跳井自杀:这样才更准确些,特别是第三点不修改,就变成真的是宝玉的错了。

(全班同学鼓掌表示赞成,大家已初步领略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课堂气氛开始活跃起来。)

简评:回答这一问题并不难,只是要求同学去认真阅读课文。其实,任何研究都是建立在对对象有了深入了解的基础上的。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啊。几个问题的设计先易后难,也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

师:说得很好,我赞成大家的意见。所以啊,有些定论,也不一定真的是定论,我们千万不能迷信权威。下面让我们继续进行探究性学习。随着情节的层层推进,宝玉的罪状逐层叠加,贾政心中的怒气也由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终于先令小厮将宝玉拿下,再令小厮打,继而亲自操棒毒打,直打得宝玉面白气弱,浑身血迹斑斑。也许同学注意到了这样的细节:早在将打未打之际,贾政就“满面泪痕”,掉下了眼泪;接着王夫人闻讯赶来,指责贾政有意“绝”她的“后”,贾政也是“泪如雨下”地掉下了眼泪;最后是王夫人哭死去的贾珠时,贾政“那泪珠更似滚瓜一般滚了下来”。三次流泪,一次比一次厉害,一次比一次哭得伤心,那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进入探究性问题(2)。

[4]

三:探究性问题(2):如何理解贾政在毒打宝玉过程中的三次流泪?

生:我觉得贾正是心疼,是舍不得打宝玉。毕竟宝玉是他现在唯一的儿子啊。

生:我觉得贾正作为父亲,他对于不成器的孩子当然要教育了,他的哭是因为内心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气愤之情,他的`打是无可厚非的。

师:(课堂气氛有点沉闷,这个问题可能有难度。选择降低难度)大家说的都有一定道理。对于问题(2),我们可以研究完问题(3)“贾政为什么会如此毒打宝玉,欲置宝玉于死地呢?”之后再回头来继续讨论。好,请哪位同学先谈谈问题(3)。

简评:不一定死搬教条,非要按照设计好的顺序进行课堂教学,可以采取迂回侧击的方法解决疑难问题。

生:贾政打宝玉是恨铁不成钢。我觉得贾正打宝玉这种行为本身无可厚非。试回想一下,你的父母也会因为你犯了一些错误或者不听话而打你的,你能说他不该打你吗?

生:贾政打宝玉是严父在教育子女,所谓棒打出孝子。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

师:大家仅仅是从父与子关系的角度看问题,但是在作品里,贾政和宝玉,仅仅是一般的父子关系吗?贾政仅仅是一个父亲吗?他们的身份仅此而已吗?

简评:老师适当的“导问”和启发很重要。

生:贾政还是个封建官僚,我觉得他是害怕自己丢官,因为贾府与忠顺府素无往来,现在却因宝玉而得罪了忠顺府,会惹来麻烦的。

生:贾政害怕宝玉会酿到“轼君杀父”的地步,怕承担“上辱先人下生逆子”的罪名。

生:我觉得贾政是封建传统思想的捍卫者,毒打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贾政与宝玉两人思想的对立。对于宝玉的叛逆的思想和种种叛逆的行为,作为封建正统观念代表人的贾政是无法容忍的,两人的矛盾是不可避免,毒打也就不可避免了。即使没有这几件事的引发,或者即使今天不“打”,以后也是必然要“打”的。

师:几位同学说得非常好,已经探究到了问题的本质了:现在让我们再回到问题(2),答案有了吗?

生:老师,我觉得贾正的第一次流的是愤怒的泪,愤怒于宝玉的种种劣行;第二次和第三次是悲哀的泪,绝望的泪。贾政将振兴家业、光宗耀祖的希望寄托在宝玉的身上,而宝玉却不肯读那些四书五经,不肯走参加科举考试以博取高官厚禄的人生道路。贾正现在眼看着这一希望破灭了,他怎能不悲哀呢?更因为贾珠的夭折,贾家唯一能够继承基业的就只有宝玉了,而现在的宝玉却如此的不成器,如此的叛逆,他怎能不感到绝望呢?

师:(归纳)这位同学论述的很好,看得很透彻。这也就是王夫人提到贾珠时贾政那么深的被触动的原因。

师:对于贾正的“打宝玉”,我们可以这样看:其实,他也很疼爱自己的孩子,只是这种爱与贾家从此将后继无人的“忧虑”比起来,就显得苍白无力了,毒打也就不可避免的发生了,而且打得不许别人报信,不听幕僚们劝阻,也不听王夫人劝阻,坚持要把宝玉打死,用绳子勒死。所以这顿毒打与一般意义上的父亲教育孩子是不一样的,有着本质的区别,究其实,还是两种对立思想而引发的冲突,贾正打的是“叛逆”的宝玉,而不是那听话的、成材的宝玉。

[4]

对于他的“哭”,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他的“哭”是他复杂心理活动的表现,是内心的忧虑、愤怒、悲哀和脆弱这些因素矛盾而又和谐地统一在一起的外在的表现;透过他表面的威严和凶狠,我们其实看到的是他内心悲哀和绝望的一面。

师:话说贾母的出现终于制止了贾政的毒打,宝玉终于被大家从贾政的棍棒下解救出来,王熙风透着干练,周到地吩咐拿来了藤屉子春凳将宝玉先送到贾母房中,一干人等疗治、关心这些都且按下不表,就说宝玉被抬回怡红院之后,先后出现了两个独自来探伤的人:宝钗和黛玉。下面我们一起进入第(4)个问题。

四:探究性问题(4):宝玉挨打后,宝钗和黛玉先后去探伤,两人到场后的言行不同,试分析这些言行分别表现了她们各自什么样的内心活动和性格特征?

生:宝钗先于黛玉来探病,很及时,说明她是关心宝玉的。

生:黛玉之所以选择黄昏时刻:一是为了避开众人,好与宝玉说几句贴心话;二是她已经哭得“眼睛肿的象桃儿一般”,怕被人取笑。

生:宝钗还送来了药呢,可见她对宝玉是有感情的,见宝玉被打成这样也确实心疼、怜惜,心疼的话差一点就说出来了,只是因为她从不越礼法半步,更是非礼勿言,体现出了一个大家闺秀的风范:温柔、端庄、贤良,我喜欢这样的宝钗。

生:宝钗太冷静了,看病不先看人,而是先跟丫环说上半天如何熬药如何吃药一类的话,一点不关心正躺在病床上的宝玉;送个药,似乎要让大家都看到似的举在手上,太会做秀。

生:还有啊,她来不是探病的,而是来规劝宝玉的,“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她对宝玉有的是责备,规劝,她是想让宝玉按照封建正统那一套去求取功名。

生:所以别看她来得早,又说了那么多话,都比不上黛玉的一句话“你从此可都改了吧”。这句话虽短但意味深长。它蕴含着一种内在的、凝聚的重量。这里面有无限的同情、体贴、哀怨、委屈,但也有一些软弱和惊恐……这一切都化成一句话,一句只有林黛玉才能说出的话。

师:恩格斯曾经说过“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其实宝钗和黛玉对宝玉都有爱的感情,只是她们表现感情的方法不同罢了。作为读者,我们可以从她们不同的语言、动作和神态中体会出她们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大家看一下老师的总结,是不是能够很好地总结大家的意见:

宝钗“圆”,理智多于情感,取向是冷,送的是治病的药,是符合封建规范的大家闺秀;

黛玉“真”,情感胜于一切,取向是热,送的是一颗真心,是宝玉志同道合的知音。

师:围绕着“宝玉挨打”这一中心事件,我们一起分析了贾政、宝玉、宝钗、黛玉等人物的内心世界,借此机会也领悟到了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经常借一件事或一个场面把很多人卷进来,再逼迫每个人一一表态,通过不同人物的言行及人物间的相互烘托与对比,使得每个人物都显得立体而丰满的非常“经济”的写法。下面的迁延性阅读里我给大家准备了《红楼梦》的另一个精彩片段,大家可以再次体会到这一特点。

五:迁延性阅读

(注;共设计两题,可视课堂时间,机动安排一题或两题进行讨论,亦可作为课后作业)

(1)阅读《红楼梦》第40回中一段,体味其中每个个物的行为、性格特点。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捡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儿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4]

问:在这个场面中,表现最娇嫩和最放肆的是谁?如果宝钗在这,她会如何表现?

(2).在《红楼梦》(程乙本)中,宝钗探望宝玉将要离开怡红院时,对袭人说的话是这样的:“你劝他好生静养,别胡思乱想的就好了。要想什么吃的玩的,悄悄的往我那里去取了。不必惊动老太太、太太众人,倘或吹到老爷耳朵里,虽然彼时不怎么样,将来对景,终是要吃亏的。”比课文多一句用横线标出的话。问:这句话是有好,还是没有好?说明理由。

(简析:有这句话好。理由如下:有了此句,①更能表现宝钗对宝玉的关心、体贴;②更能表现宝钗的冷静、思虑的周到;③上下文衔接才连贯,不显得突兀。建议再次修订课本时增添上此句。)

简评:这一问题的设计非常好,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又一次检验,如果时间不够的话可以舍弃迁延性阅读(1),直接进入迁延性阅读(2)。

师:今天对《宝玉挨打》的探究性阅读就到这了。这节课是老师用问导的方式给你们预先选定了问题,其实,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应该自己去设题,去探究,去发现疑问,再去解决疑问。大家一定要继续发扬这种敢疑敢问的精神,敢于创新,这样我们才能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才能成为创新型的人才。最后祝大家都成材。

六:总评

因为本节课是探究性学习课,本意是为了鼓励学生去怀疑,去设问,所以没有设计相当于标准答案的板书。课堂上,学生发言时,可以到黑板上来板书自己认为很重要的或者要突出的内容。经过课堂教学的实践,笔者觉得把黑板也交给学生的方法非常好,值得推广,是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的重要一环。做老师的,可不能还舍不得丢弃这块阵地!

篇6:《宝玉挨打》教案

通过学习本文,要联系第四册《林黛玉进贾府》宝玉的性格,更深的认清宝玉的叛逆性格,更要通过分析挨打的原因来深入领会《红楼梦》的内容,还要认真领会作家营造高潮的高超技巧指导自己的创作。

通过品读本文,希望让读者窥一斑而知全豹,阅读这一高潮来解读《红楼梦》,理解“一把辛酸泪!” [突破口]

1、课题:挨打

2、课后练习四:挨打的原因?

3、第二回《西江月》二词 [切入]

1、联系《林黛玉进贾府》,回忆宝玉的个性、行为、周围人们对他的看法

2、西江月

(一)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

(二)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

师生共同研讨此词透露的信息:宝玉是愁、恨、傻、狂、不通庶务、怕读文章、于国于家无望……(学生自行回忆,归纳宝玉的个性、行为,及人们对宝玉的看法)

2、本文为小说的高潮,(学生课前预习)划分小说结构:挨打原因、挨打场面、众人探望。

3、《红楼梦》卷首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把辛酸泪,你理解了吗? [探究]

1、走近曹雪芹,走进《红楼梦》

阅读《〈红楼梦〉导读》[高中第五册(必修)P85]初步了解《红楼梦》。

课前要求学生阅读《红楼梦》第一回至第三十二回,重点归纳宝玉厌恶仕途经济,怕读文章(从小说中看,宝玉阅读面相当广,这里的文章是指哪些文章?)而只专注于“情”的个性行为,归纳贾政对宝玉的一贯看法、态度,初步理解宝玉与贾政的矛盾冲突。并深思这矛盾冲突的实质是什么?

2、走进《宝玉挨打》

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事情节的文学样式。其基本特征是: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它篇辐较长,容量较大,可以更广泛全面地描绘多方面的社会生活、反映多种多样的矛盾冲突,在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中刻画人物性格、反映政治问题、人生的本质及深广的社会内容。

《宝玉挨打》为《红楼梦》全书的第一个高潮,经过前32回的蓄势,这回表现的父子矛盾冲突(表面上)是达到白热化程度,竟至一个要置儿子于死地,一个是“便一时死了,亦无足惜”,实则作者是想表现宝玉的坚定的誓死不屈服的叛逆性格,想表现宝玉坚定的情系黛玉愿做情痴而决不做仕途经济之禄蠹、坚定的走自己的道路。

(1)宝玉挨打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阅读第一部分,自己从课文中找)

宝玉行为 贾政

A、宝玉会过雨村,葳葳蕤蕤,愁闷 不高兴

B、宝钏儿自尽,宝玉五内摧伤,茫然感叹,和贾政“撞个满怀” 恼怒 C、宝玉见父亲后,怔呵呵站着,惶悚 原本无气倒生了气 D、忠顺王府来人查问琪官下落。宝玉与琪官交往之事败露 又惊又气 E、宝玉腰系琪官红汗巾,知道琪官私事,显见交往已深 气得目瞪口歪 F、贾环诬陷宝玉q####j金钏不遂,金钏儿才投井 气得面如金纸

(2)为什么贾政见了宝玉这些行为后便动怒了,竟至要“立刻打死”?(师生结合32回的描写探讨)

宝玉 贾政

A、会雨村愁闷 想宝玉学道德文章,走仕途经济之路 B、惶悚,应对不似往日 想宝玉成材,光宗耀祖 C、与琪官交往 想宝玉与官员交往走正途,与戏子(最下贱之人)交往实为流荡

D、得罪忠顺王府 与忠顺王素无往来,并不和睦 E、在丫环堆里混 不务正业,宝玉竟奸母婢

可见,贾政与宝玉的矛盾是价值观念、人生道路的选择,正统与非正统的矛盾。以贾政为代表的长辈觉得宝玉是唯一可堪继承家业之人,故迫切希望宝玉成材、光宗耀祖(参看第二回宁荣二公请警幻仙子点化宝玉)希望他做道德文章、仕途经济,但宝玉却不要官场,厌恶读书做官,视官员为禄蠹,反而要情场,要知己,拒绝成材,一天只知在女儿堆中混,得过且过。宝玉的所作作为就让贾政的愿望落了空,在正统的贾政看来,宝玉是异端、叛逆、顽劣、不肖、无能、狂痴、下流、色鬼。长此以往,必会“弑君杀父”。可见两人的矛盾实是两种世界观两种价值取向两种文化思潮两种人生道路的冲突,这种冲突一旦激化,就会成为你死我活的激烈的斗争。

3、找出描写贾政气愤已极的词语和句子(学生找)

4、作者怎样描写宝玉挨打的具体场面?(找关键语句)

语言 神态 脸色 动作 写贾政: 写王夫人: 写贾母:

5、宝玉挨打之前,写他被贾政喝禁在厅中,找人往里头捎信却偏遇着个耳聋的姆妈,有何妙处?(1)渲染写紧张气氛;(2)如报信成功,挨打就不成了,高潮就形成不了,但宝玉又必须捎信,方合其性格,写得才真实;(3)为让叛逆和卫道的矛盾激化,用偶然事件来触发;(4)这偶然为必然性的高潮到来起了巨大作用。

6、宝玉挨打之后,众人各有哪些反应?(学生自己在原文中找描写各人的词句)王夫人:

贾政:那泪珠便似滚的自是滚下来,哭着叩头,苦苦叩求认罪,灰心,自悔

贾母:厉声、啐了一口、冷笑、回南京,“当初你父亲怎么教训你来”,记挂宝玉,心疼生气抱着哭个不了 李宫裁: 凤姐: 袭人: 宝钗: 黛玉:

7、细读课文,讨论从各人的不同的反应中表现了各人怎样的心理波澜,探讨宝玉挨打的深远影响。(略)

8、学习作者营造高潮的技巧。讨论总结本文高潮的营造方法。(1)层层铺垫,层层着色,逐层递进法 前三十二回中,或侧面或正面多方描写宝玉与正统不合的叛逆思想和行为,刻画在正统派的父亲的威逼下,终日战战兢兢,众人苦劝走仕途经济路(黛玉除外),然并不改初衷,依然厌恶道德文章,痛斥仕途经济,反把一腔心血倾注女儿身上,用“痴情”来对抗“正统”,父亲早已忍无可忍,然迫于贾母的庇护,只能徒叹奈何!

而这一次,金钏儿投井,雨村临门,已便贾政植根于心的怒意溢于言表,素来不睦的忠顺王府索人激化两府矛盾,只气得贾政目瞪口呆,贾环造谣中伤,诬其强奸母婢,更让贾政认定宝玉“流荡”至极,只气得面如金纸,下令“立刻打死”!由远及近,脉络清晰,一步紧一步,层层递进,丝丝如扣,把思想矛盾激化成“你死我活”的矛盾,终成全书高潮。

(2)高潮的形成既有必然性(让人可信)又有偶然性(让人感叹有戏剧色彩)。举例说明(略)[拓展] 细读课文最后一部分,阅读《红楼梦》第三十四回、三十五回、三十六回,讨论各人对宝玉挨打的不同反应,表现了各人怎样的心理,并进而探讨宝玉挨打的深远影响。

1、从文中找出描写各人反应的句子、词语;

2、讨论这些语言、行为,体现了各人怎样的心理;

3、“宝玉挨打”有何影响(对众人,对宝玉,对作品)? [实践要点]

1、宝玉挨打有何深远影响?

(1)宝钗第一次表露了真情,使泛爱博爱的宝玉大为满足。(2)贾政动了真情,何时见贾政大哭过,情感如此之真过?

(3)黛玉之真爱立显:无声之泣,眼睛肿得桃儿一般,长叹“你从此可都改了吧”,从后院出去。(4)宝玉“识分定情悟”“自此深悟人生情缘各有分定”感情不再在钗黛之间徘徊,而立意专爱黛玉一人。

(5)贾政打宝玉,以贾政的失败告终,(贾政)大哭,叩求认罪,灰心自悔;而(贾政)想改变宝玉的痴狂念头,宝玉而“便一时死了……亦不足惜!”,宝玉更加坚定走自己不求伏进,厌恶仕途的颓废道路,叛逆性格得到了更大的发展,从而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6)……

2、再读卷首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体会“荒唐言、辛酸泪”背后的真味。(学生见仁见智,见解不一,可要求学生据自己的看法,写一论文)荒唐言不荒唐,荒唐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酸泪真辛酸,辛酸源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真痴邪,假痴耶?明白人看假世界

宝玉情痴,真痴情?既真痴情,博爱泛爱众人,又岂不是寄情抒愤!痴情源自尊重、怜惜,何尝不是源自绝望,何尝不是源自仕途经济已如滔滔污水,不容寄身!……

提示:《红楼梦》寓宝玉这样一个“荒诞”的人的荒诞言行于真实的日常生活描写中,他的“荒唐”言其实是他骨子里真实的叛逆思想,坚决走异路的成长历程的外化。他弃仕途经济不走而要做“情痴”,瞒尽了天下人,他其实绝非色鬼,更非真正醉心于情,而只是那时的他不想走不愿走仕途经济之路,对官场、社会彻底绝望而又不知如何解脱自己,无路可走的一种寄托而已!殊不知“寄情托身”的渺小愿望都被粉碎,他只好抓住“佛”这根稻草试图渡到彼岸了!

这伟大的现实主义力作竟这样巧妙地用“荒诞”手法表达真实的思想,与《聊斋志异•促织》“成子化虫”和卡夫卡“别里高尔变甲虫”表现形式虽不尽相同,其实质却是相通的。

上一篇:经济应用文格式下一篇:如何解决幼儿间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