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培训学习总结

2024-05-03

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培训学习总结(通用9篇)

篇1: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培训学习总结

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培训学习总结

广西玉林高级技校陈颖悟

我于2011年7月11日到7月31日参加了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1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自治区级培训,这次培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期二十天的培训,虽然短暂,但每一天都能学到物流不同类型的知识,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这次学习使我的物流教育教学水平、物流专业技能有所提高,也学到了新的知识、新的技能以及新的职业教育理念,而更重要的是使我开阔了眼界,又结识了来自各个中职学校的老师,给予了共同分享教学经验的平台,提供了相互沟通交流的机会,对我目前和以后的物流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下面是我参加这次教师培训的主要内容:

首先,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安排了一周的实训培训时间,分为两大部分:物流实训和素质拓展实训。物流实训模块主要学习和熟悉物流综合课程与核心课程的机械设备操作、软件操作等内容,包括物流沙盘实训、仓储实训、国际货代实训与报关实训。深刻认识到模拟实训对于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素质拓展实训通过生动活泼的实训项目,锻炼了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能力,树立了团队合作的意识,有利于提高物流教学效率。

其次,两周的基本物流理论知识学习时间,中间穿插实践观摩、互动讨论等环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通过参观南宁保税中心、海尔备件中心和凭祥万通物流中心,使我大开眼界,结合书本中的理论知识,更熟悉物流不同环节的操作流程和物流知识的综合应用。

能参加自治区级教师培训,我感到无比荣幸。衷心感谢学校领导给我提供了这次学习的机会。此次培训,使我在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教育教学能力与物流科研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有所提高,为自己今后的教育实践打下了基础。通过培训,使自己有了不少收获:

1、物流专业技能实训,增强了动手能力

通过仓储实训,极大弥补了物流专业实训能力不足的状况,掌握了一些以前没有接触过的物流实训设备的操作技能,比如:手持终端的使用、手动液压托盘叉车的使用。将观念中的东西转化为现实中的实际操作,明确了操作流程,提高了操作技能,掌握了相关教学软件的使用,能较为熟悉的使用相关的设备设施,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导和帮助。让教师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不仅快速的掌握了相关的操作技能,还提高了对相关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能力;通过物流沙盘实训,了解熟悉整个操作的流程和公司运作的程序;通过学习报关软件,初步掌握了出口业务、进口业务的报关作业流程、内容及管理,对整个报关、报检的流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学习,也明确了这一业务所涉及的贸易术语和英语水平的要求比较高。

2、物流专业理论学习,丰富了专业知识

《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的学习,使我们了解仓储管理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仓库设计与选择仓库、仓储作业流程管理;《运输与配送管理》的学习,使我们全面了解运输与配送的概念、主要业务活动和业务环节,系统掌握运输与配送的管理、经营、绩效评价等具体运作方法;《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学习,使我们了解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掌握企业采购与供应物流计划的下达,理解供应商关系管理;《物流信息管理》的学习,使我们掌握合理进行物流信息分类、流程与分析,操作物流信息管理软件的技巧;《国际物流》的学习,使我们掌握相对独立的国际贸易环境下国际货运、报关、报检、仓储与保险这一外贸业务的具体环节,掌握有关国际贸易的基础知识及相关的国际贸易惯例。

3、物流教学理论学习,改进了教学理念

通过物流人才培养方案、物流职业教育教学的互动讨论和经验交流,了解到当前 职业教育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了教学方式改进的方向和目标,比如:“以赛促教”的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参加各种物流专业技能比赛,便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4、物流企业参观,拓宽了专业视野

在短暂的培训中,我们先后参观了南宁保税中心、海尔备件中心和凭祥万通物流 中心。通过与物流公司的直接接触,感受到了物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替代的地位,也能明显感受到物流业伴随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极大开阔了我们的专业视野,作为一名物流专业的教师,如何培养出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将是我们思考的重点。

这次的培训我收获甚多,受益匪浅。作为一名职业学校教师,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争取往“双师型”教师发展,使自己具有所教学知识方面的前瞻性。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发现型、发明型、创造型、创新型”的学生。再次感谢学校给了我这次培训的机会,也衷心感谢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我们全体学员所付出的一

切,感谢你们给予我们的知识、技能和关怀,我们将努力为广西的职业教育积极服务,开创职业教育更加美好的未来。

2011年8月31日

篇2: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培训学习总结

模具专业教师培训学习总结

永州高新职业技术学校

邓鹏飞

我是一家私立中职学校的教师,自愿向学校和湖南省教育厅提出申请,很荣幸地于2011年5月10日至6月20日,在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参加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专业全省教师40天的培训。通过培训和来自全省各地的同行们在一起学习和交流。在这40天的培训过程中,主要的学习内容包括:1、新的教学方法;2、专业教学能力模块;3、专业核心能力模块;4、专业选修方向模块;5、企业顶岗实习模块。并参观调研了著名企业:长沙晓光汽车模具有限公司、湖南亚太实业有限公司,并在湖南百通有限公司顶岗实习,使我受益匪浅,增长了专业知识,拓宽了视野,转变了教育理念。

一、专业教学能力模块:

专业教学能力模块主要包括四个子模块:市场调研、工作任务分析与教学分析、专业课程设计、教学组织设计。

1、市场调研

培训基地给我们安排到长沙晓光汽车模具有限公司、湖南亚太实业有限公司参观和做市场调研。调研结束后我们通过小组协作对调研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并分析调研数据,撰写了调研报告。

2、工作任务分析与教学分析

根据我们在长沙晓光汽车模具有限公司;湖南亚太实业有限公司的调研结果确定岗位群,对各岗位进行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并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然后将典型工作任务归类为行动领域,并对行动领域进行知识、技能、态度的分析。

3、专业课程设计

我们根据工作任务分析和教学分析的结果确定专业课程体系。明确了专业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目标和地位,确定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时间;能够根据专业与课程的特点,选取适当项目或案例作为教学载体,划分教学单元。4、教学组织设计

能够根据专业与课程的特点,编制出符合职业教育特点与专业特点的课程标准,针对每个教学单元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并确定教学条件的配置标准、开发设计课程教学资源。能够进行课堂教学实施的设计,完成行动导向的课程教学。

我们的培训方式以分组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为主,真正实现了“做中教、做中学”.通过学习,我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接受了世界先进的职业教育思想和理念,了解了很多前沿的职业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努力用所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用于教学。

二、专业核心能力模块

专业核心能力模块主要包括三个子模块:燕尾对配钳工操作、模具拆装测绘与调试维护、模具制造。

1、燕尾对配钳工操作:

通过对这个模块的学习,我掌握了钳工操作的工作原理和方法。能够完成钳工工具的正确使用,掌握了钻头的磨法,学会了分析工件特点并编制钳工加工工艺,掌握了现场6S的规范管理,养成了遵守规程、安全操作等职业素养。

2、模具拆装测绘与调试维护: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掌握了模具的结构和拆装方法,掌握了对成型零件进行测绘和绘制工程图,掌握了模具的成型原理和产品的制作。并能够正确使用常用的工具、仪器仪表进行测量和故障的排查。另外,在这个模块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注重创新意识的激发,提高学员的创新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员的团队精神、质量意识与安全意识。

3、模具制造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掌握了凸凹模零件加工工艺卡的编制,掌握了凸凹模零件的线切割加工技术和运用CASA软件编程,掌握了型腔零件的电火花加工的电极制作和运用UG软件编制数控程序。

三、专业选修模块

专业选修模块主要包括两个子模块:塑料仪表盖注塑模设计,冷冲模设计。我选修的是塑料仪表盖注塑模设计。通过这个模块的学习,使我学会运用PRO/E软件对产品进行造型建模和分型。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实施过程中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能力。

在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中,很多课程采用理论讲解与实践技能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在培训教师耐心细致的指导下,完成了实训项目,使我的专业技能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弥补了以往知识的不足,有助于改进教学中难以开展课堂实验的缺陷,对今后的专业教学改革也起到重要作用。我会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继续努力,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向达到“双师型”标准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四、企业顶岗实习模块

经培训基地联络,组织学员到湖南百通有限公司实习。并聘请企业领导、工程师为学员们详细介绍先进技术、生产工艺流程、企业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用人制度与要求、企业岗位规范等,加强了校企交流,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在培训结束前,我完成了培训老师交给所有任务,制作提交了PPT课件教案,并在培训班上进行了教学试讲。学校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就职业教育在各地的现状,职业教育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和困惑进行探讨,培训学员踊跃发言,在探索职业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取得的新经验,国家职业教育发展前景等方方面面,各抒己见。思想在碰撞中产生出许多的火花,既学习到了新经验,以后工作中可以借鉴,又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决心。

通过这次教师培训班的学习,使我本人从专业知识上,从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上,从对学生的分析管理上,从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上等方面,都得到脱胎换骨似的变化提高,同时,让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学无止境,并且要把这种终身学习的思想灌输给学生。只有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不断地提高和更新知识,走出去多了解,才能更好地适应教学的需要,培养出更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我也清楚地认识到参加培训是学校和领导赋予的重任,我将把本次培训的心得体会运用到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踏踏实实地做好一个教师的本职工作。

篇3: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培训学习总结

关键词:学习者,中心,会计学基础,教学模式

2015年10月26日,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发文:《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强调, 要“扩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权, 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合作式、参与式教学, 逐步扩大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和课程的权利”。笔者认为, 转型的关键就是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上来, 据此, 教师的主体地位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一、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设计

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科学设计是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师角色定位的核心。建构主义认为,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必须从三个方面努力:第一, 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 要体现学习者的首创精神;第二, 让学习者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应用所学知识, 即实现知识“外化”;第三, 让学习者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即实现自我反馈。分述如下。

(一) 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目标决定培养人才的类型和方向, 并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非财务管理专业开设 《会计学基础》 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能够基本掌握 《会计学基础》 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能够解读会计报表,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 有助于后续专业课的学习。课程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其中知识目标包括: (1) 学生理解并掌握会计的相关理论知识; (2) 了解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的意义、作用及其方法; (3) 理解并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概念、意义和结构。能力目标包括: (1) 能分析并处理经济业务; (2) 能正确填制会计凭证和登记账簿; (3) 能基本解读财务会计报表的相关信息。素质目标包括: (1) 观察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2) 沟通表达与团队协作的能力; (3) 继续学习与本课程相关知识的动力和能力。

(二) 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整合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内容必须对教学大纲、教材等教学资源进行梳理, 根据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 划分知识模块, 进而进行任务设计。知识模块包括:会计核算、填制和审核凭证、建立和登记账簿, 会计报表编制与分析。其中每一知识模块都结合课程教学目标设计若干项具体任务, 通过“任务”来诱发、加强和维持学习者的成就动机, 实现学习目标。

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师角色的设计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知识“外化”能力是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的核心, 据此, 教师的角色必须重新定位。

(一) 教师在课前学习的角色定位———学习的设计者

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前教学实践中, 教师是学习任务的制定者和发包者, 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课前学习任务单”发给学生, 并提供各种学习资源, 适时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使用建议及指导。教师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应借助课程论坛、短信、微信、QQ等不断与学习者进行交流, 提醒、督促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同时通过形成性评价检验学习者的学习进度、学习效果。教师作为学习引导者使学习者产生归属感, 不断建立学习信心的同时能够在既定时间内高效完成学习任务。

(二)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角色定位———学习的引导者

教学有没有实效, 不仅仅取决于教师有何作为, 更有赖于学生有何作为, 教师既包括讲解也包括倾听, 师生双方都进行积极思维教学才会变得真正有意义。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 教师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原则1:教师尽量少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传统教学教师有一个很严重的嗜好就是要把什么都告诉学生, 如, 周密的讲解、举例、提出问题且回答问题、总结讨论、解决难题和制作图表等。老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做所有的这些事, 课堂便成了老师的一言堂。这个原则是使教师少做这些事, 直到做这些事是种例外而不是惯例。

原则2:教师做更多的设计工作。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师角色应达到以下四个目标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一, 他们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第二, 任务设计和学习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其中并受到激励;第三, 任务和学习活动能让学生在真实、合理的情境下进行, 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第四,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任务和活动应该明确地促进知识的掌握、技能的获得和意识的提升。

原则3:教师创设学习氛围, 创造学生互相学习、共同学习的机会。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应当是对学习者学习成果产生积极影响的氛围, 并使学生稳步地朝智力成熟和自己承担责任的方向努力。实践表明好的学习氛围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互相学习和共同学习的前提必须是组建学习小组, 教师应该更好地设计和组织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一般4~6人, 要考虑性别、性格等要素。当小组有效建立起来后, 学生就会根据学习任务有效开展学习活动, 分工协作,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此期间, 教师的引导、评价将会是学习小组有效开展工作的保证。学生通过学习小组共同学习、交流与合作, 达到收获更多。

原则4:教师做更多的反馈工作。反馈工作是指对学生学习的一种评价, 教师应该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和创造力建立反馈评价机制。这种机制可以是给某次任务的口头反馈, 也可以是给学生个人的书面反馈, 还可以是评分式的反馈, 用以证明学生对内容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但是评分并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学生可以从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比分数更多的激励。

基于以上原则, 笔者认为任课教师在《会计学基础》课堂的主要工作是“引、询、做、评、拓”。“引”就是通过对学生课前学习情况的了解, 与学生交流, 对学习者课前学习进度、任务完成情况、存在的问题等进行总结, 引出新的学习任务。“询”就是询问学习者对新任务的理解情况, 给学习者以引导, 帮助学习者设计自己的任务解决方案。“做”就是让学习者根据已有的知识尝试着去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评”是根据学习者任务完成情况, 建立多元评价机制, 包括学习者的彼此评价和教师评价, 其中教师评价则以鼓励和期盼为主。“拓”就是从已有的知识架构基础上拓展新的知识, 理想的状态是多数学生力图通过将教师所说的与他们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 构筑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教师在课程考核环节的角色定位———学习的评价者

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考核方式既要反映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知识的掌握状况, 又要能评价学生综合能力, 既可以静态反映学生的知识构成, 又要能动态反映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一) 教学考评过程化

采取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考核评价方式, 实行全过程评价、全方位评价、多主体评价。从评价内容来说, 不仅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更应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态度等综合素质的考查;从评价重心来说, 应重视过程性评价, 对学生的考评与考核, 不再只强调学习结果, 更侧重学习过程, 更多地考虑学生的进步和努力程度等因素;从评价主体来说, 不再以授课教师作为唯一的评价主体, 而是形成多元化、交互作用的主体;从评价标准来说, 应以考核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和效果为主。最后, 评价方法应更加多样化, 应包括书面测试、实践活动评价、教师的观察与面谈等。

(二) 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 构建多元化评价机制

《会计学基础》课程采取了基于任务驱动的考核评价方式, 在评价考核的过程中实现任务评价、过程评价、量化评价以及多主体评价的方式。课程实行日常完成任务评价与最终工作成果评价相结合、能力目标评价与知识目标评价相结合、基本能力评价与拓展能力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课程总成绩由平时考核 (20%) 、实践考核 (30%) 、理论考核即期末闭卷考试成绩 (50%) 三部分构成。其中, 平时考核包括课堂发言和平时作业, 实践考核包括小组综合表现、小组学习参与度、讨论课发言。这种考核方式, 将传统的终结性考试转换为过程式评价, 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其表现等学习素质纳入考核中来, 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四、结语

提高教育质量是高校永恒的主题, 其中焦点问题有两个, 一是应该教什么, 二是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笔者认为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 只有教师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 即作为课程设计者、引导者和评价者, 站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立场, 才能真正给学生“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

参考文献

[1]玛丽埃伦·韦默著, 洪岗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给教学实践带来的五项关键性变化[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6, (5) .

[2]王莹.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价值工程, 2014, (2) .

[3]张俊超.推进从“教”到“学”的本科教育教学变革[J].高等教育研究, 2012, (8) .

篇4: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培训学习总结

[关键词]个人知识管理;团体学习;幼儿园教师

[中图分类号]G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07)12-0017-04

团体学习作为一种富有实效的学习理论与策略,已进入幼儿园教师的学习生活,并成为园本教研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然而,教师团体学习效率低下严重影响并制约了其专业发展的速度与进程。个人知识管理作为知识管理理论的基石与核心。其主要作用是个人借助对自身知识系统的梳理,有意识、有目的地积累和获取、交流和共享、应用和创新知识,并通过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和专业竞争力来不断适应持续变革的社会。把个人知识管理的理论引入幼儿园团体学习的领域,将会逐步改善教师的学习品质,提高教师团体学习的效率。加速教师专业实践理论的建构,加快教师专业发展的步伐。

一、团体学习是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形式

21世纪是一个“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为重要因素”的知识经济时代,也是一个“最需要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学习时代。变革是其重要特征。与过去任何时代的变革不同,知识经济时代的变革不再是一个特定时期的特定活动,而是生活的一种普遍形态。持续的变革不仅使人类的知识以几何级数持续增长。也使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每一个个体都感受到知识对个人发展的重大意义和来自知识不断更新的种种压力。美国新管理大师彼得·圣吉曾经告诫道:一个人如果每年不能将学习过的知识更新7%的话,那么这个人便无法适应社会的变化。尽管知识更新的比例有待商榷,但当今知识的更新速度确实“已经到了我们的想象力跟不上的程度”(C.P.斯诺)。

在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时代,幼儿园教师如果再以“过去的知识”来教育“今天的孩子”去适应“未来的社会”,必将被社会和时代淘汰。有效的持续学习与进取成为每位幼儿园教师在知识经济时代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现代意义上的“学习”已远远超出传统的单纯“因循”和“继承”知识,而成为能动地获取、运用、生产和创造新知识的过程,成为“通过理解、体验或研究而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随着学习观念的改变,那种单靠个体力量来获取知识的方式越来越难以适应学习型社会的发展,而团体学习则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

团体学习是为了达到某一目标(或目的)而将不同的个体集合起来的一种共同学习的形式,是知识经济时代个体更好地获取、共享、转化和创新知识的有效学习方式。在崇尚集体主义文化的中国,自古就有团体学习的方式,但在知识经济时代它才真正引起大家关注并日益成为引领组织和个体发展的重要学习方式。在知识经济时代,单枪匹马式的个体学习形式日渐受到重重阻碍与挑战,借助团体的力量促进个体学习能力的提高逐渐成为明智选择。在一个学习型的团体内,“即使是一个最年轻、最没经验的教师也会比任何一个有经验和有才干的,但与教育集体背道而驰的教师做更多的工作”。

二、改变团体学习效率低下的现状

团体学习从主体上来看,包括组织有计划安排的团体学习和个人自发形成的团体学习两种:从常见形式上来看,主要包括指导型团体学习、表现型团体学习和研究型团体学习三种。不论是哪种类型的团体学习,对幼儿园教师个体来讲,都是发展专业和提升专业竞争力的有效方式。然而。虽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00%的幼儿园教师都认为团体学习对个人的专业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但实际上并非每位教师都能主动、自觉、有效地利用这种学习方式。他们一方面缺乏有效利用团体资源的意识,另一方面也缺乏有效的方法与策略来提高个人在团体学习中的效率。在不少幼儿园中,团体学习已成为一种制度化、形式化、模式化而又让人“割舍不下”的学习方式:

——我原来很喜欢参加幼儿园的团体学习。现在越来越觉得这种学习缺乏新意了。每次学习的内容和形式都非常雷同。

——团体学习越来越模式化了,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的探讨,大家各说各的理由,总想压倒别人。

——团体学习现在已经成了一种形式上的东西,越来越索然寡味。学习时,大家常常似听非听,轮到自己发言时也很容易对付,因为套路早就熟悉了。

——团体学习中主持者的控制过于严格。总是牵着大家的鼻子走,太死板了,老师们都快成“木头人”了。

——团体学习是我们幼儿园园本教研的主要形式,我们往往抱着较高的期望来学习。但常常失望地离开。

除此之外,团体学习过程中,“你谈”、“他谈”、“大家谈”,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的现象也时常发生。很多在场的教师常因仅仅成为他人的“知识供应商”而迷失了自我学习的目的与方向,这自然容易形成“团体学习热热闹闹。个人收获寥寥无几”的局面。

尽管一些园长和教师已对团体学习存在的问题有所认识,并逐步产生了加强对现有团体学习管理的需求。但在制度化管理下的许多幼儿园中,管理者和组织者对团体学习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对单位时间内团体学习的效率问题也未能作更深层次的思考和研究。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不管是幼儿园还是教师本人,都只是延续着团体学习的行为,而并未认真核算过学习效益——学习投入与学习产出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说,幼儿园和教师个人在团体学习中投入的时间、精力和为每次团体学习进行的各项学习资料的整理、物质材料的准备等,与团体学习的效益之间并未呈现应有的正比关系,这其实是对团体学习资源的无形浪费。如何充分发挥团体学习的内在优势,如何借助团体学习更好地促进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已成为广大教师和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个人知识管理:团体学习中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选择

知识经济时代是学习的时代,学习是教师个体获取专业竞争力的重要方式。学习是意义建构的过程,也是意义赋予、分享和创造的过程。团体学习是在不同知识结构的教师之间展开的一种协商学习,团体中的每位成员正是在与其他成员的互动中建构着个人关于专业知识的意义。个体和团体之间并非二元论中的对立两极。个体是团体知识的“创造者”。而团体则是个人知识的“放大器”。大多数知识的转化是在小组或团体的层面上发生的。团体学习具有“综合”个人知识的功能。在团体学习中。幼儿园教师应善于充分挖掘团队资

源促进个体专业发展,并有意识地“着重知识的系统性管理与学习,否则,个人的知识与能力将呈现落后、无法与时俱进的现象。个人将沦为所谓的‘传统产业者’,不能适应快速变动的社会,终将为时代所淘汰”。

然而,很多教师由于个人知识管理意识的缺乏和管理能力的低下,未能有效地利用团体学习给自身专业发展提供的“免费”知识资源。有些幼儿园教师即使利用了这些随手可得的资源,并获取了某些有价值的专业知识,也因缺乏个人知识管理理论和知识管理策略。而未能把获取的知识碎片整合并转化为指导个人教育教学实践的隐性的“个人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团体学习的效益自然难以显现。个人知识管理是一种新的个人知识整理和增值的方法,是知识管理理念在个体身上的应用与拓展。个人知识管理是个人通过对知识获取、共享、转化和创新等过程的管理与优化,及对自身知识体系的修缮与维护,更有效地整合与补充自身的知识资源。调整和完善个人的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品质并最终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个人知识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个人通过对各种知识资源的管理,调整和完善自身知识的运行方式,逐步形成内在的自我反省机制。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各种知识作系统性的组织、整合与应用,达到以最少付出获取最大收益的效果。即“是为了高效地、有偿地开发和使用智力资本”。把个人知识管理的理论引入幼儿园的团体学习领域,并积极探索适宜而有效的个人知识管理策略。将有助于幼儿园教师团体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学习品质的改善。

“我们有思想、情趣和意志,这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我们还有一种自我控制的手段,也就是自己支配自己的力量。”(人格主义者鲍恩)当外界的学习环境不可能尽快改变时,教师只有不断地改变自己才可能提高个人学习的效率与质量。将个人知识管理理论引入幼儿园教师的团体学习之中,正是基于“自己是支配自己的力量”的前提,其目的就是为了更有效地加强幼儿园教师对特殊概念资源的系统管理,协助他们更高效地利用幼儿园团体学习的知识资源,丰富和优化个人知识,调整和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自主专业发展的水平。“唯有教师能够积极地进行个人知识的管理、流通与扩展。才能在处处强调速度与高度不稳定的社会变迁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适应与再学习能力,不为快速的环境变迁与不断推出的教育革新行动所苦。成功地扮演知识型社会的领航员角色。”“个人知识管理”的概念与理论,对大多数幼儿园教师来说可能是第一次接触,但实际上除新手教师之外,经过一段团体学习的经历之后,每位教师都会从团队资源中获取大量的专业信息与知识。对于获取的各类知识,幼儿园教师一般也都会有意无意地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加以归类和整合。比如,向其他团体成员询问不清楚的问题;根据个人的知识需求,主动地整理笔记来归整零散的、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等,即进行了比较“原始”的个人知识管理。这是一种“无知无觉”的知识管理状态。对个人知识水平和学习质量的提高难以产生深层次的影响。而且随着个体所需知识量和获取知识量的递增,需要管理的知识资源将会日益增加,类型也将日趋复杂,仅仅依靠“原始”的知识管理。幼儿园教师将越来越难以达到专业发展的需求和走出团体学习效率低下的困境。但通过提高个人知识管理意识和运用适宜的个人知识管理策略,教师就可以不断增强和提高对各种知识资源进行系统管理的能力,将原本简单的知识信息和知识资源转变成对个人专业发展更具意义的知识资产。并在促使知识资产向知识资本转化的过程中,实现知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价值,从而实现从“比较专业优势”向“竞争专业优势”的阶段性跨越。

篇5:英语教师个人专业学习总结

二、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不断探索学习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积极认真参加集体备课,在交流中,努力学习,提升自身素质。作为老教师,能认真研究教材,从教学前分析,课后反思,课上知识点、重难点落实,到学习方法的指导与练习的处理。日常工作之余,能有计划的读书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年轻教师做出好榜样。

三、科研意识增强了。在繁忙的工作中,把教科研当作一项有重大意义的课题去对待:坚持以人为本,让学生学会学习,把语言知识和文化相结合,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认真参加课题方面的讲座培训,区里的论坛听课,更重视自己的看书学习:认真阅读每期“英语辅导报”,“二十一世纪报”,“人民教育”,“班主任”,“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等书籍,了解有关心理学,教法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及理论水平。写好读书笔记,积极参加听评课活动,本学期听评课在达到要求的基础上要超额完成任务。积极参加组内开展的各项活动,促进研究。同时做好“自主发展、人文见长”课题研究记录。脚踏实地的研究教学,实践课题。

四、发挥老教师的帮带作用。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学校领导和前辈以及同志们的关心和提携。帮带年轻教师是老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每当青年教师请教的时候,努力做到毫无保留,尽心尽力。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以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己任,起到到了骨干教师应起的带头作用和辐射作用,受到同行的好评。

篇6: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培训学习总结

为更好的学习《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与专业成长》,提高我园在职教师的业务水平及工作能力,我们于6月9日至17日,利用休息时间,在幼儿园二楼会议室进行了连续7天的学习活动。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所有人员跟上,靠上,无一人迟到,早退。我们安排专人负责学习人员签到,签离。由我园领导带头学习《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与专业成长》,书中共有14个主题,对每一章节,我们都细细研读,各位教师认真聆听,并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见解。在学习过程中,大家热烈讨论,积极发言,对于书中提到的学前教育的热点,焦点等问题,进行了评价,分析。

通过此次学习,我们认识到,做为一名光荣的幼儿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教师要自敬自重,必先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诚信立教,首先要做到敬业爱生,在为人处事上少一点名利之心,在教书育人方面多一点博爱之心;创新施教,要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同时要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我们认为,师德师风所包含的内容,自古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但“育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内容,现在的老师要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其中在业务素质上,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要求老师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技术。

我们还应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孩子都欢模仿,将会给孩子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孩子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幼儿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幼儿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孩子心服囗服。

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是教师走向终身发展的基本原则。终身教育,这是现代人必备的思想观念,教师更应活到老学到老,才能胜任这一富有挑战性的职业。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把学习看作一种乐趣,使自己变得更为睿智。以便真正有所提高,走向终身发展、不断进取的开拓之路。

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篇7:学习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总结

体会

一、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理论,建立专业责任感。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学习、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对自己的专业发展保持一种自觉状态,及时调整自己的专业发展行为方式和活动安排,努力达到理想的专业发展。教师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有教知识的知识;不仅要会教,还要讲究教的艺术性。教师是吃开口饭的,教学语言素质修养是教师的基本专业素质之一,是教学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我国当代许多著名的教学艺术大师也都强调教师的语言能力,认为教师的语言最基本的一点是要能做到科学性、简洁性,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语言模糊,概念不清,毫无科学性,往往会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歧途”。而现在我们的很多中小学教师连这最基本的一点都没有做到。优秀的教师既需要有深厚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把握学术前沿的意识和能力,又需要通晓教育的规律,具有良好的教育品质和教师职业道德。就目前世界各国教师教育而言,其专业知能一般包括普通文化知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学科专业知识(学生毕业后讲授的专门课程)、教育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哲学、教育史、教育心理学等等)三大类。与国外相比,由于我国现行的教师教育院校的课程设置体系,还存在着以学科为中心、课程的比例严重失调等一系列值得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所以,我国现任中小学教师知识结构比例失调,学科专业知识相当较好,但从教能力显得不足。书是最好的专业引领,多多少少买一点书,工资不高,节约一点也就够用了。买一本书读20遍并用于实践,先学一家,融会百家,独成一家。如果你还有问题,你会成长;如果你已成熟,你将腐烂。一名教师从入门到胜任工作要3年左右时间,到单独承担任务和尝试创新约需4~8年;从成熟到进入教学效果的最佳状态需要8~15年,到出科研成果阶段则需15~30年。因此我们身为一名教师必须积极参加在职学习与培训。在职学习与培训是更新、补充知识、技巧和能力的有效途径,可以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机会。尤其是近年来兴起的“校本培训模式”是一种效率高、操作性强的在职培训方式。它基于教师个体成长和学校整体发展的需要,由专家协作指导,教师主动参与,以问题为导向,以反思为中介,把培训与教育教学实践和教师研究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以学校实际问题的解决来直接推动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在职学习与培训应让教师养成一种持续学习的习惯,成为自己专业发展的主人。

体会

二、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职业道德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相联系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规范。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做医生的有医德,当演员的有艺德,做教师的有师德。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给教师职业下的定义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传道”是三大任务中的首要。而要向人传道自己的道德就要高尚,这也是老师受人尊敬的原因。教师是“为人师表”的神圣职业,其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下一代的成长。因此,人们将教师视为“真正天国的代言者,真正天国的引路人”(杜威),称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把教育界称之为“最后一片净土”,然而社会发展到今天,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灵魂也出现了问题,“最后一片净土”也不再干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日益多元化。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一些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注意修养自身师德,崇尚“利益至上”,放弃自我道德约束,以致使自身的道德品质与社会要求出现较大反差。某些教师或无视本职工作,热衷于“有偿家教”,搞第二职业;或利用职业之便谋取一己之私;或以罚代教,违法乱纪,触犯刑律等等。教师的种种类似行为都有悖于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有损于人民教师的形象,既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活动,也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有人才会发出“谁来拯救灵魂工程师的灵魂”这样的呼声。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的自我学习,让我深刻体会到师德修养是作为教师不可缺少的一门学习功课,如何让自己树立现代化的教育观念,如何更好的得到专业化的发展是很重要的。

在平时工作的实践中,我明显感觉到大部份学生的表达、喜好都会或多或少的随班里老师变化,这就表明,教师的劳动能影响学生的一生,甚至可以决定或者改变他将来的发展方向。学生的个性形成,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任何其他作用所不能代替的,因为学生的心灵需要教师用心灵去塑造,也因为这样,对学生成长有着重要影响的教师,其职业道德也必然被社会关注,没有任何职业比它更受社会大众的关注。所以,我们必须先要有教师道德意识,然后有高度自觉性的学习,一定会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教师。通过学习知道教师道德人格之所以具有强大的教育力量,是因为教师具有直观示范性的特点,我们的教育对象主要是学生,我们是他们除了父母之外所直接接触的最主要的对象,是学生最亲近和尊敬的人,他们的可塑性强,行为模仿性强,正处于长身体,增知识的重要时期。

篇8:创新学习模式,促进专业教师成长

一、组织观摩教学, 实现隐性知识的分享

教师拥有的很多关于教学的知识来源于自身经验, 就是难以清楚地用语言加以表述,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针对这部分不能通过语言、文字或符号进行逻辑说明的隐性知识, 以学校教育或大众媒体等正规的形式难以传递, 只有通过面对面的观察、模仿和练习, 在观摩中潜移默化地学到缄默的隐性知识。观摩教学是从教师每日真实的教学活动中抽取出一个基本的单元———一次教学活动为例, 以别人的教学作为研究对象, 教师集体观摩、共同研讨, 从实践中改善教学技能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我国传统教学研究中的“校本教研活动”、“公开课”、“备课—听课—评课”制度、师徒制、青蓝工程活动, 日本广泛实施的在职教师教育实践模式“授业研究”都是与此类似的模式。

观摩听课, 就是以他人的授课作为自己反思、比照的对象, 教师以审视、对比、鉴别的视角看待自己熟悉的教学实践, 教师可以思考如果我在平行班上, 那么这节课应该如何改进, 这节课对我以后的教学有什么启示和帮助。授课教师可以在准备观摩课的过程中反思和授课。因此, 学院应定期组织全院性的教学性比赛, 例如教学质量优秀奖评选、说课比赛、讲课比赛等活动给全院教师提供交流探讨、观摩反馈的平台。观摩教学实现的是从难以言传的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传达, 这种言传身教虽能学习教学技能, 但技能背后的教学原理却没有明确体现, 这是其不足。

二、开展行动研究, 实现隐性知识外部化

隐性知识是非公共、非言语、非意识的。波兰尼指出:“隐性知识是一种内在的行动, 我们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控制它或甚至都感觉不到它。”将其转化为公共的、符号化的、可意识的显性知识才能进行反思、修正和利用。开展行动研究就是由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过程是知识的外部化过程。在学校开展行动研究, 就是教师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 将问题转化成研究主题, 并进行系统研究, 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是教师为提高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进行的反思研究。在开展行动研究的过程中, 教师需要对教学进行研究和解释, 通过深入的理性思考,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可实施的步骤, 在实践中观察、记录、分析、总结、反思。行动研究的主体就是教师自己, 开展行动研究是教师挖掘自身隐性知识并将其转化为显性知识的过程。教师既是研究者又是实践者, 这种研究学习活动使教师提高教学和研究的能力, 在深思和计划行动中将原有的隐性知识外显化, 外显化的隐性知识才能传递和共享。与此类似的促进隐性知识外显化的形式还有撰写教学案例、教学日志、网络教育叙事、教育博客、质的研究、行动研究等。这些学习反思活动能够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实现自身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共生,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进行科学研究, 更新显性知识

高校教师的基本任务是进行科研, 这是高校教师保持专业地位的重要标志。科学研究就是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传递, 是显性知识组合、创新过程。高职院校的教师不能放松对科研的要求, 既要进行科研, 了解科研领域国际、国内的新动态, 又要视野开阔, 高瞻远瞩。教师可以时刻把握本专业的发展方向与最新成果, 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从而不断完善教材, 充实教学内容, 并进行教学改革。这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 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只有掌握了完整、系统、精深、前沿的学科领域知识才能在学科教授中游刃有余。

高校教师的科研除了要服务社会, 促进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之外, 还要服务于教学, 提高教学水平。高校教师有了科研之源, 在教学中就会得心应手, 所讲授的课程内容就会更加生动、翔实, 更加注重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基础, 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因此高职院校要始终坚持“科研先导、质量立校”的方针, 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活动, 在各级专业技术岗位聘用任职条件中明确提出科研要求, 在论文、著作、作品或科研项目或科研获奖情况都有相应的要求。除科学研究外, 高校或培训部门举办的更新教育观念、提高理论认识、扩大知识面、利用前沿科研成果的方法等都采用这种模式。

四、开展反思性实践, 实现显性知识的内部化

知识的掌握最终落实在行动中, 教育实践是教师学习的最终目的。由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过程是显性知识分享和内化的过程。当教师接受并且自觉地运用新获取知识时, 这种显性知识就开始内部化和隐性化。与其他三种模式不同, 这是教师个体层面的学习, 是教师通过反思性实践在工作中践行学到的显性知识, 将其转换、拓宽、重构自己的隐性知识系统的过程。通俗地讲, 反思性实践就是在工作中将“知道”转化为“会用”。教师职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 , 教师教学效能的提高要在真实的课堂情境或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体现。只有将宏观、抽象的教育理论和教学原则应用于教学工作中, 才能实现教育行为的更新。教学是创造性的劳动, 教师要做好教学工作, 必须在实践中反思, 在总结中提高。立足于职业实践的反思、学习、提高才能提高自身修养, 完善职业形象, 体验和创造教师职业的真正意义。

摘要:21世纪, 社会面临新的变革, 高职院校面临更多的要求和更大的压力。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学习, 教学组织必须创新才能生存。高职院校教学组织创新的流程分为分析内外环境、明确发展目标, 规划整体发展、确立组织结构, 激发成长动机、营造学习环境, 创新学习模式、促进教师成长, 监督学习成效、持续循环建设五个环节。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组织,学习型组织

参考文献

[1]M.Po lanyi.The Study of Man[M]:12..London:Rout2 ledge&Kegan Paul, 1957.

篇9: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培训学习总结

关键词:SECI模型理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4-005-2

一、完善区域教师研修制度,加强教师自主学习意识

改善区域教师研修制度,让教师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进而去探究问题,并在区域研修中解决问题,把区域研修变成问题研究的过程,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区域研修就是工作的一部分,也是增强组织的学习力,所有的教师在工作中对于学校的实际问题都有自己的切身体验和经历,这样,在区域研修活动中,教师之间会充满热情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改善心智模式,凝聚了共识,同时增强了教师的问题意识。与此同时,合作学习的基础是个体独立学习,没有个体独立学习作基础的合作学习,犹如空中楼阁,无源之水。在合作学习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部分教师在合作讨论中,没有自己的观点,过分依赖他人相互间的交流和讨论,没有深度,也就没有真正的互动,使合作流于形式。

在新的区域教师研修制度下,我区教师拥有自己独立的学习钻研时间,大量搜集信息,加工信息,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个性特点,自主地、能动地、有目的地独立思考,自主尝试解决问题,突出个性化学习,初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因为教师成长是持续终身、连续不断的过程,单靠相对较短时间的专门进修难以保证教师的持续发展。同时,教师成长既是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个性化的过程,只有自主学习才最符合教师的学习意愿和学习需要,从而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由此我区教师积极行动起来,奉行自主学习策略,即教师独立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自主承担自己的学习责任,并主动为自己的学习创造机会。自主学习的本质就在于学习者的主动性。教师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表现在教师将学习意愿转化为学习行动,独立、有效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天读点书,思考实践中的问题、困惑,把学习当作生活工作的一部分。还包括教师自主设置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材料,自主确定学习方式、学习进度,掌握一般性学习策略和某领域具体的学习策略。再次,我区教师还重视对学习的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自我调试。自主学习是一种自我调节和自我监控的学习,教师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系统监控,及时对自己的学习做出评价,根据学习状况随时调整学习目标、内容、方法、时间等。

二、开展课堂观摩学习

开展有计划、有步骤的课堂观摩活动。有针对性的课堂观摩学习能帮助教师在平等和谐的文化环境中建立一种合作关系,相互给予帮助,交流教学经验,促进彼此发展。课堂观摩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课堂观摩活动,收集教师教学实施、方法和学生课堂学习表现的重要信息,进而对这些信息加以分析、反思、沟通交流,最终改善教师的教学实践。

我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中课堂观摩学习的主要步骤:

(1)观摩前会议。观摩前会议主要包括观摩前组建观摩小组和观摩前各项准备,小组规模可根据需要决定,可以是几名教师,也可以是全区同一年级同一学科教师,小组成员间是平等的合作关系。接着为准备观摩的各项事宜召开会议,教研员确定时间和地点,明确观摩的目的和重点内容,商讨被观摩者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及观摩者采取什么方式来记录和收集信息最为合适。

(2)课堂观摩。课堂观察是教师和教研员观摩学习真正实施的重要过程,他们在教室收集有关资料,用表格记录下所需要的资料信息,如教师指导班级活动的资料、学生的作业情况、学生的成绩、书籍和其他阅读资料等,通过这些资料的收集整理与记录,可以提高参观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技巧及课堂管理能力。

(3)观摩后会议。教师在课堂教学观摩之后,要对所记录下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讨论,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建议和改进的措施。此外教师根据课堂观摩中的问题,写一份心得体会报告,谈谈自己对教学过程的看法,如何改进教学实践,从中受益到什么等等。最后由教研员对本次课堂观摩教学活动进行总结报告,把报告内容分发给每个人,以供全区教师交流学习,共同提高其专业发展。

三、构建团体合作学习文化

团体合作学习是区域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中教师专业发展最基本的形式,也是最重要的有效途径,有效的团体合作学习是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中教师专业发展更富有成效的保证。团体合作形式多样,根据合作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线下团体合作学习和线上团体合作学习。

(1)线下团体合作学习。线下团体合作学习一般有五个发展阶段:

①形成阶段。这个阶段是个人成为团体合作成员的关键阶段,个体期望团体能接纳自己,于是尽可能多地了解团体,使自己尽快成为团体中的一份子。因此需要采取一些策略来指导和帮助个体。如:创建良好的合作氛围使成员放松心态尽快熟悉团体生活;开展各种各样的相识和信任活动使成员适应环境、熟悉对方;确定团体合作的内容和任务,并制定出相应的决策;制定团体合作的行为标准,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明确团体合作中相对稳定的角色如记录员等。

②发展阶段。合作团体逐渐形成后,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团体成员内部出现起伏,这是一个较为艰难的阶段。随着团体合作机会的不断增加,成员之间意见出现分歧,彼此抱怨任务比他们预计的难度大,团体冲突重重。因此需要找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方法,具体如下:对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进行集中培训;把问题摆在团体成员面前,大家共同商讨;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团体成员讨论交流;在成员的能力范围之内重新制定团队合作的目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重新制定团体成员的行为标准等。

③规范阶段。当团队度过起伏波动的时期就进入规范阶段,团体成员逐渐形成合作的凝聚力,对团队项目持有积极的乐观态度。为了使合作团队更加规范,采取以下措施:不断更新团队成员的行为标准;制定决策的程序,并设计行动计划;提供额外的培训以改善团队工作的效率;责任到人,分配到位;明确制定评估标准和程序并计划庆祝活动。

④执行阶段。执行是团队合作最富有成果的一个阶段,此时,每位成员已经完全融入团体之中,与个体人生价值相依,明白自己在团体内的角色、目标和任务,并能顺利完成团体计划,解决难题。因此,要保持良好的团体乐观精神,保证团队持续地合作学习,运用有效的时间管理并明确团体任务责任,这些是使执行更富有成效性的保证。

⑤结束阶段。团体合作顺利完成,进入到最后闭幕、汇报、评估和庆祝的阶段。这个阶段要求对合作过程中采用的程序进行评估,对合作成果进行评价,并做陈述报告,最后庆祝,让教师充分享受团体合作学习所带来的累累硕果。

(2)线上团体学习。线上团体学习是教师以合作交流为基础、借助网络平台为了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质而结合的学习型组织。与线下团体学习的最大不同是突出网络数字资源和工具手段的运用。为了帮助教师建立线上合作学习团体,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①创建和谐自由的网络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团体在线学习的基础,这样团体成员才能在轻松的状态下进行学习交流,才能形成相互促进和稳定的人际关系。教师在自由、开放、信息交流方面的系统中,把自己的隐性知识转化为共同体的显性知识,再把团体的显性知识转化为个人的隐性知识,不断提升个人的知识,促进其专业发展。

②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网络工具包括:博客、QQ、MSN、BBS、微博、微信和网络媒体会议等。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教师的发展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应会运用多媒体教学,并通过网络工具进行合作交流、互相学习。团体在线学习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合作学习平台,对教师专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借助网络平台的共享资源和交流合作,反思实践,写下反思过程和教学经验,将自己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实现实践性知识的外化传播与共享,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四、引入外部优秀资源,加强与外部的交流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建立不仅仅要依靠于区域内部的学习资源,还要充分发挥外部资源的作用。教育作为社会的子系统,其和社会各方面的关系日益密切,相互之间的交流也日益增多。区域学校应该加强与社会的交流,得到专家或是优秀教师的指导,以增强教育效果。学习共同体内部成员的交流固然可以促进教师间知识的创造,但是如果没有新思想和新观点的引入,教师之间的知识创造就会停滞,就会停留在经验重复的层面上。因此,利用外在的学习资源有利于促进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进一步发展。我区在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过程中引入校外的资源的途径包括:优秀学校的教育教学经验介绍,教育专家学者的理论,教师的外出游学等。

五、指导教师进行反思,培养分享意识

教师的反思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提高的核心。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G.J.Posner)给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洁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再多的经验也仅仅只是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会有改进,永远只能停留在初始水平。所以提高教师的个体与群体的反思能力即是实现教师学习共同体理想的关键。

通过教学示范、课堂观摩、教研日记、案例评析这些常用的教学研究形式在参与、讨论、示范的过程中建立良性反思循环。在独立学习阶段,每个教师以不同的方式建构对于知识的理解,不同教师看到的是知识本身的不同方面,在共同讨论中,大家各抒己见,互相补充,互相启发,加深每个教师对当前问题的理解;每个教师不仅自己主动学习,还帮助其他教师学习,互教互学,共同提高;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交流,通过不同的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达到共享、共进。

六、建立教师专业学习电子档案

教师专业学习电子档案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改善教学为目的,把收集的相关资料有组织地呈现出来,通过这些资料和材料来展示教学进展和教学成果。教师专业学习电子档案是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更加真实地了解教师以往的具体教学实践活动,还能说明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教师专业学习电子档案主要包括资料和反思两个大类,资料又划分为教师个人信息与发展规划、荣誉夹、教学资源、观课议课、培训记录、论文论著等,反思划分为学习心得、案例研究、教学反思等。

[参考文献]

[1]Brown, J. S., Collins, A., & Duguid, P. 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 Educational Researcher, 1989(18).

[2]Ernest L. Boyer.基础学校——一个学习化的社区大家庭.王小平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Richard I. Arends. Learning to Teach.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上一篇:虚荣心的名片杂文随笔下一篇:浅谈电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