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2024-05-21

2024年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共9篇)

篇1:2024年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砚山镇小学2012年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和水平,引导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对小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反映小学生的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综合素质评价应按照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道德品质、学习成绩与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个性特长六个维度,共十二个评价要素为基本内容,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以学校评价为主体,以制度建设为保障,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从而推动我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和办学行为的进一步规范。

二、基本原则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坚持如下基本原则:

1.发展性原则。评价应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和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

2.激励性原则。评价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使之强化,重视培养学生自信心,注意激励学生。

3.差异性原则。评价既要体现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又要关注学生个体间差异和个性特长的发展需求,充分体现评价对象的个体差异。

4.科学性原则。积极探索科学的评价方法,注重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力求评价结果的客观、公平、公正、公开,努力提高评价工作的专业化水平,保证评价工作的质量。

5.参与性原则。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要尊重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评价活动变成被评价者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

三、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内容和标准

1.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关于“对学生评价的内容要多元,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确定我校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分为基础性发展目标、学科学习目标和个性特长发展目标三个方面。

2.综合素质评价要在小学学生综合表现详实纪录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表现详实纪录是指能够表明小学生在学校期间多方面素质及个性发展状况的关键性材料。综合表现详实记录一般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1)考试成绩。

(2)社会实践活动。

(3)个性特长与获奖情况。

(4)道德品质。

四、组织领导

组长:王万春

副组长:李宣强胡胜富王文东

成 员:张斌胜王福民王立平安龙肖云华莫丽萍

五、工作程序

1.宣传培训。学校应就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内容、标准、程序、方法、过程、制度等内容,组织教师、学生和家长进行学习并进行培训,做好宣传动员和培训工作。

2.组织自评。学生依据《富锦市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所列的评价标准写出自评报告,整理并提供相关证据,确定六个维度的自评等级。

所搜集整理的有关材料要求提供完整的原始记录,保证材料的真实性。自评报告应如实总结评价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字迹工整。要让学生明白自己既是被评价的对象,又是参与评价活动的重要主体,所提交关键性材料和自我鉴定过程本身就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依据。

3、班级评价小组负责审核学生的个人评价材料。

4.组织班级学生互评。各班分二至三组开展互评。先由学生自我介绍自评意见,出示相关表现材料,然后同学集体评议,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对每个学生的六个评价维度共十二个评价要素分别根据各要素的权重打出得分,得出互评等级建议。A等达6 0%以上的记为A等,A+B达6 O%以上的记为B等,A+B+c达60%以上的记为c等,否则记为D等,对每个学生的互评情况应单独形成评议记录材料,供班级评价小组参考。

5.家长评价学生。家长对学生每学期和每学年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价,撰写描述性评语,并以等级形式呈现评价结果。

6.班级评价小组评审。根据制定的评价标准,结合学生自评、互评和家长评价意见,以及各项客观佐证材料,班级评价小组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后,初步确定学生的各项评价等级,并将评价结果报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审议后,对被评定为A等的学生名单应及时在学校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3天)接受监督;B、c、D等级的学生,由班级评价小组及时以通知单或其他形式告知学生本人和家长。

7.收集反馈意见,对评价结果有异议的进行复评。再次公布复评结果。对有重大分歧的评议意见,应提交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集体审议裁定。

8.撰写综合性评语,填写《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书》,整理相关材

料归档,待学生毕业时,一并归入《毕业生档案》。

六、实施要求

1.评定主体要多元化。要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充分重视学生自评、互评意见,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建立诚信协议书制度,教师和学生应签定诚信协议,要求教师必须对学生一视同仁,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客观公正评价学生。

2.确定等级应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实际水平,并与学生群体综合素质的实际分布状况基本相符。

3.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注意以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内容为抓手,教师、学生和家长都应及时将相关数据和评语做好记录,同时应充分参考学生和教师提供的关键表现记录和学生思想品德、学习能力的发展过程状况资料,从学生的整体表现入手把握所评价的等级。

4.班级评价小组要客观公正的对待学生自评、互评意见,参考自评、互评所提供的信息,在集体评议的基础上进行等级评定,撰写综合性评语并逐一签名。如果出现经过讨论后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况,应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得出结论;如有重大的原则性分歧,应提交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裁定,并逐一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报告上签名。建立诚信责任追究制度,对不讲诚信的教师和学生,实行责任追究。

5.评价结果应及时通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如有异议,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应进行核实与裁定。公示制度要得到保障,对评价的结果,被评定为A级的学生名单应予公示,其他等级通知学生本人和家长,评价结果经公示后,校长应签名并加盖公章,存档备查。

篇2:2024年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固镇县顾庄小学

2014.9

顾庄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试行)

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要求,更好体现与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衔接,以道德品质、学习能力、合作与交流、个性与情感为基本评价内容,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主要依据,以学校评价为主体,采取学生自评、互评、班级评价等多元化评价方法,力求全面准确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从而推进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二、评价原则

1、发展性原则。评价的功能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要淡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关注学生发展的需要,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现和激发学生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

2、综合性原则。评价的内容,既要重视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又要注重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习能力、情感态度、行为习惯、身心健康、审美情趣等基本素质的评价。在学习能力方面,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评价,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

3、多样化原则。评价的方式力求多样化,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课内评与课外评相结合。

4、多元化原则。评价的主体要做到多元化,建立学生、老师、家长等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评价主体,以多渠道的信息反馈促进学生发展,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成为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5、激励性原则。评价的行为要以鼓励性为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享受成功的愉悦,促进学生树立学习、做人的信心,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评价内容(一)综合素质评价

1、对知识与技能的评价。主要渗透到学科教学中进行评价,学科学习目标以各学科课程标准列出的各学段应达到的标准为基本要素,并提出相应的评价建议。在实际教育教学中,通常把发展目标蕴涵在学科学习中,与学科学习目标同步发展,也常常融合在一起进行评价。

2、对于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主要以下几方面作为评价标准:

(1)道德品质。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保护环境。

(2)公民素质。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对个人行为负责;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具有社会责任感。

(3)学习能力。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水平,有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能够结合所学不同学科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探究与创新精神。

(4)交流与合作能力。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尊重并理解他人的处境和观点,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等。

(5)运动与健康。热爱体育运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备一定的锻炼健身能力、运动技能和健康体魄,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6)审美与表现。能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参加艺术活动,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

(二)学业评价

学业评价,一般采取形成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主要用于终结性评价的参考依据。毕业年级学生的学业评价,不计入综合评价档案,仅作为学生成长档案的参考资料。

1、形成性评价

(1)、单元测试。以各学科课标为依据,紧扣学习内容,主要考察对本单元所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测试形式力求多样,可以书面检测,也可以用实践活动检测。

(2)、表现评价。包括对实践活动方案设计和组织实施的评价;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对艺术、科技作品设计和活动展示的评价等,全面反映学生活动设计、活动实践、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课堂评价。通过课堂观察,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给学生以鼓励、指导和调整。评价次数因人而异,不求整齐划一。主要内容有:学习兴趣,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学习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方法独特,思维灵活,具有创造能力等;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良好的学习习惯。

(4)、作业完成。完成作业情况的评价,可以实施“自定目标、自我评价”的方法,也可实施小组互评、教师建议、教师点评等多种方法,以评星、鼓励性评语形式呈现。

2、阶段性评价

阶段性评价主要以期末考试的形式进行。期末考试每学期进行一次,科目涵盖所有课程,测试形式以笔试为主,客观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主要内容有:基础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较复杂问题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探求新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策略的发散性和求异性;想象力丰富程度。评价结果以等次形式呈现,80分以上、70—79分、60—69分、59以下分别对应A、B、C、D等次。

(三)、实践能力评价

实践能力检测的内容和形式,根据学科特点进行,力求丰富多彩而又切合学生实际。

品德与生活(社会)可以有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语文可以有社会交际、朗读、参观、访问、故事会、演讲比赛、办手抄报等;数学可以有计算、动手操作、调查统计、测量、设计制作等;英语可以有唱英语歌曲、简单英语会话、编演英语小品等;科学可以有实验操作、实地参观、科学实验、社会调查、科技制作等;音乐可以有唱歌、乐器演奏、打节奏或进行指挥、欣赏乐曲等;美术可以有作画、雕刻、捏橡皮泥、名画欣赏、写生等;体育主要是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也包括基本技能的过关测试。综合实践能力的检测,主要通过过程、情景观察、能力展示等形式进行,各项评价结果均以等次形式呈现。

四、评价方法和要求

(一)评价方法

1.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平时表现,依据综合素质评价各维度要求,在提供相关实证材料的基础上,确定自评等级。

2.学生互评。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根据被评价学生平时表现、本人陈述以及所提供的材料,依据综合素质评价维度要求,确定互评等级。

3.班级评价。班级评价小组由班主任、科任教师组成。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以学生日常表现为依据,通过观察、访谈和调阅学生实际资料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

(二)评价要求

1、评价次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如实填写,不得敷衍应付。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终结评价为主,一般在学年末进行。2012年小学毕业年级学生只采取终结性评价,不再补充评价资料。

2、评价结果。从评价维度所包含的要素及其关键表现入手,通过整体判断对各维度给出恰当等级,以A(优秀)、B(良好)、C(合格)、D(需努力)等次呈现。综合素质自我评价,分别对照综合评价标准,客观、公正地给出等次,在综合六项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得出总评等次。实践环节科任教师评价,由教师根据相关课程学段的实践目标,结合学生实践能力,依次分科目给出等次。班级总体评价,以星级形式呈现,班级评价小组综合学生的学业成绩、综合素质、实践能力等,在适当的星级栏内打“∨”。各项内容的评价等次,均填入《顾庄小学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表》。

3、荣誉填写。《顾庄小学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表》“荣誉档案”栏,主要填写学生荣获的各种荣誉称号或受到的表彰奖励,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科技发明、征文评奖等获得的荣誉等。

4、学校评价。采取概括性的描述性评语,客观填写评定意见。

五、评价保障措施

1、各学区、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工作,成立由校长、教师组成的综合素质评定工作小组。主要职责是:确定学校评定方案,制定评定程序;成立班级评定小组,组织本校评定工作,处理评定过程中的分歧,对评定结果进行认定;公布综合素质评定的相关信息等。

2、各学校要建立评价制度,实行诚信评价,校长要参与综合表现纪录审核、综合素质评价、人员资格审核,并对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复查,为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篇3: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有效实施策略

一、淡化选拔功能

综合素质评价的选拔功能是有限的,只能是高考、中考录取中的依据之一。中考能否被高中学校录取,综合素质评价是一个“门槛”。高考录取中首先是“引入”,然后是“鼓励招生学校对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优秀、综合素质全面的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过程要淡化选拔功能,强化综合素质基础达标。

二、整体衔接联动

综合素质评价在学生的中考选拔性考试和升学评价中得到了一定的重视,评价结果的公平公正性在积极的探索中提升,升学考试的全面评价在不断优化,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奠定了基础。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实现初、高中联动,整体衔接。加强宣传工作,帮助学生、教师和家长充分认识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意义,明确新课程对学生评价提出的新要求。有针对性地做好对社会、家庭的宣传工作,引导社会、家长正确对待和积极参与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争取家长和社会的支持与配合。

三、优化形成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综合素质评价中所进行的阶段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关注过程,能及时发现学生行为态度中的积极因素、发展趋势,引导学生反思、完善,促进个性发展,实现全面提高。它以诊断性评价为基础,又为总结性评价做佐证,是这两种评价方式的延续和保障。

四、实行多元评价

创新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的方式方法。评价目标多维,对学生的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综合实践六个项目二十个要素给予全面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参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体就是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构成了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家长参评四个层面。评价形式多样,访谈,问卷,检测相结合。评价时空开放,允许学生要求暂缓评价或提出复评,形成综合素质多元评价操作模式。多元评价从不同角度为学生提供自己学习、发展状况的信息,使学生全面地认识自我。

五、整合常规管理

综合素质评价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学校的教育、教学、学生管理等工作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支撑着学校的发展。而评价也渗透在学校管理的各项工作中,只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成学校的常规工作之一,成为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的日常行为, 才能有效地避免学校、教师和学生把综合素质评价当做负担,使综合素质评价流于形式。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与常规管理整合,最终可以促进学生的自律,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并以此真正实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六、重视资料积累

资料构成要有典型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一种“典型行为评价法”,其“典型行为”可由日常表现、标志性成果、学生特长三部分构成,这些素材凝炼性较强,对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水平参考价值较高。

七、健全评估机制

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建设是确保评价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在全面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应着力突出诚信与监控制度建设。把教育督导评估与学校自我监督调控、社会组织监测结合起来,加强中立性、专业性评估机构建设,是综合素质评价保障的手段。

八、对接高考改革

高考制度改革以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标准为核心,选拔学业优秀、品德优良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正确引导高中教育健康发展,走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综合素质评价要注意城乡社会背景的不同,关注农村学生的不利处境,保证农村学生在高校学生中的适当比例。既缓解高考资源城乡严重不公的突出问题,也弥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不一造成评价结果缺乏可比性的问题。

篇4: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与反思

关键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实施与反思 真实性 发展性 主体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14条明确要求: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为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现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我省制定出台了《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试行)。

该《意见》指出,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最主要的目的是促进高中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评价要贯穿教育过程始终,为教育教学服务,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意见》规定从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价。《意见》颁布实施至今刚好完整三年,以下是我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过程的具体做法及反思

一、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以真实性为基础

如何不折不扣地落实《意见》要求,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应有作用,真实反映学生的水平与成长,应是学校和教师考虑的重要问题。综合素质评价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突出思想道德评价的地位,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有机整体,构建了“客观、科学、公平、公正、公开”的评价模式。评价的六个维度中还充分地体现了学生身体、心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发展观的要求。

综合素质评价的六个维度全面具体,但由于班主任事务繁重,每学期末既要忙着改卷,汇总成绩,又要进行学生操行评语鉴定,现在又要增加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工作。如果教师思想认识没有到位,评价表内容的全面、程序的繁杂反而容易使得具体评价过程出现敷衍了事,甚至出现造假现象。为防止这种情况的的发生,我校全文印发了《意见》,并组织全体班主任老师进行学习,同时发动班主任对评价的实施进行讨论和交流。在2007年3月,还专门召开班主任会议,让评价工作做得较好的班主任传授经验,交流心得,以此来推进评价各种的开展,确保评价工作的真实性,切实落实《意见》的要求。

由于学生参与到评价的具体过程(学生自评、小组意见等),如何让学生重视评价工作和评价结果,如何让小组评价客观公正?我们利用年段师生会议和主题班会,对《意见》进行宣读,对评价表进行讲解,努力让学生明白每一个指标和维度的意义和内涵。同时,结合学习学校《学生评优评先细则》和《学生违纪处分办法》,将评价结果与学生奖惩结合起来,既提高师生的思想认识,又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注重人的发展性

一线教师们普遍感叹:现在学生越来越“巧”了,也越来越“笨”,越来越难“管”了。“巧”指的是学生视野比以前开阔,知识比以前丰富,动手实践能力比以前强。“笨”指的是学习时间长,效果却大不如前;课外知识丰富,“双基”知识却贫乏;难“管” 指的是学生习惯意识差,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都有待提高,特别令老师越来越头疼是“学困生”越来越多,许多学生缺乏一种精神,缺乏一种意志。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高扬了人文性,注重人的发展性,关注学生成长过程,把学生切实作为一个精神的生命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意见》指出,对学生的评价要注意发展性原则,要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学生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的,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与完善。学生的发展需要目标,需要导向、需要激励,这在“学习能力”指标的评价中更要加以注意。这时的学生评价工作,不仅要考虑学生的过去,又要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辟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分数并与他人比较,而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与关怀。而是要通过《综合素质评价表》的引导,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鼓励学生积极动脑思考问题,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与同学团结合作,按时按质完成作业,促进他们在原有水平上取得提高和进步。其它方面也是如此。

如果班主任充分意识到人的发展性,善于利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这个平台,帮助学生通过自评和互评以及教师评语,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和进步,更好地认识自我,改变成才观念,树立信心,充分发挥评价的价值引导作用,将有利与培养合格的人才,有利于良好班集体的早日形成。

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体现学生主体性

《综合素质评价表》的自评、小组评价等充分体现学生参与评价过程的重要性,所以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人的主体精神。为此,我们也做了不少探索和努力。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首先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结合《综合素质评价表》的指标要求,给学生制定出系列性的养成规范,是使认识转化为实践的有效保证。我校在每学期开学初,都专门组织师生大会宣传学习《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试行)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安排主题班会课让同学进行讨论,要求各班依此制定班级《文明公约》和班训,有的班级还编写了班歌,营造浓厚班级文化氛围。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有赖于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的提高。我們参照《意见》中“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的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如二级指标中的“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和“文明习惯”,制定完善了一系列的规范,如学生着装与仪表的规定、食堂文明就餐的规定,寄宿生管理条例等等,囊括了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学生无论走到哪儿,无论什么时候,都有明确的要求规范他们的行为,使学生言有所依、行有所依。如宿舍管理,毛巾怎么叠、鞋子怎么放,凳子怎么摆,被子叠成什么形状,都有明确的标准。同时,学校经常组织对学生干部进行培训,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调动学生参与常规检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又经常组织常规抽查并及时通报,上下互动,表扬、宣传典型集体和个人,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还有赖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协助。让学生就“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的各级指标进行自评和互评,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观点和处境,适当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以真诚的态度,发展和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学生的自我评价,一方面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和老师评价就像三面镜子,照出了学生的优点与不足。日而久之,学生意识到了这些评价的重要意义,从而自觉或不自觉地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生活方式,心理素质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明确现阶段的认识目标和任务并为之努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四、综合素质评价实施过程的不足与反思

经过三年的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参加综合素质评价的时间越长,文明意识越强,文明行为越普遍,大多数学生精神面貌大有改观。像刚毕业的2009届高三学生,就是使用综合素质评价的第一届。他们已能乐观积极,奋发向上,自觉遵守校规校纪,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文体活动,以自己的良好行为起到了“老大哥”带头作用。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与困惑。

1.评价工作容易泛化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大部分指标都无法量化,主观倾向强。由于指标较多及其它种种原因,评价没有与学生特定领域的学习和发展结合起来,使评价活动失去了其所依托的载体;同时,在具体评价过程中,往往时间安排紧张,尤其是小组评价环节,组长较难把握评价尺度,容易应付了事。这些都需要班主任加强指导,充分发挥这个平台的作用。

2.评价容易求全求美

篇5: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炉桥一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为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日常评价和学生的成长记录为基础,力求内容全面、客观,程序科学、规范,关注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建立科学的小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实现教学预定目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二、基本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评价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发展过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二)过程性原则。评价要关注学生成长历程,把日常评价、成长记录与学科模块测试结合起来,把纸笔测试与平时作业、课堂表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实验操作等结合起来,实现评价方式多样化。

(三)激励性原则。评价要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肯定成绩、表彰先进、树立榜样,使学生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从而使评价成为一种激励学生不断发展的动力。

(四)科学性原则。评价要遵循教育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努力获取学生的全面信息,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及特长发展,扩大评价的涵盖面。

(五)互动性原则。评价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交流互动,实现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参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三、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

(一)评价内容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两项内容。

1、基础性发展目标主要有: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愿望和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

(1)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家乡、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保护环境等)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主动维护民族团结,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养成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行为习惯。

(2)学习愿望和能力:具有主动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结合所学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3)交流与合作:能够主动与他人交流与合作,积极参加各项文体及社会实践活动,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能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并学会尊重和理解对方。(4)个性与情感:能够注重情感体验,逐步形成自己的精神世界,对生活、学习有积极的情感体验,能积极乐观地对待困难,逐步养成勤奋、自律、宽容、自强的个性品质。

(5)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初步的创新能力(包括;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三个方面)和一定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能主动参与教学环境,养成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具有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学会质疑、调查和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6)运动与健康:热爱体育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拥有健康的体魄。具有一定的安全、自我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7)审美与表现:拥有健康的审美世界,学会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积极参加各项艺术活动,能用适当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或有一项艺术特长。

2、学科学习目标

学科学习目标即各学科课程标准中列出的学习目标和各个学段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

(二)评价标准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主要指基础性发展评价标准。

1、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方面的评定,凡符合基本标准者,可评为合格。凡有突出问题,不符合教育部规定的基本标准,可暂不评定等级,但要将突出问题如实记载。

在关心集体、爱护国家和集体财产、保护环境、参加公益活动方面有突出表现并得到省、市、县(区)有关部门嘉奖的,将具体内容填写在相应评价项目的“突出表现”栏中。

2、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的评定等级分A、B、C、D四级。

凡符合标准并有突出表现,且有详细、明确证据的(以附件形式提供),经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审定确认,可评定为A;凡符合基本标准者,可评定为B或C;不符合基本要求者,评定为D。

凡评定为A等级的学生,必须有突出表现的有效记载,否则,视为无效。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在学习能力方面评定为A:学习主动、积极,各科成绩一贯优秀;小创造、小发明经过专业评价机构认证或者在省、市组织的相关活动中获奖;在市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论文、文学艺术作品;在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竞赛活动中获得等级奖等。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在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方面评定为A:在校内外大型体育、文艺活动中有突出表现;身体素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到优秀等级;省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或相关部门组织被认可的体育比赛的前十名获奖者,音乐、美术等比赛获三等奖以上(含集体项目);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体育比赛的前六名获奖者和各项音乐、美术等比赛中获二等奖以上获得者(含集体项目)。

四、评价方式与方法

(一)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种方式

1、形成性评价,包括课堂教学即时评价和单元测试评价

(1)课堂教学即时评价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在学习目标或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合作学习等方面的具体表现,给以及时的肯定、表扬、鼓励或纠正。(2)单元测试评价: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单元学习内容,采用书面、口试或实践活动等方式来检测学生对每单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情况。

2、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一学期学习的综合性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成绩、期末学科测试成绩、总结性评价成绩三者相加,最后形成终结性评价并以等级形式呈现。

(二)评价方法

1、重视日常评价。班主任、学科教师要在教育活动的全过程中,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习惯、学习状况与发展、学习特点与潜能等情况,对学生达到的学科和学段目标进行随机评价,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成长记录中要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最佳作品、社会实践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教师、同学的观察和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期末考试和单元测试的信息等。成长记录要典型、客观、真实。

五、评价结果

(一)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给予客观、公正的整体描述。评语应在教师对搜集到的学生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同学、家长、交流和沟通的基础上产生。评语应采用激励性的语言,注意积极鼓励,正面肯定成绩为主。

评价等级分为A、B、C、D、E五级,依次对应优秀、良好、中等、一般、不合格,描述小学生综合素质不同方面的发展状况。对学生某一方面表现评价为“不合格”时,应极其慎重。

(二)小学生毕业标准由小学生毕业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两部分组成。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及格以上和综合素质评价一般以上,准予毕业。

小学生升入初中时,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作为重要依据之一。小学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单和成长手册应一并装入学生个人档案带到初中。

六、评价的组织实施

(一)建立组织机构。学校成立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委员会,负责制定本校详细的评价工作方案,指导学校的评价工作,监控评价过程,查处违规行为。委员会由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和学生家长代表组成,一般为7-9人,在本校公示后报本地教育行政部门备案。每班都要成立班级评价小组,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组成,每个小组成员3-5人,由班主任担任组长。

(二)建立公示制度。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方法、程序及评价结果的使用等,应向学生及家长做出明确的解释并公示。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对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并负责。

(三)建立申诉和举报制度。对评价的结论,如果班级评价小组成员之间存在分歧,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结论;对于原则性的重大分歧,应提交学校评价委员会,经过广泛和深入调查和讨论后做出决定。

(四)学生、家长和教师对评价过程中的违纪行为,可向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举报和投诉,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负责调查和处理。对评价工作委员会答复或处理不满意的,可向本地教育行政部门反映。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应详细记录各项举报、申诉、查处过程及结果。

(五)建立诚信制度。对参加评价工作的人员建立信用记录,如果在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出现弄虚作假的行为,应在相应当事人的信用记录中予以记载,取消其参与评价工作资格并给予相应的处罚。

篇6: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试行稿)

辽阳县首山镇二中

首山镇二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试行稿)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落实新课改的精神,牢固树立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坚持“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和工作思路,不仅关注学生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要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等方面的作用,使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能科学地反映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和合作能力、运动和健康以及审美与表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和引导全体学生不断进步,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障。

二、组织机构:

成立“首山镇二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杨金峰 副组长:

赵志坚

组员:

王丽敏

李素红

李铁功

喻少广

马兴革

郭银利

三、评价原则

新课改下的学生评价要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1.激励性原则。评价的根本目的是引导学生改进和完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质量。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从而能够使学生大力挖掘自身潜能,形成有个人特色的学习方法和爱好。

2.评价内容多元化原则。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结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给予积极评价,帮助学生悦纳自己,拥有自信。

3.发展性原则。要强化评价的反馈调节、展示、激励、反思总结、积极导向等基本功能,以发展的眼光评价主体的发展,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以实现评价的最大效益;给予多次评价的机会,以促进评价对象的转变与发展。

4.评价主体互动化原则。改变单一评价主体现状,加强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

四、评价内容与标准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评价学生。评价主要包括基础性发展评价和学科学习评价两个方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单,内容主要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学科学习目标、个性化发展目标、综合实践活动等几个方面。其中基础性发展目标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依据,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二是成长记录,内容包括学生在校期间的作品集、综合实践活动材料、获奖证书等。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包括两部分,一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给予客观、公正的整体描述,写出综合性评语,尤其要突出学生的特长和潜能。二是评价等级分为A、B、C、D、E五级,依次对应优秀、良好、中等、一般、不合格,描述学生综合素质不同方面的发展状况。对学生某一方面表现评价为“不合格”时,要极其慎重。

(见附表:首山镇二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

五、评价的方法和手段

1、自我评价与同学互评

同学互评,指一个班的学生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的方法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学校建立学生学习成长记录袋。对于学生学习成长记录袋,由学生自己搜集和整理自己的学习资料,学生的作品、反思和其他相关证据与材料,依此来证明学生学习和进步的过程,学生学习成长记录袋、学生在某一时期成长的“故事”,是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努力程度、反思能力及最终发展水平的方式。

2、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是教师根据平时组织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对个体学生评价和对一个班级整体评价。

3、学校评价

学校评价是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定期对全体学生或个体进行评价。

篇7: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1.综合素质评价两部分组成,以100分为基础,参照2和3两部分分别进行加或减分,期末时算入总分,作为评选三好学生的首要标准之一。

2.附加分

(1)每月评选优秀小组两个,组长加10分,组员加5分。

(2)每月学习小组评选1名学习模范,再评选班级学习模范2名。小组模范加10分,班级模范加20分。

(3)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运动会、会操比赛、拔河比赛、艺术节、元旦文艺汇演等)并取得较好名次,根据情况加1——20分。

(4)检举班级违规违纪学生,经查实的加1——10分

(5)学习雷锋活动(拾金不昧、助人为乐、做好事等)根据情况加1——10分。3附减分

(1)班级记录迟到、早退、自习课大声说话、未完成作业等,情况属实的每次减2分。

(2)旷课1节减10分,请假2节每次减1分。

(3)严重违反学校纪律的(上网、打架、带手机、早恋、不按时回家、顶撞老师等),根据情节严重性和悔改态度减10——50分。

(4)值日生不认真值日扣分的,组长减学校减分的3倍,组员减2倍,值日班干部没有采取督促措施的,值日班干部减学校减分的4倍。

(5)无故顶撞值日班干部和组长,经查实每次减5分。

篇8:2024年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一、构建九年义务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目的

1. 依据教育目的的要求,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和建设者, 九年义务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就是要以教育目的为依据, 通过评价改革, 促进学校教育改革, 促进教师教学改革, 促进学生发展方式的转变, 最终达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目的。

2. 探索中小学生评价的衔接, 实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连续性

学生的发展具有连续性的特点, 九年义务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也应该具有连续性, 需要制定九年一贯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因此, 一是需要建立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 以初中毕业终结性评价改革为契机, 带动7、8年级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二是需要建立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 以6年级小学毕业生评价改革为契机, 带动小学低段和高段的学生评价改革。三是需要研究和建立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制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 实现学生评价的连续性, 把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潜能发展、完善人格为核心的综合素质评价的效能发挥至最大。

3. 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切入点, 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促进学生发展方式的转变, 最终达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目的。然而, 目前的学校教育、教师教学与学生评价却是两张皮, 要么综合素质评价与学业成绩考核的关系没有理顺, 要么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起不到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作用。因此只有建立健全九年义务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科学有效的运行保障机制, 才能真正有效带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二、构建九年义务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理论依据

1. 以我国教育目的为宗旨,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要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本精神

按照国家对义务教育的要求, 小学和初中对儿童、少年实施全面的基础教育, 使他们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初中阶段的具体培养目标:使学生具有“五爱”的思想情感, 初步具有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的思想, 具有守信、勤奋、自立、合作、乐观、进取等良好的品德和个性, 遵纪守法, 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具有分辨是非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掌握必要的文化科学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 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步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掌握一些简单的科学方法。初步掌握锻炼身体的基础知识和正确方法, 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 具有健康的体魄。具有初步的审美能力, 形成健康的志趣和爱好, 学会生活自理和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初步掌握一些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了解一些择业的常识, 具有正确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2]

2. 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要体现多元智力和个性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

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 人的素质是多维度、多元素、难以分割的, 它由许多复杂的成分构成。心理学理论还告诉我们, 健全的人格不仅包括健全的智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意志力等因素也至关重要;个体的发展存在差异性,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等。这些心理学理论给我们的启示:首先, 要科学界定学生综合素质。学生综合素质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传统学业考试可以测试出结果的知识技能水平, 另一部分是学生学业考试不能测试的部分, 比如各种能力、情感态度和意志力等。其次,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需要考虑不同年龄、不同年级学生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连续性, 即不同年龄学生共有的特点;阶段性, 即不同学段学生不同的特点, 比如小学生与初中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的能力有很大差异。再次, 必须考虑同一个学生不同潜能发展的差异性等。

3. 以现代教育评价理论为依据, 建立科学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现代教育评价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在评价的目的上, 强调促进教育的发展, 改变传统的评价是为了甄别和选拔的偏颇认识。 (2) 在评价的过程和方法上, 注重自评方法的应用, 改变他评的单一行为;重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重视定性与定量评价的结合。 (3) 在评价的内容上, 重视立体评价和全面评价。 (4) 在对待评价结果上, 重视全面的解释和慎重的处理。 (5) 在评价的手段上, 强调科技与智能化。 (6) 在评价的价值取向上, 注重个性与差异性。

4. 以学生评价政策为依据, 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目前大多数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依据是2002年《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六个方面的要求: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但是由于理论上研究的不足, 各地在实践中确定的综合素质评价维度和指标体系差异较大, 急需建立一个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中小学生素质发展指标体系。

三、九年义务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基本内容和评价标准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注重从多方位、多角度入手, 要与学生心理发展的知、情、意、行等方面有机结合。为此,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基础性发展一级指标可确定为:品德素质、学习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五个方面, 权重值分别为20%。评价方法为每项一级指标总分值100分, 先独立评分并描述评分依据 (单项评语) 。最后各项评分结果加权求和, 再进行综合素质评分和综合素质评价, 评分和评语描述互为依据。以下为各二级指标的划分以及部分评价要素。

品德素质的划分。依据品德心理规律理论, 学生品德素质可化分为道德认识水平、道德判断与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公民素养四个二级指标。道德认识水平可包括“五讲”、“四美”、“三热爱”等内容, 可通过书面测试或情境测验获得成绩。道德判断与道德情感可分解为分辨善恶的能力、分辨美丑的能力、分辨对错的能力等要素。道德行为可分解为礼貌语言使用的习惯、孝敬父母、尊重老师、团结同学等要素。公民素养又可分解为对个人的行为负责、关心他人和集体、积极参加公益活动、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爱护环境卫生等要素。

学习素质的划分。学习素质, 除了学科知识、技能水平之外, 还要包括学习态度和情感 (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 、学习方法和习惯 (预习、复习、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 、学习能力 (交流与合作能力;独立探究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识别、管理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反思能力) 四个二级指标和若干评价要素。

身体与心理素质的划分。现代健康理念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身体素质可分解为:基本体质、基本体能、体育和卫生保健知识、体育锻炼的方法和习惯四个二级指标。依据心理健康理论的主要观点, 心理素质可分解为:自我认识能力 (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情绪调控能力、自信心等) 、人际关系能力 (尊重他人、善于换位思考、善于结交朋友、善于化解矛盾) 、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 (能了解他人的优缺点、有选择地出入社会活动场所) 三个二级指标和若干基本要素。

审美素质的划分。根据美育的基本要求, 审美素质可以划分为审美知识、鉴赏美的能力 (文学鉴赏力、艺术鉴赏力、运动美的鉴赏力) 、表现美的能力 (通过舞蹈、绘画、手抄报、手工制作等) 、创造美的能力 (自编编舞、作曲、文学创作、美术创作等) 四个二级指标和若干基本要素。

劳动素质的划分。根据劳动技术教育的基本要求, 劳动素质可分解为劳动技术知识、劳动的情感和习惯、劳动的技能三个二级指标。

最后, 学生综合素质总评建立在各单项评分和单项评价的基础上, 主要是描述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情况, 以及特长发展情况, 比如学科特长、运动特长、文艺特长、生活和劳动方面的特殊成果等。描述性学生综合素质总评的目的是让学生本人和他人更明确地了解学生个人发展的优势和需要努力的方向。

对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的设计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在实际评价中, 各评价要素和具体评价方法只有面向实际, 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区域的评价对象, 适当调整, 灵活运用, 才能切实有效地发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阶段性、连续性和整体性功能。

参考文献

[1]朱福荣.对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思考.当代教育论坛, 2007 (4) .

篇9:2024年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关键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及山东省关于中小学基础教育评价体系改革的指示精神,并结合学校特点和教育教学实际,笔者从七个方面就实施以适应素质教育为目标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研究、构建与实践作了一些思考和探讨。

一、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指导思想

1.评价的目标、内容、方法、制度等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助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2.坚持科学评价的基本原则,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体现个体差异和特长相结合。

3.积极探索合适的方法和规律,保证评价的公平与有效,不断提高评价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4.不断完善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和程序,加强公示、监督、申诉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力求各项工作的实效和公正。

5.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

二、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及实施评价的基本原则

1.全面性原则。既要注重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评价,更要注重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的评价,纠正单纯以文化课考试成绩评价学生、选拔学生的错误做法。

2.发展性评价原则。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每一学期的评价要注重学生一学期的表现和发展情况,毕业时的基础素质发展性评价要注重学生在各个学期的表现和发展情况。

3.日常表现和标志性发展绩效相结合的原则。评价既要看到学生取得的标志性绩效,又要注重学生在日常发展过程中的心理、道德、价值观、学习态度和创新能力的养成。

4.多元化原则。即评价主体多元化,要让评价成为学生、班主任、任课教师及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式活动,成为平等沟通、探讨问题、确立目标、树立自信的教育过程。

5.促进性原则。即评价体系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要从各个角度发现学生的优点和潜能,让学生得到肯定和鼓舞,让评价成为激励成长的有效手段。

6.诚信、公开原则。评价要实事求是,要诚信公正,让学生通过评价正确认识自己,树立发展的目标和信心。

7.多元智能观的评价原则。以多元智能理论指导综合素质评价,实行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表现。

8.选择性原则。在评价标准的等级设定上,设计出一定的选择空间,即并不要求学生所有项目全选A,才是A,而是给出一定的余地。

9.实证性原则。利用档案袋把学生平时的表现以及代表作品加以记录并保留下来,使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尽量有事实依据。

10.量性与质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年终评价结果作量化(等级)评价,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评价主要采用的是质性评价。

11.人本性原则。所构建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能够对学生的发展起到引领和促进作用,促进学生的共性与个性的协调发展。

12.适应性原则。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方法能够与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学生发展的特点相适应。

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的确定

具体要运用的评价方法模式如下:

1.观察评价——是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或日常生活等自然条件下,获得对被评价者比较全面、客观的了解。观察评价的内容范围应确定在那些比较明显而易观察的行为表现上。

2.档案袋或成长册评价——每位学生要建立自己的个性发展档案,作为基本评价工具。档案袋中评价卡的内容是统一的,每位学生对档案袋中的评价卡片要及时填写,定时交流,集中保存,作为每年综合素质评价等级确定和查证的参考材料。如:广泛阅读,坚持做读书笔记,这条的评价就应提供一篇读书笔记或读后感;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应提供一份书面材料;能与同学交流,应有与同学交流的评价卡片记录等。

3.活动展示评价(情景化评价)——学校要定期提供让学生展示自己素质才华的活动和场合,通过有趣的、场景化的、主题鲜明的活动吸引学生参加,使大家能直接观察到每个学生平日不太被同学了解的一些素质状态,使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兴趣和特长。

4.成果评价——成果评价是由学生自己选择一些自己认为最有价值、意义,质量最高的代表性学习或研究成果。学习或研究可以含课内的与课外的,但考试试卷不能作为学习、研究成果,不在评价之列。如:完成一项综合实践活动,就要提供一篇有价值的研究性学习报告或某一专题研究的构想、小科研、小实验成果等;有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经历或体验,就要提供一篇反映自己成长历程的日记或作文等。

5.检测评价——此方法主要用在评价学生的运动与健康状况上,学生的体态状况怎样?身体机能怎样?运动技能怎样?一检测便可得知,它是学校最常用的评价方式。

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及要素内涵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应包括六个一级评价指标:即思想品德、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能力、学习态度、方法和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每一个一级评价指标又细化为若干个二级指标,以便于评价的具体实施。

在制订综合素质评价指标及评价方式方法时,重点综合考虑生源的实际情况,体系中的六个一级指标应该这样制订。

(一)思想品德

(1)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2)能分清善恶是非,自觉遵守学校纪律,遵守社会公德及国家法律。

(3)关心集体,乐于助人,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4)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

(5)诚实守信,举止文明,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

(二)公民素养

(1)热爱生活,关心社会,富有社会责任感。了解法律知识,具有法制观念,遵纪守法。

(2)对个人的行为负责,有一定的自制力,能以各种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

(3)了解环保知识,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自觉参加学校组织的环保活动。

(三)心理素质和合作能力

(1)具有正确的自我认知,悦纳自我的能力。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

(2)热爱生活,活泼开朗,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

(3)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能倾听、理解他人的意见,能同情关心他人,与他人友好相处。

(4)有完成任务的信心和毅力,敢于探索和尝试新鲜事物。

(5)自立自强,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

(四)学习态度、方法和能力

(1)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兴趣。

(2)学习态度积极,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3)能运用各种学习方法来提高学习水平,养成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

(4)能够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解决问题。

(5)具有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五)运动与健康

(1)热爱体育运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2)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体育活动,身体健康。

(3)树立健康意识,培养健身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六)审美与表现

(1)能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

(2)积极参加艺术活动,能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

(3)达到选修课程的标准要求,形成一定的学习成果。

五、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

1.对学生的评价每学期进行一次,根据评价标准,学期末对学生的基础素质发展情况做出等级评价。基础素质等级评价结果在班级公示,记入《学生成长记录》。

2.基础素质评价分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班主任评价和家长评价,分别对以上六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等级评价。

(1)在学生自评中,学校要事前把学生评价的意义、方法、需要注意的问题向学生做出说明,提出要求。学生自评以学生自己的成长记录为主要依据,描述和分析自己在六个方面的表现、表达自己的感悟,提出自身前进的方向,并为自己在六个方面确定一个评定等级。

(2)学生互评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每个等级都制订具体标准。

(3)家长评价必须本着对孩子负责的态度,认真公正地给予评价。

(4)学生自评、互评及班主任对学生的评定要与学生日常管理相应项目挂钩。除了对学生的基础素质发展情况做出等级评价外,班主任和家长还要对学生一学期的成长表现做出写实性评价。写实性评价应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客观地描述学生的进步、潜能以及不足,同时要制订明确简要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计划,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的指导。

3.班主任还要通过家长会、家访、信函、电话等方式向家长介绍评价的内容和要求,并介绍学生的表现情况。请学生家长根据以上情况和对学生的日常了解,提出评价意见。

六、评价结果的运用

1.等级评价是对学生综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和学生的学习成绩一起,在学期末反馈给家长。

2.每学期的等级评价结果要作为评优评先、奖励表彰的重要依据。学校在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对学生的基础素质评价情况,评选各类个性发展突出的优秀学生,让更多的学生体验成功、感受激励。

3.学校在推荐市级、省级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时,要将学生的等级评价结果作为重要依据。

4.学生在完成阶段性学业后,只有各项终结性评价全部达到合格或合格以上等级,方可取得毕业证书。

七、制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保障措施

1.建立学校指导监控机制。学校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委员会,具体负责指导和督察本校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指导监控各个评定小组工作。学校按六个一级评价指标相应成立六个评定小组,小组成员由学校评定委员会在开展评定工作一个月前提名成立,并向班级学生公示,如有1/3以上学生不同意其作为评定小组成员的,则需换用其他合适人选。

2.建立公示制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方法、程序及结果的使用等,应用公开的方式向学生、家长、教师作出明确的说明和解释。

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结果应在所在班级公布,接受学生的质询。应充分考虑并消除公布评定结果对部分学生的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可只公布在各项评定内容上等级为A等的学生名单,其余的通过其他方式告知学生本人和家长。

3.建立举报和申诉制度。学生、家长、教师和其他社会人士对于评定过程中可能危害评定结果公平、公正的现象和行为,或者对评定结果存有异议,可首先向学校评定委员会提出举报或申诉,如果对校评定委员会的答复或处理不满意,可向上一级评定委员会提出举报或申诉。

4.建立信用记录。评定委员会应为学生综合素质评定者(包括教师、学生)、学校、评定委员会建立信用记录。如果在评定过程中评定对象出现弄虚作假的行为,则应在相应当事人的信用记录中予以记载。对于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当事人,高中有权加大审查力度、减少招生名额甚至拒绝录取。信用记录不佳的教师不能作为评定小组的成员,并且在教师考核中不能评优评先。

上一篇:全国高考物理考试大纲下一篇:“青春之岛青年担当”心得体会最新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