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跑计划终期报告

2024-04-08

领跑计划终期报告(精选6篇)

篇1:领跑计划终期报告

平疾控发〔2011〕33号

平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于开展《平昌县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终期评估报告

一、概述

(一)基本情况

平昌县位于四川东北部,米仓山南麓,全县幅员2227平方公里,辖26个乡,17个镇,481个行政村,65个居委会;总人口105.71万人,男55万人,常往人口77.82万人,农业人口88.22万人,城镇人口22.94万人。为国家级扶贫县,以农业为主,全年约有20-25万人外出务工。

(二)艾滋病疫情现状

全县自2004年报告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来,截止2010年12月31日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53例,死亡

(四)加强了艾滋病防治宣传,通过多形式利用各种节日广泛对广大群众进行艾滋病知识的宣传,至2010年底,全县预防艾滋病知晓率调查,城镇人员为80%,农村为65%。高危行为人群为95%,学生为95%。

(五)建立完善了高危人群行为干预体系,至2010年,高危人群安全套使用率达到95%以上。

(六)建立了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点。利用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在全县各医疗单位开展了主动检测服务,对孕产妇、在押人员、自愿咨询检测人员、阳性配偶和子女等密切接触者进行HIV筛查。同时,在县级医疗单位开展了PITC服务。

(七)根据国家哨点监测的要求,每年组织专业人员对吸、扎毒者进行HIV监测和问卷调查,并积极开展同伴教育。和按《计划》的要求,每年对我县高危人群进行了规模估计和艾滋病疫情进行了预测。

(八)2008年成立了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专家组和治疗组。提供抗病毒治疗和机会感染服务,2010年底对10名需要进行机会性感染治疗和5名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和病人进行了规范的医疗服务。

(九)积极争取防艾经费,落实专项经费的使用,通过中央经费和全球基金支持开展的政策倡导、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和监测检测等。合理利用资源,有利促进我县综合防治工作,为全面完成防艾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十)提供关怀支持服务我们多次亲自深入到感染者/病人家中,从精神上、心理上、物质上给予了大量的帮助和支持,特别是对孤儿从多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

1、申请特困救助,纳入低保户;

2、减免检查费用;

3、学习用品及基

作层层有人管、事事有人做。

2、构建完善的项目构架,探索有效的项目运作模式。

3、周密策划,精心组织。针对各项目活动,安排专人制定筹备和经费预算,并进行集中讨论和培训,将任务分解到人,将经费控制在规定范围。

4、总结提炼,确保提高。县疾控中心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项目总结会,一是总结当月工作开展情况;二是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落实整改措施;三是安排布臵下一阶段项目工作;四是提炼有效的工作经验或模式。

四、面临的主要挑战和困难

(一)历年来外地报告病例及感染者的基本信息不全或失真,导致失访较多,不少感染者流动性强,给管理带来较大的难度,部分艾滋病防治工作考评指标达不到要求;

(二)缺乏部门之间的防艾信息的沟通与联系,导致艾滋病中应开展的男性行为与吸毒的干预工作开展难度大。

(三)部分接受抗病毒治疗的病人的依从性太差,配合差,管理起来特别困难,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四)艾滋病防治工作仍然面临着专业人员的缺乏,无一支专业的防治队伍

六、下一步工作重点和建议

1、从不同途径、采取多种方法(如实际调查、公安协助、转介等)开展失访病人的追踪,降低失访率,加强病人/感染者的管理,完成艾滋病防治工作考评指标;

2、为方便病人治疗和检查,给主管卫生局申请,把病人的治疗工作纳入县人民医院管理,把治疗与管理分开;

3、积极争取并安排专业人员到上级单位进修和学习艾滋病诊治技术,在全县建立一支相对固定的专业防治队伍;

篇2:领跑计划终期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21世纪,科技日新月异,知识经济的时代正逐渐向我们走来。同时,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却也带来了生态的失衡、战争的灾难、道德的缺失等,又呼唤着人文精神的构建。毋庸置疑,自然科学的发展应以人文的终极关怀和理想追求为目的,如果只是加强了专业技术教育,却忽略人的灵魂和精神的教育,这是舍本逐末的教育之痛。人文精神是人类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体现人生意义、道德价值、健全人格和时代风尚等自我反思,同时又是人类文明的精神标尺。

当今教育,应当立足于发展全人,既不是懂理不知文的“空心人”,也不是知文不懂理的“半边人”。没有科学素质,一打就垮,受人宰割;而没有人文素质,不打自垮,甘为人奴。科学求真,人文求善求美;科学是立事之基,人文是为人之本。科学与人文交融方能生成正确的追求目标,方能生成优秀的思维形式,方能成就可持续发展的人。教育法制化、民主化和现代化的呼声日益高涨,呼唤教育必须关注人的生命价值,着眼于人的持久的、和谐的、终身的发展。正如怀海特所指出的:“没有纯粹的技术教育,也没有纯粹的人文教育,两者缺一不可。”

我校依托苏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追随工业园区经济高速发展的节拍,审时度势,在构建现代教育的模式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始终站在人的终身发展的高度,强调教师、学生情意的发展和人格的培养,努力实现学校与周边自然、社区环境的和谐相融,以儿童的生命成长为宗旨,使整个校园彰显出勃勃的生机和活力。为建构以“科学与人文相融合”为核心的学校文化,为我们新课程改革提供有力的观念支撑和文化张力,为课程改革推波助澜,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师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我们提出了《“注重人文关怀,培养科学精神”教育思想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以学校为主渠道、课堂为主阵地,积极、有序地渗透人文、科学的思想,做到把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科学及人文素质的提高结合起来,将注重生活性、发展性和生命性的原则,让教师教育策略的生成具有“在场感”,进而使策略的生成过程,也是教师的实践智慧的生长过程,更是教师专业成长和职业生涯享受成功与幸福的过程,进而打造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校。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通过课题研究,努力建构贯穿“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儿童发展观念,并将这一观念始终贯穿于学校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组织、班级文化等)建设过程中,贯穿于各项教育活动中,贯穿于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言行中,进而营造出和谐、圆融的心理氛围,让学生的身心受到熏陶,行为受到感染,心灵受到浸润,个性得到生动活泼及主动的发展。

由此,本课题研究内容如下: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把握“人文关怀”和“科学思想”教育思想在新时期的深刻内涵,促进学校管理者及教育工作者理念的提升;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一套“注重人文关怀,培养科学精神”整合的、和谐的行动方略,进而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教师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提高,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的提高,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健康和谐的新一代接班人。

本课题研究,我们努力坚持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与时俱进的努力方向,及时把握科研的新形势、新要求,让教育科研与发现、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走尊重事实、务求实效的教育科研之路;同时,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与指导,加强“与大师的对话”,加强教师间的互动合作,以促进学校教师教育科研水平的稳步提高。

三、研究过程与成效

为了深入开展研究,我们成立了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机构,并确定了课题研究小组的主要研究人员,使课题研究的完成有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为了使得本课题研究得以顺利开展和进行,我们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使课题研究工作能得到各路教研组长的大力支持。课题研究小组的成员都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和扎实的教育科研能力,使得本课题研究能得到强有力的理论支持、教学支持和技术支持。

同时加强理论学习与研究。对课题组全体成员进行了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培训和学习,统一了研究小组对课题中的相关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并进行具体职责的分工安排,使得课题研究既有分工又有协作,既相互支持又独立工作,为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克服研究的主观性和任意性提供了保证,使得课题研究既保证了科学合理又能锻炼一批教师,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一)营造浓郁氛围,唱响人文关怀与科学精神共生的主旋律 学校是教育之地,也是文化之地。校园环境不仅给师生传播着文化信息,同时也在浸润着师生的精神世界,调理着师生的人生。围绕符合净化、美化、绿化、育人化的要求,体现学校的文化特征和办学内涵,学校本着“环境育人、学生至上”的原则,努力打造一个文明向上、美观诱人、和谐安全的人文校园。学校的墙壁上挂着激励师生走向成功、反映学生心声的图文并茂的作品;教学大楼四周9个书吧散发着扑鼻书香的气息;“新绿”广场绿草悠悠、树木常青、花香四溢,显示着朝气蓬勃的生机;风雨场馆的29届奥运会的介绍、楼梯走道边的各省市地理环境简介等无不体现和谐、健康、奋进的文化氛围。每个班级的布置,每个橱窗的展示,每面墙上的标语、名言、警句,以及大厅电子屏幕的宣传内容都时刻规范着师生的言行举止,让环境说话,让文化育人,达到了“无声胜有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校园环境在重视人文教育的同时,还注重了科学精神的培养。科学素养的锤炼不能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必须利用与开发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如科学家画像、小论文小制作、科技小报等。驻足教室,一幅幅古今中外科学家的画像,引发孩子们插上理想的翅膀,在孩子的心田播下希望的种子,徜徉科技教室,孩子巧夺天工的制作、精彩绝伦的小创造,一架架小飞机,一篇篇小论文,放飞着孩子们的梦想„„还有科学标语、科技宣传窗、科学画廊等,这些文化性环境的创设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渗透作用,它以其独特的方式,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熏陶着他们的心灵,培植着他们的梦想,并随着个人的成长变化,让每一个空间都能激起孩子对认知对象的认同感,给这些物化的设施设备赋予了生命的意义。

(二)开发活动资源,开辟人文关怀与科学精神融合的主渠道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是 全校 老师普遍的共识。读书活动是学校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载体,在读书的过程中,可以渗透人性教育,间接培养学生科学的解惑方法。为此,学校设立了开放式阅览室,学生可以随时进入借阅;楼梯口、走廊内设置了阅读书吧,儿童读物随手可得;每个班级的开架式的书橱,更是学生读书的好天地。课间、中午,你会看到孩子们徜徉书籍的海洋里,他们或一人静坐,或三五成群,捧着自己的喜爱图书,津津有味地阅读着;你会看到,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作文上了日记墙的兴奋劲儿;你还会看到他们会用流利的英语和老外交流;社区活动、儿童节日,总会有孩子们跃动的身影。学校电子阅览室,十分方便学生网上浏览查阅资料,进行“小课题”研究。

我们大力倡导“探究性读写”。各种社会性实践活动成为“探究性读写”的突破口。我校与大型超市“大润发”是“邻居”,于是,“大润发”就成为同学们首先要读懂的一本“百科全书”。同学们制成各种各样的调查表格,调查他们的地理特点、人员配置、进货渠道、货物品种、利润情况等,最后撰稿写成了小小的“调查报告”。

学校倡导学生每周背一句“名人名言”,通过制作书签、班级“名言栏”等形式,让学生大量诵读名人名言,使之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营养源。走在校园里,处处可见名人的肖像,耳熟能详的名言,小书吧上陈列着一本本崭新的名人传记,学生走到哪,都能看到名言,认识名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喜欢的名人,随口就能说说名人成长的故事,那些充满哲思的话语更是深深地震撼着他们,指导着他们的一言一行。在精彩纷呈的手绘小报里,在一次又一次的主题演讲、主题班会中,一条条名人名言成了孩子们的座右铭,指引着他们成长的方向。学生在心中潜移默化地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并循着名人的足迹,将理想落实于实际的行动中。他们的情感体验在此积累,在此升华,从而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提升了明辨是非的能力。

(三)打造课堂文化,占领人文关怀与科学精神并育的主阵地

1、营造“共享”氛围,建构人文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改革所呼唤的是一种全新的“你——我”对话与理解的“共享”式师生关系。人文理念指引下的“共享”过程,要求师生彼此敞开心灵、沟通接纳、吸引包容、互动分享。在“共享”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而教师则是“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我们要尽量地将教学置于“以人为本”的人文环境中,把“为知”与“为人”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全面发展、茁壮健康成长。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运用课堂上的闪光点,作业里的亮点,合作交流时的思维碰撞点等,有机地进行人文素养的渗透。

课堂上,我们的教师能从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出发,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困、所惑,不因教学进度而打断学生的思维。教学中让学生有更多交流信息的机会,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学生都选择符合自己兴趣的研究性课题,并在课题小组中担当一部分研究任务,随着研究的深入,参与程度的提高,自身的潜能得到发展,获得了新知识,提高了研究、创新能力。

为了“让孩子爱上做作业”,教师尝试布置“我自己的作业”。在内容上把“选择权”还给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最大限度的自主性。例如:数学教学中,让孩子每周都做一道自己拿手的难题,条件是必须是自己会做的,而且要能准确、清晰地说出解题思路。然后教师在“每日一题”这个栏目中,指导学生轮流从“我自己的作业”中选出一题考考老师和同学,交流解题方法和技巧。这一安排,大大增强了学生挑战难题的热情。

在和家长交流孩子学习情况时,我们尽量要求学生与家长一同参加,在充分肯定每位学生进步的同时,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和建议。家长面前做到不提分数,更不排名,而是让每个学生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感谢长辈在学习上给予的默默关心和帮助,形式可以多样,如:说一句感谢的话,写一封感谢的信,帮家长做一次家务活动等“心手相亲”活动,让学生主动地去与家长沟通,回报家人,回报社会。

2、崇尚理性思考,培养质疑思辨的科学精神。

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有所怀疑才能有所创新。此处所说的怀疑,绝非疑神疑鬼地乱想,而是一种基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科学方法之上的批判性思维活动。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我们的教学尤其应该鼓励学生发扬科学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新事物产生好奇心,敢于尝试探索未知领域,敢于批判别人的观点,敢于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不盲从、不迷信、不唯书、不唯上。

(1)转变观念,激励学生敢想、敢做、敢说、敢争

由于传统的“喂养”教学,学生依靠教师的讲解去思考,依照书上的设计去实验,产生懒于提出新问题、新设想的依赖心理。学生的科学怀疑精神找不到适宜于萌发的土壤,好问的天性经常处于被压抑的状态。学生沉湎于自我否定,对自己的认知、记忆、思维以及言语、操作等活动抱着消极心理,自信心不强,总认为自己提不出几个问题来。或者学生自己想提出一个问题时,却又顾虑重重,担心不合老师胃口而遭受冷眼,或者提出的问题太过幼稚、违反常规而遭同学嘲讽。

(2)崇尚理性思考,鼓励学生敢于怀疑

没有合理怀疑,就没有科学创新。我们经常进行这样的尝试:在语文的改错练习中,老师给学生提供一段文字,然后告诉学生文中有几处错误。事实上,文中的错误可能少于或者多 于 老师说的数目。结果可想而知了,有些孩子为了完成任务,把正确的也给改了,或者没能全部找出错误的地方。在数学课上给一些差条件,根本算不出结果的题目让学生做。长期经过这样的训练,我们的学生就不会轻 易盲从 老师了。尊重信任并不是要完 全听从 老师,我们鼓励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方法进行评价,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

在研究“物体的热胀冷缩”问题,经过一堂课的教学,学生都有共同的发现:物体受热体积膨胀、遇冷体积收缩。此时,教师的教学任务已经完成,然而,孩子们心灵深处,总把自己当作探究者、发现者,对此结论表示怀疑,有一种后续探究的欲望。

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努力将培养学生的科学怀疑精神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始终,争取时机想方设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怀疑和批判精神,促使学生创新意识进一步发展,使之善于反思、不断创新,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学习活动中去。

(四)初步成效

1、具有双重特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初步形成具有双重特性,即“科学性人文性结合”创新教学模式已基本形成。这种教学模式较好地体现了“学科教学来源于生活”、“合作、交流、评价三位一体”等现代教学思想,与新课程教学理念相互融合,互为促进。

2、学生的课堂活动日益丰富,探究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

课堂上教师不像原来那样泛泛讲解了,而更多地是给学生提供更大的活动场景和研究的空间,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了“科学性”和“人文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水平都有质的提高。学生的课堂语言丰富了,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高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学习效果得到有效增强。

3、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有明显提高

在各学科教学中,合作、交流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对于挑战性的问题,一般先进行合作,在合作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一方面体现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另一方面,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还是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

4、学生科学的“人文性”评价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

课堂评价氛围日益浓厚、和谐。尤其是在偏理性的学科教学中,评价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课堂评价的尝试,对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是十分重要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等,非常的和谐、自然。评价的尝试,激活了课堂,激活了学生,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5、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能力及教学设计水平均有了一个较大的提高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现,教师有了自己的主导思想,照搬教材、按部就班的少了,随之而来的是对教材的创造性运用。不管是新教材,还是老教材,都能结合学生生活,进行有效的改编或重组,充分体现“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篇3:领跑计划终期报告

二十一世纪,社会需要不断产生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和新发明的智慧型人才。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教育要“为孩子一生发展奠定基础”。我们要利用幼儿园教育特有的资源,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以便让孩子将来更能适应新时期社会的发展需要。那么以何种手段来培养发展幼儿的创新能力呢?这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一直在思考和探寻的问题。

幼儿期的孩子最喜欢做做玩玩,我们发现区域活动不但是一项操作性较强的活动,而且活动气氛相对宽松、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因而深得幼儿的喜爱。事实上区域活动不但能满足不同幼儿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的需要,而且能给幼儿自主思考、自主操作和自主探索的权利和机会,更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过程,因此,区域活动是发展幼儿动手能力和培养创新能力最有利的活动途径之一。

幼儿园课程改革中以幼儿发展为本,重视幼儿的区域活动已成为共识,新《纲要》明确指出:要为幼儿创设具有教育性、兴趣性、探索性、创造性、操作性和自由性的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皮亚杰的“思想就是操作”的理论宗旨是:重视幼儿自主活动,重视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区域环境的合理设置、活动材料的合理投放、幼儿的不同运用的操作及教师“教育关系”合理与否,与陶行知先生70年前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是相似的:师生共同在做上学,在做上教,在做上讨论,在做上质疑问难,强调通过动手操作活动,激发幼儿主动探究、创新和实践的能力,全面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因此,研究区域活动中各种因素的组合和其中的教育关系,探索教师指导的定位及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更是一个需要研究的现实问题。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一)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个体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应该指出的是创新是有层次的,我们所说的“创新”是指通过对幼儿施以教育和环境,让他们作为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使他们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的蕴含规律,并能够敢于冲破陈旧的观念,敢于质疑,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总之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二)区域活动材料。

它是幼儿在区域活动的外部行为特征之一,是幼儿进行区域活动的依赖和凭借,有无区域活动材料是幼儿是否在活动的一个指标。

(三)区域活动。

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兴趣、需要而创设具有操作性、探索性的环境和宽松的自主学习氛围,有序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和主动发展的条件,引导幼儿参加自主选择、自主展开、自由交流和积极主动的活动,这一过程也是幼儿兴趣需要得到满足,天性自由流露,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和人格健全发展的过程。

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一)研究目标。

1. 总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根本目标是:立足幼儿整体素质的发展,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探索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学习的模式,构建促进幼儿主动发展、培养创新能力的活动课程。

2. 具体目标。

(1)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好奇心与探究欲、独立性与自主性,以及敢于怀疑与富于冒险、合作意识等品质。

(2)通过区域活动,初步掌握创造性思维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品质。

(3)在区域活动中,粗浅掌握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完成创造作品的相应技能和方法。

(二)研究内容。

1. 如何创设适宜的区域环境,发挥区域环境的最大实效。

2. 探索创设具有科学特色的教育环境,研究材料投放在美工区、生活区、制作区、操作区等环境中的教育暗示作用,初步形成区域特色。

3. 材料的投放和教师的指导对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学习有关幼儿园区域活动及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理论,以科学的理念指导我们的研究和实验。

2. 调查分析法。

调查分析幼儿在区域活动的现状及幼儿喜欢的活动区域、活动材料等。

3. 观察研究法。

观察记录幼儿对区域活动的探索、操作过程,为本课题研究活动提供可信性资料。

4. 行动研究法。

采用边行动边研究,分析、探寻区域活动与幼儿创新能力的联系。

5. 个案追踪法。

选取幼儿中具有特殊性的个案进行追踪观察,了解其在区域活动中的特殊行为,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可分析材料。

6. 经验总结法。

将研究实践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探求幼儿创新思维、技能、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规律,撰写出研究的措施及方法,形成成果资料。

(四)研究思路。

皮亚杰理论指出:“儿童的智慧来自动作,应安排具体的材料让儿童动手去操作,让儿童在主动的活动中自主地去构建。”新《纲要》中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空间。”基于对皮亚杰理论和新《纲要》的学习,我们将通过区域活动这个平台,充分利用家长、幼儿、教师及社区教育资源,创设特色活动区域,以培养幼儿创新能力为落脚点,让幼儿在与区域环境的有效互动中创新地进行区域活动。

四、研究过程和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区域活动观念,迎合幼儿创新的兴趣。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着重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开展了一些专题研讨,在边学习、边实践、边思考中,对课题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解与想法,如教科研组活动中对“如何挖掘本园的特点开设特色区域”进行了研讨,通过某个班幼儿的区域活动,并针对活动对“目标和过程”进行了参与式的研讨,我们认为目标和过程是密切相关的,教师在组织区域活动时,既要有目标,又要注重活动的过程,目标是幼儿发展的方向,而过程则是目标前进的方向。在区域活动中,我们更关注材料对幼儿活动的影响作用,通过科研小组观察、探讨,我们发现:有些班级的区域设置形式化,在区域设置上教师根据自己的想法、意愿、兴趣,教师全然不顾,因此孩子就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区域活动,形成了某些区域的摆设只是一种摆设,经常出现没有人玩的现象。有些班级材料投放不丰富没变化,甚至一学期没更换,缺少经常性的变化是不能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区域活动的原因之一。活动材料单一,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引发不了孩子去想、去操作,从而阻碍了区域活动的深入开展。针对以上问题,科研小组及时组织探讨,最后得出解决问题的策路:教师要及时把握幼儿的兴趣,生成相应的区域活动;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资源,形成相应的区域活动;要有机融合主题活动内容,开展相应的区域活动。对材料的投放,我们的策略是“材料投放要有目的,具有丰富性;材料投放要有层次性,具有可选择性;材料投放具有可变性”。其次,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对自己角色的把握要有分寸。区域中幼儿是主体,教师是区域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要帮助、指导、培养和启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创新并不是一种技能、能力,而是一种态度。因此,教师应该善于捕捉每个孩子的创造力,挖掘幼儿创造能力的萌芽,只有让幼儿自由探索、想象,创造力才能发挥出来。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应该对幼儿多说说“让我们试一试”“看看谁又发现了什么?”等一类的话。当孩子“犯错”、“失败”时,不急于否定,而要问问他为什么这样想,为什么这样做,鼓励幼儿的参与精神,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能力,逐步形成独立创新的精神。通过探讨研究,我园教师树立了正确的区域游戏活动观念,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营造合理的区域活动环境,诱发幼儿创新的欲望。

皮亚杰认识理论认为,幼儿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只有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才能体现出幼儿的自主活动,才能更大程度地增强幼儿的创新能力。

1. 创设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

区域活动主要是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环境,给幼儿充分的自主权,让幼儿按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去学习、去发展。我园老师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了较宽敞、自由的活动空间。精心构思活动室的每块墙面、每个角落,让区域活动环境处处成为幼儿求异创造表现的天地。欣欣花店、制作坊、服装设计屋、编织小天地等富有班级特色的亮点区域脱颖而出,经过细心创设成为一处创意作品的风景线,我们还注意创设区域环境的动静结合,比如“智力大冲浪”、“图书屋”、“科学泡泡”、“编一编”、“拼一拼”、“玩一玩”等区域,如此动静分割能够减少不同活动在幼儿之间的影响,这样区域设置就改变以往生硬的划分,让幼儿真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个属于“我们的空间”。在这样不受干扰的环境中,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创造能力也得到了隐性的发挥,有利于发挥幼儿求异创新的能力。

2. 营造轻松自主的精神环境。

我园对活动区环境的基本要求是温馨、自由、安全、平等,让幼儿可以不受教师支配,自由选择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速度、活动时间,让他们的各种想法、做法都能受到重视、尊重、赞扬,让孩子真正成为区域活动的主人,保证幼儿个性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如在小班“生活区”中,我们提供了真实、新颖、美观,能吸引幼儿的各种儿童服饰,改变了以往“学习为娃娃穿衣”为“学习为自己打扮”,使幼儿在真实、有趣的穿衣活动中提高了自我服务的能力,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能,锻炼了手眼协调能力及手指的灵活性,培养了初浅的生活处理技能。另外,营造自由、自主的宽松环境对于发掘幼儿的创新潜能的益处是无穷的,且具有现实的操作价值。因为它是激发幼儿创新性活动动机的良好基础,同时又促进了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在情感上,幼儿会感到安全、满足;在行为上,幼儿更愿意去冒险、尝试,更愿意以创新的方式表现自我。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必须尊重孩子的选择,给孩子自我选择的权利,让孩子的创造性得到更好的发挥。

(三)提供丰富多样的区域活动材料,满足幼儿创新的需要。

1. 根据幼儿兴趣,适时投放材料。

幼儿好奇心强,想象大胆,在他们充满童真和稚气的想法中,创造性若掩若现,教师要自觉保护幼儿好奇心,引发幼儿借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情感需要去探索,为幼儿提供可以探索的有利材料。因为教师投放材料丰富程度可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活动质量,能使幼儿尽兴尽情地“研究”他们的世界。活动区材料投放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然而,丰富的材料并不等于越多越好,教师要根据孩子的兴趣、需要和发展目标开设不同的活动区域,活动区内容不同,投放的材料也不同。因此,我们根据活动区不同的教育功能和所分解的不同的材料层次,投放不同材料,切实促进幼儿的发展。大班在美工区投放了纸盒、纸杯、纸绳、纸盘、彩色纸、瓶盖、毛线、石子、小棍、果壳、彩泥等,并摆放了一些具有艺术色彩的作品,让幼儿在这个环境气氛中引发艺术灵感,使幼儿在制作、绘画、捏泥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中班建筑区投放了各种不同形状、颜色的大纸箱,并把大树、桌椅、路灯、花坛等投放到建筑区中进行搭建活动。小班糖果屋里提供彩泥、皱纹纸、小棒等,让幼儿在做做玩玩中萌发创新意识,提高动手创新能力。这些丰富多彩的辅助材料,不仅为幼儿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而且为更多幼儿顺利、成功地进行创作提供了可能性。

2. 满足幼儿需要,提供层次性材料。

不同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甚至同一年龄的幼儿,他们之间也存在着能力上的差异,而且发展速度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在提供材料时,千万不能“一刀切”,既要考虑“吃不了”的幼儿,还要兼顾到“吃不饱”的幼儿,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发展。如提供给小班幼儿的撕纸材料,幼儿从随意撕到沿痕迹撕,提供的纸条由宽变窄,由短变长,由撕面条到撕饼干直至撕小动物,由单一撕到进行粘贴组合撕,既满足了幼儿的一般发展,又满足了个别幼儿特殊发展的需要,对那些可能超出水平或又困难的幼儿予以特殊的活动设计,让不同需要、兴趣、个性的幼儿自主地参与活动,让缺乏自信的幼儿看到成功,让已成功的孩子不断看到新的前进方向。

(四)适时进行区域活动指导,挖掘幼儿创新的潜能。

1. 给予幼儿充分操作的时间,体验创新的乐趣。

幼儿需要操作活动时间,因为他们需要有能干自己计划的事情的机会,他们可以更多地按照自己的兴趣能力进行活动,根据自己的速度学习和使用他们感兴趣的材料,使他们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主动地学习,因而能给幼儿提供更多的体验成功和愉快的机会。操作活动的过程为幼儿提供了较多的同伴交往,使他们在相互了解的过程中了解了自己,产生了自信心,有效地运用已有的经验获得了新经验,在探索中经历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了更多的自主性学习的机会。所以,幼儿在完成计划的操作过程中,学习的自主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当然,幼儿的探索学习需要教师的帮助,需要教师的支持与尊重。教师应站在幼儿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过多地限制或放弃指导,都不利于幼儿个性健康良好的发展。操作活动时间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极好的观察和了解幼儿兴趣、了解幼儿如何感受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同时也能了解和发现幼儿的需要,和他们一道从事各种活动。我们知道,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也有许多思想、愿望和能力,只有在一个能得到支持、能获得自主活动机会的环境中,幼儿才能创造性地、富有情感地和热切地从事各种操作性活动。教师应从幼儿身上寻找闪光点,鼓励幼儿之间相互交流、质疑和释疑,我们应该相信幼儿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应给予更多的探索时间,让幼儿在活动中不断摸索,使每个孩子的自主探索欲得到满足,喜欢探究,喜欢创新。

2. 给予幼儿适当的引导,提高创新能力。

在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并非像往常一样只遵循教学计划的观察,而是要学会对幼儿细致地观察、全面地记录,以追随幼儿的发展为主。从他们的反映中敏锐地捕捉蕴含其中的巨大的学习价值,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支持。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仔细倾听来自幼儿的发现,以幼儿的视角去感受,知道他们是怎么思维的,怎样操作的,为何互动,为何观察,为何表达,理解孩子的多种语言。也就是通过观察活动中的幼儿,正确地评价活动中的幼儿,使用恰当的教育行为对活动中的幼儿进行指导和帮助。

如在区域活动中每提供一种游戏材料,教师应分析其特点,探索多种玩法,引发幼儿对材料的持续兴趣,当幼儿在摆弄材料时,适时地在活动区中展示该材料制作的作品,让幼儿欣赏,让幼儿感觉这种材料有许多有趣的玩法。如让幼儿玩稻草时可以让幼儿欣赏用稻草制成的小人、拖鞋、篮子等,这样幼儿就会举一反三,编稻草飞机、稻草龙,不断想出新的花样,不断保持创新的兴趣。又如根据现在丝网花的流行,大班教师和幼儿一起创设了欣欣花店,孩子们根据老师提供的架子形状,选择不同的颜色和花纹,制作了各式各样的丝网花,有玫瑰、百合等,在创作的同时幼儿还迁移经验,大胆想象,随之丝网蝴蝶也应运而生。

教师在进行观察记录的同时,也要给孩子提供足够的空间、时间、材料进行自主探究的机会。教师要相信孩子“能行”,相信孩子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让孩子在活动中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才能使每个个体的自主探索欲得到满足。因此,教师要努力成为孩子真正的支持者、引导者、帮助者,根据对孩子的观察,以孩子的兴趣点设计活动,在活动中倾听孩子的心声,关注孩子的需要,推动孩子的探索,从而使孩子们主动地探索世界,学习和建构与自己的发展相适应的知识。

五、初步成果

(一)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我们将课题研讨与全园教研活动有机地进行整合,把课题研究内容纳入教研活动计划,通过每周一次的集体教研活动和半月一次的课题研讨活动来提升老师的课题研究水平,具体做法有:系统地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专题研讨、上观摩研讨课;并在每次的学习、研讨与观摩活动之后组织老师进行评析,写出感悟和反思。要求每位老师期初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并在学年末要求老师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撰写专题经验总结。多年的研究实践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孙景芳老师撰写的《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与运用》发表在《小学校长》,高美琴老师撰写的《寓新课程理念渗透于区域活动之中》发表在《小学校长》,王英老师撰写的《浅谈角色游戏的指导》发表在《苏州教育研究与实践》,金秋芳等十多位老师的文章分别发表各级各类杂志上,共有三十多篇课题研究论文在国家、省市级获奖。随着教育科研的不断深入,教师们的业务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凝聚力也随之增强,事业心、责任感不断得到了升华。

(二)以课题研究为手段,提高了教师收集和利用材料的能力。

通过研究,教师意识到区域材料的收集利用是区域游戏开展的重要保证。因此,教师在注重了每种材料的兴趣性、操作性与探索性的同时,收集材料的能力也有了大大的提高。教师充分利用了家长资源、社区资源等有利因素,如我们通过家长会、家园之窗、家园路路通等互动栏目与家长、社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他们非常愿意为孩子收集各种材料,提供各种服务,为活动的开展、幼儿的发展添砖加瓦,献上绵薄之力。

(三)以课题研究为核心,培养了幼儿的创新能力。

在课题研究中,我园幼儿好奇心、探究欲、创新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明显提高,特别是幼儿创新性作品颇有实效,获得不同层次的奖项,如:周忆琳小朋友的《地热收集器》获全国二等奖,徐鹏小朋友的《多功能转换器》、李嘉期小朋友的《岩浆转换装置》、吴涛小朋友的《废气转换装置》获江苏省二等奖,《水果衣》、《未来多元素能源》分别获苏州市二等奖,《海水净化汽车》、《低空氢气车》、《夜光植物》、《雨水转换器》分别获苏州市的三等奖。

(四)以课题研究为平台,促进了教育的整合观。

1. 加强区域游戏与课程的整合。

新课改要求“主题活动”应与区域活动培养目标一致:以幼儿的发展作为指导思想,着眼于幼儿品德和人格的完善,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全面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因此,我们以课题研究这个平台,将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有机结合、互相渗透,使主题在区域活动中生成和发展,使区域在主题背景下丰富和深入,如课题研究实践活动《丝网花》、《环保服装》体现了课程内容的整合性,促进了幼儿整体性的发展。

2. 加强资源上的整合。

在区域环境的设置、开展中充分利用家长和社区资源,共同收集游戏材料,特别是废物的利用,一物的多用和家长的参与,社区环境的互动等多角度、全方位的资源整合。

六、下一阶段课题研究设想

(一)加强课题理论学习,指导实践研究。

继续组织教师学习系统的理论知识,使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具有足够的理论支撑,用理论指导实践,深入课题研究。

(二)让材料充分发挥作用,与幼儿真正互动。

篇4:领跑计划终期报告

[关键词] 麻风病;防治规划;终期评估

[中图分类号] R755.01???[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10-199-03

彝良县曾是云南省昭通市麻风病流行的重灾区之一,消除麻风病形势一度十分严峻。自国家、省、市麻风病防治规划(2006~2010年)实施以来,彝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麻风病防治工作,县卫生局及时拟定《彝良县麻风病防治规划(2006~2010年)》(以下简称《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开创了全县麻风病防治工作新局面。现将《规划》实施情况及终期评估结果报道如下。

1?背景

1.1?一般情况

彝良县属昭通市辖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的云、贵、川三省结合部的乌蒙山区,是国家第二轮重点扶持的贫困县,是军事家罗炳辉、革命先烈刘平楷和英雄徐洪刚的家乡,是世界天麻原产地。领土面积2 804 km2,辖3个镇、12个乡,总人口57万,其中农业人口54万,占95%,非农业人口近3万,占5%。全县居住着汉、彝、苗、回等10多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14%。2010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 664.5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9 395元。全县交通极为不便,人口总体受教育水平不高,经济发展滞后。

全县有国有医疗卫生机构22个,医疗卫生人员574人;有村卫生所134个,村医401人;没有独立的麻风防治机构,麻风病防治工作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全县仅有麻风病防治人员4人(专职2人,兼职2人),每名防治人员要负责近15万人的麻风病筛查任务。因人员缺乏,加之现有防治人员知识老化,难以满足麻风病防治工作需要。

1.2?麻风病流行状况

彝良县自1954年有麻风病疫情记载以来,麻风病年发病人数平均在7例左右摆动,有的年份发病率较高,疫情较重(1958年发病127例,发病率58.34/10万)。通过防治,从1989年至今,年发病率均控制在1/10万以内。

至2010年底,全县累计发现麻风病患者387例,其中少菌型麻风(PB)155例,多菌型麻风(MB)232例;累计死亡284例,外迁11例(均为MB);累计治愈存活92例(PB 24例、MB 68例),其中Ⅱ级以上畸残7例。有现症病人8例(PB 4例、MB 4例),患病率0.14/万。从麻风病流行的角度看,彝良县的麻风病疫情依然严峻,疫势不容乐观。

2?防治目标

2.1?总目标

(1)建立政府领导的多部门协调、合作机制,共同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2)尽量早期发现麻风病线索患者和麻风病复发患者,并及时治疗;(3)全县麻风病得到有效控制,患病率控制在1/万以内;(4)保持疫情稳定,强化成果,尽量提高病例发现率、畸残预防等水准。

2.2?具体目标

(1)麻风病联合化疗的覆盖率达到100%;(2)麻风病联合化疗的规则率达到95%以上;(3)麻风病联合化疗的治愈率达到95%以上;(4)新发现麻风病患者中Ⅱ级畸残比控制在20%以内;(5)现症患者完成治疗时新发生的畸残比控制在10%以内;(6)完成治疗的现症患者每年随访监测率达95%以上;(7)现症患者的密切接触者每年检查率达到90%以上;(8)麻防医生及皮肤科医生接受麻风病诊疗培训率达到90%以上;(9)村医麻风病防治培训率达到80%以上;(10)公众麻风病知识知晓率达到60%以上。另外,尽最大努力改善麻风村的居住条件。

3?开展的主要防治活动

3.1?早期发现

早期发现麻风病患者并及时规范化疗,是控制麻风病流行的关键。2006年以来,彝良县以实施《规划》为契机,精心组织,以“最大限度地搜索患者”的方式做了如下工作:(1)召开消除麻风运动启动暨培训会,成立消除麻风运动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拟定《规划》实施细则,明确职责、任务和指标;(2)在全县全面实施消除麻风运动;(3)抓重点人群,将患者及其家属、近亲列为重点人群,组织县、乡、村三级专业人员走村串寨开展宣传动员和调查;(4)无条件地落实报病有奖制度,不论谁提供线索患者,一旦确诊,即兑现报病奖。

3.2?诊断和治疗

彝良县对麻风病的诊疗坚持以下原则:(1)对线索可疑者实行市、县和线索点复核,麻风病的诊断必须具有完整的临床、细菌依据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复核意见;(2)治疗前与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并出钱给新患者做肝、肾功能检查;(3)通过网络上报疫情;(4)在治療中做到送药到手、看服到口、吃下再走;(5)针对患者制定康复计划,教会患者做好畸残预防和自我护理;(6)按要求进行患者随访及对其家属或密切接触者进行检查;(7)及时处理麻风反应;(8)建立麻风病患者外出打工人员联系制度。

3.3?严重不良反应治疗

按要求规范开展麻风病患者严重不良反应治疗。

3.4?畸残预防

(1)按要求将畸残患者送有关单位做矫治手术;(2)及时治疗麻风反应,预防、控制现症病人畸残的发生;(3)对已发生或未发生畸残的患者实行有针对性的自我防护教育,使其掌握相关部位的自我防护技能。

3.5?培训

(1)按要求积极派员外出学习;(2)加强基层培训。

3.6?科普宣传

(1)在麻风节期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多种形式的麻风病防治知识宣传;(2)宣讲、召开村民大会等形式加强麻风病防治知识宣传,把麻风防治知识传至千家万户,促使人们转变歧视、惧怕麻风患者的观念。

3.7?疫情监测

(1)按《全国麻风病监测方案》要求,全面开展麻风病监测工作;(2)做好麻风病患者的筛查、诊断和流调工作,尽早发现病人,掌握疫情;(3)及时、准确上报疫情;四是掌握麻风病的疫情动态和流行规律,并作动态分析。

3.8?麻风院(村)改造建设和管理

(1)通过部门协调,解决村内的通电和住房问题;(2)聘用专人对其进行管理。

4?结果

自《规划》实施以来,彝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麻风病防治工作,县卫生局把麻风病防治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全县麻风病防治工作紧紧围绕以“联合化疗为中心、发现病人为重点,以健康教育、人员培训、部门协调及病人康复为基础”的防治策略,认真落实《规划》。在防治工作中采取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线索调查、密切接触者筛查、疫点处理等工作方式,使麻风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4.1?政策倡导

注重加强领导和强化合作,成立了麻风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协调财政、民政、教育、扶贫、电力等相关部门,建立了多部门协作机制,将麻风病防治工作纳入工作责任目标考核。

4.2?能力建设

通过培训,提高麻风病防治专业人员业务素质。全县有麻风病防治专/兼职人员4人,能开展查菌和切片工作的1人,为麻风病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础。

4.3?早期发现和诊断治疗

2006~2010年共访视患者92人,提供可疑线索294条,线索排查100%,确诊麻风病患者4例;密切接触者检查264人,确诊麻风病患者7例;共计11例。医务人员按规定均获得报病奖(500元/例),麻风患者均按规范得到了治疗,治愈率达到《规划》标准。

4.4?严重不良反应治疗

2006~2010年共治疗麻风反应4例。患者均得到规范、及时治疗,有效避免了畸残的发生。

4.5?人员培训

2006~2010年参加省级培训3期,4人次;市级培训4期,10人次;县级举办培训班10期,195人次;乡镇级举办培训班17期,400余人次。麻风病防治专业人员诊疗培训率100%。村医麻风病防治知识培训率80%以上。培训效果满意。

4.6?畸残预防

2006~2010年神经炎监测3人;手术矫治畸残患者1例;提供防护用品16件,防护鞋76双;提供自我护理教育15人;坚持自我护理人数15人;完成治疗的现症患者每年随访监测率达到95%以上;现症患者完成治疗时新发生的畸残比控制在10%以内。

4.7?科普宣传

2006~2010年利用各种卫生节日,会同卫生、红十字会、民政等部门,开展多种形式的麻风防治知识宣传,宣传覆盖面不断扩展。其中电视宣传1次,覆盖3.5万人;发放招贴画153张,覆盖1万人;发放小册子169册,覆盖1.3万人;发放宣传单5 000张,覆盖1.5万人;其他52次,覆盖3万人。通过宣传,公众对麻风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有所提高,群众对麻风病患者的歧视有所改善。

4.8?疫情监测

2006~2010年间,坚持按季度召开疫情分析会,对疫情进行分析、总结,为疾病控制工作提供依据。建立基层防治网可疑症状者报告制度;按国家要求完整、准确、及时上报疫情。

4.9?督导评估

2006~2010年间,县级对乡镇级督导12次,参加督导24人次。每次均有督导报告。

5?讨论与建议

《规划》的实施,对彝良县麻风病防治工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表现在:(1)麻风病防治专业人员素质有所提高,队伍有所擴展;(2)疫情进一步得到了控制;(3)防治工作逐步规范;(4)不仅畸残患者得到了矫治,而且新患者畸残现象有所减少;(5)康复患者的生活水平和居住条件有所改善。《规划》的实施对全县的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彝良县在实施麻风病防治规划过程中,不断完善防治模式并总结经验:(1)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是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关键;(2)增加投入是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保障;(3)落实专业人员是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基石;(4)加强人才培养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稳步发展的动力;(5)加强基础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设施建设,改善办公环境,按劳取酬是招揽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6)发现患者是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7)部门合作、社会参与是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前提;(8)普及疾病预防控制知识是控制疾病乃至消除疾病的有效手段。

通过本次规划的终期评估,目前还存在以下问题:(1)从患病率、发现率等指标看,彝良县的麻风病防治尚未达到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基本消灭麻风病的指标,目前病人还较多,疫情还较重,致残率较高,在短期内还难以控制,希望继续得到国家、省、市的关心、支持和帮助。(2)没有专门的麻风病防治机构,难以满足麻风病患者及家属的医疗需求。(3)队伍不稳定、专业人员青黄不接,不能满足麻风病防治工作的需求,希望政府增加能胜任工作的人员编制。(4)希望县委、县政府按人事部、财政部、卫生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调整卫生防疫津贴标准的通知》(国人部发〔2004〕27号)精神,尽快落实疾病控制人员的卫生防疫津贴。

篇5:学校社团终期审计报告

审计委员会审计部秉承其“诚信求是、致公天下”的思想,根据《南京审计学院社团审计制度实施细则》对全校109个社团中,委托审计部对其进行审计工作的95个社团进行了社团审计。在某些社团管理方面出现混乱、财务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对这些社团进行审计有助于规范其管理,保障会员的权益,促进社团更好的发展。本次社团终期审计中,审计部主要依据各社团提供的账本和小型固定资产,对社团的财务管理情况以及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审计。

本次考核旨在:1、加强社团对社费管理的关注,促使社团内部经费的运作更加透明化,避免社团内部出现挪用公款以及账目不清等现象。2、在社团内部建立良好的财务管理制度,同时,在社团的社员与社团的各部门之间建立诚信监督的关系,使社团更加健康积极地发展。

二、审计结果

社团名称

负责人

审计意见

社团名称

负责人

审计意见

文心国际文化交流协会

斯强

保留意见

大学生摄影协会

任笑影

否定意见

证券投资俱乐部

斯强

无保留意见

春秋棋牌室

任笑影

无保留意见

医行天下

斯强

保留意见

天下漫画协会

吴亚亚

保留意见

华夏传统文化协会

仇婷婷

无保留意见

手语社

吴亚亚

保留意见

蓝冰之巅武幻社

仇婷婷

保留意见

网球协会

吴亚亚

无保留意见

618经济学社

仇婷婷

保留意见

K.E.Y club

陈新

保留意见

未来CFO协会

丁佩文

保留意见

足球社

陈新

保留意见

南审KAB创业俱乐部

丁佩文

保留意见

南审兼职协会

陈新

保留意见

风华南审英语励志社

丁佩文

保留意见

传递童年公益创意实践协会

沈雅

无保留意见

印象西部协会

刘洋宇

无保留意见

天使之翼手语社

沈雅

无保留意见

格霖益善协会

刘洋宇

保留意见

益暖社

沈雅

无保留意见

TBL商业精英俱乐部

刘洋宇

保留意见

瑜伽协会

董婷婷

无法出具意见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社

潘可名

保留意见

大学生实习联盟

董婷婷

无保留意见

三农学社

潘可名

保留意见

法学国际实践社

董婷婷

保留意见

南审idea精英汇

潘可名

保留意见

Enactus(sife)

何进峰

保留意见

艾美立手工坊

何鑫涛

保留意见

ERP

何进峰

无保留意见

动物保护协会

何鑫涛

保留意见

大学生旅游协会

何进峰

保留意见

POP手绘社

何鑫涛

保留意见

轮滑协会

范碧娆

保留意见

冰魄棍道

孟雨辰

保留意见

麦秸客魔术社

范碧娆

保留意见

南审国标舞社团

孟雨辰

保留意见

雨山环协

范碧娆

无保留意见

南审黑苹果USSDA

孟雨辰

保留意见

羽毛球协会

杨嘉铖

保留意见

青年法学会

张镜靖

保留意见

雪鹰文化交流社

杨嘉铖

无法出具意见

温故史学社

张镜靖

保留意见

影风空手道

杨嘉铖

保留意见

午后弦琴社

张镜靖

保留意见

爱心社

钱秀

保留意见

演讲与口才协会

戴玥

无保留意见

草莓吉他社

钱秀

保留意见

“I CUBE”魔方协会

戴玥

无法出具意见

对外交流协会

钱秀

保留意见

Princess俱乐部

戴玥

保留意见

稻蓝游戏发展与交流协会

陈子浩

保留意见

跆拳道协会

张硕

无保留意见

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

陈子浩

无保留意见

蔚冉小语种

张硕

无保留意见

TEDxNAU

陈子浩

无法出具意见

译馨口译协会

张硕

无保留意见

长江潮文学社

张奇

保留意见

金融英语部落

刘渭清

保留意见

雪狼湖音乐剧社

张奇

保留意见

彼岸读者协会

刘渭清

无保留意见

交际舞协会

张奇

保留意见

荻思文学社

刘渭清

无保留意见

Lemon tree英语俱乐部

韩偲偲

保留意见

小小星辰

顾克

保留意见

艾汶河畔英语剧社

韩偲偲

保留意见

CMO协会

顾克

保留意见

知行社

韩偲偲

保留意见

未来注册会计师协会

顾克

无保留意见

Prosumer校企联合会

王一涵

保留意见

风康英语话剧社

陈箫

保留意见

电竞社

王一涵

保留意见

工程审计协会

陈箫

保留意见

货币文化社

王一涵

保留意见

御膳房烹饪协会

陈箫

保留意见

民族风阁协会

郭萌瑜

保留意见

梨园雅韵

唐瑞楠

无保留意见

蒸汽火车打击乐

郭萌瑜

保留意见

理财实创俱乐部

唐瑞楠

无法出具意见

中华料理协会

郭萌瑜

保留意见

新青年

唐瑞楠

保留意见

排球社

王忆莲

保留意见

财富俱乐部

陈进

保留意见

青春礼学社

王忆莲

保留意见

模拟联合国

陈进

保留意见

轻舞飞扬

王忆莲

保留意见

风行物流协会

陈进

无法出具意见

易知经济论坛

朱现阳

保留意见

红帆船话剧社

何青

保留意见

未来审计师协会

邵钰贤

保留意见

君和思辨社

何青

保留意见

信用管理学社

邵钰贤

保留意见

自强社

何青

无保留意见

     

无保留意见

保留意见

无法出具意见

否定意见

21个

67个

6个

1个

三、审计问题

审计部主要负责对全校各社团的财务状况和活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并出示审计报告作为社团评比的依据。在对全校109个社团的财务状况和活动绩效情况的审计中,发现部分社团资金运营情况较为混乱,主要问题如下:

1、账簿设立及记录不规范:

①未设立规范账本,账簿扉页填写不规范;②支出或收入未及时入账;③错帐修改不规范;④各学期间财务状况不具有连续性;⑤未设立发票簿,发票编号不具有连续性。

2、入账凭证不规范:

①入账凭证无盖章或自行改动;②入账凭证缺少三方签字;③入帐凭证未连续编号,未与账簿上凭证编号对应一致,且未注明相关信息;④自制凭证数量较多且格式不规范;⑤数额较大的支出或收得外联未出具相关证明。

3、会员名单不规范:

①会员名单未达到基本格式要求;②未以打印稿形式报送;③中途增加减少会员未以名单附件形式呈现。

4、财务人员设立不规范:

①未设立至少两名财务人员;②钱、账未分管;③会长直接掌管社团的经费;④上下届财务人员交接中财务信息传递不到位,会计方法不具有连续性;⑤现金管理人员非由会员推荐产生。

5、未设立记录固定资产与剩余物品的账簿,具体记录内容不规范。

6、未设立专门的记事簿记录会议情况和活动情况。

7、依据电话采访会员所得信息发现:某些社团费用大笔支出前未进行会员代表讨论表决,社团没有定期召开成员大会,未能定期将财务状况向会员进行公示,部分社团不能将会费等资金切实用于会员的活动及发展需要,会员的权益遭到了侵害,社团管理层缺乏自律精神和自觉接受广大会员监督的意识等问题。

四、审计建议

1、设立规范账簿和合适的财务人员。每个社团都应当设立单独的现金日记账一本和票据张贴簿一本,现金日记账用于社费收支的财务记录,票据张贴薄用于各项凭证和重大财务开支的备注说明,使日常财务工作有条不紊。财务人员必须由两名或两名以上社团人员担任,钱、账由两名财务人员分管,明确分工,相互牵制。各社团负责人及理事决定经费使用的审批和账务管理人员的选定,无权管理或者直接掌控经费,现金管理人员由民主选择推荐产生。

2、每笔支出应及时入账。社团批准报销的费用要及时入账,对于未及时入账的开支,在补上时需在账本中注明滞后原因。立项发票再向社联报销前应先入账,报销后的立项经费按照收入记入账目。

3、错帐的修改应符合规范。账簿中出现错误时,任何人不得擅自涂改、损毁。账簿记录出现失误时应用红笔在原数额上划横线表示删除,用蓝、黑笔在原数额上书写正确数额。每次支出都进行结余,各个学期间的财务状况要有连续性。

4、出具合格的凭证。入账凭证必须包含日期、购买物品的型号、数量及金额,若是车票则要注明乘车时间、人数、去向等信息。凭证要由经手人员、财务人员和社团负责人三方签字后才能作为入账的依据。

5、凭证登记应符合规范。入账凭证必须按购买顺序编号(从①开始依此编号),编号必须与账簿上的凭证编号一致,凭证下方应先注明支出的金额、时间、用途。

6、票据遗失及时采取措施。票据在遗失或是不能取得的情况下,社团不能为了隐藏过失,而擅自制作假发票,而是应尽快自制凭证,在必要情况下还需出具诚信证明,以确保自制凭证的真实可靠。自制的金额超出50元的`凭证不超过总凭证数的2%,其他自制凭证不超过总凭证数的5%。

7、接受捐赠或资助的有效证明。社团接收单位或者个人的捐赠或赞助时,要严格遵循校团委、校学生会、校社团联合会、社团管理中心等有关组织共同制定的关于外联收取的相关规定。同时需与赞助方签订外联合同,合同中必须有双方的签字和相关的有效证明(包括赞助方的公章或个人印章、该社团外联人员的签字或组织的公章等),内容中必须涉及到捐赠或者赞助的具体金额和具体原因,并且不能出现涂改的痕迹,接受审计时须将合同的原件或者复印件带到审计现场。

8、会员名单应符合规范。会员名单必须以“编号、姓名、性别、院系、班级、联系方式、交费金额、备注”的基本格式记录(可适当增加会员的其他资料,但不得少于以上资料),名单必须正式,并且以打印稿的形式报送。中途增加或者减少的成员必须以名单附件的形式呈现。

9、财务信息传递应具有完整性。财务人员转交时上任必须将账本、凭证等会计资料移交清楚,并且把记账方法向继任财务人员交代清楚。交接时间不宜超过一个星期,期间发生的财务收支由继任财务人员在上任财务人员的指导下做账,会计方法、会计资料应当具有延续性。

10、设立固定资产账簿。各社团应当设立一个登记、记录固定资产和剩余物品的账簿。具体记录的内容应当包括入账日期、物品的剩余数量、入账时该物品的估算金额以及该物品在购买时的经手人、时间、地点、数量以及金额等。

11、设立会议和活动情况记录本。各社团必须设立专门的记事簿记录会议情况和活动情况,分别做出会议记录和活动情况记录。会议记录必须包括召开会议的目的、时间、地点、到场人员、人数、具体内容、会议总结等。活动情况记录应当具体包括活动目的、时间、地点、策划人员、参与人员、活动介绍、活动开支列表,以及活动总结等.

12、对社团财务状况及运行情况的公开。社团在平时开展各项工作是应当做好相应记录,如会议及活动记录、剩余物资的记录等,便于日后社团工作的交接。社团负责人应定期召开会员大会,将本社团的运营情况、活动效果向会员进行公示,使社团管理公开化、透明化。

13、社团活动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落脚点。社团举办的活动不仅要具备本社团特色,更应该切合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多举办对校园文化有推动作用且能够开拓大学生视野,提升大学生行为素养的活动。社团在校园中如同学生课外辅导员的角色,既要丰富大学生的课外生活,又要使其乐在其中的同时,学到更多专业课堂上学不到的本领,提高我校学子的综合实力。

审计委员会审计部

篇6:领跑计划终期报告

摘要:本文介绍了我镇经济、人口等基本情况,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我镇自2001年来的“两纲”实施情况进行评估,主要分为组织领导(政策制定、责任落实、妇儿工委机构运行、经费投入、宣传培训、纲要监测评估)情况评估和“两纲”实施情况定性目标评估两方面,最后阐述了“两纲”实施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以及相应的改善措施。

正文: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全面推进我镇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确保 “两纲”目标的实现。2001年—2010年,在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代市镇妇女儿童事业有了新发展,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各个领域的权利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儿童在教育、保健和生存环境方面有明显的改善,整体素质显著提高。2010年,我镇按照上级要求,组织了人员对“两纲”实施情况进行了监测统计评估。从评估督导情况来看,截至2010年底,我镇妇女发展纲要六个领域的可量化指标25项,达标24项;儿童发展纲要四个领域的可量化指标21项,均达标。

一、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状况

截止2010年底,全镇总人口9.1万人,其中女性4.5万人, 0-18岁儿童1.7万人,其中女童0.8万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8096元,比上年增长6.2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36元,比上年增加6.8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547元,比上年增加 11.01 %。全镇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广安妇女儿童事业全面进步提供了坚实基础。

二、评估方法及工作过程

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妇儿工作进行评估,组织领导情况评估从政策制定、领导责任落、机构运行、经费保障、宣传培训、纲要监测评估工作几方面进行评估,“两纲”实施情况评估依据纲要监测指标体系,对妇女的经济、决策管理、教育、健康、法律以及儿童的教育、健康、法律保护等情况进行定量评估分析。

三、主要成果

(一)妇女发展纲要: 1.提前达标指标(24项):参加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的人数,最低生活保障人数,镇人大女代表的比例、镇政协委员中女性的比例,女后备干部比例,居委会、村委会女委员比例,小学适龄女童净入学率,初中女童毛入学率,三类残疾女童入学率,青壮年妇女文盲率,妇女从业人员比例,农村妇女劳动力接受技能培训比例,防艾知识知晓率,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农村新法接生率,孕产妇保健覆盖率,孕妇产妇死亡率,计划生育知识普及率,生育保险覆盖率,节育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保护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知晓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农村改水受益率,饮水合格率。农村粪便无害化处理率。

2.未达标指标(1项):婚前医学检查率。

(二)儿童发展纲要提前达标指标(21项):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计划免疫接种率,孕妇产妇死亡率,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孕产妇保健覆盖率,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儿童保健覆盖率,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发生率,母乳喂养率,合格碘盐实用率,幼儿园、中、小学生入学率,幼儿园、中、小学生辍学率,三类残疾女童入学率,中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达标率,科技教育普及率,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办学率,家长家庭教育知识知晓率,农村安全饮用水覆盖率,卫生厕所普及率,中小学法律知识普及率。

四、实施纲要情况评估:

(一)实施纲要组织领导情况: 我镇一直以来始终重视妇女儿童的生存和发展。自2001年《四川省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和《四川省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以下简称两纲)颁布实施以来,我镇认真推动两纲的贯彻落实,在广安区妇儿工委的关心支持和全镇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下,妇女儿童事业进入了持续发展时期,实施两纲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按照广安区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的要求,镇党委、政府已把两纲的实施摆在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到全镇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到各级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和目标责任考核中。2001年,镇政府和妇儿工委办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并下发了2001-2010年代市镇妇女、儿童发展纲要。从2004年起,镇财政把妇儿工委办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每年拨付专项经费2万元,2005年拨付两纲监测评估经费3万元,保证了妇儿工委办工作的顺利开展。

自两纲实施以来,我镇三次调整充实了镇、村两级妇儿工委成员单位,扩增了妇儿工委的联络员和监测评估队伍,健全了组织网络。同时,成立了专门的终期监测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工作方案和规章制度,认真开展了终期监测评估。进一步强化成员单位责任机制,确定了成员单位责任分解目标,建立健全了责任机制和监测评估机制,明确了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和具体任务,保证成员单位在贯彻实施两个纲要过程中有计划进行。

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广泛深入地向全社会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与妇女儿童相关的法律法规及两纲的内容、目的、意义。镇党员培训把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学习培训列为干部授课内容。同时,各部门利用新闻媒体进行两纲的宣传,镇妇儿工委办共举办培训班15期,知识竞赛6场,有奖知识问答3次、参加答卷1800余人,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司法、教育、卫生、劳动、文化、环保、妇联等成员单位也都以现场咨询、有奖知识竞赛、张贴标语、发倡议书等形式开展了各种宣传活动,使社会各界对妇女儿童的生存发展状况有了进一步了解,为两纲的顺利实施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妇女纲要、儿童纲要实施情况评估

1、妇女参与经济建设情况从经济与人口情况来看,2010年,全镇户籍总人口7.69万人,其中女性3.8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4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64‰;人均国民生产总值3591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49元。

(1)妇女就业人数逐年增加。2010年,全镇城乡女性就业人数达3万人,比2000年增加1.3万人,女性就业人员占全社会的比重达76%,高于妇女纲要确定的到2010年要达到40%的目标。从妇女与经济情况来看,2010年我镇城镇单位年末从业人员为8.28万人,其中女性3.29万人,城镇单位女性年末从业人员所占比重达39.7%,比 2007年所占比重高0.7个百分点。从分行业城镇单位女性从业人员比重来看,卫生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业、住宿餐饮业、教育业女性所占比重最高,分别达70.37%、61.57%和56.55%。

(2)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权利。2000年,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为2735人; 2005年为21268人;到2010年,增加到191600人,其中女性参保人员93875人,比2000年增加了83666人。2003年底,参加生育保险的职工为3300人;2005年为5231人;2010年,增加到127100人,其中女职工参保人数60280人,比2000年增加了55049人。女性参加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人数也大幅度增加。

(3)农村贫困妇女人数减少。一是城乡享受低保人数大幅度增加。2004年至2010年我镇有534971人次享受城市低保,有27083人次享受农村低保待遇。我镇2004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补助为40.26元,2010年提高到157.84元,人均增长为117.58元。尤其是对享受低保待遇的单亲家庭和孤儿,在保障标准上都给予了很大的政策倾斜,确保他们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在春节慰问、福彩助学上,都优先考虑单亲家庭。

二是加快完善我镇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切实做好农村散居五保户的基本生活。2010年在全省率先将农村五保与城市三无对象的供养标准并轨,将原1800元/年供养标准,提高到3120元/年,按月打卡发放,实行城乡一体化救助体系。

三是为改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居住环境。我镇现有农村五保对象187人,有三所敬老院,190张床位。近年来我镇对三所敬老院都进行了改造,其中三十岗乡敬老院列入2007年“515”民生工程,2010年1月投入使用,总投资389多万元。居住用房为标准间,均配有呼叫系统,大部分房间配有彩电、空调;附楼有阅览室、医疗室等服务设施;室外有健身器材、游园、果蔬园等。2010年大杨镇敬老院又列为“515”民生工程,并在原址进行翻建。

2、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

(1)全镇女人大代表比例略减,女政协委员比例增加。2006年区一届人大代表总人数为189人,其中妇女代表为44人,占总人数的23.28%;2007年区二届人大代表总人数为190名,其中妇女代表为40人,占总人数的21%;2010年人大代表总人数为190名,其中妇女代表为38人(其主要原因是部分女代表提拔后调离本行政区域),占总人数的20%。区政协委员2006年总人数为145人,其中女委员数为45人,占总数的31%。2007年换届后,区二届政协委员总人数为149人,其中女委员数为39人,占总人数的26%。2010年委员人数与2007年保持一致,没有变化。2010年全镇企业各级工会代表大会中女性代表比例为36%,比2006年均有提高。董事会、监事会中女性代表比例为20%,与2007年的比例基本持平。

(2)各级女干部比例有所提高。2010年全镇干部总人数为211人,其中女干部人数为73人,占总人数的34.6%,比2006年的30%提高了4.6个百分点,其中包括正处级女干部1人。2010年,区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分别配备了1名或以上女干部,配备率均达100%。镇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在机构改革以后,女干部配备率有了明显提高,2010年配备率达60%,比2006年的56%提高了4个百分点。县处级后备干部中女性所占比例也有大幅度提高,由2006年的5人提高到2010年的10人,比例提高了50%。

(3)妇女参与基层社区管理的比例有所提高。2010年底,我镇村民委员会成员和居民委员会成员中女性的比例为31.8%,比2004年的28%提高了3.8个百分点。

(4)发挥各级妇联组织的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有所提高。通过乡镇、街道、工业区妇联主席和社区妇联主席、村妇代会主任以及“两代表”、一委员的有效民主参与,发挥了民主监督作用,团结和凝聚了广大妇女群众,各级妇联组织为各级党组织联系广大妇女群众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形成了妇女儿童利益的有效表达机制,推动妇女儿童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5

3、妇女儿童与教育

(1)九年义务教育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九年义务教育覆盖,到2000年底覆盖面超过100%;全镇小学适龄儿童净入学率2000年已达100%,中小学生辍学率均为0。同时十分重视保障三类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工作,每年的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都在98%以上。2010年,全镇在校生共有三类残疾儿童少年78人(小学62人,中学16人),红星路小学的特教班、双岗小学的“关爱一体化”教育,成为三类残疾儿童快乐成长的新乐园。科技教育普及率已达到100%。

(2)妇女识字率稳步提高,男女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差距缩小。2000年,女性成人识字率、女性青壮年识字率已分别达到97.4%、94.7%。

4、妇女儿童与健康

(1)孕产妇死亡率得到有效控制。2006年、2007年、2010年孕产妇死亡人数分别为1人、1人、0人。通过开展妇幼卫生工作,提高了孕产妇保健服务水平,完善了出生人口素质,其中住院分娩率、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农村高危产妇住院分娩率、孕妇产前医学检查率各项指标的完成率逐年上升,到2010年以上各项指标完成率达到了100%。2010年相关指标完成情况: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3%,与指标要求差2个百分点;性病年报告病例数为770例,比2006年1292例减少522例。婚前医学检查率为0.8%,与指标要求的80%差距较大;出生缺陷发生率0.3‰,成逐年下降趋势;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达到100%。

(2)儿童健康水平稳步提高。2006年-2010年婴儿死亡数分别为22人、23人、28人;婴儿死亡率分别为7.29‰、6.91‰、8.69‰(目标指标要求控制在10‰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分别为24人、34人、33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7.96‰、10.22‰、10.25‰(目标指标要求控制在5‰以下);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分别为3.15%、2.74%、0.05%(目标指标要求控制在5%以下);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分别为0.13%、0.27%、0.05%;0—4个月婴儿母乳喂养率分别为90.52%、92.24%、93.7%(目标指标要求达到85%以上);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分别为92.17%、94.67%、99.37%(目标指标要求达到96%以上)。计划免疫(四苗/全程)接种率分别为98%、98.5%、100%(目标指标要求达到90%以上);乙肝疫苗接种率分别为98.5%、99 %、100%。儿童性病年报告病例数分别为10人、19人、8人。15岁以下儿童(全部是男童)结核病登记率分别为0.45%、0.31%、0.28%;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3年都为100%。

(3)妇女享有计划生育的权利进一步得到保障。2005年,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为92%,比2000年的90.58%提高1.42个百分点;计划生育知识普及率达100%。

(4)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连续3年为0。2010年,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知晓率为94.52%,已超过指标要求。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连续3年为0。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4.52%。

(5)2006年-2010年,预防未成年人吸毒。2006年-2010年,每年在普法宣传教育日、禁毒日,开展以“远离毒品、关爱生命”为主题的禁毒法制宣传活动,设置有关毒品类型、危害等知识图片的警示展板,设立“12355青少年服务平台”、“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咨询台,还现场回答过往群众所提出有关毒品方面的问题。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禁毒宣传中来,宣传禁毒知识,让禁毒深入人心。但禁毒经费还没有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禁毒经费不足。

5、妇女儿童与法律(1)妇女儿童维权力度不断加大。成立了代市镇妇女儿童维权联席会议制度领导小组,负责区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等工作。2010年7月,区妇联与合肥市公安局代市分局共同协商,在辖区13个派出所和6个社区警务室增挂了“家庭暴力案件投诉点”牌子,明确了“家庭暴力”投诉接待职责,使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妇女儿童,能得到公安部门的干预保护和及时救助。同时利用148法律服务电话和区法律援助中心这个平台,维护妇女儿童的自身合法权利。2006年9月,依托乡镇、街道司法所,设立了14个法律援助工作站,加强协调和沟通,进一步为妇女儿童提供法律服务。2006年-2010年,共接听、接待、受理涉及到妇女儿童的人身、财产、婚配等方面权利的案件4730起。

(2)妇女儿童的人身安全进一步得到保障。2010年,公安部门共破获强奸案件 12起,破获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妇女卖淫案件4起。2006年-2010年无一起拐卖妇女儿童发生,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在在我镇得到有效控制。

(3)保护妇女权益工作纳入有关部门的常规工作。镇政府法制办积极围绕保护妇女权益,将相关立法建议和信息积极反映给有关立法机关,并积极协助省、市等上级立法机关组织驻地公众参与立法活动,对起草的法规征求意见稿充分展开讨论,集思广益,将各方面关于法律、法规等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立法机关。同时,在办理行政复议、参与行政诉讼等工作中,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保障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促进男女平等,充分发挥妇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6、妇女儿童与环境

(1)妇女的生活环境有所改善。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为88.8%,比指标70%的要求超18.8个百分点。农村改水收益率96.4%,与指标要求的99%以上差2.6个百分点。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为96.4%。

(2)用于妇女儿童事业各项经费不断增加。2010年,区财政用于卫生方面的投入为3574万元,比2007年增长142.31%;2010年,妇幼保健经费为62万元,比2007年增长77.14%;2010年,防治防疫经费为172万元,比2007年增长62.26%;2010年,计划生育事业费为829万元,比2007年增长62.23%。

五、主要做法及经验

(一)领导重视,将实施妇女儿童纲要列入政府工作议程在镇委、镇政府的重视下,合肥市区划调整后,我镇及时调整了“两纲”的数据指标,增加了农村妇女儿童发展部分内容,建立了新的“两纲”实施指标体系。镇政府制定“十一五”规划时将“两纲”实施纳入“十一五”发展规划之中。镇政府要求各部门有专兼职人员负责,每年政府拨专项经费,保障了工作的正常开展。镇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定期听取妇女儿童工作情况汇报,帮助解决妇女儿童发展中的问题。镇委、镇政府于2007年11月召开了代市镇工青妇工作会议,印发了《中共代市镇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工青妇工作的若干意见》。区妇儿工委办公室坚持行之有效的例会、考核、会办、检查、评估等制度。各成员单位每年按指标要求进行监测统计。2010年,镇委、镇政府将妇女儿童工作纳入区目标管理考核。各成员单位也将“两纲”实施任务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中。各级党组织和有关单位加大支持力度,为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各成员单位认真履行职能,着力解决重、难点问题2010年,我镇对“两纲”实施中期监测评估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对疏理出来的重、难点问题,召开相关成员单位和部门的问计会,要求各单位制定解决重、难点问题的方案。

1.针对性别比偏高问题,我镇成立了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实施方案》。每年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当年实施办法,要求卫生、计划生育等部门加强检查,严禁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终止妊娠。同时,加大“关爱女孩综合治理性别比”宣传力度,开展了“关爱女孩 综合治理性别比”演讲比赛等活动。

2.严厉查处侵害妇女劳动权益现象。针对劳动力市场尚不完善,用人单位有侵害妇女劳动权益的现象,从2003年开始,每年劳动、工商、公安等单位联合开展专项检查,对用人单位使用女工不签合同、不交养老、失业保险,合同中没有女职工“四期”保护条款,女职工因婚、产假扣发工资等侵权现象,责令用人单位予以纠正。

3.为流动儿童提供健康保障。针对流动儿童卫生保健与辖区城乡儿童保健工作不平衡的问题,镇政府不断加大投入,改善城乡医疗条件,将流动儿童保健列入社区医疗服务。出台“及时办理”政策,为流动儿童、农村儿童和超生儿童提供即来即办的计免服务;在双岗卫生服务中心、林店、武警省总队医院等8处设立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监测点,对居住3个月以上的流动儿童及时转为常住儿童管理。接种疫苗时,一类疫苗全部免费,二类疫苗由家长自愿选择接种,确保了监测点内流动儿童每年的“五苗”接种率都在95%以上,流动儿童实施的社区医疗保健取得了初步成效。

4.为流动儿童就学铺设通道。镇委、镇政府把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纳入全镇教育均衡发展战略之中,从政策调整、资源配置、就学保障等方面积极创造条件,为流动儿童就学铺设通道,保障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镇政府确定了4所中小学为流动儿童定点学校,在办学条件、教师队伍、教学管理上不断完善措施,加大投入,让辖区内流动儿童与在籍儿童同享优质教育资源,感受到“同一片蓝天下的关爱”。5.实施流动留守儿童关爱工程。为扎实有效地推进流动留守儿童工作开展,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即级级有人抓、有人管的工作格局,一是成立了组织。我镇成立了由分管妇儿工委的副区长为组长、教育局长和妇联主席为副组长,卫生、劳动、民政及各乡镇街道等单位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协调实施流动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同时,10个示范点单位也分别成立了相应的组织。区妇儿工委为10个示范点统一制作了“流动留守儿童之家”、“流动儿童保健中心(站)”的示范牌。二是制定代市镇实施流动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工作方案。10个流动留守儿童之家结合实际,分别制定了实施方案,并按方案要求认真落实好每一项工作任务。三是落实了经费。镇政府给区妇儿工委拨了10万余元专项经费。区妇儿工委给全镇每个示范点拨了8000元经费,用于流动留守儿童关爱工作。10个流动留守儿童之家也相应的拨出配套资金。四是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做到了有组织领导、有牌子、有人负责、有方案、有职责等。10个示范点共有流动留守儿童800多名;已有420多名志愿者与流动留守儿童结对帮扶。聘请“爱心班主任”105名,“爱心家长”、“代理家长”名。2010年1月17日下午进行了短期培训。区妇联还把流动人口家庭纳入“五好文明家庭”评选。

6.多措并举,努力提高婚检率。由于政府取消强制性婚检,目前人们对婚前医学检查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婚前医学检查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参加婚检的人数骤减,2006年-2010年婚前医学检查率分别为0.75%、1.24%、0.8%,这将严重影响未来的人口质量。为提高婚检率,宣传、卫生、民政、妇联等部门参与,坚持媒体宣传与机构宣传相结合,积极倡导文明、卫生、科学的婚育观点。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建议免费婚检。2010年政府已将婚前保健服务医学检查纳入区民生工程,实行政府买单免费婚检,并出台了《代市镇免费婚前保健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将推进免费婚检保健服务纳入民生工程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在区政务大厅实行婚前医学检查工作“一站式”服务。

7.签定民生工程目标责任书,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我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入户工作涉及两个部分:一是杏花村街道、工业区和大杨镇的东南部地区,这部分农户饮水安全工程入户工作已经完成;二是我镇三十岗乡和大杨镇西北部地区的饮水安全工程,包括三十岗乡9个村、大杨镇4个村实际农户数6652户。饮水安全工程项目的入户工作正在实施。2010年11月初全面动工,工程的主支管网的施工已经完成,我镇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工程涉及4.42万人的饮水安全建设,分两年完成,2007和2010各解决2.21万人的饮水安全建设。预计到2010年,全镇农村自来水收益率100%。

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下大力气解决婚检率下降的问题,着力提高群众对婚检重要性的认识。婚前保健服务(医学检查)是提高人口素质降低出生缺陷、预防先天性疾病的一道重要防线。在当前取消强制性婚检并已实行免费婚检的新形势下,为了进一步提高人们对婚前医学检查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婚检率,建议宣传舆论部门在全社会加强对婚检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宣传教育,让全体公民都能够认识到婚检既是对夫妻双方负责,对家庭婚姻负责;同时也是对国家和社会负责,对民族的未来负责,是每个公民的社会责任,从而形成自觉参加婚检文明光荣,不参加昏检不道德的社会新风尚。

(二)进一步加强农村幼儿教育管理,着力解决城乡幼儿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当前,农村教育投入与农村发展新形势要求还不相适应,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在幼儿教育方面,主要表现在幼儿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缺少公办幼儿园,农村幼儿教育规模偏小,办园条件较差,严重制约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同时,0—3岁儿童学前教育还较为薄弱。因0—3岁儿童学前教育不属于区教育局管理的幼教范畴,区内0—3岁儿童学前教育多为私人办学,存在管理不规范,教育质量无法保证等问题。为此,我们建议:一方面,要加大公共投入,在农村兴办公办幼儿园;另一方面,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规范幼儿园管理,进一步提高农村幼儿教育水平;鼓励和倡导开展0—3岁儿童学前教育。

附:

代市镇《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监测统计指标完成情况表

上一篇:劳务派遣工作标准下一篇:看错人的爱情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