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方案设计的内容

2024-04-13

施工方案设计的内容(精选10篇)

篇1:施工方案设计的内容

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应包括工程主要情况、设计简介和工程施工条件等。

2.工程主要情况应包括:分部(分项)或专项工程名称,工程参建单位的相关情况,工程的施工范围,施工合同、招标文件或总承包单位对工程施工的重点要求等。

3.设计简介应主要介绍施工范围内的工程设计内容和相关要求。

4.工程施工条件应重点说明与分部(分项)或专项工程相关的内容。

二、施工安排

1.工程施工目标包括进度、质量、安全、环境、成本和现场文明施工等目标,各项目标应满足施工合同、招标文件和总承包单位对工程施工的要求。

2.工程施工顺序及施工流水段应在施工安排中进行明确。

3.针对工程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施工安排并简述主要管理和技术措施。

4.工程施工管理的组织机构及岗位职责应在施工安排中进行明确,并应符合总承包单位的要求。

三、施工进度计划

1.分部(分项)或专项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应按照施工安排并结合总承包单位的施工进度计划进行编制。

2.施工进度计划可采用横道图或网络图表示,并附必要说明。

四、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

1.施工准备除应参照本规范第5.4.1条所规定的主要内容外,还应根据工程施工范围,制定与相关单位进行技术和现场交接的计划。

2.施工资源配置几乎应参照本规范第5.4.2条的规定编制。

五、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

1.明确分部(分项)或专项工程施工方法并进行必要的技术核算,对主要分项工程(工序)明确施工工艺要求。

2.对易发生质量通病,易出现安全问题,施工难度大、技术含量高的分项工程(工序)以及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的应用等应作出阐述。

篇2:施工方案设计的内容

根据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类别分述如下。(1)施工组织总设计的内容 1)工程概括和工程特点的说明。2)施工总进度计划和主要单位工程的进度计划。3)总的施工部署和主要单位工程的施工方案。4)分的各种资源的总需要量计划(包括劳动力、原材料、加工构件、施工机械、安装设备等)。5)全场性施工准备工作计划(包括“三通一平”的准备,临时设施施工的准备,原有道路、房屋、动力和加工厂条件的利用,机构组织的设置等)。6)施工总平面图的设计。7)有关质量、安全和降低成本等技术组织措施和技术经济指标。(2)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 1)工程概况和工程特点分析(包括工程的位置。建筑面积,结构型式、建筑持点及施工要求等)。2)施工准备工作计划(包括进场条件、劳力、材料、机具竿的准备及使用计划,“三通一平”的具体安排,预制构件的施工、特殊材料的订货等)。

3)施工方案的选择(包括流水段的划分、主要项目的施工顺序和施工方法,劳动组织及有关技术措施等)。4)工程进度表(包括确定工程项目及计算工程量;确定劳动量从建筑机械台班数;确定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工作日;考虑工序的搭接;编排施工进度计划等。5)各种资源需要量计划(包括劳动力、材料、构件、机具等 6)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包括对各种材料、构件、半成品的堆放位置;水、电管线的布置;机械位置及各、种临时设施的布局等)。7)对工程质量、安全施工、降低成本等的技术组织措施。(3)分布(分项)工程作业计划的内容 1)工程特点 2)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3)进度计划表 4)材料、劳力及机具的使用计划 5)质量要求

篇3:高支模的施工方案内容

由于梁截面较大, 支模高度较高, 且混凝土浇筑采用泵送施工, 考虑脉冲水平推力和输送混凝土速度快所引起过载及侧压力, 若采用门式钢管脚手架的话, 因其为标准构件, 受其自身宽度和每组长度的约束, 对平面布置有一定限制, 很难满足施工要求。而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则具有平面布置灵活、架设效率高、可形成纵横通道等特点, 为了确保模板系统有足够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模板支撑系统采用483.5扣件式钢管满堂红脚手架, 立杆采用顶部带可调上托、底部套150×150×8定型钢板底座的Q235A (3号) 钢管, 梁底 (侧) 模板采用18厚夹板, 主、次龙骨均采用80×80木枋。通过调整上托来调节模板支撑的高度。

2 结构布置与计算

2.1 荷载计算:

由于模板结构设计属于临时性结构设计, 目前我国还没有这类规范, 而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中又没有关于模板设计的规定, 因此, 在进行模板结构计算时, 根据原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4—92) 的规定进行荷载取值和组合。这些荷载包括模板及支架自重、新浇混凝土重量、钢筋重量、施工荷载、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等。由于大梁配筋率较大, 因此钢筋的自重标准值并没有按一般取1.5k Nm/3, 而是经估算后保守取3.0k Nm/3。

2.2 计算步骤。

荷载计算后, 分别对模板、主次龙骨 (木方) 进行内力验算, 其顺序如下:梁底模板的抗弯强度、挠度验算→次龙骨的抗弯强度、挠度验算→主龙骨的抗弯强度、挠度验算→支撑立杆的强度、稳定性验算。

在验算立杆的稳定性时应注意, 立杆的计算长度应按《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 130-2001) 的公式:lo=h+2a计算, 其中h为立杆的步距, a为立杆伸出顶层横向水平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根据“广东省建设工程高支模系统施工安全管理办法”中的规定, h≤1500。

2.3 梁侧模板系统的计算。

新浇混凝土作用在模板上的最大侧压力取以下两式中的较小值:

式中—混凝土的重力密度 (k Nm/3) ;t0—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h) , 可按实测确定。当缺乏试验资料时, 可采用t0=200/ (t+15) 计算 (t为混凝土的温度℃) ;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 不掺外加剂时取1.0, 掺具有缓凝作用的外加剂时取1.2;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 当坍落度在110~150时, 取1.15;V—混凝土浇筑速度 (m/h) ;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的总高度 (m) 。

按新浇混凝土作用在模板上的最大侧压力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组合值对梁侧板及侧枋进行强度、刚度验算, 并计算所需对拉螺栓的直径及间距。

2.4 利用Excel程序进行计算。

从上面的计算可知, 要想设计出安全、经济、可行的模板支撑, 其计算过程是比较繁琐的, 需要经过多次“试算”, 即反复计算。由于“试算”都是将不同的数据套用同样的公式, 因此, 若利用Excel程序进行计算, 则可以通过程序自带的公式计算功能, 解决上述问题, 比手算更快更好, 且各次计算结果一目了然, 方便比较设计。工作表格不仅可存放数字、文字, 也可存放公式及计算结果等。当单元格中的数值发生变化时, Excel程序将自动修改这些公式的计算结果。当输入某个工程的设计计算书模式后, 可在别的工程中使用, 只需输入新工程的有关数据即可得到新的结果。该计算方法经过若干工程实例的应用, 证明是可行的, 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3 构造要求

3.1 模板支架立杆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a.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底座, 并必须按有关规定设置纵、横扫地杆。b.高支模立杆步距不得大于1.5m, 并应设置纵横水平拉杆。c.立杆接长必须按有关规定采用对接扣件连接。d.支架立杆应竖直设置, 2m高度的垂直允许偏差为15mm。e.当梁模板支架立杆采用单根立杆时, 立杆应设在梁模板中心线处, 其偏心距不应大于25mm。

3.2 满堂模板支架的支撑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剪刀撑应纵横设置, 且不少于两道, 其间距不得超过6.5m;支撑主梁的立杆必须设置剪刀撑。b.满堂模板支架四边与中间每隔四排支架立杆应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 由底至顶连续设置。c.高于4m的模板支架, 其两端与中间每隔4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2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剪刀撑的构造应符合有关规定。

4 模板支架施工

4.1 施工准备:进行技术交底;对构配件进行验收;清除搭设场地杂物, 平整搭设场地, 并使排水畅通。

4.2 支架基础必须满足支模施工和计算要求, 验收合格后按施工方案的要求放线定位。由于支撑搭设在斜道上, 坡度为14.6%, 因此, 搭设立杆前, 要先根据支模平面图放出每根立杆的位置, 然后在斜道上凿平不小于150×150平面, 以确保放置底座面水平, 保证立杆垂直。

4.3 按施工方案和上述构造要求搭设模板支架, 并应满足《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的有关规定。

4.4 支架的拆除

4.4.1 支模的拆除必须经验算复核并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 04-2002) 及其它有关规定, 严格控制拆模时间, 拆模前必须有拆模申请及经审批。

4.4.2 拆除时应遵循先上后下, 先搭后拆, 后搭先拆, 一步一清的原则, 部件拆除的顺序与安装顺序相反, 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拆除时应采用可靠的安全措施。

4.4.3 卸料时应由作业人员将各配件逐次传递到地面, 严禁抛掷。

4.4.4 运至地面的构配件应及时检查、整修与保养, 清除杆件及螺纹上的沾污物, 变形严重的, 送回仓库修整。配件经检查、修整后, 按品种、规格分类存放, 妥善保管。

5 安全管理

5.1 明确支摸施工现场安全责任人, 负责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工作。在支摸搭设、拆除和混凝土浇筑前向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5.2 支模施工应按经审批的施工方案进行, 方案未经原审批部门同意, 任何人不得修改变更。

5.3 支模分段或整体搭设安装完毕, 经技术和安全负责人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钢筋安装。

5.4 支摸施工现场应搭设工作梯, 作业人员不得从支撑系统爬上爬下。

5.5 支摸搭设、拆除和混凝土浇筑期间, 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支摸底下, 并由安全员在现场监护。

5.6 混凝土浇筑时, 派安全员专职观察模板及其支摸系统的变形情况, 发现异常现象时应立即暂停施工, 迅速疏散人员, 待排除险情并经施工现场安全负责人检查同意后方可复工。

6 设计与施工体会

6.1 按照规范要求, 对木模板系统的计算是采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的要求, 采用分项系数设计表达式进行的。因此, 在高支模设计中, 各种参数的取值是否合理, 将影响计算数据的准确性和支撑系统的安全性。

6.2 本模板支架的基础虽为斜坡, 但支承在经夯实并浇筑混凝土的地面上, 支架基础很容易满足支模施工和使用要求, 因此, 本设计对基础考虑得不多。当高、重、大跨度梁板模板支架支承在下层结构楼面上时, 则要考虑下层楼面的结构承载力, 必要时要进行加固处理。当模板支架支承在泥土地面上时, 应在平整、夯实后加设满足承载力要求的垫块支承立杆, 并采取排水措施。

6.3 经计算分析, 钢管的承载力较大 (可用步距调整) , 其平面间距主要受木枋的强度和刚度影响。当木枋的强度和刚度满足不了要求时, 可考虑使用双木枋 (即两条木枋叠起来使用) 。由于木枋长度一般都是长2m, 因此设计时垂直梁轴线方向的间距可以先定下来, 一般为2m的1/2、1/4或比之略小, 而沿梁轴线方向的间距则要通过试算来决定。

6.4 由于施工中产生的振动荷载较大, 竖向支撑由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组成, 而安装的误差很难保证杆件在竖直的一条线上, 因此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要排列整齐和顺直, 并要及时安设好纵横向水平拉杆、剪刀撑等。上下层立杆采用的对接扣件应按规范要求交错布置。

6.5 由于支架的搭设是由架子工作业的, 而支架上的模板系统则由木工来完成, 因此, 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 要综合考虑各班组的情况, 协调好各班组的工作, 才能设计出既确保安全、方便施工, 又节约钢管用量的支模系统。

摘要:结合工作经验, 系统的阐述了高支模的施工方案内容。

篇4:论桥梁施工控制的内容和方法

关键词:桥梁施工控制;内容;方法

前言:桥梁工程施工过程相对其他建筑相对复杂,涉及层面较广,在施工过程中出经常现不可控的因素导致桥梁局域或者部分施工无法进行,因此本文从施工控制层面出发,针对施工控制内容进行重点分析,并针对控制方法进行阐述,表述控制方法的控制方向,阐述这些方法针对的是施工中哪一个领域,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大家能对此内容有一个全新的了解。

1桥梁施工控制的主要内容

1.1 结构变形控制

不论采用什么施工方法,桥梁结构在施工过程中总要产生变形,并且结构的变形将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很容易使桥梁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实际位置偏离预期状态,使桥梁难以合拢或成桥状态与设计要求不符,影响桥梁的运营。所以必须对桥梁结构的变形实施控制。桥梁结构几何尺寸的控制是施工控制的基本要求,任何一个结构不可能达到与设计尺寸准确无误的吻合,固要尽量减少结构尺寸与设计尺寸的偏差,并将其降低到《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规定的容许范围内。对于悬臂浇筑的混凝土梁:梁轴线偏位 lemma,挠度士 20mm,梁顶面宽度士 30mm。

1.2 结构应力控制

如果结构实际应力状态与设计应力状态不符,将会给结构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其影响远比结构变形的影响大。所以,在对桥梁进行施工控制时,尤其要注意对结构应力的监控。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而言,结构体内的应力大小与预加力大小有很大关系,应主要控制预加力:张拉机具与锚具应在现场进行检查和校验。千斤顶与压力表应配套校验,以确定张拉力与压力表读数之间的关系曲数。所用压力表的读数不宜低于1.5级;检验千斤顶用的试验机或测力计的精度不得低于±2%;预应力钢材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以伸长值进行校核,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应控制在 6%。

1.3 结构稳定性控制

桥梁结构的稳定关系到桥梁的安全,它与桥梁的强度有着同等的意义,国内外曾经有过不少桥梁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失稳而导致全桥破坏的例子。因此,桥梁施工过程中不仅要严格控制变形和应力,而且更要严格地控制施工各阶段结构构件的局部和整体稳定。尤其对大跨径桥梁,受动荷载或突发情况的影响,很难保证桥梁施工安全,更难保证运营时的安全。为此,应建立一套全面监控系统,对桥梁进行终身监控,确保桥梁安全施工、安全运营。

2桥梁施工控制的主要方法

现代桥梁施工在大量的经验基础上,采用了先进的控制防范,被我们所熟知的有参数识别法、神经网络法、无应力法,最佳成桥状态法、卡尔曼滤波法、灰色预测控制法等等,因此本文对此进行重点分析,对各个方法之间进行比对,找出适用于桥梁施工控制的最佳方式。

2.1参数识别法

参数识别方式是桥梁施工控制的一种,主要采用最小二乘法(在mat lab中以less打头的系列函数,如lsqcurvefit、lsqlin等都是用最小二乘法解优化问题的函数)做桥梁施工自重和弹模识别,但是参数识别法存一个无法弥补的漏洞,就是数据偏差,任何数据偏差都会对参数识别法造成根本影响,比如在进行施工自重的过程中,在得到的结果与真实勘测之间只要偏差一点,或者实测数据与理论数据之间的误差稍微改动一毫米,计算结果都能差出几十倍去,因此参数识别方往往用作桥梁施工的理论运算当中,不作为实际施工的具体运算方式。

2.2神经网络法

神经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结合数学、自然学所形成的拥有辨别能力以及自我评定功能的学科。在桥梁当中主要应用在识别滤波、自动控制、预测等方面神经网络法的全面性毋庸置疑,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就是集合线性代数、非线性以及函数运用的建模过程虽然极大的方便了桥梁建设的建模,但是却重新添加了弊端,比如非线性建模过程必须清存在何种非线性关系,这对整个建模过程造成了不便,并且将控制方法更多的印象了数学理论研究方向,但是其全面性的建模研究以及事无巨细的分析方式依然是当下,桥梁施工最好的控制方法之一。

2.3无应力法

桥梁施工控制中的无应力法主要是针对混凝土进行的施工控制,无应力计主要测量砼自身体积变化。为什么叫无应力计呢?就是没有外荷载引起砼应变的应力计,具体来讲就是:在结构上与两向或三向应力计有区别,主要区别在于无应力计由应力计和一个无应力桶组成,无应力桶由双层铁皮组成,作用是隔离砼,防止外荷载引起砼应变(所以叫无应力),这种方法被广泛的应用在桥梁的混凝土施工控制当中,针对低温、高温、雨水、添加剂等方面对混凝土的影响进行系统的数据分析,保障桥梁混凝土的质量,但是这种方法只适合混凝土工程,对其他桥梁工程没有很好的效果。

2.4最佳成桥状态法

最佳城桥状态法是最佳施工成熟期所运用的施工方法,对于桥梁的成桥状态来说,是施工完桥梁所有结构,当然要包括桥面铺装、二期恒载这些构造的时候,进行的施工控制演变方式,最佳成桥法是最适合运用在施工阶段的方法,但是它有两点比较复杂,第一是要考虑最佳施工阶段的索力调整计算模型,第二是考虑徐变收缩效应的索力调整计算模型,因此比较麻烦,并非是最简便的施工控制方式。

2.5卡尔曼滤波法

卡尔曼滤波是一种基于统计学理论的算法,可以用来对含噪声数据进行在线处理,对噪声有特殊要求,也可以通过状态变量的增广形式实现系统辨识。当通过仪器进行滤波后,就是去掉噪声的结果用上一个状态和当前状态的测量值来估计当前状态,这是因为上一个状态估计此时状态时会有误差,而测量的当前状态时也有一个测量误差,所以要根据这两个误差重新估计一个最接近真实状态的值。比如反复对比了几次参数,波形回来了,但是后波形的尖角、抖动、协方差阵、高斯白噪声等参数数值都要进行对比,而且这种方法比较麻烦,领域触及小,所以只有大型的桥梁工程才能应用。

2.6灰色预测控制法

灰色预测控制阀属于统计学预测方法,是现在桥梁应用最广、效果最佳的控制方法,灰色预测一般有四种类型:1、数列预测;2、灾变预测;3、系统预测;4、拓补预测。通过这四项运作方法不断提高新模型下的预测值的过程。这实际上是采用模型参数的不断更新,来适应行为的不断变化、环境的不断影响、噪声的不断干扰,还可以通过残差分析来调整、修正、提高精度;灰色预测控制是后果控制、行为控制,。因此,灰色预测控制是一种比较好的反馈控制方法。

结束语

桥梁工程的施工过程受到诸多条件的影响,因此熟悉桥梁控制内容,针对内容做好有效控制以及选定控制方法至关重要,本文当中虽然对桥梁施工质量的控制内容和方法进行了分析,但是没有提出相关的案例,只是针对具体方向做了阐述,因此稍有不足,希望在日后的研究中对此进行弥补。

参考文献:

[1]朱赐庄.桥梁施工控制方法分类及不同桥型控制对策比较[J].湖南交通科技,2004(3).

[2]付铁链.对确保桥梁施工质量的浅见[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

篇5:施工组织课程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某小区的4层两单元住宅楼设计资料

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勘察报告,自然地坪下0.8m为 素填土,填土下层为4.5m的砾石粉土和粉土层。地下水多为无压潜水,地下水在地表下1.8m。水量一般,主要受大气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补给,水质类型多为HCO3-Ca或HCO3·Cl-Ca型等,矿化度较低。

建筑物西、南两侧为该处地界的围墙,围墙外侧为马路,东、北两侧均为空地,场地较为宽敞。

气象条件: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降雨集中且持续时间长、梅雨明显。年降水量1500~1700mm,其中4~7月份降水较多,占全年降水量的一半以上,构成本区的梅雨期。

施工工期:该工程计划工期为80d,拟于9月1日开工,要求在同年11月竣工。

施工组织设计课程设计内容与要求

⑴ 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的选择;

① 划分施工段,确定施工中的流水方向;

② 确定主要施工过程的施工方法和各项技术措施;

③ 确定主要施工机械 ;

④ 确定施工程序和施工顺序

⑵ 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双代号网络图或横道图)和编制资源需要量计划; ⑶ 绘制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课程设计计算书:

1、附有本工程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

2、采用手写,纸张为黄山学院信纸,同一格式;

篇6:施工组织设计应包含的重点内容

1)工程名称、代号、地址、总规模、生产能力、总投资(或总造价)等; 2)工程组成、面积、结构、造价等(可列表说明);

3)工程特点、地区特点、场地特点、地质水文特点、施工条件、技术经济条件、气候条件、地震裂度等; 4)设计单位、设计进度,建筑概况、结构概况、设备安装概况等;

5)工程承包合同目标:工期及进度、质量、造价、安全、环境主要材料用量、承包合同中乙方的义务描述。(2)施工管理组织

1)施工项目经理部的组织机构图; 2)各职能部门(或职能人员)的职责分工; 3)拟建立的主要规章制度; 4)内部承包规划和合同管理规划。(3)施工部署及主要施工方案 1)分包计划; 2)劳动力筹集计划;

3)材料与预制构件供应、采购、订货规划; 4)建筑机械设备选用(自备、购买及租赁)计划; 5)项目经理部内部的工作任务安排; 6)主要单体工程施工方案初步设计; 7)分期分批施工规划。(4)施工准备规划(5)施工总进度计划(6)各种资源需用计划(7)施工总平面布置图(8)施工项目质量体系的设计(9)成本目标控制规划

(10)安全环境控制目标及风险管理规划(11)指标计算与分析

2、施工组织设计的重点内容

不论是哪一类施工组织设计,其内容都相当广泛,编制任务量很大。为了使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得及时、适用,必须抓住重点,突出“组织”二字,对施工中的人力、物力和方法,时间与空间,需要与可能,局部与整体,阶段与全过程,前方和后方等给予周密的安排。

从突出“组织”的角度出发,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重点编好以下三项内容:

第一个重点,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是施工部署和施工方案,在单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是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前者的关键是“安排”,后者的关键是“选择”。这一部分是解决施工中的组织指导思想和技术方法问题。在编制中,要努力在“安排”和“选择”上做到优化。

第二个重点,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是施工进度计划,在单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是施工工期计划。这部分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顺序和时间。“组织”工作的得力,主要看时间是否利用合理,顺序是否安排得当。巨大的经济效益寓于时间和顺序的组织之中,绝不能稍有忽视。

第三个重点,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是施工总平面图,在单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是施工平面图。这一部分是解决空间问题和施工“投资”问题。它的技术性、经济性都很强,还涉及许多政策和法规问题,如占地、环保、安全、消防、用电、交通等。

总之,三个重点突出了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技术、时间和空间三大要素,这三者又是密切相关的,设计的顺序也不能颠倒。抓住这三个重点,其他方面的设计内容也就好办了。否则其他内容既无法设计,设计出来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五、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技术经济分析

1、技术经济分析的目的

技术经济分析的目的是,论证施工组织设计在技术上是否可行,在经济上是否合算,通过科学的计算和分析比较,选择技术经济效果最佳的方案,为不断改进与提高施工组织设计水平提供依据,为寻求增产节约的途径和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信息。技术经济分析既是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之一,也是必要的设计手段。

2、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要求

(1)全面分析。要对施工的技术方法、组织方法效果进行分析;对需要与可能进行分析,对施工的具体环节及全过程进行分析。(2)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时抓住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平面图三大重点,并据此建立技术经济分析指标体系。

(3)在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时,要灵活运用定性方法并有针对性地应用定量方法。在进行定量分析时,应对主要指标、辅助指标和综合指标区别对待。

(4)技术经济分析应以设计方案的要求、有关的国家规定及工程的实际需要为依据。

3、技术经济分析的指标体系

施工组织设计中技术经济指标应包括:施工周期、劳动生产率、工程质量、降低成本、安全指标、机械化施工程序、施工机械完好率、工厂化施工程度、临时工程投资比例、临时工程费用比例以及节约三大材料百分比。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技术经济指标应包括:工期指标、劳动生产率指标、质量指标、安全指标、降低成本率、主要工程工种机械化程度以及三大材料节约指标。这些指标应在施工组织设计基本完成后进行计算,并反映在施工组织设计的文件中,作为考核的依据。

施工组织设计技术经济分析指标可在图表所列的指标体系中选用。其中,主要的指标应是:总工期、单方用工、质量优良率、主要材料节约和节约率,大型机械耗用台班数以及单方大型机械费、降低成本额和降低成本率。

4、技术经济分析的重点

技术经济分析应围绕质量、工期、成本、安全、环境、五个主要方面。选用某一方案的原则是,在质量能达到合格(或优良)的前提下,工期合理,成本较低。例如:

(1)基础工程应以土方工程、现浇混凝土、打桩、排水和防水、运输进度与工期为重点。

(2)结构工程应以垂直运输机械选择、流水段划分、劳动组织、现浇钢筋混凝土支模、浇灌及运输、脚手架选择、特殊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各项技术组织措施为重点。

(3)装修阶段应以施工顺序、质量保证措施、劳动组织、分工协作配合、节约材料、技术组织措施为重点。单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技术经济分析重点是:工期、质量、安全,成本,劳动力使用,场地占用和利用,临时设施,协作配合,材料节约,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采用、环境保护。

施工组织设计的技术经济分析重点是:施工周期,大流水作业,施工准备,临时设施,劳动力均衡使用与均衡施工,总分包协作,成本,质量,安全,节约,占地和土地利用,社会效益,开拓性措施。

六、总结

上述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了概述,通过实践本人认为,要编制出切实可行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应具备很多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实践中的经验,只有这样,才能编制出更具有指导性的工程文件,用来指导施工,为企业发展作出贡献。

(1)施工组织总设计的内容

1)工程概括和工程特点的说明。

2)施工总进度计划和主要单位工程的进度计划。

3)总的施工部署和主要单位工程的施工方案。

4)分年度的各种资源的总需要量计划(包括劳动力、原材料、加工构件、施工机械、安装设备等)。

5)全场性施工准备工作计划(包括“三通一平”的准备,临时设施施工的准备,原有道路、房屋、动力和加工厂条件的利用,机构组织的设置等)。

6)施工总平面图的设计.7)有关质量、安全和降低成本等技术组织措施和技术经济指标。(2)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

1)工程概况和工程特点分析(包括工程的位置.建筑面积,结构型式、建筑持点及施工要求等)。

2)施工准备工作计划(包括进场条件、劳力、材料、机具竿的准备及使用计划,“三通一平”的具体安排,预制构件的施工、特殊材料的订货等)。3)施工方案的选择(包括流水段的划分、主要项目的施工顺序和施工方法,劳动组织及有关技术措施等)。

4)工程进度表(包括确定工程项目及计算工程量;确定劳动量从建筑机械台班数;确定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工作日;考虑工序的搭接;编排施工进度计划等。

5)各种资源需要量计划(包括劳动力、材料、构件、机具等

6)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包括对各种材料、构件、半成品的堆放位置;水、电管线的布置;机械位置及各、种临时设施的布局等)。

7)对工程质量、安全施工、降低成本等的技术组织措施。(3)分布(分项)工程作业计划的内容 1)工程特点

2)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3)进度计划表

4)材料、劳力及机具的使用计划

5)质量要求

一般施工组织设计包括一下几点:

1、编制依据;依据一般有合同、施工图纸、主要涉及到的规范规定、图集、标准、法规等等。

2、工程的概况;一般从施工图纸的设计说明中摘取(是怎么样的结构呀,层数呀等等)在结合一部分招标文件或者是说甲方提供的周边环境设施什么的等等。

3、施工部署;一般写明施工的组织机构,施工的流水划分、工期多少,工程的目标,文明施工的目标等等。

4、施工准备;一般包含两大块技术准备和生产准备。

5、主要的项目施工办法(方法);不如什么基础部分的,主体部分的,细化到模板工程,钢筋工程,砼工程等等凡是涉及到你所施工图纸包含的项目都要逐一写明。

6、主要的管理措施;比如什么技术管理措施了,质量保证措施了,安全保证措施了等等。

7、后附施工总进度计划表和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篇7:施工方案设计的内容

一、质量及环境管理目标:(合同目标,根据该工程签定的合同目标制定各分部应达

到的质量标准)

二、工程概况:1.建筑特征2.结构特性3.水、暖设备概述4.电气安装概述

三、施工部署:

1.施工组织安排:施工组织形式:①顺序施工②平行施工③流水施工(按地基基础、主体结构、装修、水、电、等分部工程组织不同形式的施工)2.施工准备

四、特殊过程施工方案(技术参数及技术参数的控制)

五、一般过程施工方案

六、质量保证措施:

1.质量保证体系2.质量保证措施3.质量通病预防(①预拌砼现浇板裂缝的防治②厨卫间楼地面渗漏的防治③屋面防水渗漏的防治④窗渗漏、周边“热桥”的防治⑤砌体墙体饰面开裂的防治⑥外保温墙面开裂及平整度差的防治措施⑦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的防治⑧墙体拉接筋设置不规范的预防措施)4.检验批划分:①检验批划分原则②检验批划分一览表5.检验、试验计划:①见证取样制度②检验、试验、送检计划一览表③结构实体检验计划一览表(砼同条件试块的制作、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

七、安全保护措施(详见安全施工组织设计)

八、环境保护措施(详见安全施工组织设计)

(七、八项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列题目,详安全施工组织设计)

九、人、机、料、需用量及进场计划

十、工程竣工后的回访与保修:(1.主动回访2.保修)

十一、季节性施工措施冬季、雨天、夏季(防暑、防裂缝措施)

十二、施工平面布置图

十三、施工进度计划或施工网络。(根据实际情况编制横道计划)

注:以下内容应作为施工组织设计的补充:

a、劳务队一览表b、工程分包一览表c、合格供方名录(材料及劳务)d、检、试验、测量设备一览表e、改进

2、特殊过程施工方案包括:

(1)基础工程:a、地基处理施工;b、桩基础施工;c、基坑施工。

(2)主体结构工程:a、钢(筋)结构焊接及防火、防腐涂料的施工;b、大体积混凝土施工;c、预应力张拉施工。

(3)防水工程:a、卷材防水屋面施工;b、涂膜防水屋面施工;c、刚性防水屋面施工;d、楼面防水施工;e、地下防水施工。

3、一般过程施工方案包括:

篇8:施工测量方案的编制原则和内容

1 编制施工测量方案的依据

1.1 各级施工测量规范和规程

中央各部颁发有关规范, 如《工程测量规范》《城市测量规范》等。建设部颁发的有关规范和规程, 如《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及各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等。地方政府、建委颁发的文件、规范与规程, 如《北京市建筑施工企业施工测量工作管理办法》《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等。国际有关施工测量标准与规范, 如美国国家职业测量协会推荐的《施工测量规范》、国际标准《建筑测量法一放样和测量允许误差》 (ISO4463-1989) 等。

1.2 规划局给定的有关资料

如城市导线点、红线桩 (界地桩点) 、水准点等都是建立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的起始点。

1.3 施工图

各种起始测量控制点都应标在总平面图上, 总平面图及施工图上各种尺寸关系是布置施工控制网的重要依据。

2 编制施工测量方案的基本原则

2.1 整体控制局部:

这是一切测量工作的通则, 若不遵循这一原则, 而试图以局部控制整体, 会导致测量误差超限、建筑物位置不准等后果。

2.2 高精度控制低精度:

不同等级的测量必须配备不同等级的仪器和工具, 逐级控制才能确保施测精度。

2.3 长方向、长边控制短方向、短边的原则。

3 施工测量方案的基本内容

3.1 工程概况

介绍工程概况应着重介绍与施工测量有密切关系的各种平面或高程控制点起始数据;工程的毗邻建筑物及周围环境情况, 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占地面积、地上地下结构层数;建筑物平面布置形状及特点、建筑物的总高度等。

3.2 列出所有起始数据、设计条件及甲方要求

起始数据主要有城市导线点的坐标及高程;红线桩的坐标及高程;起始水准点的高程 (以上数据应该是经校核无误的数据, 或修改后的正确数据。此外, 还应阐明设计条件和甲方的特殊要求。

3.3 建立平面控制网及高程控制网

所谓控制网是由一定等级 (满足一定精度要求) 的控制点组成的相邻互相通视并构成一定图形的测量网。平面控制网是建筑物定位的基本依据, 要分清场区平面控制网还是建筑物平面控制网, 根据整体控制局部, 高精度控制低精度原则, 以场区平面控制网控制建筑平面控制网。

3.3.1

大面积的建筑小区、大型建筑物或创市优重点工程, 必须设场区平面控制网, 作为场区的整体控制, 它是建筑物平面控制上一级控制, 应结合建筑平面布置的图形特点来确定这种控制网的图形, 可布置成十字形、田字形、建筑方格网或多边形。

建筑方格网应在场区“三通一平”完成后在总平面图上进行设计, 基本设计原则如下。

a.方格网的主轴线应尽可能选择在场区的中心线上 (宜设在主要建筑物的中心轴线上) 。其纵横轴线的端占应尽量延伸至场地边缘, 既便于方格网的扩展又能确保精度均匀。

b.方格网的顶点应布置在通视良好又能长期保存的地点。

c.方格网的边长不宜太长, 一般小于100mm, 为便于计算和记忆, 宜取10 mm的倍数。

d.轴线控制桩应尽量投测在方格网边上。

e.方格网全部施测完成后, 采用将所有建筑物一次性定位的方法来检查其准确性, 对未进行平差的方格网是一种较好的检验方法。

建筑方格网的测设方法是先测设主轴线, 后加密方格网, 并按导线测量进行平差。

3.3.2

建筑平面控制网是建筑物定位和施工放线的基本依据, 它是场区内的二级平面控制。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图形, 可以是一字形基线 (两个控制点组成的) 、十字形控制或平行于建筑物外廓轴线的其他图形。

3.3.3 高程控制网是建筑场区内地上、地下建筑物高程测没和传递的基本依据。

高程控制网步点的密度应恰当, 一般每幢楼房应设置1~2个点, 主要建筑物应设置3个点。其测量方法可采用水准测量和光电测距中的三角高程测量方法。

高程控制网的等级为国家三、四级水准测量或外水准测量等。以上各等级都可作为建筑物场区的首级高程控制。当场区长、宽大于100mm时, 可在场区内布置4个以上高程起始点, 与已知高程点构成闭合水准路线进行测量。

3.4 建筑物的定位放线

3.4.1 建筑物的定位以其平面布置图形和占地面积大小不同而异;

当以城市控制点或场区控制网定位时, 应选择精度较高的点位和方向为依据;当以建筑红线桩定位时, 应选择与主要街道中心线平行的建筑红线为依据, 并应以较长的已知边测设较短的边;当以原有建筑物或道路中心线定位时, 应选择外廓较完整的永久性建筑物为依据。

3.4.2 定位的方法, 在控制网上测定建筑物轴线控制桩。

定位的方法应以建筑物的形状不同而异。矩形建筑物宜用直角坐标法定位;任意形状建筑物宜用极坐标定位;当量距有困难时, 宜选用角度交会法定位。

3.5 基础施工测量

基础施工测量包括桩基施工测量、基槽开挖的抄平放线, 基础放线、±0.000标高以下的抄平放线。在这些工作中, ±0.000标高线的测定对确保槽底标高无误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还应根据建筑物的大小适当考虑沉降测量。

3.6 结构施工测量

3.6.1

一般民用建筑物±0.000标高以上的结构施工测量工作主要包括:首层轴线放线与抄平, 施工层主轴线的竖向投测、施工层标高的竖向传递、大型预制构件的弹线及结构安装测量等。

3.6.2

首层放线验收后, 应将控制轴线引测在外墙立面上, 作为各施工层主轴线竖向投测的依据, 若视线不够开阔, 不便架设经纬仪时, 应改用激光铅直仪通过预留孔洞向上投测。这时的控制网由外控转为内控, 其图形应平行于外廓轴线。

3.6.3

控制轴线最好选在建筑物外廓轴线上、单元或施工流水段的分界上、楼梯间或电梯间两侧的轴线上。由于施工现场情况复杂, 利用这些控制线的平行线进行投测较为方便。

3.6.4

标高的竖向传递, 可用钢尺以首层±0.000线为基准向上竖直量取。当传递高度超过钢尺整尺长时, 应另设一道标高起始线。为了便于校核, 每栋建筑物应由3处分别向上传递标高。

摘要:简要论述了施工测量方案的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内容。

篇9:加强施工质量控制的内容与方法

关键词 工程 质量控制 管理

一、项目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均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由于工程项目位置固定、体积大,不同项目的施工地点不同,不能像工业生产有固定的流水线、规范化生产工艺及检测技术以及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生产条件,因此,影响施工项目质量的因素多,容易产生质量问题。如使用材料的微小差异、操作的微小变化、环境的微小波动、机械设备的正常磨损都会产生质量变异,造成质量事故。工程项目建成后,若发现质量问题又不可能像一些工业产品那样拆卸、解体、更换配件,更不能实行包换或退款,因此,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就显得极其重要。要想长期把工程施工质量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就必须采用一系列的培训、管理、检测、监督、整改手段和措施,并对影响工程质量的人员、施工工艺、机械工具、材料和环境五大因素进行控制。

二、培训、优选施工人员是奠定质量控制的基础

工程的质量与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技术干部、操作人员、服务人员息息相关,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控制施工质量,就要培训、优选施工人员,提高他们的素质。

首先,应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施工人员应当树立五大观念:即质量第一、预控为主、为用户服务、用数据说话以及社会效益、企业效益(质量、成本、工期相结合)、综合效益的观念。

其次,应提高人员的技术素质。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应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生产人员应有精湛的技术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法制观念;服务人员则应做好技术和生活服务,以出色的工作质量间接地保证工程质量。提高人的素质,要依靠质量教育、依靠精神和物质激励的有机结合,依靠培训和优选。

三、严格控制建材、建筑构配件和设备质量,打好工程建设基础

国家《建筑法》明确指出:“用于建筑工程的材料、构配件、设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质量标准。”因此,要把住“四关”,即采购关、检测关、运输保险关和使用关。当前,在物资供应处于买方市场的环境下,各种销售名目繁多,有回扣销售、有奖销售、送货上门销售等等,对采保人员是极大的诱惑。因此,要把好采购关。

1.优选采保人员,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质量鉴定水平。应挑选那些有一定专业知识,忠于事业、守信于项目经理的人任采保人员。

2.掌握信息,优选送货厂家。掌握关于质量、价格、供货能力方面的信息;选择国家认证许可、有一定技术和资金保证的供货厂家;选购有产品合格证,有社会信誉的产品,这样既可控制材料质量,又可降低材料成本。针对建材市场产品质量混杂的情况,还要对建材、构配件和设备实行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监控。施工项目所有主材严格按设计要求,应有符合规范要求的质保书,对进场材料,除按规定进行必要的检测外,还要对质保书项目不全的产品,进行分析、检测、鉴定。不合要求的不得使用,并且追踪其出处。要严格执行建材检测的见证取样送检制度,以确保检测报告的真实性。

四、推行科技进步,全面提高质量控制水平

施工质量控制与技术因素息息相关。技术因素除了人员的技术素质外,还包括装备、信息、检验和检测技术等。国家建设部《技术政策》中指出:“要树立建筑产品观念,各个环节要重视建筑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功能的改进,通过技术进步,实现产品和施工工艺的更新换代。”这句话阐明了新技术、新工艺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体现了施工生产活动的全过程。技术进步的作用,最终体现在产品质量上。为了工程质量,应重视新技术、新工艺的先进性、适用性。在施工的全过程中,要建立符合技术要求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并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施工技术和工艺水平,确保工程质量。

管理也是生产力,管理因素在质量控制中举足轻重。建筑工程项目应建立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责任制,明确各自责任。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要严格控制,各分部、分项工程均要全面实施到位管理。在实施全过程管理中,首先要根据施工队伍自身情况和工程的特点及质量通病,确定质量目标和攻关内容,再结合质量目标和攻关内容编写施工组织设计,制定具体的质量保证计划和攻关措施,明确实施内容、方法和效果。

在实施质量计划和攻关措施中加强质量检查,其结果要定量分析,得出结论。“经验”则加以总结并转化成今后保证质量的“标准”和“制度”,形成新的质量保护措施;“问题”则要作为以后质量管理的预控目标。质量控制目标是质量控制预期应达到的结果,以及应达到的程度和水平。在进行质量控制时,实施目标管理可以激发施工人员质量控制积极性、主动性,使关键问题迅速得到解决。

篇10: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

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 施工方案(1)施工流程:建议按如下工序安排:验收场地一场地清理一定点放线一挖植坑(整地)一种植(种植前先验苗)一场地清理一养护(明确)一补植一移交。注意不要根据园林绿化工程的实际特点,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施工方案

(1)施工流程:建议按如下工序安排:验收场地一场地清理一定点放线一挖植坑(整地)一种植(种植前先验苗)一场地清理一养护(明确)一补植一移交。注意不要忽略“场地验收”。

(2)施工措施:应根据具体苗木及具体立地条件确定。建议列表显示,至少应含如下内容:挖植坑(人工/机械):种植(人工/机械):基肥(种类/比例/数量);围堰尺寸;支撑;定干高度;风障;越冬保护;除杂草(人工/药物)等。施工进度计划施

工进度计划应按施工方案中的施工流程及合同约定的工期安排。可列表完成。建议较大的工程可将种植施工细分为:落叶乔灌木种植、常绿乔灌木种植、花卉草坪种植、不宜在种植施工期间完成的植物的种植等几个部分。注意不要忽略“不宜在种植施工期间完成的植物的种植”。由于每项植物适宜的种植时间各不相同.有的植物在合同规定的种植施工工期内不适宜种植.如果未在施工进度计划中单列出该不宜种植植物的计划种植施工时间范围,会给施工单位留下违约隐患。注意在养护期中明确冬季暂停养护的起、止时间。苗木进场计划(时间表),按合同中的苗木表编制。注意不能忽略预期需补植苗木的进场时间.补植苗可标注为大致月份。此举可避免建设单位过分频繁地要求换苗。机械使用计划,应明确运输机械、园林机械的种类、数量及在现场使用的具体时间。注意不要忽略养护施工期间使用的剪草机械、喷药机械等园林机械。施工组织机构及人员

施工组织机构需明确工程分几个工程组完成.以及各工程组的所属关系及负责人。注意不要忽略养护组。

人员安排要根据施工进度计划,按时间顺序安排。注意不要忽略养护期间人工除草的人员。文明施工措施

应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施工场地的保洁措施;

(2)冬季防火措施;

上一篇:绿箩的观察日记300字下一篇:曼陀罗思考法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