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管理委员会职责

2024-05-04

感染管理委员会职责(精选7篇)

篇1:感染管理委员会职责

贞丰龙场康桥医院文件

贞龙康医2014第005号

院内各科室:

为了监测和控制,以提高医疗质量,降低院内感染,掌握院内感染的监测、控制动态,经常分析监控情况,更好地得到督促贯彻落实。故根据我院实际特成立院感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肖家勇

副组长:韦正旋

成员:孙启江(门诊部)、朱飞(住院部)、邵粤玲(护理部护士长)、刘德江(检验科)、(霍正荣)中医科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肖家勇任办公室主任,韦正旋任副主任,主要负责安排日常工作事务。院感委员会职责:

一、在院长的领导下,全面负责院内感染的监测和控制,以提高医疗质量。

二、负责制定降低院内感染的各种措施和制度,并检查督促贯彻落实。

三、掌握院内感染的监测、控制动态,经常分析监控情况。有计划地开展院内感染流行病学的分析,查明原因,提出改进意见。

四、负责检查各科室消毒措施的落实情况,特别是抓好预防性消毒、经常性消毒和终末消毒。检查消毒效果,解决消毒过程中的问题。

五、对全院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避免对病员和带菌者使用不敏感的药物。

六、经常向有关人员通报在医疗中的感染情况,宣传防止感染的知识,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以增强控制感染的观念,提高医疗质量。

七、积极培训兼职人员,并支持他们做好本科的感染控制工作。

贞丰龙场康桥医院2014年3月15日

篇2:感染管理委员会职责

1、制定全院医院感染控制规划、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并组织实施。

2、医院感染监测、管理监督、评价效果、发现问题,提出对策。

3、对医院的改建、新建、扩建设施提出建设性意见。

4、组织医院感染管理有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提供技术咨询。

5、定期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研究、协调、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重大事项,提出对策。遇有紧急问题,随时召开。

6、对医院感染管理科拟定的全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进行审定,对其工作进行考评。

7、组织落实和评价全院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和技术的普及教育。

8、负责对全院使用的消毒灭菌药械进行监督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职能科室职责

1、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下同)负责医院感染管理日常工作。

2、根据国家和本地区卫生行政部门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法规、标准、拟定全院医院感染控制规划、工作计划,组织制定医院及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具体组织实施、监督和评价。

3、负责全院各级各类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考核。

4、负责进行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的监测,定期对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督、监测,及时汇总、分析监测结果,发现问题,制定控制措施,并督导实施。

5、对医院发生的医院感染流行、暴发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

6、参与药事管理委员会关于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协助拟定合理用药的规章制度,并参与监督实施。

7、对购入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进行审核,对其储存、使用及用后处于是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对存在问题及时汇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8、开展医院感染的专题研究。

9、及时向主管领导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上报医院感染控制的动态,并向全院通报。

农村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1、各乡镇卫生院的医疗废物知规划起统一由取得卫生行政部门和环保部门颁发有卫生许可证、经营许可证的集中处置单位集中处置,村卫生所、个体诊所的医疗废物按相关要求统一送乡镇卫生院医疗废物暂存室,然后由乡镇卫生院交由有资质的集中处置单位处置。

2、医疗废物分为: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要进行分类收集。

3、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废物,应当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4、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用品职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和输血器等物品必须就地进行消毒毁形。

5、锐器不应与其他废弃物混放,用后必须稳妥安全地置入锐器容器。

6、建立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村卫生所两天一次送当地乡镇医院暂存室;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天。

7、要使用防渗漏、防遗撒的专用运送工具,按照本单位确定的内部医疗废物运送时间、路线,将医疗废物收集、运送到暂时贮存地点。

8、医疗卫生机构要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9、医疗卫生机构产生的污水、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污水处理系统。

10、禁止在运送过程中丢弃医疗废物;禁止在非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或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

11、生活垃圾按有机垃圾、非有机垃圾分类,并就近送当地生活垃圾处理机构进行处理。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

1、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池物污染的物品,包括: ——棉球、棉签、引流棉条、纱布及其他各种敷料;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 ——废弃的被服;

——其他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

2、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

3、病原休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

4、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

5、废弃的血液、血清。

1、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等。

2、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

3、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腊块等。

1、医用针头、缝合针。

2、各类医用锐器,包括:解剖刀、手术刀、备皮刀、手术锯等。

3、载玻片、玻璃试管、玻璃安瓿等。

1、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如:抗生素、非处方类药品等。

2、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毒性药物,包括:

——致癌性药物,如硫唑嘌呤、苯丁酸氮芥、萘氮芥、环孢霉素、环磷酰胺、苯丙胺酸氮芥、司莫司汀、三苯氧氨、硫替派等;

——可疑致癌性药物,如:顺铂、丝裂霉素、阿霉素、苯巴比妥等; ——免疫抑制剂。

3、的疫苗、血液制品等。

1、医学影像室、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

2、废弃的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

篇3:感染管理委员会职责

关键词:美国大学,课程委员会,结构,职责,运作机制

在美国,几乎每所大学都设有一个负责全校课程的添加、调整和淘汰等各项课程事务的课程委员会。那么,课程委员会是一个什么组织?由哪些人组成?承担什么职责?如何运作?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美国大学课程委员会的性质

美国大学课程委员会在章程或手册中阐述了其在大学组织机构中的地位及职责。基于各大学的自身特点,尽管章程或手册的表述不尽相同,但都论及课程委员会在大学中的组织属性。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课程事务评议委员会,是教师评议会内设的众多委员会中的一个,与教师事务委员会、教育公正和校园环境委员会、教师权益委员会、本科教育委员会等具有同等地位。爱达荷大学(Idaho U-niversity)在课程委员会章程中也明确指出:“课程委员会是教师评议委员会内部的一个委员会。”[1洪堡州立大学(Humboldt Stare University)教师手册说明:“综合课程委员会是大学评议委员会内部设立的一个常设委员会。”[2]富勒顿学院(FullertoCollege) 在其课程编制手册中提及:“课程委员会是教师评议委员会中的一个小组委员会,由来自每个部门的代表和来自每个社区学院的代表组建而成,负责促进课程编制和审批课程提案。”[3]罗得岛学院(Rhode Island College)的课程委员会则有所不同,其章程指出,课程委员会是罗得岛学院理事会内部设立的委员会,因此要遵从理事会所有的要求和规章。[4]

除了大学层次的课程委员会,很多大学的院系也有课程委员会,而一些多校区大学还建立了分校区课程委员会。院级课程委员会和分校区课程委员会的主席一般都是大学课程委员会的成员之一。有些学院课程委员会还设有分会,如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医学院课程委员会下属6个分会,即第一年和第二年的课程主任委员会、临床课程主任委员会、计算机辅助教师委员会、评价委员会、教师发展和课程目标委员会。[5]

课程委员会作为一个教师常设委员会受教师评议会的领导。教师评议会由全校范围内的教师代表参与,负责对大学内重大学术事务提供咨询和审议。如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文件规定,大学教师评议会是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教师代表机构,在关于大学教育利益问题和牵涉到一个以上学院教师教育问题的所有事项上,获得法定授权。此外,评议会对可能影响到大学教育目标实现的所有事情上,被认可作为一个咨询顾问,对校长负责。[6]对于更多的大学而言,教师评议会更像是美国独立战争(1774~1789 年)期间的“大陆会议”,它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咨询和审议,而不是立法和决策。[7]教师评议会的性质,决定了其下属的大学课程委员会的组织性质和主要职责,即大学课程委员会主要是作为一个咨询和审议的委员会,负责全校课程的添加、更改和删除工作,协调各学院、分校区和学校的课程,既要保证课程达到学术标准,也要保证课程的开设价值,如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同时还要兼顾资源配置,如要有支持课程开设的人员和设备等条件。

二、美国大学课程委员会的结构

大体上,美国大学课程委员会是由教师代表、学生代表、课程专家代表、各行政管理人员代表等组成的合作体。

在2010~2011 年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课程委员会有27 名成员,而在2011~2012 年度和2012~2013 年度,该校课程委员会均有28 名成员。可见,不同时期该校课程委员会成员总数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都包括至少17 名委员是由各学院和几个主要的分校区选举的,另还包括2 名本科生委员、1 名本科生咨询委员会成员、图书馆馆长、研究生项目和课程咨询委员会主席等。课程委员会成员的任期一般为两年。行政代表和学生代表任期1 年,除非另有规定。在特殊年份,代表和章程委员会为了平衡成员之间的关系,会指派评议员在该委员会里任期1 年。只要有可能,委员会中超过一半的教师代表的任期应延长两年。评议员不能在一个给定的委员会中连任超过6 年,同时委员会主席不能连任超过3 年。委员会主席由代表和章程委员会在同教师评议委员会主席商讨的基础上,每年选任产生。[8]罗得岛学院课程委员会由24 名成员组成,包括14 个系的教师成员、通识教育委员会主席、6 名行政管理人员、2 名本科生代表和1 名研究生代表,所有成员均享有平等投票权。[9]在课程委员会成员名额分配中,同一个学院在同一个时间段只能有1 名教师成员,但通识教育委员会主席不占用其所在学院的委员会成员的名额。[10]西彭斯堡大学(Shippensburg University)课程委员会由18 名成员构成,包括3 名院系主任、2 名本科生代表、1 名研究生代表和12 名教师成员。[11]

这3 所大学课程委员会成员构成总体上类似,都要适当权衡各学科领域、各利益团体的利益,但3 校基于各自校情又略有不同。如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除主校区外,还有23 个分校区,因此要兼顾分校区的利益,几个主要的分校区均有1 名成员。

从课程委员会成员的来源看,与课程相关的人员,如教师、学生、课程专家、行政管理人员都包含在内。之所以如此,是基于一个联合教师、学生、课程专家和行政管理人员一起为课程而努力的理念。1966 年,为了描述学术管理的优化系统,美国大学教授协会(AAUP)、美国教育理事会(ACE)和高校管理委员会(AGB)联盟,公布了一个直到现在还在坚持的《关于高校管理的联合声明》。这一声明指出,“管理委员会、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和其他人中存在一个不可避免的相互依存关系”,这就要求他们不仅要多多沟通,而且还要“联合规划和努力”。[12]课程问题上的决策,需要社会所有成员的参与,原因是课程结果会影响到所有人。课程的决策与整个团体越来越有关,且与整个团体有直接利益关联。因为课程不再是某些专家们完全操纵和享受的“秘密花园”。[13]

从课程委员会成员的构成比例来看,教师占据主导地位。以教师为主体组建大学课程委员会,让教师参与课程所有阶段的决策,赋予教师对课程编制的所有层面一定的权利,不管是涉及具体课程,还是更大范围上的培养方案。因为教师是参与决定学术事务的人员,他们是真正的管理者,而不仅是员工。[14]

从学生参与课程委员会来看,体现了大学对课程的基本受用者———学生权利的保障。学生,特别是在大学中间阶段的学生应积极参与课程实施的全部工作,因为他们是课程的主要或基本受用者。[15]大学因为学生而存在,大学课程是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地、有目的地、深入地思考自身教育。大学教育的主要目标是:(1)学生将更好地了解他们身处的大学教育、学术环境和教育决策的重要性;(2)在决策过程中,学生将在对大学课程和适当选择辅助课程仔细斟酌的基础上,制定个人的教育计划;(3)学生将更好地了解他们个人与所选择专业有关的学术特点,并调整和强化个人行为,以便成功完成所选的学术计划;(4)通过参与探索和决策,学生将增进、提高和发展他们在富有生产力的学术和专业生活方面的知识及潜力;(5)学生将认识大学课程委员会的基本运转,知道政策和程序是如何通过的,从而有效获取学术资源。[16]

校长通常不是课程委员会成员,但这并不意味着校长层次的管理者在课程运作中没有发挥作用。分析以下图表可以得知,级别高的行政管理人员在课程规划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他们主要负责学院层级的课程规划。高级行政管理人员在资源、评估及调整方面的影响是最明显的。相反,教师直接参与具体课程的创建、编制、实施和评估,其任务侧重于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的决策。在学院层面上,教师扮演的角色并不那么重要,虽然在一些高校,他们可能会协助收集资源和定义大学的使命。[17]因此,基于各种角色不同的职责限定,特别是在巨型大学,校长的职责相对于学术决策的制定来讲,更注重对外关系和筹款。[18]再者,许多学者相信最好的课程管理是实现最小的管理。高级行政管理人员应学会放权,应全权委托教师去发展符合学科和个人利益的课程和培养方案。

总之,课程委员会成员的构成既以教师为主体,又有行政人员和学生等的参与,从而既保证了课程的学术标准,又兼顾了各方的利益,使课程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和实践的可能性。

三、美国大学课程委员会的职责

大学课程委员会提供课程提案审批过程的指南;监督课程审批过程的标准;审议、评价、批准或否决各院系提交的课程提案。同时,大学课程委员会通过指导、宣传和监督,确保课程反映学术进展、适应社会需求,以服务于大学的使命和目标,并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课程委员会的职责是审查、评估以及批准或否决所有的课程提案,其中包括来自各部门、各学院以及没有课程审议权的分校区所提交的课程提案,以此来限制课程注册。对于学术原因受限的提案,倾向于采取批准或否决的手段;对于资源原因受限的提案,倾向于协商或审查的手段。此外,课程委员会通过研究现行学科和课程,基于满足学生的需求、服务联邦的机会而为课程增改提供建议;制定学科和课程评估的标准,以及建议学科和课程提案的处理程序;监督下属的通识教育和写作等委员会的工作;保持大学行政管理人员与教师的联系,以利于课程程序的实施。[20]为了保证课程运作的顺畅,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还要求各学院都要设立专门负责课程的职位,与大学课程委员会就课程相关事务保持紧密联系。各学院应指派一人作为联络员,负责与课程委员会的协调员进行联络,同时他也负责向学院教师传递课程信息和提供课程咨询。教师评议办公室应召开定期会议,还要通过事先指定的联络员更新程序和政策上的变化,并提供一个交流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大多数学院都有一位熟悉有关课程程序的成员,担任“课程事务助理”。他们对课程的审查过程有很大帮助。[21]

罗得岛学院进一步细化了课程委员会成员的职责分工。尽管课程委员会每个成员都是某一领域的代表,但他们共同的职责是从整体上针对课程行使他们最好的判断力,成员在会议的讨论和表决中行使这一判断力。经验表明,为了更好地行使这一判断力,成员需提前“做功课”,在会议前阅读和消化材料。课程委员会成员在会议中努力建言献策。有时,成员需组成小组委员会进行讨论或进行专题研究。成员也发挥着联络的功能,既从整体联系着大学,又与自己领域紧密相连,这包括回答问题、提醒人们关心与其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协助不熟悉课程委员会运作程序的人们编制提案、确保课程提案包含研究领域的一些相关问题、随时关注自身领域的发展,等等。[22]

下面以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一门新课程的产生过程为例,更直观地阐述校、院、系三级课程委员会各自在其中的职责。由于一门课程或一个课程体系受学科的影响最大,因此,课程设置的第一个环节是系课程委员会对课程提案的审查,主要审查课程的具体内容,考虑更多的是课程的学术价值。第二个环节是学院课程委员会对课程的审查,在系课程委员会商讨的基础上,主要审查课程提案与学院战略性的课程目标是否一致,同时,确保新设课程不与学院其他系所设的课程重复和冲突。第三个环节是大学课程委员会对课程提案的审查,确认课程符合学校的要求,在整体上保证各学院或各校区的课程质量,保证学校层面课程的连贯性和持续性,保证各学院的课程不重复,以及课程预期达到的目标、学院的教育目标和大学的教育目标三者间不互相冲突等。总之,不管是学校的课程委员会,抑或是学院的课程委员会,它们的职责都是为了确保所有课程的连贯性和质量,新提议的课程和现有课程不重复,并且有一个规范的课程审批程序来修改和创建新课程。[23]

四、美国大学课程委员会的运作机制

美国大学课程委员会本身有一套系统、成熟的运作机制,以保证其有效履行职责。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2007 年的课程报告提及课程委员会的运作机制。课程委员会在一个学年中定期开会,通常是从9 月份到次年5 月份每月召开一次会议。课程委员会可能否决、保留或将课程提案退回原提议单位,以便在批准该课程提案之前获取更多额外的资料。在任何情况下,课程委员会的决定都将告知原提议单位。审批一项课程提案所需花费的时间,在常规学年里,课程委员会将会在两个月内对其进行评议。[24]非课程委员会成员的教师,甚至所有大学成员,都有资格参加会议,但座位是有限的。虽然这并不意味着赋予这些人话语权,但课程委员会通常会听取有益的建议。[25]

篇4:感染管理委员会职责

关键词:大学;学术委员会;学术权力;党委权力;行政权力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4)03-0015-04

依法治校与大学章程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与重点,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切入点与突破口。完善高校学术委员会的职责是依法治校和大学章程的核心问题之一。完善大学学术委员会就要处理好六大关系。

一、学术委员会与党委的关系

学术委员会与党委之间的关系涉及到学术权力与党委权力的关系,涉及到学术自治与党的领导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下称《高等教育法》)第42条规定,高等学校设立学术委员会,评定教学与科学研究成果等学术事项。《高等教育法》第39条规定,在高等学校设立中国共产党基层委员会(以下称党委),统一领导学校工作,讨论决定学校的改革、发展和基本管理制度等重大事项,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本质属性。《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以下称《普通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第10条第2项进一步明确规定,党委讨论决定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中的重大事项。可见,党委和学术委员会都有权对学术事项进行管理。其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学术委员会对全部学术事项进行管理,而党委仅对重大教学与科研事项进行管理;第二,学术委员会对学术事项的权力是“评定”,而党委对学术事项的权力是“讨论决定”。问题是“评定权”与“讨论决定权”有什么区别,更关键的问题是“重大学术事项”的边界在哪。

从全国高校章程的实践看,大多数高校试图通过穷尽学术委员会的职责,以明确学术委员会与党委的权力边界。例如,《中国人民大学章程(试行)(提请核准稿)》第31条列举了学术委员会审议科研计划方案等六项职责。《华中师范大学章程(提请核准稿)》第25条列举了学术委员会审定学校学术评价标准等七项职责。而《上海外国语大学章程》第15条更是列举了学术委员会评定重大学术奖励的申报推荐与重要学术组织任职的申报推荐等九项职责。这种详列学术委员会职责为大多数高校章程所采用,可能是因为《普通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第10条已经对党委职责详尽列举了八项,而《高等教育法》对学术委员会职责的规定仅列举了三项,且没有配套法规,不足于避免党委权力对学术权力的过度干预或介入。

我们认为,党委权力对学术权力的干预应当限于事后救济,党委行使监督权,对违法或不当的学术决议做出撤销决定,也就是说,“党委讨论决定重大教学与科研事项”的含义应当解释为对学术委员会做出的违法或不当决定予以撤销。这样,党委既尊重与支持了学术委员会的学术自治与学术自由,又形成了对学术委员会的有效监督,符合其统一领导学校工作的职能,体现了党管大事的思想。这是因为,党委是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方向的重要力量,发挥着国家顶层设计自上而下实施的纽带作用,而大学发展的基本逻辑是学术本位。

二、学术委员会与校长的关系

学术委员会与校长之间的关系涉及到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高等教育法》第41条规定,校长组织教学活动和科学研究。可见,从法律规定看,校长没有学术权力的决策权,只能为学术活动提供管理与服务。不过,实践上,校长对学术事项干预颇多,出现了学术事务行政化的严重问题,没有切实落实教授治学和学术自治原则。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法律对学术组织成员的组成比例、任职条件、产生办法没有明确规定,而是留给了高校。高校大多受我国官本位思想影响,设置了有利于校长的学术组织与议事规则。更为深层次的原因是我国高校大多脱胎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府将大学视为其附属事业单位,政府包揽高校的所有事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为了强化学术权力,防止学术事项行政化,法律应当明确规定学术组织中不担任任何行政职务的专任教授(含副教授)的法定比例,还应当规定成员的资格、产生与任期、权利与义务、责任与追究等。可喜的是,教育部正准备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对学术组织的组织规则加以规约。,当然,学术评价标准、学术奖励规则、学术发展政策和学术道德规范的制定权还是应当留给学术组织。这是为了激发学术力量并给予保护。不过,为了实现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制衡,校长像党委一样应当拥有对学术事项的适度干预权。校长干预学术事项的具体形式有:校长为学术组织的当然主席;校长参与制定学术组织章程或规程;校长聘任与解聘教授。

三、学术委员会与学位评定委员会的关系

学术委员会与学位评定委员会之间的关系涉及到学术权力的内部分工与制衡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以下称《学位条例》)第9条和第10条规定,高等学校设立学位评定委员会,负责学位评定、授予、撤销等事宜。《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以下称《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第18条具体规定了学位评定委员会的职责,即审查通过申请学位名单,确定研究生考试事宜,作出授予或撤销学位决定,处理学位授予争议。可见,与学术委员会一样,学位评定委员会也属于大学内部学术组织。问题是学位评定委员会与学术委员会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两者地位等同,还是学术委员会地位高于学位评定委员会,或者学位评定委员会地位高于学术委员会?对此,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从高校章程实践看,一些高校规定,学术委员会是学校学术事务的最高决策机构。例如,《武汉理工大学章程(提请核准稿)》第54条第2款就明确指出,学校学术委员会是学校最高学术权力机构。这实际上承认了学位评定委员会从属于学术委员会的地位。而教育部刚刚公布的《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征求意见稿)》第3条与第17条更加明确地规定,学术委员会是高等学校的最高学术机构,其可以就学位评定事项设立专门委员会。这实质上表明,学位评定委员会行使的学位评定职责是从学术委员会的学术职责中独立或剥离出来的,学位评定委员会和其他学术机构一样,也应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

不过,我们认为,学位评定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应当处于相同的法律地位。第一,这是现行法律的隐含要求。《学位条例》和《高等教育法》都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没有上位法与下位法之分。从法律的文义、上下文和目的等来看,还不能从这两部法律中得出学位评定委员会从属于学术委员会的解释。第二,这是学术权力制衡的需要。与行政权力一样,学术权力不能完全集中到学术委员会一家之手,因为绝对的集中产生绝对的腐败。不仅行政权力要求分工与制衡,而且学术权力也应当适当分工与制衡。不过,学术权力的分工是指学术机构之间的权力分工,而学术权力的制衡主要是指行政权力对学术权力的适度干预。第三,这已成为许多高校的普遍实践。例如,《中国人民大学章程(试行)(提请核准稿)》第31条与第32条就没有区分学术委员会和学位评定委员会地位的高下,亦即,两者具有同等地位。简言之,学位评定事宜由学位评定委员专司行使,不受学术委员会的干预,学位评定事宜的议事规则则由行政权力作为制衡需要加以制定。

四、学术委员会和教学委员会、职称评审委员会的关系

学术委员会和教学委员会、职称评审委员会之间的关系也涉及到学术权力的内部分工与制衡问题。《高等教育法》第42条规定,学术委员会审议教学计划方案,评定教学成果。不过,实践上,不少学校设立了教学指导委员会,专门负责高校教育教学事宜。例如,《苏州大学章程(草案)》第67条,学校设立教学委员会,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决策、咨询和审议机构。虽然现行法律规定,校长聘任与解聘教师,但没有规定其教师职称评审的权力,也没有明确学术委员会享有此项权利。职称评审委员会的设立更多是来自大学的实践。例如,《上海交通大学章程》第14条规定,设立教师与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负责职称聘任事宜。简言之,教学委员会和职称评审委员会都来自高校的实践。

与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一样,教学委员会和职称评审委员会都属于学术组织。从法律规定看,教学委员会应当隶属于学术委员会,因为教学委员会的职责显然是从学术委员会的职责中分离出来的。更关键的问题是,职称评审委员会与学术委员会之间的关系。从目前全国的职称评审标准看,评审标准既包括科研要求,也包括教学要求。从这个角度看,职称评定委员会似乎应当从属于学术委员会。不过,从权力制衡和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看,教学委员会和职称评审委员会也应当独立于学术委员会。此外,若将教学委员会和职称评审委员会都设置为学术委员会下属的专门委员会,则容易将学术委员会异化为学术管理机构,而背离其学术评价的核心职能。由此,教学委员会应当专司专业设置与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与计划方案、教学改革方案、教学质量评估、课程与教材建设、教学名师与成果、教学实验室建设等教学事宜的审议、评审和审定;职称评审委员会应当专司职称资格审查、职称评审标准与办法等职称事宜;而学术委员会专注于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和学术道德等纯学术事宜。

五、学术委员会与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关系

学术委员会与教职工代表大会之间的关系涉及到学术权力与民主管理权力之间的关系。《高等教育法》第43条规定,高等学校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依法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教职工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基本形式。在高等学校设立教职工代表大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确立的人民当家作主的宪法原则对高校的基本要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在高校领域的具体贯彻,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属性决定的。《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第7条进一步规定,教职工代表大会对学校发展规划、教职工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校内分配方案、教职工聘任与考核、校内管理制度等享有听取报告权、提出意见与建议权以及讨论通过权。可见,教职工代表大会可以对学校的所有事务提出意见与建议,其中当然包括对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制度、学术发展规划和学术决议决定的建议与批评权。学术委员会与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关系实质上主要是民主管理权力对学术权力的监督。赋予教职工代表大会对学术权力的提出意见与建议权,既保证了学术权力的相对独立性和高度权威性,又体现了教职工民主管理与监督权的具体落实。

六、学术委员会与学院的关系

学术委员会与学院之间的关系涉及到大学纵向内部治理结构问题。改革开放后,最早确立校、院两级管理模式的高校可能要属吉林大学,其原因是新世纪的吉林大学是由六个高校合并而成的,是为了解决学校的内部管理与治理结构问题。这得到了许多高校实践的认可。学院在学校授权范围内实行自主管理,具体组织实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事项,制订并组织实施学院发展规划,组织开展科学研究。实践中,有的高校,与校级设置类似,在学院也设置学术委员会和学位评定委员会。例如,《苏州大学章程(草案)》第100条与第101条规定,学院设立学术委员会和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分别行使学术评价权与学位评定权。在学院设学术委员会和学位评定委员会有机构臃肿和成员重叠度高的弊病。这种模式实质上是校级学术机构的翻版与复制,没有考虑学院的实际情况,没有考虑学校纵向治理结构的分工与平衡,也没有体现制度创新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有的高校在学院设立学术委员会和教授委员会,将教授委员会作为教授治学和民主管理的重要组织形式。例如,《吉林大学章程》第37条与第38条规定,学院设置学术委员会,行使学术权力;设立教授会,履行教授治学与民主管理的职能。在这种模式下,教授会的学术职能与学术委员会的职能交叉太多,其民主管理职能忽视了除教授外的教职工的利益诉求途径和民主权利,与学院教职工大会或教职工代表大会的职能交叉过多。一些高校在学院仅设立教授会或教授委员会,主要行使学院的所有学术评价与发展职责,兼具学术委员会和学位评定委员会的职能。例如,《中国政法大学章程(暂行)》第37条规定,学院设立教授会,行使专业设置、学科建设、教师聘任、学术评议、学位评定、教学指导等审议与评定职能。这种设置避免了机构臃肿和职称交叉的问题,也理顺其与学院教职工大会或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这种设置还厘清其与校级学术机构的关系,保障了学术权力的独立性,解决了学校与学院在学术事务方面的权力边界。学院设置的学术机构与学校设置的学术机构没有上下隶属关系,学院设置的学术机构在其学院学科与专业内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学校设置的学术组织对学院设置的学术机构仅有业务指导的职责。

学术委员会是大学的法定重要内部治理机构之一,是依法治校与大学章程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维护大学学术独立与自由的重要组织保证。完善大学学术委员会的职责,就要处理好学术权力与党委权力、行政权力和民主管理权力的关系,就要合理界定其与其他学术机构的隶属关系与职能分工,就要理顺其与学院学术机构的关系。

篇5: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工作职责

2.负责制定降低院内感染的各种措施和制度,并检查督促贯彻落实。

3.掌握院内感染的监测、控制动态,经常分析监控情况。有计划地开展院内感染流行病学的分析,查明原因,提出改进意见。

4.负责检查各科室消毒措施的落实情况,特别是抓好预防性消毒、经常性消毒和终末消毒。检查消毒效果,解决消毒过程中的问题。

5.对全院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査研究,避免对病员和带菌者使用不敏感的药物。

6.经常向有关人员通报在医疗中的感染情况,宣传防止感染的知识,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以增强控制感染的观念,提高医疗质量。

篇6: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临床科室,消毒供应室,手术室,临床检验部门,药事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后勤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主任委员由医院院长或者主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担任

主要成员:主任:周国强委员:

一)认真贯彻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标准,制定本医院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并监督实施;医院感染和卫生学要求,设施和工作流程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理工作计划,并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考核和评价;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危险因素以及采取的干预措施,明确各有关部门、人员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的责任;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暴发及出现不明原因传染性疾病或者特殊病原体感染病例等事件时的控制预案;染管理方面的问题;委员会提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导意见;要事宜。

柯洁 王咏梅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职责对本医院的建筑设计、(六)建立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七)根据本医院病原体特点和耐药现状,配合药事管理 刘馨远重点科室建设的基本标准、(三)研究并确定本医院的医院感染管(八)李来章(四)研究并确定本医院的(陆才赋 何忠

(二)根据预防基本)研究并制定本

黄田军 黄素芬 尹进学祥等

篇7: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

一、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

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主任:业务院长

副主任:后勤院长

医疗部部长

医务部主任

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

护理部主任

委员:各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后勤部主任、设备科主任、麻醉科主任、检验科主任、药剂科主任、供应室护士长、信息科主任

感染办公室主任: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

各院感小组组长:

检验科、药剂科、后勤部、设备科、信息科:主任

各临床科室及手术室:护士长

2、医院感染控制办公室:

主 任: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

副主任:护理部主任检验科主任药剂科主任供应室护士长 后勤部主任

3、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各病区:科主任、护士长、兼职医生、兼职护士

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职责:

1.认真贯彻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标准,制定医院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并监督实施。

2.根据预防医院感染和卫生学要求,对医院的建筑设计、重点科室建设的基本标准、基本设施和工作流程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

3.研究并确定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并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考核和评价。

4.研究确定医院的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危险因素以及采取的干预措施,明确各有关部门、人员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的责任。

5.研究制定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暴发及出现不明原因传染性疾病或者特殊病原体感染病例等事件时的控制预案。

6.建立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问题。

7.根据医院病原体特点和耐药现状,配合药事管理委员会提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导意见。

8.其他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事宜。

三、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1.对有关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2.对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

3.对医院感染发生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或者医疗机构负责人报告。

4.对医院的清洁、消毒灭菌与隔离、无菌操作技术、医疗废物管理等工作提供指导。

5.每年至少召开2次医院感染工作会议,安排有关事宜。

6.对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指导。

7.对医务人员有关预防医院感染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提供指导。

8.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报告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协调、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9.对医务人员进行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培训工作。

10.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工作。

11.对消毒器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

12.组织开展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科研工作。

13.完成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或者医院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附件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

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主任:孙江波

副主任:何育新、刘军、何乐善、曾冬香、王玲

委员:谢主权、李运宙、聂昭文、隆振湘、孙连益、杨西检、游叶平、潘旭、汤中华、孙艳、孙炜、聂小明、黄娟、黎明、李久凯、袁庆勇、张人烈、孙凌云、唐娟、廖志兰、赵峥嵘、曾小梅、简艳军、李爱武、罗小艳、肖莹、石节君、谢利红、黄红桂、唐晓曙、曾庆花、陈娟清

感染办公室主任:曾冬香

各院感小组组长:

检验科:李久凯药剂科:袁庆勇

麻醉科:黎明后勤部:聂小明设备科:黄娟信息科:张人烈

急诊科、门诊ICU:唐 娟创伤外科:简艳军 肩臂科:李爱武脊柱科:罗小艳

髋股科: 肖莹小腿科:石节君

小儿矫形科:谢利红小儿创伤骨科:黄红桂 手术室:唐晓曙五官综合科:曾庆花 康复科:陈娟清手显外科:廖志兰 关节科:赵峥嵘特需科:曾小梅

上一篇:少先队成立60周年贺信下一篇:2021年《开学第一课》中小学生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