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音乐 第二课《草原牧歌》教案

2024-05-01

六年级音乐 第二课《草原牧歌》教案(通用12篇)

篇1:六年级音乐 第二课《草原牧歌》教案

第二课《草原牧歌》(共三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教学目标:

1、欣赏女中音独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体验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以及表现的宽广美丽的草原情景,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

2、初步了解、感知女中音柔和、浑厚的音色特点。

3、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教学重点:

1、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

2、初步了解、感知女中音柔和、浑厚的音色特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草原图、唱名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导入:看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出示大草原画面)

二、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1、提问:你在草原上看见什么景色?(请学生发挥想象自由发言)

2、初听。师:听草原上传来什么声音?感受歌曲的情景和内容。听听歌曲中唱出了内蒙大草原怎样的景色?

3、学生回答。

4、再听。

师:大草原多么美丽啊!如果我们生活在这里,会是怎样的心情?歌曲中表达草原人民对草原怎样的一种感情?为什么?(学生回答)

出示歌词,进一步了解歌曲表达的对草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1、美丽的草原我的家,2、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水清草美我爱它。

彩蝶纷飞百鸟唱,草原就像绿色的海,一弯碧水映晚霞。毡包就像雪莲话。。。。。。。。。

5、了解女中音的音色特点。提问:比较一下和女高音的音色有什么不同?

介绍:女中音——音色柔和、优美、浑厚,它的音色不像女高音那么明亮、华丽,但有一种亲切柔和,不张扬的感觉。

6、跟录像学学内蒙舞蹈的基本动作,随音乐表演。

7、请学生根据歌曲情绪,设计一些简单的伴奏音型为歌曲伴奏 分组讨论,可加入小乐器伴奏。

三、复习学过的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要求:演唱时声音亲切、自然。

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欣赏了内蒙音乐,学跳了内蒙舞蹈,在以后我们还要学习其他民族的音乐,对少数民族能有更进一步地了解,开阔我们的视野。

五、结束课堂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银杯》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作品的情感演唱歌曲,并能背唱。

2、了解什么是“大调”“小调”“中国民歌”的概念及区别。

3、学习并感受五声调式音阶,尝试用五声音阶进行旋律创作。教学重点:能够根据作品的情感演唱歌曲,并能背唱。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银杯》歌曲教学

1、揭示课题,让学生先用口风琴进行识谱

2、学生自学时间

3、检查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学生将歌曲完整吹奏一遍

4、抽查个别学生的自学情况

5、讨论交流学生吹奏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在小结中进行纠正。

6、可让学生提问学习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在交流中进行解决

7、学生清唱歌曲旋律,问:歌曲具有怎样的情绪?应用什么样的声音演唱

8、交流、小结:热情的、积极的声音演唱

9、再次清唱,思考:歌曲的调式?

10、(五声调式).宫调式:1 2 3 5 6(1)

.商调式:2 3 5 6 1(2)

.角调式:3 5 6 1 2(3)

.徵调式:5 6 1 2 3(5)

.羽调式:6 1 2 3 5(6)

10、复习五声调式的音阶,可用琴带,可用清唱

11、简单介绍歌曲的背景: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的一首短调民歌。每当节日集会,招待宾客的时候,主人家便会在饮宴的过程中载歌载舞的高唱宴歌,以示对宾客的盛情。。。。

12、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乐器、歌声)

三、音乐知识介绍:

1、由《银杯》的短调特性导入

2、短调:蒙古族的一种民歌。旋律优美抒情,起伏较大,表现感情细腻,音乐结构工整。

3、长调:旋律悠长辽阔,起伏较大,情绪热情奔放。

4、中国民歌: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在人们一代一代的口头相传中不断得到加工丰富。

四、旋律创编

1、引导学生用五声调式的各音进行旋律的创作

2、要求:八小节、4/4拍

3、学生小组活动

4、各组汇报创作的情况

5、评出优胜小组,给予奖励

五、课堂小结

六、结束课堂 课后小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小黄鹂鸟》《筷子舞》 教学目标:

1、能用正确的情绪情感演唱歌曲《小黄鹂鸟》。

2、能用二部合唱的形式演唱歌曲。

3、能够完整、有表情地演奏《筷子舞》。教学重点:完整、有表情地演奏《筷子舞》。教学难点:用二部合唱的形式演唱歌曲。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学生自带的筷子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小黄鹂鸟》教学

1、初听歌曲,设问:

(1)听一听,你能听出歌曲的调式吗?(五声宫调式)(2)歌曲的演唱形式有哪些?(齐唱、轮唱两部分,但轮唱部分基本上是原曲模仿式的卡农)

(3)歌曲的音乐风格是什么?短歌?长歌?(短调即短歌)(4)学生听后针对以上问题与老师进行交流。

2、再次复听,感受以上所提到的调式、风格等等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3、学生单独借助口风琴进行学习,由于轮唱部分的旋律基本相同,因此学生学习第一声部即可。

4、全体学生随教师的钢琴伴奏吹奏第一声部。

5、随琴视唱歌谱,利用头声唱法仍是歌唱教学的重点。

6、组织学生与同桌为伴,用口风琴合作练习歌曲的轮唱部分。要求:注意声部间的和谐与均衡,把握稳定的速度。

7、学生练习时间

8、鼓励更多的合作小组为同学进行表演,观看的同学可以以老师提出的要求对表演的同学进行评价

10、全体同学分组进行合作表演

11、引导学生用轻快、活泼、赞颂的情绪演唱歌曲

三、《筷子舞》学习

1、先将学生分成四个声部:口风琴部、筷子部、碰铃部、手鼓部

2、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声部自行分析谱例

3、在老师的组织下各组进行粗线条的练习

4、分组分声部各自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分组试奏

6、各声部进行合成

7、教师弹奏第一声部,各组进行演奏

四、课堂小结

五、结束课堂 课后小记:

篇2:六年级音乐 第二课《草原牧歌》教案

2、草原牧歌(第1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用独唱的形式演唱《银杯》。

过程与方法:能够根据《银杯》的情感演唱歌曲,并能背唱。

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教学重点:能够根据《银杯》的情感演唱歌曲,并能背唱。教学难点:用独唱的形式演唱《银杯》。

教学方法:综合法

教学用具:电子琴、录音机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创设情景用问题导入:

我们平时过节都是怎么过的呀?

2、学习歌曲《银杯》

(1)歌曲简介:它是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的一首短调民歌。每当节日集会、招待宾客的时候,主人家便会在饮宴的过程中载歌载舞地高唱宴歌,以示对宾客的盛情。通常,宴歌的 歌词多为珍重友谊、尊老爱幼、提倡团结的格言警句。

(2)聆听《银杯》,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旋律。

(3)请学生跟着录音视唱歌谱。

(4)老师伴奏,带着学生演唱歌谱。

(5)完整的演唱歌谱。

(6)自由朗读歌词。

(7)把歌词带进歌谱中试着演唱。(8)老师随机纠错,指导。(9)完整演唱。

3、进行音乐知识拓展活动

(1)学习中国民歌中的“长调”、“短调”。(2)让学生自由学习蒙古族的问候语及动作。

(3)创设情境,随音乐进行蒙古族关节的情景,让学生充分体会气氛。分组模拟在蒙古包中宴请亲朋,按照蒙古族人 民的风俗和礼节,相互问候并演唱酒歌《银杯》。模拟蒙古 族同胞唱酒歌时,要注意蒙古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如:敬酒、唱酒歌时,要把酒杯举至头顶;客人要恭敬地接过酒杯并把

学生自由讨论 完整地聆听 视唱歌谱 演歌谱唱 齐唱 自由读 齐唱

齐唱

酒喝干。

4、演唱《银杯》,结束新课。

三、组织下课

自由学习

齐唱

课题:

2、草原牧歌(第2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辨别女中音、男高音马头琴的音色;知道本单元歌曲中所使用的音阶。

过程与方法: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万马奔腾》,感受体验蒙古族短调歌曲的风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教学重点: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万马奔腾》,感受体验蒙古族短调歌曲的风格。

教学难点:能够辨别女中音、男高音及马头琴音色;知道本单元歌曲中所使用的音阶。

教学方法:综合法、欣赏法

教学用具: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1)初听,完整地聆听作品。

动(2)复听,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判断歌手聆听 的音色。

(3)介绍歌手德德玛。说说对她音色的认识

和理解。

(4)再听,跟唱主题旋律。体会蒙古长调的风格。

2、聆听歌曲《万马奔腾》

仔细聆听 仔细聆听

欣赏

(1)初听时完整地聆听作品,并要引导学生

感受、体验、判断乐器的音色。

(2)要引导学生抓住音乐要素的特点,感受

体验音乐的情感,及其鲜明的民族风格。

(3)向学生介绍一些必要的背景材料。

仔细聆听

(4)聆听《万马奔腾》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课本上的旋律线图谱,也可鼓励学生用

他们喜爱的方式记录、表现自己聆听的现象。

3、聆听歌曲《天堂》(1)初听,完整聆听作品。

仔细聆听(2)复听,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判断歌手的音色。

聆听

(3)介绍歌手腾格尔。说说对他音色的认识

和理解。

(4)再听,跟唱主题旋律。

仔细听

(5)对比德德玛和腾格尔的音色,认识他们

不同的演唱风格。

三、组织下课

课题:

2、草原牧歌(第3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根据《小黄鹂鸟》的情感演唱歌曲,并能背唱。过程与方法:能用齐唱、轮唱的形式演唱《小黄鹂鸟》。

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教学重点:能够根据《小黄鹂鸟》的情感演唱歌曲,并能背唱。教学难点:能用齐唱、轮唱的形式演唱《小黄鹂鸟》。

教学方法:综合法、演唱法

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表演《小黄鹂鸟》

(1)完整地聆听范唱。条件允许的话,最好能观看录像。(2)学习齐唱部分 A、听师范唱。B、小声跟琴唱谱。

C、点出难点乐句跟琴反复模唱。

D、注意控制歌曲的节奏、速度及旋律中的大跳。(3)学唱合唱部分: A、分析合唱曲谱。

B、找出低声部与高声部不同的曲谱跟琴学唱。C、完整练习低声部。(4)合唱练习。

A、试唱合唱,找出容易跑调的乐句。B、复习卡农的合唱形式。C、跟琴按句练习。

聆听

仔细聆听 齐唱 练唱

齐学 练唱

齐唱 齐唱

D、完整练习合唱部分,加歌词,注意两个声部间力度上的均衡及层齐练 次感。

(5)再听录音范唱,体会歌曲的调式特点。(6)分析歌曲情绪,有感情的跟伴奏演唱。

三、组织下课

仔细聆听 齐唱

板书

设计 教后

反思

总第课时

本轮第课时

第周 星期

课题:

2、草原牧歌(第4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筷子舞基本动作要领 过程与方法:配合队形变化完成组合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运用蒙族舞风格表现筷子舞欢快而又抒情的舞蹈特点。

教学重点:筷子舞是学生入学来第一次使用带道具的舞蹈,因此对筷子的制作,拿法,舞蹈中筷子的朝向都应详细介绍,力求学生熟练运用。

教学难点:筷子在不同体态,不同位置所击打出来的声音不同,要能够区分。教学方法:综合法、演唱法

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音乐活动

(1)找出《银杯》与《小黄鹂鸟》共同采用的音符。(2)即兴创作旋律。

集体完成 自由完成

动(3)老师小结。

2、学习演奏《筷子舞》

(1)观看蒙古舞蹈录象——筷子舞(2)简介:

筷子舞是流行在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的一种民族舞蹈。这种舞蹈多

在喜庆的节日里由男艺人做单人表演。表演时,演员右手拿一把筷子,用半蹲的姿势边唱边跳舞。舞动时,用筷子敲击手掌、肩部、腰部、腿部,有时还旋转着敲击地面。通常,舞蹈的节奏会由慢到快。总之,这种舞蹈具有节奏性强、情绪热烈欢快的特点。

(3)基本介绍

A、筷子舞

B、道具筷子的制作

仔细聆听

C、筷子拿法

(4)站立部分基本动作:

A、平步打肩

B、平步打背

C、踏步后重心位击胯

D、展翅位击胯

E、肩胯连击

(5)跪地部分基本动作:双膝跪地预备。

(6)组合动作演奏《筷子舞》

随音乐舞蹈。

(7)分组展示。

齐演

三、组织下课

分组表演

板书

设计 教后

篇3:六年级上册《草原牧歌》教学设计

1、欣赏《万马奔腾》

2、学习有关音乐知识:变换拍子

3、完成实践与创造第五、六题

4、复习歌曲《银杯》和《牧歌》

5、继续学习一、二

教学目标:

1、聆听《万马奔腾》,感受、体验马头琴的音色及乐曲的艺术表现力,认识了解马头琴的形制及独奏、齐奏的演奏形式。

2、通过对本单元所学的歌曲及音乐知识,能够对蒙古族音乐感兴趣,并乐于主动学习、认识、了解蒙古族的音乐的。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实践与创作”第四题,感受、体验、判断马头琴的音色。

2、通过“实践创造第六题”,初步学习变换拍子的创作。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电子音响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演唱上节课歌曲《牧歌》

2、提问:最有代表性的蒙古族乐器叫什么名?属于哪一类?(马头琴、拉弦乐器)

二、认识马头琴

1、马头琴,蒙古族拉弦乐器。因琴首雕有马头而得名。马头琴的音箱为木制,呈梯形,两面蒙饰有图案的马皮〔或羊皮〉。琴身由硬木制作,并张有两根弦。马头琴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以及辽宁、黑龙江、甘肃、青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蒙古族居住的地区。最初的马头琴琴首的雕饰并不是马头,而是“马特尔”,传说此图像类似古代图腾崇拜时期的“龙马”,以示吉祥和幸福。而西部却流传着这样一个关于马头琴的传说:牧人为了怀念已死去的心爱的小马,制作出了马头琴:用马皮蒙琴面,马头骨为音箱,腿骨做琴杆,马尾为琴弦和弓毛,并在琴首上端雕刻小马头像等。马头琴是蒙古族音乐最重要的乐器。

2、马头琴的演奏特点是以指甲从弦侧触弦发音,音色清晰、明亮,宜于奏出丰富的泛音。善于表现柔和深情的乐曲,特别适合演奏悠长辽阔的旋律。用马尾弓在琴弦外方拉奏,可奏双音,发音圆润,音量较小。马头琴除独奏外,还用于民歌、说书的伴奏,在伴奏民歌时,多用三度、四度的颤音来模仿演唱的特点。马头琴也常与四胡等乐器合奏。

三、欣赏《万马奔腾》

1、欣赏前认真查看曲谱中带有马头图像的旋律,并查看乐曲的拍号;

2、初听乐曲,感受三种变换拍子的旋律特点变化和马头琴在演奏“风吹”“马叫”时的音色变化及演奏方法。

3、观看高宝力现场演奏的《万马奔腾》视频,以视听结合的方式感受马头琴的演奏。

四、学习音乐知识,完成实践创造第六题

1、变换拍子:在乐曲中,各种拍子交替出现,叫做“变换拍子”。变换拍子的拍号,一般都记写在拍子变换的地方。假如拍子的变换有规律的出现,也可以在乐曲开始处一并记出。

2、实践创造第六题

1)视唱《鄂伦春小调》的.旋律,感受所具有的整齐划一的感觉

2)让学生将《鄂伦春小调》的节拍改为3/4拍(可以有多种改编方法,不必拘泥于一种,还可以分小组改编)

3)请学生视唱各种改变后的3/4拍乐谱,体会3/4拍舞曲般的感觉。更进一步感受2拍子和3拍子的不同特点。

五、继续练习“学习一、二”

篇4:四年级音乐上册第二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用音乐与姊妹艺术结合的方法,了解什么是音色。

2、了解人声的分类,通过聆听与对比,听辨出人声的类别。

3、激发学生学习竖笛的兴趣,初步掌握基本的持笛、吹笛方法;能用适中的力度、均衡第气息吹奏短音和连音。

二、教学内容:

1、学习音色的基本知识。

2、学习人声的分类。

3、学习竖笛的基本知识并学会简单的吹奏。

三、教学重点、难点:音色,人声的类别,竖笛第1课

四、课时安排:3课时

五、课前准备:收集与秋天有关的素材如:树叶、果实、图片等。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学习音色。

二、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1、衔接导入

师:音乐中使用的各种乐器,都有自己特有的声音色彩,这就是音色。人的歌喉是一种特殊的乐器,它也有着美妙的音色,可以更加直接地表达情感,扣人心弦。人声因性别、年龄等不同,也有各种不同的音色。

2、教师介绍无伴奏合唱形式。

3、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

(五)人声的分类。

1、教师介绍人声的分类。

2、欣赏5首歌曲,分别听辨出人声的类别,讨论各种不同人声的音色特点。

3、师生讨论填写高音、中音、低音的音色特点。

三、小结。

第二课时(共2课时)

一、教学内容:学吹竖笛

二、教学过程:

(一)悬念导入。

老师播放一段由竖笛演奏的乐曲,请同学们聆听后猜一猜: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教师再神秘地拿出竖笛介绍。

(二)认识竖笛。

篇5:草原 第五册第二课 教案

(2008-10-23 09:49:33)转载 标签: 教育 分类:常规教案

总第课时

本轮第课时

第周 星期

课题:

2、草原(第1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唱好这首歌,并通过其它的创编活动来初步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 过程与方法: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大胆探索、自主学习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感受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教学难点:通过听、唱、奏来掌握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

教学方法:综合法

听唱法

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歌曲复习

导: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国有多少个民族吗?那我们有学过哪些少数民族的歌曲,还记得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放音乐,师生一表演唱 起表演)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大草原上看看,那里的蒙古族历史悠

久,文化丰富多彩,那儿的音乐、舞蹈、民间故事、风俗习惯都富有指名说 民族特色,你们想去吗?那就让我们骑上马,出发吧!放音乐《草原巡逻兵》,学生跟音乐律动。

导:来到大草原了,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地想去参观参观,在看的时

候请你用动作表现出来的感受。放音乐《草原上》及草原风光(2)情境想象,进行主题

导:草原是不是很美呀?谁来说说唱的哪些景色让你印象特别深刻?

(3)初步掌握歌曲风格

导:刚才听的时候,有没有同学注意到这首曲子是什么速度、情绪、节奏和旋律?

引导学生从四方面思考:速度、情绪、节奏、旋律。

速度

情绪

节奏

旋律 《草原上》

中速

舒展地

宽广

优美 《小酒窝》

稍快

活泼地

紧凑

欢快 A、比较:

导:我们再听一段《小酒窝》(片段音乐),对比两首曲子的速度、情绪、节奏和旋律。

B、老师与学生一起小结内蒙古歌曲的风格。

3、新歌教学:

(1)记歌词,听录音跟唱一次。

导:在草原上蓝天怎么样?太阳呢?草原是什么样的气氛啊?为什么

热闹呢?……

(2)有感情地跟老师伴奏轻唱

要求有感情地,就好像我们刚才在大草原上享受着美好的风光一样。

4、知识点

(1)初步感受

导: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唱这曲子的时候,在同一个小节里有

一些词唱得短一些,有的要唱得长一些? 一组同学唱短音,另一组唱长音,然后轮换

齐唱、指名唱

导:我们把这个长音叫做二分音符,短音叫做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后

面有一条尾巴。(2)实践活动

导:你认为哪些乐曲可以表现出长音,哪些可以表现短音?那用这些乐器为歌曲来伴奏好吗?

(3)分组创编表演

6、课外延伸,进一步掌握风格

导:今天大家的表现都很棒,老师带来了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叫《蒙

小组唱

古人》,你来听听它是怎样的?

听后总结特点。

小组交流、合作表演

三组织下课

速度

情绪

节奏

旋律 板书 《草原上》

中速

舒展地

宽广

优美 设计 《小酒窝》

稍快

活泼地

紧凑

欢快

教后

反思

齐唱

总第课时

本轮第课时

第周 星期

课题:

2、草原(第2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流畅地唱好《我是草原小牧民》,并自编动作表演 过程与方法:聆听《草原巡逻兵》,再次感受音乐的民族风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蒙古族歌舞的民族风格,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感受蒙古族歌舞的民族风格,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教学难点:通过听唱奏来掌握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

教学方法:综合法

听唱法

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复习歌曲 边唱边表演

表演唱

导:《草原上》这首歌曲的情绪是优美、抒情的,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首

蒙古族歌曲,听完后告诉老师,他的情绪是怎样的? 听范唱录音,学生体会歌曲情绪

2、新歌教学(1)再听音乐

指名说 仔细聆听

导:歌曲表现了小牧民怎样的心情?你能用怎样的动作来表示呢? 聆听(2)学生随音乐自由编创动作表演,老师适时指导 师生随音乐一起表演

指名说

(3)学生跟唱范唱(4)跟琴唱

重点唱准:60 60 |565 3 |6 56 |3 –| 跟琴模唱,唱准八分休止符和倚音(5)连唱

边唱边用动作表演,表现出小牧民自豪、欢快的情绪。(6)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7)表演歌曲

4、聆听《草原巡逻兵》

自由表演

齐唱 齐唱

表演唱

齐唱

(1)导:小牧民们以大草原为豪,长大后都要做保卫草原的巡逻兵,你们听,他们来了。

初听乐曲的“引子”与第一部分的快板音乐。导: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

(2)听主题曲调,情绪怎样?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

仔细聆听、指名说

出示主题曲调,学生看曲谱再听音乐,并随着音乐哼唱,体验蒙古音

乐的风格。(3)初听全曲

导:全曲与我们刚刚哼唱的主题有什么关系,速度上有什么变化?(4)复听全曲

要求:听完后,按音乐发展的情景编讲故事。(5)完成课本上的作业,听音乐排序号(6)简介笙

三、组织下课

仔细聆听、指名说

仔细聆听 指名说

仔细聆听 生讲故事 自由完成

板书

设计 教后

反思

总第课时

本轮第课时

第周 星期

课题:

2、草原(第3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唱准3、5、6三音的音高

过程与方法:聆听《草原放牧》,再次感受音乐的民族风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蒙古族歌舞的民族风格,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教学重点: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方法:综合法

听唱法

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复习歌曲《草原上》 边唱边表演

2、复习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表演唱

动 边唱边表演

3、分组活动

表演唱

把全班分成两大组,每组再分成三小组,让学生自报图示中的任何一分组表演 部分。三小组的同学各自讨论如何表演好自己这组的一部分,教师适

时指导,可加入打击乐器伴奏 分组排练

分组按ABA的顺序表演

第一组表演完后,第二组表演,相互交流、评价

4、聆听《草原放牧》

(1)导:小牧民们生活在草原上可真快乐,其中有一对小姐妹…… 讲述《草原小姐妹》的故事,介绍《草原小姐妹》音乐创作的背景(2)初听音乐第一段,说说音乐情绪,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3)初听音乐第二段,说说音乐情绪,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情景?(4)复听全曲,启发学生根据乐曲标题名称及琵琶弹奏的音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情景,并用图形来表示。

仔细聆听

(5)再次复听全曲:要求学生即兴编舞进行表演

指名说

仔细听

5、编自己的歌

指名说

(1)出示3、5、6三个音符

仔细听

请学生跟着琴边做手势边唱。

(2)以小组为单位,用已经掌握的3、5、6三音即兴编自己的歌

比一比,看哪一组编得多,编得好听

仔细听

(3)教师把学生编的曲子在黑板上记下来进行展示。

(4)将好听的曲子大家一起唱一唱

集体交流

三、组织下课

板书3

设计

mi

sol 教后

反思

la

齐唱

小组讨论、编创

篇6:六年级音乐 第二课《草原牧歌》教案

(二)讲读第一部分。

1、我们大家生活在地球上,我们的地球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随宇航员到太空看一看。

根据问题学生自由读课文,然读后用笔画一画有关词语,然后讨论出地球的特点。

(板书:美丽而又渺小)

2、多媒体课件播放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地球图,学生讨论地球的美丽。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有关地球知识方面的词语。如:“纹痕相互交错”。

3、为什么将地球比作“母亲”和“摇篮”?(因为有了地球才有人类和一切生命。)

4、为什么说地球是渺小的,人类活动范围更小?

出示地球仪,通过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半径”、“地球表面积”、“陆地”等。

(地球半径只有6300多公里,在群星璀璨的宇宙里就像一叶扁舟。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人类生活的陆地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

作者运用什么方法说明地球小,人们活动范围更小。

(运用列举数字的方法来说明地球小,人类活动范围更小。)

5、指名读第一段,加深理解。教师小结引出下文。

通过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是美丽的、壮观的,然而它又是渺小的,我们人类所生活的范围更是很小很小。我们应该珍惜它,爱护它。但有些人却不了解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不了解我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是不能够随意破坏的。

(三)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边听边思考:这部分是围绕哪句话来讲的?画出来。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什么是有限的?(有一定的限度。)

文中的自然资源分为两种,请看大屏幕。

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两个方面。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表现在哪里?其结果如何?

(对不可再生资源的破坏:不加节制地开采。结果:矿产资源越来越少。)

(对可再生资源的破坏: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结果:不但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

什么是“节制”和“不加节制”呢?

(节制的意思是限制,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不加节制就是没有限制,没有计划地随意进行。)

2、,解决思考练习的第2题。

指名读句子,注意黑体字的部分,再举个具体例子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要抓住这些关联词语,引导学生体会句与句之间内容上的联系。如:“但是……”后面说的是与前面恰恰相反的事实。紧接着的“不但……还……”表示这种恰恰相反的事实有两个方面。

水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的,但是,因为众人随意破坏水资源,向江河里排放各种废水废物,特别是有毒的化学品,清洁的水源就不能再生了。我国每年可用的水量为7000亿立方米,受污染的水量为3000亿立方米,剩下的清洁可用的淡水就只有4000亿立方米了。不但如此,这样做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例如,使人害病(包括癌症),使鱼类灭绝……?

(这段话说明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随意毁坏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本来”一词,说明水、森林、生物和大气这些资源不像矿产资源那样,原来是可以再生的。“但是”一句,充分地说明了人们带给地球的危害,使得可再生的资源不但不能再生了,还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明确表明,如果人类不去爱护自己的地球,那么人类的生存都将会面临严重的威胁。)

自由读这部分内容,概括地说一说。

篇7:六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学期二课教案

第六课 生活简朴 行为文明 第一框 生活富裕 不忘俭朴(A)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俭朴的基本含义,理解新时期崇尚俭朴生活的意义;懂得俭朴生活的基本行为要求。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观察、分析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以话题讨论、交流等活动方式,为学生在成长中关于俭朴的困惑进行由浅入深的分析和归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认同俭朴生活对国家建设、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自觉培养俭朴意识。

二、课前准备

1.拍摄学校南操场后住宅楼全景。

2.收集能反映家庭住房条件改善的学生家庭照片。

3.收集我国资源状况的相关资料,以及“希望工程”有关资料。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观察活动1】学校南面的住房照片

教师出示照片,前方为旧式矮平房,后方为新造高层住宅搂。

师:这是我们教室窗外的景色。同学们看到这张照片感觉熟悉吗?下面请知情的同学谈照片中旧房的住房情况。

生:矮平房,1个门牌号还要分上、下两户,或前门、后门。每户住房多为一间房,下雨天会漏水,地板会震动。弄堂里杂物繁多,卫生状况较差。

师:接下来请同学谈谈新造高层住宅的住房情况。

生:有电梯,1梯2户,多为2室2厅或3室2厅,小区内有花园。师:同学们从这张照片中感受到我们的住房条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住房越来越宽敞了,住房环境越来越好了。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人们的住房条件明显改善(板书)【观察活动2】我与爸爸生活的对比

师:请学生观看书本62页上的插图:我与爸爸生活的对比。这是不是真实的情况呢?请同学们来看一组由学生提供的真实照片。

教师引导学生将照片和书上图片一一对照,找出二者的异同之处。

www.sherc.net 穿:整洁大方得体,不攀比,不追求名牌。[板书] 【学生讨论】主题:怎样看待学校要求学生在校穿服装的规定?

学生讨论回答:穿校服到学校来,反映了学生的身份;穿校服可以避免攀比;但是校服不好看;有的同学穿校服,打扮得很整洁,也很好看„„

教师归纳,行为引导:在校穿校服,这体现了学生的良好风貌,可以有效避免攀比,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

住:合理,适合家庭经济能力,不过分追求豪华。(板书)【学生讨论】主题:住房多大才是合理的?

学生讨论回答:(略)(我家只有2间房,我没有自己的房间,所以如果有3间房就比较合理„„)

教师归纳,行为引导:住房大小应符合家庭实际需求和承受能力,我们不应向家长提出超过家庭承受能力的要求。

行:能步行就步行,尽量搭乘公共交通。(板书)

【学生讨论】主题:你觉得我们学生什么时候叫出租车比较合理? 学生讨论回答:天气很恶劣时;身体不适时;迷路时;赶考试时„„ 教师归纳,行为引导:在赶时间、身体不适等情况下,是合理的,但不应为贪图省力或者炫耀而搭乘出租车。

用:需要的则用,不需要的不用。(板书)

【学生讨论】主题:我们怎样看待中学生带手机的现象?

学生讨论回答:需要。因为家长有时需要和自己联系,比如询问何时到家等;不需要。有的学生带手机来,总是在上课发短消息,玩游戏„„

教师归纳,行为引导:中学生没有使用手机的必要性,不应带手机上学。但是如果家住得很远,需要告之家长放学时间,已免家长担心等情况,也可以带手机,但在学习期间应当关机。

师: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对俭朴有了什么详细的认识,下面请同学们来归纳一下,什么是“俭朴”呢?

【俭朴的基本含义】生活上注重节省。穿着上保持朴实。思想上不图享乐。(板书)

师:我们每个人生活上需要俭朴,因为俭朴是持家之道,那么对于国家来说,要不要节俭呢?让我们从两个视角来共同思考这个问题。

【视角1】我国的资源(教师出示一张我国草场退化的照片,并简单介绍)

篇8:六年级音乐 第二课《草原牧歌》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第二课电子贺卡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 六年级第二课 电子贺卡 容桂南区小学 沓丽环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较熟练地掌握、运用Word、Powerpoint等软件的基本操作和收发电子邮件的基础上,运用自学、尝试操作、小组协作等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发挥设计才能和创意,大胆尝试,做出美丽的、有特色的贺卡,并学会评价作品。通过学生小组协作、生生互动,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通过把自己亲手制作的贺卡送给老师,亲人、朋友,使学生懂得感受爱、领悟爱,同时也学会爱别人。 二、教学目标: 依据上述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①认知目标:认识到用电脑制作贺卡的优点及网络的快捷与便利。 ②操作要求:会制作出精美的贺卡并能收发送电子贺卡。 ③情感要求:通过把贺卡送给老师、亲人或朋友,使学生不仅要懂得 感受爱,更要学会爱别人。 三、教学重点: 如何使学生利用电脑上的素材自主探究、掌握具体的制作贺卡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发送和接收电子贺卡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每年的教师节、母亲节、元旦等节日,老师都会收到各种各样的贺卡(出示纸质贺卡),说起贺卡,你们都不陌生吧,有谁曾经送过或收到过贺卡呢?那你们的贺卡是怎么得来的?(买的或自己做的) 2、老师今天还为同学们带来了一组电子贺卡,送给你们,想看看吗?(教师一边展示多媒体课件贺卡,一边在黑板上书写“纸质”的板书加以突出对比。) 3、贺卡欣赏完了,你们觉得电子贺卡和传统纸质贺卡比都有些什么特点?也想为亲人设计一张电子贺卡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用PowerPoint 软件制作电子贺卡。(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理解贺卡的`组成 请同学们看,贺卡上都有些什么呢?(这些贺卡都是由:图片、文字、声音等组成的) 2、制作电子贺卡 (1)首先要做什么工作?(绕主题,搜资料。包括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 (2)你们平时如何收集资料的?(上网、看书、图书馆……) (3)示范操作 任务一:将一幅网页中的图片,另存到我的文档中。(注意要记住保存的地址和文件名)。 任务二:新建一个PowerPoint文件,插入图片。(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贺卡的制作方法,我就让电脑操作较好的学生到教师的控制台示范给全班看,教师点拨为主) ①学生完成任务二,教师巡视,及时指导学生操作,辅导有困难的同学。 ② 完成的同学向组长汇报,组长检查登记,(附表) ③现在哪位同学愿意展示自己的作品,全屏播放,介绍内容,准备送给 谁的? (4)合作讨论, 教师:现在电子贺卡完成了吗?还缺少什么?(文字内容,祝福语) 任务三:1. 插入文字,编辑、修饰文字,设置背景、动画等。 ① 指名学生示范操作,你还能插入竖排文字吗?现在同学们会插入文 字了,好看吗?不好看,还要编辑文字,如字体、字号、颜色等。 教师讲解:注意布局合理、美观、颜色协调。 ②小组同学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作品。比一比,哪个小组做到又快又 好。到目前为止,我们的电子贺卡还是静态的,想让它成为动态的 电子贺卡还需要完成动画设置,同学们加油啊! ③学生进行汇报 绝大部分同学都做完了,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准备送给谁 的?他做得好不 好?谁来评价一下?你觉得什么地方最精彩?谁能 给他提提修改意见?今天同学们的电子贺卡都做得不错,请保存在自 己的文件夹中,文件名为贺卡。我们平时也要养成保存文件的好习惯。 把有用的文件及时地保存下来。 完成任务四 :收发电子邮件 ① 同学们,我们如何把制作好的贺卡送给亲人朋友呢?(电子邮件) ②演示要点是如何进入邮箱、邮件的填写和选择贺卡作为附件的方法。 ③接下来,学生可以试着练习和同桌互相发送和接收电子贺卡,体会 发送和接收的过程。(提供各个老师的电子邮箱给学生参考,可同时发 送给多个老师。 (三)自评互评(附表) 根据评星标准,学生修改、评定自己的作品。达到了标准,加上一颗星。(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上网搜集资料,学习了制作电子贺卡,同学 们完成了今天的学习任务。当然,我们还明白了电子贺卡在环保领域做 出的巨大贡献,以后还要学习把电子贺卡做得更富有创意和个性。还将学习把电子贺卡发送给我们远方的朋友呢! 板书设计: 图片 组成 文字(祝福语) 电子贺卡 (环保、经济、绕主题 搜资料 发送快) 制作 新建文件 插入图片 插入文字编辑 设置背景 动画 保存 进入邮箱填写 收发 作附件发送

篇9:六年级音乐 第二课《草原牧歌》教案

2、Logo中的基本命令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授课年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熟练掌握5个基本命令。

2.熟练掌握使用基本命令的方法。

(二)过程和方法

1.教学演示和学生实践相结合的方法2.教学演示法分层任务驱动法。

以任务驱动为主要形式结合小课题进行分层教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学生的数学和逻辑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3.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操作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5个基本命令。

难点:熟练掌握5个基本命令的使用方法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

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准备

分层教学,分两层进行教学任务驱动

教学手段:计算机教室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演示教师画得三角形和四边形问同学们这个是不是很简单?那在PC Loge系统中怎么画出来呢你们知道么?怎样让小海龟画图呢?要想让小海龟画图,就得给小海龟发布命令。那我们下面来学习LOGO系统中的5个基本命令。二.学习内容(1)前进命令 格式:FD

N 功能:命令小海龟向它的头所指的方向前进N步。第一步:在命令窗口输入:FD 50 第二步:按回车键,看看小海龟做了什么?

请注意:①在LOGO中,命令与数据之间必须有空格分开。②命令输入完毕后,必须按回车键,小海龟才能开始执行所指定的动作。③输入的命令大写还是小写取得一样的效果。(老师演示,学生动手操作)(2)后退命令 格式:BK

N 功能:命令小海龟后退N步

步骤:输入命令,运行后观察小海龟的位置变化。

(老师演示,学生动手操作)(3)清屏命令 格式:CS 功能:清除绘图窗口中的所有内容,小海龟回到母位。步骤:输入命令,运行后观察小海龟的位置变化。(老师演示,学生动手操作)

(4)向左转命令 格式:RT 角度

功能:命令小海龟向左转指定的角度。

步骤:输入命令,运行后看看小海龟有什么变化。(老师演示,学生动手操作)(5)向右转命令

功能:命令小海龟向右转指定的角度。

步骤:输入命令,运行后看看小海龟有什么变化。(老师演示,学生动手操作)巩固练习

每位同学运用学过的LOGO命令画出一个三角形。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5个基本命令有FD、BK、RT、LT、CS。你正确的完成了任务了么?说一说是怎么完成的?你是怎么做的?在做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 说一说方法并演示。

课后作业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板书设计

LOGO中的5个基本命令。

1、FD 格式 FD/空格/数据

2、BK格式 BK/空格/数据数据

3、RT格式 RT/空格/角度

4、LT格式 LT/空格/角度

篇10:六年级音乐 第二课《草原牧歌》教案

小鸟教案

www.5y

kj.co

m 第二课我若是小小鸟

一、教学内容:

、唱:《我若是小小鸟》

2、做:学唱民歌

3、听:未孵化的鸟雏的舞蹈

二、教学目的:、通过歌曲学唱,感受合唱的艺术表现力,演唱时能做到均衡、和谐。

2、继续感受三拍子韵律,用视唱法学会《沂蒙山小调》,丰富对民歌音调的积累。

3、通过欣赏,了解音乐的表现手法,感受其音乐形象。

4、八孔竖笛,继续学习吹奏《山楂树》。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唱好三部合唱歌曲,感受美妙的合唱效果。

2、增强对民歌的了解与认识。

四、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八孔竖笛

五、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我若是小小鸟》

教学目标:、能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2、感受合唱的艺术表现力;

3、能均衡的、和谐的演唱三声部;

4、能养成“珍惜光阴、努力学习、勤奋劳动”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三声部合唱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发声练习曲

教学过程:

导言:大家喜欢自由吗?那把自己比喻一下:我想我是自由的------------你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下自由吗?

一、发声练习

、出示

|

2——|3

|54

|1——||

|

7——|12

|32

|1——||

2、演唱

在蔚蓝的天空中,云儿自由的飘(第一声部)。

在天空的下面,飞着自由的小鸟,还有着快乐的人们(第二声部)。

二、学唱歌曲

、歌词朗读

我若是小小鸟,展双翅入云霄,那该多好。

聪明的你说:但少小不努力,贪玩耍恶勤劳,哪能飞的高?

这正是揭示了一个----------的道理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揭题,感受

这是一首古老的德国民歌——我若是小小鸟。快来听听吧!

你在歌曲中体会到什么?把你感受说出来。

3、学唱歌曲

虽然歌曲很短小,旋律也很简单,但其中丰富的和声,增加了歌曲的立体感。形象生动,我们一起来享受美妙的三声部歌曲吧。

(1)主旋律(第一声部)——听唱法

(2)第二声部——跟琴声唱

(3)第三声部——听唱

(4)第一、二声部合唱,第三声部听

(5)第一、三声部合唱,第二声部听

(6)第二、三声部合唱,第一声部听

(7)三声部合唱

合唱美在哪里?你觉得合唱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如果三个声部都在比谁的声音大,声音响亮,这样好吗?

合唱时可是少了谁都不行哦!

三、总结下课

“我若是小小鸟,展双翅入云霄,那该多好。但少小不努力,贪玩耍恶勤劳,哪能飞得高”大家一定从中学到很多吧,跟我们分享一下你体会到的吧(学生交流)。

五、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民歌

教学目标:

通过学唱《沂蒙山小调》,继续感受三拍子的韵律,并丰富对民歌音调的积累,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视唱歌曲,感受三拍子的韵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我若是小小鸟》。

教学时,可以将第5、6小节及第11、12小节的合唱部分作为合唱练习。要注意第二声部第6小节的导音“7”的音准和三部合唱连续的同音进行。提醒学生控制好气息,保持声音的位置,唱稳低音。合唱训练的过程应该由二声部过度到三声部合唱。引导学生倾听和声的美妙效果。

二、新授

导言:上课前,来个“民歌大集合”的游戏,采取小组比赛的方式,每组能说出民歌的名字+1,能唱出其中几句旋律+2,能唱又能说出是哪个地区的民歌+5,积分多者为胜,抢答的节奏为

XX

XX

|

X

0||

我要来一

个!

获胜小组获“民歌小组”,个人荣获“民歌小天王”,不得重复。看来,大家对我们传统民歌还比较熟悉,这样的现象非常好,也同样希望大家不断的积累。

(一)、学唱《沂蒙山小调》

、初听、感受

我们现在听到的是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2、出示歌谱。

3、作品介绍:《沂蒙山小调》是一首山东民歌,音乐舒展豪放、旋律优美,具有劳动人民憨厚朴实的性格,为单乐段分节歌的形式,唱词为两乐句唱一句词,节奏较宽,有较多的拖腔。

4、视唱旋律学唱歌词。

(1)在老师引导下边拍手边唱。

(2)在老师指挥下,注意换气。

(3)提示3/4,感受三拍子韵律。

5、练习时要求学生自己学唱,以训练学生的独立视谱能力。注意连线的处理,拖腔高音要有气息支持,做到圆润、连贯。

6、说出自己的感受。

三、欣赏《未孵化的鸟雏的舞蹈》。

、教材分析:

《未孵化的鸟雏的舞蹈》是俄罗斯作曲家穆索尔斯基于1874年所作的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中的第五首。是作曲家在参观已故挚友俄罗斯画家哈特曼的遗作展后有感而写的。哈特曼的原画是为舞剧《软毡帽》所作的舞台设计图,画的是一些已经长出喙嘴和羽毛的金丝雀雏,它们在蛋壳里就象全身蒙上甲胄一样,在舞台上,则让一些人扮演金丝雀雏,其中有的还带着已经打开的蛋壳。而穆索尔斯基的音乐则使这些幻想性的鸟雏活起来,让人感到它们在啾啾作声,欢跳雀跃。

2、欣赏重点:培养学生音乐的听赏和联想能力。

3、教学过程:

(1)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在听赏之前向学生讲解有关的欣赏内容的大意。

(2)欣赏管弦乐合奏曲《为孵化的鸟雏的舞蹈》,让学生感受乐曲那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展开联想。

(3)视唱部分旋律。

4、完成课后的练习。

这首乐曲旋律的特点是()。

优美、抒情的诙谐、幽默的雄壮、有力的四、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继续学习八孔竖笛曲《落水天》、《山楂树》。

教学后记

www.5y

kj.co

篇11:六年级音乐 第二课《草原牧歌》教案

【教学内容】节约用水(教科书第72页的例3,做一做及练习十一相应的练习)

【活动目标】:

1、结合量的计量、简单的统计及比例等知识,通过运用调查、实验、观察、估算、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2、通过多途径查找相关资料,经历走进生活、材料收集、整理交流和表达,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节约用水”的现实性和迫切性,增强“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责任意识

【活动准备】

1、观察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资源现象;

2、调查水价,了解自己家庭每月用水量,学校每月用水量;

3、调查学校水龙头数量,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方案,计算水龙头的滴水速度;

4、上网或阅读书刊,了解地球上淡水资源情况,我国人均水量在世界排名,查一查“世界水日”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数量变化趋势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自学内容】见预习作业

【教学预设】

一、创设情境

1、出示缺水情境。(图片)

看了图你有什么想法?

2、地球表面约70%是水,为什么有些地区缺水还非常严重呢?

3、每个小组派代表交流有关淡资源缺乏的信息,交流时说明资料的来源。

2、听了刚才的介绍,你有什么想法?板书:节约用水

二、观察交流

1、出示统计图

练塘镇近几年日均生活用水情况统计图

(1)观察统计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你发现了什么?反映了什么?

(3)你能预测今年的日均生活用水会有多少?

2、从统计图中我们发现,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用水量也迅速增长,但这些水有很大一部分是人们浪费掉的,请你说说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

(1)小组交流:

(2)各组代表交流

3、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真是不少,在淡水资源如此紧缺的情况下,要让全社会提高节约用水的意识,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我们要用具体的数据来唤醒人们。

4、展示课前实验

(1)各小组交流本组实验内容、方法及结果。

(2)算一算:照这样计算一个滴水龙头每小时浪费水()毫升,一天浪费水()毫升,也就是()升,一年浪费水()立方米。

(3)你家的每月用水量是()立方米,一个滴水龙头一年浪费的水够你家用多久?

(4)学校有水龙头()个,练塘镇水价每立方米()元,如果学校里每个水龙头都按这个速度滴水,学校每年多支付()元水费。

三、总结建议

1、有的同学认为,我们这里又不缺水,我们不需要节约用水,你说对吗?

2、让学生介绍世界各国节水的措施;世界水日的有关知识。

四、课后延伸

1、你准备为节约水资源做些什么?在小组内先说一说。

2、以小组为单位,以“节约用水”为专题制作一份电脑小报。

新课标第一网

听课随想

篇12:六年级音乐 第二课《草原牧歌》教案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百草园带给“我”的快乐,感受课文表现的儿童情趣。3.学习作者观察百草园景物的方法和用词的精当。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印象深刻的句子,自主积累。

教学准备

了解鲁迅生平,课外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材简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性的叙事散文,是鲁迅先生 42 岁时“只剩了回忆的时候”

用一颗童心去回忆的童年生活。通过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和三味书屋里枯燥无味的生活的比较,表现了 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生活的情趣,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身心的束缚和损害。教材节选 了这篇散文的前半部分,该部分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和童年生活的情趣,处处表现出儿童好奇、求知的心 理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开篇“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缓缓开始了深沉的回忆,接着用新鲜好奇的语气描述百草

园的美丽景致,后来又眉飞色舞地讲述捕鸟的经历。讲完了百草园的乐,叙述人语气一转,变得沮丧起来: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埋怨、疑惑、自责、懊悔都没有用,只好满腔遗憾地告 别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百草园景物的方法,和在描写时以准确的词语来表

现景物特征的方法。在对春天的百草园的描写中,作者不露痕迹地使用了许多技巧,显得浑然天成:一是 罗列了许多事物,但有主有次,有详有略。两个“不必”是简略列举,表现百草园的景象繁复多变,美不 胜收。“单是”之后,重点表现儿童的探奇欲望。二是观察角度不断变化,动态静态描写得错落有致。作 者手中的笔引导我们的目光从地面上的菜畦向上望到空中的桑葚,再由树上的鸣蝉落到菜花上的黄蜂,又 随云雀直射向云霄;而泥墙根一带先介绍动物再说明植物。三是描写层面各异,用词简洁形象。文章从颜 色、形状、声响、体态、动作、味道等不同方面描写事物;用“碧绿”“紫红”“肥胖”修饰菜畦、桑葚、黄蜂;用“鸣”“长吟”“窜”“伏”描写动物的声响和动作;用“光滑”“高大”“缠络”形容静物的 外表形状;用“肥胖”“臃肿”表现体态;以“低唱”“长吟”“弹琴”再现百草园的静谧和动物们的安 详自由;“又酸又甜”的滋味叫人仿佛正含着桑葚或覆盆子,满口生津。学习冬天捕鸟部分则提示学生抓 住动作描写,引人入胜,使平时无味的百草园也显得生机盎然,趣味无穷。

建议本课教学 2 课时。身体健康 解读与提示

* 第 1 段破题,以成年人的语气讲出百草园在作者记忆中的亲切感觉。

* 第 2 段描述了一个生机盎然的百草园。鲁迅先用概括的方法写百草园的物什之多。“„„菜

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这一层是静物描绘,以各种静物最有代表性的特征进行粗线条的描写。“也不必说”引出百草园里的动物,长吟的鸣蝉、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简单地选取三种动物,各 以其“叫”“伏”“窜”的代表性动作来描写,说明这些动物在百草园中的生活是多么的自在。这里虽然 用的也是铺开的写法,但是鲁迅用得却很简明。“也不必说”也是欲扬先抑,为下文作铺垫。鲁迅这寥寥 几十个字,百草园里各物的形影声色便如活了一般。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鲁迅极为出色的描写能力。要引 导学生读句子,想象画面,体会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接下来“单”字一转,引出园子的泥墙来写。不写 园子而写墙,墙竟然也是能给孩子带来乐趣的场所,用的是烘托旁衬法。油蛉的低唱,蟋蟀的弹琴,既是 拟人状物,又暗示出园子里既是各种小生物的天堂,也是孩子的乐园。从蜈蚣、斑蝥到何首乌、覆盆子,这里的动物和植物都让孩子感到新鲜。单是泥墙就有如许的乐趣,我们自然就会想到,这百草园会给孩子 们带来多少快乐了。* 第 3 段写冬天的百草园。先指出它比较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写捕鸟,又先写不宜

拍雪人,塑雪罗汉。这样写费字不多,却把儿童爱玩的特点都写出来了。教学“捕鸟”一情节时让学生先 读课文,找出文中写捕鸟方法的动词,分析这些词语的作用。作者用“扫开”“露出”“支起”“撒些” “系”“牵”“看”“走”“拉”“罩住”等一连串的动词,清晰准确地写出捕鸟的全过程,表现了儿童 好动的性格,对捕鸟的喜好。这个环节可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适当加以点拨;通过讨论让学生合作学习,既发挥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又可以使学生之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 第 4 段回忆了闰土的父亲教“我”捕鸟的事,表现了儿时天真与贪玩的个性。

* 在回忆了百草园的乐趣以后,鲁迅用了一种情境突转的手法,引出了文章的第二部分,讲述

他的学生生活: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 作者先以儿童哀伤的语气发问,家里大人为什么送他入学?然后,连用三个“也许是”来加强儿童对成年人意图的揣测和不信任。

“再见,我的蟋蟀们!再见,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的语气是孩子式的,强烈地表达了 注意“攒”的读音是,与“赞”字区别。

* 课后第 1 题和第 2 题与教学同步进行。既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又要学习作者用词的准 作者离开百草园时依依不舍的心情。* 本课生字字形比较复杂,让学生自主识记。

确、生动。

* 课后第 3 题旨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 选做题可在学习完全文后和大家交流,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教学设计参考

一、导入

童年的岁月是如诗的岁月,童年的季节是梦幻的季节。童年就似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永不消失。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童年生活,鲁迅先生也不例外。说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另外一道风景。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去领略那道风景。身体健康

二、默读文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三、精读“百草园”这部分内容,品味作者的传神描写,感受其愉悦的情感

1.针对第 2~4 段交流各自喜欢的理由。

2.分组(分节)活动,品味其中准确传神的描写。选第 2 段的:

要求了解景物特点,什么季节,作者写景的角度、顺序、详略等。选第 3、4 段的:

要求抓人物动作描写,了解捕鸟的过程。

注:小组活动有人作归纳记录。如第 2 段归纳出写景的顺序,第 3、4 段摘出关键的动词等。3.交流分享。教师适当板书,再次归纳学生的认识。

4.教师小结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同时明确:成功的描写应该是在有感

情的基础上,通过仔细观察,选择适当的角度,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进行描写。

四、学习第 5 段,体会作者情感

1.自读第 5 段。2.交流体会。

五、作业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我的百草园》这篇文章,共同分享了鲁迅先生的童趣,那就是灿烂的

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也有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我们都经历过童年,也有许多值得回味的 趣事,那么请你也准备一个自己的童年故事片断,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当然,要有一定的描写,可以仿 写。让我们看看谁的那道风景最美。有条件的上网查询资料,更多了解作者。

(董小宇)

参考资料

鲁迅(1881~1936)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翻译家和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 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等工作,企图借以改变国民精神。1909 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 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 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的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 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1918~1926 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

盖集》《华盖集续编》等文集,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1921 年 12 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1926 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 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1927 年1月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四·一二”事变以后,愤而辞去中山大学的一切职务。其间,目睹青年中也有不革命和反革命者,很受 震动,彻底放弃了进化论幻想。1927 年 10 月到达上海。身体健康 1930 年起,鲁迅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

步组织,不顾国民党政府的种种迫害,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1936 年初“左联”解散后,积极参加文学 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27~1936 年,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这 些作品收录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 《且介亭杂文》等文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和支持了“未名社” “朝花社”等进步的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莽原》《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 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的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 究、整理了大量古典文学,批判地继承了祖国古代文化遗产,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唐 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等。

1936 年 10 月 19 日鲁迅病逝于上海。

《朝花夕拾》一书为鲁迅 1926 年所作回忆性散文的结集,共 10 篇。前 5 篇写于北京,后 5 篇

写于厦门。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1927 年 7 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 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改名《朝花夕拾》,于 1928 年 9 月由北京未名社初版,列为作者所 编的《未名新集》之一。这 10 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三闲集·〈自选集〉自序》),比较完整地 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 想和生活以及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上一篇:古代经典诗歌100首下一篇:观后感作文教师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