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结题报告

2024-05-20

化学结题报告(共6篇)

篇1:化学结题报告

化学小组结题报告

图稿画好了,但重要的是实施,两个空气净化器均OK。

第一代机身是用“麦当劳午餐澄汁”的那个小杯子制作的(环保吧),然后女同学们,凭借她们的细心。将小杯子上镂出的几条镂空来,有的同学剪出几条条白色的透气布,帖在镂空处,这样可以增大活性炭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花这一方面由两位男同学下楼去挖些土,种上一丛吊兰,把小花盆放入活性炭上方,填充桔子皮,于是,充斥着桔子皮香,拥有着优美吊兰叶和良好的吸咐空气中,各种混杂气体的新一代空气净化器诞生了。

男生们把它带回宿舍,把它和袜子放在同一柜子中,经过一个晚上的吸附,袜子的味道轻一些了,但不明显,此为图

而后它被放置在教师办公桌上,几天后,吊兰快枯萎了,桔子皮们竟然已经发霉,产生令人不快的白色毛毛。于是改掉植物,换成芦荟,同样具有吸附尼古丁功能,且比吊兰易生长),把桔子皮这一设计去除,同时表示,第二代空气净化器应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如何把周围空气吸过来呢?好的,抽风机同时,又学习也电解水,想增添电解水功能。

图稿又已成型

两位男生负责抽风机(手摇或电动),电解水用自来水代替硫酸。

最后电解水不得已取消了。但是手摇抽风机做好了,它不但可以进行抽风,而且可以在摇动它进煅练手部肌肉,事实总是与设计图在差异。

这样可以是摇动过程中,一定量的空气随着风风扇转动带动的风通过透气布进入到活性炭内,且装置正面也有透气布,这样空气可以自由进入。

植物选择了生命力强的常春藤,因为在上层,不宜太重,所以我买了那种轻轻的土,用来种植叶类观赏植物,就这样第二代空气净化器诞生了。

只是我们还没有拿它做定量实验,不过,相信它的能力吧!

本小组实验告一段落。

篇2:化学结题报告

——化学与安全

第一部分:有关情况说明及课题研究过程。

一、课题名称:《化学与安全》

二、课题组成员:黄蓉、马斌、谭瑛、刘海、李海粟、李智磊、王湉、张琦、张千惠、三、课题指导师:尹晓代

四、课题研究的提出:

水体污染是指大量污染物质排入水体,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恶化,水体及其周围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对人类健康、生活和生产活动等方面造成损失和威胁的情况。

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和水利部门报告显示,1997年,我国七大水系、湖泊、水库、部分地区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河流污染比重与1996年相比,枯水期污染河长增加了6.3个百分点,丰水期增加了5.5个百分点,在所评价的5万多公里河段中,受污染的河道占42%,其中污染极为严重的河道占12%。全国七大水系的水质继续恶化。

长江干流污染较轻。监测的67.7%的河段为Ⅲ类和优于Ⅲ类水质,无超Ⅴ 类水质的河段。但长江江面垃圾污染较重,这是沿岸城镇和江上客船乱扔垃圾所致。成堆的垃圾已严重妨碍了葛洲坝水电站的正常运行,影响了长江三峡的自然景观。

黄河面临污染和断流的双重压力。监测的66.7%的河段为Ⅳ类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挥发酚、高锰酸盐指数和生化需氧量。70年代黄河断流的年份最长历时21天,1996年为133天,1997年长达226天。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更多是让我们自己受到了教育,思想上有了一定的提高,也希望通过这次的研究成果,让更多的人了解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课题研究成果。①水污染类型

水体污染类型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类。1. 有机耗氧性污染

生活污水和一部分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木质素等有机物。这类物质进入水体,在好氧微生物的作用下,多分解为简单无机物质。在此过程中消耗水体中的大量溶解氧。大量的有机物进入水体,势必导致水体中溶解氧急剧下降,因而影响鱼类和其它水生生物的正常生活。严重的还会引起水体发臭,鱼类大量死亡。2. 化学毒物污染

随着现代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每年排入水体的有毒物质越来越多。有毒污染物的种类已达数百种之多,大体可分为四类:(1)非金属无机毒物(CN、F、S等),(2)重金属与类金属无机毒物(Hg、Cd、Cr、Pb、Mn等),(3)易分解有机毒物(挥发酚、醛、苯等),(4)难分解有机毒物(DDT、六六六,、多氯联苯、多环芳烃、芳香胺等)。3. 石油污染

随着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油类对水体特别是海洋的污染越来越严重。目前由人类活动排入海洋的石油每年达几百万吨以至几千万吨。1991年的海湾战争造成的石油污染是至今最大的石油污染。进入海洋的石油在水面形成一层油膜,影响氧气扩散进入水中,因而对海洋生物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石油污染对幼鱼和鱼卵危害极大,油膜和油块粘附在幼鱼和鱼卵上;使鱼卵不能成活或使幼鱼死亡。石油使鱼虾类产生石油臭味,降低海产品的食用价值。石油污染破坏优美的海滨,风景,降低了作为疗养、旅游地的使用价值。4.放射性污染

水体中放射性物质主要来源于铀矿开采、选矿、冶炼、核电站及核试验以及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等。从长远来看,放射性污染是人类所面临的重大潜在性威胁之一。

5.富营养化污染

富营养化污染主要是指水流缓慢、更新期长的地表水体,接纳大量氮、磷、有机碳等植物营养素引起的藻类等浮游生物急剧增殖的水体污染。自然界湖泊也存在富营养化现象,由贫营养湖→富营养湖→沼泽→干地,但速率很慢。人为污染所致的富营养化,速率很快。在海洋水面上发生富营养化现象称为“赤潮”。在陆地水体中发生富营养化现象称为“水华”。在地下水中发生富营养化现象,称该地下水为‘肥水”。一般认为,总磷和无机氮含量分别在20mg/m3 和300mg/m3以上,就有可能出现水体富营养化过程。不同的研究者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划分指标给出不同的值。6.致病性微生物污染

致病性微生物包括细菌和病毒。致病性微生物污染大多来自于未经消毒处理的养殖场、肉类加工厂、生物制品厂和医院排放的污水。②水污染与水质评价指标:

水受到污染时,首先要知道受污染的程度,水的分析测定概括起来有化学、物理、生物学性质三个方面,并通过不同的指示定性定量地反映,这些指标称为水质评价指标。一般地水质评价指标如下: 1.pH值:在水中pH值的允许范围一般在6.5~8.5之间。就天然水域而言,其pH值的变化范围是比较小的。一般认为鱼能正常生存的酸碱度就是pH值的允许范围。当降雨时,鲑鱼在pH为5.5的条件下,就全部死亡。显然,pH值为5.5时就不是允许范围了。

2.浊度和透明度:所谓浊度,就是用来表示水质混浊程度的单位。当1L水中含有1mg直径为62~74μm的白陶土时,被称为浊度1度(1°)。使用浊度计的方法通常是把水的吸光度与标准液的吸光度进行比较测定。所谓透明度,在日本是用5号活字印刷成文字,置于被测液的底部,然后通过液层垂直看底部的文字,以刚刚能辨认出文字的水层高度的厘米数来表示。进行了废水浊度和透明度的测定,水的污浊程度就基本上知道了。

3.悬浮物(SS):多数废水含有不溶解性的悬浮物。所谓悬浮物,也有人称之为“浮游物”。当溶液混浊时,除含有悬浮物外,也含有微量的溶解物。不过这二者是难以截然分开的。

4.溶解氧(DO):当废水中含有还原性有机物质时,这些还原性物质就和水中的溶解氧起反应,往往引起水中溶解氧不足。所以,当水中有机物多时,溶解氧就少。因此,测定水中的溶解氧就能知道水的污染程度。但是作为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的方法,则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并付诸于实践。系表示污染物质数量的个指标,它是水中的有机物被好气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氧的数量,而氧的量与有机物的量是有一定比例关系的。

5.化学需氧量(COD)(Chemical-Oxygen-Demand):COD是表示水中的有机物被氧化分解时,所消耗氧化剂KMnO4(CODMn)或K2Cr2O7(CODcr)氧化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氧的当量,这个氧的当量与有机物的量是有一定比例关系的。在我国一般多采用CODMn评价地面水环境和自来水质评价。

6.生物化学需氧量(BOD)(Biochemical-Oxygen-Demand):BOD表示水中的有机物在好氧条件下,经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的当量,然而,COD及BOD两个指标,都不能完全反映水中有机物的含量,只有相当于有机物氧化率的60%~70%,况且COD及BOD在不同的条件下所测结果又不一致,但目前这两种指标仍被采用,在时间上BOD的测定在20℃条件需要5天(BOD5)而COD测定只需2小时就可以了。现在对于BOD、COD的测定又被所谓的TOC、TOD测定器所代替,近来已作为公认的方法普遍采用。

TOC、TOD仅用几分钟的时间就可测定出来,而巳还能连续测定。TOC(Total Or-ganic Carbon)为有机碳总量。在测定水中的碳化物时,以钴(Co)作触媒,在950℃的条件下燃烧。燃烧时产生的CO2,用非分散型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测定。其间把无机的碳酸盐在150℃的低温条件下燃烧,测出其CO2的数量。从总碳中减去此CO2量后,就为有机碳的测定值。

也可用总需氧量TOD(Total Oxygen Demand)表示,即以白金为触媒,在900℃的条件下燃烧。此时产生的总氧量,因为包括了一部分亚硝酸氧化时所用去的氧,所得结果不够准确。

用TOC、TOD法所测定的理论值准确度高,是目前对水质各指标测定中不可缺少的方法。

BOD、COD、TOC、TOD测定值的比较如图6-14所示。从图里可以看到BOD、COD的理论值是相当低的,仅为60%~70%。而TOC、TOD的理论值却能达到90%。ThOC表示理论TOC。

7.依赖生物指标的方法:仅仅采用如前所述的BOD、COD这两个指标作为表示水中含有机物的量是不够的。例如在两种水内,如果A的BOD高,而B是COD高,在此种情况下比较哪一个已经污染?哪一个没有污染?是难以分清的。可是,如果知道了栖住在那里的生物种类,就可判定水质污染的程度了。

③水体自净

水体中污染物浓度自然逐渐降低的现象称为水体自净。水体自净机制有三种。1.物理净化:物理净化是由于水体的稀释、混合、扩散、沉积、冲刷、再悬浮等作用而使污染物浓度降低的过程

2.化学净化:化学净化是由于化学吸附、化学沉淀、氧化还原、水解等过程而使污染物浓度降低。

3.生物净化:生物净化是由于水生生物特别是微生物的降解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降低。

水体自净的三种机制往往是同时发生,并相互交织在一起。哪一方面起主导作用取决于污染物性质和水体的水文学和生物学特征。水体污染恶化过程和水体自净过程是同时产生和存在的。但在某一水体的部分区域或一定的时间内,这两种过程总有一种过程是相对主要的过程。它决定着水体污染的总特征。这两种过程的主次地位在一定的条件下可相互转化。如距污水排放口近的水域,往往总是表现为污染恶化过程,形成严重污染区。在下游水域,则以污染净化过程为主,形成轻度污染区,再向下游最后恢复到原来水体质量状态。所以,当污染物排入清洁水体之后,水体一般呈现出三个不同水质区:即水质恶化区,水质恢复区和水质清洁区。④ 水污染治理办法

为加强水资源保护,防止对水资源的破坏、浪费和严重污染,应有适当的对策。

1.增加水资源收费范围,提高收费价格

水资源费的收缴不能仅限于地下水,对一切地表水如河流、湖泊、水库等均应该是水资源费的收缴范围,使全社会树立起珍惜宝贵的水资源观念。过低的水费价格给人以水资源廉价的错误感觉,廉价用水淡化了人们的节水意识,间接地鼓励了浪费。水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保护水资源的重点是节约用水,只有利用高价格的杠杆作用完全可以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水费的价格应包括水资源费、水资源补偿费、水处理成本、输送费、税费、污水处理费、超量水费等。

2.提高水污染排污费的收缴额度,使排污费远远地高于水资源恢复治理的费用

当前,我国排污费定位太低,远远低于水资源补偿费用,这种欠量收费办法难以体现国家用经济手段处罚水资源破坏和污染行为,难以实现有效的水资源保护。因此,全面提高排污收费指标,向等量甚至高于水资源恢复治理费靠拢,采取“严进严出”的措施,就能彻底规范污染者的行为,企业就会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努力做好水污染的治理,加强水资源的保护。

3.大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重复利用率

我国水资源利用率不足50%,重复利用率为20%左右,低效的水资源利用,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和严重浪费局面。只有施行较高的水资源价格,高额的水污染排污费,就会有效地促使企业采取措施,改直流冷却为循环冷却,改漫罐为喷罐或滴罐,采用先进的节水技术和生产工艺,研究污水的治理和重复利用,降低生产成本,进而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的环境效益双统一。

4.加强对地下水资源污染和破坏的处罚力度

伴随煤炭、石油等地下矿藏资源开采的同时,也抽排了大量的地下水资源,就黑龙江省双鸭山矿山区而言,平均每开采1吨原煤,抽排近6m3的地下水资源,这些地下水初始流出时并未受到污染,但在流经井筒采掘作业现场时,被人为污染,这些矿井地下水只有少量被利用,绝大部分是白白地排放掉了,造成近4000万m3地下水损失。有此可见,地下生产作业对地下水资源有重大的污染和破坏行为,对这种污染和破坏行为,应收取地下水资源费、水资源补偿费、排污费,并严格要求较高的水利用率,采取有效措施和技术,减轻地下水资源的污染和破坏,严禁超量抽排地下水资源,违者予以重罚,避免造成区域性地下水资源的枯竭。

5.研究解决污水的资源化利用

污水资源化利用是解决用水紧张的一个有效途径,并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实现较好的环境效益。就拿全国煤炭产量12亿吨计算,大约抽排50亿m3的受污染的矿井地下水,如若全部净化成饮用水,可产生50亿元的毛利润,完全可称补全煤炭行业的亏损指标。另外,利用矿井水做选煤用水、水产养殖、农田灌溉、地下回灌等。

6.废水不废

为纠正以往把废水当作废物的错误观念,应该把废水称作污水比较妥当,借以提高人们对污水也是资源的认识,提高污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第三部分:讨论与分析。

篇3:集体备课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课程改革以来, 无数的教育工作者在努力探究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而要落实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 教育教学是关键。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决定着新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它对课程改革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的课程理念正在深入地影响着学校的管理者和广大教师, 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也正悄然发生着变化。

备课是学校教学流程管理中提出的最基础的环节, 备好课也是上好课的前提。课堂教学前的准备工作 (备课) 是否充分, 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实施新课程后, 集体备课备受青睐, 堪称备课上最具实效的改革。它可以发挥集思广益的作用, 避免教师单身鏖战、个体探索不足, 最大限度地减少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的失误, 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良好平台。同时也激活了教师资源, 开掘了文本资源, 促进了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

本次课题, 我校课题组各负责人佘开云同其他领导共同商阙, 做到继续立足于教学的前沿, 以“以集体备课为切入点, 有效推进校本教研, 分组实施, 整体推进”为主题, 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教育教研活动, 首先是在立项之初, 拟定了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1) 基于新课程理念, 以“以集体备课为切入点, 有效推进校本教研”进行系统的思考, 逐渐形成我校的教育教研理念, 提高我们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

(2) 研究与实践相结合, 提高教研工作的质效, 强化集体备课管理。完善管理制度, 落实备课要求, 保障集体备课工作健康开展。规范集体备课流程。探索集体备课的形式、程序、组织方法, 创新集体备课模式, 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突出过程研究, 加强研讨交流, 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进一步转变, 提高教师研究教材、驾驭教材的能力和施教能力。深化学科教研活动。以集体备课研究为突破口, 丰富教研活动的内容、形式, 提高教学常规落实水平。实现学生的素质全面和谐发展,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3) 把课程及校本开发作为一种改良实践, 云阳县复兴初级中学有着良好的集体教研及管理文化, 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 在深度上充分发展、广度上多元发展 (指学校的教育教学以外开展各项育人活动) 、整体上和谐发展, 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2研究方法与过程

集体备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当今学校教育改革的过程中, 更要发挥它的作用。集体备课要避免老生常谈、落俗套、讲空话的陋习, 要讲效果, 出精品, 因此要开创新的思路和模式。建立集体备课制度, 广大教师业已从集体备课中获益匪浅, 有关专家总结出了教师相互合作的七大益处:心理支持、产生新想法、示范合作、汲取力量、减少工作负担、增强动机、支持变革。

首先, 成立了以佘开云校长全面负责、分管教育教学王文广、曾菊林副校长具体负责、教导处组织落实的课题研究小组, 明确职责, 加强管理。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的研究方法, 把备课中出现的问题作为课题研究的重要途径。搜索学习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 增强研究意识,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实施研究, 把课题研究落实到每一次课堂教学中, 认真填写每一份课题研究情况表、课题研究小结, 进行分析、反思和总结, 把课题研究工作落到实处。

其次, 我校把主课题分成三个阶段进行研究。在每个阶段课题之下附设几个子课题, 每个子课题又分解为若干问题, 作为每次校本教研的小话题。即:主课题——阶段课题——子课题——小问题, 经过层层分解, 形成一个课题网, 课题研究与集体备课活动融为一体, 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教师对课题研究的神秘感消失了, 揭掉了那种所谓神奇的面纱。他们感到, 原来课题研究就是我们的身边的教研活动, 就在日常的通课中。全校任课教师紧紧围绕“以集体备课为切入点, 有效推进校本教研”开展课堂教学, 教师结合自己研究的子课题展开研讨备课思路, 相互交流学习, 推动了课题研究的进行。集体备课氛围更加民主和谐了, 教师能及时反思, 教研意识不断提高。

第三, 关注课题研究的过程。我们将课题研究的重心指向每周都要进行的集体活动, 在备课中不断创新模式、并且尝试着去超越模式, 注重对“全面性、主体性、活动性、实效性、科学性”的探究, 逐步营造和谐、愉快、竞争的教研团队。近而深入对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谐发展, 对于每一节课题实验课的研讨备课。校长、副校长、主任坚持深入课堂, 推门听课, 了解课堂情况, 把握研究方向, 提出研究对策, 近而在集体备课中做到实处, 夯实集体备课。上课题研究课的老师积极备课, 以课题研究的预定任务为己任, 在充分传授课堂知识的同时, 不断地总结, 不断地提升。为了拓宽研究领域, 校领导要求课题组成员积极走入课堂, 共同点评, 互相学习, 共同进步, 也正是有了这样充分的实践途径, 才能不断地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例如, 在数学课堂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我校教师就作了有意义的探索, 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探求知识领域, 永远保持一种求新的诱惑力, 并把直接兴趣转化为意向兴趣的重要教学方法和原则。教学艺术的高超之处, 就在于善于在学生面前揭示一种新的东西, 激发他们在各种事物奥秘面前的惊奇感, 这种情感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 他们就迫切地想知道, 就越奋发向上, 这样学习兴趣就愈浓, 不但把知识学得更深刻, 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大展才能, 有所发现, 有所创见地探索知识, 理解知识, 让每一个孩子得到尽可能的发展, 如:某次集体备课研讨的内容是“初中二年级的数学, 由于这次备课主要任务是针对集备中突出教学重点的策略进行研讨, 因此我们对每小节的知识点的重难点进行了详尽地分析和研讨, 同时结合各自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坦诚交流。陈彬主任分别参加了3个小组的讨论, 同时对老师们提出的问题作了生动的剖析。交流气氛浓烈, 研讨问题细腻, 重点突出, 最终达成共识, 充分发挥了团队效应,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以《梯形复习课》为例:

1、实施前集体讨论:

(1) 课前引入较好, 用数奥会徽引入, 能激发学生兴趣。

(2) 探索规律流于形势, 学生参与度不高。

(3) 旋转探索规律用时太多, 应删去。

(4) 知识运用, 讲例题时应有板书, 不应该只停留在幻灯片上。

(5) 知识拓展不详讲, 引导思路学生自解。

(6) 课堂小结多抽几名学生谈收获。

(7) 整堂课用时较多, 还应减少内容, 合理布局时间。

(8) 除教材习题外还应增补一点课外作业。

2、授课简要过程

(1) 知识回顾

(2) 梯形辅助线添法及相应例题

3、发展思维

(1) 如何在梯形ABCD中, AD∥BC, AD=DC=4, BC=8, 点心在BC上, CN=2, E是AB的中点, 在AC上找一点m, 使EM+MN最小, 最小值为多少?

(2) 如图, 在直角梯形中, AD∥BC, ∠A=90°, AB=AD=6, DE⊥DC交AB于E, DF平分∠EDC交BC于F, 连接EF, 求证:EF=CF。

在集体教案形成后, 根据自己面对的学情、教学要求、自己的教学风格等, 对集体教案进行再一次备课修订, 形成集众家之长, 又兼有自己个性特色的个人教案, 并将其应用教学实践, 以便更好的促进教学。这种“集体备课+案例反思”的教研形式优化了我校前几年开展的集体备课, 在共享集体备课成果的同时, 通过个体的反思, 使教师的素质得到了共同提高, 不断激发教师思考兴趣, 课堂教学质量也得到保证。在这一过程中, 我们不难发现一个个难题的攻克, 一个个解题规律的发现, 随之课堂教学效果也提升起来了。

从一个侧面说, 学生是人, 他们是学习的主人, 教学要以人为本, 教师应该是“促进者”, 而不是包罗万象的“主”;学生是参差次不齐的, 教师层次千差万别, 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要有所“统”, 有所不“统” (可以统教学进度、资料、练习、考试, 但教案是绝对不能“统”的) ;因为每一位教师的人生阅历、知识结构、教学经验、个性气质不同, 以及他们对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差异, 又面临不同的教学对象, 所以, 我们应该承认“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同时, 也要保证教学的“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所以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从自己和学生实际出发, 对共案进行修改补充, 甚至再创造, 使自己的教学既充满集体智慧, 又体现个人风格, 实现共性和个性完美的结合。

两年来全体课题实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能充分实践这一课题的理念, 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学校还结合课题开展课堂教学竞赛。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撰写等活动, 实验教师积极进行实验过程性材料积累, 按阶段撰写课题阶段性小结。通过课题的研究提高了教师教研能力。强化“质量立校, 教研兴校”的宗旨意识。在实施规范化, 科学化管理的同时, 学校集中精力、财力培育教育教研的良好土壤, 尽可能地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舞台空间, 以提升工作效率、大兴学习、教研之风, 努力改进教育教法, 向岗位要效益, 向45分钟要质量。另外, 继续加大校本培训力度并积极支持教师参加业务进修培训。不搞形式, 忌走过场, 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 想方设法深挖内部潜力, 逐步提高全校教师的整体执教水平。更有多名教师写出有价值的各级各类论文。学校已经把教师的教学经验集结成集。

教育家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课题的研究对教师是一种挑战, 在研究的过程中, 成功、失败总是伴随身边, 我们和课题共同成长。为了给课题研究提供借鉴和研究的资料, 我们鼓励教或失败的教育个案、生活案例等。老师们撰写论文时, 用笔写出自己的故事。这些事件似乎以潜意识的方式影响了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通过反思教育经历, 老师们获得了某种“课题研究意识”, 开始认识到集体备课对教育教学的重大意义。

3课题研究结果

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 课题研究深入开展, 并已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实验成果。教师的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撰写了大量课堂教学改革实验论文。2008年获得云阳县“德育示范学校”的称号, 2011年获得云阳县同类学校教学质量一等奖, 综合考评二等奖。实践证明, 这一课题的研究, 有利于促使每一位教师主动积极的进行自主性学习, 创新意识和创造性课堂教学的发展。

以下面三个图表为例说明课题结果情况:

开展集体备课前后学生综合素质情况

我们课题组成员通过不断学习、探索、研究, 达成共识, 并认为: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紧密结合, 合理教学策略的实验研究, 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有利于有效课堂教学的改革, 适应新课程革新的需要, 行之有效的集体备课策略, 必然会优化课堂教学,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对加速我校师资队伍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 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讨论和结论

在课题的研究中, 我校课题组也遇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 使得某些预期的效果没能达到, 如在“轮流备课、集体补充”制度下, 由于教师创造性备课能力不同, 投入备课的精力不同, 因而不同教师“主备”的课质量也不同, 一个备课组内, 有些教师学科教学能力强, 积累的教学资源丰富, 富有创新设计能力;而有些教师学科教学能力一般, 平时不注意积累教学资源, 创新设计能力不高, 这样就造成了备课质量的参差不齐, 这种参差不齐可能通过“集体补充”的环节稍加克服, 但是教师间付出创造性劳动的不公平十分突出, 简单地说, 就是一部分教师创造性备课的“知识产权”被无偿共享了。富有创造性的备课成果与其他人平庸的备课成果相交换, 创造性劳动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以及由于集体备课使创造性成果被侵占, 严重打击了教师备课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个别教师对集体备课敷衍了事, 总是把平庸的教学设计拿出来共享, 或者在集体备课活动中“留一手”, 好的材料、好的习题、好的设计不能共享, 影响了集体备课的实效, 制约了校本教研和备课水平的提高。

二是建立学科教学小课题研究制度。对富有个性特点, 带有研究性质的教学探索活动, 要积极引导, 建立相关的教学研究制度, 通过前述“教研一体”的校本教研活动, 引导这些探索转变为教学研究课题, 在学校科研规划中立项, 对这些立项的教学研究课题, 在备课中享有特殊政策, 从而鼓励教学创新, 形成教学个性, 推进课程改革。

五、对今后集体备课管理的几点建议:

1.学校要做好集体备课的检查管理, 建立领导蹲点制, 靠前指挥, 落实管理。

2.学校必须重视自身教研组和备课组为核心的组织建设。

3.学校要精心选配备课组长, 加强备课组长责任落实和备课组的目标考核, 实行个体考核与备课组捆绑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

4.要制定备课组活动总表, 备课活动要安排到教师课表, 分别每周一次, 每次不少于2节。

5.充分调动备课组长的积极性, 营造备课组内研究的积极氛围, 加强备课组员的责任落实和目标考核。

6.要加强备课组活动的过程控制, 落实固定地点, 落实主讲人, 主讲内容。

7.集体备课以说课为主要形式下, “个人领悟, 集体研究, 把握课标, 重组资源”的原则。

篇4:结题报告成果表述的通病

一、 不去介绍成果具体的情状,而是大作成果的理论分析

作为基层学校所开展的一般都是实践研究,结题之时应向别人呈现出课题研究所取得成果的具体状貌,或者运用数据和图表进行比较与图示,或者运用实例和图片加以描述与说明。然而有些报告撰写者却用大量的笔墨去分析成果的原因及意义。如“国际象棋教育开发了学生的心智潜能”的成果介绍。

国际象棋活动是一门科学艺术,是融竞技、艺术、科学和娱乐为一体的体育项目。与其他运动所不同的是象棋活动不是直接的体能对抗,它是一种“一对一”的智力对抗,素有“人类智慧体操”的美称。小学是学生身体、思维发育的最佳时期。在小学开展象棋文化教育,首先培养了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下棋时每走一步,都要动脑筋,发现和利用别人的错误,自己尽量避免犯错误,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要分析、要归纳。这些都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其次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注意力。棋盘上的拼杀,战略战术的运用,这都需要想象和联想,在下棋时,必须注意力高度集中,否则就赢不了对方,而一个人注意力是否能集中,是一个人学习,做事效率是否高的先决条件。再次培养了学生敏捷的反应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因为与对方下棋,对手一直在等你走下一步,比赛时每一步棋都是不同的,每着棋都是新的,整个“作战”都是千变万化的,这就需要棋手对每着棋的信息进行处理,并能随机应变。我校国际象棋选手逻辑思维能力强,尤其体现在数学成绩优秀,奥数成绩显著。同时,国际象棋成绩突出的一些选手在各方面成绩显著,学科类成绩也很优秀。今年,四位国际象棋小将在毕业考试中被几所重点中学录取。

报告的成果表述大致分为三层意思,第一层次(国际象棋活动……美称)主要表明国际象棋活动素有“人类智慧体操”的美称;第二层次(小学是……随机应变)则对小学中开展象棋文化教育的一般作用意义,分别从培养了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想象力和注意力、敏捷的反应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这三个方面加以翔实的分析;第三层次(我校国际象棋……重点中学录取)概括列举了国际象棋成绩突出的一些选手在各方面成绩显著的事例,对国际象棋教育开发了学生的心智潜能作了极其一般的例证。就成果表述部分整个段落的内容看来,根本没有体

现出学生的心智潜能得到有效开发的具体情形及相关征状。

二、 缺乏提纲挈领的亮点语句,而使内容重点不够突出

课题的成果,肯定是有主要点与次要点,有结果点与原因点,有直接点与间接点,在表述中特别要讲究重点突出,要点明了,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弄得人如雾里看花,或者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而不是直截了当简明扼要说明成果,搞得人家看了半天仍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国际象棋开启了学生的学习潜能”的成果表述。

象棋活动如同学生手中的一根启智魔杖,在学校长期、系统、规范的训练过程中,学生在“棋中启智”,充分认识到象棋的运动功能,训练了大脑的灵活性,开发了大脑的潜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下来,我们不难发现,相对而言,积极参与象棋活动的学生学习成绩一般都比较好,他们的思维活跃,课堂反应快,有良好的学习方法且学习效率也相对较高。而不喜欢或很少参与象棋活动的同学,学习上大都较被动,学习能力不强,不会合理安排时间,灵活性、创造性较少,学习的潜能未能充分发挥。几年来,学生确实显示了与其他学校学生不同的发展特质。他们的思维深度和广度明显超过其他班,计算更扎实。这由每学期的数学测试卷反映出来。在我们所做的数学测试的质量分析中,可以看到在“解决实际问题”和“心算”这两个项目上,这个班的成功率要远高于其他学校。不仅如此,语文老师也反映,在课堂上,同学们的发言更有逻辑性,也更有很多出人意料的精彩语言。班主任还发现,学生的行为习惯、意志品质出现了微妙的变化。原来班上有一位小朋友,整天好动、好打架,因为无所事事而到处惹是生非,自从迷上了国际象棋,大概是精神有了寄托,就像换了个人似的,课间更多看到的是他在和别人下棋,打架闹事几乎看不到了。

看完这段概述性的文字,如果不静下心来认真研究一番,很难发现该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具体涉及到了哪几个要点。其实经过仔细分析我们终于发现整段文字是总分结构,“象棋活动……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段首总括,“实践下来……几乎看不到了”是分述,分述部分主要讲了三层意思,一是学了国际象棋学生的学习成绩比较好;二是学生的发展特质与其他学校不一样;三是学生的行为习惯意志品质出现微妙的变化。遗憾的是报告撰写者在总括部分语句啰嗦含混。没有真正起到领起下文的作用,而分述部分则没有能够运用序数词(首先、其次、再次等)清晰地罗列出来,给人有一团糟的感觉。

三、 成果表述的角度极其普通,引不起人们的兴趣与关注

应该说不同的课题其研究成果肯定是不一样的,但是我们的报告撰写者习惯于用千篇一律的笼统化、公式化的语句来表述,使得所有的课题千题一语、千果一面,根本显示不出独特的课题个性与亮点。如《幼儿园园本网络教研的探索》的课题,在成果表述部分报告撰写者是这样表述的。

近两年来,我园付出了很大的心血来抓网络教研的建设与管理,使我园网络教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或许是对我们所作的巨大投入的一种回报。通过课题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1、改变了教研供给不足的状态,促进了教研的知行结合: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高要求,这种高要求同时转化为对教研的高需求。而园内的教研力量和教研资源相对于这种高需求来说是非常有限的。尤其是在传统集中教研状态下,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园本教研力量和教研资源产生了很大的制约,不管是专业引领还是同伴互助都无法深入有效地开展。网络教研是适应新课程骤然增加的教学和研训需求应运而生的。用网络技术改造教研,放大了我园教研力量、资源,力量和资源匮乏得到缓解。以同样多的人做了比以前多得多的事情,从而做大做强教研。具体体现在:(下略)2、提升了教师的网络操作技能,优化了教师的成长环境:开展网络教研对教师的网络操作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把网络技能培训与网络教研融为一体,在网络教研实施过程中,用教研的方式完成网络技能培训。这样的培训方式给了教师更多实践和运用的机会,更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网络操作水平。如在网络教研实行之前,我们有很多老师平时很少接触电脑和网络,打字速度慢,不会查资料、不会做课件,甚至不会利用多媒体设备组织教学活动。(下略)3、提高了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了幼儿园对外的影响力:教研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我们的网络教研在形成特色,提升教研实效,促进教师成长的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如在一次关于幼儿区域活动研讨过程中,我们首先通过网络平台明确研讨目标;在广泛搜集难点、热点问题的基础上有步骤地开展话题讨论答疑解惑;通过网络平台介绍各班先进经验、展示幼儿活动照片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地提升了我园区域活动质量。(下略)

综观整个课题的结题报告,该课题做得非常扎实,措施极其有效、成果非常显著、研究颇具特色,但是就成果的表述而言则极其普通一般,从上述的三个要点的表述语句来看,“改变了教研供给不足的状态”、“提升了教师的网络操作技能”、“提高了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这是任何一个课题都可以套用的笼统化、概念化、模式化的语句,凡网络教研类的课题毋须研究都可以猜想得到,而没有能够变换一下表述的角度另辟蹊径,从而显示出该课题独到的成效。

之所以会造成以上的情形,如果排除课题撰写者自身的写作能力欠缺的因素,说到底还是在于课题撰写者没有真正明确自己所研究的课题的具体成果,分析粗略、闭门造车,或者说课题研究者在课题申报之时压根儿没有对课题的目标进行过预设和论证,便匆匆上马、草草结题所导致。

篇5: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关于修正液对人体的危害研究结题报告

组长:蒋艺莹

组员:林泽漩、吴玲、李秀珍、符青坛、陈桂银、陈艺绮

指导老师:刘小红

一.研究背景

偶尔看见一则新闻,内容大概是桂林市有一名女生误吞修正液而导致食道被严重灼伤入院。这激起了我们研究小组的兴趣。我们想,小小的一瓶修正液,居然可以把人的食道严重灼伤,可见其中包含了多少有毒物质。反观同学们的书桌,99%都放着一瓶瓶各种各样的修正液。如果修正液里真的含有如此多的有毒物质,那么对于每天都依赖于它给我们修正错误,又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多大的危害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就以“修正液对人体的危害”作为此次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内容。

二.研究途径

通过查阅报刊、互联网、访问、调查问卷、课堂演讲,板报等形式

三.研究内容

1.修正液的主要成分

2.修正液毒性探究小实验

3.修正液的危害

4.修正液的用法

四.研究目的现在修正液在广大中小学生中广泛使用着,可以说是“人人手有修正液”。但是,对于修正液的毒性和危害性,我们又知道多少呢?为了向广大同学们宣传修正液的危害性,我们小组就做了如下的研究性专题报告。

五.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

1.确定分工:

搜集资料 :蒋艺莹

资料整理: 林泽漩、吴玲

会议记录:符青坛、陈桂银

资料研究: 陈艺绮、李秀珍

2.确立课题

对于修正液灼伤食道的新闻,我们小组成员都深有感触,且我们对修正液中的成分都颇有兴趣,于是课题就被迅速确定下来了。

3.制定计划

(2)实施阶段

按照分工,各成员开始工作,并将搜集回来的资料逐一整理,并做好有关实验,填写好实验报告。

六.研究成果

我们小组的研究成果如下:

(一)修正液的成分:

修正液中含有二氯甲烷、三氯乙烷,环乙烷和二甲苯等物质。据专家介绍,它们非常容易挥发游离于空气中。我们使用修正液时闻到的那一阵刺鼻的气味,就包含有这些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一旦被人吸入,会引起慢性中毒,使血液组成发生变化,影响神经系统,使人头

疼、恶心,吸入量过大,会危及生命。除此以外,修正液中还含有铅、苯、钡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

(二)修正液各种成分性质:

如下表所示

三氯乙烷甲基环乙烷环乙烷

易燃×√√

作为主要溶剂 早期近期近期

快干√××

破坏臭氧层√ × ×

误食毒性轻轻 轻

刺激部位眼睛 皮肤 呼吸道 眼睛 皮肤 呼吸道 眼睛 皮肤 粘膜系统

吸入造成的危害轻-中度中度轻-中度

中毒症状可致癌引起心脏痉挛头痛、呕吐、昏迷 影响中枢神经系统

(三)调查问卷分析

1.你一直在使用修正液吗?

是:98%不是:2%

分析:由数据可知大部分学生一直在使用修正液,且有依赖现象

2.你对修正液的知识懂得多少?

很多2%一般 23% 几乎不知道 76%

分析:由数据可知大部分同学对修正液了解甚少,包括它的危害

3.你认为中学生应该使用修正液吗?

应该 45% 不应该65%

分析:由数据可知同学们虽然知道修正液有害,但用还是不用仍十分矛盾

4.当你使用修正液时,是否闻到一些刺鼻的气味?

是98% 不是2%

分析:显然,大多数同学都发觉修正液的害处

5.你知道那些气味的成分吗?

知道1% 不知道99%

分析:大部分的同学都不知道修正液气味的成分,即使知道,都是一知半解。

6.你知道这些气味对人体有害吗?

知道 100% 不知道0%

分析:很明显,全部同学都知道那些气味会对人体造成不利影响

7.你知道这些气味对人体哪些部位有害吗?

知道 32% 不知道68%

分析:同学们对气味有害作用的部位也是一知半解的8.市场上所谓的香味修正液无害吗?

有60% 无9% 不知道30%

分析:有部分同学认为,香味修正液甚至比普通修正液更具毒性

9.修正液的价钱上涨后是否会继续购买?

会20% 不会80%

分析:由此可见,同学们对修正液的依赖不容忽视

10.平时的作业是否能不使用修正液?

能87% 不能13%

分析:看来同学们都有信心摆脱修正液,脱离它的危害

(四)修正液毒性探究小实验:

把草皮平均分成二份,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把一样多的修正液和水,分别倒在草皮上,隔12小时观察一次。

结果: 次数浇修正液的草皮正常的草皮

1茎部微黄正常

2黄色增大正常

3叶片中间枯萎正常

4死亡正常

(五)修正液的危害:

修正液中含有铅、苯、钡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应谨慎使用。修正液如果被吸入人体或粘在皮肤上,将引起慢性中毒,对肝脏、肾脏等造成伤害,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如长期使用此类产品,将有可能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更为严重是可能会导致白血病等并发症。另外修正液含有二氯乙烷、三氯乙烷、四氯乙烷等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对眼睛有很明显的刺激作用,经常使用会造成流眼泪、眼睛发红,个别的还会造成恶心、呕吐、浑身不舒服。另一方面这些化合物极容易挥发,进入大气层后还会破坏臭氧层,加剧臭氧层空洞,极不利于环境的保护。

(六)研究建议

我们发现了修正液中含有大量会造成人体危害的铅、苯、钡、甲基环乙烷、二氯乙烷等化学物质。它们会影响、破坏人体组织,严重的更会导致白血病等癌症,修正液对使用者身体健康上的危害是毋庸置疑的。它对人体组织的破坏性很强,还会使使用者得上白血病等不治之症,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使用修正液时应避免对鼻、口过于靠近,使用过修正液的表面,还应避免将修正液溅到皮肤上、手指上,千万不能为了图一时的快干而用手擦拭。有关专家提醒,在使用修正液时,务必要有自我保护意识,比如不让修正液与人体接触,不要让儿童接触修正液,要把修正液局限在一个恰当的使用范围。尤其对于中小学生,家长和学校要切实注意引导,教育孩子尽量不用或少用修正液。

(七)总结:

修正液,尽管它对我们的身体并没有多大好处,但在现今繁重的功课中,它仍是学生重要的修改工具。尽管修正液方便,但毕竟对身体有害,而且长期使用还会使我们产生依赖性,错了就用修正液,导致不认真做功课,这也是它对学生生理以外的一个重大危害。况且根据普遍的考试大纲,在考试中使用修正液是作为作弊处理,这就意味着我们在考试中不能依赖修正液。在这些条件下就要求我们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培养小心谨慎的习惯,认真写,认真做,摆脱修正液的控制。

七.研究感想体会

我很喜欢使用修正液,但它却总有一股令我难受的气味,通过这次的研究性学习,使我懂得了更多,知道那种气味是什么东西和如何小心地去使用修正液。

篇6:化学结题报告

嘉鱼县蓝天中学毛红卫、宋伟强

《化学学科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从立项开始,我们认真做好开题工作,整个探索过程中边研究、边修改、边发展,通过一年多的探索与实践,真正做到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用到教学第一线,真正使教学策略在提高教育质量上发挥了作用。在县领导部门的指导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课题实验进展顺利,对学校的教学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现将课题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1、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努力改善教学活动,探索教师有效教学的模式,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最终实现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2、增强课堂教学的自觉性、预见性,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提升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和研究技能。

3、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策略,着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验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同发展,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

2、调查法

3、个案研究法

4、经验总结法

5、文献研究法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准备阶段(2009年10月—2009年11月)

自2009年10月份承担课题后,课题组对课题研究的任务进行了分解,确保人人有任务,事事有人干,从而为实验的有效推进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同时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总课题组下发的专门文件,学习相关理论,体会教育理论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真正做到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从源头上积极抓起,从氛围上积极渲染,从行动上积极引领,做好实验前各项准备工作,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做好课题论证工作等。

(二)研究阶段(2009年12月—2010年12月)

1、加强“ 学案导学”模式探索

学案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提高有效课堂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充分发挥学案导学、促学、领学的作用,我们课题组精心编制学案,反复尝试各种“有效学案”编写模式,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课题组利用每周集体备课时间,共同研究上个模块所编写的学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再根据教学需要提出改进建议。在安排下一模块的编写时,教师就要注意相关问题,并将自己的设想供组员讨论决定,以此编写新的学案。学案导学离不开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合力。

专题训练部分的学案,由课代表公布答案,统计并填写“问题反馈卡”显示重难点问题,然后交给任课教师备课,准备下节课或自习时间讲评,必要时加一节课完成。这样做可以使教学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法指导”部分的学案,由教师讲述清楚,再由学生根据学案,自行理解,必要时教师点拨。习题训练部分的学案,我们按照限时限量的原则进行有效设计,学案上的习题均当堂训练,学生自我批改,教师当堂讲评。

2、定期开展讲评课活动。

按照课题组的安排,我们要求每位课题组成员每周至少听两节相关学科的课,对每一位参加公开课、展示课、观摩课的教师所讲的课都要进行反思、总结,然后共同研究和策划,就授课教师教材处理策略、教学方法选用、相应的学案及教案设计等提出改进性意见。在评课过程中,课题组成员人人发言,做从现象到本质的深度评价,以此来加强教师们的课堂教学艺术。本学期我们先后举行了三次大规模的集中听课活动,一方面督促授课教师、备课组精心研究“高效课堂”的有益做法,另一方面激励听课教师学习有效教学的成功做法并为我所用。

3、进行理论学习与论文交流

根据安排,课题小组成员每人都要在一个学期内要发表一篇论文或一个案例。在写作的过程我们可以群策群力,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取长补短,让这些论文或案例成为课题延伸的足迹,并供大家共同学习和交流。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没有先进理论为指导,我们的课题研究会误入歧途。因此我们鼓励小组成员必须利用课余、闲暇时间认真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搜集有效教学的信息,并将之融会贯通,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以此提高我们的执教水平和科研能力。教研活动时,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认真听讲,全身心投入教研过程,做好教研记录和理论学习笔记。在每次教研活动后,我们都要求课题小组成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反思。在反思中找差距、在反思中找问题、在反思中找出路,教师的灵感往往存在于反思的过程当中。一个个好的做法在教师的反思中涌现并成功进入操作层面。

4、问卷调查,及时改进并完善有效教学措施。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有效教学的效果如何学生最有发言权和感受最深,为掌握有效教学的进展情况,我们精心设计问卷调查表,让学生谈问题、进建议。同时学校将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及时反馈给课题小组,敦促小组成员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情况进行关注,激发做好本课题的信心和决心。课题小组成员可以对学生反映的问题进行认真反思,对学生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进行梳理整合,使教学效果优质化、高效化。

(三)总结阶段(2011年2月—2011年10月)

1、做好课题验收的准备工作,整理研究过程中的有关资料,收集整理有价值的论文、反思。

2、开展青年教师展示课。通过一年来的研究、探索,课题组已逐渐形成了有效教学模式,作为对教学模式的展示,我校从2011年4月开展青年教师有效课堂展示课活动,通过活动,我们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的课题研究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

有效课堂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发展最大化的教学,有效课堂的核心是教学的高效益,即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我们在研究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过程中,自始至终的围绕“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效”这一目标,通过运用大量的经典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课堂教学实践,然后再进行反思,再进行课堂实践,再对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反思,通过一年来的研究和探索,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从根本上发生了转变,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自觉性、预见性,减少了随意性、盲目性,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学习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全体课题组成员一共撰写了五篇较高质量的论文,分别获得了省、市、县的各级奖励。获奖情况如下: 毛红卫、宋伟强《化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情景》省三等奖

毛红卫、宋伟强的《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获市级一等奖

宋伟强、毛红卫《如何有效的利用网络资源》获市三等奖

骆训阔、陈名汉的《如何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如何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均获县一等奖

宋伟强、毛红卫《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评价》获县一等奖

上一篇:项目服务科培训下一篇:下岗再就业英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