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下册《巴斯德征服狂犬病》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024-05-06

语文四年级下册《巴斯德征服狂犬病》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精选4篇)

篇1:语文四年级下册《巴斯德征服狂犬病》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语文《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第一课时教案四年级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造福人类的崇高品质。

2、弄清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原因和过程,体会巴斯德在给小孩治疗过程中的心情,进而体会科学家崇高的责任感。

3、会认“菌、枢、疫、疯、魄、酷、魂、寂”等8个生字,会写“助、畜、魔、疯、惧、魄、残、酷、魂、寂”等10个字,掌握“助手、细菌、病魔、疯狗、无所畏惧、惊心动魄、残酷、惊魂不定、寂静”等词语。

教学重点

是弄清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原因和过程。

教学难点

体会巴斯德在治疗孩子的过程中所承受的极大精神压力,巴斯德高度负责的崇高精神。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搜集有关巴斯德和狂犬病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同学们,如果人被疯狗咬了,你们知道应该怎么办吗?你知道狂犬疫苗是谁发明的吗?

二、展示互动

1、结合“学习链接”或根据自己预习时所搜集、查找的资料说说。

(1)简介巴斯德在科学上的贡献。

(2)课文第一自然段也进行了介绍,指名读。

(3)交流对狂犬病的了解。

2、板书课题,激发探究心理。

读课题引导质疑:你对题目中哪个词最感兴趣? 理解“征服”的意思。

想一想:巴斯德是怎样征服狂犬病的?。

3、自己轻声读课文,要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把自学的生字再认真地读好、记牢。

4、汇报积累的字词。

(1)课件出示会认的字,读字并组词,你想提示大家注意那个字的.读音。

(3)听写要求会写的字,小组检查交流。

(4)课件出示会写的字,多种形式读,你想提示大家注意那个字的

写法。、

5、重点指导:

(1)“枢”“寂”“疫”三个字的读音。

(2)“疫”和“疯”两个字都与病有关,因而是病字头

(5)理解词语的意思。孜孜不倦、所向披靡、无所畏惧、惊魂不定、筋疲力尽、忧心忡忡、安然无恙。

a、找出这些词语在课文的哪句话里,用喜欢的符号画出来,并认真的读一读。

b、集体交流,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5、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6、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7、、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8、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小组讨论: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9、理清文章写作顺序:课文按什么顺序叙述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经过的?

10、、画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11、大家交流学习体会。

三、总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篇2:语文四年级下册《巴斯德征服狂犬病》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依据自学提纲展示互动。

细读重点段,理解内容,体会心情

(一)研读课文2、3自然段

巴斯德是法国著名的科学家,微生物学的创始人。这位伟大的人物正在做一项对人类来讲非常有意义的试验,是什么试验?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生读2、3自然段)

(1)这是一项什么试验?为什么要进行试验?

1、默读课文,画出说明巴斯得发起对狂犬病进攻的原因句子。

2、学生读出所画的内容。

(2)、谁能抓住重点词语体会?

3、指导朗读,体会狂犬病的可怕。

(4)试验进行的如何?你有什么问题吗?

4、小结:巴斯德经过长达五年的时间,经过艰辛的努力,终于在征服狂犬病的道路迈出了成功的`一步,但是强烈的责任感却是他对如何驱除狂犬病对人体的危害而忧虑不安。接着发生了怎样的事情使他最终征服了狂犬病?我们接着看课文。5、默读2、3自然段,交流感悟。

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7、师生共同评价,

8、展示读。

过渡:狂犬病这样可怕,巴斯德是怎样征服它的呢?

(二)研读课文4―12自然段。

1、自由朗读,这部分内容讲述的是一件什么事?

2、从这件事情经过中你感受到巴斯德是一个怎样的人?

3、默读课文,画出表示巴斯德情感的语句。

4、反复品读感悟:从这些情感变化中你体会到什么?

5、怎样读好这些语句?

6、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

7、小组讨论理解:为什么这一次他犹豫了?

8、引导学生想象:巴斯德听到小梅斯泰尔安然无恙的消息,他会说些什么?他会做些什么?

9、老师引出下文:后来巴斯德又抢救了多少人的生命?

指名朗读第12自然段。

(三)齐读第13自然段,集体交流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三、回味故事,升华情感

1、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不仅挽救了一个孩子的生命,同时,也彻底征服了“狂犬病”这个恶魔。他获得了成功,为人类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1)为什么说他为人类做出了重大贡献?

(2)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当时巴斯德放弃了,结果会怎样?他为什么没有放弃?是什么使得他获得了成功?

2、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有些动物身上的病毒也会传染到人身上,使人生病怎样

3、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防止动物病毒传染给人呢?课下继续搜集相关资料,科学的预防这样的传染病。

四、巩固提升。

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巴斯德是法国著明的微生物学创始人

( )

( )

战胜狂犬病是他对人类的最大贡献

板书设计

10 巴斯德征服狂犬病

征服

巴斯德―――――――――→狂犬病

孜孜不倦 极度忧虑

惊心动魄 惊魂不定 筋疲力尽

篇3:语文四年级下册《巴斯德征服狂犬病》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1.情感目标:感受身残志坚的残疾人对生活的热爱和不屈不挠、积极奋进的生活态度。

2.知识目标:懂得残疾人有自己的人格尊严, 并能从身残志坚的故事中受到感动、激励。

3.过程、方法与能力:通过对残疾人生活的了解与感受, 懂得尊重和关爱残疾人, 并向身残志坚的残疾人学习, 做生活的强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感受难处

同学们, 在翻开课本之前, 我们一起来做两个游戏, 好吗?

1.设计两个游戏, 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第一个游戏:老师这儿有一个礼物, 想送给班上一位既勇敢, 又具有爱心的同学。但接受礼物的同学必须蒙上你的眼睛上来拿, 谁愿意上来接受?

第二个游戏:请两个同学上讲台表演, 请听要求:一个同学向另一个同学问路, 问路的同学不能讲话, 但可做手势, 被问路的同学可以讲话。谁愿意上来表演?

2.让学生谈谈游戏的难处, 走进文本。同学们, 做完这几个游戏后你们有什么感受?生谈难处, 引出什么是残疾人 (板书:残疾人) 你们说残疾人的生活难不难?

3.那我们作为一个身体健康的人应不应该多想想他们的难处? (板书课题)

二、联系生活, 身残志坚

1.过渡:他们的生活到底有多难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无臂青年的日常生活 (播放相关课件) 。

2.刚才我们目睹了一个无臂青年日常生活的艰难, 也体验了盲人和聋哑人生活的痛苦, 同学们, 你们现在有什么感受吗? (生谈感受:理解残疾人的困难) (板书:理解)

3.残疾人的生活的确很困难, 但有不少残疾人并没有因为身残而悲观失望, 进而失去理想。他们用自己的残躯实现着人生价值, 为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 (播放贝多芬、张海迪、霍金的图片, 向学生讲解他们的事迹, 引导他们学习不怕困难, 身残志坚的精神。)

三、启发思考, 讨论探究

1.师:他们都那么坚强、那么勇敢, 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功。其实我们身边也有很多平凡的残疾人在工作和生活中, 默默无闻地与困难作抗争。那么我们作为一个身体健康的人又应该怎样对待残疾人呢? (板书:关心、帮助、尊重)

2.分小组讨论联系日常生活说说你是怎样对待残疾人的?今后你准备怎么做呢?

四、小结全文, 拓展延伸

1.刚才几个小组说得非常精彩, 从你们的回答中老师能感受到同学们都非常有爱心。理解、尊重、关爱和帮助残疾人是全社会的责任, 我们每一个人都献出一份爱, 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2.课外作业:

篇4:语文四年级下册《巴斯德征服狂犬病》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1-0086-02

在一次讲课当中,我突发奇想,将一个完整的文本横刀立截,一分为二。讲课的内容是《自然之道》。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在南太平洋一个海岛旅游时,看到一只正离开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龟被一只食肉鸟叼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赶走食肉鸟,把幼龟抱向大海。正当我们为自己保护小动物的善举而沾沾自喜时,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原来这只幼龟是侦察兵,后面成群的幼龟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美餐。我们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和愧疚之中。

且看我的教学现场:

我的“奇招”就是大胆地分割原有的文本,分步二次呈现教材。在故事情节急转处“横砍一刀”,第一次印发给学生的教材中隐去了文章的后半部分,只呈现“我们催着向导抢救探路的幼龟”部分。请看以下的教学片断:

1.出示发生在沙滩上那令人紧张的一幕的句子,读读这段文字,哪些词语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

2.面对这样揪心的一幕,我和同伴、生物学向导又有什么样的反应呢?指导读出我们的焦急来,读出向导的漠然和若无其事。

3.师:“‘叼就叼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的一片呼喊。”同伴们会怎样呼喊呢?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劝劝向导吗?

生1:不能见死不救啊,向导,求求你快救救小海龟吧!

生2:向导,这些小生灵也是有生命的啊,不能让它成为食肉鸟的美餐!

生3:向导,你怎么可以这样若无其事呢?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啊!

4.师:同学们,故事到这还没有结束,在我们的努力下,小绿龟得救了。(齐读)面对此情此景,我和同伴、向导,幼龟又是怎样的?请你们给这个故事编个结尾吧!(生补写结尾)

生1:得救的小幼龟在波浪中伸出脖子,不住地点头,好像在向我们表示感谢哩。

生2:我们高兴地看着小幼龟在快活地游向大海深处,心里像吃了蜜糖一样舒服。

生3:向导在我们的指责中惭愧地低下了头……

此时,所有学生的心都和作者一齐跳动,他们和作者一样为小幼龟的命运而着急、担心、揪心;都对向导的无动于衷、铁石心肠、冷酷无情的表现义愤填膺;都在为我们所做的拯救行动而高兴万分。

学生也以为这个故事与平常看到的环保故事一样有着美丽的结局了。这时我见时机已经成熟,情感基调突然下沉:

“从同学们写的文字中,老师感受到你们那颗善良、真挚的心!但是——我想要告诉大家的是,其实故事的结尾还在老师手中,请同学们快速地把结尾部分传下去,静静的看,默默的读!看看他的结局和你的结局有什么不一样?”

此时,课堂中孩子们读着读着,先前的那种热烈高兴的参与氛围荡然无存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双双震惊哑然的眼睛,一张张神情凝重的面容。

5.我心情沉重地说:老师注意到了同学凝重的表情,听到了同学们发出的叹息声,此刻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1:天呐,太想不到了,我们竟干了件愚不可及的事!

生2:太悲伤了!太令人触目惊心了意想不到了!真是让人震惊啊!

生3:海滩上的这一幕,真是惨不忍睹啊!我们错了,我们是好心办坏事啊1

6.师:是啊!这3个自然段里的每个字,每句话,甚至是每个标点,都跳动着作者那难以言说的痛苦!读读这3个自然段,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你体会到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感情?

7.师:现在,我们再来回想一下向导刚才说的那句话(出示),还会劝告他吗?你还会哀求他吗?还会去指责他吗?你现在对向导的话,对“自然之道”这四个字,有更深的理解了吗?

生1:小幼龟们有自己的生存方式,所以我们不能破坏它。

生2:如果不尊重动物的生活规律,一厢情愿地保护它,反而适得其反。

生3:我们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不能逆天而行。

这一节语文课便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结束了。从教学情况看,既定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得到了实现,教学的难点“自然之道”的内涵也深入人心。

曾经听过周边的老师讲过这一课,也看过网上很多教师执教的课堂实录,综合分析,均是抓住“我们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来作为文章的切入点,引导学生由此理解我们救幼龟反而害幼龟的过程,从而体会违反自然之道最终的道理。

各种课堂实践有其成功和失败之处,那么针对我的课堂、我的学生,我又应该运用怎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呢?很显然,“我们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作为文章的切入点非常清晰,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是,当我站在孩子们的立场、以他们的心理来走进故事,就会发现这个切入点不适合儿童的思维方式,因为首先它是倒装的,其次它太富有理性。对孩子们来说,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小幼龟从龟巢进入大海的整个过程,他们的内心及情感更愿意随故事情节的曲折变化而起伏,在起伏中他们会懵懂地感受到一些道理。因此,我舍弃了成型的套路,切合文章的实际,立足我的教和学生学的实际,最终确定了“抓住我和向导心情的变化”这一线索,引导学生融入人物的情感波动中,使自己成为文章的主角共同关注小幼龟的命运。

在课堂中,我引导孩子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学生默读全文,勾画出能体现我和向导心情语句,并以批注的方式进行概括。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我们刚刚发现幼龟时的心情,抓住“突然”感受我们当时的惊喜之情,感受小幼龟的“欲出又止”,感受我们那种备感新奇的心理。接着引导学生发现之后我们的情感变化,感受嘲鸫突然而至时我们内心的焦灼与向导的若无其事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为向导的“极不情愿”以及“自然之道”的揭示做下铺垫。在我们的反复催促下向导将一只幼龟抱向大海,此时,学生情感再次沉浮,由救一只幼龟后的平静转为害一群幼龟后的震惊和懊悔。在血色夕阳下,在幼龟被食肉鸟啄食的悲惨情景的想象中,学生的思考再次聚焦向导若无其事的那句话“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在情感的强烈变化中,在内心的强烈挣扎中,孩子们终于主动地去思考:幼龟离巢进入大海的“自然之道”是什么?我们违反了“自然之道”结果是什么?在疑问与思考中,在引导与点拨中,孩子们走进角色进行了真正的心灵体验与行为的审视,而这种体验与审视并不是教师强加于他的,而是发自内心的渴望,发自震撼后的思索。

上一篇:国奖励志采录下一篇:初二考试后的反思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