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24-04-30

县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共6篇)

篇1:县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县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可

行性研究报告

1、总论 1.1、项目摘要

1.1.1、项目名称:^县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

1.1.2、主管单位:^县畜牧特产局 1.1.3、建设单位及法人:共7个。其中:

①^县天添畜禽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闫国军;

②^县昌海畜牧良种场,法人代表张福海;

③^县中原牧业公司养猪场,法人代表周立明;

④^县城关镇

“标准150”模式养殖户4户,养殖业主都正家(带动2户:张林村四组方道维、罗茂秀)、彭友兰(带动2户:漳河养殖小区彭友兵、肖世才)、龚以中(带动2户:姚岗村一组刘传刚、别文合)、张福明(带动2户:文笔峰村三组刘金涛、四组王宝俊)。1.1.4、建设地点: ①^县天添畜禽有限责任公司,地址:^县清河农场皮家湾;

②^县昌海畜牧良种场,地址:^县九集镇邹湾村林场;

③^县中原牧业公司养猪场,地址:^县武安镇刘家河村三组;

④^县城关镇 “标准150”模式养殖户4户,具体为:张林村四组都正家、漳河养殖小区彭友兰、姚岗村二组龚以中、文笔峰村三组张福明。

1.1.5、建设规模与主要建设内容

项目完成后,建设单位年出栏商品猪增加7300头,出栏总量达到15800头左右。主要建设内容是养殖场户粪污处理,栏圈改造,水、电、路改造等。

1.1.6、投资规模与与资金来源:本项目总投资303.46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中央补助资金180万元,企业和农户自筹123.46万元。其中天添公司中央补助资金60万元,企业自筹20万元;昌海畜牧良种场中央补助资金40万元,企业自筹16.4万元;中原牧业公司中央补助资金40万元,企业自筹69.86万元;4个标准150养殖户中央补助资金40万元,养殖户自筹17.2万元。1.1.7、建设期限:一年。

1.1.8、经济和社会效益:建设单位年可增加销售收730万元,新增纯利146万元,投入与新增纯利之比为1:0.18。项目完成后还可延伸产业链,发展生态养殖,增加水产养殖收入。

1.1.9、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建成后,建设单位年出栏商品猪 15800头,年销售收入1580万元,年获利316万元。

1.2结论与建议:该项目经济效益和生态、社会效益显著,符合当前畜牧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要求,项目切实可行。1.3编制依据

国发[2007]22号文件,发改办农经[2007]1939号文件,《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农业厅关于申报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重点户)改扩建项目投资计划的通知》,《市发改委、市畜牧局关于做好申报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改扩建项目工作的通知》。

2、项目所在县生猪发展现状

^县共有10个镇1个区,282个村,1371个组,11.28万农户,农业人口42.45万人。版图面积385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3.8 万亩。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是南漳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几年发展速度较快。2005年,全县畜牧业总产值7891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3.9%;2006年在畜产品价格大幅下滑和产值计算单位调减的情况下,畜牧业总产值仍然达到76598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0%。2006年,南漳生猪出栏62.1万头,年末存栏38.95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3.03万头,年内人工授精43200头,人工授精受配率75.04%。全县乡村人口42.45万人,人平出栏生猪1.5头,与上年相比生猪出栏增长1.8%,畜牧业增加值达到37877万元,占第一产业增加值116208万元的32.6%。

2007年,南漳大力推广“标准150”模式养殖和养猪专业村建设,规模养猪比重达到30%,上半年畜牧生产全面增长,其中生猪出栏增长35.9%,预计全年出栏生猪达到70万头左右,仅生猪一项预计农民人平增收100元以上。当前,我县生猪生产呈现

“三化”的发展态势。

一是向规模化发展。据统计,全县现有50头以上规模养殖猪场户1471户,100头规模的242户,300头规模的135户,1000头规模的72户,3000头规模的29户,10000头规模的2户,规模养殖出栏量达到总出栏量的30%。规模养殖场户现有存栏生猪10.7万头,与上年同期对比增加11.3%。全县共有生猪养殖小区16个,其中省级6个,市级5个,县级5个。

二是向专业化发展。我县生猪养殖主产区武镇、九集、城关、清河等镇(区)依托本地资源优势,逐步形成了一批养猪大村。武安镇的跑马岗、老街、葫芦滩、陈家集和清河王家坡、雷家巷等养猪大村,每村年出栏生猪都在6000头以上。其中跑马岗村,全村现有能繁母猪981头,与上年相比增加199 头,存栏育肥猪13500头,户平存栏生猪21头,其中年出栏肥猪30头以上的农户达到210户,比上年增加50户,全村全年出栏肥猪将达到2万头左右,户平出栏31头,人平养猪纯收入达到1563元,比上年增加547元。

三是向新型模式化发展。全县生猪养殖投资多元化,发展养殖业的有领导、有干部、有工人、有商人,有在职工作人员、有单位下岗人员,有从事其它行业转产的,有外地到我县发展的。并出现了“标准150”模式养殖,“猪-沼-鱼”、“猪-沼-果”生态养殖,和依托协会发展养殖等新型养殖亮点。武镇、九集、城关、东巩等镇现已发展“标准150”模式养殖户17户,预计到年底可发展到100户以上;清河区已发展天添公司等生态养殖户,武镇已建立生猪养殖协会。

南漳规模养猪场以个体和承包经营为主,在栏圈建设、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上有县畜牧部门作为技术支撑,全县畜牧部门现有畜牧兽医技术人员30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25人,助理及技术员职称152人,技术力量雄厚。但目前只有少部分养殖场建立了沼气池,推行了猪—沼—鱼(果)生态养殖模式,大部分养殖场没有配套粪污处理设施,急需配套粪污处理设施。

3、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项目建设共7个单位,包括三个规模养殖场和四个养殖户。其中:

①^县天添畜禽有限责任公司。是2005年4月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注册资本30万元。公司现有员工12人,其中具有中初级职称的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畜牧兽医)人员5人。2006年,该企业出栏商品猪2950头,年末存栏生猪1345头。现有存栏生猪2000头,日产干粪2吨,日污水产生量8吨。该猪场三面环水一面临山,自然隔离条件优越,利于疫病防治。在猪场周围附带有一个350亩的小Ⅰ型水库和1000亩精养鱼塘,为猪场污水、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排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利于发展猪鱼菜生态养殖模式。该企业占地面积60亩,地势平坦开阔而高燥,距离305省道直线距离6000米,离周围居民区最近距离也有1000米以上,交通便利,供水供电条件良好,布局合理,选址适宜,设施完善,设备配套,并建立健全了严格的防疫管理制度,废污实现了循环综合利用。

②^县昌海畜牧良种场。^县昌海畜牧良种场成立于2002年,现有员工10人,中级以上管理人员2人,该厂2005年取得襄樊市农业部门颁发的种猪生产许可证,并于同年获得湖北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现存栏生猪1300头,年出栏生猪1800头,日产干粪1.5吨,日污水产生量6吨,粪污处理采取综合利用方式。该场地处^县九集镇邹湾村,该地环境清静,资源丰富,水源充足,生态环境适宜,符合兽医卫生条件;该场属县域郊区,北边紧靠305省道,距襄荆高速路入口20公里,达襄樊市区30公里,交通、通信便捷。

③南漳中原牧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法定代表人周立明,系浙江农大畜牧专业本科生、浙江大学动物营养学硕士研究生,高级畜牧师,从事牲猪养殖20年。创办的“宁波市东方牧业有限公司”管理已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宁波市十大无公害猪肉生产基地之一。注册商标“东方日月”在宁波、广州、上海等地用户中享有声誉。为寻求更大发展,周立明先生创办了“南漳中原牧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正养猪场2006年出栏商品猪1800头,现有生猪存栏2200头,日产干粪2.2吨,日污水产水量8.8号。粪水处理选用淅江宁波东风牧业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自动畜禽粪水处理机处理。

④城关镇标准150模式养殖户。城关镇是南漳养猪大镇之一,这四个养殖大户养场场选址适宜、布局合理,给排水方便,和稳定的电源,生产与生活分开,圈舍相向、栏圈设计等符合标准化栏圈建设要求,防疫较为严格,管理比较规范。2006年,四个养殖户共出栏商品猪1950头,现有存栏生猪1634头,日产干粪1.9吨,日污水产生量9吨,粪水处理以人工清运为主。

4、项目建设地点与建设条件 4.1、项目建设地点:

①^县天添畜禽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县清河农场皮家湾;

②^县昌海畜牧良种场位于^县九集镇邹湾村林场;

③^县中原牧业公司养猪场位于^县武安镇刘家河村三组;

④^县城关镇 “标准150”模式养殖户4户,张林村四组(都正家)、漳河养殖小区(彭友兰),城关镇姚岗村二组(龚以中)、城关镇文笔峰三组(张福明)。4.2、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生猪生产是南漳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提出了创建全省生猪大县的号召,并制定了相关优惠政策和措施,各相关部门大力支持畜牧业发展,为实施本项目创造了宽松的环境。一是县政府制定了畜牧业发展以奖代补政策。县财政每年拿出30万元作为畜牧养殖业以奖代补资金。二是金融部门投资倾斜。县农发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每年分别拿出1000万元对畜禽养殖场和畜禽加工企业提供贷款支持。三是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养殖户新建、扩建畜禽圈舍所需土地,由所在镇村协调落实,允许农户间以地换地修建圈舍,土地管理部门按规定优先审批并免收费用,城建管理部门免收城建规费。林业部门对畜禽养殖栏圈建设用木材,优先审批供应。电力部门对畜禽养殖大户用电实行农业用电收费。发改、财政、科技等部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优先向养殖业倾斜,每年落实1-2个畜牧项目。扶贫办每年从国家投入的扶贫开发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发展畜牧生产。交通部门执行绿色通道政策,对运送畜禽产品的车辆免征车辆通行费。保险部门积极为生猪养殖开展风险保险。新农村建设工作队每年在包驻村发展畜牧业新型模式养殖户2-3户。四是我县实施了农村沼气推广建设项目。县能源办把农村沼气推广与畜牧养殖紧密结合,对规模养殖大场大户优先扶持修建沼气池,在沼气建设示范村全面推广1511(1个农户养5头猪,建1个沼气池,人平增加收入100元)生态养殖模式。五是畜牧部门对畜禽养殖农户免费提供技术服务,提供防疫,提供畜禽产品购销信息。

5、项目建设内容及建设方案 5.1、工艺技术方案和设备选型

5.1.1、工艺技术方案。①在3个规模养殖场中推广自繁自育养殖模式,在4个养殖户中推广“标准150”模式。②建立标准化栏圈和粪污处理、防疫设施,配套完善水、电、路等设施。5.12、仪器设备选型。①栏圈以“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建设标准”为依据,“150模式”标准化栏圈建设面积220平方米左右;②粪污处理以沼气处理为主,选用县能源办实施的农村沼气建设项目所用仪器设备。③生产用种猪从省畜牧良种场引进。

5.2、建设方案及主要建设内容

5.2.1、项目建设目标。项目完成后,7个建设单位年出栏肥猪增加7300头,出栏总量达到15800头左右。5.2.2、总体思路:建设标准化栏圈,改造水、电、路、防疫设施,配套粪污处理设施。

5.2.3、土建工程及其它建设内容:①新建标准化栏圈4920.93平方米。其中天添公司1277.73平方米,昌海畜牧良种场900平方米,中原牧业1879.2平方米,4个150模式养殖户864平方米。②新建沼气池692立方米。其中天添公司160立方米,昌海畜牧良种场300立方米,中原牧业200立方米,4个150模式养殖户96立方米(含1带2)。③标准150模式养殖户1带2农户栏圈改造。其它建设内容详见附表4。

5.2.4、主要仪器设备:给排水设备、供电设备、消毒设备、疫苗保存设备、自动化养猪设备等。详见附表4。

6、规划、土地、环保、节能 6.1、规划和土地:本项目选址都符合城建和土地利用规划,不涉及占用耕地问题。建设单位相关土地使用证明附后。

6.2、环保和节能:本项目建设单位都建有粪污处理设施,可以改善粪水污染现象,保护环境,并能变粪为气为肥,节约能源。

7、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7.1投资估算。本项目总投资303.46万元。其中:

①天添畜禽有限公司总投资80万元。投资构为:建安工程33.41万元(空怀母猪舍289.7平方米,单价275.11元,需资金7.97万元;哺乳母猪舍225.9平方米,单价260元,需5.87万元;保育猪舍154平方米,单价248元,需资金3.82万元;育肥猪舍579.75平方米,单价240元,需资金13.91元;种公猪猪舍28.38平方米,单价249元,需资金0.71万元;场内道路绿化300平方米,单价37.5元,需资金1.13万元),环保工程24.05万元(尿粪熟化池2口,单价7.85万元,需资金15.7万元;尿粪沟338米,单价40元,需1.35万元;建沼气池20个,单价3500元,需7万元),引种猪53头10.5万元,仪器设备购置安装5.7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3.39万元,预备费2.95万元。

②昌海畜牧良种场总投资56.4万元。投资构成为:建安工程21.3万元(空怀母猪舍300平方米,单价240元,需资金7.2万元;哺乳母猪舍300平方米,单价260元,需7.8万元;育肥猪舍300平方米,单价210元,需资金6.3元),环保工程15万元(建沼气池300立方米,单价500元),引种猪50头7.6万元,仪器设备购置安装8.4万元(产床20套,单价1700元,需资金3.4万元;单体限位栏50套,单价600元,需资金3万元;消毒设备1套,单价5000元,需资金0.5万元;疫苗保存冰箱1台,单价5000元,需资金0.5万元;内部供电线路1套,0.4万元;内部供水管道0.6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1.6万元,预备费2.5万元。

③中原牧业公司养猪场总投资109.86万元。投资构成为:建安工程59.26万元(标准化猪舍1879.2平方米,单价262元,需资金49.26万元;粪污处理设施200平方米,单价500元,需资金10万元),引种猪107头16.5万元,仪器设备购置安装30万元(标准自动化养猪设备5套,单价5.3万元,需资金26.5万元,粪污处理设备1套,需资金3.5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1.6万元,预备费2.5万元。

④标准150模式养殖户(含1带2农户)总投资57.2万元,每户平均投资14.3万元。投资构成为:建安工程21.28万元(猪舍4栋,每栋216平方米,单价200元,需资金17.28万元;1带2农户栏圈改造8间,单价5000元,需资金4万元),环保工程3.6万元(沼气池12个,每个8立方米,每个3000元),购育肥仔猪24.81万元(4户共600头,每头413.5元),仪器设备购置4.71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0.8万元,预备费2万元。

总投资估算表、单项工程估算表、仪器设备投资估算表附后。

7.2、投资估算依据

参照当前标准化栏圈建设、农村沼气池建设、当前种猪价格、当地房屋建设、路面维修等经费测算标准,适当调整后作为本项目投资估算依据。7.3、资金来源及运用

7.3.1、资金来源。本项目总投资303.46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中央补助资金180万元,企业和农户自筹123.46万元。其中天添公司中央补助资金60万元,企业自筹20万元;昌海畜牧良种场中央补助资金40万元,企业自筹16.4万元;中原牧业公司中央补助资金40万元,企业自筹69.86万元;4个标准150养殖户中央补助资金40万元,养殖户自筹17.2万元。

7.3.2、资金运用。中央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栏圈建设、粪污处理和水、电、路改造等,自筹资金主要用于购买种猪。(中央补助资金使用计划表附后)

8、组织管理与实施进度 8.1、项目组织实施管理 8.1.1、强化领导,认真组织。县成立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和项目技术小组。管理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发改局、畜牧局、财政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项目实施的协调、组织,把本项目建设与争创全省生猪大县建设紧密联系起来,确保有计划,按步骤顺利实施。项目技术小组由县畜牧局黄光国局长任组长,聘请市畜牧局高级畜牧师仝允、高级兽医师姚建强等专家为技术顾问,县畜牧局畜牧师(兽医师)韩远宏、郑生国、郭庭发、谢志荣等为成员,负责项目可研报告、设计、工程监理和项目验收工作。8.1.2、强化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项目资金及时、足额到位,资金使用实行专帐专户管理,接受审计部门对资金使用效果进行审计,并对项目建设实行分阶段检查验收。8.1.3、工程招投标方案。严格按照“工程招标制”,对项目建设实行公开招投标;招标范围土建工程为本县范围内,仪器设备和种猪为湖北省境内;招标方式为议标。8.2、建后运行管理。项目建成后,按照现代企业运行模式,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增强企业活力。建设单位实行目标量化考核管理,对职工实行工效挂钩、定岗定责、强化成本核算,不断挖掘生产潜力,使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

8.3、项目实施进度 项目建设期为一年,即2007年9月至2008年5月完成项目规划设计和各项基建工作,2008年6月生产设备安装调试完毕,2008年6月份开始引进种猪投入运营,2008年8月全部完工,达到项目建设设计要求。从2008年9月开始进入全面正常生产。

9、效益分析

9.1、经济效益。项目完成后效益十分显著,建设单位新增出栏肥猪7300头,按每头销售1000元、纯利200元计算,新增销售收入730万元,新增纯利146万元。9.2、生态和社会效益

项目建成后,对生猪排放物(猪粪尿)进行转化利用,变废为宝,提高商品猪品质,并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10、结论与建议 10.1、综合评价与结论

该项目经济效益和生态、社会效益显著,符合当前畜牧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要求,项目切实可行。

10.2、问题与建议

一是该项目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建设内容符合国家产业化政策,是国家“菜蓝子”工程建设的组成部分,但工作量较大,时间较紧,建议国家2007年投资建设;二是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改扩建项目,是一项专业技术较强的项目,需要加强对参与项目的技术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进行培训;三是畜牧业是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同时又是个弱势产业,建议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畜牧业项目和优惠政策的扶持力度,确保畜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篇2:县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总论

1.1、项目摘要

1.1.1、项目名称:****县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

1.1.2、主管单位:****县畜牧特产局

1.1.3、建设单位及法人:共7个。其中:

①****县天添畜禽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 ;

②****县昌海畜牧良种场,法人代表 ;

③****县中原牧业公司养猪场,法人代表 ;

④****县城关镇

“标准150”模式养殖户4户,养殖业主 (带动2户: )、(带动2户: )、(带动2户: )、(带动2户: )。

1.1.4、建设地点:

①****县天添畜禽有限责任公司,地址:****县

②****县昌海畜牧良种场,地址:****县

③****县中原牧业公司养猪场,地址:****县

④****县城关镇 “标准150”模式养殖户4户,具体为:。

1.1.5、建设规模与主要建设内容

项目完成后,建设单位年出栏商品猪增加7300头,出栏总量达到15800头左右。主要建设内容是养殖场户粪污处理,栏圈改造,水、电、路改造等。

1.1.6、投资规模与与资金来源:本项目总投资303.46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中央补助资金180万元,企业和农户自筹123.46万元。其中天添公司中央补助资金60万元,企业自筹20万元;昌海畜牧良种场中央补助资金40万元,企业自筹16.4万元;中原牧业公司中央补助资金40万元,企业自筹69.86万元;4个标准150养殖户中央补助资金40万元,养殖户自筹17.2万元。

1.1.7、建设期限:一年。

1.1.8、经济和社会效益:建设单位年可增加销售收730万元,新增纯利146万元,投入与新增纯利之比为1:0.18。项目完成后还可延伸产业链,发展生态养殖,增加水产养殖收入。

1.1.9、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建成后,建设单位年出栏商品猪15800头,年销售收入1580万元,年获利316万元。

1.2结论与建议:该项目经济效益和生态、社会效益显著,符合当前畜牧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要求,项目切实可行。

1.3编制依据

国发[2007]22号文件,发改办农经[2007]1939号文件,《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农业厅关于申报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重点户)改扩建项目投资计划的通知》,《市发改委、市畜牧局关于做好申报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改扩建项目工作的通知》。

2、项目所在县生猪发展现状

****县共有10个镇1个区,282个村,1371个组,11.28万农户,农业人口42.45万人。版图面积385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3.8万亩。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是****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几年发展速度较快。,全县畜牧业总产值7891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3.9%;20在畜产品价格大幅下滑和产值计算单位调减的情况下,畜牧业总产值仍然达到76598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0%。年,****生猪出栏62.1万头,年末存栏38.95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3.03万头,年内人工授精43200头,人工授精受配率75.04%。全县乡村人口42.45万人,人平出栏生猪1.5头,与上年相比生猪出栏增长1.8%,畜牧业增加值达到37877万元,占第一产业增加值116208万元的32.6%。

20,****大力推广“标准150”模式养殖和养猪专业村建设,规模养猪比重达到30%,上半年畜牧生产全面增长,其中生猪出栏增长35.9%,预计全年出栏生猪达到70万头左右,仅生猪一项预计农民人平增收100元以上。当前,我县生猪生产呈现 “三化”的发展态势。

一是向规模化发展。据统计,全县现有50头以上规模养殖猪场户1471户,100头规模的242户,300头规模的135户,1000头规模的72户,3000头规模的29户,10000头规模的2户,规模养殖出栏量达到总出栏量的30%。规模养殖场户现有存栏生猪10.7万头,与上年同期对比增加11.3%。全县共有生猪养殖小区16个,其中省级6个,市级5个,县级5个。

二是向专业化发展。我县生猪养殖主产区武镇、九集、城关、清河等镇(区)依托本地资源优势,逐步形成了一批养猪大村。武安镇的跑马岗、老街、葫芦滩、陈家集和清河王家坡、雷家巷等养猪大村,每村年出栏生猪都在6000头以上。其中跑马岗村,全村现有能繁母猪981头,与上年相比增加199 头,存栏育肥猪13500头,户平存栏生猪21头,其中年出栏肥猪30头以上的农户达到210户,比上年增加50户,全村全年出栏肥猪将达到2万头左右,户平出栏31头,人平养猪纯收入达到1563元,比上年增加547元。

三是向新型模式化发展。全县生猪养殖投资多元化,发展养殖业的有领导、有干部、有工人、有商人,有在职工作人员、有单位下岗人员,有从事其它行业转产的,有外地到我县发展的。并出现了“标准150”模式养殖,“猪-沼-鱼”、“猪-沼-果”生态养殖,和依托协会发展养殖等新型养殖亮点。武镇、九集、城关、东巩等镇现已发展“标准150”模式养殖户17户,预计到年底可发展到100户以上;清河区已发展天添公司等生态养殖户,武镇已建立生猪养殖协会。

****规模养猪场以个体和承包经营为主,在栏圈建设、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上有县畜牧部门作为技术支撑,全县畜牧部门现有畜牧兽医技术人员30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25人,助理及技术员职称152人,技术力量雄厚。但目前只有少部分养殖场建立了沼气池,推行了猪—沼—鱼(果)生态养殖模式,大部分养殖场没有配套粪污处理设施,急需配套粪污处理设施。

3、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项目建设共7个单位,包括三个规模养殖场和四个养殖户。其中:

①****县天添畜禽有限责任公司。是204月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注册资本30万元。公司现有员工12人,其中具有中初级职称的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畜牧兽医)人员5人。2006年,该企业出栏商品猪2950头,年末存栏生猪1345头。现有存栏生猪2000头,日产干粪2吨,日污水产生量8吨。该猪场三面环水一面临山,自然隔离条件优越,利于疫病防治。在猪场周围附带有一个350亩的小Ⅰ型水库和1000亩精养鱼塘,为猪场污水、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排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利于发展猪鱼菜生态养殖模式。该企业占地面积60亩,地势平坦开阔而高燥,距离305省道直线距离6000米,离周围居民区最近距离也有1000米以上,交通便利,供水供电条件良好,布局合理,选址适宜,设施完善,设备配套,并建立健全了严格的防疫管理制度,废污实现了循环综合利用。

篇3:县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 主要做法

1.1 加强领导, 提高认识, 为生

猪标准化养殖小区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 把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作为当前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时期所肩负的重要使命。一方面, 县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 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 充分认识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的重要作用, 提高干部群众思想认识。另一方面, 加强领导, 举全县资源, 对生猪产业发展科学规划, 严格措施, 全力推进, 突破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加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的宣传, 成立生猪产业化领导小组和乡镇专门领导机构, 建立部门间联习会议制度, 研究制定配套支持政策。二是确定“以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为基础, 以建设培育龙头加工企业为重点, 以健全配套服务体系为保障,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的发展思路, 提出“龙头企业建基地, 连小区, 带农户”的市场化运作的经营发展模式。三是确定“通过放心肉工程、良种繁育工程, 大力发展生猪标准化养殖园区, 狠抓标准化、规模化养殖, 强化畜禽品种改良、疫病防治, 突破加工瓶颈, 兴办畜禽产品精深加工”等发展战略。从而使全县干部职工明白“发展什么, 为什么发展, 怎样发展”等一系列思想观念问题。同时, 按照宏观调控和市场资源配置, 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方针, 制定未来五年全县生猪产业发展目标, 使计划在市场基础上得以建立和发挥更大的作用, 为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提供了政治和组织保障。

1.2 强化四大支撑, 为生猪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2.1 强化政策支撑。

生猪产业扶持政策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猪产业的发展, 特别是近年来, 国务院集中出台了生猪标准化规模场 (小区) 建设、能繁母猪补贴、能繁母猪保险费补贴, 重大动物疫病疫苗资金补助等一系列扶持生猪产业发展的政策, 为全县生猪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平昌县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的决策部署, 在全面落实各项扶持政策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大了生猪产业政策扶持的力度。

一是建立以奖代补的政策扶持机制。2007年以来, 县委、政府出台了《突破性发展生猪生产的决定》、《加快畜牧业生产发展的决定》等, 每年统筹安排发展资金200万元以上, 通过以奖代补方式, 奖励种猪养殖大户和优质商品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大户。坚持“政府主导、业主主体、信贷支持、项目配套”的发展机制, 积极争取中央、省对我县畜牧业生产的支持。

二是加大生猪产业信贷支持力度。县政府每年安排一定资金, 对自筹资金占投资总量65%以上的养殖户 (场) , 根据建设规模大小给予不同额度的信贷支持。2007年, 全县投放生猪产业贷信资金首次超过3000万元, 其中, 县农村信用联社投放每户 (场) 3万元以上的生猪养殖大额信贷达到1786万元, 共支持养殖户568户。2008年、2009年分别投放生猪信贷4300万元, 5800万元。

这些政策的实施, 调动了农民养猪的积极性, 同时广泛吸纳了民间资本对生猪产业的投入。据不完全统计, 2007至2009年, 民间投入资本就达3.5亿多元。

1.2.2 强化科技支撑。

县委、县政府在生猪产业发展中, 坚持知识创新、科技创新, 大力推广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适用技术, 促进科学技术的转化。

一是坚持养殖小区建设技术创新。按照国家生猪养殖小区建设标准, 结合平昌实际情况, 规范执行“四分离四配套六统一”建设标准。“四分离”即人畜分离、干稀分离、雨污分离、料水分离;“四配套”即配套建设粪沟及雨水沟、沼气池、自动饮水、厕所和洗手间及洗澡间;“六统一”即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圈舍建设标准、统一良种引进、统一技术规程、统一环境控制标准、统一养殖保险。从而解决了粪污直接排放对环境的污染及农村燃料问题, 减少农作物秸秆作燃料对空气的污染及疾病传播、人畜共患病发生, 改善了生猪生长环境和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确保了畜产品质量安全, 方便了农户生产生活, 降低了养殖风险。

二是加大畜牧兽医实用新技术的推广力度。通过科技人员责任包片到小区、户等措施, 积极推广熟改生、单一改配合、楼圈改地圈、沼气替燃料等一批新技术, 强化科技入户的实际应用, 从而使全县生猪标准化养殖有了较大发展。

1.2.3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支撑。

为增强全县生猪产业发展后劲, 县委、县政府一方面积极申报畜牧产业项目,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另一方面统筹安排支农资金,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近几年来, 平均年争取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小区) 建设等各类项目资金达1500多万元, 地方投入配套资金400多万元, 对提高县、乡畜牧部门的服务能力,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增强畜牧生产后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4 强化部门协作支撑。

强化部门协作支撑, 是促进平昌县畜牧产业快速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各相关职能部门对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发展, 都有着很高的认识, 积极为生猪产业化建设出谋划策、出钱出力。财政部门在生猪养殖小区建设资金上给予优先安排;发改部门在项目申报上重点给予倾斜;国土部门、林业部门为生猪养殖小区建设和龙头企业用地、用材等简化办事程序, 从优从快办理相关手续;各金融部门也扩大授信额度, 增加信贷投入等方式给予支持;农业部门与畜牧部门联合建立了猪-沼-果 (菜) 循环农业模式。各部门的协作, 为生猪养殖小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1.3 构建四大体系, 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1.3.1 构建技术培训体系。

一是制定了培训制度。在系统内, 采取送出去培训、短期轮训、到大型养殖企业进行实践培训等方式提高科技人员素质。二是组建技术培训班, 深入农村, 送资料下乡, 送技术下乡, 把各种培训学校办到农村, 办到养殖小区。三是与教学、科研等部门联合建立培训基地, 每年对养殖小区进行1~2次集中培训。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培训, 使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有了提高, 也使养殖户逐步成为合格的饲养员、防疫员。

1.3.2 构建畜牧技术、重大动物疫病服务体系。

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畜牧技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服务网络, 在品种改良、标准化饲养、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目前, 已实现了对生猪标识的订购、收领、登记、发放、管理及溯源一条龙管理, 对生猪从出生到饲养、调运、交易和屠宰上市全程监管。以通过积极争取, 使动物防疫经费、乡镇防疫员工资纳入财政预算。动物防疫效果纳入乡镇党委、政府年终考核, 并与“以钱养事”资金挂钩。这些政策的落实, 为保持乡、村技术队伍的稳定和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1.3.3 构建加工流通体系。

按照市场引导、龙头企业拉动的策略积极培育龙头企业, 重点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 促使企业在生产规模、产品档次, 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带动力上下功夫。目前, 已形成了畜禽产品加工企业3家, 开发了5个绿色、特色畜产品, 生猪贩运商户达180多户, 从而解决了生猪大规模发展后产品的销售问题, 使平昌县的生猪产业在养殖、加工、销售等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

1.3.4 构建良种繁育体系。

一是加快推进生猪良种繁育场建设, 建立“长白、大约克、杜洛克”等瘦肉型猪品种良种生产基地, 截至目前, 全县已建成5个良种猪繁殖场。二是在全县43个乡镇分片、分区域设立了60个生猪人工授精站 (点) , 搭建品种改良平台。形成了“良种场+精液供应中心+人工授精站 (点) +养殖户”的良种繁育推广体系。

2 存在的问题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活跃, 养猪业出现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如雨后春笋般崛起, 但农户各自经历不同, 虽然养猪的积极性很高, 但对畜牧兽医知识比较欠缺, 往往由于品种、饲料、饲养管理、防疫等诸多问题解决不好, 带来较大损失, 通过对全县生猪养殖小区的调查研究, 发现了以下问题。

2.1 饲养管理不科学

日粮组合不当, 大多采取自配料, 不按生理阶段配方, 造成粮食浪费, 增加成本, 经济效益降低。分群饲养未注意, 大小混养、病、健同圈, 密度过大, 使小猪不能同步发育, 造成僵猪或疫病传播。

2.2 防疫意识差, 免疫程序不合理

重治不重防, 往往因防疫不到位, 治疗又不及时导致猪只死亡, 造成人力、物力浪费。

2.3 诊断错误, 用药混乱, 延误病程, 增加死亡

没有技术水平较高的专、兼职兽医, 依靠本地防疫员, 乱用药、滥用药, 不该混用的几种药一并注射。

2.4 投融资困难

养殖小额信贷虽然已经起步, 但发展速度仍滞后, 许多养殖户流动资金不足, 得不到信贷资金的支持, 缺乏后劲, 养殖户猪的存栏不足, 圈舍闲置浪费, 导致生产成本高。

3 几点建议

3.1 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制度, 积极创建优质养殖基地

一是加快推进规模养殖、标准化生产。通过政策引导、招商引资、信贷支持、技术支撑、用地规划等措施, 建设不同规模的标准化生猪养殖小区。组织和引导养猪户把改厕、改水、沼气建设与生猪生产配套, 从环境、设施、品种、畜禽饲养、投入品管理使用等方面实行规范化饲养和标准化生产。二是改革投融资体制, 切实增加投入。各级各部门要将生猪产业发展作为财政资金、扶贫资金、农业开发资金重点投放领域。同时, 广泛吸纳社会资本、民间资本, 形成多元化资金投入格局。三是加快品种良种化、优质化同步, 增强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加强良繁体系建设, 对引进优良种猪、种母猪给予政策性补贴, 对县、乡、镇60个生猪人工授精站 (点) 的设备、设施进行更新完善, 提高猪人工授精站 (点) 的辐射能力和品种改良质量。

3.2 全面调整养殖结构, 加快发展草食畜禽

平昌县草场资源丰富, 草山草坡面积达103.6万亩 (1亩=667平方米) , 年产各类饲草饲料100万吨, 其中秸秆40多万吨, 为积极发展草食畜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草食畜禽业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是百姓的主要肉食品之一, 也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大力调整养殖结构, 就是要树立“草当粮用、羊当猪养”的新观念, 充分利用平昌县草山草坡资源和大量秸秆饲料优势, 积极引导农民种植高产饲料作物和牧草, 同时, 深入研究扶持政策, 加强技术保障、市场引导、品牌培育等工作, 确保草食畜禽业的发展。

3.3 加大畜牧行政执法力度, 努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一是大力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等法律法规, 增强执法者和各利益主体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 营造人人懂法、人人守法的良好风气。二是强化动物疫病监测和突发疫情监控工作, 逐步建立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 确保畜禽及产品的卫生质量。三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执法人员素质, 改善执法手段, 提高执法水平, 切实做到依法管理和依法行政。四是加强市场监督检查, 建立安定有序的市场体系。

3.4 加快信息网络体系建设, 提高信息服务能力

建立以平昌县畜牧业信息网为重点的畜牧信息网络平台, 通过国家、省等行业网站, 县、乡、村畜牧服务网络, 各种协会、合作社等民间经济组织, 及时收集和发布市场信息, 尤其要加强对市场信息变化规律的分析, 逐步形成信息采集、加工、服务于一体的信息服务体系。

3.5 加强科学技术的利用和转化, 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要进一步加强畜牧科技推广体系建设, 一方面, 要增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坚持以业主投资为主体, 国家适当扶持, 多渠道筹资的投资形式, 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 进一步改善工作条件, 加快科技的普及与推广, 提高工作效能。另一方面, 要加强科技人员队伍建设, 提高科技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他们的政治、生活待遇, 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进而促进科学技术的利用和转化, 用科技弥补劳动力的不足, 用科技提高产量和品质, 用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3.6 优化信贷机制

篇4:县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鄂州市地处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辖4个区20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全市耕地面积2.76万hm2,农业人口106.7万人,其中农村人口70.1万人。2007年,鄂州市畜牧业产值达13.8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4.68%;人均畜牧业产值1 296.16元,人均畜牧业纯收入484元。多年来,鄂州市十分重视畜牧业的发展,将发展畜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来抓,尤其在发展生猪生产方面,围绕“洁净家园、美化村庄”的新农村建设要求,积极推广标准化规模生产,生猪养殖由千家万户喂养向标准化规模生产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1 发展状况

(1)规模化养殖稳步发展。2007年全市生猪出栏80.1万头,生猪年出栏50头以上的养殖户达1147户,其中年出栏万头以上养殖大户14户,规模化养猪户出栏生猪45.98万头,占全市总出栏量的57.4%,同比增长9.3%。2008年第一季度全市生猪出栏26.9万头,规模化养殖率稳步提高。

(2)标准化养殖快速普及。鄂州市结合实际,积极推广适合农村中小规模养殖户生产的标准化“150”养殖模式。按照“人畜分离、独立建圈(舍)、沼气配套、生态隔离、标准化饲养”的建设要求发展生猪养殖,2007年全市共发展69户,新建“150”模式猪舍122栋2008年第一季度,已发展到76户,建成标准化“150”模式猪舍共129栋,现已投产;同时,由于政府加大对养殖小区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鼓励养殖户进区发展养殖业,到2007年底。全市已建成畜禽养殖小区23个。其中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达10个;2008年第一季度全市又有蒲团上倪、沙窝新湾、花湖永华、段店武胜、葛店张铁、东沟白岩等6个万头标准化养猪小区已动工兴建,预计2008年9月份可全部建成投产。

(3)产品质量不断提升。通过全力推进畜禽标准化养殖,到目前为止,全市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认证20个,其中生猪产品、产地认定认证达12个。同时。品牌意识也明显增强,湖北省原种猪场生产的“晒湖”牌种猪连续5年在省种猪拍卖会上夺得多项第一,种猪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成为全国种猪行业的知名品牌;鄂州市大丰牧业有限公司推行“公司+基地+养殖户”的养殖模式,建成生猪养殖基地10个,实现了产业化经营。该公司生产的“四海湖”牌鲜猪肉,获国家工商总局注册,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畜产品及产地认证,2007年8月被湖北省农业厅授予“湖北省农民满意优质品牌”荣誉称号;多年来被鄂州市民评为“鄂州市人民最喜爱的100品牌”之一。通过执行畜产品认定认证制管理,推进了畜禽健康养殖,促进了全市畜产品安全生产水平的整体提升。

2主要措施

(1)领导重视,规划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鄂州市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畜牧业的发展,把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四大支柱产业来抓,2007年初,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见》(鄂州发[2007]5号)文件。各级、各有关部门把加快推进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来抓。各区政府成立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对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场)建设的组织协调、指导、检查等工作。各乡镇也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制订好发展规划,强化措施落实。

(2)部门配合,共扶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畜牧部门发挥优势,搞好协调,提供技术服务,加强督导,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2007年,争取了全省农业综合开发扶持生猪规模化养殖项目资金100万元、全国生猪良繁体系建设资金200万元,用于扶持全市生猪规模养殖:发改部门积极搞好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的规划和立项。2007年,市发改委共争取财政资金140万元,用于扶持规模化猪场基础设施建设;财政、税务、金融等部门积极落实对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户、加工企业的扶持政策;水利、供电部门解决好养猪小区(场)用水用电问题,规定按照农业生产用水用电价格执行:市国土资源部门会同乡镇相关部门,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制定了《畜禽养殖用地规划》,解决好生猪养殖用地问题;环保部门加大对生猪养殖小区(场)治污工作的扶持力度,2007年共争取国家规模化猪场粪污处理设施建设资金390万元,重点扶持猪场环保设施建设;经贸、工商、税务等部门加大对生猪养殖、屠宰加工等环节不合理税费的清理;宣传部门大张旗鼓地宣传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的重要意义,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为生猪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3)协会搭桥,推动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鄂州市养猪协会成立于2003年1月,到目前为止已发展会员300多个。自成立以来,以行业服务、行业自律、行业代表、行业协调为基本职能,协调政府进行行业管理,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维护会员和行业的合法权益,遵循民主办会、自主办会原则开展多项活动。一是配合政府职能部门对生猪生产按照“统一供种、统一供料、统一用药、统一防疫、统一饲养管理”的小区管理模式,普及标准化生产及防疫技术,建立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二是对会员生猪养殖从圈舍选址修建、粪污治理到饲养管理等实行全程监控,监督养殖户建立生猪养殖档案,实施生猪产品可追溯制,达到确保生猪产品质量安全的目的;三是推行产业化运行机制。养猪协会以鄂州市大丰牧业有限公司、湖北省原种猪场、鄂州市生猪屠宰厂等企业为龙头,联合武汉正大有限公司、武汉希望饲料有限公司、上海诺华动物保健有限公司等饲料、兽药生产、加工企业。合力构建生猪产业发展基地,实行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产业运作模式。涂家垴镇养猪户余再军同志在协会的引导下,与武汉正大公司签订生猪产销合同,建标准化养猪“600”模式猪舍2栋。投产以来,年出栏生猪由原来300多头发展到现在的3 000余头。协会与企业、政府、社会积极沟通,开展行业调研评估等工作,组建从猪源购买、饲料供应、饲养管理、产品销售完整的产业链,积极解决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难题,最大限度地保护养殖户的利益,从而有力地推进了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

(4)科技服务,引导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鄂州市畜牧兽医局担负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的科技推广普及工作,成立了以分管生产的付局长谢光明同志为组长,13名具有畜牧兽医专业大学文化程度、中级以上职称的技术骨干为成员的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推广专班,实行包乡镇、包小区(场)责任制,全面推广普及标准化养殖实用技术。通过新闻媒体、科技入户工程、培植示范户等多种形式、多个渠道,对养殖户进行技术培训,全方位地提升养殖户的畜牧科技应用水平。2007年,培植生猪养殖科技示范户350余户,幅射带动农户1100余户。2008年第一季度,通过各种方式举办培训班与现场指导达149期(次),培训人员3 800余人。目前,根据区位优势,全市已建成了东沟镇的“猪—沼—鱼(蚌)”、沼山镇的“猪—沼—果”、杨叶镇的“猪—沼—菜”等生态养殖样板镇:蒲团、沙窝乡的“养猪—建沼—供能”等节能环保养殖示范乡。在畜牧兽医部门的推动、示范户的带动、标准化养殖效益的驱动下,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迅速在全市推广。

(5)以奖代补,激励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鄂州市2007年制订了《鄂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奖代补实施办法》(鄂州农产字[2007]1号)文件,2008年又出台了《关于印发发展现代农业奖励补助标准的通知》(鄂州政办发[2008]2号)文件,明确了畜牧养殖奖励补贴标准,对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一是当年新建标准化“150”模式猪舍,经验收合格后每栋一次性奖励1万元;二是当年新建,生猪养殖规模达到1万头以上的养殖小区,经验收合格后除享受国家扶持政策外,政府再奖励5万~10万元;当年出栏生猪8万头以上的乡镇,经验收合格后奖励5万元;三是对养殖小区(场)当年引进良种母猪达到100头以上的,每头补贴50~100元现金。2007年全市已落实生猪标准化“150”模式猪舍奖励资金122万元,生猪良种引种补贴资金5万元,生猪生产大乡大镇奖励资金35万元。一系列的奖励政策,有力地促进了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

3体会

篇5:县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1、项目摘要

1.1.1、项目名称:**县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

1.1.2、主管单位:**县畜牧特产局

1.1.3、建设单位及法人:共7个。其中:

①**县天添畜禽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闫国军;

②**县昌海畜牧良种场,法人代

表张福海;

③**县中原牧业公司养猪场,法人代表周立明;

④**县城关镇

“标准150”模式养殖户4户,养殖业主都正家(带动2户:张林村四组方道维、罗茂秀)、彭友兰(带动2户:漳河养殖小区彭友兵、肖世才)、龚以中(带动2户:姚岗村一组刘传刚、别文合)、张福明(带动2户:文笔峰村三组刘金涛、四组王宝俊)。

1.1.4、建设地点:

①**县天添畜禽有限责任公司,地址:**县清河农场皮家湾;

②**县昌海畜牧良种场,地址:**县九集镇邹湾村林场;

③**县中原牧业公司养猪场,地址:**县武安镇刘家河村三组;

④**县城关镇“标准150”模式养殖户4户,具体为:张林村四组都正家、漳河养殖小区彭友兰、姚岗村二组龚以中、文笔峰村三组张福明。

1.1.5、建设规模与主要建设内容

项目完成后,建设单位年出栏商品猪增加7300头,出栏总量达到15800头左右。主要建设内容是养殖场户粪污处理,栏圈改造,水、电、路改造等。

1.1.6、投资规模与与资金来源:本项目总投资303.46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中央补助资金180万元,企业和农户自筹123.46万元。其中天添公司中央补助资金60万元,企业自筹20万元;昌海畜牧良种场中央补助资金40万元,企业自筹16.4万元;中原牧业公司中央补助资金40万元,企业自筹69.86万元;4个标准150养殖户中央补助资金40万元,养殖户自筹17.2万元。

1.1.7、建设期限:一年。

1.1.8、经济和社会效益:建设单位年可增加销售收730万元,新增纯利146万元,投入与新增纯利之比为1:0.18。项目完成后还可延伸产业链,发展生态养殖,增加水产养殖收入。

1.1.9、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建成后,建设单位年出栏商品猪15800头,年销售收入1580万元,年获利316万元。

1.2结论与建议:该项目经济效益和生态、社会效益显著,符合当前畜牧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要求,项目切实可行。

1.3编制依据

国发[2007]22号文件,发改办农经[2007]1939号文件,《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农业厅关于申报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重点户)改扩建项目投资计划的通知》,《市发改委、市畜牧局关于做好申报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改扩建项目工作的通知》。

2、项目所在县生猪发展现状

**县共有10个镇1个区,282个村,1371个组,11.28万农户,农业人口42.45万人。版图面积385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3.8

万亩。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是**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几年发展速度较快。2005年,全县畜牧业总产值7891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3.9%;2006年在畜产品价格大幅下滑和产值计算单位调减的情况下,畜牧业总产值仍然达到76598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0%。2006年,**生猪出栏62.1万头,年末存栏38.95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3.03万头,年内人工授精43200头,人工授精受配率75.04%。全县乡村人口42.45万人,人平出栏生猪1.5头,与上年相比生猪出栏增长1.8%,畜牧业增加值达到37877万元,占第一产业增加值116208万元的32.6%。

2007年,**大力推广“标准150”模式养殖和养猪专业村建设,规模养猪比重达到30%,上半年畜牧生产全面增长,其中生猪出栏增长35.9%,预计全年出栏生猪达到70万头左右,仅生猪一项预计农民人平增收100元以上。当前,我县生猪生产呈现

“三化”的发展态势。

一是向规模化发展。据统计,全县现有50头以上规模养殖猪场户1471户,100头规模的242户,300头规模的135户,1000头规模的72户,3000头规模的29户,10000头规模的2户,规模养殖出栏量达到总出栏量的30%。规模养殖场户现有存栏生猪10.7万头,与上年同期对比增加11.3%。全县共有生猪养殖小区16个,其中省级6个,市级5个,县级5个。

二是向专业化发展。我县生猪养殖主产区武镇、九集、城关、清河等镇(区)依托本地资源优势,逐步形成了一批养猪大村。武安镇的跑马岗、老

街、葫芦滩、陈家集和清河王家坡、雷家巷等养猪大村,每村年出栏生猪都在6000头以上。其中跑马岗村,全村现有能繁母猪981头,与上年相比增加199

头,存栏育肥猪13500头,户平存栏生猪21头,其中年出栏肥猪30头以上的农户达到210户,比上年增加50户,全村全年出栏肥猪将达到2万头左右,户平出栏31头,人平养猪纯收入

达到1563元,比上年增加547元。

三是向新型模式化发展。全县生猪养殖投资多元化,发展养殖业的有领导、有干部、有工人、有商人,有在职工作人员、有单位下岗人员,有从事其它行业转产的,有外地到我县发展的。并出现了“标准150”模式养殖,“猪-沼-鱼”、“猪-沼-果”生态养殖,和依托协会发展养殖等新型养殖亮点。武镇、九集、城关、东巩等镇现已发展“标准150”模式养殖户17户,预计到年底可发展到100户以上;清河区已发展天添公司等生态养殖户,武镇已建立生猪养殖协会。

**规模养猪场以个体和承包经营为主,在栏圈建设、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上有县畜牧部门作为技术支撑,全县畜牧部门现有畜牧兽医技术人员30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25人,助理及技术员职称152人,技术力量雄厚。但目前只有少部分养殖场建立了沼气池,推行了猪—沼—鱼(果)生态养殖模式,大部分养殖场没有配套粪污处理设施,急需配套粪污处理设施。

3、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项目建设共7个单位,包括三个规模养殖场和四个养殖户。其中:

①**县天添畜禽有限责任公司。是2005年4月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注册资本30万元。公司现有员工12人,其中具有中初级职称的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畜牧兽医)人员5人。2006年,该企业出栏商品猪2950头,年末存栏生猪1345头。现有存栏生猪2000头,日产干粪2吨,日污水产生量8吨。该猪场三面环水一面临山,自然隔离条件优越,利于疫病防治。在猪场周围附带有一个350亩的小ⅰ型水库和1000亩精养鱼塘,为猪场污水、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排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利于发展猪鱼菜生态养殖模式。该企业占地面积60亩,地势平坦开阔而高燥,距离305省道直线距离6000米,离周围居民区最近距离也有1000米以上,交通便利,供水供电条件良好,布局合理,选址适宜,设施完善,设备配套,并建立健全了严格的防疫管理制度,废污实现了循环综合利用。

②**县昌海畜牧良种场。**县昌海畜牧良种场成立于2002年,现有员工10人,中级以上管理人员2人,该厂2005年取得襄樊市农业部门颁发的种猪生产许可证,并于同年获得湖北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现存栏生猪1300头,年出栏生猪1800头,日产干粪1.5吨,日污水产生量6吨,粪污处理采取综合利用方式。该场地处**县九集镇邹湾村,该地环境清静,资源丰富,水源充足,生态环境适宜,符合兽医卫生条件;该场属县域郊区,北边紧靠305省道,距襄荆高速路入口20公里,达襄樊市区30公里,交通、通信便捷。

③**中原牧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法定代表人周立明,系浙江农大畜牧专业本科生、浙江大学动物营养学硕士研究生,高级畜牧师,从事牲猪养殖20年。创办的“宁波市东方牧业有限公司”管理已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宁波市十大无公害猪肉生产基地之一。注册商标“东方日月”在宁波、广州、上海等地用户中享有声誉。为寻求更大发展,周立明先生创办了“**中原牧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正养猪场2006年出栏商品猪1800头,现有生猪存栏2200头,日产干粪2.2吨,日污水产水量8.8号。粪水处理选用淅江宁波东风牧业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自动畜禽粪水处理机处理。

④城关镇标准150模式养殖户。城关镇是**养猪大镇之一,这四个养殖大户养场场选址适宜、布局合理,给排水方便,和稳定的电源,生产与生活分开,圈舍相向、栏圈设计等符合标准化栏圈建设要求,防疫较为严格,管理比较规范。2006年,四个养殖户共出栏商品猪1950头,现有存栏生猪1634头,日产干粪1.9吨,日污水产生量9吨,粪水处理以人工清运为主。

4、项目建设地点与建设条件

4.1、项目建设地点:

①**县天添畜禽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县清河农场皮家湾;

②**县昌海畜牧良种场位于**县九集镇邹湾村林场;

③**县中原牧业公司养猪场位于**县武安镇刘家河村三组;

④**县城关镇“标准150”模式养殖户4户,张林村四组(都正家)、漳河养殖小区(彭友兰),城关镇姚岗村二组(龚以中)、城关镇文笔峰三组(张福明)。

4.2、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生猪生产是**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提出了创建全省生猪大县的号召,并制定了相关优惠政策和措施,各相关部门大力支持畜牧业发展,为实施本项目创造了宽松的环境。一是县政府制定了畜牧业发展以奖代补政策。县财政每年拿出30万元作为畜牧养殖业以奖代补资金。二是金融部门投资倾斜。县农发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每年分别拿出1000万元对畜禽养殖场和畜禽加工企业提供贷款支持。三是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养殖户新建、扩建畜禽圈舍所需土地,由所在镇村协调落实,允许农户间以地换地修建圈舍,土地管理部门按规定优先审批并免收费用,城建管理部门免收城建规费。林业部门对畜禽养殖栏圈建设用木材,优先审批供应。电力部门对畜禽养殖大户用电实行农业用电收费。发改、财政、科技等部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优先向养殖业倾斜,每年落实1-2个畜牧项目。扶贫办每年从国家投入的扶贫开发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发展畜牧生产。交通部门执行绿色通道政策,对运送畜禽产品的车辆免征车辆通行费。保险部门积极为生猪养殖开展风险保险。新农村建设工作队每年在包驻村发展畜牧业新型模式养殖户2-3户。四是我县实施了农村沼气推广建设项目。县能源办把农村沼气推广与畜牧养殖紧密结合,对规模养殖大场大户优先扶持修建沼气池,在沼气建设示范村全面推广1511(1个农户养5头猪,建1个沼气池,人平增加收入100元)生态养殖模式。五是畜牧部门对畜禽养殖农户免费提供技术服务,提供防疫,提供畜禽产品购销信息。

5、项目建设内容及建设方案

5.1、工艺技术方案和设备选型

5.1.1、工艺技术方案。①在3个规模养殖场中推广自繁自育养殖模式,在4个养殖户中推广“标准150”模式。②建立标准化栏圈和粪污处理、防疫设施,配套完善水、电、路等设施。

5.12、仪器设备选型。①栏圈以“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建设标准”为依据,“150模式”标准化栏圈建设面积220平方米左右;②粪污处理以沼气处理为主,选用县能源办实施的农村沼气建设项目所用仪器设备。③生产用种猪从省畜牧良种场引进。

5.2、建设方案及主要建设内容

5.2.1、项目建设目标。项目完成后,7个建设单位年出栏肥猪增加7300头,出栏总量达到15800头左右。

5.2.2、总体思路:建设标准化栏圈,改造水、电、路、防疫设施,配套粪污处理设施。

5.2.3、土建工程及其它建设内容:①新建标准化栏圈4920.93平方米。其中天添公司1277.73平方米,昌海畜牧良种场900平方米,中原牧业1879.2平方米,4个150模式养殖户864平方米。②新建沼气池692立方米。其中天添公司160立方米,昌海畜牧良种场300立方米,中原牧业200立方米,4个150模式养殖户96立方米(含1带2)。③标准150模式养殖户1带2农户栏圈改造。其它建设内容详见附表4。

5.2.4、主要仪器设备:给排水设备、供电设备、消毒设备、疫苗保存设备、自动化养猪设备等。详见附表4。

6、规划、土地、环保、节能

6.1、规划和土地:本项目选址都符合城建和土地利用规划,不涉及占用耕地问题。建设单位相关土地使用证明附后。

6.2、环保和节能:本项目建设单位都建有粪污处理设施,可以改善粪水污染现象,保护环境,并能变粪为气为肥,节约能源。

7、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7.1投资估算。本项目总投资303.46万元。其中:

①天添畜禽有限公司总投资80万元。投资构为:建安工程33.41万元(空怀母猪舍289.7平方米,单价275.11元,需资金7.97万元;哺乳母猪舍225.9平方米,单价260元,需5.87万元;保育猪舍154平方米,单价248元,需资金3.82万元;育肥猪舍579.75平方米,单价240元,需资金13.91元;种公猪猪舍28.38平方米,单价249元,需资金0.71万元;场内道路绿化300平方米,单价37.5元,需资金1.13万元),环保工程24.05万元(尿粪熟化池2口,单价7.85万元,需资金15.7万元;尿粪沟338米,单价40元,需1.35万元;建沼气池20个,单价3500元,需7万元),引种猪53头10.5万元,仪器设备购置安装5.7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3.39万元,预备费2.95万元。

②昌海畜牧良种场总投资56.4万元。投资构成为:建安工程21.3万元(空怀母猪舍300平方米,单价240元,需资金7.2万元;哺乳母猪舍300平方米,单价260元,需7.8万元;育肥猪舍300平方米,单价210元,需资金6.3元),环保工程15万元(建沼气池300立方米,单价500元),引种猪50头7.6万元,仪器设备购置安装8.4万元(产床20套,单价1700元,需资金3.4万元;单体限位栏50套,单价600元,需资金3万元;消毒设备1套,单价5000元,需资金0.5万元;疫苗保存冰箱1台,单价5000元,需资金0.5万元;内部供电线路1套,0.4万元;内部供水管道0.6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1.6万元,预备费2.5万元。

③中原牧业公司养猪场总投资109.86万元。投资构成为:建安工程59.26万元(标准化猪舍1879.2平方米,单价262元,需资金49.26万元;粪污处理设施200平方米,单价500元,需资金10万元),引种猪107头16.5万元,仪器设备购置安装30万元(标准自动化养猪设备5套,单价5.3万元,需资金26.5万元,粪污处理设备1套,需资金3.5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1.6万元,预备费2.5万元。

④标准150模式养殖户(含1带2农户)总投资57.2万元,每户平均投资14.3万元。投资构成为:建安工程21.28万元(猪舍4栋,每栋216平方米,单价200元,需资金17.28万元;1带2农户栏圈改造8间,单价5000元,需资金4万元),环保工程3.6万元(沼气池12个,每个8立方米,每个3000元),购育肥仔猪24.81万元(4户共600头,每头413.5元),仪器设备购置4.71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0.8万元,预备费2万元。

总投资估算表、单项工程估算表、仪器设备投资估算表附后。

7.2、投资估算依据

参照当前标准化栏圈建设、农村沼气池建设、当前种猪价格、当地房屋建设、路面维修等经费测算标准,适当调整后作为本项目投资估算依据。

7.3、资金来源及运用

7.3.1、资金来源。本项目总投资303.46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中央补助资金180万元,企业和农户自筹123.46万元。其中天添公司中央补助资金60万元,企业自筹20万元;昌海畜牧良种场中央补助资金40万元,企业自筹16.4万元;中原牧业公司中央补助资金40万元,企业自筹69.86万元;4个标准150养殖户中央补助资金40万元,养殖户自筹17.2万元。

7.3.2、资金运用。中央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栏圈建设、粪污处理和水、电、路改造等,自筹资金主要用于购买种猪。(中央补助资金使用计划表附后)

8、组织管理与实施进度

8.1、项目组织实施管理

8.1.1、强化领导,认真组织。县成立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和项目技术小组。管理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发改局、畜牧局、财政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项目实施的协调、组织,把本项目建设与争创全省生猪大县建设紧密联系起来,确保有计划,按步骤顺利实施。项目技术小组由县畜牧局黄光国局长任组长,聘请市畜牧局高级畜牧师仝允、高级兽医师姚建强等专家为技术顾问,县畜牧局畜牧师(兽医师)韩远宏、郑生国、郭庭发、谢志荣等为成员,负责项目可研报告、设计、工程监理和项目验收工作。

8.1.2、强化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项目资金及时、足额到位,资金使用实行专帐专户管理,接受审计部门对资金使用效果进行审计,并对项目建设实行分阶段检查验收。

8.1.3、工程招投标方案。严格按照“工程招标制”,对项目建设实行公开招投标;招标范围土建工程为本县范围内,仪器设备和种猪为湖北省境内;招标方式为议标。

8.2、建后运行管理。项目建成后,按照现代企业运行模式,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增强企业活力。建设单位实行目标量化考核管理,对职工实行工效挂钩、定岗定责、强化成本核算,不断挖掘生产潜力,使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

8.3、项目实施进度

项目建设期为一年,即2007年9月至2008年5月完成项目规划设计和各项基建工作,2008年6月生产设备安装调试完毕,2008年6月份开始引进种猪投入运营,2008年8月全部完工,达到项目建设设计要求。从2008年9月开始进入全面正常生产。

9、效益分析

9.1、经济效益。项目完成后效益十分显著,建设单位新增出栏肥猪7300头,按每头销售1000元、纯利200元计算,新增销售收入730万元,新增纯利146万元。

9.2、生态和社会效益

项目建成后,对生猪排放物(猪粪尿)进行转化利用,变废为宝,提高商品猪品质,并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10、结论与建议

10.1、综合评价与结论

该项目经济效益和生态、社会效益显著,符合当前畜牧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要求,项目切实可行。

10.2、问题与建议

一是该项目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建设内容符合国家产业化政策,是国家“菜蓝子”工程建设的组成部分,但工作量较大,时间较紧,建议国家2007年投资建设;二是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改扩建项目,是一项专业技术较强的项目,需要加强对参与项目的技术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进行培训;三是畜牧业是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同时又是个弱势产业,建议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畜牧业项目和优惠政策的扶持力度,确保畜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1、附件

11.1、附表

11.1.1、建设单位基本情况表1-7;

11.1.2、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表1-7;

11.1.3、项目总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表1-4(含中央补助资金使用计划);

11.1.4、项目建设内容投资一览表1-4(含单项工程、仪器设备投资估算);

11.1.5、**县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重点户)改扩建项目投资计划表;

11.1.6、建设项目招投标事项申请表;

11.1.7、现有仪器设备表1-3;

11.1.8、项目申报基础信息表;

11.1.9、项目申报审查意见表。

11.2、附图

11.2.1、项目地理位置图;

11.2.2、项目现状图1-3;

11.2.3、项目建设平面图1-3;

11.2.4、单项工程平面图

11.3、附件

11.3.1、建设单位(规模养殖场)法人证件(组织机构代码证)、营业执照、无公害产地认证、种畜禽生产许可证复印件、法人身份证复印件;

11.3.2、建设单位(规模养殖场)2006年资产负债表、损益表1-3;

11.3.3、建设单位(规模养殖场)自有资金证明

11.3.4、规模养殖场土地权属证明复印件;

11.3.5、“150”养殖户身份证复印件;

11.3.6、“150”养殖户土地使用证明;

篇6:县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概述

1、项目名称:**镇**养殖小区扩大生猪养殖规模项目

地址:**镇宜那村委会小得克村外

2、项目概况:

**养殖小区地处**镇宜那村委会小得克村村外,位于钻杨公路旁,道路交通十分便利,现已铺通自来水管道,电、有线电视也已

接入。养殖小区内现有规模化养殖户3户,圈舍63间,有仓储、住宿房屋12间。2006年出栏肥猪1100余头,实现销售收入90余万元,2007年预计出栏1600头左右,将实现销售收入190余万元。

二、市场情况

猪肉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肉食品,是我国人民最喜欢吃的传统肉食品,市场需求大。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蛋质的需求逐渐增加,同时对猪肉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我国生猪生产发展较快,纵观整个生猪消费市场,那些无公害的,瘦肉率高,品质好的猪市场十分紧俏,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目前以饲养大河乌猪或ly母猪为代表的生猪饲养已成为生猪养殖的亮点,本项目立足于**镇本地市场和周边市场,一定会获得长远发展。

三、扩大规模的必要性

**镇是农业乡镇,生猪养殖一直是我镇农业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生猪品种结构不合理,品质差,饲养落后,一家一户养殖,规模效益、抗风险能力弱,附加值低,一直制约着我镇生猪养殖业的发展,为了尽快适应生猪养殖业的新形势,充分发挥我镇养殖业的传统优势,进一步推进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产业快速发展,充分发挥畜牧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促进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镇党委政府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做大做强做优生猪产业,提出了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目标,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依托、科技为支撑、龙头为带动,以发展仔猪基地为基础,以产业化建设为中心,以加快养殖小区建设为重点,提高生猪商品率的发展思路。制定“十一五”规划,明确了发展壮大荷叶、宜那等养殖小区,加大政策扶持、技术支持的力度,实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饲养、集约化经营,增强辐射带动能力,通过几年努力,把以生猪为主畜牧业发展成为农村经济的优势产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近年来,中央、省、市、县对生猪养殖业高度重视,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扶持畜牧业的发展,**镇党委政府依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罗平县百万头优质商品猪工程建设的意见》(罗发[2007]6号)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了**镇的畜牧业“十一五”规划,大力扶持畜牧业发展。

四、扩大规模的有利条件

1、有利的区位优势

**镇地处罗平县北部五乡镇中心,距县城51千米,距曲靖市区110千米,是罗平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境内交通便捷,有省道公路曲—罗线经过铁厂、扯土两村委会,县城通往富乐、老厂两乡镇的公路贯通镇中南北。

2、突出的资源和产业优势

**镇镇属国土面积265.74平方千米,有耕地44135亩,农民人均占有耕地0.82亩,属山区农业镇。全镇辖宜那等12个村(居)民委员会,2006年末全镇有14840户、58349人,其中农业人口54746人,占全镇总人口的93.8%。**是全省重要的玉米籽种生产基地。2006年,全镇粮食作物种植面积5.27万亩,总产1862.8万千克,其中玉米3万亩,产量1332万千克,马铃薯0.95万亩,产量237万千克,杂粮8600亩,产量203.2万千克。

2006年,全镇肉类总产4694吨,畜牧业产值5299万元,其中生猪存栏26486头,肥猪出栏44805头。

五、项目建设内容和实施规划

项目建设内容:扶持壮大**养殖小区,形成集饲养、环境保护、生猪繁殖等多功能为一体的规范化生产、标准化饲养、集约化经营的生产示范基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镇畜牧产业的发展,畜牧产业链基本形成。

项目实施规划:本项目扩建后,2008年出栏肥猪将达到3000头;通过扶持培育**养殖小区,辐射带动全镇12个村(居)委会,加大养殖小区建立力度。

六、扩大养殖规模方案及投资估算

扩建后养殖小区年出栏肥猪将达到3000头。

1、增建圈舍70个,每个造价700元投资4.9万元

2、增建产床20床,每个1700元投资3.4万元

3、增建沼气池3个,每个造价3000元投资0.9万元

4、购进母猪70头,1600元/头投资11.2万元

5、购进种猪5头,1600元/头投资0.8万元

6、购饲料周转金投资50万元

7、流动资金10万元

该项目总投资需81.2万元,其中养殖小区自筹20万元,剩余61.2万元申请从扶贫资金中解决。项目承建工期为一年,即从项目立项资金到位后十个月建成投产。

七、社会效益分析

养猪小

区建设能带动周围村寨农户的养猪积极性,同时还要在农户手中购买玉米等饲料,使他们增加收入,脱贫致富,奔上小康生活,充分体现国家和社会对农民的关怀,维护社会稳定。同时,养殖小区每年可生产几万立米粪肥水,用于施肥和灌溉。

八、经济效益分析

年出栏3000头肥猪养殖基地建成后,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1、成本以饲养156头

基础母猪、10头公猪,每年出栏肥猪3000头;每头平均体重100公斤,价格以2007年市场价格12元/公斤计。

(1)饲料消耗费用:166头×1500元/头+3000头×700元/头=234.9万元

(2)种猪年费用(使用期5年):16000元/5年;3200元。

(3)圈舍折旧:6500元

(4)货款利息(9.3%)25万元×9.3%=23250元

(5)水、电:3000元

(6)医药等费每头5元3000头×5元/头=15000元

合计:239.995万元。

2、销售收入(12元/公斤)商品猪:3000头×100公斤/头×12元/公斤=360万元

3、获利:销售收入-成本=360-239.995=120.005万元。

九、风险防范

1、价格风险。由于价格变动频繁,养猪的收益波动大,短期内风险较大。因此养殖要有五年以上的规划,研究降低饲养成本的方法,开发廉价饲料,例如:种植猪草。同时,要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加强管理等途径。

2、病疫风险。接受相关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一旦发生疫情,争取国家补助;加强养猪保险意识,与保险公司合作,争取有效的化解风险的办法。

十、环境治理

圈舍夏季冲洗两次,每头育肥猪日平均排粪水15公斤,排出的污水通过设计的下水管道到沼气池,进行生物杀菌,发酵,制成生物有机肥,并提供沼气解决了生活用电用气问题。养殖场远离居民区,自成体系,经过科学设计和建设,无环境污染,不仅符合国家环保要求,而且是发展绿色产业的龙头支柱产业。

十一、结论

通过我们认真考察论证,认为我镇无论从地理条件、资源优势还是从市场及社会发展前景预测,发展该项目,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是十分显著的,无论对农户还是对我镇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大局都是可行的。

为此,恳请上级予以尽快立项并解决所需资金,使该项目早日建成,早日投产,早日收益。

**镇人民政府

上一篇:交叉暗访检查整改下一篇:银色的月光下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