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国文选本

2024-05-10

大学国文选本(通用6篇)

篇1:大学国文选本

2010~ 2011学年(A)

一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6分,共30分)

1、战国策中的论辩技巧

2、《西厢记》中红娘的性格特征

3、建安风骨的内容和风格特点

4、《史记·李将军列传》中李广的性格特征

5、鲁迅作品中“吃人性”的具体表现

二、赏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赏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2、赏析苏轼《临江仙》 临江仙·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已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帐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3、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2、赏析李清照《武陵春》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赏析林逋《山园小梅》

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4、赏析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3、赏析艾青《回声》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12分,共36分。)回声

你躲在峡谷/她站在山崖上//你不理她/她不理你//你喊她,她喊你/你骂她,她骂你//千万不要和她吵嘴/最后一声总是她的4、赏析张爱玲《金锁记》节选

世舫挪开椅子站起来,鞠了一躬。七巧将手搭在一个佣妇的胳膊上,款款走了进来,客套了几句,坐下来便敬酒让菜。长白道:“妹妹呢?来了客,也不帮着张罗张罗。”七巧道:“她再抽两筒就下来了。”世舫吃了一惊,睁眼望着她。七巧忙解释道:“这孩子就苦在先天不足,下地就得给她喷烟。后来也是为了病,抽上了这东西。小姐家,够多不方便哪!也不是没戒过,身子又娇,又是由着性儿惯了的,说丢,哪儿就丢得掉呀?戒戒抽抽,这也有十年了。”世舫不由得变了色。七巧有一个疯子的审慎与机智。她知道,一不留心,人们就会用嘲笑的,不信任的眼光截断了她的话锋,她已经习惯了那种痛苦。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结合《红楼梦》中宝黛之恋,谈谈你对“门当户对”的看法。

2、结合儒家思想谈谈你对“仁”的看法。

1、请举例说明宋代爱国主义思想在文学作品中的具体表现(不少于300字)

2、论述《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不少于300字)

3、请根据下面《红楼梦》的片段比较分析林黛玉和薛宝钗的人物形象(不少于300字)

只见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向袭人说道:“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热毒散开,就好了。”说毕,递与袭人。又问:“这会子可好些?”宝玉一面道谢,说:“好些了。”又让坐。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不觉眼圈微红,双腮带赤,低头不语了。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大有深意,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含着泪只管弄衣带,那一种软怯娇羞、轻怜痛惜之情,竟难以言语形容,越觉心中感动,将疼痛早已丢在九霄云外去了。想道:“我不过挨了几下打,他们一个个就有这些怜惜之态,令人可亲可敬。²耀我一时竟别有大故,他们还不知何等悲感呢。既是他们这样,我便一时死了,得他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也无足叹惜了。”

„„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黛玉。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他两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那个?宝玉还欲看时,怎奈下半截疼痛难禁,支持不住,便“嗳哟”一声仍旧倒下,叹了口气说道:“你又做什么来了?太阳才落,那地上还是怪热的,倘或又受了暑,怎么好呢?我虽然捱了打,却也不很觉疼痛。这个样儿是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给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别信真了。”此时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利害。听了宝玉这些话,心中提起万句言词,要说时却不能说得半句。半天,方抽抽噎噎的道:“你可都改了罢!”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我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

2009~ 2010 学年试卷(B)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1.三言二拍

2、婉约派

3、元杂剧

4、章回体小说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3、柳永对宋词的贡献

2、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 《西厢记》中红娘的人物形象4·散曲的艺术特点

三、赏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8分,共32分。)

1、赏析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节选)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鞠、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

篇2:大学国文选本

众所周知,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悠远绵长。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以它的丰富内涵为世界为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贡献。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文化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推崇。但是,在中国文化在得到世界的推崇的同时,中国国内却充斥着各种西方文化因素,甚至是一些低俗的所谓的流行元素,这一切冲击着中国固有的文化精髓,致使国学在国人的心中每况日下,特别是在我们年轻的这一代中更为突出。

对此我深有感触,也最感悲哀的就是国家对英语的重视远远超过对汉语的重视,以至于作为母语教育的大学语文却被集体无意识地束之高阁,俨然成为一个被放逐在大学门庭之外的落魄潦倒的“流浪汉”。美国哈佛大学前任校长查尔斯·艾略特说过:“我认为有教养的青年男女惟一应该具有的必备素养,就是精确而优雅地使用本国语言。”这句话放到中国大学的语境之下,实在让人备感伤神。但是2007年5月教育部要求高校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这一规定的出台让我感到了一丝丝的安慰。我们学校也开设了大学国文课,相比英文来说,我还是喜欢国文课的。在我看来大学生应该是精通母语的一群人,自己的母语都学不好谈何爱国、谈何报效祖国。但是现在很大一部分学生“丧失”了基本的母语技能,有些同学连基本的汉语拼音都不怎么会了,汉语拼音频频出错,汉字也时常“张冠李戴”,或自己发明“新字”。“我听说在复旦大学举行的一次汉语言文字大赛中,冠军竟然被一名外国留学生夺走,真是颜面扫地。”看来不止我们在发疯般地学习英语,外国人也有疯狂学习汉语的。相比全国1000余所高校都把英语作为必修必选课,“大学语文”的光景只能用“惨淡”来形容。语文教育被排斥在大学的门槛之前,不仅有辱其作为一门学科的尊严,更使得母语教育就此丧失了生长、提升的可能性。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时龄教授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现在小学语文课的课时是外语的一倍多,初中语文的课时和外语一样多,高中外语课时要超过语文,到大学后,学生基本只学外语不学国语。

我们的图书馆,破烂的是小说,完整的是诗集,是四大名著,是心灵散文。”有很多人认为现在的大学浮躁异常,“有多少人沉醉于读书为乐,有多少人又在游戏人生,有多少人的借书证毫无记录,又有多少女孩把时间浪费在爱情小说上,”尤其是理科生,“我们孤单的接受着各种陌生的机械、接受着自然的宇宙的理论和亘古不变的定理,泡在实验室里对着显示器求一个无边的数据。游离在世间,却隔绝了一份对尘世间敏感的心。诗意,触景生情,对绝大多数人无外乎对牛弹琴。”我在理工科学校的同学时常在我面前感慨:突然觉得不学语文是一种悲哀,以前的文采不用、不练慢慢的就丢了,有时候甚至悲哀到一份申请也不会写了,尽管写出来了可是连自己也不知道写的什么。错别字、病句、没条理,各种个样的问题都有。曾看到一名大学语文教师这样说:“跟外语相比,我们大学语文甘拜下风。有人说语文是“维系中华文化之链”,但进行语文教学的教师竟抛出如此无奈之语,我国千百年来优秀文化的沿袭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篇3:大学国文教育的断层

但在现代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 国文的教育中却出现了很大的断层, 除却国文教育在中小学阶段的不健全和结构性的失误之外, 国文在大学也出现了严重的缺失, 国内非中文及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极少有机会接受国文教育, 于是国文的逐渐衰落和迷失就显而易见了。

在此, 我想就以下几个问题简单阐述我关于国文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断层的问题的一些思考:

一、国文词解

“国文”———尤其在港台地区或民国时期———很大程度上、很长时间里被当作“语文”理解, 但这里, 我以为“国文”不同于简单的“语文”, 国文是比语文深奥太多, 广泛太多的东西, 它是与一个国家民族性、灵魂更加贴近的东西, 而不仅仅是一门需要被一部分人掌握的技能;国文不仅仅是“文”, 还有史、理等等诸多方面, 它是综合, 是整理, 是包容。

二、现代社会国文缺失的相关表现

1语文水平的阻滞。这也是最初级的表现之一。“国内汉语教学地位不断下降的事实, 很多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学生对中文的驾驭能力、对文学的鉴赏水平不容乐观”, 即使在高等学府的学生中仍有请假条书写不规范、错别字连篇、写作能力差等语文程度的滞后现象, 这于我国长期以来畸形的国文教育有关, 又是极大的讽刺。

2社会传统人文精神的失落。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诸如孝、仁、侠、义等等, 其中内涵丰富、意境悠远, 成为世代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重要特征。但在社会多元化的今天, 这些曾经有口皆碑、妇孺皆知的时代的最强音慢慢衰落、泯灭, 我们的社会文化失去特色, 失去支柱, 被逐渐同化, 成为全球化中普通的一个终端。

3国文意识的缺失。中华民族沿袭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 但我们的国文意识, 甚至国宝意识都相当淡薄。从历史上多次国宝被夺到今天忽视传统文化, 我们在逐渐丢失宝贵的民族灵魂。我们缺乏对民族灵魂的正确认识和保护、传承。比如文物云集的博物馆中, 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文化错位、文化遗失的现象:有的导游为迎合观众的口味和兴趣, 有的电视剧为提高收视率, 做出有悖于历史真实的解释, 对观众造成了误导。此外, “韩潮来袭”等文化进口的现象使我国传统文化本就有所忽略的地位又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国民仿韩热情高涨, 韩语竟一跃成为当下最流行的语言, 加之英语在国内长期受到相当的重视, 国文逐渐被当作理所当然而遗忘在历史的角落。

三、国文及国文教育的重要意义

1国文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共同语, 与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标志和民族文化的载体, 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生死存亡和民族凝聚力”。从语言中, 我们领略着一国风情;从语言中, 我们汲取民族精神:语言是国民性的提升和精华, 是一个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凭据。

2国文中体现的民族精神是本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是一个民族求生存、求发展所必不可少的重要领航灯。“大学就是要为年轻人建立一个精神的家园, 使他们在万变不息的世界上闯荡时, 有一种内在的资源”, “语文教育是为人才打‘精神底子’的这样的精神灌注、文化熏陶足以影响终生”。因此高校的国文教育在精神方面更为重要。

3国文具有深刻的审美教育和品德教育功能。这一点与“语文”有很大程度上的相似, 如, 而国文体现国民性的特殊之处又使国文的教育作用在更广阔的领域、更高深的境界得到了拓展。我们应不仅注意到语言文字的训练与掌握, 更应注意到受教育者是否形成了良好的国文修养, 即具备基本的国民素质、国民意识, 而这后者, 是关系民族兴衰的关键。

四、国文教育出现缺失的原因浅析

任何社会现象的出现都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现状等因素不可分割, 国文教育的缺失问题也可从以上几个方面略作分析。

1社会主义经济不断发展, 呈现出深度化、全面化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 国门不断打开, 外来思想文化大量涌入, 本国的国文教育不可避免受到冲击。且经济的快速发展的需求和现状使国民经济成为国家发展和全民关注的焦点, 文化层面的国文教育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忽略。

2社会主义政治呈现出新的形势下的现代化趋向, 执政能力、民主范畴成为焦点, 并与当今世界的新发展紧密结合, 这些变化使对于传统的沿袭必然受到一定程度上忽略。

3当今的社会文化趋向于“快餐文化”, 时代的步伐使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沉重的生存压力之下, 传统和文化似乎成了一种奢侈, 人们在疲于奔波时, 更多地关注着经济和政治利益, 国文教育不如语文来得实在、来得迅捷, 因此国文教育地位的失落也就可想而知了。

除上述之外, 国文教育的缺失还与当今变化多端的国际形势、民族的心理特质等因素有关, 作为一个复杂的、多方面的问题, 还值得更多的研究和探讨。

五、国文教育的提升及补充

1适当定位、合理目标。首先, 面对高等学校的学生, 国文教育应不仅仅是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 更应上升到社会人文气息、国民素养的新高度;其次, 从学科发展来看, 国文具有广阔的前景, 应同21世纪的新状况结合起来, 增加其时代性、前沿性, 成为文化领域的重要方面;从传授者角度来看, 国文教育应在一般教学基础上, 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着重于知识技能之外的综合素养的逐步提高。

2活跃气氛、加强交流。国文的教育是历史的, 又是发展的, 只有在不断的交流和探讨中才具有生机和活力, 在交流中, 国文不断汲取新鲜的生命力, 同时, 本民族的后代也能更好地汲取国文精华。课堂活动中可加如情感、道德教育因素。

3注重技巧、加强技能。作为一门学科, 国文也一样要在某种程度、某种方式上体现出其现实性, 这就与语文有异曲同工之妙了。学生应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 在听、说、读、写方面成绩优异, 且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文化素养。同时也应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 言之有物。作为国文教育, 学生还应当具备一定缜密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以优秀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丰富人文素材训练学生自由思想, 自由表达, 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好奇、怀疑、反思精神的开拓型人才, 实现语文人文教育的‘以无用致有用’”, 同时对本民族的文化遗产有深入的了解和保护意识、常识。

4重视检测, 形成氛围。应将教学提升与成绩检测有机结合起来, 重视对国文教学的验收, 如举行大学生汉语水平测试DHC, 同时“列语文为必修课, 增设人文类选修课程”, “开设读书活动和系列讲座”等。

5提升人文精华, 弘扬中华。国文教育始终应与国家、民族的文化地位、文化精神紧密联系起来, 以教育明志, 以教育扬国, 应是每一个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本文中, 我以一个经历过高校国文教育全程的学生的视角看待国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紧迫程度和一些观念设想, 其中着重阐明了国文教育在宏扬中华民族民族灵魂方面的重要作用.“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相信在国文教育的路上, 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共同完善。

参考文献

[1]郭立场:《应对大学语文多一些必要的认识》[1]郭立场:《应对大学语文多一些必要的认识》

[2]莫云:《大学语文人文教育的当代立场》.理论经纬.2007 (1) [2]莫云:《大学语文人文教育的当代立场》.理论经纬.2007 (1)

篇4:民国大学国文教育课程教材概说

摘 要:本文分别从大学预科教材的过渡性质、20世纪30年代辅仁燕京等校课程和教材、40年代部定《大学国文选目》及其争论、40年代西南联大等校课程与教材等角度,全面考察民国时期大学国文课程和教材的概貌,涉及其形成、发展、特色、争论等方面,以为当下大学语文教育之借鉴。

关键词:民国大学;大一国文;国文教育;教材;课程

近年来,民国学术、学人、大学、教育、国文等话题渐成热点,坊间多种民国时称为“大学国文”或 “大一国文”的课程教材亦有再版。目前语文教育在各高校热闹开展却也争议不断,重温民国时期大学国文课程与教材的发展演变历程及其呈现出的经验与问题,仍有借鉴意义。

一、大学预科国文教材的过渡性质

现有的对民国时期大学国文教育情况的梳理和回忆材料,十分可贵,但相关述说也存在混淆模棱的情况。如什么才是与现今作为大学本科公共课相类似的课程和教材,就需要分辨清楚,因为不少议论笼统言之,其实谈的是中文(国文)系科的专业教育,故其所述内容如何专深,教员如何大牌,教材如何高明等等,就有货不对版之嫌。在这方面,应该充分注意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各个学校的不同情形,区别说明,具体分析,一事一议,庶几轻重分明,评价切当。

清末民初,由于学制变迁频繁及课程体系不定,大学阶段的国文课程及其教材的发展脉络不甚清晰。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兴新学,“壬寅学制”规定“中学堂以上各学堂,必全勤习洋文”的同时又强调“学堂不得废弃中国文辞”(张百熙、荣庆、张之洞《学务纲要》)。这算是近代大学初创期重视学生国文通识的最早表述。其他目前可见的各种语文教育史料鲜有明确涉及大学国文者。有论者指1909年唐文治编“高等学堂国文讲义”《高等国文读本》“当可视为我国‘大学语文教材之肇始”(见顾黄初主编《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事典》)。亦有认为1904年林传甲编“京师大学堂国文讲义”《中国文学史》应为第一本大学语文教材的。细考这两本教材的前言性文字,确表明其为针对“公共科”国文教学,但所施用的学校实乃“高等学堂”之属(林编为京师大学堂优级师范分类科国文讲义,唐编为在上海南洋公学主讲国文的讲义),而清末学制的高等学堂,则为大学预科性质——“以教大学预备为宗旨”,而非“以端正趋向,造就通才为宗旨”的大学堂。所以,这一时期的“高等学堂”国文教材,属于向着在性质和用途方面完全意义上的“大学国文”教材的过渡。再考其内容架构,林编《中国文学史》讲历代文章“源流义法”,未涉及选文,仅就体例上看,以讲论为主体,重点在文章做法,可称得上一部文章学著作——它固然算不上真正的“第一部中国文学史著作”,称其为首部大学语文教材,也属牵强。后出的唐编则有选文也有讲论:以其国文观为轴线,“论文大义,以古人之文章,为我之讲义”。其选文,主体为“古文”,辑为“钩元录”,注重“精神线索”;又有“致用录”,“所选俱系近人之作,如曾胡李左诸家专集,均博采要删,而于外交之学尤三致意焉。”希望“命体达用之士,当必有取于斯文”(《高等国文读本》“例言”)。新旧、虚实杂糅,明显具有个人取向。

预科独立设置阶段,高等学堂、优等师范等校的国文教育,在“壬寅学制”下为“词章”,在“癸卯学制”下为“中国文学”,在“壬子癸丑学制”下为“国文”;后来预科教育附设于大学阶段,1913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大学规程》也规定“国文”为预科各部之必修科目。当时施用于高等学堂国文教育的这类教材还有一些,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存藏的即有丁福保编《高等教育国文读本》,全一册,上海文明书局1905年出版;潘博编《高等国文读本》,全五册,上海广智书局1906年出版。无论性质或内容架构,均呈现出过渡期国文教材的特点。到1922年11月,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布“壬戌学制”,取消大学预科,过渡阶段的国文教育也就完成了其使命。但也为后来的大学国文教育提供了经验和积累。

五四之后,现代大学制度逐步确立,现代语文教育也逐渐成型,二者在一定程度上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加上其他社会学术文化力量和行政力量的介入,最终导致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国文课程的确立,应该是在1929年8月,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规程》之际。该规程第八条规定:“大学各学院或独立学院各科,除党义、国文、军事训练及第一第二外国文为共同必修科目外,须为未分系之一年级生设基本课目。”而按照1931年3月教育部颁行的《专科学校规程》,高等专科学校也须设国文为必修课:“各种专科学校,以党义、军事训练、国文、外国文为共同必修科目”。

至此,“大一国文”从制度上正式成为大学本科段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大学国文教材也在1930至1940 年代呈现出丰富复杂的面貌。

二、30年代辅仁燕京等校国文课程与教材

虽则教育行政部门有上述明确规定,30年代民国大学国文课程的开设情况,还是因校而异。有开与不开之别——张岱年就读北平师范大学教育系时(1928—1933),师大就不设大一国文(张岱年《我与北师大》)。也有开了但效果不佳者——交通大学因施行不力,专聘陈柱为系主任来主持,试图结合专业特点,提升学生的“文字表现”能力。清华大学则经历多次改革,时起时落,吴小如晚年回忆说当年清华“‘大一国文始终是全校性的必修课。开这门课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各系分班由著名教授主讲,像清华的朱自清、刘文典、俞平伯、浦江清诸位先生,都各分一个班去教‘大一国文”(《理工大学应恢复“大一国文”课程》)。而实际情形要更为复杂。时人谢循初做了不完全统计,截至1935年,有些大学尚未开设“大学国文”课程,如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在已开设的大学中,各校为国文课程设置的学分也相差较大:浙江大学2学分,广西大学、山东大学4学分,清华大学、大夏大学、齐鲁大学、安徽大学6学分,厦门大学和沪江大学则高达12和16学分(《今日大学课程编制问题》,《安徽大学季刊》1936年第1期)。这一时期的大学国文教育,较有特色的为辅仁和燕京两所教会大学。endprint

在辅仁大学,国文教育为各院系共同必修课。来新夏回忆说:“那时辅仁大学对‘大一国文似乎比其他学校重视得多,认真遴选一部分有学问的中年讲师任教,如启功、余逊、柴德赓和周祖谟等都承担过这门课,校长陈垣先生亲自主持,共同研究选文,自编铅排线装教材。一年学下来,确实感受到不少读古文的乐趣,有些篇章还能朗朗上口。”多年之后,学生“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教材中所附的《论孟一脔》部分。”“《论孟一脔》是辅仁‘大一国文的特色,为其他大学所编教材所无。它附在其他古文后边,独立成篇,另题《论孟一脔》,共选《论语》与《孟子》各22章,共10页。”(《说说“大一国文”——兼说<论孟一脔>》)陈垣亲自主编的《国文读本》,其优点为:“一则所选各文均为名篇,文字流畅可读,对古文入门有益;二则此读本不止于选文,尚包含故事、义例,可资探讨;三则选同一内容而有不同写法相比较,对初学习作古文者,可见示范,对文史学生尤有裨助。”(来新夏《再说“大一国文”》)启功则回忆说:“陈老师对各班‘国文课一向不但是亲自过问,每年总还自己教一班课。各班的课本是统一的,选哪些作品,哪篇是为何而选,哪篇中讲什么要点,通过这篇要使学生受到哪方面的教育,都经过仔细考虑,并向任课的人加以说明。学年末全校的一年级‘国文课总是‘会考,由陈老师自己出题,统一评定分数。现在我才明白,这不但是学生的会考,也是教师们的会考。”(《夫子循循然善诱人——陈垣先生诞生百年纪念》)校长亲自授课命题并且延聘知名教授、督责指导青年教员,无怪其课为后人铭记。

燕京大学在30年代的北平,亦为负盛名者。这所美资背景的教会学校,却十分注重学生国文素养培育和能力训练。国文课包括名著选读和国故概要两部分,国文课不仅在大一年级开设,还持续到大二年级,且都规定为必修课程,这与普遍只有“大一国文”的各校情况颇为不同。其授课教师有杨振声、马鉴、沈士远、郭绍虞等。燕京大学国文教材,国家图书馆所见和一般史料所及多是1938—1940年的版本。笔者查览到的最早的《燕京大学国文名著选读》版本(见古籍网 http://www.bookinlife.net),封面无署名,印有“民国二十四—二十五年”字样。这套教材共4册,书前有“教材标准”说:“本编分选学术论著,文学史,国学常识之文,及与各系特有关系之作而为中学所未及者。”可见其为“各系”所用之公共科教材。又说:“本编侧重应用的古文,略及代表每个时代和文体的重要名著,与文学批评之文。”选文以时代为纲,详录周秦至唐宋时期文章,略及明清文章,每一时代文章按文体归类。收入少量近人文字,如章太炎的《菿汉微言序》《文史通义诗教》、《清代学术概论》、《国学学刊序》、《国学学刊宣言》等。编者说乃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近世及现代作者,于学术思想,所关至重,俱附入各代各体之下,以期教材之系统化,思想之现代化。”

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正值社会上“中学生国文水平低下”的讨论兼及对大学生国文能力的批评,郭绍虞遂有针对性地为燕京大学一年级国文课编写了一套两本的教材:《近代文编》和《学文示例》,由开明书店1939、1941年先后出版。此书具有广泛影响。编者在书成之后写了《大一国文教材之编纂经过与其旨趣》一文加以解说,对其良苦用心详加阐释。《学文示例》应对大中学生国文水平讨论中的意见,非常重视学生写作能力训练,但示例选文基本上是古文。朱自清写了《中国文的三种型──评郭绍虞编著的〈语文通论〉与〈学文示例〉(开明书店版)》一文,委婉地提出:“书中白话的例极少,这是限于现有的材料,倒不是郭先生一定要偏重文言;不过结果却成了以训练文言为主。所选的例子大多数出于大家和名家之手,精诚然是精,可是给一般大学生“示例”,要他们从这里学习文言的技巧,恐怕是太高太难了。”而《近代文编》,其所选文章则重在应用,而又琳琅满目。编者自言:所选“务取明显,以便学生预习,俾增阅读能力;同时又以体式分组,俾与作文取得联系,庶于临文之顷,得有观摩之资。”本书有许多二、三十年代的时人之作,如鲁迅的《马上日记》、胡适的《杜威论中国思想》、《〈国学季刊〉发刊宣言》、林语堂的《机器与精神》。时间上最为切近的典型的时文为《中国的西北角》,是著名记者范长江从1935年7月起作为《大公报》旅行记者记录沿途见闻而写的通讯,《大公报》1936年8月刚刚集册出版,1939年的教材就将其选入,可谓别具慧眼。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上、下卷在1930 年、1934 年出版,《冯著<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也出现在这部教材的选文中。

如果说,《学文示例》尚有偏于学术不无繁难之病,则《近代文编》因其不拘一格、文备众体、选材新颖、编排有序,实在是一部别开生面的国文教材。从中可见燕京大学的国文教学不断适应时代之需,从30年代前期的注重国学基础和古文训练,到40年代逐渐转向“以现代生活为归”的技巧训练之外兼重新思想训练的思路。后来郭氏还费不少心力指导编辑了“学生作业的整理”——《作文摘謬实例》。如此全力以赴,可见其时大学国文教员的尽心尽责。

三、40年代部定《大学国文选目》及其争论

30年代后期,国民政府大力宣扬固有文化和民族精神,为统一思想、强化国家意志,同时也为解决教科书编制、印刷和运输方面的困难,取消一直沿用的教科书“审定制”改为“部编制”,统一筹划和组编教科书,并延续至抗战胜利后。在此形势下,1940年夏,教育部大学用书编辑委员会决定编选大学国文全国统编教材,并推选魏建功、朱自清、黎锦熙、卢前、伍俶傥、王焕镳六人负责编选,魏建功负责联络。魏建功《大学一年级国文问题》(《高等教育季刊》1942年2卷3期)一文介绍说:为达到教材选目“初步意志集中的调整”,前期做了大量的调查分析,“在战时的后方所征集到的全国大学校院(包括专科学校)选文约在二十个单位”。在对这些教材选文及其作者统计分析后发现,从中无法“找出一个客观的共同的标准”。编辑委员会专家们遂商定选文的标准共三条:“1.酌量避免与中学重复。2.生人不录。3.时代后排,文体后分,四部不论。”历时两年,商讨拟订了一个《大学国文选目》,选出50篇基本篇目。1942年10月,此目以国民政府教育部名义颁布。随后国立编译馆依此“选目”出版了“部定大学用书”《大学国文选》,要求各大学 “转知该科担任教员遵照采用”。《选目》及教材引发了一场论辩,秉承“生人不录”原则,入选的全是文言文,也重新触及了有关文言、白话的争论。endprint

朱光潜发表《就部颁〈大学国文选目〉论大学国文教材》一文(《高等教育季刊》1942年2卷3期),认为大学国文主要是一种语文训练,“我们只能希望他们能用浅近文言或国语写公私信,做学术文,叙述时事或故事,描写眼见耳闻的人物,写得辞明理达,文通文顺,我们所悬的大学国文教学目标不应低于此,也不必高于此。”“时代愈近,生活状况和思想形态愈与我们的相同,愈易了解,也愈易引起兴趣。我主张多选近代文。”“如果我教我的子弟做说理文,我毫不迟疑地叫他们看章行严的甲寅争论文字,大公报社评,和梁任公胡适之诸人的论著。至于叙事文,我也必定叫他们除史传之外看看小说(中外新旧在所不论)。”

身为编选会成员之一的朱自清发表《论大学国文选目》一文做了回应。他对大学国文教育的目标和性质持不同见解:“大学国文不但是一种语文训练,而且是一种文化训练”。朱自清认为朱光潜多选现代文的主张并不尽然。他并批评抗战前山东大学的国文教材“入选的多是历代抗敌的文字,据说学生颇感兴趣。但这办法似乎太偏窄,而且其中文学古典太少。”他反对迁就学生的兴趣,“尤其在大学生,教育还当注意整个人格的发展。兴趣是常会变动的,训练应该循序渐进的训练下去,有时候必需使学生勉强而行之。”他后来编著《经典常谈》的思想与此一脉相承。

黎锦熙也发表了长文《大学国文之统筹与救济(上)(下)》,除解释说明50篇选目的编辑和使用外,更对大学国文教学内容组织给出了系统设计。其中有这样的表述:“赶快采选若干篇白话文艺作补充的教材。”并希望白话文艺教材“若能因势利导,导入正轨,自然与那五十篇高文典册‘相反相成”。他甚至建议教员尽可“一、选定国内共推为最精洁最丰硕的报纸一种(例如重庆的大公报);二、让学生各定一份,为的是做国文教材,不是看新闻;三、匀配时间,两天一次,训练阅读,指导写作,一以贯之;四、社评,专论,特约通讯,法令文告,领袖演词,重要译件,精读;新闻电报,附刊文艺,广告启事,略读。”

围绕这一部定选目和教材的争论,参与者均为语文教育及相关领域的专门家,话题广泛而深入,映射出民国大学国文教育的整体面貌和关键问题,内容丰富,意义重大。讨论中关于大学国文教育的目的、性质、内容取向、教学方法,与中学教育的衔接,与社会语文的互动互腴种种重要问题的论说,今天读来,仍不乏启示意义。

四、40年代西南联大等校国文课程与教材

40年代的国文教育,自以最负盛名的西南联大为翘楚。该校将国文课作为包括中文系学生在内的所有学生的共同必修课。中文系学生也修“大一国文”,这与当时和现在的普遍做法均不一样,是特殊时期的特殊做法。1938年,联大专门成立大一国文委员会,在杨振声主持下编选课本。散见的各种回忆文章和言谈记录侧面地反映了这门课之备受好评,为众多当年的联大学生、后来的知名人士所记忆和追怀。汪曾祺散文《晚翠园曲会》的描述最为生动:

西南联大有一本《大一国文》,是各系共同必修。这本书编得很有倾向性。文言文部分突出地选了《论语》,其中最突出的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种超功利的生活态度,接近庄子思想的率性自然的儒家思想对联大学生有相当深广的潜在影响。还有一篇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一般中学生都读过一点李清照的词,不知道她能写这样感情深挚、挥洒自如的散文。这篇散文对联大文风是有影响的。语体文部分,鲁迅的选的是《示众》。选一篇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是意料中事。选了丁西林的《一只马蜂》,就有点特别。更特别的是选了林徽因的《窗子以外》。

西南联大大一国文教材名为《西南联合大学国文选》(国家图书馆有藏),发行者为西南联合大学,1940年出版。选文分上中下三编,上编为古文23篇,以史传和序记为主;下编为古诗词,以唐宋为主;中编则基本上都是语体时文,选入反映新文学运动实绩的现代文学作品,是领风气的做法。张世英回忆说:“在联大的“大一国文”课堂上,我第一次用白话文写文章。”(《归途——我的哲学生涯》)联大国文课的内容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文学作品选读,包含文言文、语体文、古典诗词等文类的经典篇目;二是“语文训练”,为此另外编有《西南联合大学大一国文习作参考文选》(1942,后改名为《语体文示范》)。

而在教法上,杨振宁回忆道:“联大的大一国文必修科,当时采用了轮流教学法。每一位教授只讲一个到两个礼拜。……那时的教授阵容实在很强,轮流教学法给了我们多方面的文史知识。记得教过我大一国文的老师有朱自清先生、闻一多先生、罗常培先生、王力先生等很多人。”(《杨振宁文集》)翻译家许渊冲1938年入校,也赶上诸教授轮流执教“大一国文”:“中文系的教授,每人授课两个星期”,“名教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西南联大的老师》)。联大复员后的北京大学,其国文教材保留着显著的联大的风格特点。如1948年版《北京大学国文选》(上中下三卷合一册),下卷全部为《狂人日记》、《我所知道的康桥》、《我们对于西洋文明的态度》、《窗子以外》等现代白话文。不过这已是民国国文教育的余绪了,到1949年和1950年新华书店先后出版的北大清华合编、华北教育部教科书编审委员会审定、叶圣陶作序的《大学国文〔现代文之部〕》和《大学国文〔文言之部〕》,则已经呈现出另一种不同的面貌了。

西南联大师范学院还办有重要的国文刊物《国文月刊》,辟有“大学国文教学改革”栏,先后发表朱自清《国文教学自序》,余冠英《关于本年度统考国文试题中的文言译语体》、《介绍<精读指导举隅>》、于在春《国文成绩考查述例》、程会昌《部颁中国文学系科目平议》、《论今日大学中文系教学之蔽》、陈梦家《释“国”,“文”》、罗常培《中国人与中国文》、郭绍虞《大一国文教材之编纂经过与其旨趣》、杨振声《新文学在大学里》、项因杰《研读和写作的关系》、陈觉玄《部颁<大学国文选目>平议》、叶兢耕《对于师范学院国文系专业训练的一点感想与意见》、季镇淮《教书杂记》、丁易《论大学国文系》等文,无疑提高了其时大学国文教育的学术含量。

纵观整个民国大学国文教育,40年代是脚步最为坚实、发展最为充分的时期,其中蕴育的实践经验和学理探讨,尚需予以足够的重视和认真的吸取。这对于新形势下的母语高等教育,不无裨益。

篇5:尔雅大学国文(32课时)答案全

√)(2 “《伯兮》,刺时也。言君子行役,为王前驱,过时而不反焉”出自《毛诗序》。(√)

《湘夫人》朗读及背景分析 1 《湘夫人》中被解释成湘君的邀请语是(C)。A、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B、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C、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D、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2 《湘夫人》中没有提到的香草是(D)。A、荪 B、杜衡 C、杜若 D、紫 3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中“张”的解释应该是(A)。A、张挂 B、施展 C、放纵 D、分开 4 “朝弛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中“澨”的意思是河水。(×)5 《湘夫人》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西木叶下 ”句被称为千古“秋兴”之祖。(√)

《湘夫人》艺术分析与比较分析 1 古代散文中不包括(D)。A、散体文 B、骈体文 C、赋文 D、韵文 2 先秦散文包括两大类,一是历史散文,一是诸子散文。先秦散文总论与老子其人 1 《道德经》一书的核心是(A)。A、道 B、德 C、自然 D、无为 2

(√)

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不包括(C)。A、《易经》 B、《道德经》 C、《大学》 D、《论语》 3

关于《道德经》的艺术特色,表述错误的是(D)。A、韵散结合

B、寓理于形的表现手法 C、语言凝练精妙 D、较少用格言警句 4

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是万物存在与变化的普遍原则和根本规律。(√)5

“道 ”在《老子》中出现了六十多次× 《老子》内容、艺术 1

“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出自下列哪部作品?B A、《论语》 B、《道德经》 C、《南华经》 D、《孟子》 2

《尚书》中“德”的内涵不包括(D)。A、德行 B、德性 C、德政 D、德心 3

《老子章句解读》的作者是(D)A、陈永栽 B、黄炳辉 C、冯达甫

D、陈永栽和黄炳辉 4

“曲则全,枉则正。”严复说:“曲,一部分也。”(√)5

《曲则全》这一章集中讨论人的道德修养。(√)《曲则全》为天下式 1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也哉?诚全而归之。”“全”在这句话的意思是(D)。A、完整 B、遍 C、都 D、全身保命 2

“不自是,故彰”这句话的解释是不自以为是,所以能明辨是非。(√)《曲则全》“不自见” 1

“人皆求福,已独曲全。曰,‘苟免于咎’。”出于(B)。A、《老子》 B、《庄子·天下》 C、《孟子》 D、《论语》

《曲则全》内容归纳、艺术 1

《庄子》今本三十三篇,其中内篇有(D)篇。A、15 B、11 C、9 D、7 2

《庄子》继承老子“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大学之道 1

“四书五经”中“四书”包括(D)。A、《尚书》 B、《诗经》 C、《春秋》 D、《中庸》 2

“五经”是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汉乐府总论 1

《谏逐客书》的中心论点是(D)。A、秦国依赖客卿才强大起来 B、重物轻人不是统一天下的正确方略 C、驱逐客卿必将造成秦国的危亡 D、驱逐客卿是错误的 2

《谏逐客书》铺陈秦王所喜好的珍宝、美色、音乐,是为了(A、批评秦王声色误国 B、宣扬秦国强大富足

C、美化秦王以增强其接受劝谏的可能性 D、阐发重物轻人不能统一天下的道理 3

《谏逐客书》中四君得到人才的故事中没有(B)。A、缪公用客卿

D)。B、威王用孙膑 C、孝公用商鞅 D、惠王用张仪 4

《谏逐客书》中所举故事中有一个是“惠王用张仪——变法治国———遂霸西戎”。(×)5

《谏逐客书》劝谏能够成功的原因之一是用历史和巧妙的比喻论证,避免就事论事和自我表白。(√)《饮马长城窟行》赏析 1

对“乐府”解释正确的是(D)。A、管理音乐的机构 B、汉代的乐府诗 C、唐代的新乐府 D、以上都对 2

《乐府诗集》中将汉初从北方民族传入的北狄乐归入(A)。A、鼓吹曲辞 B、相和歌辞 C、杂曲歌辞 D、清商曲辞 3

以下不属于《乐府诗集》的作品是(C)。A、《长歌行》 B、《陌上桑》 C、《伯兮》 D、《十五从军征》 4

《乐府诗集》是一部上古至唐五代时期的乐章和歌谣总集,也是现存成书最早、最广而搜罗最为完备的乐府诗总集。(√)5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乐府诗集》“征引浩博,援据精神”。(√)古诗十九首总论 1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中“遗”的意思是(B)。A、丢失 B、赠送 C、余、留 D、抛弃 2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下一句是(C)。A、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B、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C、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D、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3

“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这句诗的押韵情况是(B)。A、平声韵 B、入声韵 C、仄声韵 D、没有押韵 4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这里的“鲤鱼”是指自然界中的鱼。(×)5

《饮马长城窟行》这首诗的主题是征夫思妇。(√)《行行重行行》赏析 1

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是“五言之祖”的是(D)。A、《诗经》 B、《乐府诗集》 C、《古诗》 D、《古诗十九首》 2

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有“(十九首)谓之风余,谓之诗母”,这句话是(C)说的。A、刘勰 B、钟嵘 C、陆时庸 D、王世贞 3

《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建安诗歌

《行行重行行》这首诗的层次是(C)—(C)—(C)—疑虑—宽慰。A、久别、远别、叙别 B、远别、叙别、久别 C、叙别、远别、久别 D、远别、久别、叙别 2

《行行重行行》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不包括(D)。A、叠词 B、虚实相结合 C、浓厚的抒情气氛 D、运用典故 3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用重叠可以加重语气。曹操及其诗 1

关于建安文学繁盛的原因,表述错误的是(B)A、时代环境的刺激

√)(B、儒学的繁荣

C、文学批评的盛行和发展 D、领袖的提倡 2

不属于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是(D)。A、孔融 B、曹丕 C、徐干 D、袁宏道 3

文学史一般所说的建安文学,实即曹氏势力统治下的文学,而创作主要是在建安年间。√ 《蒿里行》赏析 1

“三曹”中诗风古直悲凉的是(D)。A、曹丕 B、曹彪 C、曹植 D、曹操 2

鲁迅评价曹操的诗为“改造文章的祖师”。(√)陶渊明及其诗 1

曹丕一共写了(B)首《燕歌行》。A、1 B、2 C、3 D、4 2

“茕茕”一词最早出自于(C)。A、《燕歌行》 B、《陈情表》 C、《楚辞·九章》 D、《诗经》 3

使七言诗形式宣告独立的作品是(D)。A、《四愁诗》 B、《战城南》 C、《东门行》 D、《燕歌行》 4

《燕歌行》是今存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诗。(√)5

《燕歌行》这首诗突出的特点是情景交融。(√)《读<山海经>》赏析 1

“质而实绮,癯而实腴”是苏轼对古代诗人(A)的评价。A、陶渊明 B、谢灵运 C、沈约 D、曹丕 2

(D)是陶渊明的化身和象征。A、梅花 B、莲 C、桃花 D、菊 3

陶渊明的社会观和人生观都以“自然”为核心。(√)王粲 1

“强记洽闻,幽赞微言。文若春华,思若涌泉。发言可咏,下笔成篇”是曹植为“建安七子”中的(B)所写的诔辞。A、刘桢 B、王粲 C、阮瑀 D、徐干 2

王粲所作诗赋语言清丽,情调悲凉,在“建安七子”中成就最高,刘勰誉之为“七子之冠冕”。(√)楼址考订 1

关于《登楼赋》的楼址所在,目前较为学界接受的是(A)。A、麦城说 B、襄阳说 C、当阳城说 D、江陵城说

《登楼赋》赏析(上)1

“揽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中“仇”的意思是指(B)。A、仇敌 B、匹敌 C、深切的怨恨 D、同伴 2

“北弥陶牧,西接昭丘。”中“弥”的意思是“面临”。(×)《登楼赋》赏析(中)1

“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这句话中有(C)个典故。A、1 B、2 C、3 D、4 2

王粲在荆州的十六年中,始终没有受到刘表的重用。(√)《登楼赋》赏析(下)1

《登楼赋》的第三段押的韵是(C)。A、平声韵 B、仄声韵 C、入声韵

D、平声韵和入声韵 2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这句诗出自于《论语》。(×)总论 1

盛唐诗的主要特点不包括(D)。A、声律风骨具备 B、句法浑涵 C、田园山水诗占很大比重 D、偶有边塞诗 2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引用过哲学家尼采的话。(√)王维与其诗 1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是(B)对王维的评价。A、王国维 B、苏轼 C、鲁迅 D、李白 2

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容诗、画、意为一体。(×)王维《终南山》赏析 1

《终南山》这首诗中最受后人称赞的一句是(B)。A、首联 B、颔联 C、颈联 D、尾联 2

《终南山》这首诗以不全求全,收到了以少总多、意余于象的艺术效果。(√)

王维《渭川田家》赏析 1

《渭川田家》这首诗中(D)没有运用对仗的手法。A、首联 B、颈联 C、尾联 D、颔联和颈联 2

《渭川田家》中有化用了陶渊明的诗句。(√)高适与其诗 1

(C)不仅是高适的“第一大篇”(近人赵熙评语),而且是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千古传诵。A、《塞下曲》 B、《别董大》 C、《燕歌行》 D、《蓟门行五首》 2

《唐才子传》中“少性拓落,不拘小节”是对高适的评价。(√)《燕歌行》背景 1

张守珪大战契丹到朝廷报捷,皇帝设宴款待并赋诗(C)一首。A、《睢阳酬别畅大判官》 B、《宋中送族侄式颜》 C、《平胡》 D、《燕歌行》 2

高适的诗集里有三首诗是跟张守珪有关的。(√)《燕歌行》赏析(上)1 《燕歌行》这首诗的前八句押韵情况是(D)。A、都是入声韵 B、都是平声韵 C、先平声韵后入声韵 D、先入声韵后平声韵 2

“美人帐下犹歌舞”是作者对作战士兵的一种讽刺。(×)《燕歌行》赏析(下)1

《燕歌行》除高适之外,下列诗人中(D)也写过。A、岑参 B、王维 C、王昌龄 D、曹丕 2

司马迁的《史记》中有《李将军列传》,李将军是指李广。√ 《燕歌行》归纳、拓展 1 关于《燕歌行》的艺术特色描述错误的是(C)。A、全诗平仄韵交替 B、大量运用律句 C、全篇抒情 D、运用对仗手法 2

高适的《燕歌行》气势畅达,笔力矫健,经过惨淡经营而至于浑化无迹。(√)李白生平1

李白的一生可分为五个阶段,属于第二阶段的是(A)。A、出蜀漫游时期 B、长安三年 C、安史之乱时期 D、蜀中时期 2

再度漫游时,李白是以(D)为中心。A、洛阳 B、兖州 C、幽燕 D、东鲁、梁园 3

在李白一生的重要转折时期因政治上的失意而创作了大量针砭时弊、抨击权贵、抒发愤懑的诗作。(√)李白诗歌的内容与特点 1

李白的乐府诗有(B)首,占其全部作品的比例是(B)。A、230,三分之一 B、230,四分之一 C、350,四分之一 D、50,三分之一 2

不属于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是(C)。

A、以大胆的想象与夸张创造出神奇莫测的艺术境界 B、诗歌往往起句突兀 C、极具现实主义 D、富于游仙的色彩 3

《秋浦歌》是李白歌唱爱情和友谊的诗篇之一。(×)《关山月》赏析 1

明代胡震亨评论李白的乐府诗时提到读太白乐府有(C)难。A、1 B、2 C、3 D、4 2

下列诗人的乐府诗不属于旧体乐府的是(D)。A、李白 B、李贺 C、陆游 D、白居易 3

《关山月》为乐府诗题,属横吹曲辞。(√)《远别离》赏析 1

《远离别》这首诗被收录在(A)。A、《河岳英灵集》 B、《说诗睟语》 C、《李诗通》 D、《唐诗三百首》 2

对《远离别》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描述不正确的是(D)。A、以香草美人来寄寓丰富的政治情怀 B、运用议论的方法 C、情景描写相结合 D、文笔优美 3

《远别离》这首诗讽刺的对象是李辅国。(×)《赠孟浩然》赏析 1

《赠孟浩然》一诗的艺术特色表述正确的是(D)。A、严格遵守格律 B、语言华丽 C、结构上是描写—抒情的方式 D、用典自然 2

《赠孟浩然》这首诗的“高山”一句用了《诗经》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典故。(√)《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1

下列诗中属于五言律诗的是(D)。A、《赠郭将军》 B、《鹦鹉洲》 C、《别中都明府兄》 D、《送友人》 2

《等金陵凤凰台》一诗中运用典故是在(D)。A、首联 B、颔联 C、颈联 D、尾联 3

《等金陵凤凰台》这首诗是李白要与(A)一较胜负。A、崔颢的《黄鹤楼》 B、谢灵运的《游楠亭》 C、谢朓的《游后园赋》 D、王昌龄的《出塞》 4

在李白时代七言律诗已经完全定型。(×)5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一句中“晋”是指东晋。(×)杜甫生平1

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杜甫在他人生的哪个阶段所作的?(B)A、壮游时期 B、困守长安 C、陷贼与为官 D、漂泊西南时期 2

以下哪首诗不属于杜甫的“三别”?(B)A、新婚别 B、渡荆门送别 C、无家别 D、垂老别 3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是朱德同志在参观杜甫草堂时留下的对联,这里说的杜甫草堂位于我国的(D)。A、陕西西安 B、河南洛阳 C、云南昆明 D、四川成都 4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在离开成都后所作。(×)杜甫的创作 1

杜甫的诗歌是诸子百家中哪一派思想的典型?(C)A、法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儒家思想 D、道家思想 2

杜甫诗歌的创作特点是(A)。A、沉郁顿挫 B、婉约清新 C、雄壮豪迈 D、禅意空灵 3

在杜甫各个体裁的诗歌中,他的五言诗成就最高。(×)《赠卫八处士》赏析 1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中的“参”与“商”指的是什么?(A、动物 B、植物 C、历史名人 D、星宿 2

D)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一句反映了诗人的田园生活。(×)3

《赠卫八处士》讲述的是杜甫与情人间的思念与感慨。(×)五言律诗综述和《月夜》赏析 1

被称为“天下第一等情诗”的是(B)。A、《哀江头》 B、《月夜》 C、《春望》 D、《天末怀李白》 2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中的“未解”指的是作者儿女尚未解衣就寝的状态。(×)七言律诗综述 1

胡应麟把杜甫的哪首诗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D)A、《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B、《蜀相》 C、《望岳》 D、《登高》 2

七言律诗可上溯至沈佺期,而成熟于杜甫。(√)韩愈《祭十二郎文》(刘占召)1

《祭十二郎文》被称为祭文绝调的主要原因是(D)。A、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B、文章规范,语言严谨 C、夹叙夹议,内涵丰富 D、不拘常格,多有新变 2

《祭十二郎文》的第二段采用了什么样的文学表现手法?(A、白描 B、议论 C、抒情 D、夹叙夹议 3

A)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一句中“孤”指的是作者早年丧母。(×)4

《祭十二郎文》一文从“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开始进入了文章感情的第二个高峰。(√)中唐历史与中唐诗综述 1

中唐政治上最显著的特点为(A)。A、藩镇割据、太监专权 B、政治稳定、社会和谐 C、中央集权、社会动荡 D、社会平静,暗藏矛盾 2

唐宪宗元和年间诗人的代表作家不包括(D)。A、韩愈 B、白居易 C、刘禹锡 D、李白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第一部分赏析 1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开首四句的作用是(B)。A、点出人物 B、铺叙环境 C、描写心情 D、歌颂志向 2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中,作者表面上是描写张署之歌,实际上描写了D A、对未来的希望 B、对张署的同情 C、百姓的疾苦 D、自己的不平遭遇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第二部分赏析 1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结尾貌似旷达,实为牢骚。(√)韦应物诗与韦应物生平1

《唐诗三百首》入选作家作品数量排行榜前3名是哪些人?各入选多少首?(C)A、王维:29首;李白:29;李商隐:22首 B、王维:29首;李白:29;孟浩然:15首 C、杜甫:39首;王维:29首;李白:29 D、杜甫:39首;王维:29首;李商隐:22首 2

韦应物被称为“韦苏州”的原因是他(D)。A、出生于苏州 B、郡望是苏州 C、长大于苏州 D、任职于苏州 《寄李儋元锡》赏析 1

《寄李儋元锡》前四句被纪晓岚高度地赞扬。(×)李贺生平及诗总评 1

李贺是中唐(B)诗人的代表。A、现实主义 B、浪漫主义 C、古典主义 D、唯美主义 2

李贺诗歌特征的形成,没有受到(D)的影响.A、人生经历 B、中唐文学风尚 C、对前代文学作品学习D、家庭环境的影响 3

唐代“三李”是对李白、李商隐、李贺三位诗人的合称。√ 《李凭箜篌引》赏析 1

清人方扶南在《李长吉诗集批注》评价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为“李足以(C)”。A、移人 B、惊天 C、泣鬼 D、矢志 2

李贺在听完李凭弹奏箜篌之后写下了《李凭箜篌引》。× 《长恨歌》朗读 1

相传“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是(D)悼念白居易所写的。A、唐玄宗 B、唐穆宗 C、唐肃宗 D、唐宣宗

《长恨歌》第一段赏析 1

《长恨歌》第一段主要是写(C)。A、杨贵妃之死和唐玄宗在流亡途中的悲伤

B、方士寻觅杨贵妃亡魂,使两人得以互通讯息,重申盟誓 C、唐玄宗宠爱杨贵妃,荒淫失政

D、唐玄宗返回京城后对杨贵妃的深切怀念 2

白居易在诗中借用(A)来指代唐王朝。A、秦朝 B、汉朝 C、西晋 D、隋朝

长恨歌》第二段赏析 1

《长恨歌》第一段主要是写(C)。A、杨贵妃之死和唐玄宗在流亡途中的悲伤

B、方士寻觅杨贵妃亡魂,使两人得以互通讯息,重申盟誓C、唐玄宗宠爱杨贵妃,荒淫失政

D、唐玄宗返回京城后对杨贵妃的深切怀念 2

第二段开始,作者对李杨的感情变化为(A)。A、同情 B、讽刺 C、不满 D、怀疑

《长恨歌》第三段赏析

《长恨歌》第三段主要是写(D)。A、杨贵妃之死和唐玄宗在流亡途中的悲伤

B、方士寻觅杨贵妃亡魂,使两人得以互通讯息,重申盟誓 C、唐玄宗宠爱杨贵妃,荒淫失政

D、唐玄宗返回京城后对杨贵妃的深切怀念 2

王勉夫《丛谈》中认为,白居易写“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是因为(C)。A、缺少皇宫的生活常识 B、安史之乱后王室衰落 C、烘托诗中的“长恨”氛围 D、以落魄之状讽刺唐玄宗 《长恨歌》第四段赏析 1

《长恨歌》第四段主要是写(B)。A、杨贵妃之死和唐玄宗在流亡途中的悲伤

B、方士寻觅杨贵妃亡魂,使两人得以互通讯息,重申盟誓 C、唐玄宗宠爱杨贵妃,荒淫失政 D、唐玄宗返回京城后对杨贵妃的深切怀念 《长恨歌》文本结构及艺术特点 1

《长恨歌》中不包含的是(C)。A、叙事 B、绘景 C、议论 D、抒情 2

关于《长恨歌》的主题,不属于大众流行观点的是(A)。A、双重主题说

B、咏史说

C、讽刺说

D、爱情说 作者描写唐玄宗宠爱杨贵妃及杨家人荣华富贵,暗示这些是安史之乱的原因之一。(√)关于《长恨歌》的学术争鸣 1

认为杨贵妃最终落脚与东部沿海某城市的是(B)。A、俞平伯 B、孙次舟 C、张廉 D、周煦良 2

俞平伯先生最早提出《长恨歌》实际暗暗指出杨贵妃并没有死在马嵬驿。√

杜牧与杜牧诗论 1

不属于晚唐诗人的是(C)。A、杜牧 B、李商隐 C、韩愈 D、温庭筠 2

晚唐时期的诗人的数量与唐朝其他时期相比(A)。A、更多 B、更少 C、几乎相同 D、无法考证 3

杜牧的诗风与杜甫相似。×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赏析 1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一联即是调字对,又是句中对。(√)2

“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一联表现了作者感叹自己不能像范蠡一样功成名就后归隐江湖。(√)3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第四联化用了李白描写宣州的诗句。(×)李商隐生平与诗评 1

李商隐一直在仕途上遭到排挤,是因为(B)。A、政治才能不高 B、触犯朋党之争 C、做人过于刚正 D、家庭出身不高 2

李商隐的诗风与杜甫相似。√ 《安定城楼》和《隋宫》赏析 1

《安定城楼》和杜牧的《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都表达了作者对(B)的人生轨迹的向往。A、李白 B、范蠡 C、司马相如 D、白居易 2 《隋宫》表现出李商隐咏史诗(B)的特点。A、直抒胸臆 B、婉曲达意 C、辛辣讽刺 D、借古讽今 3

《隋宫》是李商隐作品中少有的咏史怀古诗。(×)什么是词? 1

根据王力先生的解释,词的基本内容不包括(C)。A、有固定的字数 B、有律化的平仄 C、有确定的主题 D、长短句 2

词与格律诗相比,词的(C)严于格律诗。A、韵宽 B、对仗 C、平仄 D、格式 词的起源 1

目前学术界大多数人认为,词起源于(A)。A、隋唐初 B、中晚唐 C、诗经 D、六朝乐府 唐五代词概况 1

不属于花间词人的是(D)。A、温庭筠 B、韦庄 C、孙光宪 D、冯延巳 2

唐五代词主要包括唐词、花间词和南唐词。(√)李白《菩萨蛮》赏析 1

关于“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一句,说法不正确的是(C)。A、画面的静景带有动势 B、表现出时间的暗暗流逝 C、描写暮烟是为了引出下文的愁思 2

对于李白的《菩萨蛮》的主题,主流学术界认为可能是思妇望归,也可能是羁愁思归。(√)韦庄《菩萨蛮》赏析 1

没有收录在韦庄诗集里面的是(C)。A、《楚行吟》 B、《洛阳吟》 C、《秦妇吟》 D、《江边吟》 2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中,通过描写江南的秀美风光来反衬(C)。

A、现在江南的衰落 B、不得志的归去之情 C、自己思乡的哀愁 D、现在栖身之处的破败 南唐历史与南唐词 1

南唐在极盛时期的版图没有延伸到(D)。A、安徽 B、江苏 C、湖北 D、河南 2

南唐总共经历了(C)代帝王。A、1 B、2 C、3 D、4 冯延巳《鹊踏枝》赏析 1

冯延巳词的特点是(A)。A、因循出新 B、推陈出新 C、借古讽今 D、引经据典 2

下列哪一项不是《鹊踏枝》的别称?(D)A、《黄金缕》 B、《凤栖梧》 C、《卷珠帘》 D、《虞美人》 3

冯延巳在表现爱情相思苦闷的同时,还渗透着一种时间意识和生命忧患意识。√ 4

篇6:大学国文选本

(一)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庄子的生平比较模糊,最早可供参考的史料是()。• A、《战国策》 • B、《左传》 • C、《史记》 • D、《资治通鉴》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百家争鸣时期,庄子在论辩上所针对的思想敌手主要是来自()。• A、法家和墨家 • B、儒家和墨家 • C、儒家和法家 • D、墨家和名家

我的答案:B得分: 25.0分 3 【单选题】庄子文学体现了中国古典式的()。• A、唯美主义 • B、超现实主义 • C、现实主义 • D、浪漫主义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庄子和老子同为道家思想的重要代表,思想十分一致,没有任何不同。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庄子•秋水(节选)》

(二)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战国时期()国国君闻说庄子贤明,希望聘之为相,却被庄子拒绝。• A、齐 • B、秦 • C、楚 • D、鲁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是孟子的主张,他主要是为了批驳()的观点。• A、农家 • B、法家 • C、阴阳家 • D、道家

我的答案:A得分: 25.0分 3 【单选题】“凤歌笑孔丘”的是楚国狂人()。• A、庄周 • B、微子 • C、介子推 • D、接舆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在古典时期,精于一门具体知识的专家是受到众人尊敬的。()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庄子•秋水(节选)》

(三)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按照余英时的看法,中国“哲学的突破”出现在()时期。• A、宋明理学 • B、隋唐佛学 • C、魏晋玄学 • D、百家争鸣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根据《庄子•秋水》篇的记载,庄子曾在()处垂钓。• A、濠水 • B、渭水 • C、弱水 • D、濮水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庄子所谓的“道”既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功夫。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儒家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的“治国”,其所指的“国”和我们今天所谓的国家观念非常相似。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庄子•秋水(节选)》

(四)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是()的观点。• A、庄子 • B、墨子 • C、孔子 • D、老子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秋水》一文中,庄子借北海若之口,提出了“以()观之,物无贵贱”的绝对主义观点。• A、己 • B、道 • C、俗 • D、物

我的答案:B得分: 25.0分 3 【单选题】“楚人遗弓”的典故出自()。• A、《庄子》 • B、《老子》 • C、《吕氏春秋》 • D、《论语》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道家“无为以至于无不为”的人生观是非常消极、保守的。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庄子•秋水(节选)》

(五)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庄子•秋水》中所谓的“一曲之士”指的是()一类的人。• A、地位低贱 • B、容貌丑陋 • C、道德低下 • D、见识狭隘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是()的创作理想。• A、庄子 • B、司马光 • C、苏轼 • D、司马迁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秋水》是《庄子》内七篇中的一篇,当为庄子本人所做。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望洋兴叹”这个典故出自《庄子•秋水》。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屈原《楚辞•渔父》(上)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渔父对屈原“莞尔一笑”,其意义不包括()。• A、对屈原内心苦闷的理解 • B、对屈原的不理解

• C、对屈原报国无门的同情

• D、对屈原寻死的想法的不赞同 我的答案:B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离骚》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 A、人生感慨诗 • B、政治题材叙事诗 • C、政治抒情诗 • D、爱民悯国诗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3 【单选题】对《楚辞•渔父》一文进行赏析,不包括以下()项。• A、独幕剧式的

• B、收尾留有余地,给人思考的空间 • C、内容丰富,情感突出,篇章主旨明确 • D、对话的特点具有比喻性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学术界大多数认为屈原相当一部分作品就是最早的剧本。()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屈原《楚辞•渔父》(下)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能说明屈原《渔父》的艺术特色及价值的是()。• A、成功将内心独白形象化

• B、精炼、生动的形象描写和语言描写 • C、充满张力的表达

• D、全文充满对人性的反思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屈原的《渔夫》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其最重要的文化内涵是()。• A、自适和自了

• B、自我放逐和自由人生 • C、自重和自了 • D、自重和自由

我的答案:B得分: 25.0分 3 【单选题】屈原的《渔父》与庄子的《渔父》并不相同,下列不能说明二者的差异的是()。• A、立场不同

• B、思想路线之争与人生道路之争的不同 • C、开篇和结尾写作手法的不同 • D、内心矛盾与对外的批判之不同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庄子的《渔父》是为了批判不同的思想。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现象七十二变

(一)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不同时代的声音总是与不同时代的社会政治紧密相关,也是对社会政治的另一种反映。而半音的出现和交响乐的发展,与()相关。• A、资本主义的自由主义 • B、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 • C、资本主义的理性化逻辑 • D、资本主义的非理性主义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以下不属于新媒介时代的媒介是()。• A、数字媒介 • B、收音机 • C、电视媒介 • D、网络媒介

我的答案:B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网络媒介包括电子音乐、Flash、MTV、卡拉OK等。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流行音乐并非自古就有,它的形成具有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现象七十二变

(二)已完成 成绩: 75.0分 1 【单选题】中国的流行音乐开始于()。A、上个世纪60年代末 B、上个世纪70年代初

C、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D、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以下不能用于形容赵鹏版《花房姑娘》的声音特质的选项是()。A、耳边絮语的唱法 B、柔情围困的挣扎 C、低音贝司取代吉他音 D、旋律与人声的协调

我的答案:B 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

80年代初内地很少有作者自己创作的流行歌曲。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林志炫诠释的《花房姑娘》,充满了一种柔软的不舍和幽怨情调,这与崔健所表达的感情很相似。

我的答案:√ 得分: 0.0分

现象七十二变

(三)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除了邓丽君以外,()也构成了中国新石器情感启蒙的最早流行文化版本。• A、罗大佑 • B、张爱玲 • C、三毛 • D、琼瑶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按照对流行音乐声音政治的阶段划分,邓丽君属于()。• A、精英诗语阶段

• B、消费主义社会的症候,即日常俗语阶段 • C、反思国家主义的主体幻觉阶段

• D、全球化时段的狂欢,即杂鱼混搭的阶段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罗大佑被看做是反思国家主义的主体幻觉,即私人絮语阶段的代表人物。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台湾流行音乐之所以能在70年代在中国大陆传播,是与当时人们寻求感情的解放密切相关的。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现象七十二变

(四)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流行音乐从“罗大佑模式”里分化出来,以下不属于这一分化的是()。• A、都市的伦理困境和情感偏执

• B、对祖国的无比坚定的爱和主体自信 • C、现代都市的主体的迷茫和失落 • D、逃离的冲动和无路的出路 我的答案:B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罗大佑的“现象七十二变”中的“七十二变”实质是指()。• A、社会现象的不断变化 • B、声音的变化 • C、城市的日新月异

• D、都市生活中的人伦情感变化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邓丽君所代表的时代,更多的是反映都市茫然感、疏离感与浓重的乡愁之间的冲撞。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齐秦和罗大佑构成了中国早期流行音乐带有理性主义启蒙价值和意义的声音。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现象七十二变

(五)已完成成绩: 75.0分 1 【单选题】下列音乐,不能反映一种都市伦理困境和情感的偏执的是()。• A、《不留》 • B、《囚鸟》 • C、《红日》 • D、《春天里》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

罗大佑模式中分化的另一种主题是逃离的冲动和无路的出路,对现代生活大压力的回应。其中下列曲目不属于这一类型的是()。• A、《私奔》

• B、《执着》

• C、《回到拉萨》

• D、《简单爱》

我的答案:B得分: 0.0分 3 【单选题】在罗大佑模式的分化中,其中有一类是对现代城市主体的迷茫与失落。下列的音乐,不属于这一类型的是()。• A、《笨小孩》 • B、《阴天》 • C、《红日》 • D、《她来听我的演唱会》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我家的门前是太平洋》一曲所反映的是对乡土中国的浪漫想象。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现象七十二变

(六)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齐秦用柔情的唱法,原因不包括()。• A、对纯粹声音的追求 • B、对纯粹爱情的向往

• C、用纯粹的声音对抗现实的污浊

• D、希冀用柔情拯救人们彼此间的冷漠 我的答案:B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时期,声音的政治达到了顶端。• A、80年代初 • B、80年代中

• C、80年代末90年代初 • D、90年代末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3 【单选题】

摇滚实质上是在批判现实,但不包括()。• A、资本主义的消费主义

• B、批判个性的解放

• C、对她自身的讽刺

• D、批判国家意识形态的理性主义

我的答案:B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齐秦和齐豫对纯粹的声音的追求,与罗大佑开创的摇滚音乐之风,其追求的精神实质是不一样的。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现象七十二变

(七)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校园民谣的悲伤,不包括()。• A、告别理想时代所面临的彷徨和忧郁 • B、个体无法独立的焦虑 • C、面对冷漠现实的恐惧感 • D、告别青春的悲伤 我的答案:B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校园民谣回溯了罗大佑的音乐所没有的一些情感,其中不包括()。• A、少年的狂妄和校园的浪漫 • B、成人的悲伤

• C、反映的是一种悲伤的宿命感。• D、校园组族群的悲伤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校园民谣的出现,实质上是以另一种形式对崔健式摇滚和理想主义的延续。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中国的流行音乐在商品化经济的时代遭遇的第一个转变,是从噪音的时代,进入到诗情的时代。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现象七十二变

(八)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周杰伦的歌曲呈现的是()景观。• A、对青春的无限怀想 • B、对个体解放的无言诉说

• C、对国家主义的意识形态的批判与反思 • D、先锋时尚与古典主义想象的融合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

摇滚Rock and Roll是一种音乐类型,它流行于美国的()。• A、上个世纪40年代中

• B、上个世纪40年代末

• C、上个世纪50年代初

• D、上个世纪50年代末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3 【单选题】周杰伦歌曲的歌词特点是()。• A、日常叙事 • B、追求时尚感 • C、以字成诗

• D、无意义的拼凑

上一篇:教学生写《一件小事》下一篇:组织行为学第七章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