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软件工程教学大纲(英)2011-201

2024-04-15

高级软件工程教学大纲(英)2011-201(共5篇)

篇1:高级软件工程教学大纲(英)2011-201

高级软件工程

Advanced Software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04615001 开课学期:秋 授课单位:软件学院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得学生掌握软件系统开发的基本方法,并能够按照工程学的方法,组织实施软件开发项目,从技术上和管理上采取多种方法、措施和机制,以保证项目达到的软件功能、付出合理的开发成本、具有较好的软件性能、保证开放的扩充接口、支持简单的维护操作和一定的安全机制。

课时安排:

总学时:40;讲授课时:32;实验学时:0

先修课程与预备知识: 1.数据结构

2.数据库管理系统

3.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教材:

1.Ian Sommerville, Software Engineering(8th Edition), China Machine Press,2006.9(影印)

教学参考书:

1.Leszek A.Maciaszek, Bruc Lee Liong.Practical Software Engineering, 2006 2.Roger S.Pressman.Software Engineering---A Practitioner’s Approach(5th Edition),2003 3.Len Bass,Software Architecture in Practice,2003 4.Stacy J.Prowell, Cleanroom Software Engineering 5.Hafedh Mili, Reuse-Based Software Engineering 6.Adedeji B.Badiru,Comprehensive Project Management 7.Ivar Jacobson,The Unified Software Development Process,2002 8.王家华 软件工程,2001 9.陈松乔等.现代软件工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0.覃征等.软件工程与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归纳总结教学方式,采用教师主讲与共同研讨相结合的方式。结合教学内容,教师将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讨论。同时要求学生在授课内容和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阅读更多的资料,并选定一个命题深入进行论述。

高级软件工程

Advanced Software Engineering

OUTLINE:

Chapter 1 Overview(10 Hours)1.An Introduction to Software Engineering(2 Hours)1.1 FAQs about software engineering 1.2 Professional and ethical responsibility 2.Socio-technical Systems(2 Hours)2.1 Emergent system properties 2.2 Systems engineering 2.3 Organizations, people and computer systems 2.4 Legacy systems 3.Software Processes(2 Hours)3.1 Software process models 3.2 Process iteration 3.3 Process activities 3.4 The Rational Unified Process 3.5 Computer-Aided Software Engineering 4.Project management(4 Hours)4.1 Management activities 4.2 Project planning 4.3 Project scheduling 4.4 Project Risk management

Chapter 2 Requirements(4 Hours)1.Software Requirements(2 Hours)1.1 Functional and non-functional requirements 1.2 User Requirements 1.3 System requirements 1.4 Interface specification 1.5 The software requirements document 2.Requirements Engineering Process(2 Hours)2.1 Feasibility studies 2.2 Requirements elicitation and analysis 2.3 Requirements validation 2.4 Requirements management

Chapter 3 Design(8 Hours)1.Architectural design(2 Hours)1.1 Architectural design decisions 1.2 System organization 1.3 Modular decomposition styles

1.4 Control styles 1.5 Reference architectures 2.Object-Oriented Design(6 Hours)2.1 Objects and object classes 2.2 An Object-Oriented Design Process 2.3 Design Evolution

Chapter 4 Software Development(6 Hours)1.Rapid software development(2 Hours)1.1 Agile methods 1.2 Extreme programming 1.3 Rapi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1.4 Software prototyping 2.Software reuse(2 Hours)2.1 The reuse landscape 2.2 Design patterns 2.3 Generator-based reuse 2.4 Application frameworks 2.5 Application system reuse 2.6 Component-based Software Engineering 3.Software evolution(2 Hours)3.1 Program evolution dynamics 3.2 Software maintenance 3.3 Evolution processes 3.4 Legacy system evolution

Chapter 5 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4 Hours)(Self-study by students)1.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2 Hours)1.1 Planning 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 1.2 Software inspections 1.3 Automated static analysis 1.4 Verification and formal methods 2.Software Testing(2 Hours)2.1 System testing 2.2 Component testing 2.3 Test case design 2.4 Test automation

Chapter 6 Management(4 Hours)1.Managing people(2 Hours)1.1 Selecting staff 1.2 Motivating people 1.3 Managing groups 1.4 The People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2.Introduction to Software Cost Estimation(1 Hours)

3.Introduction to Quality Management(1 Hours)

Chapter 7 Emerging Technologies(4 Hours)(Self-study by students)1.Security Engineering(2 Hours)1.1 Security concepts 1.2 Security risk management 1.3 Design for security 1.3.1 Architectural design 1.3.2 Design guidelines 1.3.3 Design for deployment 1.4 System survivability 2.Introduction to Service-oriented Software Engineering(1 Hours)2.1 Services as reusable components 2.2 Service engineering 2.3 Software development with services 3.Introduction to Aspect-oriented Software Development(1 Hours)3.1 The separation of concerns 3.2 Aspects join points and pointcuts 3.3 Software engineering with aspects

篇2:高级软件工程教学大纲(英)2011-201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理论教育法、疏导教育法、矛盾分析法、典型教育法、思想转化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教化方法、教育灌输、思想政治素质、冲突缓解法、目标激励、因果分析法、心理咨询法、疏导咨询法、二、简答题

1、简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趋势

2、简述价值澄清方法

3、简述社会调查方法的要求。

4、当代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哪些特点

5、思想政治教育反馈调节有哪些特点

6、简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层次结构。

7、简述思想信息获取的途径

8、简述实践教育法的根据

9、简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意义

10、简述思想政治教方法论的体系结构

11、简述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作用和特点

12、理论教育法的条件是什么?

13、简述思想转化法的具体途径

14简述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用

15、简述预防教育的重要性

16、简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17、简述教育者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18、简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功能

19、简述教育者修养提高的途径和方法

20、简述典型教育法的作用

三、论述题

1、试述如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决策。

2、试述综合教育的必要性和作用。

3、试论思想信息的分析及优化过程

4试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修养提高的重要性。

5、试论邓小平改革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贡献

篇3:高级软件工程教学大纲(英)2011-201

一、感性教学的心理学依据

国内研究界调查分析表明, 独立学院学生与校本部同年级、同专业学生比较起来, 面对学习的压力、来自家庭的负担、对前途的担忧等, 在这些方面前者明显重于后者, 生活中的抑郁、孤独、迷茫等各种心理问题比较严重, 其原因包括薄弱的基础加重学习负担、高昂的学费衍生的责任感、缺乏自信、就业前景渺茫等, [3]而对学习心理的分析则表明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外部动机为主, 学习认知较为单纯欠缺理性化思维, 学习策略意识淡漠且趋于被动, 学习情绪体验多负面消极。[4]由此可见, 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特征有其独特性, 同时, 学生心理亦具有明显的文化性建构及社会形塑。吉登斯认为, “就其动力、就其侵蚀传统风俗习惯的程度及其全球性的影响而言, 现代制度与以前所有形式的社会秩序迥然有别”[5]。从宏观层面而言, 当代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自我在现代社会被动接受强烈的形塑, 在客观冲击下因缺乏传统社会所赋予的安全感、统一性和稳定性而心理失衡。从微观层面来说, 在中国这样高语境文化的国家实行了三十年的计划生育政策, 研究表明独生子女普遍存在较为明显的自我中心心理特质。自我中心其实是儿童与客观世界尚未产生分离感, 缺乏自我意识的表现。因此, 现代社会的普遍性特征结合国家政策所建构的独生子女心理特质, 对于教学来说的有益提示就是, 必须从感性认知入手, 启迪学生学习思路与学习方法。

二、感性教学的意义与功能

感性认知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 感觉器官对事物的现象、外部联系等, 较为平面化的认识。直接性是其主要特点, 此外还具有生动性、具体性、表面性等特点, 其反映的内容是事物的现象。感性认知可以帮助认识主体以直观的方式了解事物的自然属性, 而这一体验过程具有明显的审美功能, 可以使认识主体获得美感和情感的愉悦。“自然感性经过主观情感体验转化成为表象的形式, 即审美感性。审美感性既保持了具体可感的现实中的直观生动性和生命活力, 又可以通过具体再现显现对本质的揭示深度。也就是说, 经过表象运动所固有的概括性的特殊作用, 内在地勾通感性和理性之间的内在联系”[6] (谭容培)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 而认识的高级阶段是理性认识, 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以及假说和理论等形式, 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为达到理性认识的高级阶段, 应当借助感性认识的平台, 特别是通过感性认识的审美体验来促进感性认识层次的提升, 促进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互相渗透, 促进主体对客观世界认识的螺旋形上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完成了教育目标与教学任务并获得了精神愉悦……教与学是同步的、协调的和互动的, 课堂教学就实现了它的和谐[7]。所以, 感性化教学除了可以达到基本的教学要求, 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 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修养, 切实完成高级英语教学大纲对学生的高层次认知能力的要求。

三、感性教学的手段与技巧

教学活动中体现感性化的特征, 不仅体现在教学的内容上, 而且体现在教学的过程中, 包括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教学氛围的营造等, 例如以下几方面。

1. 课程内容的重新整合。

高级英语教材编写的基本体例是以课文为单元, 融合相关的语言技能训练与高层次认知培养。文科性教材并不要求如理工科教材的编写那样, 讲求内容的科学性与确切性, 体系的完整性与时代性, 文科教材更侧重包容性、启发性, 这也为教学中将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提供了平台。课程内容的整合首先也是最主要体现在课件的制作上, 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有效且实用的再创造, 这里的核心点在于有效性与相关性。因此在授课过程中, 在课文的背景介绍、内容讲解、课后讨论等环节可以多采用图片、声音、影视资料的形式, 但是关键点在于资料的选择。笔者在授课中所选择的图片多为世界级摄影大赛获奖作品、名画、经典影片等, 对于这些资料的理解需要教师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 杨立民主编的《现代大学英语》为例, 第五册的第十二单元为印度裔英国作家拉什迪所写的关于言论自由的杂文, 其内容敏感复杂, 对于英专三年级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普遍有难度。这一作家虽然在西方世界特别是英国广为人知, 但是对中国学生的认知几乎是空白的, 对学生来说却非常遥远。与其以枯燥的文字介绍, 不如寻找一段介绍拉什迪因写作招致杀身之祸的视频, 以动态化的形式给学生提供进一步的认识空间, 将复杂的问题平面化。以艺术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审美认知, 为严肃的课堂加入轻松愉悦的元素, 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2. 课堂活动的设计。

高级英语以及其他英语精读课的标准教学步骤是以warm-up activity (热身操练) 作为一个教学单元的开始, 主要通过语言活动的方式检查学生课前的预习状况, 并以积极主动的方式调整学生的情绪, 将学生带入课堂学习。这一课前活动的内容通常是教师提出与单元内容相关的问题以供学生进行讨论, 而讨论往往因为学生过于发散化的思维难以控制, 在教学效度上评价值较低。在诸如此类的活动设计上可以适当改变策略, 紧密围绕激发学生感性认识的手段和方式来展开。例如《现代大学英语》第五册的第一个单元是20世纪60年代马丁·路德金的演讲, 但并非大家熟知的《我有一个梦》。这篇文章是高级英语的第一课, 也是学生进入高年级阶段英语学习的第一课, 在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学习方法的调整、学习角色的塑造方面起着先导的作用。这篇演说稿篇幅较长, 修辞手法多元, 而理解演说的重要背景知识也较为广泛, 牵涉到越战、女权运动、民权运动、认同危机等文化与政治议题。即使关于演讲的核心主题, 即美国的黑人问题, 虽然学生了解种族歧视的基本状况, 但是学生自我中心的心理致使课文内容与学生情感及认知产生相当大的距离。笔者在美国西北大学访学时, 对黑人聚居较为集中, 黑人问题较为严重的芝加哥有了非常深刻的感性认识。美国巨大的种族差异、贫富差距是国内在相关学习中的纸上谈兵难以了解的, 甚至地铁多坐两站路都会感觉到气氛异常, 车厢乘客几乎都是潦倒、颓废、贫困、不安定的黑人。由此可见, 对于生活阅历较少、思想认识较为单纯的学生而言, 引入恰当的内容对于加深感性认识促进理性认知有着非常必要的作用。鉴于演说中特别提及反战内容, 笔者于是选择了一幅著名的摄影图片作为操练话题:《战火中的女孩》。图中一名被汽油弹烧伤的越南女孩光着身子在公路上痛苦地奔跑, 这张照片被认为是“加速了越战的结束”。美联社 (Associated Press) 洛杉矶分社资深战地摄影师黄功吾的这张经典作品, 获得1973年普利策新闻摄影奖和荷兰世界新闻摄影大奖。该图片涉及战争与创伤、成长与救赎、女性身份、民主正义、暴力与纯真等多重主题, 便于学生展开讨论、开阔思维。同时, 笔者还以图片介绍延续性的故事:越南女孩潘金淑长大后裸露疤痕累累的后背, 怀抱甜蜜安睡的儿子。当年无助奔跑的潘金淑后被美国夫妇收养得以健康成长, 1997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任命她为“和平亲善大使”, 常常与黄功吾为宣扬世界和平合作作全球巡回演讲。两幅图片作为开场, 弥补了单纯性提问的单面性, 以生动的方式赋予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与感性认识, 拓展学生的思维同时发展学生的人文情怀, 在教学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3. 教学艺术与感性互动。

感性教学不仅体现在课堂内容的设计上, 更体现在师生间的互动与情感沟通上。现代语言教学所体现的交际性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要为学生的交际需要服务。教学过程交际化不仅要求在教学中创造接近真实交际的情境, 并多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 而且要求把课堂交际活动与课外生活中的交际结合起来。同时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语言错误有一定的容忍度, 不影响交际的错误不加以纠正, 尽量鼓励学习者发挥言语交际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交际法的教学原则特别符合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特征, 对独立学院的学生具有实际的教学效果, 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发散性思维, 促进学生在强化客观认识的同时达到自我认知的提高。然而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完全由学生控制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旁观者的地位, 以学生为中心也必须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之下展开有成效的课堂活动。除如上所述的内容整合之外, 教学技巧中的关键点是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课堂教学不是封闭型的知识内容的灌输, 而是开放性的感性化交流平台。教学过程不仅体现为智力活动, 更应该是思想、观点、灵性、想象的对话平台。教师从人性的本质出发, 与学生交流生活见闻、人生感悟、情感诉求、理想境界等, 特别是讲述教师自身的奋斗历程, 成功的喜悦, 失败的沮丧, 尤其能够激发学生自我的认同感。考虑到独立学院学生较强的自卑感与挫败感的心理实际, 从教师自身体验出发进行挫折教育, 能够产生良好的励志效果, 同时能够培养学生大度、包容、达观的人文情怀, 提高自身的修养。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意志品质去带动学生的理性与意志活动, 同时也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和激发学生的情感, 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 使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达到高涨的学习与思维状态, 这既有审美价值, 更有智育功效, 同时还有心灵净化的德育作用。

教学的根本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 同时在于综合素质的塑造与提升。从培养目标的本质来说, 不管是复合型还是应用型, 其侧重点均是智力与心灵, 品德与精神, 实用技能与情商的提高。从感性认知出发的教学手段, 能够从认识的基本层面入手, 在平面化的感知中建构立体化的认识结构, 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入深层结构, 帮助学生完成从易到难的角色转换, 完成教学及人才培养的目标。

摘要: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发展并重, 而独立学院生源实际与学生心理特征为感性化教学的实施提供平台。高级英语为英语专业高年级主干课程, 在高级英语教学中立足于感性认知的发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理性认识、自我学习能力、审美情趣及综合素质, 达到大纲规定的高层次认知要求, 从而服务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感性教学,独立学院,高级英语,综合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2]胡文仲.中国英语专业教育改革三十年[N].光明日报, 2008-11-12 (011) .

[3]李继林.独立学院学生心理现状调查与分析[J].大众文艺, 2009, (18) :166-167.

[4]徐微.独立学院学生学习心理的调查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 2010, (18) :137-138.

[5]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赵旭东, 方文, 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8.

[6]谭蓉培.论审美感性[J].湖南师大社会科学学报, 1993, (4) :59-64.

篇4:高级软件工程教学大纲(英)2011-201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办公软件高级应用;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2-0029-04

一、引言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移动终端(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为我们实现无处不在的学习提供了客观的条件。微课、MOOC等的兴起,为无处不在的学习插上了一双有力的翅膀。学和教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教与学的行为链正在被逐渐“建构”起来。

认知负荷理论(Cognitive Load Theory ,CLT)认为影响认知负荷的基本因素是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学习材料的复杂性和个体的专长水平(即先前知识经验),及由此导致外在、内在的认知负荷。[1]传统的章节化数字资源和以课本为蓝本的网络资源粒度过大、过长,资源主题和特色不够突出,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负荷过高,阻碍了学习者的知识建构活动,教学进行十几分钟后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教学的理想模式是学习者可以灵活自主地针对某些具有较大学习价值的重点、难点知识进行满负荷工作、学习,而所花费的时间不多。[2]以“短小精悍”为特点的微课,很好地解决了学习者的问题,以致于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探索微课如何融合于正规与非正规的教育。

翻转课堂是目前微课应用研究的热点之一。翻转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传递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内。《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课程是面向大学新生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公共课,是一门立足于实践、注重创造的课程,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大一新生学业任务重,高等数学、英语等功课占据了学生课余的大部分时间,如果《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课程也将知识的传递放在课外,内化放在课堂,那么学生可能无暇顾及,反而降低了教学效果。故借签翻转课堂的理念,本文探索微课融合于《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课程课内翻转的教学模式,即传递知识和内化知识都在课内,时间比控制在1∶1左右。

二、翻转课堂的内涵

翻转课堂又称颠倒课堂,最早出现在19世纪早期,西点军校的General Sylvanus Thayer有一套他自己的教学方法,即在课前,学生通过教师发放的资料对教学内容进行提前学习,课上时间则用来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开展小组间协作解决问题。[3]这种教学形式已经具备翻转课堂的基本理念,也是翻转课堂思想的起源。几经发展,尤其是全球视频公开课、可汗学院的盛行,成为翻转课堂得以迅速发展的关键性推动因素。翻转课堂首先由教师创建教学视频,学生在家或课外观看视频讲解,然后再回到课堂中进行师生、生生间面对面的分享、交流学习成果与心得,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的一种教学形态,[4]其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三、《办公软件高级应用》微课资源建设

《办公软件高级应用》是一门实践型的课程,以操作为主,知识点松散连接,故可以将其重点、难点内容拆成自包含的微内容,适宜做成微课资源。

1.微课知识点的选择

“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授课方式、围绕具体的知识点进行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有机整合。“微课”的核心是“微视频”,“微视频”时长一般为5-8分钟,最长不超过10钟。因此,“微课”的建设首先需将《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内容依据“最小粒度”原则(一个学习对象承载一个知识点)进行分割细化成微内容。

《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课程的内容有6大模块,分别是Word高级应用、Excel高级应用、PowerPoint高级应用、Outlook高级应用、Visio绘图技术和宏及VBA编程知识。在策划微课建设时,笔者从学习者的需求出发,既考虑每个微内容的独立性,又考虑其与上层知识模块的逻辑关系,用以点到面的形式组织每一模块内容。比如Word部分,抽取了多级标题、样式、题注和交叉引用、域、页眉页脚、目录、索引、批注与修订、邮件合并、主控文档等知识点进行讲解,这是“点”;同时,引入“面”即综合案例(毕业论文排版),分成上、中、下三讲进行录制。在内容“点”的选择上遵循了最小粒度原则,在“面”的内容方面又考虑了点间的逻辑关系。

2.微课教学设计

在明确了微课建设的内容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教学设计。笔者采用以实际应用为主线,以解决问题为导向,讲授方法采用以“引入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提高”、“知识拓展”5个教学环节组织施教。具体实施遵循下列原则:切入课题迅速;讲授线索清晰,突出重点内容;教师语言得体、准确、逻辑性强、简单明了。图2是word高级应用里的“邮件合并”内容的教学设计。

3.微课的录制

目前,微课录制的方法主要有以下5种:录屏软件录制、摄像工具录制、录播教室录制、专用软件制作和用IPAD录制等。《办公软件高级应用》是一门以操作为主的课程,内容性质属于操作演示类,故采用录屏软件来实现微课的录制。我们采用屏幕录制专家来实现录制,录制操作窗口,窗口大小设为640×480,录制生成flv和mp4两种格式的文件,方便资源上载网络后不同终端都能顺利访问。将操作的窗口调成640×480,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录制的微课能在所有的终端设备上清晰地播放,包括手机设备。如果全屏录制,视频在较小屏幕的设备上播放时,整体缩小太多,在使用时要经常做拉大操作,不利于学习。

四、基于微课的教学模式

微课资源建成后,如何发挥它最大的效用,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尝试借签翻转课堂的理念来探索微课在《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课程教学的应用模式。

1.微课应用于理论课堂

经过对我校学生的问卷调查、访谈与听课中了解到的情况综合分析,笔者发现71.5%的课堂教师活动时间超过35分钟,留给学生提问、发言、做作业的时间大约只有5-10分钟,仅占一节课时间的11.1%-22.2%。这样的教学方式只是完成了知识的传递,知识的内化还必须在课外加以巩固完成。

同时,又有调查显示通常为学生补课,45分钟的课堂教学内容,最多只要20分钟左右的时间就能完成,这是因为在一对一的补课中,学生的学习态度特别诚恳,学习环境受干扰少,注意力集中。

受以上两点的启发,怎样才能做到课堂上教师的活动时间和学生活动时间比为1∶1,完成知识传递的同时又能完成知识的内化?采用在课堂上播放微课视频的方式来缩减教师的活动时间,把缩减的时间用于学生的互动和知识的内化。10分钟左右微视频所讲的内容,相当于一名教师在课堂上20分钟左右讲解的内容,这是因为微课是教师精心录制的,思路清晰,授课中间没有停顿。在播放微课视频的同时,教师可以随时关注学生学习的动向,有注意力不集中的同学可随时提醒,视频时间5-8分钟,比较简短,学生的注意力能够保持。视频播放结束,由学生提问,教师解释。学生没有问题,则请学生上台操作练习,测试视频中提到知识点是否已经掌握。学生上台操作的过程,也是暴露问题的过程,通过纠错交互,完成知识的内化。

2.微课应用于实践课堂

《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课程教学学时理论和上机比为1∶1。上机实践课在该课程的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熟练地应用Office软件能力的场所。虽然理论课上我们进行了知识的传递并做了内化知识的努力,但课堂上计算机屏幕上的操作很难通过记笔记的方式记录,同时不是所有学生都有上台操作的机会,往往只有少部分人,时间一长难免会忘记操作的细节。在实践课上学生可以重复观看教师提供的微视频,避免了后期因为遗忘而影响教学效果的达成。

3.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具体教学实践

Office软件是实际工作生活中最常用的软件,有大量的实际案例和项目,所以我们利用实际生活的案例来组织Office高级应用的活动教学。每一个案例为一个活动主题,学生为活动的主体,在活动中掌握Office的高级应用。为了进一步理解微课支持的Office高级应用课程课内翻转的教学模式,下面给出PowerPoint高级应用这章教学过程的实例进行说明。

五、学生自主学习的跟踪与教学效果分析

为了了解微课资源建成后其利用率和教学效果,笔者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了跟踪。我们将《办公软件高级应用》微课资源上传到BB(BlackBoard)教学平台,并设置了跟踪。通过平台的跟踪,笔者可以随时了解每位学生的访问时间、访问次数、访问对象等信息。

笔者对我校文法学院的两个教学班级做了对比试验。两个教学班人数相当,教学班级A人数为60人,教学班级B人数为62人,男女比例都为1∶3。教学班级A采用了基于微课的课内翻转的教学模式,教学班级B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开学初,均告知学生在BB教学平台上已建有微课资源,希望学生能自主学习。学期结束,笔者对两个班级的微课资源的访问情况利用BB平台的统计功能进行了统计,A教学班统计情况如图3所示,B教学班统计情况如图4所示。

从图3和图4可以看出,两个教学班的微课使用情况差异很大。A教学班由于教师采用课内翻转的教学模式,在教师的引导下观看微视频,做微练习,形成一种共识,所以当理论课堂上有知识没有掌握的时候,课后或实践课堂学生就会主动去学习,

所以微课资源使用频繁,而且在课程学习的前半段甚为明显,在考试前访问量一般。B教学班虽然已知微课资源的存在,但由于任课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法,对微课资源的使用没有积极引导,导致学生平时不愿主动去利用微课资源学习,而在浙江省办公软件高级应用的计算机等级二级考试(4月28日)前一周左右时间,微课资源的访问量明显增多,在考试的驱动下,学生开始学习。

这两种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到底怎样?笔者对这两个班级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和等级考试成绩进行了统计,A教学班的成绩明显优于B教学班,尤其是成绩的两头甚为明显。A教学班成绩优秀率达40%,全部合格;B教学班成绩的优秀率只有15%左右,不及格率5%,A教学班的平均分高出B教学班10分。从考试前微课资源的访问量也可以看出,A教学班的大多数学生平时已经完成对知识的内化和迁移,所以考前非常轻松,B教学班则反之。

六、结论

从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跟踪和考试的结果可以看出基于微课课内翻转教学改革的有效性。微课支持课内翻转,同时通过这种教学改革促使教学在有限的课堂内即完成了知识的传递又完成了知识的内化,为操作演示类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陈巧芬.认知负荷理论及其发展[J].现代教育技术,2007(9):17-19.

[2]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1.

[3]Should You Flip Your Classroom[EB/OL].http://www.edutopia.org;/blog;/flipped-classroom-ramsey-musallam.2013-5-1.

[4]刘荣.翻转课堂:学与教的革命[J].基础教育课程,2012(12):28.

[5]何克抗,林君芬,张文兰.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杨开城.教学设计——一种技术学的视角[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篇5:高级软件工程教学大纲(英)2011-201

摘要:从新时期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知识、素质、能力结构的要求出发,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善创新”的原则,在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构建培养方案等方面做了有益探索,以保证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高级应用型人才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加速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从而带动建筑业也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先进技术和工艺设备的大量采用使得许多岗位对专业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高技术含量岗位的不断涌现,建筑施工企业在生产与管理第一线需要大量既受过高等教育又能从事第一线技术与管理工作的高级实用型人才。高等教育特别是地方高等工科教育应以培养生产与管理第一线应用型高等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积极进行思想教育与观念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

一、土木工程专业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以适应广大用人单位实际需要的大众化教育为取向,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强化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既注重智育,也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培养的人才具备“宽”、“专”、“交”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满足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求。

二、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地方院校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依据是当地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构建相应的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建立多专业方向的培养方案

教学计划应注重学生个体发展,给学生以真正自主的选修课,为学生按兴趣以及就业方向提供较大选课余地。现在土木工程专业包括房屋建筑、道路桥梁、岩土与地下工程等领域,专业覆盖之广、口径之大是前所未有的。为适应这种变化,土木工程教育应由传统的对口专业教育转向厚基础与宽口径相结合的适应性教育。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结合河北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和自身现状,本着夯实基础、拓宽专业、提高素质的教学培养方针,着眼于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调整,既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又要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本着这一目的,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了三个模块方向:建筑工程类课程(模块I),交通土建类课程(模块II),地下及岩土工程课程(模块Ⅲ)。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主修模块I、模块II或模块Ⅲ中的一组课程,目的是掌握一门学科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某一行业工作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再辅修另外一个或两个模块中的部分课程。通过专业模块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某一专业方向知识的同时,对相关专业方向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不仅扩大了知识领域,更重要的是立足点更高,视野更开阔,从而使培养的人才更好地适应当今市场的需求。

(二)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的选择

课程设置基础理论与基本素质以必须、够用为准;专业基础与基本技能以专业所需为度;专业技术与综合技能培养以施工技术与管理为主;提高专业综合知识与技能、综合素质以拓展知识为重。

高级应用型人才需要具备本专业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必须具备能够适应本专业工作岗位的一技之长,尽可能依据行业或企业的生产管理需要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要精选,课程体系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根据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确定相应的教学方式,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要的零距离对接。

(三)改革教学方法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要培养应用型人才,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提高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根据需要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精选教学内容,调动学生求知欲望;结合专业特点增加实用方法的比重,以培养熟练程度;适时、适当结合工程背景,提出一些有挑战性、有一定研究深度的问题进行讨论,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同时,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将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介绍给学生,增设新知识、新技术内容,让学生领略到科研与知识创新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享受其带来的巨大乐趣。

2实行产学研相结合。教师通过参加教学教改及其工程应用等科研活动,使科研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将实践经验和高新的技术知识带到课堂,既丰富更新了教学内容,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对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让有能力的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为学生提供充裕的实习、实验场所和机会,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使学生的知识结构趋于合理,为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创新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辅导学生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领学生自学,落实自学措施,检查自学效果,使学生逐步养成自学的好习惯。

(四)加强实践教学

1实践教学构建三大系列

(1)实验系列:培养动手能力,训练专业技能。

(2)实习系列:帮助学生了解、认识土木工程产品的功能要求、内部结构、外部环境,在专业的启蒙教育中建立综合意识,培养专业兴趣,强化专业意识,提高工程素质。

(3)设计系列:培养学生独立收集资料,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改革实践教学方法

(1)教师不断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和考核办法,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开放性的实验实习项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校企联合共建实习基地。重视基础实践基地建设,在建设好校内实践基地的同时,与企事业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在工程基地设立“生产与教学合一型”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本院已经分别在张家口、石家庄、廊坊、保定、秦皇岛等地建立了若干实习基地,并聘请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外实践指导教师,从而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以确保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3)推行“双元制”的办学模式。与建筑企业建立产教结合的伙伴关系的同时,积极开展“订单式”培训与讲座。学生在保证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圆满完成的同时,可以抽出一部分时间投入到企业的工程基地,及时把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提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工作适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服务社会等能力。企业建立接收学生实习制度,实习期间企业与学校共同组织好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工作。

上一篇:家的角落作文450字下一篇:审计报告的十三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