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复习答案

2024-05-23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复习答案(共14篇)

篇1: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复习答案

第3页练习第1题答案

解:设它的长、宽分别为3x cm;2x cm,

由题意得3x·2x=18,

∴x2=3,

∴x=,

∴3x=3,

2x=2

即它的长应取3 cm,宽应取2 cm

第3页练习第2题答案

解:(1)由a-1≥0,得a≥1

∴a≥1时,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2)由2a+3≥0,得a≥-3/2

∴当a≥-3/2时,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3)由-a≥0,得a≤0

∴当a≤0时,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4)由5-a≥0,得a≤5

∴当a≤5时,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第4页练习第1题答案

解:

篇2: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复习答案

解:设它的长、宽分别为3x cm;2x cm,

由题意得3x·2x=18,

∴x2=3,

∴x=,

∴3x=3,

2x=2

即它的长应取3 cm,宽应取2 cm

第3页练习第2题答案

解:(1)由a-1≥0,得a≥1

∴a≥1时,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2)由2a+3≥0,得a≥-3/2

∴当a≥-3/2时,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3)由-a≥0,得a≤0

∴当a≤0时,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4)由5-a≥0,得a≤5

∴当a≤5时,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第4页练习第1题答案

篇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复习答案

一、案例设问本末倒置, 思维混乱

教材第6页案例:小寒的父母嫌她是个女孩, 出生后不久就将她遗弃街头。一位好心的老奶奶把她抱回家抚养, 生活很清苦。小寒六岁时, 因没有正式户口不能就近报名入学。问:小寒作为公民理应享有各项权利, 可她的权利为什么未能实现?

这个案例在教师教学用书中的参考答案是:小寒的父母将她遗弃街头, 致使她的权利失去了家庭的保障, 丧失了被父母抚养的权利。幸亏得到好心人的收养, 才使她被抚养的权利得以继续 (小寒的权利得到了来自他人的保障) 。但她由于没有户口, 却又导致她不能享受到就近入学的权利 (小寒的权利没有得到学校、社会的保障) 。由于失去了家庭、学校、社会的保障, 所以, 小寒的一部分权利没能实现。

首先, 教材编撰者呈现这个案例的本意是让师生关注小寒已享受的权利和未享受的权利。可是师生应关注的重点是小寒的权利应该怎样得到学校和社会的保障。小寒申请户籍登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其实小寒是可以申请办理户籍登记的。根据我国199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 1999年4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 (修正案) , 小寒与好心的奶奶形成了事实收养关系。小寒是查找不到父母、捡拾证明不齐全的弃婴 (儿) , 有关小寒户口问题的解决方案是由收养人提出申请, 经村 (居) 委会确认, 街道、乡镇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审核并出具证明, 经收养人户籍所在地的公安机关询问登记后, 到县级民政局申请办理收养登记。当事人到户籍所在地的公证机构办理公证后, 凭收养公证书到公安机关办理户籍登记。

其次, 参考答案和1986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九年义务教育法》总则中的第四条和第五条规定相违背, 同时违背了1992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总则中的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九年义务教育法》总则第四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 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 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第五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履行本法规定的各项职责, 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总则第三条规定: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也就是说, 小寒不管有没有户口都应该享受受教育的权利, 同时政府和学校也有义务必须保障小寒受教育的权利, 否则, 政府和学校将承担法律责任。

再次, 教师如果仅仅按照参考答案引导学生学习的话, 大家会觉得小寒是一个命运悲惨的孩子, 学校和社会还不对她的权利进行保障, 学生就会对学校和社会丧失信心。

这样的案例呈现出来, 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 根本无法达到案例证明理论的效果。

二、主题相同案例多次呈现

教材61页案例:小丽是八年级学生, 开个体饭馆的爸爸缺人手, 非让小丽退学到饭馆帮忙不可, 并且对学校老师振振有辞地说:“孩子上不上学, 是我家的私事, 别人管不着”。

教材62页案例:爸爸对小梅说:“从明天开始你就不要上学了, 你早晚要出嫁, 我供你上学就是赔钱!”小梅对爸爸说:“我要上学”。

教材64页案例:一家乡镇企业以每月460元的薪金招聘合同工。一名初中生的家长未征得儿子小刚的同意, 便为儿子签订了应聘书。小刚知道后坚决反对。他对父母说:“工资再高我也不干, 您不能让我中途辍学, 我要完成学业。”家长见儿子不从, 便以家中无钱再供其上学相威胁。为了履行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义务, 小刚写了一封信, 送给镇教育主管部门。镇教办的同志会同当地司法人员, 找这个家长谈话。在他们的劝说下, 家长撤回了为小刚签订的应聘书。小刚回到学校, 更加努力地学习。

这三个案例实际上是一个主题, 都是家长为了一己私利, 阻止子女继续接受教育。为什么不能把内容整合一下, 用一个案例说明三个问题?这一册教材只有区区115页, 却用了三个主题类型相同的案例, 大大浪费了教材资源。

三、案例陈旧

本教材因为第一版是2008年出版的, 所以选择案例发生的时间多是2006年之前的, 这些案例距今已经过去七八年的时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 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选用七八年前的事件作为案例, 远离学生现今的社会生活, 体现不出案例的时鲜性特点, 学生容易对书中案例提出质疑, 既增加了学生对教材理解的难度, 又增加了教师分析案例的难度, 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

比如教材第8页案例:高二女生田甜寒假期间参加了勤工俭学活动, 获得320元收入。教材64页案例:一家乡镇企业以每月460元的薪金招聘合同工。这样的案例与学生了解的现实社会中的月收入相差甚远。

四、案例场景设置不严谨

教材105页案例:江明的爸爸自筹资金开了一家平价药店, 生意越来越红火。一位常来买药的老大爷高兴地说:“这家药店不仅价格便宜, 而且特别注意为顾客着想, 我每次来买药, 店员都根据我的情况建议我买合适的药。”一位年轻的妈妈说:“有一次孩子半夜咳嗽得厉害, 家里又没有其他人, 情急之下我给这家药店打了一个电话, 店里的一名员工二话没说就给我送来了止咳的药, 真是令人感动!”一位员工听了这些话后, 想起不久前的一件事。当时, 自己因一时疏忽收了一张50元的假币, 江明的爸爸得知后说:“不小心收了假币, 要吸取教训。但千万不能让假币再流向市场, 这次的损失由我承担。”在你看来, 这家平价药店生意越来越红火的原因有哪些?

教师用书的参考答案是:江明的爸爸开了家平价药店, 价格公道招来回头客, 送药上门感动病人心;设身处地为顾客提建议, 收了假币自担损失不骗人;店内员工干劲足, 生意做得很红火, 邻里街坊很和睦, 经济效益也不错。社会需要合作, 合作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

这个案例中存在的问题是场景设置不严谨。案例本意是表扬江明的爸爸, 可是由于案例设置的场景不严谨, 并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因为药店销售的药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的药品处方权限于医院的在职医师、社会办医性质医疗机构的在职医师。患者凭借医师开写的处方, 在医师、护士、药师或其它专业人员监督指导下方可购买、使用药品。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或其它专业人员开写处方的药品, 患者可以自行购买的是非处方药。在这一案例中没有说明店员为患者配的药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 为患者配药是人命关天的事, 如果店员为患者配的是处方药, 患者使用后一旦出现不良反应, 店员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篇4: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复习答案

一、案例设问本末倒置,思维混乱

教材第6页案例:小寒的父母嫌她是个女孩,出生后不久就将她遗弃街头。一位好心的老奶奶把她抱回家抚养,生活很清苦。小寒六岁时,因没有正式户口不能就近报名入学。问:小寒作为公民理应享有各项权利,可她的权利为什么未能实现?

这个案例在教师教学用书中的参考答案是:小寒的父母将她遗弃街头,致使她的权利失去了家庭的保障,丧失了被父母抚养的权利。幸亏得到好心人的收养,才使她被抚养的权利得以继续(小寒的权利得到了来自他人的保障)。但她由于没有户口,却又导致她不能享受到就近入学的权利(小寒的权利没有得到学校、社会的保障)。由于失去了家庭、学校、社会的保障,所以,小寒的一部分权利没能实现。

首先,教材编撰者呈现这个案例的本意是让师生关注小寒已享受的权利和未享受的权利。可是师生应关注的重点是小寒的权利应该怎样得到学校和社会的保障。小寒申请户籍登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其实小寒是可以申请办理户籍登记的。根据我国199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1999年4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修正案),小寒与好心的奶奶形成了事实收养关系。小寒是查找不到父母、捡拾证明不齐全的弃婴(儿),有关小寒户口问题的解决方案是由收养人提出申请,经村(居)委会确认,街道、乡镇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审核并出具证明,经收养人户籍所在地的公安机关询问登记后,到县级民政局申请办理收养登记。当事人到户籍所在地的公证机构办理公证后,凭收养公证书到公安机关办理户籍登记。

其次,参考答案和1986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九年义务教育法》总则中的第四条和第五条规定相违背,同时违背了1992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总则中的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九年义务教育法》总则第四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第五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履行本法规定的各项职责,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总则第三条规定: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也就是说,小寒不管有没有户口都应该享受受教育的权利,同时政府和学校也有义务必须保障小寒受教育的权利,否则,政府和学校将承担法律责任。

再次,教师如果仅仅按照参考答案引导学生学习的话,大家会觉得小寒是一个命运悲惨的孩子,学校和社会还不对她的权利进行保障,学生就会对学校和社会丧失信心。

这样的案例呈现出来,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根本无法达到案例证明理论的效果。

二、主题相同案例多次呈现

教材61页案例:小丽是八年级学生,开个体饭馆的爸爸缺人手,非让小丽退学到饭馆帮忙不可,并且对学校老师振振有辞地说:“孩子上不上学,是我家的私事,别人管不着”。

教材62页案例:爸爸对小梅说:“从明天开始你就不要上学了,你早晚要出嫁,我供你上学就是赔钱!”小梅对爸爸说:“我要上学”。

教材64页案例:一家乡镇企业以每月460元的薪金招聘合同工。一名初中生的家长未征得儿子小刚的同意,便为儿子签订了应聘书。小刚知道后坚决反对。他对父母说:“工资再高我也不干,您不能让我中途辍学,我要完成学业。”家长见儿子不从,便以家中无钱再供其上学相威胁。为了履行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义务,小刚写了一封信,送给镇教育主管部门。镇教办的同志会同当地司法人员,找这个家长谈话。在他们的劝说下,家长撤回了为小刚签订的应聘书。小刚回到学校,更加努力地学习。

这三个案例实际上是一个主题,都是家长为了一己私利,阻止子女继续接受教育。为什么不能把内容整合一下,用一个案例说明三个问题?这一册教材只有区区115页,却用了三个主题类型相同的案例,大大浪费了教材资源。

三、案例陈旧

本教材因为第一版是2008年出版的,所以选择案例发生的时间多是2006年之前的,这些案例距今已经过去七八年的时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选用七八年前的事件作为案例,远离学生现今的社会生活,体现不出案例的时鲜性特点,学生容易对书中案例提出质疑,既增加了学生对教材理解的难度,又增加了教师分析案例的难度,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

比如教材第8页案例:高二女生田甜寒假期间参加了勤工俭学活动,获得320元收入。教材64页案例:一家乡镇企业以每月460元的薪金招聘合同工。这样的案例与学生了解的现实社会中的月收入相差甚远。

四、案例场景设置不严谨

教材105页案例:江明的爸爸自筹资金开了一家平价药店,生意越来越红火。一位常来买药的老大爷高兴地说:“这家药店不仅价格便宜,而且特别注意为顾客着想,我每次来买药,店员都根据我的情况建议我买合适的药。”一位年轻的妈妈说:“有一次孩子半夜咳嗽得厉害,家里又没有其他人,情急之下我给这家药店打了一个电话,店里的一名员工二话没说就给我送来了止咳的药,真是令人感动!”一位员工听了这些话后,想起不久前的一件事。当时,自己因一时疏忽收了一张50元的假币,江明的爸爸得知后说:“不小心收了假币,要吸取教训。但千万不能让假币再流向市场,这次的损失由我承担。”在你看来,这家平价药店生意越来越红火的原因有哪些?

教师用书的参考答案是:江明的爸爸开了家平价药店,价格公道招来回头客,送药上门感动病人心;设身处地为顾客提建议,收了假币自担损失不骗人;店内员工干劲足,生意做得很红火,邻里街坊很和睦,经济效益也不错。社会需要合作,合作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

这个案例中存在的问题是场景设置不严谨。案例本意是表扬江明的爸爸,可是由于案例设置的场景不严谨,并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因为药店销售的药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的药品处方权限于医院的在职医师、社会办医性质医疗机构的在职医师。患者凭借医师开写的处方,在医师、护士、药师或其它专业人员监督指导下方可购买、使用药品。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或其它专业人员开写处方的药品,患者可以自行购买的是非处方药。在这一案例中没有说明店员为患者配的药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为患者配药是人命关天的事,如果店员为患者配的是处方药,患者使用后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店员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篇5: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复习答案

一、变量与常量

1、变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的数值,级数值发生变化的量,叫做变量。

常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取值(数值)始终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2、注意事项:

(1)常量和变量是相对的,在不同的研究过程中有些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离开具体的过程抽象地说一个量是常量还是变量是不允许的;

(3)在各种关于变量、常量的例子中,变量之间有一定的依赖关系。如三角形的面积,当底边一定时,高与面积之间是有关联的,不是各自随意变化。

二、函数概念

1、定义:在某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y是x的函数,其中x叫做自变量,y叫做因变量。

2、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主要抓住三点:

(1)有两个变量;

(2)一个变量的数值随另一个变量的数值的变化而变化;

(3)自变量每确定一个值,因变量就有一个并且只有一个值与其对应。

三、函数的表示法:(1)列表法;(2)图象法;(3)解析法。

四、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实际问题中的自变量取值范围

按照实际问题是否有意义的要求来求。

2.用数学式子表示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

例1.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1)解析式为整式的,x取全体实数;

(2)解析式为分式的,分母必须不等于0式子才有意义;

(3)解析式的是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式子才有意义;

(4)解析式是三次方根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篇6: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复习题答案

证明:∵在△ABC中,∠ACB=90°

∴∠A+∠B=90°

∵∠A=30°

∵∠B=60°,BC=1/2AB

又∴CD⊥AB

∴∠CDB=90°

∴∠B+∠BCD=90°

∴∠BCD=30°

∴BD=1/2BC

∴BD=1/2×1/2AB=1/4AB

复习题13第8题答案

解: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正五边形有5条对称轴,正六边形右6条对称轴,正八边形有8条对称轴,正n边形有n条对称轴

复习题13第9题答案

(1)(4)是轴对称;(2)(3)是平移. (1)的对称轴是y轴;(4)的对称轴是x轴;(2)中图形I先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图形Ⅱ;(3)中图形I先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图形Ⅱ

复习题13第10题答案

证明:因为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DF分别垂直于AB,AC于点E,F

所以DE= DF,∠DEA= ∠DFA= 90°

又因为DA=DA

所以Rt△ADE≌Rt△ADF

所以AE=AF

所以AD垂直平分EF

复习题13第11题答案

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

∴AB=BC=AC,∠A=∠B=∠C=60°

又∵AD= BE=CF

∴BD=CE=AF

∴△ADF≌△BED≌△CFF

∴DF=ED=FE

即△DEF是等边三角形

复习题13第12题答案

解:这5个点为正五边形的5个顶点,如下图所示:

篇7: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古文复习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评析】

诗人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不是,由“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可知是为古往今来的老百姓伤心。隐含对百姓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的讽刺。

【练习】

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聚”和“怒”写得都很形象生动,请你就此说说你的理解。

把“峰峦”“波涛”的雄伟气势写得生动形象。“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写出潼关的险要。

2.诗人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

诗人为古往今来的老百姓“伤心”。隐含对百姓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的讽刺。

3.“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中的“亡,百姓苦”好理解,为何“兴,百姓苦”呢?

篇8: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复习答案

单元:Unit 6 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

一、设计思路

(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传说和故事”这个话题, 谈论过去发生的事情, 重点训练“讲故事”这个语言功能项目。通过学习, 要求学生掌握如何用过去时态讲述一个故事, 描述古老的传说和有趣的故事,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理解并体会传说和故事的教育意义。在了解目标语言的基础上, 要求学生能理解优美的传说和有趣的故事, 掌握故事的基本结构, 讲述自己喜爱的故事。

(二) 学生分析

在多媒体教室利用课件上英语课, 学生视听感受明显, 表现出极大兴趣, 学生在欣赏和享受中学习, 学习热情高涨, 学习效果会很明显。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学会用英语讲述一个故事, 并学会unless, as soon as, so...that等词的用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述故事, 让学生学会掌握一个故事的细节和人物, 并能利用目标语言讲述一个传说或故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We can’t always have good luck, when we meet difficulties, we should face them with a smile, we should learn the spirit of Yu Gong.We should try our best to solve our problems.Never give up!

4.教学重点:学习讲述故事中的人物和相关细节。

5.教学难点:学习本课时的目标语言, 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一个故事。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Recorder and tape, PPT.

学生准备:预习本课生词和课文, 标注疑难点。

三、教学过程 (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

(一) 自研自探环节

Self-study&Self-exploration

Step 1:词汇大冲关

Let’s have a word test.Fill in the blanks in Step 1.

Step 2:短语大盘点

Translate the phrases into English in Step 2 andchoose two phrases to make sentences (注意人称和时态) .

Step 3:语法大梳理

画出句子中的重点短语。

Step 4:话题大回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你一定学会用英语讲故事了吧。请回顾总结一下, 试着用英语讲一下Yu Gong Move s a Mountain吧。

(二) 合作探究环节

★PAIRWORK

两人小对子:

1.对子间就随堂笔记处的书写及完成情况给出相应的等级评定。

2.对子间互相检查随堂笔记处Step 1的成果, 用红笔核对并补充修改。

★GROUPWORK

三人互助组:

小组长主持, 组内就Step 2的短语翻译进行核对, 并互相讨论编写的句子。然后讲解并核对Step3的答案。

六人共同体:

在大组长的带领下, 根据本组抽到的展示任务进行明确分工, 带领组员在组内进行预展。

(提示:3人完成板书, 另外几名组员在组内进行口头检测单词和短语。)

(三) 展示提升·质疑评价环节

展示单元一:语法梳理

Please show the grammar on the blackboard.

(提示:可以用课本上、笔记本上的例句总结归纳。)

展示单元二:口语、听力挑战

谈论愚公移山和其他故事, 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小组各选一个故事进行谈论) (组员齐上台, 一个接一个, 做到声音清晰洪亮, 接力顺畅, 台下复述准确无遗漏)

展示单元三:话剧表演———Yu Gong Moves a Mountain)

(提示:注意句式的丰富性和语言的得体性。)

展示单元四:辩论赛———Yu Gong Moves a Mountain

四、总结归纳

Step 1:词汇大冲关

1.射击;发射

2.石头

3.虚弱的;无力的

4.提醒;使想起

5.愚蠢的

6.除非

Step 2:短语大盘点

1.一……就……

2.如此……以致于

3.有点儿

4.代替;反而

5.提醒某人做某事

6.放弃

7.搬走;拿走

8.尽力做某事

9.做完某事

Step 3:语法大梳理

so...that..., unless, as soon as

1.My elder brother will watch TV______he comes back.

2.The box is___heavy____I can’t move it.

3.You won’t get into a good college____you study harder.

【课堂检测】

基础题:

翻译下列句子。

1.解决这个问题的好方法。

2.把这些书带走。

3.他们俩中没有一个。

4.继续学习。

5.代替玩电脑游戏。

提高题:

用所给词的正确形式完成句子。

1.I think the problem is a little____ (difficulty) .

2.I will come up with a good way____ (solve) the problems.

3.We should exercise instead of____ (play) games.

4.He must stop____ (practice) ____ (swim) .

5.Smoking is bad for my health.I decide____ (give) it up.

6.We all know we live in a place____ (call) Xi’an.

7.We should keep____ (practice) ____ (speak) English every day.

8.We should have the best way____ (solve) the question.

9.It took him three hours____ (finish) (read) this interesting story.

【Homework】

根据汉语完成句子。

1.他们正着手做奶昔。

They’re ____________the milk shake.

2.很久以前, 村子前面有棵大树。

____________, there was a big tree in front of the village.

3.一直尝试, 并且不放弃。

____________and don’t____________

4.她有一点儿害羞。

She is____________ shy.

5.例如, 他能移山。

____________he could____________ the mountain____________.

6.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我的童年。

This story ____________my childhood.

7.今天晚上你能提醒我给汤姆打电话吗?

Could you please____________ Tom up tonight?

【拓展题】Writing

Tell the story Y u Gong Moves a Mountain in English to your parents.

【自主反思】 (日反思)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我的收获: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五、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 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 关注体验性学习, 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以下是笔者对本节课的一些反思:

反思一:好的导入是一堂课的首要环节, 能让学生有极大的兴趣听下去。笔者先让学生一块唱了一首《愚公移山》,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自然地引出主题。

反思二:教学过程中, 笔者设置了4个学生自主学习展示环节:语法梳理、口语、听力挑战、话剧表演:Yu Gong Moves a Mountain、辩论赛, 让学生在快乐中展示学习。

反思三:课堂的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可谓是一堂课的基本骨架, 教学目标可以说是学生在一堂英语课堂中智力发展的终极目标, 重点和难点便是一堂课应该了解和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 笔者确立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学会讲述故事中的人物和相关细节, 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一个故事, 并在实际操作中得到了练习。

专家点评

篇9: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复习答案

二、(一)9.八月 胡地狂风暴雪愁苦迷惘 10.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春意盎然(春暖花开) 11.示例:“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这句写边塞奇寒,表现出友人归途的艰辛,表达出作者的离愁。 12.要点:①对友人的留恋; ②为友人长路漫漫的担忧; ③对自己归期难料的惆怅。

(二)13.(1)一喜一悲的心理活动 (2)向来 (3)赠送 (4)更加 14.(1)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2)文臣不贪恋钱财,武将不怕死,那么天下就太平了。15.共同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乙文所记的岳飞不接受他人送的美女、皇上赐的房宅,是甲文所没有论及的。16.心忧天下(或:忠君爱民)。我们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意近即可)

(三) 17.本文记叙了一位女大学生从储蓄卡的密码上感受到真情的故事。18.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出孩子对父母生日的忽略,其实是忽略了对父母的关爱,不懂得感恩。女孩想打电话问爸妈,又觉得不好意思,是怕引起父母伤心(养你这么大,居然连爸妈的生日都不记得,还谈何孝心?),觉得自己不够孝顺。19.父亲对女儿的关爱之情;父母对女儿的疼爱之情;女儿对父母的感恩之情。20.初入大学时,女孩的父亲为她办了一张银行借记卡,卡的密码是她妈妈的生日。这样设置,一是让女儿时刻记住妈妈的生日,二是为了银行卡的安全,体现出父母用心良苦;父母遇难后遗留下来的储蓄卡的密码却是女孩自己的生日,这样设置体现出父母对女儿无私的爱。 21.女儿被父母对自己无私的爱所感动,特别是父母遇难后留下了一张以自己的生日作密码的储蓄卡,让她觉得父母太伟大了,从而为自己在父母生前没能尽孝而心生自责,唯有记住父母的祭日来表达对父母的怀念。22.示例:我会选用父母生日数字之和作为密码。因为我觉得父母才是天底下最伟大、最值得尊敬的人,他们孕育了我,养育了我,培养了我……23.略。

(四) 24. 喝了酒脸色发红。形旁为“酉”的字多与酒有关,而且原文中提到了“酡红如醉”。 25.和《春》一样用总分总的结构,即开头总写秋之美,再从不同的角度分写,最后从总体上赞美秋。26.不矛盾。因为秋经历了春之蓬勃与夏之繁盛,自然是成熟、收获、充实的;同时它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把一切的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澹澹的秋光外,即是淡泊的。27.略。28.前者说水之明澈,后者说水之洁净,这样既突出秋水的特点,又增添了文采。

篇10: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1、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将我国划分为

(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季风区大致包括我国四大地理区域里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非季风区大致包括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3、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界限大致通过(秦岭)和(淮河),与一月(0)度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4、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北方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北方农田多为(旱地),以种植(小麦、大豆)为主,熟制(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交通运输以(陆路运输)为主。南方多(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等为主,熟制(一年两熟)或(三熟)。交通运输以(水运)为主。

5、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南方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湿润的(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地形多为交错分布的(平原、丘陵、盆地和高原)。

6、西北地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部、甘肃)省北部。气候以(干旱、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东部高原以(草原、荒漠)景观为主;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沙漠)分布,只有盆地边缘出现星星点点的(绿洲)。西北地区河流很少,而且多为(内流河)。

7、青藏地区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西部;气候以(高寒气候)为主;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

8、西北和青藏地区都是我国主要的(牧区),牧场和主要畜种有各具特色。内蒙古主要是(温带草原牧场);新疆主要是(山地牧场);青海和西藏主要是(高寒牧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的(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的(细毛羊),青藏的(牦牛)、(臧绵羊)和宁夏的(滩羊)都是著名的畜种。

9、在西北的(河套地区、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人们利用(河水和高山冰雪)融水,发展了(灌溉农业);在青藏地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等海拔较低的地区,分布着(河谷)农业。

第六章 认识省级区域

1、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心。是我国(公路、铁路、航空交通)的枢纽。

2、北京旧城格局形成于(元、明)两代,城内建筑排列成(棋盘状)状,(皇宫)居于城市中心,是我国历代都城规划和建设的代表。

3、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地处珠江下游入海口的东、西两侧,其中位于东侧的是(香港),西侧的是(澳门)。

4、香港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围200多个岛屿组成,是国际贸易中心、(运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务和(旅游)中心。

5、香港人多低少,而且(山地)多,(平地)少,可供城市发展的土地资源有限。“上天”-建筑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地,成为香港扩展城市用地的两种重要方式。

6、澳门由(澳门半岛、凼仔岛和路环岛)组成,(博彩旅游业)是澳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7、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它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它也是一个富饶的宝岛,自然环境优越,(森林、矿产、水产)等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

8、台湾岛属(亚热带、热带)气候,温暖湿润,西部的(平原)土地肥沃,盛产(稻米、甘蔗、茶叶和热带、亚热带)水果。(森林)面积广阔,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此外台湾岛还有(海上米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森林之海、东南盐库)的美誉。

9、从60年代开始,台湾利用自己的优势条件,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 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工业产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稳步上升。其中工业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

10、位于我国(西北)边陲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这里是以(维吾尔)族、(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素有(歌舞之乡、瓜果之乡)的美称。这里有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最热的地方(吐鲁番盆地),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11、新疆境内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北有(阿尔泰山脉),中有(天山山脉),南有(昆仑)山脉,雄伟的天山南北分别是(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

12、由于远离海洋,周围又有高大山脉环抱,来自海洋的气流不易到达,所以新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在(盆地)边缘的山前平原和部分(沿河)地区,分布着星星点点的(绿洲)。他们的水源主要来自(山区)降水和(冰雪)融水。

13、新疆(绿洲)是最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这里夏季(高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种植。人们利用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发展了特色鲜明(灌溉)农业。(小麦、玉米、高粱)等是这里的主要农作物。基于特有的光热条件,(棉花、甜菜和多种瓜果)成为新疆绿洲的特色农产品。

14、在沙漠广布的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其中天然气占全国陆地天然气资源总量的(22)%。随着国家“稳定(东部),大力发展(西部)”的能源战略决策的逐步实施,新疆有望成为中国重要的(石油及天然气)工业基地。

15、(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将促进塔里木盆地周围城市、乡村使用天然气等洁净能源,缓解周边地区因薪柴砍伐而带来的(环境)压力。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第七章 省内区域

1、珠江三角洲位于 广东 省东南部,珠江下游,邻 港澳,与 东南亚 隔海相望,被称为我国的 “南大门”。

2、珠江三角洲的经济特区是 深圳 和 珠海,沿海开放城市是 广州。

3、珠江三角洲和西双版纳都是高温多雨的 热带季风气候,但夏季风的风向不同。

4、珠江三角洲的产品以 港、澳 为贸易渠道,出口至 东南亚、欧洲、非洲、美洲 和 大洋洲 等地区,20世纪末,这里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和日用消费品 出口基地。

5、珠江三角洲是外向型经济,与港澳合作的基本模式是“前店后厂”。

6、近年来,外商投资的热点由 珠江三角洲 转移到 长江三角洲。

7、珠江三角洲 加工制造业 的发展,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吸纳了大量的外地

劳动力,加快了城镇化速度。

8、我国目前的城镇化水平不到 40%,与发达国家的70%有一定的差距。

9、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横断山脉的南部,南邻缅甸、老挝,有澜沧江流过。

10、西双版纳是我国除海南省以外,热带雨林保存最完好的地方,雨林植被种类多,有层次性。

11、西双版纳主要少数民族是傣族,住竹楼,吃竹筒饭,过泼水节,跳孔雀舞。

12、西双版纳长期以农业生产为主,现在旅游业发展成主导产业。

第八章跨省区域

1、黄土高原是世界上 最大的 黄土分布区,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普遍认可风成说。

2、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黄土高原基本地貌景观的有 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三种。

3、黄土高原地面破碎,沟谷密度大,平地少,斜坡多,沟谷两侧常见 直立的陡崖。

4、黄土高原的黄土结构 疏松,多 空隙、垂直方向的裂隙,许多物质 易溶于水。

5、黄土高原属于 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 7、8月,多 暴雨。

6、黄土高原地面光秃裸露,缺少 植被 的保护,由于人们不合理的 开垦、采矿、修路 活动,使地表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7、一般来说,地面坡度越大,坡面越长,降水越多,降水强度越大,地面植被越少,水土流失越严重。

8、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减产;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导致耕地面积减少;还向黄河输送了大量的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的困难。

9、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 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10、黄土高原地形 破碎,气候 干旱,水土流失严重,多发 自然灾害。

11、黄土高原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洪涝,并引发 泥石流、滑坡、塌陷多种地质灾害。

12、黄土高原的治理采取 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 结合的方式;合理安排 生产活动;另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解决人地矛盾,也是根本的治理措施。黄土高原地区的主导产业是 能源工业。

13、长江沿江地带西起攀枝花,东到上海,东西狭长的“带状”区域。

14、长江沿江地带地势低平,地形以平原、低山丘陵为主;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受地形、气候影响,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是我国地表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还有丰富的水能、森林、矿产、水产、耕地资源,资源丰富。

15、长江沿江地带沟通 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和 西部资源富集 地区,是承东启西的纽带。

16、长江是沿岸城市得以建立和发展的生命线。其中 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四个特大城市,是区域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17、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城市,是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工业中心,最大的港口,重要的金融、科教中心,对长江三角洲、长江沿江地带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起带动作用。

18、长江沿岸是我国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自西向东形成了以 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基地;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冶金工业基地;以武汉为中心的 钢铁、轻纺工业的重要基地;以沪宁杭等城市形成的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19、我国长江沿江地带有上海、南京、武汉和重庆汽车摩托车基地,构成了沿江汽车工业走廊。

20、近年来,由于长江上游地区毁林开荒,陡坡垦殖,造成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是土壤肥力下降,并淤塞了 河道、水库、湖泊,加剧了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

21、长江中下游地区是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最集中、最严重、最频繁的地区。

22、酸雨使一种 大气 污染的现象,PH值小于5.6的降水成为酸雨,酸雨对水土、植物、建筑物造成腐蚀性危害。我国主要的酸雨区有 西南、华中、华东酸雨区,其中华中是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区域。

23、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 人口众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24、三北防护林地跨西北、华北、东北,是世界规模最大的生态防护林。

篇11: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复习计划

1、认真学习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和《日照市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纲要》(还未到手),注意研究与生物会考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特点,以取得一定的课外知识量,从而适应会考题基础性、时代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2、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结合。重视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强调知识的迁移与运用。

3、注重复习方法的指导,有效地提高复习水平,有效提高教学成绩。

二、教材分析:

四册教材,将生物置于生物圈的大背景中,突出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重视生物技术,关注健康的生活。《生物课程标准》提出10个一级主题,在整个学科中的分量是有差别的。有关考试的10个主题中,科学探究、生物圈中的人、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三个主题内容合占50%左右;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生物与环境、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健康的生活七个主题内容合占50%左右。科学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贯彻始终。

三、学情分析:

1、学习态度分化严重,部分学生逆反心理较强,大部分学生对会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家长配合不够。

2、基础较差,遗忘严重,对知识缺乏系统的掌握。

3、时间紧迫,复习难度较大。

四、复习措施

1、坚持集体备课,加强交流,探索适应本校校情、本班学情特色的复习模式。

2、重视教材,用好教材,根据教材内容,有效组织复习。

3、重视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等基础知识、核心知识。

4、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重视知识的梳理,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

5、重视教材中的探究活动、实验与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探究、实验、资料分析等方面的技能。

6、重视教材中重要插图的识记和理解

7、注重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应用书本知识解释或解决生产、生活或社会实际(包括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

8、用好教辅资料《优加学案》。复习中采取“一节一练一结”、“节节重备课”、“一本一考一结”的措施,及时点评,总结经验教训,扬长避短。

9、培养学生掌握积极有效的复习方法、解题方法和技巧,培养正确的思维习惯、行为方式等。

篇12: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复习计划

本学期还有3整周的时间,为了提高期末复习效率,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我们决定以单词、课文、知识点为抓手,重点复习6-10单元。以单元为单位进行复习,每天复习一个单元,注重基础知识及综合能力。教师认真总结,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争取最好的复习效果。具体复习计划如下:

一、复习的主要目标:

复习过程中我准备以听说读写为主要的形式,以英语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指导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系统地梳理所学知识,从单词到词组到句子到短文,全面把握所学内容。前五单元内容比较简单,而且在期中考试时已经复习了,所以课堂上不为主体,只是课后布置复习任务,每天半页单词加上Section A或B的短语、句子,有布置就有检测,每天要拿出10分钟时间检查作业内容,不过关的同学要重新过关。复习重点放在后五个单元上,在复习后五单元时,一直贯穿着重要时态(现在完成时、现在完成进行时、一般将来时)和主要句子结构(反意疑问句、感叹句、提建议)来进行。

1、指导学生在语境中复习句子,让学生分清日常交际用语的运用场合。

2、根据句子类型指导学生在比较中复习句子。

3、指导学生在表演中运用句子,使复习课同样生动有趣。

4、掌握Grammar Focus 里的所有句子。

要把单词、词组、句子和短文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在复习过程中将它们紧密结合起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学生整体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 复习的主要策略:

1、狠抓单词、短语。把学生分为6人一小组,要求学生熟记单词,每个同学每天在小组长那里默写一单元单词(C层学生只默写黑体单词),教师负责督促检查。26号举行单词检测,成绩计入素质报告册;另外,6人总单词数在前3名的小组(共五组)假期里免抄单词的作业。

2、利用好早自习与中午激情英语朗读时间,熟读课文内容,甚至背诵,重点是课文 3a的内容。我们打算在21日第八节课时进行激情英语分层考试,检测对课文的朗读或背诵的熟练程度。只进行口试,成绩计入素质报告册。

3、 加强听力和笔头练习。每个单元根据复习的内容让学生在自习课上完成一张练习卷,给教学提供反馈信息。

篇1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复习答案

本节课内容为人教版新目标八年级 (下) Unit 5的第四课时, Section B部分的3a, 是一节语篇教学课例。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的建议, 本节课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 辅以情景交际和多媒体应用, 使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恰当的阅读技巧进行阅读, 领会文章主旨, 抓住文章细节, 读懂文章;学会根据提示词复述文章大意, 并学会模仿短文, 用目标语言描述自己的理想职业。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增强他们学好英语的信心, 学会、巩固用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组织语言, 表述自己的梦想和增强为了理想而奋斗的决心。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为人教版新目标八年级 (下) Unit 5的第四课时, Section B部分的3a。

是学生在Section A学习完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基本用法之后的一节阅读能力训练拓展课。

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英语语言知识水平和阅读能力, 但是他们的阅读水平和阅读技巧还不够成熟, 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和提高。虽这个阶段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 但模仿范文写作的训练还很有必要。

教学目标分析:

(一) 知识目标:

1. 通过本节课学习, 使学生能够理解、会读、会写、会用如下词汇:

against, charity, chance, all the time, make a living doing sth., get injured

2. 学生理解并正确模仿下列句型:

If I become an athlete, will I be happy?

Becoming a professional athlete might seem like adream job.

Many professional athletes get injured.

(二) 能力目标:

1. 阅读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 能运用恰当的阅读技巧进行阅读, 领会文章主旨, 抓住文章细节, 读懂文章;并学会根据提示词复述文章大意。

2. 写作能力:会模仿短文用目标语言描述自己的理想职业。

(三) 情感态度:

1. 通过多种教学手法, 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增强他们学好英语的信心, 并提高其听和说的主动性;

2. 学会、巩固用 if 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组织语言, 表述自己的梦想, 增强为了理想而奋斗的决心。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 通过本节课学习, 使学生能够理解、会读、会写、会用如下词汇:

against, charity, chance, all the time, make a livingdoing sth, get injured

2. 学生理解并正确模仿下列句型:

If I become an athlete, will I be happy?

Becoming a professional athlete might seem like adream job.

Many professional athletes get injured.

教学难点:

1. 运用恰当的阅读技巧进行阅读;

2. 根据提示词复述文章大意, 用目标语言描述自己的理想职业。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 读前任务

Step 1: 导入和复习

用目标语言“If…have / has a chance to…, …will be…!”谈论:

T: Look at the picture on the screen. 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at they are doing?

Ss: (They are swimming.)

T: Are they happy?

Ss: (Yes, they are.)

T: I think so. I like swimming. If I have a chance to swim, I will be happy! (Repeat once) (Teach the word “chance”, ask them to read it after the teacher) Could you please talk about the other pictures (Picture 2 – 5) like me?

S1: (Picture 2) If they have a chance to …

S2: (picture 3) If she has a chance to …

S3: (Picture 4) …

S4: (Picture 5) …

T: The people in the pictures are very happy. They play sports for fun, not for a living. Who play sports for a living? (Lead in to the next step.)

设计意图:巩固目标语言知识, 为本节课的语言应用做好准备。

Step 2: 游戏 (猜谜游戏)

展示一些著名运动员的图片 (姚明、刘洋、李娜、贝克汉姆等) , 请学生猜一猜“Who are they? What do they do?”, 学习词块, 如professional athletes, make a living doing sth., do sth. for a living等。

2. 谈论职业运动员, 如:

T: They are all famous professional athletes. If you become a professional athlete, what will happen? (Show a picture of Liu Xiang with many people around him and asking for his signatures.)

S1: If I become a professional athlete,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will know me and some people will follow me to ask for my signatures.

T: You mean you’ll be famous?

S1: Yes, I’ll be famous and make money easily.

T: You’ll be famous and rich?

S1: Yes. If I become a professional athlete, I’ll be famous and rich.

T: If you become famous, what will happen? (Showa picture of a man who is taking photos of a famousman furtively.)

S2: Many people will know me and follow me all the time.

T: If you become rich, what can you do? (Show a picture of some athletes giving money to charities.)

S3: We will give money to schools and some poor children.

T: Charities? It means“慈善事业。”

Ss: Yes.

T: We will give money to charities. (Read the word “charity” some times.)

T: If you become a professional athlete, you’ll be famous and rich, many people will know you and followyou all the time, you will give money to charities. Will you be happy all the time? Let’s read the passage in 3a to know the answer. ( Lead in to 3a.)

设计意图:用目标语言导入话题, 引导学生思考职业运动员的职业优势和问题, 为下面的阅读打好基础。

(二) 读中任务

Step 1: 速读训练任务

请学生速读3a部分短文, 抓住文章主旨大意。

(Three choices: A. The reasons for being an athlete. B. The reasons against being an athlete. C. The reasons for and against being an athlete.) .

这个环节学习单词“against”and“for”, 并学习阅读策略“To catch the main idea, we can read the fi rst sentence of each paragraph.”

设计意图:通过指导学生运用略读的速读技巧, 抓住文章主旨大意, 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

Step 2: 详读训练任务

任务一:Read Paragraph 1 carefully and fi nd out the reasons for being an athlete.

The questionis : What are the reasons for becoming an athlete?

The answers may be:

·It seems like a dream job.

·You can make a living doing sth you love.

·You can become famous.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will know you.

·You can give money to schools and charities.

·You can have a chance to help people.

任务二: Read Paragraph 2 and 3 carefully and fi ndout the reasons against being an athlete.

Read and tell “True” or “False” and try to correct the false ones:

·Professional athletes never have any problems. (F)

(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a t h l e t e s c a n a l s o h a v e m a n yproblems.)

·If they are famous, people will watch them all the time. This can make life interesting. (F)

(If they are famous, people will watch them all the time. This can make life diffi cult.) .

·Sometimes their work is dangerous and they get injured. (T)

·It is very easy for them to know who their real friends are. (F)

(It is very diffi cult for them to know who their real friends are.)

本环节, 让学生学会生词“get injured”, 并学会运用阅读策略“To guess the meaning of some new words, we can notice the situation and the sentence before or after it.”

设计意图:分两步通过两个任务来指导学生详读文章, 了解文章细节, 更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Step 3: 总结语言知识点

1. 学生自读文章, 找出自己的知识难点。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知识点:seem like a dream job, make a living doing something, a great chance, all the time, play sports for a living, get injured, have a diffi cult time doing sth.

设计意图:在能力训练的同时, 进行语言知识的学习, 知识学习与能力训练相结合。

Step 4: 在文章内容理解和知识学习的基础上, 完成短文 (完形填空)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 加深理解。

(三) 读后任务

Step 1. 在教师提供的图表的提示下复述课文。图表如下 :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 学生可以在图表的提示和教师的示范下用目标语言复述课文, 既巩固了知识, 又训练了学生的听、说等语言运用能力。

Step 2. 写作训练

1) List the names of some professions, such as teacher, policeman, actor, lawyer, doctor, artist, etc.

2) Ask students to write a short passage about your dream job using sentences with “if” and “will”. Choosetwo things and write about both.

They can write it like this:

Maybe I’ll become a/an … when I grow up. If I become a/an …, I will … I will … But I won’t … Maybe I’llbecome a/an …

3) Ask some of students to read their short passages in class.

设计意图:在阅读的基础上, 指导学生模仿范文写作, 训练其写作技巧。

( 四 ) 作业布置

请学生模范3a写一篇短文, 介绍同伴的理想职业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训练写作技巧, 提高表达能力, 巩固本单元话题相关词语、句式。

六、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

1. 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师生对话, 生生对话、小组互动写作练习。

2. 起到的激励作用。教师组织了一些有趣的活动, 例如:游戏、竞争、演示、表演等, 使学生参与其中, 让他们能够在一种情境中较好的掌握和理解语言。

3. 老师对学生的这些活动进行评价。这非常有益于学生更好的认识自我, 树立自信。对游戏比赛每一环节的操作进行评分。

评价方法:

(一) 量规的设计

1. 在复习环节, 根据学生反应快慢、答对多少这一标准进行评定。

2. 课件显示运动员图片。学生仿照教师的对话自己做对话练习环节。以哪一组对话内容丰富, 有自己的创意, 交际流利无障碍为原则评出“对话能手”。同时运用观察法。

3. 在习题检测环节, 通过教师所设置的习题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同时再一次巩固刚学的内容。以回答积极举手次数多少为标准。同时运用观察法。

(二) 观察法

1. 在课件中显示运动员图片, 学生仿照教师的对话自己做对话练习环节。以哪一组对话内容丰富, 有自己的创意, 交际流利无障碍为原则评出“对话能手”。

2. 在习题检测环节, 通过教师所设置的习题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同时在再一次巩固刚学的内容。以回答积极举手次数多少为标准, 评出“聪明星”。同时运用观察法。

(三) 作业与测验法

篇14: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复习答案

一.梳理课文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本单元课文都是著名作家的作品,内容都是表现地方特色的民风民俗。和学生一起梳理课文内容,要求学生用一个词概括这些文章内容所留下的印象,结果多数同学说出来的是“吃”字。针对这个词,我问同学们:咱们监利有哪些好吃的?这些食品背后有什么文化内涵?接着,我出示了本次活动的课题及学习目标:关注监利特色,介绍地方文化。

二.寻找监利特色,了解地方文化

说到好吃的,同学们有说不完的话,各种食品纷纷“上桌”:干鱼腊肉香肠,水饺米酒汤圆……我打断了他们:请关注监利特色。大家立即哑口。是啊,这些东西似乎别的地方也有啊!哪些是监利所特有的呢?还是一些在外地待过一段时间的同学阅历丰富些,大家一致认为有一样东西不仅北京上海广州没有,就连监利周边如荆州、岳阳、武汉也极少见到,而在监利却是天天见面、人人爱吃的大众化食品,绝对算监利特产,那就是团子。

接着了解地方文化:监利的团子有什么文化?大家面面相觑,团子还有文化?我提醒他们:团子是什么做的?体现了监利的什么特色?有“鱼米之乡”美称的并不只有监利,以鱼或米为原料的各种小吃和菜肴却有无数种,何以团子成了监利特产?同学们纷纷思考,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从团子的形状、寓意、做法、吃法等方面说开去,从监利的地理气候、监利人的性格特点等方面说开去,这样,自然就形成了关于监利团子的“地方文化”。当然,每一样监利特色食品背后都有其独特的文化。

三.描述关注对象,提升语文能力

随便说不行,还得上升到语文学习的层面上。接下来我提出了几个问题,要求在小组内分工完成:①描述团子,做到色香味形俱全,要让人垂涎欲滴;②说明团子的做法,要让人一听就会;③讲述你吃团子的经历,要让人羡慕不已;④设计团子的吆喝语或广告词,要让人听了就想买。面对“要让人……”的要求,学生兴趣盎然,纷纷思考。交流展示阶段,果然是人人有话说,特别是吆喝语,不仅有文采,更是有特色,再加上当场吆喝,想不笑都难。

四.重温大师作品,抒写个性文章

接下来布置作文题目: 的 。半命题作文,要求关注监利特色,介绍地方文化。但总不能都写“监利的团子”吧!监利的“特色”还在哪里?于是,我带领同学们重温本单元作品,开启智慧:云南有歌会,监利有庙会(农历二月二敬土地菩萨);汪曾祺的高邮有鸭蛋,我们的监利有粽子;过去的北京有吆喝声,现在的监利有叫卖声;琦君的家乡请喝春酒,我们的家乡请喝喜酒……粽子非监利独有,但鸭蛋也非高邮专利,汪曾祺的笔下有了高邮端午的习俗,有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感情,那鸭蛋也就似乎只是高邮的了;喝春酒也不仅是琦君家乡的特色,但因为有了琦君对家乡特别是对母亲的思念,才让人甚为感慨。可见,融入对家乡对亲人的感情,写出家乡的特色,就可以做到“关注监利特色,介绍地方文化”了。

学生思路豁然开朗,各种符合要求的文题纷纷出笼:“端午的粽子”“奶奶的团子”“外婆的鲊胡椒”“监利的吆喝”“家乡的二月二”……我并没有急于要求学生下笔,仍是带领他们分析本单元的文章特色,从内容到结构,从主题到情感,从语言到手法,力求有效借鉴。同时,要求他们利用周末放假回家时间,去调查了解所写对象的相关知识,力求让文章写出对象的特点,抒发自己的情感,写出有个性的文章。果然,有了充分的调查了解,学生们都有内容可写,又有现成的范文,知道如何去写,交上来的文章大多达到了要求。后来,有几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还发表在各类刊物上。

综观整个活动,结合了地方文化与课本知识,依托课本知识,借鉴地方资源,彰显文化特色,撒播情感种子,培养语文能力,这应该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方向吧。

上一篇:法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下一篇:骑自行车的比赛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