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舞蹈教学

2024-05-09

信息化舞蹈教学(共9篇)

篇1:信息化舞蹈教学

舞蹈技术等级测评信息汇总表

考级单位

联系人

联系电话

QQ

微信

通讯地址

考官

考试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六级 七级 八级 九级 十级 十一级 十二级 考级人次

考试日期

考级总人次

考官是否对学生进行点评

总收考级费

付考官费

应上缴研究院费用

考点意见反馈:

考点负责人签字:

考官签字:

此表一式两份,考点留存一份,上交研究院一份。

篇2:信息化舞蹈教学

5月13日上午,XXX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舞动XXX”舞蹈培训班在镇文化站开班,XXX创建公共文化示范区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XXX同志亲自莅临我镇进行现场指导,这次培训聘请了市、县具有专业资质的舞蹈老师对我镇舞蹈爱好者进行“传道、授业、解惑”。

这次舞蹈培训是镇文化站向县文化局申请的,在XXX的培训为期一周,授课内容有三步踩、广场舞、民族舞等。培训现场歌声悠扬,人头攒动,来自我镇32个行政村的两百余名文艺骨干汇聚一堂,大家兴趣盎然、热情高涨,舞蹈老师专业的舞步、敬业的精神和悉心的指导不时赢得学员的掌声和喝彩。这次培训活动进一步激发了我镇人民群众对舞蹈的兴趣,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素养,为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了崭新的文化内涵。

篇3:大学生舞蹈社团的信息化管理

大学生舞蹈社团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在信息时代发展下, 网络推进大学生舞蹈社团信息化建设步伐, 对大学生舞蹈社团信息化管理工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舞蹈社团基于信息化网络管理方式, 承载舞蹈社团建设管理功能, 利于舞蹈社团健康持续发展。

1提升舞蹈社团决策能力

大学生舞蹈社团利用互联网技术, 在成员之间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 可以轻松规避成员过于分散的劣势, 成员只需要在信息管理平台搜集相关舞蹈文字、舞蹈视频、舞蹈图像等信息, 就可以获得舞蹈社团信息支持。如, 舞蹈社团在活动的策划前期, 可以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查询相关舞蹈活动的经验, 并对杂乱无序的舞蹈信息进行有效处理, 提高舞蹈社团信息利用效率, 做好活动策划支持。

2增强舞蹈社团互动交流

信息化管理平台利于增强舞蹈社团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 主要表现为:第一, 舞蹈社团成员之间的互动范围增大, 信息化管理平台打破了舞蹈社团成员过去的“场合”互动交流要求, 可以随时随地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进行交流;第二, 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快了舞蹈社团成员之间的信息传播, 即使是分散于各地的成员也可以在平台下实现即时互动, 利于社团开展互动交流活动。

3提高舞蹈社团工作效率

舞蹈社团利于信息化管理平台开展在线办公, 如舞蹈社团可以利于邮件、QQ、微信等通讯工具传递社团文件, 也可以利用QQ、微信等工具召开即时网络会议, 实现社团工作在线办公, 大大节约了社团工作的时间、精力, 还提高了社团办公工作效率。网络推进大学生舞蹈社团信息化建设步伐, 对大学生舞蹈社团信息化管理工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舞蹈社团基于信息化网络管理方式, 承载舞蹈社团建设管理功能, 利于舞蹈社团健康持续发展。

大学生舞蹈社团信息化管理应对策略

1完善舞蹈社团管理制度

大学生舞蹈社团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社团影响力和竞争力, 助推社团文化的不断丰富。完善舞蹈社团管理制度包括:第一, 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强对舞蹈社团的正面引导。在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大学生舞蹈社团的管理制度, 如社团成员的注册、评选、考核以及社团经费的管理等, 都应实现公开透明规范化管理;第二, 信息化管理实现实名制社团成员管理办法, 并以活动积分规则等形式可以大大提高对社团成员的层次管理, 利于打造社团内部优质团队;第三, 在舞蹈社团信息化管理板块中设置不同模块版主, 以专人负责制形式增强成员负责人的责任意识, 自觉管理模块工作内容, 正确把握社团工作方向, 在模块范围内灵活开展工作, 利于社团自我管理。

2提高舞蹈社团信息效率

大学生舞蹈社团可以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创新信息服务方式, 搭建信息服务环境, 提高信息服务质量, 提高社团管理效率。大学生舞蹈社团在信息化管理平台下, 充分利用多样化的即时通讯工具创新互动交流方式, 完善信息化管理服务功能, 创新社团管理手段, 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体系。同时, 舞蹈社团还可以利用科学管理理念, 善于总结利用舞蹈相关热点, 及时更新舞蹈新闻动态, 调动社团成员积极性, 让其主动参与到社团活动中, 实现社团管理双向互动。

3搭建舞蹈社团公众交流平台

大学生舞蹈社团可以利用多样化即时通讯工具搭建公众交流平台, 在社团内部设立不同特色的平台, 便于成员之间交流信息。社团也可以利用不同平台, 及时发布相关通知, 创建社团特色文化, 联络成员关系。在公众交流平台下, 成员之间可以实现“零距离”沟通, 更好的学习舞蹈, 也可以自由表达对舞蹈的看法, 这种不需要真实场合的沟通形式, 更利于成员消除交流紧张感。另外, 舞蹈社团还可以和其他社团之间搭建交流平台, 互通有无、相互学习, 通过平台了解更多社团的情况, 知己知彼更好的提高舞蹈社团影响力。当然, 在社团管理平台下, 教师和学生的距离也大大拉近了, 师生之间可以随时展开交流, 教师更容易发现社团管理中的问题, 及时关注并解决, 利于实现舞蹈社团管理目标。

篇4:信息时代对舞蹈艺术的影响

关键词:个性;规则;手段;

审美信息是借助于某种介质基础之上传递和发生的物质,它的作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人的种族信息是通过基因遗传传载的,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却构织起人的社会,人们借彼此间信息的传递将文明进行延续。自从电脑诞生,将人类逐渐带入数字信息时代,信息通过各种各样便捷的媒介进行传播,交流发生的过程变得只在瞬间。信息作用带来的这种影响是微妙的,渐进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结果也逐渐明显,轮廓也越来越清晰。这种微妙和深刻变化,影响和冲击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时代的信息本身所属有的科技性,迅疾性,新颖性的特征,逐渐地给时代刻上信息属性的痕迹表征。在庞大的社会体系中,艺术类中的舞蹈是受信息时代影响的这一体系中的冰山一角,它在随时代变化的艺术门类的社会环境织体中,显得微乎其微,但对于我们从事舞蹈专业艺术研究的人,它受到的影响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1舞蹈在信息时代中的艺术个性

信息时代中,信息的普众,让舞蹈的艺术个性得到张扬,同时也将个性抹灭。信息时代,各类信息借助媒体被传播得铺天盖地。在众多眼花缭乱的信息中,传播的信息所具有的特色是吸引眼球和收视率的关键。因此,新颖性是信息重要的属性。具有独特的,刺激的信息在迅捷的传播中,成了引领社会时尚和张扬艺术个性的载体导向。这其中富于个性特色的舞蹈艺术信息,也在传媒的作用下大范围的被观者所感受到。因此,我们足不出户,就可领略到各具特色的舞蹈艺术。信息传播的迅捷使得原本在剧院才能感受到的舞蹈艺术,在一瞬间就能够被众多的观众所感受到。具有独特个性风格的舞蹈,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其艺术个性得到了充分得张扬,舞蹈艺术作品个体也得到大面积地传送和接收。

《大河之舞》就是个处在信息时代潮流中,将舞蹈艺术个性宣扬的例证。《大河之舞》是以爱尔兰民族的踢踏舞为肢体语言,经过艺术加工处理,将舞蹈艺术感染力发挥到极致的艺术作品,它的视听形象,强劲震撼;它的个性,鲜明、飞扬。这样一个极具魅力的视听信息,在网络媒体的作用下,被传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艺术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渲染。“大河之舞”所带来的艺术震撼,感染着观众,并深深得印在每个观众的脑海当中。热情的人们在意犹未尽之余,纷纷穿起舞鞋,走进舞房,你传他,他传你,一起学跳起了踢踏。人们这样以一传十的热情,足以表明信息传播的社会效应和社会作用,也证明了个性鲜明的踢踏舞在媒体的作用下被普众所接受和推广。

在舞蹈艺术被广泛传播而引起社会轰动效应的鲜亮背景后面,却是人们在媒体的导向作用下的盲从,而这正是抹灭舞蹈艺术个性的潜在原因。生活在信息时代中的人们,在不断地受到大流量的信息冲击过程下,懈怠于筛选信息,疏于甄别信息,疲惫于去理解信息,在不知不觉中,下意识地接纳具有新奇的信息,而将信息的概念属性混淆。有例为证:有曲舞蹈作品是描写藏族的,是出现在《大河之舞》之后。此则舞蹈作品虽说是藏族的踢踏,其中却采用了大河之舞的动律元素,编者把藏族踢踏舞描绘成了爱尔兰的踢踏,原本淳朴的藏族踢踏变得非驴非马,滑稽可笑。原生态的“雅鲁藏布江”被“大河”所污染。实例说明在信息时代中,应予以发扬的舞蹈自我个性在盲从无知中被淹没和丢弃,在信息的冲击下,我们疏于辨别,失去了原本。

作品追求个性,有别于别人,着力于创新是舞蹈艺术的生命,但个性元素在借助媒体得到传播的作用下,变得强大而极富势力之时,即产生了负面性,它淹没和俘获了人们的思想,使人们去盲从、不进行理智地区分,忽略了自己的民族个性。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产生出的舞蹈作品,就经不起推敲,不再是令人信服的艺术作品,其失败是显而易见的。

2舞蹈在信息时代中的技术规则

信息时代是建立在技术平台上的,没有技术支持,就不可能有时代性的变革。先进的技术,在高速、高效率的操作流程中,逐渐形成成熟的规则,并形成模式,这样的技术规则是信息时代劳动中积累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操作模式,是人們长期沉淀下来的智慧,是认识、改造世界的好方法,这样的模式逐渐地影响到了人们的行为方式,久而久之,人们习惯于这样的模式而形成思维习惯。这样由技术规则逐渐演变而来的思维习惯,就成了我们处理事物方法的决定因素,也自然地影响到了舞蹈艺术上。

(1)技术模式的最显著规则方法——分工细致化。舞蹈分工细致化在学院中体现的较为充分,舞蹈被技术性划分为许多的类别,如芭蕾,古典,民族民间,表演,编导,舞蹈教育,舞蹈心理等等。其中芭蕾专业,小学到大学,深度逐层递进,专业技能达到相当程度,这样培养出舞蹈人才,无论从事舞台表演还是舞蹈教学,都将是实力和极度纯粹的专业体现。而另一方面,绝对的专业化,使得舞蹈系别之间以及舞蹈类别之间遭到剥离而距离化,这种距离化,促使了舞蹈艺术舞种的间离和专业的绝对化。例如,在舞蹈院校中,专业方向上的具体划分,诸如古典舞专业、芭蕾舞专业、民间舞专业和舞蹈理论专业等。

(2)技术模式的显著规则方法——衡量标尺化。一直以来,舞蹈艺术的评定是靠着我们的感知和理论评判界定的,当上升到量化的标尺,即为了便于舞蹈艺术界定的可操作化,舞蹈考级这一方式便在社会中浮出水面而形成惯例。对学习舞蹈的学生的学习深度和水平的测定,是通过考级的操作模式来进行运作,而这种方式所带来的作用是双刃的:一方面可以促进舞蹈艺术学习的普及,一方面却是将极富生命的舞蹈艺术强制性引向教条,使学习舞蹈变得循规蹈矩,机械化。在生活中,为数众多的学生家长,不知疲倦地送孩子去学舞蹈,去追求考级,在他们心中认为考到高级才会认为孩子有所学,才会心满意足。在这些看似光辉的背后,现实是人们在为追求学习舞蹈考级而倍感成就时,却远离了舞蹈艺术存在的本质精神。

3舞蹈在信息时代中的本体性变化

技术手段的运用,使舞蹈的本体向着突出或者降显的两个方面发展信息时代突出特点是先进的技术手段。在舞蹈创作过程中,一些语言表达上的手段处理,先前想到做不到,现在先进科技手段的帮助下完全可以实现,达到“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地步。

篇5:舞蹈学校舞蹈教学大纲

----舞蹈教学大纲

教学目的: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心理、生理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开展舞蹈教育不仅可以发展幼儿身体的机能,陶冶幼儿性情和品德,而且可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借助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音乐的能力。它能够让那些对舞蹈感兴趣的孩子了解舞蹈,感受舞蹈,受益舞蹈,跨越美育的门槛,增强智力。体质的发展,健美形体,能够在各种节日晚会中发挥特长,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以达到学有所用的目的。

教学介绍: 儿童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成长后的他们将是中华民族的建设与接班人。因此,我们应从孩子抓起,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全面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为培养祖国的合格人才打好基础。

幼儿舞蹈可以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其健康快乐的成长 学习幼儿舞蹈可以陶冶情操,促进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

幼儿舞蹈可以启迪智慧,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记忆力以及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并且当前学校教学改革要紧紧围绕素质教育来进行。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求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还要具备劳动技能素质及艺术修养素质等。舞蹈是艺术教育的一部分,它是人类起源最早的艺术形式。它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他们的审美能力,而且还能健美学生的形体,有助于学生保持正确的姿态,精神饱满,逐渐养成一种习惯,既坐有坐相,站有站姿。

培训内容∶

舞蹈基本功 舞蹈素质课 舞蹈形体 舞蹈技巧课 基础律动、基础芭蕾、音舞组合 中国北京舞蹈学院考级 中华民族民间舞考级 表演课 成品舞蹈课。

1舞蹈基本功 压腿

这是舞蹈基础训练中最为基本的训练内容,分别为压前、旁、后腿。压腿的练习有助于打开学生腿部关节的韧带。压腿时要注意腿部关节的直立,脚背向外打开绷直,并保持上半身的直立。向下压至上半身和腿部之间的没有缝隙。个别学生韧带太紧,在压腿的过程中不要苛求一定要压下去,保持正确的姿态,日积月累就可以拉长韧带,达到要求。特别注意的是胯部要端正。压旁腿和后腿的时候学生最容易出胯和斜胯,需要及时矫正。在压旁腿时,同侧的手扶住把杆,另一只手臂紧贴在耳边,向腿上靠近并尽量向远处伸展,拉长旁腰。压后腿时,注意肩膀端平,颈部不要缩,撑住头部别掉下去,并向后伸展。伴奏带:选用比较强的音乐 压肩

这是打开肩部韧带的练习。压肩时,双手臂伸直放在把杆上。两腿之间的距离略等于肩宽。头部和脊柱都要放松,向下压时能够感觉到肩部韧带被拉长。伴奏带:中速,节奏舒缓2/4 推脚背组合

脚背的好坏因人而异,大部分取决于先天因素,但也不能忽视后天的训练。在训练之前,从脚尖到整个大脚背都要活动开;训练时,双手扶把杆,挺胸抬头、收腹提臀,双脚并拢站好,先从单脚背训练开始。双脚背练习亦同。年龄小的学生在做此类训练中,注意力不集中,易低头去看自己和他人的动作,在做推脚背时,双脚容易打开,脚背推不起来,需要时刻提醒和规范动作。

踢后退

双手扶把杆小八字部站好,膝盖都要绷直,头抬起来平视前方。在踢后退的过程中,上半身保持不动,不要侧身回头,胯不能松,脚背和膝盖都要绷直。切忌身体前倾。如果在反复强调,学生还是做不到位的情况下,可以先单一的联系控后腿即双手扶把杆,把一条腿向后抬起来,纠正学生的姿态,然后再过度到踢后退。劈腿跳

是为学习中间大跳做好准备的手扶把杆的跳跃组合.在做这一动作跳起来时要注意双脚同时一前一后打开.打开过程中,绷直脚背,伸直膝盖,跳跃越高,腿叉越开越好.着地时,双脚快速收拢,两脚并起来着地.大踢腿

是培养腿的力度和开度的训练.不论是前腿还是旁腿,都要保持上半身直立,中段夹紧,眼睛注视前方.踢腿的过程中,同样要注意脚背和膝盖的绷直.有许多学生在踢腿的时候,为了让腿部可以碰到身体,上半身极力向前够.这样做,颈部便往回缩,头向前探,双膝弯曲,非常难看.所以,在踢腿前要告诫她们,踢不高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保持正确的姿态.在这一前提下,经过刻苦练习,腿会越踢越高,韧带越拉越长.在学生取得微小的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赞赏和鼓励.有些学生回家也经常自己练习,到课堂上教师可以明显的感到她的变化和提高,则更要适当的给予称赞,否则就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除了身体和腿要注意外,两只手臂也不能忽视.在踢腿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手臂端平,不能放松下来.下腰

年龄偏小的学生腰的柔韧性不错,但是手脚都没有力量,支撑不住身体,常常是用头顶住地面下腰.教师都要给学生以适当的帮助,保护她们,纠正下腰的姿态,告诉她们用力的部位和下腰法.双脚打开至肩宽,双臂向上伸直,五指打开,手心朝前.下腰时,上半身向后仰,头抬起来向后找自己的脚后跟,身体和手都向脚后跟靠齐并往里卷.下好以后,手臂和膝盖都尽力撑直,眼睛看脚后跟.对年龄偏大,有一定基础的学生,让她们做甩腰训练,加大训练强度.结束后注意做回腰练习:双脚并拢蹲下来,双手抱住双膝,头埋下来.教师顺着脊柱给学生做按摩,保护她们的脊柱不受到伤害.劈腿

有利于拉伸学生腿部韧带.在训练时,注意脚背不能松弛.我们可以按照这样的顺序训练: 左脚在前劈腿,双手抱住左脚,控1-2分钟,然后腿不动,身体向后仰.有基础的学生可以让右手撑住地面,左手抓住后腿控住.左脚在前的竖叉不动,身体向右转的同时变胯,变为横叉.双脚背不要趴倒在地面.上半身和脚背都要立起来然后上半身趴倒在地面,双手臂向前伸展.趴胯1-2分钟.横叉不动,再向右转,变为右脚在前 的竖叉.重复动作1

背肌 腰肌

在课程结束之前,让学生趴在地面,双手臂向前伸直,手脚同时抬起,用腰和腹部作为支撑点,做背肌训练.每组10-20个,一般一至两组即可.腰肌可2人一组做仰卧起坐20-30个。

2、素质训练

头部组合训练,肩部组合训练,腿部组合训练,腰部组合训练,脚部组合训练。每个组合可以有不同的组合方式,尽量做到元素的充分体现和锻炼。

教学重点:规范的动作,内在的气质,关节的灵活性,注重形体的修长塑造。教学难点:发力点的运用,防止发力点的运用错误,而产生与训练相反的效果。教学要求:了解动作元素,熟悉动作节奏,掌握动作发力点。能够在素质训练这一环节中,将身体得到应有的锻炼,可以跟随老师自由的完成教学内容,并能够独立完成组合。

把杆训练组合:

少儿舞蹈培训与专业舞蹈训练有很大区别。在做把杆上的动作组合时,不可能像专业学员那样的强度和难度。除非是经过若干年业余训练,自身条件可以达到专业水平了才有能力做到难度和强度并举的动作组合。少年儿童活泼好动,喜爱好玩有趣的动作,这就要求教师在编排这类把杆上的动作组合时,注意结构简单易学,学生有能力做到。好玩好学,自然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之在教学中不断给予学生以适当的鼓励和赞许,学生接受的就快。基本的把杆动作组合:

A(双手/单手)扶把,一位脚擦地组合 B(双手/单手)扶把,一位脚蹲组合 C(双手/单手)扶把,一位脚划圈组合 D 五位脚,单手扶把 小踢腿组合 E 五位脚,单手扶把 移重心组合 F(双手/单手)转腰组合

这些组合,适宜于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和接受能力,随着学生各方面的不断进步,在此基础上加大难度,变换花样,达到舞蹈训练的要求。小跳组合:

训练学生的弹跳能力.可以由简单的一二五位小跳,发展到相互交叉的综合性复合型小跳.小跳过程中,双膝直立,双脚背向外推开.着地时,脚尖先落,落地要轻,上半身不能前后摇晃.落地半蹲,上半身绷紧向下,臀部夹紧.3,舞蹈技巧课

舞蹈技巧课可根据学生基本功情况对孩子采取有易到难 由浅入深的方法开设,大概可分为 前滚翻 后滚翻 前软翻 后软翻 倒立 前桥 后桥等 另外根据舞蹈需要学习其他跳,转技巧。

4:《中国北京舞蹈学院考级》

中国舞一级

1:走步 2:音乐反应曲一 3:音乐反应曲二 4:扩指 5:手臂动作 6:弯腰,转腰 7:前压腿 8:双吸腿 9:脚位:10:头的动作 11:摆臂 12蹦跳歩 13:平踏步 中国舞二级

1:走步和敬礼 2:音乐反应曲一 3:音乐反应曲二 4:手位 5:勾绷脚 6:含胸,展胸 7:提腰,松腰 8:旁开腿 9:推指,绕腕 10:头的动作 11:半蹲 12:蛙跳步 13:鸡走步 14:模仿与想象 中国舞三级

1:吸跳步和敬礼 2:音乐反应曲一 3:音乐反应曲二 4:波浪 5:弯腰 6:勾绷脚 7:吸伸腿 8:后吸腿 9:手位 10:松肩 11:半蹲 12:踮脚走 13:鸭走步 14:蹦跳歩 15:踏点步 16:模仿与想象 中国舞四级

1:单手位 2:波浪 3:压胯 4:勾绷脚 5:后抬腿 6:前抬腿 7:压腿 8:抱端腿 9:前踢腿 10:后踢腿 11:脚位 12:三拍舞步 13:二拍舞步 14:碎步 15:小跳 16:掰膀子 17:节拍练习2/4 18:藏族舞 19:东北秧歌 20:结束动作 中国舞五级

1:双手位 2:手,眼动作 3:勾绷脚 4:小弹腿 5:旁抬腿 6:后弯腰 7:压腿 8:后踢腿 9:前,旁大踢腿 10:脚位 11:半蹲 12:小跳

(一)13:二拍舞步 14:推指 15:波浪 16:点步转 17:节拍练习3/4 18:东北秧歌 19:藏族舞 20:结束动作 中国舞六级

1:波浪

(一)2:摊推手 3:弹腿 4:勾绷脚 5:压腿 6:环动 7:后弯腰,后踢腿 8:前,旁大踢腿 9:蹲 10:擦地 11:弯腰 12:三

拍舞步 13:女双手位 14:双脚转 15:波浪

(二)16:重拍练习17:小跳

(二)18:蒙古族舞 19:藏族舞 20:结束动作 中国舞七级

1:提,沉,含,仰 2:横移,转腰 3:勾绷脚 4:弹,撩腿 5:压腿 6:大环动 7:后弯腰,后踢腿 8:前,旁大踢腿 9:蹲 10:小抬,小踢腿 11:擦地 12:弯腰

(一)13:端,掖,吸腿 14:踮脚 15:二拍舞步 16:三拍舞步 17:弯腰

(二)18:晃手 19:小跳

(二)20:双脚转 21:云南花灯 22:藏族舞 23:结束动作 中国舞八级

1:提,沉,转腰 2:含,展横移 3:踢,撩腿 4:大环动 5:压,搬腿 6:大踢腿

(一)7:擦地 8:蹲 9:端,掖腿蹲 10:小踢,弹腿 11:大踢腿

(二)12:吸,伸腿 13:圆场 14:四拍舞步 15:盘手 16:弯腰 17:平转 18:小跳

(二)19:傣族舞 20:蒙古族舞 21:维吾尔族舞 22结束动作 中国舞九级

1:含仰,旁提 2:综合组合(二)3:小踢,弹腿 4:蹲,弯腰 5:舞姿

(一)6:大踢腿 7:弯腰 8:舞姿

(二)9:摇臂 10:平转 11:小,中跳 12:东北秧歌 13:朝鲜族舞 14:维吾尔族舞 15:东北秧歌16:结束动作 中国舞十级

1:冲靠,平圆 2:综合组合(一)3:综合组合(二)4:擦地 5:蹲,弯腰 6:舞姿

(一)7:小踢腿 8:圆场,花梆步 9:四拍舞步 10:弯腰 11:大踢腿 12:穿手 13:舞姿

(二)14:双脚小跳 15:平转 16:混合节拍反应一 17:舞姿小跳 18:云南花灯 19:朝鲜族舞 20:蒙古族舞 21:结束动作

5:《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

A:藏族:踢踏组合,首先了解藏族舞蹈的风格特点,地理环境,踢踏舞的轻快节奏特点,然后学习手位,脚位,步伐,基本动律。最合学习综合组合。玄子组合,首先了解藏族舞蹈的风格特点,玄子舞蹈的抒情柔缓的旋律节奏,然后学习手位,脚位,步伐,基本动律。最后学习综合玄子舞蹈组合。

B:维吾尔族:赛乃姆。首先了解赛乃姆在维吾尔族中的意思及其风格特点,然后学习手位,脚位,步伐,基本动律。最后学习综合组合。

C:汉族:东北秧歌。首先了解东北地区的生活习惯,才能把握好东北秧歌的味道,及其道具的灵活运用,是学习东北秧歌的关键。然后学习手位,脚位,步伐,基本动律,最合学习有手绢技巧的组合。

D:蒙族:蒙族舞蹈中的太平鼓舞、盅碗舞、筷子舞都是技艺性很强的舞蹈。太平鼓舞多在丰年节日由妇女表演,分集体舞和单人舞两种表演形式。舞时,她们左手横握鼓柄,右手持一带穗木棍,边击边舞。身段动作一般比较夸张,基本舞姿多是以腰为轴心的仰俯、倾、侧,舞步奔放有力,富有弹性,杂有跳转等技巧,技艺娴熟者可同时舞耍四、五面鼓,在身体不同部位盘绕回旋,带有竞技色彩。盅碗舞,亦称“打盅子”。过去由男艺人表演,本世纪20年代以后,盅碗舞多由女子表演,动作舒展流畅,柔美端庄,高潮时多做“板腰”、“旋腰”等技巧,技艺高超者,还头顶燃灯起舞。筷子舞多于喜庆欢宴的场合由男子单人表演。舞者原地单手或双手握一把筷子,随着腿部韧性屈伸,身体的左右晃摆,快而碎地抖动双肩,两臂松弛流畅地用筷子击打手、腰、腿等各个部位。舞者时而转身打地,时而蹲跳打脚,由慢转快,最后在快速表演的高潮中结束。

E:朝鲜族舞:朝鲜族是从事水田种植的古老民族,其民间舞蹈具有农耕劳动的特征,它是在三韩及朝鲜半岛的传统农业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后又在中国东北地区的特定环境中,育成具有风韵典雅、含蓄等特色的舞蹈。朝鲜族舞蹈动作多为即兴性的。其特点是幅度大,表演者的内在情绪与动作和谐一致,长于表现潇洒、欢快的情绪。其伴奏音乐旋律优美,节奏多变。朝鲜族舞蹈的主要形式有农乐舞、假面舞、剑舞、长鼓舞、扁鼓舞、扇舞、拍打舞等。

教学重点:了解各民族地域风情及其差别,掌握各民族代表性动作。

教学难点:动作的协调性。身体的内在感觉,要注重面部的表情,眼神和头的配合要一致,以及手臂的连带关系与身体的协调。

教学要求:能够熟练自如的,表情丰富的表演各民族代表性舞蹈,并能够灵活运用的各个节目晚会中。6:成品舞蹈训练

除了学习本团比赛或汇报的创作节目 另外还要学习各项大赛中的成品获奖舞蹈,种类为 单 双 三 集体 舞。为各种大中小型演出和每年一届的《火红夏天》专场晚会准备。

教学课时分布:

每学期三十六次课时,每周两次课时由两个老师分别教课 每节课时90分钟

教学目标:

1.舞蹈是一项非常高雅优美的舞蹈,可以很好的培养孩子的气质与身段。2.中国舞蹈是以中华民族民间舞和中国古典舞为主,其表现形式多样风格迥异,内容丰富多彩,让孩子从小就了解民族异情,在多民族国家里感受不同美的教育。3.在千变万化的舞蹈中,可以锻炼孩子的脑部及身体协调能力。学习过程中随之的音乐感、节奏感、韵律的加强。通过艰苦的训练,孩子会懂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坚持就会有美得回报,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4.儿童的注意力较短,容易注意力转移,特在教学中会有一些其他小细节的变动,这时期的儿童思维跳跃性较大,喜表现大的浮动好模仿,只要抓住孩子们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使课堂氛围和学习的积极度提高。从而在师生同乐的教育中趣味无穷。

5.舞蹈教学是通过形式美和内容美来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他们对美的认识和追求的,可以说,舞蹈是小学生美育的一个组成部份。舞蹈首先是美的一种形式。它包括形象美、动作美、造型美、旋律美等,小学生通过这些美的感染,对美有了直观的初步印象,成为一个能够体验美的人。

篇6:东莞舞蹈学校的舞蹈课堂教学

(一)、舞蹈教学课堂的构成

课堂教学是舞蹈教学的基本形式按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分班上课。组成人员:一个舞蹈教师、一个钢琴伴奏、一批学生。

(二)、舞蹈课堂师生的位置

舞蹈教室是个假设的舞台一般为:11米(宽)X9米(深)或 14米X12米

把上位置:①是教师和观众最集中的视点,安排最好的、最需要注意的学生;

②也是教师和观众容易注意到的位置,最好将条件好、动作规范、个头

整齐的学生集中在这里;

③教师不容易注意,但却是两旁观众的最好视点位置,应把学习比较自

觉、记忆力好对身后同学能有带动作用的学生安排在这里;

④一般都安排能力、智力暂时较差的学生,因为转到任何方向都有其他

同学来带动。

中间位置:第一排是最重要的位置,第一排中最重要的是中间。

后面的学生插空站,学新课时,可以前后排互换,让每个学生都能与教师近距离的学习。

(三)、舞蹈课堂教学的结构及类型

1、基本训练舞蹈课其课堂结构基本上可分为三部分:把上、把下和地面部分。不同

课程可采取不同的结构。

2、教学结构基本上都是两类:单一练习和组合练习。单一练习:指单一动作的反复练习。

组合练习:指两个以上的单一动作连续在一起,成为复合性动作的练习。

组合练习又有简单与复杂的区别:

简单的组合,动作数量少,节奏平均、整齐、刻板,训练目的单一。由于简短,有的舞种就称为“短句练习”。

复杂的组合,是由简单组合逐步发展而成,动作数量多,节奏打破平均分配,随音乐起伏快慢进行设计。训练目的也呈复合性与多样性。亦称“综合性组合”。

3、舞蹈课的基本类型:复习课、推新课、参观课、考试课。

二、舞蹈教学的基本环节

备课、上课与课外辅导

(一)、备课

舞蹈教师为上好课的课前准备工作,它是教学的第一个重要环节。

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舞蹈教师积累教材和教学经验的好机会。

备课的主要依据:

1、教学大纲和教材 教学大纲决定课程的进度和质量要求,教师依据规定的教材,根据个人经验和教学对象设计具体的教学程序。

2、学生的实际情况

是备课的又一重要依据,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备课分三种:学期性备课、阶段性备课和课时性备课。

(二)、上课

上课也称行课,是舞蹈教学的中心环节。

通过上课可以检验舞蹈教师的全部修养,如:专业水平、教学能力、思想理论水平和道德修养。更直接检验教师在舞蹈教学法上的水平及能力。

舞蹈教师在上课时应注意的问题: 要注意教师的仪表。

对学生要以诚相待。

讲解动作的语言要明确,要少而精。

要特别注意课堂节奏。

(三)、课余辅导

是为了补充、丰富课堂教学的不足。应该灵活多样,真正起到辅助的作用。

三、成绩的评定与考核

评定与考核舞蹈学生的学习进度与成绩,是舞蹈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对学生不同时期的学习成绩作出评估,同时也是检查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

(一)、成绩评定与考核的意义 检查教学进程与质量。

巩固成绩,增强信心。

让学生经受锻炼。

看到不足,找到差距。

(二)、舞蹈课评定与考核的方法 不定期检查

由舞蹈院校领导到教室作临时性或专题性考核。定期考试

期中、期末、学期或学年考试、毕业考试。

舞蹈表演专业考试

1、考试委员会的组成:院校主管领导、系领导、教研室主任以及本学科高级职称教师和有代表性的中级职称人员组成。

考试委员会的职责:

A、对总体教学、教师、学生成绩作出评估;

B、发现倾向性问题,对今后教学提出改进意见;

C、对任课教师对学生的评定给予认可;

D、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得出基本一致的意见。

2、考场:要布置得庄严隆重,考试委员会要坐在席台,要为考委设置能写字的条桌。考场可在舞蹈室,也可在舞台。

3、来宾与观众:考试时一定要请来宾,这是为了使学生习惯于在众人面前进行表演。

4、评分方法:5分制或者百分制。由任课教师打分,请考试委员会认可;或者由每位考委打分,得最后平均分。

(三)、成绩评定与考核的注意事项

要看到并善于发现被评定与被考核者的进步,应充分肯定其成绩。

定与考核要严格按教学大纲及教材所规定的标准进行衡量。

要注意横向比较,做到公正、客观。

要坚持原则,同时也要有灵活性,积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引导被评定和考核者,正确对待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善于总结自己。

篇7:信息化舞蹈教学

教学必备

01.《捉泥鳅》 送音乐 02.《蜗牛与黄鹂鸟》送音乐 03.《机器猫》送音乐 04.《读书郎》送音乐 05.《小青蛙》送音乐 06《白龙马》送音乐 07.《小猫咪》送音乐 08.《小白船》送音乐 09.《小猴子有礼貌》送音乐 10.《小喜鹊》送音乐 11.《宁夏》送音乐 12.《小机灵》送音乐 13.《校园的早晨》送音乐 14.《我爱北京天安门》送音乐 15.《洋娃娃和小熊》送音乐 16.《大海故乡》送音乐 17.《小汽车》送音乐 18.《菊次郎的夏天》送音乐 19.《红星歌曲》送音乐 20.《妈妈的吻》送音乐 21.《茉莉花》

送音乐 22.《ABC》

送音乐 23《小公鸡》

送音乐 24.《共产主义接班人》送音乐 25.《小白兔》 送音乐 26.《乡间小路》 送音乐 27.《娃娃与星星》 送音乐 28.《咏鹅》 送音乐 29.《雪之梦》送音乐 30.《快乐节日》送音乐 31.《踏雪寻梅》送音乐 32.《彩云追月》送音乐 33.《牧童短笛》送音乐 34.《机器猫》送音乐 35.《福娃唱北京》送音乐 36.《我的骄傲》送音乐 37.《宁静的夏天》送音乐 38.《大海故乡》送音乐 38.《莫愁》送音乐 39.《童年小摇车》送音乐 40.《采蘑菇小姑娘》送音乐 41.《摇到外婆桥》送音乐 42.《流淌的小溪》送音乐 43.《十送红军》送音乐 44.《青蛙》送音乐 45.《月亮船》送音乐 46.《蜻蜓》送音乐 47.《燕子归来》送音乐 48.《向太阳》送音乐 49.《卢沟晓月》送音乐 50.《晚炊》送音乐 51.《小海螺》送音乐 52.《赶海》送音乐 53.《想念毛主席》送音乐 54.《采蘑菇》送音乐 55.《萤火虫》送音乐 56.《月光》送音乐 57.《风中的摇曳》送音乐 58.《快乐的松鼠》送音乐 59.《菊花台》送音乐 60.《童年》 送音乐 61.《啄木鸟》送音乐 62.《我和你》送音乐 63.《朝阳》 送音乐 64.《兰花草》送音乐.65《小天鹅》送音乐 66.《盛夏的鸵鸟》送音乐 67.《在一起》送音乐 68.《奥运北京》送音乐 69.《雁南飞》送音乐 70.《化蝶》送音乐 71.《清晨》送音乐 72.《上海滩》送音乐 73.《茉莉花》送音乐 74.《月儿弯弯》送音乐 75.《枉凝眉》送音乐 76.《知道不知道》送音乐 77.《二小放牛》送音乐 78.《荡秋千》送音乐 79.《微山湖》送音乐 80.《虫儿飞》送音乐 81《.春天在哪里》送音乐 82.《千手观音》送音乐 83.《可爱的蓝精灵》送音乐 84.《小龙人》送音乐 85《.拾豆豆》送音乐 86.《小螺号》送音乐 87.《小丸子》送音乐 88.《小小少年》送音乐 89.《小白船》送音乐 90.《泼水歌》送音乐 91.《小绅士》送音乐 92.《山村小姑娘》送音乐 93.《明信片》送音乐 94.《我们多么幸福》送音乐 95.《乌苏里船歌》送音乐 96.,大海啊故乡>送音乐 97.《金太阳》送音乐 98.《娃娃打电话》送音乐 99.《一休歌》送音乐

100.《镜子里的小姑娘》送音乐 101.《小背篓送》音乐 102.《金色年华》送音乐 103《春来了》送音乐 104《送新娘》送音乐 105《南郭先生》送音乐 106.《美丽的春天》送音乐 107《小白鸭照镜子》送音乐

篇8:信息化舞蹈教学

关键词:畲族舞蹈,动作捕捉,动态造型

1 引言

随着近几年来, 动作捕捉技术飞速发展, 实现了数据还原的高质量、高速度性, 使得对于表情、动作的研究进入了全新的时代。2005年畲族舞蹈被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名录, 为了使这一舞种能够很好的保留、传承, 动作捕捉技术得以在这里起到重要的作用。目前的动作捕捉系统主要分为机械式动态捕捉系统、声学式动态捕捉系统、电磁式动态捕捉系统、惯性动态捕捉系统和光学式动态捕捉系统5种[1]。动作捕捉技术通过标记的搜索、舞者姿态数据获取、舞者姿态数据曲线形成、自遮挡的处理及三维校验与数据修正等步骤获取舞者各关节的三维运动轨迹, 实现舞蹈姿态的数字化, 将这些所有的可量化数据存入至数据库中最终完成对民族文化的保护, 从而实现对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同时也为今后基于动作表情类及动作分解的动态造型分析提供借鉴。

2 基于动作捕捉技术的畲族舞蹈动态造型的重要性

畲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 畲族舞蹈也如其它舞蹈一样, 早期为一种代代相传的仪式舞, 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得以不断改进, 最终形成了如今具有自己独立特色的舞种。然而历史的发展不仅仅是正面的, 它也造成了这种舞种的停滞, 畲族舞蹈出现了断层的现状, 为了能让这种舞种得以传承, 基于动作捕捉的研究变的尤为重要。正因为畲族舞蹈有其特有的民族音乐和基本的舞蹈动作, 这也让畲族舞蹈的动作采集与实现成为可能。

3 基于动作捕捉技术的畲族舞蹈动态造型的过程

3.1 标记的搜索

基于光学式动作捕捉技术是通过追踪标记点来进行搜索, 我们让畲族舞蹈表演者穿上如图1所示的标记服, 标记服上的标记点是采用特殊材质做成的发光点, 发光点在多台外部摄相机的照射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射出RGB值相同的光[2], 从而完成标记的搜索。

3.2 舞者姿态数据获取

如图2所示, 多台外部摄相机负责捕捉标志点的运动位置信息, 并通过数据传输信号将所捕捉到的信号传送到计算机系统。对于同一个点而言, 通过多台外部摄相机就可以确定其在空间中的位置, 从而获取到舞者在某一时间点的空间二维姿态数据。

3.3 舞者姿态数据曲线形成

从上述方法中所获得的舞者的姿态数据为二维的静态图形, 当这些摄相机以一定的速率完成拍摄后, 这些连续的二维图像就形成了三维空间的运动轨迹, 集合每个点的运动动作, 再根据各个点之间的约束条件, 最终形成舞蹈者完整的运动姿态数据曲线。

3.4 自遮挡的处理

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在舞蹈采集过程中难免会采集到杂点, 这些杂点与标记点产生自遮挡, 因此必须先对这些杂点进行去噪与平滑处理。同时由于畲族舞蹈有其自身刚柔并进, 灵秀质朴的特点, 在舞蹈过程中受动作幅度等原因的影响, 标记点的识别中难免会产生关键点的自遮挡, 使人视觉上产生手与身体各个部分交错与重叠的现象, 也要对这些点进行微调数据修补, 最终完成自遮挡处理。

3.5 数据修正

即使事先做了许多准备工作, 但是受舞蹈动作特点及摄相机拍摄速率和周边环境的多重影响, 还是不可避免会出现个别的标识点无法连续识别, 重新捕捉数据也难以保证数据完整性,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必须对捕捉到的内容在PC端进行数据修补。

经过以上步骤我们就能将事先编排好的畲族舞蹈动作的动态造形进行骨骼层的数字化保存, 在之后的运用中可以对其进行蒙皮, 建模, 动画及影视运用, 为后续的开发与研究进行技术共享与支持。

4 结语

本文对基于动作捕捉技术的畲族舞蹈动态造型进行的分析与研究, 意在探索应用动作捕捉技术对我国民族舞蹈舞姿进行全方位的三维数字化保护的方法[5], 畲族舞蹈三维数据化工作有利于真实地保存每组畲族舞蹈的艺术精华, 有利于为今后对畲族舞蹈的研究、创编和影视还原提供精准的数字平台, 也为作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名录的畲族舞蹈的保护开辟一个新的领域, 对于民族文化的保护和科学化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贵杰, 孙立, 崔乃政等.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方法的研[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1, 21 (5) :79-83.

[2]蔡群, 任荣喜, 邱望标.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方法研究[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 2007 (4) .

[3]高维松, 钱微, 陈鹏.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人体运动仿真[J].计算机工程, 2010, 36 (24) :158-160.

[4]人体关节正常活动范围[EB/OL].[2011-04-06].http://wenku.baidu.com/view/72cb220a79563c1ec5da7174.html.

[5]徐海川.观察与模拟——浅谈运动捕捉技术在动画创作及教学中的应用[J].艺术教育, 2013 (9) .

[6]李明宇, 赵亮, 姜军.运动捕捉技术应用研究调查报告[J].科技信息, 2011 (36) .

[7]李晓丹.人体动作捕捉技术综述以及一种新的动作捕捉方案[J].中国西部科技, 2011年05月 (下旬) :35-37.

篇9:信息化舞蹈教学

关键词:舞蹈教学 民间舞蹈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4(a)-0215-02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悠悠数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民族文化,润养出民间舞的多情绚丽。不仅汉族地区具有丰富完整的民间舞艺术,而且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傣族、苗族、彝族、朝鲜族、满族等许多兄弟民族,都有他们自己十分丰富多彩的传统和独特的舞蹈形式,它使得中国民间舞的基质长久鲜活,使得各民族舞蹈的生衍浩荡不息。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对民族舞蹈教学非常重视,然而,舞蹈文化的多元化使得我国民间舞受到了现代舞蹈的巨大冲击,民间舞蹈课程教学与民间舞蹈文化的融合不尽如人意,民族舞蹈的教学质量不高,老师厌教,学生厌学,导致学生不管跳什么民族的舞蹈,风格、情感的表现没有特点、平淡无味。因此,对舞蹈教学中的民间舞蹈教学模式的探讨,有利于改善如今越来越严峻的民间舞的生存状态,促进民间舞蹈教学良性发展。

1 民间舞蹈教学模式的特点

民间舞蹈艺术是一种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形式,发展民间舞蹈教育教学本身是发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效方法之一,人们开始认识民间艺术在未来素质教育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纵观民间舞教学模式的建设,其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系统性

民间舞蹈课程设置在统一明确的教学理念和目标指导下,根据循序渐进的自然教学法则,以及不同的专业培养方向和学年,相应地开设不同的科目和安排不同的课时。民间舞的教学在整个舞蹈教材体系中应以藏、蒙古、维吾尔、朝鲜、傣为主线,兼容其他边疆少数民族的舞蹈,不断补充、丰富其内容,构建具有浓郁少数民族文化的教材体系,确保民间舞蹈教学的整体风格和特色。

1.2 精练性

首先要以终极教学目标为核心,课程设置应泾渭分明,主次有别。其次民间舞教材提炼应体现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训练性等“三性原则”的指导下,提炼出最具代表性的动作元素和核心动律,使之贯穿教材的始终,加上风格化的综合组合来更好地把握它的韵味。这里的“精”,就体现在动作中的文化性,动作的精练就体现在其凝聚了各自民族舞蹈的特点和文化,让学生能在学习中掌握好不同民族的风格,并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1.3 整合性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全方位的,所以舞蹈人才的培养也应该是全方位和多方面的。舞蹈,这门综合的艺术文化对人的要求更是应该全面和苛刻。在知识爆炸的今天,一天所产生的知识量足够一个人学习一辈子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学的目的就应该从教授知识到教授方法。因此,应对民间舞教学体系进行整合,并制定各自的教学目标,凸显潜移默化的整合性。

2 完善舞蹈教学中的民间舞蹈教学模式的途径

2.1 民间舞教学应保留原式风格

首先,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在民间舞的教学中,我们应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扎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树立强烈的现代意识和时代精神,博采众家之长,吸收各种精华为我所用;牢记没有吸收就没有发展,没有继承就没有提高。

其次,完善民族舞蹈教学的教材结构。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应潜心研究民间舞发展的轨迹,追本溯源,挖掘和发现其原生态动律的遗存,将有益的成分补充进教材内容中,让人们更加完整地了解民间舞发展的源流。

再次,发挥现代媒体的教育功能,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教育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如电视、网络、多媒体等,将更多的民间舞资料与学生分享,让他们在欣赏中领会民间舞原生态的风格与特点。

最后,在教学活动中,请民间舞蹈的老艺人或传人来课堂上授课或讲座,积极开展民间舞的艺术交流活动,使更多的学生多层面、多角度领悟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精华;也可以组织学生以社会实践的方式到民间舞发祥地进行实地考察和采风,感受不同民族舞蹈特色和原生态风韵。

2.2 强化“载歌载舞”的教学模式

在一些传统组合教学课堂上,教师不仅可以教动作,同时也可以边唱边跳,最好是有民乐队现场伴奏。如朝鲜族的古格里、维吾尔族的赛乃姆、藏族的旋子、云南花灯反崴等,都是可以“载歌载舞”的形式授课的。所以,授课过程中不但学生们很容易地进入那个民族所特有的教学语境,而且在歌唱中还加深了动作运动的气息与轨迹的调整,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呈现出来的教学效果肯定是非常明显的。它无形中成为课堂中民间舞教学与民间现存“载歌载舞”的形式巧妙的对接,传承了民间传统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认知。加之民间舞专业教师教学的主体性特征,他们以身示范对音乐强化的时候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他们对未来中国民间舞“载歌载舞”的教学特点进行更好的突破。

2.3 开设完善相关的音乐课程

现今舞蹈教学课堂中依然有许多中国民间舞传统组合是以音乐集合法整理、编撰的。如维吾尔族的其克提曼、赛乃姆组合,朝鲜族的古格里、安旦、许摩里、查津古格里等组合。这类组合中音乐或节奏的名称,也就是组合的名称。组合的内容是根据音乐或节奏的特点来编排的。随着音乐的长短、节奏的快慢、情感的内涵调整动作的层次与顺序,同时表达音乐的情感,是这组合编创模式的共同规律。因而,用此种方法编排出的组合具有风格性强,情感表达丰富,能很快地将学生带入到组合新体现的民族地域文化场景中去。

因此要开设、完善相关的音乐课程,来保证民间舞教学人才培养的需要,没有具体的行动和做法是不符合当前教学形式发展的。在具体的课程中,将《中国民间舞基础乐理知识》、《中国民间舞打击乐》、《中国民族民间伴奏歌曲演唱》等三门课程在教材体系的必修和选修课中固定下来是极为必要的。一方面有利于教学的深化;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4 扩充文化视野和表现技巧

在众多的民间舞中,如何去掌握它们各自不同的风格,掌握体态是最基础的。体态贯穿于舞蹈动作的始终,是舞蹈语汇彼此相连接的骨架,是动作越落的基础。例如,在维吾尔族民间舞蹈中,“挺拔刚毅”是一个重要特征,它是维吾尔族刚强、勇敢、无畏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质、民族性格的高度凝聚。但舞蹈中也有很多柔美流畅的曲线动作,这个特征是与它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密不可分的。为世人所熟知的“丝绸之路”经西域绵延伸向西方,沟通欧、亚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通路。生活在这里的维吾尔族在文化艺术上也受到很大影响,如维吾尔族舞蹈中很好地吸收了西方芭蕾舞蹈的“挺拔向上”体态,又融入了东方舞蹈的“柔美曲线”韵味,从而结合为现在这样特殊的神态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了解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这是让学生准确掌握教材、又能跳出其独特风格韵味的关键之一。

2.5 积极开展“以情带动,动中有情”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中的民族民间舞蹈已不再是纯粹的动作模仿,课堂教学不能忽视“情”。在发挥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民间舞动作中,有些人通常只注重其“形”,而忽略了其精神实质——“情”。所以,体现在民间舞课堂教学中的东西,看多了就觉得乏昧。由此看出,民间舞蹈教学,不应该是单纯的体态、元素、动作短句、组合训练,还应该在训练体态的同时,融入舞蹈的“情”,才能让民间舞在教学中产生舞蹈效应。“情”是民间舞生命的标志,是民间舞生存的根基,一旦失去生命的真实,就感染不了观众,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民间舞讲究“以情带动,动中有情”,这就说明“情”与“动作”的关系缺一不可。“情”是人的心理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民间舞教学中的“情”与“动作”就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统一、相互协调,不可分割的整体。以“情”带“动”与“动”中有“情”,要求在“情”与“动作”的融会贯通基础上,强化以“情”带动,为的是让舞蹈者必须从生活的基础上激发情感,从而产生“动”中有“情”的艺术效果,展示出民间舞气度及内在的艺术素养,“情”的贯穿使得有限的空间变得无限。总之,民间舞课堂教学如果贯穿了“情”所发生的效应,能使民间舞在教学中产生质的飞跃。

3 结语

民间舞蹈教学中教师应有目的地导入与舞蹈艺术有关的各种知识,以此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丰富学生的舞蹈内涵,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个民族的文化,并分析、领悟这种民族文化在其舞蹈中的表現。这样在舞蹈教学中,就超越了表面层次上的动作的模仿,而能达到通过舞蹈动作对民族精神的体悟和表现。真正从“中国民间舞”的意义上继承和弘扬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是中国民间舞学科所处的特殊地位要正视的,这也是我们舞蹈学生所应达到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俊.探析中国民间舞教学[J].科教文汇,2009(12).

[2] 惠妮.中国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教学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1(26).

[3] 石嘉.浅谈民族舞蹈的教学改革[J].活力,2010(4).

[4] 王敏.民族舞蹈教学策略分析[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3).

上一篇:初中生关于满足主题演讲稿_满足演讲稿下一篇:泵站机电设备大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