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工会委员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2024-05-06

在公司工会委员扩大会议上的讲话(通用8篇)

篇1:在公司工会委员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在公司工会委员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今天公司工会委员扩大会议的议程已全部完成。下面,我就做好公司工会工作,提几点要求:

公司的健康发展要与员工的健康成长并举。今年,公司将从工厂建设逐步向正常的生产经营发展,公司发展的好否对员工的成长也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抓好生产经营的同时,也要强调员工的健康成长。一是要以集团“实现新跨越,建功立业在广汽”为主题开展劳动竞赛活动,继续开展以“六比六赛”为重点的劳动竞赛和技能竞赛,使员工在竞赛中健康成长;二是广泛开展以

“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当知识性员工”为主题的学习活动,不断提高员工的文化素养,建立集团级标准的“职工书屋”;三是开展以“畅想亚运激情,建设活力工会”为主题的全员健身活动,以“”节、“”公司两周年司庆、“”全国“全民健身日”、“”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开幕等,配合举行各类有益于员工身心健康的足、蓝、乒乓球等的体育比赛活动,增强和丰富员工的“畅想亚运激情,建设活力工会”的意识及业余文化生活。四是以突出“”自主品牌产品车下线为主线,成立公司“醒狮队”等开展各类丰富多样的“我与企业共奋进,公司发展我成长”庆典活动,提高员工热爱广汽、热爱自主品牌的热情和信心。

推动公司生产经营要与维护职工权益并举。公司工会要围绕“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来开展工作,要牢固树立“公司好则员工好,员工好公司会更好”的观念,要以“情系职工,共建共享”为主题,从“心”的层次来善待和

关爱员工,做好员工的健康体检、职业病防治、劳动保护监督、生产安全、防暑降温、福利待遇等衣、食、住、行方面的维护权益工作。

(三)公司生产经营创新要与工会工作创新并举。随着公司生产经营渐渐步入正常发展并向创新领域的不断深入,工会工作也要在“三看”的同时,不断地创新发展。一是结合自主品牌事业积极撰写工会工作理论研讨论文,大兴创新工作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用创新的思想火花开拓工会工作的新局面。二是继续深入开展“我为企业献良策”的创新评选工作,树立典型推动工作。三是加大参与“创新广汽IGA”活动的力度,积极参与组织好公司的首次qc发表大会活动,并推选出优秀队伍力争在去年获得铜奖的基础上,在创新的佳绩。四是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和女职工委员会也要不断拓宽工作的视野和工作思路,使本职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员工队伍素质的提高要与专兼职

工会干部的素质提高并举。员工队伍素质的高低,与我们工会干部的素质强弱密切相关,打铁先要自身硬,作为专、兼职的工会工作者,如果自身的政治素养、业务素质、思维方法、工作技巧不能紧跟形势、切合实际,是难于胜任本职工作的。因此,我们在做好教育管理员工队伍的同时,工会干部更应该自觉、主动地加强学习,要学好用好《工会法》、《劳动合同法》、《企业工会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掌握好汽车制造领域的专业知识,运用好科学有效的管理艺术,努力做到又红又专,真正以“政治坚定、作风过硬、工作扎实、廉洁自律”的标准履行好工会专兼职干部的职责。发表99

篇2:在公司工会委员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2012年是党的十八大将要召开、集团成立15周年、公司成立4周年和传祺上市迎接市场挑战的第二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任重道远。公司要在去年产销1.7万台的基础上,确保完成4万台的目标,任务繁重,挑战性大,锻炼更大。因此,公司工会今年的指导思想是: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习宣传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为主题,以开展“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为主线,推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维权帮扶;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先进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勤奋劳动、诚实劳动、创新劳动,创先争优建功立业,发挥主力军作用。

(一)紧紧围绕公司目标。公司现有员工1981人(比11年计划2299人少用318人),完成产销1.7万台任务,体现出了人员精简,任务饱满,待遇从优(即:人少用,活多干,钱多给)。今年,公司目标确保产销4万辆、挑战5万辆,工会将紧紧围绕公司目标,齐心协力,为实现目标的完成不懈努力。

(二)主动顺应员工意愿。在依法、科学的前提下,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员工的根本利益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

一方面,主动深入基层维护职工的合法利益。工作方针: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维权观点: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工作原则: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工作中,我们不仅要让员工听到我们在说什么?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知道员工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才能让他们看到我们在干什么?干的怎样?因此,我们要树立起一种乘势而上,重心下沉,上下一致,一抓到底的工作作风,目光要投向一线,力量要沉到一线,指导要下到一线,资源要倾斜一线,全力推动公司各项工作在一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我们的目标是靠一线落实,工作是靠一线推进,经验是靠一线积累,财富是靠一线创造。要坚持促进公司发展与维护职工利益相统一,促进和谐相处,努力把企业建成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充分体现出在政治上重视员工,精神上鼓励员工,经济上关心员工等。

另一方面,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积极推动以员工为本的企业文化和员工文化建设。强化文化强司,一个成功的企业均离不开“产品、干部、机制、文化”四大要素,小型企业靠人治,中型企业靠制度,大型企业靠文化。去年,公司获得了中国文化管理学会企业文化管理专业委员会授予的全国“最具影响力十强企业”称号,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大力弘扬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和劳模精神,牢固树立员工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全面发展,把陶冶高尚情操,把教育员工、激励员工与关心员工、帮助员工 结合起来,形成基本的道德规范、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强大的精神力量,以公司统一的核心价值体系要求内化为广大员工的自觉行动增强企业的吸引力、凝聚力。

(三)努力加强素质建设。要形成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劳动光荣的时代新风,要在员工中广泛开展崇尚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关爱劳模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员工最大限度地凝聚智慧和力量,广泛开展创先争优建功立业活动,为确保4万、挑战5万目标做贡献,要深化公司的劳动竞赛和创新广汽IGA活动,提高员工的参与率和受益面;引导员工立足岗位,学赶先进,争创一流。要围绕自主品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开展小发明、小改善、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活动,推动技术、管理和改革创新,要广泛推广和充分利用“员工创意家园”、“职工书屋”和“员工和谐家园”等阵地的作用,不断满足员工提高技术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迫切愿望,帮助员工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推进员工知识化进程,为完成全年工作目标提供人才的支撑,努力为员工合理引导,把握需求,搭建平台,确保员工素质建设的长期化和常效化。

(四)不断提升服务水平。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工会的自身建设,加强基层分会的组织建设和,激发分会的组织活力,不断提升工会专兼职干部的服务水平,为建设学习型、创新性、服务型的新型工会组织而努力。作为工会干部,一定要有激情、有思路、有耐心、有业绩,开展工作要善于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真正把公司工会建设成为党委放心、行政支持、员工信赖的优秀“职工之家”。

篇3:在公司工会委员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在企业经营方面, 已经连续几年出现的水电荒、人工荒、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等, 这些都加大了企业的成本。信贷紧缩造成了我们资金的紧张, 影响了企业运转。另外, 地暖行业这几年有了很大发展, 散热器行业面临着前有强敌后有追兵的状况, 面对现实情况, 更要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充满信心。我们应该对形势有一个非常清醒的正确认识, 在充分认识形势严峻的同时更要看到, 国家宏观调控的目的, 是为了更健康、更持续、更稳定的发展。一是房地产发展的速度会减慢, 但发展的趋势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专家分析, 房地产行业作为一项大产业, 从起步到现在, 不过20多年的时间, 快速发展也只是近十年的事情, 按照我们中国目前的城市化进程和人口基数, 房地产业仍处在增长的通道中,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另外中国当前青壮年, 主要是指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及高峰时期出生的人口和80后, 这三个群体。这些人一个是基数非常大, 第二是他们大多属于缺房的一代, 大多数赶上了房改, 没有分到房, 或只分到了很少很差的住房。这是住房消费最大的需求方, 也就是常说的刚性的需求。只要这三个群体的住房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中国的住房消费就会持续的增长, 不存在增长的转折。按照未来分析, 中国人口的增长, 最快要到2020年, 也就是说, 90后一代人开始进入结婚生子的高峰时期, 住房的消费才会逐步减少, 房地产业才可能进入转型时期。另外我们要看到, 国家已经确定了三年建造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政策。对这个政策的执行也是非常坚决的, 部里今年以来各个司局都在派人下去到各个省去看, 一栋一栋数开工的套数, 对保障房的建设, 决心非常大, 要求也非常严格。另外, 国际的这种经济危机动乱都会过去。经济发展的趋势也是一种发展的趋势, 这是不可改变的。放眼长远, 我们应该充满信心。对于行业发展我有这样几点看法。

第一, 面对形势, 我们必须按照中央的要求。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按照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二五”发展的主线。对我们来说, 首先是转变单纯的靠增加设备和人员, 扩大生产规模, 扩大产能的方式。这种发展必然是无序。这样就必然会造成产能过剩, 造成过度的竞争。粗制滥造。偷工减料。最后造成我们企业利润下降, 行业的利润下降, 最终会毁掉整个行业。使我们的企业失去经济发展的动力。特别是如果我们不能量力而行, 大量依靠借贷的话, 如果遇到像信贷紧缩这样的国家政策的调控。那么, 就会把我们企业拖到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转变这种经济发展方式, 就是要转变以往的粗放式管理, 不注重效率的做法。提高管理水平, 向管理要效益。按照管理专家的分析, 生产力、生产提高效率的65%, 来自于管理的改善和创新。美国统计比较精确一些, 他们每年生产力平均提高2.5%, 其中有0.5%是劳动力技能的改善提高, 0.4%是投资的推动, 1.6%来自管理方法的改善。也就是说我们对企业管理, 对于我们生产力的提高是发挥着最大的作用。管理的改善首先要改善管理体制、管理机制, 对这个问题,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鲁柏祥教授提出了他的看法。他把我们的企业的发展分成了几个阶段, 一个是在小作坊的时候, 这个时候有一个老板就可以了, 只要老板能干, 这个作坊就能够发展。如果发展到工场, 光靠老板一个人不行, 还要有几个能干的人配合他, 进行整个的管理, 如果发展到工厂, 老板加几个能干的人已经不能够满足需要了, 需要建立制度。通过人员的分工的精细化和专业化。要保证质量的稳定, 就要严格的依靠制度, 在这种情况下, 每个人的效率不一定高。可能比原来的那种情况效率低, 但是, 通过制度使整体的效率提高。如果说, 要使工厂成为企业。那么光老板加上能人, 加上制度, 又不够了, 这就需要加上企业的文化。企业文化不只是组织员工唱唱歌跳跳舞等做一些表面上、形式上东西。企业文化应该是企业所有的人员在价值观上有一种共同的认识、共同的理念形成的一种共识。如果不能把这种理念、认识灌输给全体员工, 形不成共识, 企业就不可能有长久的发展。在这方面, 我们看看一个美国公司的企业文化的做法。美国有一个美敦力公司, 是生产医疗的公司, 董事长叫比尔乔治, 从1991年到2006年, 他的市值从11亿美元增加到了六百亿, 每年平均增长35%。他们1980年以来帮助的病人从30万增加到一千万。之所以有这样的发展, 董事长认为, 就是因为他和他全体员工有这样的共同的认识。第一, 就是要做真诚的公司。要以服务他人做为目的, 用使命和信仰而不是靠金钱来激励员工。第二, 不为短期的业绩牺牲最终的价值观念。第三, 企业的目的是服务顾客、服务用户, 而不是服务股东。第四, 要打造一个团结协作的管理团队。第五, 要建立持久的组织, 为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创造成果价值, 而不仅仅是股东。这是美敦力做法。

我们再来看中国企业的做法。中国浙江有一个生产厨具的公司叫方太, 大家可能都听说过, 他已经发展15年了, 资产虽然只有20亿。但他的品牌价值已经达到50亿。他的产品在同行业里、同类产品的高端市场占有率是第一。在高端市场的销售量、销售额占到了30%以上。他的产品比国内的同类产品, 价格要高10%到15%。比西门子的产品要高5%。他们的发展得益于对于企业的共同的价值观的认识。他们认为, 没有信仰的人是危险的人, 没有信仰的企业是危险的企业。企业在创立的初期, 主要是应对市场的残酷竞争, 在这个时候, 对员工的价值教育恐怕是顾不上的, 主要是靠制度管理。但是,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时, 任何制度也都是存在漏洞的。制度本身也是有滞后性, 必须加以完善。也就是说,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当问题暴露出来以后, 就需要靠全体员工的共识, 需要信仰、需要企业文化来支撑。

第二, 我们要加大科技研发, 加快科技创新, 提高技术水平, 促进科技进步。通过研发和创新来保证产品的质量, 通过研发和创新来降低生产的成本, 通过研发和创新开发新的产品和品种, 通过研发和创新提高我们产品的性能, 使我们的产品能适合用户的需求。

当然, 如果能像苹果公司乔布斯那样, 通过研发和创新来引领整个社会的需求, 那就是更高的层次了。一个成功的企业必定是在研发做了大量投入的企业。我们前面提到的方太, 能够取得这样好的成绩, 他的产品价格能够卖的那么高, 市场占有率这么大, 就是因为他们一直不打价格战、不贴牌、不并购, 而是每年坚持把销售收入的5%以上都投入到研发和品牌的塑造上。他们研发的方向, 就是通过调研所收集的产品在社会上存在的问题:一是滴油、二是噪音大、三是吸力小、四是拆洗不便、五是外观差、六是存在安全的隐患。通过调研掌握了产品存在的问题, 然后拿出大量的力量进行研发和科技创新, 通过一代代产品的不断更新, 逐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他们建立了全行业内全球最大的厨房电器的实验室, 有300多项专利, 20多项发明专利。通过研发的投入, 他们得到了创新技术、高端产品、消费者信赖的品牌和长期的行业领导地位。

另外我还想介绍一个美国的公司。美国思科公司, 是一个生产高端网络设备公司, 他是美国硅谷地区占地面积最大的公司之一, 在全球有7.2万员工。光在中国一个国家的专利达到400多项, 每年都以100多项的速度在增加。他们在人员培训和研发方面, 所投入是他们净利的10%。因为他们的利润很高, 这是在研发的投入。同时, 他又是一个很注重成本控制的一个企业, 他们的公司上至总经理下至普通的员工出差, 只能坐经济仓。他们除了公司里会议室和实验室以外, 所有的房间都不设窗户, 主要是为了节能。这个公司在中国成立办事处的时候, 只是租了两间客房作为办公室。一个卫生间还做仓库用, 就是说他在成本上严格控制, 在研发上是大手笔投入。

第三, 我们要转变单纯依靠廉价劳动力的发展方式。目前, 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取之不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工资上涨、技工缺少的趋势已经是不可避免。怎么应对, 我们看看, 浙江圣奥公司的做法。浙江圣奥集团是生产办公家具的企业, 他们通过导入精益生产管理的模式, 近两年销售额每年增长50%。那么他们是怎么来对待员工的呢。首先给大家提供一种机制, 让员工成为老板的机制。比如他们在投资一个项目或建立一个分公司的时候, 只要员工愿意都可以参与投资, 获得股份, 公司可以把自己的股份降到最低。在他的分公司, 员工占股占到20%到25%是比较常见的, 最多可以达到45%。因此, 他们各地的分公司和营销系统都是非常的稳定。另外, 他非常注重员工待遇的逐步提高, 他们一线工人每年的收入达到4.5万元。十年来企业的职工工资, 按照每半年增长5%的比例严格的执行, 每年的增长都在11%以上。为了鼓励员工参与工艺改进和技术创新, 从研发到生产各个环节, 他们设立多种激励手段, 使员工能够不断保持提高自身素质的能力。他还把每年营业额的1%作为培训的基金, 无论哪一个级别的员工, 都要按照适合于自己的学习内容来进行培训学习, 创造行业中最好的学习条件和机会。公司为员工创造一流的生产办公环境和条件, 同时, 自己开发房地产来为员工解决住房问题。公司董事长有这样一个观点:企业做大了, 怎么样保持持续的创造力, 如何激发员工的激情, 在于企业家应该怎样认识自己, 尤其是认识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和取得的一切, 他认为员工和老板应该是一家人的关系, 大家一起创造发展公司。他的权力观是:企业存在于社会, 首先是社会的, 其次是员工的, 是大家的, 社会和员工如果喜欢这个企业, 企业才可能有长久的发展。他的财富观是:如果做到有效益大家一起分, 当然不是全分光了, 遇到问题, 大家就会愿意一起解决。他认为, 钱是有两条腿的, 是流动的, 在流动中他的作用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也就是说, 财散人聚。他的发展观是:员工为企业发展发挥最大的力量, 核心是创造一个创业的氛围, 创业期的人是最有激情最有创造力的, 要激发保持这样一种热情。这就是他为什么建立一个分公司或新上一个项目, 都会让员工持有股份的原因, 就是让大家都有一种共同创业的想法。

在加强管理、加强研发、加强人力资源的建设之外, 我们还要加强我们行业的团结合作来抱团取暖, 来应对我们目前所处形势。特别是我们地方协会、大型骨干企业要发挥作用团结协作, 共度时艰。比如我们可以建立价格定期的协调机制, 利用我们群体力量来保持一个合理的市场价位, 在这个方面我们的其他的行业已经有成功的做法, 通过业内比较大的企业每个月进行价格的协商来保持价格的稳定, 我们可以组织同类的企业, 共同采购来降低成本。另外我们可以发挥我们协会了解企业经营状况, 了解市场发展趋势的优势, 建立行业的集体融资的机制, 通过大家联合起来解决资金困难的问题。另外, 我们还可以根据企业的设备技术等各方面的特点, 来协调大家合理的分工来减少企业之间同质化的竞争。当然, 我想最重要的还是建立行业的自律机制, 因为没有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秩序, 就没有行业的发展、企业的创新。但是, 这种自律机制不是说大家起草个公约签个名就完了, 这种自律机制应该是通过共同组织起来, 对企业的设备水平、人员素质、技术文件的制定完善程度、执行情况、工作规范程序等各方面进行考核认定。评定等级, 使我们的竞争更加有序, 同时, 我们要共同的组织对产品检查, 对产品质量低劣的企业, 给予曝光。建立市场的秩序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建立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这是行业健康发展的一个基础。

下面我介绍一下协会2011年主要做的几件工作和有关事项。

一, 按照国家劳动人事部的要求, 我们参与了对职业大典的修订。也就是说全国各行各业各工种的一个目录。大家可能也收到过调查表, 需要通过对企业的调查来确定我们行业有哪些工种。需要什么样的技能。这是配合劳动人事部来做的工作, 我们这项工作是明确我们行业有那些职业工种, 每个职业有什么样的要求, 从而根据我们对这个职业的工人或管理人员的要求, 建立不同的等级和相应的条件。然后, 制订相应的教材进行培训、进行考核, 无论是我们的管理人员还是我们的技术工人都能够成为注册式的人员, 纳入计算机管理体系, 通过这个引导我们的工人和管理人员不断的学习和提高管理水平, 技术水平。同时, 也使我们的产品质量能够更有保证, 可以使人员在社会上流动能够更合理, 更有序, 为我们对企业的能力和水平的评定奠定基础。因为一个企业的能力和水平, 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他的人员的水平。

二, 我们和部里的住宅产业化的促进中心, 和北京市的公租房中心, 共同合作。一个是开展企业的认证, 通过认证, 然后建立我们行业产品的平台。认证合格的企业, 会在这个平台上提供给我们的保障房、公租房的建设单位, 提供给我们的工程的企业建设单位。这次刘处长会给大家详细解释。我就不多说了, 同时我们还和广联达公司联合把我们的企业产品, 放到他们的平台上。

另外, 我们和房地产商会也在建立一个战略联盟, 共同把我们企业的好的产品、好的企业推荐给用户。

篇4:在公司工会委员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大家上午好!

刚才,全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秘书处介绍了2011年工作情况,南京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四川大学等就出版学科建设做了交流发言。大家的发言认真梳理了招生、教学工作,总结和交流了办学经验,对2012年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谈了具体思路,有的单位还对学科建设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大家讲得都很好。教指委秘书处要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吸纳到2012年工作计划中。

近一年来,全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秘书处积极创造条件,服务行业,服务教学,为我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起步和推广,做了大量细致的组织协调工作。各培养单位按照《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指导性培养方案》的要求,积极发挥教育资源优势,结合行业人才实际需要,遵循专业学位教育的办学规律,为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做了大量具体实施工作。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我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扬帆起航。在此,我代表全国出版专业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对各位委员、专家长期以来为我国出版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和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借此机会,我谈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意义

大家知道,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专门用一个独立的部分,对建设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进行了系统论述。这是党中央在深入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的新经验新情况基础上,站在实施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度,对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做出的全面部署。构建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础和保障,是我们继续解放思想、加快科学发展、深化体制改革、促进社会和谐的迫切要求,对于我们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党中央对文化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新闻出版改革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对出版专业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更新、更紧迫的要求。

近年来,新闻出版人才工作,特别是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培养工作紧密围绕新闻出版改革、发展、管理的中心任务,坚持在继承中发展、改革中推进,取得显著成效。这主要体现在:一是行业人才规划体系基本建立,实施人才兴业战略向纵深推进。二是全面实施包括文化名家工程、“四个一批”人才工程、领军人才工程在内的重大人才工程,大力造就高层次、高素质人才队伍。三是服务发展,大力培养新媒体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外向型人才、少数民族地区骨干人才等行业急需紧缺人才,有效地促进了行业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四是深化改革,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有力实施出版职业资格制度;积极与高等院校、大型出版传媒企业建立人才培养合作机制,建设行业人才培养基地。五是夯实基础,促进行业人才工作可持续发展,积极促进并扶持专业学科层次的提升,开展专业教材建设,组织出版了数十种面向大、中专院校的涉及出版、印刷、包装类专业统编教材。这些工作的顺利开展,为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大家也要认识到,当前,我国新闻出版工作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任务更加艰巨繁重。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出版战线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趋尖锐复杂、社会思潮日趋活跃,在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不断增强的背景下,迫切需要一支高素质、高层次,能够有效引导舆论的出版人才队伍;迫切需要一支继承优良传统、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出版人才队伍;迫切需要一支了解掌握现代出版企业发展规律,懂经营、善管理的出版人才队伍。出版专业硕士培养是选拔造就高层次出版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能够为我国出版业改革发展和实现出版强国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总署经过长期努力及与教育部密切沟通,2010年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2011年开始招生,这是新闻出版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好事,也是出版学科建设的一大突破,这为出版学科迈向一级学科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可能。出版专业硕士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现了战略性转变:即从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转向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兼顾的方向转变。从出版专业的学科特点来看,专业学位教育对于实现学科建设目标、体现出版专业的实用价值具有重要作用。出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其核心知识体系,如编辑策划、外观设计、分销发行等等,是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知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既在理论知识上高于一般职业教育,又在实践应用上优于学术研究生教育,在出版教育体系中非常必要、非常适用。特别是今后五到十年,是我国出版业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攻坚时期,出版业规模和内涵将不断扩大,迫切需要更多的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现代出版人才。开设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走出一条适应现代出版业发展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之路,对于全面提升我国出版从业人员素质、提高我国出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导,努力培养新时期高层次出版人才队伍

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面向未来、统筹规划、夯实基础、稳步推进,以不断提高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为我国高层次出版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作出贡献。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出版专业知识技能,具有较宽知识面,能够综合运用多学科专业知识解决出版业实际问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出版业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导,进一步树立“人才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人人皆可成才”“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等重要人才培养理念,准确把握人才培养和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进一步提高出版专业硕士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结合新闻出版行业发展规律和实际需要,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重点培养以下几个层面的人才。

第一,要致力于培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的出版人才。新闻出版业既有产业属性,也有意识形态属性,是核心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服务部门,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承担着重要职责和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高层次人才,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要牢牢把握正确出版导向,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有崇高的新闻出版职业道德,这是出版研究生理论教育的首要任务。各院校要在公共课和必修课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教育,要在实践中探索提升理论素质教育新途径,使出版专业研究生真正能够做到自觉传承先进文化,传播科学知识,具有为党服务、为人民立言、为时代放歌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素质。

nlc202309040113

第二,要致力于培养高层次出版科研人才。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属于高等教育体系的范畴,其目标是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还要提升学生的理论积淀、知识素养和科研能力,有较高的起点与标准。在课程教学中,要重视出版概论、出版营销、出版政策法规、出版企业经营管理等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在课题研究中,要注重指导学生开展出版工作普遍规律的研究,开展出版产业政策、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的研究,开展数字出版、数字印刷等前瞻性问题的研究,注重和强化专业理论功底的培养,为实践中开展出版科研工作打下牢固基础。

第三,要致力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专业学位教育与学术学位教育的不同之处,就是表现为明显的职业性特征,出版研究生教育要着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着眼于实践能力的培育与训练。因此,无论是从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还是从师资体系、评价标准上,都必须紧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与出版的职业需求相结合,大力培养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大力培养能解决出版业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

第四,要致力于培养新媒体、数字出版高端人才。近年来,在总署的高度重视与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壮大。我国广义的数字出版产业营销收入增长迅速,从2006年的213亿元,增长到2011年1349亿元,增长速度已连续三年保持50%以上,在全行业中名列前茅,数字出版的优势已经凸显。与数字出版产业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的是,数字出版的开发、应用、管理和研究型人才的匮乏已经越来越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教指委和出版研究生培养相关高校要积极建立和完善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效互动,注重技术与出版的有机结合,培养一批既熟悉专业出版知识,又掌握现代数字出版技术和善于把握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趋势的数字出版、新媒体领军人才。

第五,要致力于培养成为出版名家、大家的人才。出版名家大家和数以千万计的出版工作者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出版名家大家和优秀出版工作者必然是中坚力量中的核心,他们的数量质量能否适应出版业繁荣发展的现实需要特别是具有国际影响,将关系着中华文化软实力的持续提升,关系着新闻出版强国奋斗目标的实现。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培养单位,都是在出版教育中具有很强实力的学校,希望你们要致力于成为培养出版名家大家的摇篮,下工夫培养有潜质的人才,坚定他们成为出版名家大家的信念和追求,在培养过程中使他们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全面的知识结构,精准的文化选择能力和自觉的创新能力,为今后在出版实践和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成为出版名家大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把握专业学位教育规律,走出一条科学培养高层次出版人才之路

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遵循专业学位教育规律,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路径,努力提高高层次出版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各院校在学科建设中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要坚持高标准办学原则。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从一开始就要把质量作为生命线来抓。确保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需要把好“三关”,即“入学关”、“教学关”和“出口关”。“入学关”,要严格选拔标准,规范入学考试程序,做到宁缺毋滥。“教学关”,要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要求、教学手段等方面,学校、教师都要花精力研究,做到科学合理,优质高效。“出口关”,要制定并实施严格的毕业实习制度和论文答辩制度,要保证毕业生实习和论文的质量。坚持高质量办学是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是不断提升学科建设影响力的基本条件。要将编写教学大纲与统编教材作为重点举措,密切结合产业实际,对接行业职业标准,编写好教学大纲与统编教材。编写教学大纲和统编教材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化的工作,要注重遵循行业发展进程和教材建设规律,需要多个领域的专家参与,科学设置编写环节和流程。对这项工作的难度,教指委要有充分的估计,要尽早开展,加强组织,力争尽早编写出内涵丰富、科学系统、具有较高教学起点的大纲与教材,为学生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师开展教学和学术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二是要推动出版专业学位与出版职业资格紧密衔接。出版专业学位与出版职业资格的有效衔接主要包括:出版专业学位设置与出版相关职业需求的有效衔接,出版专业学位培养内容与出版职业人才评价标准的有效衔接,出版专业学位培养内容与出版职业人才工作实际的有效衔接。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统筹规划,创新模式,把握住出版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的衔接的落脚点。管理部门在《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暂行规定》中已规定,取得硕士学位、从事出版专业工作满1年的同志,可以按有关规定报考出版专业中级资格考试。取得出版专业硕士将比照同等对待。教指委要积极宣传这一导向并指导相关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核心课程开发等方面与出版职业资格的要求实现有机结合。

三是要密切加强与行业的沟通合作。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把实际的操作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放到重要位置。这就需要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院校加强与出版行业密切合作,共同建设出版专业硕士的校外实习基地,共同打造产学研互动的交流合作平台,共同构建出版专业硕士毕业生定向式就业的快速通道。专业学位教育具有明显的职业性特征,着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着眼于服务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各院校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效互动,通过高校师资和行业界师资的有机结合,通过对行业发展需求的密切跟踪,动态调整师资结构与课程设置,形成面向实践、服务行业、学以致用、动态创新的教学模式。

四是要形成多样化的办学特色。各院校应当根据各自的学科特长,在统一的指导思想和规范要求下,立足于学科优势,在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上办出特色。比如,以人文学科为优势的高校,可以着力于在培养编辑策划、文稿编校等人才方面形成优势;以理工科为优势的高校,可以着力于在培养新媒体、数字出版等人才方面形成培养优势;以经济、管理为学科优势的高校,可以着力于在培养经营管理、出版物营销、物流配送、财务核算等人才方面下工夫,塑造核心竞争力。要注重吸收国内外办学经验。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教育模式看,以应用为主导的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形成了一系列成功的办学经验。国内一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包括工商管理硕士、法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等,经过多年实践,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办学思想、教育机制和培养模式。大家要以教育观念更新为先导,通过学习和交流,逐步形成较为完善、更加科学的人才培养和教学体系。

同志们,虽然我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起步晚,经验少,但是新闻出版行业是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与行业发展紧密相关的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认真做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各项工作,为我国出版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篇5:在工会委员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山 课 件 w w w.5Y k J.c oM

在工会委员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各位委员:

大家下午好!今天会议的议程全部结束了。

转眼半年就要过去了,很快建党90周年大喜的日子就要到来,公司3周年司庆也将接踵而至,综观上下半年,可以说形势喜人、逼人。围绕建党90周年大庆,集团工会刘主席上月也亲临公司调研如何抓好党建带工建及做好新形势下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等,对我们的工作指导意义重大。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90 年的光辉历程,党的根基、党的血脉和党的里力量在人民,始终保持党在人民群众的血脉关系,是党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工会工作就是要把党的“群众观点(为人民服务)——不变的宗旨”、“群众立场(代表人民利益)——不变的要求”和“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不变的坚守”贯彻好、落实好。延安根据地是陕北的小米哺育而成;淮海战役是老百姓的独轮车推出来的;改革开放是适应了人民的愿望,根据群众的创造搞起来的。所以,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群众跟坚实;没有一种资源,比赢得民意更珍贵持久;没有一种力量,比从群众中吸取更强大。

我们对群众的诉求,无共识则无安定、无方向。今年,也是苏联解体20周年,回顾历史,当民心的向背发生根本变化、国家失去目标和方向时,苏联这个昔日的“巨人”也就轰然倒塌了。1920年列宁虽力主了“新经济政策”的改革,但是有所保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三年为国战争俄国疲惫不堪,尤其是布尔什维克党执政后,实行了军事共产主义政策,几乎收走了农民所有粮食,引发了广大农民的反抗;赫鲁晓夫冲破斯大林“寒冬”进行思想“解冻”,但他也曾“进两步,退一步”;戈尔巴乔夫于“左、右”夹击中采取“中间立场”,最终左右为难,无力前行,导致苏联解体。这些历史的教训都很值得我们的反思。

因此,作为工会干部,近期要通过建党90 周年的纪念学习来提升我们开展工作的各种能力。

(一)以不断学习提升工作的预见力。要善于以全局观念和战略高度的眼光观察问题,要善于用唯物辩证法的哲学观点来分析问题和考虑问题,做事要能看的远一些、想得深一点,才能不断提高我们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

(二)以不断学习提升工作的创造力。要不断创新观念,要以公司不断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来创新我们的工作思路和工作办法,并能以之来解决问题和困难。要真心向生产和营销一线讨教,诚心向员工问策,虚心向员工学习。

(三)以不断学习提升工作的凝聚力。面对新企业、新员工、新产品、新文化,我们要始终坚持“三个第一”(即:以员工呼声为第一信号,以员工需求为第一选择,以员工满意为第一标准。),真正做到员工有所呼我有所应,员工有所盼我有所为。多深入现场,多深入员工,要与员工关系零距离、沟通无障碍、感情无间隙,广泛听民声、顺民意,增强凝聚力。

(四)以不断学习提升工作的应变力。解决问题的目的、结果、过程是办法、措施和能力是否强弱的体现。面对日益变化的新形势、新情况,公司80、90后的新员工日益增多,任何把握他们的心理、心态和利益诉求,解决好员工的现实问题,工会工作要牢牢把握“党委领导,工团督促,行政落实,齐抓共管”原则,形成“统一部署,措施得当,富有活力,配套完善”的解决员工利益的有效机制,不断转变服务管理模式,由过去形式单一独木桥式的管理服务向多功能立交桥式的立体综合服务管理模式转变。即:员工思想工作,要由过去的防范型、控制型向人性化的服务型转变;要由单一的行政管理手段向依靠运用法律、经济等多种管理手段转变,不断提升我们工作的应变力。

今天就说这些。谢谢大家!

文 章来源 莲

篇6:在公司工会委员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委员(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翟崇平

(2002年 月 日)

同志们:

在全国人民欢欣鼓舞以实际行动喜迎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六大的时候,局工会召开了十三届五次委员(扩大)会议。深入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省林业工会三届五次委员(扩大)会议精神,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认真总结2001年的工会工作,分析当前形势、研究确定2002年工会工作任务,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会议开的很适时。会议之前,局党委听取了工会的工作汇报,对全局工会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在过去的一年里,全局各级工会组织在局党委和省林业工会的正确领导下,紧密围绕全局工作大局,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全面履行工会的各项职能,积极推进全总提出的“五突破一加强”和“三个最大限度”等工作思路、要求和工作目标;坚持依法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积极组织职工开展群众性的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大力组织和引导职工群众发展自营经济,深入实施帮扶解困和“送温暖”工程,为实现森工“二次创业、富民强企”的战略目标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对工会的工作,局党委是满意的。借此机会,我代表局党委向全体委员同志,并通过你们向辛勤工作在全局的各级工会组织、工会干部致以亲切的问侯,向为全局两个文明建设做出无私奉献的广大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并致以真诚的敬意。今年的工会工作,白主席已经进行了部署,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抓好落实。下面,我就各级工会组织更好地贯彻“三个代表”思想,加强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讲四点意见。

一、认真学习,与时俱进,用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统揽工会工作。

江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说到底就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其核心就是为了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工会组织作为党和人民群众紧密相联的桥梁和纽带,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更具有十分特殊的重要意义,因此各级工会组织要通过深入学习贯彻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刻完整、准确地理解和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统揽工会工作全局。在服从服务大局中发挥作用。首先,各级工会组织要把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今年工会工作头等重要的大事来抓,不但要抓好各级工会干部的学习贯彻,同时要组织好广大职工的学习和贯彻,要用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武装广大工会干部和职工群众的头脑,全面正确地领会精神实质。尤其要深刻领会其中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观点,真正做到融会贯通,要重视做好对工会干部和职工群众的释疑解惑工作,进一步把工会干部和广大职工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其次,要坚持学以致用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工会自身的实际出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深入研究和解决工会组织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真正把学习贯彻的过程变为推动工会工作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过程,真正做到以“三个代表”的要求,统揽工会的全部工作。

二、认清形势,明确任务,进一步动员和组织广大职工为我局经济发展多作贡献。

前不久召开的全省森工工作会议确定今年森工经济和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抓好一个工程(天保工程).加快四个步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改革、对外开放、小城镇建设的步伐).做好四项社会基础工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再就业、扶贫解困)努力提高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职工生活水平,兢兢业业地维护林区稳定。

工会要在全局工作大局中发挥作用,必须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进一步组织和动员广大职工为森工经济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前进多作贡献。一是要充分发挥林

业工人在解放和发展林区社会生产力中的主力军作用,积极引导广大职工群众大力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深入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协作等活动,最大限度地保护、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群众在实施“天保工程和兴林奔富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千方百计促进森工经济快速发展。二是要紧紧围绕保护和培育资源、推进天保”工程、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企业改革、对外开放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等重点任务,广泛开展群众性建功立业活动。既要动员和组织效益好的企业职工创造新成绩,实现新发展。又要注重引导困难企业职工振奋精神迎难而上,为企业脱困贡献力量。三是要进一步组织和动员职工大力发展自营经济,要充分利用实施森林资源管护经营责任制,鼓励职工努力发展林冠下经济。工会要把提高职工素质作为工作的一个重要着力点,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帮助职工提高劳动技能。特别要引导他们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以不断适应科技进步、结构调整和市场竞争的需要,为森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十五”计划的顺利实施做出新的贡献。

三、找准位置,发挥优势,以贯彻新《工会法》为契机,切实履行好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

新修改的《工会法》为保障工会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以法律形式进一步明确了工会的权利、义务和职责,为工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各级工会组织要充分利用贯彻实施新修改的《工会法》的重要契机,切实履行好维护职工会法权益的基本职责。首先要组织好各级工会干部的学习,使大家深刻认识修改《工会法》的重大意义,了解《工会法》赋予工会的权利、义务;其次要组织好广大职工的学习。使职工群众了解《工会法》的主要内容和工会组织的性质,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再次要推动企事业单位领导的学习,使他们了解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中的法律地位和违反《工会法》应负的法律责任;同时要加大对党政领导干部的宣传,使他们充分认识工会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不断加强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自觉地学习《工会法》,要把学习贯彻《工会

法》与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站在落实“三个代表”的高度去学习贯彻《工会法》。

各级工会组织要把学习贯彻《工会法》和《劳动法》结合起来。要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继续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企事业单位职工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基本制度,是实现工人阶级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当家作主的基础,是推进有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深入推行厂务公开,坚持职代会民主评议企业领导干部制度,坚持集体合同草案提交职代会讨论通过,企业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企业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集体合同履行情况向职代会报告等,不断充实和丰富职代会的内容,完善职代会制度,提高职代会的质量和实效,落实好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审议权、通过权、决定权和评议监督权,建立起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民主管理制度。要坚持搞好职代会民主评议和民主测评企业领导干部制度,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把职代会民主评议和测评的结果作为提拔和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要坚持推行并逐步完善厂务公开制度,各单位都要无条件地推行厂务公开和政务公开制度,要把公开的内容向企业的经营和管理领域延伸,要加大对厂务公开的监督检查力度,防止搞假公开。要突出维护的重点。各级工会要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工作的重点放到合法权益容易受到侵害的困难职工群体上。各级工会要把为职工特别是困难职工群体办实事作为工会最迫切的任务来抓,要大力实施好“一帮一”扶贫解团和“送温暖”工程,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摸清困难职工群体的实际情况,积极向党政有关方面反映,提出工会的主张和建议,推动问题解决。要积极主动协助企业做好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为他们再就业提供方便、创造条件,要千方百计地保障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要积极协助企业行政有关部门把符合条件的特困职工全部纳入“低保”范围,促进职工队伍和林区杜会稳定。

四、加强领导,转变作风,大力推进工会的自身改革和建设。

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是我们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是贯彻落实江

总书记“七一”讲话和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工会组织在实践“三个代表”促进改革开放、推进森工经济发展、维护职工队伍和林区社会稳定中都发挥了其他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企业的自主权越来越大,各种经济关系、劳动关系、分配关系日趋复杂多元化,工会组织在依法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协调劳动关系、稳定职工队伍等方面的任务更加繁重。因此,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就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为此,各级党组织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深入扎实地贯彻落实好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要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就是要在政治上保证,在制度上落实,在素质上提高,在权益上维护”的总要求,真正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落到实处。二是要切实把工会工作纳入党委工作的重要日程各级党委要建立健全必要的工作制度定期听取工会工作的汇报讨论研究工会工作,帮助工会研究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需要有关部门配合的要及时进行沟通和协调、各级党委要做到布置工作时同时布置工会工作,检查工作时同时检查工会工作总结工作时同时总结工会工作。

各级行政要认真贯彻落实《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工会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加大对工会工作的支持力度,切实加强与工会的联系,帮助工会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要按《工会法》规定,及时拨缴工会经费,为工会开展各项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现在党交给工会组织的任务很艰巨,职工群众对工会组织的期望也很高,工会要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要抓住机遇,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拓进取,加倍努力做好工作。首先,要以贯彻新《工会法》为契机,大力推动依法建会,尽快抓好新建、改制企业的工会组建和整顿巩固工作,凡是在我局范围内的不管是什么体制、不管是什么经营方式,都必须依法建立工会组织并切实发挥作用。其次,各级工会干部要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转变作风,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努力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主要是克服和解决不同程度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机关化、行政化倾向,把工作重点放在为基层和职工群众提供帮助与服务上。再次.是努力学习,不断提高工会干部素质和整体工作水平、这是完成新形势下工会工作任务的关键.各级工会干部特别是工会领导干部要带头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要加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科技知识、法律知识以及工会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用新知识、新思想来武装工会干部的头脑,提高工会的整体工作水平,为做好工会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篇7:在公司工会委员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为推进宁波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在宁波市总工会十三届七次委员(扩大)会议上的报告 胡建岳

(2011年1月10日)

各位委员,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胜利结束“十一五”、全面开启“十二五”的重要节点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题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市委全会精神和上级工会要求,回顾总结2010年全市工会工作,部署今年主要任务,审议通过《宁波市总工会关于开展全市职工“同心建功十二五,创新提升促转型”大行动的决定》和有关人事事项,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同心建功“十二五”的智慧和力量,团结动员全市职工为扎实推进“六个加快”,全面建设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推进宁波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现在,我受市总工会常委会委托,向全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2010年全市工会主要工作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和上级工会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工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改革突破”、“创新提升”两个年决策部署和上级工会要求,以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为主线,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动力,以全面构建“六大机制”、着力打造“五大品牌工程”为抓手,突出服务、强化维护、创新机制、塑造品牌,大力加强服务型工会建设,在推动经济转型发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职工队伍与社会和谐稳定中做出了积极贡献,得到中央、省市委和政府领导的多次肯定。在第六轮市级机关民主评议中,市总工会位列先进单位。

(一)着力服务科学发展,助推经济转型升级成果显著。各级工会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委关于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决策部署,广泛组织开展“创新突破建新业、转型发展立新功”大行动,助推经济转型升级成果显著。一是举办第二届职工科技周激发职工创新热情。从去年初开始,即着手筹办浙江省暨宁波市第二届职工科技周,将科技周的筹办过程作为深化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的过程。科技周期间,集中展示了近年来3005名职工674项技术创新成果、276项先进操作法、743项金点子,表彰了一批浙江省先进职业操作法、宁波市首席工人等先进典型和优秀创新成果,促使74对院校企业签订了就业合作协议。科技周激发了广大职工投身技术创新的极大热情,全市产生职工技术创新成果1.5万余项,46项分别获得省、市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其中1项获得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金奖,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8.56万条,产生经济效益8.1亿元。二是深化“创先争优”立功竞赛引领主力军作用充分发挥。各级工会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项目会战攻坚的统一部署,以“四个一流”为目标,在全市100个“中提升”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中广泛开展重点工程立功竞赛活动,市总工会加强对梅山保税港区、宁波城市轨道交通、象山港大桥及接线工程、宁波铁路枢纽工程四个重大项目立功竞赛活动的服务指导,全市重大项目“创先争优”重点工程立功竞赛活动开展面达到90%以上。以“迎世博、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积极拓展全市服务行业窗口和单位“创三优一满意”文明优质服务竞赛内涵,倡导文明出行,促进文明施工。各行各业广泛开展创建“工人先锋号”亮牌行动,评选表彰130个省、市“工人先锋号”,促进了全市文明城市创建水平的提升。三是实施职工蓝领人才工程壮大技术工人队伍。为给经济转型提供技能人才支撑,各级工会注重发挥“大学校”作用,积极实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五年规划,提请市政府设立“宁波市优秀高技能人才奖”,努力加快知识型、智慧型、创新型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大110家职工技能培训基地建设力度,全年投入资金2970.1万元,培训职工15.7万人次。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开展职工技能大赛6155场,3.24万名职工职业资格得到提升。10位劳动模范和“首席工人”荣获宁波市“优秀高技能人才奖”,3名优秀职工分别获得浙江省“金锤奖”和“银锤奖”。继续深化职工技师技术帮扶行动,先后有100多家中小民营企业受到帮助,解决技术难题160多项,创造直接经济效益600余万元。四是弘扬劳模精神凝聚转型升级力量。大力弘扬中国工人伟大品格和新时期劳模精神,推荐评选和表彰了17名全国劳动模范、179名市劳动模范,13个省级五一劳动奖状(章)、60个市级模范集体,市本级慰问各级劳模200余人次,发放慰问金35万元,组织80多位各级劳模先后参加各级体检疗休养活动,组织规模宏大的市劳模颁奖典礼,有效地促进了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社会氛围的进一步形成。

(二)着力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取得新突破。各级工会将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作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切入点,探索创新,积极作为。一是和谐企业创建的品牌进一步打响。着力巩固和发展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工会牵头、合力推进的创建工作格局,注重完善创建工作领导体制、组织体系和工作制度,推动和谐企业创建纳入市人大专项视察、市政协政情交流会内容。着力扩大创建工作覆盖面,积极拓展区域、行业和中小非公有制企业创建领域,目前,全市已有46519家企业参与和谐企业创建。着力提升创建工作规范化水平,研究制订并出台了《宁波市和谐企业创建成果运用实施办法》、《宁波市和谐产业园区创建指标体系》、《县(市)、区和创办工作标准及考评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积极推动完善了和谐企业在评先评优、资金奖励、费率优惠、年检审核、政治安排等16项激励措施。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开展的全市律师志愿者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法律服务、千家和谐企业文明出行等创建主题活动,产生广泛影响。认真做好创建典型的培树和宣传工作,成功举办全市和谐企业创建工作论坛,推荐表彰了41家全国和省劳动关系和谐企业、6家全国和省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及15名创建工作先进个人。二是“宁波模式”的社会化劳动争议调处机制广泛认同。认真贯彻王兆国主席、省委赵洪祝书记和市领导重要批示精神,按照甬党办〔2009〕31号文件要求,扎实抓好县(市)区联合调解中心规范化建设,加大乡镇(街道)联合调解分中心建设力度。积极协调落实市政府对社会化劳动争议调处机制建设的专项督查,确保调解中心场地、经费、人员的落实。目前,11个县(市)区全部建立了劳动争议调解指导委员会和联合调解中心,全市152个乡镇(街道)、2387个村(社区)建立调解组织,8976家企业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基本形成了覆盖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企业的劳动争议联合调解组织和劳动关系预警三级网络。劳动争议联合调解中心全年自主受理立案、接受调解案件XX件,成功调解XX件,调解成功率达86.7%。北仑经验在全国总工会执委会上作交流,王兆国主席在宁波详细考察了北仑联合调解中心,高度赞赏。“宁波模式”的社会化劳动争议调处机制建设已成为全国性经验。三是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项目扎实推进。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市总工会牵头负责“探索新经济组织管理服务机制创新”项目。全市动员大会结束后,市总工会党组迅速研究贯彻措施,先后两次会同市委组织部、市综治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司法局、市公安局、团市委等责任部门,以及先行试点地区慈溪市、江北区领导,会商实施方案、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工作重点和工作措施。成立了项目推进指导组和两个专项工作小组,以“三个普遍”(普遍建立党工团的组织体系,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普遍建立企业民主管理基本制度)为抓手,确立了“五大工程”建设的工作重点(党工团基层基础工程、深化和谐企业创建工程、工资集体协商三年计划推进工程、全面实施劳动争议社会化调处工程、服务职工关爱工程)。项目推进指导组和两个专项工作小组与先行试点单位进行了多次对接,并及时对试点进展情况进行跟踪检查指导。目前,试点地区均制定了实施方案,各项试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三)着力服务职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保障职工民生惠及面明显扩大。各级工会坚持主动依法科学的维权观,切实履行工会基本职责,积极推进服务职工阳光工程,致力于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是源头推进职工权益维护力度加大。积极参与《浙江省集体合同条例(修订草案)》等19部法律法规的修改,深入调研形成一批有价值的调研报告。充分利用人大、政协会议平台和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等渠道,及时反映职工的意愿和呼声。提出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人大议案5件、政协提案6件,办理建议提案15件。联合有关部门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和普法宣传,提升了职工的维护意识,市总工会被评为全国工会“五五普法”先进单位。二是服务职工十件实事影响广泛。为扎实推进服务型工会建设,市总工会年初向全市职工作出承诺,办好服务职工十件实事。内容包括开展“情系职工、温暖万家”活动、实施“15221”工会就业服务行动、开展工会法律服务促和谐活动、开展职工医疗互助“扩保减负”活动等,涉及职工生产生活、就业、安全、素质提升、权益保障等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年来,全市各级工会上下联动,积极争取社会资源,积极筹措资金和物资,积极发挥工会各类阵地和各级工会干部的作用,千方百计推进十件实事落实,至年底,十件实事全部兑现。在市总工会举行的十件实事完成情况新闻发布会上,40多家全国和省市媒体前来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影响(十件实事的具体完成情况另发)。三是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有新的突破。市总工会会同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联合制定《宁波市推动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三年计划》,联合开展企业工资集体协商要约“百日行动”,全市有5093家企业开展了工资集体协商要约行动。组织培训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170余名,为推进全市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提供了队伍保障。开展行业劳动定额和工时定价集体协商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目前,全市签订工资专项集体协议1.48万份, 覆盖企业4.12万家、涉及职工158.8万人。四是职工劳动保护工作不断加强。深化“安康杯”竞赛活动,旅游、道路交通、化工等重点行业专项性“安康杯”竞赛活动参与面继续扩大。市总工会和180个企事业单位、班组及39名个人被分别评为2009年度全国、省市“安康杯”竞赛优秀组织单位、优胜单位和先进个人。在全市生产企业中深入开展创建“安全生产合格班组”活动,全市有近11万个班组参加了创建活动。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开展了“迎世博、查隐患、提建议、保安全”百万职工大行动、全市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积极开展职工高温慰问和劳动保护工作,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工会高温慰问企业1310家,投入资金350万元。

(四)着力服务文化繁荣,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得到新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建设文化大市的工作部署,各级工会坚持抓载体、抓阵地、抓导向,推进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建设取得新发展。一是职工主题教育特色鲜明。针对后金融危机企业用工荒等新情况,在全市职工中广泛开展“诚信与敬业”教育活动,组织形势政策宣讲、座谈调研、职工大讨论等,全市有2943家企业开展了教育活动,宣讲形势648场,召开座谈会1068个,印发各类宣传资料9万余册,受教育职工93.8万人。进一步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新生代农民工劳动经济权益实现及思想状况的调研,完成全市工会系统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的换届工作。二是企业文化“五个一工程”深入推进。继续深化“百千百”职工文化进企业活动,市县两级工会以不同形式为职工送演出和电影1792场,累计观众近50万人。建设职工书屋、“电子书屋”559家,培育国家级、省级、市级职工书屋示范点147家,培育新建职工中心示范点66家,为基层赠送书籍10.5万册,受惠职工35.4万人。精心组织“五一”职工文化月活动,各地、各产业上下联动,非公企业职工运动会、职工千人大合唱、职工篮球赛等各类活动精彩纷呈。三是学习型企业创建活动全面启动。与市教育局联合制定《关于深入开展学习型企业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报市两办下发。市里成立了学习型企业创建工作指导委员会,提出了三年创建目标任务,并制定《宁波市创建学习型企业评估指标体系》,着重引导提高职工文化文明素养、实践技能、创新能力。目前正在进行先期试点,下一步将在全市推开。四是工人阶级和工会宣传更趋活跃。着力抓好“工会形象宣传年”活动,精心谋划和组织实施工会新闻宣传工作。在《宁波日报》开辟“工会特别报道”栏目,推出“五一”和职工科技周图文专版,召开职工科技周和工会服务职工十件实事新闻通报会,建立“宁波工会快讯”手机报平台,努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高频率、广覆盖、常态化的工会新闻宣传格局。全年在各类媒体刊载报道577篇,工会特别报道15篇,网络媒体原载和转载353篇,进一步扩大了工会影响,提升了工会形象。

(五)着力服务党的建设,工会自身建设水平实现整体提升。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将工会自身建设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党建带工建,工会自身建设水平实现整体提升。一是工会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全面展开。认真贯彻全国党工共建创先争优视频会议精神和市委部署要求,与市委创先办联合下发《关于在全市工会系统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意见》,要求各级工会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职工群众、加强基层建设”总体要求,引导工会广大党员和职工群众履行职责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在全市工会组织广泛发动党员干部公开承诺,并综合运用领导讲评、支部点评、民主评议等方式推动承诺落实。市委创先争优工作《简报》和市直机关党工委《机关党的工作》分别刊登了市总的做法,新闻媒体也多次报道了市总创先争优工作情况。二是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的工会组织建设强势推进。按照全总“广普查、深组建、全覆盖”集中行动要求,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召开全市党建带工建暨基层工会组织全覆盖推进会,加大非公企业特别是在甬外资企业、世界500强企业和新经济组织建会力度,采取进城入会、窗口入会、网上入会等多种形式,吸收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广大职工入会。目前全市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建会率达88%,世界500强在甬企业实现工会组织全覆盖。全市基层工会总数达18403家,覆盖企事业单位62980家,工会会员数249.6万人,其中农民工会员数167.8万人。各级工会女职工组织建设同步加强,并在维护女职工特殊利益、提升女职工素质、组织女职工建功立业等方面发挥作用更加明显。先后召开全市财贸、建设、文卫、直属和工业系统工会工作会议,下发《关于加强大中型企业工会工作的意见》,有效强化了产业工会工作。完善乡镇(街道)工会工作机制,推进“一镇一品”工作创树和“六好”规范化标准,乡镇(街道)工会规范化建设水平有新的提高。认真贯彻《企业工会工作条例》,深入开展先进“职工之家”创建活动,增强了基层工会活力。三是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建制率继续提高。以贯彻《浙江省企业民主管理条例》为契机,组织《条例》学习宣传月活动,扎实推进企业特别是区域(行业)性职代会建制工作。目前全市99%的国有及其控股、集体企业建立了职代会和厂务公开制度。95%的事业单位建立了职(校、院)代会制度,96%实行了内部事务公开制度,84%的非公企业建立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86%建立了厂务公开制度。建立区域(行业)性职代会215家,覆盖7918家企业,推行职工代表巡视制度396家。四是机关作风和干部队伍建设呈现新面貌。以“提升素质能力、提升服务水平、树好文明形象”为主题,扎实开展文明机关创建活动和民主评议机关工作,从会风、文风、行事作风、办公秩序等具体事项抓起,组织工会机关干部开展“创一流服务”、“提升能力水平”竞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促进工会机关作风的不断改进。着力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市总先后3次组织近600名乡镇(街道)工会干部、行业(区域)工会主席和社区工会干部开展业务培训,向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省总干校调训干部350名,网上培训干部3600多名。组织“工会大讲堂”6期,受众700多人。

过去的一年,是全市工会工作和全面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成绩来之不易,弥足珍贵。特别是面对后金融危机十分严峻的经济形势,面对富士康事件引发的劳动关系新情况,面对诸多的工会工作制约因素,不仅实现了工会事业创新发展的新突破,而且创造了新的有影响的品牌。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和上级工会正确领导以及各级政府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职工和工会干部共同努力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市总工会十三届常务委员会和领导班子,向长期来重视、关心和支持工会工作的全市各级党政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一直来扎根工会事业,并为全市工会事业埋头实干、作出积极贡献的广大工会干部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全市广大职工致以真诚的慰问!

一年来的工作实践使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要做好新时期的工会工作,必须始终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这是工会事业健康发展的灵魂和方向;必须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将工会工作融入党政工作大局,切实找准工会工作的切入点,这是工会工作的活力和生命所在;必须始终坚持把推动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作为主线,认真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努力做到主动维权、依法维权、科学维权,这是履行工会基本职责的根本要求;必须始终坚持积极主动争取并运用更多的党政和社会资源,善于凝聚工作合力,创树工作品牌,努力构建社会化工作格局,这是做好工会工作的重要保证;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这是工会工作不断创新发展的重要方法和力量源泉。这“五个必须”是全会上下实践探索的宝贵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必须十分珍惜,认真遵循,不断发展。

过去一年的工作实践,为“十二五”时期全市工会起好步、开好局奠定了坚定的基础。但也要清醒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党委、政府和上级工会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与全市广大职工提升生活品质的新期待还有一定的距离,与切实适应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还有一定的距离。主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变化日趋加快,部分工会干部工作中解放思想的力度不够大,如何积极应对新的形势变化,创新工会工作思路、研究新的方式方法相对滞后;少数工会干部主动学习提升、奋发进取的意识不够强,能力素质还跟不上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新要求;抓基层工会建设的力度还不够大,一些企业工会工作不够规范、活力体现不够充分、作用发挥不够明显。上述问题,我们要在“十二五”时期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把握时代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提升务实创新的新境界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做好2011年工会工作,加快推进服务型工会建设,对于实现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全市各级工会特别是工会领导干部要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新变化新特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凝聚共识,明确方向,始终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和奋力做事的激情,不断提升务实创新的新境界。

一要深刻认识“十二五”发展规划赋予工会工作的新使命新任务。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确立了我国“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鲜明地提出了未来五年的发展主题和主线,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作出了“破难促调”、“创新开局”、扎实推进“六个加快”的战略部署。实现“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任务,为工人阶级发挥主力军作用提供了广阔舞台,也为工会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全市各级工会和广大工会干部要深刻认识“十二五”规划时期的新特点、新要求,坚持发展主题,把握发展主线,切实把广大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中央、省市委的科学决策部署上来,着力找准服务大局的切入点,进一步解放思想、埋头苦干、创先争优,在推进“六个加快”、转方式促转型创优势的伟大实践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二要深刻认识中央、省市委对工会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期望。中央、省市委对工会工作越来越重视,就宁波而言,中央、省市领导多次就北仑社会化劳动争议调处机制建设、和谐企业创建等工作作出重要批示,给予充分肯定。特别是去年11月底,王兆国主席专程来到宁波调研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对宁波的和谐企业创建、社会化劳动争议调处机制建设深表赞赏。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在多种重要场合,表扬我市工会工作。而且将和谐企业创建、社会化劳动争议调处机制建设、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的“探索新经济组织管理服务机制创新”项目等委托工会牵头来抓,表明对工会组织的充分信赖,对工会工作寄予厚望。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要充分认识党委、政府对工会工作的新要求新期望,不断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奋力开创我市工会事业新局面。

三要深刻认识社会管理创新为工会工作提供的新机遇新挑战。社会管理创新,是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宁波作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任务光荣而艰巨,而由工会牵头负责“探索新经济组织管理服务机制创新”项目,使工会的相关工作上升为党委政府的工作,既给工会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使工会面临着新挑战。“探索新经济组织管理服务机制创新”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试点指导组提出的以“推进„三个普遍‟为切入点,以实施„五大工程‟为载体的工作构想和目标,涵盖了工会多方面的主要工作,试点成功,将为全国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提供宝贵的经验,也将把宁波的工会工作推向新的发展阶段。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都要有强烈的机遇意识,有敢于应对挑战的勇气,坚定信心,振奋精神,不辱使命,开拓创新,以卓有成效的作为确保试点成功,推动宁波工会工作再创新品牌、再上新水平。

四要深刻认识工会工作创先争优走在前列的新标准新压力。近些年来,宁波工会创造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宁波工会出经验”成为包括王兆国主席在内的各级各地工会领导的经常性赞语。但放眼观察,我们绝不能载誉而止,固步自封,必须清醒地看到创先争优已成为各行各业的共同追求。从党政要求看,市委今年将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狠抓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要求干任何一件事,干任何一项工作,都要树立高标准,体现高水平,敢于争第一,各级各地各行业都在按这样的要求布局工作,运行工作。从工会系统看,外省市工会都有各自的工作亮点和鲜活经验。所以,我们的工作必须有更多的创新和发展,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一定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一定要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宏大的追求,坚持思新思变思发展,创新创业创一流,不断强化凝聚力,提高执行力,激发创造力,扎实推进“十二五”宁波工会各项事业的创新发展,努力保持走在全省前列、争创全国先进。

根据新的形势,2011年全市工会工作总体思路和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市委全会精神和上级工会工作要求,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主线和市委“六个加快”战略部署,以“破难促调”、“创新开局”为主基调,创新提升“三大主体工作”,扎实推进“三个普遍”落实,努力实现“三个争先”目标,全面提升服务型工会建设水平,凝聚广大职工同心建功“十二五”合力,为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推进宁波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新贡献,以新的业绩向建党90周年献礼。

三、2011年全市工会主要工作任务

(一)创新提升三大主体工作,团结引领全市职工奋力推进“六个加快”

组织凝聚职工建功“十二五”、大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积极推动职工生活品质提高,是工会服务党政大局的三大主体工作,各级工会要按照市委关于体现前列意识、时代特色的要求,在三大主体工作上不断创新提升,团结引领全市职工奋力推进“六个加快”。精心实施全市职工“同心建功„十二五‟,创新提升促转型”大行动。全市广大职工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主力军,各级工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优势,努力营造百万职工同心建功“十二五”的生动局面。一是在职工中广泛开展“展望十二

五、争作新贡献”主题教育。切实把广大职工的思想统一到中央、省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十二五”目标任务上来,自觉按照“十二五”发展主题和主线,确定自身的奋斗目标,形成同心建功“十二五”,奋力推进“六个加快”的强劲内动力。二是掀起“破难促调、创新开局”劳动竞赛新热潮。围绕“六个加快”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认真研究竞赛主题,精选工作载体,创新活动形式。深化会战攻坚重点工程立功竞赛,全市重点工程立功竞赛覆盖面达到95%以上。根据宁波“一核、两翼、多节点”的发展格局,推动各地各具特色的区域性立功竞赛广泛开展。在全市服务窗口、工程项目部、车间班组全面开展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激励广大职工建功“十二五”的劳动和创造热情竞相迸发。三是组织职工开展全员技术大创新。各级工会要充分发挥“大学校”作用,深化职工蓝领人才工程,加快培养知识型、智慧型、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全年促成10万名职工技能晋升,增强职工队伍技术创新的能力。围绕创建智慧城市、推进产业升级、发展绿色低碳经济、节能减排、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等重点,发动广大职工立足岗位和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继续组织开展技师技术帮扶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升级指导和技术攻关帮扶服务。大力推广职工岗位先进操作法,扩大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评选范围,市县两级全年争取产生职工技术创新优秀成果1000项以上,征集10万条技术创新合理化建议,表彰一批“首席工人”和技术能手。四是加强劳模精神的引导作用。大力弘扬中国工人伟大品格和新时期劳模精神,举办劳模论坛,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设立宁波市五一劳动奖状(章),及时表彰在推进“十二五”规划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劳动者,激发广大职工的创新创造积极性。

加快构建共建共享共赢的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社会文明和谐的重要体现,也是为实施“十二五”规划创造良好环境的必然要求。各级工会要从保证“十二五”规划目标顺利实现的高度,加快构建共建共享共赢的和谐劳动关系。一是和谐企业创建工作要有新突破。全力扩大创建覆盖面,加大行业性、区域性创建力度,提升规模以上企业创建工作新水平,拓展中小非公有制企业创建工作新途径,努力形成企业、区域、行业“三位一体”齐头并进的创建工作新局面。至年底全市企业创建面达到70%以上,1-3%的创建企业进入三级和谐企业行列。围绕“共创和谐、共享成果”创建主题,始终突出重点抓创建。围绕构建“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目标,引导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总结推广乡镇(街道)、村(社区)创建工作法,深化律师志愿者服务企业活动,完善联动考评制度,加快全市和谐企业申报审核系统软件开发。同时,在全面评估第一轮和谐企业创建工作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和谐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及第二轮创建工作方向,推动建立以法律责任为核心、以政府政策规范为形式的和谐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努力为创建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加强典型的培树和宣传,不断激发全市企业参与和谐创建的积极性。“五一”前夕,拟报市委、市政府表彰第二批市级和谐企业创建先进单位、首批市级和谐产业园区创建先进单位和首批市级和谐企业创建工作优秀组织单位。二是社会化劳动争议调处机制建设要有新突破。以网络、队伍和制度建设为重点,加大“北仑经验”推广力度,建立健全县(市)区、乡镇(街道)及企业三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至年底,力争单建工会的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达到80%。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牵头协调作用,强化与有关部门的联系与沟通,争取和运用社会各方资源,努力增强调处实力。加强劳动争议联合调解中心规范化建设,确保工作场地、工作人员、工作经费三落实,工作制度和档案资料健全,三级网络联动机制完善。加快培养高素质调解员队伍,多措并举抓培训,着力提高调解工作的政策法规水平和效能效率。坚持社会化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与职工维权帮扶中心建设两手抓,按照“达标创优”的要求,积极整合资源,拓展维权中心帮扶服务职能,完善工作机制,加大帮扶资金筹措力度,加强以乡镇(街道)、企业职工维权站(点)为基础的网络体系建设,至年底力争全市11个县级职工维权帮扶中心40%以上达到市级先进标准、20%以上达到省级模范标准,50%以上乡镇(街道)维权帮扶中心(站)有场地、有人员,50%以上村(社区)工会建立维权帮扶服务站点,努力使各类劳动争议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三是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建设要有新突破。坚持文化文明促和谐理念,引导企业培育和发展以管理创新和共建共享为特征的企业和谐文化,不断提升全市企业和职工文化建设整体水平。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不断巩固广大职工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深入开展学习型企业创建活动,根据市委、市政府两办《关于深入开展学习型企业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坚持先行试点和全面推进一起抓,坚持企业和职工一起抓,力争至2013年全市各类企业参与创建面达到80%以上,培养和树立学习型企业达标单位1000家、示范单位240家,努力实现职工能力素质提升、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创建工作“三赢”目标。继续下大力推进企业文化“五个一工程”,以职工中心示范点为龙头,推动改善职工文化活动设施,力争挂牌职工中心示范点达到270家,“职工书屋”、“电子书屋”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搭建企业报刊、企业之歌交流研讨平台,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整体水平。推动职工艺术团向乡镇(街道)延伸,组织市县两级职工艺术团巡回演出。继续抓好“百千百”职工文化进企业活动,举办第三届“书香宁波、读书励志”职工读书活动。结合建党90周年纪念,组织开展“百万职工心向党”歌会,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文体活动,陶冶职工高尚情操,促进职工身心健康。

倾力推动提升职工生活品质。坚持把提升职工生活品质作为工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化服务职工阳光工程,倾全会之力为职工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促进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的解决。一是打造两个服务职工新平台。即打造网上服务平台,建立宁波工会服务网,开发系统软件,对职工进行网上互动式培训创业、就业介绍、困难帮扶、权益维护、心理疏导、政策法规咨询、生活和应急等方面的服务;打造工会会员服务卡平台,与银行、保险公司、市民卡中心、81890等单位合作,为工会会员免费发放集金融、非工伤意外伤害保险、购物优惠、社会服务、工会维权帮扶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服务卡,使工会传统型服务向智慧型服务转型。二是继续实施“服务职工十件实事”工程。按照市委推动就业扶持服务向就业全过程转型的要求,深化工会就业再就业和创业服务,进一步完善工会“培训、介绍、就业一条龙”服务模式,借助社会资源不定期地举办各种类型的招聘会、洽谈会,依托工会就业培训基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再就业培训。继续实施“家政服务工程”,完善校企合作平台,帮助100家企业与高职院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帮助10000名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按照“五化”要求,进一步抓好“强保障、保和谐”活动,到年底全市参加活动的建会企业要达到10000家。进一步做实做强助医、助学、助困和元旦、春节送温暖工作,筹措资金3000万元、帮扶3万名困难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在职职工医疗互助保障向全大市推开,四项医疗互助保障力争参保职工达到60万人次。三是加强工会劳动保护工作。深化拓展专项性“安康杯”竞赛活动,进一步创建“安全生产合格班组”,积极推进高温期间职工劳动保护和职业病防治工作。加强与司法、劳动保障监察部门的衔接和协作,加强工会“六五”普法工作,健全工会法律援助、法律监督联动机制,强化工会劳动保障法律监督,积极参与打击非法用工专项行动,促进企业规范用工。加强职工心理健康服务,培训职工心理咨询师(员)300名,在县(市)区工会设立宁波市职工心理健康分会辅导站,及时为职工提供心理疏导服务。

(二)全面推进“三个普遍”落实,切实顺应新形势下职工群众的新期待

依法普遍建立工会组织,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普遍建立企业民主管理基本制度,充分体现了新时期广大职工的新期待,全市各级工会必须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攻坚克难的勇气和开拓进取的锐气,努力把“三个普遍”落到实处。

依法推动企事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积极贯彻市委加快新型城市化,构筑更加融合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的工作部署,以党建带工建“三级联创”为载体,着力推进城乡统筹的基层工会组织建设。深入实施市总工会三年建会规划,积极探索创新适合形势发展的工会组织体系、组织形式、建会和职工入会方式,从源头加大工会组建和职工入会力度。坚持以区域性、行业性、外资(台资)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劳务派遣公司、外来务工人员和劳务派遣工为重点,扎实推进商贸流通服务领域、楼宇等三产服务业的组建和职工入会工作。组织开展“广普查、深组建、全覆盖”工会组建集中行动,依据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企业法人单位数,加强调查排摸,着力发现建会盲点和空白点,找准切入点,重点突破。继续推进大型商圈建立工会联合会,对行业特点明显、企业比较集中的行业,依托行业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分级组建行业工会联合会。抓好全市非公有制企业法人数据库中企业的工会组建工作,特别是外资、台资企业,加强跟踪调查,做到条件符合一家,及时组建一家,确保组建不留“死角”,确保工会组建动态全覆盖,至年底力争全市企业法人单位建会率达到85%以上,职工入会率达到87%以上,各类工业园区100%建立工会组织。

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提出的推进集体合同制度彩虹计划和新修订的《浙江省集体合同条例》,以工资收入为重点,以劳动定额、工时工价制定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宁波市推动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三年计划》,积极推动建立符合市场机制要求的企业职工工资共决机制、工资增长机制和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坚持把依法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作为深化和谐企业创建、提升职工生活品质的重要内容,精心筹划,全力推进。春节后召开全市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推进会,对全市今后一个时期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作出全面部署。继续深入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要约百日行动,深入探索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不同经营状况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特点和规律。大力开展行业性、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强化对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加大万名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培训工作力度,加强督促检查,力争年内全市已建工会组织的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达到90%以上。

依法推动企事业普遍建立民主管理基本制度。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企业民主管理条例》,坚持把职代会作为企业民主管理的基本制度,切实保障职工群众在企业科学发展中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运用多年来业已形成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有关方面齐抓共管、职工群众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优势,把握依法推动的正确方法,进一步完善工作措施,全力抓好落实。以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为重点,注意研究新形势下非公有制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积极探索适应中小非公有制企业的民主管理制度,稳步推进区域性、行业性职代会建设,扎实推动企业民主管理工作建制扩面。坚持因企制宜,搞好分类指导,注重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建立形式、运行方式等方面创新,不断完善厂务公开、职工代表巡视、职代会“票决制”、职工董(监)事等多种形式、多层次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以制度的健全和落实促进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有效运作。加强考评总结,做好职代会评估达标验收工作,及时总结和推广成功经验和做法,以更好地推动面上工作。

(三)努力实现“三个争先”目标,树立工会“十二五”开局新形象

按照市委关于树立高标准,体现高水平,敢于争第一的要求,坚持以创先争优精神抓好工作落实,年内努力实现“三个争先”目标,树立工会“十二五”开局新形象。

社会管理创新试点项目争先。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的实施意见》,按照市探索新经济组织管理服务机制创新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总体实施方案,在抓重点、抓落实、抓创新、抓进度上努力走在各试点项目的前列。努力推动先行试点的慈溪市、江北区在健全新经济组织管理服务长效机制上取得新突破。要围绕试点实施的“五大工程”,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攻坚克难,稳步推进,确保取得扎实成效。要认真履行牵头单位职责,加强沟通与联系,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强化工会系统的协调协同,指导各地各产业工会借鉴试点地区经验,及早把新经济组织管理服务创新纳入工会整体工作部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因地制宜制订实施方案。完善创新工作指导、考核制度,探索新经济组织管理服务机制创新工作评估激励机制,率先形成新经济组织管理服务机制创新的宁波模式。认真总结和提炼试点先行地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适时召开全市新经济组织管理服务创新工作现场推进会,确保按市委统一步骤,向全市全面推开试点项目。

增强各级工会活力争先。坚持把深化“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增强各级工会活力的重要载体,着力抓好工会干部创先争优的服务承诺,积极引导全市各级工会和广大工会干部争创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争做优秀工会干部。扎实推进创建模范县(市)区、乡镇(街道)总工会和“职工之家”活动,深化乡镇(街道)工会“一镇一品”创树工作,积极开展会员“评家”活动,不断提高工会组织建设的规范化水平。认真贯彻《企业工会工作条例》,不断增强企业工会活力,使之成为工作活跃、作用明显、党政重视、群众信赖的“职工之家”。加大各级工会领导班子建设力度,加强工会干部协管工作,建设各级工会坚强的领导集体。进一步营造工会工作良好环境,始终紧扣党政工作重点谋划思路、部署任务,坚持不懈地推进工会工作融入党政工作大格局。积极争取党政更加重视和支持工会工作,定期向党委、政府汇报工作,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并善于整合并运用社会资源,乘势借力地推动重点难点工作落实,不断提升工会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工会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争先。大力倡导“服务大局、埋头苦干、解放思想、争创一流”的风气,在全市工会系统深入开展以“三思三创”(思新思变思发展,创新创业创一流)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积极引导工会广大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奋力做事,当好表率。坚持把能力素质建设摆到作风建设的突出位置,围绕新时期新阶段工会工作重点难点问题,继续分批分级地抓好拓展性培训、市委党校主体班培训和各类适应性培训,继续办好宁波工会“大讲堂”。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让更多表现优良、业绩突出的干部受到更高层次的学习教育。年内全市工会培训干部要达到1万人次以上。着力解决基层工会干部人手少、兼职多、精力不到位的问题,倡导采取公开招聘、民主直选、推荐委派等途径和方式,大力拓展企业工会主席和工会干部职业化、社会化的有效途径。积极探索基层工会干部工资保障课题,不断完善和落实企业工会主席维权保障机制,切实调动和保护好企业工会干部履行职责、做好工作的积极性。着力培养机关干部的创新意识,与时俱进地解决影响和制约工会创新发展的瓶颈问题。深化文明机关创建、民主评议机关和创建服务型工会机关工作,推行日常工作项目化管理,加大重点工作的督办和考核力度,建立健全抓落实首问责任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确保各项工作善始善终、富有成效。加强工会机关管理制度和纪律建设,不断改进会风、文风和办事作风,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和办公纪律。严格履行党风廉政责任制,确保工会系统的清正廉洁。进一步密切与职工群众的联系,大兴调查研究和求真务实之风,真实了解基层,反映职工诉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当好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言人和维护者。

统筹推进其他各项工作。进一步加强工会新闻宣传工作,着力在新闻宣传的广度、深度和多样化、多层次、系统性上不断取得新突破,努力为工会建功“十二五”提供坚强的舆论支持。进一步加强女职工组织建设,重视女职工素质提高,落实女职工特殊保护规定,切实保护女职工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工会财会工作,积极探索工会经费收缴新路子,着力挖掘工会经费新的增长点,积极稳步推进工会经费税务代收,确保工会经费收缴“保五争十”年度目标的实现;积极发挥工会经审组织的审查审计和监督作用,不断提高实务审计成效,切实增强工会经费收管用的科学性。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产业工会工作,充分发挥产业工会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等方面的独特作用。进一步加强工会资产管理,确保工会资产保值增值。进一步做好老干部工作,加强工会统计、信息工作,推进工会信息化建设,规范机关内部各项管理,促进工会工作全面发展,整体提高。

篇8:在公司工会委员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中国机冶建材工会第二届全国委员会五年来,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认真学习党中央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 围绕产业发展大局, 坚持突出产业特色, 坚持用思想创新带动制度创新、活动创新、载体创新, 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广泛开展建功立业活动, 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依托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组织开展“三峡三期大型发电设备国产立功竞赛”、“全国重点大型耗能钢铁生产设备节能降耗对标竞赛”、“全国有色金属工业重点用能企业能效对标实施效果竞赛”等具有产业特色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 有力地推动了产业经济的发展。组织“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建材下乡惠民工程立功竞赛”推动了产业政策的实施。深化职工素质工程建设, 组织职工创新成果演示活动, 与机械工业联合会、钢铁协会为一线职工设立“科学技术进步奖”, 组织职工创新成果参加国际、国内科技创新成果展, 搭建多层次的工作平台.延长工作链, 激发职工的热情, 一大批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促进了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弘扬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和劳模精神, 宣传新时期产业工人优秀代表李斌、王洪军、杨洪雷和道德模范郭明义的先进事迹, 树立了“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二是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健全完善维权工作机制, 保障了职工队伍和企业的稳定。坚持典型引路、分类指导, 着力推动落实“两个普遍”, 总结推广东风汽车公司建立“四项机制”开展工资集体协商, 职工和企业实现“共识、共建、共享、共赢”的经验, 促进了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推动大型企业建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帮扶基金”等互助补充保险体系, 努力推动帮扶工作实现常态化, 长效化。三是紧扣事关行业发展和企业职工的热点难点问题,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反映企业的要求和职工的诉求, 提出了大量具有针对性、全局性、前瞻性的意见和建议, 推动了一些涉及产业经济发展和职工切身利益问题的解决, 保证了企业和职工队伍的稳定;四是加强自身建设, 不断提高产业工会科学化水平。积极探索研究新形势下产业工会工作的特点和规律, 坚持“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职工”的工作目标, 致力于重点工作的落实, 致力于工作机制制度形成, 致力于方法载体创新, 致力于涉及产业经济发展和职工切身利益问题解决。形成了科学定位、目标清晰、体系健全、党政支持、基层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有力地推动了产业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

五年来, 机械冶金建材系统各级工会在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和重要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抗击冰冻雨雪以及汶川、玉树特大地震、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中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成绩的取得, 是机械冶金建材系统广大职工和各级工会组织团结奋斗、辛勤工作的结果.是国家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借此机会, 我代表全总书记处向机械冶金建材系统广大职工、工会干部和工会积极分子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向多年来重视支持工会工作的国家有关部门、有关行业协会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 我代表全总书记处讲几点意见。

1 把握形势, 明确目标, 增强做好新形势下产业工会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当前, 工会工作既面临良好的环境和机遇, 又面临许多新的任务和挑战。正确把握和判断工会面临的形势, 对发挥工会组织在国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 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关系趋于改善, 经济与社会发展趋于协调, 一些突出矛盾正在逐步缓解,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推进, 我国发展仍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特别是党中央高度重视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 为我们增添了动力, 指明了方向;各级党政大力支持, 社会各界大力配合, 广大职工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已经形成, 所有这些都为做好工会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机遇。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还在持续, 世界经济增长缓慢, 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极其复杂, 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 劳动关系发生深刻变化,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权益的任务更加艰巨, 这些都对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实施和《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对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目标、新任务和新要求。新的形势和任务决定了产业工会工作的任务更加繁重、责任更加重大、使命更加光荣。我们各级工会一定要认清形势, 进一步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 按照兆国主席在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和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上讲话要求, 站在国家和全总以及产业经济发展的高度去思考工作。坚定信心、勇挑重担、开拓进取、扎实工作,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 不断开创新形势下产业工会工作新局面。

2 明确定位, 真抓实干, 充分发挥产业工会在工会工作全局中的重要作用

产业工会工作是工会整体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落实工会重点工作,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协调产业劳动关系, 促进产业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责任和义务。产业工会职能的履行和作用的发挥, 关系产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关系到职工利益保障, 关系到职工队伍团结统一与社会和谐稳定。机械冶金建材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性和战略性产业, 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当前面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优化产业结构, 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 淘汰落后产能, 提高创新能力, 推动区域化战略等一系列重大任务。机械冶金建材工会要从产业特点出发, 研究产业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积极作为。充分发挥产业工会在工会工作全局中的重要作用。

一是坚持以产业经济发展为主线, 团结动员机械冶金建材系统广大职工为“十二五”规划纲要目标的实现建功立业。产业经济发展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 只有把广大职工的意志和智慧统一到促进企业发展上来.才能最大限度地推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同时职工也能得到最大的实惠, 才能真正实现“双赢”。产业工会始终要把推动产业经济发展作为主战场, 充分发挥产业工会优势, 引导职工积极参与和支持产业改革, 广泛组织职工开展具有产业特色的劳动竞赛, 参加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和发明创造, 提高产业职工队伍整体素质, 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等方面, 作出积极的贡献, 使产业工会真正成为产业经济发展的推动者。

二是坚持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根本,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 工会时刻要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作为根本常抓不懈, 要正确理解和把握科学维权观的实质和内涵, 做到“两个维护”的有机统一。产业工会要加强调查研究和源头参与力度, 在维护广大职工整体利益的同时。密切关注特殊人群和弱势群体的权益维护, 特别是要加大对兼并重组企业、资源性枯竭矿山企业、非公企业、农民工、劳务派遣工、困难职工的维护力度, 建立健全职工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 加大帮扶工作的力度, 完善帮扶方式, 提高帮扶水平。丰富帮扶内容和形式, 实现帮扶工作的常态化、长效化, 继续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 推动“送温暖”活动由节日型向经常型延伸。保证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让企业和职工真正感受到产业工会的存在和作用。使产业工会真正成为职工利益的维护者。

三是坚持以推动“两个普遍”为重点, 带动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推动“两个普遍”的贯彻落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总工会的重点工作, 产业工会要按照全总的总体部署和要求, 结合产业、行业、企业的特点, 抓住重点领域和重点对象, 加大调查研究、分类指导、推广典型、督促检查的力度, 确保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取得实效。使产业工会真正成为全总重点工作的执行者。

四是坚持以总结经验、推广典型为突破口, 推动产业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一要深入一线调查研究, 掌握产业、企业真实情况, 要善于发现问题, 总结经验, 把蕴藏在基层的先进工作成果总结提炼出来, 搭建工作平台加以推广, 把一条条先进经验变成一个个种子, 撒播到基层工会的土壤中, 形成工会工作成果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二要边干边总结, 把在实践中创新出的符合产业工会工作特色的工作方法和经验上升为制度机制, 并不断加以完善。要加强理沦研究与探索, 丰富和发展工会理论。使产业工会真正成为工会工作创新的推广者。

五是坚持以推动先进文化为抓手, 引导职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进文化建设作为工会的首要政治任务, 按照王兆国主席在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会议上讲话要求, 深化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 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以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和劳模精神带动职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不断巩固广大干部职工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努力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牢牢把握文化建设的社会性、人民性和时代性, 建设先进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 不断满足职工精神文化需求, 推动形成企业和职工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 促进劳动关系、企业和社会的和谐.加强工会基层文化工作, 充分利用文化宫、俱乐部、体育场馆、职工学校等文化阵地, 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职工文化体育活动, 丰富职工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使产业工会真正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3 转变作风。与时俱进, 打造一支政治思想硬、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正的产业工会干部队伍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开创产业工会工作新局面的重要前提。要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和六中全会要求, 以改革创新精神, 全面加强产业工会自身建设, 切实解决思想、服务、能力、作风等方面与当前形势发展不适应的问题, 努力提高工会工作能力和水平。

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意识, 把思想建设作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首要大事来抓, 进一步强化学习意识, 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运理论, 深刻领会党中央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 切实用正确的理论武装我们的头脑, 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讲政治, 讲正气, 讲大局。

切实加强服务意识, 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主要精力放在帮助企业和职工解决实际问题上, 带着感情去开展工作,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坚决防止和杜绝脱离职工群众的行为和工作行政化的倾向。切实加强能力建设, 进一步加强对工会干部的培训、教育和管理工作, 切实提高组织动员服务职工的能力, 表达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能力和工会工作创新的能力。不断提高工会干部的整体素质, 使工会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知识,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适应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需要。

切实加强作风建设, 按照全总关于开展“扎根基层、夯实基础, 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地做好群众工作, 活动的要求, 深入企业、车间、班组。到职工群众中去, 面对面地与职工交流, 心贴心地做职工思想工作, 实打实地搞好维权服务, 真正实现“五个在一线”, 即企业和职工情况在一线掌握、政策宣传和维权帮扶在一线开展、劳动关系矛盾在一线化解、工会干部作风在一线转变, 创先争优活动在一线开展。做到下基层“接地气”、察民情办实事、抓基层打基础。

这次会上还将选举产生中国机冶建材工会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希望新的一届委员会能发扬产业工会的优良传统, 传承历届委员会的好传统、好作风, 认真履行职能, 努力把中国冶建材工会建设成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产业工会, 成为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上一篇:公司班子述职述廉报告下一篇:入园是对妈妈的一个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