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游戏化案例

2024-05-15

区域游戏化案例(精选6篇)

篇1:区域游戏化案例

幼儿园美工区域活动案例分析

班级:中二班

教师:李国梁

一、案例背景:

随着对新《纲要》学习贯彻的不断深入,使我们更加深刻体会到,区域活动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及其重要而深远的作用。我园因地制宜地开展区域活动,现阶段把开展‚美工区创设与材料提供研究‛活动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来进行研究。通过一个阶段的实践,已初显成效,如:幼儿掌握指印画、国画、线画的基本技巧,并学会互助、合作完成作品。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令人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如:在美工讲评时,幼儿的词汇量及倾听意识不强的问题。在今后的美工区域活动中,我们要进行不断深入的实践、反思和改进,让每个幼儿自由选择、自由结伴,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他们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和发展,同时也使幼儿良好的社会性行为也得到培养。

二、案例描述:

星期三早晨一入园,林思彤和黄陈馨就跑到美工区,开始进行‚指印画‛。林思彤把颜料盒、干抹布、彩笔一一摆好,黄陈馨拿了两块干抹布到卫生间浸湿后放在塑料盘子上,(专放抹布用盘)准备工作完成,然后自己挑选范例。林思彤选择了以植物为主的平面范例,(投放一个月)黄陈馨则选择了教师刚刚投放不久(两天)的动物、人物‚范例册‛,俩人开始作画。林思彤很熟练的用手指沾着颜料,根据作品需要运用着‚平按、侧压、转压、点印‛的技巧。一会儿,白色的画纸就呈现了春天的景象。(红花绿草、蓝天白云、翱翔的鸟儿、灿烂的太阳)李春楠每画完一个景物就会用干抹布平铺在画面上,平压画纸,(抹布吸收颜色中的水分)然后用湿抹布擦干净手,再画下一景物。在绘画过程中能将物品放回原位保持画面整洁,操作熟练。在她一旁的黄陈馨情绪高涨,操作步骤也很有序,但由于是新范例,且还是人物形象一时有些不敢下手。教师想介入指导,但没有马上行动,观察了一会儿发下了令人高兴的一幕:黄陈馨对林思彤说‚你会印这个小女孩的胳膊吗?帮帮我吧!‛林思彤停下手里的画,看了看范例,(思考了一下)‚给我,我会‛。说着就擦干净手,选择红色颜料,采用侧压的技能把人物的胳膊完成了。你怎么弄得?教教我吧。‛黄陈馨兴奋又带着祈求说。‚你这样就行了‛,林思彤边说边又画了一次。‚我试试吧‛,黄陈馨说着就迫不及待的手沾颜料画起来,画的没有林思彤快、好,但也画出了基本特征还是不错的。一会儿,李植又说:林思彤,你帮我画画小鸟吧,我画不好。‛(说完就把画纸直接放在李春楠面前。)林思彤说:‚好吧,我帮你画‛说着就画起来了。活动结束音乐响起时,两人有序整理材料,(按标记收放。)将作品整齐的摆放在站牌上,并主动洗手。区域活动讲评时,教师首先向全体幼儿提升‚合作经验‛。教师说:‚今天老师发现了一个小秘密,就是这幅作品(指出李植的指印画),先请作者说一说她是怎样完成的?‛黄陈馨起身说:‚第一个小人是李春楠帮我画的,小鸟也是她画的‛。师:‚对,今天李植的这幅画是林思彤和黄陈馨共同完成的,这种一个作品由两个人一起完成就叫‘合作’,‘合作’还可以是许多人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比如咱们的墙,就是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合作完成的。小朋友你们明白了吗?今天老师说的秘密就是‘合作’。小朋友你们在什么时候‘合作’过‛?赵圳翔说:‚我折完小鱼,田欣画小雨的花纹,我们一起做的小鱼‛。师:‚那小朋友再想想还有哪些事情可以‘合作’完成‛?崔灿说:‚我编辫子时找张鲁豫帮忙,就是合作‛。张元说:‚我和韩浩佳一起摆拼图,也是合作‛。师:‚说得真好,现在我们听听李植讲讲自已的作品吧‛。李植说:‚我画的是一个小人、花、小鸟‛。师:‚要是说‘一个女小朋友在花园里快的和天空飞行的小鸟玩’就好听多了,你给小女孩起个名字吧‛。‚叫小贝‛李植说。我们在将自己作品时要用上好听的词和话,就更棒了‛。

三、案例分析:

1、林思彤和黄陈馨平时比较活泼、能干,而且很有主见,想象力较丰富。教师能尊重和满足幼儿的需要,并积极的为她们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不同内容,不同层次的范例)2.孩子已具备基本的绘画技能的能力,且已学会自己思考并想办法解决遇到困难时的解决方法。在孩子进行思考时,教师‚不参与‛,是为了给幼 3 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动的机会,这样有助于幼儿独立性与自主性、合作性的培养。4.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行为可以说是孩子日常活动的再现,积累孩子们一定的活动技能经验,展现出她们养成的良好规则意识,充分体现了幼儿区域活动的规则性。(图标规则、绘画程序规则)5.在活动中,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给予孩子们充分的独立思考空间,这样提高了孩子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合作意识。在幼儿自主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尽量采用间接介入的方法来引导幼儿,并以此提高他们对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幼儿脱离教师的范例,灵活运用绘画技巧,发挥想象大胆绘画。)6.幼儿的绘画技能与语言表述能力、词汇量及倾听习惯的发展有很大偏差。教师应想办法在讲评活动中提高幼儿语言组织的完整性和表述的优美性、情节性。

7、活动中缺乏情境性,中班年龄段的幼儿在活动中不能缺少情景的引领。幼儿在一定的情景下进行喜爱的美工活动,使活动增加趣味性,主动性、情趣性。

四、活动反思:

(一)、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新《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应该理解幼儿,孩子的每一个行为,每一个问题都有他的原因,要深入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及发展水平,站在孩子的立场思考问题,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教师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要善于捕捉来自幼儿的信息,和幼儿一起真正投入到每一个活动中,与他们共同成长。要善于倾听孩子,懂得包容孩子,学会支持孩子。我觉得,只有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才能了解他们的需求与困难,才能解读他们的一言一行,才能及时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把握机会引导孩子,把他们的学习兴趣推向更高层次。

(二)、建构积极的师幼互动。

教师作为教育者,对幼儿的发展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幼儿也是一个能动体,只有尊重幼儿,激发幼儿的学习内驱力,以幼儿为中心展开教学,教育才能发挥作用。所以,我们提倡建立平等和谐的师幼互动关系,我们要学会用‚平视‛的眼光看待儿童,经常对自己在互动之中指向幼儿的行为作一些反思。要学会尊重幼儿,发现幼儿的潜能,这样师幼互动的关系才能和谐发展。

(三)、让孩子真正成为区域活动的主人。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尤其是中班幼儿的活动,老师的每一个教学目标的达成,都要渗透在游戏中才能进行。例如,‚合作‛的概念,主要培养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并使幼儿在活动当中慢慢地建立和懂得一些基本的行为准则。美工区域活动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学习的舞台,在不同的小区域中,幼儿美工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在美工区域活动过程中,小朋友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他们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答案的能力,是教师难以在其他教学中见到的,幼儿的潜能得到真正发挥,区域活动是幼儿自己的活动,所探索的问题是他们真正想知道的东西。教师应满足孩子的愿望并给孩子提供足够的活动时间与空间,提供丰富的材料,顺应幼儿探索活动,促进其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

(四)指导到得当、适时,有针对性 在观察指导的时候,要给幼儿一定的空间去发挥,给他们宽松的环境去讲述他们的需求、困难等等。要仔细的倾听幼儿的‚秘密‛,要站在孩子的视角去想、看问题,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推进幼儿游戏。

(五)有效的抓住一切教育契机丰富幼儿的活动经验。教师要及时捕捉到来自孩子的信息,并及时判断、整理、提升新的教育内容,使孩子们在活动中自主性显著提升。使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选择自己的活动,并将孩子们共同关注、自发生成有价值的东西纳入教师预期创设活动的轨迹中,支持孩子的学习与研究不断推向深入。在这样自由、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幼儿不断地尝试,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最佳方式体验成功和快乐,自信心增强。让孩子在健康、丰富的活动环境中,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让教师在研究、探索中与孩子共同成长。

篇2:区域游戏化案例

案例发生的区域: 生活区

案例发生的年龄班:大二班 时间:12.2 记录人:许凤丹 【案例】

今天区角活动时,孩子们又按照各自的意愿投入到了区域中,可编织区竟然只有两个孩子,问起为什么不愿在编织区活动时,孩子的回答是:用纸条编织时,接头的地方太难了,接不好,编起来也会断的,不好玩。通过编织活动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精神是我们当前活动的重点。

编织区的陈宇阳小朋友正在用纸条聚精会神的编织,可每当编到接头的地方,就用左手拿着纸条笨拙的向里面塞,并且也不管其它的纸条是不是歪了,有没有对齐,就乱七八糟的编起来;周昊小朋友当编到接头的地方时,一连几次都接不进去,就是接进去,用手一编又掉出来了,还有的干脆想放弃,不编了。【分析】

我想主要有以下原因: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在编织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如果引导方法不得当,很可能会使孩子失去兴趣。但编竹篮对初次学习的孩子来说,接头的地方确实是个难点。

对于初次尝试的孩子,遇到问题就放弃也很正常,这就需要老师正确的进行引导,引起孩子的兴趣才能引发孩子探索的欲望。

对于多次玩的孩子,在掌握了方法后,同一种物体的编织也是比较乏味的,这就要求我们给孩子们提供更多的模板供孩子们挑选,这样比较吸引孩子们的兴趣。【指导策略】

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我没有对幼儿进行直接的指导,而是通过环境创设引导幼儿自主学习的方法,我先给孩子欣赏了搜集的编织的图片,如:小熊猫、小老鼠、娃娃头等,以再次激发幼儿的兴趣,又给孩子提供了范例及图示进行示范引导,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的对照练习,幼儿通过观察与自己的探索终于找到并掌握了接头的正确方法。由于这种编织方法是幼儿自己探索出来的,是经过他们的头脑建构出来的,我想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针对幼儿遇到困难就想放弃的迹象,我采取了鼓励、对幼儿的点滴进步进行表扬,并给幼儿讲述了《乌鸦喝水》的故事,使幼儿懂得了面对困难只有勇于尝试、坚持不懈、不轻易放弃,才能战胜困难的道理。在接下来的几次区域活动中,我发现编织区的幼儿逐渐增多,并且编织的又快又好,基本没有断头的现象。有时幼儿还会几个一组以比赛的形式编织,看着孩子们编织的那么投入,拿着自己的作品快乐的玩耍,我感到无比的欣慰。

篇3:区域游戏化案例

一、区域活动的内容生活化、游戏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儿童在生活中学习, 在学习中生活, 将区域活动内容和幼儿的日常生活相联系, 幼儿的接受度更高。因此, 在区域活动内容的选择上, 我们可以把幼儿身边常见的、喜欢的东西用于幼儿的区域活动, 既容易让幼儿理解和接受, 又能使幼儿对生活更加热爱。比如在角色区设置了我的家、超市、医院、理发店、银行等;在建构区有儿童公园、汽车站、绿色家园等;在语言区让幼儿进行新闻播报、气象播报;在操作区幼儿可以练习自制豆浆、系围巾、系鞋带、给娃娃穿衣、鲜榨果汁等一系列活动;在科学区幼儿可以了解动物世界、四季变化;同样在表演区里有快乐剧场、时装屋、跳舞毯等;而在音乐区幼儿可以通过瓶瓶罐罐来唱歌。这些活动内容在与幼儿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贴近的同时, 又具有一定的开放、灵活与游戏性, 使生活的气息融入到了区域活动中, 让儿童多了一份情感的共鸣。

二、区域活动材料生活化、游戏化

区域活动中, 材料是幼儿学习、创造的中介和桥梁。幼儿是在与之互动中发展的, 并通过操作材料来达成经验建构。因此, 为幼儿提供必需的操作材料, 是我们实施区域活动的基本保障。《指南》中指出:“要为幼儿选择一些易操作、多变化且功能多的玩具材料或废旧材料”。因此, 区域材料的选取一定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多关注、贴近幼儿生活。如娃娃家中锅、碗、油、盐等;超市、便利店中的包装盒、饮料瓶等;理发店里的电吹风、洗发用品等;建构区中各种纸箱、易拉罐、大小长短不一的木板等;生活自理区中小衣服、毛线、编织绳等;音乐区中, 教师投放的各式各样瓶子、竹筒、筷子等;美工区中教师投放的卷纸芯、蛋壳、报纸、树叶、石头、等;表演区中录音机、磁带、服装、道具等。这些材料都是生活中一些随处可见、随手可得的废旧物品及自然物, 我们可就地取材、自然投放, 将这些原生态的材料不做任何加工放置在区域中, 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 还能大大丰富材料的来源, 保障游戏的顺利进行。

三、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生活化、游戏化

有专家指出:“幼儿在一个愉快宽松的环境中学习游戏, 有利于其活跃思维的产生”[2]。因而, 我们在开展区域活动时, 要重视区域环境的创设, 要为幼儿营造一个优化、和谐的游戏环境。比如, 幼儿都非常喜欢“做客”, 为此, 在区域活动中, 我们创设了“娃娃家”场景, 让幼儿扮演客人到娃娃家中做客, 引导幼儿在“做客”的过程中学习一些日常的文明礼仪。同时, 幼儿都喜欢穿父母的鞋子, 我们就同幼儿一起收集各式各样的鞋子, 创设“鞋子体验馆”, 活动中, 一边让幼儿穿着自己的喜欢的大鞋子随意走动, 一边又鼓励其认真倾听不同鞋子发出的响声, 从而真正使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回归我们的日常生活。

四、区域活动的指导评价生活化、游戏化

在区域活动中, 教师有效的指导和评价, 能更好地发挥材料和环境的作用。由于各年龄段幼儿感受、思维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 我们在指导、评价过程中更应关注幼儿的不同特点, 有针对性的对幼儿区域活动进行及时适当的指导评价[3]。比如:针对小班幼儿不懂收拾整理玩具的特点, 在每次区域活动结束后, 我们就以“送玩具回家”的游戏形式, 引导幼儿把玩具归类摆放整齐。再如中班的“叠叠塔”, 老师发现有的幼儿能将塔叠得很高, 可有的幼儿才搭几层, 塔就倒了, 我们就可以说“为什么会这样”、“怎样塔才不会倒”、“谁能搭得更高”等建议, 来推动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及下一次活动的目标。

幼儿园开展生活化、游戏化的区域活动对于幼儿自主性和主动性的发展, 能够起到高效的促进作用。时刻遵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 在活动内容上, 让生活与游戏有机结合, 在材料投放上与之紧密联系, 在环境创设上, 让生活与游戏融为一体, 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波.有效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 2014 (02) :38-39.

[2]廖晓霞.在生命教育理念下重新认识与构建幼儿园区域活动[J].学前教育研究, 2010 (04) :70-72.

篇4:幼儿区域活动如何实现游戏化

[关键词]幼儿; 区域活动; 游戏化

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游戏有着特殊的地位,而区域游戏又是幼儿一日游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区域活动命名儿童化

在活动开展前,布置环境时可一改以往由教师包办布置的习惯,让幼儿参与到区域环境布置中。在给各区域取名时,可结合幼儿的意愿,让幼儿了解各区域的主要功能和特点,请幼儿共同给各区域取名,如以前的“美工区”被命名为“巧手乐园”,“表演区”摇身变为“我要上春晚”,“结构区”变成“喜羊羊建筑队”等儿童化命名,并且用相应的卡通图片在区域周围醒目告知,让幼儿通过图片对各活动区域的内容设置一目了然。

二、区域环境布置游戏化

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

1.区域环境布置情境化。环境对幼儿来说有着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良好的教育环境既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能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在开展区域活动时,教师要有意识地以情境化的形式来为幼儿呈现区域活动内容,吸引幼儿的眼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最终获得情感上的快乐体验。

2.区域材料投放层次化。区域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投放多层次、丰富的操作材料,让每个幼儿在活动中都能自由选择、自主操作。幼儿对游戏的兴趣维持较短,在同一区域活动中,需要不断更新活动材料,发掘材料新的玩法,才能使幼儿的游戏内容更丰富,促进幼儿游戏主题纵向、横向发展。“娃娃家”中各种长短不一的冰棒棍在幼儿眼里变成用来给娃娃喂饭的调羹、几根花布条编在一起就成了娃娃的辫子,不管什么样的小瓶子他们装上黄豆都变成了摇铃,许多牛奶盒连在一起就变成了城墙和跨栏……

三、区域活动常规游戏化

开展区域活动时,良好的常规培养非常重要。活动开始,教师每次都对幼儿讲解各区域常规要求,可在活动结束时,教师依然要花大量的时间整理收拾活动场所和器具。其实,教师可尝试以自编儿歌、故事围绕各区域活动常规要求引导幼儿进行区域游戏常规的培养,使幼儿在游戏化的情境中了解自己必须遵循的活动规则。同时,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分阶段以游戏的方式向幼儿提出相应的游戏规则要求,培养幼儿良好的游戏习惯。如:入区规则、物品摆放等。

四、区域活动内容选择游戏化

1.以幼儿为主体,从幼儿的兴趣入手,选择区域游戏内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以前,教师总认为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比较欠缺,所以交往较多的区域游戏较少安排小班幼儿玩,其实不然。小班幼儿虽然年龄小,但相互间交往的萌芽早已产生,因此选择了一些易于表现和操作的区域游戏内容。把区域活动寓于有情节、有角色的游戏之中,可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区域活动中发展个性,获得游戏活动的快乐体验。

2.结合月主题活动,选择区域游戏内容。在区域游戏中,教师除了可以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及材料为媒介来发展幼儿的区域游戏,还可以紧密围绕月主题活动开展区域游戏,创设与之相应的区域情境,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如结合《车子叭叭叭》主题活动的开展,教师可为幼儿开辟一个“健康停车场”的区域,将幼儿带来的各种各样的车子放置在其中,每天午睡或放学前,请幼儿分类摆放、整理车辆。

五、区域活动教师指导游戏化

1.游戏化语言启发指导。幼儿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但模仿力强。教师可在活动中多采用富有童趣、生动形象的游戏语言去引导幼儿,以同伴身份指导幼儿游戏,促进幼儿主动发展。幼儿年龄小,容易将现实与想象相混淆,他们在活动中常常伴随着各种假想的心理和行为,沉迷于自己想象的游戏情景中,把自己在区域活动中的想象混淆于现实情景中的活动,教师应加以引导,尽量满足幼儿表达和表现的需求。

2.参与式游戏指导。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可选择恰当的机会,采用游戏者或同伴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活动,做幼儿活动的参与者、支持者和引导者。除了仔细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游戏兴趣及交往能力外,还应及时针对幼儿游戏中出现的问题,以游戏角色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游戏,调整幼儿的游戏方式,使幼儿在实践中获得发展。

篇5:区域游戏化案例

【摘 要】自然角区域是幼儿园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蕴藏着永无止境的教育契机。我们融入本园特点,主动投身自然角区域游戏化课程革新创新中,记忆中的争执、思索、研究、讨论、操作、实践就像是一颗颗散落的珍珠,不完美却真实见证我们的思辨过程,原汁原味。结果有目共睹,那就是--串珠成链、有效辅助。

【关键词】自然角区域;幼儿;游戏化;教学策略

一、幼儿园自然角区域游戏的界定

游戏化课程理念使我们观念到:我们忽略了《指南、纲要》中的目标:关心动植物,爱惜自然资源,有一定的环保观念。我们只看重自然角区域的创设和摆放的漂亮,供孩子们鉴赏,却疏忽了同样作为生命体的动物、植物的生存权利,疏忽了自然角区域这也是课程资源的某一部分。明确问题、找准方向后我们重点研讨“怎么做?”通过思维和创作体现真实的生活的游戏,在自然角区域游戏中,幼儿可以依据自己的意愿去构思、去建设。自然角区域游戏还有助于培养幼儿很好地意志品质、协作精神,增?M幼儿与别人、教师的接触。

二、自然角区域游戏中幼儿社会性发展存在的问题

自然角区域游戏是幼儿接触的媒介,是幼儿融入社会生活的特别对策。幼儿通过自然角区域游戏能吃透和经历各种社会角色,在自主的筛选活动内容和协作伙伴,积极的从事探索与接触的实践中学会各种接触技能,丰富社会接触常见的。但往往在自然角区域游戏的创设与组织实践中还存在着好多问题,从而导致幼儿的社会性拓展受到了局限。

应用案例:烧烤店里,又增加了好多老师最近新制作的“肉片”、“藕片”、“香菇”等等,孩子们察觉有新材料纷纷加入其中,可经历一上午的玩弄,老师们细心制作的材料已经遍体鳞伤,老师动气地呵斥着孩子。图书角里两个孩子为了同一本自己喜欢的图书而争吵不休,老师走过去说“再吵就不要看了,换别的听话的小朋友来玩!”

幼儿园自然角区域活动强调社会互动能力的增强,一方面,在自然角区域活动中,幼儿不是孤立地从事活动。侧面来看,在自然角区域活动中,幼儿需要学会如何处理矛盾。

幼儿社会性的学习主要通过社会角色的饰演来完成,自然角区域活动为幼儿社会角色饰演提供了平台。举例:某个中班,使用钱币的流通,将小超市、小餐厅、娃娃家、理发店、幼儿园、菜场等多个游戏区联络起来,成了一个全班性的大游戏。幼儿通过上述的角色饰演来领会社会角色的职能。自然角区域活动既是幼儿的游戏活动,这也是幼儿的学习活动。通过幼儿自然角区域活动饰演,幼儿在不同类型的自然角区域中,融入明白了多种角色的社会基本条件。举例:在餐厅自然角区域活动中,幼儿通过饰演厨师、服务员、收银员、顾客等多种角色,对各个角色的职责应该有基本的了解。通过模拟的真实的生活环境,使得幼?憾陨缁嵊幸桓龇较蛐缘墓鄣恪R酝?课堂教育实践中,幼儿往往被教育“红灯停、绿灯行”,但是缺乏实际操作常见的储备。而在自然角区域活动中,幼儿通过饰演交警、司机、行人等,明白了交通规则的根本性内容,并领会到遵守规则的深层次需求性,以及背弃规则容易受到的惩治结果。有一次牛牛的爸爸很冲动的告知我:“你们老师真行,孩子在幼儿园短短一个月学了不少东西。周末我带她出去玩,一边开车一边和她说话,忽然牛牛大声喊爸爸你不能闯红灯!回家还向妈妈告发说爸爸今日做错了事,闯了红灯”。孩子就能把在自然角区域活动中常见的带到真实的生活中去。

我们重整孩童观,重温幼儿的学习过程与措施和特点,让幼儿做生活游戏探究的主角,蹲下身来与孩子们同建构、同探索、同察看。

1.收集材料、加工美化

(1)孩子们在爸爸妈妈的帮扶下,油桶、奶粉罐、饮料瓶、泡沫盒、竹筒、废旧盆等等都变成了我们的“花盆”。

(2)孩子们把这些“花盆”从事加工装饰,有的纠缠上各种各样的绳和线;有的割出形状各异的洞洞,让种子从洞洞里探出小脑袋……孩子们乐在其中,忙得不亦乐乎。

(3)孩子们共同商讨如何摆放,有的在空中垂挂;有的悬挂在墙壁;有的列队摆阵,错落有致,让孩子们深深爱上了这片属于自己的小天地。

2.实践操作、动脑动手

师生讨论:“可以种什么?怎么种?”“哪些可水培?哪些种土里?”“哪些需放室外?哪些喜阳?”“哪些要支架?哪些要沙子?”“哪些喜阴?可放在卫生间?”

(1)采访他人,丰富体验。

(2)收集种子,自主选材。

(3)走进社区,发展参观。

3.盘活资源,探索察觉

“小虫子”的故事:

一天清晨和往常一样,孩子们三三两两围在自然角区域四周。“咦?当中的青菜叶子怎么变成波浪形了,上面还有好些小洞洞?”果果发出的慨叹声立刻吸引了周边的孩子:“让我来看看,我知道这个肯定是给小虫子吃掉了。”“快看这个黄豆叶子上也有洞洞。”“那这边的芹菜叶子上怎么就没有呢?”正当大家在议论纷纷时花花发话了:“我知道我知道!虫子也挑食!可能是它不喜欢吃芹菜吧?因为我也不喜欢吃芹菜。”“是嘛?哈哈哈……”孩子们开始做实验,把青菜和芹菜放在了一起,第二天小虫子当真逃走了好些呢。“那洋葱呢?刺鼻味道更大!会不会也能赶走小虫子呢?”他们又把青菜和洋葱放在了一起。就这样一次一次的尝试、一天一天的具体察看、一轮一轮的察觉,为幼儿打开了科学探索的大门。

“种花生”的故事:

孩子们在自然角区域种植了自己的种子,每天浇水、晒太阳,等着种子成长发芽。“我的豆豆长出来了,我的也长出来了……”孩子们嚷嚷着,那叫一个惊喜,大家都好奇的看着。

种花生的小朋友有点着急了,种子一点没动静,怎么回事呢?有人用手指扒开泥土,察觉种子发芽了只是还没有长出来,“是不是埋得太深了?”,于是把种子的芽往上拔了拔,又等啊等,花生也露头了,然而察觉了问题,一个孩子说:“花生的芽怎么和别的豆豆的芽并不同呢?其它豆豆的发芽都是豆瓣在上面的,而花生不是”。大家耐心地又等了几天,它还是没有变化,有孩子说:“是不是种反了,豆瓣在上的?”于是,有人扒开泥土把花生拔出来,豆瓣往上重新种了一下,之后花生就再也没有动静了,孩子们有一点悲观。大家又觉得不应该拔苗助长,决断重新再种一次,一起查阅种植措施,耐心等候,花生终于长出来了。

篇6:区域游戏化案例

游戏开始了,孩子们纷纷都先到银行里去取钱,取完钱,买菜的买菜,吃点心的吃点心,理发的理发,游戏开展得有条不紊。不一会,银行工作人员就嚷开了“没钱了,没钱了,银行里没钱了。”“怎么会没钱了呢?”我走过去问。工作人员煜茜说:“都都被他们取走了。”我走近一看,取款机里真的是没钱了,我奇怪地问:“刚才还很多了,怎么一下子就没有了呢?”煜茜说:“他们每个人都要取好多钱了!”那可不,只见好多孩子手里都拿着一叠钱,一路在那里“逛街消费”呢!【分析】

在游戏不断深入开展的过程中,孩子们根据已有的经验,知道了买菜看病理发等这些社会行为都需要用钱。所以游戏开始时,孩子们首先是到银行里去取钱。但至于取多少钱,取了这些钱准备取做什么事情,孩子心里是没有目的的。反正多取点钱会方便些。所以出现了银行里的钱被取空的现象。再有一个,孩子们对到银行取钱买东西这一行为已不太陌生,但有了钱可以到银行存钱,却没有经验。这就需要老师给孩子这样两点概念:一是“你想去做什么?需要多少钱,就到银行取多少钱,不要多取。”二是“菜场、理发店、点心店里赚了钱,这些钱应该存到银行里去。”

【指导策略】

一、制定价目表,价格与银行里钱上的数一致。“1元、2元、5元”

二、指导幼儿取钱时应该想一想你想去做什么?需要多少钱,就到银行取多少钱。

上一篇:野炊记作文400字下一篇:员工处罚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