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广东军转干公共基础知识:监察委员会

2024-05-02

2018广东军转干公共基础知识:监察委员会(通用12篇)

篇1:2018广东军转干公共基础知识:监察委员会

2018广东军转干公共基础知识:监察委员会

2018年3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3号主席令予以公布。监察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同时废止。

监察法共分9章,包括总则、监察机关及其职责、监察范围和管辖、监察权限、监察程序、反腐败国际合作、对监察机关和监察人员的监督、法律责任、附则,共69条。

一、监察委员会的性质

监察委是党统一领导下的国家反腐败工作机构,属于与“一府两院”平行的国家监察机关。

二、监察委员会的工作原则

1.监察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2.监察机关办理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案件,应当与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执法部门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3.监察机关在工作中需要协助的,有关机关和单位应当根据监察机关的要求依法予以协助。

4.国家监察工作严格遵照宪法和法律,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权责对等,严格监督;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宽严相济。

5.国家监察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强化监督问责,严厉惩治腐败;深化改革、健全法治,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加强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

三、监察委员会的组成

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设立监察委员会。国家监察委员会领导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的工作,上级监察委员会领导下级监察委员会的工作。主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副主任、委员由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国家监察委员会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接受其监督。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监察工作。

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若干人、委员若干人组成,主任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副主任、委员由监察委员会主任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

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主任每届任期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

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上一级监察委员会负责,并接受其监督。

篇2:2018广东军转干公共基础知识:监察委员会

根据党的十九大决议,成立监察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是最高监察机关,领导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的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委员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负责全国监察工作。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接受监督。

监察委员会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一届五年。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该机构由主任、副主任若干人、委员若干人组成,主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副主任、委员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委员会主任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作为国家最高监察机关。

地位:与政府、法院、检察院平行,国家体制由原来的“一府两院”转为“一府一委两院”,共同受人大领导,对人大负责。

负责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委员会主任-杨晓渡 结构:国、省、市、县四级

设置:兼并原来的监察部、预防腐败局职能,与纪委合署办公,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监督。

手段:用留置取代双规 设立过程

篇3:2018广东军转干公共基础知识:监察委员会

封建王朝经历了千年的历史,有衰亡,有兴盛。关于封建王朝的兴衰,科举可以说起到重大作用。中国的科举制,起源于隋朝,废除于清末,这其中有萌芽、有改进、有兴盛也有衰亡。今天就让我们简单梳理一下。

一、科举的开始——隋朝

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这里要做一个区分,隋朝的两位皇帝——隋文帝和隋炀帝。如果题目中问的是科举的形成,一定要选隋炀帝哦。

科举的形成是具有重大意义的,科举制度的实行,打破了以往世家大族垄断选官的局面,使各阶层人士能更广泛地参与到国家政权中,既选拔了优秀的人才,又稳固了政权的统一。这一制度被一直沿用到清末。

二、科举的继续发展——唐朝

唐朝继承和发展了这一制度,并使科举制逐渐完善,使我国科举制度进入鼎盛时期。唐朝科举制度分制科和常科两种取士方法。制科由皇帝临时下诏设科考试,以待“非常之才”。应试者可以是现任官吏,也可以是常科及第者,还可以是庶民百姓。制科考试由皇帝亲自主持,考试合格后有朝廷直接授予官职。唐太宗时扩大国学的规模,参加进士科考试的每年达千人以上,进士考中第一名的称为状元。武则天时亲自进行殿试,并增设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科举制在唐朝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这里比较常考的就是关于武则天武举的相关内容。武举制始于武则天时期,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众所周知,出身庶门的武则天以一位女性皇帝取代李唐,对于当时的政治环境,可谓是内忧外患。对此,武则天一面剪除政敌,另一方面培植扩大亲信势力。选拔将才掌握拱卫政权的军队,显得更为紧迫。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武举制产生了。

三、科举的改变——宋元 宋朝对科举制做了不少改革。宋太祖把殿试制度逐渐确定下来,即礼部考试后由皇帝在殿廷主持最高一级考试。南宋以后,科举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宋朝科举制基本上仍分制科和常科。常科考试分州府试、礼部试、殿试三级。州府试称解试,礼部试也称省试。

这里的主要考点在于进士前三甲,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元朝科举制度也分乡试、会试、御试三级,但将蒙古人、色目人和汉人、南人分开考试,并分别登榜。同唐朝截然相反,元朝科举考试重经义而轻诗赋。经义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即《四书》中选题,答案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准。我国古代科举史上以朱熹的《四书集注》考试,是从元朝开始的。

篇4:2018广东军转干公共基础知识:监察委员会

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刑事诉讼中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限制或者剥夺其人身自由的方法。

《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强制措施有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和逮捕五种。(一)拘传

拘传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强制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到案接受讯问的一种方法。

1.适用对象

拘传作为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只能适用于未被逮捕和拘留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2.决定机关

有权决定拘传的机关包括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人民法院。(二)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

1.适用对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3)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4)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2.方式

(1)保证金。(2)保证人。(三)监视居住

监视居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得离开限定的居住区的一种强制方法。

1.适用条件

对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提出保证人,也不交纳保证金的,可以监视居住。

2.程序

(1)决定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人民法院。(2)执行机关:公安机关。

(3)期限: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四)拘留

拘留即刑事拘留,是指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在侦查中对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所采取的一种短期剥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

1.适用情形 适用拘留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拘留对象必须是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二是必须有法定的紧急情况。

2.程序

(1)决定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

(2)执行机关:公安机关(公安机关拘留人的时候,必须出示《拘留证》)。(五)逮捕

逮捕是指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人民法院,为了防止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实施妨碍刑事诉讼的行为,逃避侦查、起诉、审判或者发生社会危险性,而依法暂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

1.适用条件

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

2.适用机关

(1)批准机关:检察院

对于公安机关移送要求审查批捕的案件,人民检察院有批准权。(2)执行机关:公安机关

公安机关无权自行决定逮捕,但是逮捕的执行权属于公安机关 【考题】

关于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适用对象,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答案? A.只适用于公诉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B.可以适用于自诉案件的被告人 C.可以适用于自诉人

D.可以适用于单位犯罪案件的诉讼代表人

篇5:2018广东军转干公共基础知识:监察委员会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孕育于漫漫历史当中,而中国古代各朝各代的兴衰更迭一次次将中华文明推向前进。其中,每一次的历史盛世都是中华民族辉煌时刻和中华文明闪耀于世界东方最好的见证。今天我们就来细细品味中国古代的历史王朝盛世。

一.成康之治

“成康之治”又名曰“成康之世”,他是指西周成王姬诵和康王姬钊统治西周时期,在继承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政治基础之上,勤政爱民,发扬节俭精神,对内缓和内部矛盾,对外消除敌患,国家达到强盛的阶段。后世将这段时期统治称为“成康之治”。

二.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指西汉汉文帝刘恒和汉景帝刘启统治时期,国家遵从黄老之学,休养生息,使得西汉经济得以恢复发展,其中文帝仁孝勤俭,注重民生农业经济发展,景帝削诸侯封地,平定“七国之乱”,巩固中央集权,勤俭治国,继续奉行“与民休息”政策,发展生产、减轻赋税,使得国力增强,为后来的汉武帝大一统奠定了基础。后世将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称之为“文景之治”

三.光武中兴

“光武中兴”指东汉光武帝刘秀在西汉灭亡后,经过连年战争最终统一国家,建立东汉,注重农业经济恢复和发展,仁政爱民,最终为大汉王朝续命两百年左右,史称“光武中兴”。

四.开皇之治

“开皇之治”是隋文帝杨坚在北周政权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军事战争统一中国,结束了数百年分裂割据的乱世,他倡导节俭,废除不必要税役,注重农业生产,使得老百姓安居乐业,政治清明,国家富庶。后世将隋文帝统治时期称之为“开皇之治”。

五.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注重民生经济恢复,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善于纳谏,广开言路,政治清明,平定突厥等外患,发展国家文化,使得唐初满目疮痍的局面迅速改变,天下大治,因其时年号为“贞观”,因此史称“贞观之治”。

六.开元之治

“开元之治”又称“开元盛世”,是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励精图治,选贤任能,发展社会经济,开拓疆土,协调民族关系,积极推动文化发展,使得国家繁荣昌盛,大唐王朝达到繁荣的顶峰。后世称这一段治世为“开元之治”。

七.永乐盛世

“永乐盛世”是明成祖朱棣统治时期,励精图治,努力发展经济,推动文化教育发展,使得天下大治,国家富强,疆域辽阔。因为明成祖年号为“永乐”,所以史称这一时期为“永乐盛世”。

八.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是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位清朝帝王治世。在这三代帝王的经营之下,国家富强,疆域辽阔,经济富庶,人口激增,使得清王朝统治达到了顶峰,后世将这三位帝王的治世统称为“康乾盛世”。

例题

在唐朝,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达到顶峰,经济繁荣富庶,万邦来朝,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一历史背景的是()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之治 D.文景之治

篇6:2018广东军转干公共基础知识:监察委员会

法理和宪法属于考试的记忆性考点,其中关于法的渊源和中央国家机构难度在不断加大,细节性的区别考点尤为突出,其考察多以选择和判断形式为主,只要细节掌握到位,其难度并不是很大,因此,需要大家着重记忆把握。

【例题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有权制定: A、基本法律

B、除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 C、行政法规

D.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答案】B。解析:根据立法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制定除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并且有权对全国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进行部分的补充和修改,从这里可以看到,全国人大的权力是制定基本法律,可以排除A选项,并且全国人大常委会仅仅可以对基本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只能是部分,并不能够对整体进行补充和修改。从这个题目可以看出他考察了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职权的一个区分。C选项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这也提示我们在学习法的渊源的时候,尤其要把握它的制定主体,可以为我们在之后法律的学习中提供很多的帮助。D选项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尤其要把它区分于我们全国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它俩都是只能有全国人大进行修改,但不同的是全国人大制定的基本法是包含民事、刑事、国家机构等一些方面,而特区基本法是针对香港和澳门制定的基本法。本题着重考察了我们对全国人大和全国大常委会的职权,并且加入了一些干扰项列入法的渊源当中的制定主体的一些内容,需要我们着重把握。故本题答案选B。

【例题2】下列属于国务院职权的是: A、制定行政法规

B、决定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戒严 C、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建设和区域划分 D、向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议案

篇7:2018广东军转干公共基础知识:监察委员会

当下的中国,经济上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和现代化建设;政治上加大反腐惩治力度,增强政治透明度和人民参与度,不断塑造权威政府、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模式;文化上积极倡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的社会主义文化新发展,努力提升文化软实力,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社会上加强管理创新和民生保障,增加就业和稳定物价,努力提升百姓的生活幸福指数;生态文明上坚持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强化污染治理和资源保护,不断推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国的发展体现在方方面面,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发展是第一要义,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当今中国最热门的“新宠儿”。那么,“发展”一词在这哲学中到底是什么呢?

一、知识介绍(一)发展的含义

发展是揭示事物运动、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的范畴,发展是具有前进性质的运动,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无序向有序的上升的运动。在这里就需要注意两点:第一,发展和运动变化的区别。运动和变化可以是上升的也可以是下降的,而发展一定是上升的、前进的。第二,发展的具体表现形式,也就是含义里出现的三组词,这可以作为单选或多选形式出现考题,询问以下哪项属于或者不属于发展的表现形式。

(二)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那么,什么叫作新事物,什么又叫旧事物呢?是不是以出现的时间早晚来判断呢?显然不是。新事物是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具有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逐渐丧失其存在必然性的、日趋灭亡的事物。

因此,新旧事物区分的标志是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并不是出现时间的先后。这里可以介绍个顺口溜:刚出现的未必是新事物,出现很久的未必是旧事物。比如,电信诈骗是最近几年出现的,但我们正在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一种违法犯罪行为,给人民大众带来了财产的损失,因此电信诈骗是不符合社会的发展趋势,是旧事物。再比如,西方说过这么一句话“光荣属于古希腊,伟大属于古罗马”。古希腊的哲学对后人影响深远,哲学出现了这么久,哲学是不是旧事物呢?不是的,哲学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是新事物。古罗马的民主制度同样对后人影响深远,民主制度是不是旧事物呢?也显然不是的,它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也是新事物。

(三)发展的方法论意义

说了这么多,那么哲学中的“发展”,到底能给我们什么方法论意义呢?总的来说,就是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具体来说:

1.要如实地把事物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2.明确事物在发展变化过程所处的阶段和地位。

3.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比如我们常说的“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浪子回头金不换”等,这些都是体现了发展的方法论意义,即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二、真题展示

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首诗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

A.普遍联系的观点 B.发展变化的观点 C.全面的观点

D.整体决定部分的观点 答案:B 解析:整首诗大体意思是,小时候离开家乡,等老了回来,因为容颜变老了,被家乡的儿童误认为是外来的客人,体现了事物的发展。选B。

2.事物发展不是()的运动和变化。A.从简单到复杂 B.从低级到高级 C.从无序到有序 D.从旧事物到新事物 答案:D 解析:考查发展的三种具体表现形式,选D。

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原因在于()。A.新事物代表了事物的发展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 B.新事物是和旧事物相比较而言的 C.物质是客观实在,是永不消亡的

D.事物的联系是无条件的,因而发展也是无条件的 答案:A 解析:新事物是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具有远大前途的事物。“小草”不会被野火烧尽,来年春天一到就会再生,体现了新事物的强大生命力。A符合题意,选A。

三、考查形式

篇8:2018广东军转干公共基础知识:监察委员会

济学之商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三大模块之一,马克思以其独有的视角揭示了资本剥削及剩余价值的内涵。而商品在其政治经济学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解读商品对马政经的复习有重要作用。

马克思对商品有如下定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是劳动产品。就其含义而言,所谓商品,一定要用于交换而且是在市场中进行买卖的交换行为,故此处做题不能理解为任何交换;其次,一定是劳动产品,也就是说商品的形成要有人的劳动参与。理论理解较为容易,但是有时结合做题也是比较容易做错的。这里的商品,有可能是有形的,也可能是无形的,所以大家不要盯在生活中的实体商品。比如有问到,网上付费下载的彩铃是否算商品及其原因,显而易见,付费下载是有交换行为,而彩铃是人创造的,故有其劳动参与,是劳动产品,故选择时一定要尽可能的选更为全面阐释商品含义的选项。

篇9:2018广东军转干公共基础知识:监察委员会

“五位一体”指的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今天我们来谈谈其中的经济建设。

先来看一道例题: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下面关于公有制主体地位体现的表述,错误的是()。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国有经济要起主导作用

C.公有资产的优势不仅要注重量的方面,还要注重质的方面 D.就全国而言,不能有所差别 此题有一定难度,它需要我们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有一定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我们先来说说什么是公有制经济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没有一定的量就没有一定的质,但单纯量的优势并不一定具有质的优势。质的方面主要体现在产业的属性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技术构成、科技含量、经济的整体素质、规模经济、资本的增值能力和市场的竞争力等方面。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集中体现在其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上。此控制力,一是对起决定作用的稀缺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控制力;二是对经济运行态势的控制力;三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趋势的控制力。

这样我们就不难发现,选项D说法有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并不是选项D说的就全国而言,不能有所差别。所以本题选D。

我们再看一道例题:

下列属于按劳分配的是()。A.个体劳动者的个人收入

B.外资企业中的劳动者的工资收入 C.私营企业中的劳动者的工资收入 D.国有企业中劳动者的工资收入

这道题需要我们对按劳分配这方面的知识点理解透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里的按劳分配为主体是指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社会扣除以后,按照各人提供给社会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我们尤其需要注意,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首先,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和所有制基础。其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篇10:2018广东军转干公共基础知识:监察委员会

在每年全国各地的笔试中,历史人文常识题目出题数量很多。所以充分备考的话,需要我们系统掌握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基础知识。针对考试常出现的考点,本篇为大家整理明朝历史的主要内容。

一、明朝主要史实(一)明朝的建立

1368年,参加元末红巾军起义的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朱元璋就是明太祖。(二)专制主义统治的加强(重点)1.废丞相—加强皇权

朱元璋在中央废丞相,把相权分给六部,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加强了皇权。2.设三司—加强中央集权

地方机构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设布政使掌管民政、财政;设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司掌管刑法;设置都指挥使司,设都指挥使管理军政,合称“三司”。三司都直接受命于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3.设立特务机构

设锦衣卫兼管侦察、逮捕、审讯,直接对皇帝负责。设立东厂和西厂。4.八股取士

明朝政府科举规定以八股文取士。八股文是种特殊文体,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八个部分组成。

考试以《四书》和《五经》命题,《四书》要以朱熹的注为依据。明朝统治者用“八股取士”来禁锢知识分子,严重束缚了学子的思想与才华。

(三)迁都北京

朱元璋洪武时期,都城南京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国防重心却在北京。永乐时,尽削藩王兵权,北方空虚。蒙古骑兵倏忽驰骤,威胁边境安全,明成祖决定把国防重心北移,迁都北京。1421年正月,明朝都城正式迁至北京,以应天府为南京,成为留都。

(四)中外关系 郑和下西洋,从1405至1433年,郑和先后七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戚继光抗倭,1561年戚继光在浙东台州九战九捷,后进入福建、广东,与俞大猷合作抗倭,至1565年,东南沿海倭寇基本肃清。

(五)明朝灭亡

李自成起义,提出“均田免粮”口号。

1644年3月,李自成起义军攻入北京,明崇祯帝吊死在紫禁城后的煤山,明朝灭亡。

二、明朝的主要经济成就

明中后期从海外引进了原产北美洲的玉米和甘薯,还有花生、烟草等经济作物和南瓜、番茄、辣椒等蔬菜品种,农业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日益扩大。

明中后期,棉花成为最重要的衣料。

三、练一练

1,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朝代先后定都于南京和北京,这个朝代是: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篇11:2018广东军转干公共基础知识:监察委员会

2018年2月4日发布了中央一号文件,这是新世纪以来第15个关于“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中提及了很多“三农”问题的热点词汇,这些词汇在我们未来的考试当中会经常涉及到,需要我们的学员做重点记忆,为后期的备考做好充分的准备。

1.文件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2.定位

2018年2月4日发布,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20个、新世纪以来第15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

3.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1)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是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4.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5.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

(1)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制度体系基本形成。(2)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3)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6.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原则(1)坚持党管农村工作(2)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3)坚持农民主体地位(4)坚持乡村全面振兴(5)坚持城乡融合发展(6)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7)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7.乡村振兴总要求相关定位

(1)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2)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3)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4)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5)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6)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 8.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三个必须”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

(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9.练习题

(1)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 A.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生活富裕 B.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C.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D.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管理民主

(1)答案:C。解析: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故本题选 C。

(2)2018年一号文件提出,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

A.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制度体系基本形成 B.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C.2050年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宜居乡村基本实现

D.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篇12:2018广东军转干公共基础知识:监察委员会

中医学,是中国的最传统、最古老的医学,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风格和诊疗特点的医学体系,是至今仍然屹立于世界科学之林的传统学科。它的发展,除了取决于实践外,还与中国传统文化倡导宝命全形以贵生的系统思维方式、哲学思想等关系甚为密切。中医学在历史的长河不断地发展,它是历史的延续性与创新性的辩证统一。

纵观中医学发展的历程,其发展史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可划分为中医理论的奠基时期、中医实践经验积累和理论的完善时期、中医与现代多学科结合研究的萌芽与探索时期。

一、理论奠基时期(秦汉以前)1.春秋之前属于自发的医学实践活动与朴素的医学理论萌芽。考古学家研究证明,新石器时代,人们死后多以生产工具、生活用品等作为随葬品,提示原始人相信躯体虽死,人的灵魂尚存。夏、商、周时期的医学与巫术没有进行严格区分,甲骨文中大量的问病卜辞足以说明这一点。

春秋时期,很多先进的思想家和政治家普遍认为吉凶祸福在于人事,而不在于鬼神,这一思想反映到医学中来,促进了唯物疾病观对唯心的鬼神致病观的斗争。

2.战国至秦汉时期,《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和《伤寒杂病论》四部经典著作奠定了中医的理论基础。战国时期,我国进入封建社会,由于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分工的扩大化,使各行各业日趋专业化,这也给医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除此之外,这一时期的“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对中医学影响很大,他们之中,儒家、道家、阴阳家对医学的影响尤为突出。

到了汉代,由于疾病的流行,一些进步的医家在自己临床实践中,吸取了当时流行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在药物学进步和对疾病进一步观察的基础上,形成了系统的临床医学思想,其重要标志就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问世,这一巨著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形成了根据病变阴阳、虚实、寒热、表里来处方,奠定了临床治疗学的基础。

二、实践经验积累和理论完善时期(汉代至鸦片战争时期)

1.从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至隋唐五代(公元581~960年),脉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晋代名医王叔和所著的《脉经》归纳了24种脉象。该书不仅对中国医学有很大影响,而且还传到了国外。这一时期的中医学各科的专科化已趋向成熟。

2.宋金元时期,中医学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宋代,统治者对中医教育比较重视,专门设立了“太医局”,作为培养中医人才的最高机构。公元1057年,宋政府专设“校正医书局”,有计划地对历代重要医籍进行了搜集、整理、考证和校勘,历时十余年,约在1068~1077年陆续进行。目前,我们所见的《素问》、《伤寒论》、《金匮要略》、《针灸甲乙经》、《诸病源候论》、《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和《外台秘要》等,都是经过此次校订、刊行后流传下来的。

到了金元时代,中医学上已经出现了很多各具特色的医学流派。其最具代表性的有四大家,分别是:刘完素(公元1120~1200),认为伤寒(泛指发热性疾病)的各处症状多与“火热”有关,因而在治疗上多用寒凉药物,被后世称之为“寒凉派”;张从正(约公元1156~1228),认为病由外邪侵入人体所生,一经致病,就应祛邪,故治疗多用汗、吐、下三法以攻邪,被后世称之为“攻下派”;李东垣(公元1180~1251),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治疗时重在温补脾胃,因脾在五行学说中属“土”故被后世称之为“补土派”,朱震享(公元1281~1358),认为人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即认为人体常常阳气过盛,阴气不足),治疗疾病应以养阴降火为主,被后世称之为“养阴派”。

上一篇:七日情人的抒情散文下一篇:关于爱心的作文800字: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