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试行)》等四个工作规件

2024-04-30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试行)》等四个工作规件(精选4篇)

篇1:广东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试行)》等四个工作规件

目录

广东省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试行).................................................................................1 广东省中小学建立心理危机“三预”工作机制实施方案(试行).....................................................6 广东省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工作职责规范...........................................................................................11 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指南(试行)...............................................................................14 附件1:

广东省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试行)

一、总 纲

(一)工作目标

培养中小学生的良好个性、健全人格和心理品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心理弹性韧力,增强学生抗挫折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主要任务

以全体学生为主体,以发展性教育为主导,以心理辅导和咨询为辅助,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预防和减少学生由于心理失衡而引发过激行为和伤害事故。

(三)工作原则

1.面向全体、全员参与、全面渗透、全程进行。2.建立学生心理危机“三预”工作机制。

预防——以发展性教育内容模式,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预防和减少学生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的发生。

预警——以心理测量、心理健康情况分析和心理危机评估方式,实施

学生心理危机行为预警防护。

干预——以心理咨询辅导、心理危机干预手段,应对、排除和干预学生的心理危机和极端行为,并在必要时实施医疗转介。

(四)工作要求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对全体学生、开展以发展性内容为主的教育,要防止只面对少数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学生进行辅导的单一倾向和做法。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注意依法施教,严格遵循保密原则,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隐私。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谨慎使用心理测量表或其他测试手段;禁止使用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仪器如测谎仪、CT脑电仪等。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将社会上心理咨询班的讲课内容、学术界尚在研讨且未定论的心理训练和心理治疗方法引入学校,并直接用于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

5.学校不能以承包方式将心理健康教育委托给医院,不能将出现一般性心理困扰问题(如自信、情感、学习和人际沟通出现问题)的学生一律送往医院进行药物治疗,用医疗模式代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五)主要途径

心理教育活动课: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课进行教育。

班主任工作渗透:主要通过班会课和班级日常管理进行渗透教育。学科教学渗透:主要通过各学科教学进行渗透教育。

心理辅导:心理教师通过团体辅导、个别辅导(或咨询)进行心理干预。

学校与家庭同步教育:学校指导家长了解和掌握心理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方式

——

(一)教育内容 1.发展性教育内容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以发展性心理教育为主,包括个性品质、自我认识、自信心理、情绪心理、意志品质、环境适应、品德心理、学习心理、青春期心理、交往心理、亲子教育、生命教育、智力开发、社会适应、升学就业等,其中个性品质、自信心理、情绪心理、意志培养、学习心理是核心内容,各个年级学生均需进行教育。

2.不同年级侧重不同的教育内容

根据学生不同年级、不同年龄心理特点,侧重不同的教育内容。小学生侧重环境适应、品德心理、交往心理的教育内容;初中生侧重青春期心理、亲子教育的教育内容,高中生侧重社会适应、智力开发、升学就业的教育内容。

3.学科渗透教育内容

学科教学渗透是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康心理的有效渠道,各学科要结合学科特点和相关教学内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社会学科类课程:个性品质修养、社会认知能力、建立自信心、消除自卑感、情绪调节、品德与行为、珍惜生命与热爱生活、亲子关系与感恩情怀、集体精神与团队协作、社会环境适应、人生规划与生涯指导等。

自然学科类课程:学习动机与学习品质、学习行为习惯、逻辑思维和扩散思维、创造力和潜力开发、崇尚科学与严谨态度等。

艺术与体育类课程:情绪调节、陶冶情怀、意志力与耐挫力、合作与协助精神、团队凝聚力、人际交往等。

4.补救性教育内容

补救性教育主要面对少数出现情绪障碍、退缩性行为、攻击性行为和人格偏差等问题的学生。

补救性教育内容主要有:自我意识偏差、情绪障碍、人际关系不良、— 3 —

异性交往与恋爱心理问题、个性偏差与人格障碍、学习困难、学习与考试焦虑、学校适应障碍、性心理障碍、问题行为(包括攻击型问题行为和退缩型问题行为)、神经症(包括恐惧症、强迫症、焦虑症、抑郁症、神经衰弱等)、心理危机干预等。

(二)教育方式

1.发展性教育的主要方式

发展性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程进行;学校广大教师应全员参与、分工负责;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校园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来实现。

主要方式

分工负责 心理教育活动课(列入《课程表》)…………………………………

专职、兼职心理教师和班主任负责

心理教育班会课(列入《班会课教学计划》)……………班主任负责 学科教学渗透…………………………………………各学科教师负责 团体辅导……………………………………………专职心理教师负责 全校性大型教育活动………………………………全体教师分工负责 专题讲座………………………………专职心理教师或外请专家负责 2.补救性教育的主要方式

补救性教育面向少数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教育的专业性强、技能要求高,主要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来实现,应由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专兼职心理教师负责。

主要方式

分工负责 个别咨询或个别辅导………………………………专职心理教师负责 团体辅导……………………………………………专职心理教师负责

对患有严重的心理疾病学生,专职心理教师应负责及时转介到专业医院进行心理治疗。

三、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规范与要求

——

(一)建立教育内容体系

学校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建立“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安排各年级教育内容。不同年级的教育内容各有所侧重,每一年级选择3-4个方面作为主要教育内容。

(二)落实课时

发展性心理教育可在班会课、团队活动课和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每学期的课时安排,小学不少于8课时,初中不少于6课时,高中不少于4课时。

(三)教学要求

教学要有针对性、科学性、专业性,注重有效性;教学过程要采用多种形式,做到心理认知与活动体验相结合;备课时要把握心理知识的连贯性与辅导设计的合理性。由专职心理教师组织兼职心理教师、班主任集体备课,并开展教学研究。

(四)师资要求

教师要通过专业培训,取得任课资格(A证、B证、C证),能胜任1-2个方面的发展性教育内容的课程,逐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能力水平,逐步形成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局面。

附件2:

广东省中小学建立心理危机“三预”工作机制实施方案(试行)

一、总则

1.学生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干预(简称“三预”)工作是一项关系到学生身心健康与安全、关系到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工作。中小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建立学生心理危机“三预”工作机制。

预防——以发展性教育内容模式,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预防和减少学生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的发生。

预警——以心理测量、心理健康情况分析和心理危机评估的方式,实施学生心理危机行为预警防护。

干预——以心理咨询辅导、心理危机干预的手段,应对、排除和干预学生的心理危机和极端行为,并在必要时实施医疗转介。

2.学校学生心理危机“三预”工作,实行日常教育预防、心理危机预警、心理危机干预相结合的工作方针,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

——

3.“三预”工作机制既有心理学属性,也有学校管理属性,更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属性;既是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手段,又是学校管理重要措施,更是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因此是三者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4.为了有效的保护学生心灵、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中小学校可参照本《实施方案》根据本校实际,制定建立《学生心理危机“三预”工作机制行动方案》。

二、“三预”工作机制的内容

(一)“预防”工作机制内容

实施“发展性心理教育内容和教育模式”,建立“预防”工作机制。1.发展性教育内容

从学生个性品质、自我认识、自信心理、情绪心理、意志品质、环境适应、品德心理、学习心理、青春期心理、交往心理、亲子教育、生命教育、智力开发、升学就业、社会适应等方面进行教育引导,其中个性品质、自信心理、情绪心理、意志培养、学习心理等为教育的核心内容,尤为重要。

2.发展性教育模式 1)建立教育内容课程体系

根据学生不同年级、不同年龄心理特点,有目的的选择教育内容,并形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2)开展多种形式教育活动

通过心理教育活动课、班会课、团队活动课等形式,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3.发展性教育要求

面向全体学生、全员参与、全面渗透、全程进行。

(二)“预警”工作机制内容

建立“预警”工作机制,以防护为目的,是心理危机干预的科学依据。建立预警预报的工作机制,有利于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的监控与干预。

1.学校定期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突出问题,及时发出警示,做到防患于未然。

2.有条件的学校每年新生入学,可对学生进行心理测量,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在数据分析、界定的基础上进行预警预报。心理测量的工具使用需具科学性。

(1)“预警”的级别

一般预警:被列为一般预警对象的学生,心理教师、班主任要给予关注。

重点预警:被列为重点预警对象的学生,心理教师、班主任和学校要给予重点关注。

特别预警:被列为特别预警对象的学生(属高危人群、易发生自残行为、有自杀倾向、易发生危害他人行为),学校和心理教师要给予特别防护。

(2)“预警”的程序

一般预警:在严格保密的前提下,心理教师将预警学生情况通报班主任,协同班主任予以关注。

重点预警:在严格保密的前提下,心理教师将预警学生情况通报班主任、学校德育处、主管校长,共同采取措施,跟踪个案学生的发展,重点关注。

特别预警:心理教师及时将预警学生情况通报班主任、学校德育处、主管校长、校长和学生家长,学校和家长共同采取有效的特别防护干预措施。

(三)“干预”工作机制的内容

建立“干预”工作机制,以心理学专业方法应对和干预学生的心理危机和极端行为。

1.“干预” 的原则

第一,危机干预强调现有危机的立刻解决,应着眼于个体心理压力的——

减轻或消除、恢复危机前的应有功能,而不是当事人的人格重建或潜意识原因分析。

第二,危机干预以现实为导向,帮助个体澄清现实事件、自身感受,提高应付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可以提供情绪上的支持,但不是给予错误或不恰当的保证。

第三,分析当事人的危机状态,应该从内、外两个方面着手,除了考虑当事人个人的心理资源和应对能力外,还要了解当事人所处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

2.“干预” 的方法

第一,耐心倾听,建立信任的人际关系。干预者要通过真诚关心的态度,耐心倾听当事人的倾诉,和当事人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鼓励当事人主动参与干预过程。

第二,鼓励当事人疏泄情绪,给予其心理支持。危机状态下,当事人通常有沮丧、抑郁、焦虑、愤怒等情绪,使他们的情绪状态恢复到危机前的正常水平是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干预者要让当事人充分宣泄情绪,充分理解和尊重当事人的感觉和体验,给予其情感上的支持,不要将自身想法强加给当事人。可以利用暗示、疏导、放松技术、改变环境等方法来改善当事人的情绪状态。

第三,分析并解决问题。干预者的作用不是提供现成的公式或套路,而是通过启发、引导、暗示、鼓励、提供信息等方法,和当事人共同分析当前面临的问题和危机,寻找克服困难和应付危机的策略、方法和资源。

第四,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干预者可以利用相关的机构或家庭、社会等支持系统来提供相应的协助;要帮助当事人重新认识社会支持的力量,使他能主动借助社会支持的力量改善自身状况;必要时转介医疗机构。

3.“干预” 的程序

干预方法主要以个别心理辅导、个别心理咨询治疗和个体危机干预等方法为主。具体可分为:

1)一般预警的干预

由专职心理教师作一般性的个别心理辅导。一般预警的干预要求建立学生个案资料,记录和分析其辅导干预的变化情况。

2)重点预警的干预

由专职心理教师作重点的个别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重点预警的干预要求制定心理危机重点干预方案,采取专业性的心理干预手段进行干预,建立重点干预工作档案,做好详细判断、分析、辅导干预过程记录材料。

重点预警的干预,若干预无效,且危机加重,可转为特别预警的干预。3)特别预警的干预

由专职心理教师进行特别的个体危机干预。特别预警的干预要求做好详细的学生心理危机分析、归因分析和心理诊断,制定心理危机特别干预方案,采取专业性的心理干预手段进行干预,建立特别干预工作档案,做好详细判断、分析、辅导干预过程记录;必要时请有心理治疗干预特长的专家进行指导或者转介医疗机构。

学校要建立防护措施、监控措施,应对和防止学生的极端行为,保护学生身心安全。同时,学校要及时将特别预警学生出现心理危机的时间、原因、判断、干预方式、过程变化等情况,写成书面特别预警干预情况报告,以应对家长、媒体、社会的询问、质疑、报道和纠纷;经上级同意,必要时学校要主动约见媒体,如实通报情况,争取主动,防止学校的声誉损失、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

——

附件3:

广东省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工作职责规范

一、工作职责范围

专职心理教师是学校德育骨干教师。专职心理教师应参加学校德育领导小组会议,负责指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工作,可享受班主任或级组长或德育副主任的待遇。

1.参与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阶段性、专题性工作总结。

2.参与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性课程内容体系和学科教学渗透目标内容。

3.组织兼职心理教师和班主任集体备课,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研活动。

4.负责组织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专题调查,协助学校调查、分析

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负责对新生进行心理测试、心理分析、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5.负责学校心理咨询(辅导)室的建设(制度建设、功能室建设、设备建设等)和日常管理工作,做好业务资料统计、分类归档工作。

6.负责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咨询(辅导)和追踪教育并建立工作个案;负责对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进行团体辅导、团体训练。

7.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活动方案,定期组织全校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适时组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8.协助学校制定心理健康教育“三预”工作方案,防止学生发生恶性事件,确保学生生命安全。

9.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工作的发展。

10.协助学校接受上级部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检查。负责组织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教学研究、交流和评比活动。

11.建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做好学校心理教育的宣传报道工作。12.协助学校开展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3.协助学校建立转介医疗机构相对稳定的联系,以便急时之需。

二、素质技能要求 1.专业素质要求

●一般通才素质。必须具备胜任教师工作的基本素质。

●专业理论素质。必须具备心理学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素质。●应用能力素质。应该具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熟练应用技能的能力素质。

2.专业能力要求

●知识学习能力。具备心理学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自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具有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管理和运——

作能力。

●心理学科研能力。具备独立研究和指导其他老师实施心理学课题研究的能力。

3.专业技能要求

●搜集、学习和整理心理学相关新资料的学习技能。●设计教案与实施心理活动课程的应用技能。

●开展心理调查分析、心理测评与建立心理档案的应用技能。●掌握SPSS软件等心理学统计与量化分析研究的应用技能。●掌握心理诊断、个别咨询和团体辅导的应用技能。●掌握若干种心理训练和心理治疗的应用技能。●掌握整理学生发展性个案与补救性个案的应用技能。●掌握与应用心理学有关的计算机应用技能。

三、工作程序规范

1.每年协助学校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每三年协助学校修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划。

2.每年新生入学一个月内,对新生进行心理状况调查评估或心理测试,并建立心理档案、开展数据分析;两个月内制定教育、辅导和干预的实施方案。

3.每学期负责组织1—2次全校性大型心理教育活动或专题讲座。4.每月组织一次教研活动或科研活动,每月1—2次深入课堂听课。5.每月至少一次对学生开展专题性的小型的团体辅导活动;做好学生个别咨询(辅导)工作,并做好个案登记、分析与跟踪。

6.每年寒暑假前,协助学校开展学生安全教育;每年4—5月做好毕业生升学前的应考心理辅导工作。

附件4:

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指南(试行)

一、各阶段教学目标

(一)小学阶段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培养对校园生活的适应力;提高学习兴趣、动机和自觉性;逐步提高思维能力、分析能力。

2.帮助学生培养集体观念、良好的人际意识和行为习惯;培养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个性品质。

3.帮助学生塑造乐观、向上、自信、诚实的心理品质。

(二)初中阶段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青春期,顺利地度过青春期。

——

2.帮助学生提高情感自我调节能力,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建立良 好的人际关系。

3.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意识,逐步提高社会责任感。

4.帮助学生培养自重、自爱、自尊、自信的独立人格及对自我与对外界的评价能力;能以积极心态面对学习、生活压力和自我身心所出现的变化。

(三)高中阶段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个性情感,完善的意志品质,增强自觉性、果断性和自制力。

2.帮助学生培养成熟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正确面对学习、人际交往、情感世界及自我发展。

3.帮助学生提高人际交往的认识和能力水平,进行交往角色辅导,以正常的心态参与人际交往,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帮助学生正确面对学习和升学的压力,进行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的辅导训练,开展考试心理调试和辅导,减少学习、升学和考试的心理负担。

5.帮助学生正确面对升学或就业问题,开展择校或职业辅导,培养学生具备选择专业或职业的能力,具备克服升学就业压力的能力。

二、各年级教学内容 ●一年级

1.适应环境:我们的校园;我的老师;我的新朋友。

2.自我认知:我是小学生;我是爱学习的好孩子;我是爱心小天使。3.学习心理:学习要有好习惯;学习行为习惯;课堂是知识的海洋;适应课堂、适应学习;小时不厌学,长大用处多。

4.自信心理:我是一个顶呱呱的人;我有我风采;我是“白天鹅”;激发学习自信;心灵的春天。

5.人际交往:我们是好朋友;将心比心;走近你我他;让你我心飞

翔;心之桥;克服不安、孤独、恐惧。

●二年级

1.自我认知:我爱我班;我是好学生、我会做得更好;找到自我价值;客观看待自我。

2.人际交往:歉让、友善朋友多;“三个和尚有水喝”;学会交往技巧;男女生交往。

3.情绪心理:快乐的钥匙在哪里?把握内心的阴晴;喜怒哀乐说情绪;走出悲伤的心影;让情绪充满阳光。

4.学习心理:知识越学越有趣;乐于学习、善于学习;谁的发现好又多;告别“小粗心、小拖拉”。

5.生命教育:生命无价、生存第一;活着……;为什么要活着?;小天使的未来……;远离毒品、关爱生命;远离危险、注意安全;热爱生活、欣赏人生;精彩人生ABC。

●三年级

1.学习心理:我爱学习我真聪明;勤学习、动脑筋;善于学习、挑战难题;学会休闲——愉快的假日生活。

2.自信心理:自主、自尊、自爱、自信;敢于参与

表现自我;排除自卑、树立自信。

3.情绪心理:情绪“气象台”;了解情绪、认识情感;选择快乐、寻找快乐;体验情感、拥抱快乐;当我烦恼的时候。

4.爱心感恩:学会关心、学会助人;当小朋友难过的时候;爱心、同情心;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师长;父母是你特别的朋友。

5.人际交往: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技巧;学会与陌生人交往;学会沟通,让心靠近;学会换位思考。

●四年级

1.自信心理:了解自信、培养自信;我能行;我来“露一手”;谁说“我——

不行” 大家显“绝招”;自信心的培养;排除自卑、展示自我。

2.认识自我:让大家喜欢我、需要我;期望自我、表现自我;人人平等的、说“不”没关系;认识自己 爱自己 接受自己。

3.诚实守信:诚实的花朵;了解诚实、认识守信;开放自己、真诚待人;开朗心态、诚实处事;诚信——做人的根本;诚信在我心中。

4.集体意识:集体荣誉高于一切;别人进步我高兴、班级成绩我关心;培养团队意识;我是班集体的一员;集体·合作·自我。

5.生命教育:生命的价值;关爱生命、呵护健康;爱护生命、无悔人生;生活·人生·生命;注意安全、爱护生命;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生命高于天!认识生命、珍惜人生;生命的意义、生命诚可贵;认识生命宝贵、提高生命质量。

●五年级

1.自信心理:勇而有谋 急中生智;相貌与成功 幽默与快乐;排除自卑感、树立自信心;树立自信

笑迎未来。

2.情绪心理:了解情绪、控制情感;改变不合理想法、走出情绪低谷;我的情绪我做主。

3.人际关系:我是男生、我是女生;异性交往;男女生、对对话;让别人接受你的批评;交往的技巧;当被人误解时;你有良好的交往能力吗?。

4.责任意识:大哥哥、大姐姐的风采;敢于承当责任;我做的事、我来负责;角色责任、社会责任;做个勇于负责的人。

5.升学准备:勤奋与积累 学习与状态;时刻准备着;合理安排时间

投入全部精力。

●六年级

1.学习心理:学习状态的自我诊断;学习状态、学习方式;巧识记 反思考主意多;时间的妙用;勤劳无价、毅力无穷;学习毅力、学习技巧。

2.消除焦虑:克服考试前紧张情绪;放松自己、排除考试焦虑;正确看待焦虑;消除焦虑、排除烦恼。

3.母校情结:再见吧,母校!再见吧,老师!别了,同学!我的小学生活; 这里是我成长的地方;怀念您——母校;我的恩师、我的益友;母校,我的家;我的小学、我的骄傲!父母虽穷、亲情无价。

4.升学准备:中学新生活,向往!我准备着!对你说一声:某某中学我来了;中学是什么?应对考试、迎接未来。

●初一年级

1.适应环境:新环境、新学习、新生活;驾驭中学的学习生活;管理自己、控制行为;把握自己、独立生活。

2.自信心理:克服自闭、排除自卑;敞开我的心扉;培养自信、实现自我;从自卑走向自信;自信心理的认知。

3.情绪意志:了解情感、调节情感;做一个快乐的人;做情感的主人;认识情绪、调节情绪;合理宣泄情绪;认识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4.学习方式:注意力与记忆力;学习方法与技巧;为自己的学习找寻心理学方法;注意学习方法。

5.自我价值:众人拾柴火焰高;天生我才必有用;我的存在、我的价值;如何实现自我价值;如何体现自我价值。

6.个性修养:消除犟脾气、养成好性格;良好个性、良好养成;做一个有教养、好修养的人;魅力真我个性;个性品质的形成;塑造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试析不良的个性——

品质;品味你我不同的个性。

●初二年级

1.青春期心理:接纳青春 拥抱青春;青春期的生理心理;了解青春期、认识青春期;青春期心理卫生;度过青春期;青春期情绪控制;青春期男女生交往。

2.异性交往:友情与爱情:男生女生的交往:交往道德、交往责任;沟通能力、交往技巧;学会换位思考;处理人际冲突。

3.亲子关系:与父母长辈沟通;尊重长辈、孝敬父母;家庭成员、家庭责任;学会正确地与父母沟通;正确对待父母的责骂;我一定能让父母过上幸福生活。

4.学习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如何提高学习品质;关于学习

心理;学习的精神生活;勤奋、严谨、好学。

5.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注意作息时间、养成良好习惯;

良好习惯、文明行为;克服散漫行为,保持良好形象。

●初三年级

1.自我意识:客观全面“评价自己”;自我认识与自我意识;认识自我与欣赏自我;自我评价与自我超越;审视自我。

2.个性人格:什么是健全人格;自重、自爱、自尊、自立;人生两个宝:知识能力与个性品质;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理性的情感、修心的个性;个性漫谈;受你我欢迎的个性品质;个性特点描述。

3.意志品质:知识是力量的源泉;坚持就是胜利;坚忍不拔、永远进击!磨练自己!意志的魅力;“意”比金坚、“志”在足下;意志品质与自控能力。

4.升学准备:我的未来不是梦;向往新生活:面向竞争、迎接挑战;人生规划;进取与奋斗;一腔热血、两种准备;高中,我来了;未来一定更美好。

●高一年级

1.适应学习:适应高中学习生活;学习目标与发展计划;掌握学习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高中新生活。

2.竞争合作:竞争与合作;理解他人、欣赏自我;竞争对手、合作伙伴;激烈竞争、永恒合作。

3.责 任 感:学会负责、勇于负责;为自己负责、为他人负责;角色与责任;社会责任感; 我的行为、我的责任。

4.使 命 感:国家命运系我心;我是未来的社会建设者;人生·目标·

使命;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我是时代的主人;不要忘记使命感;我是谁、为了谁。

5.价值体现:发展自我、体现价值:是金子,定能发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为家国社情去体现价值。

●高二年级

1.学习方式:善于思考 善于学习;善教者、善学者;及时使自己的大脑活跃起来。

2.潜能开发:创造性学习与发展性目标;增长智慧、开发潜能;时间的分配、运用与管理。

3.意志磨练:战胜失败、磨练意志;面对压力、面对困难;挫折与失败:意志磨练之宝;意志毅力的作用;意志——成功的基石;意志——力量的源泉;意志——战胜困难的利剑;钢铁是这样炼成的;磨意志利剑、砍人生困难。

4.驾驭人生:面对人生、驾驭人生;用良好心态看待人生;喜怒哀乐、人生五味;承受人生的一切;人生是什么、应该接受什么;波折与人生;学会看人生的光明。

●高三年级

1.应对高考:掌握系统学习规律;学习方法、学习技巧;把握“高三” ——

把握“成功”;如何调节应试情绪;系统脱敏、压力松弛;压力人人有、自信唯我有。

2.人生规划:人生发展计划;人生辅导、发展指南;我能做什么、3.择业辅导:如何推销你自己;你准备好了吗?职业能力的自我测4.适应社会:关心社会我应做什么;我的理想、我的未来;做好人生规划、把握人生机遇;面对人生的种种挫折。

定;发展前程、人生目标;我的爱好特长;面试的技巧;升学与择业;准确评估自己、适当推销自己。

奉献社会;适应社会、报效社会;告别母校、迈向人生;报答母校、报效社会;面对未来、面向成功;怎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篇2:广东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试行)》等四个工作规件

一、基本的状况

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基本情况和经验

(1) 普遍开设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

随着新课程改革, 我区早在“十五”期间的2002年秋季, 落实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把心理健康教育逐步纳入到中小学学校教育课程计划之中。到目前全区百分之百的学校开设了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其基本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培训教师骨干, 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奠定师资基础。主要学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教育的主要内容、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教育的组织和实施等。使教师先从理性上了解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依据。

二是开设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 在教育实践上进行探索。主要是面向班级学生的心理发展共性问题进行心理辅导, 对不良心理进行预防、调适和矫正, 做到助人和自助相结合。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隔周一次, 主要安排在校本课程时间里进行。辅导的内容在小学主要是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快乐学习、学生之间合作交往等。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 通过情境创设、问题辨析、角色扮演、游戏体验、讲故事等多种活动形式, 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和调节, 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体验和感悟, 掌握认识自我, 调节情绪;学会交往, 友好相处;了解青春期, 正确对待异性交往, 克服烦恼;面对挫折, 不怕困难等心理调节方法, 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三是开展观摩教学, 现场研讨活动。为了推动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开展, 我区教科所每学期举行两次全区中小学班级心理辅导课的视频观摩教学活动, 公开评比优质课, 进行经验推广, 并结合实践进行研讨。我们先后进行了小学班级心理辅导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怎样上好班级心理辅导课等辅导研讨活动。总结出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全程三步走, 设计五结构”的活动设计模式。通过观摩教学比赛和现场教学研讨活动, 不断总结经验, 有力地推动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开展。

(2) 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 建立了咨询档案

我区现有中小学42所, 已建起简易心理咨询室36所。其中有小学27所, 已建起简易心理咨询室20所, 占74%;初中13所, 已建起简易心理咨询室10所, 约占77%;高中2所, 全部建起简易心理咨询室。

开设心理咨询室每周定期对学生开放, 教师对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一对一的沟通辅导和咨询, 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指导, 对排解学生心理困惑、矫正不良心理和行为起到了良好作用。

多数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建立了学生心理档案, 记录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发展情况, 进行跟踪辅导。学校和班级还设立了“心语信箱”和“悄悄话信箱”, 便于学生有疑难、困惑能及时和心理教师、班主任进行心理沟通。“心语信箱”和“悄悄话信箱”传递了有效信息, 对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 学校心理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

(1) 从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情况

我区每所中小学都有1名校级领导分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2名专职或兼职的心理教师负责本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全区有专职心理教师4名, 其中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2名, 获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的2名;每个班主任大都是兼职心理教师, 班主任兼职占98%。教师的年龄大多在30~35岁左右, 教龄10年以上, 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

(2) 关于心理教师的进修情况

我区心理教师的进修主要通过三条渠道进行。一是参加省市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 自2006年开始到现在, 共有三十多名教师参加了省市组织的心理培训;二是结合市、区心理健康教育观摩课进行学习培训;三是教师主动进行网络自学或通过相关院校的函授学习培训。其中参加省市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是主要渠道。

二、存在的问题

1. 认识偏颇, 教育薄弱

学校领导和大多数教师理性上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但个别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可有可无。从调查看, 学校领导都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到学校整个教育工作计划当中, 并安排具体领导分管。但是在实际工作中, 有一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得不到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在课程表上成了摆设、门面, 有的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有关部门的检查才安排。由于“应试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 有些教师为了应对上级主管部门对教学质量的检查抽测, 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间侵占用以补课, 使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雷声大、雨点小。

2. 缺乏训练有素的专职教师

据调查, 当前中小学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99%是半路出家, 有团队干部、德育工作者、班主任、校医、政治课教师和其他教学管理人员, 而且大多数是兼职人员, 也没有经过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 对心理学知识, 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掌握不多, 对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不熟悉, 教育专业能力和水平根本满足不了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教师教育心理知识贫乏。受心理教师水平所致, 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专题讲座和心理咨询等无人胜任。因此, 心理健康教育在个别学校基本是空白。

二是用德育教育取代心理健康教育。部分校长和教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只知其然, 不知其所以然。搞不清“德育”与“心育”二者的关系。有的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 常常将心理教育德育化。将学生的情绪、性格问题归为思想品德问题, 把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和学校德育混为一谈。

三是把心理健康教育混同于学科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都缺乏针对性。通过深入学校听课发现, 一些学校教师能够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 采用有效方法, 使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感悟的目的。但也有一些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像讲授文化课那样讲解心理学的概念。这种用学科教学的方法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反而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甚至产生负面影响。

3. 经费投入不足

调查发现, 经费投入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很多学校图书室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等相关书籍和刊物很少, 甚至空白, 教师学习和查阅资料困难;二是学校心理咨询室大多无专用场所, 常常是一室兼用多室, 给学生心理咨询带来不便, 保密性差;三是教师培训经费不足, 派教师外出学习或进修常常受经费不足的制约。

三、对策与建议

1. 端正认识,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学生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 还要有健康的心理。学生只有身心健康, 才是一个健全的人。因此, 学校教育工作者要端正认识,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具体措施建议如下:

(1)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组织教师学习教育部2002年8月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意见》。此《指导意见》已颁发9年, 可许多学校领导和教师不了解其内容。因此, 要组织学习, 把握要领, 指导实践。弄清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教育的目标与任务、教育的主要内容、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教育的组织和实施等基本精神, 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在理论指导下, 进行实践。否则, 就会认识模糊, 实践盲目。

(2) 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的要求, 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时。保证时间、落实教育内容。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地方课程标准”, 使基层学校有所遵循, 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进行经常性的教育活动的督导检查;教育科研部门要深入学校进行教学研究, 指导活动的开展。

2. 教育行政部门, 要加强师资培训

目前, 绝大多数学校用教基础文化课的教师去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这如同工厂里用电工去修发动机, 实在力不从心, 难以胜任。训练有素的教师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和关键。因此, 建议教育行政部门, 要加强师资培训。

师资培训需从长线考虑, 并同短线培训相结合。所谓长线培训就是要依托高等院校进行专业化的培养,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有计划地招聘心理教育专业的师资, 为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所谓短线培训就是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短期培训班, 解决目前专业教师匮乏的问题, 以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3. 学校要加大投入, 保证基本的物质条件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是一个新兴学科, 不仅师资缺乏, 而且进行教育教学的基本物质条件也不足。诸如规范的教材、参考资料、专业性的刊物、心理咨询室和设备都远远满足不了教育的需要。因此, 建议教育行政部门要设立专项的学科建设经费, 进行学科建设和师资培训, 以满足教育和教学的需要。

篇3: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研究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改革;学校教育

数十年来,我国的政治、经济、教育等多方面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教育改革也成为了每一个公民的关注重点,然而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教育产业当中的一个盲点。随着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断出现,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要攻克的一个难题。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

1.意识薄弱。我国实行的一直是应试教育,尽管近几年我们推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无论是从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子女考入名牌大学这一方面,还是从学校教师注重升学率这一方面考虑,都是把心理健康这一教育板块安置在教育的末端,所以学校、教师、家长以及学生自己对心理教育的意识都很薄弱。如何提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就成為了我们首要面对的难题。

2.师资严重缺乏。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未得到相应程度的重视,所以心理教师师资的匮乏也是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之一。研究表明,现在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二线城市,各中小学或者大学里在职的心理教师数量都是相当有限的,经济发展愈发有限的省市,心理教师愈发稀少甚至数量为零。如何解决师资缺乏,怎样高效扩大师资队伍也是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之一。

3.辅导方法种类有限。由于心理教育现在处于一个起步阶段,所以现在的辅导方法主要为课堂辅导。教师仅仅在课堂上大致讲解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理论知识,而且讲解主要是针对考试内容,在生活心理健康方面关注较少。

上述三点是当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所要面临的问题,要处理以及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制订相应的方案,避免问题过大化或严重化。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1.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看和说这些表面层次上,而要组织调研小组进行调研活动,心理健康部门要系统、规范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决策者和实施者要有明确的定位,不能任意为之,随意定位。教育工作的规范化开展,首先要有专业素质强的教师辅导队伍。要根据学校的规模和人数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组织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进行培训辅导。通过多层次、多元化的形式,丰富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辅导知识。学校要积极将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传达给教育队伍并及时培训教育队伍,营造良好的适合学校发展也适合学生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气氛。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目标,根据学生实际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开展丰富的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立足教育重在指导,保证心理健康的实效性和实践性,要关注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2.进行师资培训工作。心理教师队伍不足严重阻碍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进程,如何较快较好地进行教师培训也是我们的首要工作。首先要选择专业的教师,针对不同年龄层的学生进行专项培训。学生在每个不同的年龄层阶段,所表现的心理健康问题不甚相同,不能一概而论。另外,进行培训工作时,不要仅仅专注在教育理论这单一方面,生活健康教育也是培训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往往不是全部的自己,生活方面通常是我们所忽略的内容,这也是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一方面原因。其次,教师在培训过程中也应了解到如何与家长进行沟通,一个学生正常的生活发展与家庭教育和家庭氛围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如何与家长沟通,能否与家长达成心理健康教育共识也是师资队伍培训的主要内容。

3.多样式教育体系。讲述是教育的普遍方法,但心理健康教育全盘照搬这种形式就显得过于单一,开展多样化的教育也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大手段。可以邀请名师进行课外讲座、开展小集体游戏、团队旅游等,这些内容不仅丰富了教学形式,也提高了学生遇到问题的处理能力以及团队协调能力,一举多得。同时,要想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走上规范化、正规化的道路,在实际工作中,要健全组织保障。如建立学校二级心理健康监护网络,第一级网络由任课教师和班主任监护,第二级由心理咨询室和学校管理层监护。成立以校长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小组,制订相关心理教育流程,具体工作实施由学校德育办负责。拟定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计划和实施,确保心理教育工作有效开展。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要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引导和关注。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现已成为我国教育的重难点,目前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学校、教师、家长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薄弱,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严重缺乏,心理健康辅导方法有限等。面对这些问题,主要采取三大措施,分别为: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进行师资培训工作,多样式教育体系等。当然,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避免不了会面临其他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开展这项教育的步伐是不能停滞不前的,我们要通过调研,制订方案,逐一解决。

参考文献:

[1]林孟平.中国心理辅导与治疗[J].教育与职业,2010,12(7):110-124.

篇4:广东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试行)》等四个工作规件

了解学知特点, 增强责任指导

当前很多的教师管理学生的方式方法很简单, 不耐心, 没有信心和恒心, 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 导致师生关系紧张, 矛盾不断, 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作为中小学校的校长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时, 尤其是在安排和落实学校各项具体工作时, 千万别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忽视了, 要安排专人负责学生的心理健康管理工作, 而且校长要经常过问和了解工作的落实情况, 及时关注学生普遍心理状况, 及时解决个别学生心理的严重问题, 不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也同时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使一把手真正能做到以人为本, 真正关爱学生。

成立专设机构, 构建综管网络

我认为学校必须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专设管理机构, 应当让有很强的责任心, 热爱教育事业, 真心关心学生, 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领导担任此职。同时要安排管理学生经验丰富, 或专门从事学生心理研究的教师担任主要成员, 和政教处、德育处、安全处协同抓好工作, 建立综合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网络。这个机构管理的流程应该是“每周定期让班主任汇报管理学生基本情况——领导机构和班主任共同分析学生的个性和共性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详细安排班主任按照方案抓好实施——班主任及时反馈处理的效果——集中解决突出或较严重的个别问题——个别突出的案例要形成书面材料——在教师培训大会上进行交流个案问题——教师集体讨论——完善各种资料档案”。如果一个学校能按照此管理工作流程脚踏实地地做好, 那么学校就能平安, 教师就能专心教书, 也就完成了校长的第一责任——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基本要求。

强化教师培训, 做好定期辅导

作为校长一定做好教师的管理学生能力的培养工作。让老师们针对新时期的学生教育和管理问题, 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 除了学校组织教师参加外出培训, 听专家讲座或观看光碟, 或学校自身组织的培训, 只能起到指导和借鉴作用, 那都不够系统, 远远不够的。作为学校一定要求教师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管理方法的自学, 定期检查, 临时抽查, 要求每月至少阅读一本教育专著, 查看阅读笔记, 每月至少写2-3个处理学生的案例, 每月至少在全体教师培训会上交流一次。学校也要及时调节教师的工作节奏, 积极开展培养教师健康的心理活动, 例如开展教师运动会、书法展示、歌舞比赛、各种竞技比赛、我最成功的教育案例展示等, 激发工作热情, 化解工作压力, 消除职业倦怠, 融洽同事关系, 增强承受工作压力和挫折的心理能力, 只有教师心理健康了, 才能确保他们所管理的学生心理健康。其次是学校让每一个教师在开学的两周内, 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例如家庭住址、家庭成员、联系方式、学生兴趣爱好等, 哪些是单亲, 哪些是留守儿童, 哪些家庭经济困难, 哪些家庭条件好等等, 建立比较详尽的学生个人信息档案, 要求教师在一个月内必须对学生的情况了然于胸。让老师们时刻都要明白学生每一天都是变化的, 都是动态的, 一定要掌握各个年级学生的心理和身理的一般规律。例如用管理五年级学生的方法来管理六年级的学生, 那你就落后了, 一步跟不上管理的步伐, 步步就跟不上, 很可能导致学生的问题丛生, 让你头疼不已。

注重学科渗透, 建立和谐关系

关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复杂而烦琐的工作, 作为班主任担负的教育与管理学生工作更多一些, 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机构必须其他学科的教师要树立共同育人的协作意识, 使每科的教师都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 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不能拖延。作为校长或分管领导就应该深入到课堂听课, 不但听教学课, 更应该听班会课, 看活动课, 查看班务记录, 如果哪个班级做得好就应该大力推广。作为分管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 要敏锐观察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 及时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积极让教师与学生建立相互信任, 友善融洽的师生关系。

强调因材施教, 做到多方合作

在教育和管理学生的过程中, 有个别学生的心理很需要讲究恰当的策略。作为教师要记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道理。如果发现重大或自己不能解决的要及时上报学校, 作为每一个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 要及时处理, 要善于给领导汇报, 多留心学生情绪变化, 大喜、大悲的学生必然有一些问题, 就要问其所以然。作为老师不要武断的判断学生错与非, 要实事求是, 调查清楚事情缘由, 然后在寻找最佳的处理方法。教师千万不要随便议论学生长短, 要管好自己的嘴巴。同时善于开动脑筋寻求更多的教师支持和家长的理解, 一般的问题千万不要让学生知道, 学生最反感的就是请家长, 或让家长知道自己的不好的事情。必要的问题再告之家长, 与之进行沟通, 了解更多的情况, 来了解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善于总结反思, 提高育人水平

上一篇:家庭教育与孩子成长下一篇:贷中贷后管理